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代官批民调制度与基层社会治理

清代官批民调制度与基层社会治理

清代官批民调制度与基层社会治理
清代官批民调制度与基层社会治理

官批民调及官批民调制度与民间诉讼、基层治理密切相关。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无讼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那么调处制度则是实现息讼无讼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在中国古代是由来已久的,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而且形成了整套的制度,是世界上少有的。”[1]官批民

调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重要的“息讼”实践,但决不仅仅限于此。

(一)官批民调制度的内涵

古代调处制度所涉案件一般包括户婚、田土、钱役、斗殴等细故,以及一些轻微刑事案件,它又可以分为民间调处、官府诉讼调处和官批民调三种主要形式。官批民调在形式上具有调处的一般特征,但与传统民间调处、官府诉讼调处相比,又有不同之处。与民间调处不同,官批民调案件进入了官府诉讼程序,与官府审判密切相关,而不仅仅局限于民间领域,这其中官方意志起很大的作用;与官府诉讼调处相比,官批民调案件虽然进入了官府诉讼程序,但在官方的意志下没有走完这一程序,而是转向民间,通过非诉讼、非官府判决的形式解决,这其中官府衙门、民间力量、民间习俗等都发挥了影响,而不仅仅只有官府衙门在起作用。

官批民调介于民间调处和官府诉讼调处之间,是官府衙门和民间力量处理纠纷的结合点,是堂上堂下相结合解决民间纠纷的主要途径。案件进入官府诉讼程序,官府认为案件情节轻微,不值得传讯、审判,或认为事关亲族关系、伦理道德、社会风俗等,不便公开传讯,就会批令保甲、宗族、乡绅、行会等组织或人员进行调处,然后把调处结果回禀官府并销案,在这一过程中官府只进行原则性的指导并对调处结果予以确认,以使调处结果发挥效力,这就是官批民

调。对官批民调案件涉及的各方面力量、人员的职责、权利、功能等的确认及对运作程序的一系列规定,也就构成了官批民调制度。官批民调是明清时期调处的重要方式,官批民调制度也是明清调处制度的主要内容,具有半官方性质和“官民合作”特色,与明清基层社会治理息息相关。

(二)清代官批民调制度的基本特征1、官批主体的特定性

在清代,州县是最为重要的基层行政组织,也是诉讼的第一审级,作为这一审级的最高裁定者,州县官成为官批民调的官批主体。《大清律例》规定:“军民词讼,皆须自下而上陈告,若越本管官司,辄赴上司称诉者,﹝即实亦﹞笞五

十。”[2]

可以讲,几乎所有的案件都要经过州县官的初审,但

由于清王朝法律对州县官审判权力的限制,州县官除对户婚、田土、钱债、斗殴等细事可以当堂决断外,大一点的案件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刑事案件,原则上要由州县官的上级甚至是皇帝来批复,对此州县官没有决定权。从官批民调制度的运作来看,官府批给民间调处的案件都是州县官职能管辖范围内的,主要是州县官在起作用,因此官批主体比较特定,一般限定为州县官,即地方父母官。据《清史稿·地理志》所载,宣统时期有县1342个,属州129个,散厅78个,此外还有土州27个,土县4个,土司113个。《清史稿·职官志》所载,清王朝有县1358个,属州48个。从中还可以得出,官批主体在数量上也是一定的,一般等同于全国州、县这一级官府组织的数量,大约为1500个左右,即所有的知县、知州、散厅的通判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官等。

2、民调主体的多样性

清代官批民调制度与基层社会治理

肖卜文

陈瑞来

[作者简介]肖卜文,女,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制度史(湖南长沙,410208);陈瑞来,湖南省委学习办(湖南长沙,410001)。

[摘要]官批民调是清代调处的重要方式,官批民调制度是清代调处制度的主要内容,具有半官方性质和“官民合作”特色,

与明清基层社会治理息息相关。从清代官批民调制度的内涵、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这一制度建构、运作的环境和产生的原因。作为

清代基层治理体系重要内容的官批民调制度,其实施虽然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对清代基层治理有积极作用,并对当时社会治理的理念、方式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清代;官批民调;基层治理;官民合作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10)11-0015-04

2010年11月

Culture And History Vision (Theory )

Nov.2010

民调主体是针对于民间力量、民间组织在民间调处中的作用而言的,相对于官方力量来说,民调主体又是官批主体的承受方。在我国古代,官方力量居于主导地位,社会资本要素发育不完善,社会力量虽然有与官方衙门冲突的地方,但大多数情况下社会力量会依顺在官府组织之下,它们或者担当起官府的少许经济职能,或者履行官府的部分治安功能,或者在官府的主导下做一部分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工作,等等。具体到官批民调而言,保甲、乡约、宗族、乡绅、行会、会馆、庙会等非官方力量在民间调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认为是主要的民调主体。在清代,官府对官批民调案件的批付对象选择性较大,民调主体具有多样性。

3、案件的民事导向性

官批民调案件在清代州县诉讼案件中占有一定份量,在整理出来的清代四川巴县、天津宝坻、台湾淡新、浙江黄岩等地方档案中,就有不少典型的官批民调案件,其中又以“黄岩诉讼档案”最为突出。据王宏治的分类,整理出版的“黄岩诉讼档案”案件主要分为户婚、田宅、钱债、斗殴、盗窃、保释及要求存案等七种类型。就案情而言,黄岩讼案绝大多数在今天看来属于民事案件,把交叉案件计入在内,可归入户婚的案件有19宗,约占总数的24.4%;属田宅者18宗,约占23%;属钱债者21宗,约占27%;较单纯的斗殴案件5宗,约占6.4%;盗窃案9宗,约占11.5%;另有非为诉讼请求者10宗,其中出状保释者3宗,要求存案者7宗,合计约占12.8%。通过对黄岩讼案的分析,总的来讲清代官批民调案件具有明显的民事导向性。

4、制度运作过程中体现出较明显的官方意志

《大清律例》规定:“斗殴、婚姻、田宅等事不受理者,仗八十。受﹝被告之﹞财者,计赃,以枉法﹝罪与不受理罪﹞从重论”。[3]也就是说,在州县官职能管辖范围内的案件,只要当事人告状,州县官就必须受理,如果不受理,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甚至要承担必要的刑事责任。然而,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州县官往往利用法律的其他规定,对民事诉讼不予受理或者批付给民间调处。州县官的批付往往并不以当事人自愿为条件,大多是官府衙门强行息讼的直接结果,也主要体现着官府“息讼”之意图,纠纷双方在心理上也难以完全接受。

(三)清代官批民调制度建构与运作的环境及原因

在整个清王朝,官批民调制度的建构与运作,不仅与纠纷的性质、纠纷方的心理等因素有关,还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更与整个州县政治体制紧密相关。

1、州县政治体制与官批民调

清代官批民调制度建构并运作于州县政治体制之中,是州县政治体制的逻辑延伸。作为清代州县政治体制重要内容的主官负责制,对官批民调制度的形成、实施有重要作用。《清史稿·职官志》讲:“知县掌一县治理,决讼断辟,劝农赈贫,讨猾除奸,兴养立教。凡贡士、读法、养老、祀神,靡所不综。县丞、主簿分掌粮马、征税、户籍、缉捕诸职。典吏掌稽检狱囚”,从中可知州县官在整个州县政务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典章上,清代虽然也有州县设置佐贰官的规定,但并不是全部设置。据《光绪会典》载,州同有52人,州判有70人,县丞有345人,主簿只有55人,而州有218个,县有1341个,很明显,大部分州县没有佐贰官。即使某些州县有佐贰官的设置,佐贰官也大多不与主官同署或同城治事,如宛平县的县城官署设在门头沟,大兴县的县丞官署设在礼贤镇。清王朝不仅在制度上肯定了主官负责制,还在州县官吏设置上剔除了与州县主官抗衡的对手,维护了州县主官掌控整个州县辖区的权力。[4]主官负责制在制度上赋予了州县官处理本辖区事务的权力,使州县事务无不在其职责范围内,这同时也造就了州县官事繁任重的处境。在这种处境下,州县官不仅要接受自上而下的领导和监督,还要面对诸多势力的竞争、威胁、干预等,在追求个人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动机下,州县官为上是尊、谨慎政事、明哲保身、苟且因循的心理也就越来越突出,并对州县政务特别是民间纠纷的处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州县官对官批民调的偏爱还与君主专制下严格的考课制度有很大关联。考课是对在职官吏的官箴政绩和功过的评定,通过考课分出优劣而加以奖惩黜陟,是历代统治集团约束内部成员的重要手段。考课的内容和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官吏的行为,也影响着人们对官吏的评价。对各级一般行政官吏考核的内容,主要是所属部门和地区的户口增减、垦田多少、钱谷出入、漕运水利、盗贼狱讼、教育选举、社会治安、督察下属等内容,其中盗贼狱讼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地方官大计考核时,“政事”一向以通达明治为上等,讼清狱结是其重要标志,“自理词讼随到随审,虚衷剖断,从不稽延拖累”的地方官可升迁,“诉讼少则高升”,“诉讼多则撤职”。这种考核标准当然促使地方官通过调处手段达到息讼的目的,由调处方式解决百姓日常纷争成为其首要选择。

2、州县官施政环境、心理与官批民调

在整个封建专制政治体系中,州县官处于中下层位置,在上下左右的政治关系网络内,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受到多方面的牵扯。“州县官的倨傲以临下,谦恭以奉上,虚伪以处左右的心理痼疾,在政治关系网中表现非常充分”[5]。基于州县官的处境和个人自身的因素,州县官在施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阻力和障碍,施政上困难重重,宦海上布满荆棘,到处是陷阱,稍有不慎,丢官卸职,乃至破家灭门。清代州县官不在本籍任职,而到与自己家乡不同风俗的地方充任长官,语言不同,地方风俗不懂,再加上他们在上任前没有多少法律知识,只能依靠幕友断案,因此他们的断案都带有一定的政治风险,这也与古代诉讼程序的无限性有关,诉讼当事人只要对诉讼结果不服,可以多次向上级衙门进行投诉,有的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由于担心

仕途不测,州县官对民事纠纷甚至一些刑事案件推诿于乡里或让纠纷双方自行调处,不仅可以借此来标榜所辖境内“讼清、政通、人和”,而且能掩盖自己不懂刑名律例的缺陷。况且因诉讼之事而被讦罢官的也不在少数。清代官批民调制度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州县官施政环境下建构和运行的。

在清代,州县官的政绩趋向与儒家伦理道德紧密相关。清代大部分州县官熟读过四书五经,饱经儒家伦理道德熏陶,都希望以好的官声不朽于世。满清统治者也正是利用了州县官的这种心理特征,对官吏进行奖励,有的旌表乡里,有的通告全国,有的载以史传,以使褒勤赏廉劝善功能发挥出最大效能。对传统的“官”而言,“讼”所关涉到的不仅仅是“法令”,更重要的是,诉讼的多寡及其解决方式,本身就是衡量其为“官”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为民父母”的州县官,在这种内心压力下,在处理尤其关涉“风俗人心”的民事讼争时,尽量采用非诉讼的方法,这正是传统社会倡导民间调处或官批民调以平息争讼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黄岩诉讼的78件民事诉讼档案的研究中,只有7件裁定其诉讼请求,其它均不予受理或者裁定调处解决,就是州县官群体这一施政心理的反应。

3、健讼风俗与官批民调

清代曾任潮州知县的蓝鼎元曾记载潮州地区的健讼风俗:“余思潮人好讼,每三日一放告,收词状一二千楮,即当极少之日,亦一千二三百楮以上。[6]”这个数目相当惊人,是清代健讼风气的鲜明写照。日本学者马夫进统计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仅有23366户的湖南宁远县居然在一年间提出了一万份诉状文书,乾隆年间湖南湘乡县一年间约收受了14400至19200份呈词,道光年间任邱县知县代理的张绮紧一个月就收到诉讼文书2000余份,康熙末年曾任会稽知县的张我观在8个月内就收到约7200份左右的词状。[7]面对如此盛行的好讼风俗,清代大多数州县官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因为司法、行政合一的地方权力体系设置,使得处理民事讼案只是州县官诸多政务中的一个方面,面对蜂拥而来的诉状,地方官往往难于招架。为此,在相关制度欠缺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以各种理由阻止民事纠纷进入官府诉讼、判决渠道。况且在清代,审判刑民合一,但以刑为主,民事次之,民事审判多以刑事审判的程序进行。这种审判程序,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但过多的付诸刑罚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是很明显的。刑法可以处理大量的社会纠纷,但不可能应对社会的全部纠纷,面对各式各样的社会纠纷,刑法对纠纷的调整有许多不适之处。还有,清代律例对民事行为的规制也有很多空白,存在着不少缺陷。《大清律例·户律》中的内容,包括《户役》、《田宅》、《婚姻》、《课程》、《仓库》、《钱债》等条款,是清王朝对民间经济行为进行规制的集中立法。但这些民事立法在实施起来,也同样无法应对复杂变化的社会,民事立法供给不足、供给滞后严重。在清代的司法实践中,一起普通的民事纷争如果走向刑法规制的道路,往往需要一系列复杂的程序,不仅使纠纷解决的时间大量延长,还往往给纠纷方带来更多的损害,这就需要民事法律功能的发挥。但在民事法律供给不足、供给滞后的情况下,民事法律对纠纷的调整有时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而民间调处以程序简洁、灵活方便的纠纷解决特点,被统治者特别是州县官群体所关注并加以利用。况且,面对日盛的健讼风气,州县官在自身能力和精力有限的条件下也不得不进行权衡、取舍。官批民调作为连接民间调处和官方诉讼判决的桥梁,成为州县官施政的不错选择。

4、家国同构、熟人社会与官批民调

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结构是一种和血缘息息相关的家族结构。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人们无可例外地都怀有深深的血缘情感,因此家族既是一个血缘共同体,更是一个情感共同体。明清基层社会,基层权威主要源自于社会内部的家族权威,虽然行政机构和政府官员构成的显性国家权力并没有进入乡村社会,但是国家通过乡里、乡甲、宗族、行会会馆等制度对基层社会行政化,使基层权威为国家所认可,并结构化于国家权威,所以古代基层权威事实上是一种规定性的内生权威。基层秩序是在多种权威的支配下形成的,是一种建构性秩序总体格局之下的自然性秩序。这种秩序尽管没有显性的国家行政力量加以整合,但是国家(皇权)权威无处不在。国家的组织及活动原则,基本上能够在乡里、家族等组织内部得到体现。这些国家一般情况下予以认可的基层权威,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多数纠纷的非诉讼方式解决创造了条件。

同时中国社会是一个深受熟人关系左右的社会。人们长期生活在同一宗族或同一乡土,形成了各种互相牵连、互相依存的社会关系和熟人社会情结。当事人作为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处于非常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而被法律调整的关系只是其中的一种或一个环节。当事人进入诉讼程序后,就发生了角色的转换,由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角色,变成了诉讼格局中的“原告”或“被告”,这种角色转变使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凸现出来,抹去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蕴含了人们从生活习俗中得到的最适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机制,蕴含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得来的实践理性。而官府做出的判决,不可能完全顾及当事人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这就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熟人社会关系。而官批民调解决诉讼却有很大的包容性,在调解中,法律之外的社会资源,非法律性的社会关系如亲朋、邻里、熟人等关系纳入进来,促使当事人对此加以考虑,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入手,进行交流并达成共识,使原有的社会关系得以维持,并使冲突的关系得以恢复。家国一体的熟人社会结构不仅抑制了民众诉讼现象的进一步突增,而且宗族领袖、地方精英、乡约保甲、行会会馆在这一社会结构下,在基层社会事务(主要是纠纷解决)中发挥了很强的组织、协

2010年11月Culture And History Vision(Theory)Nov.2010

调作用。因此,一般情况下,纠纷在乡里、宗族或者行会内部都可以得到妥善解决。这是官批民调制度建构与运行的重要社会基础,也是州县官倾向于官批民调甚至是民间自行调解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官批民调制度实施对清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影响

1、官批民调制度是对基层治理的积极意义

清朝统治者为稳固统治秩序,特别注重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与治理,形成了一套复杂的控制与治理体系。这包括赋役征收、治安维护、纷争解决、社会救助、突发事件等各方面的内容,它们或者独立运行,或者相互支持,共同服务于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官批民调制度是对州县官以官批民调方式处理辖区纷争这一重要施政选择的固定化和程序化,是我们认识清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窗口。官批民调制度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清代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即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并行、官方组织与非官方组织并存、官府与民间力量相结合。官批民调制度实质上是对“官民合作”解决民间纷争,加强社会治理这样一种社会控制模式的制度规定,它在肯定州县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对保甲、宗族、乡绅、行会等非官方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予以认可。官批民调制度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清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清代基层社会治理,有法律性、制度性的东西在起作用,也有非制度性、习惯性、风俗性的因素在发挥影响,既可以通过正规的官府衙门渠道,也可以避开官府而借助民间组织、民间力量而为,既可以动用国家暴力机器进行刑事制裁,也可以在民间让问题自行消亡,最终达到对社会的治理与有效控制。

官批民调是社会矛盾的“减压器“,是创造性解决民间纠纷和加强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官批民调制度使官批民调解决纠纷这一方式制度化,实现了官府审判与民间调解解决纷争的契合。官批民调在深层次上还影响了清代对基层社会治理主体、治理方式的认识与实践,丰富了清代“官民合作”基层治理体系的内容,并最终对清代整个的基层社会控制与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适应于当时基层社会生态的治理方式,对今天基层社会的矛盾解决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2、官批民调制度对基层治理的消极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官批民调的运作也有其局限性。由于亲属身份的尊卑、宗族支派的远近、门房的强弱、嫡庶的差别以及姓氏大小、人口多寡、财产状况、文化教育、与官府权势的结交等情况的不同,不可避免的造成当事人在调处过程中受到不公平待遇。调处结果的偏袒性甚至强制性是难以避免的。衙门绝对性地强调纠纷必须经调解程序或强行令大量纠纷经调解结案,甚至拒绝受理案件,无形中限制甚至取消了司法权力在纠纷解决中的应有作用,妨碍了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和司法权力的正确行使。官府衙门滥用官批民调形式压制诉讼,没有考虑到民间调解人可能受过多干扰性因素的影响,导致调解结果显失公正或因为不具有完全强制力而无效,这就导致官批民调的治理效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官员功利心态、法律工具主义及负面的诉讼观的大量存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我国古代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法治实践,这是官批民调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的一大局限。

[参考文献]

[1]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

[2]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刑律·诉讼·越诉》[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刑律·诉讼·告状不受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4]柏桦.中国古代刑罚政治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柏桦.明清州县官群体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6](清)蓝鼎元.鹿洲公案[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

[7](日)夫马进.明清时代的讼师与诉讼制度[J].载王亚新,梁治平编·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事契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The Qing Dynasty yamen approves and the civil mediation system and the governance of basic unit society

Abstract:The Qing Dynasty yamen approves and the civil medi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mediate the Qing dynasty,and it is also the Qing Dynasty mediates system's primary coverage,has the feature of semi-official nature and"the officials and people cooperation" ,which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governance of basic unit society in the M ing and Qing Dynasties.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lear off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Qing Dynasty yamen approves and the civil mediation system,to analyze this system construction,the oper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reason.To point out that,as the Qing Dynasty basic unit government system important content's,although its implementation has the inevitable limitation,but has the positive role to the Qing Dynasty basic unit government,and have certain influence to the idea about the way of society governing at that time.

Keywords:Qing Dynasty;The yamen approves and the civil mediation;governance of basic unit society The officials and people cooperation

(责任编辑:黄涯)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摘要:加快形成科学有序的社会治理体制,就要围绕着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这样一条主线,着重做好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逐步实现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体制的创新。 关键词: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社会体制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首次把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我们下一阶段社会领域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效。那么社会领域包括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一系列领域的制度创新,它的基本目标就是使我们社会既有活力,又有秩序。就像经济建设一样,经济建设既需要市场活力,也需要市场秩序,所以才能不断地创造财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所以社会改革要围绕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样一个目标来改革,改革的内容就是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形成一个合理的利益格局,推进社会领域的制度创新。 一、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相应的社会体制来与

之相适应。换句话说,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它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如果说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为了释放生产力,那么社会体制的改革就是释放社会活力。我们对经济体制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已经36年,有些问题比较清楚,但是对社会体制的很多问题,我们认识得并不是十分清楚。一方面,源于理论上的束缚,另一方面,社会领域本身的实践开展也比较晚。我们对社会的认识,对社会本质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逐步地认识,要在实践中逐步地摸索。所以,社会体制的改革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要像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样来认识社会体制。其次,社会体制的改革是整个国家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经验来看,社会体制如果改革或者其中的一项制度不完善,都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长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例如像阿根廷、巴西、智利这些国家人均GDP都超过了六千美元,但是长期进入了不发展阶段,原因就在于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不完善,社会的贫富差距导致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和社会不稳定。社会不稳定经济就陷入停滞发展,所以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讲:“如果我们的经济不稳定,我们自己的老百姓不敢消费,外来的投资者不敢投资,那经济怎么发展?”所以社会体制出了问题,社会也照样会不发展,整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步伐就会减慢。所以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在2050年建成一个民主、繁荣、和谐、

社会治理工作方案

社会治理工作方案 深化治安管理,完善治安管控体系。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社会治理 ,感谢您的阅读! 按照市综治办的指示精神,结合市工商局实际情况,特制定市工商局20**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全面发展,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为加速全市经济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全体党组成员为成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力度。坚持综治领导小组议事制度,凡涉及综合治理工作方面重大问题,必须先由领导小组进行商议,形成意见,然后进行落实。同时,狠抓督办落实,对局机关重点科室、重点基层单位,做到防微杜渐,发现治安隐患及时消灭在蒙芽状态之中。 1、组织发动阶段。_至_月份,全局机关科室、基层单位进行总动员,大力宣传上级有关综治指示精神,拟定召开一次全系统干部职工会议,在城区、各乡镇场显眼位置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全面

掀起争创高潮。同时与机关各科室、基层单位负责人签订综治责任状。 2、布置实施阶段。_至_月份,制定方案,确定人员,明确任务,对重点部位采取措施,建章建制,扎扎实实地搞好各项工作。 3、检查落实阶段。_至__月份,针对前段制定的工作方案、目标、任务、措施,逐项进行检查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以优异 的成绩迎接上级领导检查。 1、综治组织落实好。局属各单位要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综治领 导小组,并落实专管人员。保卫、调解、帮教、门栋关照等各种群 防组织健全,并做到工作落实。 2、治安责任落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 责任制落实,层层签订治安 。基层分局、所一把手高度重视综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 正承担起一方平安的领导责任。 3、防范措施落实好。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的封闭式管理措 施落实,有门卫人员,有名符其实的门栋关照人员。院落、办公楼 建有总栅门,按时开关重要科室、基层单位财务室、库房和住户装 防盗门、铁窗、安全网、防护栏。建有封闭式自行车棚,消防设施 齐全。 4、管理教育落实好。积极开展

民调工作总结

民调工作总结(一) 工农里社区在上级司法调解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充分认识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将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推向社区为主导思想,以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小区安定为工作目标,狠抓工作任务,现将2005年调解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农里社区调解委会员始终把调解组织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来抓,提出了以调解网络标准,调解组织高素质,调解工作高效益的三高目标,努力构建覆盖社区每个角落的调解网络体系。为了保证及时化解社区民间纠纷,给居民营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社区党支部加强了社区调委会的组织网络建设,由“党支部书记一手抓”任调委会主任,社区副主任担任调委会的副主任,并让一名少数民族担任“民族”调解员,社区的法律顾问,义务联防队员,楼幢长等担任成员,同时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制度,形成了一个既有详细分工,又能相互合作的工作网络图。 二、在开展调解工作中,社区在抓好社区调委会的组织网络建设,规范了调委会的各项资料,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了“四个及时”,学习、会议及时记录,矛盾、纠纷及时排查登记,重大情况及时报告,调解纠纷及时归档。坚持规范化运作是做好标准人民调解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坚持“调解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及时化解民间纠纷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关键。 三、我们社区每季度举办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四五”普法知识答卷调查,组织社区老人学习老年法,发放宣传单,出黑板报,目的就是让广大居民懂法用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四、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和突出矛盾,不让矛盾激化,我们采取

了:(1)、对发生纠纷的事实加以认真调查,听取周围群众的看法与意见,(2)、双方个别谈话作思想工作,必要时举办法律法规学习班,(3)、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4)、想办法让双方和好,矛盾就地解决。我们社区全年纠纷发生率11起,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8%。 我们调解委员会在司法局、办事处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发挥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为促进海港区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奋斗。 民调工作总结(二)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其中不乏重大疑难纠纷,如何充分发挥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化解重大疑难纠纷的主力军作用,确保全村的平安和谐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庄泉村调委会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在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完善制度,提升队伍工作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各项调解工作制度。 (一)坚持重大矛盾主动介入调处制度。发生重大矛盾纠纷时,村调委会都能够在获悉情况后的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控制事态扩大,并主动介入纠纷的调处,直至纠纷妥善解决。比如,我村村民涉及的两起车祸死亡案件中,调委会积极与双方沟通,不断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使双方能够友好达成协议,没有发生任何违背法律法规的恶性事件。 (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风起于青萍之末,重大疑难纠纷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密切掌握矛盾的发展动向是调解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而我们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每月开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工作制度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工作制度为深入推进我院平安建设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以下简称“综治”工作)各项措施,创造良好的社会、工作、生活环境,根据上级综治工作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综治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强化综治工作,更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目标任务。 第二条院将综治工作列入院党组工作议事日程,成立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综治工作的领导,定期进行工作安排部署,对重大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超前做好防控和化解工作,确保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 第三条健全组织机构,层层落实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院主要领导为全院综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专兼职人员我具体责任人,负责掌握本科室人员的思想动向,抓好本科室的综治工作。 第四条落实院综治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度,综治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认真分析总结单位综治维稳和安全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 第五条加强对党员干部职工的教育,认真学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文件,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宣传工作,增强治安防范意识;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教育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杜绝各类刑事案件的发生;动员全体人员积极参与综合治理的各项活动,不断增强法纪观念和安全意识,做到单位、个人、家庭不发生治安、刑事案件和安全责任事故。 第六条坚持开展经常性的综治检查工作,做到处室月查、个人随时查,节假日重点查,随时掌握情况,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把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对本单位安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科学化、规范化,发挥标准化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作用,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培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品牌,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组织,采用综合标准化方法,开展以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为主要内容,以实现管理规范、服务质量良好、公众满意度高为目标,促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探索性活动。 第三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制定试点工作相关方针政策、编制规划和计划、组织和协调相关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第四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联席会议负责审核、确定试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部级联席办公室)具体承担发布试点征集、下达试点任务、开展试点监督、确认试点评估结果等相关事宜。

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有关部门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省级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省级联席办公室),具体承担辖区内标准化试点的征集、初核、上报、评估等相关管理事宜。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争取省级人民政府对试点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试点建设。试点所在区域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作为试点的保证单位或者承担单位,根据实际需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六条试点工作应当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合、自愿申报、有序实施的总体要求开展。 第七条试点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与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需求相结合; (二)与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维护服务提供者和公众的合法权益相结合; (三)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相结合。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1.据统计,有明一代共有160余位阁臣,其中像张居正那样勇于任事者只是少数,大部分人的作为十分有限。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宦官组织掌握决策权力B.文化专制导致阁臣平庸 C.内阁权力受到很大限制D.皇权专制无意选拔能臣 2.书法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以书法名义设立了一个中枢辅政内廷机构。这一机构设置在 A.汉朝中期B.唐朝初期C.宋朝末期D.清朝初期 3.春秋时期,卿大夫的话语体系中,“忠”是高频词,成为其政治伦理的核心。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A.周天子权威丧失B.中央集权制加强 C.分封制彻底瓦解D.宗法制逐解体 4.国际法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法律,是为了维持国际社会的秩序,维持世界的和平稳定,满足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下列有关国际法的发展史实错误的是 A.荷兰人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维也纳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结束战争的先例 C.《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D.《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5.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如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年),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可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A.汉朝B.北魏C.唐朝D.五代十国 6.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指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则是公民选举代表组成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民主制度。比较这两种民主政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主适用的范围基本相同B.前者与后者有历史传承关系 C.都极易使民主沦为多数人的暴政D.二者体现的民主原则截然不同 7.据《金史》载:“猛安,从四品。掌修理军务、训练武艺、劝务农桑,余同防御……诸谋克,从五品。掌抚辑军户训练武艺……余同县令。”“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户之民,往往骄纵,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作,尽令汉人佃莳,取租而已。”这说明猛安谋克制度在推动女真族社会转型方面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保障了金政府的财源B.保障了金军的战斗力 C.促进了女真族封建化的进程D.促进了女真族势力的壮大 8.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一直是历代中央政府的重要职责。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秦、汉、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单位综治维稳工作制度

公司综治维稳工作规章制度 第一条认真学习、增强工作效力 全体职工必须认真学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文件、会议及领导讲话精神,确保自己的工作言行,既不违反大政方针,又能切合具体实际,保障工作与言行不存在麻痹大意、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现象,保持部门和个人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共建互信机制,遇事能及时商量、有效沟通、合情处理,不酿造和蓄积社会矛盾和隐患性问题。 第二条一岗双责、坚持发展稳定两促进 无论领导或是职工,无论是从事分管领导工作或是具体经办事项,都必须把工作推进与维护社会稳定像融合,不能只求工作进度而不经工作规范,不能只求工作结果而不讲工作程序,更不能只图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社会治安隐患问题的发生。无论领导或职工解决问题、作出决定、发表观点意见等都要力求由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作依据,不能有违法、违规言行侵犯当事人的利益引起争端,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产生。 第三条严格实行重要节日,重要会议等重要时期的值班工作制度。 凡元旦、春节及各种法定长假节日,凡国家及省、市“党代会”、“人代会”等重要时期都要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单位领导全天不能关机,单位职工页应随时保持在可联系状态。值班任务是及时发现动向或苗头,及时处理或报告。无论是自己处理或报告的事项都应做好全

程记录以便事后检验并能向有可能前来争执,质询的人提供全面的备查资料。 第四条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特别注重信访引发的源头性问题信访工作首先必须坚持“管行业、必须兼顾信访”的原则。处理涉及群体利益的工作,必须要疏通群众的思想,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自己分管的工作产生信访,分管领导要注重分析根源或苗头性问题,分析运用法律法规规定和适用政策是不是运用准确的问题,对群众不服、思想不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由要求组织听证、或者提起行政复议甚至是法律诉讼的权利,引导其通过合法程序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确属无理取闹的,要收集好证据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对自己和单位不能处理的,提交证据以及相关事实资料申报公安机关参与解决。对文化素质不高,政策法律知识欠缺的群众来访要宽容,要耐心倾听其呼声,合情、合理及时地解决好他们反映和要求解决的问题,对背后指使的随意性缠访,无理信访,粗暴信访,依程序先做其思想工作,后告知其可要求进行听证及向法院起诉的正当渠道,对不按正当方式正常行为反映要求解决问题的,要及早告公安机关依照治安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处罚。 二、责任追究 第五条综治与社会稳定工作采取产生于那个岗位,问责到那个岗位责任人的方式追究责任,责任追究暂不作细分量化责任追究。 但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取消其评定先进或优秀的年终考核评定资格。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关系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关系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两项重要职能,也可统称为政府的社会职能。温家宝总理在论述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时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从功能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维护性公共服务,如国家安全、行政管理和国防外交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公共服务,如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进行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如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公共服务也可以从性质方面分成三大类:监督管理型公共服务,如国家行政管理;纯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环境保护;准公共服务,如发展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等。 从上述定义来看,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其一,从核心内容看,社会管理主要表现为依法对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进行管理、规范、组织和协调,如培育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公共服务主要表现为根据公众的公共需求和经济发展实际,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公共信息等。其二,从价值取向看,社会管理追求社会的安定有序,突出政府责任:公共服务追求公平公正,

强调公共服务产品分配的均等,突出公民权利。其三,阶段性任务不同。例如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维护公共安全等,而公共服务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两者的联系主要在于:其一,基本理念和最终目标相同。其二,相互促进。公共服务量的增加、面的扩展、质的提高,尤其是公共产品的均衡分配,有助于平衡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正,从而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政府是理所当然的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但是提供不等于亲自生产。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有助于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构成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其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管理就是服务,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和享有正是在高效的管理中实现的。 总之,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相互区别又内在统一,实际上,在实践中很难找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确切边界。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管理制度

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搞好本系的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工作,维护本系师生的权益,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防止和杜绝人身伤害、集体和个人财产损失等事故的发生,根据学校综合治理管理及学校综治办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成立由党总支书记牵头,系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各班班主任组成的系综合治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本系综治保卫工作。 2、全系教职工应做到“七同一制”,即把综合治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与教学、科研、实习、社会实践、日常管理及其他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考核、同归档,并根据各自范围的工作性质、业务、职能制定工作计划。 3、系党总支书记负责全系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党总支副书记直接分管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团总支书记和系务干事具体负责综合治理工作。 4、系党总支要与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各班班主任和教职员签订安全综合治理责任合同。 5、系党总支和行政要把综合治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每年至少组织召开综合治理工作会议3次以上,同时要对重点部位检查和督查,发现隐患漏洞及时督促整改。 7、辅导员、各班班主任每年至少组织所管辖各班全体学生召开学生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会议4次,要求检查学生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制度的执行情况,有措施方案、有检查记录、有考核、有归档档案。 8、辅导员、各班班主任每星期至少检查所管辖各班全体学生的学生寝室1次以上(以楼栋管理员登记的为准),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包括违规动用或使用电器、乱接电线线路、违规用电等)要及时进行整改。

9、系党总支书记和系主任负责监督、检查、考核本系综合治理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10、系党总支书记、总支副书记负责制定系综合治理管理制度,拟订并签订系党总支书记、总支副书记与系团总支书记、团总支副书记、学生分会主席、辅导员、各班班主任的安全综合治理责任书。 11、各级安全综合治理责任合同分为一式二份,签订双方归档保存,拟订并签订责任合同须在三月份完成,否则后果自负。各级安全综合治理责任合同的签订之日即为合同的生效之日。 12、所有各级安全综合治理责任合同需要交一份原件给系归档保存,其余一份由签订方保存。 13、所有各级安全综合治理责任合同的拟订都要涉及所辖范围内一切人身伤害,集体、个人财产损失的诸多责任方面(包括盗窃、火灾、水灾、教师、学生违规动用或使用电器、乱接电线线路、违规用电等),做到责任明确。 14、全系教职工对所管辖的所有物资、设备应做到经常检查,对管理员进行定岗、定责及进行安全教育,有安全隐患及时报告,防止盗窃、火灾、水灾等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在节前、节中、节后要做好人员、财产等方面的安全综合管理保卫工作。 15、全系师生对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案情(包括盗窃、火灾、水灾及其他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要及时向学校保卫处、班主任、辅导员、系领导报告。 16、对突发事故,要及时向系领导和学校保卫处报告,并且及时给以处理。 17、学生出校外办事,应以书面形式将去向、返回时间、结伴者告诉寝室或治保委员。应尽可能结伴而行,携带学生证、身份证等能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并要牢记班主任、辅导员或保卫处、派出所,系内其他师生等的联系方式。

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

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 和谐社会建设已经作为一种政治话语和政治实践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改革的关键问题。其实,和谐社会建设最核心的要务是打破原有的政府管理社会的一元化社会治理模式,建立起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社会各部门、各群体参与,民众自我约束和管理的一种多元化社会治理结构。在这样的治理结构中,实现国家权力和社会团体、个人权利的和谐共生,从而促进社会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可协调发展。 1迈向一种新社会公共性 中国社会原有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一种政府管理社会的一元化模式,这个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国社会传统上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而形成的“伦理本位”的社会结构,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是“差序格局”的交往纽带。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人们主要关心的是血亲关系网络,而对于血亲之外的社会公共领域内的事情缺少足够的参与。但是,一个社会的构建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超越了简单血亲关系的交往格局,政府便承担起了维系社会生活公共领域的职责,即政府是社会公共性的最重要的承担者。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成为了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领域的唯一承担者。一方面,政府财政面临巨大的压力,使得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改革面临经费不足,管理缺位等诸多难题;另一方面,政府在这些领域获得了过多的控制权,不利于相关社会组织群体充分发挥能动性,参与更为广泛的社会实践,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和针对性,甚至造成了一种政府管理越位的情况。种种情况汇集到一起,就构成了现实中不和谐的情况。 因此,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打破原有的社会一元治理模式,打破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性唯一承担者的地位,广泛吸收社会群体参与社会公共性建设,充分发挥各群体的积极潜能,使得社会公共性的主体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具体事务中,政府要主动的、有选择地逐步退出一些领域,引导相关的社会群体积极地进行自我治理。 具体而言,新公共性有以下基本的内涵:1、公共性是一种描述现代政府活动基本性质的重要分析工具。政府作为人民权力的授予者和委托权力的执行者,应按照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意志,从保证公民利益的基本点出发,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2、公共性是一种现代行政公共精神。它包括民主的精神、法的精神、公正的精神、公共服务的精神四个方面。3、公共性是一种现代价值理念。它强调了政务公开和公民参与,强调公共部门运作要体现人民主权和政府行为合法性,克服追求私人利益和部门利益,强调政府行为的制度公正性。4、公共性是一种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理想。它要求政府尽量响应公众要求,负有社会责任感,让公民有平等的参与权与机会,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5、公共性代表着一种社会理性与法制。把公共性作为一种理性和道德,强调公共舆论的监督和批判作用。 可见,新公共性建设的核心要求是政府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建立一种新的“政府—社会”关系格局。政府不能直接掌控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利益和命运,要进行合理放权。在财政权、人事权、决策权等方面给予社会更高的主体地位,政府更多的是承担起服务保障的职责,将目标集中在公共服务和社会基本建设等方面,破除原有的政治统治模式,全力打造新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 2强而小的政府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有一个重要的基本经验: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对于提高改革效率、抵御改革带来的风险、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东欧国家在转轨过程中曾经出现

什么是民调

什么是民调? 1.什么是民调?就是省、市打电话了解我们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情况。 2.问哪些事情呢?怎么评价的呢? (1)近半年来,您在当地生活感觉安全、基本安全还是不安全? (2)与上半年相比,您居住地周围的社会治安状况变好了、变差了还是没有变化? (3-7)近半年来,以下几类违法犯罪现象在您居住地是否存在? 黑恶势力犯罪现象;盗窃抢劫犯罪现象;吸毒贩毒现象;聚众赌博和地下六合彩现象;卖淫嫖娼现象。 (8-11)请您对当地政法队伍的形象进行评价? 公安民警整体形象;法官整体形象;检察官整体形象;司法行政干警整体形象。 (12)请您对当地干部的形象进行评价? (13)请您对当地干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 (14)请问您在当地生活感觉方不方便呢?(10表示很方便,1分表示很不方便,1到10分,请您评分)。 3.接到电话怎么办?要热情友好、客观公正地回答,哪个问题不了解就回答不了解。一定要弄清几个概念: (1)时间概念。问的是近半年来的事情,上半年是指1-4月份,下半年是指5-9月份。以前发生的事,好坏都不需要讲了。即使是今年1-4月份发生的,下半年民调的时候也不需要再讲了。 (2)地域概念。问的是近半年来发生在您居住地周围的事情。也就是讲哪个寨子的事由哪个寨子接到电话的人讲。哪个小区的事由哪个小区接到电话的人讲。哪个单位的事由哪个单位接到电话的人讲,哪个乡镇的事由哪个乡镇接到电话的人讲。城南的不讲城北的,双江的不讲马龙的,红香的只讲红香的,烂阳的只讲烂阳的。这样,才客观公正,才不重复。再说,近半年来,寨子里、单位里、小区里哪有什么黑恶势力、盗窃抢劫、吸毒贩毒、聚众赌博、卖淫嫖娼的? (3)法律概念。社区棋牌室、麻将馆内带少量财物输赢的棋牌活动不属于聚众赌博。一般的“烂崽”打架斗殴、“流氓地痞”滋事闹事不属于黑恶势力犯罪。一直以来,通道的黑恶势力都是0犯罪,10多年来都是全省无毒害县。

2021新版综合治理管理制度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新版综合治理管理制度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新版综合治理管理制度 综合治理管理制度 1.综合治理管理网络 综合治理管理网络 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组长: 组长: 消防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质安、保卫、义务消防队、材料、财务 安全组 组长: 成员:安全员、材料、门卫 周围环境协调小组

组长: 成员:后勤 义务消防队 队员15人 防洪抢险队 队员15人 门卫、保安 3~5人 信息小组 1~2人 2.综合治理管理制度 2.1综合治理管理原则 为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工作,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破结合”的方针,确保国家、集体、个人财产、职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保证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共中央政法工作的指示》以及有关法规、上级精神,结合本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和多种形式,把“综合治理”真正落实到实处,建立一个团结、稳定、安全的生产、生活秩序。 本着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谁违反规定,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到损失,就要受到应有的处罚,工作做得好的,要给予表场和奖励。 2.2综合治理管理职责 2.2.1在分公司、经理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落实本项目部有关安全防范和治安工作,对本项目部的财产、设备、贵重物品等要落实专人负责管理,防止被盗失窃,并对本项目部范围内的安全防范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2.2.2负责对本项目部的职工经常进行遵纪守法和分公司内部各项制度的教育,及时掌握职工思想状况,组织力量做好违法人员的帮教工作和防止矛盾激化的疏导工作。 2.2.3定期检查本项目部的安全防范工作,查出问题逐条登记,及时整改并向上级报告。发生案件要保护好现场,及时报告,提供

民调信访工作总结

2018年度民调、信访工作总结 在整个东升乡范围内,东升博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一个生产型的老企业比较多、不在岗人员比较多、低端劳动力从业人员比较多的企业。由于我公司拥有电焊机、铁芯厂、锅炉厂等众多生产型的传统企业,而这些企业又面临着向服务型企业转型之阵痛,因而使得本企业不在岗人员较多,需要进行人员分流、二次择业的职工较多;同时,由于我公司所处的行业比较特殊,因而使得我公司的低端劳动力从业人员比较多。由于上述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在部分职工范围内存在着思想情绪波动比较大、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部分不在岗人员所在新工作单位存在拖欠职工工资、欠缴社保等现象,部分不在岗人员二次择业甚至多次择业都不甚理想。由于上述种种因素所致,使得我公司的民事调解、信访工作压力比较大,给我公司的民事调解、信访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虽然存在上述困难,但是,由于我公司一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乡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等一系列文件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北京市信访工作条例》、《2018年东升乡信访排查调处工作要点》等有关规定办事,从民事调解、信访工作的机制狠抓入手,落实对民事调解、信访工作的督办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以来,我公司共接待群众来访6例,通过民事调解、领导接待群众来访等方式已处理案件6起,结案率达到100%,全公司未发生重大集体访、越级访案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现将我公司的2018年度民事调解、信访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责任意识,强化民调、信访工作的领导 我公司抓住公司党总支、各支部两级民调、信访工作责任制这一关键,层层落实

责任制。首先,我公司成立了民调、信访工作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主管党务的副书记任组长,由总经办主任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民调、信访工作,把民调、信访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调研解决重大民调、信访案件,对各支部实行党支部书记负责制,明确责任。其次,我公司把民调、信访工作纳入各支部的工作考核内容,按指标完成、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完不成任务的实行“创先争优”一票否决,充分调动各支部民调、信访工作的积极性。再次,实行公司班子成员每月定期值勤接待制。公司党总支根据民调、信访工作突发性的特点,对公司班子成员实行了每月定期值勤接待制,发现职工上访及时处理,决不拖延,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也给上访职工一个明确的答复,限期解决,避免了矛盾的激化。最后,进一步明确了我公司各部门主管、各支部负责人岗位责任,包括处理时限要求及责任追究。2018年以来,全公司处理接待群众来访6例,未发生越级访、重大访现象。 二、落实制度约束,健全民调、信访各项工作制度, 为使民调、信访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公司在民调、信访工作制度的建立方面下了狠大功夫。一方面,我公司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民调、信访接待制,民调、信访工作联络制,民调、信访岗位责任追究制,矛盾纠纷排查制等四项民调、信访工作制,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公司领导包案到底,各部门、各支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使民调、信访处理工作开展的更顺利,更及时。另一方面,我公司落实民调、信访档案的管理,对民调、信访案件及时登记,并对处理过程、结果进行记载,为以后的工作留下珍贵的资料。此外,在硬件建设方面,我公司做到了办公地点、人员、资金三到位,对各项工作制度已纳入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使民调、信访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

综合治理工作各项制度

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各项制度 1)综合治理领导组职责 1、建立综合治理领导组。 2、负责学校周边环境安全,调解学校重大纠纷,排查学校重大安全隐患。 3、制定学校安全制度,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育秩序。 4、落实上级指示与要求,执行学校安全规章制度,维护学校安全。 5、协调各级领导工作。 2)综合治理办公室领导组职责 1、建立综合治理办公室领导组。 2、负责学校周边环境的检查。 3、进行学生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 4、调处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工作中的矛盾。 5、检查学校安全隐患。 6、上报学校安全情况与隐患情况。 7、及时处理学校紧急事件。 8、协调学校工作,以及上级工作。 9、落实上级规章制度,执行上级安排。 3)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 1、各班班主任是本班学生矛盾纠纷排查首要负责人,负责本班学生纠纷排查。 2、学校领导是本校矛盾排查负责人,负责调解较重大矛盾纠纷。 3、学生与学生间的小矛盾,由本班教师负责调解。 4、学生间较为大的矛盾,需要涉及家长的矛盾,由学校出面进行调解。 5、发生较为严重的矛盾,需要通知村委参与进行调解。 6、教师间的一些问题,由学校或联校进行调处排解。 7、涉及学生、学校安全的一些重大问题则通知派出所与教育局协助调解。4)法制宣传教育制度 1、狠抓思想品德教育实效20多个道德品质纲。 2、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3、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原则。 4、充分发挥少先队作用 5、重视发展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6、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1)坚持五爱教育 (2)注重榜样教育 (3)开辟法制宣传 (4)净化成长环境 7、切实加强工作领导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和改善领导。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一、概念: 1、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和民间组织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对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社会组织进行规范、协调、服务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2、社会治理:是指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和个人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强调多元的分散主体达成多边互动的合作网络。(全球治理委员会的界定) 二、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1联系:两者都是为了维护和达成社会秩序,对公民社会领域的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进行规范和协调的管理过程。 2区别: (1)二者的主体不同。 ①社会管理是从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两个方面进行的管理行为,但其重点突出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主要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②而社会治理强调合法权力来源的多样性,其来源既可以是政府机关,也可以是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等。 (2)主体承担的职责范围不同。 ①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于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政府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②社会治理更多强调多元化主体共同承担责任,主体之间关系紧密,存在着较好的合作关系。国家和政府承担的责任日益减少,而各种社会组织、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团体日益发挥着重大作用。 3二者的实现形式不同。 ①社会管理表现为主体从自身主观愿望出发来管理和控制社会,因此实现形式是单一的自上而下型。 ②社会治理体现了民主发展的新趋势,它重视主体之间的合力作用,鼓励主体自主表达、协商对话,并形成共识,从而形成代表最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公共政策,因此其实现形式是立体式的多元互动型。 4二者的实践路径不同。

工作管理制度范本格式(一)_1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工作制度格式(一)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1370 工作制度格式(一) Work system format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公司员工日常规章制度【1】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严明纪律,奖励先进,处罚落后,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对员工的奖惩实行以精神鼓励和思想教育为主、经济奖惩为辅的原则。 第三条本制度适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四条经理和主管负责监督本制度的贯彻实施。 第五条本制度适用于未注明条款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节奖励 第六条本公司设立好下奖励方法: 1、大会表扬; 2、奖金奖励;

3、晋升提级。 第七条对下列表现之一的员工,应当给予奖励: 1、遵纪守法,执行公司规章制度,思想进步,文明礼貌,团结互助,事迹突出; 2、一贯忠于职守、积极负责,廉洁奉公,全年无出现事故; 3、完成计划指标,经济效益良好; 4、积极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公司采纳; 5、全年无缺勤,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6、维护公司利益,为公司争得荣誉,防止或挽救事故与经济损失有功; 7、维护财经纪律,抵制歪风邪气,事迹突出; 8、节约资金,节俭费用,事突出; 9、领导有方,带领员工良好完成各项任务; 10、坚持自学,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任职期内取得中专以上文凭或获得其他专业证书; 11、其他对公司作出贡献,董事会或总经理变为应当给予奖励的。

员工有上述表现符合规定的,给予晋升提级。第八条奖励程序如下: 1、员工推荐、本人自荐或单位提名; 2、经理店长进行审核; 3、总经理或店长批准。 第三节处罚 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扣除一定时期的奖金、扣除部分工资、警告、记过、降级、辞退、开除等处分: 第九条有下列行为者罚款10元: 1、随意吐痰,丢纸屑果皮者; 2、早会迟到者; 3、营业时间内聚众聊天、看小说、吃零食、打瞌睡、抄写非公事文件者。 4、岗位卫生检查不合格者; 5、当班期间未佩带工牌、未穿着制服、衣冠不整者、前期部门示未化淡妆者; 6、礼仪、称呼不规范者(包括对主管、摄影师、化妆师、

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制度

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制度 区物流园区小学 2015年9月 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制度 一、学校治安保卫制度 1.学校成立综合治理办公室,全面指导学校的治安保卫工

作。 2 ?综治办应经常对师生员工进行治制教育和“四防”教育。 3?治保组织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治保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限期整改。 4?发现盗窃、刑事等事件时,要立即报警,并保护现场。 5?经常检查报警器和灭火器,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发现火灾时,要立即报警,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灭火。 6.治保组织负责调解教职员工及家属中的民事纠纷。 7?外单位人员入校,校物资出校均按《门卫值班工作制度》的规定办理。 8?加强党政领导办公室、档案室、财务科、仓库、食堂等要害部位和重点部位的保卫工作。 9.节假日由学校总务处安排专人值班,由学校领导带班, 督促值班人员落实到位。 二、综治工作制度 1 ?及时贯彻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精神,全面协调学校的综治工作。 2?实行社会治安管理责任制,与学校各处室层层签订责任状,按照工作例会制度定期检查责任制执行情况。 3?掌握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督促各处室抓好目标

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4?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岀对策、总结经验,当好参谋。 5?认真办理日常事务,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 务。 6.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三、综治职责 1 ?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规和政策。 2研究和部署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3.指导督促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综治目标管理。 4?对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比、表彰,并实施奖励与处罚。 5 ?综治成员要注意分析学校的综治情况,协调有关部门, 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6?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后进。 7?办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其他事项。 四、保卫科工作制度 1 ?组织开展群众性法制、法纪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员工法制观念。 2 ?密切依靠群众,实践群防群治方针,做好“六防”工作(防

建立实行社情民意反映工作制度

创新机制多策并举 奋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中共滑县县委滑县人民政府 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县域面积1814平方公里,辖10镇12乡,1020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125万,是一个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劳务输出大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滑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始为颛顼之都,继为封候之国,隋至明初由“滑国”、“滑台”建制滑州,明洪武七年改称滑县。 过去,滑县曾是全省出了名的信访大县。近年来,滑县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县委提出的“经济发展求突破,社会大局保稳定,干部作风抓落实”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全方位加大信访稳定工作力度,全县社会大局稳定。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县抢抓被国家信访局确定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试点县”的机遇,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建设,畅通和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创新长效工作机制,全县形成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6542起,及时化解36386起(其中:村级自行化解34706起,乡级化解1360起,县协调解决320起),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及时得到化解,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2%,赴县以上上访量同比下降31%,集体上访量同比下降36%,重访率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全县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高度重视,将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摆上了更加突出位置 滑县县委、县政府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摆上了突出位置。县委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全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2007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县四大班子领导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听取汇报,分析形势,交办案件,指导督促基层化解矛盾纠纷,全县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各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县委、县政府非常注重加强信访部门基础建设,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资220多万元建设了群众来访接待大厅,信访接待分站和县信访联调中心,投资30多万元购置了信访“流动直通接访车”和办案车辆,投资60多万元改善了信访部门办公条件,调整充实了群工部领导班子,配齐配强了工作人员,奠定了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