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半蹲跳(SJ)力量、速度以及功率的简单测定

人体半蹲跳(SJ)力量、速度以及功率的简单测定

人体半蹲跳(SJ)力量、速度以及功率的简单测定
人体半蹲跳(SJ)力量、速度以及功率的简单测定

人体半蹲跳(SJ)力量、速度以及功率的简单测定

——基于两种测试的对比

摘要:运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30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半蹲跳(SJ)实验,比较测力台和公式法两种方式测评运动员蹲跳中的力量、速度以及功率。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在垂直半蹲跳(SJ)中的公式计算法与实验室测量具有相似的准确度,是一种可靠、准确、易行的测量方法,可根据体重、腾空高度及蹬地上升高度三个参数较为准确的测量半蹲跳中的肌肉力量、速度以及功率。

关键词:半蹲跳(SJ); 力量;功率;速度

A Determination of Strength, Speed and Power in Human Body Squat Jump (SJ)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wo Testing

Abstract:By using test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30 stud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were analyzed with squat jump (SJ) experiment, the comparison of force platform and formula two ways of evaluating the athletes' squat jump in strength, speed and pow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quation proposed in the vertical squat jump (SJ) with similar accuracy calculation method and laboratory measurement formula, thus, it is reliable, accurate and easy,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of body weight, height of jump and squat ground rising height can calculate strength, speed and power.

Key words: squat jump; strength; power; velocity

众所周知,在体育运动中身体或者身体的某个部位从静止的位置迅速移动的这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能力我们通常称之为爆发力或者是启动力量。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Hill[1]在肌肉力学模型中阐释了这种爆发力与肌肉收缩的各部部分机械特性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最大功率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无论是选材还是训练都需要面对测量运动员功率的问题。而在评估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中测量其下肢伸肌的最大功率是一种常见的指标,以往的研究对功率的评估涉及到不同的腿部动作,可包括冲刺跑[2,3]、冲刺蹬踏[4,5]以及垂直跳[6-8]等等。但是在研究中无论是什么样的腿部动作,都涉及到的公式为功率等于力量与速度相乘,但是测量力与速度需要有针对性强、昂贵的测量器械,例如:测力板、传感器等等。但是这往往在很多训练以及评估运动员运动表现的现实中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设计一种能够运用简单的参数便能较为准确的得出功率的计算方法显然有着更为实际的意义。

本研究针对垂直半蹲跳(SJ)进行测量,因为垂直半蹲跳除了被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外,经常还成为检测爆发力的一种有效措施[9,10]。学者Davies等的研究中说明了蹲跳不仅仅是测量下肢爆发力能力的一种有力指标,而且与最大功率成正相关关系[11]。此外,已有许多研究通过蹲跳的高度以及质量提出了不同估计最大功率的公式,但是它们仅仅是根据基本力学规律,而忽视了体育运动中的生物模型[12,13]。如Gray的研究中假定了质点的垂直加速度在蹬地阶段是一个常数,而这种假定从理论上来说有一定的缺陷[14,15];还有一部分研究提出的公式既根据了理论也考虑是生物学参数,但是其结果显示了最大功率高度依赖于垂直跳跃的高度和体重[16-19],而这种预测公式的缺陷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即如果运动员具有相同的体重,同时又跳到相同的高度,这样在不考虑蹬地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出具有相同的输出最大功率的能力,然而,其结果未必是这样的,因为蹬地时间短者的最大输出功率能力必定会大于蹬地时间长者。虽然这些研究各有缺陷,但是它们也共同说明了以下两点:(1)质量和跳跃的高度与功率有强烈的关系;(2)在体育运动中,对蹲跳中运用简单的参数来估计最大功率一直以来是研究者们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因此,笔者也有感于此,以期推动计算公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合理性以及准确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来自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30名大学生(无举重和跳跃项目),根据要求参与了本次的实验研究。其中男性(15名)的平均年龄、身高以及重量分别为:21.1±3.6(岁),173.6±7.2(厘米)、和76.9±11.4(千克),女性(15名)的平均年龄、身高以及体重分别为:21.2±3.4、162.8±5.3、和58.9±8.2,并且按照要求在测试前的2-3天进行了垂直蹲跳训练,使其符合实验要求。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法

(1)实验仪器

用奇石乐公司生产的测力台9281B型连接到该公司生产的一个放大系统(9861A型)来进行本实验的测量,所得数据通过滤波器(频率为30HZ)进行转换为标准的实验室数据。其测力板可以计算蹬地中的平均作用力、相应的平均速度以及平均功率。同时,还需要皮尺完成初始高度(h s)及蹬伸高度(h p0)的测量。(2)测试过程

实验的基本要求为初始位置时,膝关节弯曲90°,测量右腿大转子到地面的h;5分钟的热身后,每个参与者的双臂交叉于躯干之前(避免由于距离称之为s

摆臂的动作提高下肢的功率,这样导致结果可能比以往研究的下肢参数偏低[20,21],但是更能反应下肢的力量、速度以及功率),然后尽最大能力的垂直蹲跳;受试者站在测力板上要求腿部弯曲要达到初始高度s h ;在初始位置保持2s 后,他们开始尽最快的速度跳到最大高度,并且在着陆时与起跳时具有相同是姿势;如果蹲跳中没有满足以上要求,则要进行重新蹲跳,而两次蹲跳中间隔3分钟。本研究根据实际蹲跳动作以及三个关键位置,绘制了图1。

(3) 相关变量

表1 本研究计算中所设计到的变量一览表

变量 (单位) 变量 (单位)

T W 蹲跳总功 (J ) FPM v 力板方法获得的平均垂直速度(1-ms ) CM 身体质量重心 FPM p 力板方法获得的平均垂直功率(-1Js )

po h 蹬地过程提升的高度 (m )

GRF 地面反作用力 (N ) h 腾空高度 (m ) A t 腾空时间 (s ) s h 初始位置质点高度 (m ) po t 蹬地时间 (s ) F 蹬地过程平均垂直力 (N ) TO v 离地起跳速度 (1-ms )

v 蹬地过程平均垂直速度 (1-ms ) a 质点的垂直加速度 (

2-ms )

初始点 离地点 最高点

p 蹬地过程平均垂直功率 (-1Js ) m 身体质量 (

kg ) FPM F 力板方法获得的平均垂直力 (N ) g 重力加速度 (9.81 2-ms )

1.2.2 力板方法

理论上来讲,垂直加速度通过对时间的积分可以得到瞬时的垂直速度,在蹬地过程中质点的加速度公式可以表示为:

g m t GRF t a -=)()( (1)

由于其初始速度为零,因此积分常数下线设为零。其瞬时垂直功率由瞬时垂直速度和力量的乘积来计算。力板测量的地面反作用力的平均力量、平均速度以及平均功率可以作为相应的质点的平均垂直力量、垂直速度以及垂直功率。

1.2.3 公式方法

1 理论分析 在蹲跳中,下肢产生的机械功能够使质点从初始位置点到达

最高点,其垂直速度在这两个瞬间均为零,所做的总共为两

个位置之间的势能变化。

力学公式

mgh W = 计算所得

s s po T mgh h h h mg W -++=)( → )(h h mg W po T += (2) 2 理论分析 下肢蹬地阶段所提供平均力量值为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的总功除以这个阶段所提高的距离po h 。

力学公式

FS W = 计算所得 po T

h W F = (3)

3 理论分析

由(1)式带入(2)式,经整理我们可以得到蹬地阶段平均力量的简单公式。

力学公式 mgh W =带入S W F =

计算所得 )1(+=po h h mg F (4)

4 理论分析 在蹬地阶段所提高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相处可以得到此阶段的平均速度v 。

力学公式

t h v =

计算所得 po po t h v =

(5)

5 理论分析 如果蹬地中的力量为平均值,其作用于质点的力量为F 减去重力(F -mg ),其初始速度为零,因此在蹬地阶段质点的加速度

与时间的乘积变为离地的速度TO v 。

力学公式

ma F = at v v +=0 计算所得 mg F mv t TO

po -= (6)

6 理论分析 在空中阶段,其初始速度为TO v ,终止速度即最高点速度为零,

因此此阶段动能转换为势能mgh 。

力学公式

1221222121mgh mgh mv mv -=- 计算所得 mgh mv TO =221 → gh v TO

2= (7) 7 理论分析

综合计算所得(4-7)整理得

计算所得 2gh v =

(8) 8 理论分析

综合计算所得(4,8)整理得 计算所得 2)1(

gh h h mg p po += (9)

表3 速度、力量以及功率的计算公式结果一览表 变量 计算公式

F (平均力量) )1(+=po h h mg F (4) v (平均速度) 2gh

v = (8)

p (平均功率) 2)1(gh h h mg p po += (9)

其中.h 为受试者蹬离测力台时至达到最大高度时的距离(即被试遵循SJ 跳跃动作下的身体腾空高度,也就是人体重心的腾起高度),计算公式为218

h gt =(公式2)[22,23],t 值代表腾空时

间(根据测力台力-时信号得出,即自蹬离台面至再次落下时的总时间)。h p0由最大等蹬伸状态下的大转子距脚尖距离与初始大转子高度之差获得。

1.3 数理统计法

力板测量的数据和计算所得的数据均输入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由于男、女生的力量、速度以及功率之间差异比较大,因此,首先对男性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其公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最后再对女性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其实用性。

在两种方法中,本研究分别对蹬地上升阶段的平均力、平均速度以及平均功率的平均数±标准差(s x ±)、相关性、线性回归以及Bland-Altman 图进行了分析与比较。运用柯尔莫诺夫-斯米尔诺夫参数检验其符合正态分布,进而对两种方法进行了t 检验。本文为了量化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采用了绝对偏差,其公式为:绝对偏差=∣(计算方法-力板方法)/力板方法∣* 100。同时用变异系数来评估两种方法的数据的离散程度及可靠性。在所有的数据中,其p<0.05则可认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男性数据分析与比较

表4 两种方法的男子蹬地阶段的F 、v 和p 的均值、绝对偏差、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一览表 变量(单位) 力板方法

计算方法 绝对偏差% 相关系数r 线性回归斜率 线性回归的y 截距 F (N )

1283±137

1279±130 1.71±1.19 0.96*** 0.96 10.48 v (1-ms )

1.05±0.14 1.09±0.17

2.81±2.07 0.94*** 0.97 0.03

p (-1Js )

1408±223 1406±227 2.27±1.93 0.96*** 0.91 0.25 (注:计算方法与力板方法相比,* p<0.05,** p<0.01,*** p<0.001,下同)

表4中给出了F 、v 、p 的平均值±SD,以及绝对偏差的平均值±SD ,从中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力量、速度以及功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计算方法得到的F 、v 、p 与力板方法得到的FPM F 、FPM v 和FPM p 具有高度的正相关的特性。需要指出的是绝对偏差是评价一个新的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一个关键参数,因为它涉及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偏差和标准差(SD ),表中显示偏差较低,从而支持了提出的计算方法的有效性,通过表中也指出了相应的线性回归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是相关分析并不能代替一致性的检验,因此,用Bland —Altman 分析来测量两种方法一致性。用Spss13.0绘制了两种方法的平均力量、速度以及功率的Bland-Altman 差值法分析图(见图2-4).

Bland-Altman图能够提供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界限并能直观的加以反映,从而验证所研究的两种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图(2-4)中横坐标代表了两种测量方法的F、v、p的平均值,纵轴代表了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值。中间实线代表了差值的均数,上下两条水平虚线代表了95%的一致性区间,从2-4图中可以看出,所有的数值均在95%的一致性区间内,也没有出现极端值的情况,因此,可以判断

这两种方法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相互替换使用。另外,由于相关性分析是回答两种方法之间所测量的结果的密切程度如何的问题,而配对t检验回答的是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值是否等于零的问题,这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因此,我们进行了t检验(p>0.05),从而说明了两种方法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F v p

变量力板方法% 公式方法%

F

2.56 2.58

v

6.33 3.91

p

7.31 6.38

表5中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各变量的变异系数,从表中可以看出,F 的公式方法的变异系数大于力板方法的变异系数,而v和p的公式方法均小于力板方法,这可能一定程度的说明其公式方法的离散程度小于力板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没有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p>0.05)。

2.2女性数据分析与比较

根据男性的研究方法与过程,本研究对女性数据进行了同样的分析与比较,来验证这种方法的适用性,其中,某些重要性指标及结论在表6中列出。

表6 女性某些重要的评价指标及结论一览表

评价指标()()p()

力板方法均值- - 911±132

公式方法均值- - 907±134

绝对偏差 1.68±1.01 2.91±1.98 2.18±1.86

相关系数0.98 0.97 0.99

线性回归斜率- - -

线性回归y截

- - -

t检验p>0.05 p>0.05 p>0.05

力板方法CV 2.41 5.98 6.12

公式方法CV 2.50 3.17 5.35

Bland-Altman 分析结果差值在95%的一致

性区间内

差值在95%的一致性

区间内

差值在95%的一致性

区间内

3讨论

本研究从基本的力学规律,首先提出了力量、速度以及功率的基本公式,进一步证实了功率、体重、蹬地高度以及腾空高度之间密切的关系(公式9)。这也印证了单独测量跳跃高度是不能有效的计算功率的。例如,如果两个不同体重的运动员能够跳到相同的高度,但是体重大的一个相应的应该产生了更大的功率,而体重小的一个相应的产生的功率则小。如果不考虑生物因素,只考虑腾空高度,那么在测试或训练中必将导致某种程度的偏见,而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偏见的产生。由于平均值在肌肉力量分析中更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因此,本文采用了均值代替瞬时值作为垂直蹲跳中的参数,表4中的力板方法和公式方法的力量、速度以及功率的均值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说明了两种方法具有研究一致性的条件;表4中也展示了F、v和p的绝对偏差分别为(1.71±1.19)、(2.81±2.07)和(2.27±1.93),同样没有显著性差异,且数据偏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计公式方法的有效性;从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来看,无论是平均力量、速度还是功率,两种方法均具有高度相关性;从线性回归分析来看斜率以及y截距也没有显著性差异;最后也对其两种方法进行了t检验,其结果p>0.05,从而说明了两种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公式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测量出力板方法的精确度。

但是由于无论是相关系数还是t检验都不能代替Bland-Altman分析,因此在本研究中分别对蹬地过程中的平均力量、速度以及功率的平均偏差进行了Bland-Altman分析,并用spss13.0绘制了Bland-Altman图(图2-4),图中数据均符合95%的一致性区间以及其绝对偏差值低于3%,从而证实了其在半蹲跳中F、v和p的精确度,以及与力板测量方法的一致性。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体重是最大化输出功率的最佳负荷[21,24],因此,该方法能够预测在半蹲跳中最大输出功率。另外,此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也可以通过改变测量的腾空高度以及蹬地提高的高度来提高,例如,腾空的高度可以用空中时间估计出来;蹬地提高的高度可以通过腿部长度的改变来估计,这是几种比较简单的估计方法。当然,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在研究中需要综合运用。

在针对男性参与者进行了数据分析以及比较之后,又对女性参与者的数据进行了相似的研究过程,从而发现所有参数及其所得结果与男性参与者研究的结论一致(表6),因此,公式计算法在性别上没有区别,同时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可以用来估计不同性别的力量、速度以及功率的值。

4结论

(1)本研究设计公式可以准确的、可靠的简单估计下肢伸肌肌肉力量、速度

以及功率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分析比较,与实验室的仪器测量具有相似的准确度,可以方便的用于在没有测量条件的情况下半蹲跳(SJ)中力量、速度以及功率。

(2)研究中提出的公式仅仅涉及到三个较为容易测量的参数:体重、蹬地提升高度以及腾空高度,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该公式的使用仅限于半蹲跳(SJ)动作的测试。

(3)通过多个评价指标评价了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有效性以及适用性,各个指标均说明了此方法可以代替力板方法来测量其力量、速度以及功率。

参考文献

[1] Hill, A.V.The heat of shortening and the dynamic constants of muscle[J].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1938,126B:136–195.

[2] Jaskolska, A., Goossens, P., Veenstra, B., Jaskolski, A., Skinner, J.S. Comparison of treadmill and cycle ergometer measurements of force–velocity relationships and power outpu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1999,20(3):192–197.

[3] Jaskolski, A., Veenstra, B., Goossens, P., Jaskolska, A., Skinner, J.S.Optimal resistance for maximal power during treadmill running [J]. Sports Medicine,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1996,7:17–30.

[4] Arsac,L.M.,Belli,A.,Lacour,J.R.Muscle function during brief maximal exercise:accurate measurements on a friction-loaded cycle ergometer[J].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1996,74(1–2):100–106.

[5] Seck, D., Vandewalle, H., Decrops, N., Monod, H. Maximal power and torque–velocity relationship on a cycle ergometer during the accelerationphase of a single all-out exercise[J].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and Occupational Physiology,1995,70(2):161–168.

[6] Davies, C.T., Young, K. Effects of external loading on short term power output in children and young male adults [J].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and Occupational Physiology,1984,52(3):351–354.

[7] Rahmani, A., Viale, F., Dalleau, G., Lacour, J.R. Force/velocity and power/velocity relationships in squat exercise[J].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2001,84(3):227–232.

[8] Wilson, G.J., Walshe, A.D., Fisher, M.R. The development of an isokinetic squat device: reli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to functional performance[J].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and Occupational Physiology,1997,75(5):455–461.

[9] Lara, A.J., Alegre, L.M., Abian, J., Jimenez, L., Urena, A., Aguado, X.Theselection of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power output from jump performance[J].Journal of Human Movement Studies,2006b,50:399–410.

[10] Vandewalle, H., Peres, G., Monod, H.Standard anaerobic exercise tests[J].Sports

Medicine,1987b,4(4):268–289.

[11] Davies, C.T., Young, K. Effects of external loading on short term power output in children and young male adults[J].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and Occupational Physiology,1984,52(3):351–354.

[12] Gray, R., Start, K., Glenross, D.A test of leg power. Research Quarterly[J],1962,33:44–50.

[13] Fox, E.L., Mathews, D.K.Interval Training: Conditioning for Sports and General Fitness [J].Saunders,W.B.,Philadelphia,1974:257–258.

[14] Cormie, P., Deane, R., McBride, J.M.Methodological concerns for determining power output in the jump squat[J].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07a,21(2:424–430.

[15] Harman, E.A., Rosenstein, M.T., Frykman, P.N., Rosenstein, R.M., Kraemer,W.J.Estimation of human power output from vertical jump[J].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Science Research,1991,5(3):116–120.

[16] Canavan, P.K., Vescovi, J.D. Evaluation of power prediction equations: peak vertical jumping power inwomen [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04,36(9):1589–1593.

[17] Johnson, D.L., Bahamonde, R.Power output estimate in university athletes[J].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1996,10 (3):161–166.

[18] Sayers, S.P., Harackiewicz, D.V., Harman, E.A., Frykman, P.N., Rosenstein, M.T.Cross-validation of three jump power equations[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1999,31(4):572–577.

[19] Lara, A.J., Abian, J., Alegre, L.M., Jimenez, L., Aguado, X. Assessment of power output in jump tests for applicants to a sports sciences degree[J].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1999,46(3):419–424.

[22] ASMUSSEN E, BONDE P. Storage of elastic energy in skeletal muscles in man[J]. Acta Physiological Scandinavica, 1974,91(3):385-393.

[2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运动生物力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4] Markovic, G., Jaric, S.Positive and negative loading and mechanical output inmaximum vertical jumping[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07,39(10):1757–1764.

第二章服装设计中的人体体型测量

第一节人体形态与尺寸测量 人体形态与尺寸测量是服装人体工程学的重要内容,出自服装舒适、合身、提高人体机能的工学要求,需要有确切的人体参量来为服装创造作保证,否则不可能使人体与服装合理 地匹配。 一、人体测量要求 人体尺寸有两类,一类是静态尺寸,也称人体结构尺寸;另一类称动态尺寸,又称功 能尺寸。对于服装的人体测量尺寸,一般以静态尺寸为主,有以下一些测量要求。 1、基本姿态:被测者采用立姿或坐姿。 (1) 立姿:被测者挺胸直立,平视前方,肩部松弛,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并轻贴躯干, 左、右足跟并拢而前端分开,呈45°夹角。 (2) 坐姿: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座椅平面上,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基本平行,膝弯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二、测量特征点 特征点的确定对测量尺寸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的测量特征点如图所示。 测量特征点的定义如下: 肩颈点:位于颈侧根部,从人体侧面观察,位于颈根部宽度的中心点偏后的位置。 第7 颈椎点:第7 颈椎棘突尖端的点。 颈窝点:第一胸椎的上缘点。 肩端点:锁骨与肩胛岗相连接部位向上的最高点。 肩峰点:肩胛骨外缘的最外侧点。 胸宽点:肩峰点与前腋点连线的中点。 前腋点:人体正面中,手臂与躯干的分界点。 乳点:乳头的中心点。 肩胛突点:人体肩胛部位最突出的点。 背宽点:肩峰点与后腋点连线的中点。 后腋点:人体背面中,手臂与躯干的分界点。 桡骨头点: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

最低肋骨点:身体肋骨的最低点。 髂嵴点:髂嵴向外最突出点。 髂前上棘点:髂前上棘向前下方最突出点。 桡骨茎突点:桡骨茎突的下端点。 大转子点:股骨大转子的最高点。 腰点:第五腰椎棘突尖端的点。 胫骨点:胫骨上端内侧,踝内侧缘上最高的点。 腓骨头点:腓骨头向外最突出的点。 外踝点:腓骨外踝的下端点。 (a)正面特征点 (b)背面特征点 测量特征点 三、测量项目 1、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项目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人体安静、运动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的原理,学会人体在安静时和运动前后脉搏及血压的测定。 [实验原理] 血压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间接法。通过使用血压计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测定血压。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如果对血管施加压力,使血管腔变窄而形成血液涡流时可发生血管音。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完全被阻挡,此时在受压部位的远侧听不到声音。当外加压力低于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则可断续地通过受压部位使血流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当继续降低压力时,且外加压力等于舒张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由断续流动恢复到持续流动,受压部位远侧的声音则由强变弱或突然消失。因此,动脉血流刚能发出声音时的最大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而动脉内血流声音突变后消失时的外加压力则相当于舒张压。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约在60—-100次/分。心率常受年龄、性别、生理状况、训练水平、体力劳动及体育运动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测定血压、心率可了解受检查者循环系统的功能,了解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运动后的恢复情况、运动的密度。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秒表、电子节拍器 [实验步骤] 一、安静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一)脉搏的测定 1.扪诊法桡动脉扪诊法:在测试安静脉搏时较为方便。 颞浅动脉扪诊法:位于耳前部略偏上,颞浅动脉经过此处,适合于运动后。 心前区扪诊法:位于左心前区心尖部,适合于运动后。 颈动脉扪诊法:位于胸锁乳头肌前、下颌角下部。 2.器械法 听诊法:用听诊器在心前区直接听诊,计算心率。 心率遥测仪:可准确记录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 (二)安静时动脉血压的测定。 1.将脉压带绑在被试者的上臂,其下缘应距肘关节上约2--3厘米,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2.在肘窝内侧找到搏动点,将听诊器头紧贴肘窝肱动脉处。 3.把气球的气门旋紧打气,随脉压带内的压力升高,逐渐可以听到有节奏的“咚咚”声,继续打气等声音消失时再使压力升高20--30毫米汞柱或2--4千帕,然后旋开气门徐徐放气。 4.在放气时注意听有节奏的“咚咚”声响的第一声出现时,水银面所指示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5.继续放气,随压力逐渐下降,听到突然变声或声音消失时,水银面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1、胆汁(碱性)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减低脂肪的表面张张,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肠腔内,这样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 2、胆盐因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可聚合而形成微胶粒。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因此,胆盐便成了不溶于水的脂肪水解产物到达肠粘膜表面所必需的运载工具,对于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3、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对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D、E、K)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4、胆汁在十二指肠中还可以中和一部分胃酸;胆盐在小肠内吸收后还是促进胆汁自身分泌的一个体液因素。 所以肝功能衰减,会导致胆汁分泌减少。胆汁分泌减少,会有两个影响,一是不能中和胃酸,导致十二指肠酸液反流;其二,降低了对脂肪的分解作用,导致肥胖,脂肪肝。所以肝脏会阳气日益衰减,而阴气日益增加。 所谓的肝气郁血滞,就是肝的阳气不足,阴血阻滞不行。因为气行则血行,气不统血,则气滞而血必郁。 肝主疏泄,胆主通降。肝如何主导疏泄呢?就是通过分泌胆汁来血液的有害物质得以分解,将身体内的酸性物质得到降解。血液呈中性的,血液酸化,则身体阴气炽盛;血液碱化,则身体阳气足。其完全靠肝

胆的代谢和降解作用来调节。血液酸性化过度,则血液自身会消耗大量氧气,而供给全身的氧气和阳气即会减少。所以胃酸、反逆、胃灼热、胃痛等问题,都是由于肝的功能减退所致。肥胖,脂肪增多,也是一样的道理。 肝与胆的关系 一、肝的生理病理 肝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司理周身气血的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肌肉关节的屈伸、情绪的变动等。现将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病理改变简述如下:(一)肝藏血其含义有两方面: 1.调节血量:当人体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时,部分血液回肝而藏之,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时,则血运送至全身,以供养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故有“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血归于肝脏”之说。若肝藏血功能失调,则血液逆流外溢,可出现呕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性疾病。 2.滋养肝脏本身:肝脏要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其自身需要有充足的血液滋养,即所谓“肝需血养”,若肝血不足,则出现眩晕眼花,目力减退,视物不清。因肝脉与冲脉相连,冲为血海,主月经,故肝血不足,冲任受损,女子出现月经不调,量少色淡,甚者经闭。 (二)肝主疏泄即肝气宜泄,肝气是指肝的功能。疏泄是“疏通”,“舒畅”,“条达”之意,也就是说,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气具有疏通,条达的特性,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疏通气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肝的生理特点又是主升,主动的,(所以阳气不能升发,关键是肝郁所致。)所以,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升降适宜,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正常。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两个方面的病理现象: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即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若“木不疏土”还可出现肝胃(脾)不和等症,可见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等脾胃功能失常之症状。因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进而出现症积,痞块,在妇女则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此外,气机郁结,还会导致津液输布代谢的障碍,产生水湿停留或痰浊内阻,出现膨胀或痰核等。二是阳气升发受阻,则阳不驭阴,气不统血,导致阴气上冲,湿浊阻滞,湿浊不化,供氧不足,则出现头脑昏沉、耳鸣目胀(脑部供养不足,脑内压力增加所致),面红目赤(血有余而气不足),烦躁易怒(阳不驭阴)等。严重的会导致鼻子出血,吐血,咯血等血从上溢的症状,甚至可能出现卒然昏厥的症候。若肝气横逆“木旺克土”,则会出现脾胃功能失常之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大便异常等症。(其实还是肝功能下降导致胆汁分泌减少,十二指肠酸液反逆所致。) 2.疏泄情志:肝性如木,喜条达舒畅,恶抑郁,忌精神刺激,《素问。举痛

体育活动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⒈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⑴对新陈代谢的作用体育锻炼时,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机体为了恢复能量,就要摄入、消化、吸收更多的营养以补充不足,而且摄入的能量往往超过消耗的能量,即出现“超量恢复”现象。消耗越多,超量恢复越明显。同时体育锻炼还能促进腹肌力量,有利于维持正常腹部压力促进消化吸收。因此,长期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促进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⑵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体育锻炼时,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和全身的供血状况改善。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和肌糖元增多,心肌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血容量增大,每博输出量增加,安静时的心率变慢,心脏的体积和重量增加。锻炼还可使冠状动脉口径增大,弹性增加,对预防冠心病起到积极作用。由于消耗体内大量脂肪,减少了心脏的压力,从而降低心脏病的发生。通过增加动脉血管的弹性,起到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⑶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体育锻炼时,机体消耗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均增多,为了满足肌体的需要,呼吸系统加倍工作,使呼吸肌逐渐发达,功能加强。同时还可扩大胸廓活动的幅度,增大胸围和肺活量,使安静时的呼吸频率变慢且呼吸深度加深。经常适量的锻炼还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⑷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支配下进行的。反过来,身体的每个动作及各器官的生理活动都可以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可以增强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和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使大脑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视觉、听觉更加敏锐,记忆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增强,还可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⑸对骨骼、关节及肌肉的作用体育锻炼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可使骨变的更加坚强,对人体起到更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还可使关节囊和韧带增厚,加强关节的牢固性和对压力的承受性。通过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肌肉对神经刺激产生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以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配合的能力改善,以致发挥出最大的运动效果,并可使肌肉粗壮,力量增强,提高抗疲劳和耐酸痛的能力。 ⑹对其它组织、器官及系统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刺激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及儿茶酚胺等重要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可以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对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⒉体育锻炼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体育锻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情感,促进个性的完善和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人的紧张烦躁或忧虑情绪;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形成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自尊心、自信心、顽强的毅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欢愉,产生心旷神怡的愉快心境。 长期进行健美锻炼,能够发达肌肉、增长力量;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改善体形体态、矫正畸形;调节心理活动,陶冶美好情操;提高神经系统机能,培养顽意志品质。

各种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钠对人体的作用 1.钠离子和钾离子调节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维持人体pH,保证内环境稳态。在神经调节、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多喝骨头汤也行,但是补钙的同时要注意两点,一点就是,你补钙也要有所吸收,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或者调节适当的钙磷比;第二点就是在补钙的时候不可以忽略其他的补充! 钾对人体的作用 钾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一般成年人体内约含钾元素150克左右,其作用主要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因此,人体一旦缺钾,正常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 缺钾不仅精力和体力下降,而且耐热能力也会降低,使人感到倦怠无力。严重缺钾时,可导致人体内酸碱平衡失调、代谢紊乱、心律失常、全身肌肉无力、懒动。此时,有些人为了使自己少出汗而过量地饮用盐开水。殊不知,这样做又容易加重心脏负担,使体内钾、钠失调。 下面是一些含钾元素较高的食物,我们平时可要注意。 ①粮食作物中,以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含钾元素较高;②水果中,以香蕉含钾元素最丰富;③蔬菜中,菠菜、苋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大葱、莴笋、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等含钾元素较高。④海藻类。 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 ①蛋白质是人体的建筑材料。②蛋白质是营养素的运输团队。③蛋白质为人体提供能量。④蛋白质参与生理功能的调节。⑤免疫作用。⑥修复人体组织。 钙对人体的作用 钙离子是维持机体细胞正常功能的非常重要的离子,它对于维持细胞膜两侧的生物电位,维持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维持正常的肌肉伸缩与舒张功能以及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还有一些激素的作用机制均通过钙离子表现出来。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均是基于以上的基本细胞功能,相关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维持正常的肌细胞功能,保证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功能正常。 2.对于心血管系统,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进入胞内,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主要是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加快传导的作用。因而,细胞外钙离子浓度高则会升高血压,使心收缩力加强,每博输出量增大,因而血压也会相应增高。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有一种便是钙离子拮抗剂,它使得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钙通道的数量减少,使得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降低,血压下降。 3.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还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病因均与钙离子关系密切。 4.钙离子对与骨骼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年轻时,这主要受激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等)的调节。老年人骨骼钙易流失,因此骨骼变脆,变得容易骨折。 铁对人体的作用 他是人体必须的无机盐类。没有他会造成缺铁性贫血而导致皮肤苍白,干燥,面无光泽,头发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否则就会变黄,分叉的现象,尤以少女时期已来月经,来潮期每日损失铁2毫克,平时每日损失0.8毫克,故应加强含铁食物的食用,如动物肝脏,蛋黄,豆类,油菜,芹菜,莴苣等。 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维生素(vitamin)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所以必需由食物供给。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机体缺乏维生素时,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特点:不参与机体构成;不是能源物质;需要量少;主要以辅酶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害很大;过量——中毒症。 分类:(根据溶解性不同)脂溶性维生素: A、D、E、K(不溶于水,溶于脂类及脂肪溶剂;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并随脂类一同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和B族):C、B1、B2、B6、泛酸、烟酸、胆碱、B12、叶酸、生物素 (一)维生素A(视黄醇) 生化作用:①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②参与糖蛋白合成。 缺乏症:夜盲症,干眼病,皮肤干燥 (二)维生素D 功能: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可促使小肠吸收钙,使血钙浓度增加,也可促使小肠吸收磷,使血磷浓度升高; ①有助于血液凝固。②降低神经兴奋的作用。 缺乏症:儿童——佝偻病,成人——软骨病 (三)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 维生素E对氧十分敏感,极易被氧化而保护其他物质不被氧化,是动物和人体中最有效的抗氧化剂。 功能:①抗氧化、防衰老作用;②抗不育,维持生殖机能,防止流产;③促进血红素代谢,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④保护肌肉。 (四)维生素K 维生素K具有凝血活性。 (五)维生素C 维生素C能防治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 功能:①羟化作用: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参与体内类固醇激素、儿茶酚、五羟色胺等合成过程中芳香环的羟化作用。②氧化还原作用:维生素C可脱H成为脱氢抗坏血酸,并参加多种生物氧化反应。③抗体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的参与。④解毒作用:重金属导致巯基酶失去活性产生中毒,维生素C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化为还原型而解毒。⑤促进造血作用。 缺乏症:缺乏时造成坏血病。 1

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

运动对心脏的作用 现如今,生命在于运动已是不争的事实,运动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都很有益。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而且能够改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身体各大系统的生理机能,提高免疫能力,增强个体体质。其中,值得一提的莫过于运动对心脏的作用。有人说,心脏处癌变几率几乎为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脏始终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心脏有无穷的能量。的确,心脏自身在不断地运动着,伴随着人的生命始终,然而,个体的外部运动应算是心脏运动的直接控制者,事实上,体育运动与心脏的生理机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心脏机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体质健康与否。我们知道,心脏是人体的“血泵” ,它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代谢的终产物,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血液循环是其它器官机能得以维持的重要保障,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前提,心脏通过心肌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进而搏动心脏,完成动脉血流出和静脉血回流这一重要循环。 运动之所以能与心脏建立联系,是因为运动可促使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人体运动时骨骼肌收缩时,耗氧量明显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就是提高心输出量以增加血液供应,从而满足肌肉组织的氧耗,并及时运走过多的代谢产物,否则肌肉运动就不可能持久。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心输出

量的变化:心输出量对急性运动有着敏感反应,其目的在于迅速适应机体活动的需要。运动初期心输出量快速增加,之后缓慢递增并逐渐达到稳定,此时机体血流状态与肌肉活动的代谢需求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运动时,由于肌肉的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血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入出量的保证。在回心血量增多的基础上,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因此心输出量增加。(2)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的。通过体内的调节机制,各器官的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其结果是使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的血流量减少。在运动开始时,皮肤血流也减少,但以后由于肌肉产热增加,体温升高,通过体温调节机制,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以增加皮肤散热。(3)动脉血压的变化:动脉血压的变化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与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等有关。逐增强度的运动开始阶段,收缩压由安静状态迅速升高,之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到200mmHg 以上,尽管此时总外周阻力有所下降,但是舒张压维持稳定或轻度增加。经过长期的运动锻炼,心血管系统的这些反应会逐步发展对运动的适应,进而达到长期影响改善的结果。正所谓量变导致质变,坚持适宜运动能对心脏产生积极影响:体育运动和健身锻炼能导致左心室腔内径、室间隔厚度增厚,心肌细胞体积、长度及横切面积显著增大,进而可使心脏生理性增大,运动型增大的心脏,外形丰实,收缩力强,心力储备高,对血液的泵量大,能更好地向全身各处不断输送大

人体运动机能

人体运动机能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将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和规律性变化,这些变化从正式比赛前或者训练前或者运动前就已经发生,并一直持续到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按其发生的顺序大致可以分为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五个阶段的机能变化。 一、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一)赛前状态 人体在参加比赛前或运动前,某些器官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这时的机能状态为赛前状态。赛前状态可出现在运动前数天、数小时或数分钟。 1 、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 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加强,体温上升,内脏器官活动增强,表现为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肺通气量和吸氧量增加,并可出现血糖水平升高、泌汗增多和尿频等现象。 赛前状态产生的生理机制可以用自然条件反射机理来加以解释。 2 、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调整 (1)赛前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①良好的赛前状态有利于缩短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并能充分发挥机体工作能力的和提高运动成绩。如通过适应场地、倒时差、模

拟比赛,促使兴奋性适度提高。 ②不良的赛前状态将妨碍机体运动能力的发挥。出现赛热症型和赛冷淡型,前者过度兴奋,常有寝食不安无所适从、四肢无力、全身颤抖等反应;后者表现为兴奋性过低,对比赛淡漠、无兴趣、浑身无力。(2)赛前状态的调整 努力使赛前反应调整至最适宜状态。 不断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正确认识比赛的意义;经常参加比赛,积累经验;通过适当形式的准备活动调节赛前状态,针对赛热症者可采取强度小、轻松缓和以及转移注意力的准备活动,对赛冷淡者可采取强度大并与比赛内容接近的练习。 (二)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 1、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1) 调整赛前状态 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使大脑反应速度加快,参加活动的运动中枢间相互协调,为正式练习或比赛时生理功能迅速达到适宜程度做好准备。(2)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 通过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使肺通气量及心输出量增加,心肌和骨骼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使工作肌能获

化学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化学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界最普通的物质,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份。人们日常生活需要水,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体重的60%~70%,由于各个器官功能不同,水占的比重也不同,肌肉里70%是水,即使骨骼也占有20%的水。在占体重60%~70%的水中,有40%在细胞内,20%在组织细胞间,5%在血液里。 水是沟通组织细胞之间,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媒介。生物体内有许多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规律无时无刻不在连续不断地进行着,参加这些化学反应的不仅有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类、核酸等,而更多和更重要的还是小的分子和离子,其中水分子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水,不能移动的生物分子就不会产生巧夺天工的生物化学反应,生命活动便会停止,生物就会死亡。水既是组成各类细胞的重要物质,又是消化液,淋巴液的主要构成成分;既能帮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又能输送废物并排出体外;既参加呼吸、循环的过程,又起体温调节作用;既是细胞内外电解质的平衡者,又是非电解质的传递者;既有润滑眼球的作用,又有滋润、丰满体表皮肤的功能,等等。人如果3~7天连续不喝水,人体缺水达20%时,血液就会高度浓缩,就无法进行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生命活动,就会导致死亡[1]。从医学观点看,人类为维持正常生存,每人每天至少需要饮两升水,加上卫生方面的需要,全部生活用水量约需40~50升/日·人。因此水与人类

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一、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水,应是洁净的水 (一)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应满足如下要求[2] (1)要保持感官性状良好水必须是透明、无色、无臭、无异味,不存在肉眼可见的物质。为此对能产生颜色和异味的铜、锌、铁、锰等元素的含量制定了具体的限量。 (2)要保证流行病学上的安全在水中不得含有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以免引起“介水传染病”,为此对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数,消毒后供水管网末端的余氯有明确的限量。 (3)要保证化学组成上无害因此要严格限制水里的一些有毒化学物质,如镉、汞、铅、铬、氰化物、挥发酚……等,以免造成人体的急性、慢性中毒。 (二)水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是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的地区往往有不同的水土环境,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地域的水文地质等特征方面,还在于水土化学组成上的不同。水不仅是维持生命和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而且还是人体从环境中摄取无机矿物质的途径之一,水环境中某些化学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时、都能对人群健康产生损害作用,同时水中的有毒物质也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而危害人体健康。 人体中已发现了近六十种元素,其中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和镁等十一种元素占人体重量组成的99.9%,余下不

脂肪对宝宝的作用

脂肪对宝宝的作用 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脂肪 一说到脂肪,很多父母就习惯性地把它和肥胖联系在一起,觉得除了美味和长肉之外,对 宝宝的生长发育没什么其他作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脂肪不仅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还是 大脑、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宝宝聪明、健康的必需营养素。 脂肪并不是可有可无 脂肪是人体热量的最主要来源,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并称为“三大产能营养素”。1克脂 肪在体内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9千卡能量,比1克蛋白质或1克碳水化合物高一 倍多。它还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如细胞膜、红细胞膜、神经髓鞘膜等,都必须有 脂肪参与构成。此外,脂肪还有保护内脏、维持体温、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 对于婴幼儿来说,脂肪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提供大脑和视网膜发育所必需的脂肪酸,如α-亚麻酸和亚油酸。α-亚麻酸的衍生物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俗称“脑黄金”,是大脑和视网 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在大脑皮层中含量高达20%,在视网膜中所占比例最大约为50%, 对胎儿和婴儿的智力和视觉发育至关重要。亚油酸的衍生体花生四烯酸是促进体生长的重 要物质,能促进皮肤发育,有利于头发健康润泽,还涉及睡眠、热调节和疼痛反应等功能。婴儿缺乏亚油酸可出现湿疹,还可引起生长迟缓。 从妊娠第26周开始到两岁,宝宝大脑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亚油酸的衍生物)持续增加,但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大脑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均远远低 于足月儿,应该注意补充。婴儿补充α-亚麻酸和亚油酸的首选食物是母乳,尤其是初乳,DHA的含量非常高。 脂肪还可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例如,维生素A、维生素D、 维生素E、维生素K均溶于脂肪。在给宝宝做膳食的时候,脂溶性维生素与脂肪配合搭配 在一起,能够大大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利用。 了解脂肪的不同分类 我们通常所说的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因此由不同脂肪酸组 成的脂肪对人体的作用也就有所不同。脂肪酸从结构上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 动物脂肪及乳脂中(畜肉类含量最丰富,禽肉一般含量较低),还有热带植物油(如棕榈油、椰子油等),其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增加人体内的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如果饱和 脂肪酸摄入不足,会使人的血管变脆,易引发脑出血、贫血、易患肺结核和神经障碍等疾病。但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同时也富含胆固醇,故进食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也必然进食较 多的胆固醇。 部分肉类食物脂肪含量表

人体所需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及其缺乏症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现在医学上发现的维生素主要有: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维持正常视力,预防夜盲症;维持上皮细胞组织健康;促进生长发育; 增加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干眼病。 维生素D :调节人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促进吸收利用,促进骨骼成长。 维生素E :维持正常的生殖能力和肌肉正常代谢;维持中枢神经和血管系统的完整。 维生素K :止血。它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还能促使肝脏制造凝血酶原。小儿维生素K 缺乏症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1:保持循环、消化、神经和肌内正常功能;调整胃肠道的功能;构成 脱羧酶的辅酶,参加糖的代谢;能预防脚气病。 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核典素是体内许多重要辅酶类的组成成分,这些酶能 在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传递氢,它还是蛋白质、糖、脂肪酸代谢和宫机能衰 退等等。 维生素F (亚麻油酸、花生油酸) 防止动脉中胆固醇的沉积,治疗心脏病。帮助腺体发挥作用,使钙能被细胞利用,从而增进健康和成长,也有助于皮肤和毛发健康生长。 心血管疾病等等。 植物油(由 亚麻、葵花 子、大豆、 花生等榨取的油)以及花生、葵花 子、核桃等 坚果类食 品。 维生素H (生物素) 合成维生素C 的必要物质,是脂肪和蛋白质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还具有防止白发和脱发,保持皮肤健康的作用。 白发,脱 发,皮肤 干裂等 等。 牛奶、牛肝、蛋黄、动物肾脏、水果、糙米中。 维生素L 促进乳汁的分泌。 乳汁分泌不足等等。 牛肝、蹲鱼、酵母、野菜。 维生素K 与凝血作用相关,许多凝血因子的合成与维生素K 有关。 体内不正常出血。 主要食物来 源:椰菜花、椰菜、西兰花、蛋黄、 肝、稞麦等。 维生素P (生物类黄酮) 防止维生素C 被氧化而受到破坏,增强维生素功效;增加毛细血管壁强度,防止瘀伤。有助于牙龈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有助于因内耳疾病引起的浮肿或头晕的治疗等。 与维生素C 缺乏症类似。 主要食物来 源:橙、柠檬、杏、樱桃、玫瑰果实以及荞麦 粉

体育锻炼对体质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体质的影响 “生命在于运动”“动”态养生观主张运动锻炼以健身延年,生命就是要动。体育锻炼有益于健康。实践证明,经常参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会使人的身体发育正常、强壮,精力充沛,增进身体健康。体育锻炼对体质有如下影响: 一、增强心脏和循环系统的功能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呼吸进程加深,会吸进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二氧化碳,从而使得肺活量增大,残气量减少,肺功能增强。经常锻炼的人由于身体适应能力强,其呼吸显得平稳、深沉、匀和、频率也较慢。另外,体育运动会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整个机体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从而使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得到提高,为人的健康和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 二、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体育运动会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整个机体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另外,体育运动还会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改善肝脏、胰腺的功能,从而使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得到提高,为人的健康和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 三、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人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协调活动,坚持锻炼的人,常表现为机体灵活、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这正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壮的表现。 四、增强人的体质,保持身体活动能力 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人的体质。体质的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五、控制体重,改善体型 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锻炼。过分肥胖会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是容易造成心脏负担加重,寿命缩短。实践证明,体育锻炼可以强壮肌肉,增强身体消耗热量的能力,减少体内脂肪,保持关节柔韧性。如果结合适当的营养,就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体型和外表,防止肥胖 当前,由高科技开创的文明与繁荣,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此时,尽管空闲时间不断增多,但由于劳动性质改变、生活节奏加快与人际关系复杂等因素,导致现代文明病多有发生。 基于这种现状,为了防止体力衰退,学会生存,提高生活质量,人们亟须选择文明、和谐、健康、活泼的活动方式去善度余暇。体育锻炼的动态性、趣味性、娱乐性、保健性与休闲性,不仅可以通过人的肢体活动,使高度疲劳的神经系统得以休息,而且还有调节身心平衡,丰富生活内容,提高健康水平的功能。 大学阶段的体育锻炼不仅是大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发展健全心理,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我们可以认识到更多的朋友,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体育锻炼充实了我们的大学生活,让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是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用激情去做好每一件事,而体育锻炼能让我们极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活力。

脂类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天然脂肪中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很多,主要有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等。脂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成分之一,对人体有着许多保健功能。 构成组织细胞,参与体内生理代谢:例如细胞膜、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等各种细胞膜,都是由类脂中的磷脂、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脂蛋白构成的,它们也是脑组织、神经组织、肝脏、心脏、肾脏、肺等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胆固醇还可以在体内转化成胆汁酸盐、维生素D3、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等,在体内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人体机能不可缺少的必需成分。 氧化供能,维持体温:氧化1g脂肪约可以释放36KJ的能量,比蛋白质和碳水化台物释放的能量都多。皮下脂肪不易导热,有助于维持体温。脏器周围的脂肪层可以起到固定保护脏器的作用。 增加膳食风味,促进脂溶性维生意的吸收:膳食中含有脂肪时口感较香,脂溶性维生素只有与脂肪共存时才能被人体吸收。 补充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有些脂肪酸对人体具有重要生理功能,人体自身又无法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例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皆为人体必需脂肪酸,这三种不饱和脂肪酸缺乏时,会引起发育迟缓和皮炎。而且,这些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改善血流变,预防动脉硬化、高明固醇血症、高脂血症等。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成分之一,具有表面活性和抗氧化作用,对动脉硬化、心肌梗塞、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糖尿病、癌症等均有辅助治疗作用。磷脂在消化吸收后释放出胆碱,胆碱与醋酸结合形成乙酰胆碱。乙酰胆碱负责各种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当大脑中乙酰胆碱含量增加时,大脑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会加快,大脑活力、记忆力会明显提高。因此,磷脂、胆碱可以促进大脑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健康和完善,增强记忆力,提高智力。所以,磷脂已成为风行于美、日、欧等地的重要保健食品。 那么可以看出,脂类物质对人类的脑部发育意义重大,是保障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因此,我们在平日生活中更应该加强补充脂类的意识,多食用富含脂类的食品。摘自39蜂疗网

人体所需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及其缺乏症图文精

现在医学上发现的维生素主要有: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力,预防夜盲症;维持上皮细胞组织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增加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干眼病。 维生素D:调节人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促进吸收利用,促进骨骼成长。 维生素E:维持正常的生殖能力和肌肉正常代谢;维持中枢神经和血管系统的完整。 维生素K:止血。它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还能促使肝脏制造凝血酶原。小 儿维生素K缺乏症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1:保持循环、消化、神经和肌内正常功能;调整胃肠道的功能;构成脱羧酶的辅酶,参加糖的代谢;能预防脚气病。 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核典素是体内许多重要辅酶类的组成成分,这些酶能在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传递氢,它还是蛋白质、糖、脂肪酸代谢和能量利用与组 成所必需的物质。能促进生长发育,保护眼睛、皮肤的健康。 泛酸(维生素B5:抗应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抗生素的毒性,消除术后腹胀。 维生素B6:在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治疗神经衰弱、眩晕、动脉粥样硬化等。 维生素B12:抗脂肪肝,促进维生素A在肝中的贮存;促进细胞发育成熟和机体代谢; 治疗恶性贫血。 维生素B13(乳酸清。 维生素B15(潘氨酸:主要用于抗脂肪肝,提高组织的氧气代谢率。有时用来治疗冠 心病和慢性酒精中毒。 维生素B17:剧毒。有人认为有控制及预防癌症的作用。 对氨基苯甲酸:在维生素B族中属于最新发现的维生素之一。在人体内可合成。

肌醇: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和胆碱一样是亲脂肪性的维生素。 维生素C:连接骨骼、牙齿、结缔组织结构;对毛细血管壁的各个细胞间有粘合功能; 增加抗体,增强抵抗力;促进红细胞成熟。 维生素P。 维生素PP(烟酸:在细胞生理氧化过程中起传递氢作用,具有防治癞皮病的功效。 叶酸(维生素M:抗贫血;维护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维生素T:帮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 维生素U:治疗溃疡上有重要的作用。 详解各种维生素的功效Array 维生素A--眼睛的朋友 维生素A又叫视黄醇或脱氢视黄醇,是一种可溶于脂肪的脂溶性维生素,耐高温,在空气中易氧化。 一、维生素A的主要生理功能 1.维生素A是合成视紫质的原料,该物质是一种感光物质,存在于视网膜内。缺乏维 生素A就不能合成足够的视紫质,将导致夜盲症。 2. 有助于保护皮肤、鼻、咽喉、呼吸器官的内膜,消化系统及泌尿生殖道上皮组织的

过度的运动会对身体的有危害吗

过度运动对身体的危害 如何看待运动过量 (2) 过量过度惹的祸 (2) 过量运动伤身体 (3) 把握分寸才健康 (4) 女性运动过量的后果 (5) 卵巢破裂 (5) 子宫内膜异位症 (5) 子宫下垂 (5) 外阴创伤 (6) 月经异常 (6) 出现这些症状就意味着你运动过度了 (6) 怎样保证适量运动 (8)

如何看待运动过量 前些天看了一则八卦新闻:目前正在欧洲巡演的乐坛天后麦当娜,到伦敦一家体育馆健身时,被记者发现她的胳膊肌肉感十足。记者评价,50岁的麦当娜可以将身体线条保持至如此地步,肯定是每天努力的缘故,但过量的运动令她近年给人肌肉男的感觉,欠缺女人味。其实运动专家认为,运动过度,长期如此,后果很严重。在温州,特别喜欢运动的“运动狂”也见到不少,被健身卡牵着鼻子走的人也很多,提高了生活质量的都市人当然需要运动,但运动需要把握好尺度,保持适量,才会有最佳的健身效果,否则适得其反。 过量过度惹的祸 前些天记者的同事小张感觉腰酸背疼,很是疲劳不适,一问,原来是运动过量。喜欢羽毛球的小张一直坚持打羽毛球,上周,他跟一班球友打上瘾了,连续5天打球,每次一玩都是好几个小时。高强度的运动让他感觉精疲力竭,工作提不起精神,腰背部酸痛难受。 记者还认识一位爱好健身的男士,他是个十足的“运动狂”,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在健身房里锻炼,一天不去就浑身不自在,再忙他也要挤出时间来健身。多年坚持下来,倒是体型健美,很令人羡慕。但最近却出了点问题,因为大腿肌肉有点拉伤,教练说他有点运动过量,建议他在家休息几天,但他还是忍不住想去锻炼,似乎有点运动强迫症了。 而现在很多健身俱乐部推出了健身“年卡”“季卡”等类型的卡种,

运动补剂对人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论文 二级营养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研究报告 文章题目:运动补剂对人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姓名:强中伟 身份证号:610103************

运动补剂对人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强中伟 法士特研究院 摘要:运动补剂对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的运动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搭配运动补剂,不但能在较短的时间提高运动水平,还能能够起到增加肌肉力量、改善机体组成、促进快速恢复、增强免疫的作用。本文介绍常见的运动补剂:乳清蛋白、肌酸、谷氨酰胺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分析补剂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营养对运动的重要性。 关键词:乳清蛋白肌酸谷氨酰胺运动营养 (文章正文,四号宋体字,行间距固定值22磅) 1 引言 蛋白质是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素,它参与机体组织的基本构成,维持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与人体运动能力有关的许多因素,如肌肉收缩,氧的运输与储存,物质代谢与生理机能的调节等,都与蛋白质有密切的关系。正常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不低于0.8g/kg体重,运动员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为一般人群的2~3倍。膳食是人体蛋白质的基本来源,但普通膳食蛋白的质量已不能满足当今竞技体育对运动员体力和体能的要求。近十年来,一种高生物利用效价的蛋白质---乳清蛋白作为运动营养食品已广泛应用于专业运动队和健美人群,它增加机体蛋白质合成,抗疲劳能力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肌酸是人体重要的营养补充剂之一,对于促进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体内能量物质的储备,促进人体肌肉体积的增大,以及延缓疲劳的产生和加速疲劳的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谷氨酰胺是肌肉中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约占人体游离氨基酸总量的60%,其利用率等于或大于葡萄糖,另外,谷氨酰胺还对胃肠粘膜的增生,维持肠道的完整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蛋白质的合成都必须依赖充足的谷氨酰胺,故谷氨酰胺也就成为近年来较为引入注目的免疫营养剂之一。 2 几种运动补剂的功能介绍 2.1乳清蛋白 2.1.1 优质的蛋白质和钙源 与其他的运动营养需要相比,运动员比久坐不动的人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摄入。其原因是:(1)运动会导致蛋白质需要量相应增加(2)高强度训练会导致蛋白质分解增加(3)力量项目需要肌肉蛋白合成增加(4)耐力项目使氨基酸供能需要增加(5)热环境中训练使蛋白质丢失增加(6)高原环境训练时血红蛋白合成增加,(7)控体重项目需要补充能量、维持肌肉蛋白生长(8)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的需要。 乳清蛋白是天然的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所有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模式几乎与骨骼肌中氨基酸模式完全一致。乳清蛋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消化吸收特性不同于其它蛋白质,其具有可溶性好、易吸收和高吸收率的特性,有“快蛋白(fast protein)”的美誉。乳清蛋白能被快速吸收,输送更多的氨基酸到组织中,并可刺激蛋白质快速合成,从而提高净蛋白获得率。因此,乳清蛋白是运动前、中、后理想的蛋白质补充剂。运动员可在运动前和后的饮料和液体食物中加入乳清蛋白提高运动表现。对运动员来说,良好的钙营养是优良运动表现所必须的。钙不仅是维持骨骼健康必不可少的,也是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其他生理学功能所必需。如果每天钙摄入不足,机体就开始利用骨骼内钙的储备资源,来满足这些需求。我国运动员钙的平均摄入量不足800mg/d,低于运动员钙的推荐摄入量1200mg/d。较弱的骨质因训练导致的骨折会抵消多个月或多年训练的效果。因此,运动员应该充分意识到优质的钙来源的重要性。乳清蛋白产品含有500—2000mg的乳钙。乳钙是最佳的生物可利用钙来源。研究表明,乳强化豆奶的钙的吸收率比乳钙低25%。因此,乳清蛋白是一种经济实惠、高品质、易被机体吸收的钙源。

脂肪在人体中的含量影响体形

脂肪在人体中的含量影响体形 脂肪,是我们人体重要的组织,可以说它与人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我们也不可能离开脂肪,前阵子在网上有报道零脂肪的女孩,大家觉得零脂肪的人会美吗?这位女孩并不想自己的身体成近乎零脂肪的状态,她是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疾病,才导致她成了这个样子。脂肪过多对于我们人来说当然也是不健康的,那我们应该如何衡量我们的身体里的脂肪含量处于正常水平呢?简单的目测方法即可看出人体的体脂率:女子的体脂率体型特点:8%~10% 极少数女运动员达到的竞技状态(会引起闭经、月经紊乱和**缩 小)11%~13% 背肌显露,腹外斜肌分块更加明显(女子健美运动员竞技状态)14%~16% 背肌显露,腹肌分块更加明显。(17%~25%为女子的理想型体脂率)17%~19%全身各部位脂 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20%~22%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开始显露,分块不明显。23%~25%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腹肌不显露。26%~28% 全身各部位脂肪就腰腹部明显松弛,腹肌不显露。29%~31%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1~85厘米。32%~34%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6~90厘米。35%~37%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1~95厘米。38%~40%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6~100厘米。41%以上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101厘米以上。男子的体脂率体型

特点:4%~6% 臀大肌出现横纹(健美运动员最理想的竞技状态)。7%~9% 背肌显露,腹肌、腹外斜肌分块更加明显(健美运动员竞技状态)。(10%~18%为男子的理想型体脂 率)10%~12%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 13%~15%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腹肌开始显露,分块不明显。16%~18%全身各部位脂肪就腰腹部较松弛,腹肌不显露。19%~21%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1~85厘米。22%~24%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6~90厘米。25%~27%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1~95厘米。28%~30%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6~100厘米。31%以上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101厘米以上。高脂的人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造成脂肪含量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方面,饮食方面摄入过多的脂肪类食物,营养过剩。另一方面,缺乏锻炼,使机体没有充分利用过多的热量。脂肪含量过高会并发一下疾病:1、高血脂肥胖的人都爱肥肉,当身体胖起来后,第一个升高的就是血脂。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偏高后,能够运载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促使动脉硬化形成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肥胖持续3年以上,就会有70%的人患上高血脂症,但减肥和控制脂肪摄入后,血脂可在短时间内降到正常。2、糖尿病持续肥胖5年以上,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5%,持续肥胖8年以上,糖尿病的发病率为52%。肥胖的人胃肠功能非常好,消化吸收好,就意味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