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嘉莉妹妹美国梦的破灭

嘉莉妹妹美国梦的破灭

嘉莉妹妹美国梦的破灭
嘉莉妹妹美国梦的破灭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

2 人名名词词汇化问题

3 “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

4 解析喜福会中美籍华裔妇女的冲突和身份问题

5 概念隐喻在英语专业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6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7 从生态批评视域解读《热爱生命》

8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餐具比较——筷子和刀叉

9 论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小人物生存模式

10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1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2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

13 流行语的翻译

14 从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看法律条文英译汉

15 On C-E Translation of Company Profi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16 从语用学角度看现代汉语对英语外来词的吸收和使用

1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 英汉恭维语与恭维回应的跨文化分析

19 试论金融英语词汇的特点与翻译

20 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

21

22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

23 浅议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24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

25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

26 试论盖茨比对其梦想生活的追求

27 中美商务接待文化差异

28 论英汉恭维语的差异

29 论《认真的重要性》的喜剧艺术特征

30 浅析虚词在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

31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

32 仿拟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33 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

34 关注耐心教育——浅谈《差不多是大人的人》中黑孩子的叛逆心理

35 The Name Translatio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36 A Brief Discussion on Creative Treason in Poetr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Isles of Greece

37 从归化和异化理论分析英语影视剧字幕翻译策略——以《绯闻女孩》为例( )

38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

39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40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

41 史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自然主义表现手法

42 试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冲破种族主义桎梏追求自由的精神

43 参与式教学法与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44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师课堂角色研究

45 模糊语言的社会语用功能

46 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

47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

48 汉英谚语中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49 哈克贝里·费恩与汤姆·索亚性格的对比分析

50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

51 论“迷惘的一代”告别“美国梦”——浅谈《永别了,武器》和《了不起的盖茨比》

52 浅析多丽丝?莱辛《天黑前的夏天》中凯特的多重身份

53 浅析小说《教父》中教父的心理转变及其成因

54 报刊英语新词的汉译

55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56 Analysis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57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夜色温柔》中主人公迪克的堕落

58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

59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

6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Gratitude Expressing Approach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elatives

61 从《死者》看都柏林人的精神瘫痪

62 英汉形合意合的对比性研究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63 英语写作中干扰因素的分析

64 论《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

65 经典英文电影台词的文体分析

66 服饰语的认知凸显:认知语言学角度

67 Feminism under the Traditional Masculine Standards

68 Colonialist Ideology in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69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

70 对中式菜名英译的试探性研究

71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72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

73 Existentialism in Pride and Prejudice

74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

75 外贸函电写作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

76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

77 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

78 论英汉成语翻译

79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

80 从奥巴马演讲的不同译文看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81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

82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

83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

84 探究傲慢与偏见的独特魅力

85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形象分析

86 旅游景点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87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

88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

89 中英足球体育新闻中的隐喻现象探析

90 基于语料库的中英色彩词文化差异研究

91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奥巴马总统竞选辩论的语篇特点

92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93 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下电影字幕翻译分析--字幕翻译的实用技巧

94 试析《宠儿》中的象征手法

95 简爱和林黛玉的反叛性格对比分析

96 从释意派理论看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97 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策略初探

98 目的论与外国汽车商标的汉译

99 浅析星巴克现象中的独特文化

100 从童话看中西方儿童教育的差异

101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102 动物成语的英译

103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复仇动机分析

104 托尼?莫里森《柏油孩子》的后殖民生态批评解读

105 An Analysis of Conflict Images in Invisible Man

106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体现

107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德的梦想

108 《名利场》中女性命运对比

109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10 《呼啸山庄》的悲剧分析

111 跨文化交际在英文电影赏析的应用

112 从《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性格发展看维吉妮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113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Human Nature in Wuthering Heights

114 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百年孤独》中的象征色彩

115 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

116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心》

117 查尔斯?弗雷泽《冷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18 商务英语评论中的态度意义分析

119 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警察与赞美诗》译本评析

120 浅谈英语广告的特点及翻译

121 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

122 莎士比亚电影和爱情阻力: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123

124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

125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我弥留之际》中三个儿子的悲剧为例

126 快乐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27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

128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

129 浅析《伟大的盖茨比》中的爱情观

130 从《基督山伯爵》看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

131 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与民族主义风格的平衡

132 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蜕变

133 英汉”黑色”的隐喻的对比研究

134 人文主义思想在《皆大欢喜》中的运用

135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特征及翻译策略

136 An Exploration to Humor Translation in The Million Pound Note: 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137 中英报刊新闻标题语言特色探讨

138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分析

139 中外大学校训翻译分析

140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对比研究

141 字母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142 英汉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

143 论《爱玛》的反讽艺术

144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

145 英语旅游广告的文体分析

146 报刊杂志词频分析与大学英语教学中词频分析的比较

147 The Tragic Destiny of Brett Ashley in The Sun Also Rises

148 《卖花女》中莉莎人物形象分析

149 从《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布雷克耐尔夫人看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特点

15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1 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152 The Travel of Freedom—An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53 作者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表现的双重人格

154 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

155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5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7 《远大前程》中通过研究匹普对乔的态度转变来探讨他的成长经历

158 离开“美国出品”

159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ic Fat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ardy’s Fatalism

160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61 探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

162 The Analysis of Surreal Symbolism in Shelley’s Poetry

163 英语动词时态的认知及隐喻概念研究

164 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

165 英汉新词对比研究

166 广告翻译

167 如何有效做好交替传译笔记

168 “庸人”自扰——《普鲁弗洛克情歌》主题探究

169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

170 动物词汇的英汉互译策略

171 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

172 从功利主义角度分析查尔斯?狄更斯《艰难时世》中露易莎和汤姆的教育悲剧173 论《瓦尔登湖》的超验主义思想

174 An Analysis of Youth Subculture through the Movie--Trainspotting

175 好莱坞电影中中国人形象变迁的意识形态分析

176 悲剧的幕后黑手——《美国的悲剧》浅析

177 习语及习语的汉英翻译

178 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诺桑觉寺》

179 试析《旅游巴士》中的犹太文化内涵

180 《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圣经原型解读

181 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姚木兰的比较研究

182 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转换

183 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8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阈下《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群像

185 从男权主义角度分析《苔丝》中的人物

186 A Study of Children Images in Huck Finn and Tom Sawyer

187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188 Pragmatic Consciousnes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189 An Analysis of Symbols in Young Goodman Brown

190 从解构主义视角分析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中小说中心的消失

191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文体特征及翻译

192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人物性格成因

193 The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Grammar in Senior High Schools

194 Influences of Encouraging Words on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Classes

195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英汉音译研究

196 论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197 英语单位名词研究——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为例

198 Translating News Concerning China in Global Time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199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

美国梦与中国梦有何区别

美国梦与中国梦有何区别? 来源:郎仁斌的日志 美国梦是希望之梦、成功之梦、平等之梦、幸福之梦。 据有关学者的归纳:“ 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持著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致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 “依据历史学家的说法,美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扩张并非只是因为美国的自然资源丰富,更是因为所有人都有机会藉由自己的奋斗获取财富。美国梦成

为了吸引世界各地人民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无论过去或现在。在今天,每年有超过一百万的人成为美国公民,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移民地点。” 美国梦的核心是:“ 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美国梦的代表人物有:爱迪生、洛克菲勒、福特、比尔盖茨、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杨致远、赵小兰、朱棣文、施瓦辛格、林肯、罗斯福、里根、肯尼迪、克林顿、奥巴马…数不胜数。 而中国人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中国梦,例如现在,大家的梦想就是“我爸是李刚”和“中五百万”大奖。这些梦想都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只要收获,不要付出的梦想。 如果要找出一个中国人都希望达到的目标的话,就是“升官发财”。追求权力和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从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到当今的“一切向钱看”,无不始终贯穿着权力和金钱占有欲,而丝

浅析《夜色温柔》中“美国梦”的破灭

【摘要】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中心主题:“注定要破灭的美国梦”。小说的主人公迪克是悲剧性的人物,其悲剧的实质是理想主义陷入道德堕落,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的矛盾,他的理想破灭和个人失败是“美国梦”破灭的戏剧化表现。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主人公迪克命运变迁的探讨,表达对残酷社会现实的控诉和对在这个现实社会中为了理想而生却无法摆脱理想破灭的人类命运的悲恸的感悟,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美国梦”的破灭。 【关键词】迪克;美国梦;破灭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它作为美国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多数美国人所推崇。它使人们相信:在美国这块土地上,机会均等,只要努力奋斗,就会获得成功。在《夜色温柔》中菲茨杰拉德表达了他对人类注定失败的深思,对个人堕落的深深痛楚,对“美国梦”破灭的极度绝望。从小说主人公迪克的身上我们能够解读作者菲茨杰拉德对于这样一个混乱世界的看法。迪克从拥有美好前程的年轻心理医生开始,经历了为了理想而不断努力付出的过程,直到他最后的崩溃及梦想的破灭。 一、美好前程 当迪克初到苏黎世时他26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讲这是生命的黄金时期。更为重要的是他有着光明的前途。迪克拥有反应敏捷的头脑,超乎寻常的灵敏性,以及适当的理性和行为准则。即使是在混乱的战争时期,迪克就像一名隐士一样远离摧毁人们生活、世界观及道德规范的这场灾难。他似乎以坚定的信念作为支撑,在自己平静的世界里攀登学术的高峰,追求成功。 迪克被塑造成了典型的美国人,作为美国早期殖民者的后代,迪克继承了他们的气质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像早期的美国人一样,迪克也有着在他出生的这片新大陆上依靠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努力实现成功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梦想。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坚信信念的力量,尤其是植根于美国人心中的追寻梦想的信念的力量最终能够超越外部混乱的庸俗和局限。 迪克的理想主义不仅表现在他对于成功的追求上,而且表现在他对于人类的信心上—人类永恒的高尚道德情操,战胜邪恶的不可征服的力量,无私的爱的奉献等。作为一个牧师的儿子,迪克的这种理想主义深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己的父亲抑或是数世纪前的“父亲们”。事实上,真正存在于他父亲身上的是被传承下来的美国精神,是前人在这片土地上为他们的幸福、自由和爱奋斗的精神。 与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已经荡然无存的充满了狂暴的外部世界不同,迪克在萝丝玛丽的心目中还是完美无缺的。对于她来讲,迪克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性格。作为一个有雄心的男人,他坚定地追求成功。另一方面,他也对其他人表现出他的友善及绅士风度。透过迪克我们触摸到了一个既刚毅又温柔的男人。 也正是因为对于自己理想的坚持使得他在早期的学习中取得了诸多的成就。毋庸置疑,此时我们从迪克身上看到的是他的朝气蓬勃、自信以及他事业上看上去无需置疑的好运。像他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理想主义者,他拥有很多与生俱来的才能,他继承了美国人的天性—实现远大理想的雄心壮志。 二、梦想破灭 当尼科尔爱上他的时候,迪克就不得不在成为伟大的心理医生和做一个普通的男人之间进行选择。对于迪克,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讲,他“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做一个勇敢的人和一个聪明的人,但这一切做起来相当难。他也想着要被人爱,如果他值得为人爱的话。”[1]所以他接受了被尼科尔所爱要承担的责任,并且逐渐地被这个残酷的世界带给他的曾遭受过极大打击的、格格不入的人们所洗脑。他给这些人温暖,为这些破碎的灵魂做一切他能够做的事情。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在这些令人愉快而又冰冷的夜里,他渐渐地用尽了他的能量和

《嘉莉妹妹》中主要人物的美国梦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广告的翻译 2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3 粤菜翻译之“信达雅” 4 从西方讽刺剧看品特的威胁喜剧 5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 6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美国女性--《律政俏佳人》 7 浅析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 8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9 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和意境英译——基于萨皮尔-沃夫假说 10 从电影《碟中谍》系列探讨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 11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 12 浅析《黛西米勒》中男女主人公矛盾情感背后的文化冲突 13 汉英招呼语的对比研究 14 《野性的呼唤》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15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16 内向型与外向型性格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7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18 美国体育运动词语对美国英语的影响及语用分析 19 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20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 2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2 从《暴风雨》看凯特?肖班的自由派女性主义思想 23 浅谈简奥斯丁《劝导》的反讽艺术 24 论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 25 英语运用中的歧义分析 26 比较《简爱》中女性“陈规形象”与《飘》中女性“新形象” 27 对于高中生英语学习感知风格的调查研究 28 英汉颜色词语义对比研究 29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30 中西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因素研究 31 科技英语中名物化的功能 32 跨文化交际在英文电影赏析的应用 33 从奥巴马访华报道看中美媒体报道差异 34 英文姓名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35 O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36 V 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Pragmatic Approach 37 The Loneliness i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38 《新成长的烦恼》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 39 汉语外来词翻译的文化解析 40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Numerical Idioms and English Numerical Idioms 41 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 42 英语教学中非言语交流与跨文化交际中能力的培养

浅析破碎的美国梦

浅析破碎的美国梦 ——以《美国悲剧》为例 2008212859 中文0806 罗莹 摘要:美国梦源于英国对美国的殖民时期, 发展于19 世纪。它认为每一个人, 不管他的出身如何, 只要努力奋斗, 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许多人并不能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有的人甚至以死亡结局。德莱塞在《美国悲剧》这一作品中,大胆真实地揭开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面纱,指出它就是酿成克莱德悲剧的根源,并指出了美国悲剧的普遍性。 关键词:美国梦美国悲剧德莱塞克莱德 美国文学仅仅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而在这短短20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梦主题一直作为一个常见的主题贯穿其中。所谓的“美国梦”即为憧憬着一个新的世界,有着无限的机遇,希望“机会均等”,希望获得成功;甚至在物质追求和理想追求之间划上等号,将财富和成功作为人生目标。在美国的很多文学作品中,主人公都是怀揣着五光十色的梦想踏上追梦之旅,最终却以梦想的幻灭收场。斯蒂芬·克雷恩的《妓女麦基》、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德塞莱的《嘉莉妹妹》等代表性作品,进一步揭露了美国梦的实质,,促使人们意识到美国并不是梦境中的天堂。这些小说的主人公都以死亡告终, 小说同时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角度揭示了美国梦的腐朽和破灭。美国梦这个主题在小说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但是最终都脱离不了灭亡的结局。本文以德莱塞的《美国悲剧》为例,解读美国梦的形成、扭曲、破灭及其实质。 一、美国梦的缘起 美国思想家富兰克林以自己怀揣一元钱,独闯天下艰苦创业的成功经历阐释了美国文学中从破衣烂衫到腰缠万贯的美国梦的实现。美国梦的实现也是富兰克林《自传》中一贯的主题,表现了美国建国初期发愤图强, 是乐观向上的美国人的象征。而美国梦也一直被视为美国人的精神支柱之一,它的形成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 1776 年, 托马斯·杰弗逊就在《独立宣言》中写到:人生来是平等的, 造物主赋予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美国梦的实现奠定了理论依据。1789 年, 美国人摆脱了英国, 赢得了独立。对于移民来说当时的美国是一个繁荣似锦的自由国度, 生机勃勃, 充满幻想。1848年加州的淘金热, 引发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 对开发美国西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美国梦进一步发展, 而且非常流行, 每个人都梦想着发财, 相信只要努力工作,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 甚至一个连鞋子也没有的穷光蛋也可能成为一个百万富翁。 正是受这样思想的驱使,《美国悲剧》中的主人公克莱德试图挖掘通往富贵之路的每一条途径。借助自己漂亮的外表,和几分巴结逢迎的本领,他费尽心机的巴结素未蒙面的有钱伯父,向富家小姐献媚,幻想能借助和资本家女儿桑特拉的婚姻使自己拥有金钱地位,进而跻身上流社会。 二、美国梦的扭曲 然而,美国梦的道路并没有想期待中的那样顺利。 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开始了工业化,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希望凭借自己的勤奋和

_嘉莉妹妹_中的自然主义与_美国梦_

外 国文学研究 odern chinese 2010.04 西奥多?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他的《嘉莉妹妹》引发了读者对嘉莉道德的质疑,同时评论家也对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诸多疑问:“他纵容了一个失去自我、踩着别人肩膀尤其以牺牲男人为代价爬上上层社会从而达到目的的女人”[1](P142);“一个道德沦丧的女人最后却没有受到惩罚”[2](P202),“受自己本能的驱使借一切机会向上爬的利己主义者”[3](P61)。然而,作为一个自然主义的代表,德莱塞真实地再现了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大都市生活,把自己的辛酸融入了作品中。 一、自然主义与《嘉莉妹妹》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在美国迅速发展,城市化现象尤为明显,这些特征在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与此同时,科学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自然主义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下产生的。自然主义作品经常以高度写实的手法直接描写社会生活环境的残酷性:大都市的繁华,小人物摆脱贫困命运的挣扎来揭露人类本性中的黑暗面以及人类在这样的现实面前的软弱无助。因此,美国自然主义文学有时也被称为残酷现实主义。《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小说叙述了农村姑娘嘉莉从闭塞的村庄到繁华的都市来寻求新生活,成为一名喜剧演员的经历。她先后沦为两位男人——杜洛埃与赫斯特渥德的情妇,最后她凭借着自己与生俱来的美貌和表演天赋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喜剧明星,而赫斯特渥德却从一位风度翩翩,衣冠楚楚的酒店经理沦落为街头乞丐,最后悲惨地死去。西奥多?德莱塞写的《嘉莉妹妹》充分体现了自然主义的消极论及决定论。 德莱塞十分注重环境的描写,特别强调客观环境对作品 中人物性格命运的决定作用,强调环境决定人物,决定人性善恶,决定人的本质属性。《嘉莉妹妹》这部作品的背景是 工业化过程中的美国大都市。经济的繁荣改变了美国人传统的工作、生活方式,工业和交通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成千上万的渴望致富的人涌向城市,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而在灯红酒绿、充满诱惑的都市大环境下,人们的行为势必以谋生和发迹为出发点。在《嘉莉妹妹》的开头部分,作者就已经向我们指出在巨大的环境作用下的女主人公的最终命运所在。因为“一个十八岁的姑娘离家出门,她的遭遇不外乎两种,不是碰到好人相助而好起来,就是迅速接受花花世界的道德标准而堕落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要保持中间状态是不可能的”[4](P1-2)。 嘉莉对金钱和物质具有强烈的欲望,一方面是缘于她的本性。小时候她就梦想过童话里的宫殿和各种豪华气派的地方,想象在那些雕刻华丽的门廊的里边,人们是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另一方面又是环境对她的影响。嘉莉“由于环境的促使和她那新朋友的教导,起了很大的变化。她具有努力争取解放的人的能力。更其繁华的生活对她是不会没有影响的。她在知识上的增长没有她的欲望的觉醒来得快”[4](P95)。德莱塞认为,人不是分为善者与恶者,而是分为强者与弱者。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环境成了《嘉莉妹妹》中决定一切的因素。因此,在德莱塞看来,杜洛埃和赫斯特渥德对嘉莉的诱惑以及嘉莉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和美貌铺路都是外部世界力量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当嘉莉稍加思索便同意与杜洛埃同居,而后又先后抛弃杜洛埃和赫斯特渥德去追逐自己更加富丽堂皇的生活就不难理解了。 二、“美国梦” 纵观20世纪的美国文学,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经久不绝的主旋律,那就是对“美国梦”的执著追求和沉重的失落感。 ○宋晓慧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与“美国梦” 摘 要:《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本文主要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环境对嘉莉的影响,指出嘉莉的道德倾以及对“美国梦”的追求主要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最终揭示出该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所表现出的批判意义。 关键词:《嘉莉妹妹》 自然主义 美国梦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专业班级:汉语言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作者简介:菲茨杰拉德: 司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在美国文坛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是“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的一生及其作品都充分说明,他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是美国20世纪2O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有成功与辉煌的一面,又有苦涩和失意的一面,曾被称为“失败的权威”。他的生命交织着雄心和现实、成功和失败、得意和潦倒、纵情和颓丧、爱情和痛苦、美国文明和欧洲文明的矛盾、东部和西部的冲突、梦想和幻灭……这一切都在他的小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诗人与文学批评家艾略特称这部作品是“自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精妙的构思、细腻的笔触、完美的形式描写了出身贫寒的盖茨比痴心不改地追求因“贫富差距”而未能“终成眷属”的情人,却以失败身亡而告终的悲惨爱情故事,揭示了“美国梦”必定破灭的规律,生动地再现了“爵士时代”残酷、冷漠、自私、无情的社会现实。 美国梦的简介以及和作品的联系: 美国梦始于对美洲大陆的开发,它是对梦想的追求,对未来抱有乐观主义的态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梦失去了它的原始意义,一些新的想法出现,它成为人们追求物欲的一个借口。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不惜使用一切卑劣和肮脏的手段,整个社会充满了浮躁和绝望,《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情况下产生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经历了表面的经济繁荣,其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危机,经济的表面繁荣和商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美国梦遭到扭曲,他们认为金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区别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别 读到一篇解释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的文章,其中提到,二者的不同是“是价值观上的差别”,“要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就必然奉行集体价值,以集体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集体的整体利益;相反,美国梦奉行个人价值,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个人的物质利益。也就是说,中国梦有着家国情怀的特征,而美国梦则更多个人奋斗的色彩。”这种看法似乎正在成为理解眼下“中国梦”的基调。 德国神学家,被称为德国教会良知的反纳粹宗教人士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说过,“人们在比较自己与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东西时,特别容易高估自己的成就。”美国梦真的只是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吗?真的就没有与共同体有关的“情怀”? “美国梦”最早由历史学家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美国史诗》(The Epic of America,1931)中提出,成为一个流行的说法。他写道,“上个世纪,那个将千百万人从别的国家吸引到我们国家来的美国梦,并不仅仅是由于物质的丰富(尽管这也非常重要),而是要远远超过这个。这是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得到发展的梦,这个梦要摧毁的是那些在老旧世界中竖起的壁垒,……要颠覆的是那些只是为某些阶级自私利益服务的社会秩序。”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千千万万人从“老旧世界”到美国这个“新世界”来追寻他们在自己“祖国”不能实现的希望。每个国家都有可能的梦想机会,但只有美国才是给外来者提供梦想机会的国家,在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梦是很难在其他国家复制的。 美国吸引许多别的国家人们来寻梦和圆梦,首先是因为它拥有许多人向往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平等价值观。例如,德意志1848年革命在军事镇压下失败,数千名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被迫逃走,大多去了美国。对这个没有贵族特权等级,没有专制政府权力的国家,其中一位如此写道,“德国移民来到一个新的国家,那里没有专制权力,没有建立在垄断、苛捐杂税上的特权秩序,没有对信仰和良心的钳制。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到处旅行、定居。不需要身份证,没有警察来干涉他的私事或监视他的行踪。……任何人只要尽职和能干,就能得到荣誉。穷人和富人都是平等的,学者一点也不比最贫寒的工匠身份高。随便干哪一行都不用觉得丢人。……拥有财富和房产的人,一点也不比最穷的公民拥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没有贵族,没有特权阶级,没有军队在肉体和精神上镇压人民,没有大批不干事的官僚吮吸人民的血汗。更重要的是,没有君主和腐败的法庭,……在这样的国家里,一个人只要有才能,精力旺盛,坚韧不拔,就能得到远远超过在君主制国家里的机会”。 并非每一个到美国来寻梦和圆梦的人都能成功地如愿以偿,但美国梦却一直还是一种有力的召唤力量,为什么是这样呢?亚当斯解释说,那是因为美国梦代表的是一种关于社会秩序的公正理想,“一直就有这样一个美国梦: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变得更好,更富足,每个人都能以他的努力和成就找到自己的机会。欧洲的上层阶级很难恰当地理解这个梦,而我们当中也有很多人厌倦了或不再信任这个梦。这不只是一个关于汽车、房子或高工资的梦,而且是一个关于社会秩序的梦。在这个社会秩序里,每个男人和女人都凭借自己的内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尊重,不论出身是贫贱还是富贵,可以一样受到他人的承认。”

“美国梦”的形成及与“中国梦”的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按照美国历史分期,对“美国梦”的孕育、发展、形成过程和内涵变化进行了论述,进而分析了其与“中国梦”在提出时间、内涵、持有者、层面、包容程度等方面的差别,最后指明,“中国梦”有“美国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美国梦”;“中国梦”;内涵变化;对比 一、引言 二、“美国梦”形成历时研究 我们按照美国国务院出版的《美国历史纲要》(outline of u.s. history),对早期“美国梦”的形成与内涵发展进行分段分析研究。分期主要按照“美国梦”术语提出之前的重要历史事件为分隔点。 1. 美洲早期(1492―1600)――发现生存之梦 早期的美洲大陆还没有“美国梦”。在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到来之前,居住在北美的是原住民。他们形成几百个部落、种族,靠采集狩猎为生。以游猎为主的部落常年迁徙,居无定所,不同种族间的战争时有发生,也主要是为食物和牧场的争夺。这些原住民对土地感情深厚,其表现就是把对自然和环境的认同与崇拜融入到他们的文化信仰当中。如基奥瓦人对太阳的崇拜。(momaday, 1976)因此,美洲早期原住民的梦想,无非就是在自己崇拜的神灵保佑下,获得足够的食物和完好的能遮风挡雨的住处以供生存。 北美对于欧洲人而言则是一系列的发现梦。到达北美的有据可考的第一人,应该是1001年曾到过加拿大东北海岸的挪威人红魔埃里克的儿子雷夫。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年后登陆纽芬兰。1513年,由胡安?庞塞?德莱昂带领的一个船队在佛罗里达海岸现今的圣奥古斯丁市附近登陆,拉开了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陆探险的序幕。1539年,埃尔南多?德?索托率远征队在佛罗里达登陆,深入今天的美国东南部探宝,最远到达密西西比河。1540年,另一名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巴斯克斯?科罗纳多到了大峡谷和堪萨斯。法国人雅克?卡蒂埃沿圣劳伦斯河的远征,奠定了法国在北美拥有的主权。从墨西哥、加勒比和秘鲁的殖民地流向西班牙的巨大财富,激起了其他欧洲大国的强烈兴趣。1585年,沃尔特?罗利在北卡罗来纳沿海的罗阿诺克岛建立了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但它后来被放弃了。 从以上分析可知,美洲早期内部居民即原住居民的梦想就是生存梦;而外部世界对于北美的梦想则是发现梦。这两个梦想表面没有关联,本质上却为以后旧世界与新世界的冲突埋下了伏笔。原住居民的生存梦主要是自给之需,种族间虽有冲突,但战胜后生存无碍,争夺即止。外部世界的发现梦,却是要探险掠奇、获取财富,因此争夺永无休止。 2. 殖民时期(1600―1733)――个人自由之梦 到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初,北美大陆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欧洲人的世界和印第安人的世界开始正面接触。以往间歇性来北美探查、捕鱼、贸易的欧洲人在北美永远定居下来。1607年5月英国伦敦公司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建立第一个永久居留地,后来发展为弗吉尼亚州。约翰?史密斯于1614年对切萨皮克湾以北、圣劳伦斯河以南的地区进行了考察,并将它命名为“新英格兰”。1620年“五月花”号抵达普利茅斯。此后的一百多年,美国最初13个州的早期殖民地相继建立。主动来到这片土地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以发财致富为目的的探险家和百姓;另一类是为了逃避国内政治和宗教迫害的人,如英国的清教徒。发财致富的人也有不同的身份:有钱的业主;自由的贫穷者;契约奴。不管哪种身份,来北美发财、获得物质自由是他们的梦想。这个梦想也得到了欧洲国家的支持,同时也深深吸引着所有欧洲人。开拓殖民地,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是欧洲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共同特征。欧洲各国的“新大陆梦”本身强化了移民来北美发财的梦想。这个梦想贯穿着整个殖民时期。1600到1680年间,英国是移民的主要来源。此后,苏格兰人和北爱尔兰人成为主要源泉。追寻自由的移民主要是英国清教徒和1680年后逃避战乱和压迫来北美的西北欧人。当然,当他们来到

英文美国和中国梦American Dream and Chinese Dream

American Dream and Chinese Dream America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ts econom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ll the people are seeking to freedom, equality and happiness. On the land, people have American Dream, for this dream,they are working hard and Struggling. What’s more, American Dream inspires millions of people from home and abroad to America, for achieving the American Dream. As is known to us, American Dream is the idea that life should be better, richer and fuller, with opportunity for each one. First of all, history about American Dream .America Dream began in the discovery of North America, it was due to opening of the sea lanes and discovery of the new continent, so there were great number of settlers and immigrants poured in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y offered premise condition to American culture. It was formed on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formulation and everybody had equal rights became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t was developed in the rise of capitalism. What’s more, Westward Movement promoted American Dream to zenith and it became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Spirit. In addition, people about American Dream. We will never forget Andrew Carnegie, Abraham Lincoln,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Obama and so on. They are very great, because they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American Dream. However, what is the American Dream today? It is including space explora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ree leading ways to instant wealth.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折射出的“美国梦”的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折射出的“美国梦”的破灭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篇幅不长,却生动地再现了美国20世纪“爵士乐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将象征的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菲茨杰拉德刻画出的主人公盖茨比这一形象无疑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梦”的幻灭的写照。 关键词:美国梦迷惘的一代《了不起的盖茨比》 1.引言 “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她们共同表现出的是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失望和不满。他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适合战后的世界:美国在第一次大战中得到极大的发展,战后又在短暂的衰退后持续增长,达到空前繁荣。然而,他们又完全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他们的精神世界放荡不羁而又苦闷彷徨。菲茨杰拉德被人们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是他最优秀的作品。 2.虚幻的“美国梦” 所谓的“美国梦”指的是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

助。这激励着世世代代的美国人奋发向上及世界各地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总而言之,当时的美国梦的实质是获得物质方面的成功,但是这种物质上的成功有其独有的道德基础,即它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成为被上帝选择的少数人。许多清教徒的确在追寻物质方面取得成功,但他们不仅仅是在追求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被上帝选中,被送入天堂,而不是被送入地狱。并且,获取财富的手段必须在道德准许的范围内。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美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阶段,西进运动已经成了遥远的过去。西部已再无土地可供开发和征服。社会环境的改变和物质资料的匮乏使富兰克林的先驱精神成为不再适合于一个发展中工业国家的精神准则。战后的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传统的道德、传统的理想、传统的宗教信念区域瓦解,及时行乐追求享受成了一种生活时尚;美国梦成了追求物质享受的代名词。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资本主义工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加剧贫富分化,资本家们积累大量财富。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人如果想要通过勤劳与智慧获得成功,就是一个梦,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 3.盖茨比的美国梦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家境并不富裕。在

社会转型期的_美国梦_试论嘉莉妹妹的道德倾向_黄开红 (1)

社会转型期的/美国梦0 )))试论嘉莉妹妹的道德倾向 黄开红 内容提要:/美国梦0一直是举世瞩目的理想精神之一。它源于欧洲清教徒的宗教理想信念,后来又演变成在美国只要聪明和刻苦,人人都可以成功达到/从一文不名到亿万富豪,从社会底层到上流阶级0的目标这样一种信条。但是,当美国发展到由农村向城市转型的历史阶段,/美国梦0的实现途径就偏离了较为正常的轨道,出现了/只有牺牲个人的优良道德才能达到目的0这样一种现象。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指针,通过对5嘉莉妹妹6中女主人公主要思想和行为情节描写的分析,指出嘉莉的道德倾向主要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最终揭示出该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所表现出的批判意义。 关键词:美国梦嘉莉妹妹社会转型道德倾向 作者简介:黄开红,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T itle:On d Am erican D rea m d i n the T ransiti o na l Soc iety:S ister Carri e.sM ora lTendency Abst ract:d Am erican D rea m d has been one of the m ost i d ea l drea m s t h roughout the wo rld.It orig-i n ated fro m t h e Puritan belief i n d bu ilding a c ity upon the hil.l d Later on,it developed i n to a kind of secular idea:ever yone can succeed d fro m-rags-to-riches d w ith h is/her o w n i n telli g ence and hard w ork.I n Am erican h istory,it has attracted m illions o f people to seek their drea m s fro m all over t h e world,and rea lly a lot of drea m s have co m e true.H o w ever,when Am erican h istory entered t h e transitional peri o d,wh ich w as ar ound the year1900,them eans of realizi n g d Am erican Drea m d dev iated fro m its orig i n al track,so there appeared an abnor m al pheno m enon that d to m ake your-i deal drea m co m e true,you have to do so m ething i m m ora.l d The paper,based on eth ica l literary criticis m,analyzes so m e m a i n details concer n i n g the her o ine.s(S ister Carrie.s)crucial behav i o r and critical thinking,po i n ts out that the m oral tendency o f S ister Carrie is i n fluenced greatly by t h e social env ironm en,t and concludes t h at the novel Sister Carrie is m eani n gful and naturalistic in re flecti n g the social pr oble m s o f that very period. K ey w ords:Am erican Drea m S ister Carr i e transitional soc iety m o ral tendency Aut hor:Huang Kaihong is associate pr o fessor o fEng lish at the Schoo l of Forei g n Languages and Cultures,Southw estU niversity o f Science and Techno l o gy(M ianyang621010,China).H is m a j o r acade m ic i n terest isAm erican literat u re and culture.Em a i:l huangkai h ong@s w us.t https://www.doczj.com/doc/e711264706.html, 德莱塞的5嘉莉妹妹6以较为客观的现实主义艺术笔调,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嘉莉为了

美国梦与中国梦讲解稿

American dreams and Chinese dreams Good afternoon,ladies and gentlemen.I am honored to stand here and represent my group to show my presentation .First,Let's think about a question:What is dream? Dream is our goal to avoid getting lost in the pursuit of our life.Dream is our beacon when we have a long and lonely voyage at sea. Dream is a word showing the strongest desire of someone’s inner heart . Today,our theme i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American dreams and Chinese dreams .Now, let’s start with the American dreams first. The term American dream was first mentioned by James Truslow Adams in his book 《The Epic of American》which was written in 1931.He states in his book :“the American Dream is a dream of land,each person has a better, richer and more fulfilling life,and those who have the ability or achievement are always full of opportunities.” So what is the real meaning of American dreams? I think most of you have your own conception. Is it FREEDOM,or EQUALITY.Is it INDINVDUALISM or MOBILITY,and what about DEMOCRACY? Yeah,we can conclude six basic beliefs from American dreams: individual freedom self-reliance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competition material wealth hard work The American Dream is the dream of a land where all people can succeed through hard work. It is also an idea that suggests that all people have the potential to live happy, successful lives.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区别

如何理解“美国梦”,“中国梦”?两者有何异同?举例说明。 梦想在前,路在脚下 11月8日的晚上,在图书馆报告厅里,我第一次聆听了关于“中国梦”的解读。当时,83岁的荣开明教授满怀激情和心寄希望地给湖经的莘莘学子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和基本内容。荣开明老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给我们做了一次政治报告,这个类似政治思想课的讲座却道出了不一样的心声,传递出了不一样的正能量。 而在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在参观国家博物馆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我认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的确,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历经了170多年的沧桑岁月的中国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疑在彰显着“中国梦”的伟大力量。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也在一直延伸。此时的我们,整个中国都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只因心中有梦,有着中国梦和自己的梦。 11月11日,当再次观看“中国合伙人”,看到“新梦想”在时代的发展中革故鼎新,因势利导,带着自己的梦想走向全世界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梦想带给人的精神动力。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中国现行的一个缩影,而合伙人就是广大的中华人民,新“梦想”是人民需要奋斗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中华人民一直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精神在打拼、在奋斗。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人们继承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共同努力着,即便有困难,也是通过团队和集体的力量去共同寻找出路。 而在不久前,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在我眼前时,我第一次了解到了“美国梦”。矗立在纽约港入口处自由女神雕像向我们阐述了最为明显的“美国梦”——平等、自由、民主。这是每一个美国人心之向往的东西,他们坚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了不起的盖茨比》让我了解到了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所扮演的角色,拥有物质财富和权利地位是美国人仰慕的对象。但是盖茨比最终的悲惨遭遇却有告诉了我:看似仰慕他的人有着“同而不和”的思想理念,关注的不是他个人的能力,而是他所拥有的财富。虽然他们共享派对,但是无不羡慕着盖茨比的金钱和地位,而当盖茨比失去了这一切时,没有一个人会在意他曾经的辉煌。 所以从这两部电影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来“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区别。而这些都是由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因素决定的。“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一个国家的富强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而美国梦事个人的财富,建国以来美国从未受到他国的侵略征服,所以,美国人民可以不顾国之忧,专心去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振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民族之间患难与共,休戚相关,中华民族才能在振兴的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宽;而“美国梦”是个人的成功,大量的移民和黑白人种对立的局面让我们了解到民族的依存感难以在此生根发芽。”中国梦“是和谐幸福的群体,”家和万事兴“告诉了我,任何一个大家幸福了,那么自己才有可能快乐和幸福;而"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主义,个人的幸福和快乐是至高无上的追求。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The Disillus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in Great Gatsby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 学生:季旋旋 指导教师:雷卿 指导单位:外国语学院 1课题来源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而《了不起的盖茨比》自1925年发表以来就赢得了普通读者和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因为这部小说形象生动的捕捉到了美国二十年代“爵士乐时代”嘈杂的气氛,一跃成为那个时代美国历史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因为我对美国的爵士乐特别感兴趣,所以找到了关于这方面的文学作品,进而发现二十年代的美国梦与爵士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于是对美国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目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经历了表面的经济繁荣,其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危机,经济的表面繁荣和商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美国梦遭到扭曲,他们认为金钱可以买到一切,只要你拥有了财富,那么你就一定可以得到一切你想要的东西。从一战到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美国的青年盲目狂热地追求着美国梦,最后他们的梦都破灭了,盖茨比也不是个例外。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生动的刻画出了一个普通人“美国梦”的形成到破灭的故事,而菲茨杰拉德自己的一生也是一个破灭的“美国梦”。时至今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仍然追寻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国梦”。 2.2 意义: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作品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即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美国梦作为美国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始终贯穿于美国文学中,菲茨杰拉德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社会最为纵乐绚丽的时代上层社会贪图享乐,而美国梦也在此刻变得虚幻。《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菲茨杰拉德最好的作品,文章通过社会、历史及人物特点的分析,揭示那个时代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 3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名称,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动态 3.1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名称 [1] Barrett, William. Fitzgerald and America[J]. East Sussex, 1991(4):11-15 Bloom, Harold. [2] Broccoli, Mathew J. New Essays on The Great Gatsby[C]. Cambridge: Cambridg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