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35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5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5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5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5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要求:

路面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5混凝土。根据混凝土施工要求取碎石5-31.5mm级配碎石。设计塌落度30-50mm。配合比设计依据施工图。《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及混凝土施工有关要求。二.材料来源:

1.水泥:湖南嘉丰建材有限公司P·4

2.5水泥

2.砂:岳阳黄砂细度模数为2.80属中砂

3.碎石:5-31.5连续级配

三.配合比设计:

1. 设计弯拉强度(fc):

fc=(fy/1-1.04Cv)+ts

=5/1-1.04×1+0.37+0.5

=5.77mpa

2. 水灰比(W/C)

W/C=1.5684/fc+1.5492-0.4709fs

=1.5684/5.77+1.5492-0.4709×7.9

=0.44

3. 用水量确定

查表JGJ55-2000表4.01.1-2及JGJ55-200 4.01第二条规定取用量W

O

=185Kg 4. 水泥用量计算

C O =W

O

/W/C=185/0.44=420

5. 碎石的选用

查JGJ55-2000表 4.02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碎石B

S

=32%

6. 设计坍落度:选用30-50mm

7. 粗细骨料用量计算。采用质量法

混凝土容质按2400Kg/m3计算

2400-185-420=1795

砂用量S

=1795×32%=574

石用量C

=1795×(100%-32%)=1221

8. 试样与配合比调整

按初步配合比配制混合料45L。其中各材料用量,水泥用量18.9Kg。水用量8.325Kg。砂用量25.83 Kg。碎石用量54.945 Kg。(其中4.75-9.5﹕9.5-31.5=20%﹕80%)拌和物实测坍落度40mm。满足30-50mm要求。粘聚性良好。保水性良好。满足工作性能要求。制件1组。该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

9.确定关联配合比,保持用水量不变,水灰比基准分别增减0.04。砂碎分别增减1%。

(1)水灰比0.40,则水泥用量463,单位用水量185,砂率为31%。混凝土容重按2400Kg/m3计算

2400-185-463=1752 Kg/m3

砂用量SO=1752×31%=543 Kg/m3

石用量C0=1752×(100%-31%)=1209 Kg/m3

水泥﹕水﹕砂﹕石=463﹕185﹕543﹕1209

=1﹕0.40﹕1.17﹕2.61

此配合比配制混合料45L。其中各材料用量为:水泥用量20.835Kg,水用量8.325 Kg,砂用量24.435 Kg,碎石用量54.369 Kg。(其中4.75-9.5﹕9.5-31.5=20%﹕80%)拌和物实测坍落度50mm。满足30-50 mm要求。粘聚性良好。保水性良好,满足工作性能要求。制件1组。

(2)水灰比0.48。则水泥用量385 Kg,单位用水量185,砂率为33%。混凝土容重按2450 Kg/m3

2400-185-385=1830 Kg/m3

砂用量S0=1830×33%=604Kg/m3

石用量C0=1830×(100%-33%)=1226Kg/m3

水泥﹕水﹕砂﹕石=385﹕185﹕604﹕1226

=1﹕0.40﹕1.57﹕3.18

按此配合比配制混合料45L。其中各材料用量为:水泥用量17.325 Kg,水用量8.325 Kg,砂用量27.18 Kg,碎石用量55.134 Kg(其中47.5-9.5﹕9.5-31.5=20%﹕80%)拌和物实测坍落度45mm。满足30-50 mm要求。粘聚性良好。保水性良好,满足工作性能要求。制件1组。

四.确定实验室配合比

求,试验配合比确定为:

水泥﹕水﹕砂﹕石=385﹕185﹕604﹕1226

各等级混凝土常用配合比

常规C10、C15、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水泥 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N/mm2 水泥砂石水7天28天 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 1 2.45 4.12 0.65 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 1 2.40 3.60 0.65 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 1 1.95 3.05 0.56 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 1 1.49 2.54 0.40 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 1 1.19 2.31 0.42 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 1 2.40 4.08 0.66 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 1 2.28 3.71 0.61 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 1 1.82 3.23 0.51 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 1 1.48 2.76 0.47 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 1 1.33 2.36 0.44 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 1 2.33 3.65 0.60 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 1 2.01 3.15 0.55 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 1 1.49 2.54 0.44 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 1 1.19 2.31 0.4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叫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混凝土中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的实际用量按顺序表达,如水泥300Kg、水182 Kg、砂680 Kg、石子1310 Kg;另一种表示方法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如前例可表示为1:2.26:4.37,W/C=0.61,我国目前采用的量质量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其基本要求是; (1)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首先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绋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完整版)混凝土C25C30C35C40的石子,沙,水泥配比

复合性水泥,在基础无地下水时完全可以使用。有地下水时要慎重使用。混凝土的配合比与砂子的粗细、碎石的粒径、水泥的强度有直接的关系,三者中有一项发生变化,整个混凝土的配合比就会随之产生变化。所以我们提供给你的数据,都是经验之谈,要想做到准确,还需要你将砂、石、水泥这三种材料送去检测,由检测部门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混凝土的具体配合比。还要注意:C35以上的混凝土(含C35)必须使用42.5级以上水泥。 前提条件:砂子种类:中砂;石子种类:碎石(20);水泥32.5(A)坍落度35--50mm,施工水平:一般C25的配合比:水泥:砂;石:水=1:1.40:2.85:0.47(重量比)材料用量(kg/m3):水泥:415kg;砂子:583kg;石子:1184kg;水:195kg C30的配合比:水泥:砂:石:水=1:1.18:2.63:0.41(重量比)材料用量 (kg/m3):水泥:459kg;砂子:542kg;石子:1206kg水:188kg C35的配合比(必须使用42.5级以上水泥):水泥:砂;石:水=1 :1.37:2.78 :0.46重量比)材料用量(kg/m3):水泥:424kg;砂子:581kg;石子:1179kg水:195kg C40的配合比(必须使用42.5级以上水泥):水泥:砂;石:水=1:1.08:2.41:0.40(重量比)材料用量(kg/m3):水泥:488kg;砂子:528kg;石子:1176kg水:195kg 混凝土强度;C25 稠度;35-50mm(坍落度)砂子种类;中砂水泥强度;32.5级碎石最大粒径40mm 配制强度33.2(MPa) 配合比为;1:1.55:3.45:0.47 水泥372kg 砂576kg 石子1282kg 水175kg 混凝土强度;C30 稠度;35-50mm(坍落度)砂子种类;中砂水泥强度;32.5级碎石最大粒径40mm 配制强度38.2(MPa) 配合比为;1:1.23:3.01:0.41 水泥427kg 砂525kg 石子1286kg 水175kg 混凝土强度C30以上必须使用42.5级以上水泥 混凝土强度;C35 稠度;35-50mm(坍落度)砂子种类;中砂水泥强度;42.5级碎石最大粒径40mm 配制强度43.2(MPa) 配合比为;1:1.51:3.36:0.46 泥380kg 砂574kg 石子1277kg 水175kg 混凝土强度;C40 稠度;35-50mm(坍落度)砂子种类;中砂水泥强度;42.5级碎石最大粒径40mm 配制强度49.9(MPa) 配合比为;1:1.19:2.92:0.40 水泥438kg 砂522kg 石子1279kg 水175kg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规定了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的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资料等。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轻骨料混凝土的现场拌制。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色。 2.1.2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砂中含泥量;当混凝上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3%;混凝土强度等级

自拌混凝土施工方案31182

工程名称:华金润集团信息技术产业园建设工程 自拌混凝土专项 施工方案 编制人:职务(称) 审核人:职务(称) 批准人:职务(称) 批准部门(章) 编制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

目录 1、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 0 2、工程概况 ...................................................................................................................................................... 1 3、施工准备 ...................................................................................................................................................... 2 4、项目部质量管理 .......................................................................................................................................... 3 5、自拌砼施工方法 .......................................................................................................................................... 4 6、职业健康安全及环保 .............................................................................................................................. 13 1、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1.2《特细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50/5028-2004)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C35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C35砼 原材料:①水泥:北元水泥;②砂:小保当:③石子:山西: ④粉煤灰:锦界国华;⑤外加剂:神木恒正有限公司 1. 配制强度:fcu,o=fcu,k+1.645σ=35+1.645 *5=43.2 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积抗压强度标准值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混凝土标准差按下表选用 混凝土强度等级C10-C20 C25-C45 C50-C55 标准差(σ) 4.0 5.0 6.0 2. 胶凝材料28天胶砂抗压强度: f b= γf*γs* f ce=0.85*1*42.5=36.1 3. 混凝土水胶比的计算:W/B=a a* f b/(f cu,o+a a*a b*f b) =0.53 *36.1/(43.2+0.53*0.2*36.1)=0.41 式中a a , a b----回归系数,碎石值分别取0.53; 0.20 f b-----胶凝材料28天胶砂抗压强度(Mpa),取值42.5 Mpa 水胶比W/B取值0.41 4.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的表5.2.1-2塑性混凝土用水量取205 kg/m3,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o为225kg/m3,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的用水量m wo=m'wo*(1-β)=225*(1-0.24)=171 kg/m3

5.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m bo, 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m fo , m bo=m w0/ W/B=171/0.41=417 kg/m3 m fo= m bo *βf =417*20%=83 kg/m3 (即取85 kg/m3) m c0= m bo- m fo =417-85=332kg/m3 (即取332kg/m3) 5. 每立方米混凝土外加剂的用量: m ao= m bo*βa=417*2.5%=10.4 6.选用砂率βs为37% 7.每立方混凝土总容重2430 kg/m3 m c0+m f0+ m g0 + m s0 + m w0 =m cp=2430kg/m3 βs= m s0*100%/ (m g0 + m s0) 332+85+171+ m g0 + m s0 =2430 37%= m s0*100%(m g0 + m s0) 得: m s0 =682kg/m3m g0=1160kg/m3(即取1160kg/m3) C35混凝土配合比: m w0:m c0:m s0:m g0:m f0:m ao为171:332:682:1160:85:10.4

【精选】现场拌制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长沙市建材研究设计所 现场拌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工程编号130048 委托单号104801报告编号20 建设单位检验类别见证取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20 委托单位检验依据JGJ 55-2011 结构部位L05、L06层园路强度等级C20 搅拌条件机械搅拌收样日期2013-10-23检验日期2013-10-23 振捣条件----------塌落度设计值------------其他要求------------- 原材料情况 水泥生产单位长沙新星水泥厂品种强度等级 粗骨料1产地湘龙马氏砂石厂品种卵石规格1-3粗骨料2产地--------------品种--------规格------细骨料产地湘龙马氏砂石厂品种中砂规格------掺合料1生产单位---------------品种--------掺量(%)------掺合料2生产单位---------------品种--------掺量(%)------外加剂1生产单位---------------品种--------掺量(%)------外加剂2生产单位---------------品种--------掺量(%)------ --------- 水 ---------------品种-------- - 其它生产单位---------------品种--------用量 设计配合比 材料名称 材料用量 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掺合料1掺合料2外加剂1外加剂2水其它每m3混凝土 4795501022----------------249----用量(kg) 配合比1---------------- 设计湿容量2300kg/m3水灰(胶)比砂率65%

C30,C40,C50,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混凝土标号:C50 使用部位:墩身、横梁1.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k=fcu,o+1.645*σ=50+1.645*6=59.87 2.计算水灰比: w/c=αa*fce/( fcu,k+αa*αb* fce) =0.46*45/( 59.87+0.46*0.07*45) =0.34 αa,αb为回归系数,中砂取αa为0.46,αb为0.07 3.计算水泥用量: 取用水量为Wo= 170 kg/m3 Co /′=Wo/( w/c)= 170/0.34=500 Co = Co/ *(1-0.15)=425 Ko= Co/-Co = 500-425=75 4.计算混凝土砂、石用量: Co+So+Go+Wo+Xo+Ko=Cp So/( So+ Go)*100%= Sp 假定混凝土容重为2430 kg/m3 选取混凝土砂率为40% Co+So+Go+Wo+Fo=2430 ① So/( So+ Go)*100%=40% ② 由①、②两式求得So=701,Go=1051 式中 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 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 S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kg);

G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kg); W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用量(kg); X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 K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粉用量(kg); Cp ………每立方米混凝土假定重量(kg) Sp ………砂率(%) 5.计算理论配合比: Co:So :Go :Wo :Xo :Ko=425:701:1051:170:8.5:75 =1.00:1.65:2.47:0.40:0.02:0.18 6.确定施工配合比: 经试拌,实际用水量为170kg,混凝土实测容重为2431 kg/ m3 Co1:So1:Go1:Wo1:Xo1:Ko1=425:701:1051:170:8.5:75 =1.00:1.65:2.47:0.40:0.02:0.18 依据标准:JGJ55-2000 批准:审核: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方式

新拌混凝土配合比调整 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始状态是衡量配合比好坏最直观的方法,在混凝土配合比试拌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工作性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的,有原材料质量方面的,也有外加剂与混凝土原材料相容性方面的。要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才能有效调整混凝土的工作性,以下几点是根据一些混凝土拌合物常见的状态而采取的一些方法,希望有所帮助,同时也需要大家多多总结。(一)混凝土坍落度不符合要求,黏聚性和保水性合适 混凝土体系中浆体填充砂石混合骨料的空隙略有富裕才能在骨料表面形成润滑层,使浆体推动骨料运动。富裕浆体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也随之增大,有研究表明,包裹在骨料表面的浆体厚度每增加3μm,混凝土坍落度增大30~50mm。混凝土浆体用量每增加10L/m3,混凝土坍落度增大20mm左右。当混凝土坍落度小于设计坍落度时,黏聚性和保水性较好时,应保持水胶比不变,增大浆体用量或适当提高外加剂用量;当坍落度大于混凝土设计坍落度时,应保持水胶比不变,减少浆体用量或适当降低外加剂用量。 (二)混凝土坍落度合适,黏聚性和保水性不好 混凝土坍落度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黏度较低,保水性能较差,虽然没有明显泌水现象,但存在部分粗骨料无浆体包裹。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增加细骨料用量,降低粗骨料用量;另一方面是保持水胶比不变适当增加浆体用量,相应调整砂石用量。

(三)混凝土砂浆含量过多 混凝土拌合物砂浆过多,石子含量较少,造成混凝土发散,流动性较差。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降低砂的用量,增加石子用量。如果调整后砂石用量比例合适,但混凝土仍然发散,流动性差,应适当增加浆体用量,增加混凝土黏聚性。 (四)混凝土泌水、抓底 混凝土拌合物拌合时流动性和保水性都很好,一旦停止拌合就慢慢泌水,下沉的石子紧紧地与铁板黏结在一起,很难用铁锹等工具铲动,这一现象称为抓底、板结。产生抓底、板结的主要原因是外加剂掺量敏感,外加剂用量或用水量提高2~3kg/m3,就会出现泌水。遇到这种情况,应适当降低外加剂掺量,或提高砂率,使用细度模数较小的砂。 (五)混凝土流动性差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保水性均可以满足要求,就是混凝土拌合物看起来像用水拌合的,动感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混凝土中起分散作用的外加剂有效成分不足,可以适当提高外加剂用量,必要时需要降低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又不至于泌水。 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混凝土配合比”所规定的配合比进行调整。 (一)配合比调整的原因 (1)砂、石含水率、颗粒级配、粒径、含泥量等发生变化 砂、石含水率会因砂、石所处的不同区域及进料时间发生变化,造成混凝土坍落度发生变化。砂子的细度模数变化0.2,砂率相应增减1%~

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

绥滨至嘉荫公路项目绥滨至名山段A5 合同段(K24+300- K29+800)

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R s= Y?R b W/C=AR s/ R yp+ABR s

C3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设计资料 1、部位:涵洞(盖板、桥面铺装、支撑梁、防撞墙、搭板等) 2、设计标号:C35 3、原材料 (1)水泥:P.O42.5安邦河普通硅酸盐水泥。 ( 2)中砂:松花江,II 区中砂。 (3)碎石:富锦北山石场,5-31.5mm 连续级配碎石。 ( 4)水:饮用水,比重 1.0g/cm3 、设计步骤 (一)计算初步配合比 1 、确定试配强度 R yp = R y+Z (T 设计强度R y=35(MPa),标准差。查表取值为5。 保证率Z=1.645 计算得出R yp =43.2 (MPa) 2、计算水灰比 已知水泥实际强度和混凝土配制强度,按混凝土要求强度等级计算水灰比:

因统计资料较少,所以选取富余系数Y=1.1,水泥标号R b=42.5 MPa、水泥实际强度Rs=46.75MPa. A、B 为经验系数,由于设计采用碎石为粗集料,所以A 取0.5,B 取0.5 经计算得出: 水灰比W/C=0.43。 3、选定单位用水量(m wo)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3-7cm,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查表选用混凝土用水量m wo =155kg/m3 4、计算单位用灰量(m co) m co = m wo ?W/C 经计算m co=364 kg/m3 5、选定砂率B s 根据采用碎石的最大粒径和水灰比查表选定砂率 B s为34% 6、计算砂石用量 假定混凝土湿表观密度p C p=2400kg/m3。 m so+m Go= p cp-m co-m wo m so 为单位中砂用量 3经计算:m so=639kg/m3 m so/m so+m Go m Go为单位碎石用量 3 G O=1241kg/m R s= Y?R b W/C=AR s/ R yp+ABR s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举个例子说明: C35砼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工程名称:XX (一)原材情况: 水泥:北水P.O 42.5 砂:怀来澳鑫中砂粉煤灰:张家口新恒n级 石:强尼特5?25mm碎石外加剂:北京方兴JA-2防冻剂 (二)砼设计强度等级C35, feu , k取35Mpa,取标准差(T =5 砼配制强度feu , o= feu , k+1.645

最新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

绥滨至嘉荫公路项目绥滨至名山段A5合同段(K24+300—K29+800) 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资料 1、部位:涵洞(盖板、桥面铺装、支撑梁、防撞墙、搭板等) 2、设计标号:C35 3、原材料 (1)水泥:P.O42.5安邦河普通硅酸盐水泥。 (2)中砂:松花江,II区中砂。 (3)碎石:富锦北山石场,5-31.5mm连续级配碎石。 (4)水:饮用水,比重1.0g/cm3 二、设计步骤 (一)计算初步配合比 1、确定试配强度 R yp=R y+Zσ 设计强度R y=35(MPa),标准差σ查表取值为5。 保证率Z=1.645 计算得出R yp =43.2 (MPa) 2、计算水灰比 已知水泥实际强度和混凝土配制强度,按混凝土要求强度等级计算水灰比: R s= γc?R b W/C=AR s/ R yp+ABR s 因统计资料较少,所以选取富余系数γc=1.1,水泥标号R b=42.5

MPa、水泥实际强度Rs=46.75MPa. A、B为经验系数,由于设计采用碎石为粗集料,所以A取0.5, B取0.5 经计算得出: 水灰比W/C=0.43。 3、选定单位用水量(m wo)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3-7cm,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查 表选用混凝土用水量m wo =155kg/m3 4、计算单位用灰量(m co) m co = m wo?W/C 经计算m co=364 kg/m3 5、选定砂率βs 根据采用碎石的最大粒径和水灰比查表选定砂率βs为34% 6、计算砂石用量 假定混凝土湿表观密度ρcp=2400kg/m3。 m so+m Go=ρcp-m co-m wo m so/m so+m Go m so为单位中砂用量m Go为单位碎石用量 经计算:m so=639kg/m3 G O=1241kg/m3 7、确定初步配合比 m co:m wo:m so:m Go=364:155:639:1241=1:0.43:1.76:3.41 (二)调整配合比: 以初步配合比为基准,在砂率不变、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对水灰比进行变动调节。以水灰比上、下调动0.03%。

现场自拌混凝土施工方案

现场自拌混凝土施工方案 本工程混凝土用量较大,但因远离城市,邻近没有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商品混凝土运输距离过长等各种条件限制,仍然采用现场设置搅拌站拌制混凝土,用人工翻斗车及机动翻斗车进行混凝土输送;因此,即要控制好现场自拌混凝土的质量,又需要满足输送的要求,同时做好现场施工和养护。为此编制本施工方案用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及作业操作。 一、工程概况 黄衢高速公路项目房建工程BFJ-1合同段是黄衢高速公路的服务和收费场所。分三大区域包括连坑坞隧道救援站、浙皖主线收费站、马金收费站、隧道洞口附属用房。 浙江黄衢高速公路沿线设施房建工程BFJ-1合同段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中明确的全部土建、安装、装饰、绿化等工程。具体包括: 1、连坑坞隧道救援站:内设综合楼、泵房变电所。 2、浙皖主线收费站:内设综合楼、泵房变电所。 3、马金收费站:内设综合楼、泵房变电所。 4、西坑口隧道出口:设泵房变电所。 5、枫岭头隧道进口:设变电所。 6、枫岭头隧道出口:设泵房变电所。 7、连坑坞隧道出口:设泵房变电所。 8、何田2#隧道出口:设变电所。 9、横岭底隧道出口:设变电所。 二、现场搅拌站的建设与管理 1、搅拌站的建立 1.1搅拌机和进料配料系统 应根据工程的工期、混凝土总量、日常混凝土用量等指标来配置,以能满足日最大混凝土用量为宜;一台搅拌机和相关进配料系统为一条生产线;本工程在连坑坞隧道救援站设一条生产线,即设一个搅拌站,在浙皖主线收费站设一个搅拌点,在马金

收费站设一个搅拌点。进料采用机械、人工配合形式。 1.2砂、石堆场 堆场面积应足够大,能满足工程消耗所需,并能方便的组织进料补充;砂石分区堆放,防止混料造成混凝土级配不准;配备装载车进料并将砂石分别堆放整齐;场地要硬化,方便装载车装料并防止泥土等杂物进入料内。 1.3水池、水泥罐 一个搅拌站配1个水池,须能保证混凝土搅拌和机械清洗所需。一条生产线配2个相适应的水泥罐,轮流使用及时补充,满足混凝土生产的需要又不使水泥积压。 2、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砂、石子、粉煤灰、外加剂和水等。 2.1水泥:选用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水泥的质量必须保证,应选择红狮品牌,进货时有质量证明书,并按批量检验其强度、安定性、初终凝时间等指标,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2.2砂:采用中粗砂;砂的含泥量≤3%,泥块含量≤1%。质量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2.3石:选用天然连续级配的碎石或卵石,使混凝土具有较好可泵性;需根据结构最小断面尺寸,选择合理的粒径,在可能情况下尽可能选用较大的粒径,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5~40mm粒径可比5~25mm粒径的碎石或卵石减少用水量6~8Kg/m3、水泥用量15Kg/m3,因而减少泌水、收缩和水热化,混凝土用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同时应≤32mm。粗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10%,其含泥量≤1%,泥块含量≤0.5%,质量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和要求、输送距离和高度、气温条件、泵机性能及原材料的特性等情况进行设计。 3.2选择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本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委托温州市公路管理处中心试验室进行。

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012混凝土设计大赛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小组名称:第三组 小组成员:高健铜车广源 徐金燕于天宇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方案设计原则: 以混凝土耐久性强为根本,以最低的成本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 混凝土的原材料基本信息: 32.5水泥:300元/吨 粉煤灰:130元/吨 砂子: 70元/立(松散堆积密度1580kg/m 3) 碎石:90元/立(松散堆积密度1700 kg/m 3) 外加剂:4200元/吨 基本数据: 混凝土设计强度MPa 30,=k cu f ,坍落度:180~220mm ,碎石粒径:20mm , 减水剂:萘磺酸盐系,减水率15~25%,掺和量0.6%~1.0%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根据 c u ,0c u ,k 1.645f f σ≥+ 式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取 5 f cu,k ——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 )取 35 得 f cu,o =43.225 二、水灰比计算 根据 a b cu,0a b b /f W B f f ααα=+ 式中: αa 、αb 分别取 0.53, 0.2

根据 f b= γf γs f ce f ce =γc f ce,g 式中: γ f = 0.85 γs = 1.0 (粉煤灰掺量取15% ) f ce, g = 1.10 故有: f ce, g = 32.5*1.10=35.75 f b = 35.75*0.85=30.39 W/B=(0.53*30.39)/(43.225+0.53*0.2*30.39)=0.347 水胶比 W/B=0.347 三、初始用水量计算 要求:坍落度需达到180~220mm , 根据:新国标JGJ-55 2011 以90mm 坍落度用水量为标准,每增加20mm 坍落度用水增加5kg/m 3,所以达要求时用水量为: m wo ’=205+5*4.5=227kg/m 3 m wo =227*(1-23%)=175 kg/m 3 四、单位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b M )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 bo )应按下式计算: b0/w m m W B = m bo =175/0.347=504kg/m 3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粉煤灰用量: f o b o f m m β= 式中: m f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kg );

c25混凝土配合比表

混凝土需要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才能形成,而混凝土按标准抗压强度划分的强度等级,称为标号,分为C10、C15、C20、C25等,C25混凝土配合比是多少呢? 更多与混凝土、装修相关的资讯,请点击浏览 一、c25混凝土配合比 1、C25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水:砂:碎石 372:175 :593 : 1260 1 :0.47 :1.59 : 3.39 2、调整水灰比 调整水灰比为0.42,用水量为175kg,水泥用量为Mco=175/0.42=417kg,按重量法计算砂、石用量分别为:Mso==579kg,Mgo=1229kg 3、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试用配合比1和2,分别进行试拌: 配合比1: 水泥:水:砂:碎石= 372:175:593:1260 = 1:0.47:1.59:3.39; 试拌材料用量为:水泥:水:砂:碎石= 8.5:4.0:13.52:28.82kg; 拌和后,坍落度为30mm,达到设计要求; 配合比2: 水泥:水:砂:碎石= 417:175:579:1229 = 1:0.42:1.39:2.95 试拌材料用量为:水泥:水:砂:碎石=9.6:4.03:13.34:28.42kg 拌和后,坍落度仅20mm,达不到设计要求,故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用量500g,增加拌和用水210g,再拌和后,坍落度达到35mm,符合设计要求。此时,实际各材料用量为:水泥:水:砂:碎石= 10.1:4.24:13.34:28.42kg 经强度检测(数据见试表),第1组、2组配合比强度均符合试配强度要求,综合经济效益,确定配合比为第1组,即: 水泥:水:砂:碎石 1 :0.47 :1.59 :3.39 372 :175:593:1260kg/m3 二、c25混凝土配合比表 1、现浇碎石混凝土配合比(单位:立方米) 定额编号 1 2 3 4 5

对现场拌制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有比较原始的方法有几个步骤吧

对现场拌制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有比较原始的方法有几个步骤吧, 一、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换算、转换) 1、要求施工单位见证取样送水泥、砂、石、和外加剂(如需使用的话)到有资质的试验室或检测中心做原材料检验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对试配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测定施工现场的砂石含水率,石的含水率可不考虑,砂的含水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做试验测定,也可采用经验数值)取2%左右,计算出此部分水的重量,换成砂的重量,同时减少水的重量,调整后确定一个现场使用的配合比。 3、根据现场的混凝土搅拌机械和调整后的混凝土配合比换算出每一槽的各材料用量。如混凝土搅拌机是400升的,其每一槽的体积是0.26立方左右,即每一次投料可以投两包水泥的料,因此在现场悬挂两包水泥(注意水泥每袋的重量,有的出口装水泥每袋重量是45公斤而不是50公斤)的各材料用量。另外机械的参数可以去查查有关施工机械参数的书藉(或是直接问施工单位每一槽投几包水泥的料)。 二、施工过程控制 1、对上述换算的配合比进行现场称量,一把磅称可以解决问题,称量后将各材料放到工地用于投料的送料小车上,看能装到什么程度,做好记号(也可以叫施工员拉上斗车跑十来米回来后再做标记,反正他也不敢有意见),如果有外加剂的,则要在相应的容器内做好标记。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拉各材料的车子分别标记不能混用。 2、开始施工时找个人旁站一会,看他们下料,每一车看装料是不是在标记处,发现有误及时制止其投料,纠正并跟工人说明,同时别忘了把负责混凝土下料的施工员狠狠训一顿,开始的时候不严格,到后面你没有办法控制。 3、在看搅拌的时候,还要看看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和投料方法。投料的顺序有很多,施工规范或是一些工艺标准中推荐了一种方法,可以去找来参考,手头没有资料我就不找了。这

自拌砂浆和混凝土配合比

M5、M7.5、M10、C20、C25的水泥砂浆配合比 根据《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以下配比比例皆是以重量为单位。我们来看看M5、M7.5、M10、C20、C25水泥砂浆的配比。 一、M5水泥砂浆的配合比: 水泥:中砂=1:5.23。 条件:施工水平,一般;砂子,中砂;砂子含水率:2.5%;水泥实际强度:32.5 MPa 二、M7.5水泥砂浆配合比: 砂浆试配时各材料的用量比例:水泥∶砂=260∶1541=1∶5.93 条件:用于砌筑沟井的水泥砂浆,强度为M7.5,稠度30~50mm。原材料的主要参数,水泥:32.5级水泥;中砂,堆积密度为1541kg/m3;施工水平:一般。选取水泥用量260kg/m3,砂子用量QS=1541kg/m3,水量为280kg/m3 三、M10水泥砂浆配合比: 砂浆各材料的用量比例:水泥∶砂=240∶1221=1∶5.09 条件:用于砌筑毛石挡土墙的水泥砂浆,强度为M10,稠度30~50mm。原材料的主要参数,水泥:32.5级水泥;中砂,堆积密度为1221kg/m3;施工水平:一般。 水泥用量240kg/m3,砂子用量QS=1221kg/m3,水量为290kg/m3 四、C20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碎石:水=1:1.83:4.09:0.50 条件:坍落度35--50mm;砂子种类:粗砂,配制强度:28.2MPa;石子:河石;最大粒径:31.5mm;水泥强度等级32.5,实际强度35.0MPa .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含量:326Kg;砂的含量:598Kg;碎石:1332Kg 五、C25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碎石:水=1:1.48:3.63:0.44 条件:坍落度35--50mm;砂子种类:粗砂,配制强度:28.2MPa;石子:河石(卵石);最大粒径:31.5mm;水泥强度等级32.5,实际强度35.0MPa . 其中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含量:370Kg;砂的含量:549Kg;碎石:1344Kg 以上是M5、M7.5、M10、C20、C25水泥砂浆的配比。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调整配合比。变化幅度不会太大。

C35混凝土配比计算书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计算单 第 1 页共 5 页 C35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 TB 10425-94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 10415-200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TB 10005-2010《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TB 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设计图纸要求 二、技术条件及参数限值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设计强度等级:C35; 要求坍落度:160~200mm; 胶凝材料最小用量340 kg/m3; 最大水胶比限值:0.50; 耐久性指标:56d电通量<1200C;

第 2 页共 5 页 三、原材料情况 1、水泥:徐州丰都物资贸易有限公司,P·O 42.5(试验报告附后) 2、粉煤灰:中铁十五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F类Ⅱ级(试验报告附后) 3、砂子:(试验报告附后) 4、碎石: 5~31.5mm连续级配碎石,5~10mm由石场生产;10~20mm 由石场生产;16~31.5mm由石场生产;掺配比例5~10mm 为30%;10~20mm 为50%;10~31.5mm为20%(试验报告附后) 5、外加剂:山西桑穆斯建材化工有限公司,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试验报告附后) 6、水:混凝土拌和用水(饮用水)(试验报告附后) 四、设计步骤 (1)确定配制强度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混凝土的配制强度采用下式确定: ) (a 2. 43 0.5 645 .1 35 645 .1 , 0, cu MP k fcu f= ? + = + ≥σ (2)按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设计规范》TB10005-2010规定,根据现场情况: 1、成型方式: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混凝土泵送施工工艺。 2、环境作用等级:L1、L2、H1、H2、T2。 3、粉煤灰掺量要求:水胶比≤0.50,粉煤灰掺量要求为≤30%。 4、含气量要求:混凝土含气量在2.0%~4.0%范围内。 5、水胶比要求:胶凝材料最小用量340Kg/m3, 最大水胶比限值:0.50。 (3)初步选定配合比 1、确定水胶比 (1)水泥强度 f ce =r c f ce , g =1.16×42.5=49.3(MPa) (2)胶凝材料强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