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用电课程标准DOC

安全用电课程标准DOC

安全用电课程标准DOC
安全用电课程标准DOC

《安全用电》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中职三年制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

二、课程性质

《安全用电》是一门与现场工种对应的职业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该课程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在安全方面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毕业后在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中,具备扎实的岗位技能。

三、课程目标

名称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具有电路分析计算知识;

2.熟悉防止人身触电的安保技术知识;

3.掌握雷电及防雷知识;

4.掌握变配电所(站)安全运行知识;

5.熟悉火灾与爆炸的知识;

6.具备触电急救和外伤救护的知识。

技能目标1.具备防止人身触电的安保措施制定工作能力;

2.具备防止雷电事故发生的保护措施制定工作能力;

3.具备变配电所(站)安全运行监护工作能力;

4.具备编制电气安全工作制度的工作能力;

5.具备消防工作能力;

6.具备触电急救和外伤救护工作能力;

7.具备事故抢修和事故调查分析工作能力;

8.具备安全用电检察工作能力。

素质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能收集处理使用各种新信息,快速更新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能及时捕捉本专业新技术、新知识,了解该领域发展动态和方向;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初步的

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能力;具备本专业所需简单的制

图和设计能力;熟悉一门外语,借助字典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四、课程设计思路

安全用电课程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从业岗位调研,与企业能工巧匠、技术主管一起,根据工作领域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对从事安全工作的岗位进行分析,归纳出安全员工种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岗位任务为培养导向,以安全员职业资格标准为培养目标。

学习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情境

安全用电

电气绝缘施工与检查

能熟练操作

防止人身

触电措施电气安全间距施工与检查

电器设备屏护施工与检查

保护接地施工与检查

保护接零施工与检查

重复接地施工与检查

錾、锯、锉、钻等一般钳工工作

识读输电线路控制、信号、测量等回路图,

熟练地按图查线,判断其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能熟练读图

防雷装置的选用

能熟练操作

防雷保护

措施防雷装置的安装

防雷装置运行与维护

錾、锯、锉、钻等一般钳工工作

变配电所值班能熟记规章制度

变配电所

安全运行

措施变配电所倒闸操作

能熟练操作

变配电所安全运行与维护

变配电所事故处理

填写值班记录

电气值班能熟记规章制度电气安全

做业措施电工安全用具选用能熟练操作

电工安全用具检查

电工安全用具保管

填写值班记录

电气火灾与爆炸预防措施制定

能熟记消防安全法

电气防火

与防爆安

全措施 消防器材选用

能熟练操作

电气火灾扑救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能熟练操作

触电急救

与外伤救护措施

胸外心脏挤压急救

人工呼吸急救

外伤急救

设计文件审核

能熟知安全生产法

规 安全用电

监察与用

电事故调查

施工检查

能熟练操作

竣工检查

运行定期检查

用电事故调查

用电事故处理 具备事故分析能力 五、课程内容

学习情境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学时 1

防止人身触电措施 制定安保措施 5 2

防雷保护措施 防雷装置选用、安装与维护 5 3

变配电所安全运行措施 变配电所安全运行与值班 6 4

电气安全工作措施 电气安全用具选用、保管与电气值班 6

5

电气防火与防爆安全措施

电气火灾与爆炸预防措施制定与消防器材使用 6 6

触电急救与外伤救护措

施 触电救护措施 3

7

安全用电监察与用电事

故调查

电气施工安全检查与用电事故调查处理 5

六、课程教学实施

1.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学习情境1 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学习情境名称防止人身触电措施参考学时 5

项目名称1.电气绝缘施工与检查

2.电气安全间距施工与检查

3.电器设备屏护施工与检查

4.保护接地施工与检查

5.保护接零施工与检查

6.重复接地施工与检查

项目任务目标通过防止发生人身触电的各项安保措施的实施和检查等任务的完成,用行动导向实施学习,学做结合,使学生具备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发生的工作任务能力

教学任务1.原理部分:电路分析计算;

2.装置单元部分:为实现保护功能,各保护措施的工作原理;

3.规程规范部分:《电气安全作业规程》相关条款。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短路、接地、接零的工作原理;

2.了解电对人体的伤害。

技能

1.能熟练施工检查各项安保措施;

2.掌握按规程要求的电气作业方法;

3.掌握分析、查找、排除危险隐患的方法。

态度

1.知道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3.学会评价判断能力

教学实施

1.明确项目任务

任务:防止人身触电安保措施的检查

2.制定计划

教师做的工作:为学生准备项目任务书等材料,与学生交流,发挥咨询者和协调人的作用,确定学生计划是否可行。

学生做的工作:根据任务书要求,收集有关调试规程,职业工种要求等资料,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制定计划,计划应围绕目标要求、且有效可行。

3.实施计划

教师做的工作:讲授有关原理知识和检查要求。

学生做的工作:全班设若干小组,每组2人,以行动为导向,边检查边学习,小组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逐步掌握检查工作的方法并形成检查技能。

教师做的工作:老师以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在过程中经常获得学生工作的反馈,及时与学生交流,提出建议。

4.检查评估

学生做的工作:逐项填写检查清单,归档技术资料,小组展示成果,并根据事先提出的目标进行自我评估。

老师做的工作:老师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评价学生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的优劣,学生的协作精神,安全意识,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项目成果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校内按现场要求布置(安全措施、仪器仪表、电流电压发生设备、记录单等)的电工实训场进行具备安保措施检查,操作规范与熟练,并具备安全生产的意识和与人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生角色安全员

教师业务能

力要求熟悉电力行业

安保措施

考核方式

自评、小组互

评、指导教师考

学习情境2 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学习情境名称防雷保护措施参考学时 5 项目名称 1.防雷装置的选用;

2.防雷装置的安装;

3.防雷装置运行与维护。

项目任务目标

通过用行动导向学习防雷保护原理和保护装置选用、安装、维护等任务

的完成,学做结合使学生具备完成防雷保护装置运行管理工作能力。

教学任务(1)原理部分:雷电形成和发生雷击原理;

(2)装置单元部分:为实现保护功能,防雷装置工作原理;(3)规程规范部分:《建筑与设备防雷规范》相关条款;(4)试验部分:防雷保护装置安装与检查。

教学目标

知识

1.熟知防止雷击各种保护的工作原理;

2.熟知防雷保护种类及保护机理;

3.熟悉各类防雷保护装置的应用;

技能

1.具备防雷装置的选用能力;

2.掌握防雷保护装置的安装;

3.掌握防雷保护装置的检查;

4.掌握分析、查找、排除防雷保护装置故障的方法。

态度

1.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安全意识;

2.具备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实施

1.明确项目任务

任务:防雷保护措施

2.制定计划

教师做的工作:为学生准备项目任务书等材料,与学生交流,发挥咨询

者和协调人的作用,确定学生计划是否可行。

学生做的工作:根据任务书要求,收集有关调试规程,职业工种要求等

资料,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制定计划,计划应围绕目标要求、

且有效可行。

3.实施计划

教师做的工作:讲授有关原理知识和检查要求。

学生做的工作:全班设若干小组,每组4人,以行动为导向,边检查边

学习,小组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逐步掌握检查工作的方法并形成工作技能。

教师做的工作:老师以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在过程中经常获得学生工作的反馈,及时与学生交流,提出建议。

4.检查评估

学生做的工作:逐项填写检查清单,归档技术资料,小组展示成果,并根据事先提出的目标进行自我评估。

老师做的工作:老师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评价学生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的优劣,学生的协作精神,安全意识,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项目成果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校内按现场要求布置(安全措施、仪器仪表、电流电压发生设备、记录单等)的建筑物防雷保护现场进行保护装置的安装检查工作能力,操作规范与熟练。并具备安全生产的意识及与人沟通、合作能力。

学生角色安全员

教师业务能

力要求熟悉防雷保护

规程规范

考核方式

自评、小组互

评、指导教师考

学习情境3 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学习情境名称变配电所安全运行措施参考学时 6

项目名称1.变配电所值班;

2.变配电所倒闸操作;

3.变配电所安全运行与维护;4.变配电所事故处理;5.填写值班记录。

项目任务目标

通过用行动导向学习变配电所安全运行等任务的完成,学做结合使学生

具备完成变配电所倒闸操作的工作能力。

教学任务(1)规程规范部分:《变配电所安全运行》、《变配电所值班规程》相关条款;

(2)操作部分:变配电所倒闸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

1.熟知变配电所值班要求;

2.熟知变配电所事故处理程序。

技能

1.具备变配电所值班能力

2.能正确进行变配电所倒闸操作

3.掌握按规程要求的变配电所安全运行规章制度;

4.掌握分析、查找、排除变配电所事故隐患的方法。

态度

1.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安全意识;

2.具备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实施

1.明确项目任务

任务:变配电所安全运行措施

2.制定计划

教师做的工作:为学生准备项目任务书等材料,与学生交流,发挥咨询

者和协调人的作用,确定学生计划是否可行。

学生做的工作:根据任务书要求,收集有关变电所值班规程,职业工种

要求等资料,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制定计划,计划应围绕目

标要求、且有效可行。

3.实施计划

教师做的工作:讲授有关原理知识和变电所值班要求。

学生做的工作:全班设若干小组,每组4人,以行动为导向,小组之间

要经常进行交流,初步掌握变电所值班工作的方法。

教师做的工作:老师以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在过程中经常获得学生工作

的反馈,及时与学生交流,提出建议。

4.检查评估

学生做的工作:逐项填写值班记录,归档技术资料,小组展示成果,并

根据事先提出的目标进行自我评估。

老师做的工作:老师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评价学生工作过程和工作结

果的优劣,学生的协作精神,安全意识,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项目成果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校内按现场要求布置的变电所实训场内

进行值班和倒闸操作,操作规范与熟练。具备安全生产的意识及与人沟通、合作能力。

学生角色安全员

教师业务能

力要求熟悉变电所安

全运行规程规

考核方式

自评、小组互

评、指导教师考

学习情境4 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学习情境名称电气安全工作措施参考学时 6

项目名称1. 电气值班;

2. 电工安全用具选用;

3. 电工安全用具检查;

4. 电工安全用具保管;

5. 填写值班记录。

项目任务目标

通过用行动导向学习电气安全工作措施等任务的完成,学做结合使学生

具备完成电气值班工作能力。

教学任务

(1)规程规范部分:《电气值班作业安全规范》相关条款;

(4)操作部分:各类电工安全用具的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

1.熟知电气值班要求;

2.熟知各类电工安全用具的使用原理。

技能

1.具备电气值班工作能力

2.能正确使用各类电工作业用具。

态度

1.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安全意识;

2.具备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实施

1.明确项目任务

任务:电气安全工作措施

2.制定计划

教师做的工作:为学生准备项目任务书等材料,与学生交流,发挥咨询

者和协调人的作用,确定学生计划是否可行。

学生做的工作:根据任务书要求,收集有关电气值班规程,职业工种要

求等资料,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制定计划,计划应围绕目标

要求、且有效可行。

3.实施计划

教师做的工作:讲授有关原理知识和值班要求。

学生做的工作:全班设若干小组,每组4人,以行动为导向,小组之间

要经常进行交流,初步掌握电气值班工作的方法。

教师做的工作:老师以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在过程中经常获得学生工作

的反馈,及时与学生交流,提出建议。

4.检查评估

学生做的工作:逐项填写值班记录,归档技术资料,小组展示成果,并

根据事先提出的目标进行自我评估。

老师做的工作:老师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评价学生工作过程和工作结

果的优劣,学生的协作精神,安全意识,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项目成果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校内按现场要求布置的实训场进行电气

值班训练。具备安全生产的意识及与人沟通、合作能力。

学生角色安全员

教师业务能

力要求熟悉电气值班

规程规范

考核方式

自评、小组互

评、指导教师考

学习情境5 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学习情境名称电气防火与防爆安全措施参考学时 6

项目名称1. 电气火灾与爆炸预防措施制定;2.消防器材选用;

3.电气火灾扑救。

项目任务目标

通过用行动导向学习电气防火与防爆安全措施等任务的完成,学做结合

使学生具备电气防火与防爆安全作业工作能力。

教学任务(1)原理部分:火灾与爆炸原理;

(2)规程规范部分:《消防法》相关条款;(3)操作部分:正确选用和操作消防器材。

教学目标

知识熟知火灾、爆炸原理

技能

1.具备消除电气火灾与爆炸工作能力;

2.掌握按法规要求的消防措施;

3.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

态度

1.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安全意识;

2.具备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实施

1.明确项目任务

任务:电气防火与防爆安全措施。

2.制定计划

教师做的工作:为学生准备项目任务书等材料,与学生交流,发挥咨询

者和协调人的作用,确定学生计划是否可行。

学生做的工作:根据任务书要求,收集规程,职业工种要求等资料,根

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制定计划,计划应围绕目标要求、且有效

可行。

3.实施计划

教师做的工作:讲授有关原理知识和操作要求。

学生做的工作:全班设若干小组,每组4人,以行动为导向,边操作边

学习,小组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掌握消防器材操作的方法。

教师做的工作:老师以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在过程中经常获得学生工作

的反馈,及时与学生交流,提出建议。

4.检查评估

学生做的工作:逐个操作消防器材,小组展示成果,并根据事先提出的

目标进行自我评估。

老师做的工作:老师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评价学生工作过程和工作结

果的优劣,学生的协作精神,

项目成果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校内按现场要求布置的实训场进行消防

器材操作,操作规范、熟练。具备安全生产的意识和与人沟通、合作能

力。

学生角色安全员

教师业务能

力要求熟悉消防法考核方式

自评、小组互

评、指导教师考

学习情境6 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学习情境名称触电急救与外伤救护措施参考学时 3

项目名称1.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胸外心脏挤压急救;

3.人工呼吸急救;

4.外伤急救。

项目任务目标

通过用行动导向学习触电急救与外伤救护等任务的完成,学做结合使学

生具备完成触电急救与外伤救护工作能力。

教学任务操作部分:脱离电源、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以及外伤急救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

1.熟知心肺复苏原理;

2.熟知外伤救护原理。

技能

1.具备心肺复苏操作能力;

2.掌握外伤包扎救护的方法。

态度

1.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安全意识;

2.具备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实施

1.明确项目任务

任务:触电急救与外伤救护措施

2.制定计划

教师做的工作:为学生准备项目任务书等材料,与学生交流,发挥咨询

者和协调人的作用,确定学生计划是否可行。

学生做的工作:根据任务书要求,收集有关救护、职业工种要求等资料,

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制定计划,计划应围绕目标要求、且有

效可行。

3.实施计划

教师做的工作:讲授有关原理知识和救护要求。

学生做的工作:全班设若干小组,每组4人,以行动为导向,边实施救

护边学习,小组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掌握救护工作的方法。

教师做的工作:老师以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在过程中经常获得学生工作

的反馈,及时与学生交流,提出建议。

4.检查评估

学生做的工作:逐项填写救护记录,归档技术资料,小组展示成果,并

根据事先提出的目标进行自我评估。

老师做的工作:老师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评价学生工作过程和工作结

果的优劣,学生的协作精神,安全意识,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项目成果

在校内按现场要求布置的电工实训场进行触电急救操作,操作规范、熟

练。具备安全生产的意识和与人沟通、合作能力。

学生角色安全员

教师业务能

力要求熟悉救护考核方式

自评、小组互

评、指导教师考

学习情境7 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学习情境名称安全用电监察与用电事故调查参考学时 5

项目名称1.设计文件审核;2.施工检查;3.竣工检查;

4. 运行定期检查;5.用电事故调查;

6. 用电事故处理。

项目任务目标

通过实际行动掌握安全用电监察与用电事故调查任务的完成,学做结合

使学生具备完成安全用电监察与用电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能力。

教学任务

(1)规程规范部分:《安全生产监察规程》相关条款。

(2)操作部分:安全用电各项检查方法、数据处理、故障处理。

学知识

1.熟悉安全用电监察项目规程;

2.熟知安全用电监察项目内容要求;

3.掌握用电事故的调查方法。

技能

1.具备安全用电监察工作能力;

2.具备用电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能力。

态度

1.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安全意识;

2.具备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实施1.明确项目任务

任务:安全用电监察与用电事故调查。

2.制定计划

教师做的工作:为学生准备项目任务书等材料,与学生交流,发挥咨询者和协调人的作用,确定学生计划是否可行。

学生做的工作:根据任务书要求,收集有关规程、职业工种要求等资料,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制定计划,计划应围绕目标要求、且有效可行。

3.实施计划

教师做的工作:讲授有关项目内容和监察、检查要求。

学生做的工作:全班设若干小组,每组4人,以行动为导向,边检查边学习,小组之间要经常进行交流,初步掌握安全用电监察与用电事故调查的方法。

教师做的工作:老师以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在过程中经常获得学生工作的反馈,及时与学生交流,提出建议。

4.检查评估

学生做的工作:逐项填写试验清单和误差分析,归档技术资料,小组展示成果,并根据事先提出的目标进行自我评估。

老师做的工作:老师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评价学生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的优劣,学生的协作精神,安全意识,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项目成果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具备安全用电监察与用电事故调查能力,操作

规范、与熟练。具备安全生产的意识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学生角色安全员教师业务能熟悉安全用电考核方式自评、小组互

力要求监察与用电事

故调查规程评、指导教师考

(二)教学方法与建议

1.本课程教学宜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在完成相关实验或训练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技术知识。

2.本课程也适宜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每个项目的实施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三)考核与评价建议

本课程考核分为两部分,一是形成性考核,二是终结性考核。

1.形成性考核

本课程平时的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检查,它涵盖了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每章结束后都要以不同的形式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自觉完成。形成性考核成绩主要参考学生学习质量(提问、作业、项目实训)和学习态度(考勤情况)

2.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课程考核分为两部分进行:一是理论教学部分的考核;二是实践教学部分。

(1)理论教学部分的考核。理论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与课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解答相关的理论问题,其考核重点(电路分析计算知识;防止人身触电的安保技术知识;雷电及防雷知识;触电急救和外伤救护的知识)。

(2)实践教学部分的考核。实践教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践教学课题,学生根据课题情况(防止人身触电的安保措施制定;防止雷电事故发生的保护措施制定;触电急救和外伤救护;)进行操作,完成项目。

3.考核评价与成绩评定

具体考核体现方式如下:

(1)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成绩=学习质量*60%+学习态度*40%

(2)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40%+实训项目考核成绩*60%

(3)学生最终成绩认定

学生最终总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30%+终结性成绩*70%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等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各教学方法的认识,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本课程将开发教学文档、讲义、课件、教材等资源,届时可供学生使用。

七、课程实施资源

(一)教材选用

1.本课程选用的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教材。

号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

书号

1 安全用电王兆晶

中国劳动社会

保障出版社

12 7504561290

2.教材选用原则

(1)内容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实用性.

(2)面向应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3)教学与项目开发融为一体,浅显易懂,符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

(4)任务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技巧,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师资

1.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2.获得维修电工、安全用电职业资格证书。

(三)其他资源

1.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制作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小学生安全教育--用电知识

小学生安全教育--用电知识 一、学会看安全用电标志 1、红色:用来标志禁止、停止和消防,如信号灯、信号旗、机器上的紧急停机按钮等都是用红色来表示“禁止”的信息。 2、黄色:用来标志注意危险,如“当心触点”“注意安全”等。 3、绿色:用来标志安全无事,如“在此工作”“已接地”等。 4、蓝色:用来标志强制执行,如“必须戴安全帽”等。 5、黑色:用来标志图像、文字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 按照规定,为便于识别,防止误操作,确保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安全,采用不同颜色来区别设备特征。例如,电气母线,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明敷的接地线涂为黑色。在二次系统中,交流电压回路用黄色,交流电流回路用绿色,信号和警告回路用白色。 二、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l、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2、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年龄小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 6、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

要先关断电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三、家庭安全用电常识 1、入户电源线避免过负荷使用,破旧老化的电源线应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 2、入户电源总保险与分户保险应配置合理,使之能起到对家用电器的保护作用。 3、接临时电源要用合格的电源线、电源插头、插座要安全可靠。损坏的不能使用,电源线接头要用胶布包好。 4、临时电源线临近高压输电线路时,应与高压输电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10KV 及以下0.7米;35KV,1米;110KV,1.5米;220KV,3米;500KV,5米)。 5、严禁私自从公用线路上接线。 6、线路接头应确保接触良好,连接可靠。 7、房间装修,隐藏在墙内的电源线要放在专用阻燃护套内,电源线的截面应满足负荷要求。 8、使用电动工具,如电钻,须戴绝缘手套。 9、遇有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 10、家用电器接线必须确保正确,有疑问应及时询问专业人员。 11、家庭用电应装设带有过电压保护的调试合格的漏电保护器,以保证使用家用电器时的人身安全。 12、家用电器在使用时,应有良好的外壳接地,室内要设有公用地线。 13、湿手不能触摸带电的家用电器,不能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家用电器,进行家用电器修理必须先停电源。 14、家用电热设备,暖气设备一定要远离煤气罐、煤气管道,发现煤气漏气时先开窗通风,千万不能拉合电源,要及时请专业人员修理。 15、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器件,必须远离易燃物品,用完后应切断电源,拔下插头以防意外。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并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习中,要以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要将理论部分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在实务部分中加以具体运用,以便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注意业务与法律的联系国际贸易法律课的内容同本课程内容关系密切,因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步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实际上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同有关法律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考虑,即要求从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研究本课程的内容。 第三、要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惯例,它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我们必须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第四、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故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和平时的操作练习,并结合到校外参观、实习,以增强感性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后续课程为《国际金融》、《国际结算》。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学生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必须弄清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与措施,掌握WTO的基本原则、反补贴反倾销协议,了解国际经贸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实务部分的学习,必须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电工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先修课程:高职数学 后续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上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部分要求。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通过高职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学习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能力。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为学生后续课程,如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等打下基础,以及对学生今后从事电气操作等提供知识、技能支持。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准备和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改革课程内容,结合企业电工操作实际案例,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引入课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核心能力提炼、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课程设计的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职业岗位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

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通过对课程内容高度归纳,以电工操作所需知识和技能为中心,概括电路分析、电工安全生产知识、基本元器件和材料选用及运维、识图与设计等相关知识,包含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点和技能,内容的组织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本理论知识到提高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程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应具备的电工方面的职业技能以及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准备。 五、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方面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具备安全操作技术技能。 (二)具体目标: 1、知识: (1)掌握电路分析相关知识; (2)掌握电工安全生产知识; (3)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测量仪表使用知识; (4)了解常用电工元器件和材料选用方面知识; (5)了解电气原理图识读知识; (6)了解低压配电设计基础知识。 2、能力 (1)能按照安全规程进行电工操作; (2)能正确使用电工工具和测量仪表; (3)能选用电工元器件和材料; (4)能进行电气控制原理图分析; (5)能进行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 (6)能进行控制继电控制电路基本故障诊断。 3、素质 (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2)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

恒进用电安全知识培训 每个人都要用电,用电安全人人有责 一、什么是电?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电线、插座中所提供的市电,指的是电能,是人类所应用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电缆、电线从国家的电网中引入到用户端的。 电是看不到的,无形的,但是我们可以用电压、电流两个参数来量化它,到达用户的插座、电灯、用电设备的电压为220v和380v,我们家用的电器都是220v的,工厂用电设备电压220v和380v都有,即使是380v的电线,其对地电压仍然为220v。 电能的应用是通过电流来实现的。 二、电的用途: 电的用途太广泛了,大家都有体会,具体说一度电到底具体能做什么? 一度电能使25瓦的灯泡能连续点亮40小时; 家用冰箱能运行一天; 普通电风扇能连续运行15小时; 电视机能开10小时; 能将8公斤的水烧开; 能使电脑工作5个小时; 能使电动自行车跑上80公里; 可用电炒锅烧两个美味的菜; 可借助电热淋浴器洗个舒服的澡。

三、下面我们通过对电气事故危害的分析、认识来体会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电气事故种类很多,起因也很复杂,造成的后果有火灾、爆炸、触电、设备损坏、停电等,我们今天要讲的重点就是电气火灾和触电。1)不安全用电的危害: 电是现在人类生活离不开的能源之一,电能带来经济发展、民生富裕、社会进步……,它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是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不安全用电所引发的事故带来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教训是惨痛的。其危害有多种形式,与我们纺织人员直接相关的常见的有电气火灾、触电事故两种灾难形式,它们会直接导致人员伤残、死亡,财产损失、声誉损失。而从历年国家有关部门的全国火灾统计数据来看,电气火灾所占比重最大,引发的较大以上火灾最多,以下有详细说明 2)不安全用电所导致的电气事故 电气事故的危害是多样的,我们常见的有电气火灾和触电,全世界每年死于电气事故的约占全部事故的25%;电气火灾约占火灾事故总数的14%。 (一)电气火灾: 资料:近三年全国电气火灾情况 2008年全国火灾统计情况:全年共发生火灾万起(指统计月,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下同),死亡1385人,直接财产损失15亿元。而公安部消防局提供的数据也显示:2008年在所有火灾事故中,电气火灾事故一直是居于整个火灾事故首位,电气火灾所占比重呈加大趋势,从引发火灾的原因看,电线短路、超负荷、电器设备故障等电气原

小学生用电的安全常识

小学生用电的安全常识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是免 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 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 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一、学会看安全用电标志 明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统计表明,不少电气事故完全是由于标志不统一而造成的。例如由于导线的颜色 不统一,误将相线接设备的机壳,而导致机壳带电,酿成触点伤亡 事故。 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 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为保证安全用电,必须严格 按有关标准使用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我国安全色标采用的标准, 基本上与国际标准草案(ISD)相同。一般采用的安全色有以下几种: 1、红色:用来标志禁止、停止和消防,如信号灯、信号旗、机 器上的紧急停机按钮等都是用红色来表示“禁止”的信息。 2、黄色:用来标志注意危险。如“当心触点”、“注意安全”等。 3、绿色:用来标志安全无事。如“在此工作”、“已接地”等。 4、蓝色:用来标志强制执行,如“必须带安全帽”等。 5、黑色:用来标志图像、文字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 按照规定,为便于识别,防止误操作,确保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安全,采用不同颜色来区别设备特征。如电气母线,A相为黄色,B相 为绿色,C相为红色,明敷的接地线涂为黑色。在二次系统中,交

流电压回路用黄色,交流电流回路用绿色,信号和警告回路用白色。 二、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以下最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 l、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2、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 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 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年龄小的同学遇到 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 6、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哪怕安装灯泡 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关断电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三、家庭安全用电常识 1、入户电源线避免过负荷使用,破旧老化的电源线应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 2、入户电源总保险与分户保险应配置合理,使之能起到对家用 电器的保护作用。 3、接临时电源要用合格的电源线、电源插头、插座要安全可靠。损坏的不能使用,电源线接头要用胶布包好。 4、临时电源线临近高压输电线路时,应与高压输电线路保持足 够的安全距离(10KV及以下0.7米;35KV,1米;110KV,1.5 米;220KV,3米;500KV,5米)。 5、严禁私自从公用线路上接线。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附件3:课程标准模板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编写人:魏建钢审核人:*** 审定单位:财信系会计教研室编写日期: 2010年 6月 1.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 1-1-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主要是讲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贸易的经济分析。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模式、国际贸易利益,了解国际贸易的各种经济效应、国际贸易政策的演进和国际贸易的国际协调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发展经济。 通过对外贸行业,特别是本地区中小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的外贸业务及进出口跟单、外贸单证制作兼货代、报关报检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国际贸易》课程为会计专业构建以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链为主线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岗位为主的职业岗位能力。 本课程的作用是: 《国际贸易》是会计专业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成为国际分工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已超过70%,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很显然,每个中国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时刻影响着我们经济生活的对外贸易活动给予更多的关注,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析有关社会经济现象。

本课程以国际经济学为基础,分析研究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与国际要素流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目前运作机制以及影响国际贸易的相关因素和内外条件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利于广大学生进一步学习涉外会计知识,同时也会该专业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1-1-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的涉外性已不用置疑。该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学习会计其它课程的基础。其后续课程是《国际结算》、《国际投资》、《电子商务》、《外贸会计》等。 1-2设计思路: 1-2-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为会计职业学生拓宽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为目的来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思路与理念,《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坚持以国际贸易系统理论为基础,增加大量的合作交流成果,注重案例分析。强化技能训练,培养会计岗位职业的能力。 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包括三大块内容,第一部分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介绍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及其国际贸易理论;第二部分是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和非关税政策;第三部分是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主要问题,包括世贸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内容。按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收集资料——课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会计岗位的知识需要和工作能力。 1-2-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为基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注重课前资料收集和课堂分析研究,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具体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案例剖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不断自我更新知识能力。 1-2-3课时安排说明 《国际贸易》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3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8课时,实践教学6课时。 2.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有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要求,明确职业岗位工作的努力方向;有助学生对企业从事国际贸易能力的分析,正确判断国际贸易形势,把握国际贸易动态;具备对国家宏观外贸政策措施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及政策措施调整的预见能力;熟悉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和国际贸易规则,具有处理国际贸易过程中纠纷等相关贸易问题的能力。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 程标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职教性,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 职教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知识教育刻不容缓(2021年)

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知识教育刻不容缓(2021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42

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知识教育刻不容缓 (2021年) 某日早上6:10许,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女生宿舍发生火灾,4名女生选择从六楼阳台逃生,不幸坠亡。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紧急通知迅速行动排查安全隐患。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在《通知》中要求,各教育单位要迅速、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针对防范火灾事故及次生灾害,要严格检查消防设施、逃生通道以及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各个环节,发现隐患要限时彻底整改。要组织力量对学生宿舍及人员聚集场所实施安全用电专项检查。各高校对学生违章用电现象要严肃查处,坚决收缴违规用电设备,如“热得快”、电热毯、小电炉等,消除火灾隐患。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学生生命安全。(解放日报2008年11月18

日) 高校学生发生因用电不慎而引起的意外伤亡事故,作为学校本身及教育主管部门,当然有健全安全设施、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提高学校安全水平的职责和义务。但对于我们电力行业来说,同样没有理由充当普通看客。因为这类事故的出现,无不体现当今一些学生用电安全知识缺乏、安全用电意识淡薄、安全保护能力较差的不争事实,因此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知识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电范围不断扩大,生活中方方面面接触电的机会越来越多。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提高学生安全用电意识,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各地供电部门应该主动与学校一起联合开展电力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校园黑板报、宣传窗、图片展、请专家作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寓教于乐,向学生广泛宣传安全用电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学习安全用电、科学用电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

国际结算课程标准(DOC)

《国际结算》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结算 课程编码:406117 参考学时: 50学时,其中:实践课学时:20学时 课程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 编制人员:王磬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国际结算》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后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报关实务》、《进出口贸易综合实训》等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国际结算》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应职应岗能力的要求,本课程承载着学生对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课程的作用: 1.课程对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学会各种结算方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掌握从事外汇结算业务所必备的国际结算的基本原理和基础业务识,使其金融业务知识结构更为完备。 2.课程对职业素养养成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职业意识,提升对职业的热爱和激情;培养职业习惯,提升就业素质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国际结算》是一门微观经济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理论原则指导下办理外汇业务,侧重于业务程序的来龙去脉和基本操作方面的教学。同时由于国际结算是在两个不同国家的银行之间互相委托和办理的外汇业务,一切单据和凭证都要使用英文,教材和讲课中必须插入大量英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英语基础。本课程还专门对国际贸易结算的工具、手段等进行研究,是一门具有涉外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学科,通过原理与案例的结合,很好的适应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高职学生的就业发展为依据,构建以国际贸易结算业务流程和结算处理程序为主线的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 (二)课程设计思路: 每个项目的学习以结算工作活动为载体,将国际结算的相关知识和企业经济业务的操作实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20138 适用专业: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编制单位:电气工程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20138]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 6.0 ] 参考学时[96 ] 课程归口单位[电气工程系] 制定人[谭银朝] 审核人[] 批准人[] 一、适用对象 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依据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高等数学》(130024),后续课程有《单片机与接口技术》(120117)《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120129)。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应该具备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研究电工与电子技术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知识目标 1、能进行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 2、能熟练使用万表、直流稳压电源、信号源、示波器等常用仪器仪表。 3、能进行能进行一般电路的识别、绘制、交直流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4、能进行常用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元件的检测与识别。 (二)技能目标 1、会识别与检测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并较熟练地正确选用电子仪器测试其基本参数,判定元器件的质量。 2、能阅读常用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并且具有分析排除电路中简单故障的能力,以适应企业的电子产品装配岗位。 3、具有熟练查阅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能力。

《安全教育》之用电安全培训知识

用电安全培训知识 1、入户电源线避免过负荷使用,破旧老化的电源线应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 2.入户电源总保险与分户保险应配置台理,使之能起到对家用电器的保护作用。 3、接临时电源要用合格的电源线、电源插头、插座要安全可靠,损坏的不能使用,电源线接头要用胶布包好。 4.临时电源线临近高压输电线路时,应与高压输电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10KV及以下0.7米,35KV1米,110KVI.5米,220KV3 米,500KV5米)。 5、严禁私自从公用线路上接线。 6、线路接头应确保接触良好,连接可靠。 7、房间装修,隐藏在墙内的电源线要放在专用阻燃护套内,电源线的截面应满足负荷要求。 8、使用电动工具如电钻等,须戴绝缘手套。 9、遇有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 10、家用电器接线必须确保正确。有疑问时应询问专业人员。 11、家庭用电应装设带有过电压保护的调试合格的漏电保护器。以保证使用家用电器时的人身安全。 12、家用电器在使用肘,应有良好的外壳接地,室内要设有公用地线。 13、湿手不能触摸带电的家用电器、不能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家用电器,进行家用电器修理必须先停电源。 14、家用电热设备,暖气设备一定要远离煤气罐。煤气管道发现煤气漏气时先开窗通风,千方不能拉合电源,并及时请专业人员修理。 15、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器件,必须远离易燃物品,用完后应切断电源,拔下插销以防意外。 16、发现家用电器损坏,应请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修理,自己不要拆卸,防止发生电击伤人。 17、严禁在高低压电线下打井,竖电视天线和钓鱼。 18、发现电线断落,无论带电与否,都应视为带电,应与电线断落点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19、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直接接触触电者,应用木棒或其它绝缘物将电源线挑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0、电源插头、插座应布置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并经常给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讲解家庭安全用电常识,增强老人和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21、入户线如发现与树木、建筑物直接接触为防

寝室安全用电小常识

学生宿舍用电的安全知识_寝室安全用电小常识 一、电气线路起火有哪些因素?电气线路起火通常是由于短路、 过负荷、接触不良(接头松动、导线接触表面氧化等引起局部过热)、漏电(导线绝缘层被损坏,接触金属管而产生电火花)等因素造成的。 三、学生宿舍为什么不准使用热得快、电炉?不正确使用热得快 和电炉是非常危险的,可能酿成火灾和触电,造成严重后果。热得 快和电炉是由镍铬丝和炉盘、铝管等元件组成,没有定温、定时等 安全保护装置,如果使用和摆放的位置不当,极易引燃周围的可燃 物品,引起火灾。同时,学生宿舍内所装的电线,不能承受这些大 功率电器的负荷。宿舍内使用热得快和电炉等大功率电器,容易造 成电线过载就会引起电线或电表线圈发热,甚至起火成灾。并且, 热得快和电炉在使用中,因本身结构的缺陷,如:电炉丝拱起接触 锅底,潮湿引起漏电等很不安全。因此,学校明文规定,学生宿舍 内严禁使用热得快和电炉等其它大功率电器。 四、学生寝室内为什么不能私自拉、接电线?寝室内私自拉、接 电线非常危险,容易引起火灾、造成触电事故。电线的安装铺设是 一项非常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国家明文规定,安装电线和 电气设备必须由专业电工操作。有的同学为了使用方便,私自拉接 电线,并将电线绕在床架上,这种行为严重威胁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是坚决不允许的。目前,我校学生寝室的蚊帐架都是铁制的,是导 电体,电线表面绝缘体是胶质的,易老化破损,在使用中不可避免 发生磨擦,加速了电线的破损,极易引起电线的短路和漏电,造成 火灾和触电事故。因此,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坚决不允许私自拉、接电线。 五、为什么严禁使用各类充电灯、劣质充电器和充电电源等其它劣质充电物品?当前,各种电子产品为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 大的便利,是同学们在寝室里经常使用的物品。这类电子产品大多 都使用充电器和充电电源。但一些不法之徒为利所驱,生产和销售

国际结算双语课程标准--英文版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bilingualism) course standard First, summary of course It is the cor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major, based on the operating skills’cultivation about methods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combining theory with reality, emphasising on positional oper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 about finding,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etc. Second, before and after courses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before courses ar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bilingualism)、International business documents) , after courses are international trade business comprehensive trading and Foreign trade correspondence. Third, the course content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制定时间:2020年 1月

目录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3)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4) 五、考核标准及成绩评定办法 (7) 六、实施建议 (9) 七、其他必要说明 (10)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电工和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对电路进行检测和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提高学生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与前导、后续课程关系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电学知识,能认识和理解电路中的基本元器件的功能作用,能分析理解电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和简单的系统电路功能作用,会正确地使用仪器仪表进行简单的对元器件和电路进行简单检测和判别操作。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识别和识读常用电子元器的标称值,掌握常用元器件的功能及电气特性; (2)能识别直流电路的主要物理量和主要的电气符号,掌握分析直流电路的方法; (3)能够识别交流电路的主要物理量和主要的电气符号,掌握交析直流电路的方法; (4)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 (5)能进行简单的电子电路的焊接及简单电子电路故障的排除,能根据电路图对电路进行故障分析。 2、知识目标 (1)掌握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2)掌握直流和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和测试方法,熟悉基本电路图的识读方法,能对简单电路进行分析; (3)熟悉常见的电子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参数与检测方法; (4)理解数字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素质目标 (1)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电学问题; (2)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3)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 (4)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5)培养编写规划设计文档和阅读技术资料、查找技术规范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能够胜任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和维修工作,以及电子产品、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也可以从事一些电工相关的行业。分析岗位群对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相关内容的要求确立课程的内容知识点。 本课程设计主要分模块以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各模块内容的特点施教,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本课程理论性较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面对一个电系统的整体角度下手分析问题并解决,引导学生能够解决应用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各项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结构、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临时用电安全教育培训

临时用电安全教育 一、临时用电安全教育培训意义 从近几次周安全大检查情况来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隐患较多,因此项目部特组织此次培训,为提高项目部管理人员和工区管理人员对临时用电安全知识的认知,提高安全技能,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同时提高触电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二、基本常识 (1)不准在宿舍、仓库、办公室内用电饭煲、电水壶、电炉、电热杯等电器设备。 (2)严禁在电线上晾衣服或其他东西。 (3)不准在高压线下方搭设临建、堆放材料和进行施工作业;在高压线一侧作业时,必须保持 6m 以上的水平距离,达不到上述距离时,必须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4)当发现电线坠地或设备漏电时,不可随意跑动或触摸金属物体,并保持10m以上距离。 三、触电危害 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后,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它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 (1)电伤-非致命的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作用造成的人体伤害。电伤会在人体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的伤痕,常见的有灼伤、电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等现象。 (2)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体内部组织,影响呼吸系统、心脏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在触电事故中,电击和电伤常会同时发生。 (3)安全电压是指人体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时,触及带电体不受电击或电伤。 四、用电安全措施 (1)三相五线制——即除了火线、零线,在设备的外壳上专门接一根保护零线,当设备漏电时电流沿绝缘线流回大地,制造一种短路避免造成人员触电;

以往有设备附近直接砸接地极的,缺点是接地首先浪费钢材,一台设备一个,如果要防止人员触电,电阻还必须要求很小,也不现实,而五线制,电缆可回收利用,电阻小,更经济,安全。 在现场电缆选用上,如切断机、弯曲机等不需要零线的,选用4芯电缆;塔吊、搅拌机等需要零线的选用五芯电缆,如果是碘钨灯、镝灯等照明线,就要用3芯线,以上都有一根专用保护线接设备外壳。 在一个施工现场,不允许有接零又有接地,避免一台设备漏电,保护零线上全部带电,引起触电事故。在总箱后,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就应严格区分开。 (2)漏电保护器——因为施工现场的环境较差,国家规范特别规定,施工现场必须正确安装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作用在于,一旦设备漏电,只要很小电流,就会动作,迅速切断电源。 漏电保护器的使用方法:漏电保护器只适用于单相触电,对于两相触电,就不起作用,同时距设备不能太远,不应大于30米;正确接线也很重要,对四极漏电保护器,必须接零线,否则漏电就不会动作;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也不能接错,会和不上闸。漏电保护器后工作零线不能接地,一接地,漏电就会跳闸。漏电保护器应一月检查一次,以免在发生触电事故时,不动作,引起人员伤亡。 (3)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指一台设备必须有一个开关箱,专箱专用,不能接别的设备,开关箱内必须有漏电保护器,同时距设备不能超过3米,为的是,一但设备故障,可以立即切断电流,同时不会引起误动作。 (4)正确佩带绝缘手套、胶鞋等防护用品 在电工作业过程中,必须佩带防护用品。如焊工带帆布手套,穿胶鞋,护目罩等;电工穿绝缘鞋;振捣手戴绝缘手套、雨水鞋;打夯机操作时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操作人,避免触电事故发生。 (5)养成良好用电习惯,遵守安全用电规程 作为一个合格的电工,必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遵守操作规程,不违章操作,不然,很可能因为自己的大意马虎造成他人触电。如一台设备,只要不确定,就按有电考虑;电工检修作业时是不是有人监护,送电时按顺序送电等,都很重要。

小学生用电安全常识1

同学们好!我是供电公司的一名员工,现在我们一块学习一下安全用电常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能不让我们碰触和电相关的东西,比如合刀闸、灯泡坏了,换灯泡,甚至插插头、拔插头等。说电很危险,我想问一下同学们,电到底有哪些危险?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举手回答!比如说它可以电到人(当人体接触到带电体,有电流通过人体时,轻则有针刺麻木剧痛等感觉,重则发生痉挛、心律不齐、血压高、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在很短时间内心跳停止、死亡),还可以烧坏电视烧坏电视烧坏电视烧坏电视等用电设备,还可以引发火灾等等。好,既然电这么厉害,那么我们日常能否不用电啊?当然不可能,我们一刻也离不开电,比如说开电灯、打电话、看电视、烧水、做饭等等,都离不开电。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安全用电,把电带来的危害给克服掉,才能发挥电的作用,为人们服务。 那么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到安全用电呢? 安全用电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我们怎么知道物体带不带电,绝对不能接触,只能用验电笔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验电)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什么是高压带电体,电视机是不是?电脑是不是?都不是,变压器,高压线路,变电室里面的柜体等带高压电) 不弄湿用电器,(电器湿了,容易引起事故,短路失火或烧坏设备。或者我们的手湿都不准碰带电物体) 不损坏绝缘层。(电器,电线使用时间长了,绝缘层老化后就不绝缘了,就会漏电)日常注意事项: 1、不使用不熟悉的电器。 2、不要用湿手去开灯、关灯或触动其它电开关。 3、不能用手指、小刀、钢笔等去触、捅电源插座。 4、不爬电线杆,不在有电线的地方放风筝。 5、对于断了的电线,不能靠近,更不能用手碰。 发现家用电器或电线发生火灾时怎么办? 应先断开电源再灭火,如果自己不知道断开电源,可以叫身边的大人,如果没人,可以拨打110或119。 发现有人触电怎么办? 1、发生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 2、如电源开关太远,可以站在干櫈上用不导电的物体如木棒、竹竿、塑料、衣服等将触电者与带电体分开,莫将带电体碰着自己和他人身体,避免触电再发生。 3、如果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以叫身边的大人,如果没人,可以拨打110或120。 常见安全用电标志

国际结算课程标准(管理系)

《国际结算》课程标准 编制单位: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编制时间:2013年9月1日 执笔人:沈旭霞教研室主任: 审核人:系(部)主任: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A0201215 课程名称国际结算授课学期 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2 学分 2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一)课程性质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本门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先修课程是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后续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 (二)课程定位 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确立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即依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确主要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养,从而确立学习领域,确立通过哪些项目和任务来完成这些学习领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国际结算课程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国际结算实务处理能力为主,面向的职业岗位为涉外银行以及外贸岗位,包括:基础岗位-涉外银行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等,发展岗位-外贸单证主管、外贸跟单主管等。本课程需要训练完成以上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处理国际结算业务的技能,分别涉及认识国际结算工具的能力,熟悉掌握国际结算方式中的汇款、托收及信用证的操作能力,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能力,操作国际结算中的各种单据的能力,进而促进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国际结算工作岗位提炼课程能力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通过若干项目、任务训练达成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确定本门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模块的编排 国际结算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 序号项目(模块)名称学时 1 国际结算面向的主要岗位及技能要求 2 2 结算方式18 3 进口履约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2 4 进口结算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4 5 出口履约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2 6 出口结算阶段的跟单结算业务 4 合计32 (四)教学组织的思路 本课程采取项目化模式组织教学,根据国际结算的主要学习领域来设计完成学习领域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通过项目、任务来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五)理论与实训比例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课内实践学时为0学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