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总平面布置设计方案

施工总平面布置设计方案

施工总平面布置设计方案
施工总平面布置设计方案

.

施工总平面布置设计案

一、概况

江路四标段(含江路隧道)工程位于市江新城,江新城位于塘江北岸江滨地区,是发展从“西湖时代”踏入“塘江时代”的重要转折,是新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而江路四标段工程正处于江新城核心区市民中心边缘北侧,为新城核心区规划路网中“一横二纵”主干道中重要的“一横”,为保证今后江路直行车辆的顺畅,减少对广场的影响,建设江路四标段(含江路隧道)工程。

江路四标段(含江路隧道)工程施工容为:江路桩号K3+425~K4+510,全长1085米,其中地下隧道全长528米,起始桩号3+982,终点桩号4+510。K3+425~K4+510全线地面道路、排水工程。市民中心地下人行通道(南线),市民中心地下车库进口匝道,江干渠箱函改造等项目。

二、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根据江路四标段工程所处的地形特点,结合本工程的施工需要,以及本工程的进度安排,及工程量大等具体情况,并经项目部多次实地踏勘情况,结合从业主处了解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布置,具体布置原则如下:

1、根据工程位于江新城的特点,尽量考虑节约用地,分散布置临时设施及堆场。

2、结合工程拟建项目工期紧,全面实施的特点,临时设施尽量考虑不

占用永久性建设用地,拟在业主协助下租用新城目前空余土地进行建设。

3、各种生产、生活设施便于工人的生活开展,生产后勤有保障,并且满足安全防火、劳动保护的要求。

4、尽量减少对围现有环境的影响,采用封闭围护分隔施工区与外界单位。

5、遵循交通组织的原则,现场道路布置合理,设施齐全,控制扬尘,减少环境污染。

6、施工总平面布置详见“市江路地下通道工程四标段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三、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临时道路布置

a、概况

根据本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江路地下通道位于现状江路,北侧沿线单位、居民住房较多,主要有:居安坊小区、四季青中学、怡静坊小区、观音塘小区、常青苑小区、东南汽车修配车、唐祝新村、小霸童车有限公司等。沿江路北侧主要进出口道路有下车路、七甲路、唐祝新村、定江路。施工期间必须确保沿线单位及居民车辆的进出。

b、临时道路布置位置

Ⅰ3+425~3+920段利用现状江路作为施工便道;

Ⅱ3+920~4+510地下通道段施工便道沿拟建隧道两侧布置,由于江路地下通道中心线基本同现状江路中心线相重合,而现状江路路幅宽度为4.5m人行道+14m机动车道+3.0m中央隔离带+14m机动车道+4.5m

人行道=40m。拟建江路地下通道结构外包尺寸为22m,设计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两侧基坑采用钢筋砼咬合桩围护,开挖面单侧宽度为13.7m。临时道路沿拟建隧道两侧布置主便道,道路边线距隧道围护桩外边线30cm (即距隧道中心线14.0m设置主便道)。南侧主便道宽度为8m,北侧主便道宽度为6m+4m=10m,其中侧6m施工道路作为场施工便道;外侧4m 施工道路主要考虑沿线单位、居民车辆通行,中间采用施工围护隔开,以确保施工现场封闭施工。施工便道采用单面坡,坡向向外(即北向隧道),坡度I=1.0%,道路纵坡同现状江路接顺;

Ⅲ隧道两侧主便道之间设置横向连通道路,一般每隔100m设置一处,连通道路宽8m,采用双向坡,坡度i=1.5%,连通道路与隧道主便道相接,联接处采用圆弧接顺,接顺半径R=10m,连通道路随着隧道的开挖逐步予以取消,并随着主体结构的完成再回填恢复。

Ⅳ隧道两侧主便道靠隧道侧设置挡水埂,挡水埂采用砖砌粉刷,高度15cm,防止地面水进入基坑。

c、临时道路进出入口

Ⅰ施工便道主要出入口设置在清江路及新安江路两个路口。由于施工期间保持江干渠的正常排水,解放路~新安江路开放交通车辆,七甲路采取翻交施工,七甲路~新安江路保留现状江路8m通道,七甲桥以东南北施工主便道与该横向通道顺接,可从新安江路口出入。七甲桥以西至隧道口施工主便道则由东向西从清江路口出入;

Ⅱ在娥江路隧道口及新安江路口两个施工便道出入口,设置长度20m,宽度同便道同宽的砼路面,在砼路面设置冲洗站,冲洗站在砼道路

上预留四条横向砼明沟,沟顶预埋10×10角钢,采用φ25钢筋焊接网格状,沟体宽度50cm,沟深50cm,前后两条沟间距同汽车的轮距相同,以便冲洗后泥浆水直接流入沟排出,钢筋网片须为活动式,以便于人工清除沟泥土。

d、临时道路结构做法

主便道结构做法:300mm厚砂碎垫层,压路机压实后上铺7cm沥青砼面层;

横向临时便道结构做法:300mm厚砂碎垫层,压路机压实后上铺7cm 沥青砼面层。

e、临时道路施工法

Ⅰ用全站仪放出隧道钢筋砼咬合桩开挖上唇线,按照单侧开挖面宽13.7m考虑,并且放出沿隧道走向的施工主便道边线。根据江路现状道路情况及施工便道布置位置,施工便道1.5m位于现状道路机动车道,4.5m 位于现状人行道,其余位于人行道外侧绿地。施工主便道纵向高程同现状沥青路面标高接顺;

Ⅱ根据施工主便道标高及结构层厚度,采用反铲挖掘机将现状人行道结构层挖除,并且随车外运(绿地土也挖除)。由于现状南侧人行道下面埋有电信电缆与军用通信电缆各一根,为避免施工便道施工重型汽车及机械行走对电信电缆的影响,该段施工便道必须等管线迁移后可实施。北侧人行道埋有110KV+10KV电力各一条,电力盖板下降后必须进行保护,施工便道土基成型后采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

Ⅲ铺设300mm厚砂碎垫层,砂碎随到随铺,采用反铲挖掘机平整,

人工配合;

Ⅳ7cm粗粒式沥青砼施工,沥青砼采用厂拌,拟委托市市政道桥养护所施工,采用常规法施工;

Ⅴ横向连通道路做法如同上述。

2、施工围护

a、施工现场封闭式围护

Ⅰ根据业主要求及市文明施工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围设置封闭式施工围护。道路纵向南、北侧分别设置,在施工便道出入口设置横向围护;

Ⅱ隧道段纵向围护设置位置:地下通道段北侧(3+920~4+510)围护设置于距道路中心线20m,(即场施工便道北侧),南侧围护娥江路~新安江路口为距道路中心线外31m,新安江路以东为距道路中心线外35m;

Ⅲ地面道路段(3+425~3+920)北侧在现状机动车道留置4.0m便道设置施工围护,与隧道段围护接顺,南侧在距道路中心线26m设置施工围护;

Ⅳ横向围护清江路口3+425以西设置,与纵向围护连接,出入口设置大门和值班室。新安江路口桩号4+250及4+242设置2道横向围护与纵向围护连接,同样设置出入口;

Ⅴ封闭式围护做法:围护底座高30cm,砖砌抹面粉刷,墙面采用彩钢板,高度1.8m,围护顶每隔10m设置警示灯和本公司彩旗,道路出入口围护顶部设置闪光型警示灯;

b、深基坑两侧安全围护

Ⅰ本工程设计采用咬合桩基坑围护,明挖顺作法施工,基坑较深,最

大埋深在14m左右,故考虑深基坑两侧设置钢管围护;

Ⅱ深基坑安全围护做法:咬合桩顶部压顶梁砼浇筑时予留插钢管予留,待砼硬化后随着土开挖工作面的展开,采用黄色、黑色相间的纵向钢管用轧头固定在竖向短钢管上,沿高度向设上、中、下三道;

3、施工临时用电布置

a、概况

施工现场业主提供两处电源,一处位于娥江路以东桩号3+900位置,现状江路南侧人行道,1台200KVA(1#变压器)及1台400KVA(2#变压器)变压器;一处位于七甲路口桩号4+250位置,江路北侧,1台400KVA 变压器(3#变压器),1台500KVA变压器(4#变压器)。

施工现场用电分析:

本工程施工用电量较大,具体分为咬合桩基坑围护施工用电,深基坑施工降水,工程结构施工用电,固定点(钢筋加工场及木模加工厂)施工,临设用电等几个面。

由此,根据本工程不同施工项目用电量的大小,采用分开架线,尽量考虑单路设置,减少影响,并且采用临时架空、临时拆除的布线式。

b、施工用电平面布置

Ⅰ项目部、职工宿舍照明用电,仓库、电工间维修用电,木工加工间用电,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用电,用电荷载120KW,采用2×(3×50m2+2×35mm2)塑料铝蕊线由娥江路以东1#变压器外总配电箱接引,沿南侧设计道路红线外设置架空线;电杆间距20m一根,均采用杉木电杆架空设置。在木工棚、钢筋棚分别设置动力分配箱,照明分配箱;在项目

部、职工生活区设置照明分配箱,电工维修间设置动力分配箱。

Ⅱ钢筋场地中对焊机用电及部分交流弧焊机用电,用电荷载258KW,采用一组3×95mm2×+2×50 mm2塑料铝蕊线用一组2×50 mm2五线铜蕊橡皮电缆,由娥江路以东2#变压器外总配电箱接引。线路沿设计道路沿线外设置,其中3×95 mm2+2×50 mm2塑料铝蕊线采用杉木电杆架空设置,线杆间距20m;2×50 mm2铜蕊橡皮电缆采用埋地敷设,PVC管穿管后暗埋于地下,埋深不小于60cm,并在电缆上下铺设50mm厚的黄砂覆盖,黄砂上再安放红砖作为保护覆盖层,最后回填土覆盖,并且每隔20~30m插上标记牌,上写“下有电缆,禁止挖掘”标记牌,穿越施工便道时电缆应穿入Ф80钢管中,并且采用上下各浇15~20cm素砼作保护。

在钢筋加工场地对焊机专用未端设置动力分配箱。

Ⅲ咬合桩基坑围护施工机械用电、深基坑施工降水、砼工程施工机械、交流弧焊机械及沿线照明等,总用电荷载为1422KW,考虑到工程施工部署,以七甲河桥为界,分设两个作业面同步实施,东侧作业面长度260m,西侧作业面长度270m,以七甲河桥分界,分设东、西、南、北四路架空线路,七甲河桥东、西、南、北西条架空线路分别设置于施工便道外侧,每条线路采用2×(3×70mm2+2×50mm2)塑料铝蕊线架空设置,其中七甲河桥以东南北线路从七甲路4#变压器接引,七甲河桥以西线路从七甲路3#变压器接引。架空线路采用杉木电杆,间距20m,每隔40米设置动力分配箱及照明分配箱,在配电箱设置位置对应的施工主便道下预埋Ф200钢管横穿客,以便于地下穿线。

Ⅳ在固定的钢筋加工场地及木模加工场地分别设置一盏大型投射灯进行照明。结构施工部位采用可移动的投射灯,不足部分采用高压钠灯作局部加强照明;

Ⅵ后期隧道部用电采用50mm2电缆作为主线,每40m设置一动力配电箱及照明配电箱,每20m设置1盏高压钠灯作照明。

4、施工临时用水布置

本工程临时用水由业主提供水源,水源总管口径为DN75,联接点位于新安江路以西南侧现状人行道上,为满足施工区施工生产、生活用水的要求,在水源总管处接出二路支管,即一路为生活区用水,采用φ50镀锌管接至生活区。另一路采用φ50普通钢管沿南侧排水沟外侧暗埋布置,并且每隔50m设置一处横穿施工主便道的预埋管,埋深20cm,以满足施工养护、消防的需要,同时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软管。供水点每隔50M设置一处水笼头,水笼头采用三种,一种为D25,一种为D50消防接头,一种为D50钢管加阀门。主管道沿线每隔30m设置阀门及活接,以便于折装及检修。

5、施工临时排水布置

a、沿施工便道外侧纵向通长设置排水明沟,在遇横穿道路相交处采用φ300UPVC管暗埋通过,管道采用钢筋砼包处理,以防止管道压碎。横穿道路两侧设置50×50cm连接检查井,以便于疏通、检修。

b、排水沟采用砖砌明沟,明沟净宽度40cm,底板采用10cm素砼垫层,侧采用水泥砂浆粉平、抹光,纵向坡度3‰。

c、每隔50m在施工主便道下设置一处横穿管与明沟连接,管道采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