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措施.docx

浅析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措施.docx

浅析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措施.docx
浅析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措施.docx

浅析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措施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应当明确监测的重点,创新监测的方案与工作的方法,在良好的软硬件保证下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解决环境监测的问题。

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问题

(1)环保意识不强。环境监测工作是为环境保护工作服务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应当从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出发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但是有些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没能优化环境数据的监测机制,数据收集的有效性较低,数据精准性不足。因为环境监测人员对相关工作的认识不足,在实施各项检测工作中存在着数据收集不系统,数据分析不到位,没能根据实际情况客观收集数据信息的问题。还有的环境监测人员没能认识到工作职责的重要意义,不能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深入到偏远地区进行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工作,导致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水平受到影响。(2)工作流程问题。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还要在法制化、科学化、客观化的理念下优化监测工程程序。有些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较低,环境监测工作缺乏说服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环境监测的科学性不足,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水平不足,样品检测与数据分析处置不当,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隐患问题,因错误的操作影响了环境监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有些环

境监测工作不注重对质量进行控制,没能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有效监测取样,因此使得获得的监测数据的可靠性较低,不具备法律的上效力。有些监测人员没能按照正规的程序方法进行监测,分析的数据结果存在着较大偏差,没能重视以科学可靠的方式处置监测中的具体问题。解决环境监测质量方面的问题,应当提高监测操作的可信度与科学性,强调在良好的程序下以科学的操作方式提高监测操作的准确性。(3)监测设备问题。当前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有效性,保证监测质量符合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需要,还要采用科学化的监测控制设备,基于良好的硬件条件提高监测的效率与质量。由于监测设备的更新不足,监测操作的方式方法落实,现有的设备不符合广泛、高效、全面、深入环境监测的需要。例如,有些监测站的大气采样仪、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的水平落后,没有建立智能化、实时化、直观化的数据分析与采集设备,因此降低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由于缺乏科学的环境监测设备的引进方案,因此降低了环境监测的质量,不利于达到高效系统进行环境监测的目标。(4)人员素质落后。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还要保证环境监测人员操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智能化环境监测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有些监测人员已经不熟悉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的方法,不掌握正确的环境监测的操作方式,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已经不符合新时代需要。一些监测主管部门不注

重引进创新性的环境监测人才,基层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结构未能有效优化,一线环境监测人员的能力不足,因此影响环境监测的有效性。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机制、奖惩机制与绩效评估机制,因此不能调动基层环境监测人员的主动性,影响了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

2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1)优化监测工作方案。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性,解决环境监测工作的问题,还要构建综合性的环境监测工作体系,创新环境监测的方法,着力加大样品采集的质量,切实建立原始数据信息的采集机制,达到科学化进行数据分析采集的目标。首先,应当优化样品采集的方案,明确样品采集工作的重点,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明确环境监测工作目标与主要实施方法,切实形成针对性的样品采集计划,保证全方位和重点采集相关数据信息。其次,还要加大原始数据信息的采集力度,注重对样品采集的环境、状态、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保证后续工作的有效可查,应当加大样品采集点的控制,建立全员参与的岗位职责控制机制,保证样品采集的质量,进而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达到提高样品采集有效性目标。应当集于优化采集样品的程序,保证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出台相关的工作制度,明确监测的基本标准,达到科学全面监测的目标。(2)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新时期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应当加大仪器设备的监督管理工作,强

调以科学化的制度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管理,解决仪器设备使用中的现实问题。首先,应当建立综合性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数据与分析机制,保证仪器设备养护到位,根据仪器的使用需要制定科学的仪器使用管理规范。其次,加大仪器设备的引进力度,注重根据现实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不断提升仪器设备的水平,注重引进急需的仪器设备,以满足日常监督管理的需要。最后,还要及时的更换老旧的仪器设备,注重根据环境监测的需要拟定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的计划,大力筹措设备更新的资金,保证仪器设备更新持续性,满足新时期环境监测的需要。重点加大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以便于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3)加大数据审核力度。现代环境监测工作还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审核机制,加大数据信息的复核力度,保证监测数据信息与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和精准性。根据采集的样品对相关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还要建立跟踪性的数据监督审核机制,降低样品分析的错误。应当加大对数据复核效果,建立完善的数据复核与抽查机制,切实提高错误数据的核查能力,降低数据错误的概率。(4)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应当加大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环境监测人员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要求监测人员以正确的方式,准确的操作和公正的态度开展环境监测工作。首先,应当加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促进环境监测人员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要求环境监测人员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监测工作当中。其次,还

环境监测协议

建筑 XXX井试气施工 环境检测协议 XXXXXXX 2017年4月

环境监测服务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了快速及时处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突发危害事件及紧急情况,防止事态扩大、蔓延,减轻对人身、设备、环境造成的伤害、损失和影响,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甲乙双方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经协商一致,就环境监测具体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的责任义务 1、甲方应向乙方提供施工工程的基本情况,如施工场所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路线、详细居民分布信息、应急预案、现场救援设备等。 2、甲方授权乙方使用自己的应急资源,如水源、电源、应急通道等。 3、甲乙双方应根据现场事态的发展变化,调整原有方案措施,并共同制定切合实际应急救援方案及措施,确保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4、乙方应积极适应甲方紧急救援工作需要,及时调整环境监测布点。 5、实行24小时全天候环境监测工作服务。 6、乙方应保证在接到甲方的环境监测信息后及时出发,尽快到达井场。 7、乙方应保守甲方的隐私,未经授权或许可,不得对外透

露甲方被环境监测事实。 二、救援响应方式 1、求、救援响应方式 救援响应为电话通知,甲方求援责任人为XXX,联系电话XXX,或XXX,联系电话XXX;应急救援中心报警电话XXX 三、协议期限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后生效,甲方工程施工全部结束后本协议自动终止。 四、对因不可抗力及其他乙方不能控制或避免的原因致使本协议部分或全部不能履行,乙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五、因履行本协议发生的争议,双方可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七、补充条款 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八、本协议一式两分,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九、附:XXX环境监测方案 甲方(签字或盖章):乙方(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设计

XX 县作为本项目监测点,鉴于本次监测任务顺利进行,特绘制XX 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XX 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 1监测内容 XX 县地表水水质、县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水、气)、城区及交通干线噪声质量等监测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1地表水水质监测 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1.1.1 监测断面 哈尔腾河红崖子断面。 1.1.2 监测指标及方法依据(见表1-1)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粪大肠 监测区域现场勘查及资料收 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 象气候、土壤利用等) 编制监测方案确定监测项目及类别 确定确定监测点 布置及采样时间 和方法 电话预约 现场样品采集 检测室样品分析 检测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上报 出具监测报告 接受委托 后期服务

菌群以外的23项指标。具体监测项目见下表: 表1-1 地表水监测因子及检测方法依据监测指标技术要求方法依据 水温,℃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COD)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 氨氮(NH3-N) 总磷(以P计) 总氮(湖、库,以N计) 铜 锌 氟化物(以F-计) 硒 砷 汞 镉 铬(六价) 铅 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此外还可根据XX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污染物监测。1.1.3 监测网点布置(见表1-2) 表1-2 地表水监测网点布置 组号监测点名称监测点位置设点依据 1.1.4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见表1-3) 表1-3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 样品名称采样方法采集设备 地表水 1.1.4监测时间及频次(见表1-4) 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全面至少监测4次,且需在各监测月份的上旬(1-10日)完成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实验室分析。具体监测时段按下表执行(特殊情况除外) 表1-4 监测时间及频次 季度监测时段选测时段频次选测原因第一季度1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测试题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 为获知黄河宁夏段水质情况,在宁夏黄河段共设5个断面人工监测,共获得15个监测数据,监测(研究)的总体是 样本是,样本容量为。 2. 监测数据的质量是监测工作的。 3.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检测中十分重要的和。 4. 监测分析的误差包括、和。 5. 实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目的在于取得正确可靠的监测结果。监测结果的质量应达到五性的要求,即:、、、 和。 6. 狄克逊(Dixon)检验法适用于容量较小(n≤25)的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检验和离群值的剔除。适用于检出或异常值。 7. 格鲁勃斯(Grubbs)检验法适用于检验多组测量值均值的和剔除多组测量值中的,也可用于一组测量值的检验。检出的异常值个数不超过1。 8. 数据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五后皆零”。 9. 检出限是指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内可以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10. 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 二、选择题 1. 16005化简为4位有效数字为。

A、1.601×104 B、1.600×104 C、1600×10 D、1601×10 ⒉近似数运算,如18.3+1.4546+0.876等于。 A、20.6 B、20.63 C、20.631 D、20.6306 3. 测得溶液的pH=12.55 ,则氢离子浓度为 A、[H+]=5.6×10-13 B、[H+]=5.60×10-13 C、[H+]=5.60×10-12 D、[H+]=5.600×10-13 4. 下列计算式表达相对误差的是 A、测量值—真值 B、测量值—测量均值 C、(测量值—真值)/真值 D、最大值—最小值 5. 近似数运算,0.0123×25.60×1.0686等于 A、0.3364 B、0.336 C、0.33641 D、0.34 6. 灵敏度是指分析信号随测定组分含量的变化而改变的能力,它与检出限密切相关,灵敏度越低, A、检出限越低 B、越高 C、检出限可高可低D检出限不变 7. 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时,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A、加标物的形态应该和待测物的形态相同。 B、在任何情况下加标量均不得小于待测物含量的3倍。 C、加标量应尽量与样品中待测物含量相等或相近。 D、加标后的测定值不应超出方法的测定上限的90%。 8. 控制分析结果精密度的质控方法是。 A、行双样测定 B、标准物质测定 C、加标回收率测定 D、仪器和量皿的检定或校准。 9. 水质环境监测分析制作校准曲线时,包括零浓度点在内至少应有浓度点,各浓度点应较均匀地分布在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内。

质量保证措施(免费版)

五、质量保证措施 1、组织管理保证措施 选拔质量意识强,领导水平高、施工经验丰富、职业素质好的人员担任项目的主要管理者,全面负责本项目的施工,通过引进先进施工设备与工艺,有效组织人力、设备、物资等资源,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质量目标。 2、强化项目的技术、质量、检测力量 根据本项目工程量大、工期紧、标准高的特点,摒弃不适应高标准要求的习惯作法,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真正实现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引进一流的施工设备和检测设备,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检测手段。精选具有能适应新技术、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分别担任项目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技术、质检、检测负责人。 3、加强对职工的思想和技能教育 坚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把对参建本工程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从业能力的培训教育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有计划、有组织、分对象、分阶段地组织实施,以保证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教育培训可分为普及教育、专题技术教育、专项技能培训,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分专业、分重点的教育培训,以达到工程施工能够有序进行和工程质量控制能够有效保证的目的。 4、制定完善、明确的技术标准 认真贯彻实施《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和完善“企业自控、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用户评价”的工程质量管理新机制,制订高于国家和部颁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明确项目部各职能业务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主控要素和参与要素及质量职责,强化质量自控能力,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以全面创优为目标,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 5、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 主要质量管理制度有:质量责任制及保证金制度;设计文件复核制度;测量双检制度;工程试验检测制度;质量自检制度;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技术交底制度;班前质量讲话制度;日常定期质量教育制度;工艺流程规范操作制度;资料规范整理制度;质量例会制度;工程质量报告制度;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6、认真组织制定内控工艺标准,积极落实创优规划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性质:XXX 总学时:64 学分:4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XXX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给水与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按监测对象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等内容。按测定项目学习,包括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酚类、油类,大气中SO2、NO X、TSP、PM10、CO、O3、烃类等气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类等重要有机污染物,以及酸雨项目监测等。按监测程序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监测的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测定,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化,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 按监测方法学习,主要讲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生物方法;主要为标准方法和正在推广的新的常规监测技术,还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简易监测技术,及迅速发展的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法规,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期课程和将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2.掌握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或程序。 3.掌握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 4.了解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 5.掌握大气、水、土壤等最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各类污染物的控制或

周围环境监测方案

望江地区R21-04地块I标段工程周围环境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江西省建工集团公司 2010年月日

目录 第一节工程概况 (2) 第二节方案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2) 第三节监测目的及内容 (3) 第四节监测布点方案 (4) 第五节使用仪器 (5) 第六节监测方案 (5) 第七节人员安排 (6) 第八节观测成果的计算、分析 (6) 第九节观测资料的整理和统计 (7) 第十节质量保证和控制 (8)

第一节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路与海潮路交叉口,框剪结构,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7栋,层数为21-22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95122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7648 M2。建筑总高度为63M。由杭州市望江地区改造建设指挥部投资兴建,杭州浙华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北京北辰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监理,浙江省综合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勘察,江西省建工集团公司承建。 第二节方案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第三节监测目的及内容 1. 周边环境 由于本工程位于杭州市老城区,基坑东面与用地红线的距离在1.5M~7.3M之间,用地红线之外为待建的三多路,三多路以外为待拆迁大通新村的5#-8#楼,均为砖混结构,高7层,夯扩桩基础,与基坑距离在25.0~28.3M之间;基坑西面为肉联厂保留建筑,均为砖混结构,距离基坑约 1.6M~4.8M之间;基坑北面为新建一号路,距离1#2#3#楼约为3.0M;基坑南面为望江路,距离约为25M。在基坑施工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享受着工业带来的一系列便捷,但与 此同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当前,人们一方面积极采取措 施保护环境,一方面加大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力度。环境监测工作对国家整体环 境质量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周边生活环境质量关注度越来越高,环境监测质 量控制备受关注目,做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监管,对国家和人民的生活环 境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环境监测是伴随着环境污染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监测发展大体经历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为主、 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主和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 较晚,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深化和环保工作的加强,发展很快。环境监 测领域和范围日益扩大,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监测能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监测 手段不断更新,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变化趋势。 1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室上个世纪70年代确定的。当时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回忆来开帷幕,但是发展较慢;80年代进入调整和巩固的阶段,在 这个时段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国家、省、市、县的四级监测管理站点,并引入了环 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是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一大进步;90年代是我国环境监 测工作的提高和深化阶段,并于中后期将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列为我国现代化研 究的重点项目之一。 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了,但跟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的话,还是有 差距的。我国在环境质量监测上起步还是比较晚的,但是经过四十年左右的发展,我国在监测环境质量的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对环境进行监测时可以采取的 方法越来越广泛,比如遥感技术、卫星技术、生物技术等多种手段;监测范围也 越来越广,在地理范围上可以实现有点向面的推广,由一个城市向整个省级范围 扩散;在监测的种类上可以实现对整个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大气、水以及生态环 境的监测。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对环境质量监测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但是 在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上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得到克服。 2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2.1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监测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的准确性,能够真实地调查到环境污染源的相关问题,就必须严格对可能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预防和管理,制定控制环境 监测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办法,环境监测部门职能目前还很薄弱,有些部门在环 境监测部门的认识上存在严重的不足。环境监测部门是一个建立在环境监测分析 的基础上进行的,由环境监测部门之间的沟通,合理的环境监测的管理体系。 2.2实验室外部的质量控制 现场采样,应制定相关的采样计划和质控计划,并按照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 进行合理的实施,其中的内容包括:采样点位、测定项目、频次和数量及样品的 运输和保存等等。同时,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规范现场采样工作,明确的规定从 采样计划的指定到样品运输的采样全过程规范要求,其内容应具体全面,细化采 样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环境监测中监测方法的选择

环境监测中监测方法的选择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对作为环境管理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内容、监测方法选择及监测数据处理作简明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选择;监测数据处理 0.引言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环保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各类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分析方法标准。环境监测实验室要建立相应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使数据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环境监测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分析,有监测对象成分复杂、浓度范围宽、随机变化大等特点,故要想用环境监测分析所得的数据来描述这些样品,就必须有良好的环境质量保证作为前提。 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内容 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泛,且多变,不易准确测量。在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在同一时间内由多个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时测定。这就要求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监测结果所提供的数据要有准确性和可比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决定了环境管理、环境研究、环境治理以及环保执法等各方面的决策正确与否。环境监测结果由环境监测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予以保证,要求每个基层监测单位都要做好环境质量保证和控制工作。它分为野外采样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1.1野外采样质量控制 野外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了现场布点、坐标定位(可用GPS高级定位)、样品采集、样品贮存及现场某些项目的预处理等。监测点布设一贯遵循以下原则要求,既能以人为本,又能比较真实全面反映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基层站监测断面的位置一般由上级站规定,监测点是根据监测目在车间口或总排污口布点。 坐标定位是为了详细确定采样点的位置,以便为准确稳定重复采样及绘出采样现场示意图提供保障。 采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有代表性和完整性的样品,这也是数据具有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的前提。根据具体采样项目分清采样容器,估算好采样量,选对采样方法和保存方法,特别是特殊项目一定要现场固定,做好采样记录,做平行和空白采样,以检查保存剂的纯度,采样容器、滤器及其设备的污染情况,以便发现系统和偶然误差及采样的再现性等。例如野外水体采样中,为了控制采样过程的误差,将实验室用的纯水在采样现场装入采样瓶中,加入与样品相同的保存剂,并运回实验与样品同时分析,将所测结果与实验室空白比较,不应呈显著差异,其目的是检查采样、保存、运输中所产生的误差。并尽量缩短运输过程,减少震动和碰撞以防样品损失或污染。样品采集后立即送往质控室进行交接,尽快进入分析测试过程。 1.2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又称为内部质量控制。它主要表现为分析工作者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及内部质量人员对其实施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的过程。监测分析的

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有限公司####项目竣工 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本次验收监测中应对全过程包括布点、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一、废气监测质量控制 1、采样 (1)为了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应在工况正常、连续和负荷80%以上的情况下采样,并有专人负责监督工况。 (2)对本次监测所使用的采样仪器采样前全部进行校准。 (3)连接整个采样系统进行检漏实验。 (4)采样滤筒的处理。应在105℃烘箱中烘烤1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采样后的滤筒,放入105℃烘箱中烘烤1h后冷却称重。(5)采集烟粉尘时,采样嘴需对准气流方向,与气流流动方向的偏差不得大于5°。 (6)测定效率时,必须进、出口同步监测。 (7)粉尘各点采样时间应不少于3min,总采尘量不低于20mg;当采集浓度较低的工业粉尘时,总采尘量不低于5mg,采气量不低于1m3。(8)TSP的采样在采样器上安放滤膜前须清洁滤膜夹和表面的灰尘,用镊子将滤膜毛面朝上放入采样夹内。采样前应校正仪器流量,并检查气路是否漏气。采样后,小心将滤膜从滤膜夹上取下,沿中心线对折,放入专用袋内,以防止样品的损失。

(9)采样人员在采样时,应认真逐项填写采样记录。 2、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1)监测分析中所使用的仪器须经计量部门校准认证,处于正常状态方可工作。 (2)重量法测定粉尘、烟尘时,须制备标准滤筒(标准滤膜),每批样品称重前后均要对“标准滤筒”(标准滤膜)称重,“标准滤筒”(标准滤膜)的绝对偏差控制在±0.5mg。 二、污水监测 1、采样 (1)采样现场要求每批(期)监测至少采一次质控样。 (2)现场采样时,采集不少于总采样数的10%平行双样作为采样现场质控样,按密码样方式移交实验室分析(除PH、悬浮物)。 (3)采样容器须经洗涤合格后方能使用。 (4)采样人员做好详细的现场记录,样品送入实验室应做好交接并记录。 2、实验室内质控 (1)监测分析中使用的所有仪器须经校准后方能使用。 (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项目,要求做三条合格曲线,相关系数r≥0.999。 (3)重量法测定的项目,称样前后均进行恒重操作,两次称重差值≤0.5mg。 (4)容量法测定的项目,每次测前应对标液进行标定,其相对偏差

企业环境监测方案范本

XXXXXX 有限公司环境监测方案 一、监测指标 (一)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颗粒物。 (二)噪声(厂界)。 (三)☆如环评有破碎清洗工艺必须监测废水。 二、监测频率 每年四次(每季度一次)。 三、应急监测预案 (一)目的 为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经济损失,在事故处理和应急情况下,迅速及时地进行环境监测,制定以下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XXXX 有限公司范围内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情况监测。 (三)基本原则及应急监测措施 1 、基本原则:本预案是XXXXXX 有限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各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指挥部的具体指挥和领导。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日常监测服从应急监测原则。 2 、应急监测措施:

(1)公司环保安全部门在接到环境污染事故信息、后,按环境污染信息报送规定上报市环保局。同时立即与市坏境保护监测站联系,及时判断可能的污染因未,进行应急准备,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分别进行现场监测采样和化验准备工作。 ①人员准备:技术人员现场X 名,采样人员X 名,化验人员X 名,司机X 名。 ②做好采样容器的准备工作。 ③及时协调市环保监测站化验室负责分析化验人员做好相应的分析项目的一切准备工作。 (2)监测人员在接到环境污染事故信息后,必须在XX 分钟内到达现场采样,并在XX 分钟内送到化验室。 (3)协调市坏保监测站化验人员快速、准确地完成样品.分析,及时出具数据,并保留样品。 (4)当对某污染物缺少监测手段时,应立即对外请求支援。 (5)监测数据可用电话或书面形式娜最快速度上报应急指挥部。 (6)应急监测应做到从事故的发生直到事故的处理终结全过程的监测,监测次数以能满足减少损失和事故处理以及事故发生后的生产恢复为要求。 应急监测点位及次数表

检测服务质量保证措施

检测服务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质量认证管理体系企业我们“执行标准,严格管理,科学公正,服务热忱”为管理宗旨,执行包括《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管理标准》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对我公司承接的检测委托,我们将严格按照我公司的质量体系管理有关规定,并结合该委托项目使该项目检测能有效、正常运行,确保该委托项目质量得到有力保证。 一、环境条件保证 1、保证实验室正常是环境条件,满足实验检测要求,定期检测环 境数据。我公司通过对环境条件的控制,对我公司所有参数均 能满足试验条件,并对所试验参数在试验前都检查了环境条件 并予以记录。 2、环境条件不和服要求时,立即停止检测,清查原因进行纠正, 待达到要求时方可进行实验检测; 二、仪器设备保证 1、计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了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 我们按照规定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为此我公司按照质量手册 的要求,制定了仪器设备检定计划,按时对应检定设备进行送 检,保证所有仪器设备均符合检定要求。 2、对于检定合格的仪器粘三色标识,对不合格仪器及时由专业人 员进行检修,检定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检测,对不合格的设备 粘贴停用标识,不得使用。

3、试验仪器设备定期由设备管理员和试验人员进行检修和保养, 对部分使用频率高的试验仪器还进行期间核查,确保其功能正常,性能完好,精度可以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 三、检测人员技术素质保证 1、我公司检测人员均持有重庆市建委颁发的检测人员检测资格 证,确保每次检测都是持证人员进行有效检测。 2、我公司按照质量手册,不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 考核,确保检测人员对检测试验保持正确性。 四、检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1、根据承接的委托,我们将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实行技术负责人 负责制,选取适用的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使用正确的试验 操作方法和适当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 2、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出具检测报告,并由检测人员 进行复核,待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形成有效报告。 五、质量事故处理 1、一旦发生检测人员不能处理的事故,由试验人员立即报告实验 室负责人,并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2、由质量负责人对本次事故进行调查,组织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 分析,同时采取纠正措施,并由质量负责人对此形成质量报告存档,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3、

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总分:2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24,分数:24.00) 1.水体监测对象有( )。 A.环境水体 B.地表水和地下水 C.环境水体和水污染源 D.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工业废水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水质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及各种废水。 2.水体监测方法有( )。 A.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 B.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等效方法 C.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等效方法 D.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注意与环境监测分析方法:①国家标准分析方法。②全国统一监测分析方法,又称通用法。 ③试行法之间的区别。 3.环境监测技术包括( )。 A.采样技术、测试技术、数据处理技术 B.预处理技术、测试技术、数据处理技术 C.采样技术、预处理技术、测试技术 D.采样技术、预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预处理技术属于采样技术的范畴。 4.对于某一河段,要求设置断面为( )。 A.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B.控制断面、对照断面 C.控制断面、消减断面和背景断面 D.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背景断面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要求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注意:当对一个完整水体进行污染监测或评价时需要设置背景断面。 5.对于某一河段,控制断面一般设置在( )。 A.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B.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C.排污口下游500m处 D.排污口下游1500m处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因为在排污口下游500m横断面上的1/2宽度处重金属浓度一般出现高峰值。 6.一条河宽100~1000m时,设置采样垂线为( )。 A.左、右各一条 B.左、中、右各一条 C.5条以上等距离垂线 D.一条中泓垂线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水面宽小于50m,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在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1000m,设左、中、右三条垂线;水面宽大于1500m,至少设置5条等距离垂线。 7.在河流水深10~50m时,设置采样点数目为( )。 A.1个样 B.2个样 C.3个样 D.5个样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水深10~50m,设三个点,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一个,1/2水深处设一个。 8.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等二类污染物采样点布设在( )。 A.车间或车间设备废水排放口 B.渠道较直、水量稳定的地方 C.工厂废水总排放口 D.处理设施的排放口

环境监测答案44762

第一章 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①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 ②对各个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 ③为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标准,全面展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的监测数据和资料; ④开展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 ①三高(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高) ②三化(自动化、标准化、计算机化) ③多学科、边缘性、综合性、社会性 3、环境监测有何特点? ①环境监测的技术特点:生产性,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②环境监测的政府行为属性:依法强制性,行为公正性,社会服务性 ③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 4、是分析环境监测的地位与作用 环境检测是科学管理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在正确认识环境质量,解决现存或潜在的环境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简述环境监测的目的与类型?

目的:①评价环境质量②为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服务③预测预报环境质量④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类型:安环境对象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检测、生物监测与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按监测目的分为政府授权的公益型环境监测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事务环境监测;按监测区域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按专业部门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6、试分析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 三级: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行业标准、地方环境标准 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7、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原则:①以人为本②科学性、政策性③以环境基准为基础,与国家的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④综合效益分析,实用性、可行性⑤因地制宜、区别对待⑥与有关标准、制度协调配套原则⑦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⑧便于实施与监督 控制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社会要求实际情况,并非越严越好 8、环境优先检测有何原则? ①对污染物做全面分析,从中选出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不易或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而能让动植物发生病变的物质做日常监测,具有生物累积性,三只物质、毒性大的、数量大的作优先监测②需要检测的项目必须有可靠的监测手段并保证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③监测

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发表时间:2016-08-09T15:03:51.4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饶国铨 [导读] 全世界唯一不变的共同课题就是经济发展,每个国家都在研究如何对新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梅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514021 摘要:全世界唯一不变的共同课题就是经济发展,每个国家都在研究如何对新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我国也不例外,这样做的后果有利有弊,有利的是造福全人类,弊端就是破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所以,人们应该为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从现在开始做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和孩子的未来生存环境。 关键词:环境监测;问题;改进对策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然而当前环境问题不容乐观:新的污染物被不断爆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频繁被发现,雾霾的阴影挥之不去等。环境监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并做出成因分析和科学预测。有效的环境监测手段可以高效率地分析出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量,并为环境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技术依据。深入研究目前环境监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加以解决是当前环境监测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1 环境监测的地位和意义 1.1 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体系。环境监测完善以污染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控制标准、规章制度,使环境管理逐步实现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单向治理向综合整治、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只有对环境信息的解析和综合,才能揭示环境监测的内涵,直接为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而这些定量化的环境信息,只有通过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离开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将是盲目的,加强环境管理也将是一句空话。 1.2 环境科学的发展首先要求判断环境质量,或判断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破坏及其污染破坏的程度。这项任务单靠环境分析化学一种方法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和先进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完成。判断环境质量,从监测手段上来看,有对环境样品组分、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方法;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群落、种群变化、畸形变种、受害症状等生物对环境污染所发生的各种信息,作为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生物监测方法。环境监测由多个环节组成,只有把各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获得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标志的数据,才能反映真实的环境质量。在不能保证各个环节都做好的前提下,过分强调某一环节的作用是毫无意义的。 2 现今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监测难度大成果低 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工农业生产总值不断升高,经济不断发展,同时国家的环境问题也日渐呈现出来。由于中国工业区较多,并逐年呈放射性与分散性发展,这就在环境监管上出现监管范围扩大、监管总量的增加、监管难度增大等问题,环境监管部门面临环境监测资源匮乏,监测成果低,监测技术落后等客观问题。当前我国环境监测面临一个自身队伍建设的问题,比如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不足,专业、高素质人才缺少,整个人才培训系统不完善,无法满足国家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使得环境监管事业的发展由于人才不足而滞后。 2.2 国家环境监测条件的落后 我国环境监测的建设相比发达国家较晚,由于多种原因,中国环境监测配套设施落后,比如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条件较为落后,对环境监测样本检验不能测出准确的结果,而且部分实验室的资质不能够满足评审的要求准则,这些问题将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影响监测工作的效率。另外,监测站中设备配置不合理,缺乏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使得设备寿命折损,导致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这不但不利于环境监测,而且更容易造成监测结果的错误,对于环境监测也只能呈现简单的数据报告,不能更深入的数据分析,这样一来环境监测技术未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从而导致监测结果不科学,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2.3 监测设备体制不完善 由于监测技术体制的不完善,致使很多先进的监测设备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到环境监测中,发生了资源浪费的现象,由于没有完整的监测计划,导致了监测效率低下,部分老化的监测设备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换,最终导致了监测结果发生误差,无法监测出准确的环境状况,不能够及时的排除污染物。所以监测设备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严重的制约着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创新。 2.4 监测人员综合能力较低 在环境监测中,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影响也很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监测技术不断进步,但是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却没有提升上来,致使技术人员无法使用技术先进的监测设备。由于国家忽视了对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监测技术培训体系不健全,导致了监测技术人才的缺失,同时在环境监测中,技术人员没有可以借鉴参考的信息意见,影响了环境监测的效果,制约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3 关于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当前环境监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要客观的看待其中存在的问题,要站在宏观的发展角度,统筹考虑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进而抓住问题存在的本质,真正地解决好当前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问题。 3.1 构建健全的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 要根据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制定科学的环境监测管理技术体系,构建规范化的技术使用与配置计划,一方面要积极的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管理,在使用之前要对监测技术设备的性能进行合格检验并要定期对分析测量仪器进行校准,进而在最大限度上的提高环境监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数据误差而影响到环境监测结果。其次环境监测工作必须选择正确的分析技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宜的分析技术标准,但是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要优先考虑到国家、行业标准分析方法,这不仅是提高监测技术的重要途径,同样更是保障其监测结果科学的重要保障。

环境监测 第九章_环境监测质量保证_例题和习题

第九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例题1 有一氟化物的标准水样浓度为l00mg/L 经测量7次,其值为103mg/L 、107mg/L 、104mg/L 、105mg/L 、103mg/L 、102mg/L 、108mg/L 。求算术均数、众数、中位数、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平均偏差、极差、样本差方和、方差、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 解:算术均数L mg x /1057 108102103105104107103=++++++= 众数=103mg/L 中位数=104mg/L 绝对误差=测量值一真值:3mg/L ,7mg/L ,4mg/L ,5mg/L ,3mg/L ,2mg/L ,8mg/L 相对误差=%100?真值 绝对误差=3%,7%,4%,5%,3%,2%,8% 绝对偏差(d i )=测量值一多次测量值的均值=-2mg/L ,2mg/L ,―lmg/L ,0mg/L ,―2mg/L ,-3mg/L ,3mg/L 平均偏差L mg d n d n i i /86.17 3320122||11=++++++==∑= 极差R =Xmax 一Xmin =108—102=6mg/L 样本差方和S =22 1)/(74.29)(L mg x x n i i =-∑= 方差s 2=221)/(95.41)(L m g n x x n i i =--∑= 标准偏差s=)/(22.21 )(2 1L mg n x x n i i =--∑= 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偏差)=%11.2%100=?x s 例题2 四川省某年水质技术考核数据如表所示,试用4d 检验法对可能的离群值进行处理。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 ()

环境监测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标准: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3.?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4.?水体污染(PPT):当污染物排入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和作用。? 5.?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6.?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7.?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8.?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的样品。? 9.?空气污染: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中,当其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改变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这种情况即被称为空气污染。?? 10.?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11.?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12.?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单位体积质量浓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常用mg/m3或μg/m3表示。(这种表示方法对任何状态的污染物都适用。)????? 体积比浓度:指100万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或蒸气的体积数,常用mL/m3或μL/m3表示。(仅适用于气态或蒸气态物质。)? 13.?硫酸盐化速率: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SO2,H2S,H2SO4蒸气等含硫污染物,经过一系列氧化演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这种演变过程的速度称为硫酸盐化速率。? 14.?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它将常规监测的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具有简明、直观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15.?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16.?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17.?生活垃圾:是指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固体垃圾,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医院垃圾、市场垃圾、建筑垃圾和街道扫集物等,其中医院垃圾和建筑垃圾应予单独处理? 18.?渗沥水:是指从生活垃圾接触中渗出来的水溶液,它提取或溶出了垃圾组成中的物质。? 渗沥水的特性决定于它的组成和浓度。特点:?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报告书

XX县作为本项目监测点,鉴于本次监测任务顺利进行,特绘制XX 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XX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 1监测内容 XX县地表水水质、县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水、气)、城区及交通干线噪声质量等监测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1地表水水质监测 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监测区域现场勘查及资料收 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 象气候、土壤利用等) 编制监测方案 确定监测项目 及类别 确定确定监测点 布置及采样时间 和方法 电话预约 现场样品采集 检测室样品分析 检测 数据处理及结 果分析上报 出具监测报告 接受委托 后期服务

1.1.1 监测断面 哈尔腾河红崖子断面。 1.1.2 监测指标及方法依据(见表1-1)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3项指标。具体监测项目见下表: 表1-1 地表水监测因子及检测方法依据 监测指标技术要求方法依据 水温,℃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COD)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 氨氮(NH3-N) 总磷(以P计) 总氮(湖、库,以N计) 铜 锌 氟化物(以F-计) 硒 砷 汞 镉 铬(六价) 铅

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此外还可根据XX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污染物监测。 1.1.3 监测网点布置(见表1-2) 表1-2 地表水监测网点布置 组号监测点名称监测点位置设点依据 1.1.4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见表1-3) 表1-3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 样品名称采样方法采集设备 地表水 1.1.4监测时间及频次(见表1-4) 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全面至少监测4次,且需在各监测月份的上旬(1-10日)完成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实验室分析。具体监测时段按下表执行(特殊情况除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