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导游资格考试——第二章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辽宁导游资格考试——第二章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皇帝与皇族成员的称谓

1.皇帝的称谓(发展历程)

①“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②“五帝”——皇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③“王”——夏、商、周

④“天子”——始称于西周

⑤“皇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

2.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

◆谥号——死后用,比如“文”、“武”、“纯”

①含义:死去帝王、大臣、贵族褒贬称号

②用法:多与庙号结合,古代大臣只需有谥号

③分类:褒扬、贬斥、哀矜

④开始时间:西周※

美谥: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

恶谥:厉、灵、炀

平谥:怀、悼、哀、闵、殇

◆庙号——死后用,比如“太祖”、“高宗”

①含义: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以题庙室的名号

②用法:自汉代起,第一位皇帝称X祖,后面称X帝、X宗

③开始时间:商代※

◆尊号——活着用,比如“慈禧”

含义:皇帝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称号。皇后、皇太后也有尊号

开始时间:唐武后、中宗之世

◆全称——死后用。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

◆年号——活着用。比如“开元盛世”、“乾隆”

含义: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

用法:新君即位,次年改新年号,皇帝在位期间也可以“改元”

开始时间:汉武帝即位之年,“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陵号——死后用。比如“昭陵”、“福陵”。帝王陵寝的名号

开始时间:始于西汉

3.皇族成员的称谓

◇公主

①汉代:专指皇帝之女。皇帝姊妹“长公主”,皇帝姑母“大长公主”

②清代:皇帝女儿“公主”,皇后所生“固伦公主”,妃子所生及皇后养女“和硕公主”,

其他皇族之女“格格”

◇驸马:清代称“额驸”

古代官制与官吏选拔制度

1.古代官制

◆发展

【夏、商】——巫史制

【西周、春秋】——公卿制

【战国、秦、西汉】——丞相制

【汉武帝~明初】——尚书制

【明、清】——内阁制

◆中央官制

【夏商】:巫史是最有权威官员

【周代】:“三公”太师、太保、太傅

【春秋战国】:行政事务——丞相;军队——将军

【秦汉】:三公九卿。“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古代官制发展史重要时期)【隋唐】:“三省六部”。各部最高长官是“尚书”,副长官“侍郎”

【宋元明清】:沿袭隋唐

◆地方官制※

【春秋战国】——两级(郡、县)

【魏晋南北朝】——三级(州、郡、县)

【隋唐】——两级(州、县)

【宋代】——三级(路、府、县)

【元代】——五级(行省、路、府、州、县)

【明清】——三级(省、府、县)

◆官吏选拔

【夏商周】——世袭

【战国】——自荐、游说

【汉代】——征召、察举、太学(偏重于封建道德的考察)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代】——科举

2.科举制度

◆隋唐时期

①考试科目——《明经》+《进士》

②称号——考试及格“及第”,进士第一名“状头”或“状元”

◆明清时期

①考试科目——八股文取士。取四书、五经命题

②资格——“生员”/“监生”。府、州、县学习“生员”,俗称“秀才”,国子监“监生”

③考试

◇乡试

a.时间:每隔三年秋季八月

b.考试地点:各省省城

c.考试人员:秀才

d.考中者称谓:举人(孝廉)

e.考第一名称谓:解元(音“借”)

◇会试

a.时间:乡试后次年春季

b.考试地点:礼部(皇宫中)

c.考试人员:举人

d.考中者称谓:贡士(明经)

e.考第一名称谓:会元

◇殿试

a.时间:会试之后

b.考试地点:皇帝主考(皇宫中)

c.考试人员:贡士

d.考中者称谓:进士

e.考第一名称谓:状元

【进士分类】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授翰林院官职)

二甲——赐进士出身——传胪(庶吉士,亦翰林)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传胪(庶吉士,亦翰林)

诸子百家

1.儒家孔子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产生时间:春秋时期

◆发展

①汉武帝,公羊派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

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宋明演变为“理学”,朱熹

③八派:其中子思、孟子一派,荀子一派

◆思想:孔子——“天命论”,“中庸”之道和“仁”、“礼”为核心

孟子——“王道”和“仁政”,提出“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提出“礼”、“法”兼用,与孔子视法治为“苛政”不同

2.道家老子

◆产生时间:春秋时期

◆代表人及著作:老子《老子》,庄子《庄子》

◆思想:以“道”为核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3.法家韩非《韩非子》

◆产生时间:战国时期

◆思想:主张法治的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要求

4.墨家墨子《墨子》

◆产生时间:战国时期

◆思想:代表农、工等小生产者利益的学派。包括兼爱、非攻等内容

5.兵家孙武《孙子兵法》孙膑《孙膑兵法》

◆产生时间:春秋时期

◆思想:军事活动,军事理论。《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兵书,也是世界上

6.阴阳家邹衍

◆产生时间:五行之说始于商周

◆思想: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的派别。战国时期的阴阳家把唯物主义引向唯心主义

文学艺术

1.文学

【春秋】——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战国】——楚辞——屈原创造了“楚词体”,诗篇《离骚》

【汉代】——汉赋和乐府

【唐代】——唐诗、散文、传奇(小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宋代】——宋词——欧阳修、辛弃疾、柳永、苏轼、李清照。诗人黄庭坚、陆游【元代】——散曲、杂剧——①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

②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

③马致远《汉宫秋》;④王实甫《西厢记》

【明代】——小说——①罗贯中《三国演义》,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吴承恩《西游记》杰出的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

【清代】——小说——①曹雪芹《红楼梦》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高峰之作

②吴敬梓《儒林外史》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

③蒲松龄《聊斋志异》我国古代文言文小说的高峰之作

【现代】——小说——①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祥林嫂》

②郭沫若《屈原》、《虎符》

③茅盾《子夜》《林家铺子》

④巴金《家》、《春》、《秋》

⑤老舍《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

⑥曹禺《日出》、《雷雨》

2.对联

◆来源:古代制桃符。五代时期,由字牌变成特殊文体

*五代后蜀之主孟昶撰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为第一幅对联

◆应用范围:春联、门联、堂联、喜联、寿联、挽联、交际联和名胜古迹联

◆特点:①对仗严谨;②声律和谐;③示意完美

◆字体:楷书、隶书、篆书、行书为主。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3.古代诗词

◆诗歌

四言诗:最早诗歌形式,《诗经》大部分为四言诗

五言诗:汉代以后出现。

七言诗:起源先秦和汉代民间歌谣,南北朝至隋代发展,唐代兴盛。

曹丕《燕歌行》现存的第一首完整七言诗。

杂言诗:最初出于乐府

古体诗:唐代以前。除押韵外不收格律限制

近体诗:唐代以后。按形式分为——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绝句、长律三大类

按句式分为——五言、七言

特点——①讲究平仄、②要求对仗、③押韵严格

◆词:萌芽于隋,兴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代,大盛于两宋。

“宋词”——我国文艺百花园一朵奇葩

4.戏曲

◆起源:秦汉时期乐舞、俳优、百戏

◆发展:【南宋】温州出现“南戏”,这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明清】形成以唱南曲为主,兼用北曲的传奇剧

◆主要剧种:昆腔、京剧、越剧、川剧、秦腔、汉剧、闽剧、越剧、黄梅戏、梆子

◆戏剧四功:唱、做、念、打

◆戏剧人物:①“生”——男性人物;②“旦”女性人物;

③“净”大花脸;④“丑”小花脸、丑角

◆京剧影响力最大的剧种“国粹”

①诞生:乾隆五十五年80大寿,征调四大徽剧班子进京演出

②名师:程长庚“开山鼻祖”;谭鑫培“一代宗师”

③唱腔:板腔体,西皮、二黄为主

④传统剧目:《霸王别姬》、《群英会》、《打渔杀家》、《三岔口》

5.绘画最早仰韶文化,当时彩色陶器上的纹样和装饰是最早的绘画艺术

◆年代及代表画

【春秋战国】——彩色帛画

【汉代】——人物画

【魏晋南北朝】——佛教教义的壁画、文人画

【唐代】——山水画、花鸟画

【元代】——水墨山水画

◆中国画分类

①按创作思想和审美情趣:文人画、宫廷画、民间画

②按表现对象(即创作题材):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动物画

③按表现手法:工笔画、写意画、半工笔画

④旅游者欣赏:卷轴画、壁画、工艺绘画

◆中国画特点:意境深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以形写神,得意忘形”)、

格调高雅、气韵生动

◆代表人物

【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唐朝】——吴道子,人称“吴带当风”,“画圣”之誉

阎立本,擅长政治人物画——《步辇图》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宋徽宗赵佶(音同“集”)画家另,瘦金体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

倪瓒——《雨后空林》

【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清代】——朱耷、石涛、郑燮

6.书法和雕塑

◆书法

①发展

【商周】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最早的书法艺术

【秦代】成为独立的一门艺术。李斯书法“画如铁石,字若飞动”

【汉代】盛行隶书

【魏晋南北朝】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走向定型化。

楷书创始人——魏代钟繇

行书——源于后汉刘德声

草书——始于汉代

※汉~魏,书法艺术应用于碑的书写;魏晋之际,由写碑转入写帖,一大转折

②代表人物

【东晋】王羲之,楷书、行书、草书,“书圣”,

《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A.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B.张旭(“草圣”)《古诗四帖》

C.颜真卿《多宝塔碑》

D.柳公权《玄秘塔碑》

E.释怀素《自叙帖》

【宋代】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人称“宋四家”

【元代】赵孟頫——《洛神赋》

◇“文房四宝”

①笔:湖笔。浙江湖州善琏县

②墨:徽墨。安徽歙县和休宁县

③纸:宣纸。安徽泾县

④砚:端砚。广东肇庆

◆雕塑分为圆雕和浮雕

著名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唐昭陵六骏、四川大足石刻、山西云冈石窟大佛、洛阳龙门石窟大佛、陕西西安乾陵石刻、敦煌彩塑佛像、

甘肃天水麦积山泥塑画像、山西晋祠彩塑侍女像

科学技术

1.数学

【西汉】天文历算《周髀算经》最早应用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东汉】《九章算术》,世界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

【南朝】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1000多年

2.天文历法——阴阳历

◆古代计时器:漏刻、圭表(日冕)、香篆

◆二十四节气

春(立春)雨(春雨)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天(谷雨)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立秋)寒(寒露)霜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干支记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时期,通行于东汉后期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成就

【夏代】历法(夏历),我国最早的历法

【春秋】①公元前776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确切日食记录,《诗经》

②《春秋》保存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③测定冬至、夏至日期

【战国】定出二十四节气甘德、石申编写的《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东汉】①张衡创制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利转动的浑天仪,

②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唐代】①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②主持编订《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

【元代】③郭守敬推出一年365.2425天,同地球公转周期相差无几

②编制《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年周期相同,比现行早300年

3.医药学

【战国】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西汉】《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东汉】①《神农本草经》——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②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医疗学基础

③华佗——“麻沸散”世界上第一次全麻方法手术;五禽戏

【西晋】王叔和——《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著作

【唐代】①《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多年

②孙思邈(“药王”)——《千金方》、《千金翼方》,东方医学圣典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研究药物学的重要文献

4.地理学

①《山海经》——古代集怪人、怪事、怪物于一体的地理学著作

②《水经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

③《徐霞客游记》——明代地理学家。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岩溶地貌的人

5.生产技术

【西汉】西安灞桥纸,世界上最早的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毕昇活字印刷;【隋唐】火药;【北宋】指南针【唐代】印刷《金刚经》,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中外交流

1.西域新疆和新疆以西的地方统称西域,张骞

◆第一次: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失败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成功

◆意义:①打开了一条从长安出发,经过敦煌以西,越葱岭,过中亚,抵安息,

再由安息通往西亚和阿拉伯的罗马通道,“丝绸之路”。

②汉王朝和西域各国联系和交往密切。

③也是中国通往中亚、欧洲的商旅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

2.日本

◆鉴真:唐朝人,遍研三藏,日本佛教律宗创始人。

◆东渡结果:第二年,奈良东大寺建筑戒坛,传授戒法

日本唐招提寺和卢舍那佛像,是鉴真及弟子759年创建和雕塑的

3.天竺

◆路线:长安——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天竺(印度)

◆玄奘:唐代,著有《大唐西域记》

4.西洋(当时称文莱以西的海洋为西洋,实际南洋)

◆郑和:明代宦官,三保太监,15世纪著名航海家

◆成就:最远非洲东岸、红海海口及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比哥伦布、达伽马早半个世纪

5.来华:马可波罗(威尼斯商人、旅行家),1275年达元上都(内蒙古),《马可波罗游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