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诊断学17,18,19讲全身望诊:望色

中医诊断学17,18,19讲全身望诊:望色

 同学们上午好,现在上课。首先把上一次讲课的内容简单复习一下。我们上一次主要是讲望神,神是精气的外露,神以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神是整个生命活动的总体状态的一种总评估,总的概括。望神主要是从眼睛、神情、色泽和体态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观察,两目、面色、神情和体态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观察。神,我们把它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和神乱五种类型。得神是一种好的表现,说明精气充沛,身体健康,即使患病也比较轻,预后比较好。少神讲的(是)神气不足,说明精气虚衰,精气不足,脏气虚弱,患病多半指的虚弱证。失神是病情很严重,有两种情况的失神,一种是精亏神衰而失神,精亏神衰,精气衰竭了,神气要衰亡;第二种是邪盛神乱的失神,是由于邪闭心神所导致的神志昏迷。第四种是讲的假神,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一些假象,暂时的精神“好转”,要见亲人,想吃饮食,想活动等等,是一种假象,我们叫做“回光返照”、“残灯复明”。要注意鉴别假神和真正的重病的好转。神乱就是讲的精神错乱,神情不正常,主要包括了焦虑恐惧、淡漠痴呆、狂躁妄动、突然昏倒,等等这样一些表现。应当注意比较一下,神志错乱和邪盛神乱而失常的区别,邪盛神乱是讲的全身病情严重,邪气很重,邪闭了心神;这个神志错乱是讲的暂时性的精神不太正常,一般来说不是神志昏迷,而是错乱,当然痫病它也出现昏迷。它整个全身情况不象邪盛神闭的那样的以神志昏迷为突出表现。
在望神的时候,我们应当要注意,要学生注意一些问题,一个是要“一会即觉”。我们俗话说是一见钟情,我们应该是一见、一望就能够知神,病人进来,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有神无神,还是少神还是失神。要(有)一种迅速敏捷的综合判断的这样一种观察判断能力,就是第一印象。一见钟情就是第一印象,并没有经过认真地详细地考验。那我们观察病人的时候也是,一进来以后,给他(形成)一个总的印象。病人也可能没说话,也没有描述病情,但我们给他(形成)一个总印象。因此要做到以神会神,就是以医生自己的神志、神情、智慧,去观察病人的神。因为病人他进来,(他还没注意到)医生在观察他,(在)他没有注意的时候,表露最真切。如果你要他,你说我在观察你的神,你不要动,我在给你观察,可能病人反而不自然了,他那种神情可能反而不清楚,观察不到。所以医生要静气凝神,冷眼观察。当然这冷眼观察,什么叫冷眼观察?就是说没有引起病人的高度重视,病人没有重视你在观察他,冷眼观察是指这个意思。

第二个方面要注意形神合参,形和神要结合起来进行观察。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舍。形和神的关系,精神和物质,就我们形体内部的结构、功能状况,气血阴阳,是决定神的物质基础;而神是形的一种外在表现,应当结合起来。神,有神、无神,还是少神,能够反映它内部形体情况。形体健壮,自然有神;形体亏虚,自然是少神;病情危重很可能就出现失神。体健则神旺,体弱则神衰。同时还要注意形和神的表现不一致的时候,不完全一致要综合判断。形,(从)形体上看,他身体还比较结实,并不虚弱,如果形和神出现不一致的时候,这种不一致往往表现为形体好像没有明显的疾病,体质并不虚弱,如果是形体很虚弱,形体的疾病很明显,这个神它也一定有表现的。重点是讲这个形体还相对显得比较强壮,不是很虚弱,但是如果没有神的话,那不是好现象。所以久病神羸色败,虽然神志清楚,亦属于失神。整个形体已经衰竭了,肉脱枯槁,身体极度衰弱,如果神志还清楚,当然我们望神不单纯是望神志清楚不清楚,虽然这个神志还清楚,没有昏迷,那么肯定也不是好现象。如果是出现了昏迷,神志昏迷,虽然形体丰满,那也是失神的表现。神志昏迷就是失神的表现。要告诉学生对望神很重要,总体印象,生命总体的一种概括,生命状况的总体概括。但是也要综合起来看,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一会即觉”,形神合参,综合判断,要注意这样一些内容。
可以出一些复习题。比如说什么叫望诊?为什么望诊能够诊断内脏的疾病?能够判断气血阴阳的盛衰?望神是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判断?望神,两目、面色、神情、形态这四个方面来观察神,望神的重点是这四个方面。为什么说诊察眼神的变化是望神的重点?特别是望眼神,这是望神的一个重点。神和眼睛的关系应当要理解。第4个,精亏神衰与邪盛神乱都能够导致失神,精气衰竭了可以神衰、失神;邪盛热闭,痰浊蒙蔽心神的时候,也可以导致失神,都可以出现神志不清楚,昏迷,模糊。那么它的表现上有什么不一样?精亏、体质衰竭的失神和邪盛的神志昏迷的失神有什么不一样?神乱与失神有什么异同?神乱我们讲的是焦虑恐惧、狂躁妄动、淡漠痴呆、昏迷仆倒等等这些表现,神乱,与那个邪盛神乱,特别是邪盛的失神,它有什么不一样和相同的地方?什么叫假神?怎么样鉴别假神和病情的好转?望神有什么意义?原理已经在前面第一个题讲过了。这就是我们上次讲课的内容,这样简单地复习一下。
今天我们讲第二个内容,全身望诊的望色,也叫做色诊,望颜色

。什么叫做望色?或者叫做中医讲的色诊,应该说色诊还包括,望色也好、色诊也好,应该不光只是望全身,望局部也应当是望色。什么是叫望色呢?是讲望皮肤及体表黏膜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颜色和光泽。凡是我们能望到的,头发、面部、口腔、呕吐物、大小便等等,凡是有颜色反映的,都属于我们望色的范畴,所以叫做色诊。这些望,主要是望面部。上次讲到由于面部它暴露在外,容易观察,所以就成为色诊的重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面讲:“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就特别强调了察颜色和切脉,进行望色、色诊的时候,应当首先辨别阴阳。为什么望面色能够诊断内脏的疾病?为什么要强调望面色?过去有的书上解释,说脸面上的皮肤薄嫩,脸皮最薄,实际上这个说法应该不准,实际上人这个脸皮最厚。为什么?它暴露在外面,整天风吹雨打,(与外面)接触到。那外隐藏的地方,应该说它的皮肤还薄嫩一些,除了手整天是磨擦要劳动、脚踩在地上很粗糙以外,针对胸腹部、背部这些地方,那比脸上的皮肤应当是薄嫩一些。所以过去把这个—为什么望面色?因为脸上的皮肤薄嫩,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应该说它主要是由于面部经脉比较多,三阴三阳都上到头面部,有的是三阴到了内部,特别是手三阳、足三阳都到了头部,血液非常丰富。这个和西医的认识是一致的,头上的、面部的血液最为丰富,容易表露出来。心情激动的时候,没有看到他,你这手上怎么红起来了?心情激动,总是说面红,愤怒的时候是面红脖子粗,面红。头上由于它的血液供应很多,中医讲的经脉,有很多的经脉分布在面部,所以它能够反映脏腑气血,它是脏腑气血之外荣。除了它本身的结构这种情况以外,由于它的位置高,没有遮盖,当然阿拉伯民族有的特别象阿富汗,妇女都要带面纱,要把面部遮起来,全世界(其他的人)应该说面部一般都是暴露在外面的。暴露、位置高、容易观察,因此重点是观察面部的色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这样讲,它说:“诸阳之会,皆在于面”。手三阳、足三阳经都分布于面部,在面部进行交会,手三阳经交给足三阳经,就是在面部交的,交给足三阳经的,所以皆在于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十二经脉都上到头面去,而和我们的五官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经脉分布多,血液非常丰富,这是它的一个生理基础。第三点,我们要重点了解色和泽的关系,望色实际上不单纯是一个颜色的区分。望色有五色,作为颜色来说有五种颜色,赤、白、黄、青、黑这么五种

。为什么会表现了不同的颜色?中医认为它和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有关,在生理上为什么有的人白一些,有的人显得黑一些?它和气血的运行、气血的盛衰有关。有病的时候、发生疾病的时候,为什么有的病人表现为面色青、面色白、面色黑?那和疾病的性质以及和脏腑的盛衰都有关系。作为颜色来说,一般是分为五色,青、黄、赤、白、黑。五脏之气外发,所以五脏之色现于皮肤之中。为什么会有颜色出现?中医过去认为是五脏—内脏—脏腑的气血外荣,所以皮肤上就会有一定的颜色。脏腑出现病变的时候,当然面部就会出现异常的颜色。除了望色以外,更重要的有一点就是要看他的光泽。光泽,色的饱和度、明亮度。同样是一个黑色,有的黑色就放光,有的黑色就是一种晦暗无泽,所以看它里面的饱和度、明亮度,要看这个情况。光泽就是讲它的明度。光泽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明润,一种是枯槁。色分为五种。光泽主要分为明润和枯槁,就是有光泽还是没有光泽这两种。这种明度、光泽,是脏腑精气盛衰的重要体现,它能够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所以病人进来的时候,我们望,不单纯是望他是白色、还是红色、还是黑色?特别要注意观察他脸上还有没有光泽?是不是明润?还是晦暗枯槁的?在色和泽的关系问题上,实际上我们望色是望两个,一个除了它的颜色以外,还要望它的明度,看它是不是(有)光泽。在光泽和颜色这个问题上,我们强调的是气较色更重要。气是指的什么呢?是讲的光泽。色就是讲的那个颜色,五色。望神,望诊的时候,望色的时候,我们对光泽明度的考察应该比那个色更重要。一般来说,如果不是色盲、色弱,应该说它的颜色是什么?这还是比较能分得出(来)的。这是红色、白色、绿色、青色、黑色,应该是能够区分得开,还比较容易区分。而作为我们医生来说,要考察他这个是晦暗、还是枯槁、还是光泽明润,这得靠神去辨,也就是说它恐怕还要靠意会。颜色,我们拿一个东西(给你)看,你说是白的还是黑的,大家都可以分。它是不是有光泽?你不教给学生,学生不自己去体会,那恐怕很难判断。所以要强调的,气比色更重要。《望诊遵经》就这样讲:“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也。”有气就说它里面有光泽,有光泽就说明它的脏腑精气还是比较充盛的,这个时候你不要担心他有没有色。实际上任何病人他都有他的色,白色、黄色、红色,他都会有色的。那么“有气不可无气”,作为病情来说,哪一种颜色都可以反映为病。白色,可不可以有白色是病?就是我们人,中华民族是黄种人,

黄色,黄得不正常也是病,也可以病。所以色是人人都会有的,病人也必然会表现为一定的色,但是他的光泽(是)明润还是枯槁大不一样。所以《望诊遵经》强调:“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也。”因为皮肤的光泽是脏腑精气的外荣,所以《四诊抉微》,它就讲,为什么这样强调气呢?“气由脏发,色随气华。”也就是说光泽是内脏精气盛衰(的)一种外露,暴露,一种在外面的体现。“气由脏发,色随气华”。那个颜色,红色、白色、青色、黑色,那就看里面的光泽明润度,颜色的饱和度,看你的光泽、明度怎么样?有光泽,精气充实,那么这个色,不管你是白色也好,黑色也好,它都会有一种荣润、明润的感觉;如果脏气亏虚,精气不足,光泽减退,那么他的颜色,不管哪一种颜色,都会显得枯槁。所以中医望色的时候,特别强调气比色更重要。到底怎么样判断它有没有光泽?主要是明润含蓄的这是好的,脏腑精气未衰,没有病,或者即使有病,也是病轻。判断这个气,判断明度、光泽,主要是看荣润,是不是很荣华、润泽,显得(有)一种光泽。明润,这个荣华光泽,明润含蓄,这都只可意会。你给我拿一个荣华是什么样子?含蓄(是)什么样子?我们有的说这种表情比较含蓄,那含蓄你怎么去描述它,什么叫做含蓄?它这个颜色比较含蓄,这都要靠我们自己去理解。就是说好像隐藏在皮肤之内,这种色,不是完全捈上去的,外面捈上去的,那当然就不是含蓄了,含蓄应该是隐藏在皮肤之内。那么这个颜色你望上去,怎么知道它是隐藏在皮肤之内呢?是明润含蓄呢?这要靠我们自己去理解。如果是晦暗枯槁,暴露,晦暗,带暗色,一种不干净的这种感觉,或者是枯槁,很干燥,没有明润,不光泽,甚至暴露在外。什么叫暴露?这个颜色暴露在外面了,这要靠自己去理解,有经验的一看,这个人、这个颜色不好,色露于外,并不是真正的脏气的一种颜色,它不是隐藏在皮肤之内,所以这种情况是脏腑精气已经衰竭,已经虚弱,属于病重。第五点是面部分候脏腑。望面部,重点望面部,在《内经》里面就把我们人体的整个面部,可以看全身的情况。看相的人,不是看天庭饱满、地阔方圆什么的,五官端正。那我们看面色的时候,《内经》里面把这个局部—面部,这个局部反映全身的情况,有两种分法,一种是《灵枢·五色》,《灵枢·五色》篇它有一个分候脏腑的方法。《灵枢·五色》的分法是把全身的脏腑从首面就是从头到五脏六腑,都把它分在面部了,面部一般是上候上,下候下。所谓首面—这个额头这上面,那就是

说看额头这个地方有没有光泽,这是看我们的头面的;这个地方重点看咽喉;肺、心、肝、脾,它的所配属的脏腑,再下面;肾在两边,人中这个地方是膀胱、子处,就是女子胞这些地方。这种分类方法是《灵枢·五色》篇的,是这样一种分类方法,这个分类多半应用于内伤杂病,用得比较多。实际上这个分法现在临床上用得也不是很多了,但是《灵枢·五色》专门有这么一篇。它的总的目的,就是说一个局部是可以反映全身的,见微知著,一看你的面部,就可以知道你的肝、肾、脾这些地方有没有(病变),有这么一个总的意思,是根据这个意义,不要孤立的看到面部就是面部,它是和内藏的脏腑有关系的。第二种方法是《素问·刺热》篇的一种分类方法,《素问·刺热》它的分类方法是这样分的,它分得简单一些。额部是心,就是主要分候五脏,左肝右肺,左边是肝,右边是肺,鼻子是脾,肾是在下颏这个地方,所以这是《素问·刺热》篇。这个《素问·刺热》篇我们平常在《四诊心法要诀》里面就有这样的话:“左肝右肺形成颊,心额肾颐鼻主脾”。心额肾颐鼻主脾,就是心是在额头上,左面的颧骨这个地方是肝,右面的颧骨属于肺。为什么左肝右肺?那就是根据脏腑气机的升降,它认为木是肝,(肝)属于木,是主升的;肺属金应该是主降的。我们人体的气机升降是左升右降,这个和整个自然规律相一致。自然界皇帝老子坐在北京城,是面南而坐,所以皇帝面南而坐,我们应该是以这个作为坐标,就是坐北朝南。因此太阳是从左边升起来,从右边降下去,所以是左升右降。这就是《素问·刺热》的分类的方法,这个分类方法到现在还用。我们现在在做色诊研究的时候,有的人做色诊研究,比如我们这里现在的党委书记蔡光先,他就做色诊研究,我们做这个研究的时候,如果是肺结核的病人,我们观察肺结核的病人,那你重点要取哪个地方呢?起码要选右肺颧骨,观察五脏的病变,从这几个位置上来进行观察、比较。真正的这个《素问·刺热》就是讲热病,得外感热病的时候,是不是肺炎的病人、肺热病一定就是左面先赤呢?这个《素问·刺热》是这样讲,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肝热病者是左边这个颧骨先赤,心热病者是额头这个地方先赤,是不是这样呢?倒也不一定。因此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作为参考。面部的分候,你知道《内经》上就有这一种分类方法。面部分候的目的,是反映全身的病变,但是是不是一定就是这个,绝对的、固定的这样的配属,肺有病一定就是右边的颧骨部先红,肝有病、肝热病就一定是左边的颧骨部先红

,那倒也不一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就看看是不是有肝炎、肝热病,那我们就再看看你的左边这个颧骨是不是红了,你左边颧骨红了,你是肝热病,那没这么简单。就是说知道,古人—他的目的是为了要反映全身,不要孤立地、静止的看一个问题。这是第五点。一般概念讲这么五点。
第二个讲常色和病色,望色的时候要注意常色和病色。什么叫做常色?就是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健康人皮肤的色泽,正常人、没有生病的人的一种色泽。显得白,显得淡白,我这个上面是不白,一投出来就白了,这是一种正常的一种颜色,没有生病的一种表现。什么叫常色?就是正常人的表现。它的特征,刚才讲到,色和泽的问题上,作为泽来说它是明润的,就是光明润泽,说明有神气,精气充沛,气血津液运行正常,脏腑功能正常。没有病,当然气血阴阳脏腑都是正常的,它的颜色正常,看不出它有什么病的颜色来,没有什么特殊,色没有异常,它也有光泽,又明润,当然我们说是一种常色。即使生病了,这种色那也说明病情还是比较轻,问题不大,它的精气还充沛,气血还旺盛,所以这是常色。《望诊遵经》说:“光明者,神气之著;润泽者,精血之充。”就是说这种明润光泽,是神气精血的一种外发的表现,说明神气旺盛,精气充沛。还有一个叫做含蓄,刚才讲到的,什么是含蓄?含蓄是讲的这种颜色不完全暴露在外面,它是显示在皮肤里面发出来的,这种颜色显示在皮肤里面,这是很难理解的。说明有胃气,精气内含。那学生们他不是说胃气、精气内含,他说气血津液充沛,脏腑功能正常,可不可以?都可以。无非是这些话,说明内脏是好的,气血是正常的、充沛的,阴阳是和调的,这个意思。明润含蓄四个字。面色,常色,正常的颜色应该都有明润含蓄,但是没有讲到它是什么色,没有讲哪一个色,强调的是什么?刚才讲到的气和色的问题上,我们强调的是气,强调的是光泽,明度。所以常色强调的是明度,光泽明润含蓄,而不是强调的哪一种颜色。那么常色里面又分为主色和客色,为什么没有强调它的颜色?因为人的颜色,肤种可以不相同,这就是主色,也叫做正色,主色也叫正色,是指的,刚才只讲到明润含蓄,到底它是什么颜色呢?那我们华人,黄种人,我们是黄河,黄人,黄种,龙的传人,华人是稍微显黄一些,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这就是正色。这种颜色是百岁不变的,当然也变一点了,年轻的时候和年老的时候说没有一点变化?那也有变化。就是说这个红黄隐隐,我们这个华人、这种黄皮肤的人,那一般来说

,他一辈子(都是这种颜色),他不能说过了一阵子以后他变成白种人了、变成黑种人了,不会。它和体质禀赋有关,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各自的颜色,它的禀赋不一样,所现的颜色不一样,小孩生下来就这个颜色,一直到他寿终正寝还是这个颜色,实际上当然也有一点变化,变化不大,是百岁不变。这个我们就把它称为主色或者叫做正色。另外一种是客色,客色是指的随着年龄、季节、职业、昼夜、阴晴、气候、环境等等,乃至包括情绪这些,各种原因吧,发生相应的变化。他本来平常白,他晒太阳以后可能显得红一些。长期地晒他可能显得甚至显得黑一点,青藏高原的、西藏的,我看到云贵高原的有些地方(的人)那颜色就是一种古铜色。为什么?它紫外线强一些,日照的强度大一些,所以随着各种原因,年龄、职业等等不相同(而不同),那么这些还是属于常色,还是属于正常的。为什么属于正常呢?它仍然具有前面这个特征,明润含蓄的特征,仍然具有这种特征。你象这种人,可能每一个人的颜色,望上去可能就不完全一样。这个不一样,估计可能是摄影的时候灯光的问题了。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的色,我现在看到的每一个人、大家的颜色也不完全一样,还是有差别,有的显得暗一些,有的显得白一些,这些应该说它还是属于正常的范围。有一次我到九寨沟去,是我们湖南省组织部组织的,袁隆平,大家都知道袁隆平是水稻之父,还有几个搞农业的,也有搞计算机的,我们一看就分得出来,这是一个农业专家,我们到四川省科委座谈,肯定,这几位黑一点的是农业专家。他虽然是大科学家,袁隆平他讲他是经常、长期下地,那他确实就晒太阳多一些。我基本上、恐怕没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外面,都在房子里面,那别人看上去,你就显得白一些,你肯定是白面书生,属于这一类的。所以职业、年龄,小的时候和年龄老的时候,那肯定颜色它会有一点差距。气候、环境,刚才讲到这个情绪,乃至白天夜晚它都会有一些变化。这个变化,当然可能不注意,也没有观察出来(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仔细观察起来应该是有变化的。所以这些都仍然属于常色,还是属于正常的颜色。同学往往有时候就不记得这个问题,答错。我们一出考试题,什么是主色?什么是客色?主色就是没有病,健康的时候的颜色;客色就是生病的色!经常我们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几个名词它经常搅在一起。主色是讲人终生不变的这种颜色,客色是讲随着气候、季节、年龄、温度、情绪等等,这些条件稍微有一点变化,但是这个变化还是在正常范围之

内,因为它具有明润光泽的特点,这就是客色。而主色是讲的终生不变,实际上也还有一点变,这是讲的主色和客色。它属于常色。这些变化很多了,我们就不一定一个个讲了。
第二个讲病色。有病的时候的颜色,就是病中所出现的面色。病中所出现的面色,分为善色和恶色。病色,病中所出现的面色。这个是有病,这个人肯定是有病,但这个病的颜色还可以,还在笑嘻嘻地,表情也比较丰富,也可能没有病,实际上这是一个病人,这是生病的颜色。生病的颜色里面它又分为善色和恶色。善色是什么意思呢?说明他仍然有光泽,仍然是明润含蓄的,也就是说它具有常色的这个特点,虽然颜色不正常了,但是它的气仍然存在,就是它的光泽、明度仍然比较好,色虽然出现了异常,但是它的明润光泽比较好。所以我讲那袁隆平先生为什么会脸色黑一些,是不是有病?不是。他的颜色黑一些,但是它有明润光泽。有病的话,多半是反映新病、轻病或者阳病,这种病容易治疗,预后比较好。在生病的时候,多半是见于实热,比如说实热的满面通红,阳黄,之所以它属于阳证,因为它气血还是比较充实,它的光泽明度比较好,不是晦暗。所以重点讲的它是明润,不是晦暗枯槁的,虽然有病了、生病了,但是它的明度存在,明润光泽。还有一种是恶色,不好的颜色,恶色。这个恶色的特点就是晦暗,没有光泽了,晦暗,枯槁,没有光泽。不管什么颜色,凡是见到这种情况,都是不好的颜色。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够上荣。它的特点一个是晦暗,一个是暴露,这个暴露是很难理解的。我们来看一看善色,这个病人是有病的,但是她还,那个上面是白,我这个上面还是红,有光泽。反正是有光泽,那个上面不准,我这上面是红色,病人显得红一些,但是她有光泽,这是善色。这个晦暗,这都变成正常颜色了,我这上面是晦暗,小孩子,高烧抽筋,快要抽筋的时候哭,缺氧的情况之下,面色晦暗。暴露看不看得出来?这是暴露。我这上面看上去,好像是捈上去的,这个颜色好像是不是隐藏在皮肤里面?这里面看不准,那上面可能看不准。就是好像这种颜色暴露在外面,这实际上是一个假神,一个假色,颜色,虚阳浮越在外面。所以它的特点是晦暗暴露,某种颜色显现于外面,属于病色外现,或者甚至是真脏色外露。就是说已经到了虚阳浮越,脏气衰竭(的程度),这种颜色暴露在外面,没有隐藏。所以见于久病、重病、阴证,难治,预后不好。比如那种阴黄,阴黄的病人,阴黄病人,有的(问)那这阴黄怎么看?我就告诉他,我们湖南是

有这个熏腊肉的习惯,好多地方(都有),南方可能也有。你去看烟熏的那个腊肉,什么颜色?腊肉肉皮那一边还是放光的、有油,熏的那个瘦肉,那就是一种晦暗枯槁(的)那么一种颜色。休息一下。


 我们刚才讲到面部的分候,五脏六腑、全身都可以在面部进行观察,这一种分候方法《内经》里面就有的,现在临床上实际上并不完全按这样,所以只能够作为一种参考,可以说临床这种分类方法用得很少了。科研里面为什么还用?因为你科研里面,《内经》是这样分的,你说它要反映肺的病、反映肝的病、心的病,《内经》上它“心热病者,额先赤”,肾热病者哪个地方先赤?你这个地方都没有测量、没有去检查,当然就说不过去。是不是一定就是肺有病就是右边颧骨先赤?比左边的就红得厉害一些?并不完全这样。但是我们作为检查时,按照《内经》这个分候来检查,虽然这种情况用得很少了。有一些理论到底怎么去解释?这些理论的解释问题有些同学提出来了,我们中医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解释。比如上次我们讲到那个五味,口里面有酸味、有甜味、有苦味、什么的?是不是脏气上溢?是不是就是这个脏有了问题?一定就是这个脏里面的功能、它的物质跑到口里面来了?恐怕不能这样机械理解。那么怎么去解释?能解释我们就解释,有些问题现在还解释不了。为什么解释不了?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和对本身人体的认识、对大脑的认识,乃至对疾病的认识,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认识得还很不深刻,对于大脑我看就没有对宇宙的认识得那么清楚,宇宙我们人甚至可以跑到火星上面去,登月已经登过了,是不是?我们人体内部的大脑就还打不开,很多问题还弄不清楚。比如上次我讲到关于灵感的问题,是吧!梦境、梦感、预感,象这些问题,不能说这都是迷信、都是不科学,只是说我们现在好多问题还没有办法认识。疾病,很多疾病我们现在没有认识到,那高血压,西医讲高血压,为什么得高血压的?高血压的真正原因是哪一条?只能说它最和哪些因素有关,还没有找到它直接的原因。为什么他就得癌症了?有些问题还解释不了,还有待去研究,大家共同去研究吧!是不是?中医道理,大家都来想办法怎么去解释、去研究它?它所揭示的可能是些常规的,有这种现象存在,也有的不一定是规律,不一定都是它所反映的那个情况,有特殊,常见于什么?也可以见到什么情况?是可能的。
下面说《内经》里面对平、病、善、恶。就是对于常色和病色,病色里面的善色和恶色有区分。主要是从它的光泽上来看的,从泽色上

看。五色善恶的特点,主要是讲“如”什么、象什么。红色配属于心,“如白裹朱”,如一个白色的绸子里面裹了一个红色的珠、球,那么这种它等于一个什么呢?红的通过白色的透露出来,隐含,但是有光彩,帛、绸子它都是有光泽的,是不是?它无华的时候“如赭”,那个赭石,我们中药的赭石看上去就没有光泽吧。如果这种人生病了的时候,善色“如鸡冠”,那个鸡冠应该是红的里面,虽然红,但是红得应该是有光泽的;“如衃血”,如了那个杀猪的猪血已经凝固了,那个颜色,晦暗无色吧!这些都是形容。“如鹅羽”,鹅的那个羽毛;和“如盐”,象那个盐没有光泽的了,也有光泽的,就象没有光泽。豕膏(猪油)和枯骨,考古的时候从地下挖出那个骨头,你看那个颜色有什么光泽?和猪油比较起来,总的来说就反映它里面有没有光泽?怎么样判断光泽?要作实验我看可以,就用古人作的这种描述,用“白裹朱”、“鹅羽”拿来和“盐”、和“枯骨”比较起来,你看能不能够分得出来这是有光泽没有光泽?“苍璧之泽”、“翠羽”和“草兹”,死了的草,“如炲”那个锅底的烟,锅底下面的那个黑色的,肯定没(有)光泽,是吧!和“乌羽”,是吧!乌羽,和乌鸦的羽毛一样,这都说明是有光泽没有光泽?因此,五脏的五色的善恶,平人、病人的善恶主要是看它颜色的光泽怎么样?这是《内经》里面特别强调这个内容,就是刚才讲的,黄土、地苍等等,那都是无华的。
第三点,五色主病,五种颜色。刚才前面讲,重点讲它的明度、光泽,明润含蓄还是晦暗枯槁?那我们看看五种颜色,不同的颜色会主什么样的病?第一种《灵枢·五色》篇里面就这样讲“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这是讲的病位,和病位有关。青色,病人见青色,他可能是肝的问题;见黄色,病位可能在脾;颜色白,可能是在肺;赤,可能是在心。这是五色配属于五脏,根据这个颜色的配属来推测可能是哪一个脏器的病?还讲“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这是判断它的性质。从判断病性的角度,红是热、白是寒,是吧!一般是这样判断。五色主病,这种五种颜色主病,分它的脏器和性质是这样分的。
第一种,赤色。赤不赤?不赤,是吧!我这个上面是很红,你看头上已经敷着冷的毛巾,赤色,红色。赤色主什么问题呢?有几种情况:满面通红是实热证。这小孩子发高烧,我这个上面是红得很厉害了,高烧的病人,神志都不太清楚了,这小孩高烧,现在倒是见黄了,是吧!是头上见黄了,投不准,那这个颜色一投出来就

不准了,光太强了,满面通红是实热证。第二种情况,两颧潮红。这两颧潮红还是比较象,是吧!这个人看来是一个阴虚,是不是啊?阴虚火旺的表现。你看为什么这个地方已经做了个手术,估计是一个瘰疬做了摘除,是不是啊?结核,很可能是种淋巴结核,是不是啊?做了个手术、做了个创口切除,所以这是个颧红。这是属于多半是阴虚火旺的一种表现。第三种情况是戴阳。戴阳的特点是面色苍白而泛红如妆,整个其他的地方,这平常是苍白的,并不红,直到了病情严重的时候泛红了,这个红得还象化妆了的一样,化妆有的化得很好的也看不出来了,是不是啊?那么化得不好的就涂到上面,涂了一(层)红的在上面了,是不是啊?这个病人虽然他是白一点,那个地方也是反光,并不是说她的面色苍白,可以看得出来,这个颜色是种暴露在外面的,平常的颜色是苍白,哎,到了病情严重的时候,她反而现红了,病人说红好象是涂上去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全部紫红,西医讲的那种二尖瓣面容,这个临床上还是常见的,颧骨这个下面有块紫红色,红色,红而带一点紫色,中医认为那种情况多半属于阳虚血瘀的表现,相当于西医讲的二尖瓣面容,这是讲的面色红的一种常见的、主要的疾病。满面通红一看,那当然是实热证;颧红,明显的两颧发红是阴虚火旺;戴阳证这种情况,注意了动态的观察可能观察得到,你知道他平常脸色并不红,到病情严重了他反而红了,并且这红是暴露在外面,和化妆了一样,所以这是戴阳证,阳气象戴帽子一样的戴在面上了、戴了个面具,。那么一些变异的情况,是不是红色一定都是属热证、阴虚啊?这样的面,这是实热证,这是虚热证,这个是什么热证啊?戴阳证是种假热证,实际上是阳虚证,是不是啊?戴阳证是阳虚证,因此它还是假热。真热、实热,这个是真热的虚热,这个是假热。如果病人有些情况要引起注意,就说有变异的情况。火形之人面色稍赤,夏天面色稍微红一点,这都是正常,有的人实际上正常也有不太正常了,他火形之人已经就偏火了,就有点不太正常了,是吧!但就是说这个人他平常一贯来说他脸色就比较偏红,脸色一贯就比较偏红,那不一定说这个时候他就是得了热证,他平常的面色就比那个得热证的病人都还红一些,有这种情况的。夏季脸色可能是红一点,象这个人可能是在干劳动什么的?他的脸色就要红一些,就比正常的脸色要红一点,也可能还是正常。心病面赤而枯槁,就是和赭石、和衃血一样的,那是真脏色见,就是我们相当于讲的二尖瓣面容,那种紫红色、紫色、暗

红色,二尖瓣面容,这个地方,那是真脏色见,心脏病可以出现这个地方颧骨下面这个地方(可以出现)。肺病面赤无华是难治,这是根据五行生克来的,金应该是白,肺有病的时候应该是白,属于金,那么现在见了红色了,那就是火克了金,并且无华,这个红色没有光彩,那是病情比较难治。这是一些特殊一点的情况,了解这个特殊的情况。
第二个,看白色,白色。这个病人就白得很厉害了,是红的就变白了,白的就变苍白了,那就毫无血色了,是不是?这是种毫无血色了,显得白一些。那么白主要是出现一些什么情况呢?红主要是热盛、阴虚、戴阳。白主要是出现于虚证。什么虚?血虚、气虚、阳虚。但是没有阴虚,阴虚病人不会出现面白,应该是面红,阴虚火热证是面赤,所以白色可以出现虚证,虚证里面又最常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里面的没有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都可以出现,特别是血虚,第一是血虚,第二可以出现气虚,为什么?气不运血,气为生血之源,所以气虚了以后也可以导致血虚,也可以不能够把血运到面部来,所以她可以出现面白。阳虚以后也可以,阳虚则寒,它不能够运行血液。第二方面是寒证和失血,失血包括严重的时候夺血、夺气,就是血脱、亡血、大失血,还是失血这种情况。有几种情况:一个是面色淡白。这倒是看得出来,还是太白了一点了,白得太厉害了,是不是?面色淡白。面色淡白,那就是多半是血虚、失血,可不可以气虚啊?当然是可以的。所以这个学生就不要机械地去理解,那个上面只讲了血虚、失血,那我气虚、阳虚的可不可以?是可以的。气虚经常是可以出现面色淡白的。第二种情况,面色白。这个字应该还有,那个日字上面应该还有一撇,这个五笔字型上没有那个字,白,什么是白?古代字上面只有一个日光就是白的反光,白的有点反光,我们这上面的所有的恐怕都会白,这种白色在那个强光下一照,它就显得反光,这种白而反光。那为什么我们皮肤上会反光呢?很可以就是皮下有点水分比较多,所以它多半是阳虚水泛,和那个淡白,淡白多半是气血不能够充养皮肤,面部的血液减少、不足,这个白多半是有点什么东西啊?皮肤里面,那我们切一块、把他面部皮肤切一块下来,看他里面是不是水分多一些?不能这样看,就说认为他可能就是,为什么会白呢?就说它反光呢?比如说那个水肿、胖子的人,胖子的人白,那可能就带白,水肿的人白就带白,为什么?那个皮肤可能水分多一点,掤得比较紧一点,皱纹可能少一点,因此就象那个玻璃一样的有一点反光,

所以多半是见于阳虚水泛的病人。这个病人水肿不明显,但是带有白,白有点反光,什么是白?就是看上去好象有点反光一样,这样一种白,这是第二种情况。第三种情况是苍白。我们经常讲面色苍白,苍白是什么意思?苍就带有青色的意思,就白里面掺有一点黑色,带有一点青色的意思了,苍松、苍山,这个山里面有一些绿色的草、木,那我们就认为那是苍,苍里面带有一点绿色、青色的意思了,所以苍白不但是白,里面还带有一点青色、绿色这样的,脸上那倒不会出现绿色了,是吧!出现这种颜色。多半见于什么病呢?亡阳、血脱、寒盛,实际上按西医来说,可能就有缺氧,白而暗一点,亡阳就比较重一点,血脱,血脱和前面淡白的血虚、失血,那就严重了,严重一些,所谓病情苍白是比较严重,寒,不是一般的寒,到了寒盛。因此,面色苍白、面色白,要靠我们去理解,我们形容的时候、描述的时候要注意加以描述,这个病人有点面色白,你就不要轻易的讲面色苍白,一讲到面色苍白,我们头脑里面就要考虑一个这个病情比较重,可能是亡阳,也可能是大失血,所以轻易地不要讲面色苍白,一般的白你就(说)是面色淡白,如果那儿还有一点反光,那也是面色白,当然真正到了面色苍白,你就得写面色苍白了,是不是?注意这个几个字的形容,它在病理上代表不同病情的轻重程度、性质有一定差别。面色白,你笼统的写面色白也可以,要写那你就要写准确一点,下面就要写面色淡白,是吧!少华这样的写。几种特殊情况:一种金形之人面色略白,他的脸色可能白一点,到秋天脸色白一点。为什么秋天脸色白一点呢?因为秋,气候,这个自然界的气候是收藏的,秋收,我们都是这么讲,现在也有夏收了,是不是啊?一般来说,过去是春播秋收吧!是不是啊?那么秋收,到了秋天的时候收藏,我们人体的气血也是向内部,不是向外、充斥于外,有一点向内收藏的这种情况,因此,秋天的颜色稍微白一点。金形之人,是不是一定是金形之人啊?那你比如说那个从来足不出户,很少晒阳光的,他可能白一点,那是不是一定是金形之人?那种人可能是金形,也不一定是金形,我们知道这些情况,它可因为是生理的变异。这个女孩子就脸色显得比较白一点,这上面看不出来。那么肺病面白而枯槁无华,肺有病面色白而枯槁无华,这是他的真脏色见,象枯骨一样的颜色。是不是肺的病?那也不一定。不管你任何病,见到了枯槁无华、和枯骨一样,白得和枯骨一样,那都不是好现象,不一定是肺的病,肺有病见枯槁无华、如枯骨一样,不是

好事,真脏色见。那么之所以说他真脏色见,因为是肺属金,它是主色白,所以认为这是肺的真脏色见,肺的本色暴露于外,是这个意思,真脏色见,但是不等于这就一定是肺病,不等于其他的脏腑得病了以后,见到枯槁无华的色就可以好、好现象,不是这个意思。肝病面白无华难治,这也是根据五行生克来的,五行生克,白属于金,肝属于木,属于青色,属于木,如果是金来克木,所以肝有病应当见青色一点,现在反而见白色,认为这是金克木,这是一种参考。比较特殊的情况,所以我们讲完以后就把它隐藏起来了,不作为正式的内容,知道有这种内容。
第三个是黄色。这个黄色倒是黄得很厉害,实际上没有黄到这么厉害,这是明显的阳黄,黄疸,是吧!这个上面还有些血色,没有这么黄得厉害。反正黄色,黄色的主病。黄色主脾的病,颜色来说,湿,甚至属于湿,黄色的主病,脾的病,是有湿的表现。它多半是由于脾虚机体失运或者湿邪内蕴,脾不能够运化,湿邪停留在里面,脾虚失运,或者湿困脾阳都可以出现,脾气亏虚都可以出现这种情况。一种是萎黄色,萎黄。也都黄得太厉害,反正是萎黄,比较枯槁,颜色不太不太,光泽少一些,萎黄色,并不是黄疸,这上面看他是黄疸,不是黄疸,看看他的他在哪个地方都黄了,这个图上面看,耳朵、什么额头上这地方到处都黄了,并不是黄疸,但是这个色的颜色,它是整个显得萎黄一些,光泽少一些,这个病人应该是光泽少一些,没什么光泽?淡黄无华,没有光泽,没有华,无华,那是脾胃气虚、气血不足。因为中国人本来就是见黄色,这是中国人本来见黄色。那么现在他应该里面还有一些血色,应该要红一些,实际上就是中国人种颜色里面的气血不足了,所以就现出只有红的多,黄的多一些,红的少了,就象那种萎黄,至少称它萎黄,就象那个树叶被晒黄了一样,因此是个草字头的萎,树叶晒黄了,光泽就少了,所以叫做萎黄,它的特点是眼睛并不黄。第二种是黄胖。又黄又胖,就是除了黄以外,脸上还有些肿,那么黄本来就是可以脾虚,是不是啊?那么现在还肿了,有些肿,因此可能就有湿了,脾虚就会生湿,这个病人就是面有些肿了吧!是吧!面黄而有些肿,面黄肿,光泽也不够,是不是啊?也少光泽,面黄肿,这是他的特点,是除了黄以外,还显得有些肿,这些地方都看出还是显得有些肿,显得肿,所以这叫做黄胖。不是真的你怎么健康,面黄而虚浮,是除了脾虚以外,面色萎黄是脾虚、气血不足,那么现在还有胖啊,胖了就是有湿,甚至有水都可能的,是不是啊

?有水湿内停,特点也是目不黄。第三个是黄疸。第三种情况是黄疸,最常见的。黄疸是主要有三个黄:面黄、目黄、小便黄。这个黄疸又常常的分为阳黄和阴黄两种。什么叫做阳黄?什么叫阴黄?阳黄。是讲的黄的颜色很鲜明,和橘子一样。这个病人黄,颜色很鲜明,眼睛里面也黄,看到没有?眼睛里面也(有)黄色,鲜明如橘,这个(病人)年龄不大,比较年轻,所以现在那种西医讲的急性肝炎,中医讲的这种肝热病,多半是青年人,比较容易遇见。老年人得黄疸、得那种肝炎的就比较少见,是吧!那么这种黄的时候他的光泽(呢)?有光泽,所以跟橘子一样的黄色,黄如橘、有光泽,所以它属于阳黄。阳黄是属于湿以外还有热,黄本来就可以因为湿,那么现在他又有光泽,实际上里面还红,有的见红,那就是属于阳黄了,有热。另外一种是阴黄。是黄色晦暗和烟薰的一样。这一比较起来就非常明显,黄的颜色也很深,烟薰的一样,这个就真的象烟薰一样的吧!是不是啊?但是他眼睛也是黄的,这个阴黄倒是显得比较清楚了,就是实际上我这个上面还黄还暗一些,就换它这个明度是给你大大提高了,光泽是大大给你提高了,提高了光泽了,这是种阴黄。阴黄和阳黄不相同的地方,它是属于这种湿,黄也是有湿的一种表现,所以我们讲黄的主病是脾虚和湿证。那么这个阴黄、这种湿是什么湿?寒湿。里面可能就有阳虚,阳气不足,可能就阳虚,所以它属于阴黄。它的特点是晦暗和烟薰的一样。几种特殊情况,或者我们要了解的一些、知道有这么一些认识。土形之人面色可能偏黄,土形之人,也不一定就是土形啊,是不是啊?那面红是火形之人是比较明显的,土形之人他偏于阴阳和平,四季属于长夏,所以他的这个面色黄一些,倒不一定,你说就是说我们知道一个他有的人本来一般的面色他比一般的人稍微显得黄一点,有这种情况。你看这个病人,看不看得出来?这个人他显得比其他的人面色黄一些,稍微显得黄一些,头发白,面色有点黄,他是正常,没有病,这个人没有病,是正常人,但是面色显得黄一点。脾病面黄而枯槁晦暗的,和黄土、和枳实一样,我们中药有一味枳实,枳实、枳壳,那么这个枳实是这个柑子摘下来以后,枯枯了,这种黄的颜色,黄如黄土或者和枳实一样,这是真脏色见。脾有病就容易现黄色,那么现在黄得没有光泽了,他认为是真脏色见。肾有病现面黄色无华也难治。肾主水,土能克水,主要是根据这个道理,不一定,我们知道就是古人有这个说法,五色的相克,五脏有疾病的时候,和五行生克有关系

,知道有这么一个道理就行了。
第四个颜色青色。这个病人还是应该显得青吧!是不是啊?青色的主病,青色主什么病呢?青色是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这样一些表现。这样一些表现其中有几个地方请大家注意,寒证这用的是这个证没问题,原来疼痛一些写痛证,言字旁的证,恐怕不准确,我们说疼痛是一个症状,所以要写痛症也应该是写那个病字旁的痛症,是不是啊?而不是言字旁的证。我们写疼痛,大家写的时候、教给学生,你就不要痛证、言字旁那个证,那我们那个证是讲辨证的证,所以我们要写痛症的话,是讲症状那个症,痛症。疼痛、气滞、血瘀和惊风。惊风严格说它也是一组症状,不是一个症状,这样一些情况。这些我们是要学生要记住的,每一个颜色主的什么病?红色主实热证、阴虚、戴阳;白色主虚证、主寒证、主失血这些情况;黄色主脾虚、主湿证,湿的,湿是一个证,那是言字旁的证,是不是啊?青色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主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原因?为什么会出现青色的?它的原因就在于寒可以导致寒凝气滞,甚至寒凝血瘀,寒邪可以导致筋脉的拘急,所以这个疼痛是寒引起来的,疼痛多半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多半是寒,感受了寒邪,因为寒性凝滞收引,这种疼痛也痛得比较剧烈,寒性凝滞收引,所以这个疼痛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寒证,寒证可能是个本质、是个原因,疼痛只是个现象。热盛动风,所以这一个惊风,那就不是寒盛的惊风、寒邪导致的惊风,很可能是热盛的动风。和面络的瘀阻,面部的气血运行不畅,是这些原理。为什么会出现面色青?它的原因、原理是这样一些。面色青有几种情况:一是面色淡青。稍微青一点,面色淡青,当然青得严重的时候,就是青黑,带黑色了。这个倒是显得面色淡青,青得不厉害,我这个上面青得厉害一些,只见这个嘴巴嘴唇也咬着,口、眉头也皱着,看来是疼痛,这个病人是疼痛的一种表现,面色又带青。多半是寒盛、疼痛,你比如说气腹痛,气腹痛是个病,气腹痛,就是比如说肠痉挛之类的这种情况,引起突然之间肚子痛得好厉害,可能就是受了寒,什么这些原因所导致的?吃了饮食一下、稍微有点不慎所导致的,突然,痛一阵,痛了一阵以后,他又好了、很快好了,是气腹痛,属于气,里面没有癥瘕积聚,不是那种情况。寒滞肝脉是一个证,寒滞肝脉证。这些情况多半是与寒、痛,与它有关系,所以说面色淡青,或者甚至青得严重的时候,面色青带有黑色。第二种是突然见到面唇青紫。面、嘴唇都青紫,除了这个以外

,还有肢凉、脉微,病情很严重了,这个时候也可能是面色苍白,但是这个时候也是面色青紫,缺氧,是不是啊?缺氧得很明显了,四肢厥冷了,脉微欲绝了,我们经常讲的脉微欲绝、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这个病人现在不是苍白而反映为青紫,口唇青紫。那什么问题呢?心阳暴脱,心阳暴脱是不是就是亡阳啊?应该是可以亡阳的,亡阳既可以变成面色苍白,也可以表现为面唇青紫,心血瘀阻。你比如说真心痛之类的病,真心痛是讲的心肌梗死,胸痹心痛是讲的一般的冠心病,不是突然、讲的心肌梗死那种情况下,胸痹心痛是讲的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缺血性的心脏病,这个真心痛是讲的心肌梗死,突然出现了心绞痛啊,面色苍白或者是紫暗,肢凉脉厥,这是这种情况。这个病人病情很严重,这一个面色紫暗,这是病情很严重的一种情况之下,久病面唇青紫。病的时间久而出现了面唇青紫,那就是长期的慢性的缺氧,是不是啊?长期的慢性的缺氧,刚才那个是突然之间的心肌梗塞了、循环障碍了、缺氧,这一种情况是他久病,长期的口唇都是发紫,病人讲我长期嘴唇一直是发乌的,一直是紫色的,青紫,那多半是什么问题呢?多半是心肺气虚、心阳虚衰,或者是肺气闭塞这样一类表现,比如说肺胀,肺胀这个病现在用的、内科已经采用了,《实用中医内科学》,方药中他们编的那个《实用中医内科学》就用了肺胀,肺胀这个名称本来是一个古老的名词,那么现在一般讲肺胀是讲的什么问题呢?肺心病、肺气肿。肺气肿到了这个情况,肺膨胀了,肺气肿膨胀起来了,所以中医叫做肺胀。心衰——心力衰竭,心衰这个名字也可以是中医的名字,本来当时定这个(病名)时应该叫做心绝,就是纟加个颜色的那个色字,应该叫心绝,心绝是王叔和的《脉经》里面就有心绝、肝绝、肺绝、肾绝这些情况,“心绝,三日死”,我具体日期记不清啊,什么肺绝是五日死、什么肝绝是几天死,那个绝就是讲的心的功能衰竭了,那是用的那个纟加颜色的色,那个绝,我当时提的是那个,当时长春的任继学老师(说)心衰这个名字《圣济总录》里面就有,为什么不要心衰?为什么只能西医用心衰?中医为什么不能用心衰?《圣济总录》里面就有心衰,如果你不信你回去查去,回来一查,确实《圣济总录》里面真有心衰,“心衰则健忘”,它是这样提的,心衰,心的功能不好以后出现健忘,他不是讲的这一个心脏衰竭,“心衰则健忘”,一查是有这个问题,但是当时在会议上任老一说了,任老素称我们中医界的活字典嘛,他说了这个心衰是中医就有的

,这名称用心衰,不要怕,西医用得为什么我们中医用不得?我们中医宋朝就有了,后来大家就跟着用心衰,实际上就把这个心衰的名字和西医的心衰是差不多的意思了,就说中医也有心衰这个名称,也有心衰,多半是讲的慢性缺氧,肺、心的功能不好,心肺的阳气亏虚。这个病人正在输氧,他就有嘴唇是暗一点,面唇紫暗,有长期慢性缺氧的这种表现,面唇紫暗,多半是心肺的阳气不足。面色青黄。黄里面带有一点黑色——苍黄,或者说叫做苍黄,青黑青黄相间。这种黄,好象这个就是刚才前面那个病人吧!对,前面那个病人,我们讲这个黄肿,也讲了他有点肿,实际上他的黄里面也有缺氧,也有(点)带青色,这些地方是颜色很暗的,这个上面看不到,我这个上面看得很清楚,那是什么问题呢?可以出现肝郁脾虚,比如说癥积——肝硬化、脾脏肿大,象这些情况是可以出现的。肝郁脾虚,脾的功能又很虚了,见黄色,他肝里面又有瘀血,所以带有兼有一点紫色、青色在里面,这是面色青黄。小儿出现了眉间或者是鼻柱嘴唇周围发青,多半见于惊风,这个青还是看得出来,应该颜色比较暗,实际上他讲什么眉间、口唇这些地方,那实际上不是,整个面部都会出现发青,口唇发青,这个上面看口唇很暗,是吧!这些地方暗,多半见于惊风。病人这种惊风多半是高热惊风,抽搐、高热,寒不会引起抽筋,寒只引起拘急,不会出现这种神志昏迷、抽搐,这个小儿是高热抽搐。这是属于青色常见的(病情),所以它可以主寒证,可以主疼痛、气滞血瘀,可以主惊风,是吧。这个淡青可以是寒吧!疼痛吧;这个是阳气衰竭,是可以出现气滞血瘀吧;象这个肝郁脾虚,它里面可能有气滞血瘀吧!是吧;惊风这些情况,这是青色常见的有这样一些病情。他的特殊情况:木形之人可以面色稍微青一些;春天面色青一些。到春天都是郁郁葱葱,草木都开始生长了,树都抽条发叶了,所以显得是青色。这个人是一个正常(人),并没有什么病,但是她脸色显得比较青一些,可以是正常人,或者在春天可能稍微青一点。那么是不是青一点,这时如果要做研究是可以发现的,冬天、夏天、春天、秋天四季的面色,如果认真地用一个比较精密的仪器去检查,应该是一个人四季之颜色有稍微的变化。肝病如果见面色青,应该是它的正常情况,肝病应该是见面色青,而出现了枯槁晦暗,和那个枯草一样的那是真脏色见,肝病本来就见青,刚才讲的肝郁脾虚可以见青色;脾病面色青而无华的话,难治,因为木克土。这是古代有这样的认识,我们不要机械地对待。

好,休息一下。


下面讲第五个颜色,黑色。青色和黑色它(们)实际上比较接近,也是讲面色青黑,合在一起讲了。黑色我们看一个表现,实际上就和青色也差不多,好像比青色更厉害一点。黑色主什么病呢?一个是肾虚,一个是寒证。寒证,这里有吧,青色也可以。这个血瘀,这里也有血瘀。疼痛、剧痛,这里也有疼痛、剧痛。所以青色和黑色的颜色上靠近,两个靠近,青色一般来说可能淡一点,黑色就颜色更深一点。不同的还有些什么地方呢?它主肾虚和水饮,肾有病的时候,肾在五脏里面可以说(色黑),所以肾有病的时候、肾虚的时候,有的病人可以见到黑色。水饮,水饮内停、水湿内停的时候可以出现。这是黑色的主病,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和剧痛,这是要学生要死记硬背、要记住的、要记下来,当然理解的基础上记。为什么可以出现呢?肾阳虚衰以后,水、湿、寒,阳虚就生寒,肾阳虚了以后就不能够宣化水液,所以可以出现寒证、水饮内停,血液失掉濡养,脉络拘急,血行不畅,所以黑色也可以出现这些情况。原理上大家知道,但实际上就是要大家去记一记,道理不是很多,不是有更多的道理来讲,就是要记住。黑色常见于这些情况:一种是面色暗淡。面黑,但是黑得不很厉害,可以见于,我们看看,这个面色黑,哎呀,这个面色白的,我这上面是面色黑,面色黑的情况,黑得不严重。或者是面色黧黑。什么是黧黑?黧是一种草,古代一种染衣服的草,黧草。当时没有其他的(染料),就把这个黧草煮了以后就变成黑色,就把这个衣服、布染成黑色。这个黧黑倒是反而有一点光,黧黑反而带有一点光泽,并不是如炲的那种色,所以是面色黧黑。面色黧黑或者面色淡黑、面色黯淡,多半是指肾阳虚,肾阳不足。为什么有点光呢?因为里面可能就带有一点(水湿),刚才讲可能有水饮内停、水湿内停。我们讲白色的时候,它里面有一点水的时候就带什么?白。那为什么会黧黑反而有一点光呢?可能就是因为里面它阳虚、水湿内停,因此它黑色里面反而带一点光,所以就面色黧黑。面黑干枯。阳虚的就是不很干燥,它里面带有一点光泽,这个面黑干焦了,没有一点水了,水分太少,因此属肾阴虚。这个病人是不是肾阴虚倒也不一定,反正是面黑干焦。这种面型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这种面色,不是那种黧黑、不是放光那么一种表现的,面色干黑。还有眼眶周围发黑。可能是肾虚水饮,寒湿带下。眼眶周围发黑,大家如果注意了,要告诉学生有时候也是可以看得到的。这个是电影演员吧,叫周什么?我就是在网上查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