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一回归课本详细答案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回归课本详细答案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回归课本详细答案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回归课本详细答案版

必修一回归课本30题试题及详细解答

答案如下1-5ABDDB 6-10ADCDB 11-15DDADC 16-20ABADB 21-25ABCDC 26-30CBDBB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三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再加热几分钟后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B.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可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D.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2.下列有关氢氧化铁胶体说法正确的是

A. 将外加直流电源通过该胶体,阴极处颜色变深,则说明该胶体带正电荷

B. 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用丁达尔效应或观察颜色两种方法

C. 采用过滤,可将Fe(OH)3胶体中的FeCl3杂质除去

D. 向Fe(OH)3胶体中加入大量盐酸,则可引起胶体聚沉

3.对胶体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电解质可使某种胶体聚沉,这是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电荷的缘故

B.胶体粒子在直流电场中做定向移动,这是胶体粒子选择性吸附离子而带电荷的缘故

C.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有丁达尔效应,这是胶体粒子对光散射的缘故

D.由于胶体粒子带电荷,所以胶体这种分散系不是电中性的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可以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B.氧化还原反应中都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高

C.纳米材料也是一种胶体

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散射形成的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溶液会充满试管

B.酒精灯加热铝箔至熔化,铝并不滴落,因为铝表面的一层致密氧化膜熔点比铝高

C.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D.将硅酸钠浸透的滤纸在酒精灯上灼烧,因为是湿滤纸温度低所以不能燃烧

6.高温下,炽热的铁与水蒸气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 增加铁的量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 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

D. 加入催化剂

7.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下列事实中能说明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试管中最终固体为黑色

B. 棉花的湿度减小

C. 有肥皂泡产生

D. 点燃肥皂泡有轻微爆鸣声

8.资料显示:人体中铝的含量过高会导致人的早期衰老,铝在脑中蓄积可引起大脑神经的退化,记忆力衰退,智力和性格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呈现老年性痴呆。明矾是一种常用于炸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的含铝食品添加剂。下列有关明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明矾能与水反应生成胶状Al(OH)3

B.明矾能净水是因为明矾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C.明矾能净水主要是因为其水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

D.明矾易溶于水

9.下列对明矾叙述错误的是

A. 明矾对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净化作用较弱

B. 用焰色反应检验明矾中的钾离子需用到蓝色钴玻璃

C. 向明矾的水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当硫酸根沉淀完全时,所得沉淀的质量最大

D. 向明矾的水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开始所得沉淀有两种且两种沉淀物质的量相同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木材、纺织品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性能且不易燃烧

B. 金属镁的熔点高达2800℃,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

C. 氧化铁红颜料跟某些油料混合,可以制成防锈油漆

D. 由于铜盐能杀死某些细菌,并能抑制藻类生长,因此游泳场馆常用硫酸铜作池水消毒剂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制品不宜盛放食醋

B.无水硫酸铜粉末为白色,五水硫酸铜晶体为蓝色

C.玻璃与水玻璃的成分相同

D.水晶是纯净的二氧化硅

12.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无法鉴别葡萄糖和乙酸

B.乙醇与乙酸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又均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C.硫酸铵、硫酸铜和乙醇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D.C4H10有2种同分异构体

13.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湿法炼铜和火法炼铜的反应中,铜元素都发生还原反应

B.加强热,使CuO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制备单质Cu

C.黑色金属材料包括铁、铬、锰及其化合物

D.生铁与钢的区别在于生铁含碳杂质,而钢不含

14.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镁是一种金属材料

B.合金的硬度低于它的成分金属

C.合金分为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

D.铁合金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合金

15.科学家成功地在高压下将CO2转化为具有类似SiO2结构的原子晶体,下列关于该CO2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原子晶体与CO2分子晶体互为同素异形体

B.CO2原子晶体与CO2分子晶体是同一种物质

C.CO2原子晶体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

D.在一定条件下,CO2原子晶体转化为CO2分子晶体是物理变化

16.下列关于Si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SiO2不与任何酸反应

B. SiO2可与HF反应而被腐蚀

C. 石英、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D. 自然界中SiO2主要存在于石英矿和沙石中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以三个强度等级(42.5、52.5、62.5)表示水泥的性能,等级越高性能越好

B、在玻璃中加入金属氧化物,可以使玻璃呈现颜色,例如加入氧化亚铜(Cu2O)呈蓝色

C、新型陶瓷分成两大类,即结构陶瓷(如纳米陶瓷)和功能陶瓷(如生物陶瓷)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石英玻璃

18.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聚丙烯

B.新型陶瓷

C.镁铝合金

D.钢化玻璃

19.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有错误的是( )

A.新制氯水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存放于低温避光的地方

B.液溴易挥发,盛放在用水液封的棕色试剂瓶中

C.浓盐酸易挥发,盛在无色密封的细口玻璃试剂瓶中

D.碘易升华,盛在无色密封的细口玻璃试剂瓶中

20.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2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案可行的是()

A.浓硫酸、食盐、二氧化锰共热制取Cl2

B.食盐、硝酸共热制取HCl

C.溴化钠与浓硫酸共热制取HBr

D.碘化钾与浓硫酸共热制取HI

22. SO2和N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下列措施不能有效防止大气污染的是( )

A. 将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从国家Ⅱ号标准提高到国家Ⅲ号标准

B. 采用强氧化剂将SO2氧化为SO3再排放到大气中

C. 采用原煤脱硫技术,降低燃煤中硫的含量

D. 向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含量

23.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在空气中能形成气溶胶,PM2.5是“罪魁祸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化石燃料的燃烧、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以及道路和建筑施工的扬尘都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

B. 调整工业能源结构,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能有效地减少PM2.5造成的污染

C. PM2.5的微粒直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配戴口罩就能防止PM2.5造成的污染,因此不必治理

D. 在雾霾天气中,开车打开车灯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24.酸雨的形成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是指pH<7的雨水

B.汽车尾气中含有NO x是因汽油中含有N

C.利用煤的液化、气化等物理变化实现综合利用

D.硫酸型、硝酸型酸雨形成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5.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每年损失高达15亿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不可采取的措施是

A少用煤作燃料

B燃料脱硫

C在已酸化土壤中加石灰

D开发新能源

26.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注意:HCl与NH3极易反应而生成白烟) ( )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

27.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下列各浓酸时,均有白烟产生的一组是A.HC l、H2SO4、HNO3

B.HCl、HBr、HNO3

C.HCl、H3PO4、HNO3

D.HCl、H3PO4、H2SO4

28.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结论错误

..的是

A.将蔗糖加入浓硫酸后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铜与浓硫酸共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D.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储存,说明铝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

29. 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

B. 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C.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 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脱水性)

30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A.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B.粒子直径

C.是否可以透过滤纸

D.分散质粒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

必修一回归课本教材练习答案

1.A

【解析】B不正确,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C不正确,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的不同。D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正确的答案A。

2.B

【解析】A项,该胶体微粒带正电荷,而不是“该胶体带正电荷”,A错误;B项,溶液无丁达尔现象,胶体有丁达尔现象,FeCl3溶液是黄色的,Fe(OH)3胶体是红褐色的,故B正确;C项,提纯胶体用渗析法,故C错误;D项,向Fe(OH)3胶体中加入大量盐酸,则会生成FeCl3溶液,故D错误。

3.D【解析】尽管胶体粒子带电荷,但是胶体分散系仍会呈电中性,D描述不正确。

4.D

【解析】

试题分析:A、能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盐酸是混合物,故A错;B、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高,也可能有多种元素化合价升高,故B错误.C、纳米材料只是分散质,它分散在分散剂中才是胶体,故C错误.D、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的直径大小,粒子直径为l~100nm之间的为胶体,胶体粒子对光散射形成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胶体的定义和性质。

5.B【解析】

试题分析: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实验溶于不会充满试管,,错误;B因为铝表面的一层致密氧化膜熔点比铝高,所以铝并不滴落,正确;C氢氧化钠易与石英坩埚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所以不能使用石英坩埚,错误D因为硅酸钠本身不易燃烧,是制备防火剂的原料,所以浸有硅酸钠溶液的滤纸才不燃烧,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考查对某些实验事实的判断

6. A

【解析】试题分析:A、铁是固体,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增加铁的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故正确;B、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错误;

C、恒压下,充入非反应气体,体积增大,个组分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错误;

D、加入催化剂,加快反应反应速率,故错误。

考点: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等知识。

7. D

【解析】试题分析:A、铁粉和四氧化三铁均为黑色,试管中固体为黑色不能说明发生化学反应,A错误;B、加热条件下,水蒸汽挥发,棉花的湿度减小不能说明发生化学反应,B 错误;C、水蒸汽也能吹起肥皂泡,有肥皂泡产生不能说明发生化学反应,C错误;D、点燃肥皂泡有轻微爆鸣声证明有可燃性气体生成,证明发生化学反应,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铁的性质。

8.C

9. D

【解析】

试题分析:A、明矾为十二水硫酸铝钾,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具有吸附性,溶液呈酸性,在酸性废水中抑制了铝离子的水解,生成的沉淀量减小,使净化作用减弱、

B、因为钾离子的蓝色容易被其他离子的焰色覆盖,所以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看到钾离子的蓝紫色。

C、观察方程式可知,一摩尔的硫酸铝钾完全沉淀时需要2摩尔的钡离子,但只需要3摩尔的氢氧根离子,所以当硫酸根沉淀完全时,所得沉淀的质量最大。

D中开始有KAl(SO4)2+2Ba(OH)2==2BaS O4↓+Al(OH) 3↓+ KOH

刚开始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是不同的。

考点:考察明矾的化学性质。

点评:明矾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化学物质,主要是针对它的净水的作用,其次是它的化学性质。

10.B

【解析】试题分析:A.木材、纺织品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性能且不易燃烧,A正确;B.金属镁是活泼的金属,不能作耐高温材料,氧化镁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B错误;C.氧化铁红颜料跟某些油料混合,可以制成防锈油漆,C正确;D.由于铜盐能杀死某些细菌,并能抑制藻类生长,因此游泳场馆常用硫酸铜作池水消毒剂,D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1.D

12.D

【解析】

试题分析:A、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在加热煮沸时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产生砖红色沉淀,而乙酸与氢氧化铜仅是发生中和反应,产生蓝色溶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错误;

B、乙醇含有羟基,与乙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酯化反应,形成乙酸乙酯和水,而乙醇不能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错误;

C、硫酸铵是轻金属盐,加入后会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产生盐析,而硫酸铜是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发生性质的改变,即产生变性,乙醇也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错误;

D、丁烷C4H10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正确,选项是D。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性质鉴别以及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的知识。

13.A

【解析】

试题分析:A.湿法炼铜和火法炼铜的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均由正价变成0价,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B.CuO在高温条件下不能分解生成Cu,故B错误;C.黑色金属材料包括铁、铬、锰的单质,故C错误;D.生铁和钢都是铁碳合金,故D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金属的冶炼原理、金属的分类、合金

【名师点晴】金属的冶炼规律:1.活泼金属的冶炼:(1)钠、镁、铝等活泼金属,常采用电解其熔融状态的卤化物的方法冶炼(通直流电)。(2)对于金属钾、铷等,工业上还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冶炼;2.中等活泼金属的冶炼(1)火法冶炼——对于锌、铁、钨、铜等中等活泼金属,工业上常采用焦炭、CO、H2、Al粉等还原剂,在高温下还原它们的氧化物的方法冶炼。3.不活泼金属的冶炼,金、银、铂等不活泼金属在自然界有少量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可直接采用物理方法(如淘金等),而汞等不活泼金属可用还原剂还原法或热分解法冶炼。例如:2HgO2Hg + O2↑。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14. D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不属于金属材料,A项错误;B.一般来说,合金的硬度高于它的成分金属,B项错误;C.金属按照冶金工业分类法,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合金根据组成元素的数目,可分为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和多元合金,C项错误;D. 铁合金是目前

应用范围最广的合金,D项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金属材料。

15. C

【解析】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O2是化合物,A不正确。CO2原子晶体与CO2分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均不相同,不是同一种物质,二者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B、D均不正确。答案是C。

16. A

【解析】A. SiO2可与氢氟酸反应,故A错误;B. SiO2可与HF反应而被腐蚀,故B正确;

C. 石英、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故C正确;

D. 自然界中SiO2主要存在于石英矿和沙石中,故D正确。故选A。

17.B

【解析】略

18.A

【解析】

试题分析:A、聚丙烯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A正确;B、新型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C、镁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错误;D、钢化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错误;答案选A。考点:考查有机高分子材料。

19.D

【解析】氯水中的HClO见光,受热会分解,所以新制的氯水盛放在棕色试剂瓶,存在避光阴暗处。液溴易挥发,常用水封存。浓盐酸是液体,易挥发,应用细口磨口瓶存放。碘是固体,应用广口瓶存放。

20.B

【解析】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lO存在,故A错误;氯气是黄绿色气体,且有刺激性气味,如果氯水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故B正确;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向氯水中加入盐酸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故C错误;Cl 2+H2O HCl+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向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溶液呈酸性,不能证明含有次氯酸,故D错误;答案选B。

21.A

【解析】因NaCl+H2SO4(浓)====HCl↑+NaHSO4,故可用NaCl与浓H2SO4代替浓HCl制Cl2;硝酸也为挥发性酸,不能用浓HNO3制HCl。Br-有较强还原性,而浓H2SO4有较强氧化性,浓H2SO4能将Br-氧化成Br2,故不能用浓H2SO4制HBr,而浓H3PO4为高沸点酸,无强氧化性,可用其制取HI。

22.B

【解析】A、国家Ⅱ号标准提高到国家Ⅲ号标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A说法正确;B、SO3与水反应生成H2SO4,引起酸雨,故B说法错误;C、脱硫减少SO2的排放,防止大气污染,故C说法正确;D、燃煤中的硫元素在燃烧过程生成SO2,石灰石高温下分解成CaO和CO2,SO2与CaO反应生成CaSO3,然后进一步转化成CaSO4,减少SO2的排放,故D说法正确。

23. C

【解析】A、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以及扬尘中都可能含有PM2.5,故A说法正确;B、调整工业能源结构,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减少粉尘或固体小颗粒的排放,减少PM2.5造成的污染,故B说法正确;C、口罩只能过滤PM2.5中的较大颗粒物,而不能过滤掉更细小的颗粒物,故C说法错误;D、雾霾能形成气溶胶,而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说法正确。

24..D

【解析】A.正常的雨水因溶解了CO2,pH=5.6。酸雨的pH<5.6

B.机动车内燃机中燃烧产生的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往往也参与反应

C.煤的液化、气化等属于化学变化

D.根据图像,SO2、NO x形成酸雨时均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猜题理由】本题选自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93页“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重点考查考生对生活及化学基础知识正确再现和辨认的能力。空气污染是最近几年北京最关心的话题,2013年北京高考选择题中图像主要来源于教材原图,所以本题采用教材图像,形象解释了酸雨的形成过程。命制的试题表面上看仅包括酸雨的定义、汽车尾气中NO x的来源、煤的综合利用以及氧化还原的基础知识。实际上还可以包括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和工业废气的回收处理问题,比如加入石灰法脱硫等。

25. C

【解析】煤是不易再生的化石燃料而且资源是有限的,利用新技术脱硫和开发新能源是可行的,且燃料产生SO2严重污染大气,形成酸雨。

26. C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管道泄漏会发生反应3Cl2+2NH3=N2+6HCl。HCl+NH3= NH4Cl.氯化铵是白色固体,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白色的烟。本题以Cl2与NH3反应为基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Cl2―→HCl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NH3→N2化合价升高(-3价→0价),每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反应中产生的HCl与NH3反应生成固体,产生白烟现象,可以用于检查出氯气管道是否漏气。由于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以一定不是复分解反应。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知识。

27.B

【解析】磷酸、硫酸难挥发,不能形成白烟。

28. D

【解析】

试题分析:A.蔗糖加入浓硫酸,会碳化,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A正确;B.浓硫酸可以作气体干燥剂,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B正确;C.铜与浓硫酸共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C正确;D.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储存,是因为铝与冷的浓硫酸发生钝化,钝化是由于铝与浓硫酸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层金属的继续反应,而不是不反应,D错误。故答案D。

考点:考查浓硫酸的性质。

29. B

【解析】试题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错误;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和水,硫元素化合价部分变化,体现浓硫酸的强的氧化性和酸性,故B正确;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C错误;D.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故D 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30.B

【解析】三种分散系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胶体的分散质,即胶粒,粒子直径在

1-100纳米之间。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

学生实验 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我们通过认真训练,逐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 实验目的 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量筒、酒精灯、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玻璃片、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研钵。 KClO3、CuSO4·5H2O、NaOH饱和溶液。 火柴、木条、剪刀。 实验步骤 一.制取氧化铜 1.称取 5g CuSO4· 5H2O,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30 mL 蒸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 2.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饱和溶液并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滤纸和漏斗做一个过滤器,过滤并分离烧杯内的液体及沉淀(图1)。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次~3次。观察滤液及沉淀的颜色。 4.把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蒸发皿内。加热(图2),搅拌,直到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研钵中,研细,留下备用。 二.制取氧气 1.如图3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 l.2 g KClO3,与前面制取的CuO粉末(这里作为通常使用的催化剂 Mno2的代用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管口。 3.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氧气。 4.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为什么?)。 5.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收集的氧气。

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材实验 目录 0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选修5,P17) (2) 02苯甲酸的重结晶(选修5,P18) (2) 03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选修5,P19) (3) 04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选修5,P32) (3) 05溴苯的制取(选修5,P37) (4) 06硝基苯的制取(选修5,P37) (5) 07苯、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选修5,P38) (5) 08溴乙烷水解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09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10乙醇的消去反应(选修5,P51) (7) 11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选修5,P52) (7) 12苯酚的酸性(选修5,P53) (8) 13苯酚与溴水的反应(选修5,P54) (9) 14苯酚的显色反应(选修5,P54) (9) 15乙醛的银镜反应(选修5,P57) (9) 16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选修5,P57) (10) 17实验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选修5,P60) (10) 18实验探究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选修5,P61) (11) 19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0果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1蔗糖与麦芽糖的化学性质(选修5,P82) (12) 22淀粉水解的条件(选修5,P83) (13) 23蛋白质的盐析(选修5,P89) (14) 24蛋白质的变性(选修5,P89) (14) 25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选修5,P90) (15) 26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质(选修5,P108) (15)

高中化学之回归课本,基础知识大全

2010高三化学高考复习最后整理材料 ——回归课本 必修1 1.一些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P4 2.稀释定律 P17 3.丁达尔效应 P26胶体具有介稳性(原因是什么)电泳现象(原因是什么) P27 4.如何在实验中使用金属钠 P47 5.未来金属—钛 P53 6.氢氧化铝的用途 P58 7.明矾净水 P59 8.合金 P64 9.用途广泛的稀土金属(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研究领域为稀土金属)P 67 10.SiO2的空间构型(熟练掌握) P75 11.硅胶 P76 12.硅酸盐的氧化物表示方法 P77 13.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重点了解土壤胶体的性质)P77~79 14.新型陶瓷 P79 15.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历史上制取氯气的几种方法)P82 16.日平均最高不允许氯气含量超过m3(如何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计算)P85 17.成盐元素—卤素 P86 18.中毒的处理方法 P91 19.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 P92反应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重点识记 20.SO2、NO2对大气的污染 P93 21.防治酸雨的措施 P94 22.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P89(了解,每次使用之后必须擦干) 23.王水 P102 必修2 1.核素与同位素 P9~10 2.人造元素 P18掌握原理和简单的构造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 P24图1-12 横坐标和纵坐标对比 HF的熔点图1-13 会作图 4.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 P34 5.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P41~43 6.神奇的催化剂 P45 7.炼铁高炉尾气之迷 P46 8.石蜡油分解实验(装置图考试出现较少识记)P61 9.人造血液P64 10.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 P65 (识记) 11.海水提溴(着重流程的操作方法) 12.自然资源的开源和节流 P86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资源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 一、教材科学史 1、人教版必修一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0页)细胞核的功能探究(52页)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65页)关于酶本质的探索(81页)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01页) 2、人教版必修二册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42页) 3、人教版必修三册 促胰液素的发现(23页)生长素的发现历程(46页) 二、重要概念 1、人教版必修一册 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生物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的少数种类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加化能合成作用细胞周期: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人教版必修二册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可DNA分子的多样性。 DNA的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转绿: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加基因突变。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3、人教版必修三册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自生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三、与生产和生活有关 育种方法比较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应用 质壁分离的应用信息传递的应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 p10 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 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 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 (2)不正确。(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 (4)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 9.1.42 g , 操作步骤 (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 (2) 称量 (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铁 粉 过 滤 Fe 、Cu FeSO 4溶液 稀硫酸 过 滤 FeSO 4溶液 蒸发 结晶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整理(回归课本)

高三化学课本实验整理13周 高三()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 必修1: 胶体的配制:P26 Fe(OH)3胶体的配制:将烧杯中的____________加热至沸腾,向____________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 ______,停止加热。 例1.P47在实验3-2中,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放入______中,加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2.P48科学探究中,加热铝箔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实验3-3: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4.在P50的科学探究中,铁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_ 例 5.在P51实验3-4中,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实验中,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得等量的H2,消耗的铝的质量比为:______,消耗的HCl 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转移的电子比为:______。 例 6.在P55实验3-5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该反应___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生成。 思考: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经探究确定,该漂白性物质为H2O2,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实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过程和方法:实验及PPT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导入:化学史——化学发展与实验的关系 一、化学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3、掌握药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 具体详细知识word展示 (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高中化学常见的可能事故及处理方法 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知识与技能:物质分离和提纯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过程和方法:实验 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就必须获得纯净的物质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P5阅读 1、过滤和蒸发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粗盐的提纯 实验1-1和实验1-2 总结:1、物质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具体需考虑问题:化学原理及试剂的选择、加入试剂的顺序、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蒸馏和萃取 蒸馏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3 萃取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4 其他物质分离提纯及检测方法 结晶、升华、洗气等;P9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计算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导入:P11 第一自然段 宏观物质计量、日常计量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 设问:微观粒子如何计量 例:C+O2=CO2方程式意义(符号意义、计量意义) 1、物质的量 概念: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计量对象:微观粒子或原子团 符号:n 单位:摩尔mol 计量注意事项:微粒种类 国际规定: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 2、阿伏伽德罗常数 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N A 数值:6.02*1023单位mol-1 微粒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 N1/N2=n1/n2 例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辨析: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小米的物质的量为1mol 练习例题2 0.2mol氯化钡中含有多少摩尔钡离子,多少摩尔氯离子 2mol氧气约含多少个氧气分子,多少个氧原子 0.1mol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多少,离子总数为多少 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复习原子结构知识 例题3、1mol钠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多少摩尔电子,1mol钠离子、1mol氢氧根、1molNH3又分别是多少 例题4 多少摩尔的水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摩尔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其分子数之比、原子数之比分别为多少 例5 amol硫酸分子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掌握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计算导入: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质量不同,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 P12 观察结论: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2020高中化学必修一书本知识归纳总结填空题附答案

一.物质的用途 1.计算机芯片要求使用高纯度的〖B1-5〗 2.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及核燃料的处理等技术中都会用到的分离操作是〖B1-8〗3.“从沙滩到用户”指的是以海滩沙子为原料制取〖B1-引、81〗4.可以制成餐具,但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的食物。〖B1-51〗5.是冶炼金属的原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可以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B1-44、58〗 6.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就是以及等金属化合物焰色反应所呈现的各种艳丽色彩。〖B1-57〗 7.的碱性不强,它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的一种。〖B1-58〗 8.在天然水中生成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絮状不溶物沉淀,使水澄清,可做净水剂。〖B1-59〗 9.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B1-59〗 10.使用铜制器皿比较安全,但它变成化合物后,性质发生了变化。易溶于水,常用来配制电解液和农药,该盐溶液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B1-62〗 11.印刷电路板是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制印刷电路时,要用溶液作为“腐蚀液”,生成、〖B1-63〗 12.以为主要成分的沙子仍然是基本的建筑材料,纯净的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石英、玛瑙制作的饰物和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B1-75〗 13.玻璃的主要成分是,可以用来刻蚀玻璃。〖B1-76〗14.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的干燥剂,也可以用作催化剂的载体。〖B1-76〗 15.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B1-77〗16.具有金刚石结构,硬度很大,可用作砂纸、砂轮的磨料。〖B1-78〗 17.从古到今,人类创造性地生产出了几大类硅酸盐产品:、、等,它们是使用量最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B1-78〗 18.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利用其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 光电池可以用作计算器、人造卫星、登月车、火星探测器、太阳能电动汽车的动力。〖B1-80〗19.是实验室用于灼烧或熔融固体物质的常用仪器,材质种类很多,实验时应根据物质的性质加以选择。熔融烧碱时,不能使用、和,可以使用。〖B1-81〗 20.使用对自来水消毒时,它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现在人们开始研究并试用、等新的自来水消毒剂。〖B1-84〗 21.在有机化工中,是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食药、染料和药品的重要原料。 还可以制取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等消毒剂。〖B1-85〗 22.飞机播撒是实现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B1-86〗

高中化学必修1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化学必修1 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看不清就放大点) 2011、9 P5【思考交流1】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例如:① 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③ 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④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⑤ 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思考交流2】金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金的密度又很大,从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如果铁屑和沙混合,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 P5 【学与问】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 P6 实验 (3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 2、MgCl 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 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硫酸钡不溶于水,可用BaCl 2溶液来检验可溶性的硫酸盐。但钡盐除BaSO 4外,还有BaCO 3 等,BaSO 4不溶于稀盐酸,BaCO 3等溶于稀盐酸。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 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 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同理,可用Na 2CO 3溶液检验CaCl 2,用NaOH 溶液检验MgCl 2。 P6实验1-2 检验SO 42-所用的试剂是BaCl 2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加入顺序可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也可先加BaCl 2 溶液、再加酸。 现象:若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SO 42-存在;若先加BaCl 2溶液、再加酸,应 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加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SO 42-。 P7 【思考与交流】 (1) (2)为此要设计加入 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本实验中,一般的加入顺序是BaCl 2、NaOH 、Na 2CO 3、HCl 。加Na 2CO 3时可除 去过量的BaCl 2,最后加HCl 可除去过量的Na 2CO 3和中和过量的NaOH ,当溶液达到中性微酸性时,得到几乎不含其他杂质的NaCl 溶液。 P8实验1-3 P9实验1-4 实验现象:(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 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P10 习题 1.C 2.B 3CD 4 .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 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 用纱布袋将豆腐 花与豆浆水分离;在淘 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 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 逐渐吸出上层的油等。 5 .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 洗涤剂等除去, 它们能将油污从汤液 中萃取出来而除去。 6. 提 示 : 纯 碱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Na 2CO 3, 大 理 石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CaCO 3,它们与盐酸反应生成CO 2。 陶瓷、玻璃是不存在碳酸盐。 7. 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 4,也可能是BaCO 3,或 两者均有。可向有沉淀 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 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 3;若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 是BaSO 4,若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沉淀都有。 P13 【学与问】24.5 g 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mol mol g g SO H M SO H m SO H n 25.0/985.24)()()(424242=== 1.50 mol Na 2CO 3 g mol g mol CO Na 159/10650.1)(32=?= P13【科学探究】1(2) P14 2. 表1 22.4, 22.2 表2 7.12, 10.0, 18.0, 53.6 【讨论】相同,不相同 P16 【学与问】1.因为烧杯的内壁上还粘有少量溶液,若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所配溶液中 溶质的浓度偏低。 2. 小。因为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转移到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 3.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需要NaCl 固体5.85 g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 g ,所以不能称出5.85 g 固体。 P17 【思考与交流】 1.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大;将浓硫酸、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浓 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纸被腐蚀),而稀硫酸只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久置后也会变黑);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 热,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不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铁 反应,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等。 2. 物质的量相等。因为稀释前与稀释后H 2SO 4的质量是不变的,只是溶液体积增大了。 P17 习题 1.D 2.B 3.B 4.B 5.65~110mg/dL 。属于正常范围(提示:1mol=1000mmol ) 6. 这种做法不对,会造成结果偏低。这是因为倒出的部分溶液中含有溶质,结果导致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质的物 质的量浓度也减小 7. 14 mL (建议分步计算,学会公式的应用) 8. n (Ca ):n (Mg ):n (Cu ):n (Fe )=224:140:35:2 9. (1)0.2mol (2)Cu 2+:0.2mol Cl -:0.4mol 10. 40 P20 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 6. (1) 不正确。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有关,若不指明气体的压强和温度,而仅指出气体的体积,则无法知道气体的物 质的量,也无法知道分子数。 (2) 不正确。固态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液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3) 不正确。水在标准状况时将结成冰(严格地说是处于冰、水共存状态),1mol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 (4) 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 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标况下) (2)不正确。(溶液体积不为1L ) (3)不正确。(水标况下不是气体) (4)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 9.1.42 g ,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 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 铁 粉 过 滤 Fe 、Cu FeSO 4溶液 稀硫酸 过 滤 FeSO 4溶液 蒸发 结晶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 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离子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 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 3.C 4.C 5.C 6.B 7.D 8.(1) NaOH=Na++OH-(2) CuCl2=Cu2++2Cl- (3) Fe2(SO4)3=2Fe3++3SO42-(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 (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 10.(1)可溶铜盐+强碱=可溶盐+Cu(OH)2(2)强酸+强碱=可溶盐+H2O (3) 强酸+CaCO3=可溶钙盐+H2O+CO2(4) 强酸+可溶盐=可溶盐+H2O+CO2 (5) 可溶铜盐+Fe=可溶铁盐+Cu 11.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 金属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第二章第三节 1.电子氧化还原失去氧化还原得到还原氧化2.O2 KClO3 KMnO4 HNO3 H2O2 Fe3+等H2 C CO 金属单质等3.氧化S+O2=点燃=SO2还原 4.C 5.D 6.C 7.C B 8.B C 9.(1)还原剂H2氧化剂O2转移电子4e- (2)还原剂P氧化剂O2 转移电子20e- (3)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转移电子12e- (4)还原剂H2氧化剂WO3转移电子6e-10.略 第二章复习题 1.(1)A组CO2;B组非金属单质或气体等;C 组O2;D组酸或强电解质等 (2)2Cu+O2+H2O+CO2=Cu2(OH)2CO3转移4e- 2.还原性 3.C;S和KNO3

2020年新编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整理回归课本名师资料

高三化学课本实验整理13周高三()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 1:必修胶体的配制:P26 Fe(OH)胶体的配制:将烧杯中的____________加热至沸腾,向 ____________3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 例1.P47在实验3-2中,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放入______中,加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P48科学探究中,加热铝箔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实验3-3: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在P50的科学探究中,铁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 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_ 例5.在P51实验3-4中,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得等量的H,消耗的铝的质量比为:______,消耗的HCl 与2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转移的电子比为:______。 例6.在P55实验3-5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该反应___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生成。思考: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经探究确定,该漂白性物质为HO,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例7.P56科学探究。在该探究实验中,共有____种方法能够鉴别NaCO 和NaHCO(固体)。332其中第一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其他的方法鉴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P57 实验3-6,焰色反应实验,该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或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P58 实验3-7中,制备Al(OH),用________和________(药品) 3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0.P58,实验3-8,为了说明Al(OH)是两性氢氧化物,在所得的Al(OH)分别加入盐酸和33NaOH,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1.P60,在实验3-9中,FeSO 和NaOH溶液混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应反应方程: 思考:如果想生成的Fe(OH)较长时间不被氧化,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或怎样改进实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例12.P61,实验3-10 及科学探究。 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mlFeClFe溶液,若:3①滴加几滴KSCN溶液,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