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八市州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项目

云南省八市州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项目

云南省八市州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项目
云南省八市州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项目

云南省八市州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项目

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一、项目概况

玉米是云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发展畜牧业重要的优质高产饲料,对云南省的粮食生产及畜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云南省玉米常年种植面积1700万亩左右,占全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7.8%左右。2007年全省玉米面积达到1789.7万亩,总产量458.4万吨,平均单产256.1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29.6%。目前总产量的65-70%作为饲用,其余作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食用、食品工业原料和工业上的综合利用。根据云南省粮食局提供的资料,2006年全省玉米消耗量达到619万吨,比上年增长5.6%,缺口逐年加大。近几年来,我省玉米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玉米单产水平低,生产总量不足,还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文山州常年玉米播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占全省玉米总播种面积的11.3%,其中2010年达218.14万亩,总产量6.39亿公斤,占我州粮食总产量的50.0%,无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玉米已成为我州第一大作物。但当前杂交玉米覆盖率仅为75.3%,平均单产272.2公斤,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选育中晚熟,较高产但稳产,尤其是抗玉米灰斑病及其它病害,抗旱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优质,耐贮藏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较大幅度地提高当地良种覆盖率和

实现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结合该地区生态气候特点,研究配套相应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并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尤其是通过种子企业,大力开展种子产业化开发,对快速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以确保文山州乃至整个南亚热带岩溶玉米生态区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意义重大。

为此,省农业厅科教处组织曲靖(项目牵头单位)、文山、红河、昭通、保山、楚雄、德宏、临沧等八个州市农科所,设立“云南省八市州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项目,从2006年开始,进行协作攻关,以期选育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玉米灰斑病和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优良杂交玉米新品种,通过协作示范,提供我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文山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是目前文山州唯一的综合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全所占地面积32.1亩,拥有科研试验基地302亩,资产总值2896万元。下设2个行政后勤室、8个研究室(中心)、1个科技开发中心。全所定编93人,现有在职职工88人。其中,研究员2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5人,硕士研究生18人,州首届突出贡献人才奖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贴”专家2人,“省突”专家3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3人,省青年科技人才奖1人,州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2006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省、州科技项目26项,共研究和选育出优质农作物新品种28个,其中省级审定和特审审定10余个,年推广面积300万亩以上,共获国家、省、州级科技成果40余项。文山州

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文山州乃至云南省农业科技发展主要创新机构之一。

文山州农科所玉米课题组现有科技人员10人,课题主持人朱汉勇研究员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10年入选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最近被选派为国家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除主持人外,课题组拥有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拥有玉米科研试验基地30亩。十五以来,选育(含引育)出杂交玉米新品种9个,通过省、州审定5个。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3个,2个分别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特审审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认定。选、引育品种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55.4万亩,新增总产量1.45亿公斤,新增总产值达1.83亿元。课题组现有稳定玉米自交系300余份,待稳定材料700余份,其中分别含有热带血缘、温带血缘和地方资源等遗传基础,尤其是现已成功育成抗灰斑病自交系和大穗型玉米自交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目标任务

1、粮用型玉米自交系及新品种选育

种植自交系原种圃 5.5亩,600个穗行,测配杂交玉米新组合400~600个;开展地方资源及二环系选育,逐步增加我所玉米育种材料,计划种植地方资源及二环系材料160份,对性状稳定的进行测配;开展骨干玉米自交系改良27个,新选育出优良自交系3~5个,通过交换和合作等方式引进优良自交系30~50个,丰富遗传基础;开展好上年测配的400个组合的种植鉴定,按海拔高、中、低分3个

不同生态点进行。

2、鲜食型玉米新品种(系)的选育

种植鲜食特色玉米原种圃1亩,种植、繁殖、保存糯、甜玉米自交系56份材料,112个穗行;观察测配组合15个;提交云南省鲜食玉米预备试验1个,同时进行小面积制种及示范。

3、杂交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

(1)承担省八市州协作组安排的新品种选育联合多点试验;

(2)开展文山州杂交玉米新品种产量比较试验1组;

(3)开展新品种引进鉴定试验1组;同时提供州区域性试验品种2个,参加八市州协作组联合多点试验品种2个。

(4)举办自育杂交玉米新品种文单二号、文三1号示范样板1000亩。

4、玉米骨干系亲本繁殖及新组合制种

(1)骨干系亲本繁殖8亩,计划收获亲本种子1200公斤。

(2)联合广西瑞特种子有限公司、文山博联种子贸易有限公司、云南佳佳福种业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开展新组合制种1700亩,计划产种30万公斤。

5、新品种(组合)示范推广

(1)示范推广粮饲型杂交玉米新品种面积30万亩,单产指标450公斤,比对照种每亩增产30公斤,总增产粮食1000万公斤。其中:计划示范推广自育组合13万亩,分别为文单一号2万亩,文单二号4万亩,文三1号7万亩;外引新组合海禾系列、安单系列、楚单系列、北玉系列、罗单系列等17万亩。

(2)示范推广特色型鲜食品种3000亩,每亩增加产值500元。

三、项目执行情况

2010年,是云南省遭受百年一遇特大干旱的一年,文山州是遭受旱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一年来,玉米课题组全体成员,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按照年初省厅会议的要求和部署,以及与牵头单位签订的项目合同任务,积极认真地开展杂交玉米新品种选育及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课题成员的艰苦努力下,我们积极响应省农业厅“大兴科技夺高产”的号召,克服重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如下:

(一)杂交玉米新品种选育

1、自交系选育

种植粮食型玉米自交系8.5亩,自交材料392个,1560个穗行。其中一环系253个材料,种植812个穗行;改良系29个材料,种植56个穗行;地方资源及二环系110份,种植190个穗行;糯、甜玉米自交材料44个,种植130个穗行。其中,一是对现有材料进行提纯繁殖和保存;二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观察系内的变异分离育选新系;三是对在用及待用的骨干系进行提纯复壮;四是实施地方资源及二环系的育选。按照以上四个步骤,采取人工套袋的方法,实现每个系穗自交3穗以上,较大程度丰富了我所玉米育种材料,改善了我州玉米遗传基础。

种植特色鲜食型玉米育种材料50份,130个穗行,每个套袋自交2穗以上。通过种植观察套袋自交,逐步测配筛选。根据观察情况,测配新组合35个单穗,用作下年观察选育。

2、新组合测配

⑴正季测配。利用现有自交系,采取血缘较远和性状互补的方法,测配新组合245个。

⑵冬季测配。利用大棚,在文山州农科所试验基地建设大棚2亩,测配杂交玉米新组合533个,加上正季测配组合,一共测配新组合778个,为历年来组配组合最多。

3、测配组合种植观察鉴定

对上年测配的527个组合进行配合力种植观察,试验分别按高海拔三个不同生态点进行布置,设兴黄单892为第一对照种,海禾2号为第二对照种,按间比法进行排列,每10个组合设一对照。经过综合考评,文09-140、文09-123、文09-153等组合表现突出,分别比对照增产8.08~13.93%。

(二)试验研究及示范

1、八州市协作组安排的新组合多点试验。

参试组合18个,均来自玉米协作组,分别是靖2010-11 、靖2010-12、临06-4、临08-127、文08-72、文单4号、文08-167、红06-42、红09-230、昭09-3、昭白单4号、德玉13号、德玉16号、楚08-8、楚09-1、保A08-2、保A07-2、保A08-36,以海禾2号、会单4号为对照种。试验结果看,文单4号、楚08-8、昭白单4号接近对照的产量,其它品种表现不够理想。

2、文山州杂交玉米新品种品比试验

参试种10个,以兴黄单892为对照,所有参试种均是我所提供。有5个品种超过对照,文单4号折合平均单产612.82公斤,比对照

的442.78公斤亩增170.07公斤,增38.41%,排在第一位。其它表现较好的还有文单9号和文单10号,产量比对照增产幅度均在10%以上。

3、新品种引进鉴定试验

共55个参试组合,分别来自贵州省种子管理站、云南隆瑞种业公司、云南珍禾科技分公司、广西瑞特种子有限、贵阳三力公司等,试验采用间比法设计,以海禾二号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试10株高、09冬制-1、 3581等组合表现较为突出,建议明年进行小面积引种试验。

4、自育玉米新品种示范样板

2010年举办杂交玉米新品种示范样板计划1000亩,实际完成1215亩,地点位于砚山县维摩乡倮柯者村民委,分布在317户农户的承包地上。使用品种主要是文单二号、文三1号和文单4号,其中文单二号400亩,文三1号800亩,文单4号15亩。样板全部采用规范化栽培和测土配方施肥,经测产验收,在遭受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获每亩加权平均单产467.3公斤,比非样板区平均单产(品种为路单8号和罗单9号)399.7公斤,每亩增产67.6公斤,增幅达16.9%,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了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亲本繁殖及种子生产

(1)繁殖素3选、文玉2134、文8053、文0809等10个。面积18亩,产种2820公斤。

(2)新组合小面积制种,制文单4号12亩,收获种子2100公斤。制文单6号、文单9号等5亩,收获种子1000公斤。

(3)种子生产。与广西瑞特种子公司联合制种1050亩,产种29.25万公斤。其中文三1号制种600余亩,收获种子18万公斤。文单二号制种450余亩,收获种子11.25万公斤。

(四)示范推广情况

2010年在云南、广西两个省、区共示范推广杂交玉米新组合11个,主要品种为自主选育的“文单系列”以及引种成功的“安单系列”、和“北玉系列”等,示范推广面积34.0万亩。通过对698个点、面积315.8亩测产结果,获加权平均单产437.7公斤,比兴黄单892(测产280个点、面积203.5亩)加权平均单产415.2公斤,亩增22.5公斤,增5.42%。新品种示范推广总增玉米765万公斤,以玉米价2.0元/公斤计算,新增总产值达1530万元,扣除新增投入、科研推广费等相关成本外,新增纯收益达775.3万元,农民得益率5.63,科技投资收益率为1:4.91。其中,自主选育品种14.7万亩,分别为文单一号0.75万亩,文单二号4.24万亩,文三1号9.71万亩。通过选取107个点,面积90.2亩的测产汇总,获加权平均单产440.9公斤,比兴黄单892加权平均单产420.6公斤,亩增20.3公斤,增4.83%,效益十分显著。

2010年冬季开展鲜食型糯玉米“文引糯1号”和沪玉糯二号示范推广面积3100亩,主要分布在文山、富宁、丘北、马关、西畴、麻栗坡等县以及州外的思茅、百色等地区,通过产量(鲜重)测算以及市场价格调查,计算出每亩实际产值为1250元,总产值达387.5万元。扣除投入成本后,农民每亩增收550元,鲜食玉米示范推广共实现农民增收170.5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项目资金投入及实际支出情况

2010年文山州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项目总共投入资金6万元,项目资金于2010年7月全部落实到位。全年项目实际支出资金61500元,主要使用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地租费(或产量补偿费):15亩,每亩800元,合计12000元;

2、材料费、肥料、小工费、物品折旧费等23500元;

3、新品种展示、示范费5300元;

4、鉴定、会议费4200元;

5、差旅费13700元;

6、其它费2800元。

(六)财务及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项目财务管理严格按照2010年初与甲方签订《云南省推广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合同书》的项目财务管理要求执行,做到了专款专用,无任何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项目管理制度按照2010年初与甲方签订的《云南省推广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合同书》的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实行首席推广专家负责制。项目承担单位确定了以文山州农科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硕士研究生)朱汉勇为首席推广专家,陈文学等7名科技骨干组成的项目推广组,制定了责任分工、目标任务明确、奖惩分明的制度化管理方案,经承担单位同意后,由首席推广专家和项目推广组具体实施。

四、采取的措施

1、实行目标量化考核。从年初计划开始,课题组订立了总体工作目标,并进行任务分解和细化,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年终考核时,根据个人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目标量化考核。

2、测配种提前种植。对上年测配组合提前40天左右种植,对表现较好的组合,当年进行组配。

3、多点异地鉴定。对上年测配组合,按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三种不同生态类型同时进行种植鉴定,以选育出适应性广的组合。

4、加强对外合作。除继续与上海市农科院保持合作关系外,2010年又与西南大学、广西瑞特种子有限公司、贵州省种子管理站、重庆市农科院等省外高等院校和企业建立新的合作关系,通过开展对外合作,使课题组遗传资源得以丰富,学术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5、育种手段得到提升。通过温室大棚的建设,对部分育种材料可基本可实现一年两季的加代,加快了选育进度。

6、积极开展科技培训。为提高县、乡两级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项目主持人亲自编写了《玉米产业发展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的培训教材,教材分“文山州玉米生产发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冬早鲜食玉米栽培技术”三个部分,共30500字。同时还制作了内容翔实的幻灯片,内容丰富实用。2010年3月~5月,我站分别组织了广南、文山、砚山3县从事玉米推广工作的县、乡两级部分骨干科技人员一共97人开展为期1天的玉米专题科技培训,使参训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得到更新,杂交玉米种植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结合抗旱救灾和杂交玉米新品种示范样板,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玉米生产技术咨询与培训,服务对象达317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450份。同时,

我们还积极收集和编制信息,以扩大宣传和影响面。

五、取得的成效

(一)品种选育规模和质量取得较大突破

2010年新选育出具有较高配合力的玉米自交系11个,从外地引进优良玉米自交系109个,选育出的文单4号在2011年有望通过特审审定,育成文09-123等具有较大潜力的杂交玉米新组合5个,与2009年相比,玉米种质资源得以丰富,种质基础狭窄的问题得到很大改观,后备组合增加,技术储备和科技支撑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新测配新组合778个,比计划任务测配500个增加了278个,超过任务指标55.6%;完成上年测配的527个组合分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三个点的种植观察鉴定,并从中筛选出文09-140、文09-123、文09-153等较有苗头和潜力的杂交玉米新组合5个;开展八州市协作多点联合试验1组,并从中筛选出了文单4号、楚08-8、昭白单4号等3个苗头组合,提交下年更高级别试验和示范;繁殖亲本面积18亩,产种2820公斤,无论繁殖面积和产种数量,比原计划任务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云南、广西两个省区示范推广自育杂交玉米品种“文单”系列品种14.7万亩,分别为文单一号0.75万亩,文单二号4.24万亩,文三1号9.71万亩。通过选取107个点,面积90.2亩的测产汇总,获加权平均单产440.9公斤,比兴黄单892加权平均单产420.6公斤,亩增20.3公斤,增4.83%,效益十分显著。

(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项目首席推广专家朱汉勇同志晋升为推广研究员,同时于2010年入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最近,该同志又被中组部选派

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到中国农科院研修玉米育种,为协作组争得了荣誉和机会。另外,课题组有2位同志从农艺师晋升为高级农艺师,1人从助理农艺师晋升为农艺师,新招聘硕士研究生1人,到目前为止,课题组已有硕士研究生3人,人才结构趋于合理。

(三)经济效益分析

2010年在云南、广西两个省、区共示范推广杂交玉米新组合11个,主要品种为自主选育的“文单系列”以及引种成功的“安单系列”、和“北玉系列”等,示范推广面积34.0万亩。通过对698个点、面积315.8亩测产结果,获加权平均单产437.7公斤,比兴黄单892(测产280个点、面积203.5亩)加权平均单产415.2公斤,亩增22.5公斤,增5.42%。新品种示范推广总增玉米765万公斤,以玉米价2.0元/公斤计算,新增总产值达1530万元,扣除新增投入、科研推广费等相关成本外,新增纯收益达775.3万元,农民得益率5.63,科技投资收益率为1:4.91。其中,自主选育品种14.7万亩,分别为文单一号0.75万亩,文单二号4.24万亩,文三1号9.71万亩。通过选取107个点,面积90.2亩的测产汇总,获加权平均单产440.9公斤,比兴黄单892加权平均单产420.6公斤,亩增20.3公斤,增4.83%,效益十分显著。

鲜食型糯玉米方面,在州内开展“文引糯1号”和沪玉糯二号示范推广,完成示范推广面积3100亩,主要分布在文山、富宁、丘北、马关、西畴、麻栗坡等县以及州外的思茅、百色等地区,通过产量(鲜重)测算以及市场价格调查,计算出每亩实际产值为1250元,总产值达387.5万元。扣除投入成本后,农民每亩增收550元,鲜食玉米

示范推广共实现农民增收170.5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社会效益分析

1、丰富了我州种质资源,改善了品种结构

通过优良玉米自交系、杂交玉米新品种(组合)选、引育的成功,一是使我州玉米育种资源得到较大幅度的增加,基本解决了我州玉米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二是改变了我州玉米品种单一、适应范围不广的被动局面,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我州杂交玉米组合的品种结构;三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成功,推进了品种的多元样化,杂交玉米适种范围的提升。

2、解决了贫困山区人民的温饱问题,推动了我州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项目的实施,2010年增产粮食765万公斤,以玉米价2.0元/公斤计算,新增总产值达1530万元。使得我州在种植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对保证我州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全州粮食供给的自求平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较好地解决了以玉米为主食的贫困山区人民的吃饭问题,同时有力地推动了我州畜牧业的较快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3、促进了我州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项目的实施,高产、优良品种的大面积示范推广,玉米单产随之提高,粮食总产增加,农民节约了一部分土地来发展辣椒、烤烟、三七、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使文山州粮经比例得以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州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4、提高了老百姓的种粮积极性和科学种地水平

项目实施以前,由于玉米单产较低,农民栽种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项目实施后,粮食单产和比较效益均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高产栽培技术的配套,高产示范样板的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的开展,提高了我州农业科技的田间到位率和劳动者素质。

六、相关建议

云南省八市州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选育协作项目是一个投资小、回报大的优良工程。协作单位在加强育种协作的同时,积极推动组内选育品种在全省的示范推广工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文山州而言,通过协作组选育的“文单”系列、“靖单”系列、“楚单”系列、“红单”系列,以及引育成功的“海禾”系列、“安单”系列、“北玉”系列等优良杂交玉米品种的大力推广,全州玉米杂交覆盖率从2000年的40.4%增长到2010年的75.3%,增长了进35个百分点;平均单产从2000年的230.6公斤/亩增长到2010年的272.2公斤/亩,每亩单产增加41.6公斤,增长18.04%,增长效果十分显著。因而建议省农业厅保留此项目并加大投入力度,以大力促进我省玉米育种的进步和玉米生产发展。

文山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1年10月16日

玉米新品种

玉米新品种-浚单20的高产栽培技术 浚单20是河南省浚县农科所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幼苗拱土能力强,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株型紧凑、清秀,穗位适中、整齐,活棵成熟。夏播生育期96d,株高241cm,穗位高106cm。果实筒型,均匀一致,结实性好,黄粒。品质好,商品价值高。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一、适时播种 1.种子处理 播种前,通过晒种、浸种和药剂拌种等方法,增加种子生活力,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并可减轻病虫害发生,达到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 (1)晒种:播种前选择晴天,摊在干燥向阳的土场(切忌在水泥地)上,连续曝晒2~3d,并注意翻动,使种子晒均匀,可提高出苗率。 (2)浸种:播种前用冷水浸种12h,或用温水(水温55~57℃)浸种6~10h。 (3)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药、水、种子的配比为1∶(40~50)∶(500~600);或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种,药、水、种的配比为1∶(30~40)∶400。用玉米种衣剂拌种既防病又治虫,可优先选用。 2.适期播种 该品种进行麦田套种,不仅可以延长生长期,而且由于播种早,气温低,苗期生长慢,基部节间短而粗,提高了抗倒性。套种田一般在麦收前7~10d左右。过早,小麦、玉米的共生期长,苗期病虫害严重;过晚,产量受到影响。为了一播全苗,要足墒下种,可播前造墒,亦可播后浇水。如无条件套种,夏直播田,必须早字当头,力争早播,越早越好,一旦小麦成熟,集中力量抢收抢种。 3.提高播种质量 提高群体整齐度必须严把播种质量5关:(1)适当增加播量(3~4kg/667平方米);(2)采用玉米播种耧,既能深浅一致,又能保证密度;(3)施用种肥;(4)足墒播种,最好是播种后浇跟种水;(5)规格播种,把握种植密度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技术。适宜种植密度在4000~4500株。行距一般为宽行75cm左右,窄行40cm,株距25cm左右。 二、田间管理 1.麦收后早管 具体应突出“五早”。即:早喷药防治病虫害。玉米粗缩病的敏感期是在苗期3~5片叶,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运单668推广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述、意义和必要性 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既是山区农业的主导产 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又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饲料。随着经 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 量与日俱增市场潜力很大前景广阔销路长盛不衰。 我县地处临汾市西北边缘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全县辖 8个乡镇97个村委总人口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8万 人总耕地面积43万亩土地资源丰富全县种植玉米面积达21.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1%。有史以来玉米一直是我县的主 导产业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很高。纵观我县玉米种植的历史和现 状我县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全县大部分海拔在 750--1300米无霜期150--180天非常适应玉米的种植条件 发展玉米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的转变常规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的转变历届县委、县政府 对玉米生产高度重视一直作为我县的主导产业来抓。推广优质 高效的优良玉米品种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需要势在必 行时不待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中X县新希望玉米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以发展现代优质高效农业为导 向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大力引进优质高产适宜我县种 植的中早熟玉米新品种—运单668采用“农户+合作社+基地” 的模式实现技术辐射、示范推广、培训服务等系列服务统一

种植技术统一销售使农民从推广玉米新品种运单668的种植 中获得了高产增收的效益看到了玉米种植的美好前景也看到 了田野的新希望新希望玉米专业合作社决心改革传统农业实 现优质高产增收的目标在科技兴农强县富民中做出新的贡献。由山西省农科院选育成功的玉米运单668新品种具有生育 期短抗病、抗逆性强籽粒饱满品质好产量高等特点其 生长适应性强土地条件要求不高2006年以来该品种参加山 西省区试连续三年排名第一比对照同类品种亩产增产分别为7.2%、21.1%、20.3%最高平均亩产达723.3公斤其经济社会 效益十分可观。 我县新希望玉米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至今已进行了两年的 试验示范实践证明玉米新品种运单668的确实是山区农业种 植中的优质品种推广普及该品种对我县农业发展确是坚持科学 发展观加快农村富裕农民增产增收的最佳选择。以上所述充分证明我县大力普及推广玉米新品种运单668 已经具备良好条件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是我县广大农村切实可行的致富项目项目选项准效益高风险小可操作性强农民容易掌握接受加之专业合作社的组织 引导我县玉米产业一定会又好又快发展玉米优质新品种运单668将会在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中发挥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1、项目的技术性、合理性和示范性

玉米新品种总结

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玉米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项目》 总结 植保植检站 2013年10月5日

玉米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项目 总结 一、项目基本情况 《玉米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项目》是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由植保植检站承担实施。项目实施地点设在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的高码头镇,面积5000亩,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好,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中等肥力水平,种植结构以小麦-玉米为主,玉米亩产一般在450公斤左右,属中等水平。 项目规划内容:在项目区内推广玉米配方施肥技术,核心示范田面积1804亩,涉及分化台、宋名口、丁大寺、丁河涯4个行政村,在项目建设期内,对项目区干部、农民技术员进行技术培训5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0份,辐射带动周边5000亩。 项目投资资金总额为12万元,全部由财政拨付。其中购买玉米新品种9.74万元,印刷资料、技术培训、租车、雇佣技术员等费用2.26万元。 二、项目实施情况 1、加强领导,科学制定方案 县植保站、县农开办高度重视该项目的实施,县植保站由站长岳彩峰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实施工作,并成立项目专家组,整合科技项目、植保技术推广经费,进行综合使用,

集全站力量搞好技术、资金支持。同时,农开办成立了协调组,积极配合,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实施前,专家组先后3次深入该项目区对需求意向、生产现状进行调研,及时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2、示范引路,辐射带动发展 为保证项目的全面实施,采取示范引路、辐射带动的实施策略,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举办技术培训班,田间现场指导,建立了高标准样板示范田,集中显示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达到“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动目的,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3、推广新品种,科学施肥 项目区常年种植玉米品种浚单20,品种单一、病虫害日益加重,随着生产发展需要,玉米品种急需更新换代,我们抓住推广新品种这个核心,强化增产内因,围绕科学施肥这个重点,强化增产保障,切实解决限制项目区玉米生产水平提高的瓶颈,抓住问题关键,取得了显著效果。经多方考察,在往年小面积示范的基础上,项目区内我们选定了玉米优良新品种伟科702,该品种抗病性强、综合丰产性状好,在今年的生产中表现出极强的丰产稳产性。据统计,项目区用于玉米新品种补贴共9.74万元,占项目资金总量的81.2%,满足了项目生产需要,深受欢迎。 4、强化技术指导,全程服务 针对项目实际,我们总结出几项易掌握、好运用的措施加强宣传,重点普及关键技术,采取了专题培训、技术讲座、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名玉20的选育

2011年第8期育繁制种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名玉20的选育 杨茂胜1郑芳1吴丁善2 (1陕西省三原县种子管理站,713800;2陕西高农种业有限公司,710200) 名玉20(原参试代号高雨6号)是陕西高农种业有限公司用自选系G156和自选系G068杂交于2007年选育而成。该品种是根据陕西省夏玉米生产发展与品种利用现状,确定以高产、稳产、耐密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为玉米杂交种选育目标,并通过引进国外及热带种质资源,扩大育种材料的种质基础,进一步挖掘杂种优势的增产潜力,增强杂交种耐密性和多抗性,使玉米单产达650kg以上。2009-2010年连续2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1年4月8日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玉2011009号。 1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母本G156和父本G068系采用配组选系和品质筛选等方法选育而成。母本G156自交系是2002年1月在海南以郑58×京89为基础材料,用郑58为轮回亲本经连续回交2代,选择长势健壮、株型紧凑、小雄穗综合抗病性好的单株,再连续套袋自交6代后稳定,于2006年10月选育而成。 父本G068自交系是来源于昌7-2的变异株,2001年7月在陕西种植的昌7-2自交系中,发现1变异株长势健壮,株型更加紧凑,株高和穗位比昌7-2低5cm,且花粉量大,随后单株收获进行种植观察,进一步选择株型紧凑、株高、穗位低、抗性强的单株继续种植,经连续套袋自交7代后稳定,于2007年3月选育而成。 2亲本特征特性 母本G156夏播生育期100d左右。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苗势生长健壮;成株株高180cm,穗位70cm,叶片上冲,株型紧凑,全株19~20片叶;雄花序中,分枝中,雄花颖紫绿色,花药浅紫色,花粉量中,花丝绿色,雌雄协调;果穗圆柱型,穗长16cm,穗粗5cm,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子粒马齿型,粒色黄色,千粒重300g,粒深轴细,出子率高。高抗大小斑病、矮花叶病、茎腐病、穗粒腐病,抗黑粉病。 父本G068夏播生育期98d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浓绿,苗势生长健壮;成株株高160cm,穗位65cm,叶片上冲,株型紧凑,全株19~20片叶;雄花序中等,分枝中,护颖青绿色,花药黄色,花粉量中,雌穗花丝浅紫色,雌雄协调;果穗锥型,穗长15cm,穗粗5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子粒马齿型,粒色黄色,千粒重280g,粒深轴细。高抗大小斑病、矮花叶病、茎腐病、穗粒腐病、黑粉病。 3杂交种的选育 3.1选育过程2007年6月以自选系G156为母本、G068为父本进行杂交。2008年经多点观察试验,该组合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性强,命名高雨6号。2009-2010年连续2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3.2产量水平2009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域试验,667m2平均产572.0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居参试品种第4位,7个试验点次6增1减,增产点次占85.7%;2010年续试,平均产70 4.8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6%,居参试品种第3位,6个试验点次全部增产。2010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生产试验,667m2平均产639.7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5%,居参试品种第2位,4个试验点次全部增产。 3.3品质性状2010年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测定:容重772g/L,粗蛋白质(干基)含量8.95%,淀粉(干基)含量70.4%,粗脂肪(干基) 4.7%。品质优良。 3.4抗病性强2009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试,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大斑病和小斑病,抗穗粒腐病;2010年续试,经同单位鉴定,高抗茎腐病、大斑病和小斑病,抗穗粒腐病。 4特征特性 该品种幼苗芽鞘浅紫色,叶片上冲,株型半紧凑,叶片深绿色,成株株高250cm,穗位高100cm。生育期100.7d,全株19~20片叶,雄穗分枝较多,花药黄色,花颖绿色,雌穗花丝绿浅紫色。果穗圆筒型,穗长18cm,穗粗5.3cm,秃尖短,穗行数16行,行粒数40~45粒,穗轴白色。子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80g,出子率89.6%,单穗粒重235g,属中匀穗、耐密性品种。植株叶片持绿期长,活秆成熟。抗倒伏,抗病性强。 5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期在6月15日以前,合理密植,667m2留 63

甜玉米新品种-正甜88

园艺学报,2015,42 (6):1217–1218.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4-0553;http://www. ahs. ac. cn 1217 月季新品种‘金辉’ 王丽花1,段金辉2,薛丽萍2,薛祖旺2,李梅2,范荣旭2,王其刚1,*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昆明 650205;2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云南通海 652701) 摘 要:‘金辉’是由切花月季品种‘口红’中选出的花色芽变新品种。单头卷瓣大花型,花色黄底窄粉边;花径10 ~ 13 cm;切枝长度80 ~ 100 cm,粗细均匀;生长势较强,切花产量高,温室栽培单株 年产切花12 ~ 15枝。 关键词:月季;品种 中图分类号:S 68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13-353X(2015)06-1217-02 A New Rosa Cultivar‘Jinhui’ WANG Li-hua1,DUAN Jin-hui2,XUE Li-ping2,XUE Zu-wang2,LI Mei2,FAN Rong-xu2,and WANG Qi-gang1,* (1Flower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unming 650205,China;2Yunnan Yunxiu Flower Co. Ltd,Tonghai,Yunnan 652701,China) Abstract:‘Jinhui’is a new cut rose cultivar,selected from mutation breeding of modern rose cultivar ‘Rouge’. The flower is revolute petal with light fragment and yellow with thin pink laciness,its flower diameter is 10–13 cm,the length of flowering branch is 80–100 cm and its thickness is uniform.‘Jinhui’has strong growth potential and high production levels. The yield of cut flower is 12–15 branches per plant every year in greenhouse. Key words:Rosa;cultivar 月季(Rosa chinensis)在切花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张佐双和朱秀珍 2006;王勋曜等,2014),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数百个切花月季品种中,芽变品种约占15%(王其刚等,2010)。‘金辉’(图1)即是从切花月季品种‘口红’的芽变中选育出的新品种。 2009年12月在云南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螺吉村的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月季种植大棚‘口红’月季品种栽培群体中发现一个芽变开花枝,其花由‘口红’的中花型黄底宽粉红边变异为大花型黄底窄粉边。2009年12月下旬对其扦插繁殖5株,2010年4月开花,变异性状一致;花后于同年5月第2次扦插繁殖30株,8月开花,各性状稳定一致,后经2010年全年的生长观测,选为优系;2011年4月扦插繁殖1 000株,在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基地种植,进行规模化栽培比较试验。2012年7月通过云南省林业厅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办公室审定,2013年12月获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授权。该品种与国内外现代切花月季同花色系品种比较,其花苞大、花朵层次感较强,花瓣边 收稿日期:2014–11–26;修回日期:2015–04–1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技术创新项目(国科发计[2013]583号) *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wqg712@https://www.doczj.com/doc/e711450364.html,)

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等

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等 “登海3329”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2003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审定号:川审玉2003014),特别适宜在四川种植, 该品种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株高260厘米左右,穗位高110厘米左右,果穗粗大、筒形,穗行数16~18行,结实性好。穗轴粉色,籽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50克左右,一般667平方米(1亩)产650公斤,黄淮海地区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活秆成熟,抗病性好,适宜种植密度为667平方米3000~3500株,也可大小垄种植,增加边行优势,提高产量。足墒播种,在肥水管理上注意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施好基肥、种肥,重施攻穗肥,酌施攻粒肥,浇好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的丰产水(彩图参见81页图4)。(四川省宜宾县合什镇农村经济术服务中心李光权邮编:644605) 高产优质苦荞新品种“西荞2号” “西荞2号”苦荞早熟性好,抗倒能力强,适应性强,品质佳,综合性状优异。2008年11月通过四川省作物品种

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特征特性 西荞2号全生育期75-82天。幼苗叶片呈戟形,叶色浓绿,株型紧凑,株高100厘米左右,属矮秆型,茎秆绿色。抗病能力强,抗倒伏,不易落粒,耐旱。主茎分枝4~7个,主茎节数14~17节,花淡绿色,种子密集于花序柄,株粒数150~260粒。籽粒短锥形、灰色,单株粒重2~4.5克,千粒重20~21.5克,芦丁含量为2 41%,粗蛋白14,8%,粗脂肪3 03%,出粉率64,1%~66 7%, 二、栽培技术要点 1施底肥整地:根据土壤肥力施用农家有机肥,一般667平方米(1亩)施400公斤。将农家肥均匀抛撒于田间,用旋耕机或牛力深耕20厘米左右,并将土块整碎耙平,做好宽1.5~2米的厢,开好主沟或不开沟。 2适时播种:西养2号作春荞栽培寅在4月中旬播种,避外6-7月高温对开花结实的影响:作秋荞栽培宜在8月底9月初播种,以满足生育期热量的需要。条播,行距1 5~2()厘米,667平方米用种6公斤,保证基本苗约12万,播前风选或水选种子,并翻晒2天,以保证出苗整齐。(四川省西昌学院王安虎夏明忠邮编:615013)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育种工作大致要经历种质资源(基础材料)收集整理、基础材料创新、创新材料加代选择、稳定材料测配、测配试验筛选、标准品比试验、海南组配、品种报区域试验、品种报审与审定等几个过程。这些过程都是连续性非常强的过程。如果中间出现断档,将严重影响育种进程。如果连续到海南加代育种,将提高育种速度一倍以上。 一、玉米育种的基本过程 1、种质资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育种的基础材料的重要性自然就非常明显了。收集育种基础材料是育种工作经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要通过科技交流掌握育种前沿,根据育种动态时刻更新材料,就能够使育种工作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基础材料的创新工作 只有基础材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基础材料进行整理、归类、通过自交授粉保存、通过杂交创新。创新是选育新品种的最重要基础。由于育种基础材料来源比较复杂,创新工作就最具挑战性。要按照不同的血缘关系、不同的生长性状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 3、创新材料的加代选择 创新以后的材料,不能直接用于组配新组合。需要经过6-7代的连续自交选择的过程,最后才能形成可以称为“自交系”的重要材料。在选择的过程中,育种人要充分运用掌握的育种理论和丰富的育种实践经验,对后代分离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这既是艰辛漫长、又是充满挑战的过程。如果能够到海南加代,时间一般是3年左右。如果没有海南加代机会,时间是整整的6-7年时光。海南育种是提高世代进程的最重要手段。 4、稳定材料的测配工作 当经过创新的材料自交到第5代以后,一般就可以进行测配了。测配的目的就是通过已知的材料,测定创新的材料后代是否具有可靠的杂种优势。在这里,测配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用性状比较稳定的已经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优秀自交系做测配种。也有用育种材料直接进行测配的。 5、测配筛选试验 顾名思义,所谓筛选试验就是在所组配的最新组合中筛选在抗病性、丰产性、品质方面具有优势的杂交组合。由于材料众多,筛选试验多数采取间比法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要得出所有组合是否增产的数字结论。为进一步组配和试验提供数字支持。 6、标准的品比试验 所有经过测配试验选出的优秀杂交组合,都要再在场内经历一次标准的品比试验过程。要求是:4-8米行长、5-6行区、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过标准试验得出的增产、抗病结论,一般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特点。得到的数据是参加省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的重要技术指标。 7、品种报区域试验 根据目前辽宁省和国家的有关品种试验的规定,玉米杂交种的试验程序是:首先要经过预备试验,预备试验属于初选阶段。辽宁省的玉米晚熟预备试验已经达到每年400左右份,基本上是从中选择40份组合进入正式试验;正式试验的第一年,要同时进行抗病性鉴定;正式试验的第二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玉米新品种金阳光7号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新品种金阳光7号高产栽培技术 吴清涛 杜绍印 邵泽广 马瑞敏 (山东省郯城县种子公司,郯城276100) 金阳光7号是由郯城县种子公司自主选育的玉米新品种,组合为T459/T702。母本T459是以郑58/78599为基础材料自交选育,父本T702是以昌7-2/S37为基础材料自交选育。于2012年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12001号。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倒抗病、出子率高、淀粉含量高、子粒商品性好等突出特点。 1 特征特性 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全株叶片数21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红色,花药红色。夏播生育期106d,株高265cm,穗位112cm,倒伏率1.4%、倒折率1.6%。果穗筒形,穗长16.3cm,穗粗4.9cm,秃尖0.6cm,穗行数平均15.7行,穗粒数533粒,白轴、黄粒、半马齿型,出子率86.1%,千粒重318g,容重737g/L。 2 品质与抗病性 2010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9.0%,粗脂肪4.3%,赖氨酸0.30%,粗淀粉75.2%,为粮、饲兼用玉米。2009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茎腐病,感瘤黑粉病,高感矮花叶病。2010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瘤黑粉病,感弯孢菌叶斑病,抗大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适宜山东省全省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种植利用。在矮花叶病高发区慎用。 3 产量表现 在2009-2010年全省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每hm2平均产量为9516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6%,22处试点21点增产1点减产;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391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居参试品种第1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一般于6月15日前后播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通过缩小行距、精心播种保苗、均匀留苗等措施,继续合理增加种植密度。一般大田每667m2种植4500株左右,肥水条件好的高产田块可以增加到5000 5500株,同时及时间苗定苗、拔除弱株。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及时拔除小弱株,提高群体整齐度,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 4.2 配方施肥 对进行过土壤化验的地块搞好配方施肥。对其他地块做到氮、磷、钾等平衡施肥。合理确定施肥种类与数量,在前茬冬小麦施足有机肥(45 60m3/hm2)的前提下,夏玉米以施用化肥为主。产量在9000kg/hm2左右的高产田,需施标准过磷酸钙845kg、硫酸钾270kg。针对当前玉米施肥现状,要特别注意增施磷、钾肥和微肥,缺锌地块增施硫酸锌15 30kg。 肥料运筹上,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在玉米拔节前用完(可作基肥、种肥、苗肥施用,尽量早施)。钾肥用量较大时,可以留出40%作穗肥。氮肥要施入土中,避免撒施,可以开沟埋施或耧播;氮肥分期施用,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追肥方法一般可以条施,也可以穴施,施肥深度7 10cm,施后要及时覆土。土壤水分不足时,追肥后要及时浇水,但不要大水漫灌。 4.3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玉米播种时,用药剂拌种,防治地老虎和蛴螬等地下害虫;播后苗前用40%乙莠玉米除草剂3.0 4.5kg/hm2土壤封闭处理,防除杂草危害;苗期防治灰飞虱等,在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兼治蚜虫。蓟马、粘虫、小地老虎可用玉虫一盖净或独霸天下防治。 穗期是多种病虫的盛发期,主要有玉米蚜、三代黏虫、叶斑病、茎基腐病、锈病等。玉米蚜可用50%辟蚜雾或10%吡虫啉3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弯孢菌叶斑病可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大斑病可用40%克瘟散、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等药剂500 800倍液喷雾;褐斑病可用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防治。摘除老叶病叶,可减少菌源和降低田间湿度。在玉米锈病发病初期,可用20%粉锈宁乳油800倍液喷雾防治。 在矮花叶病高发区,要在2叶1心期定苗及早拔除感病弱苗,在3 4叶1心期再细致检查,以减少田间毒源。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在玉米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定苗后施尿素188kg/hm2,追肥时要结合浇水。在苗期、抽雄至灌浆期遇旱及时浇水。

高产玉米新品种科大16高产栽培技术

2009年第12期良种良法 高产玉米新品种科大16高产栽培技术 王彬韩赞平张泽民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洛阳471003) 科大16是由依托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组建的洛阳市绿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玉米新品种,于200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08018),准许在河南中等以上肥力地区推广种植。 1特征特性 科大16是一个单交种,母本自交系为K12,父本自交系为利用二环系法自选的D26。夏播生育期98d。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数22,株高262cm,穗位高113cm;幼苗叶鞘绿色,第一叶尖端椭圆形;雄穗分枝中等,花药浅紫色,花丝绿色,苞叶中;穗筒型,穗长18.2cm,穗粗5.3cm,穗行数15.6,行粒数36.5,黄粒,红轴,半马齿型,千粒重322.8g,出子率86.3%。 2产量表现 2006年参加河南省玉米区试,每667m2密度为3500株,当年平均产量为502.0kg,比对照品种浚单18增产3.0%;2007年续试,平均产量577.7kg,比对照品种浚单18增产5.6%,达显著水平;2007年参加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29.0kg,比对照品种浚单18增产8%,达极显著水平。 3品质与抗性表现 2006年经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小斑病、瘤黑粉病、矮花叶病、玉米螟;抗茎腐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感大斑病。2007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分析:子粒粗蛋白质10.95%,粗脂肪3.90%,粗淀粉71.55%,赖氨酸0.32%,容重756g/L。子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一等级部标;饲料用玉米一等级部标。4高产栽培技术 4.1播前准备选择土壤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1%以上、速效氮80μg/g以上、速效磷20μg/g以上、速效钾100μg/g以上,水源充足,灌排条件好的地块。所选用的种子纯度≥98%,种子发芽率≥90%,种子净度≥98%,种子含水量≤13%。 用10%福克悬浮种衣剂或者5.4%吡·戊玉米种衣剂包衣,控制苗期灰飞虱、蚜虫、粗缩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等,也可以采用药剂拌种,用戊唑醇、福美双、粉锈宁等药剂拌种可以减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4.2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6月5-15日,即小麦收获后及时播种。播种量每667m2一般在2~3kg,根据地力条件、种植制度酌情增减。麦收后抢茬夏直播,采用等行或宽窄行足墒机械播种或者点播,应根据土壤墒情酌情浇水,确保播种质量,做到一播全苗。玉米杂交种科大16属紧凑型大穗品种,667m2留苗3500~4000株。做到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及时查苗补苗,及时拔除弱小株,提高群体整齐度,保证植株健壮,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 4.3施肥技术施肥原则①在前茬作物为冬小麦并且已经施足有机肥(2000kg/667m2以上)的前提下,夏播玉米以施用化肥为主;②根据期望的产量水平确定施肥量,一般高产田按每生产100kg子粒施用氮(N)3kg、磷(P2O5)1kg、钾(K2O)2kg计算;③应平衡氮、硫、磷营养,配方施肥;④在肥料运筹上,轻施苗肥、重施大喇叭口肥、补追花粒肥。 施肥量产量800kg/667m2地块,每667m2需施纯氮24~25kg、P2O58~10kg、K2O20~24kg(折合尿素52~56kg、标准过磷酸钙56~63kg、硫酸钾25~28kg),高肥地取低限指标,中肥地取高限。另外,每667m2增施 资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人才引进基金(13560001) ㊣㊣㊣㊣㊣㊣㊣㊣㊣㊣㊣㊣㊣㊣㊣㊣㊣㊣㊣㊣㊣㊣㊣㊣㊣㊣㊣㊣㊣㊣㊣㊣㊣㊣㊣㊣㊣㊣㊣㊣㊣㊣㊣㊣㊣㊣㊣㊣ 分不足,应适当灌水,达到全苗齐苗;苗期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7-8月份旱情较重或土壤水分不足时,要及时灌水。台风来临前应及时做好排水,以防畦湿土软造成倒伏。 福红航952对光照反应钝感,生育期较长,比一般品种可适当推迟收获。春播麻一般在10月初收剥,由于此时长江及黄淮流域麻区水温已经下降,适时收获有利于沤洗脱胶,以保证福红航952的纤维品质和色泽。 (收稿日期:2009-10-10) 56

玉米新品种纪元28高产制种技术

玉米新品种纪元28高产制种技术 白秀英1 蔺玉军2 周伟红3 朱贵鹏1 (1河北省宣化县农牧局,075100;2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075000;3 张家口市农村土地流转监管服务中心,075000) 纪元28是河北新纪元种业有限公司用自选系廊系-1为母本、廊-12白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2007年由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冀审玉2007028号),2009年河北省唐山市认定编号为唐审 玉2009017号。适宜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唐山市玉米区和温、光条件相似区种植。 随着纪元28推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对制种质量和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和制种实践,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高产制种技术,制种产量8250 9000kg/hm 2,种子质量符合国标二级以上。1 选地与隔离 选择土壤肥沃、地力均匀、有排灌条件、无霜期能保证亲本生育期要求、集中连片的地块。制种区周围300m 内不能有其他来源的玉米花粉,采用时间隔离时,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花期间隔至少应在20d 以上。2 播前准备与播种 2.1 播前准备 667m 2施优质农家肥2000kg 、过磷酸钙100kg 或磷酸二铵20kg 作底肥,缺钾的地区要适量补充钾肥作底肥,底墒要足,精细耕、平、耙、耱,做到土壤细碎滋润。亲本种子要进行包衣,防止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但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2.2 播期 耕层土壤5cm 地温稳定通过12℃时为适播期(张家口地区播种期为4月20-30日)。先播母本和第1期父本(50%),5d 后播第2期父本(50%)。父母本行比1∶2,采用大、小行距种植,大行80cm ,小行 40cm ,大行垄脊上点种父本。母本株距22cm ,父本株距40cm 。 2.3 密度与播量 种植密度要掌握因地制宜的原则,肥水条件好的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反之,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在地头、埂边单种1行父本。在中等水肥条件下,母本适宜密度为7.5万株/hm 2,父本适宜密度为 1.5万株/hm 2。根据中等肥力土壤适宜种植密度、亲本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每667m 2母本播种量不能少于4kg ,父本播种量不能少于1kg 。为了确保全苗,必须掌握播种深度,墒情好的地块播种深度一般应掌握3 5cm ,播后覆土镇压,失墒严重的地块应坐水播种。 4 田间管理 4.1 打僵皮 播种后出苗前如遇雨,土壤表层容易形成僵皮,必须及时打僵皮,帮助幼苗出土,否则幼苗团曲而失去顶土能力,造成缺苗。 4.2 定苗与中耕 母本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全生育期至少中耕2次,第1次结合定苗进行,第2次拔节后封垄前进行深中耕培土。 4.3 肥水运筹 根据地力基础和要求产量指标确定总施肥量,于拔节和孕穗期分别施入,肥力较高的地块应掌握前轻后重的施肥原则;肥力较差的地块应前重后轻,缺少磷、钾、微量元素的土壤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尽量使无机养份供应平衡。密度较大的高产田应分3次追肥,第3次肥于授粉结束后进行,以防止脱肥早衰。根据墒情浇足底墒水、保全苗水、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后期不能缺水,以防止脱水早衰。4.4 去雄授粉 为了避免母本自花授粉,母本去雄必须在见到雄穗前带1 2片苞叶进行,即超前去雄,要连续进行,风雨无阻,直到全部抽完。抽出的雄穗要装入编织袋背出制种田或挖坑埋掉,误了授粉期的母本小、老苗、埂边树下的3类苗要在去雄结束前彻底拔掉。 为了便于父本雄穗散粉,父本吐出雄穗后,要扒开顶叶,散粉期用喷粉器吹风或推摇父本株,父本缺苗严重的地块要采用人工授粉,以提高结实率。人工授粉宜在每天上午露水干后至午后14∶00-15∶00进行。 授粉结束后,割除全部父本株,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与母本争肥争水,提高母本种子产量及质量。4.5 去杂 播前去杂粒主要从种子粒色、粒型、轴色来鉴别;包衣的亲本已去除杂粒。田间去除杂株主要从株高、株型、叶色、叶型、植株生长势即杂种优势来鉴别。收获时去除杂穗主要从穗型、粒型、粒色、轴色来鉴别。脱粒前去除杂粒主要从粒色来鉴别。 4.6 收获 霜冻前,田间90%的果穗苞叶变黄子粒乳线消失、子粒硬化时及时收获,要单收、单运、单晒,严防人为混杂,脱水差的果穗要抓紧晾晒,没有晾晒条件

云南省八市州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项目

云南省八市州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项目 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一、项目概况 玉米是云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发展畜牧业重要的优质高产饲料,对云南省的粮食生产及畜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云南省玉米常年种植面积1700万亩左右,占全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7.8%左右。2007年全省玉米面积达到1789.7万亩,总产量458.4万吨,平均单产256.1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29.6%。目前总产量的65-70%作为饲用,其余作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食用、食品工业原料和工业上的综合利用。根据云南省粮食局提供的资料,2006年全省玉米消耗量达到619万吨,比上年增长5.6%,缺口逐年加大。近几年来,我省玉米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玉米单产水平低,生产总量不足,还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文山州常年玉米播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占全省玉米总播种面积的11.3%,其中2010年达218.14万亩,总产量6.39亿公斤,占我州粮食总产量的50.0%,无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玉米已成为我州第一大作物。但当前杂交玉米覆盖率仅为75.3%,平均单产272.2公斤,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选育中晚熟,较高产但稳产,尤其是抗玉米灰斑病及其它病害,抗旱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优质,耐贮藏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较大幅度地提高当地良种覆盖率和

实现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结合该地区生态气候特点,研究配套相应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并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尤其是通过种子企业,大力开展种子产业化开发,对快速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以确保文山州乃至整个南亚热带岩溶玉米生态区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意义重大。 为此,省农业厅科教处组织曲靖(项目牵头单位)、文山、红河、昭通、保山、楚雄、德宏、临沧等八个州市农科所,设立“云南省八市州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项目,从2006年开始,进行协作攻关,以期选育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玉米灰斑病和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优良杂交玉米新品种,通过协作示范,提供我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文山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是目前文山州唯一的综合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全所占地面积32.1亩,拥有科研试验基地302亩,资产总值2896万元。下设2个行政后勤室、8个研究室(中心)、1个科技开发中心。全所定编93人,现有在职职工88人。其中,研究员2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5人,硕士研究生18人,州首届突出贡献人才奖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贴”专家2人,“省突”专家3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3人,省青年科技人才奖1人,州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2006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省、州科技项目26项,共研究和选育出优质农作物新品种28个,其中省级审定和特审审定10余个,年推广面积300万亩以上,共获国家、省、州级科技成果40余项。文山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