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氏族谱排版范例(黄氏宗亲网制作2013年4月第一版)

黄氏族谱排版范例(黄氏宗亲网制作2013年4月第一版)

支派编号:K黄瑕天爵荣常黄芩430105

黄氏宗亲网制作

2013年4月第一版

说明

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要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要让每个族人都能看懂,要方便老者查阅,因此排版为横版,字体采用4号宋体,行距为固定23磅。页边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族谱不管族内人员是否捐资,都应该进行记录。不能因为不缴纳人丁费而不给入谱。

原则是尽量使用简化字,但先祖名讳不遵循此原则,很多时候繁体字字才能正确反映祖先取名规律。

谱名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

家谱常用命名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地名+姓氏+几修范例:《金铿黄氏三修家谱》

②地名+姓氏+堂号范例:《黄山黄氏敦睦堂支谱》

③地名+姓氏范例:《毗陵修善里黄氏宗谱》

④几修+姓氏范例:《六修黄氏家谱》

⑤姓氏+堂号+几修范例:《黄氏敦睦堂重修家乘》

⑥原籍+姓氏+地名范例:《江西黄氏丰城派迁长支谱》

⑦郡望+姓氏范例:《江夏黄氏宗谱》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死亡,用词有讲究,读其词即知年龄大概,宜慎用。7岁及其以前身亡,或作“早殇”。8岁至15岁,未成年或称“早夭”、“夭折”。16至30岁,短寿曰“亡”。31岁至50岁,中年称“卒”。51岁至59岁,“半百”老人方可称“享年”或“终年”。60岁及以上可称“享寿”、“寿终”,80岁以上称“高寿”。

目录

卷首 (5)

一、序言 (5)

二、凡例(范本) (5)

三、谱论(可有可无) (8)

四、派语 (8)

卷一族务志 (10)

一、大事记(范例) (10)

二、名迹录 (17)

三、宗祠录 (17)

四、族产录 (17)

五、家礼录 (18)

六、宗规录 (18)

七、坟茔录 (19)

八、碑铭录 (19)

九、字据录 (19)

卷二世系志 (20)

一、□□派下□□支下□□房下 (22)

二、□□长派□□次支□□三房 (24)

卷三人物志 (26)

一、像赞录 (26)

二、传记录 (26)

三、年谱录 (26)

四、轶事录 (26)

五、恩荣录 (26)

六、人物表 (27)

卷四艺文志 (28)

卷五正本清源 (29)

一、族史考证 (29)

二、存疑录 (29)

卷六谱局志 (30)

一、修谱倡议 (30)

二、谱局条规 (30)

三、历代任事名录 (30)

四、捐资录 (30)

五、续修履历 (30)

卷尾 (31)

一、丁口录(范例) (31)

二、领谱字号 (32)

三、服制图 (32)

四、义谱录 (32)

五、通讯录 (32)

六、余庆录 (32)

七、世系速查表 (33)

八、人名速查表 (34)

附件:《中华黄氏统谱》支派编号规范 (35)

卷首

一、序言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

内容介绍修谱意义、家族源流、修谱过程、修谱人名目等。

二、凡例(范本)

凡例又称谱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一、本谱为繁衍于□□省□□地区的□□黄氏支谱。

二、本谱资料来源:

一参考□□□等主修《□□黄氏□修族谱》编纂

一参考□□□等主修《□□黄氏支谱》编纂

三、本谱时间范围:

世系上溯自□□□公,下限止於公元□□□□年,凡历约□□□□年。

四、本谱宗旨:

以“敬宗收族,弘扬祖德,正本清源,理顺脉络,教育后代,耀国荣族”为宗旨,运用历史唯物史观记述族情,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反映黄氏风貌和支派特色。

五、续谱原则:

一旧谱照录,旧谱中的错误处不进行更改,设考证栏目详细罗列错误之处。

一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力求源流世系之衔接有序。其间有未尽明确者,暂存间断待考,不采纳无根据之推断,以尊重史实。

一客观反映家族的繁衍生息,迁徙分化、荣衰升沉的史实,不夸张、不溢美,注重史料稽考,力求资料丰富。

一各房人众,取字命名难免雷同,卑犯尊讳改卑不改尊,生犯死讳改生不改没,微犯显讳改微不改显,若房异支分者不拘此例。凡改易者仍须记载其原名,以便今后查考。

六、本谱纪年原则:

一旧谱涉及之纪年,照谱不变,必要之处加公元纪年补注;

一新谱涉及之纪年,凡属清宣统三年(公元一九○九年)以前之纪年,沿用朝代年号纪年法,用括号加注公元纪年;凡属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以前之纪年,以(中华)民国某年纪年;凡属公元一九四九年以后之纪年,以公元某年纪年。

七、本谱书写术语:

一妻书“娶”某姓某名,已故书“配”某姓某名,未婚书“聘”,续玄书“继娶”,妾书“副室”;妻妾已出或改适者,例书“生卒不详”;

一女已嫁者书“适”某姓某名,许聘者书“字”某姓某名,未许聘者书“待字”;改嫁者书前不书后。

一凡迁徙无定音,问久疏者,援例注“远出无考”;

一卒年六十以上者书“享寿”,未及历史者书“享年”;未满七岁者曰“殇”

一生卒年月日时未知者书“生卒未详”,生卒时辰未知书“吉时”,葬未詳者书“葬未详”或“空山名坐向”

八、本谱入谱人员范围:

一凡本族黄姓成员,不论男女,无论婚生、非婚生,均可入谱;

一本族男姓上异姓门的或本族女子在家招赘的,如果其子女姓黄则入谱;子女异姓不入谱。

一本族男姓娶入女子参与本族繁衍,入谱。本族女性夫婿入谱,以明确血脉流转。

一若黄姓男子亡故,其配偶在家招夫,子女又姓黄的,按本族支丁

入谱;子女他姓的不入谱;配偶另嫁他人的,子女又姓黄的,按本族支丁入谱;子女他姓的不入谱。

一抚养异姓子女为后,改为黄姓的可入谱。

九、本谱瓜瓞图式规范:

一垂丝图八派一提,男妇身后无传者,下用黑圈,以杜冒充之弊。

一男女过继的,瓜瓞图上按过入的记载。如某甲,系某乙所生,过继给某丙,则在瓜瓞图上记为某丙所出。抚养异姓子女为后的仍可入谱,在瓜瓞图上不记载。

十、本谱世编书写规范:

一成年男姓:记载某公之子或女、名、曾用名、派名、字、号、出生公元年干支年月日时、居住地、供职处所、婚配日期、配偶姓名。已故的要载明卒于何年葬于何地。男姓上异姓门的,子女异姓的记载下一代详情,再下一代只记出生。

一男性配偶:记载姓、名、出生公元年干支年月日时、生育几子几女。何地何人之女。已故的要载明卒于何年葬于何地。夫在离婚或夫死再醮,书其生年不书没葬。

一成年女姓:记载某公之子或女、名、曾用名、派名、字、号、出生公元年干支年月日时、供职处所、婚配日期、配偶姓名,生育几子几女,记载下一代详情,再下一代只记出生。已故的要载明卒于何年葬于何地。

一女姓配偶:记载姓、名、出生公元年干支年月日时。何地何人之子。

一尚未成家的年轻人和孩子:某公之子或女、名、曾用名、字、别号、出生公元年干支年月日时、出生地、籍贯、最高学历、何时何校何专业毕业或在读、若是中小学生就填某校毕业或在读即可。

一同族男女过继的,过出和过入均记载。抚养异姓子女为后的仍可入谱,在世编上记载,但本人拒绝入谱的除外。

十一、人物录及传记:

一历代进士、举人、贡生;近代、现代、当代研究生、硕士、博士;行政职务正副局长,乡镇长以上;军职校官以上,以及高级工程师、农

艺师、经济师、会计师、律师、主治医师、高级及特级中学教师、教授、副教授、名记者、作家、艺术家,实业家、名人等,不论男女均列入人物录。

一本着生不立传的原则,历代先贤史籍有载者及当代已故名人对社会有重大贡献者、均予立传。

一劣迹昭彰者,应点明其过,以警后世。

十二、谱成册编定各房字号各宜珍藏,务宜小心谨守,不得贪财,私与他人。新谱告成,旧谱仍需妥善保存。

十三、修谱期限:

一族谱三十年为一世,宜十五年三服内各支修,三十年五服内小宗支修,六十年五服外大宗修,秉笔必举公正贤能,辑录方为无弊。

一小修可只收集支丁资料,不编印谱书,每六十年应予大修,编印谱书。

一凡有族人倡修者,同宗应予支持。

十四、本谱以“□□□□□......”为取名派语。

十五、因我宗世系源流追溯年代久远,支丁分布地域广泛,调查考证内容繁多,且编辑时间仓促,水平所限,本谱定有许多错遗缺漏之处,恳请族人见谅,并深望于后之继起者。

十六、此凡例未及者可参照处理。

三、谱论(可有可无)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四、派语

派语又称字辈谱、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卷一族务志

一、大事记(范例)

来源:宁乡双观黄氏

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还可以包括建祠情况、族长更替情况等。

成化年间

●始祖黄元鑑自湘乡迁宁乡之双观

●定子孙命行十字:立志朝显仕,文光射斗丽。

弘治2年己酉

●黄元鑑卒,子立纲年四十一岁。

正德6年辛未

●东十一月十四日,立纲卒,长子志仁年三是岁。

嘉靖35年丙辰

●春二月二十二日,志仁卒,长子朝荣年三十四岁。

嘉靖41年壬戌

●冬十一月二十三日,志清卒。

万历11年癸未

●春三月二十一日,朝荣卒,子显益年三十二岁。

万历29年辛丑

●江西吉水黄氏桐冈之宗黄德兴续修谱成。

●始议建矛家山墓祠

天启元年辛酉

●春三月初五日,黄显益长子黄栋卒。

崇祯6年癸酉

●春三月十一日,黄显益卒,长孙黄文献年三十八岁。

崇祯16年癸未

●冬十一月十一日,黄锦殉难。

顺治三年丙戌

●夏六月十二日,黄文献卒,子光先年二十四岁。

顺治11年甲午

●黄铎禀县王均水乡田为下则

康熙8年己酉

●黄文弟禀县权修学宫。

康熙14年己卯

●秋九月二十八日,黄光先卒,字日炫年二十一岁。

康熙17年戊午

●黄光璧禀县復旧驿。

●黄文达手录世系。

●以黄文沛为族正。

康熙35年丙子

●始建始祖祠于茅家山,颜曰敦伦堂。主议黄光璧(仲玉)、黄光珍(昇

彝);督事黄光映(瑞生)、黄光琳(润若)、黄光明(自旭)、黄日鸿(仪吉)、黄日炳(復旦,光璧之子)、黄日煇(允文)

●定宗子主祭仪

●定祧法

康熙51年壬辰

秋七月始祀始祖于茅家山祠堂。

康熙52年癸巳

●春二月二十六日,黄日炫卒,长子堳年三十四岁。

●始立两族正,以黄光珍副黄文沛。

●秋八月初四日,黄日烶、黄日炯始议修宁乡黄氏族谱。

●黄日烜如吉水录桐冈旧谱归。

●黄日烜以不睦率一房别族。

●定命行二十字。

康熙57年戊戌

●秋,谱成

康熙58年己亥

●黄堳卒,长子世任十八岁。

雍正12年甲寅

●春三月三日,族正文沛卒,以壎为族正。

●始禀请旌节孝。

乾隆2年丁巳

●茅家山祠堂(毀)

乾隆4年己未

●秋七月,重建祠堂成薦新。

乾隆6年辛酉

●醵祭榖。

●始立总管钱榖司。

●冬十二月十一日族正黄光珍卒,以黄日烶为族正。

乾隆8年癸亥

●以榖贷取岁息供祀事。

●具祭器。

●定祭礼。

●茅家山墓崩。

乾隆15年庚午

●春二月初九日,买祭田。

●冬十二月十六日,族正黄日烶卒,以黄日煊(耀纯)维族正。

乾隆16年辛未

●冬十月干支朔,黄日灿捐田供祀事。

●以黄境(羲上)总管钱榖。

乾隆18年癸酉

●夏五月十五日,族正黄壎卒,以黄理为族正。

乾隆20年乙亥

●茅家山墓崩。

●冬十二月二十一日迁祖墓于禄家塘始祖墓山。

乾隆28年癸未

●夏六月十九日,族正黄日煊卒,以黄境为族正,兼总管,黄以琳(贡

三)副总管

●始立互稽法

●茅家山祠堂(毀)

乾隆34年己丑

●族正黄境议迁建祠堂于禄家塘。

●醵费

乾隆35年庚寅

●禄家塘祠堂成,秋八月二十五日薦。

乾隆38年癸巳

●闰月初七日,族正黄理卒,以黄日赞(次襄)为族正。

乾隆39年甲午

●秋八月二十五日黄日楷(入表)兄弟以其贯山田售于祠。

●议重修族谱,开谱馆。

乾隆40年乙未

●春三月清明节,谕族人醵谱费。

●冬十一月癸未朔,显忠裔以其墓田捐入于祠。

乾隆41年丙申

●冬十月甲子,黄日新(大铭)以其袋子岭园宅售于祠。

乾隆43年戊戌

●秋八月壬午,黄世铭(浴三)之妇刘氏以其屯塘田捐入于祠。

●始置仓于龙口桥。

乾隆46年辛丑

●黄建治(策安)自浙江假归。

●颁祠规

●增祭器

●刊家约

●更命行二十字

●更定谱例

●图祠堂

●始议立生生谱如生谱法

乾隆48年癸卯

●冬十月,重修族谱成

乾隆49年甲辰

●冬十月辛卯,族正黄境卒,以黄世鈐(金山)为族正,黄境子黄世

锟维总管。

嘉庆4年己未

●冬十月丙戌朔,族正黄日赞卒,以黄建寅(文虎)为族正。

●十一月乙丑,副总管黄琳卒,以黄世德(村滋)副总管。

嘉庆5年庚申

●冬十月丁未,买祭田。

嘉庆6年辛巳

●冬十二月丁卯,续买屋场湾田。

嘉庆10年乙丑

●春三月,始议与祭子孙醵册费。

嘉庆16年辛未

●夏五月丁巳,总管黄世锟卒,以黄建纯(粹然)维总管。

●秋九月甲辰,族正黄建寅卒,黄阁(交蘷)维族正。

嘉庆22年丁丑

●春三月丁未,族正黄世鈐卒,以黄建衷(时之)为族正。

道光元年辛巳

●冬十二月丁丑朔,黄建葏(锡朋)以其六家塘田售入于祠。

●冬十月,黄建煊(巽之)以田捐入于祠。

●始议岁薦无后而有裨于祠者。

道光4年甲申

●夏六月乙亥,族正黄建衷卒,黄建涟(漪园)为族正。

●冬十月辛卯,黄懋恭(鸣谦)、黄懋修(德润)以其宝竹塘田售入于

祠。

道光9年己丑

●春,议续修族谱。

道光10年庚寅

●秋七月丁卯,副总管黄世德卒,以黄世俊(士群)副总管。

●冬十月乙未,黄阁卒,以黄建冈(陟高)为族正。

道光12年壬辰

●申祠规。

●增祭器

●夏四月壬辰,续修族谱成。

道光16年丙申

●春三活跃丙戌,黄懋修(尔楼)以其山捐入于祠。

道光19年己亥

●春三月壬申,黄建熿(允吉)之妻周氏及夫从子黄懋传(嵩道)各

以其贯山田售入于祠。

道光20年庚子

●夏四月己卯,黄世俊卒,以黄懋淇(春楼)为副总管。

●五月辛卯,黄建煇(贞吉)割其贯山田售入于祠。

民国7年戊午

●秋七月戊戌,以黄培学为总管,黄培基(伯衡)副之,以黄锡畴(仲

范)为族正。

●族正黄培学老,以黄锡哻为族正。

民国8年己未

●春三月戌子,开议五修族谱。

民国9年庚申

●春二月癸巳,申谱议

●秋八月丁酉,黄懋典主修族谱。

●戊戌开谱馆,以黄勳(宇仪)、黄绍勳(葆卿)、黄培知谱事。

●谕各房房长彙册

民国10年辛酉

●春二月戊戌清明,各房底册彙齐

●夏六月丁酉,世系编成

●秋七月辛亥,以黄培基为总管,黄锡仁(季麟)副之。

●戊午开刷印。

●增祭器

●冬十月丁卯各书表成

●乙酉,议復族学

●黄锡哻辞族正

●以黄培直(竹筠)知谱事。

二、名迹录

有记念意义的建筑物、古文物(如家宅、牌坊等),祖居地村庄图。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三、宗祠录

叙述祠堂的规模、环境、祠联、祠匾、祠堂图、修建沿革,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四、族产录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及捐田人名目等。

五、家礼录

1、婚礼

2、丧礼

3、祭礼

祠堂祭祀时神位、祭案及祭品摆设位置的说明,祭文、仪式。

4、相见礼

5、冠礼

六、宗规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祠规、家规、家训、派语等。祠规为祠堂管理的规定,如祠堂肃静、修缮、财物保管和祭祀仪式、纪律等规定。家规、家训条目很多,其内容可分为四类:伦纪类,有尽孝悌、睦宗族、肃闺阃、慎婚嫁等规定;公益类,有完国课、倡公益、护交通、行周助等;风纪类,有戒绝奸淫、烟赌、盗窃等;持身类,有读诗书、务正业、崇节俭、择交游、息争讼、戒暴戾等规定。

七、坟茔录

坟茔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八、碑铭录

记载墓志铭、墓碑、祠堂碑、功德碑文字或者图像。

九、字据录

分为契约、合约、合同和官府诉讼文书。主要内容有购置坟山、祠田、学田等族内公产的契约;就坟山、牧场管理或划分界址与外姓签订的合约、合同、山林、田土、湖洲纠纷,官府审判处理的文书。

卷二世系志

为族谱的主体部分,从一世祖起,分枝溯源,绵延而下,分世系图和世系表。

世系图以线条连接,一目了然。

世系表则逐代逐人介绍其祖先及配偶的生殁时间、埋葬地点及墓向、生育情况及简要生平。

房头划分:某派某支某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