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与社会发展测试题

化学与社会发展测试题

化学与社会发展测试题
化学与社会发展测试题

化学与社会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下列物质的利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是()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

B.用霉变的花生制作花生糖

C.用工业染料制作彩色馒头

D.用硝酸铵固体和水制作冷敷袋

2.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B.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应该停止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C.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D.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3.米饭、馒头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B.糖类C.维生素D.油脂

4.我国在广东沿海海域发现大规模、高纯度甲烷水合物(又称“可燃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烷属于有机物

B.甲烷作燃料对空气没有污染

C.开采可燃冰关键是防止甲烷泄漏

D.用可燃冰替代煤作燃料可减少SO2的排放

5.下列服装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100%羊毛衫B.涤纶连衣裙

C.纯棉T恤D.桑蚕丝围巾

6.有机高分子材料有的具有热固性,有的具有热塑性。下列物品的制造材料不具有热固性的是()

A.电视机的外壳

B.家用电器的开关

C.食品、衣服等的包装袋

D.高压锅的手柄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中国铁锅是具有推广价值的一种烹饪工具。因为使用铁锅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 A.贫血B.甲状腺肿大

C.龋齿D.佝偻病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烧更充分

B.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9.下列做法科学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锅内的油着火时,用水浇灭

C.高层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人们应乘电梯快速下楼

D.逃离浓烟密布的火灾现场时,人应俯身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二、填空题(共36分)

10.(6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__。

图C4-1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_来区别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请你根据灭火原理作一份扑灭森林火灾的预案。你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这一灭火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按要求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石墨②纯碱③熟石灰④酚醛塑料

⑤棉花⑥油脂

(1)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______。

(2)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

(3)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是________。

(4)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12.(10分)请根据图C4-2回答问题:

图C4-2

(1)图①和②两种灭火方式的原理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③是往燃着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火,还造成图④的后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燃烧更猛烈;正确熄灭油锅里火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0分)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C2H5OH)。

(1)关于乙醇汽油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乙醇属于有机物

B.乙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2)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制备汽油、煤油等产品,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汽油和乙醇完全燃烧后的产物相同,则汽油中一定含有______和______(填元素符号)。

(4)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一种新型的催化剂能使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无毒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4.(6分)市场出售的服装都挂有面料成分及洗涤说明的标签,图C4-3为某品牌服装的标签(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图C4-3

(1)面料中的天然纤维是________,衣料中的合成纤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其主要成分为丝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6分)

15.下表是100 g某食品的部分营养成分(其他成分不能提供热量)。

(1)该表中共含________种基本营养素。

(2)上表中钠、磷、钙指的是________(填“单质”“元素”或“离子”)。

(3)若该食品中的钙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则100 g该食品中,碳酸钙为________mg。

(4)假设食物的总热量是由蛋白质、糖类、油脂提供的,单位质量的蛋白质、糖类、油脂完全氧化放出的热量约为:蛋白质18 kJ/g;糖类16 kJ/g;油脂39 kJ/g。

根据此数据计算,理论上100 g该食品中油脂的质量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1.D[解析] 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素,对人体有害;工业染色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会降低,可以用来制作冷敷袋。

2.D[解析]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但不能停止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人类需要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如风力发电;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3.B

4.B[解析] 甲烷如果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5.B[解析] 羊毛、棉、桑蚕丝均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涤纶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6.C[解析] 食品包装袋是聚乙烯塑料,衣服的包装袋是聚氯乙烯塑料,它们都是热塑性塑料。

7.A[解析] 缺铁会引起贫血。

8.D9.D

10.(1)A B(2)肥皂水加热煮沸

(3)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解析] (1)鱼中富含蛋白质,苹果中富含维生素,饼干中富含糖类,玉米油中富含油脂。(2)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使硬水软化的方法是蒸馏或煮沸,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3)灭火的方法有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扑灭森林火灾一般用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的方法。

11.(1)⑤(2)④(3)①(4)③

12.(1)①隔离可燃物②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水的密度比油大下沉水的沸点比油低导致暴沸,油滴飞溅出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盖上锅盖(或加大量青菜)

[解析] (1)关闭液化气的阀门的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浇水的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2)水的密度比油大下沉,水的沸点比油低导致暴沸,油滴飞溅出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正确熄灭油锅里火焰的方法是盖上锅盖(或加大量青菜)。

13.(1)B(2)物理(3)C H (4)CO2、N2

14.(1)丝锦纶、涤纶

(2)取少许织物点燃,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15.(1)五(2)元素(3)20

(4)解:设油脂的质量为x。

50 g×18 kJ/g+20 g×16 kJ/g+x×39 kJ/g=2060 kJ,x≈21.5 g。

答:理论上100 g该食品中油脂的质量约为21.5 g。

[解析] (1)表中有蛋白质、糖类、油脂、水、无机盐,共五种营养素。(2)钠、磷、钙指的是元素的含量。

(3)设碳酸钙的质量为y。

则y×(40

100×100%)=8 mg,y=20 mg。

化学能与热能练习题 (1)

6、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 释④ KClO3分解制O2 ⑤生石灰与水生成熟石灰 A、①④ B、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反应发生时同时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例如煤、石油、天然气这三种我们非常熟悉的燃料,它们在燃烧时便能释放出热能。在初中化学里我们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等相关知识。那么化学反应中产生的能量变化,比如热能的释放,其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是否有所联系在本节的学习中,我们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即从本质上去分析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主要是热能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 本节的学习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部分内容里,我们将运用已有的化学键的初步知识去分析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在学习中应深刻理解以下要点: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 2.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遵循能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E反: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生:生成物具有的能量):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该重视实验探究方法在学习新知识中的作用,通过科学探究可以帮助和加深我们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化及其研究过程的认识,学会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了解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建立起正确的能量观。除了课本知识外,也应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多听科普讲座、多读书和看报纸等多种途径去获取这些方面的知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既是吸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 D.都不是 2.“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着放热的是( )。 A.生石灰 B.固体NaCl C.无水乙醇 D.固体NH4N03 4.对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物H20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化学与社会发展综合考试题及答案.doc

化学与社会发展综合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9题) 评卷人得分 1.下列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纯棉毛巾 B.尼龙丝 袜 C.真丝围 巾 D.纯羊毛衫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有机合成材料 2.下列哪组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A.CH4、CO2、H2 B.CO2、SO2、N2 C.SO2、CO、NO2 D.CO、N2、O2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空气 3.近年来,严重的雾霾天气使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城市遭受了严重污染。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 硫 C.PM2.5 D.二氧化氮 【答案】A 难度:中等知识点:空气 4.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的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混合物,是不可再生能源 D.pH<7的雨水说明空气已受到污染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5.下图是某菜农使用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该化肥属于()

A.氮肥 B.磷 肥 C.钾 肥 D.复合肥料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肥料 6.材料的应用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紧密相关,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聚乙烯 B.陶 瓷 C.青 铜 D.玻璃钢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有机合成材料 7.能造成水质污染的是 ①工业“三废”②生活污水③天然森林的乱砍滥伐④滥用农药化肥⑤水生植物的繁殖⑥暴雨洪水激 增 A.①②③ B.①② ④ C.③④ ⑤ D.④⑤⑥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 8.2016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 行 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 C.自带布袋购 物 D.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9.水污染主要来自() ①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 ②雨水和土壤接触;

中考复习——化学与社会发展 (2)

中考复习——化学与社会发展 [课标解读] 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复习:(1)燃料燃烧时释放热量的有效利用,怎样使燃料完全燃烧;(2)燃料燃烧的安全问题,怎样应用化学知识进行灭火;(3)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怎样减少燃料燃烧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利用化学科学开发洁净、高效的能源。通过复习,认识到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梳理 说明: 1.根据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破坏维持燃烧进行的条件②或③,从而使燃烧停止。 2.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及酒精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都会产生有害气体一氧化碳,因此可通过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其的完全燃烧,从而减少污染,充分利用能源。 3.可燃物的燃烧与燃烧空间有关。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应试方略] 考生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知道燃烧的条件,能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去解答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

现象。知道在火灾中逃生的方法和措施。(2)知道爆炸的条件,能用爆炸的条件去分析实际生活中发生爆炸的原因,能正确选择防爆措施。(3)知道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的成分,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它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会写一氧化碳、乙醇、甲烷等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知道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洁净燃料,了解氢气作为燃料的突出优点和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氢气作为能源的原因。会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了解石油分馏产品(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的用途,知道煤的综合利用的产品及其用途。(6)知道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措施。 [考点聚焦] 能源问题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均属于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都有所涉及,题目以选择、填空、简答题为主,试题往往以信息题、开放性题的形式出现。在试题设置上注意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分值占全卷的2%~6%。[名师解题] 例1.(2005年湖北黄冈)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正在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下列是目前正在利用和正在开发的部分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气、“可燃冰”等。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是; (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能源物质是; (3)埋藏于海底,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大困难的能源物质是。 (4)通过非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的能源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能源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化石燃料的有关知识。 答案:(1)煤、石油、天燃气、“可燃冰”(2)天然气(4)“可燃冰”(3)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例2.(2004年广东珠海)某市一炼油厂油罐汽油泄漏,有一拖拉机在其附近发动,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后基本扑灭,消防水龙头仍对油罐继续喷水一段时问。几天后市环保部门对炼油厂和市区上空大气进行监测,测知其污染指标均没超过国家有关标准。试依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 (1)油罐起火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2)请写出灭火后要继续对油罐喷水的主要理由。 (3)市环保部门要监测大气中哪些有害气体?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爆炸的条件和燃烧的条件以及大气中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成分。(1)油罐泄漏,在其附近就会形成可燃性气体,遇拖拉机发动时冒出的火花就会剧烈燃烧而引起爆炸。(2)灭火后,油罐及其内汽油温度仍然较高,若不处理,任其聚积热量,一旦达到汽油的着火点,又会引起燃烧、再度爆炸,因此当明火已灭后仍要设法降低油罐及其内汽油的温度。(3)汽油中含有C、H、O、S、N等元素,其燃烧会产生SO2、NO2、CO等有害气体,环保部门主要监测这些气体的含量是否增大。 答案:(1)由于油罐泄漏汽油,使附近空气中含有大量汽油蒸气,拖拉机发动时;引起的火花将空气中的汽油引燃,从而导致油罐起火爆炸。(2)继续对油罐喷水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油罐的温度,使其低于汽油着火点,防止汽油重新燃烧发生爆炸。 (3)市环保部门要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是SO2、NO2、CO等。 例3.(2004年广东)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下图甲)。请回答: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知识点归纳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埋藏在地下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2.化学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1)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物都会有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2)化石燃料中,特别是煤和石油,含有硫、氮等杂质,燃烧产物中含有SO 2、NO x 等酸性物质,造成酸雨等大气污染物; (3)燃烧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热污染;(4)利用煤的燃烧进行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化学电源: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池是化学电源。 2.化学电源的优点:既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又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这些物质泄露出来进入水或土壤,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人体的食物链,最终带来危害。因此务必要正确使用电池,并妥善回收。 三.氢能源 1.氢能源的优点:①来源广;②热值高;③生成物不会污染环境。故称为“绿色能源”。 2.氢能源的缺点:(1)制备氢气的能耗问题(成本高);(2)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安全问题) 3.氢能源的发展前景:要利用太阳能来分解水制取氢气,制备高效、廉价的储氢材料。 4.实验室制取氢气:①反应原理:Zn+H 2SO 4==ZnSO 4+H 2↑ ②实验装置:同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固液反应,不需加热) 5.氢气的性质与应用 (1)可燃性:在空气被点燃后,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H 2 + O 22O (2)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等反应,使之变红。H 22四.金属材料 1.定义: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2.常见合金:青铜器(Cu-Sn 合金)、黄铜(Cu-Zn )、钢和生铁(铁合金)、铝合金;3.新型金属材料:铝钛合金:耐腐蚀、质轻、高强度、高韧性,主要用于飞机制造工业;储氢合金:方便的储存、释放合金,主要用于镍氢电池;“形状记忆”合金:效果最好的合金为镍钛合金,影响其形态的因素为温度。4.金属材料的优点及缺点:强度大,但不耐腐蚀 五.无机非金属材料 1、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 优点:耐高温;缺点:脆性大; 2.陶瓷的原料:瓷土、粘土、长石、石英等;3.玻璃的原料:砂子(主要成分SiO 2)、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 3)和纯碱(Na 2CO 3);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氮化硅陶瓷、光导纤维、人工关节等。 六.合成材料(又称有机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优点:强度大密度小;缺点:不耐高温 2.塑料:(1)常见的塑料:聚乙烯(PE )、聚氯乙烯(PVC )、聚苯乙烯(PS )、有机玻璃(PMMA )和电木塑料;(2)实验:点燃聚乙烯及聚氯乙烯,观察现象。 (3)废弃塑料带来的环境污 染——“白色污染”。(4)解决“白色污染”方法: A .尽可能的减少使用塑料制品;B .回收废旧塑料;C .研制和推广可降解塑料 3.合成橡胶:(1)向橡胶中添加炭黑,为了增加其耐磨性;(2)向橡胶中添加硫元素,为了增加其强度,但会减弱其弹性;(3)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优点为良好的弹性、绝缘性及耐高温性。 4.合成纤维:(1)合成原料:主要为石油、煤、石灰石、水、空气等; (2)几种纤维的性质比较实验:

九年级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知识归纳 1.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这些埋藏在地下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将日趋枯竭,这将迫切需要人们开发新能源,如开发利用、、、等。 2.使用化学电源将能直接转化成能,这样既能,又 能,常见的电池大多是。 3.氢气是一种极其理想的新能源,它燃烧后只产生,对环境没有污染,实验室我们常用和反应来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 4.点燃氢气前一定要,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将气体移近火焰点燃,当听到,表明不纯,须再收集检验直到听到,表明纯净。 方法研习 1.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有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直接或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B.氢能是一级能源 C.潮汐能是一级能源 D.风力是二级能源 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其主要原因是 ( ) A.可以卖钱,增加经济收人 B.回收电池中的石墨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3.现已探明我国南海海底深处蕴藏着一种固体——“可燃冰”,其化学成分是甲烷水合物(CH4·8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燃冰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可燃冰中CH4和H2O质量比为1∶8 C.可燃冰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可燃冰中可燃成分是CH4 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 ①连接仪器②检查气密性③加入稀硫酸④加入锌粒⑤收集氢气 A.④③①②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①④③⑤ 5.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待导管口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用排水法收集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点燃发现不纯时,可马上再收集再检验 2

化学与健康-练习题答案

饮用天然水理化指标 矿物元素 测定结果 钙≥4.0 mg/L 钾≥0.35 mg/L 钠≥0.8 mg/L 镁≥0.5 mg/L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 1.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 .麦芽糖和蔗糖 B .蛋白质和氨基酸 C .油和脂 D .淀粉和纤维素 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为了使火腿肠颜色更鲜红,可多加一些亚硝酸钠 B .为了使婴儿对食品有浓厚兴趣,我们可以在婴儿食品中加少量着色剂 C .食盐加碘是防止人体缺碘而加的营养强化剂,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 .为保证人体所需足够蛋白质我们要多吃肉,少吃蔬菜和水果. 3.蛋白质溶液分别做如下处理后,仍不失去生理作用的是: A .高温加热 B .紫外线照射 C .加食盐水 D .加福尔马林 4.下列药品属于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的兴奋剂是: A.阿司匹林 B .青霉素 C .氢氧化铝 D .麻黄碱 5.下列物质经过彻底水解后,其产物是两种糖的是: A .蔗糖 B .麦芽糖 C .淀粉 D .纤维素 6.下列物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是: A .Mg(OH)2 B .CaCO 3 C .Na 2CO 3 D .Al(OH)3 7.下列对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可以水解 B . 都符合Cn(H 2O)m 的通式 C .都含C 、H 、O 三种元素 D . 都有甜味 8.某饮料的配料表:纯净水、蔗糖、苹果汁、维生素C 、维生素A 、乳酸钙。此饮料不含有... 的营养素是: A .糖类 B .维生素 C .水 D .油脂 9.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饮用矿泉水。如图是某饮用天然水部分商标图,图中列出了理化指 标。我据此回答:这里的钙、镁、钾、钠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10.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质量总和不到人体质量的千分之一,但这些元素对 人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元素中,全部属于人体中微量元素 的是: A :Na 、Cl 、O ; B :H 、O 、N C :N 、Ca 、C ; D :I 、Fe 、Zn 11.关于维生素C 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 B .维生素 C 也称为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功能 C .在水溶液中容易被还原 D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 12.下列用连线方法对部分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内容中,有错误.. 的组是: A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合成核酸――治疗肺炎、脑膜炎、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 酸能与碱中和-----胃酸过多的病人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 B 、保护环境: 控制“白色污染”——禁止使用所有塑料制品 防止水的污染——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C 、基本安全常识: 饮用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食用假盐中毒――由亚硝酸钠引起 D 、生活中的一些做法:

九年级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 专题复习及答案

专题化学与社会发展 【考查内容】 一、化学与能源 1、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2、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3、能源危机以及理想的新能源——氢能源 二、化学与材料 1、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分类和区别 2、材料的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化学与环境 1、空气污染物、水体污染以及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以及化学在治理环境问题中的积极作用 【典型问题】 1、随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探测火星已成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远景目标,但要把人类送上火星,还有许多航天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提供在往返路程中航天员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和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已知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年要呼吸空气6570000L左右,而目前的飞船飞往火星来回一趟需两年的时间,如果在飞船发射时携带所需的氧气,则质量很大,将大大提高发射的成本和难度。 (1)若飞船上有三名航天员,请计算来回火星一趟,理论上需要氧气__________kg。(氧气的密度是1.43g/L,答案取整数) (2)有人提出在飞船上供氧的两个方案:①通过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来电解水。 ②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产生氧气:2Na 2O + 2CO 2 === 2Na 2 CO 3 + O 2 ↑ 从减少飞船 发射质量和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角度,请你评价这两个方案最主要的 优缺点(各写一点)。 (3)也有科学家提出研究使航天员人工冬眠的技术或加快飞船速度,缩短航 行时间来减少氧气的携带量。你是否有较好的方案,请举一例:___ _ ______。你提出该方案的简要理由:_____ ____。 【分析】 题目提示要从两方面去考虑问题。从CO 2 的循环处理来看,方案②要优于方案①, 但通过计算可知,产生同质量的O 2 ,方案②消耗原料质量大,发射成本高,从这 点看,方案①要优于方案②。我们最熟悉的CO 2与O 2 之间的循环就是植物的光合 作用了,它与人的呼吸作用过程恰好相反,且成本低,简单易行。 【答案】 (1)11838(按氧气体积分数为21%计算) (2)方案①:优点是产生同质量的氧气,飞船发射时质量较小;缺点是不能同时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 方案②:优点是产生氧气的同时能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缺点是产生同质量的氧气时飞船发射质量较大。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社会发展 四川李良 三. 合成材料 (一)考点精要 1. 了解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 2. 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进展的紧密关系。 (二)05、06年中考的特点 1. 从促进社会进展的角度动身,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常见材料,考查对合成材料的识别及其性质、用途的认识,使同学们初步了解化学对社会进展的庞大奉献。 例1. (06,昆明)有机合成材料的显现是人类材料进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塑料、纤维、橡胶均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 热固性塑料可用作炒菜锅的手柄 C. 合成纤维的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 D. 合成橡胶可用于生产汽车轮胎 点评:本题考查对合成材料的综合认识,突出了化学与社会进展的重要关系,从而使同学们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纤维和橡胶均有天然和合成之分,故A错误;热固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可不能受热熔化,可用作炒菜锅的手柄,故B正确;C叙述的是合成纤维的性质,D叙述的是合成橡胶的用途,均正确。 答案:A 2. 结合材料科学的最新研制成果,考查对新材料的认识,增强同学们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CO合成了可降解塑料例2. (05,南京)据CCTV《科技博览》报道,2004年中科院用 2 聚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 B. 聚二氧化碳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聚二氧化碳确实是干冰 D. 聚二氧化碳的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 CO的组成可判定它属于氧化物,点评:本题结合最新科技成果考查塑料及相关知识。由 2 故A对;聚二氧化碳是大量二氧化碳分子集合成的可降解塑料,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对;

CO,是无机物,故C错;聚二氧化碳属于可降解塑料,可不能产生白色污染,干冰是固态 2 故D错。 答案:A、B 3. 从实际生活中猎取命题素材,从能力立意动身,命题上注重生活体会与化学知识的有机融合,重视培养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同学们认识到化学无处不在。 例3. (06,成都)某品牌男士休闲西服标签的部分内容如下,请依照标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西服成分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_________; (2)在面料中加入涤纶的作用是(任答一条)_______________; (3)从熨烫标准估量,羊毛、涤纶这些纤维材料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4)从面料和里料中各抽出一线头,点燃,可观看到的现象是: 面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里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本题取材于实际生活,考查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性质、区别,培养了同学们猎取标签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还需要一定的实际体会,否则不易作答。从标签的成分分析,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涤纶有耐磨性;羊毛、涤纶不耐高温;面料中含有羊毛,羊毛含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味,里料是涤纶,燃烧后熔化成黑色小球。 答案:(1)涤纶(2)增加面料的耐磨性等(3)不耐高温 (4)有烧焦羽毛气味熔化成黑色小球 (三)07年中考考向推测 1. 紧密联系现代生活实际,结合新材料的开发,考查同学们对有机物及有机合成材料的识别及其性质和用途的认识,专门是一些新型合成材料如隐身材料、复合材料等的认识,表达化学与社会进展的关系。 2. 白色污染的缘故、危害及防治一直是中考的重点,通过这些知识的考查,充分认识合成材料的两面性,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四)复习建议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知识点归纳 (新版)沪教版

1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埋藏在地下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2.化学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1)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物都会有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2)化石燃料中,特别是煤和石油,含有硫、氮等杂质,燃烧产物中含有SO 2、NO x 等酸性物质,造成酸雨等大气污染物;(3)燃烧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热污染;(4)利用煤的燃烧进行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化学电源: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池是化学电源。 2.化学电源的优点:既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又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这些物质泄露出来进入水或土壤,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人体的食物链,最终带来危害。因此务必要正确使用电池,并妥善回收。 三.氢能源 1.氢能源的优点:①来源广;②热值高;③生成物不会污染环境。故称为“绿色能源”。 2.氢能源的缺点:(1)制备氢气的能耗问题(成本高);(2)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安全问题) 3.氢能源的发展前景:要利用太阳能来分解水制取氢气,制备高效、廉价的储氢材料。 4.实验室制取氢气:①反应原理:Zn+H 2SO 4==ZnSO 4+H 2↑ ②实验装置:同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固液反应,不需加热) 5.氢气的性质与应用 (1)可燃性:在空气被点燃后,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H 2 + O 22O (2)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等反应,使之变红。H 22四.金属材料 1.定义: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2.常见合金:青铜器(Cu-Sn 合金)、黄铜(Cu-Zn )、钢和生铁(铁合金)、铝合金;3.新型金属材料:铝钛合金:耐腐蚀、质轻、高强度、高韧性,主要用于飞机制造工业;储氢合金:方便的储存、释放合金,主要用于镍氢电池;“形状记忆”合金:效果最好的合金为镍钛合金,影响其形态的因素为温度。4.金属材料的优点及缺点:强度大,但不耐腐蚀 五.无机非金属材料 1、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 优点:耐高温;缺点:脆性大; 2.陶瓷的原料:瓷土、粘土、长石、石英等;3.玻璃的原料:砂子(主要成分SiO 2)、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 3)和纯碱(Na 2CO 3);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氮化硅陶瓷、光导纤维、人工关节等。 六.合成材料(又称有机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优点:强度大密度小;缺点:不耐高温 2.塑料:(1)常见的塑料:聚乙烯(PE )、聚氯乙烯(PVC )、聚苯乙烯(PS )、有机玻璃(PMMA )和电木塑料;(2)实验:点燃 聚乙烯及聚氯乙烯,观察现象。 (3)废弃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白色污染”。(4)解 决“白色污染”方法: A .尽可能的减少使用塑料制品;B .回收废旧塑料;C .研制和推广可降解塑料 3.合成橡胶:(1)向橡胶中添加炭黑,为了增加其耐磨性;(2)向橡胶中添加硫元素,为了增加其强度,但会减弱其弹性;(3)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优点为良好的弹性、绝缘性及耐高温性。 4.合成纤维:(1)合成原料:主要为石油、煤、石灰石、水、空气等;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201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生命呐喊”,与之相呼应的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B.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C.推广使用节能灯和太阳能路灯 D.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解答】A、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能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故A正确;B、农药化肥的使用要合理不能禁止,故B错误;C、推广使用节能灯和太阳能路灯,能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正确;D、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能减少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故D正确。故选B。 2.【答题】学校开展的下列活动,不符合“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是() A.栽花护绿,与植物交朋友 B.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 C.焚烧垃圾,净化校园环境 D.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答】A、栽花护绿,与植物交朋友,可以净化空气,故A错;B、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B错;C、焚烧垃圾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C正确;D、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D错。故选C。 3.【答题】草木灰是一种碱性农家肥,下列肥料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的是()

A.KNO3 B.NH4HCO3 C.KCl D.Ca3(PO4)2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答】草木灰呈碱性,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反应能释放氨气,降低肥效,所以碳铵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A、硝酸钾(KNO3)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错误;B、碳铵(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铵态氮肥,正确;C、氯化钾(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错误;D、磷酸钙[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错误。故选B。 4.【答题】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水杯 B.纯棉毛巾 C.羊毛围巾 D.蚕丝被芯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的分类。 【解答】A、塑料水杯,属于合成材料;B、纯棉毛巾,属于天然燃料;C、羊毛围巾,属于天然燃料;D、蚕丝被芯,属于天然燃料。故选A。 5.【答题】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下列材料分类中正确的是() A.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有机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塑料属于复合材料 D.陶瓷属于合成材料 【答案】A

《化学与社会发展》综合测试题(附答案沪教版).doc

《化学与社会发展》综合测试题(附答案沪教版) 第9化学与社会发展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己得到越越广泛的应用。下列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很高的熔点 B.良好的导电性 .很大的硬度 D.银白色的光泽 2.自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可表示为:取水一沉降一过滤一吸附一>消毒一配水。下列过程属 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 B.过滤 .吸附D.消毒 3.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A. H2Si4 B. H4Si3 . H2Si3 D. Na 2Si3 4.光亮的铁钉在下面几种情况下,最不容易生锈的是() .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炼油厂精馅塔中分偲后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A.单质 B.化合物?混合物D.纯净物 6.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焚烧落叶 B.增大绿化面积 .减少用煤作燃料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7.为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实行垃圾回收。以下哪些废弃物质可以回收利用( ) %1干电池②口香糖③菜叶④果皮⑤易拉罐 A.①⑤ B.①③④⑤.②③④ D.①④⑤ 8.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亚硝酸钠做食品调味剂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D.碳酸氢铉与草木灰(23)混合使用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溶液 B.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得干净 .硝酸铉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D.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 10.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观察D.做结论 11.关于物质的转化过程:H2一H2, 一2, g—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都能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 D.变化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12.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 A.含氟牙膏可预防酬齿 B.误食重金属盐后,可喝鲜牛奶急救

化学与生活专题习题(带答案)

第二部分常见的化学物质 化学与生活习题 一.单选题 1. (12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棉花 B.羊毛 C.塑料 D.天然橡胶 2. (12中考)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会影响健康,贫血通常需要补充的元素是 ( ) A.钙 B.铁 C.氟 D.碘 ) ) A.推广使用节能灯 C.关闭待机电器电源 B.少用一次性筷子 D.尽量使用塑料包装袋 5.(12中考)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 A.H B.O C.N D.Mn 6.(12中考)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C的是 ( ) A. 猪肉 B.鲫鱼 C.鸡蛋 D.番茄 7.(12中考)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体健康,下列说确的是() A.霉变的米可以洗净后食用 B.应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C.用甲醛浸泡水产品,延长保质期 D.将地沟油回收作为食用油 8.(11市中考)聪同学的午餐如下,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是() A.大米饭 B.鱼香肉丝 C.炒白菜 D.酸菜粉丝汤 9.(11中考)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曾报道:俗称“一滴香”的物质对人体有毒,禁 止用作食品添加剂。食用下列方法处理过的食品,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用工业酒精配制的饮用酒 B.添加三聚氰胺的牛奶 C.用甲醛浸泡的海鲜 D.用干冰冷藏的食品 10.(11中考)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调查市场时发现下列一些现象,并提出了整改建 议。你认为所提建议中,不安全或的是() A.海鲜在夏天容易腐烂变质:建议用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防腐 B.海鲜在夏天容易窝烂变质:建议将海鲜真空包装后速冻冷藏保鲜 C.大米保存不当易发霉、生虫:建议将其低温、干燥贮存,还可用适量的大蒜头作驱虫剂 D.蔬菜汁饼干易氧化变质:建议包装饼干时,加入一小包铁粉作抗氧化剂和吸水剂并密封 11.(11中考)维生素、糖类、油脂、蛋白质四类物质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初中中考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项复习题

中考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项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服装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100%羊毛衫 B.涤纶连衣裙 C.纯棉T恤 D.桑蚕丝围巾 2.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公共出行新时尚,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垃圾野外焚烧 B.自带布袋购物 C.乘坐公交出行 D.多使用太阳能 3.下列关于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刻玻璃﹣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生铁﹣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D.石墨可用作电极材料﹣石墨能导电 4.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秋水仙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C.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3 D.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千年古盂城,诗画高邮湖”,为提升城市品味,下列措施有利于“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的是() A.钢厂的废气在夜间排放,并且增高排放烟囱的高度 B.化工厂的废水运送到东部的荡滩再排放 C.积极推行“燃煤企业和餐饮宾馆的炉灶改为燃烧天然气” D.“能开车就不步行”提高出行效率,也能彰显城市发达程度 6.下列家庭物品是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A.门窗玻璃 B.木制写字台C.铝合金 D.不锈钢盆 7.我市市区的道路两侧使用了一些太阳能路灯(如下图所示)。 关于太阳能路灯所用材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铝合金灯柱属于金属材料 B.单质硅电池板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透明的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D.灯泡中填充氮气做保护气 8.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冰箱中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与备考专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知识点)

专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10%) 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要求 化学与社会发展(15点) ⊙核心考点1 化学与能源 ⊙核心考点2 化学与材料 ⊙核心考点3 化学与健康 ⊙核心考点4 化学与环境

⊙核心考点1 化学与能源 核心考点知识清单: 定义: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可燃物 燃烧条件有空气或氧气 周围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燃烧与灭火点以上 隔离可燃物 灭火原理与方法隔绝空气 降低周围的温度 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熟悉一些与燃烧和爆化学与能源炸有关的图标 煤:工业粮食 化石燃料石油:工业血液 天然气 燃料及其利用乙醇 氢气 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 地热能和朝夕能 核能 ⊙核心考点2 化学与材料 核心考点知识清单: 金属材料:纯金属、合金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水泥、陶瓷 化学与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涤纶、腈纶、 锦纶、尼龙等) 有机天然材料:天然橡胶、天然纤维(棉花、羊毛等) 复合材料:玻璃钠、碳素纤维复合材料 ⊙核心考点3 化学与健康 核心考点知识清单: 人类重要的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 水。 常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 素称为常量元素。如钙磷钾等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低于0.01%的元化学与健康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碘 等。 预防无机盐中毒(食用不能过量) 不吃变质食品 远离有毒物质 拒绝烟草 远离毒品

⊙核心考点4 化学与环境 核心考点知识清单: (1)加强水质监测 (2)工业三废达标排放 保护水资源:(3)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4)生活污水合理排放,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5)革新技术迈向绿色化学领域 (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2)研究化石燃料中的除硫方法及回收技术 保护空气(3)改变燃烧装置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化学与环境(4)机动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5)采取综合措施,如大量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等手段 (1)倡导绿色化学,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 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与自然和谐相处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 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复习化学与社会发展

复习:化学与社会发展 典型例题 例1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遇到意外事故,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拔打求救电话 C.处在烟雾较浓的环境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火灾事故中的自救知识。室内起火后,紧密门窗可造成缺氧,阻止火灾蔓延,故A 正确;打电话求救是危险发生时正确、必要行为措施,B也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可吸收火灾产生的HCl 等有毒、有害气体,还可降低吸入气体的温度,同时由于温度高,火焰产生的气体一般积聚在室内高处,使脸部紧贴地面弯腰或匍匐逃离是最好的姿势,C 也正确;在山林中,火势顺风蔓延且速度很快,顺风逃跑是最不易逃出火海的,本题应选D 。 例2(2004·芜湖)“再生能源”是指人类可以再生产的能源,它不因被人类利用而日益减少;“非再生能源”是指随着被人类利用而逐渐减少的能源。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煤、石油、天然气、核能为主要能源。2001年我国政府宣布,在一些城市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汽油,乙醇可用高粱、玉米、薯类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得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煤、石油、天然气三种化石燃料是_____(填“再生能源”或“非再生能源”,下同),乙醇是_____。 ⑵从环保角度考虑,使用“乙醇汽油”的益处是_____。 ⑶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考虑,使用乙醇汽油的益处是______。 【解答】⑴非再生能源;再生能源。 ⑵可减少因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而产生2SO 、2NO 等有害气体,保护环境;另外,生产乙醇需用植物,大规模种植绿色植物可吸收2CO ,防止温室效应。 ⑶使用粮食作物生产乙醇,可使农民多种粮,多卖粮,提高农民收入。 【解析】⑴根据题给信息及能源使用与开发实际知,三种化石燃料随着被人类利用逐渐减少,因此它们属于非再生能源;而乙醇可用高粱、玉米、薯类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得到,因此乙醇是再生能源;⑵⑶因为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含硫、氮等有害元素,同时生产乙醇需要大量的植物,因此,使用“乙醇汽油”的益处是可减少因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而产生2SO 、2NO 等有害气体,保护环境;另外,生产乙醇需要植物,大规模种植绿色植物可吸收2CO ,防止温室效应;同时,使用粮食作物生产乙醇,可使农民多种粮,多卖粮,提高农民收入。 【方法规律】⑴理解题给信息并联系实际认识到非再生能源及再生能源概念的内涵,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⑵乙醇组成中不含硫、氮等有害元素且生产乙醇需用大量的绿色植物,因此使用“乙醇汽油”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能为农民增收,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例3(2004·北京实验区)甲烷、酒精、氢气、一氧化碳都能做燃料,从人类生存环境

化学与社会发展(一)

化学与社会发展(一) 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本主题主要内容包括与化学密切联系的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等,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中,要注意用大量具体的真实事件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知识体系】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3.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5.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台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 6.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情景素材】 ·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与自救 ·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 ·沼气、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 ·海底深处的“可燃冰” ·海水的综合利用 ·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 ·中国的化石能源 ·中国的水资源危机 【学习建议】 1.观察某些燃料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现象。 2.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3.讨论:在氢气、甲烷(天然气、沼气)、煤气、酒精、汽油和柴油中,你认为哪一种燃料最理想? 4.交流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等现象。 5.比较原油常见馏分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其燃烧的情况。 6.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 【经典名题】 例1(1999.黑龙江竞赛)刚开始燃烧不久的煤火上洒少量的水,火变暗甚至熄灭,向烧旺的煤火上洒少量的水,火苗更旺.请解释其原因. 例2(2002.江苏省竞赛)据新华社2002年3月10日报道,山东海洋大学模拟海底条件,用甲烷与水合成了每分子带有几个结晶水分子的可燃冰,并且点燃了它,为我国开发利用海底可燃冰创造了条件.试写出合成、点燃可燃冰的化学方程式: (1)合成; (2)点燃. 例3(2002.全国竞赛)2001年11月,美军为打击躲藏在阿富汗山洞中的恐怖分子,使用了一种名为BLU 一82的高效能燃料空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除产生高温外,还可使山洞内的氧气耗尽,使其中的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