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史波普艺术

设计史波普艺术

设计史波普艺术
设计史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风格设计

摘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欧美工商业的复苏与繁荣,波普艺术开始在这些地区广泛流行,繁荣持续十余年,影响涉及到文化的各个领域,虽然目前波普艺术已经远去,至今却仍能感受到它给美国和西方现代艺术乃至全球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将简要解读波普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波普艺术及其波普艺术设计的本质和现代特色以其它对当代的影响。

关键词:波普艺术设计风格代表影响

正文: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的缩写。波普艺术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势力最大、最为风行、传播最广、最有影响的艺术形式。所谓波普艺术,是指艺术家把任何额外负担观存在物作为创作载体,并赋予的价值和蕴意,以传导给观者最为大众化和最普及化的精神享用的艺术形式。

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一种影响很大的国际性的艺术现象。波普风格发源于英国,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以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它反映了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的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英国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滑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

我们应该看到波普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同现代工商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波普艺术最终在美国兴盛,是与美国社会的高消费和发达的商业文化为基础的。我们可以从波普艺术家的作品中发现,里面所展现的题材元素再现现代繁华大都市生活场景以及大众所关心的社会主体等等。

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波普”设计运动是一个反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其目的是反对自从1920年以来的以德国包豪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波普艺术的思想是消解神圣化和商业化的,它们是现代主义发展到末端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波普艺术的表现方式瓦解了现代主义的紧张感和严肃感,为享乐主义敞开了后门。因此,各种各样奇怪的产品造型、各种各样特殊的表面装饰、非常特别的图案设计都让进入丰裕社会时代的人们大吃一惊,眼前一亮。不再拘泥于形式上的内容,而是把实用的元素揉和了进来。

波普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及影响在当今这个以市场经济为主,消费的时代,新一代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族、职业女性要求的是代表自己喜爱的、新的时代的风范,色彩必须大胆和强烈,设计造型应该突破旧有的造型框框。波普艺术的风格特点似乎很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它的特殊的地方也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平面设计师,服装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完全打破了传统,同时也打破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束缚。后来也逐步应用到到建筑设计、家居设计等领域。

在波普艺术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迪沃霍尔。他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1962年他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我想成为一台机器”,恰与杰克逊·波洛克所宣称的他“想成为自然”形成鲜明对比。他的画,几乎不可解释,“因而它能引起无限的好奇心——是一种略微有点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闲聊和空谈来填满它。”实际上,安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一个最令人关注的母题。玛丽莲·梦露的照片的泛滥,也和可口可乐的广告泛滥一样,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标志着美国社会大众的趣味。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画家借用这种手法来说明,此类大众趣味正象他这幅画一样,在大批量地被制造出来,直至你感到厌倦为止。沃霍尔说过:"绘画就是事实,这就够了。"对于波普作品,他进一步强调过:"这些绘画都充满着自身的存在因素。"

总而言之,安迪沃霍尔与其他波普艺术家相比显得更彻底,他完全取消了艺术创作中的手工操作观念,直接用制版印刷的方法把照片形象移到画布上。还应用了古典主义者和现代主义者视为大忌的“重复”,甚至于推向了一种极端,可口可乐瓶无尽无休的排列,以及明星们的照片都成为了最好的创作主题和素材。这十分贴切的反映出了后工业时代的特征,现代工业正是这样每天重复着同一样东西。以直观的艺术形式代替了深奥的艺术。随着后现代艺术的推进,它同我们生活的界限也显得愈来愈近,可能我们无法意识到,但它作为我们生活和精神的组成部分已经变得无法替代。

波普艺术其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劳申伯格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后,曾深深影响了一批艺术家的创作,这也导致他们开始用波普的方式进行创作。不过席卷画坛的波普画风却形成于九十年代以后,并以王广义为代表。比如他的作品《大批判—可口可乐》就运用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着浓厚政治色彩的工农兵大批判图像,直接与现实生活中最具商业流行意味的可口可乐符号相融合,向人们直接表达出我们这个消费时代的真实所在。但与美国波普艺术不同,中国的波普艺术家更强调对各种具有历史与政治含义符号的借用,从而揶揄历史与政治的神话。波普艺术的大气候在中国已成为过去,但波普式的文化态度和思维方式却延伸到了很多艺术家那里。

波普艺术在其初期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挑战者对传统文化艺术市场的有序管理。但是时代在前进,艺术也在变更,波普艺术在时代的洪流中也渐渐地融入了历史的长河中,但这终不是波普艺术的责任,没有波普艺术,这个时代仍会到来,新的艺术也就仍会出现,就像当初波普艺术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一样。后现代的社会,多元的艺术文化并存,没有统一的范式,没有非此即彼的艺术风格,而是历史上空前众多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师正在创造着历史上空前丰富的设计作品,波普化的设计倾向,仅仅是这众多潮流中的一支支流,其他诸如高技派、乡土化等也都以自己的方式去解释设计,诠释生活。

参考文献:

《才智》2010年07期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

尼古斯·斯坦戈斯编《现代艺术观念》,侯翰如译,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年,第247页

罗伯特·休斯著《新艺术的震撼》,刘萍君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第307页

2019天津工业大学825艺术设计史考试大纲

科目编号:825科目名称:艺术设计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考试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包括手工艺时代的设计和近现代设计史。 试题涉及设计的各个领域,如工艺美术、产品、视觉传达、建筑等,重点考察考生对设计史中重要品类和工艺特色、设计运动、设计流派、设计理论、设计师、设计实践活动的掌握,以及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与区别的把握。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手工艺设计时代40% 重点是中国古代染织、漆器、青铜器、瓷器、家具设计以及建筑和园林设计。 2、近现代设计史60% 重点包括: (1)巴洛克、洛可可、哥特式风格、新古典、维多利亚风格包括建筑和家具及园林设计。 (2)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3)新艺术运动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表现,以及各个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师、设计风格、设计思想。(包括芝加哥学派) (4)装饰艺术运动。 (5)德国设计的发展:工业同盟、包豪斯以及乌尔姆学院。 (6)从现代主义到国际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美术变革时期的一些重要流派,如构成派、俄罗斯先锋艺术、风格派、立体主义、野兽派等,以及它们对现代设计发展的影响。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设计师及其成就,现代主义设计的综合特征及其优劣。北欧设计的特征。国际主义的概况、特征及与现代主义的关系。 (7)美国的设计 美国在20世纪商业设计的发展,重点研究罗维、N.B.盖茨等设计大师的设计实践与设计思想;以及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包括流线型的流行。 (8)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包括:孟菲斯设计、波普运动、新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解构主义风格。后现代设计发展的契机、特征、著名的设计师及其作品、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分析。 (9)战后各国设计的概况:包括德国、日本、意大利设计的发展。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名词解释(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2、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

一.结合《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谈谈古代设计观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在中国第一部有关设计的理论著作《考工记》中明确提出了一种注重内在统一、顺应大局、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其中讲:“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有时”指天有季节、气候、时令的变化;“地有气”是指地理条件有不同,自然规律有差异;“材有美”是指材料有其自身材质的美;“工有巧”指人有创造能力和工艺技巧。意思就是说顺应天时、适应地气、巧用材料、适宜工艺,四者有机的结合,可以产生好的设计物品。它指出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是设计优秀物品的四个要素,它是一种“大”的设计思想、“和”的设计观念,一种“尚法天地,天人合一”的设计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里要分析古代艺术的方方面面我觉得也不是几个字能说得清楚的,下面就针对我喜欢的陶瓷方面来浅谈中国古代艺术观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中国的陶瓷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最初是因为谷物的贮藏和饮用水的搬运。再往后发展人们渐渐发现了陶瓷很多优良的性能,比如耐火性,可以烹饪做饭等等。当发展到隋唐时,陶瓷业发展的就比较成熟了,瓷器逐渐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就我所了解的有关陶瓷方面的知识浅析中国古代陶瓷在材料,纹饰,色彩,在雕塑与灯具方面的应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一)陶瓷材料 古代陶瓷材料在家具的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多,很多家具设计师将陶瓷元素融入到了家具的设计中,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设计,既满足了东方人的审美需求,同时又引起了西方人极大的兴趣,大多数都是将陶瓷材料用于家具设计中,进行艺术性表面装饰的设计,这些实际对现代设计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如以镶嵌的形式进行表面局部装饰,局部应用于桌、椅、柜的面层;以拉手、面叶、脚轮等配件形式进行家具构件装饰,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应用于灯具、花瓶、餐具等家居小摆设品上,为现代的家居生活创造了一种和谐美。 (二)陶瓷纹饰 纹饰是指绘制在陶瓷表面的东西,从新石器时代发明了陶瓷开始便有了纹饰的说法,是对陶瓷的一种装饰作用,随着不断的发展,后来用釉代替了最初的烧制方法,从而也对现如今的陶瓷上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东汉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宋代的梅花等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是当时的时代特征。纹饰的许多图案现在还广泛的应用,例如各种人物,鱼,鹤,鸡,在现代生活中以及制作工艺美术品时还是会广泛的应用。谈到了纹饰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我想说一下龙起源: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那时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赏赐,而是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生产活动使自然界作为人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

外国艺术设计史考试重点1

1.古埃及家具上常用的装饰手法有镶嵌,彩绘,沥粉以及包金。 2.古埃及家具最突出的特点:其设计往往并不从人体的最佳功能需要出发,有时甚至与人体的功能性要求背道而驰。作为权势与地位的象征。 3.日本漆木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4.进入平安时代后,奈良时代那种“唐风劲吹”的现象大为收敛,开始进入体现本名族特色的“和风化”的探索阶段。 5.珐琅彩陶器。这是伊斯兰陶瓷艺术设计中最华丽,装饰最丰富的类型,又称“七彩器”。其技法是先在白色底釉上描绘篮彩纹样,施无色釉烧成后,再绘以赤,黑,金,褐等各色纹样,并经低温烧制。 6.查文文化分布于秘鲁北部与中部,盛行期约在公元前900——前200年。查文陶器最具特色的类型是造型别致的马镫壶。此类陶壶形似马镫,有利于把握的环状壶颈设计充分体现了功能性追求。常见的胎色有红,黑,棕色等,打磨精细,色泽光亮。 查文陶器中流行的蹬形造型与兽面纹饰,对整个安第斯地区的陶器设计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7.古希腊的制陶历史课追溯至今爱琴文明的初期。 8. 海景样式与植物样式,是继卡马雷斯陶器之后的又一种新的陶器风格,其流行时期约在公元前1700—1450年之间。前者因常描绘海鱼,海藻,海螺以及其它海洋生物而得名。该风格最典型的作品是出土于古尔尼亚地方的章鱼纹双耳壶。 9.在字体装饰设计的繁复,华丽,奇特方面,没有人超过爱尔兰的凯尔特人和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林迪斯法恩福音书》是“爱尔兰-撒克逊式”这种风格的代表作,素有“世界上最美丽之书”的美誉。 10.法国的巴洛克家具又称“路易十四式家具”或“豪华风格家具”。他兴起于“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宫廷中。 一般认为意大利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策源地,但巴洛克式的家具首先发端于佛兰德斯。法国巴洛克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却代表了欧洲最高水准。法国最著名的巴洛克家具设计师是布勒,由他才摆脱意大利、荷兰的影响而自开生面。预示洛可可风格的到来。 11.1804年,随着拿破仑称帝,法国家具设计进入了“帝政风格”阶段。 12.最早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欧洲著名瓷场是法国的塞夫勒瓷厂。 13..法国新艺术运动1898年成立以吉马德为首的“六人集团”。 14.德国新艺术运动的形式称为“青春风格”,源于希尔特1896年在慕尼黑创办的《青春》杂志。德国的新艺术风格是整个新艺术设计运动转向功能主义的一个重要步骤。 15.沙利文是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第一代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和理论家。他早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并旅居欧洲。他最先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成为现代设计运动最有影响力的信条之一。 16.贝伦斯是联盟最著名的设计师,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艺术设计师”。贝伦斯AEG工厂建筑1909年,他设计了AGE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其造型简洁,摒弃了任何附加的装饰,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17.1926年,柯布西耶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1.低层架空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立面,都是出于采用框架结构使墙体不再承重后产生的建筑特点。了解萨伏伊别墅。 18.罗维是美国最重要与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师,被称为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者。 19.后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1.绿色设计,既注重环保与生态问题的设计主题2.运用搞新科技手段的设计3.人性化设计4.未来设计,是对未来环境,产品,生活形态以及整个物质文化的设计。

设计史复习大纲

名词解释: 1.“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由诗人兼文学家、设计师、被人誉称为“工业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以往的设计包括英国在内的机械制品丑陋不堪,设计低劣,同时过分讲究装饰,矫饰做作的维多利亚之风在设计中不断蔓延,从而使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失去了造型基础而成了一个为装饰而装饰,画蛇添足的东西。工艺美术运动就是在此状态日趋严重下发生的,它是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设计传统。 2.俄国构成主义 俄国构成主义,又称结构主义。是由一小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和设计师致力于满足新社会制品构成的需要,力图用表现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画与雕塑的主题,以致使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结构物,因而被称为“构成主义”。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的政治变革环境中诞生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是它的两大源泉,代表人物有马列维奇、列捷西斯基、塔特林、佩夫斯纳等。他们的许多作品是半抽象或抽象性的,主张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全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 3.彼得·贝伦斯 德国工来联盟中最著名的设计师是彼得·贝伦斯,他是工业联盟的发起者之一,常被称为第一位工业顾问设计师,他最有代表性的设计都与德国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德国通用电器公司联系在一起,他全面负责该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产品设计,为公司树立了一个统一的完整的企业形象,不仅开创了现代公司标识体系的先河,而且他与公司的合作开创了欧洲现代工业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先河。他主张对造型规律进行数学分析,坚持理性主义美学原则,培养了包括格鲁皮乌斯、米斯和勒科西布埃等在内的众多世界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 4.威廉·莫里斯 威廉·莫里斯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被誉为“工业设计之父”,出生于沃尔瑟姆斯托的一个富有家庭,在家具、地毯、墙纸和壁挂等设计上是他的“试笔”之作,也是成功之作。1861年,成立了由莫里斯,马歇尔、福克纳三人姓氏命名的商行,简称MMF 商行。1846年,成立了莫里斯事务所,从事建筑、室内、产品,平面等设计。 5.装饰艺术运动

艺术设计史试题附答案

艺术概论课后题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 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23 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 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 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什么]P38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反映什么样的]P40 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什么方式] P41 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 答: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P44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P46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P46 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P51 6.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答:(1)艺术的形象性①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即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②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64、67 (2)艺术形象的真实性 P69、70、71 ①此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②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3)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P73 (4)关系:形象性是高于生活的形象,真实性是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典型性是从这二者中提炼的形象,它们都是为作品服务的。

艺术设计史试题库111-附答案

艺术设计史试题库 一、选择题部 1.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3、古希腊建筑最高成就是雅典卫城 4、希腊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5、古希腊建筑的三大柱式是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 5.彩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工艺中最成功的装饰手法。 6. 中国青铜很早就加入锡,以降低熔点。 7、我国古代植物染料中最常见的是靛蓝 8、明代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典型代表。 9、宋代,青瓷已完全成熟,中国进入瓷器时代。 10. 我国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是唐代 11. 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中影响最深远的评论家是约翰·拉斯金 12、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工业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倡导的。 13、1851年英国皇家园艺总监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了著名的“水晶宫” 14、德国工业同盟主要人物有穆特休斯、凡?德?威尔德、彼得?贝伦斯 15、穆特修斯是德国工业联盟的奠基人和整个活动的开创者。 15. 玛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成立于1919 年,它被称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16. 作为“新艺术”发源地的法国,在开始之初就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南斯市。 17、维也纳分离派的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 18、《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19、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一是注重结构美,二是注重材质美,三是注重造型美,四是注重装饰美。 21 哥特式的艺术设计,主要流行于12—15世纪的西欧、中欧。 22、在西方被称为“现代艺术设计之父’的是莫里斯 23 罗马式艺术设计是封建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产物。 24 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德国,其次是俄国和荷兰。 25 风格派是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 26、20世纪初,就在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迅速发展时,荷兰也出现了具有相同设计风格特征的运动--- “风格派”运动。 27、第一次把“工业设计师”这个职业正式提出来的是_罗维 28、装饰艺术的历史渊源:对对埃及古代装饰风格的借鉴、从传统艺术的创新中获得创作灵感、舞台艺术的影响、汽车设计样式的影响。 29 体现美国“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是好莱坞风格 30、美国新艺术以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和蒂夫尼的玻璃制品为代表。 31 美国于20世纪30年代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种风行美国乃至世界的新设计风格—“流线型风格”。 32 后现代主义,又称为历史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在建筑界和设计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33、罗伯特·文丘里被称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之一。 34、最集中反映“波普”风格的艺术设计是英国,并在这个运动中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35、英国“波普”设计比较集中反映在时装设计、家具设计、室设计、平面设计等方面。

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本课程通过对工业革命以来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以及设计师作品的分析讲授, 使学生对人类在造物史方面的发展线索、各个运动的审美风格有初步的了解, 达到以开拓学生的设计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为设计专业其他专业课的开设做好理论准备。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二)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概况,达到建立学生设计意识的目的。 三、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56学时,课程结束通过考试方式或论文形式评定学生课程成绩。 四、教学时数分配 第二部分讲授内容 第一章现代设计发展的理论模式 一、设计师与独立制作的手工艺人的区别 二、现代设计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特点(1831-1901年) (二)维多利亚时期的设计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出现前的设计 第一节工艺美术运动之前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工业革命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为解决城市矛盾的实验性规划设计 三、新专业分工的出现 第二节工艺美术运动之前的设计潮流——维多利亚风格 第三节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的出场 第四节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 第五节芝加哥学派·沙利文 第六节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一、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 第七节装饰主义运动(Art Deco)1920—1935年 一、装饰主义运动所源之影响方面 二、代表地区及人物、作品 第八节现代主义(Modernism) 一、主要设计师 (一)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以下简称格氏) (二)密斯(Mies Van der Rohe) (三)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四)赖特(Frank Wright) (五)阿尔托(A.Alto) 二、主要设计风格和流派 (一)荷“风格派”运动 (二)表现主义 (三)德意志制造同盟 (四)俄——1918至1925年间的构成主义 第三章包豪斯BAUHUASE(1919—1933年) 德语Bauhuase意为“建筑房子”。格罗皮乌斯创立,她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艺术和设计教学体系,达到个人进行微型社会试验和改造社会文化的目的,同时快速提高德国设计水平,满足战后的物质需求。 第一节魏玛时期(1919—1925年) 一、课程改革 第二节德骚时期(1925—1933年)——其中1925-1927年为黄金时期

世界艺术设计史

世界艺术设计史 课程英文译名:History of Art Design课内总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开课教研室:艺术设计系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任选课 面向专业: 所有专业 一、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 世界工业设计协会主席在北京之行中讲到“穷国出口资源,富国出口设计”,对于我国起步不久的现代设计教育和设计领域来说,了解世界先进的设计历史就显得尤其重要。设计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同时又是极具开创和开放性的学问,我们要集中国和世界之大成,唯有开放性的建设和发展,才能走向成熟和完善。本文运用大量详实的世界设计史料组织教学,并结合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可以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亦能开拓视野,深入学习。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了解设计的概念与分类,艺术设计的多重特征。重点和难点是把握艺术设计的本质。 第二章:中国艺术设计史 了解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和发展,从远古时代到封建社会的设计,全方面掌握中国古代文明与设计。 第三章:西方古代艺术设计 了解西方古代艺术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第四章:现代设计的萌芽 了解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和“工艺美术”运动。 第五章:“新艺术”运动 了解欧洲各国的“新艺术”运动发展。 第六章: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芽 了解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和思想基础以及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 第七章:后现代设计 了解后现代时期的设计和后现代设计。

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无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世界设计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并通过大量详实的史料,使学生熟悉世界包括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发展要点以及演变的规律。 3、本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不拘泥于某一学科和某一方面,深入学习。 六、学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 第一章:绪论 4学时 第二章:中国艺术设计史 6学时 第三章:西方手工业时期艺术设计史 6学时 第四章:现代设计的萌芽 3学时 第五章:“新艺术”运动 3学时 第六章: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芽 3学时 第七章:后现代主义设计 3学时 第八章:世界艺术设计的源流欣赏 4学时 七、教材与参考书 参考书:《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设计概论》,席跃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 《艺术设计史》,杨先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1 《现代艺术设计思潮》,唐济川,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八、说明 本课程信息量大,图文并茂,需要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学。 (执笔:李婷)

中国艺术设计史

第一章 1造物文化 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在思想智慧、造物原则等方面为中国的现代设计打开了一座可供借鉴的宝库,我们应该多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吸取智慧与营养,使中国的现代设计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找到契合点,从而可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这一造型领域获得继承和发展,并继续发扬光大,实现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目标。 一、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中国道家学主张“天人合一”,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的见解。这里“天”即是自然,自然是天地的本性,人应顺天而行。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亲密无间,互融互通的。 庄子是老子的主要继承者,他的天人观念与老子的天道本体纠缠交织、相辅相佐。庄子的基本观念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主张不要人为地违背自然规律,并极力赞美天地万物的自然有序:“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庄子·天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同构的信仰,正是基于这种信仰,古人在审视建筑营造、手工制作等生产实践与自然环境的效应关系的同时,对于开凿山石采取金玉,砍伐树木修筑楼台所造成的自然资源大量消耗,万物不能繁衍的生存危机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这种观点无疑在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面前对现代设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设计在为人们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有数据表明,地球上6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仍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为此,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将成为人类活动的主导思想。现在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我们反观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其中“天人相参”的设计主张给现代设计提供了“共生”的设计守则。 (一)提倡生态设计。生态设计也就是利用生态学的思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要考虑产品的更新换代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实行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的设计是一个比前者一范围更广的设计方法。其涉及更多的方面,诸如在怎样保证产品功能的同时,减轻整个星球的负担,如何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如何回收和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等等。 举例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特征 早期的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火候比较低,器物表层大多为素面,陶器的纹饰仅占器型的三分之一,纹样大多都是比较简单的绳纹和刻划纹。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技术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具有器型优美装饰精致辞纹样的彩陶也相继出现;原始人们为了在装饰上运用形式感所形成的装饰效果,以达到审美要求满足;在装饰布局上已从不同的视角,来体现装饰效果;以丰富多彩的几何纹为主体,来达到图案的样式化、抽象化;这些装饰图案的创造体现了我们先祖对现实生活的有效反映。 陶器装饰中纹样繁多,最为著名是有人面鱼纹、乌纹、太阳纹、天象星辰纹,还有花草叶纹、兽面纹和人形纹;这种文明初始时器物的装饰纹样是人类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不是从纯粹的审美动机出发的而是为了达到标识和象征、满足实际应用的目的;审美只是次

2020最新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排名

2020艺术设计学专业大学排名 艺术设计学专业介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设计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素质,从事艺术设计教学、设计策划、设计创意和研究等的专业人才。核心课程:设计史论、设计原理、设计美学等。 培训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城市规划、建筑及园林等城建部门、在相关设计公司、工程公司从事设计、管理工作及在相关工程项目从事建设与监理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性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城市规划、建筑及园林等城建部门从事设计、管理工作;在相关设计公司、工程公司等行业从事施工、设计及项目管理工作;在相关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材料经营等工作;在相关工程项目从事建设与监理工作;在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养护管理工作。 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艺术设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状况; 2.掌握艺术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规律; 3.掌握艺术设计作品的分析方法和评价原则; 4.具有进行艺术设计学研究与教学的基本能力; 5.了解国家相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学及艺术设计研究的发展动态。 课程介绍

外国设计史读书笔记

《外国艺术设计史》 ————读书笔记 学院:艺术学院 学号:14100308 班级:设计三班 姓名:阎丰洋

第一章史前的艺术设计 一、旧石器时代艺术设计的萌芽 180到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才开始有意识的加工石块,虽然这些石器还十分粗糙,但已经显示出人为设计的痕迹,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特别是其通常所追求的对称、均衡、饱满等造型因素可以视作形式美感的萌芽。 20到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器种类大增,器型由简单到比较复杂、加工由粗陋到精细、选材由单一到多样、制作有一次到二次加工、使用功能由单一向专门化、多样化发展,这无疑是造物活动的一大进步,它反映出原始人设计思维的发展。 1到1.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以实现功能优化的设想,无疑是设计创意的一大突破,标志了设计思维的一次飞跃。 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设计 陶器的发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人类已从迁徙生活过渡到以农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意味着人类由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转变的开始。 第二章古代东方的手工艺设计 一、古埃及的手工艺设计 古埃及手工艺设计的特点: 1:古埃及的艺术设计涉及相当广泛的工艺门类与生活领域 2:古埃及的艺术设计体现了奴隶主专制统治下手工艺发展的典型

特色 3:处于一个宗教在政治活动、社会生活以及观念风俗领域居于绝对统地位的过度,古埃及的手工设计不可避免的打上了鲜明的宗教印迹。 二、古西亚与古波斯的手工艺设计 古西亚的手工艺设计发展的特色: 1:古西亚居民所创造的高度的科技文明,为手工艺的发展、成熟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2:古西亚手工艺的高度成就并非单一民族的创造,而是多元文化长期融会、碰撞、磨合的结晶。 3:古西亚手工艺设计的发展具有鲜明地地域特色。 4:古西亚独特的文化氛围造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与装饰情趣。 三、古代日本的手工艺设计 日本古代的手工艺设计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岛国的地理环境和单一的民族风格对艺术风格的发展产生了有益影响。 2:海岛的独特气候以及地理环境,培养了日本民族对自然的敏感性。自然主义成为日本艺术与设计的一大传统特色。 3:日本传统艺术设计的发展既受惠于外来经验、成果的借鉴与吸取,更得益于在模仿、借鉴基础上的改良与创新。 4:艺术设计在日本中居于相当特殊的位置,日本民族对工艺的重视与推崇远胜于其他国家。

设计史复习提纲

《艺术设计史》复习提纲 第二部分《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简史》 第一章设计与艺术设计史 1977年,英国设计史协会成立,标志设计史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简答: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答:(1)艺术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中国古代造物既强调设计造物的功能,又要求功能与装饰的统一,即艺术与设计的结合。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艺术家参与设计,提倡艺术与设计相结合。 (2)艺术家与设计师是促使艺术与设计相结合的重要因素。如艺术巨匠达利,其绘画作品和奇思妙想给现代设计诸多启发。 P9现代意义上的设计观念的确立是在18世纪。 综合思考:谈谈你所理解的影响现代设计的几个西方画家,2-3人即可。 比如: P11达利、P37克利姆特、P59孟德里安、 P60康定斯基……(重在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可以这样阐述(仅供参考): 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史上,艺术家参与设计,或艺术家同时又是设计师,或艺术家设计师联合进行设计是不争的事实。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正是在一大批艺术家、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始的。如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的领袖莫里斯,既是一位画家又是一位伟大的设计师;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杜斯伯格、孟德里安等,既是绘画大师又是设计大师;抽象派大师康定斯基不仅参与了俄国构成主义运动,而且在包豪斯任教,并把他的艺术观念和理论应用到设计教学中,对现代主义设计乃至当代设计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凡此等等,说明艺术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家与设计师是促使艺术与设计相结合的重要因素。 思考自己的设计观点。(你认为什么是好的设计?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这是一道主观发挥题,学生只要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来进行相关阐述,形象生动的体悟设计,并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可酌情得分,特别突出者,可得满分。 第二章莫里斯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P13名词解释:工艺美术运动:又称“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指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起源于英国,进而影响到欧洲和美国等其他国家的一场艺术设计运动。 P15 1851年的英国水晶宫博览会集中暴露了技术与艺术分离产生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成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导火索。。 约翰?拉斯金的理论成为威廉?莫里斯等人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基础。 工艺美术运动诞生在英国,领导这场运动的领袖是莫里斯,理论指导者是拉斯金。莫里斯——现代设计之父 莫里斯的新婚住宅在设计史上被称为红房子。 简答:工艺美术运动是怎样缘起的?在设计史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1851年的英国水晶宫博览会集中暴露了技术与艺术分离产生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成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 作为现代设计最早的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构成了现代设计意识的开端。它对设计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机械产品的丑陋,并力图寻找一种解决方案,以解决机械生产中技术与艺术分离的问题。这正是现代工业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因而我们把“工艺美术运动”称为“工业设计的萌芽”。此外,这一运动所形成的风格特征,如师从自然,采用动植物纹样以及注重手工艺价值等,也为后来的设计师开拓了思路。 工艺美术运动的局限性: 工艺美术运动理论思想的矛盾性造成了这一运动先天性的局限。工艺美术运动理论家未能对工业化生产方式做出正确的认识,造成自身对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这个原则的片面理解,而否定机械生产方式,致使运动的设计实践未能彻底贯彻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主张。这是工艺美术运动作为现代工业设计新生儿夭折的根本原因。而英国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滞后,也与工艺美术运动思想的束缚有直接关系。 怎样正确评价工艺美术运动?(缘起、进步作用、局限) 第三章新艺术运动——工业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 P25名词解释新艺术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非常大的艺术设计运动。大约从1895年开始,到1910年左右,逐渐让位给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 新艺术运动在各国称呼不同:在德国叫“青年风格”,奥地利称“维也纳分离派”。 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其发展主要有两个中心:巴黎和南锡。南锡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埃米尔?盖勒,他在1900年11月-12月的《装潢艺术杂志上》发表文章《根据自然装饰现代家具》。最早提出了产品的“形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问题,在设计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有三个:亨利?凡?德?威尔德、古斯塔夫?博维、维克多?霍塔。 青年风格的重要代表人物彼得?贝伦斯,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被称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 维也纳分离派最重要的人物:画家克里姆特在绘画风格上采用大量简单的几何图形为基本构图,采用非常绚丽的金属色,如金色、银色、古铜色,加上其它明快的色彩,创作出非常具有装饰性的绘画作品,在当时的绘画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起很大的震动。克里姆特还为分离派设计家们设计许多壁画,采用陶瓷镶嵌技术,利用其娴熟的绘画技巧,为设计增添了很多魅力。 英国麦金托什——高背倚

艺术设计史(B卷 附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工业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倡导的。 2、作为“新艺术”发源地的法国,在开始之初就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__ _。(南斯市) 3、哥特式、____和日本艺术是新艺术运动的三大源泉。(洛可可式) 4、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德国,其次是__和荷兰。(俄国) 5、____是德国工业联盟的奠基人和整个活动的开创者。(穆特修斯) 6、20世纪初,就在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迅速发展时,荷兰也出现了具有相同设计风格特征的运动— —_____。(“风格派”运动) 7、美国于20世纪30年代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种风行美国乃至世界的新设计风格——_____。 (“流线型风格”) 8、装饰艺术的历史渊源:对________、从传统艺术的创新中获得创作灵感、舞台艺术的 影响、汽车设计样式的影响。(对埃及古代装饰风格的借鉴) 9、20世纪初,就在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迅速发展时,荷兰也出现了具有相同设计风格特征的运动— —“风格派”运动,其核心人物有____、蒙德里安、和里特维尔。(杜斯伯格) 10、作为文化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米开朗基罗在雕塑、绘画及建筑领域的典型代表作品 分别是:《大卫》、_____和圣彼得教堂。(西斯廷天顶壁画或《最后的审判》)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由诗人兼文学家、设计师、被人誉称为“工业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以往的设计包括英国在内的机械制品丑陋不堪,设计低劣,同时过分讲究装饰,矫饰做作的维多利亚之风在设计中不断蔓延,从而使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失去了造型基础而成了一个为装饰而装饰,画蛇添足的东西。工艺美术运动就是在此状态日趋严重下发生的,它是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设计传统。 2.曲线风格 曲线风格是新艺术运动中形成的一个风格派,与它同时存在的还有直线风格。曲线派主张师从自然,以模仿自然界动植物纹样的线条进行装饰。无论是物体的形状,还是物体的表面装饰,都以流畅、优雅、波浪起伏的线条为主。其中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代表,德国,荷兰,西班牙以及英国的利尔兹利也归为曲线派,美国舞蹈家洛伊·富勒的舞姿成为设计师创作的主要灵感。 3.俄国构成主义 俄国构成主义,又称结构主义。是由一小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和设计师致力于满足新社会制品构成的需要,力图用表现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画与雕塑的主题,以致使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结构物,因而被称为“构成主义”。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的政治变革环境中诞生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是它的两大源泉,代表人物有马列维奇、列捷西斯基、塔特林、佩夫斯纳等。他们的

世界艺术设计史答案

世界艺术设计史答案 失蜡法: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用地坑造型,模料由蜡和牛油配制,造型材料用石灰三合土和炭末泥,所用蜡料和铜料的比为一比十。金属液通过槽道浇注。对于批量大的器件,为提高工效,先把蜡片在样板上压印出花纹,再拼接成模。 分离派:分离派,(德Sezession)19世纪末维也纳美术界以学院派为主建立的“艺术家协会”中,一些持不同艺术见解的青年艺术家于1897年重新成立了 “奥地利造型艺术协会”。不久克里姆特等八位青年艺术家因观点不同退出该协会,于1897年4月3日在维也纳另行组织艺术家团体。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艺术纲领,只是创作思想相近,便形成了所谓维也纳分离派。 风格派:风格派作为艺术各种学派的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创始人为T.van杜斯堡,主要领袖为P.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蒙德里安喜欢用新造型主义这个名称,所以风格派又称作新风格派抽象主义 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风格派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一种,不仅关心美学,也努力更新生活与艺术的联系。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包豪斯: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 Universität 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

外国艺术设计发展历史

外国艺术设计史 一、工艺美术运动 ●1859年英国兴起了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是威廉·莫里斯,他是一位工艺美术家。他首 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适用的作品。 ●背景 ●工业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到机械的生产方式的改变,手工业衰落。 ●工业化大生产导致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相分离,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 ●面对科技进步、工业化大生产引发的社会问题和产品设计低劣的状况,19 ●世纪上半叶一批思想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开始探索符合新时代需要的设计方法。概念 ●工艺美术运动又称为“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针对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领域所出现的危机, 力图通过复兴传统手工艺以及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来探索新的社会背景下艺术设计发展道路的一场设计运动。它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1880-1890年间达到顶峰,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激起强烈反响。兴起英国在工业革命发展上走在前面,同时在平面印刷和设计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伊始,英国出现了重要的促进因素,即1888年在伦敦成立的工艺美术展览协会,连续的一系列设计展览,提供了一个了解优良设计和高雅设计品的机会。 ●风格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表现在装饰风格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二是主 张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纹样中汲取营养。风格上呈现出对清新自然,风格的追求。 ●在装饰上,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装饰风格。注重功能,讲究简单、朴实无华、推 崇自然风格、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推崇自然主义的装饰纹样。 二、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与水晶宫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世界第一届国际博览会,由博克斯顿设计最著名的建筑——水晶宫。 水晶宫的设计采用了玻璃和钢架结构,终于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引发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 三、威廉·莫里斯 ●莫里斯被后人尊称为“现代艺术设计之先驱”。在设计理论方面,莫里斯综合、继承、光大、 发展了几位先驱的主张。首先,他主张造型艺术与产品设计紧密结合,通过艺术家与工艺匠人的合作以及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来达到改良日用品的设计目的。其次,他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对机器与工业社会的排斥以及对中世纪行会制度的不适当的推崇,成为了莫里斯有关艺术设计理论的两大弱点。 ●莫里斯被后人尊称为“现代艺术设计之先驱”。在设计理论方面,莫里斯综合、继承、光大、 发展了几位先驱的主张。首先,他主张造型艺术与产品设计紧密结合,通过艺术家与工艺匠人的合作以及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来达到改良日用品的设计目的。其次,他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对机器与工业社会的排斥以及对中世纪行会制度的不适当的推崇,成为了莫里斯有关艺术设计理论的两大弱点。 四、新艺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在整个欧洲兴起了一种新艺术运动,设计中采用植物弯曲的曲线, 象征旺盛的生命力,新艺术由此得名,新艺术运动崇尚热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追求华丽、典雅的装饰效果,以华美精致风格风靡整个欧洲,下面介绍三个主要作品。 五、西班牙新艺术、安东尼·高帝 ●伊利亚半岛的西班牙曾经被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帝国占领。基督教艺术与伊斯兰教艺术相互交 流,在传统艺术上形成了一个特殊形式,表现出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安东尼高帝:时代背景。19世纪末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迅速增长,产阶级上层逐渐崛起。 社会主义理论流行,先进知识分子十分关注劳工困境。卡塔卢尼亚民族主义觉醒。巴塞罗那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崛起。 ●艺术背景。古典主义逐渐衰落,浪漫主义风格兴起。新哥特式风格重振雄风,一度风靡欧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