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注意事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注意事项

导语: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了,这样的一种病症对患者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老年阶段都是很容易出现一些疾病的,我们做子女的应

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了,这样的一种病症对患者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老年阶段都是很容易出现一些疾病的,我们做子女的应该对老年人多一些关心,给他们多做一些体检,发现疾病也能够更好的去治疗,特别是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这样的疾病,下面我们看看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注意事项大家应该去了解,毕竟这样的一种疾病已经是很常见的了,还会引起精神上出现一些障碍,还有就是会出现尿失禁的现象,要能够在平时做好科学的护理。

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注意事项

饮食

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向脑提供质量优良、丰富的脂肪,可促进脑细胞发育和神经纤维鞘的形成,并保证它们的良好功能。

含此类物质较多的有:野兔、猪、羊、鸭、鸡、鹌鹑、麻雀等动物肉;牡蛎、章鱼、海鱼类;核桃仁、芝麻、松子、花生仁、南瓜籽、葵花籽、西瓜籽、杏仁、干果、植物油等。

维生素C能促使细胞结构的坚固,并能消除细胞间结构的松弛或紧张状态,使机体的代谢机能旺盛,是脑发育的必要物质。若维生素C 不足,则容易使脑细胞活动能力下降、功能障碍。若严重不足时,造成脑和身体对刺激的反应减弱,并易产生坏血病,易使牙齿、牙龈、皮肤、毛发、骨、关节等患病,甚至导致动脉硬化及癌症的发生。充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2016中国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治专家共识

神经指南:中国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治专家共识(2016) 2016-08-03中华医学杂志 正常压力脑积水(NPH)是指以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和尿失禁三联征为临床表现,患者病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发展,影像学检查具有脑室扩大,脑脊液压力测定在70-200mmH2O(1mmH2O=0.0098kPa)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一、概述 1936年Riddoch等报道了有认知障碍、步态不稳,但没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典型颅内压增高的NPH病例,1965年Adams和Hakim等首先提出NPH 综合征的概念,报道3例NPH患者,其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行走困难及尿失禁三联征,同时脑室扩大,腰穿脑脊液压力在正常范围。NPH临床分为两类。一类继发性NPH(sNPH),常继发于有明确发病原因的颅脑创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脑炎等疾病;第二类特发性NPH(iNPH),临床中无明确的病因,该病多发于成年人,规范的术前评估下,脑脊液分流手术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本共识特指成人iNPH。 目前,国内缺乏iNPH流行病学资料。据挪威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疑似iNPH 的患病率大约在21.9/10万人,发病率约为5.5/10万人。iNPH通常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大幅度升高。有研究表明,日本61岁以上人群“基于MRI影像支持的可能iNPH患病率”平均为1.1%。在某些特定人群,如疑似帕金森综合征而就诊的人群中,患病率则高达19%。研究发现,iNPH主要为老年人,该病容易误诊为老年痴呆、帕金森综合征,部分iNPH患者可能同时合并痴呆及帕金森综合征。iNPH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一个主要理论是颅内静脉系统顺应性降低,表现为CSF搏动性减弱和蛛网膜颗粒功能受损,从而影响了CSF的流动和吸收。由于CSF吸收减少,脑室扩大,相应脑室旁白质间质水肿,脑血流减少,代谢障碍而产生临床症状。近年的影像学研究证实,分流手术后脑室旁前额叶区域的

老年人合理用药试题 答案

老年人合理用药 1. 指导老年人保管药物方法不妥的是( B ) A. 定期整理药柜 B.暂时不用的药及时丢弃 C.内服药物与外用药物分开放置 D. 怕热药应置于冰箱冷藏 E.所有药物的标签、说明书都要随药放好 2. 药物代谢和解毒的主要场所是( B ) A. 心脏 B.肝脏 C.肾脏 D.脾 E.肺 3.60岁以上老年人应使用成人剂量的(D ) A.1/2 B.1/3 C.2/3 D.3/4 E.4/5 4.因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影响吸收而造成生效变慢的药物是 ( A ) A.苯巴比妥 B.青霉素G C.乙醇 D.吗啡 E.对乙酰氨基酚 5. 错误的老年人用药原则是 ( E ) A . 应用最少药物治疗原则 B. 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治疗原则 C. 选择最少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原则 D. 简化治疗方案原则 E. 最大剂量治疗原则 6. 当老年人采用噻嗪类利尿药效果不好时,应改选用( C) A. 肝素 B.吩噻嗪类 C. 髓袢利尿药 D. 氯化钾 E.噻唑类 7. 老年人用庆大霉素时应谨慎,主要是因为老年人(A ) A. 肾功能降低,药物半衰期延长,耳、肾毒性增加 B.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使游离性药物增加 C. 对药物处于高敏状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D. 肝功能降低,使血药浓度升高 E. 消化腺分泌减少,药物吸收增加 8. 以下对老年人用药,用法安全的是( A) A. 给糖尿病人输注葡萄糖注射液时,应加适量胰岛素及钾盐 B. 前列腺肥大患者使用普鲁本辛和氯苯那敏 C. 青光眼患者使用颠茄和苯海拉明 D.胆结石患者大量服用钙剂 E. 长期使用麻黄素滴鼻液 9. 老年人使用非处方药使用的原则包括下列哪项?(D) A.可随意用药 B.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C.注意需大剂量服药 D.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10. 老年人使用强心苷类药物的剂量一般是成人常用量的(A ) A.20% B.50%~25% C.75%~50% D.75% E.80% 11.下列关于影响老年人药物吸收的因素描述错误的是(A ) A. 胃液PH 降低 B.胃肠道血流量减少 C.胃排空速度减慢 D. 肠蠕动减慢 E.胃肠道参与吸收的细胞减少 12.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病因包括:( A ) A.以上都是 B.缺少运动、肥胖 C.高血压 D.高血脂 E.精神紧张 13.老年人用药后药理学特点包括:( D ) A.药物相互作用增加 B.药物吸收、分布改变 C.发生ADR机会增大 D.以上都对 E.药物转化、代谢下降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6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住院患者。 一、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积水。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正常压力脑积水(ICD-10编码:G91.2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脑积水(正常颅压脑积水)协作组制定的“脑积水(正常颅压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作为诊断标准(2010年)。 (2)西医诊断标准: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制定《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 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根据原发病的不同,参照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诊疗方案(2017年版)”。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临床常见证候: 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 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 脾肾阳虚,瘀阻脑窍证 肝肾亏虚,髓海失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诊断为脑积水,西医诊断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住院患者。 2.由脑肿瘤引起的脑积水、急进型脑积水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乙肝五项、肝功、肾功、胸部X线片、脑电图、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测颅压,泌尿系B超、心脏彩超、颈部血管B超、24小时脑电图、甲状腺功能、凝血系列、头颅MRA或CTA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化瘀利水,通络开窍。 (2)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健脾利水,芳香开窍。 (3)脾肾阳虚,瘀阻脑窍证:温补脾肾,化瘀开窍。 (4)肝肾亏虚,髓海失养证:补益肝肾,填髓开窍。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外治法 (2)针刺治疗 (3)拔罐治疗 4.康复疗法 5.诊疗设备 6.西医治疗 7.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步态不稳,认识功能障碍及小便失禁等主要症状改善。 2.影像学检查无加重或有所好转。 3.无需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4.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颅压增高或脑室进行性扩大,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1、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对药物副作用耐受性降低,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损害更为严重,甚至导致死亡。老年人用药无论是口服还是外用都要慎用。老年人用药除要掌握剂量,不宜多种药品合用外,应注意下面“四不要”。 一、不要滥用抗生素药物。有的老年病人不管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一发热就盲目服用抗生素药物。老年人体质弱,盲目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使治疗失败,或导致菌群失调,甚至双重感染,加重病情,还会产生很多副作用。 二、不要乱用解热止痛药。解热止痛药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消除病因。老年人发热或某处疼痛的原因很多,未查明病因,用解热止痛药虽然能缓解一些症状,但可能掩盖病情,给确诊带来困难或延误治疗时机。有些解热止痛药如去痛片、阿司匹林还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或胃穿孔。 三、不要滥用补药。老年人总想用点补药弥补身体虚损,增进健康,延年益寿。滥用补药或补药使用不当,反而有害。有的人用了鹿茸引起鼻、牙龈出血;有的人服用人参发生胸闷、腹胀、不想吃饭;有的人吃了含激素的补药出现内分泌功能失调。正如中医说的:“大黄治病无功,人参杀人无过”。如果要用补药,也要在医生指导下,缺什么补什么,不能乱补。 四、不要常服泻药。老年人由于消化器官的功能衰退,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如果常用泻药排便,容易导致结肠痉挛,同时还会影响食物中维生素和钙的吸收,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和骨质疏松症等。因此,老年人应多食些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以增加肠蠕动,预防便秘。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身患疾病较多,用药相应也多。但用药恰到好处,才能祛病益寿,否则,会给身体带来损害。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使用药物。 不要认为药物越贵越好,要针对病情,合理选药。有些老人遇到许多与疾病无关的问题,常可引起情绪紧张或愁闷,对此不需用药医治。即使患了必须用药物治疗的疾病,有些能口服的,就不必通过注射给药。用药要注意合理恰当。老年疾病有其固有的特点,如情绪改变、食欲减、失眠、头晕、气喘、心慌、乏力,便秘、尿频症状等,治疗要从精神和药物两个方面同时着手。用药也要因人而异,一般说来,体质单薄、瘦弱、贫血、气虚的老人,切忌大寒、大凉、发散、峻泻之药。体质肥胖,壮实或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的老人,应慎用大温、大热、升提滋补之药。 2.用药的剂量。

指南共识 中国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治专家共识(2016)

指南共识中国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治专家共识(2016) 中国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治专家共识(2016)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神经 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 正常压力脑积水(NPH)是指以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和尿失禁三联征为临床表现,患者病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发展,影像学检查具有脑室扩大,脑脊液压力测定在70~200 mmH2O(1 mmH2O = 0.0098 kPa)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概述1936 年Riddoch 等报道了有认知障碍、步态不稳,但没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典型颅内压增高的NPH 病例,1965 年Adams 和Hakim 等首先提出NPH 综合征的概念,报道 3 例NPH 患者,其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行走困难及尿失禁三联征,同时脑室扩大,腰穿脑脊液压力在正常范围。 NPH 临床分为两类。一类继发性NPH(sNPH),常继发于有明确发病原因的颅脑创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脑炎等疾病;第二类特发性NPH(iNPH),临床中无明确的病因,该病多发于成年人,规范的术前评估下,脑脊液分流手术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本共识特指成人iNPH。 目前,国内缺乏iNPH 流行病学资料。据挪威的流行病学调

查资料,疑似iNPH 的患病率大约在21.9 /10 万人,发病率约为 5.5/10 万人。iNPH 通常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大幅度升高。有研究表明,日本61 岁以上人群「基于MRI 影像支持的可能iNPH 患病率」平均为1.1%。在某些特定人群,如疑似帕金森综合征而就诊的人群中,患病率则高达19%。研究发现,iNPH 主要为老年人,该病容易误诊为老年痴呆、帕金森综合征,部分iNPH 患者可能同时合并痴呆及帕金森综合征。 iNPH 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一个主要理论是颅内静脉系统顺应性降低,表现为CSF 搏动性减弱和蛛网膜颗粒功能受损,从而影响了CSF 的流动和吸收。由于CSF 吸收减少,脑室扩大,相应脑室旁白质间质水肿,脑血流减少,代谢障碍而产生临床症状。近年的影像学研究证实,分流手术后脑室旁前额叶区域的间质水肿,锥体束通路受损、中脑结构受压等多种病理改变均有所改善,表明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是因多个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 临床表现iNPH 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和尿失禁三联征。其中步态障碍最为常见,认知障碍和尿失禁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约有一半患者同时具有三联征。 1. 步态障碍:步态障碍往往表现为行走缓慢、摇摆不稳、步距小、双脚间距增宽、抬脚高度变小,起步和转弯障碍,但行走时摆臂功能正常。在疾病的早期,步态障碍症状轻微,

6-脑病科--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国家重点专科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协作组制定的“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作为诊断标准(2010年)。 (1)神识呆滞,表情淡漠。 (2)足废不能用,行走不稳。 (3)小便淋漓不尽,甚至便溺不知。 (4)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有明确病因如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脑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等。 2.西医诊断标准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制定《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 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根据原发病的不同,参照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 (1)起病年龄≥60岁,缓慢起病并逐渐加重,有时症状可波动性加重或缓解 (2)临床表现: ①步态障碍,发生率为94.2~100%。典型的三联征为步幅小、抬腿困难和步距宽,走路缓慢且不稳,有时会跌倒,尤其在起身站起或转向时更明显。引流一定量的脑脊液后,步态改善的特征性表现为步幅的增大及转向时所需步数的减少,其他方面则无明显改善。 ②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9~98%。轻度患者可有额叶相关功能如注意力、思维反应速度、语言流利程度、执行能力和记忆力的障碍。在记忆障碍方面,回忆记忆障碍要比识别记忆障碍相对严重。重度患者可表现为全部认知功能的障碍。少数者也可有行动笨拙及书写困难的表现。分流术后言语记忆和思维反应速度障碍的改善较明显。 ③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4.0~76.7%。患者膀胱内压力测定时,显示膀胱机能亢进。 ④其他临床表现包括也可见上肢运动功能减退,表现为抓物上抬时因指尖抓力的减退而导致抓起动作缓慢。CSF引流测试可使上举动作得到改善。 ⑤其他神经系统表现有运动迟缓、运动技能减退、过伸强直、眉心反射、撅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新会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黄坚彤 大纲: 1.老年人群和用药特点 2.老年患者的用药原则 3.老年人常用药物合理应用 老年人患有许多慢性疾病,他们自然比任何其他年岁的人使用更多的药物。老年人的生理储备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通过药物和急性或慢性疾病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压力,往往呈相加状态。 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用药复杂,约1/4~1/3老年人同时服用4~6种药物。 老年病人比年轻病人对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与疾病相互作用更为敏感。这些反应在发作频率和程度上都和年轻病人不一样,而且耐受较差。 一、老年人群和用药特点 1.老年人群的特点: 生理功能逐渐衰退; 对药物的吸收、生物转化和排泄能力下降; 多种疾病的存在使病生理情况更加复杂,药物的体内过程也更复杂化。 2.老年人用药特点: 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多; 用药依从性差;

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多; 对药物作用敏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3.老年生理特点: 机体组成改变,体内水分减少,相对脂肪含量增加; 神经系统功能改变,神经细胞和脑重量减少,神经冲动传递速度减慢; 呼吸系统变化,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肺活量减少; 视力与听力下降,触觉、嗅觉、味觉减退; 循环系统的变化,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升高,心律减慢; 消化系统的改变,胃液和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缓,消化能力减弱; 肝脏和肾脏的功能下降; 内分泌系统功能衰退,对激素的反应性降低,对葡萄糖和胰岛素的耐受力下降;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4.老年生理特点改变导致药物的体内过程发生变化 主要包括药代动力学改变和药效学改变。 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主要是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改变。 药效学的变化主要包括:老年人对药物反应性的变化;老年人用药个体差异较大;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危险性增加。 二、老年患者的用药原则 由于老年人机体的生理、生化的特点,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发生了改变,因而很难制定统一的给药标准,需要针对

老人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

老人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 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减弱,脏器功能和组织结构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和紊乱,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影响许多药品选用、剂量大小、和用药的频率,给老年病治疗带来很多困难。老人用药原则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老人用药原则资料,欢迎阅读!现在,一起来看看吧! 老人用药原则 1.受益原则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2.五种药物原则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尽量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比如应用p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治疗高

血压和心绞痛。使用a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可以减少用药数目。另外,要重视非药物疗法,这仍然是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钠、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纤维食物、加强腹肌锻炼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无需用药。 3.小剂量原则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 4.择时原则 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

老年人用药四大注意事项

老年人用药四大注意事项 相同的药物给老人和给年轻人吃,结果是不同得。年纪高,身体状况不如从前,老年人更可能耐不住药性而使病上加病。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老年人看病用药需要注意的四个点,做到不过食药量,不滥用保健品,不丢掉看病记录,不随便乱吃药。 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年轻人的2—7倍。究其原因,肝肾等脏器功能减弱,以及过度用药和滥用药物是主要问题。例如,老年人的肾功能约为年轻时的一半,对药物的排泄减慢。 肝功能与肝血流量减少,使肝脏对药物的降解及解毒能力下降,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延长。因此,老年人用药时一定要注意: 1、同时最多服4种药 很多老年人身患多种慢性病,医生计算用药量不能简单地用“加法”,最好用“减法”。遵循“最少数量药物、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一般不推荐同时4种以上配伍使用。 2、不可滥用保健品 不要迷信所谓名、贵、新药,轻信广告滥吃药,也不要大量服入延缓衰老药或保健品之类的东西。多数抗衰老药物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仅仅为了延年益寿而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是不恰当的。

还有不少骗子盯上了老年人,推销所谓的“灵丹妙药”或“祖传秘方”,大家应提高警惕,到正规医院和药房拿药,以免上当受骗,危害健康。 3、看病记录别丢掉 老年人应该保存好自己完整的用药记录、药物过敏史。老年人就诊时要带好用药记录,并尽量看固定的医生,这样能让医生开处方时更准确地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 4、小病尽量别吃药 比如遇到伤风感冒这样的小病,最重要的是休息,同时可以通过食疗促进康复。如风寒感冒喝些生姜红糖水,头痛、关节痛等慢性疼痛可以先做理疗、按摩、针灸等,不要依赖止痛药。 此外,多与人交流,保持良好心态对避免病情反复,减少用药机会非常重要。

医院提示-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医院提示: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医院提示: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也见减退,一旦罹患疾病,在应用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合理使用药物:一定要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药物。可用可不用就不用,可少用就不多用,可单用就不联用。 2、给药的方法:一般不主张用静脉点滴和肌肉注射方法给药。尽量选择口服给药。但如患急性病、急性感染伴有高热等,则需要静脉途径给药。 3、用药的剂量: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肾脏的排泄也较慢,所以,老年人用药剂量比青壮年应有所减少,用药种类也不宜过多。老年人用药量,一般规定为:60~80岁为成人量的4/5;80岁以上为成人量的1/2。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按一般常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药物时,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导致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容易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忌用药过量和时间过长。 4 、药物的选择: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老年人身患疾病较多,用药相应也多。但用药要恰到好处,才能祛病益寿,否则,会给身体带来损害。 5、注意用药后产生的副作用:如果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停药。此外还应避免长期用药,以免产生蓄积中毒。随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在老年人用药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病情变化,如有新的症状出现,就要考虑是否为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6、不要滥用补药: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乱吃补药,也会带来许多危害。 7、减少药品种类:药物之间还可能发生互相作用,可增加毒性或降低疗效。因此,同时用药的品种不宜过多。老年人常患多种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的机会增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增加。如果多药相互作用是减慢药物在体内的消除,易引起不良反应。如果合用是加速药物消除,则能减弱药理作用,使原有疾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而加重。要按剂量、按疗程用药。服用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应注意病情变化,及时检查肝、肾功能对老人用药应实行必要的监护,在用药治疗期间要密切注意观察,一旦发生药物反应或身感不适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 8、不宜应用大寒、大凉、大热、大温之药。 感谢您的阅读!

正常颅内压脑积水

正常颅内压脑积水 正常颅压脑积水(normal-pressure hydrocephalus,NPH)即指颅内压处于正常范围的一种交通性脑积水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智力改变、步态异常及尿失禁。 正常颅内压脑积水- 简介 Hakin(1964)记载了关于成人的颅内压正常的脑积水,1965 年Adams 提出了正常颅压脑积水(normal-pressure hydrocephalus,NPH)的概念。即指颅内压处于正常范围的一种交通性脑积水综合征。 正常颅内压脑积水- 症状和体征 正常颅压脑积水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智力改变、步态异常及尿失禁。 1.智力改变比较常见,一般最早出现,但有时先见步态异常。智力改变主要表现为反应缓慢、近事记忆减退、迟钝、易倦、淡漠等,进一步出现思维能力减退、计算力下降、性格改变,类似于Alzheimer病。 2.轻度的步态异常表现为走路缓慢不稳、步基变宽,但无明显的小脑体征。重者行走、站立、起立都有困难,晚期则卧床不起。下肢的运动障碍重于上肢,表现为不完全的锥体束损害,常有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3.尿失禁出现相对较晚,程度不一。 4.头颅CT 或MRI 可以显示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也扩大,脑萎缩。连续颅内压监护可发现患者熟睡后的眼动期出现颅内压升高现象,据此可与脑萎缩引起的老年性痴呆相鉴别。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压力正常,CSF 检查正常。 正常颅内压脑积水- 疾病病因 正常颅压脑积水的主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外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蛛网膜下隙出血,大量的红细胞阻塞了脑室外的脑脊液循环和吸收通路;也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异常增高或其他能阻塞脑脊液在脑室外的循环和吸收通路的原因引起。 一般说来,正常颅压脑积水是一种交通性脑积水综合征。 正常颅内压脑积水- 病理生理

正常压力脑积水诊疗方案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头围超过正常2个标准差; (2)囟门扩大,逾期不闭,紧张饱满或颅缝分裂; (3)眼球下旋如落日状,或震颤,或斜视; (4)智能低下,语言迟缓; (5)运动发育异常,或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6)头痛、呕吐、眩晕或抽搐,而难以用其它疾病解释者; (7)影像学检查证实有脑积水者。 凡具有上述(1)~(6)之1项及(7)项者,即可诊断为本病。 (二)证候诊断 1.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头胀、头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昼轻夜重,日久可见视力减退,甚或失明,可伴有四肢抽搐,或为外伤、创伤、出血等病因所致,舌暗有瘀斑,脉涩弦或沉滑。 2.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头痛、头胀、抬头无力,视力减退,甚或失明,双下肢活动不灵。精神倦怠,舌淡,体庞大,苔白滑,脉濡滑。 3.脾肾亏损,瘀阻脑窍证:头痛如裹,头沉,肢体乏力,善忘,或痴呆、反应迟钝、语音不清,视物模糊、耳聋等症,甚有个性改变。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苔少薄白微腻,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 治法:化瘀利水,通络开窍。 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合五苓散加减。丹参、红花、桃仁、赤芍、川芎、全蝎、生地、麝香、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葱白、生姜、甘草等。 2.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 治法:健脾利水,芳香开窍。 推荐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减。茯苓、猪苓、桂枝、白术、泽泻、生黄芪、车前草、生甘草等。 3.脾肾亏损,瘀阻脑窍证 治法:健脾补肾,化瘀开窍。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汤合真武汤加减。制附子、肉桂、丹参、枸杞、茯苓、

中国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中国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正常压力脑积水(NPH)是指以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和尿失禁三联征为临床表现,患者病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发展,影像学检查具有脑室扩大,脑脊液压力测定在70~200 mmH2O(1 mmH2O=0.009 8 kPa)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一、概述 1936年Riddoch等报道了有认知障碍、步态不稳,但没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典型颅内压增高的NPH病例,1965年Adams和Hakim 等首先提出NPH综合征的概念,报道3例NPH患者,其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行走困难及尿失禁三联征,同时脑室扩大,腰穿脑脊液压力在正常范围[1,2]。NPH临床分为两类。一类继发性NPH(sNPH),常继发于有明确发病原因的颅脑创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脑炎等疾病;第二类特发性NPH(iNPH),临床中无明确的病因,该病多发于成年人,规范的术前评估下,脑脊液分流手术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1]。本共识特指成人iNPH。 目前,国内缺乏iNPH流行病学资料。据挪威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疑似iNPH的患病率大约在21.9/10万人,发病率约为5.5/10万人。iNPH 通常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大幅度升高[3]。有研究表明,日本61岁以上人群"基于MRI影像支持的可能iNPH患病率"平均为1.1%。在某些特定人群,如疑似帕金森综合征而就诊的人群中,患病率则高达19%。研究发现,

iNPH主要为老年人,该病容易误诊为老年痴呆、帕金森综合征[4],部分iNPH患者可能同时合并痴呆及帕金森综合征。 iNPH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一个主要理论是颅内静脉系统顺应性降低,表现为CSF搏动性减弱和蛛网膜颗粒功能受损,从而影响了CSF的流动和吸收[5]。由于CSF吸收减少,脑室扩大,相应脑室旁白质间质水肿,脑血流减少,代谢障碍而产生临床症状。近年的影像学研究证实,分流手术后脑室旁前额叶区域的间质水肿,锥体束通路受损、中脑结构受压等多种病理改变均有所改善,表明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是因多个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 二、临床表现 iNPH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和尿失禁三联征。其中步态障碍最为常见,认知障碍和尿失禁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约有一半患者同时具有三联征[6]。 1.步态障碍: 步态障碍往往表现为行走缓慢、摇摆不稳、步距小、双脚间距增宽、抬脚高度变小[7],起步和转弯障碍,但行走时摆臂功能正常[8]。在疾病的早期,步态障碍症状轻微,难以察觉,常以"头晕"为主诉。随着疾病进展,典型的步态障碍会逐渐表现出来。在疾病晚期,患者则需要辅助下才能行走,甚至完全不能行走。部分患者临床表现类似于帕金森综合征。2.认知障碍: iNPH的认知障碍属于神经心理损伤的一部分,涉及认知、情绪情感、精神行为各个方面。临床表现为精神运动迟缓、淡漠、情感冷淡,注意力、

老年人常用药物知识

老年人常用药物知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家庭范围用药愈来愈广。进入老年期,身体各系统功能逐渐衰退,抗病能力减弱,发病率渐高,用药机会增加。对一些慢性病及疾病的恢复期,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庭中继续用药治疗,如用药不当,有时会发生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应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药物知识,了解老年人生理变化及用药特点,确保合理、准确、安全使用药物,达到治疗的目的。 老年人用药特点 进入老年,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尤其代谢功能减低,随着年龄的增高,明显地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及对药物的耐受性。据报道,老年人对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青年人高2—2.5倍,多数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病,用药多,药物之间配伍利弊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老年人用药须注意: (1)在用药时,避免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对老年男性病

人,如用阿托品、654-2药物,要考虑到病人可能患有前列腺肥大,用药后可能发生排尿困难的副作用。用链霉素、庆大霉素时,要注意老年人易因前庭平衡障碍引起眩晕的副作用加重。 (2)药物剂量小于成年人,老年人用药量要因人而异,不应常规化。各种衰老变化均表示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有减低的趋势,为安全用药,老年人用药量可按成年人一般剂量的1/3或1/2,如退热的阿司匹林、消炎痛栓剂,如用成人量可因病人大汗降温过快而虚脱,对于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为安全考虑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观察调整,达到治疗需要量。如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 (3)注意避免蓄积中毒。多数药物在体内代谢要经过肝脏解毒,肾脏排泄,肝、肾功能差,药物会在体内蓄积时间长而发生毒性反应。老年人用药要慎选对肝、肾功能有明显损害的药物。 (4)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二重感染。因老年人抵抗力减退,发生感染几率高,反复应用抗生素,对药物敏感性降低。

脑积水典型病例

1例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典型病例的治疗体会 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脑室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的脑积水,以步态异常、进行性认知障碍、小便失禁的“三主征”为临床特征。其发病率随人群寿命的提高而增加。日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NPH在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2.9%。由于本病的发生及进展较慢,临床工作中极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2011年9月2日收治的典型INPH患者治疗体会分享一下。 79岁的丁大爷主因“步态不稳伴反映迟钝3年余”收入院。丁大爷三年前出现双下肢走路无力,步幅小,后期出现反映迟钝、记忆力差,小便失禁等症,曾先后就诊于天津市多家医院,诊断为“脑萎缩、血管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等”,经内科给予的改善脑代谢等治疗后效果不佳,丁大爷家里焦急万分,在网上也不断的搜索良方,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家属登陆了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积水中心的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e613379628.html,),找到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类型脑积水救治工作,从事神经外科救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的医学博士胡群亮教授就诊。 胡群亮教授热情的接待了丁大爷。经过缜密的分析后,胡群亮教授指出:患者行走困难、认知障碍及伴小便失禁,是脑积水“三主征”,本病发现步态异常最常见,发生率为89%,其次是认知改变,发生率为79%,晚期出现尿失禁,发生率为44%。该患者脑积水“三主征”

全部俱备,可见目前社会、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够,在出现步态异常时并未引起重视,当出现认知功能等改变时才就诊。本病进展相对较缓,临床表现与其他表现为痴呆的疾病类似,故容易漏诊、误诊为脑萎缩、血管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要牢记INPH与老年性脑萎缩鉴别:INPH患者除认知障碍外还存在行走困难和(或)小便失禁;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脑室明显扩大(包括第四脑室),脑室周围存在水肿带(额部为主),无或仅有轻度蛛网膜下腔间隙扩大,脑沟回不扩大。而脑萎缩患者脑室扩大很少累及第四脑室,脑沟回明显增宽及蛛网膜下腔间隙扩大明显,无脑室周围水肿带。 随后胡群亮主任提出了治疗方案,第一,根据年龄、既往史、症状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脑脊液释放试验(Tap Test)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作为患者的手术选择及手术效果的预测,步态改善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手术指征。第二,手术引流管的选择。根据阀开放时的压力,引流管分为低、中、高压管。可调压性分流管可通过体外调节分流阀开放压力而解决分流管选择不当的问题,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身患疾病较多,眼药相应也多。但用药恰到好处,才能祛病益寿,否则,会给身体带来损害。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使用药物:不要认为药物越贵越好,要针对病情,合理选药。有些老人遇到许多与疾病无关的问题,常可引起情绪紧张或愁闷,对此不需用药医治。即使患了必须用药物治疗的疾病,有些能口服的,就不必通过注射给药。用药要注意合理恰当。老年疾病有其固有的特点,如情绪改变、食欲减、失眠、头晕、气喘、心慌、乏力,便秘、尿频症状等,治疗要从精神和药物两个方面同时着手。用药也要因人而异,一般说来,体质单薄、瘦弱、贫血、气虚的老人,切忌大寒、大凉、发散、峻泻之药。体质肥胖,壮实或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的老人,应慎用大温、大热、升提滋补之药。 2.用药的剂量: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肾脏的排泄也较慢,所以,老年人用药剂量比青壮年应有所减少,用药种类也不宜过多。在同一时间内用药种类也多,发生副作用的机会就也多,由此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应。因此,老年人,特别是患慢性器质性疾病的老人,用药时不能随心所欲。否则,顾此失彼,危害极大。老年人用药量,一般规定为:60~80岁为成人量的4/5;80岁以上为成人量的1/2。

3.给药的方法:老年人患慢性病,一般不主张用静脉点滴和肌肉注射方法给药。但如患急性病、急性感染伴有高热等,则需要静脉途径给药。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肌肉对药物的吸收能力较差,注射后疼痛较著或易形成硬结,因此,应尽量减少注射给药。 4.注意用药后产生的副作用:老年人对从未用过的药要特别注意。如果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停药。已引起过副作用,特别是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决不能再使用。此外还应避免长期用药,以免产生蓄积中毒。老年人患慢性病,一般宜采用临时或短期用药。 5.不要滥用补药: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衰老,是生命过程中的自然规律,衰老的迟早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至于用药物滋补身体,以求长生不老,是不实际的做法。同时乱吃补药,还会带来不少危害,例如。长期大量服用营养补益药,会诱发体内多处骨质增生。 当然,作为治疗的辅助措施,适当用一些补剂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按医嘱服用。

老年人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老年人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导读:老年医疗保健已成为社会广泛研究并日益受到重视 的问题。下文就老年人的生理变化、用药原则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谈谈老年人合理用药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人类的寿命逐渐延长。由于人口老龄化,许多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特别是慢性疾病。因此,老年医疗保健已成为社会广泛研究并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下文就老年人的生理变化、用药原则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谈谈老年人合理用药注意的一些 问题。 1. 老年人生理变化对药物治疗的影响 老年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差异与年轻人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差异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器官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1)药物的吸收老年人由于胃粘膜的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胃粘膜表面具有吸收功能的细胞减少;同时老年人胃排空减慢,肠蠕动功能减低,致使药物在胃肠道滞留的时间延长,使老年患者对药物的吸收量有较大的差异。 (2)药物的分布老年人的体内细胞数和细胞内含水量减少,肌肉组织减少而脂肪组织相对增多,因而使在水中溶解的药物的分布降低,而脂溶性的药物则增多;老年人血中的蛋白含量逐渐降

低,使药物与白蛋白结合的机率降低,血中和进入组织未被结合的药物浓度升高,对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影响尤其明显,如华法林、苯妥英等。 (3)药物的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的形态和功能均发生明显改变。肝脏的重量20~40岁者为1200g;71岁以上者为740g;20岁和80岁肝细胞数之比为2:1;65岁老人肝血流量是20岁青年人肝血流量的40%~50%;肝脏药物代谢酶的数量和活性也均降低。因此,多数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代谢慢。 (4)药物的排泄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老年人肾脏的重量减少10~20%,65岁的肾血流量仅为青年人的40%~50%,肾小球滤过率可下降50%。老年人肾脏的变化可明显影响药物自肾脏的排泄,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加。对地高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苯巴比妥、普奈洛尔、头孢菌素等药物应特别注意。 老年生理功能上的变化,归纳为药物在老年人身上的特点为:吸收功能低下;排泄功能低下;代谢功能低下;药物不良反应增多。因此,老年人的用药问题值得特别注意。 2. 老年人用药原则 (1)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择药物 用药前要有正确的诊断,明确的适应症,做到对症下药,应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例如感冒发烧,就不一定要使用抗生素。只有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 项 1 2020年4月19日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新会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黄坚彤 大纲: 1.老年人群和用药特点 2.老年患者的用药原则 3.老年人常见药物合理应用 老年人患有许多慢性疾病,她们自然比任何其它年岁的人使用更多的药物。老年人的生理储备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经过药物和急性或慢性疾病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压力,往往呈相加状态。 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用药复杂,约1/4~1/3老年人同时服用4~6种药物。 老年病人比年轻病人对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与疾病相互作用更为敏感。这些反应在发作频率和程度上都和年轻病人不一样,而且耐受较差。 一、老年人群和用药特点 1.老年人群的特点: 生理功能逐渐衰退; 对药物的吸收、生物转化和排泄能力下降; 2 2020年4月19日

多种疾病的存在使病生理情况更加复杂,药物的体内过程也更复杂化。2.老年人用药特点: 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多; 用药依从性差; 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多; 对药物作用敏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3.老年生理特点: 机体组成改变,体内水分减少,相对脂肪含量增加; 神经系统功能改变,神经细胞和脑重量减少,神经冲动传递速度减慢; 呼吸系统变化,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肺活量减少; 视力与听力下降,触觉、嗅觉、味觉减退; 循环系统的变化,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升高,心律减慢; 消化系统的改变,胃液和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缓,消化能力减弱; 肝脏和肾脏的功能下降; 3 2020年4月19日

内分泌系统功能衰退,对激素的反应性降低,对葡萄糖和胰岛素的耐受力下降;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4.老年生理特点改变导致药物的体内过程发生变化主要包括药代动力学改变和药效学改变。 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主要是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改变。 药效学的变化主要包括:老年人对药物反应性的变化;老年人用药个体差异较大;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危险性增加。 二、老年患者的用药原则 由于老年人机体的生理、生化的特点,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发生了改变,因而很难制定统一的给药标准,需要针对老年病人的具体情况,实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用药简单原则; 用药个体化原则; 依从性原则; 注意饮食调节的原则。简单原则 用药应尽量简单,应用最少的药物。一般合用药物控制在3~4种 4 2020年4月19日

老年人用药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老年人用药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老年人应尽量少用药物,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疾病治疗。老年人因衰老产生的改变和疾病之苦,有些可以通过饮食(低脂、少盐、少糖、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和生活方式(起居有序、心情愉快、适当体力和脑力活动)的调整,以及不良习惯或危险因素(吸烟、酗酒、偏食、肥胖等)的纠正,达到身体健康、减少病痛、延缓衰老的目的。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保持乐观心态,防病于未然往往胜过吃药。 ■选用药物忌品种过多 老年人因多病,治疗时用药的品种也较多,约1/4老年人同时服用4~6种药,因此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也较大,约15%,且发生率与用药种数成正比。多种慢性病综合治疗时,用药品种应少而精,一般不超过5种。尽管老年人患病时可并发多种病症,但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用药。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症的治疗药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后,再适当兼顾其他方面的药物。谨防出现服药一大把,样样病都一起治的现象。 ■掌握最低有效用药剂量 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根据年龄、体重和体质情况而定。由于老年人对药物耐受力差、个体差异大、半衰期延长,对老年人用药剂量必须十分慎重。60岁以上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3/4,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应当是成年人剂量的1/2或3/4作为起始剂量。为慎重起见,对老年人的用药最好从小剂量开始,如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则可更准确地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 ■选择适宜的用药时间 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可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老年人一般都患有健忘症,常常忘了服药或不按时服药,为防止这一情况,老年人应当在家属、亲友的协助和监护下用药。按医嘱服药是提高疗效和避免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 ■选择简便、有效的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给药方法,应尽量采用。急性疾患可选择注射、舌下含服、雾化吸入等给药途径。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适当选择剂型与包装,从各方面注意,便于给药方案的落实,必要时给予指导或监督。选择便于老年人服用的剂型。有些老年人吞服片剂或胶囊有困难,尤其是剂量较大或药物种类较多时更难吞服,可能时选用颗粒剂。 ■遵从医嘱忌有病乱投医 有些老人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不经确诊就随便用药或加大用药剂量,这种做法对体质较差或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尤为危险。有的老年人看别人用某种药治好了某种病便效仿之,忽视了自己的体质及病症的差异。老年人得病,长期、慢性是其特点之一,因此易出现乱投医现象。那些未经验证的秘方、单方,无法科学地判定疗效,凭运气治病,常会延误病情甚至酿成药物中毒,添病加害。建议大家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尽量去医院看医生,先弄清楚病情,再对症下药。 ■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忌滥用补药 体弱的老年人可适当辨证用些补虚益气之品,但若为补而补,盲目滥用,很可能适得其反。还有的老年人听信广告用药,今天见广告说这种药如何如何好,便去药店买来这种药吃,明天又听说那种药如何如何,便又改用另外一种药,药品种不定,多药杂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引起毒副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