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

(完整版)《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

(完整版)《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
(完整版)《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

《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

一、2006南京【古文阅读】

〔甲〕嗟夫!….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自是.数年之后()

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1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1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答案:7. (2分)(1)他的(2)这(每小题1分)

8. (2分)B

9. (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2分)

10. (3分)(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1分)

二、2006日照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文】

嗟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昃(zè),太阳偏西。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去.之南都入学舍()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

起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表达方式。(3分)

11.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3分)

8.答案:①为:心理活动,心情;②去:离开,离家。

9.答案: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10.答案: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中心)议论记叙

11.答案提示: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等

方面回答。

(二)阅读下面三个文言文选段,回答7-11题。(18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

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4分)

①太守谓.谁()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2分)

10.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11.“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已经揭晓,下面是当选人物、香港已故著名实业家、慈善家霍英东先

生的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

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如果要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历史人物”评选活动,请你选择以下某一人物作为当选人,用以上颁奖词

风格给他写一段颁奖词。(4分)

可选择的人物:范仲淹、欧阳修、孟子、陶渊明、诸葛亮

我选择的人物是:

颁奖词:

答案:7.①是②因(因为)③在朝廷上做官

④以……为乐(为……感到快乐,把……当作快乐)(每个1分,共4分)

8.①我曾经探求

..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

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为什么呢)?(兼顾加点词的翻译,酌情处理,本题2分)

②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这样做却(还)不能称王

..(统一天下)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兼顾加点词的翻译,酌情处理,本题2分)

9.与民同乐(或“民本”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10.孟子的“忧乐观”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各2分,共4分)

11.要求:语言流畅、精练、有文采,内容符合人物事迹。(4分)(酌情给分,人物1分,颁奖词3分,只写人物,没写颁奖词不给分)

三、2007广西贵港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8 一13 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吾谁与归?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旷日:荒废时日。

8 .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2 分)

A .薄.暮冥冥薄:迫近

B .沙鸥翔集集:集合

C .人不对.对:回答

D .家富则市.得良犬市:买

9 .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2 分)

A.屋舍俨然B.满目萧然C.百事也尽然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10 .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

②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答:

11.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4 分)

答:

12 .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

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2 分)

杜甫顾炎武周恩来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 .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 .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 .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答案:8.B 9.C

10 .①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②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11.迁客骚人(或:被贬的政客和诗人)( 2 分)因为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触景生情。(2 分)12 .答: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3 .(C )

四、2007潍坊市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0分)

(甲)暖夫!……..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参考译文:

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登楼远望群山,风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冬天,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我在办完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

了,香烧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②居庙堂

..之高则优其民庙堂:

③不可具.状具:④公退之暇,被.鹤氅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A. B.

②烟云竹树而.已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①处江湖之.远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C. D.

②竹工破之.②子声丁丁然.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2分)

12.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

答案:三、(10分)

9.①求:探求。②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③具:全,都。④被:通“披”,披着。

10. B(2分。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语气。B连词,因为。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D①代词,这样;②助词,表状态)

11.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分。“微”、“斯人”、“谁与”、“归”各0.5分。意思对即可)

②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2分。“焚”、“默”、“遣”、“世虑”各0 .5分,意思对即可)

12.范仲淹优国优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2分。优国优民1分,自得其乐1分,意思对即可)

五、四川南充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7题(共10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īdié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范仲淹罢宴》)

2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2) 而或长烟一空( )

(3)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

25.翻译句子(4分)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分)

译文:

(2)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2分)

译文:

26.〖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2分)

答:

27.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答:

答案:24、(1)国都(2)全(3)摆放,放置(4)死(2分,每空0.5分)

25、(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意近即可)(2分) (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意近即可)(2分)

26、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1分)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分,事例符合即可)

27、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16分)

(甲)庆历四年春,.....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7.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2)前人之述备矣( )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 (4)岁衣缣一匹( )

1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20.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21.《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3分)

【答案】

17.(1)通"俱",全、皆(都)(2)详尽(3)轻视.看不起,看轻(4)每年,年年

18.D

19.(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20.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1.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以天下为己任,用具体行动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难能可贵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