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高一必修二3.1中国古代商业专

人民版高一必修二3.1中国古代商业专

人民版高一必修二3.1中国古代商业专
人民版高一必修二3.1中国古代商业专

人民版高一必修二中国古代商业专题知识点训练

一、选择题

1.

下列古代出现的商业现象,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③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④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2.

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

②xx都是政治中心、军事xx

③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⑤xx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

第1页

据清乾隆《嘉定县志》记载:“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这段记载说明()

A.xx市镇经济兴起于xx

B.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壮大

C.市镇贸易出现专业化趋向

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紧密

4.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经历了五个演变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政治因素始终主导xx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xx功能

C.重农抑商政策左右xx变迁

D.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

5.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D.“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6.

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很多,有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李绅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司马光的“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由此可见当时的扬州()

①xx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②xx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

第2页

③突破时间限制,夜市繁荣

④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

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这说明嘉定()

①棉纺织业发达

②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

③小农经济瓦解

④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自秦朝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

B.政府放宽对外贸易限制

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

9.

第3页

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宋代

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xx经济功能增强

10.

《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

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

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

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

11.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12.

明人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足高气扬,傲然自得。”材料信息表明当时

A.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B.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第4页

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xx逐利成风,道德败坏

13.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14.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到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A.广州

B.xx

C.xx

D.xx

15.

明代山西商人范士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这反映了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B.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D.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

16.

阅读下面两幅图,产生从左图到右图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纸币便于随身携带

第5页

B.封建政府优化商业环境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17.

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家族宗法观念进一步加强

B.传统轻商的观念有所改变

C.读书风气日益盛行

D.抑商政策发生转变

18.

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D.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19.

“城市”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名词。实际上,今天人们眼中的“城市”与古人眼中的“城市”并不完全相同。《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这表明,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A.政治经济地位不同

B.占地范围与规模不同

C.古今城市功能不同

D.城市的繁荣程度不同

20.

第6页

按照史学家陈锋、张建民的观点:“宋代至清代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属于“明清商业革命”表现的是

①商税收入开始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出现晋商、徽商等商帮

③江南地区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

④传统商业发展,开始出现夜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

北宋四川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大铁钱每十贯重120斤,小铁钱每十贯重65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达130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开始出现A.飞钱

B.柜坊

C.票号

D.交子

22.

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32万7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20倍。

这说明

A.唐代商业发展十分落后

B.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

C.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

D.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

23.

第7页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反映出

A.劳动人民的勤劳

B.商业经营受到时间限制

C.商业政策的宽松

D.城市的繁华景象

24.

晋商曾经开辟了一条从福建武夷山经太原,出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再到俄罗斯恰克图,绵延清代200余年的外贸路线。这反映出晋商

A.主要业务是经营对外贸易

B.具有逐利与进取的双重品格

C.迫使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5.

8世纪中叶,唐都长安出现了在大街上开店铺和经营性违反宵禁的现象。为此,唐帝国做出在过去不设市场的地方取缔所有市场的努力,结果却失败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唐代商品经济打破了束缚其发展的所有因素

②新的经济发展态势突破了汉唐以来的传统模式

③市场出现的新情况不利于自身健康发展

④政府对商品经济的管理方式滞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

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第8页

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

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

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7.

唐以前,市井成员主要是商贾、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部分无业游民。而到宋代,又出现了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旅店种类大增,众多文人也加人市井队伍中。材料中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的变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表现

B.使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C.是市民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

D.是政府商业政策变化的反映

28.

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曾经写到:“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文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主要是指A.外来商品受到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西方各国要求自由平等通商被拒绝

C.清王朝恪守“朝贡贸易”体制

D.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

二、非选择题

29.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的商人的总称,它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商帮,曾雄踞华夏商界达三百年之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9页

邑中商业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在昔盐业尤兴盛焉,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彼时盐业集中淮扬,全国金融几可操纵。致富较易,故多以此起家。席丰履厚,闾里相望。其上焉者,在扬则盛馆舍,招宾客,修饰文采,在歙则扩祠宇,置义田,敬宗睦族,收贫乏。下焉者,则但侈服御居处声色玩好之奉,穷奢极靡,以相矜炫已耳。

——《歙县志》卷1《舆地志·风土》

材料二

徽人在扬州最早,考其时代,当在有明中叶。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徽郡大姓,如汪、程、江、洪、潘、郑、黄、许诸氏,扬州莫不有之,大略皆因流寓而著籍者是也。……清代盐商歙县人汪应庚除重建平山堂外,还斥巨资修建西园、平楼、蜀冈万松亭等园林和亭台建筑设施。乾隆二年,盐商祁门人马田琯一人独捐2400两白银疏浚扬州广渠门至便益门的街道;扬州康山南河下至钞关北地势低洼,街衢易积水,歙县大盐商鲍志道更是独立出资为其易砖为石,铺垫了石板路面,还斥资修造了虹桥等等。……在扬州的徽州盐商周围,集结了大批学者和文人,明代休宁商人汪新经商于扬州,既雄于赀又以文雅游扬缙绅间。芝城姜公、金公辈名儒巨卿皆与公交欢。

——摘编自卞利《无薇不成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徽商的商业地位,并据徽商资本的流向指出其本质。(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徽商对扬州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8 )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徽商与城市发展的关系。(3分)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明代与西北少数民族实行茶马互市制度。朱元璋洪武(1368~1398年)年间实行了金牌制度,使中央政府有效地控制了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在当时,金牌具有法律作用,任何个人是不允许染指茶马贸易的,民间贸易在严厉取缔之列:“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者,并论死”。

明初的这种规定得到了严格执行,对舞弊走私者严惩不贷,即使对王公贵族也不例外。……巡茶御史刘良卿说:陕西地区设立三茶马司以收茶易马,“虽以供边军征战之用,实以系番夷归向之心”。

材料二

弘治三年(1490),明廷接受御史李鸾的建议,允许西宁、河州和临洮三茶马司招集商人运

第10页

茶,只是规定每位商人运茶不得超过3000斤,而官府收缴其中的40%的实物,剩余部分则允许商人自由出售。这实际上是中央政府承认了民间民族贸易的合法性,茶马互市中的“民市”也就名正言顺地有了一席之地,对于政府来说也是有坐收其利之功效。明朝中叶以后,日益兴盛的民间茶马贸易,成为各族贸易往来的主流。

——以上材料均摘自《政府专卖制度及其漕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初期“茶马互市”政策的目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以后“茶马互市”政策的变化及原因。(8分)

31.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第11页

试卷答案

1.

D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北宋时期出现纸币——交子,“工商食官”政策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大量商业市镇兴起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正确。

2.

B

本题考查我国宋代时期城市的发展。宋代时期,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故①正确;宋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因此②错误,⑤正确;③④叙述符合宋代的城市发展,故选B。

3.

C

本题考查清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反映了清朝乾隆年间浙江嘉定各个市镇商品生产出现专业化,且各地商人汇集于此从事市场交易,可见清前期江南市镇贸易出现专业化趋向,故选C。A、D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中雇佣劳动关系,故B项错误。

4.

B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城市发展的因素。依据材料中该学者提出的中国“城”与“市”发展的五个阶段来看,具有经济职能的“市”经历了由无到有、市逐渐超过城甚至取代城的发展趋势,可见此演变过程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故选B。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D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

5.

C

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繁荣。材料中宋朝的“商业革命”的说法,实际上反映了宋朝商业及城市的繁荣。A项的夜市的繁荣、B项的城市中临街设市及D项交子的流通均反映宋代商业及城市繁荣的状况,不符合题意;C项“会馆”的出现与明清商帮兴起相关,故选C。

6.

第12页

B

本题考查唐宋时期扬州城市商业的繁荣。材料中唐朝两位诗人的诗句反映了扬州夜市的繁荣和水路商业运输的发展,宋人司马光的诗句体现了城市中饮食服务实施的完备,故②③④正确;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①错误。据上,A、C、D项错误,故选B。

7.

B

本题考查明朝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材料反映了明朝后期嘉定地区百姓生活,首先依靠棉纺织业并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当地各家各户缴纳赋税、衣食家用、人际交往等费用的来源,可见嘉定棉纺织业发达,家庭开支依赖织布收入,可见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明显,故①②④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小农经济才开始瓦解,故排除③。据上,A、C、D项错误,故选B。

8.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朝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与当时商业发展有关,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项正确。题干不涉及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故不选A项;明清时期政府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故不选B项;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故不选D项。本题选C项。

9.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发展。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中设有金银铺、兑房和宅舍,这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机构,即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项正确。题干只提到市中设立了商业机构,故不能得出“开始出现”,故不选A项;题干没有提到经商方式,故不选B项;宋朝商业环境有所放松,但政府政策依然是重农抑商政策,故不选C项。本题选D 项。

10..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本”为根本,指的是农业;“末”是次要的,指的是商业。题干大意是,如果农民舍弃农业而重视商业发展,那么他们

就不服从命令,打仗不行,防守也不行。这将不利于国家安全。A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事末”的弊端,故不选B、D两项;C项题干没有体现,故不选。本题选A项。

11.A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能够看出,明末江南农村地区雇工的待遇相比“百年前”有了极大提高,反映了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迅速,题干中的“农村”与“市镇经济”对应、题干中的“雇工”与“手工业”对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江南地区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的结果,A项正确;政第13页

府长期积极推行重农政策,只会限制农村手工业的发展,并不能成为产生巨大变化的原因,B项排除;材料中只是部分人表达对雇工“骄惰”的不满,缺乏足够信息反映社会矛盾,而且“尖锐”的社会矛盾也不能够通过江南地区的农村现象充分表现,C项排除;雇工的出现就是因为农民与土地所有权分离,只能作为地主的雇佣工人,体现的是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12.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士大夫阶层从“羞与(富商)为伍”到主动结交富商,甚至与富商通婚,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商人地位有所提高,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商业的政策、雇佣关系,也没有批评士大夫道德败坏,B、C、D三项均排除。

13.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运输的大宗商品主要是丝绸,故此时期不能称之为“瓷路”;唐宋以来,特别是宋元时期,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也因此被称为“瓷路”,A项说法错误,但与题意相符;从西汉时期起,中国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经“丝路”远销到西方国家,中国丝织品在当时已经享有国际盛誉,特别是在罗马帝国,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

被称作“丝国”,B项说法正确;明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限制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严格的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海上丝绸之路”随之衰落,C项说法正确;15世纪以前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分散的状态,亚欧贸易属于地区性的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丝路贸易开始具有了全球化的意义,D项说法正确,但都与题意不符。

14.A

本题考查我国清朝的对外贸易。清朝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地对外贸易,故A项正确。

15.D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传统的经济观念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商人经商致富后,主要将财富用于买田置地,说明当时的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土地集中现象,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是直接说明重农抑商政策阻碍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

16.C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货币变化的原因。我国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发行,根本原因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不是根本原因,政府的举措仅仅是重第14页

要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是商业发展的表现,故D项错误。

17.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未提及宗法观念,A项排除;材料“耕读之外……悉从便业”,即不再限制家族子弟从事工商活动,体现了人们对商人的观念发生变化,B项正确;材料“耕读之外……悉从便业”不能体现读书风气日盛,C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宗族规矩而非国家政策,D项排除。

18.D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 项的表述与设问要求“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不符,排除;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富商巨贾……多买田地……农夫为之赁耕”不符,排除;题目中清朝初年,富商巨贾将主要资金用于买田置地的现象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导致工商业资金的流失,不利于扩大手工业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C排除,D 项正确。

19.C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古代基本上处于农耕文明,城市的作用仅限于政治和军事。重农轻商的结果造成了城市的经济作用并不明显。

而很多大小城市依水而建,城墙高大的特点更是体现了军事目的。现代城市的商业作用更重要,像最大的上海市,依据所学并结合题意,C项正确;A、B、D三项均排除。

20.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税收入开始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传统商业发展及夜市出现也是在宋代,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所有带①④的选项都不正确,即A、C、D三项均排除;明清时期出现商帮,著名的有晋商、徽商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一些工商业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②③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B项正确。

21.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交子是铁钱不便于流通与交换的产物,故故B项正确;飞钱和柜坊在唐朝出现,故不选A、B两项;票号在明清时期出现,故不选C项。本题选D项。

22.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铸币的出现是商业发展的结果。货币发行量即铸币量是商业发展的晴雨表,铸币量多商业发展水平当然就高。结合题干可知,“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B项正确。唐代商业有所发展,故不选A 项;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不选C项;中第15页

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不选D项。故本题选B项。

23.B

本题主要考查市的特点。根据题干信息“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可知,唐代商业交易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故本题选B项。

24.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从福建武夷山经太原,出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再到俄罗斯恰克图”反映了晋商内外市场的开辟,表明了他们具有逐利与进取的双重品格,B项符合题意;A、C两项表述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均排除;D项表述同晋商无关,排除。

25.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①的说法太绝对,不正确;根据材料文字“大街上开店铺和经营性违反宵禁的现象”反映了新的经济发展态势突破了传统模式,②正确;③的表述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不正确;根据材料文字“唐帝国做出在过去不设市场的地方取缔所有市场的努力,结果却失败了”反映了商业的发展突破传统模式已经成为历史的发展趋势而不可阻挡,同时也反衬出政府对商品经济的管理方式的滞后,④正确,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排除。

26.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可以分析出晋商商帮的兴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质子( Z 个) 核外电子( Z 个) ★熟背前 20 号元素, 熟悉 1~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 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2 个),次外层不超过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 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 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二、元素周期表 1. 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 电.子.层.数.相.同. 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 结构特点: 人教版化学必修 知识 点 、原子结 构 元 素 周 期 表 周期 7 个横行) 7 个周期) 第一周期 短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第四周期 第五周期 第六周期 第七周期 长周期 核外电子层数 1 2 3 主族:Ⅰ A ~ⅦA 共 7 个主族 副族:Ⅲ B ~Ⅶ B 、Ⅰ B ~Ⅱ B ,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 零族:稀有气体 18 18 32 共 7 个副族 B 和Ⅰ B 之间 元素种类 种元素 种元素 种元素 种元素 种元素 种元素 未填满(已有 26 种元素) 族 (18 个纵行) (16 个族) 三、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 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 的必然结果。 原子核 中子( N 个) 1. 原子( Z X ) 注意: 质量数 (A ) =质子数 (Z ) +中子数 (N )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2n 2; 32 个。 ③最 ( 对于原子来说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高一下册必修(二)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2015-2016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一物理下册必修(二) 第五章:曲线运动 第一节:曲线运动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曲线运动,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②曲线运动一定是匀速运动 ③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可以做曲线运动④在恒力作用下,物体可以做曲线运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比每一个分运动的速度大 B.分运动的时间一定与它们的合运动的时间相等 C.合运动的位移等于分运动位移的代数和 D.合运动的速度等于分运动速度的矢量和 3.如图,一辆装满货物的汽车在丘陵地球匀速行驶,由于轮胎太旧,途中放了炮,你认为在图中A.B.C.D四处,放炮的可能性最大处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下雨天为了使雨伞更快甩干,小刚同学将撑开的带有水滴的伞绕着伞柄在竖直面内旋转,伞面上的水滴随伞做曲线运动。若有水滴从伞面边缘最高处O飞出,如图所示.则飞出伞面后的水滴将可能() A.沿曲线oa运动, B.沿曲线ob运动 C.沿曲线oc运动, D.沿圆弧od运动 5.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 () A.速度一定在不断地改变,加速度也一定不断地改变 B.速度一定在不断地改变,加速度可以不变

C.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一定不断地改变 D.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也可以不变 6.如图所示,将质量为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的小环,小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现将小环从定滑轮等高的A处由静止释放,当小环沿直杆下滑距离也为时(图中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环刚释放时轻绳中的张力一定大于 B.小环到达B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也为 C.小环在B处的速度与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 D.小环在B处的速度与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 7.如图所示,B为竖直圆轨道的左端点,它和圆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一小球在圆轨道左侧的A点以速度平抛,恰好沿B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轨道,已知重力加速度为,则A.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A. B. C. D. 8.用跨过定滑轮的绳把湖中小船拉靠岸,如图所示,已知拉绳的速度v不变,则船速() A.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9.一艘小船沿垂直河岸的航向渡河,在水流的作用下,小船抵达对岸的下游。今保持小船的航向和船在静水中速度的大小不变,则()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总结的总结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 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 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点燃 点燃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_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高一人民版必修一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人民版必修一历史教 学计划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标准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改革,在教学中我们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我们的教学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对我们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适应新课程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教材分析 历史必修一呈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本书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1)中国和外国政治制度及发展特点;(2)重大的政治事件;(3)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重要政治人物;(4)重要的历史现象。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内容,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政治斗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还能更清醒的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政治特点及未来走向。 三、学生现状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历史教学工作。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完整版)高一必修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新非常全.doc

高中化学必修 2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 Z 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 N 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A X)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Z 核外电子(Z 个) ★熟背前20 号元素,熟悉1~ 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 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 个( 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2 个),次外层不超过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 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 ..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 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 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 种元素 元 ( 7 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 种元素 素 ( 7 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 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 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 26 种元素) 表 主族:Ⅰ A ~Ⅶ A 共 7 个主族 族 副族:Ⅲ B ~Ⅶ B 、Ⅰ B ~Ⅱ B ,共 7 个副族 ( 18 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 B 和ⅠB 之间 ( 16 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 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 .................. 化的必然结果。 .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 11 Na Mg 13 Al Si 15 P 16 S 17 Cl Ar 12 14 18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曲线运动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速度: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故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一定有加速度。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或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运动速度、位移的合成和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平抛运动 1.定义:以沿水平方向的初速度将物体抛出,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平抛运动性质:是加速度不变,a =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平抛运动处理方法: 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①平抛运动的位移:?? ? ??==2021gt y t v x ② 平抛速度: ???==gt v v v y x 0 t 秒末的合速度2 2y x t v v v += t v 的方向x y v v = θtan 注意:平抛运动的时间与初速度无关,只由高度决定:g h t 2= 三.匀速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定义: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的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性质:是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指向圆心)的非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圆。 3.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①线速度v :T r t s v π2= ??= (物体通过的圆弧长s ?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单位m /s , 方向沿圆弧切线方向,时刻改变。 ②角速度ω:T t π θω2= ??= (物体通过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θ?与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单位是rad/s ③周期T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 4.线速度v 与角速度ω关系:r v ω= 四、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 1.向心加速度a 向: r r v a 22 ω==向 方向:指向圆心。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二单词表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人教版新课标英语必修二单词 Unit 1 △cultural adj. 文化的 △relic n. 遗物;遗迹;纪念物 rare adj. 稀罕的;稀有的;珍贵的 valuable adj. 贵重的;有价值的 survive vi. 幸免;幸存;生还 vase n. 花瓶;瓶 dynasty n. 朝代;王朝 △Taj Mahal 泰姬陵 △ivory n. 象牙 △dragon n. 龙 △amber n. 琥珀;琥珀色 in search of 寻找 △Frederick William I 腓特烈·威廉一世(普鲁士国王) △Prussia n. (史)普鲁士(位于北欧) amaze vt. 使吃惊;惊讶

amazing adj. 令人吃惊的 select vt. 挑选;选择 honey n. 蜜;蜂蜜 design n. 设计;图案;构思vt. 设计;计划;构思fancy adj. 奇特的;异样的vt. 想象;设想;爱好style n. 风格;风度;类型 decorate v. 装饰;装修 jewel n. 珠宝;宝石 artist n. 艺术家 belong vi. 属于;为……的一员 belong to 属于 △Peter the Great 彼得大帝(俄国皇帝) in return 作为报答;回报 △Czar n. 沙皇 troop n. 群;组;军队 △St Petersburg n. 圣彼得堡(俄罗斯城市)reception n. 接待;招待会;接收 △Catherine Ⅱ叶卡捷琳娜二世(俄国女皇) at war 处于交战状态 remove vt. 移动;搬开 less than 少于 wooden adj. 木制的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示范教案(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商业的发展 ●从容说课 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古代商业的发展》这节课,分三个部分阐述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第一目“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讲述了先秦商人的出现和商业活动的兴起,以及中国古代商业在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的发展情况,这一目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商业的早期特点。第二目“宋元商业的繁荣”则着重介绍宋元时期商业相对隋唐时的突破性发展,极力突出中国古代商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盛况。第三目“明清的徽商与晋商”以两大商帮为例,侧面阐明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来介绍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特征。教学时,要运用图片和资料,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特征,理清商业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时期商业发展概况,理解商业的发展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2.掌握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相对于隋唐时期的重大突破,分析这一突破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3.掌握徽商与晋商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剖析各时期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2.通过历史短剧表演方式,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历史发生过程;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名画,让学生鉴赏艺术品中突现探究问题的兴趣。 3.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过内容来分析问题,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问题的方法归纳和运用;让学生在比较和归纳中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当今社会商业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占领市场争取更多的顾客,许多商家不惜重金做商业广告。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广告是无孔不入。大家能列举现代商业社会中几种重要广告形式吗? 生:现代社会主要广告形式有:电视广告、大大小小的广告牌以及报刊杂志广告等。 师:这位同学所列举的确是现在人们做广告的主要形式,不过我们要明白,广告并不

高中历史必修一大事年表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政治史) 世界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 尧舜禹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B.C770—B.C476 B.C475—B.C221 B.C230—B.C221 实行禅让制 禹建立夏朝 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①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②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建立东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遭到破坏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 公元前8世纪 公元前594 公元前6世纪末 公元前509年 公元前449年 公元前443-429年 希腊城邦出现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①罗马共和国建立。 ②公民法出现 《十二铜表法》颁布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 秦汉(公元前221—22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15年汉初 汉武帝时期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形成 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郡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 实行中朝制度、察举制、 刺史制度 公元前27年(汉武 帝时期) ①罗马帝国建立 ②万民法产生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实行。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隋唐(581—907年) 隋唐时期隋炀帝时期唐朝中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 科举制形成。 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 局面形成。 6世纪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 宋朝设置同平章事,增设“参知 政事”以削弱相权

中国世界明、清前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 明太祖时(1380年)明成祖时 清雍正帝时 1839年6月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 设立内阁制。 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虎门销烟 1640年(明朝末期) 1688年(清康熙年间) 1689年 1721年 18世纪中叶 18世纪60年代 1775—1783年 1787年 1789年 1789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光荣革命”,英国资革结束 《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君主 立宪制确立。 沃波尔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 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制定联邦宪法 华盛顿当选美国首任总统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清后期(1840—1912年) 1840--1842年1841年 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 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4年1900—1901年1901年 1905年 1911年鸦片战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 《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 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 会。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割台斗争 兴中会成立 八国联军战争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中国同盟会成立 辛亥革命爆发 1831、1834年 1836年 19世纪40年代 1844年 1848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870年 1871年 1875年 20世纪初 1903年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 主义诞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普法战争爆发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①德意志帝国成立 ②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 ③巴黎公社革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 从法律上确立共和政体。 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列宁 主义诞生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1912年1月 2月12日 3月中华民国成立 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4—1918年 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俄国二月革命②《四月提 纲》③七月事件 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电能(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二英语课文原文完整版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二 英语课文原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Frederick William Ⅰ,the King of Prussia , 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 that his greatest gift to the Russian people would have such an amazing history . This gift was the Amber Room , which was given this name because several tons of amber were used to make it . The amber which was selected had a beautiful yellow-brown colour like honey . The design of the room was in the fancy style popular in those days . It was also a treasure decorated with gold and jewels , which took the country's best a r t i s t s a b o u t t e n y e a r s t o m a k e. In fact , the room was not made to be a gift . It was designed for the palace of Frederick Ⅰ. However, the next King of Prussia , Frederick William Ⅰ,to whom the amber room belonged, decided not to keep it. In 1716 he gave it to Peter the Great. In return , the Czar sent him a troop of his best soldiers. So the Amber Room because part of the Czar's winter palace in St four metres long, the room served as a small reception hall for important visitors . Later,Catherine Ⅱ had the Amber Room moved to a palace outside St Petersburg where she spent her summers. She told her artists to add more details to it .In 1770 the room was completed the way she wanted . Almost six hundred candles lit the room ,and its mirrors and pictures shone like gold. Sadly , although the Amber Room was considered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 , it is now missing . In September 1941, the Nazi army was near St Petersburg . This was a time when the two countries were at war . Before the Nazis could get to the summer palace , the Russians were able to remove some furniture and small art objects from the Amber Room . However , some of the Nazis secretly stole the room itself . In less than two days 100,000 pieces were put inside twenty-seven woooden boxs .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boxs were then put on a train for Konigsberg, which was at that time a German city on the Baltic Sea . After that, what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 remains a mystery . Recently , the Russians and Germans have built a new Amber Room at the summer palace . By studying old photos of the former Amber Room , they have made the new one look like the old one .In 2003 it was ready for the people of St Petersburg when they celebrated the 300th birthday of their city . A FACT OR AN OPINION? What is a fact? Is it something that people believe? No. A fact is anything that can be proved. For example, it can be proved that China has more people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 This is a fact. Then what is an opinion? An opinion is what someone believes is true but has not been proved. So an opinion is not good evidence in a trial. For example, it is an opinion if you say “Cats are better pets than dogs”. It may be true, but it is difficult to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优质教案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第三节《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矿区中学李雪燕 一、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提高分析、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分析各个时期城市经济不同特点,概括分析阶段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商业与城市作为封建经济的重要补充,对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市”的发展和演变。 难点:宋代前后“市”的发展变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使用)PPT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二、“市”和城市的发展 (一)“市”的发展变化 多媒体呈现: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 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 商品交换的场所。 以后“城”、“市”结合, 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 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阅读材料,区别 古代城市与现代城 市。 让学生理解古今 城市的不同。 多媒体呈现: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 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 击钲三百下,散。 ——《唐六典》 材料二:夜市千灯照碧云,高 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 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晚唐王建 材料三:有人曾这样描述宋代 东京的商业繁荣“市井最 盛”……夜市直至三更才结 束,五更又开晓市…… 提问:分析上述材料,从 经营的时间上看,“市”有 什么发展变化? 学生阅读材料, 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认识“市” 的时间限制被打破。 分析上述图片,从经营的空间 上看,“市”有什么发展变化? 学生观察图片变 化,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认识“市” 的空间间限制被打 破。 材料一:天涯同此路,人语各 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汴路即事》唐王建 材料二:夜市卖菱藕,春船 载绮罗—晚唐杜荀鹤 分析上述材料,“市”的种类有 什么发展变化? 提问:北宋较之于唐朝, “市”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反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 回答问题。 学生在教师启发 引导下思考回答问 使学生认识“市” 的种类变化。 使学生认识“市” 的发展变化的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课 题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型讲授课授课人 上课时间 审核人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知识与能力:通过列表,从纵横两方面归纳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比较唐代、北宋都城——长安、东京的商业状况,理解古代城市变迁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历史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品读、观察丰富的历史文献、图片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品读、观察丰富的历史文献、图片资料,培养多角度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及“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同时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列举古代优秀商人的言行,感悟其诚信经营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重点城市变迁与商业发展 难点梳理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集体备课内容个案补充 教学过程[播放视频]首先,请大家欣赏小品《打工奇遇记》片段 [提问]一杯掺白开水的二锅头180一杯,大家觉得巩汉林扮演的商人怎么样呢?

[过渡]很狡猾,很奸诈,!是否商人都是这样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古代,了解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群体。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主要要求我们掌握两个问题: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课程结构]所以我们这堂课主要探讨三个问题:首先让我们进入探究一,了解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 探究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难点) [PPT呈现表格] [分析表格]依照时间顺序,古代商业可分为四个发展个阶段; 兴起:商周、春战国,发展:秦汉, 繁荣:隋唐宋元鼎盛:明清 从横向来看,我们可以将教材内容归入商业的六个基本要素:发展阶段、国家的商业政策、商业发展的媒介(主要是货币的发展)、商人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对外贸易得发展情况。 [布置任务]下面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第一目,根据朝代特点,完成政策、媒介、商人的发展情况? 1、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和商人是如何变化的呢? [讲解]商周:政府重视、鼓励发展商业,商业完全由官府垄断,经营商业的人是政府官员,这叫做工商食官。 [PPT]“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国语·晋语》 (王公依靠进贡物生活,大夫依靠自己封地生活,士依靠自己的田地生活,庶人依靠出卖劳力生活,工商依靠服务官的所得而生活。) [讲解]商人的称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商朝,商人就是指商朝人。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设计教师:张启专1·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歌颂三元里:三元里抗英 知能一能知道三元里抗英斗争发生的背景,产生的影响 1、原因:清军_____ 清政府_______ 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 2、概况: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及附近103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的英军,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围攻。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但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人民群众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 3、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二)缅怀左宗棠:左宗棠收复新疆 知能二能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国际国内背景,过程,清政府如何加强西北的防务和管理1、背景: (1)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俄英侵略新疆)、西南(英国侵略西藏)、和东南地区(日美侵略台湾) (2)国内背景:俄英竟相拉拢和控制阿古柏政权(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占喀什葛尔,两年后成立“哲得沙尔汗国”,1870年又侵占吐鲁番和乌鲁木齐等地。)1871年,俄军直接出兵强占伊犁。 2、目的: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策略:“先南后北,缓进急战”。 3、过程: 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在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消灭阿古柏势力,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1880年左宗棠赴新疆统筹军务。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曾纪泽与俄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于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收回伊犁,但俄割占中国西部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4、结果:(清政府如何加强西北的防务和管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__行省___,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三)定格黄海英魂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知能三能知道黄海海战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具体史实,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1、黄海海战:(1)爆发: 1894 年9月,日军偷袭护送清军去朝鲜的中国北洋舰队,其仓促应战。(2)代表人物:丁、刘、邓、林、叶(3)过程:(回答书上31页学习思考问题。)(4)结果:直接结果: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最终结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原因:《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怒斥清政府投降卖国。 (2)概况:①1895年5月,日军登陆台湾北部,台湾巡抚唐景崧逃跑。②台湾人民在丘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共同痛击日军。③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 (3)意义:台湾人民不畏强暴、为保护祖国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课分三小目阐述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古代对外贸易的变迁。第一目“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讲述了古代商业在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第二目“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阐述了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市”的变迁及城市职能的变化;第三目“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概述了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介绍了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特征。教学时,要运用图片和资料,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理清商业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古代的对外贸易。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专业性强,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宜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紧扣“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这一线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贯彻谈话、讲授、研讨交流等教学手段。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等重要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辩证统一、互相作用;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图1战国货币图2秦半两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