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单元《歌剧览胜》教案

第八单元《歌剧览胜》教案

第八单元《歌剧览胜》教案
第八单元《歌剧览胜》教案

教学内容: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八单元《歌剧览胜(一)》第1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歌剧的基本含义,能够正确区别舞剧和歌剧。

2、能够了解1-2部中国经典歌剧的基本故事情节。

3、能够学会演唱歌剧当中的一首歌曲,并进行简单表演。

教学重点:了解歌剧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能够做好歌剧表演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一)歌剧《白毛女》欣赏

1、与舞剧进行对比,歌剧的不同之处。

(1)观看舞剧和歌剧视频片段,对比不同。

两种艺术形式不同在主要的表达方式,一种用舞蹈一种用唱歌。

舞剧是舞台剧本的一种,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舞剧由若干要素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物、事件、矛盾冲突。

歌剧(意大利语:opera,opere为复数形)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

(2)而由于各国唱歌的方式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各国的特色。

观看国外歌剧与国内歌剧演唱片段,对比不同点。

2、结合已学舞剧知识,谈一谈编排一台歌剧需要做哪些准备?

歌剧具备: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

然而编排首先需要一位好的导演;

需要专业的服装、道具、音响师;

需要出色的演员表演;

需要背景及背后工作人员;

齐心合力,共同完成,它是一项集体的艺术。

3、聊一聊歌剧《白毛女》的故事情节。(分小组讨论,各组相互完善)

剧本情节是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污辱其女喜儿,喜儿被迫逃入深山成了“白毛女”。八路军来到了该地区,喜儿重见天日。

4、为歌剧《白毛女》划分故事章节。

(1)杨白劳、喜儿开开心心过年;

(2)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污辱其女喜儿;

(3)喜儿逃入深山成了“白毛女”;

(4)八路军解救喜儿。

5、聆听2首《白毛女》歌曲,说一说可以将它们放置在歌剧《白毛女》故事的哪个部分?

聆听《北风吹》和《扎红头绳》

(二)歌剧《江姐》绣红旗部分表演前期准备工作

1、推选导演一至两人;

2、导演编排故事,对同学讲解故事情节;

3、安排服装、道具、音响各一人,与导演协商,自行制作道具并搜集音乐;

4、选出孙明霞、难友甲、杨二嫂、江姐、难友乙、送饭人等角色扮演者,分角色对(串)台词;

5、背景合唱人员练习歌曲《太阳出来了》和《绣红旗》;

(三)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歌剧,同时做好了歌剧表演前的基本工作,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表演歌剧《江姐》,这将是我们全班参与编导演的第一部歌剧,我将制作成录像送给大家,同学们,期待下节课的再见。

(四)下课仪式

教学内容: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八单元《歌剧览胜(一)》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融入到歌剧表演中,尽情展现。

2、完整展现歌剧《江姐》绣红旗部分。

教学难点:学生能融入到故事,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歌剧表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深巩固歌剧知识

歌剧(意大利语:opera,opere为复数形)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教师让学生与学生合作,简单了解各种演唱方式的不同。

(二)歌剧《江姐》表演前氛围营造

播放战争画面,革命者英勇牺牲及爱国视频。

(三)片段演练指导。

片段1——信到之前:

孙明霞:看样子敌人要逃跑了!

难友甲:天,就要亮了!

杨二嫂:国民党垮杆了!

江姐:不要忘了,毒蛇临死还会咬人一口。

胜利就在眼前,斗争会更加残酷的……

表演指导:互相轻声的在耳边说话,但语言有力量,眼睛有神兴奋的神情。江姐第一句,面带怒色,在众人面前弯腰说话。第二句站直,眼睛望着远方,神情严肃。

片段2——信到后,念信:

表演指导:

送饭人:小心谨慎。

孙明霞、众难友、杨二嫂、难友乙:一直带着一种兴奋高兴的神情,从开信—游击队来了—国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兴奋之情一步一步升温,但又不能太高兴让看守发觉,因此压低声音说话。

江姐:低声有力的念信,第一段坐着念信,第二段站起来念信。安慰杨二嫂的话,要扶着杨二嫂的手臂说。欢呼的一段,走向前台低声有力的说,并带有手掌向上举高的动作。

片段3——绣红旗:

江姐:第一句台词激动地话语,并拿出红旗。第二句台词坚定,固执,不可否认的神情及语言。第三句台词召唤大家,并带有召唤动作。

送饭人:焦急的情绪但语速不宜过快。

众难友:迫切、急切、难过。

(四)联排,合伴奏。

(五)总结

我们班歌剧表演的成功有同学们不可磨灭的功劳,得要感谢导演、服装师、道具师、音响师、各表演者以及我们可爱的合唱团,虽然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老师为你们的表演感到骄傲,自豪,你们在表演领域有了自己小小的成就,恭喜大家。

(六)下课仪式

第八单元《歌剧览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歌剧这种艺术形式及其的发展。

二、了解歌剧的起源。

三、欣赏。

四、对外国歌剧与民族歌剧进行简单对比。

教学重点:

一、歌剧欣赏。

二、歌剧的起源及其表演形式。

教学难点:

一、歌剧的起源。

教学内容:

一、《北风吹》(选自歌剧《白毛女》)

二、《扎红头绳》(选自歌剧《白毛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歌剧的起源

歌剧诞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歌剧是1607年由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非欧》。从此,歌剧以它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体裁。

起源一: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

起源二:中世纪时期的一些音乐形式也为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首先是10世纪末的宗教剧,后来宗教剧被神秘剧(Mystery)和奇迹剧(Miracles)取代,盛行于14—16世纪;其次是田园剧,这种体裁用音乐、诗歌、戏剧的手段表现乡村生活的场景,它一直盛行到16世纪,成为歌剧的重要起源之一。

起源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预示着歌剧的诞生。作曲家用牧歌这一体裁形式来谱写诗歌中一些戏剧性场面,或用一组牧歌来描写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后一种形式被称为牧歌剧。

起源四

歌剧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纪末的幕间剧(Intermedio)。这是穿插在当时喜剧各幕间的一些寓言剧、神话剧或田园剧,到16世纪,各幕之间的幕间剧在情节上组成了一个相关联的故事,并且加入了装饰性的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

起源五歌剧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一群文化艺术界的名人经常在贵族巴尔第和柯尔西家聚会,他们热衷于恢复古希腊的戏剧,力图创造出一种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生动艺术。他们认为复调艺术破坏歌词意义的表达,主张采用单声部旋律,并且在实践中发现:在和声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调不但可以用在同一首诗歌中,还可以用于整部戏剧中。随后就产生了最早的歌剧,当时称为田园剧。

(二)中国歌剧的发展

中国歌剧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以歌舞、宾白并重,亦属于“歌剧”性质,但还不是歌剧。歌剧可以说萌芽于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儿童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黎锦晖作曲),配乐剧《扬子江暴风雨》(聂耳作曲)它们都将歌曲与对白并重。四十年代初的《上海之歌》( 张昊作曲),《大地之歌》(钱仁康作曲),《秋子》(黄源洛作曲)等作品,在如何吸收西洋歌剧特色以探索中国歌剧创作的道路方面,起了先行作用。直到1942年以后,由延安秧歌剧发展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女》(马可,瞿维等作曲)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后来的歌剧创作有深刻的影响。为了与中国固有传统戏曲相区别,此种歌剧被称为新歌剧。到解放战争期间,又产生了不少新的歌剧创作,如《刘胡兰》(罗宗贤等作曲),赤叶河(梁寒光等作曲),《王秀鸾》(艾实惕等作曲)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歌剧得到了新的发展,许多作品在继承《白毛女》的传统时,又吸收了地方戏曲的特点和西洋歌剧的一些有益经验,陆续涌现出《小二黑结婚》(马可作曲),《红霞》(张锐作曲),《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江姐》(羊鸣等作曲),《草原之歌》(罗宗贤作曲),《阿依古丽》(石夫,乌斯满江作曲),《伤逝》(施光南作曲)等优秀作品。

中国歌剧的发展,自三十年代开始进入探索期,有多种体裁,多种题材的形式出现。

体裁方面,有歌舞剧、小调剧、音乐剧、秧歌剧、正歌剧等;题材方面多在民族英雄事迹、民间故事、抗战生活与精神等方面;

形式上或就传统戏曲形式改造、将话剧与歌曲结合、或据民间曲调填词改编,总有作品近百部之多。

二、《白毛女》

(一)歌剧简介

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这部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一特殊时期创作的文艺作品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二)艺术形式

《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第一,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第二,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第三,歌剧的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第四,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

而这段歌词,是故事开始时,老杨给女儿买来一条红头绳,喜儿乐得又唱又跳的情景。

就文学结构而言,《白毛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大胆的浪漫主义手法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的典范之作。剧作由前半部分的现实主义向后半部分的浪漫主义的过渡,即见作者的集体智慧,也反映了《白毛女》在加工修改过程中的发展趋向和基本色调。

此剧采用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戏曲音乐,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作者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欢快曲调所谱写的“北风吹,雪花飘”来表现喜儿的天真和期待;用深沉、低昂的山西民歌《拣麦根》的曲调塑造杨白劳的音乐形象;用河北民歌《小白菜》来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时的压抑情绪;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乐突现喜儿的不屈和渴望复仇的心情等等艺术处理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土壤上生出的永恒旋律。

该剧在表演上的突出特点是借鉴了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三者结合的传统。人物出场通过歌唱作自我介绍,不少地方也用独白叙述事件过程,人物对话采用话剧的表现方法。

(三)形象简析

喜儿是《白毛女》的主人公,也是全剧所着力塑造的反抗的农民形象。她的性格和生活道路与杨白劳迥然相异。剧本在开头描写了她的天真淳朴,接着描写她在生活中所受到的一系列打击,最后才把她的反抗性推上了最高点。当她受到黄世仁的污辱后,也曾喊着“爹呀!我要跟你去啦!”企图自尽。但在遇救后很快就抛弃了“不能见人”的思想,决心为复仇而活下去。她表示“我就是再没有能耐,也不能再象我爹似的了。”她决然地告别了父辈的屈辱的道路。在她的性格发展过程中,正是一系列苦难的折磨,培育了她对地主阶级的不共戴天的仇恨。

杨白劳

杨白劳是喜儿的父亲,是与喜儿相对照的形象。他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很低,年关躲债七天,但忍耐使他遭受地主更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虽看清地主等的反动本质,却看不到出路,没能反抗,卖女后,痛苦自杀。他的形象告诉人们:劳动人民不奋起反抗旧制度,非但不能改变苦难的命运,反而会被旧社会所吞吃。

(四)人物原型

1930年代末就在晋察冀边区一带流传“白毛仙姑”的故事。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记者给周扬写信,讲述这一故事:在河北省阜平县易家庄一带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的仙姑。仙姑法力无边,能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间的一切祸福。

(五)创作背景:

《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又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了提炼和加工。

主要情节:

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了,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了这里,领导农民斗倒了黄世仁,又从深山中搭救出喜

儿。喜儿获得了彻底的翻身,

开始了新生活。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中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证明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共同命运的千千万万农民得到解放。

(六)创作特色:

《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

第一,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第二,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第三,歌剧的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第四,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白毛女》是歌剧。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有的则是歌唱、独白、对话三者兼而有之,《白毛女》就是如此。歌词的语言是诗的语言,既要有节奏韵律,富有音乐性,又要深刻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在音乐上,《白毛女》采取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和地方戏的曲调,加以改编和创作,又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处理方法,塑造了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在歌剧的表演上,《白毛女》借鉴了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三者有机结合的传统,以此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推动剧情发展。人物对话采用的是话剧的表现方法,也注意学习戏曲中的道白。在语言上,《白毛女》的对白是提炼过的大众化口语,自然、淳朴,常使用民间谚语、俗语或歇后语。歌词凝练、深刻,一般采用传统戏曲唱段中句句押韵的方式,音韵和谐、铿锵,琅琅上口;同时学习了民歌和传统戏曲中抒情写意的方式,大量使用比兴、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巧用对比,也是《白毛女》的一个重要特色。杨家贫寒凄凉,苦度年关,黄家张灯结彩,欢度除夕,场景气氛的对比反映了严重的阶级对立;黄家堂后猜拳行令,狂欢作乐,堂前讨租索债,逼迫卖女,内外情景的对比揭示了地主阶级用穷人的尸骨建筑自己天堂的罪恶本质。特别是在人物塑造上,剧中人物性格迥然不同,黄家主奴的凶残,杨白劳的纯朴忠厚,正反分明,对比强烈,形成尖锐的戏剧冲突,突出地表现了主题。在刻画反面人物时,多以夸张的语言突出其本质特征。如穆仁智上场时“讨租讨租,要账要账”的唱段和黄世仁上场时“花天酒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过除夕”的唱段,就把狗腿子和恶霸地主的不同身份与丑恶灵魂表现得入木三分。

(七)重要意义:《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里程牌式的作品,它是中国民族歌剧成熟的标志和发展的奠基石。它的成功演出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并为我国歌剧创作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作品不仅对中国歌剧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产生过广泛影响,而且对他后来的创作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它以中国革命为题材,表现了中国农村复杂的斗争生活,反映了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精神风貌等。同时,它继承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借鉴了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在秧歌剧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八)欣赏

三、本科小结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语文四年级(上)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 【单元总体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会认写课本要求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掌握字词,领悟科技带来的震撼。 二、发展性目标:科技类课文,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如,教材中提示学生注意体会“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再查阅工具书,区分两个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写得好的句子,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会写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 难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 【单元教学建议】: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3、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三、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 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 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 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 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 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 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第八单元 确定位置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第 1 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题1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军坐在哪里?)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描述,如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2.揭题。 刚才许多同学都知道小军的位置了,那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介绍“列”和“行”的知识。 (1)介绍: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学生可能会提类似“为什么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会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2)课件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识。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6列 教师任意指出图上的,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 (3)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学生交流得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从数对(4,3)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②“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③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也就是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3.教学例题2。 (1)认识方格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例题2红山公园平面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说这幅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图,发现不同之处:一是红山公园的各个场所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所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所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10;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尝试用数对表示图中场所的位置。 提问:你会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吗? 学生尝试用数对来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汇报交流。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

八、垂线与平行线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在原有教材上有所变动,把四年级的角的度量和平行与相交两单元融合为一单元,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对直线也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复习直线和线段,同时引入射线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在学生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基础上又进行垂线与平行线的教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通过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会用简单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或垂线,会用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度量角并且按要求画出对应的角的大小。 二、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4、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 5、使学生通过操作与合作交流,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 1、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1、角的度量,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2、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 直线的距离。 难点:用量角器画角以及用直尺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 四、课时划分 共计14课时(含单元测评3课时) 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练习十五1课时 角的度量 1课时整理与练习 1课时 练习十三 1课时怎样滚得远 1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法 1课时单元测评 3课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集体备课(表格式)-部编版

第八单元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妖、矩”等生字,规范书写“介、绍”等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在精彩片段赏析中,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变化。 3.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阅读故事梗概,赏析精彩片段,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赏析精彩片段中,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搜集作者的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激情谈话,引入新课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中的一段视频。激 发学生兴趣。 师: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 的。 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生:《宝葫芦的秘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 2.你了解作者吗?谁能来介绍一下?课件出示张天翼 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懂的词语。

2.交流感受。 三、识字学词,扫清障碍 1.课件出示:介绍、妖怪、规矩、向日葵、瘦小、罢了、真棒 2.开火车式认读词语。 3.指导书写。 “绍”字“召”的“刀”取斜势,“口”形扁,呈倒梯形。 “乖”字撇短横长,竖为悬针竖,两侧对称。 “溜”字左窄右宽,“氵”要成弧形排列。 “葵”字“艹”扁而略宽,下部横撇、捺舒展到位。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再读课文。 这些生字新词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合作读课文。 这篇课文比较长,几位同学分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想象画面,给文章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他叫王葆,和我们一样是少先队员。小时候,他奶奶就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宝葫芦能让人的愿望成真,所以王葆也想拥有一个宝葫芦的有趣故事。) 请你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给文章分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 1角硬币(约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弹簧秤。 学前准备: 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质量。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 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要求) ~ 提问: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什么单位? 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如果有学生说出克和千克就说真了不起,那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 2.探究新知、形成能力 (1)交流汇报。

师:昨天王老师让同学们去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教师投影出示上述物品的质量标注并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2)认识秤 # 师:刚才我们说的一袋茶叶400克,一袋面粉25千克等等,都是看包装袋上的说明知道的?那除了看说明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秤(课件一起展示),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3)认识天平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王老师带来一架天平,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教师出示天平(同时投影出示模型)在实验室用的多,一般称较轻的物体质量,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每一架天平都配有一套砝码,称物品时把物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右盘,有时还可调节游码) (4)认识“克” 师:出示一枚一角的硬币,让学生掂一掂(师先示范),说说感觉怎样?(很轻) ? 师:请你猜猜这个硬币大约几克? 生:…………. 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1角硬币到底有多重? 师:那我们就用天平来称一称,好吗? 再次感受。学生活动:每个同学拿一个1角硬币闭上眼睛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的实际重量。 举例: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回形针、瓜子、开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相沟光辉希望小学刘皎 一、本单元教材是如何编排的? 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篇课文,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 这些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在“口语交际”中,有趣的故事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们有了互相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 认识本单元44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正确书写“竹,牙”等18个字和1个笔画。 2. 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风》。把《春节童谣》读给大人听,分享过年的乐趣。 4.能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借助图画,自主阅读不全文注音的课文。认识自然段。 5.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拓展积累由熟字构成的12个新词,学习写新年贺卡。 6.与人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1.认识本单元4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竹,牙”等18个字。 2. 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字的形体美。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风》。借助图画,自主阅读不全文注音的课文。认识自然段。 4.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 四、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哪些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单元的《青蛙写诗》一课,已教给学生根据问题,圈圈画画找出相关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再和大家交流。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 本单元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前都要空两格,能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起始和结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克和千克》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单元内容二年级学科数学 1、学习克与千克 2、解决问题 主备人 初备 时间 定稿 时间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单元目标 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 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单元重点2、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 单元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两袋盐、盘秤、苹果等 课时划分2课时 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1课时 年级初备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制法渗透教学准备 二学科数学课型新受课主备人 讨论时间定稿时间 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完成练习二十第1—5题《克和千克》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两袋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100页主题图。 看看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2、在生活中,常见的秤有哪些?你还知道人们常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吗? 1斤=10两1斤=500克2斤=1千克 二、动手感知,快乐教学 1、认识感知1克 下面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我知道“克”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1克有多重?(出示课件) (1)掂一掂:1个2分硬币约重1克,掂一掂什么感觉(非常轻) (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 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 2、认识感知1千克。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二十1课时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8.1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1.给学生一个“有趣”的数学课堂。本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与活动,让学生玩在活动中,乐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 2.给学生一个“探疑”的数学课堂。教学时我将疑问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猜疑、探疑、解疑中获取新知,学会学习。 3.给学生一个“求真”的数学课堂。本节课,无论是师生间的对话,还是同学间的活动,完全还原于一种生活状态,让学生全身心地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求知。 8.2 数字与信息 1.教学设计创造性、开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有效运用了课前收集资料、课中交流汇报和课后运用知识的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课堂汇报气氛活跃,学生学到了许多与编码有关的知识,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和无限性。 2.教学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通过上网、咨询、调查等方式收集到了许多编码的知识。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编码。这些编码都是广泛存在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却常被忽略的“数学”,这些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数字编码”这一看似很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有趣。 3.本节课注重理解与应用。在学生了解、掌握了生活中一些编码的知识以后,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归纳编码的好处以及编码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编学号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字编码知识给全校学生编学号,学生得出了内容一致、形式多样的学号。让学生亲身感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互补,感受到合作交流学习的重要,使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来学习数学。

克和千克教案人教版新人教版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克和千克教案人教版新人教版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 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 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 1 克、1 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 1 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00至102页主题图和例1、例2。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 眼睛观察得到,只能*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备课人黄红霞 教学目标: 、认识个生字.会写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地韵律美. 、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地愿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地神话故事和科技成果. 信息资料: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地资料和古代神话传说故事地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音像材料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讲故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神话故事,你们喜欢听吗?(教师讲古代神话故事),我们地课文里还有许多非常精彩地故事,你们愿意学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汇报资料:课前我们都收集了许多神话故事,还找了许多关于现代科技方面资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对话平台 朗读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读了课文以后你有什么问题?你知道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他们到底是怎样地高科技成果吗?它们能给我们地生活带来什么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在读中发现问题,养成边读书边思考地良好习惯.联系生活中地认知经验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地兴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同桌互读互评. 识字 、合作学习,自主记忆. 自由读生字卡.组内互考互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字地? 、组词练习.个别常用字可进行一字开花游戏,如:射、卫、载等. 、多种形式练读生字生词.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地习惯,教会识字方法,在识字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意识.) 答疑 结合学生收集地资料和读文中提出地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由交流,解决学习中发现地问题和产生地疑问. (将学文与丰富学生相关知识密切结合起来,体现语文学习地综合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地兴趣.) 激趣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现代科技大发展地今天,你有什么样地梦想呢? (组织学生交流谈话,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地理想,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写字 、出示“我会写”中地“卫、运”,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怎样把能字写工整、写漂亮. 、引导学生自主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本单元是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篇课文,还有一个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和语文园地八。3篇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单元已教给学生根据问题圈画出相关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雪地里的小画家 2 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 画画的场景,使学生了解四种 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 冬眠的习性,是一首科普儿 歌。 1.认识33个生字、2个偏旁和1个多音 字;会写14个生字和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 明显的信息。 3.借助图画,自主阅读没有全文注音的课 文。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 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 5.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 乌鸦喝水 2 根据寓言改编,讲述了一只口渴的乌鸦“找水喝—喝不到水—想办法—喝到水”的故事。 小蜗牛 2 讲述一只可爱的小蜗牛三次去小树林玩的故事,介绍了四季的特征和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是一篇科普童话。 口语交际 1 小兔运南瓜。1.与人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积极参加讨论,能选出自己喜欢的方

案,并能说出理由。 语文园地八 2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 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 起读。 1.认识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拓展积累由熟字构成的12个新词,学习 写新年贺卡。 3.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 内”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 写。 4.背诵《风》。 5.把《春节童谣》读给大人听,分享过年 的乐趣。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1.正确认读“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正确规范书写“竹、牙”等5个生字 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4.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1.识字、写字,掌握“横折弯钩”这个笔画的写法。 2.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难点 1.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2.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字词识记。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分析 单元内容: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材简析: 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的“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质量的机会,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要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单元难点: 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1)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结合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良好基础。 (2)通过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①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②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③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学习重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学习难点: 估计物体的质量。 学习准备: 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100页主题图。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自主学习 (1)教学例1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出示课件:101页例1 ①认识、感知1克 1克有多重呢?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②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 将硬币发给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载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③展示交流 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 找一找: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找一找,掂一掂,你找到了什么? (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题1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军坐在哪里?)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描述,如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2.揭题。 刚才许多同学都知道小军的位置了,那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介绍“列”和“行”的知识。 (1)介绍: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学生可能会提类似“为什么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会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2)课件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识。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6列 教师任意指出图上的,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 (3)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学生交流得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从数对(4,3)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②“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③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也就是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3.教学例题2。 (1)认识方格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例题2红山公园平面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说这幅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图,发现不同之处:一是红山公园的各个场所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所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所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10;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尝试用数对表示图中场所的位置。 提问:你会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吗? 学生尝试用数对来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认识到:大门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1”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数对(3,1)来表示;书报亭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2,横线3”的交叉位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丘雄英参与研讨老师:曹清华、王桥英、于心阳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 主备老师:丘雄英参与研讨老师:曹清华、王桥英、于心阳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小棒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 板书:9+4=13 小结:向这样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的算法叫做“凑十法”。想一想,遇到9加几的算式,应该怎么凑十呢? 引出课题:9加几 5.引导学生做教材第89页“做一做”第1、2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0页第1、2、3题。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9加几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9 + 4 =13 1 3 1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 主备老师:丘雄英参与研讨老师:曹清华、王桥英、于心阳 一、复习巩固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第1题。 看图获得信息:山坡上原来有9个同学,又来了7个。问 题:一共有几人? 2.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第2题。 移动,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 二、提升巩固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第4题。 看图获得信息,左边有9只蜜蜂,右边有5只蜜蜂。 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可以引导学生按顺序排列以上的数,加 数互换位置,和不变。 2. 完成教材第90页第3、5题。 三、课堂小结 1.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3 主备老师:丘雄英参与研讨老师:曹清华、王桥英、于心阳 一、引入新课 1.游戏:对口令(凑十)。 师:我说8;生:我说2;8和2凑成10…… 2.填写9+5的思维图。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引导学生加强口头表达能力,说出思考的过程。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8、7、6加几。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2。 (1)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会解答吗? 板书: 2.探究8+5的计算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理解计算方法。(2)学生交流。 除了把8凑成10,还可以把几凑成10? (3)计算8+ 4 = 3.探索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请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

部编版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本单元围绕“童话故事”这个主题编排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4篇课文。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和“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纸船和风筝》《风娃娃》两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把之前学习的方法以及本学期学习的部首查字法等识字方法综合运用到课文的学习中来,进行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其中,《风娃娃》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讲故事。教学时需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提示讲故事。《狐假虎威》课后习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两类词语,并借助对话中的提示语,帮助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纸船和风筝》一课再次提出学习“默读课文”的要求,旨在巩固默读的方法,促进阅读理解。 “语文园地”包含字词、句子、阅读等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抄写、背诵和默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体验朗读。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狐假虎威2课文讲述了一只狐狸如何狡猾地骗过老 虎,不仅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 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的故事。 1.认识5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 字,会写31个字,会写33个词 语。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 阅读,读懂课文。 3.借助提示,复述课文,了解课文的 主要内容。 4.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试着做到不出 声。 5.通过故事内容,感受应该怎样与人 相处。 狐狸分奶酪 2 课文讲述了两只小熊为了分一块奶酪拌嘴,狐狸帮他俩分奶酪,结果自己把奶酪全部吃掉了的故事。 纸船和风筝 2 课文讲的是松鼠和小熊通过纸船和风筝成了好朋友,它们因为一点儿小事吵了一架之后,又用纸船和风筝重新和好的故事。 风娃娃 1 故事里的风娃娃想为大家做好事,就到处用力吹,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后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本单元主要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注重以下几点: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理解用数队确定位置的方法。由于学生已经有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在教学用数对表示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时,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教室里有序排列的座位的场景。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第一,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或方格图上的点的位置;第二,根据已知的数对确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或方格图上的点的位置。 3.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突出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教材结合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能力,加深对已有知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 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二、单元整体设计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收集相关资料。 4、写单元读后感。 5、初步了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有关知识,初步体验祖国古代文化的瑰丽、神奇。 6、初步了解本组神话、传说的内容,体验想像的神奇、丰富,激发阅读兴趣。 7、能主动搜集本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 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课文中人物精神的可贵。 五、课时安排、 12课时 六、《女娲补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