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翻译中原文风格的再现

浅析翻译中原文风格的再现

浅析翻译中原文风格的再现
浅析翻译中原文风格的再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54519680.html,

浅析翻译中原文风格的再现

作者:李钰

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5期

摘要:原文风格的再现是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究竟风格是否可译,可谓众说纷纭。本文无意评说各家学说之高下,僅想通过两篇译文的比对,探讨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风格。本文所选取的《荷塘月色》的两篇英译文,分别由朱纯深,杨宪益两位翻译家译著,笔者将根据刘宓庆先生所提出的风格系统的各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对比,希望借此能对翻译实践中风格的传译有所启发。

关键词:风格;标记;再现;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198-01

本文将采用刘宓庆先生在《翻译风格论》一文中所提出的风格符号体系(2005:239-255)作为对比框架,对两篇译文从风格形式标记方面进行对比,以求对翻译实践有所启发。

一、音系标记

即文章的音系特征。朱自清先生所著的《荷塘月色》一文,最显著的音系特点当数迭声字、迭声词的使用,如“淡淡”,“蓊蓊郁郁”,“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一粒粒”,“缕缕”,“密密”,“脉脉”,“静静”,“薄薄”,“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轻轻”等等,使得行文极富音乐感,节奏感,同时营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意境。

二、节奏标记

除了上述音系特点为文章所带来的节奏感之外,句子结构也使得原文的节奏舒缓而优美。具体说来,原文除两首诗之外共有47个句子,而分句(由逗号,分号等分开)共143句,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句子有三个以上停顿符号,另外,所有分句中,最长的分句含14个汉字,最短的含3个汉字,平均每句含8.69个汉字。由此可见,作者充分利用了长短相间的分句及

句内停顿,减缓了行文速度,从而营造出安静而又稍显阴郁的意境。

在此方面,两篇译文仍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浅谈高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浅谈高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内容摘要: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很好的翻译文言文显得尤其重要。同时,文言文翻译也要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认识到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很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动机,培养积极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文言文。关键词: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这几年高考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比重增加,文言翻译由选择题变为主观题,分值渐渐增加。这种主观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而且考查了学生的表述能力,这一变化,凸显了文言翻译的重要性。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更提醒我们:要重视文言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想让学生从内心喜欢文言文,就要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所谓“文言文翻译”,就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那么,怎样正确翻译文言文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

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中国文化翻译练习30篇(讲义)

1、中国酒文化Chinese Wine Culture 中国人在7000年以前就开始用谷物酿酒。总的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酒都和中国文化息息相关。长久以来,中国的酒文化在人们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祖先在写诗时以酒助兴,在宴会中和亲朋好友敬酒。作为一种文化形式,酒文化也是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比如生日宴会、送别晚宴、婚礼庆典等。 (1)中国人在7000年以前就开始用谷物酿酒。Chinese people began to make wine with grains seven thousand years ago. (2)总的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酒都和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Generally speaking, wine has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Chinese culture in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3)长久以来,中国的酒文化在人们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hinese wine culture has been play ing a quite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people’s life for a long time. (4)我们的祖先在写诗时以酒助兴,在宴会中和亲朋好友敬酒。 Our Chinese ancestors used to enjoy themselves by

drinking wine while writing poetry, or to make a toast to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during a feast. (5)作为一种文化形式,酒文化也是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比如生日宴会、送别晚宴、婚礼庆典等。 Wine culture, as a kind of culture form, is also an inseparable part in the life of ordinary Chinese people such as birthday party, farewell dinner, wedding, etc. 2、中国书法Chinese Calligraphy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它不仅是汉字的传统书写形式,也是体现自我修养和自我表达的艺术。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美妙的字体得以体现。书法在中国艺术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影响到了其它的中国艺术形式,比如古典诗歌、雕塑、传统音乐及舞蹈、建筑及手工艺品。作为传统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被全世界人民所喜爱,且越来越受到欢迎。 (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它不仅是汉字的传统书写形式,也是体现自我修养和自我表达的艺术。Chinese calligraphy is not only a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writing with a long history, but also an art of self-cultivation and self-expression. (2)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美妙的字体得以体现。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考点解析。 1、考查题型。主观翻译题,两小题,赋分10分。 2、得分点设置。一词多义(多义实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通假字、古今 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语气揣摩(陈述、疑问、反问、感叹、揣测、祈使等)。 提示大家回忆什么样的句子会作为翻译题的题目:关键词语(一词多义(多义实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关键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 二、常见翻译误区。 指出下列句子翻译错误地方及原因。 (1)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 译:多次有教导的话,看到诸葛亮谈论两汉所以兴衰,有告诫,流传示范万世。 (2)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译:(豆卢宁)跟随(宇文泰)擒拿窦泰,又弘扬农业,攻克沙苑,任命他为卫大将军,兼任大都督。 (3)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译:您殷勤的奉养父母,从早到晚都很快乐,只有恬静安适是希望呀。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 1、翻译标准:信、达、雅。 信:准确。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通顺。畅达,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没有语病。 雅:文采。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一一对应。 直译为主:要求译文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词语要落实,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一样。 意译为辅:万不得已,采用直译实在翻译不通的时候,可以在忠于原意的基础上,灵活翻译语句。 四、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加。即加字法。 (一)单音节变双音节。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译文:忧虑辛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二)古今异义词,通常需要逐字对应翻译。(注意翻译误区:以今义代古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如: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之死》)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赤壁之战》 译:(1)“祖父”,今义指父亲的父亲,古义指祖辈和父辈。

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任广板栗中学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它在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们应该继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文言文翻译,既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现在的初中生,他们与古人相去的时代甚远,再加上古今词义、句式的变化,他们大多不能理解古人写作的习惯,也就不能正确地翻译文言文了。本文从文言文翻译的现状谈起,通过对文言文翻译方法的探讨,希望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如何翻译文言文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技巧初步探讨 一、引言 《语文教学大纲》也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诵读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并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因此,掌握好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积累到丰富的文言词汇,亦可以体验到古人在使用汉语时的一些习惯.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要遵循三个原则,那就是要做到“忠实原文”、“表意明确”、“简明优美”。 “忠实原文”就是要做到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表意明确”就是要做到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简明优美”就是在翻译文言文时用简明、优美并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三、文言文翻译的理论基础 我们对于文言文的翻译通常用两种形式来处理,一种是意译,另一种是直译。直译要求尽可能地将原文中的每个词一一对应地译出来,此法可以字字落实,能较好地积累文言词汇;意译就是翻译原文的大体意思,此法比较流畅好懂。 四、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 在文言文中,由于古今词汇量的不同,古人用许多单音节词表达了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意思,而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也使用了很多特殊句式,因此,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光掌握原则是不够的,还应学会一些翻译的具体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六字法”即“留”、“释”、“补”、“添”、“删”、“调”。 1、留 “留”,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这些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只把“谪守”译为“被贬做太守”就可以了,其余都不用翻译。;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2、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实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以下几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

中国文化汉英翻译材料(1)

Exercise 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如今,作为东方艺术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京剧不仅在中国各地喜闻乐见,而且已被全世界人民广泛接受。 2.根据所表演角色的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演员角色分成四类:生(男角)、旦(女角)、净(花脸男角)、丑 (丑角)。 3.京剧的独特艺术魅力使它经久不衰:它创造了一种台上台下演员观众相互交融的美学欣赏与享受。 4.他曾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古代中国妇女的形象,完美地表现了她们的温柔、优雅和细腻。 5.梅兰芳也是把京剧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 6.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京剧必将获得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越来越多的喜爱。 Key to Exercise I. 1.Today, as one of the glowing pearls of oriental arts, not only has Beijing Opera been widely enjoyed all over China, it has also been well received all over the world. 2.According to the gender, age and social position of the different roles which they play, actors and actresses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sheng (male roles), dan (female roles), jing (male roles with facial paintings) and chou (clowns). 3.The uniqueness of Beijing Opera makes its artistic charm so everlasting: the creation of an aesthetic co-appreciation between the actors and actresses on stage and the audience off stage. 4.Mei Lanfang had created very successfully various images of ancient Chinese women and expressed their tenderness, elegance and subtlety. 5.Mei Lanfang was also the first person who introduced Beijing Opera to foreign countries. 6.Being a great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Beijing Opera will surely be more and more appreciated by people in China and in the whole world. Exercise II. Make a web advertisement in English,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Chinese. 著名的京剧武生徐力先生最近接受了我们舞蹈学校的邀请,担任高级舞蹈教员。武生是京剧中的一个重要生角。武生的特点是武艺好,身手矫健敏捷。武生演员常通过在舞台上翻滚武打(tumbles, tweists, and somersaults)来表现他们高超的武艺。武生的动作准确有力,是大量艰苦训练的结果。 中国古典舞蹈和民族舞蹈的舞台技巧和身段(floor skills and postures)大多来自中国传统戏曲的武功(acrobatic skills)。我们舞蹈学校非常荣幸能够请到徐先生教授女子班毯子功(floor skills)和男子班的功夫课。有关课程安排请点击此网址。 Key to Ex. II Make a web advertisement in English,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Chinese. A Rare Opportunity The famous Beijing Opera performer of Wu Sheng (acrobatic male role), Mr Xu Li, recently accepted an engagement with our Dancing School. Wu Sheng i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Beijing Opera. It requires a high level of acrobatic skills. Wu Sheng actors often show off their skills with tumbles, twists, and somersaults on the stage. These skills and movements require great precision in timing and strength, which takes a lot of training and exercise. Many of the floor skills and postures of classic and ethnic Chinese dances were originally from the acrobatic skil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Our dancing school is very fortunate to have Mr Xu Li to teach our Floor Skills class for girls and Kungfu class for boys. For class schedule, please click HERE. Exercise II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齐白石以革新水墨画和毕生献身于这项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2.他在几天后把那幅画重画了很多次,但是总比不上他当天即兴完成的作品。 3.兰亭序的极高的艺术价值促使更多书法家临摹王羲之的字体。 4.一个好的书法家所写出来的字必须充满生气,活力并具备完美的形体。 5.书法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清醒的头脑以及对毛笔有全面的掌握。 6.这个年轻演员认识到自己的演技还差,无法与他老师的演技相提并论。 Key Exercise III.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浅谈文言文翻译教学

浅谈文言文翻译教学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上到文言文,走进教室就讲翻译,也最喜欢上文言文,因为教学过程较为单一,省去了挖空心思备课的过程。但是轮到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课文来教学,因为觉得很难推陈出新。 文言文作为我国早期语言交流和文字传承的工具,它是古人们遗留给我们的文化宝藏,是我国五千多年文化的写照,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一切要从零开始。 改变、改革也不能大刀阔斧,只能先从小细节做起,因此,首先考虑的是文言文翻译的教学。分析初中文言文翻译教学现状,主要问题有:一是目标过于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似乎一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大多数老师都采用逐句翻译的方法。三是就事论事,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纵观目前文言文翻译的教学方式,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而选择性的使用。 第一,学案的运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文言文翻译教学也是如此,应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特别是对文言文翻译的思考,可以引发学生对旧知的联想与想象,从而便于老师归纳一词多义等情况。而口头布置的预习任务往往难以落实,使用学案,使预习的针对性更强。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阅读做出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做好记号或记录。为了保证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做适当的激励。同时通过检查,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模糊点有所了解,上课时可以进行针对讲解,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在课前完成学案时,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例如,古汉语词典等等,在主动搜索答案的同时,加深对文言词汇意思的理解。 第二,多媒體的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文章配上古典音乐朗读,或采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与课文有关的音像、图画内容,创设情景。也可让学生“看图说话”,根据图片、结合文章,说出图片中的内容或描绘的意境,既给予了学生一定帮助,又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写景的文字,需要意译,这时候给予图片赏析,帮助学生理解句意。多媒体配合,还可以在复习检查时,提高复习效

中国文化翻译练习10篇2

一、对龙图腾的崇拜在中国大约已绵延了八千多年。中国龙是古人将鱼、蛇、马、牛等动物与云雾、雷电等自然天象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中国龙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过程同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开拓变化和团结凝聚的寓意。 (1) 对龙图腾的崇拜在中国大约已绵延了八千多年。Chinese Dragon totem worship in China has been around for over 8,000 years. (2) 中国龙是古人将鱼、蛇、马、牛等动物与云雾、雷电等自然天象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 The ancients in China considered the dragon (or loong) as a fetish that combine s animals including the fish, snake, horse and ox with cloud, thunder, lightning and other natural celestial phenomena. (3) 中国龙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过程同步。The Chinese dragon was 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ulticultural fusion proc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4)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开拓变化和团结凝聚的寓意。 To the Chinese, the dragon signifies innovation and cohesion.

二、秧歌舞是中国汉族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通常在北方省份表演。秧歌舞者通常穿上明亮多彩的表演服装,他们的表演动作有力迅速。在农历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期间,人们一旦听到锣鼓声,不管外面天气有多冷,他们都会蜂拥到街上看秧歌舞表演。近年来,中国东北某些城市的老年人自发组织了了秧歌队,队员常年通过跳秧歌舞来保持健康,同时他们也乐在其中。 (1) 秧歌舞是中国汉族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通常在北方省份表演。 Yangko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dances of Han nationality in China. It is usually performed in Northern provinces. (2) 秧歌舞者通常穿上明亮多彩的表演服装,他们的表演动作有力迅速。 The dancers usually wear / are dressed in colorful and light costumes, and the performance is powerful and rapid. (3) 在农历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期间,人们一旦听到锣鼓声,不管外面天气有多冷,他们都会蜂拥到街上看秧歌舞表演。 During some festivals such as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中原文化和中原崛起 汉英翻译

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 解读中原文化,我们不难看出,历史上的河南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华崛起的高地,与根深叶茂的繁荣文化是分不开的。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后,我们要实现中原崛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开发我们的文化,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新我们的文化,要把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变为强大的文化力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中原崛起。所以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这两个跨越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随着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只有把这两大跨越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加快中原崛起的进程。这次我们举办“中原文化香港行和2007年豫港贸易洽谈会”,实际上就是要充分展示中原文化的魅力,发挥中原文化的潜力、增强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形成推动中原崛起的新动力。为此,我们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坚持用科学理论引领中原崛起,用人文精神凝聚中原崛起,以文化产业支撑中原崛起,以人才智力支持中原崛起,以创新文化推动中原崛起,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智力支持和不竭动力。现阶段,我们首先要把家底摸清,弄清到底有多少文化的“金矿”、“银矿”、“铜矿”、“铁矿”。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启动,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了文化资源的普查,一旦普查结束我们就制定开发利用的规划。从当前掌握的情况看,我们至少有以下八大产业可以很好地发展,这就是传

媒出版、文博会展、文化旅游、功夫娱乐、影视动漫、戏曲演艺、书法绘画、网络创意等八大产业。我省的这八大产业都是省委、省政府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无论从资源禀赋看,还是市场潜力看,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可期待的经济效益。比如书法绘画,我们商丘市有一个王公庄村,家家户户画老虎,一年卖画四百万。我们的开封市多数成年人都是书法爱好者或者是各级书协会员。书法绘画在河南不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有全国领军人物,现任的中国美协主席和中国书协主席都是我们河南人。再如功夫产业,少林功夫影响已经波及世界,来自国内外学习武术的学员仅登封一地就有10万多人,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时专程拜访少林寺。陈氏太极拳也已经走出国门,开始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设馆收徒,吸引了大量国外的年轻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一斑。在此,我真诚的欢迎香港的企业家和有识之士到河南去看一看,也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到河南文化产业的开发中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措施有力,有9800万勤劳智慧的中原儿女的奋发进取,有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海内外朋友的热情参与,中原文化就一定能够迎来发展的春天,就一定能够放射出更加瑰丽的光彩,成为推动中原崛起的强大动力。 The Culture and the Resurrection of Central China Interpreting the culture of Central China, we can easily see that the

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

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另一种情况是指文言文中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翻译时要补充完整,有以下4种情况: (1)省主语。例《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在“具答之”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在“便要还家”之前省略了“村人”,翻译时要增补进去。 (2)省略介词或介词宾语。 例:“放之山下”(《黔之驴》)的意思是“把它放到山下”,可见原句中省略了“于”(应为“放之于山下”),“于”译为“到”。再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句中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可译为‘此”,“这”,指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省略动词的宾语。例如上文提到的“便要还家”一句,动词“要”同“邀”,其后省 略了宾语“渔人”。 (4)省略动词谓语。如《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省略了“呈”,即为“极天 云呈一线异色”,可译为“呈现”。总之,这些省略成分在翻译时一定要充实完整。6.“调”,即调整,文言文有和现代汉语的语序、词序不同的,翻译时要对原文语序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浅谈文言文翻译技巧与要领

浅谈文言文翻译技巧与要领 发表时间:2009-11-19T11:16:00.747Z 来源:《当代教学论坛》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韦玉辉(贵州省三都县民族中学558100) [导读]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文言文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文言文,在近10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考卷中都设置有10分的文言翻译题,以考察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增强学生阅读与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继承和弘扬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因此,如何指导学生翻译文言文,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技巧与要领,成为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下面就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感受,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弄清文言翻译与注释的区别 要翻译古文,首先要弄清楚翻译与注释的区别。注释主要是对古文的词义作解释。如《曹刿论战》课文下面的注释:“牺牲,指牛、羊、猪;玉帛,指玉器、丝绸等物品,这些是指封建时代祭神用的。……” 翻译是把古汉语改写为现代汉语。因为古今汉语除了表现在词汇方面的区别之外,在语法方面也有某些演变。如《鸿门宴》中的“将军战河比,臣战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河南”,指的是黄河以南。而“战河北”与“战河南”,既为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即“战于河北”、“战于河南”;又是倒装句(状语后置),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应为“于河北战”,“于河南战”。所以,把文言文按词义注释串起来还不是翻译。 2明确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信”,指忠实于原文,不能随意增加与减少词义,不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达”,指通顺,不梗塞。“雅”,指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也就是说,翻译文言文要求用规范化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透彻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如《隆中对》中的“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应翻译为“我得到诸葛亮,如同鱼儿得到水一样”。而不能译为“我的得到诸葛亮,如同鱼的得到水”。这如同日本人说中国话,让人捧腹。 3遵循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有个口诀:首览全篇,领会大意。斟酌字义,动笔翻译。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难译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省略句子),补出原意。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如无标点,琢磨断句。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4坚守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请记住三句话: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对文言文句子中的每个词的意义或语法功能都要理解,并使其在现代汉语译文中都有反映(个别文言虚词,如发语词“夫” 等例外)。 直择,就是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翻译。由于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继承过来的,无论词汇、语法都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只要确切地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词义,在译文中字字有着落,就可以达到准确、通顺的要求。例: ①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翻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 ②圣人无常师。(《师说》) 翻译为:圣明的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意译,是指按照原文的意思翻译,如果直译后语言不顺,意思不明确或内容表达得不够透彻,就用意译。例: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翻译为: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翻译为:见识短浅的人怎么知道有抱负的人的远大志向呢!这样译出的比喻义,意思表达透彻,比直译好些。当然,在意译时,首先要将词的本义解释清楚,否则学生们很难领会、掌握。 5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用“留”、“补”、“删”、“换”、“调”这五个字概括。 (1)留,即是保留。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译文时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翻译。 例:①壮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③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上述例子中打“ ”线词语均作保留,不必翻译。 (2)补,即是补充。有两种情况要补充:其一,古汉语中大多数是单音词,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中有不少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素发展成的。因而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补充为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词。例:①学(学习)不可以已。(《劝学》) ②吾尝终日而思(思考)矣。(《劝学》) ③项燕为楚(楚国)将(大将),数有功。(战功),爱(爱护)士卒。(《陈涉世家》)以上例句中带点的词皆为单音词,括号内的词为补充成的双音词。其二,古汉语比较简练,常常省略掉某些句子成份或内容。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习惯,根据内容的需要,作必要的补充,使之通顺透彻地表达原意。 例:①(鲁庄公)十年(的)春(天)。(《曹刿论战》)。

中国文化常识翻译王天竹

概述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中国的传统艺术门类繁多、雅俗共赏,从悠扬动人的民间音乐到细腻缠绵的地方戏曲,从疏洁淡雅的水墨画到刚柔并济的书法,无不闪烁着智慧之光,令人赞叹不已。 舞狮 舞狮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到了唐朝,狮子舞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 舞狮在中国是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从北方到南方,从城市到乡村,逢年过节及庆典盛事,都可以看到欢快的舞狮。民间认为舞狮可以很好地把百姓的欢喜心情表达出来,也最能烘托热闹气氛。舞狮尤以广东地区一带最为盛行。用来舞动的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广东人称它为“醒狮”。 中国百姓对狮子有图腾般的崇敬感,狮子在民间有很多传说,其位置仅次于龙,因此舞狮也就带有了不少神秘色彩。人们相信狮子是吉祥瑞兽,而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节日和喜庆活动,都会舞狮助兴,祈求吉利和如意。专用于节庆场合纳福迎祥的舞狮,代代相传,从古代民间传统的娱乐活动,发展成为具有健身功能的体育运动。舞龙和舞狮的热闹场面在中国的电影中也是很常见的。 吉祥图案 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含有吉祥意义的图案。每到年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用这些吉祥图案装饰自己的房间和物品,以表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良辰佳节的庆贺。 中国的吉祥图案始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代,后来在民间流传开来。今天,吉祥图案任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中国的吉祥图案内容及其广泛,这里介绍最常见的几种::“双喜”字,是双喜临门,大吉大利的意思,民间常在办喜事时采用。 “寿”字,字头经过加工美化,变成对称的图案,是长寿的意思。“福寿双全”,是由蝙蝠和寿字组成的图案。“蝠”与“福”同音。表示幸福长寿。 两个“有”字组成的对称图案,意思是顺也有,倒也有。在中国农村常用来贴在收藏谷物的器具上,表示丰收富裕。“百吉”,也叫“盘长”。它无头无尾,无始无终,可以想象为许多个“结”,谐“百吉”之音,作为百事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有福寿延绵,永无休止的意思。“五福捧寿”,图案中5个蝙蝠环绕一个寿字。五福是长寿、富贵、康宁、道德、善终。“四合如意”,4个如意从四面围拢勾连起来,象征诸事如意。 小孩儿满月与抓周 在中国,小孩儿的满月酒和抓周仪式独具特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两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专题 一、指点迷津理解句子 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 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例2:(胡)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读cuàn)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在这段文字中,“先其将归,请假还家”一句,字词上没有一点疑难,但“先其将归”是什么意思?是“早就要带他回去”吗?自然不是。原来这是一个省略句,在“先“之后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其,指代胡威。这样看来,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先,(都督)便请假回家。用这个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与下文意思一致,因为“阴资装”等句意思是: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与他结伴同行,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就帮助他处理。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如“至于公事,何由济乎?”句中“何由”是“由何”的倒置,“何由济乎?”就是“凭什么才能成功?”而不是“有什么理有才能成功?”又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一句中,破,使动用法,降,也是使动用法,使……降。据此全句是说: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部投降。 3.烛照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 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上下文。 例3: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 这段文字中,“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异”是“异心”,还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曾与他人相约,一旦“显重”就“彼此引

中国文化翻译练习10篇(3)

一、京剧被誉为“东方歌剧”,是地道的中国国粹。它起源于中国多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是南方的“徽班”。到了19 世纪末,京剧形成并成为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角色主要分生(男性)、旦(女性)、净(男性)、丑(男性女性皆有)四大行当。 (1) 京剧被誉为“东方歌剧”,是地道的中国国粹。Praised as“Oriental Opera”, Beijing Opera is a genuine national quintessence of China. (2) 它起源于中国多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是南方的“徽班”。 It originated from many kinds of ancient local operas, especially huiban in southern China. (3) 到了19 世纪末,京剧形成并成为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Beijing Opera evolved and took shape, becoming the greatest kind of opera in China. (4)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

式化的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刻画人物。 Beijing Opera is a blend of performing arts---song, speech, performance, acrobatic fighting and dance. Beijing Opera portrays and narrates the plot and characters through stylized acting. (5) 角色主要分生(男性)、旦(女性)、净(男性)、丑(男性女性皆有)四大行当。 The main types of roles in Beijing Opera are sheng (male), dan (young female), jing (painted face, male), and chou (clown, either male or female). 二、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道教以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主张“重人贵生”, 崇尚清静无为,修身养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4)”便是老子的至理名言。(1)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 Taoism first originated in China. The founder of Taoism is Lao-zi, a philosopher and thinker who lived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2) 道教以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