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病学问答题

神经病学问答题

1、一般脑脊液化验检查包括哪些内容?写出各项正常值。
答:包括脑脊液压力,Queckenstedt试验,细胞数、蛋白、糖、氯化物等。腰穿正常脑脊液压力为80~180mm水柱(0.78~1.76KPa),白细胞0~5×106/L,红血球为0,蛋白0.15~0.45g/L,糖2.5~4.4mmol/L,氯化物120~130mmol/L。
2、癫痫发作有哪些类型,治疗大发作及小发作的药物有哪些?
答:有①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复杂部分性,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
②全面性发作──失神经发作,肌阵挛发作,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强直一阵挛发作,无张力性发作。
③未分类发作
治疗大发作强直一阵挛发作的药物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戌酸钠等。治疗小发作(失神经发作)的药物有乙琥胺,丙戌酸钠等。
3、分别说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
答: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是以止痛为目的,先用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氯硝安定等,无效时可用神经阻滞或手术治疗。即浅酒精或甘油注射,或三叉神经根切断术。
而神经炎的治疗主要是改善局部血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促进面神经的机能恢复。可尽早使用强的松,理疗,角膜保护措施,恢复期应进行面肌的被动和主动运动锻炼,理疗和针灸等。
4、试述坐骨神经痛的最常见病因,主要的症状及体征,以及主要的保守治疗方法。
答:坐骨神经痛的最常见原因是腰椎间盘突出。主要症状和体征有①从腰部、臀部开始,向股部后,及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的放射性疼痛;②沿坐骨神经有压痛;③行走,活动及牵拉坐骨神经(Laseque征)可使疼痛加剧; ④踝反射减低或消失,小退肌力减退感觉障碍等。⑤该原因致疼痛还有一个特点即咳嗽、屏气用力、喷嚏时疼痛加剧。
5、试述左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浅支)闭塞时的临床表现。
答:左大脑神经脉皮层支闭塞时出现以左面部和左上肢为重的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失语的类型视闭塞部位而定以运动性和感觉性失语较多见,还可出现失写、失读等。
6、病员 男40岁,因左肋缘疼痛6+月,左下肢无力Ⅰ月入院。查体:左肋缘区痛觉减退,右脐以下痛觉减退,左趾部位觉减退,左下肢肌力Ⅱ°,伴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抗进,左侧Babinski's征(+)。
请讨论定位诊断及进一步检查的方法。
答:定位在左侧胸8脊髓节段的脊髓半横贯损害,硬膜下髓外的可能性较大。根据①左肋缘疼痛;②左肋缘区痛觉减退;③右胳以下痛觉减退,定位在左胸8有Broun-Sequard综合征表现。左下肢中枢性瘫痪,左下肢深感觉减退,

右下肢感觉减退,故为髓外。
进一步检查方法,①脊柱以胸5、6为中心照片,了解骨质改变;②腰穿并作Queckenstedt试验了解有无椎管梗阻,脑脊液有无蛋白增加;③椎管造影或MR,了解病变的准确部位和可能的性质。
7、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答: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依据有①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呕吐;②脑膜刺激征阳性;③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④排除脑膜炎与脑出血。前者开始有发热,脑脊液白细胞高,非血性脑脊液,后者意识严重,发病时即出现偏瘫等脑实质损害表现。治疗原则是制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血管痉挛,去除引起出血的病因、预防复发。
8、试述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答: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有①病前数天或1~2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疫苗接种史;②起病较急;③双下肢麻木、无力,相应部位背痛或束带感;④双下肢无力加重,瘫痪,感觉缺失,括张肌障碍,常表现脊髓休克;⑤如无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3-4周后脊髓休克余,出现双下肢痉挛性瘫痪、⑥脑脊液白细胞和蛋白可轻度升高,椎管一般无梗阻,糖与氯化物含量正常。
9、试述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原则。
答:抗癫痫药物使用原则是:①药物的选择决定于痛性发作的类型,同时考虑药物的毒性,如失神发作首选乙琥胺,单纯部分性发作首选苯安英钠等;②药物剂量从低限开始,如不能控制,再逐渐增加;③合并用药的指针是一种药后效不满意或一种药物可拮抗另一种的药物的副作用时。应避免药理相同,副作用相似的药物;④每日剂量一般应分数次服用以减少副作用;⑤定时查肝肾功和血象,以防治药物副作用;⑥疗程长,且不能骤然停药。
10、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答: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是①病前1-4周有感史②负性或亚急性起病;③四肢对称性驰缓性瘫痪;④脑脊液起病10天后即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⑤可有双侧颅神经损害;⑥注意与脊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区别,脊压瘫痪不对称,肌无力每日症状波动大,周期瘫痪血钾、心电图有低钾改变,钾后迅速缓解。
11、颈膨大脊髓横贯损害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颈膨大损害时①双下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②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③颈以下各种感觉缺失④括约肌障碍;⑤可有肩,双上肢根性疼痛;⑥可有霍纳氏征。
12、动眼神经瘫痪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动眼神经瘫痪表现有,上睑下垂、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眼球

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向下运动亦受很大限制。常见原因有海马约回疝,后交通动脉瘤,中脑病变等。
13、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哪些?
答:缺血性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区别主要是:①前者发病较急,后者急骤;②前者安静发病,后者多在活动时发病;③前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不明显或无、后者明显;④前者脑膜刺激征阴性,后者常为阳性;⑤脑脊液前者正常,后者压力高,为血性;⑥CT检查前者为脑内低密度区、后者为高密度影。
14、抗癫痫药物的使用,要注意哪些原则?
答:抗癫痫药物使用注意原则为:①按发作类型选药;②药物剂量从低限开始,无效时再逐渐增加;③合并用药时应避免药理作用相同,副作用相似的药物合并应用;④定时果查肝肾功、血象以防治药物副作用;⑤规律性取药每日数次服用;⑥用药疗程长,一般控制发作后数年才减药,且逐渐减量,均忌骤停。
15、上颈段大脊髓横贯损害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上颈段脊髓损害表现为:①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②颈以下各种感觉缺失;③括约肌功能障碍;④颈部出现根性疼痛。
16、男,62岁,2天前早餐时出现头昏,半小时后不能讲话,继之右上肢无力,并逐渐加重,来院急诊。检查、神志清楚,说不出话,也听不懂别人讲话,口角歪向左侧,伸舌偏右,右上肢肌力0°肌张力增高、反射活跃,右下肢4°。双侧痛觉存在,右下肢巴彬氏征阳性,颈软。急诊当天CT未见异常。入院后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肝脾正常,神经体征同前。
请讨论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答:定位诊断
左额叶后部:
①运动性失语,说不出话感觉性失语,听不懂话。
②右侧偏瘫:伸舌偏右,右上肢肌力0度,口角歪左,右肢病理征。
定性诊断:脑梗塞
①早晨安静发病,且比较急。
②一侧代体征
③头痛呕吐和意识障碍无,颈软,即无高颅压表现。
④发病当天CT正常可排除出血。
⑤2天未恢复可排除TIA。
17、脊髓T7平面左侧半横贯损害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①左肋像区痛触觉减退消失或感觉过敏带或囊带感;②左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③左肋缘以下深感觉消失;④右肚脐以下痫温觉消失;⑤全身触觉存在;⑥二便正常。
18、试述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答::①半数以上患者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少数有免疫接种史;②首发症状为四肢对称性无力,逐渐发展,远近端先后或同时受累;

③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④瘫痪为驰缓性;⑤感觉障碍为未稍型,呈手套袜套样比运动障碍轻。⑥颅神经损害以双侧面和运动麻痹;⑦括约肌功能不受影响;⑧病后10天开始出现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治疗原则包括对症支持和病因治疗二方面,防止和治疗呼吸肌麻痹,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病因治疗主要使用强的松或血浆交换疗法。
19、什么是癫痫持续状态?如何处理?
答: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者在短期内频繁发生,以至发作间歇中意识持续昏迷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处理①在给氧,防护的同时,应从连控制发作,首选安定静注;②保持呼吸道通畅;③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④防治脑水肿药物;⑤降温;⑥抽搐停止后,肌注苯巴比妥维持,意识清醒后改口服。
20、什么是Tic doulouriux?主要用什么药物?
答:Tic doulouriux是三叉神经痛的疼痛引起反射性而肌抽搐,口角牵向患侧、伴面红、流泪、流涎,称为痛性抽搐。发作时主要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
21、病员,男性60岁,中午做饭时突然感头痛,跌倒,继之呕吐多次,不能
说话,左侧肢体不能动,立即送来急诊。既往有高血压史多年。查体:BP22/14KPa,
呼吸急促24次/1',心率100次/',体温39℃,意识不清,浅昏迷,左瞳0.2cm, 右上下肢0°肌力,右侧反射活跃,右巴彬斯基氏征(+),右半身痛觉↓,请讨论定位及定性诊断以及处理原则。
答:定位:右基底节区
依据:①右偏瘫,右病理处阳性。
②右半身痛觉减退。
③左瞳大
定性:脑出血
依据:①活动时(做饭)发病。
②起病急骤。
③颅内压增高之全脑症状:呕吐、昏迷。
④高血压史,起病时血压高。
处理原则:①可作CT进一步明确诊断。
②诊断明确后的治疗原则是防止进一步出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
种;维持生命机能;防治并发症。
22、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如何鉴别?
答: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区别是:①肌张力,前者增高,后者降低;②腱反射,前者活跃亢进,后者减弱;③病理反射,前者阳性,后者阴性;④肌萎缩,前者无,后者明显;⑤瘫痪特点,前者以肢体为主,后者以肌群为主。
23、请描述Bell面瘫的典型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答::①贝耳口而瘫通常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2天达高峰;②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包括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闭合不能或不全,浅闭眼时出现贝尔现象,患侧鼻唇沟浅,口角下垂

,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时漏气,食物滞留;③所有同侧舌前味觉障碍;④部分病人病份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⑤仅2月左右痊瘀;治疗应改善局部血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促进机能恢复。强的松、理疗、保护角膜等。
24、一病员近2小时反复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数次,发作间隙期神志不清,请作出诊断及处理。
答:诊断癫痫持续状态,处理:①尽快控制发作,可首选安定静注;②保护呼吸道通畅,给氧、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③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④外皮纠正水电解质系乱;⑤高烧时降温,适当抗生素;⑥感防护;⑦抽搐停止后,改抗癫痫药为肌注苯巴比妥、清醒后才改为口服。
25、请描述震颤麻痹三大症状的主要特征。
答:震颤麻痹的三大症状是肌体力增加,震颤和运动减少。
震颤:静止性震颤,上肢先开始,可波及四肢、唇、舌、下颌。紧张时加剧,活动和睡眠时消失。
肌张力增加:面具脸,颈和躯干呈屈曲体态。
运动减少: 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精细动作不能,小写症。

26、病案:患者、男、66岁,因“左侧肢体无力,麻木,吐词不清4天”入院。4天前晚饭后乘凉时突感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不稳,吐词不清,无头痛及呕吐,经治疗无缓解而入院。既往有高血病史(具体不详),无糖尿病史,嗜烟酒,家族史(一)。
查体:T、P、R均正常,BP:20/140Kpa。神清,体型偏胖,左眼白内障,心、肺、 腹(一)。神经系统:言语呐吃,偏瘫步态,右眼底动脉变细,伸舌向左偏斜,左侧肢体肌力Ⅳ°,左侧感觉正常,左侧上、下肢腱反射较右侧活跃,左侧Babinski征(+),脑膜刺激征(-)。
辅助检查:甘油三脂:1.2mmol/L,胆固醇:5.9mmol/l,血象正常。
请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案。
答:诊断:定位诊断──右大脑半球皮层
依据:左偏瘫(伸舌偏左、左肌力下降、左反射活跃,病量征阳性)。
定性资料──脑梗塞
依据:①起病急
②休息时(安静时)发病
③无高颅压表现及仓脑症状,脑膜刺激征阴性
治疗方案:1、卧床休息,防治各种并发症
2、增加血流量,改善血循环
①稀释疗法用低右静滴
②罂粟硷素扩张脑血管
3、抗血栓疗法
①使用肝素,华法令等抗凝剂
②尿激酶等流血栓剂报早期使用
4、控制脑水肿用有脑水肿时
5、其它脑保护剂、高压氧、中草药、手术等酌情考虑。
27、试述脊髓左侧胸7平面横贯损害的

临床表现,并提出进一步检查方法。
答:①左肋像区痛触觉减退消失或感觉过敏带或囊带感;②左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③左肋缘以下深感觉消失;④右肚脐以下痫温觉消失;⑤全身触觉存在;⑥二便正常。
进一步检查应用胸椎5为中心之X片了解脊柱情况腰穿了解有无蛋白增高,椎管通畅与否;椎管造影或MRI了解病变性质。
28、什么是癫痫持续状态?如何治疗?
答: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者在短期内频繁发生,以至发作间歇中意识持续昏迷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处理①在给氧,防护的同时,应从连控制发作,首选安定静注;②保持呼吸道通畅;③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④防治脑水肿药物;⑤降温;⑥抽搐停止后,肌注苯巴比妥维持,意识清醒后改口服。 
29、试述Guillain-Barre Syndrome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答:①半数以上患者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少数有免疫接种史;②首发症状为四肢对称性无力,逐渐发展,远近端先后或同时受累;③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④瘫痪为驰缓性;⑤感觉障碍为未稍型,呈手套袜套样比运动障碍轻。⑥颅神经损害以双侧面和运动麻痹;⑦括约肌功能不受影响;⑧病后10天开始出现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治疗原则包括对症支持和病因治疗二方面,防止和治疗呼吸肌麻痹,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病因治疗主要使用强的松或血浆交换疗法。
30、病员,男,60岁。因右侧肢体无力1小时入急诊室,一小时前看电视时突然倒地,右侧肢体无力,意识清楚,不能言语,常用左手触摸左侧头部,立即被送来急诊室。查体:BP28/12KPa,(210/90mmHg),意识清楚,运动性失语, 右侧上级性面瘫,伸舌偏右,右上、下肢肌力3°,右侧腱反射活跃,右侧Babinski征(+) ,右半身痛觉减退,余神经系统检查不能合作。
请讨论定位及定性诊断,并提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
答:定位诊断:左大脑半球,基底节区。
依据:①右侧上级性面瘫
②右侧舌下神经瘫
③右中枢性偏瘫
④运动性失语
⑤有侧半身痛觉减退
定性诊断: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能性大
依据:①看电视时发病
②起病突然 ③血压明显升高 ④头痛
进一步检查:CT或MRI
治疗方案,如经CT证实,可持取下面主要方案:
①卧床休息
②稳定血压
③适当应用脱水剂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④必要时手术去除血肿
31、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

断要点。
答:①病前1-4周有感染史
②急性或亚急起病
③四肢对称性驰缓性瘫痪
④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⑤注意与脊灰,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区别,脊灰瘫痪不对称,肌无力每日波动大,周期瘫血钾低,心电图有低钾改变,且并反复发作。
32、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原则。
答:急性期①激素 ②适当抗生素
③无菌导尿,定时放尿,并预防尿路感染。
④定时翻身防褥疮和坠积性肺炎
⑤局部按摩和气圈使用防褥疮
恢复期:康复锻炼,促进肌力恢复,纠正足下垂,防肢体痉挛,关节挛缩。
33、上运动神经元的定义及损害后的临床表现。
答:大脑皮层运动细胞及其发出的锥体束,即称为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系统,损害后表现为支配的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肌萎缩不明显。
34、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及处理。
答: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者在短期内频繁发生,以至发作间歇中意识持续昏迷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处理①在给氧,防护的同时,应从连控制发作,首选安定静注;②保持呼吸道通畅;③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④防治脑水肿药物;⑤降温;⑥抽搐停止后,肌注苯巴比妥维持,意识清醒后改口服。
35、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答:急性期治疗原则是:防止进一步出血,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机能,防治并发症。措施有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头高位,注意呼吸道通畅,降低血压,使用脱水剂,加强基础护理,防治褥疮,肺部感染等,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恢复期治疗原则是加强瘫痪肢体的被动与主支运动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36、动眼神经麻痹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表现:①上睑下垂、外斜视、复视;②瞳孔敬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③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向下运动亦受限。
37、简述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特点。
答: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特点:①瘫痪肌肉张力增高;②腱反射亢进;③浅反射消失;④出现“疗理反射”;⑤瘫痪肌无萎缩。
38、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要点。
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要点:
①制止再次出血: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大便秘结及尿潴留,应用足量止痛镇静剂,避免情绪激动等。
②防止继发血管痉挛:口服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
③应用止血剂:6氨基已酸抗纤维。
④对症处理:稳定过高的血压,控制抽搐,有脑水肿者用脱水剂治疗。
⑤外科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根除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39、左侧胸5半侧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与体征有哪些?
答:左侧胸5半侧脊髓损害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可有①胸5神经根分布区自发性疼痛,夜间加剧,每于咳嗽、喷嚏、转体、负重
等用力动作时可诱发或加重疼痛,此谓神经根刺激症状。
②胸5平面以下右侧躯体出现难以形容的烧灼样疼痛,为脊髓丘脑囊受压所
致。
③左下肢无力、僵直、走路踩棉花感。
体征可有①感觉系统:右侧胸5平面以下痛瘟觉缺失,左胸5以下深感觉消失。
②左侧胸5周围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带在早期可出现。
③左侧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表现。
40、写出五种以主要的抗癫痫药物。
答:苯巴比妥钠(妈鲁米那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那、安定、琥乙胺、氯硝安定、扑痫酮。
41、动眼神经瘫痪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动眼神经瘫痪临床表现:上睑下垂,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向下运动亦受很大限制。
42、基底动脉环由哪些血管组成?
答:基底动脉环由下列血管组成(通常如此):双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
43、癫痫大发作的临床表现?
答:癫痫大发作的临床表现:以意识丧失和全射抽搐为特征。发作分三期:①强直期:所有骨骼肌均持续性收缩。上睑抬起,眼球上窜。喉部痉挛,发生叫声。口部先强张开后突闭,可能咬破舌头。颈部和躯干先屈曲面后反张。上肢向上举、后旋转为内收、前旋。下肢自屈曲转为强烈伸直。强直期持续10-20秒后,在肢端出现微细的震颤。②阵挛期:持续1/2~1分钟,最后1次强烈痉挛后,抽畜突然终止。在上述两期中可出现自主神经征象,如心纱增快,血压升高,汗、唾液和支气管分泌增多,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及深、浅反射均消失;跖反射伸性。③惊厥后期:阵挛期后尚有短暂强直痉挛,造成牙关紧闭和大、小便失禁。后呼吸先恢复,心跳、血压、瞳孔恢复至正常。自发作至意识恢复历时约5-10分钟。醒后感头痛,全身酸痛和疲乏,对抽搐全无记忆。
44、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原因是什么?临床表现如何?
答: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本病临床表现如下:
①各年龄组均可发病,绝大多数为突然起病,可有用力、情绪激动等诱因。少数可有轻微头痛、颅神经麻痹等前驱症状。
②常见症状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可有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暂时意识不清,甚至昏迷。少数可有精神

症状、头昏、眩晕、颈、背或下肢疼痛等。
③体征:脑膜刺激征;一侧动眼神经麻痹提示该侧后交通动脉瘤。可有一肢体轻瘫或感觉障碍等局灶性神经体征。眼底可见玻璃体下片状出现出血。
④临床表现与出血病变部位、大小有关: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瘤常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前交通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瘤可引起精神症状;椎基底动脉瘤则可引起后组颅神经及脑干症状等。
45、多发性神经病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答:表现为感觉障碍出现从肢体远端开始的对称性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的显手套,袜套分布。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还可伴有自主神经障碍,出现肢远端皮肤发凉、光滑,多汗或无汗。
46、脑血管疾病有哪些主要的致病危险因素?
答:病危险因素有:①年龄②持续的高血压③心脏病④糖尿病⑤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和高血脂⑥吸烟⑦口服避孕药、遗传倾向。
47、脑梗塞急性期有哪些治疗措施?
答:①卧床休息、防止各种并发症、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②控制血压,维持在此病前平时稍高水平。
③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液循环。血液稀释疗法使用低分子右旋糖戒。
④抗血栓疗法、抗凝剂、溶血栓剂
⑤抑制脑水肿,在梗塞区大或发病急骤慢,使用20%甘露醇250ml
⑥其它治疗:脑代谢活化剂,脑保护剂。
⑦手术治疗:对急性小脑梗塞产生脑肿胀及脑积水的病例。
48、癫痫的病因是什么?
答:遗传、外伤、感染、中毒、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营养代谢疾病、变性疾病。
49、震颤麻痹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答:①静止性震颤 ②强直③运动减少 ④其它症状(慌张步态等)
50、病例分析:
农民病员,男,40岁。右上肢疼痛4个月,右下肢无力1个月,逐渐加 重。既往无特殊。检查:右瞳<左瞳,光反射好。右手小鱼际肌萎缩并有束颤 。右上肢腱反射减弱,右手尺侧面痛觉消失,左上肢正常。右下肢肌力3级, 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左上肢肌力、张力、反射正常。右上 下肢深感觉明显减退,左侧第二肋骨平面以下痛觉消失。双侧触觉正常。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病人受损的神经结构有哪些?
②病变部位在什么地方?(横、纵定位)
③应首先对该病人作什么检查最好?
④该病人应首先考虑什么疾病?尚需考虑疾病?
⑤如果作脑脊液检查,是否有异常发现?如果有,可能是什么改变?
答:①左侧颈交感神经

,右侧颈脊髓前角细胞,右侧皮质脊髓束,右侧薄束,楔束,右侧脊髓血脑末。
②横定位:颈5-胸1平面 纵定位:右侧髓外
③颈段MRI
④首先考虑脊髓外肿瘤,脊髓炎、脊髓蛛网膜炎。
⑤脑脊液检查应该有异常发现,主要表现为脊椎管阻塞,CSF且的增高。
51、深感觉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答:运动员、位置员、振动员。
52、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答:周围性面瘫:病侧额纹减少,闭眼不拢、眼裂较大、鼻唇沟度浅,露齿时,口角歪向对侧,鼓腮吹口哨时病受侧是由于神经核或核下性病变。
中枢性面瘫:只出现病变对侧下半部后的瘫痪,表现为对侧鼻唇沟度浅,口角歪向对侧,是由核上的皮质延脑束或皮质运动区病变。
53、急性脊髓炎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答:①急性期: 激素、抗菌素、预防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
②恢复期: 加强肢体锻炼,促进肌力恢复。
54、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静脉给药、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止脑水肿,然后用肌肉注射维持控制。
55、震颤麻痹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震颤、强直、运动减少、植物神经紊乱
56、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答:因体内对横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血液内出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其促进受体的退化过程,并阻碍其现生过程。
57、病案分析:
男65岁,1天前起床时感左手无力,吐词不清,6小时前出现左侧偏身运动不能,不能言语。既往有高血压史。查体:左上肢肌力0°,左下肢Ⅱ°,左侧肌张力低,病理反射左侧阳性,左侧提睾反射消失。左侧偏身痛觉减退,左鼻唇沟浅伸舌偏左,不能言语。
请提出定位诊断,定性诊断,治疗方案。
答:定位诊断:左侧基底节区
定性诊断:脑梗塞
治疗方案:控制血压、改善脑血液循环(血液稀释疗法、血管扩张剂)抗血栓疗法。
58、癫痫的药物治疗原则有哪些?
答:①病因治疗
②对症治疗 药物的选择 剂量 合并用药 
服用方法 副作用 治疗的终止

59、格林-巴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答:临床表现:
①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②对称的四肢无力
③感觉障碍较运动轻,呈手套、袜套
④及呼吸肌及颅神经(心肌等)
治疗:对症 呼吸肌 鼻饲管 抗感染 病因免疫抑制剂 血浆交换

60、脊髓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临床表现: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丧失,呈驰缓性瘫痪(肌张力,腱反射

,病理征)大,小便障碍。
②护理上应注意:按导尿管,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将瘫痪肢体放在功能位置上。
61、×××,50岁,男,下班骑自行车20分钟回家,即感头痛,继而呕吐,体右侧上、下肢不能活动,立即送来急诊。查体:BP23/18Kpa,P60次/分,R20次/分,神志恍惚,眼底动脉变细,双瞳等大约8mm,光反射正常,右侧面部及右侧偏身感觉减退,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右,右侧下、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Ⅰ-Ⅱ度,腱反射活跃,右侧巴彬斯基征(+),右侧夏道克氏征(+),左侧正常。
请讨论定位性诊断及治疗。
答:、定位:左侧基底节区
定性:脑出血
治疗:①降低压 ②降颅压 ③预防并发症 ④手术治疗
62、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答:①病前1-4周有感染史
②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③四肢对称性驰缓性瘫痪
④颅神经损害
⑤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63、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原则。
答:①急性期:激素 抗激素 预防止肺部皮肤 泌尿道感染
②恢复期:加强肢体锻炼,促进肌力恢复,防止关节挛缩
64、下运动神经元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答:指脊髓前角细胞,颅神经运动核及其发生的神经轴突。损害时表现为肌肉张力降低,肌肉肖萎缩,腱反射减轻或消失。
65、什么是癫痫持续状态,如何处理?
答强直阵挛发作间隙中意识持续昏迷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吸氧、静脉给药,保护呼吸道通畅、纠正电解质、防止脑水肿、控制后肌肉给药。
66、患者男性,69岁,谈话中突然倒地, 意识不清4小时入院。 PE: 血压25/14.5Kpa(190/110mmHg),昏迷,右瞳0.5厘米,左瞳0.3厘米,呼气时左口角漏气,左侧鼻唇沟较右侧浅,左侧肢体对痛刺激无反应,右侧对痛刺激有逃避反应,左下肢巴彬斯基征阳性。
请作定位,定性诊断并提出诊断治疗方案。
答:定性诊断:脑出血
治疗方案:降低压 降颅压 进一步检查 了解出血部位能否手术
恢复期加强瘫痪肢体的锻炼,配合理疗、针灸等。
67、压颈试验(Quekenstedt test)的临床意义
答:压颈试验是检查脊椎管内脑脊液流能情况,即是否有抗阻的检验方法。如有抗阻、压颈时,以下上升、下降变慢或以上升,下降,说明椎管内有占位病变,如上升、下降速度快,说明椎管内更占位病变。
68、动眼神经麻痹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有上栓下垂,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腱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眼球功能向上、下向内活动。
69、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痫有哪些

常用药物
答:卡马西平、大仓及麻醉药等。
70、急性脊髓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颈酸损害,出现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呼吸肌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但由于起病急,双下肢的表现为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现反射引在出。同时有损害下各种感觉障碍,有潴瘤,此时叫脊休克。一般径2-4周后休克解除,双下肢转为上运动神经元瘫,出现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引出。尿潴留转变成逐频,尿急,随时向延长瘫痪,感觉障碍逐渐使复。腰穿压力正常,以下化验可有蛋白-细胞轻度增高。
71、癫痫大发作和癔病的区别是什么?
答:癫痫在发作,发作形式多固定,体意识丧失,EEG异常,而疾病多为精神刺激诱发富于表,多在情况下发病,无意识丧失,EEG正常。
72、患儿,女,8岁,唱歌时突感额、枕部疼痛,呕吐3次,自觉站立不稳,3小时后入院,PE:痛苦表情,神清,枕额部疼痛,眼底(一),颅神经正常,颈硬 , Kernirg征(一),左手指鼻不准,左跟膝胫试验不准,四肢无瘫痪,病理征(一)。 问:1)该患儿最大可能是什么病?
2)应作何种检查?
3)最好不要作什么检查?
答:①最大可能是左小脑出血。
②脑CT或URI。
③在作腰穿。
73、动眼神经麻痹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动眼神经麻痹表现有:上栓上垂,有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腱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眼球功能向上、向内,向下运动受限。
74、简述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特点。
答:上运动神经损害特点是:瘫痪以整个肢体为主,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有病理反射,无肌萎缩或仅有轻微疫回性肌萎缩。
75、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要点。
答:治疗原则是:上继续出面,防治继发血管痉挛,去除引起出血病因和预防发生,在此原则下:
①使用大剂量用止血剂,调12~24克6-氨基乙酸又止血。
②止血同时原因钙通处理滞剂压莫地平、尼莫通可以防止血近痉挛。
③有颅内压坑疾病,运因脱水剂降颅压。
④以上治疗同时,疾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燥动、激动,保证通畅。避免任何引起颅内压的诱因。
⑤病因治疗,心血管畸形或动脉病破裂出血,在上述治疗后病情允许情况下手术治疗或其它病因治疗。
76、左侧胸5半侧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与体征有哪些?
答:左侧T5T6本侧脊髓损害时,左侧T5平面的痛觉和右侧T6-7以下痛觉,温度觉,触觉减退或消失。左T5以下部位觉及震动觉障碍,左侧T5以下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体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
77、写出五种以上主要的抗癫痫药物。

答:鲁未那、苯妥英钠、丙戌酸钠、癫腱胺、卡马西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