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必修二新学案答案

生物必修二新学案答案

生物必修二新学案答案
生物必修二新学案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由于本答案为机器扫描制作,所以会含有部分乱码。但就是确实就是原本答案所扫描,内容无误但字体略有乱码。

仅供参考。

★预习探究

l发现了遗传学两大规律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

合定律.

2自花闭花传粉豌豆花束开放纯种性状

3两性花得花粉,落在同一朵花得雌蕊柱头上得过

程两朵花之问得传粉过程。先除去不成熟花

粉得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等雌蕊成熟时采

集另一植株得花粉洒在去雄花得柱头上,再套上

纸袋,防止其她外来花粉得干扰。

4自交:指得就是植物自花化传粉,雌雄同株得植物自花传粉,

花传粉。

杂交:基因型不同得个体之间得交配。

父本:提供花粉得植株。

母本:接受花粉得植株。

5性状:生物体形态特征与生理特征得总称,如豌

豆种子得形状、子叶得颜色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得不同表现类型。

如豌豆得高茎与矮茎,

6 略

7.亲本有容易区分得相对性状:子一代全部表现为

某一亲本得性状:自交后代出现了亲木得两个性

状,F表现出来得性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

得为隐性性状;F1自交后代中现性状分离,

8.后代数目过少

9遗传因子特定得性决定显性性状得为显性

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得为隐性.遗传因子

10.成对t川纯合于遗传医I子组成不同得个体

1I PDD Xdd

r、Ddl————DD:2Dd : 1dd(F,)

2控制性状得传因子都就是成对存在得.纯种得

茎亲本分别产生含有一个D与d遗传因子得配

子,通过杂交,D与cl在合子中恢复成对存在。

由于D对dD为显性.因此F1表现为高茎当F1,

产生配D:d =1:1.即雌配子与雄配子中都符

合这个比例。由于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就是均等

得.F2:便有三种遗传因子组合:DD: Dd.dd=

1:2:1.DD与Dd为高茎.dd为矮茎,故F2中高

茎与矮茎比例接近3:1。,

★自我测评

J、D 2、A 3 D 4 A 5 D 6 8 7 C 8,D

9、D l0、D lI、D l2、C L3、B 14, D 15、A J6、C 17、B 18,A

9遗传因子特定得性决定决定显性性状为显性

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得为隐性。遗传因子

10成对.dd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得个体

11。略

9(J)矮茎豌豆高茎豌豆

(2)去雄自花授粉之前授粉套袋隔离

防止其她豌豆花粉得干扰

(3)红花

(4)3:l AA、Aa、aa AA Aa:aa=1:2:1

性状分离

第2学案

第1节孟德尔得豌豆杂交实验

(--2)

★预习探究

l雌雄生殖器官雌配子与雄配子雌雄配子得

随机结合

2受精过程:受精时雌雄配子得结合足随机得;不

一定,次数太少,不符合统计学原理。

3合理:因为甲、乙小桶内得彩球代表盂德尔实验

中得雌雄配子,从两个小桶内分别随机抓到一个

彩球进行,实际上就是模拟雌雄配子得随机结合,

统计得数量级也足够大,出现了3:1得比例。

4观察与分析提出问题推理与想象演绎推理

检验演绎相符假说一演绎法

5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高茎与矮茎l:l 后

代得类型与比例反映了F1产生配子得种类与比

例测定F1配子得种类与比例,测定F1基因

型,判断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得行为

6在生物体得体细胞中,控制统一性状得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得遗传

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得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

得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7紫色为显性边传因子组成为Aa

8.自交一淘汰不需要得个体—自交-直至性状i状不

发生分离

★自我测评

l D 2、B 3 8 4 B 5 C 6 B 7 B 8 B

9 D 10、A 11、A 12、B 13、A 14、B 15、C 16、A 17、B 18、D

19(1)第二组圆粒为显性性状后代性状分离比

为3:1

(2) rr×rr Rr×Rr Rr×rr

20(1)A(2)黑毛褐毛(3) BB Bb bb

(4)让甲免与丁免交配,若后代全就是黑色,则甲

就是纯合.若有黑色有褐色,则就是杂合得,

4

2l(1)0 2/3(2)1/4

12(1)

(2)纯种AA xaa

(3)两个纯合亲本交配,F,表现出得那个亲本得

性状为显性性状

(4)F2

(5)①玉米生长期较短,繁殖速度较快②具有

容易区分得相对性③产生得后代数量较多.统

计更准确

23 fl)①双眼皮

(2)AA xAA aa×da Aa x Aa Aa x AA

aa×Aa AA×aa

(3)双眼皮基因表达受环境影响

(4)被调查人群数量不够时多

24(J)黑色(2)DD Dd dd (3)乙若全部为

黑色、则为DD:若既有黑色又有褐色,则为Dd.

第3学案

第1节孟德尔得豌豆杂交实验

(二.1)

★预习探究

l黄色圆粒黄色与圆粒绿色与皱粒黄色圆

粒与绿色皱粒绿色圆粒与黄色皱粒

2 9:3:3:l F1产生配子时寸,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

离不同对得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I黄色圆粒黄色与圆粒绿色与皱粒黄色圆

粒与绿色皱粒绿色圆粒与黄色皱粒

2、9:3: 3 1 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

离,不同对得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3 9:3:3.1就是(3:1)平方得展开式,独自考虑圆

粒与皱粒或者黄色与绿色一对相对性状时.其性

状得分离比为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

3:l 即每对性状得遗传都遵循分离定什,这

说明两对相对性状得遗传结果可以表示为她们各自遗传结果得积,(3:1) x(3:1) =9:3:3:1

4.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Yyrr

F.黄色圆粒( YyRr)

F: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因为纯种得亲本无论做父本还就是母本,都各白只

能产生一种配子YR与Yy,两性配子结合时形成

F1只能就是YyRr.总就是表现为黄色圆粒。

5自由组合 4 YR: Yr: Yr: yr l l:l I 随机

16 9 YYRR、YYRi、YyRR、YyRr、YYrr,

Yyrr、yyRR、yyRr、yyrr 4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自我测评

l l D 2 D 3A 4 B 5 A 6 A 7 A 8 B

9 D l0、A 11 A 12、D 13、D 14、C 15、B 16、1/4 3/8或5/8 1/8 l/16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17、(1)FFEE FfEe FfEE FFEe

(2) FFrr或Ffee ffEE或ffEe

(3) 1/16

18(1)不能确定。

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得基因型为Aa,6头母

牛得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得后代或为

有角或为无们,概率都为1/2。6个组合后代合

预计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假设右脚为显性,则公牛得基因型为aa,6头母

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与Aa。AA得后代

均为有角。Aa得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

各占1/2。由于配予得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

所以后代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实际分离比可能偏离I/Z。所以,只要同牛具有

Aa得头效大干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

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综上分析,不能判断有角为显性还就是无角为鼎性。(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

所牛x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牛则确角为

订f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牛则有角为

辊性.无伯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则无角

为融中l:.有伯为隐性。

9(1)①高茎红花

②甲组合:AaBI,×aaBI,乙组合:A鹕IJ×A.iIJI)

丙组合:AABh×aaBh丁组合:AaBB k ua…

JE911fr:Aal,l,×~13L

(3) i/clU合

錾因频率为74错第4年驰因型sS得翱牢就是

14、7cr2:基因型Ss得频率就是29 2c/r:基因型ss得频率就是56、1 qo。S基因频率为29, 3%,5基因频

率为70、7%。结论就是S基因频率升高,s基因频

率降低。

5.有利变异不断提高不利变异不断下降

6.定向改变一定得方向

★自我测评

l B 2.C 3 8 4。A 5 8 6 A 7 0 8 A

9 C l0、A 11、D l2,B 13、A

14(1)基因库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变异不

定向得基因突变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原材料方向(2)2 xl0^ (3)残翅就是不刺变

异.经长期自然选择而不断被淘汰

5.(J)基因突变(2)有抗药性基因得个体占极少

数(抗药性基凶频率极低)

(3)定向选择茁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4)隐性罄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

第25学案

二、隔离与物种得形成

★预习探究

.(J)捆互交配可宵后代(2)①难闻不能自dj

交流②不同物种相互尘配可育后代同

种基因交流,

(”

(2)小就是。能否杂交井产生可育后代。(3)区另

\\—兰≥//

(2)小就是、能否杂文井产生可育后代。(3)区别:

地理隔离强调得就是圆生物不在同一地理位置而无

法进行基因交流,生殖隔离强调得就是生物即使在

一起都不能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

得后代。I隈系擂I5属于隔离.实质上都不能发生基因交流。具有地理隔离得种群不一定存在生殖隔

离,这要取决于隔离时间得长短,一般来说,长时

间得地理隔离最终会形成生殖隔离,从而产生新

得物种,常见得生稍隔离类型包括:栖息地隔离_-

季节性隔离.行)、l搦离、杂种不活相l杂种4:育等}(1 1①突客基因m组②基因交流(2)①食

物与栖息条件②基因频率(3)基因库生殖

隔离

l(1)不一定,只有K期得地理隔离导致基因库产

生很大差别时才会产生生殖隔离。(2)不属于

同一物种,物种得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

t自我测评

,B 2 8 3.C 4 D 5、0 6 8 7 A 8 D

D l0、8 11、B 12、C 13、D 14, C 5.(1)地理隔离孛殖隔离(2)没有因为该种

群得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6.(1)在6座小岛上引入捕食沙氏变色蜥得大型第26学粟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得形成

★预习探究

l【1)①吸管式口器③将所有猎物都吃掉(2)

厌羁光合好氧(3)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

机环境

2从个体考虑,对淘汰个体来说就是有害得,从种群考虑,有利于种群发展。

3、錾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4原棱细胞真核细胞异t自养厌钮需氧

无性有性简单复杂水牛陆牛

·(J)光合生物得出现促进生物由厌氧型进化为衙

氧型(2)有性生殖增大了生物变异得类型与频

率.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更多原材料(3)寒武纪

火爆发形成了生态系统得第三极,对植物得进化产·生重婴影响(4>原始两柄类得H{现使生物登

陆并政变了陆地环境。

.①中性得②中性突变③自然选择④长期稳

定⑤迅速形成新种⑥自然选择学说

r自我测评

A 2 A 3.C 4 D 5

C IO、C II、B

(l)酶合成来控制代谢

D 6 8 7.C 8.c

幕因耩因组全部序

(2)疑因突变提供原材料艰因频牢

(3)基因交流地瑚(生殖)隔离

(4)I遗掸

(1)X、Q (2)自然选择隔离

(3)自然选抒足定向得(环境对生物得选抒就是

15

{

定向得)

(4)不一定如果W就是植物,部分个体可能会

形成多俯体,但如果W就是动物则一般不会形成

两个物种会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会产生各种

可遗传得变异,W所处得环境条件也会发生不

断得变化

模块综合检测

2、C

3、A 4 8 5、D 6, C 7、D

9、D 10、C Il、C 12、C 13、C 14, C

26、(l)4 8

(2)在问期完成DNA得复制B与C

(3)YyRr l/4

Z7.(1)碱性染料(改良苯酚品红染液.龙胆紫染

液、醋酸洋红染液)正常雄猫体细胞中没有巴

氏小体,正常雌描体细胞中有巴氏小体(2)2

转录(3)橙色X^X'Y父方减数第一次

分裂时X‘、Y染色体没有分离

:8.(1)核糖体翻译A-U、C-C mRNA (A、

U、G、C)4种核糖核苷酸(2)B(3)加入放线

菌素D得处理组,受精lOh后蛋白质合成明显

减少,而对照蛋白质合成显著上升(4)810

<2)①

PAJAI×A2AZ

抗一种病抗另一种病

^

F盎畚病

Fi具有Ai、Az两种抗

病基冈,抗两种病

②A,^.或A:A:只舍有一种基因,合成一种抗锈病得蛋白质,而杂合体A.A:含有两种合成抗锈

病蛋白质得基因,能合成两种蛋白质

第1学案

第1节孟德尔得豌豆杂交实验

(-.1)

★预习探究

l发现了遗传学两大规律: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

合定律,

2自花闭花传粉豌豆花末开放纯种性状

3两性花得花粉,落在同一朵花得雌蕊杜头上得过

程两朵花之问得传粉过程。先除去不成熟花

粉得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等雌蕊成熟时采槊另一植株得花粉洒在去雄花得柱头上,再套上

纸袋.防止其她外来花粉得干扰,

自交:指得足艄物白化f0粉,雌雄刚株得f物n

花传粉

杂交:基因型不同得个体之间得交配。

父本:提供花粉得植株。

母本:接受花粉得植株。

性状:生物体形奄特征与生理特征得总称,如豌

豆种子得形状、r- ril得颜色

相刘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得不同表现类型。

如豌豆得高茎与矮茎。

6 P高茎×矮茎

』(杂交)

F.高苇一兽,3高攀:1矮茎cr、)

7。亲本有容易区分得相对性状;子一代全部表现为菜一亲-本f性状:ri交后代出现厂亲水n勺两个陛状;r.表现出来得陆状为显性性状.末表现出来

得为胎性性状;F,自交后代巾出现性状分离。

8。后代数目过少。

9迮}传刚于特定得rP 决定耻忡陀状r々为银什

遗传闻子决定隐肚r陀状得JJ瞪fli遗传州子

10.成对tI.J纯台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得个体

I.PDD x(I L1

r n、I旦,1DD 2D rI lII(1(r!)

2 kt:;l/J性状得遗传因子部足成对存在们,纯lll得

高茎豌醢得伴细胞中有成对得遗传因子DD.纯

种得矮茎豌豆体细胞中有成对WJ遗传因子c,

生物体形成配_了时,成刘们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到不『I】得配子中,这样高茎亲2ti与矮

茎亲本分别产生含有一个D与d遗传因子得配

子.通过杂交.D与(J在合子中恢复J戊对存在。

c1予D埘-I为显悱.因此F.表现为高茎当F.

产生配于1)-l =l: I.即雌配子与雄配r中部符

合这个比例。由于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就是均等

得.F:便有三种遗传因子组合:DD: Dd: dd=

1 2:1.DD与Dcl为高茎.dcl为矮茎,故F:中高

茎与矮茎比例接近3:1。,

|自我测评

IJ 2、A 3 U 4 A 5 D 6 8 7 C 8 D

D l0、D lI、D 12、C 13、B 14、D 15 A C 17、B l8、A

(J)矮茎豌豆商茎豌豆

(2)去雄自花授粉之前授粉套袋隔离

防【L Je她睨L,花粉得I1扰

(3)打花

(4)3:1 AA、Aa、aa AA: Aa: aa=1 2 l

性状分离

第2学案

第1节孟德尔得豌豆杂交实验

(--2)

t预习探究

雌雄生殖器官雌配子与雄配子雌雄配子得

随机结合

受精过程;受精时雌雄酣子得结合足随饥们:不

一定次数太少,不符合统计学原理。

合理;fq为甲、乙小桶内(内彩球代表盂德尔实验

中得雌雄配子,从哪个小艄内分别随机抓刮一个

彩球进行,实际上就是模拟雌雄配子得随机结合,

统计得数馈线也足够大.出现f3:I得比例。

桃察与分折捉…川题推理与想象演鲜推

耻检验演绎相符假波一演绎法

F.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商茎与矮茎I'l 后

代得类型与比例反映fF.产生配子得种类与比

例测定F.配子得种类ai比例,Lill定F-基因

喇,,断F,在形成配子时丝因得行为

舡生物体得体细胞中.控制统一性状得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得遗传

因子发牛分离,分离后得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

得配子巾,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紫色为显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

9

自交一,淘汰4;需璎得个体_舟交一A警忡状不

发生分离

自我测评

D 2.B 3 8 4 8 5.C 6 8 7 8 8 B

D l0、A 11、A 12、B l3、A l4、8 15、C ^ 17、B l8.O

(1)

为3

(2)

第二组㈣粘为显性性状后代性状分离比

JT X ET Rr x Rr Rr x rr

!O(J)A(2)黑毛褐毛(3)BB

(4)让甲免与丁免交配,若后代个就是黑色.则甲

就是纯合,若有黑色有褐色,则就是杂合得

2I、(1)0 //3(2)j/4(3)1/6 1/4

22、(1)①③⑥2⑤西⑦

(2)纯Fli…^^x aa

(3)两个纯合亲本交配,F.表现出_6勺那个亲本得

性状为显性性状

(4)F,

(5)①王米生长期鞍短,繁殖速度较快②具有

容易区分得相刘性(D产生得后代数量较多.统

计更准确

4

f J)①双眼皮

(2):V\xAAaaxmiAaxAaAaxAA

aJ×An Ar\ xai

(3)破跟戊丛川丧达受环境影响

(4)被渊查人群投戢不够彩

(J)黑色(2)DD Dfl clcl (3)乙若全部为

黑色,则为DD;若既有黑色又有褐色,则为Dd。

第3学案

第1节孟德尔得豌豆杂交实验

(二.1】

★预习探究

黄色圆粒黄色与圆粒绿色与皱粒黄色圆

粒嗣J绿色皱牡绿色圆粗与黄色啦粒

9 3 3 J F.广生阳子¨寸,缉埘遗传凼子破此分离,不用对fOJiif々陋I-f可以自由组合

9 3 3 I就是《3 1)得平方得展开式、单独考虑圆

粒与艟粒或者黄包与绿色一对相刘性状时,其性

状得分离比为嘲糖:皱粒=3:I.黄色:绿色=

3 l即每rr‘什:I尺n勺遗传邢地佣r分离定律,这说明曲刈州刘¨状得J遗传结小¨fL』表小为E¨器自遗传结果得积,积(3:I)×(3:I)=9:3:3:J

黄色圆粒【、、’RR)×绿色皱粒( yyrr)

F.黄色圆粒( YyRr)

F1 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因为纯种得亲本无论做父本还就是母本,都各自只

能产生一种配子YR与vr,两性配子结合时形成

F,只能就是YvRr.总就是表现为黄色圆枯。

白由组合 4 YR: Yr: Yr: yr l:l l:I随机

16 9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i、yyrr 4 黄色圆牧:黄色皱粒

:绿色网粒:绿色皱村9 3 3 l

自我测评

『J !D 3^ 4 8 5 A 6 A 7、A 8 B

D IO、^ Jl A 12、D 13 D 14 C 15 B

1/4 3/8或5/8 1/8l/16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1) FFEE FfEe FfEE FFEe

(2) FFec或FfeP fIEE或flEe

(3)1/L6

(l)不能确定。

假设无角为显肚,则公牛得基因型为Aa.6头母一一,n^^L一山一‘止

有角或为无们,慨牢都为I/2:6个组合后代合

j『仑m脱3头九m小牛,3头柯角小牛:

似//7J丌l为址性,则公t得基因型为a。.6头母

牛可能有州种基因型,即AA与Aa。AA得后代

均为有角。Au得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

各占1/2。由于配子得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

所以后代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宴际分离比n,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具有

Aa得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

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综上分析.不能判断有角为显性还就是无角为显性。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

衔牛x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牛则有角为

轼性、无珀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则无角

为艰fli、有珀为隐性。

(l)①高茎红花

②甲组合:AaBb×uuBIJ己组合:AnBh×AaIhb

丙组合:AABh×aaBh丁组合:AaBBx aahh

戊封lf;:Aubl}×"a13、L

(3)伐绀合

3

第4学案

第1节孟德尔得豌豆杂交实验

(二.2)

预习探究

设汁测交实验、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预期结果:测交后代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1:I:IIJ

(略)

内容:控制不同性状得遗传因子得分离与组合就是

互不干扰得;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得遗

『軎因子要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得遗传因子自

由组合。

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得非等位基因得自由组合。

(I)科学得选择实验材料;

(2)有一对相刘性状得研究到两对或多对性状得

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得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基于对大量统计数据得分析提出假设,再设

I十新得实验来验证:

(5)扎实得知识艰础与对科学得热爱,严谨得科

学态度,勋于实践,敢于向传统挑战,. 1

)表飒型佰’例J'1巾衣胱让I术H1r上认,州现皿得描茎与矮茎与表现型有关得基因组成叫基因型,

如高茎豌豆得基因型就是DD或者Dd。控制相对

性状得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如D与d。

;随着盂德尔遗传规律得发现,基因得本质与作用

原理成为遗传学研究得中心州题,这些问题(勺I7F 究俺人们对生物得认识越来越接近生命活动得

本质,并且为基冈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得兴起奠

定厂理论基础.正就是冈为盂德尔得杰出贡献.后来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

P自我剥评

l{ 2^ 3^ 4 JJ 5 D 6 C 7 8 8¨

l Jj 2^ J^ 4 1)5 D 6 C 7 n R I】

9 B JO,^ lj、f: 12、0 1j B I4、A 15、i)

16、D 17、C l8、B :9、8 ?O、n 21、 B 22、B 23、8 24、D

25,|D^a 3/8

②只矶^u x^n n0后代4。会im观3 l得性状分

离比,Ⅲ第一纠∞烈亲丛因删吖能为AA或舳

/6,f J)SsBJ,Sxhli f2)S、;BI, "JUsBh (3) 1/4

1/4(4)秃头褐限,秃头蓝眼

77,(I】3:1

(2)YyRr yyRr ‘

(3)黄圆:黄皱:绿皱=3:1:3:I

(4) YyRR或YXRr l/6

(5) 1/4绿色圆粒与绿色皱粒.

28①易饲养⑦繁殖周期短③具有易区分得相

对性状④遗传组成相对简单等(答三条即可)

(2) hhFitiHHrr Hhn HHFiRHhRR

HhRr

(3 )OhhRR②结果与结论:

个为i¨Ⅳ翅l、hRR

个为i1:耵趔hhRR

个为毛翅H Flrr

(4)①实验步骤:

让这些果蝇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获

得F.r

让F.果蝇雌雄个体自然交配获得F,.

观察F,果蝇得性状表现并统计其性状分离比

②结果与结论:F!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得比例

为9:7

F,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得比例不为9:7

弟0罕条

第1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

l预习探究

(I)有性生殖(2)成熟生殖(3)1 2(4)-

(1)睾丸枘原有丝

(2 J①初级精母(1个)次级褙母(2个)

②n相同父方毋方曲州配对(联会)

l思考j4 2 I与2、3与4 I与3、2与4(或

与4、2与3)a与a J、h与bI、c与cl、d与d,

h两两酊对¨u抖{盘0 2 4 R R

b,两两配对心分体。c.2 4 8 8

r I:、.增人染也怵r)N^蛋白质初级精

IJ蛾公心分体

c赤道板纺锤丝

rl彼此分离自由组合

e,次级精母细胞

刷源染乜体两个子细胞减半

II:IW朋问期时间很短复制

a散乱b着丝点c.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

‘I 2 4

“f l

精原细胞初级耥次级精七爵再丽}一

母细胞母细胞

*自我all评

[、c 2、C 3、B 4、A 5、C 6、D 7、A 8 C, 9, C l0、D Il, B l2、A 13、C l4、D l5、C 16、( l )如图

垂旷L

c2)①复制由2C增至4C

②彼此分开由4C降到2C

③两n| 2C降至IC

7.fI)有丝减数第一次(2)睾丸2(3>如下

图所示

口辩乜件敌

口DNA分子敏

≤,≮一B。

第6学寨

第1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二1

★预习探究

I卵巢

2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卯母细胞卵细胞(第二)

极怵(第一)极怵2(第二)极体

【认~认l r.初级卯g}B第一极怀C次级卵

★目我刹件

I D 2 C 3 C 4 8 5,D 6 D 7 8 8 D

9 C l0、C lI, B 12、C 13、B 14、C 15、D

16、(1)DNr\复制(或染色体复制)间(S期)着

丝点分裂(2)乙、丙甲(3)8 1:2减数

帮一次后次缎卵砷钏胞与第一搬f术

17(I)彳『丝后减数第一次后减数第二次

后(2)体(3)16 4次级精母细胞(4)0

8榴细胞或第二极体

8(I)小鼠轻九

(2)①解离固定液②醋酸洋红染液③压片

(3)①每个视野中处于不同分裂阶段细胞得数

I:I

③求出不同视野中相同分裂阶段细胞所占比例

得平均值

5

第7学案

第1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三1

★预习探究

I.ci)自由组合①2②1③2“(2)交叉互换

2.(1)卵细胞稍子受精卵(2)头部尾部

细胞膜其她梢子细胞核细胞核染色体

(3)体细胞一半另一半(4)意义:维持每种

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得恒定生物得

遗传与变异

1.参瞧教材Pz, flt后一自然段

★自我测评

I B 2.C 3.C 4 A 5 D 6 A 7 8 8 C

9、A l0、B Il C J2, C l3、C 14、D l5、D i6.IJ)敞数分裂船儿或卵挺

(2)受精作用f了细胞核与印细胞细H也核融合

(3)受精卵自丝

(4)10条与20条

7、(J)AE CD DE (2)F'KrH

(3)箝蛋白(栅被)头部

(4) /Jli快受梢卵(5)受Cfn.川

第8学案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髓习探究

.(I)染色体染也体

(2)平行

(3)类l七排理逻辑得必然性观察与寅验

练一练:略

2.‘I)易饲养,繁殖快(3)红眼3:1分离定律一

【思考】参瞧本节学案后得拓展提高部分3.(1)提示:常染色体相同,性染色体不同

3)F

┏━━━━━┳━━━━┳━━━┓

┃\、、、6 ┃X“┃Y ┃

┃9、\\┃┃┃

┗━━━━━┻━━━━┻━━━┛

(5)染色体

I进一步思考】许多个线性

4荨位膳闲。m等f≯J.t旧(1)等位毓田j虫立

配子VJ螈染色体配子(2)非等位基因互

不卜扰等位基因分离自由组合

★自我测评

I、B 2、A 3 A 4 D 5,C 6 A 7、A 8、A

9 D l0.C II、B 12、D

13.(I)F与r{2)E与P (3)甲与『内(4)4 4

14.(I)市染色l水X染色伴

(2) BhXRXr.灰身红眼HbXRY、灰身红眼

(3)J:5 (4)BBX'V或BhX'Y H,X'Y

弟V千荣

第3节伴性遗传

★磺习探究

l决定性别

Z,22 I XX X\ X X Y l:l 相等1:l

XY

,XY XX

4性性别遗传信息性别红绿色盲,血发病

5(I)她们得儿子与女儿均表现正常。遗传图解如

下:

(¨结合教材35页图2 -13绘出遗传图解IlP可。

(4)结合教f 36页圈2-15绘出遗传图解即可。

f”儿子父亲母亲女儿父亲儿子变

叉遗传

.X常多于交叉

,显多于世代连续(或“连续不隔代”)母亲

女儿

.男性子人外I[逝多屯症

7/16 3/8 1/4

0.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母病子必病一

1.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可能为常染色休显性遗传病。

自我测评

B 2.

C 3 C 4^ 5 C 6

D 7 C 8 B

C IO、

D ll、C 12、C 13、B 14、D

i、(l)t(XlrX (/)3/8 (3)1/48

(4)X"X"、XHY

v、(I)AaXnXh aaXuXo或aaXUXL (2) II-3

(3)1/4 (4)2/3

第10学案

第1节DNA就是主要得遗传物质

预习探究

(l)蛋白质氮基酸氨基酸(2)DNA磷酸

晦耩脱氟核栅四碱蘧蛋白质

(l)

┏━━━━┳━━━━━━━━━━━━┳━━━━┓

┃『┃曲浩(此f n无I冉无┃就是含┃┃┃}f}.相I糙)l此脱I毒性┃致“┃┣━━━━╋━━━━━━━━━━━━╋━━━━┫

┃S型细菌┃光滑I 有l 有┃有┃┣━━━━╋━━━━━━━━━━━━╋━━━━┫┃R型细茼┃租糙 1 尤l尤┃尤┃┗━━━━┻━━━━━━━━━━━━┻━━━━┛(2)第一组:小鼠不死亡笫二组:小鼠死亡第

■组:小鼠不死亡第四组:小鼠死亡

(3)①R型活苗无毒性.S型活曲有毒性②没有

磁性③S型细菌被加热杀死后,失去了毒性

④有毒得s型细菌⑤小鼠体内分离出得s型活

④有繇得s型细蔺(宙小吼体内分离出得s型活

细菌就是混合后重新出现得⑥将R型活细菌与

加热杀死得s型活细蔺混合后注射,在小鼠体内

m脱了/、/Vl细it、l,导致小鼠死亡⑦对照⑧该

实骑小能证叫DN—、足遗传物质。该实验得结论

就是:已经放加热杀北得S型细菌中存在营能使R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茁得“转化用子”。

思考:这种转化网子可能就是DNA,也可能就是蛋白

质或糖类

(I)①R型菌+S型茁得J)NA R型菌、S型菌

②R型菌+S型茁得蛋白质或S型菌得荚膜多糖

只长R型菌③R型茁+s型菌得DNA+DNA

酶只长R型茁(2)S型菌得DNA DNA不

能(3)DNA

(I)病毒(2)放射性同位索标记(3)uS v'P

"、s "P实验结粜:①f:/Jct液②沉淀物

(1)圳为硫仪存在于噬圆体得蛋白质组分中,而

礴则主要存在于DNA得组分中,用¨C与州O等

兀索标记就是不可行得,因为T,噬菌体得蛋白质与DNA分子得组分中都含有这两种尤索。(2)搅

朴得闷得足使吸附赴细菌上得噬菌体与细茁分

离.离心得IH得就是让上消液中析出重量较轻得T!

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得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得

大肠杆茁。(3)沉淀物中有大肠杆菌及新产生

得还未释放m得噬菌体,上清液中有噬菌体得蛋

向质外壳与未经染大肠杆菌得噬苗体。

5(I)DNA蛋白质外壳(2) DNA

,DNA

;能使烟草感染痫蹲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RN^

DNr/ I{N^ DNA就是主要得遗传物质

★自我测评

I。C 2.A 3、C 4 D 5 8 6 D 7.A 8 C

)、^ 10,R II,D 12、C l3、11 14、D

(I、S型细博小得某种物质(转化l蝎子)能使H

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1)①B组:加入提取得S型细菌DNA

C组:加入提取得S型细菌DNA与DNA酶

②A、c两组培养装置中未出现s型菌落.B组

培养装霄中出现S型菌落

④使R型细茁转化成s型细菌得物质就是DhiA

(3)①结构简日1、繁殖快

②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进行

实验观察二者各自得作用

③细菌得培养技术;物质得提取技术

I(1)用”s标记嘴茁体得蛋白质外壳把”s

标记得噬Jj/

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茁体内(3)火肠杆菌

被”S标记得大肠杆菌

Ⅱ(1)同位誊标记法(2)理论上讲,噬茁体已

将含,:P得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

只含噬菌f41得蛋白质外壳(3)a噬菌体在大

肠杆菌内增hii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消

液中b.就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得噬菌体经离

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4)DNA就是遗传物质(5)不能DNA与蛋白

质中都含有N元索

7。( H<卜分离fnN.^与蛋i:irt!,巾租:地去观察’芭¨并由no n_:朋12jC

(2)①将小白默均分为4等份,编号为甲、乙、丙.丁,然后分别Lf射等量得生理盐水、病毒核

酸提取液、设DNA砷处理得病毒核舷提取液al

拔RIV A酶处理WJ病毒核酸提取液,培养小白鼠

一段时问后,观察讣比较各Ⅲ小白鼠发病状况“

②若Lp、丁iin:常,乙、丙组发病,则RNA就是甲型…NI病毒得遗传物质:若甲、丙组正常,乙

丁组发病.则DNA就是甲型HINI病毒得遗传物

质。

第11学案

第2节DNA分子得结构

★预习探究

I.沃森克里克

2.(】)衍射图谱螺旋(2)腺嘌呤(A)得量总捏

等于胸腺嘧啶(T)得量;鸟嗓呤(C)得量总就是笔

于胞嘧啶(c)得量

(I)双螺旋阳兰螺旋,触基位于螺旋得外部(2)

积螺旋结构,喊基位于螺旋内部,碱基之间以相同

碱基进行配对(3)内部

(l)反向双螺旋(2)磷酸脱氧核糖(3)氢键

(I)T(胸胸腺嘧啶)C(胞嘧啶)一一对应

(2)两三

有关?A -T碱基对之间有两个氢键.而c-c碱

基对之间有三个氢键,所以,含C、C碱基对多得DNA.其稳定性较高。

( i)@)碱基之间得互补配对③反向(2)碱基对

(J)在nN^分子巾.一个脱敏核苷酸盼3号c原

子f1』”个脱敏{妄¨艘帕磷艘基团之问J匕成化学锵而连接,血u圈:

2)每条脱氧核苷酸3号C原子上游离得- OH与5

呛袋豸

号C昧子上得磷酸基团得方向就是不同得,如图:5’瞎3‘瑞

]’端s'k~

5.(l)常显(2)不一定来源于不同得受j青

卵。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 3) XnX', XRY (4)1/8 (5)22 +X(或23 +X)23 +X(或22

+X)数目

第20学案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r预习探究

生物得变异周期长可选择得范围就是有限得

(J)无芒不抗病×有芒抗瘸一F.(有芒抗病)-F

自交一F:(有芒抗病、有芒不抗病,无芒抗病、无芒不抗病)一从F:-卜选出无芒抗病得类型连续自交

多代,淘汰无芒不抗病类型.

(2)无芒不抗病x有芒抗病一F.(有芒抗病)一取

E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幼苗时用秋水仙索

处理再培养)一选出无芒、抗病类型,淘汰其她类型。

(3)两个或多个交配选择培育新品种

基因重组

(4)育种周期长.过程烦琐。

4改良作物品质,提确农作物单位丽积产量家禽,

家畜

5不能等同。杂交育种就是通过右性生殖。使不同得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体上,直至获得稳定遗传

得具有优良性状得新品种;杂种优势就是指基因型不同得个体杂交产生得杂种一代枉适应能力卜

优干两个亲水得现象,扑不要求遗传I二得稳定、6,(1)物理闼索或化学删采来处理生物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3)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

间内获得更多得优良变异类型(4)农作物诱变

育种微生物育种

★自我潮评

1.B 2、C 3.C 4 8 5^ 6 A 7 8 8 D

9.C l0、B II、C

12、(1)I 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2) DT

dtrrr c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花药离体培

养秋水仙紊(4)1/3 1/2 (5) DDtt:Ddn

:ddll=I:2:l

13、(I)RrBh (2)RRl,h rrBB (3)可育结实

24(4)l叮箭结实24 (5)自然加倍基因

型纯合基因型杂合(6)将植物分别自交,子

代性状表现一致得就是自然加倍植株,子代性状分礴得足花趵璧砬侏

第21学案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预习探究

1.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一种生物得某

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

牛物得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牛物得遗传性状

!,些斟得“9,JJ“』连凶得”针线”基因得运载体(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一种特定得核苷酸

序列CAATTC C与A(2)DNA连接酶脱

捉棱糟磷酸(3)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4)冉主复制环状DNA

(l)限制代段酸内}JJ酶再有专…忭(2)相同

(3) D^^连接酶(4)质粒、噬苗体与动植物

病毒等(5)DNA得转录与翻译(6)基因工程

得操作一般要经历如下四个步骤:①提取目得基

因②目得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得基因导

人受体细胞④目得基因得检测与鉴定

(I)^.作用对象:两个具有相同黏性末端得DNA

分子

B作用结果:形成重组DNA分子

(2)可以在不同种生物lal进行,克服了远缘杂交

不亲与得障碍;可以按照人们得意愿直接定向地

改造生物,培育出新品种

( 3 UI:fllI rd

(l)作物育种农药刚鲢环境污染(2)药物

研制岛质量低成本数量大离效率

耍严格控制转基因牛物与转基因食品就是安全

得,应该大范围推广

自我测评

J,D i、C 3 D 4 A 5 D 6 D 7 C 8 A

9、C l0^ lI、D 12、C 13、,4 14、C 15、D

16(1)筛选(鉴别目得基因就是否导人受体细胞)(3)磷酸二酶两种限制酶(13n,、JH I与Bg/n)

切割得到得黏性束端扣同

(4)能抗氢苄青霉索,但不能抗四环索pBR322

质粒

第22学案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得由来

r预习探究

(1)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生物就是不断进化得生物进化得原因

所有得生物都有共同得原始柑九L/化内在llx

系辩证唯物主义I呲界观(3)遗传tn变异tjiAh

质个体水平渐变物种大爆发

性状水平基因水平节物个体种群自然选

择学说

★自我测评

1,B 2、B 3 8 4 1) 5.^ 6 C 7 C 8 C

9 D l0、I) ll、D l2、A 13、0 『4 B 】5 C 16.(1)由于变异就是不定向得,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甲虫与杀虫剂生存斗争(2)选择定向

(3)使害虫形成抗药性;对环境造成污染

(4)采用激素防治:采用生物防冶(或培育抗病

虫害品种得农作物)

7、(1)250C (2)个体差异不定m得(3)适应

环境选择定向得(4)适应环境得变异

相对性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得主要内容

第23学案

一、种群基因频率得改变与生物

进化(一)

★预习探究

(】)能(2)只有迎过有El‘生硝,才能将蜒因f譬给

子代,将基因A保留下来。

2生活在一定区域得同种生物得全部个体,例如:

一片草地得所有蒲公英。

3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足牛物繁殖、进化得基本单位

l全部个体全部基因

5某个耩冈占全部等价龌冈数35% 650/r

;(1)种群范I卸勺(2)种群巾某旗因频率=该基

因控制得性状纯台体频率+ 1/2×杂合体频率

t自我副评

B 2.B 3。D 4

C 5.C 6 A 7 8 8 B

、B 10、B lJ、B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 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 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 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 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1.B。2.B。 3. (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3)2。 4. (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 1. (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 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

最新生物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必修二综合测试卷 1.(2013·郑州一模)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2.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④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色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有关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wwYy、WwYy的个体表现为白色 B.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Wwyy、wwyy的个体表现为绿色 C. 有3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12:3:1 D.有4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9:3:3:1 4.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 ) A.4∶4∶1 B.3∶2∶1 C.1∶2∶1 D.8∶1 5.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关于两图叙述错误的是() A.图1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 时期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B.两图说明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发生在 两图所处的分裂时期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2是卵细胞,则图1是次级卵母细胞6.红花蚕豆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黄花的蚕豆植株,推测该黄花表现型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确定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黄花植株与红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B.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7.如图表示H5N1病毒、硝化细菌、酵母菌和人体内遗传物质组成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H5N1病毒B.硝化细菌 C.酵母菌 D.人体 8.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的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 A.上清液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甲组沉淀物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沉淀物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10.(2013·山东一模)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过程,图丙为其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二试卷及标准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基因的不正确 ...叙述是 A.基因是生物性状的控制者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基因是由成百上千个碱基组成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 (1)染色体的复制(2)同源染色体的分离(3)着丝点分裂 (4)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5)形成四分体(6)同源染色体联会 (7)姐妹染色单体变成姐妹染色体 A.(1)(6)(5)(4)(2) B.(1)(2)(4)(5)(7) C.(1)(6)(5)(4)(2)(3)(7) D.(2)(3)(4)(5) 3.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表示染色体移向两极状态的是 4.人体的下列细胞中,不可能 ...出现含有44+XX染色体组成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 B.次级卵母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5.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0.25,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 A.0.25 B.4 C.1 D.0.75 6. 下列有关纯合体和杂合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合体中不含隐性基因 B.杂合体的自交后代全是杂合体 C.杂合体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体 D.纯合体的自交后代全是纯合体 7.下列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1)极体(2)次级精母细胞(3)初级精母细胞(4)精原细胞 (5)受精卵 (6)正常体细胞 A.(2)(3)(4)(5) B.(3)(4)(5)(6) C.(2)(4)(5)(6) D.(1)(4)(5)(6) 8.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 ..的一项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 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9.某生物体细胞内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a,b,c,d来自父方,A,B,C,D来自母方,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四个母方染色体的可能性是 A.1/2 B.1/4 C.1/8 D.1/16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剖析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剖析 《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的之一,本模块安排的课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选择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的校外实习所教正是本模块的内容,结合着我的教学体会,我将从“本模块的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学习本模块的价值”及“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本模块的设计思路 新教材必修二的目录按章节来划分为七章,分别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生物进化理论。而实际上,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模块应当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六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来,本模块作者设计时所考虑的并不是一味的追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是在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时还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具体的内容标准等。在教学中写教案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 知识目标的要求大多属于理解水平按所用知识性目标动词,具 体内容标准中属于了解水平的有3项(举例说出、简述、列 出),属于理解水平的有14项(阐明、说明、概述、搜集、举例 说明),属于应用水平的有2项(总结、分析),这些理解水平 的要求高频率出现,可以看出本模块的知识性目标的基本要求是 理解。理解水平,意在要求学生把我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 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理、区分、扩展等。这既是教材内容深 度和广度的体现,也体现了内在逻辑关系。 2. 重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本模块中提出应用的两项要求体现如 下,一项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病的探索过程”,另一项是“分析孟 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两项都是关于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另外课本总是不吝篇幅叙述某一位科学家的故事,比如“道尔顿 对红绿色盲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模 型”,这些无一不体现了本模块的的教材安排上,目标之一是引

高二生物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必修二期末模拟考试一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 1.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 A.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B.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C.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D.分析→假说→实验→验证 2.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C.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D.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3.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DD×dd B.dd×Dd C.Dd×Dd D.dd×dd 4.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在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 A.l/16 B.2/16 C.3/16 D.4/16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由于() A.着丝点的分裂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DNA的复制D.同源染色体的联会6.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 7.已知一色觉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A.25% B.50% C.75% D.100% 8.在下列4个遗传系谱中(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B.C.D.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10.“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A.稳定性B.特异性 C.多样性D.可变性 11.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C)/(T+G)=0.4,则在其互补链中及整个DNA中该比例分别是()A.0.4,0.4 B.2.5,0.4 C.2.5,1.0 D.0.6,1.0 12.测得某DNA片段含有碱基1600个,其中腺嘌呤占27.5%,问该DNA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有多少个() A.2520个 B.1480个 C.1080个 D.720个 13.遗传密码通常是指() A.D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 B.核糖体上决定氨基酸的碱基序列 C.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 D.转运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14.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 的D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的数量分别是() A.3000个和3000个 B.1000个和2000个 C.2000个和4000个 D.3000个和6000个 15.白化病人出现白化症状的根本原因是() A.病人体内缺乏黑色素B.病人体内无酪氨酸 C.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不正常 D.长期见不到阳光所致 16.如下图所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 、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高 矮 1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测试题及答案

第3章基因的本质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A.碱基B.磷酸C.脱氧核酸D.任一部位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4.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5.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 B.DNA的b有一种 C.DNA的c有一种 D.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9.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2.5,则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是() A.0.25 B.0.4 C.1 D.2.5 10.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 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0.5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一条链的G︰T = 1︰2,则互补链的C︰A = 2︰1 1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数量是胞嘧啶的1.5倍,现测得腺嘌呤数量为1 800个,则组成该DNA的脱氧核苷酸有() A.6 000个B.4 500个C.6 400个D.7 200个 12.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第一代噬菌体中() A.含32P和35S B.不含32P和35S C.含32P,不含35S D.含35S,不含32P 13.有两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两次复制得到的第三代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链中与原来第一代DNA分子一条链的碱基序列相同的有()A.1条B.2条C.3条D.4条 14.如果用同位素32P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分子,然后让其侵入大肠杆菌内繁殖,最后释放出400个后代,则其后代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应占总数的()A.1 % B.2 % C.0.5 % D.50 % 15.在双链DNA分子中,有关四种碱基的关系,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 1 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 1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 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 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 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 Dd : dd=1 : 2 : 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 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 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 1 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 1 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 1 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 1.B。 2.B。 3. (1)在F1 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F1 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 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 为 1 : 1。

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讲解

一单向选择题 1.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 ) ①鉴别一只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验杂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一般情况下,下列各项中不能用2n来表示的是() A.具有n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 B.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 C.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所产生的DNA分子数 D.含有n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的种类 3.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①F 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 2 表现型的比例③F 1 测交后代类型的比 例, ④F 1表现型的比例⑤F 2 的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②⑤ 4.下面是科学家探明基因的历程。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l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A.①假说一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一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5.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所得到的子代F 2 的基因型(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部分基因型没有列出,有的以数字表示。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表中被研究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B.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 2 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3 > 2 = 4 > 1 C.F 2 中出现亲本没有的重组性状的比例是6/16或10/16 D.表中被研究的基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年级2017——2018学年度 第二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2、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组合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 2的性状分离比为 3∶1 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面的哪个过程?( ) AaBb 1AB ∶1Ab ∶1aB ∶1ab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子代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 A.① B.② C.③ D.④ 4、基因型为Dd 的个体连续自交n 代,下图中的哪一条曲线能正确地反映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变化?( ) 5、基因型为Aa 的个体自交得F 1,下列有关对F 1的处理方法及所产生的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让F 1个体连续自交,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 B.如果让F 1个体连续自交,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C.如果让F 1个体随机交配,且aa 个体的生存能力较弱,每代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个体不能完成生命周期,那么连续数代后,aa 个体出现的概率会减小 D.让F 1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杂合子比例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 B.染色体和DNA 均等分配 C.细胞质和细胞核物质均等分配 D.同一生物的细胞分别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 数 目均与分裂前的细胞相同 7、女性色盲患者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8、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 染色体的细胞是 (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9、、下列关于DNA 分子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 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 的准确复制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每条子链与其模板链形成一个新的DNA 分子 10、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圆圈“○”中所对应的含义错误的是( ) A.①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②腺嘌呤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11、经测定,青蛙体细胞中一段DNA 分子中含有A 碱基60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4%,那么,该DNA 片段中C 碱基所占比例和数量分别是( ) A.48% 600 B.48% 650 C.26% 600 D.26% 650 12、下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双链DNA 中A 与T 配对、G 与C 配对 B .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C .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 D .图中的a 和b 都是一个完整的核苷酸 13、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形成子代噬菌体时,用来作模板物质的是( ) 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B.细菌内的蛋白质 C.噬菌体的DNA 分子 D.细菌内的DNA 分子 14、 据研究发现,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原因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doc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试卷 1.下列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2.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 A.子二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C.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是3∶1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3.绵羊的白毛(W)为显性,黑毛(w)隐性,一只白羊与黑羊杂交,生了6只小羊,3白3黑,这2只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Ww ww B. WW ww C. Ww Ww D. WW Ww 4.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纯合亲本与杂合体交配,子代中具有与双亲基因型都不相同的个体的比例可能是( ) A. 0 B. 25% C. 50% D. 100% 5.如果精原细胞中的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从理论上分析能产生精子的基因组成类型有( ) A. 3 种 B. 6 种 C. 8 种 D. 9 种 6.在生物性状遗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 ) A.具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 C.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 D.自花传粉的个体

7.一只杂合的黑毛家兔产生200万个精子,这些精子中含隐性基因(白色基因)的约有( ) A.25 万 B.50 万 C.100 万 D.200 万 8.下列生物的基因型中,不属于杂合体的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Cc 9.果蝇体细胞中含有四对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上有一对杂合的基因,在果蝇产生的卵细胞中,全部是显性基因的配子出现的几率是( ) A. 1/2 B. 1/4 C. 1/ 8 D. 1/16 10.如果用皮毛黑色(D)光滑(r)的豚鼠与皮毛白色(d)粗毛(R)的豚鼠杂交,其杂交后代是黑色粗毛18 只,黑色光滑15 只,白色粗毛16 只,白色光滑19 只,则亲本最可能基因型是( ) A. DDrr ddRr B. DDrr ddRR C. Ddrr DdRr D. Ddrr ddRr 11.雌豚鼠的卵巢中,含有20个带黑毛基因的杂合型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最多能产生带黑毛基因的卵细胞( ) A. 10 个 B. 20 个 C. 40 个 D. 80 个 12.雄豚鼠的精巢中,含有20个带黑毛基因的杂合型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最多能形成带黑毛基因的精子细胞( ) A. 10 个 B. 20 个 C. 40 个 D. 80 个 13.下列基因型中不是配子的是( ) A. YR B. Dd C. BV D. AB 14.人类的卵细胞中,在正常情况下,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数目是( )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 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 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 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1.B。2.B。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_生物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杨鑫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 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

2.1、生物的遗传 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2.2、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3.《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在“内容标准”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

【免费下载】高中生物必修二试卷加详细答案

高二生物(理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基因的不正确叙述是 A.基因是生物性状的控制者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基因是由成百上千个碱基组成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 (1)染色体的复制(2)同源染色体的分离(3)着丝点分裂 (4)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5)形成四分体(6)同源染色体联会 (7)姐妹染色单体变成姐妹染色体 A.(1)(6)(5)(4)(2) B.(1)(2)(4)(5)(7) C.(1)(6)(5)(4)(2)(3)(7) D.(2)(3)(4)(5) 3.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表示染色体移向两极状态的是 4.人体的下列细胞中,不可能出现含有44+XX染色体组成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 B.次级卵母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5.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0.25,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 A.0.25 B.4 C.1 D.0.75 6. 下列有关纯合体和杂合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合体中不含隐性基因 B.杂合体的自交后代全是杂合体 C.杂合体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体 D.纯合体的自交后代全是纯合体 7.下列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1)极体(2)次级精母细胞(3)初级精母细胞(4)精原细胞 (5)受精卵 (6)正常体细胞 A.(2)(3)(4)(5) B.(3)(4)(5)(6) C.(2)(4)(5)(6) D.(1)(4)(5)(6) 8.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 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9.某生物体细胞内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a,b,c,d来自父方,A,B,C,D来自母方,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四个母方染色体的可能性是 A.1/2 B.1/4 C.1/8 D.1/16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 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 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 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 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1.B。2.B。 3. (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

高中生物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第3章基因的本质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4.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5.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 : (T + C)=2.5,则DNA双链中(A+G) : (T + C)的比值是( A. 0.25 B. 0.4 C. 1. D. 2.5 6.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条链中A和T的数S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S也相等 B.—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0.5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 : 1 : 4 : 3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含答案讲解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答到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1—30题每题1.5分,31—35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碱基配对行为最可能发生在下列哪组细胞结构中()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B.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C.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D.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2、某夫妇所生4个孩子的基因型为RRLL、Rrll、RRll和rrLL。该夫妇基因型是()A.RrLl和RrLl B.RRLl和RRLl C.RrLL和Rrll D.rrll和rrLL 3、DNA分子具有多样性是因为构成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若一个DNA 分子中有200个碱基,则碱基对的排列方式可能有() A.250种B.2100种C.4100种D.4200种 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体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5、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①DNA ②RNA ③DNA和RNA ④DNA或RNA A.①②③B.④④④C.①③④D.①①④ 6、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所需的酶有解旋酶、RNA聚合酶 B.形成的子链和DNA任一模板链都完全相同 C.需要的基本条件中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D.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方式 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只要是细胞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D.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8、下列对DNA分子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 2.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 3.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4.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5.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7.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8.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9.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条,染色单体0、46、23条。(×)

10.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11.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12.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13.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那么,控制果蝇性状的所有基因应该平均分布在这8条染色体上。(×) 14.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 15.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6.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连在一起传递,其相应的性状表现总会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17.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但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 18.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也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19.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