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风景园林设计史与古典风格园林赏析_张德顺

法国风景园林设计史与古典风格园林赏析_张德顺

法国风景园林设计史与古典风格园林赏析_张德顺
法国风景园林设计史与古典风格园林赏析_张德顺

11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法国式风景园林是欧洲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起源于山庄附属的果园和菜地,经历了中世纪的转折期,成熟于文艺复兴时期,并在17世纪下半叶达到鼎盛时期。19世纪工业革命带动了法国城市公园运动的兴起,二战后期现代主义思潮逐步成为法式风景园林的推动力。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由著名法国造园大师勒·诺特尔主持设计的凡尔赛宫花园便是法国风景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出现,标志着法国园林艺术的成熟和真正的古典主义园林时代的到来。

1 法国风景园林设计史

1.1 生成期——山庄附属园林

法国式风景园林的开端很难精确地定位到某一时期,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风景园林相似,罗马帝国的影响奠定了法式风景园林的思想基础。在罗马,风景园林最初是由蔬菜和果树组成的,在著名的专著《De agricultura (农业志)》有相应的论述[1]。公元1世纪时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典范大多是著名山庄附属园林,例如大奥密花园、庞培花园(图1)、帕布利花园、赫库兰尼姆花园。

法国风景园林设计史与古典风格园林赏析

History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ppreciation of Classical Garden in France

1

张德顺 2勒·裴德文·温斯特 1李科科1

Zhang?Deshun,?2Le?Pendeven?Vincent,?1Li?Keke

摘 要:法国式风景园林是欧洲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本文从罗马帝国的山庄附属园林生成期,到私人及修道园林的转折期,再到文艺复兴庭院及城堡花园的成熟期,及至全盛期——勒诺特式花园和融合期——城市公园运动,最后是二战后期——当代风景园林出发,用五期回顾了法国风景园林发展的历史脉络。结合马赛伯雷利公园、布尔日主教堂公园和费谢尔斯庭院,介绍了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园林的特点,对法国风景园林设计的历史有较为全面的认知,以期为新时期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法国;风景园林史;探索

文章编号:1003-6997(2014)12-0011-05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rench?landscape?style?is?one?of?the?three?major?European?garden?systems.?The?historical?context?of?the?development?of?the?French?landscape?has?been?recalled?in?this?article.?With?a?comprehensive?cognition?of?the?French?landscape?design,Marseille?Borély?Park,Bourges's?“Jardin?de?l'Archevêché”?Park,?“Jardin?des?pré?fichaux”?Park?are?employed?to?illustrate?the?features?of?French?classical?garden.?Efforts?are?made?in?order?to?provide?a?reference?for?the?further?growth?of?Chinese?landscape?architecture?in?the?new?period.

Key words :?France;?history?of?the?landscape?architecture;?exploration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2法国史特拉斯堡大学,斯特拉斯堡 法国 670841

Key Laboratory of Ecology and Energy-saving Study of Dense Habitat,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2Strasbourg University, Strasbourg 67084, France

作者简介

张德顺 /1964年生/男/山东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IUCN SSC委员、中国植物学会理事

李科科/1987年生/男/河北人/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读博士生

项目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编号 51338007 题目 城市宜居环境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收稿日期 2014-11-10 修回日期 2014-11-10 终审日期 2014-12-08

Garden Art, Culture and History

2014,11(12):11-15.

12

园林艺术与文史

1.2 转折期——私人及修道院园林

风景园林实践在法国被认为是自然美与人类理性原则相结合的艺术[2],是文化的一种表达。诸如层次感、几何形态、比例尺度等价值观自然而然地在景观设计的手法中得到体现,这些原则也是法国风景园林的重要特征。宗教信仰也是文化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完全相信自然中神灵的存在。这种价值观使得现在仍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罗马拥有大量的绿地空间、私人公园和城市广场。

宗教活动对于法国早期风景园林设计活动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公元4世纪到5世纪,罗马帝国的统治终结,由修道士们修建,作为修道院中心的园林成为了中世纪园林的代表。这些园林被高高的灌木丛和建筑物隔绝,通过精心设计,严格遵循着秩序、几何形态和组织方式,沿袭了罗马时代的设计风格。广场通常被用来分隔成不同区域,在园林的中心放置一棵树,一片水塘或一口井,这样的设

计传统且简单,同时也改变了原始植物种植的功能,将园林景观变成了一个冥思自然、救赎和净化心灵的场所。丽舍森林(图2)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法国案例,并始终保留着原貌。

1.3 成熟期——文艺复兴庭院及城堡花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世界潮流影响着欧洲的发展历程。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伊斯兰园林的影响波及整个欧洲,但是法国风景园林受其影响并未持续很长时间。公元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开始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直到公元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法国风景园林逐渐变为开放式的自然景观,强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缓和,Philibert de l’Orme 和Pierre Lescot 就是那个时代两位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

公元16世纪末随着亨利四世统治的到来,重要的科学和技术进步出现,涉及几何学、光学,以及风景园林设计。

这些活动引入了透视这一新的设计元素的出现。法国庭园

图2 丽舍森林:中世纪风格(来源:网络)Fig 2 Bois Richeux Garden: Medieval Style

图 4 典型的法国古典园林设计风格(来源:网络)Fig 4 Typical French Classic Style of Landscape

图1 庞培花园模拟效果图(来源:网络)Fig 1 Reconstitution of PompéiGarden

图 3 巴特鲁瓦城堡和花园(来源:网络)Fig 3 TheCastle and Landscape in Balleroy

园林艺术与文史

是那一时期核心地域的象征,也是中央集权的重要体现。富有

的资本家有能力雇佣私人风景园林设计师来建造他们的私人庭

园,巴特鲁瓦花园和著名的维康府邸花园都是那个时期的代表

作品。

在著名的巴洛克时期到来之前,法国的风景园林经历了一

段过渡时期。人们努力证明能够使自然环境秩序化。当时的人

们认为自然是在混沌和纷乱中进化的,人类站在其对立面,是

科学和智慧的代名词,并且应当显示他们的主宰地位。这种思

潮最终迎来了古典巴洛克时期的到来[3]。

1.4 全盛期——勒诺特式花园

勒诺特式园林产生之前,法国的风景园林设计灵感主要来

自意大利,意大利风景园林的风格表达实际上更多地是关于情

感和对美学的感触而非逻辑和理性精神。而勒诺特时期风景园

林的自由思考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几何基本原则的回归,也吸

收了更多的透视与组织方式,这些原则受到文艺复兴时期著名

的法国建筑师Philibert De l’Orme的影响。

勒诺特时期的法国风景园林(图4),美学欣赏始终是价值

观的重要部分,象征着人类的胜利与对自然的驾驭。园林完全

被设计成一个封闭空间,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延续。游览者穿过

一连串的空间,就像循着设定好的路线。建筑师构建园林的建

筑语言不断讲述着有关卧室,绿色剧院,树墙间行走,沿着水

的层级的故事。地面被草地覆盖,犹如地毯一样。每丛灌木都

被精确地设计安置,以创造完美对称与和谐关系;由数学比例

和道旁的雕塑营造韵律感;水面构建流线变化,反射倒映出天

空的景色[4-5]。这些设计也从某些方面反映出了法国在城堡内

部结构设计方面的高超技艺。

1.5 融合期——城市公园运动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风景园林在欧洲各国发生着巨大

的变化。风景园林不再是单一的表现形式,风景园林设计开始

融合多种艺术形式。许多法国著名艺术家,例如作家Jean-

Jacques Rousseau和画家Hubert Robert,他们对待自然的思

维方式产生了变化。画家Hubert Robert在他的作品中画了许

多废墟(图5)。

公园在这个时期十分流行,在法国第二帝国时期,随着巴

黎的豪斯曼大规划,人们希望建造更多的公园,更大的植被覆

盖面积。城市周围的森林和自然景观被更多地人为设计,作为

法国重要的景观。与此同时,Vauban和他所建造的城堡(图6)

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法国如今的景观和城市设计,这些城堡如今

成为了绿色公园,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铭刻着法国园林史上

公园的重要性。浪漫主义与英式造园手法同样影响着法国风景

园林,这一类型的演变体现了更大的自由度和随机性,代表有

著名的埃麦农维勒庄园(见图7)

图 5 废墟美学被引入风景园林设计(来源:网络)

Fig 5 Aesthetic of the Ruins Introduced in LandscapeDesign

图 6 斯拉特斯堡的沃邦城堡:一座开放的公园(来源:网络)

Fig 6 Strasbourg’s Vauban Citadel: An Open Air Park

图 7 著名的浪漫主义园林欧麦尓农维庄园(来源:网络)

Fig 7 Famous Romantic Landscape ErmenonvilleGarden

13

14

园林艺术与文史

1.6 二战后期——当代风景园林

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很难发现古典风格的烙印,当地风景园林最有名的是由建筑师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设计的拉维列特公园和雪铁龙公园(图8、9)。这些园林通常以其复合功能著称,而它们最初的设计目的是用于陪衬一座文化中心或重要建筑物。例如,拉维列特公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新功能上:一座曲折的艺术感强烈的建筑围绕着它,使得在室外聆听音乐会、歌剧甚至于看电影成为可能。在如今而言,人们更看重这些新功能而非其形态与植被的种类。雪铁龙公园仍然使用传统的对称式,但在自由性和不规则性上做出创造。

2 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园林赏析

对于法国古典风格风景园林一直受到法国民众的喜爱,例如巴黎非常受大众欢迎的杜伊勒里宫与巴洛克式暖房。虽然古典主义风格的园林已经不是当代设计师所亲睐的风格,但是许多具有美好回忆和欣赏价值的古典主义园林本

很好的保留下来,依然在发挥着维护和美化这种传统造园方式的作用。2.1 马赛伯雷利公园

风景园林的主要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园林的功能性,充满自然野趣的天然山水景观也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法国许多公园或园林的风格常常介于强调对称性、透视原则的法式园林与强调植物自然生长、充满田园气息的英式园林之间。其中的代表作有法国南部马赛市伯雷利公园(图10)。伯雷利公园是马赛的公共市政公园,被法国文化部列为法国著名的园林之一。公园规模17公顷,由三个花园组成。建造于1766年,这曾经是Borély 家族的产业。公园有湖泊、各式花园、草坪、喷泉和博雷利城堡,在公园门口租双人自行车,还可以租手划船,可以躺在草坪上看书晒太阳、野餐、玩游戏。2.2 布尔日主教堂公园

布尔日主教堂公园位于一座法国中部城市布尔日,著名的布尔日大教堂附近。布尔日大教堂始建于1195

年,历

图 8 拉维列特公园(来源:网络)Fig 8 Paris“Parc de La Villette”

图 11 布尔日主教府公园(来源:网络)Fig 11 Bourges’s “Jardin de l’Archevêché”

图 9 雪铁龙公园(来源:网络)Fig 9 Paris “Citro ёn Park”

图 10 马赛伯雷利公园(来源:网络)Fig 10 Marseille Borély Parc

园林艺术与文史

时60多年才完工,是法国中世纪基督教的权力中心,与沙

特尔大教堂一样是第一批哥特式建筑,隶属于同种风格建

筑中的佼佼者,以匀称的比例、雕刻、绘画以及彩色玻璃

闻名。

布尔日主教堂公园历经几个世纪,见证了不同的历史

风格的变迁。这座园林内部以法式对称的园林布局形式为

主(图11),记录了传统的造园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城市

自然环境的美景。整个外部空间由一个自然式的园林构成,

展现了真实的英式自然风景园风格(见图12)。

2.3 费谢尔斯庭园

费谢尔斯庭园是一座建在一片沼泽上的花园(图13),

向我们展示了“装饰艺术”风格。自然环境的美与忧伤对

设计师的影响多于古典园林风格。这个花园超过有4公顷

分类的纪念碑。在梧桐树,玫瑰花园,法国花坛和一系列

的池塘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透过弧形修剪可以看到被修

剪得非常精细的紫杉,就像是一幅完美的雕塑作品。有些

植物修剪成几何形状,可以欣赏盆景、喷泉、雕塑,在树

荫下的长椅或在阳光下伴着鸟鸣,烦恼会奇迹般地飞走。

3 结语

法国风景园林的设计史源远流长,在诸如布尔日市一

样的小城市还保留着许多体现了法式造园风格的作品,风

景园林造园师在经历了不同的文化思潮后对风景园林设计

注入了新的活力。历史为许多欧洲国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我们需要继承它并思考它的美学价值。然而,每个时期都

在产生关于美学或功能的新需求,风景园林的设计具有时

代性和创新性。当代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应当铭记历史,并

思考新的景观营造方式,在园林设计作品中为人们创造更

加适宜的活动空间,以一种细致入微的方式继承古典园林

的设计风格,这将是历史赋予新时代风景园林设计师的重

要使命。

图 12 主教府公园的英式部分(来源:网络)

Fig 12 “Jardin de l'Archevêché” English Part.

图 13 费谢尔斯庭院(来源:网络)

Fig 13 “Jardin des pré fichaux”Parc

参考文献

[1] M. Porcius Cato. De AgriCultura—Ad FildemFlorentiniCodicisDeperditi (Bibliotheca ScriptorumGraecorum et RomanorumTeubneriana)[M].

Munich:K.G. SAUR VERLAG,1998.

[2] Michael Sage. Roman Conquests: Gaul[M].Barnsley: Pen & Sword, 2012.

[3] 朱建宁.西方园林史[M].北京:中国林业版社,2008.

[4] 帕特里克·泰勒. 法国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针之谷钟吉著.邹洪灿译.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甸园到天然公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15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和特点

中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这些自然风景构成的中式园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 是构成自然风景 的基本要素,当然 也是风景式园林 的构景要素。但中 国古典园林绝非 一般地利用或者 简单地模仿这些 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 园林全局;后 者的建筑物 与其他造园 三要素之间 往往处于相 对分离的状 态。但是,这 两种截然相 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

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

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 背景 路易十四强化中央集权,专制王权进入极盛时期。 这个时期,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美学、绘画、雕塑和建筑园林艺术获得辉煌成就。 勒诺特尔是当时的宫廷园艺师,其成名作为沃一勒—维贡特府邸花园,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 其作为路易十四的宫廷造园家长达40年。 勒诺特尔的代表作品:凡尔赛宫苑、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枫丹白露城堡花园(1660)、圣?日尔曼?昂?莱庄园(1663)、圣克洛花园(1665)、尚蒂伊府邸花园(1665)、丢勒里花园(1669)、索园(1673)、克拉涅花园(1674-1676)、默东花园(1679)等。 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该花园位于巴黎南约50千米,是法国财政大臣尼古拉福凯的庄园。 由建筑师勒沃设计府邸,皇家绘画雕塑学院院长勒布仑负责室内外装饰及雕塑工作,勒诺特尔负责花园设计。 花园在1661年完工,规模宏大。 古典主义样式,严谨对称。 府邸平台呈龛座形,四周环绕着水壕沟。 北面为主入口,包括椭圆形广场和林阴大道。 建筑南面为主花园。 椭圆形客厅穹顶是整个花园中轴焦点。 花园中轴长1千米,两侧矩形花坛。外侧茂密的林园。 花园的布置由北向南延伸,由中轴向两侧过渡。地势由北向南缓缓下降。过了东西向的运河之后,地势又上升,形成斜坡。

总体鸟瞰 第一段:刺绣花坛、王冠喷泉、长条形水池,形成垂直于中轴的横轴。东端地势高,修筑了三个台层。 第二段花园中轴路两侧,草坪花坛围绕的椭圆形水池 一、二台层向北望,横轴大运河、洞府雕像

中轴线焦点:海格力士雕像 凡尔赛宫苑 是法国最著名的宫苑,规模宏大、风格突出、内容丰富、手法多变,完美地体现古典主义的造园原则。 地处巴黎西南22千米处的一个小村落,“无景、无水、无树,最荒凉的不毛之地”。

拉维莱特公园简析

“解构不是拆毁或破坏,我不知道解构是否是某种东西,但如果他是某种东西,那它也是对于存在的一种思考,是对于形而上学的一种思考。” ——德里达 “解构意味着对设计任务的根本思想进行挑战,也意味着对建筑旧俗习惯的否定。” ——伯纳德?屈米 欧洲一直是景观设计的试验场,众多一流的设计师都在那里留下了出色的作品。其中位于法国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因其独特的形象和设计理论而格外引人注目。它不仅是欧洲近现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作之一,更凭借所谓“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想和另类新奇的建筑设计成为国内一些设计师广为模仿的样板。 1解构主义 1.1何谓解构主义? 说起解构主义,就不得不提起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它们是20世纪50 年代后期到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哲学理念。结构主义坚信世界是由结构中的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本身构成的。结构主义是建立在“形而上学”基础上的,它具有二元对立性、整体性、中心性及系统的封闭性[1]。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解构主义”一词,标志着解构主义哲学的正式确立[2]。 解构主义认为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命题中森严的等级秩序是不合理的,它强调瓦解二元对立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采用分解、消减和移置的方法使二者势均力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解构主义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因而解构主义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便是对传统的审视与背叛、对社会的关注与批判[3]。 1.2解构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张力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解构主义哲学渗透到建筑界,极大地影响了建筑思想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理论评论,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哲学在建筑领域的移植进一步也对景观设计产生影响,成为景观设计创新的生长点。解构主义哲学基于对传统的一元专制的反抗,反对个性的压制,反对科学与技术的极端迷信,进而对其进行颠覆、解体,探索建立新的城市景观形式。他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团体,也没有统一的景观形式和建构方法,他们基于对传统的批判,反对既定的价值观念,将意义与精神重新注入到场所空间中,使城市景观富于情感。景观重新成为精神情感的表现媒介,在景观形式上体现为对纯洁机械几何体与既存僵硬秩序的否定,于是冲突、断裂、碎片、复杂、不稳定的动态空间便成为他们共同的特征。从这层意义上说,解构主义景观并不是在创造一种新思想或新风格,而是反对传统文化中的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凡尔赛宫鉴赏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凡尔赛宫鉴赏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认识和创造美的过程。而高质量、高水平的园林工程建设,既是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建设投资环境的需要,又是人民高质量生存、生活、工作环境的基础。 16-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传入法国。法国多平原,有大片天然植被和大量的河流和湖泊。17世纪后半叶,从路易十三开始,国王战胜了封建诸侯而同一法兰西。路易十四时(1661-1715年),是法兰西的极盛时代。路易十四为了满足他的虚荣,代表他的至尊玉权威,建造了雄伟的凡尔赛宫苑,在西方的建园建园史上解开了光辉灿烂的崭新一页。这个宫苑是法国最杰出的建造大师勒诺特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这座园林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名园之一,也是法国绝对君权的象征。 艺术特征: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 法兰西式” 的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别具匠心,使人看后顿觉美不胜收。而建筑群周边园林亦是世界著名。它与中国古典和皇家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它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如果凡尔赛宫的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那么它的内部陈设及装潢就更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500 余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大理石院和镜厅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处,除了上面讲到的室内装饰外,太阳也是常用的题目,因为太阳是路易十四的象征。有时候还和兵器、盔甲一起出现在墙面上。除了用人像装饰室内外,还用狮子、鹰、麒麟等动物形象来装饰室内。有的还用金属铸造成楼梯栏杆,有些金属配件还镀了金,配上各种色彩有大理石,显得十分灿烂。天花板除了象镜厅那样的半圆拱外,还有平的,也有半球形穹顶,顶上除了绘画也有浮雕。宫内随处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我国古代的精品瓷器。 著名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2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学设计:于明北京四中 评析:周杰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情感激发,问题启发到归纳总结。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由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比较深的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与美感。 四、问题框架 1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文字资料,(红楼梦片断)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 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 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 五、教学流程示意 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采访片段录制)——播放采访片段导入问题——对比提问,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讲评反馈评价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风格布局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风格布局 17世纪后半叶,传统的西方几何式园林风格在法国获得进一步发展。这种风格被称为“法国古典主义”,它具有鲜明的特色,很快风靡了整个欧洲。“法国古典主义”风格是怎样被用来进行园林布局的?它的开创者又是谁?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是法国的造园家勒诺特开创的,勒诺特由于完成了沃勒维孔特城堡(也叫子爵城堡)花园的设计和建造,从而一举成名,该花园的建成也奠定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基本特征。勒诺特后来成为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造园家,其代表作凡尔赛宫可称得上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巅峰之作。 法国园林在高卢罗马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中世纪附属于修道院或寨堡的园林已经具有绿廊和修剪整齐的树木等。在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园林主要受同时期的意大利园林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逐渐发展出一套成熟的传统几何式造园体系,这是一种台地式花园,多建于丘陵地带,有立体的堆积感,需要从高空视点俯瞰。至17世纪,它发展为巴洛克风格庭园,更加重视奇特、具曲线的人工修剪的树木。 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不再使用台地式花园的布局方式,而是在平

地上利用宽阔的园路形成贯通的透视线,并利用水渠等物形成恢弘的景观。这种园林景观的平面几何图案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形,而且是进行总体布局的重要手段。 凡尔赛宫园林位于巴黎西南郊外,原为国王狩猎的行宫。路易十四决定在凡尔赛建设自己的王宫,并由勒诺特负责大花园的设计,其由东向西分为花园、小林园和大林园三个部分,其中以大林园面积最大。主轴线从宫殿开始穿过花园,在小林园处穿过王家大道,大道两端各有一座喷水池,池中分别雕有阿波罗之母和阿波罗组合雕像。大林园中部有十字形的运河,一方面延续了园林的主轴线,另一方面也引出了与其垂直的一条辅助轴线。辅助轴线的南端为动物园,北端筑有大、小特里阿农庭园各一个。 在轴线的重要节点处向外放射出笔直而互相交叉的林荫路,林荫路两侧种有两排到三排修剪过的树木,它们常正对雕像或喷泉,因而形成了明显的节奏感。 园林中布有大面积的常绿黄杨花坛,花坛中的黄杨树被修成很多涡卷式图案,这些曲线形态自由但外部轮廓规整,既庄重大方又不失活泼。 如果说主轴线、林荫路和花坛构成视野开阔的景观效果,那么在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论文

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人们智慧的创作!许多文人墨客都为此留下许多诗篇。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对园林美景同样情有独钟,他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句。其中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更是因苏东坡而来,苏东坡在题咏西湖最有名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中国古典园林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差异

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在西方,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伏尔泰说:“美往往是相对的。在日本是文雅的,罗马就不文雅;在巴黎是时髦的,在北京就不时髦。”其实,我们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但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各自的风格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人工美与自然美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提到造园,当然离不开自然环境,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则直接影响着园林所呈现的风貌。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强调自然美不是理想美,非经人工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所呈现的便是人工美。它不仅布局对称规矩,而且花草树木也按人的意志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充分强调了几何图案之美。它还以近6000公顷的总面积,在法国北部的森林众多、河道缓流、起伏平缓的地景上,雕塑出平面几何构图的视轴、星状放射的路径和林中的各种花园、喷泉、雕塑和倒影池等。园中宽90米、长达1.6公里的运河,与全园中央的开放视轴相交,加之从宫殿到运河间以连续平缓的坡度降低后再向天际线延伸的轴线,显现出超大的尺度以及人工改造自然的气势。相反,中国人更崇尚自然之美,推崇佛家与道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总结了这个时期文艺发展的丰富经验,将美学观点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后来园林造景的观念,庭园成为自然美景在有限空间里的艺术再现,尤其表现在南宋后江南兴建的多处私园。这时园林的造园特点是,多以山池泉石为中心,饰以花草,环以建筑,其造园手法从此日趋精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如苏州的网师园是典型的城中私园,其面积虽小但园景丰富,精巧的亭廊、扶疏的林木、自然的泉石都以园中的一池碧水为中心,共同在这一小园中组成了错落有致、均衡秩序的园林景观。中国园林的具体表现手法是挖池叠山,杂以园林建筑,用各种造景手段将自然山川美的精华浓缩于一园,这种集山水泉山于一园、模拟自然山水意境的形式是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色。二、形式与意境法国造园遵循的是形式美的法则。在西方,对形式美的追求由来已久。早在罗马时期,维特鲁威即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提到了比例、尺度、均衡等问题,提出了“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的协调,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协调。”形式美的法则,支配着建筑、艺术、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同时影响着音乐和诗歌。其园林的设计和建设自然而然地也在这一法则的指导下,并更加刻意追求形式上的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对称的轴线、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构图,都充分体现了对形式美的追求和推崇。[!--empirenews.page--] 中国造园则追求自然山水的美感,强调的是诗画的意境,这与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文人的追求和喜好左右着造园,因而中国的传统园林在实际意义上是文人园林,是与山水诗画相生相长、相辅相成的文化。中国绘画一贯讲究“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绘画的美不仅在于形式的美、结构的美,而且在于形式结构中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世界。反映到造园手法上,则以迂回曲折、曲径通幽的布局和情境,以对自然的模拟和刻画为目标,形成含义隽永、趣味盎然的人工自然环境。园内空间或畅通或阻隔,路径变化无常,常常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借助于园林游览者的视觉、听觉和环境时令变化引起的感官刺激,结合其心理感受而达到诗画的意境,从而可以调动游者更多的想象和情感。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与诗画同源的,自然山水的美感和神韵是造园者所神往的境界和最终的追求,因而“诗情画意”的景观是中国园林最根本的特色。三、唯理与缘情古典主义是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最主要潮流,它的哲学基础源于自然科学早期重大成就所形成的唯理论哲学观。唯理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认为,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合乎逻辑。而且,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理论认为,古罗马的建筑就包含着这种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它主要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其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与分类,以及园林的独特魅力,并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从园林的特点与布局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 关键词:发展分类园林魅力特点布局四大名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古典园林主要由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六大要素构成,这些自然风景构成的园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苏州园林十分的精致,“苏州四大名园”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就是典型的代表。 一、园林的发展与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传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 境域,就称为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一般按占有者身份分类,可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等。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2.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两种园林形式截然相反,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 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2.3诗画的情趣

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探寻极简主义的造园手法

文章编号:1009 6825(2009)30 0342 02 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探寻极简主义的造园手法 收稿日期:2009 05 18 作者简介:黄 静(1974 ),女,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讲师,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黄 静 摘 要:分析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造园特色,重点阐述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整体统一性形成,并结合美国极简主义对其的 借鉴进行剖析,从其构图布局的简约、古典元素的运用、新奇材料的结合,探寻了极简主义园林艺术的造园手法。关键词:古典主义,极简主义,园林,内涵中图分类号:T U 986 文献标识码:A 园林,就是造在地上的天堂,是最理想的生活场所的模型[1]。无论是以农业与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还是现代景观艺术盛行的21世纪,园林始终以服务于社会主体为己任。自园林艺术诞生以来,园林各派的分分合合,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研究20世纪美国极简主义园林艺术,其简洁布局、古典元素、材料运用都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启迪和熏陶。 1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造园特点 法国的古典园林是建筑与大自然融合,自然和建筑在园林中 渗透、延伸,园林既有自然的舒展,又有人工的壮丽。受意大利台地园的影响,古典主义园林布局构图统一、规则而对称,在17世纪下半叶,绝对的君权主义盛行,勒 诺特(Le Notre A ndr e)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设计的凡尔赛花园成为古典主义的代表,标志着单纯模仿意大利造园样式时代的结束和法国园林艺术的成熟以及真正古典主义园林时代的到来[2]。 1.1 严谨的结构筑造完美比例关系 深受几何学和文艺复兴透视法影响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将自然排斥于美学之外,力求展现人工之美,以严谨的理性一丝不 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并由此推导出来的严 谨结构、比例的协调和关系的明晰,形式简洁,所有的要素均服从于整体的几何关系和秩序。 1.2 以中轴线统一全园,构筑整体构图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最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恢宏的中轴线,将造园要素统一于轴线两侧,形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空间有序的 几何网络,进而达到整体布局[3] 。设计师勒 诺特(Le Notre A n dre)继承和发展了整体布局的原则,将中轴线引向无限的远方,同时在难以应对的条件下产生了一种秩序合理的感觉。所有主要空间都意在营造一种或开敞的或郁闭的景象以突出中轴,反映着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理性主义的严谨结构和等级关系(见图1)。 1.3 整形修剪植物,增强统一性 列植于中轴线两侧的植物,无一例外地被修剪成几何形体,用于塑造几何化的空间结构,以丰富和弥补平面轴线空间(见图2)。这些修剪整齐的几何形体在此时已不只是单纯的植物体,而被作为一种有色彩和质感的空间材料统一到整体构图中,通过竖向节奏韵律增强次序感,因而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间元素之一。4 结语 1)采用客土喷播技术实现霍林河地区矿山植被恢复具有良好的前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客土喷播技术可实现该地区矿山植被快速复绿,且绿量大,覆盖效果均匀。喷播30d 后可基本成坪,草灌木的平均高度达到10cm,样方平均草本密度达到了1000株/m 2以上,灌木幼苗密度达到了100株/m 2,初期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整个绿量和覆盖效果均匀,为群落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试验表明,小叶锦鸡儿、兴安胡枝子、山竹岩黄芪、沙蒿、甘草、草木樨、披碱草等植物的生长表现良好,可作为霍林河地区矿山植物恢复重点试验的目标种。3)研究表明,草本植物苗木生长初期,阳坡生长速度略高于阴坡。阳坡和阴坡,草本植物均在40d 达到各自的最大高度,分别为16cm 和14cm 。4)试验区6个观测样方内,平均草灌比为9.7,非常接近霍林河草 原地区的草灌比89 11,各样方内草灌比不均匀,波动较大。从总体来看,阳坡草灌比略小于阴坡草灌比。参考文献: [1] 陈 兵,黄少雄.渝湛高速公路(粤境段)边坡绿化植物喷播 与点播的比较[J].公路,2006(7):295 297.[2] 陈 戈.厚层基材喷播植草护坡在西南铁路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5(3):97 101.[3] 周利民.液压喷播植草在水利建设工程护坡工程中的应用 研究[J].草业科学,2003,20(7):83 85.[4] 王广军,付梅臣,张继超.草原露天矿区草地荒漠化遥感分析与治理对策!!!以霍林河露天煤矿区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36(1):42 48. [5] 任继周.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soil spray seeding 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f Huolinhe mine C HEN Bing C AO Zi long YANG Wang tao Abstract:A ccording to t he study 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by adopting the ex ter nal so il spray seeding technique in Huolinhe co al mine.T he r e sults show t hat external soil spray seeding can gr eening the side slopes of open cut coal mine in this area fast,and the vegetat ion quantity i s g reat,the overlay ing is uniform,the proportion of grass and bush is suitable.T 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supply technical support to seek t he new means abou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f Huolinhe mine.Key words:ex ter nal soil spr ay seeding ,mine,vegetation r estor ation 342 第35卷第30期2009年10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 IT ECTURE Vol.35No.30Oct. 2009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图) 来源:《园林》作者:张莺、邢箴日期:[2006-4-11]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图)

来源:《园林》作者:张莺、邢箴日期:[2006-4-11] 城市公园通常被作为城市居民的室外活动场,并旨在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笔者考察参观了欧洲的一些城市公园后,发觉公园也并非只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各国的旅行者也喜欢到这里来休憩、感受城市特色,与当地居民交谈,了解不同的民风。有特别魅力、特别知名的城市公园尤其吸引了旅游者的到来,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就是一例,无论是对园林景观有独到眼光的专业人士还是观光度假的游客都几乎无不来者。它的建造形式、景观早已被国人熟知,笔者在这里谈的是它不为人熟知的另一方面:为旅游者的考虑。拉维莱特公园不仅仅是一个有魅力的、吸引人的公园,而是一个场所:一个城市的客厅,城市居民用以展示自已特色、招待客人的场所。 公园的建造背景 拉维莱特公园建造于“解构主义”这一艺术流派逐渐被广大设计师认可的年代。1982年,举办了国际性的公园设计竞赛,最后,建筑师屈米(BernardTschumi)的方案中奖了。解构主义是当时非常新派的艺术思潮,将既定的设计规则加以颠倒,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认为设计可以不考虑周围的环境或文脉等,给人一种新奇、不安全的感觉。 拉维莱特公园是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造的九大工程之一,1974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大市场,当时的牲畜及其它商品就是由横穿公园的乌尔克运河运送。公园位于巴黎的东北角,位置并不靠近市中心,但是有多条地铁和公交线路到达,公园的南北都有站点,当游客游览完南北有1000多米长度的公园后,能在公园的另一端坐到车,也确实是一个人性化的交通设计了。 公园在建造之初,它的目标就定为: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并且,公园还要成为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建成后的拉维莱特公园向我们展示了法国的优雅、巴黎的现代、热情奔放,具体

园林风格之法国古典园林风格特点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特点 法国古典建筑的特点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型,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环殿内有环廊, 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它不仅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以建筑艺术上高超的水平而饮誉欧洲。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采用细木护壁、石膏浮雕和壁画相结合的装饰艺术。

法国古典园林的表现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是庄重典稚的贵族气势,是完全人工化的园林。园林的规模与空间尺度上的最大特点是追求空间的无限性。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构成元素包含:广场、构造物、岩洞、摩纹花坛、草地、喷水池、林荫道、运河与茂密的树林。布局以主轴为中心线,两边规则对称,轴线虽然是笔直的,但它随地形的变化而起伏,轴线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将原有地形稍加改造,形成直坡或台地,产生了极富变化的景观轴线。设有许多瓶饰,雕像,泉池等,却并不密集,没有堆砌的感觉,相反却具有简洁明快,庄重典雅的效果。最美的花坛,雕像,泉池等都集中布置在中轴上,横轴和一些次要轴对称布置在中轴两侧。 17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古典几何造园艺术得到极大的发展,对欧洲的造园影响很大。最有代表性的是勒诺特尔,设计的维贡府邸花园与凡尔赛花园成为古典主义的代表。园林构图以宫殿,府邸居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作用,通常建在园林的制高点上。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特点。需要很大场地,并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在水景创作上,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在植物方面,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明显反映出四季变化。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景观柱,花钵等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路口。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鉴赏 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其丰富的理水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赞叹。 1.溯源 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五要素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文王修建的“灵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引渭水为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水景园——兰池宫;汉代的 “铜龙吐水”被认为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喷泉水景;唐代的曲江,更是开中国公共园林之先河;明末计成的造园名著《园冶》则总结了造园中的理水原则:“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历代诸子百家、文人墨客对水的论述与观感,赋予了它更深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水文化。 2.水的文化意境 中国古代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参与下经营的,这使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感情色彩,蕴藏着极深的文化意境,它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水被认为是高尚品格的象征。《韩诗外传》中云:“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漳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此智者所以乐水也。”文中认为水有智慧,通晓礼义,有勇敢的气概,了解自己的命运所在,具备高尚的品德。水的这些品格,正迎合了文人士大夫追求雅量高致的心理特征。 水的品格及特征,使文人雅士亲近于水,从而有了“卧石听泉”、“曲水流觞”、“寄情山水”这样的娱乐活动。更在“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等著名古乐中,极尽音乐之能事,阐述自然山水之美。《画鉴》中也有“意中有水,方许作山”之说,强调了水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位置。 不仅如此,古人对水的哲理性还有很深的认识,如“滴水穿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文字,都阐明了古人对水性格的理性认知。据文献记载,古代有一种名为欹器的盛水器皿,当往其中注水时,器皿逐步水平,待水满又将水倾斜倒出。由于它的倾斜好似弯躬行礼,而水满则倾覆,故以之寓意“满招损,谦受益”。这种哲理性的理水技艺,反映了古人对水的深刻理解。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怡园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园林苏州怡园藕香榭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书、画等艺术引入园林的造景中。经过长期的造园实践,到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最辉煌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可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可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又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以及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我生活在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说起苏州,苏州园林又是一大亮点。苏州园林以它秀丽,幽雅,做工精巧而闻名于世。下面我就谈谈苏州园林——怡园。 怡园为苏州著名园林之一。怡园建于清代晚期同治、光绪年间。原为顾文彬私家花园,是由花园、住宅、义庄、祠堂组合而成的完整的、典型的江南绅宦私人宅园。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怡园在苏州各园林中建造时间最晚,它吸收了苏州诸园的优点,形成了集锦式园林的艺术特色。 怡园总平面东西狭长,面积约0.6公倾。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

园林绿化组解说词

大冶市创园迎检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欢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不辞辛劳莅临大冶检查指导创园工作,首先祝您们精神愉快、工作顺利!我是志愿者,很荣幸能够为各位专家领导服务,欢迎各位专家为创园提出宝贵意见。 刚才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听取了大冶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汇报,现在我们从大冶阳光沙滩出发去感受大冶创园的成效与成果。 现在我们走的道路就是大冶“四纵八横”的金湖大道,该大道始建于1992年,它的建设让大冶城区扩大了一倍,目前金湖大道全长公里,宽米,主要为双向4车道,该大道基本沿湖面建,把大冶的尹家湖、红星胡、大冶湖连接成一体。近年来,大冶沿湖进行开发,把大冶建成城在湖中,我们在建设金湖大道之初就提出把金湖大道打造成洁净亮美的绿荫示范长廊、示范道路。现在我们是沿金湖大道向北方向行驶。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现在我们所经过的位置是七里路60米绿化带,绿化面积46056㎡,整个绿化带建设有休闲小广场,小平台、游园、铭志牌,特色坐凳、休闲设施等。广场均以花岗岩地板铺装为主,游路主要以透水石为主,绿化以峦树、樟树、柚子树、红花、红叶石楠、阔叶责冬、小叶栀子为主,形成了亮朗开阔的绿化效果。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现在我们来到了黄石至大冶的快速路,该路全长公里,是黄石、大冶主要连接线,并将黄石、大冶、黄石经济开发区连为一体,该路宽米,其中绿化面积占道路面积的35%,快速路绿化以乔木为主,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地表全部覆盖了草皮。快速路红线为40米,整条道路绿化率为32%,中内分车绿化带宽2米,行道树主要为香樟,植距为5米,目前行道树胸径已达到9com以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现在我们来到了今天综合考察的第一个点,东贝小游园,这个地方原为小吃聚集地,存在脏、乱、差的情况。2014年我市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全覆盖”的小游园建设思路,2015全市建成小游园个,乘此契机,这里焕然一新。如今东贝小游园占地面亩,垂柳依依、绿草如茵,成为小区居民,停留小憩、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它承载着人们的精气神,折射着整座城市的品位,它为市民带来了春日里的生机、夏日里的清凉、秋日里惬意,冬日里的温情,可以说小游园体现的是大民生。 (看完东贝小游园)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车,我们去下一个参观点——青松小区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青松小区到了,青松小区是在2002年12月建成的开放式小区,刚建成时绿化没跟上,今年春季,我市绿化部门对城区内个小区进行了普遍绿化,在居民房前屋后栽植丁香、连翘、刺梅、锦代等易于成活的花灌木,并选择绿化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