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改革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我们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与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基于以上认识,现制定学生评价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机制,着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全面、终身发展和有差异地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等促进发展的功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促使全体学生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二、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的原则:

1、基础性:能切实反映和评价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社会实践、身体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基础水平。

2、发展性:能切实反映和评价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3、全面性:能全面反映和评价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多元性: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百分制评价和学分制评价并存,以提高评价的相对合理性。

三、学生发展性综合学分评价的构成:

所谓发展性综合评价是由对学生的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组成。基础性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和学科学习两部分,学科学习的评价采用已经成熟的百分制和学分制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思想品德采用学分制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采用学分制评价。

(一)学生基础性评价

1、基础性评价的性质功能:

基础性评价是以每一学期为单元,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社会实践、身体与心理素质等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价。其主要功能是评价学生在一学期中是否达到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学年累计可作为升入高一年级学习的依据,三年累计可作为是否合格毕业的依据。

2、基础性评价的构成和评估细则:

13—15分为合格,13以下为不合格。

每学年第二学期:18分及以上为优秀,14—17分为良好,12—13分为合格,12以下为不合格。

(2)基础性评价的学分评估:(学分制)

每学期期末组织学生对照评估细则的要求,在回顾和总结一学期的自身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自评、互评、最后由班主任及相关老师给予评定。

1、发展性评价的性质和功能:

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认知身心健康等方面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对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兴趣、意志、态度、方法等)的评价,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肯定学生的每一

项进步,实施对学生的多方位全面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性综合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对于评价事项的沟通甚至产生

“共鸣”,让学生明确评价体系,充分肯定学生积极的自评,是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

2、发展性评价的主要构成:

(1)优秀类:政治思想、学科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评优奖励。

(2)特长类:考级证书(外语、计算机、乐器和体育等)、学科竞赛(包括体育竞赛)、学习研究(包括研究型学习课题)、课外活动(创造发明、网页制作、书法、美术、篆刻、摄影和插花等作品)。

务处、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班主任及有关社团、服务队

的指导教师实施评估和认定。一般以获得的有关证件为主要依据。

三、发展性评价的实施

(一)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组织

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是学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工共同工作的结果。因此,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必然要由学校各个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共同承担。

1、学校领导

领导全校学生发展性评价工作。主要任务:

(1)制定中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

(2)向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员部署学生发展性评价工作,明确各部门、各类教职人员应承担的评价任务,提出具体明确要求。

(3)在检查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同时,组织对各部门、各类人员承担的对学生评价任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评价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按评价方案和计划完成任务。

(4)对评价工作及评价结果评为学生发展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和鼓励。

2、政教主任:

负责组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评价。

制定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具体方案。对班主任、本部门的工作人员(包括团委、保卫、生管、政教处工作人员等)具体承担的任务进行分解,并提出具体评价要求。检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分析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结果,有针对的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对的年段、班级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3、教务处主任

负责组织班主任、教研组、各科任教师按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评价工作的计划要求,开展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评价。

(1)制定文科科学素质评价计划、实施方案,向各有关人员布置学生文化科学素质评价工作任务并对各有关人

员提出具体要求。

(2)学期未对一学期来学生文化科学素质评价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工作的成绩与问题、提出下学期学生素质评价工作的意见,报告校长。

(3)指导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对每位学生文化科学素质发展情况作出评价。

(4)指导心理健康教师,体育教师会同校卫生室的人员,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卫生状况作出评价。指导美术、音乐教师对学生审美素质进行评价。

4、总务主任

负责组织全校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技能进行评价。

(1)指导班主任对学生的劳动态度、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等进行评价。

(2)指导劳动技术课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评价。

5、班主任:

在学校和各处室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认认真真地做好本班学生的全素质的评价工作。

(1)学期末为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态度和技能等形成文字评价意见,并认真填写好尤溪一中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并经征求本班科任的意见后对每位学生写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简短评语(评语不能千人一面,要写出每位学生的特点,不要求面面俱到)。

(2)具体组织本班学生的评价工作的实施,指导学生写好学期小结(通过小结,找出一学期以来进步、主要优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反思,找准下学期的努力方向)进行自评、小组互评。自评、互评与教师总评(学科成绩以外)均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学科成绩报告仍然采用百分制。

6、科任教师

负责自己任教学科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业成绩的评价,向班主任及时提供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协助班主任对学生的遵守纪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作出评价(提供有关资料)。

(二)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办法:

学生发展性评价实行学习过程性评价与期末终端性评价、学业评价与品行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开展学生自评、组评(他评)、老师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并举。

1、过程性评价:

各个学科设计过程性评价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包括上课发言、平时测验、合作讨论、作业反馈、学科活动(实践活动)、课堂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或是规律,在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月的学习任务后进行汇总,评价的方式先自评,再组评、教师评(教师评价以过程性评价表为依据),然后带回家给家长评。自评、组评、教师评、家长评比例分别为10%、20%、40%、30%

2、期末终端性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