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2020答案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2020答案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2020答案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2020答案

第 4 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初步概念

1(a 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是描述反应速率理论的两个不同理论:

碰撞理论:1918年Lewis运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成果提出的一种反应速率理论。

它假设:

①原子、分子或离子只有相互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即碰撞是反应的先决

条件;

②只有少部分碰撞能导致化学反应,大多数反应物微粒碰撞后发生反弹

而与化学反应无缘。

过渡状态理论:20世纪30年代,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发展基础上,由Eyring等人提出的另一种反应速率理论。它认为反应物并不只是通过简单碰撞就

能变成生成物,而是要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态,即反应物分子首先形

成活化络合物,通常它是一种短暂的高能态的“过渡区物种”,既能

与原来的反应物建立热力学的平衡,又能进一步解离变为产物。

(b 在碰撞理论中,能导致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反之则为无效碰撞。

(c为使反应得以进行,外界必需提供的最低能量叫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热是反应过程

(从始态至终态的热效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d决定于是否与反应物同处一相。

(e催化剂是一类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组成都没有变化

的物质;助催化剂是能够大大提高催化剂催化效率的一类物质;阻化剂则是严重降低甚至完全破坏催化剂催化活性的一类杂质。

(f两者的区别在于催化剂与被吸附物之间作用力的本质不同。如果被吸附物与催化剂

表面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这种吸附叫物理吸附;如果被吸附物与催化剂表面之间的作用力达到化学键的数量级, 则叫化学吸附。

(g反应级数是描述速率方程的一个术语,不必考虑方程所描述的反应是否为元反应,

它等于速率方程中浓度项指数的和;而只是元反应才能按反应分子数分类,参与元过程的分子的数目叫该元过程的分子数;

(h单分子过程和双分子过程是元反应设计的术语,单分子过程前者涉及单个分子的解

离;双分子过程则涉及两个分子的碰撞。

2. (a 错。元反应是指有效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它可以是单分子反应,

也可以不是单分子反应。

(A

1(A1

0t c kt c +

=(b 对。

(c 对,当然首先要有催化剂存在。 (d 对。

(e 错。活化能指使反应发生所需要的外界所必须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它与反应

完成与否无关。当反应完成后,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就完成了,但活化能却对于每个固定反应都是固定的。

(f 错。总反应速率与组成总反应的各元反应中的控速步的速率有关,而不是等于组

成总反应的各元反应速率的平均值。

3. 因为△r H (正= E a (正 - E a (逆

所以:E a (逆 = E a (正 - △r H (正

= 84 kJ·mol -1 - 21 kJ·mol -1 = 63 kJ·mol -1

4 k (1 > k (2. 因为HI 的质量比DI 小,分子运动速率快。

5 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位置,而且在反应结束时其本身的质量和组成都不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剂起作用的机理:催化剂之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被认为是“开辟”了一条活化能较低的反应途径,能降低意味着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碰撞频率加快,反应速率增加。催化剂不会改变体系的平衡状态,因而当某反应达到平衡后,催化剂的存在不会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关系。催化剂只对热力学上允许的反应起作用,它不能改变某反应的热力学自发性。

6 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反应速率 = k c (A

其积分形式是: ln c t (A= -kt + ln c 0(A

以ln[c t (A/mol·dm -3]对t 作图, 应该得到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和直线在纵坐标上的截距分别为-k 和ln[c 0(A/mol·dm -3]。

如果该反应是二级反应, 则速率方程为: 反应速率 = k c 2(A

其积分形式是: 以1/c t (A对t 作图, 应该得到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和直线在纵坐标上的截距分别为

k 和1/c 0(A。如果测得了不同时间反应物的浓度, 就可以用尝试法确定反应的级数, 从而也就确定了速率方程:如果ln c t -t 图为直线, 反应为一级反应; 如果(1/c t -t 图为直线, 反应则为二级反应。

7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的差别

8 第一步为慢反应,也是反应的决速步:2NO 2→NO +NO 3; 反应速率 = k [NO 2] 2。 9 尽管速率定律中反应物浓度项的指数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物种的计量系数相

一致, 但很难想象反应是个二分子元反应。让我们假定下列三步机理, 这三步加在一起得到上述总反应:

NO 2(g+F 2(g NO 2F 2(g (快

NO 2F 2(g

K 3

NO 2F(g+F(g (慢

F(g+NO 2(g

NO 2F(g (快

第一步是个快速平衡, NO 2F 2在第二个慢步骤中被消耗。该慢步骤(决速步的速率方程

是:

反应速率(决速步 = k 3 c (NO 2F 2

为了使NO 2F 2这个中间体从速率方程中消去, 需要假定第一步的快速可逆反应能够

满足稳态条件(Steady-state condition, 即NO 2F 2的生成速率始终等于消耗速率。由于决速步消耗NO 2F 2的速率很慢, NO 2F 2浓度几乎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维持恒定。根据稳态假设, 我们可以用NO 2浓度表达N 2O 2浓度:

Δc (NO 2F 2/Δt = NO 2F 2的生成速率 + NO 2F 2的消耗速率 = 0 (NO 2F 2的生成速率 = -(NO 2F 2的消耗速率 k 1c (NO 2(F 2 = k 2 c (NO 2F 2

12

c(N2O2 = k1c(NO2(F2/k2

将c(NO2F2的这个值代入决速步的速率方程, 并将k1k3/k2合并为一个常数k, 则可得到与实验速率方程相同的总反应速率方程:

反应速率(总反应 = (k1k3/k2 c(NO2(F2 = k c(NO2(F2

该机理涉及一个快速可逆平衡和紧随其后的一个慢步骤, 中间体一旦在慢步骤中被消耗, 立即会从快速可逆平衡反应中得到补充。我们可将其叫做“随走随到”机理。

无机化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习题参考答案 1.解:1.00吨氨气可制取2.47吨硝酸。 2.解:氯气质量为2.9×103g。 3.解:一瓶氧气可用天数 4.解: = 318 K ℃ 5.解: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 p(N2) = 7.6?104 Pa p(O2) = 2.0?104 Pa p(Ar) =1?103 Pa 6.解:(1)0.114mol; (2) (3) 7.解:(1)p(H2) =95.43 kPa (2)m(H2) = = 0.194 g 8.解:(1)ξ = 5.0 mol (2)ξ = 2.5 mol 结论: 反应进度(ξ)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 9.解:U = Q p -p V = 0.771 kJ 10.解:(1)V1 = 38.310-3 m3= 38.3L (2)T2 = = 320 K (3)-W = - (-p?V) = -502 J (4)?U = Q + W = -758 J

(5)?H = Q p = -1260 J 11.解:NH 3(g) + O2(g) NO(g) + H2O(g)= - 226.2 kJ·mol-1 12.解:= Q p = -89.5 kJ = -?nRT = -96.9 kJ 13.解:(1)C (s) + O2 (g) →CO2 (g) = (CO2, g) = -393.509 kJ·mol-1 CO (g) + C(s) → CO(g) 2 = 86.229 kJ·mol-1 CO(g) + Fe2O3(s) →Fe(s) + CO2(g) = -8.3 kJ·mol-1 各反应之和= -315.6 kJ·mol-1。 (2)总反应方程式为 C(s) + O2(g) + Fe2O3(s) →CO2(g) + Fe(s) = -315.5 kJ·mol-1 由上看出:(1)与(2)计算结果基本相等。所以可得出如下结论: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14.解:(3)=(2)×3-(1)×2=-1266.47 kJ·mol-1 15.解:(1)Q p ===4(Al2O3, s) -3(Fe3O4, s) =-3347.6 kJ·mol-1 (2)Q =-4141 kJ·mol-1 16.解:(1) =151.1 kJ·mol-1 (2) = -905.47 kJ·mol-1(3) =-71.7 kJ·mol-1 17.解:=2(AgCl, s)+(H 2O, l)-(Ag2O, s)-2(HCl, g) (AgCl, s) = -127.3 kJ·mol-1 18.解:CH4(g) + 2O2(g) → CO2(g) + 2H2O(l) = (CO 2, g) + 2(H2O, l)-(CH4, g) = -890.36 kJ·mo -1 Q p = -3.69?104kJ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2 C. Na 2 O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 2 C. O 2 2+ D. O 2 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C. BeI 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SiCl 4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O 22- B. O 2 ->O 2 C. NO+>NO D. OF->OF 7.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Na 2 O 2 8.下列各对物质中,是等电子体的为() 和O 3 B. C和B+ C. He和Li D. N 2 和CO 9. 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PCl 3 10.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键长的是()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基础化学·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Inorganic Chemistry and Chemical Analysis)【课号】041026 【所属院系】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课程总学时】75学时 【教学对象】 1、适合化学教育、化工工艺、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2、预备知识:高中化学 【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是化学教育专业、化工工艺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任务: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化学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元素化学知识,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化学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后续课程,进行化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原子结构(4学时) 1.1 氢原子的波动力学模型 1.2 轨道概念的图形描述 1.3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和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4 周期表与原子结构 1.5 原子参数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6学时) 2.1 化学键的定义 2.2 离子键理论 2.3 路易斯结构式 2.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2.5 价键理论 2.6 分子轨道理论 2.7 金属键理论 2.8 分子间作用力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4学时)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3.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的初步概念与化学平衡(6学时) 4.1 热化学 4.2 熵和熵变 4.3 自由能 4.4 标准平衡常数

·教学大纲·第五章酸和酸碱反应(2学时) 5.1 布朗斯特酸碱 5.2 路易斯酸碱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4学时) 6.1 基本概念 6.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6.3 埃灵罕母图 6.4 电极电势 6.5 电势数据的图示法 6.6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因素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4学时) 7.1 相关的定义和命名 7.2 化学键理论 7.3 异构现象和立体化学 7.4 配合物的稳定性 第八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8学时) 8.1 弱酸、碱水溶液的质子转移平衡 8.2 溶液H3O+的计算 8.3 水解 8.4 缓冲溶液 8.5 酸碱滴定原理 8.6 滴定方式和应用 第九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8学时) 9.1 沉淀-溶解平衡 9.2 重量分析法 9.3 沉淀滴定法 第十章配位滴定法(4学时) 10.1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10.2 配位滴定原理 10.3 干扰的消除和滴定方式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法(4学时) 11.1 氧化还原平衡 11.2 滴定曲线和指示剂 11.3 待测组分的预报处理 11.4 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十二章S区元素(2学时) 12.1 单质 12.2 化合物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1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 分子分解为Br原子需要的最低解离能为190kJ/mol,求引起溴分子解离1-2 Br 2 需要吸收的最低能量子的波长与频率。 1-3 氢原子核外电子光谱中的莱曼光谱中有一条谱线的波长为103nm,问:它相应于氢原子核外电子的哪一个跃迁? 1-4 周期系中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大?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小?周期系从左到右和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呈现什么规律?为什么? 1-5 什么叫惰性电子对效应?它对元素的性质有何影响? 1-6 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层跃迁至第一能级层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是121.6nm;当电子从第三能级层跃迁至第二能级层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是656.3nm。问哪一个光子的能量大? 1-7 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为第四周期元素,与D可形成1:1和1:2原子比的化合物。B为第四周期d区元素,最高氧化数为7。C和B是同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最高氧化数。D为所有元素中电负性第二大元素。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并按电负性由大到小排列之。 1-8有A,B,C,D,E,F元素,试按下列条件推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给出各元系的价电子构型。 (1)A,B,C为同一周期活泼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满足A>B>C,已知C有3个电子层。 (2)D,E为非金属元素,与氢结合生成HD和HE。室温下D的单质为液体,E 的单质为固体。 (3)F为金属元素,它有4个电子层并且有6个单电子。 第2章分子结构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下册)

16.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式: (1)H2S+H2O2→ (2)H2S+Br2→ (3)H2S+I2→ (4)H2S+O2→ +H+→ (5)H2S+ClO- 3 (6)Na2S+Na2SO3+H+→ (7)Na2S2O3+I2→ (8)Na2S2O3+Cl2→ (9)SO2+H2O+Cl2→ (10)H2O2+KMnO4+H+→ (11)Na2O2+CO2→ (12)KO2+H2O→ (13)Fe(OH)2+O2+OH-→ (14)K2S2O8+Mn2++H++NO- → 3 (15)H2SeO3+H2O2→ 答:(1)H2S+H2O2=S+2H2O H2S+4H2O2(过量)=H2SO4+4H2O (2)H2S+Br2=2HBr+S H2S+4Br2(过量)+4H2O=8HBr+H2SO4 (1)H2S+I2=2I-+S+2H+ (2)2H2S+O2=2S+2H2O (3)3H2S+ClO3-=3S+Cl-+3H2O (4)2S2-+SO32-+6H+=3S+3H2O (5)2Na2S2O3+I2=Na2S4O6+2NaI (6)Na2S2O3+4Cl2+5H2O=Na2SO4+H2SO4+8HCl (7)SO2+Cl2+2H2O=H2SO4+2HCl (8)5H2O2+2MnO4-+6H+=2Mn2++5O2+8H2O (9)2Na2O2+2CO2=2Na2CO3+O2 (10)2KO2+2H2O=2KOH+O2+H2O2 (11)4Fe(OH)2+O2+2H2O=4Fe(OH)3 (12)5S2O82-+2Mn2++8H2O=10SO42-+2MnO4-+16H+(13)H2SeO3+H2O2=H2SeO4+H2O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择填在括号内):(共20分)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都属于“两性电解质”的就是( ) (A)HCO3-,H2O,HPO42- (B)HF,F-,HSO4- (C)HCO3-,CO32-,HS- (D)OH-,H2PO4- ,NH4+ 2.室温下 ,0、20mol、dm-3HCOOH溶液电离常数为3、2%,HCOOH的电离常数=( ) (A)2、0×10-4 (B)1、3×10-3 (C)6、4×10-3 (D)6、4×10-4 3.8Ce3+离子的价层电子结构为( ) (A)4f2 (B)4f05d1 (C)4f1 (D)6s1 4.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合能大小正确的顺序就是 ( ) (A)CN>O>F (C)C>NNF 5.偶极矩不为零的分子就是( ) (A)PCl5(g) (B)NF3 (C)SF6 (D)BeCl2(g) 6.不存在分子间或分子内氢键的分子就是( ) (A)NH3 (B)对羟基苯甲酸 (C)CF3H (D)HNO3 7.晶体熔点高低正确的顺序就是( ) (A)NaCl>SiO2>HCl>HF (B)SiO2>NaCl>HCl>HF(C)NaCl>SiO2>HF>HCl (D)SiO2>NaCl>HF>HCl 8.不属于二元质子酸的就是( ) (A)H3PO3 (B)H2SO4 (C)H3PO2 (D)NaH2PO4 9.氧化性强弱正确的顺序就是( ) (A) HClO4H2TeO4 (C)HClO4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七章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十八章 氢 稀有气体 总体目标: 1.掌握氢及氢化物的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稀有气体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各节目标: 第一节 氢 1.掌握氢的三种成键方式 2.掌握氢的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及用途 3.了解离子型氢化物、分子型氢化物和金属性氢化物的主要性质 第二节 稀有气体 1.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习题 一 选择题 1.稀有气体不易液化是因为( ) A.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B.它们不是偶极分子 C.它们仅仅存在较小的色散力而使之凝聚 D.它们价电子层已充满 2.用VSEPR 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 A .PF 3 B.NH 3 C.-34PO D.-3NO 3.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吴成

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SCl2 B.SO3 C .XeF4 D. PF5 4.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6的是() A.SO2 B. SF6 C. 3 AsO D. BF3 4 5. XeF2的空间构型是() A.三角双锥 B.角形 C. T形 D.直线型 6.下列稀有气体的沸点最高的是()(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氪 B.氡 C.氦 D.氙 7.能与氢形成离子型氢化物的是()(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活泼的非金属 B.大多数元素 C.不活泼金属 D.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8.稀有气体原名惰性气体,这是因为() A.它们完全不与其它单质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B.它们的原子结构很稳定,电离势很大,电子亲合势很小,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C.它们的价电子已全部成对 D.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9.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Be 与Mg B.Mg与Al C Li与Be D.Be与Al 10.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Li B.Be C. Na D.Mg 11.下列化合物中,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答案8

第八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 8.1 (a )θb K (F -) = θw K /θa K (HF) = 10-14/6.8×10-4 = 1.5×10-11 (b )θa K (NH 4+) =θw K /θb K (NH 3) = 10-14/ 1.8×10-5 = 5.6×10-10 8.2根据θa K ·θb K = θw K θb K (HPO 42-) = θw K /θa K (H 2PO 4-) = 10-14/ 6.2×10-8 = 1.6×10-7 >> 4.2×10-13 即θb K (HPO 42-) >> θa K (HPO 42-),也就是说,HPO 42-的水解作用远大于其自身的离解作用,所以Na 2HPO 4水溶液呈碱性。 8.3 (a) 水合是H 2O 分子以其偶极的一端在离子周围取向,H 2O 分子作为整体参与反应;而 水解是H 2O 分子被撕裂产生OH ﹣或H +,再与离子结合。 (b) 缓冲容量是指维持系统pH 大体恒定的条件下,缓冲溶液能够中和外来酸或外来碱的量;缓冲范围是指能够起缓冲作用的pH 区间。 (c) 滴定终点是指示剂的实际变色点;而化学计量点指滴定剂与被滴定物之间按照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应时所达到的点。 8.4此缓冲溶液NaC 2H 3O 2的浓度为: c (NaC 2H 3O 2)/ mol·dm -3 = 5.00.822.25÷ = 0.622 根据公式:pH = θa p K ﹣lg ()()33dm mol /dm mol /--??共轭碱酸c c 得 pH =﹣lg(1.8×10-5)﹣lg ()()3 2323232/O H NaC /O H HC --??dm mol c dm mol c = ﹣lg(1.8×10-5)﹣lg 622.0550.0 = 4.80 8.5根据公式:pH = θa p K ﹣lg ()()33dm mol /dm mol /--??共轭碱酸c c 得 pH = 5.09 =﹣lg(1.8×10-5 )﹣lg ()()32323232dm mol /O H NaC dm mol /O H HC --??c c 得: c (NaC 2H 3O 2)/ mol·dm -3 = 0.550 m(NaC 2H 3O 2)/g = c(NaC 2H 3O 2)/ mol·dm -3×V/dm 3×M(NaC 2H 3O 2)/g·mol - = 0.550×0.300×82.0 = 14.0 8.6 (a) 当加入0.0060mol HCl 时,溶液中HC 2H 3O 2 和NaC 2H 3O 2的浓度分别为: c (HC 2H 3O 2)/ mol·dm -3 = 3-330.300dm mol 006.0dm mol 0.250dm 300.0+?? = 0.270

无机化学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 1、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不相等。【1】答:(错) 2、在恒温恒压下,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Q p=△H=H2-H1,因为H是状态函数,故Q p也是状态函数。【2】答:(错) 3、因为△r G(T)=-RTlnK,所以温度升高,K减小。【3】答:(错) 4、反应CaCO 3(s)CaO(s)+CO2(g),当p(CO2)减少,或加入CaCO3(s),都能使反应向右进行。【4】答:(错) 5、NaHS水溶液显酸性。【5】答:(错) 6、在Na3PO4溶液中,c(Na+)恰是c(PO43-)的3倍。【6】答:(错) 7、当溶液的pH值为4时,Fe3+能被沉淀完全。【7】答:(对) 8、配合物的配体中与形成体直接相连成键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8】答:(对) 9、从Cr和Mn的第二电离能相比较可知,Cr的第二电离能大于Mn的第二电离能,可以推测Cr的价电子排布为3d54s1,Mn的价电子排布为3d54s2。类似的情况在Cu与Zn,Mo与Tc之间也存在。【9】答:(对) 10、锑和铋为金属,所以它们的氢氧化物皆为碱。【10】答:(错) 11、反应1 2N2(g)+ 3 2H2(g)NH3(g)和2NH3(g)3H2(g)+N2(g)的标准平衡常数不相等。但是, 按上述两反应式计算平衡组成,则所得结果相同。【11】答:() 12、0.10mol·L-1的某一有机弱酸的钠盐溶液,其pH=10.0,该弱酸盐的水解度为0.10%。【12】答:(对) 13、某溶液中c(HCl)=c(NaHSO4)=0.10mol·L-1,其pH值与0.10mol·L-1H2SO4(aq)的pH 值相等。【13】答:(对) 14、弱酸及其盐组成的缓冲溶液的pH值必定小于7。【14】答:(错) 15、MnS(s)+2HAc Mn2++2Ac-+H 2S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K=K(MnS)·[K(HAc)]2/[K(H2S)·K(H2S)]。【15】答:(对) 16、p区元素的原子最后填充的是np电子,因ns轨道都已充满,故都是非金属元素【16】 答:(错) 17、NaCl(s)中正、负离子以离子键结合,故所有金属氯化物中都存在离子键。【17】答:(错) 18、MgO的晶格能约等于NaCl晶格能的4倍。【18】答:(对) 19、常温下H2的化学性质不很活泼,其原因之一是H-H键键能较大。【19】答:(对) 20、氯的电负性比氧的小,因而氯不易获得电子,其氧化能力比氧弱。【20】答:(错) 21、Pd2++Cu Pd+Cu2+(1),E Cu2++Fe Cu+Fe2+(2),E Pd2++Fe Pd+Fe2+(3),E 则E=E+E【21】答:(对) 22、E(Cr2O72-/Cr3+)(Cl2/Cl-)。【22】答:(对) 23、金属离子A3+、B2+可分别形成[A(NH3)6]3+和[B(NH3)6]2+,它们的稳定常数依次为4?105和2?1010,则相同浓度的[A(NH3)6]3+和[B(NH3)6]2+溶液中,A3+和B2+的浓度关系是c(A3+)>c(B2+)【23】答:(对) 24、HF、H2SiO3皆是弱酸,但是H2SiF6却是强酸。【24】答:(对)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2-8

第二章物质的状态 习题 2.1 什么是理想气体?实际气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理想气体模型处理? 2.2 为什么家用加湿器都是在冬天使用,而不在夏天使用? 2.3 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形式存在的单质、以液体形式存在的金属和以液体形式存在的 非金属单质各有哪些? 2.4 平均动能相同而密度不同的两种气体,温度是否相同?压力是否相同?为什么? 2.5 同温同压下,N2和O2分子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平均动能是否相同? 2.6试验测得683K、100kPa时气态单质磷的密度是2.64g·dm-3。求单质磷的分子量。2.71868年Soret用气体扩散法测定了臭氧的分子式。测定结果显示,臭氧对氯气的扩散速 度之比为1.193。试推算臭氧的分子量和分子式。 2.8常压298K时,一敞口烧瓶盛满某种气体,若通过加热使其中的气体逸出二分之一,则 所需温度为多少? 2.9氟化氙的通式为XeF x(x=2、4、6…),在353K、1.56×104Pa时,实验测得某气态氟 化氙的密度为0.899g·dm-3。试确定该氟化氙的分子式。 温度为300K、压强为3.0×1.01×105Pa时,某容器含,每升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2)323K、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0%时,每升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已知30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4.23×103Pa; 32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1.23×104Pa。 2.10在303K,1.01×105Pa时由排水集气法收集到氧气1.00dm3。问有多少克氯酸钾按 下式分解? 2KClO3 === 2KCl +3O2 已知30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4.23×103Pa。 2.11298K,1.23×105Pa气压下,在体积为0.50dm3的烧瓶中充满NO和O2气。下列反 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瓶内总压变为8.3×104Pa,求生成NO2的质量。 2NO +O2 === 2NO2 2.12一高压氧气钢瓶,容积为45.0dm3,能承受压强为3×107Pa,问在298K时最多可 装入多少千克氧气而不致发生危险?

四川大学无机化学答案 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1-1 答: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适合于高温低压的条件,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分子间距离大,气体所占的体积远大于分子本身体积,使得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本身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时,实际气体的存在状态才接近理想气体。实际气体的Van der Waals 方程是考虑了实际气体分子自身体积和分子间作用力,对压强和体积进行了修正。 1-2 答:当压强接近0Pa 时,气体接近理想气体状态,故可用m 01=lim(p P R V T →)或0lim()P M RT P ρ→=来计算R 和M ,如果压强不趋近于0,则要用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1-3 答:某组分B 的分体积定义为混合气体中某组分B 单独存在并且同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相同时所具有的体积V B 。 分体积定律:当温度压力相同时,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等于各组分分体积之和。 组分B 的体积分数与其摩尔分数是数值上相等的关系。 1-4答: (1). 错,在压强一定时才成立。 (2). 错,在标准状态下,一摩尔气体的体积才是22.4L 。 (3). 对。 (4). 错,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组分的压强温度体积中两者确定时它的状 态才确定,所以一者发生变化另一者不一定发生变化。 1-5 答:饱和蒸气压是指蒸发出的分子数和进入液体的分子数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时蒸气的压强。压强反应的是单位面积处的气体的压力,所以蒸气压液体上方的空间大小无关,由于温度越高,逸出的分子越高速度越快,所以温度会影响蒸气压的大小。实际上饱和蒸气压是液体的重要性质,它仅与液体的本质和温度有关。 1-6 答:晶体与非晶体的基本区别是组成晶体的质点排列是否有规律,质点排列有规律为晶体,无规律为非晶体。 晶体可以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几种类型。 物理特性:由于不同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力强度不同,共价键>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金属键的强度不确定,但一般都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晶体的熔点沸点硬度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导电性主要是金属晶体,但离子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导电。 1-7说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基本应用。 解:273.15K 、p θ 下,pV nRT = 33110V m -=?,32.8610m kg -=?,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学习指导4

第 4 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初步概念 一、 基本要求 1.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和活化能的概念; 2.理解并会用浓度、温度、催化剂诸因素解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初步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应用,会用其求算指定反应活化能及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 4.理解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会进行有关基元反应的简单计算; 5.初步掌握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的特征。 二、 要点 1.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改变量的正值。又有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之分。 2.碰撞理论 1918年Lewis 运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成果提出的一种反应速率理论。它假设: ① 原子、分子或离子只有相互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即碰撞是反应的先决条件; ② 只有少部分碰撞能导致化学反应,大多数反应物微粒碰撞后发生反弹而与 化学反应无缘。 3.有效碰撞 能导致化学反应发生的碰撞,反之则为无效碰撞。 4.活化能 对于基元反应,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常用E a 表示;对于复杂反应,E a 的直接物理意义就会含糊了,因此,由实验求得的E a 也叫作“表现活化能”。 5.过渡状态理论 20世纪30年代,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发展基础上,由Eyring 等人提出的另一种反应速率理论。它认为反应物并不只是通过简单碰撞就能变成生成物,而是要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态,即反应物分子首先形成活化络合物,通常它是一种短暂的高能态的“过渡区物种”,既能与原来的反应物建立热力学的平衡,又能进一步解离变为产物。 6.基元反应 亦称为简单反应或元反应。 指反应物分子在有效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7.复杂反应 亦称非基元反应。即由两个或多个基元反应步骤完成的反应。 8.速率方程 化学反应速率υ同反应物、产物浓度c 的函数关系式 υ = f (c A 、c B …) 经验表明,不少反应其速率方程具有 g B f A υc kc ?=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1,A 2D 3C 4C 5C 6 B 7A 8D 9B 10B 1、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A) Li,Mg (B) Al,Si (C) Na,Al (D) H,Li 2、至今未发现有过氧化物的是…………………………………………………………………() (A) Li (B) K,Rb,Cs (C) IIA (D) Be … 3、下列偶极矩不等于零的分子是………………………………………………………………() (A) BeCl2(B) BF3(C) PF3(D) CS2 4、H2S分子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是……………………………………………………………() (A) sp(B) sp2(C) sp3(D) dsp2 5、下列氢键中最强的是…………………………………………………………………………() (A) S—H…O (B) N—H…O (C) O—H…F (D) C—H…N 6、在[Ni(NH3)4Cl2]中,Ni的氧化数为…………………………………………………………() (A) 3 (B) +2 (C) +1 (D) 0 7、下列各对物质,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的是…………………………………………………() (A) FeCl3和溴水(B) H3PO3和AgNO3溶液 、 (C) H3AsO4和KI 溶液(D) N2H4和HgCl2溶液 8、下列离子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A) CoF-36(B) Co(NH3)+33 (C) Co(CN)-36(D) Co3+ 9、硝酸盐热分解可以得到单质的是…………………………………………………………() (A) Pb(NO3)2(B) AgNO3

四川大学无机化学答案 第2章 化学热力学

第2章 化学热力学 2-1 请认真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2-2略 2-3略 2-4 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在指定温度下,由处于稳定状态的单质生成 1mol 纯物质时的标准摩尔焓变。由此可知,(1)不是,生成了2mol (2)是(3)不是,不是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 标准摩尔燃烧焓是指1mol 标准态的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标准态产物的反应热效应。由此可知(1)不是,反应物为1mol (2) 不是,反应物没有完全燃烧(3)是。 2-5略 2-6 熵的规律: 1在绝对零度时 , 任何纯净完整晶态物质的熵等于零 2 对于同一物质而言,气态熵大于液态熵,液态熵大于固态熵; 3 由于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中,分子中原子数目越多,熵值越大; 4 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中,分子量越大熵值越大; 5 同一类物质,摩尔质量越大,结构越复杂,熵值越大; 6 固体或液体溶于水时,熵值增大,气体溶于水时,熵值减少; 7 同一物质,存在不同异构体时,结构刚性越大的分子,熵值越小。 由此规律我们可以知道答案为:(1)符号为负,CO 2是更为稳定的氧化物,H 2是最稳定的单质 (2)符号为负,分子数目在减少。 (3)符号为正,分子数目在增加。 2-7 (1)增加碳的量不改变反应物浓度,因此不改变平衡。 (2)提高了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进行。 (3)平衡向逆向移动。 (4)平衡向正向移动。 (5)由于反应吸热,提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 由于属于化学平衡的问题,在此不过多讨论。 2-8 (1)错。因为只有稳定单质的△f H Θm 、△f G Θm 为零,而稳定单质的S Θm 在一般条件下并不为零 (2)错。△f G Θm 为标准状态下的自由能变,对于反应能否进行应该由△f G m 的大小来决定。 (3)对。本题说熵起到重要作用,未提及为唯一的原因,因此为正确的说法。 (4)错。反应是否自发不只与焓变大小有关,应该由△f G m 的大小来决定。 (5)错。同上理。但此说法适用于孤立体系。 (6)错。反应是否自发是热力学问题,而反应进行的快慢则是动力学问题,不是同一个范畴,没有必然的联系。 (7)对。 (8)对。 (9)错。只有最稳定的单质其△f G Θm =0,只有纯净完整晶态物质的熵等于零。 2-9 在273K ,101.3kPa 下,水的气化过程表示为:)(2)(2g l O H O H ?→?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 11-1 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ClO3→KClO4+KCl (2)Ca5(PO4)3F+C+SiO2→CaSiO3+CaF2+P4+CO (3)NaNO2+NH4Cl →N2+NaCl+H2O (4)K2Cr2O7+FeSO4+ H2 SO4 →Cr2(SO4)3+ Fe2(SO4)3+ K2 SO4+ H2O (5)CsCl+Ca →CaCl2+Cs 解:(1)4KClO3 == 3KClO4+KCl (2)4Ca5(PO4)3F+30C+18SiO2 == 18CaSiO3+2CaF2+3P4+30CO (3)3NaNO2+3NH4Cl == 3N2+3NaCl+6H2O (4)K2Cr2O7+6FeSO4+ 7H2 SO4 ==Cr2(SO4)3+3 Fe2(SO4)3+ K2 SO4+7 H2O (5)2CsCl + Ca == CaCl2 + 2Cs 11-2 将下列水溶液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先改为离子方程式,然后分解为两个半反应式:(1)2H2O2==2 H2O+O2 (2)Cl2 + H2O==HCl + HClO (3)3Cl2+6KOH== KClO3+5 KCl+3 H2O (4)2KMnO4+10 FeSO4+8 H2 SO4== K2 SO4+ 5Fe2(SO4)3+2MnSO4 + 8H2O (5)K2Cr2O7 + 3H2O2 + 4 H2 SO4== K2 SO4 + Cr2(SO4)3 + 3O2 + 7H2O 解:(1) 离子式:2H2O2==2 H2O+O2H2O2+2H++2e-==2 H2O H2O2-2e-== O2+2H+(2)离子式:Cl2 + H2O==H++ Cl-+ HClO Cl2+2e-==2 Cl – Cl2 + H2O-2e-==2H+ + 2HClO (3)离子式:3Cl2+6OH-== ClO3-+5Cl-+3 H2O Cl2 +2e-==2 Cl – Cl2+12OH--10e-== 2ClO3-+6H2O (4)离子式:MnO4-+5 Fe2++8 H+ ==5 Fe3++ Mn2+ + 4H2O MnO4-+5 e-+8 H+ == Mn2+ + 4H2O Fe2+-e-== Fe3+(5 离子式:Cr2O72-+3H2O2+8 H+ == 2Cr3++3O2+ 7H2O Cr2O72-+ 6e-+14H+ == 2Cr3++ 7H2O H2O2-2e-== O2+2H+ 11-3. 用半反应法(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2Cr2O7+H2S+H2SO4——K2SO4+Cr2(SO4)3+H2O (2)MnO42-+H2O2———O2+Mn2+(酸性溶液) (3)Zn+NO3-+OH-——NH3+Zn(OH)42- (4)Cr(OH)4-+H2O2——CrO42- (5)Hg+NO3-+H+——Hg22++NO 解:(1)K2Cr2O7 + 3H2S + 4H2SO4==K2SO4+Cr2(SO4)3+7H2O+3S (2)MnO42-+2H2O2+4H+==2O2+Mn2++4H2O (3)Zn + NO3-+3H2O + OH-==NH3 + Zn(OH)42-

无机化学第6版张天蓝主编课后复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6版张天蓝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 1、υ=DE/h=(2.034′10-18J) / (6.626′10-34J×s)=3.070′1015/s; l=hc/DE= (6.626′10-34J×s ′ 2.998′108 m/s ) / (2.034′10-18 J)= 9.766′10-8 m 2、Dυ3 h/2pmDx = (6.626′10-34 kg×m2/s) / (2′ 3.14′9.11′10-31 kg′1′10-10 m)=1.16′106 m/s。其中1 J=1(kg×m2)/s2, h=6.626′10-34 (kg×m2)/s 3、(1) l=h/p=h/mυ=(6.626′10-34 kg×m2/s) / (0.010 kg′ 1.0′103 m/s)= 6.626′10-35 m,此波长太小,可忽略;(2)Dυ≈h/4pmDυ =(6.626′10-34 kg×m2/s) / (4′ 3.14′0.010 kg′ 1.0′10-3 m/s)= 5.27′10-30 m,如此小的位置不确定完全可以忽略,即能准确测定。 4、He+只有1个电子,与H原子一样,轨道的能量只由主量子数决定,因此3s与3p轨道能量相等。而在多电子原子中,由于存在电子的屏蔽效应,轨道的能量由n和l决定,故Ar+中的3s与3p轨道能量不相等。 5、代表n=3、l=2、m=0,即3d z2轨道。 6、(1)不合理,因为l只能小于n;(2)不合理,因为l=0时m只能等于0;(3)不合理,因为l只能取小于n的值;(4)合理 7、(1)≥3;(2)4≥l≥1;(3)m=0 8、14Si:1s22s22p63s23p2,或[Ne] 3s23p2;23V:1s22s22p63s23p63d34s2,或[Ar]3d34s2;40Z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25s2,或[Kr]4d25s2;42Mo: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55s1,或[Kr]4d55s1;79Au: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106s1,或[Xe]4f145d106s1; 9、3s2:第三周期、IIA族、s区,最高氧化值为II;4s24p1:第四周期、IIIA族、p区,最高氧化值为III; 3d54s2:第四周期、VIIB族、d区,最高氧化值为VII;4d105s2:第五周期、IIB族、ds区,最高氧化值为II; 10、(1)33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或[Ar]3d10s24p3,失去3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属第四周期,V A族;(2)47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05s1或[Kr]4d105s1,失去1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或[Kr]4d10,属第五周期,I B 族;(3)53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5或[Kr]4d105s25p5,得到1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或[Kr]4d105s25p6,属第五周期,VII A族。 11、根据电子填充顺序,72元素的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26s2,或[Xe]4f145d26s2;其中最外层电子的主量子数n=6,属第6能级组,在第6周期,电子最后填入5d轨道,是副族元素,属IV B族,d区元素,其价电子为5d26s2,用4个量子数表示为:5、2、0、+1/2;5、2、1、+1/2;6、0、0、+1/2;6、0、0、-1/2; 12、(1)Br比I的电负性大;(2)S比Si的电离能大;(3)S-比S的电子亲和能大。 13、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105f145g186s26p66d106f147s17d108s28p5,第8周期,VII A族,p区。 14、最外层6个电子,次外层18个电子(3s23p63d10);它位于第4周期、VI A族、p区;其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2。 第二章分子结构 1、略。 2、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共15题30分) 1. 2 分(7459) 对于H2O2和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二元弱酸(B) 都是二元弱碱 (C) 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 都可与氧气作用 2. 2 分(4333) 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三元酸的是…………………………………………………() (A) H3BO3(B) H3PO2(C) H3PO3(D) H3AsO4 3. 2 分(1305) 下列各对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BaCO3 > K2CO3(B) CaCO3 < CdCO3 (C) BeCO3 > MgCO3(D) Na2SO3 > NaHSO3 4. 2 分(1478) 铝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 (A) 单一化合物Al2O3(B) Al2O3和Al2N3 (C) 单一化合物Al2N3(D) Al2O3和AlN 5. 2 分(7396) 下列含氧酸根中,属于环状结构的是…………………………………………() (A) (B) (C) (D) 6. 2 分(1349) 下列化合物与水反应放出HCl 的是……………………………………………() (A) CCl4(B) NCl3(C) POCl3(D) Cl2O7 7. 2 分(1482) InCl2为逆磁性化合物,其中In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1和+3 8. 2 分(7475) 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为……………………………………………() (A) 盐酸(B) 硝酸(C) 硫酸钠(D) 硫化钠(过量) 9. 2 分(7446)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有颜色的一组化合物是………………………………() (A) SiCl4,SnCl4,PbO (B) CCl4,NO2,HgI2 (C) SiC,B2H6,N2O4 (D) PbO2,PbI2,SnS 10. 2 分(7363) 将过量SiF4通入NaOH溶液中,主要产物是……………………………………() (A) H4SiO4,NaF (B) Na2SiO3,NaF (C) Na2SiO3,Na2SiF6(D) SiO2,HF 11. 2 分(1421) 将NCl3通入碱性溶液,其水解产物是…………………………………………() (A) NH3和ClO-(B) NH3和Cl- (C)和Cl-(D)和Cl- 12. 2 分(4348) PCl3和水反应的产物是…………………………………………………………() (A) POCl3和HCl (B) H3PO3和HCl (C) H3PO4和HCl (D) PH3和HCl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