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工程制药

基因工程制药

基因工程制药
基因工程制药

自DNA重组技术于1972年诞生以来,作为现代生物技术核心的基因工程技术得

到飞速的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就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投资研究开发的热点领域,大量的基因工程药品连续问世,年产值达数十亿美元。目前,世界各国都将基因工程及其逐渐加速的产业化进程视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到1999年底为止,全球至少已有近 3000家生物工程公司在从事生物药品与基因产品研究与开发。据不完全统计,在欧美诸国,已经上市的基因工程药品接近一百种,大约还有超过300种以上的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约2000种在研究开发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基因工程制药技术的发展,掀起了对传统制药行业的巨大的冲击波。基因工程制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广阔的应用范围和更小的副作用使得研发机构和制药企业跃跃欲试;基因工程制药本身为高科技技术,涉足其中的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的良好表现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基因工程制药行业成为制药行业和投资方面关注的焦点,适时推出,本报告分为五个部分:基因工程制药发展简介、中国基因工程制药行业现状、中国基因工程制药市场状况、中国基因工程制药行业发展趋势和附录。

基因工程制药发展简介部分介绍了基因工程制药的概念、世界基因工程制药史上的重大事件和研究进展方面。同时还介绍了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美国、欧洲、加拿大、日本和中国)的基因工程制药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生物公司情况、研发投入情况和生物技术制药公司运营特点,以及生物技术药品的销售情况和在医药市场中逐步扩大的市场份额趋势。由于美国在世界生物制药和基因工程制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本部分重点介绍了美国基因工程制药行业的状况。

中国基因工程制药行业现状部分介绍了中国基因工程制药行业的发展的初创阶段、大发展阶段和后基因时代三个阶段;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成果和批准上市情况;由于基因工程制药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且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股市上,生物制药尤其是涉及基因工程制药的公司表现良好,所以本报告专门介绍了中国国内投资基因制药行业的上市公司,包括这些上市公司的分类,在基因工程制药方面的投入情况,并对其中表现突出的三家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本部分还对我国基因工程制药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研发能力和投入相对不足,同中产品生产厂家过多以及缺乏产业化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中国基因工程制药市场状况部分对中国基因工程制药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先从消费者需求和基因工程药物广泛的应用范围上阐明了我国基因工程制药的存在的市场基础;介绍了中国基因工程制药市场销售情况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情况;中国目前基因工程药物多以仿制为主,中国国内的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而进展缓慢,而入世又迫在眉睫,入世后,知识产权方面的纷争、进口

药品的竞争、外资企业的进入给中国基因工程制药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

,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中国基因工程制药行业发展趋势部分将对以下内容进行分析:从行业来看,随

着基因工程制药行业的兴起,传统制药行业得到了改造;从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企业

之间关系来看,中国国内外企业之间结成外向联盟和内向联盟,相互之间实现优势

互补;从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企业发展环境来看,借鉴国外生物制药的发展,中国基

因工程制药行业融资渠道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随着入世的临近,所面临的竞争

也越来越激烈;从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企业本身来看,这些企业规模不短扩大,经营

机制和融资方式也有很大变革。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现状分析

2001-9-10 8:27:25 点击1055次

自DNA重组技术1972年取得成功以来,作为现代生物技术核心的基因工程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投资研究开发的热点领域,大量的基因工程药品问世。年产值达数十亿美元。近几年,世界各国都将基因工程产品视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到1999年底,全球至少已有近3000家生物工程公司从事生物药品与基因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据不完全统计,在欧美国家,已经上市的基因工程药品有近百种,大约还有超过300种以上的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约2000种药品处于研究开发中,形成了一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也是中国制药行业关注的焦点,从事医药健康领域市场研究的专业公司——东方健康市场研究中心对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作了一些系统的调查研究,下面就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司题作一简要介绍。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支初具规模和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研究队伍。这支队伍是以医药科研单位为核心,一些高等医药院校和综合大学生命科学院也纷纷参与研究、开发工作。中国目前约有1万余名科研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工作,有20个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基因工程药物开发中心,已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获准上市,有10余种生物技术新药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还有重组凝乳酶等4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目前,已在有关部门登记立项的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企业有60余家,已取得基因工程药物试生产或获得正式生产批准文号的企业大约有30家。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吉林、浙江、江苏、山东等。尽管基因工程制药产业总体形势看好,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同种产品生产厂家过多中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

程药物和疫苗绝大多数是由多家企业从事生产(见下表)。其实基因工程药物临床应用剂量一般都很小,由2——3个厂家满负荷生产就能满足全国市场需要。因此,过多厂家生产同一种基因工程药物,势必会造成市场过度竞争,导致各生产企业的利润下降,同时还会导致企业开工不足、成本增加,使企业不能获得合理利润,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甚至迫使一些企业严重亏损和破产。 2000年中国各种基因工程药物生产厂家数 2.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基因工程制药产业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但是中国的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存在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企业规模小,无法形成现代工业的规模效应,同时资源的严重分散也使企业无力承担高昂的研发费用,导致新药的研究开发缺乏持续和充足的资金来源。二是融资渠道问题。企业很难从一般融资渠道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中国企业融资渠道闭塞,风险投资出口狭窄,主要原因是资金来源很有限,除股东投入的股本金以外,主要是靠向银行贷款。由于银行十分注意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高技术投资的高风险性使银行对其贷款慎之又慎。目前,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企业投资金额大多是2000万元至1亿元人民币,全国对该领域的投资金额累计起来仅几十亿元人民币。三是缺乏产业化的接轨机制。国外经验表明,高新技术只有通过资本市场的商业运作才能加速它的产业化进程,而中国很少有企业参与基因技术的研究与成果转化,这使基因成果的研究与开发受到很大影响。 3.开发能力薄弱我国新药的研究开发是以引进开发为主,研制上市的和正在研发的新药绝大多数是仿制产品,已批准的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中,只有干扰素α1b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4.企业管理相对滞后,技术兼经营型人才匮乏基因工程制药企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涉足基因工程的制药企业来看,大多数还是沿用原有的传统医药企业的管理模式,在经营管理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状况论文

姓名:rb骄阳学号:0802012021班级:08生物工程(2)班

关键词:基因制药

摘要: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臻完善,新兴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世界约有3000多个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公司。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在医药领域实现了产业化,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新药的

研发开辟了十分广阔的天地。

正文:基因工程药物品种的开发

利用基因工程细菌等表达人类一些重要基因片段,可产生具生理活性的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这一技术可以大量廉价生产以前不敢想象的医药产品。如应用传统的技术方法提取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一毫克需要用十万只羊的下丘脑,所要耗费的资金大约等于经由人造卫星从月球上搬回一公斤石头。而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这一激素只需十公升大肠杆菌培养液,其价格大约为每毫克0.3美元。这就是基因工程这一高技术的诱人之处,有着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82年,重组人胰岛素经美国FDA 批准作为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上市,至1993年末,已有14种基因工程药物获准上市。目前,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开发正方兴未艾。估计还有时40种基因工程药物可望在2000年底前正式上市。至1994年末,基因工程药物的销售额已达50.89亿美元。预计到本世纪末可达140亿美元,其中EPO(红细胞生成素)、G—G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年销售额均将超过10亿美元[1]。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深入及完成,至下世纪初将会出现基因工程药物开发的又一热潮。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新药的筛选模型

在新药研究开发中日益广泛使用的各种酶、受体筛选模型所需的靶酶和受体往往来自动物体内,因而数量有限而不利于采用机器人进行大量筛选。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一些靶酶的活性中心或受体的配体、亚基等在微生物中大量表达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据报道,最近β- 肾上腺受体,5-HT受体和毒蕈碱M[,1]受体等已在大肠杆菌或酵母菌中表达成功,并已证实这些受体的功能与来自哺乳动物组织的受体完全相同。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产生新的微生物药物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产生新的杂合抗生素,为微生物药物提供了一个新的来源。第一次报道是英国Hopwood等于1985 年应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新杂合抗生素mederrhodin A和双氢榴紫红素[2]。

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进药物生产工艺中的应用

相关的应用有:(1)用带关键酶基因的质粒转化菌种,增加菌种中的关键酶基因拷贝和转录水平。(2)抑制菌种中多余成分的表达,提高相应产量同时使提取、精制、半合成等后处理工序变得更方便。(3)将血红蛋白基因克隆进菌种后提高对缺氧环境的耐受力,减少供氧这一限制因素的影响和节约能量。

利用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

现代重组DNA技术特别是基因显微注射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转基因动、植物发展的基础。转基因动、植物将发展成为生物药品的“新一代药厂”,具有光明的前景和广阔的市场。如人体蛋白AAT 的国际市场价格为10万美元1克,而转基因羊的羊奶中的含量就可达20/升[3]。

基因工程抗体是新兴分支学科—抗体工程的研究对象。它通过原核生物细胞或昆虫细胞表达抗体的小分子有效部位进行大规模廉价生产,可用作导向药物的载体。

1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由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将生物技术作为优先发展领域予以重点支持,我国生物技术整体研究水平迅速提高,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新兴生物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源泉。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起步于80年代末,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1产业现状

1989年我国批准了第一个在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α1b,标志着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实现了零的突破。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工程药物,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从此以后,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1998年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销售额已达到了7.2亿元。截止1998年底,我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产品共计15种,它们是:一类新药重组人干扰素α1b、一类新药重组bFGF(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重组人干扰素α 2b、重组人干扰素γ、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G—CSF、重组人GM—CSF、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重组链激酶、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乙肝疫苗、痢疾菌苗。国内已有30余家生物制药企业取得基因工

程药物或疫苗试生产或正式生产批准文号。

根据1997年对全国452个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单位进行的通信调查结果,截止1996年底我国已有8 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商品化(包括试生产),1996年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销售额约为2.2 亿元,仅占同期全国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年销售额21.16亿元的10.4%。

1996年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市场销售规模比较小,而采用生物技术改造抗生素、药用氨基酸、维生素等传统产业所创造的新增产值仍占医药生物技术产值的主流。然而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迅猛,年销售额已从1996年的2.2亿元增长到1998年的7.2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80%。预计2000年我国基因工程药物销售将达到22.8亿元。

1.2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与国外对比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特别是生物制药产业规模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1996年我国生物技术销售额为120亿元,美国为100亿美元,相差7 倍。1996年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销售额为2.2亿元,同期美国为75 亿美元。1998年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销售额为7.17亿元,还不到1 亿美元,而1996年美国Amgen公司的两个主要产品Neupogen(G—CSF )和Epogen(红细胞生成素)销售额均达到10亿美元。

从上市品种看,1998年我国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获准上市,美国上市的生物药物(主要是基因工程药物)共53种。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上市时间较美国同品种上市时间晚5~10年。

表1基因工程药物实现商业化时间比较年

产品名称美国日本中国

重组人干扰素a2a1986.6 19881996

重组人干扰素a2b1986.6 19881996 重组人干扰素γ 1990.1219901994试生产1998转正重组人白介素21992.5 19921997 EPO1989.6 19901997试生产1998转正

G—CSF 1991.2 19911996试生产1998转正

1991.2 1997试生产1998转正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同种产品生产厂家过多,造成市场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绝大多数是多家生产。例如:干扰素a2a生产厂家有5家,干扰素a2b有5家,白细胞介素—2有10 家,G—CSF 有7家,GM—CSF有6家。基因工程药物临床使用剂量一般都很小(微克级),通常2~3个厂家满负荷生产就能满足全国市场需要。因此,过多厂家生产同一种基因工程药品势必造成市场过度竞争,使各生产企业的利润下降,同时还导致现有生产能力开工不足,成本增加,使企业不能获得合理利润,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甚至迫使有些企业严重亏损和破产。

这种重复生产的现象与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指导思想不无关系。以往我国新药的研究开发是以引进开发为主,我国研制上市的和在研的新药绝大部分是仿制国外的,创新药物很少。已批准的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中,只有干扰素a1b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在研的生物新药中,绝大多数是国外进入二、三期临床后我国开始跟踪研制的。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缺乏创新和低水平重复是导致医药产业重复生产的源头。

2)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基因工程制药产业是典型的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目前,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企业投资大多在2000万元至1 亿元。资金来源除股东投入的股本金外,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狭窄。由于银行十分注意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高技术投资的风险使银行对之贷款慎之又慎。同时,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企业尚处于成长期,银行贷款要求资产抵押的限制使得这些企业融资能力明显不足,很难从一般融资渠道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成为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因素。

3)医药市场竞争无序,行业不正之风严重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医药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药品购销各个环节利润分配极不合理。按国家现行价格规定,药品批发价是出厂价的115%,零售价为批发价的120%。但是,基因工程药物实际营销中,医院一般以国家批发价的70%~85%进药,从而获得零售价的30%~50%的利润,而生产企业的利润只有5%~15%。这种利润不合理分配导致众多制药企业亏损。再加上同种基因工程药品由多家生产,迫使生产企业纷纷采取高定价、高让利的促销手段,使药品市场竞争进一步恶化。企业迫于市场压力,主要精力都用在市场竞争上,无力顾及技术创新。过多的市场投入和让利,使正常生产经营

都十分困难,更谈不上如何发展了。医药市场恶性竞争非但未能使消费者受益,反而使得国家、制药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另据调查,绝大多数进口基因工程药品的销售价格都大大高于同种国产药品销售价格,而且更为不合理的是,一半以上的进口基因工程药品在我国的售价高于原产国售价。

4)企业管理相对滞后,技术兼经营型人才匮乏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起步较晚,但是起点相对较高。许多企业的关键性生产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然而,在经营管理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经营者通过自主经营使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我国大多数基因工程制药企业,虽然在形式上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是企业的经营者一般由企业的所有者出任或委派。企业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的状况,既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经营阶层即企业家阶层的形成。

基因工程制药企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企业,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要有懂技术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育和造就一批这种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对策及政策建议

根据国内外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促进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2.1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强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存在的盲目性和严重的重复现象与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无关系。因此,我国应该尽早制定出台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和指导性发展规划,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方面,集中有限财力、物力,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优势、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基因工程产业化项目。只有这样,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才能避免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从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基因工程制药业与其它高技术产业一样,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产出等特点,起步阶段必须依靠国家优惠政策扶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各级政府为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但优惠的力度不够,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涉及部门较多,落无实处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建议国家进一步强化并规范对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2.2大力加强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的研制和生产

如前所述,我国上市销售和在研的基因工程药物绝大多数是仿制外国的,这使得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很难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在我国加入“关贸协定”后,我国一些基因工程制药企业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业重复生产和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局面,我国的新药研制开发思路必须做出战略调整,从以仿制为主向创新与仿制相结合转变。为此,我国必须大力加强创新药物研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药审批制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创新者的权益。同时,新药研制单位和个人应该注意学会用专利保护自己的利益。因为专利权在受权国家受保护,对特别重要的成果不仅要申请中国专利,有条件的还应申请国外专利。近来国外一些公司采取的“专利加发表”的策略有一定的启发性。为了使自己的技术专利化,并防止别人申请同样的专利,美国公司在申请专利受理后便迅速将专利内容公开发表。这种做法既确立了自己的领先地位,又有效地阻止了他人申请相同的专利。

最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了《新药审批办法》、《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将一类新药保护期由过去的8年延长至12年,二、三类新药分别由6年和4年延长至8年,四类新药由过去的3 年延长至6年,五类新药新定保护期为6年。此外,对新药的临床研究和生产实行总量控制。除一类新药外的其它类别新药如已有3家进入临床研究,则不再受理临床研究的申请。对已有3家以上生产的新药,不再受理该新药的技术转让。这些规定对鼓励创新药研制和克服重复研究和生产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

在加强创新药物研究的同时,可以有选择地合法仿制一些专利即将过期、疗效明确、应用前景广阔的基因工程药物。对仿制药物有关的专利要进行认真的研究,采取有效的专利回避策略,避免简单的、盲目的仿制。要在仿制的基础上创新。创造出与专利方法不同的生产工艺和方法,以避免引起专利纠纷。参考文献:《基因工程制药》,李德山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1

网络资源,百度。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基因工程制药,生物制药

健康网讯: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生物技术蓬勃发展;成绩喜人。由于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

(即“八六三”计划)。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将生物技术作为优先发国领域予

以重点支持,我国生物技术整体研究水平迅速提高,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

国新兴生物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源泉。目前,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一、产业现状

1989年,我国批推了第一个在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一一重组人干扰素αlb.标志着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实现了零的突破。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工程药物,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从此以后,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l998 年,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销售额已达到了7.2亿元人民币。截止199 8年底,我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产品共计15种。目前,国内已有30余家生物制药企业取得了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试生力或正式生产批准文号。

根据1997年对全国452 个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单位进行的通讯调查结果,截止1996年底,我国已有8 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商品化(包括试生产),1996年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销售额约为2.2亿元人民币,仅占同期全国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年销售额21.16亿元人民币的10.4%。然而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基因工程制工经产业发展迅猛,年销售额已从1996年的2.2亿元人人民币增长到1998年的7.2 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高达80% 。预计2000年我国基因工程药物销直额将达到 22.8亿元人民币。

二、国内外对比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特别是生物制药产业规模与美国比差距很大。1 996年,我国生物技术销售额为114亿元人民币,美国为100亿美元,相差7倍。1996 年,我国基因工程和疫苗销售额为2.3亿元人民,同期美国为75亿美元。1998 年,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销售额为7.2亿元人民币,还不到1亿美元,而1996年美国Amgen

公司的两个主要产品 Neupogen(G-CSF)和Epogen(红细胞生成素)销售额均达到 10亿美元。

从上市品种看,1998年,我国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获准上市,美国上市的生物药物(主要是基因工程药物)共 53种。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上市时间较美国同品种上市时间晚 5年-10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同特产品生产厂家过爹,造成市场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绝大多数是多家生产。例如:干扰素α2a生产厂家有5家.干扰素α2b有5家,白细胞介素-2有10家,G-CSF有7家, CM-CSF有6家。基因工程药物临床应用剂量一般都很小(微克级)。通常2-3个厂家满负荷生产就能满足全国市场需要。因此,过多厂家生产同一种基因工程药物势必造放市场过度竞争,使各生产企业的利润下降,同时还导致现有生产能力开工不足,成本增加,使企业不能获得合理利润,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甚至迫使有些企业严重亏损和破产。

这种重复生产的现象与我国新药杯究开发的指导思想不无关系。以往我国新药的研究开发是以引进开发为主、我国研制上市的和在研的新药绝大部分是仿制国外的,创新药物很少。已批准的15种甚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中,只有干扰素α1b 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在研的生物新药中,绝大多拉是国外进入二、三期临床后我国开始跟踪研制的。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缺乏创新和低水平重复是导致医药产业重复生产的源头。大力加强创新药物的研究是从源头解决基因工程药物重复生产问题的根本出路。同时,我国还必

须进一完善新药审批制度和专利制度,从制度上鼓励创新,切实保护创新者的知识产权,避免重复生产。

2 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基因工程制药产业是典型的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目前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企业投资大多在2000万元-1 亿元人民币。资金来源除股东投人的股本金外,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狭窄。由于银行十分注意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高技术投资的风险使银行对之贷款慎之又慎。同时,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企业尚处于成长初期,银行贷款要求资产抵押的限制使得这些企业融资能力明显不足、很难从一般融资渠道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因素。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利用风险投资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成功经验,制定有关法规政策,积极稳妥地启动风险投资。

3、医药市场竞争无序,行业不正之风盛行: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医药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药品购销各个环节利润配极不合理。按国家现行价格规定,药品批发价是出厂价的115%,零售价为批发价的120%。但是,基因工程药物实际营销中,医院一般以国家批发价的7O%- 85% 进药,从而获得零售价的30%-50%的利润。而生产企业的利润只有50%-15%。这种利润不合理分配导致众多制药企业亏损。再加上同种基因工程药品由多家生产,迫使生产企业纷纷采取高定价、高让利的促销手段,使药品市场竞争进一步怨化。企业迫于市场压力,主要精力都用在市场竞争上,无力顾及技术创新。过多的市场投入和让利,使正常生产经营都十分困难,更谈不上如何发展了。医药市场恶性竞争非但未能使消费者受益。却使得国家、制药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另据调查,绝大多数进口基因工程药品的销售价格都大大高于同种国产药品销售价格,而且更为不合理的是.一半以上的进口基因工程药品在我国的售价高于原产国售价。

4、企业管理相对滞后,技术兼经营型人才匮乏: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起步较晚,但是起点相对较高。许多企业的关键性生产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然而,在经营管理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经营者通过自主经营使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我国大多数基因工程制药企业;虽然在形式上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是企业的经营者一般由企业的所有者出任或委派。企业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的状况,既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经营阶层即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基因工程制药企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企业,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要有既懂技术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育和造就这一批这种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对策及政策建议

根据国内外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促进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强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存在的盲目性和严重的重复现象与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无关系。因此,我国应该尽早制定出台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备和指导性发展规划,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方面,集中有限财力、物力、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优势,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的

关键性基因工程产业化项目,只有这样,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才能避免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从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基因工程制药业与其它高技术产业一样,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产出等特点,起步阶段必须依靠国家优惠政策扶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各级政府为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虽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但优惠的力度不够,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涉及部门较多,落无实处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建议国家进一步强化并规范对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2、大力加强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的研制和生产

由于我国上市销售和在研的基因工程药物绝大多数是仿制国外的,这使得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很难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P后,一些基因工程制药企业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有可能会面临专利纠纷。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业重复生产和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局面,我国的新药研制开发思想必须做战略调整,从以仿制为主向创新与仿制相结合转变。为此,我国必须大力加强创新的药物研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药审批制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创新者的权益。同时,新药研制单位和个人应该注意学会用专利保护自己的利益。近来国外一些公司采取的“专利加发表”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为了使自己的技术专利化,并防止别人申请同样的专利,美国公司在申请专利受理后便迅速将专利内容公开发表。这种做法既确立了自己的领先地位。又有效地阻止了他人申请相同的专利。

在加强创新药物研究的同时,可以有选择地合法仿制一些专利即将过期、疗效明确、应用前景广阔的基因工程药物。对仿制药物有关的专利要进行认真的研究,采取有效的专

利回避策略,避免简单的、盲目的仿制。要在仿制的基础上创新。创造出专利方法不同的生产工艺和方法,避免引起专利纠纷。

3、积极引导培育风险投资市场

融资困难、资金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基因工程制产业的迅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风险投资是解决高技术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中资金困难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稳妥地引导和培育风险投资,尽快制定风险投资运行的法规和政策,为风险投资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适时允许投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积极吸引国外风险投资基金流入。同时,还应放宽高技术企业股票发行条件,为高技术企业股票上市提供更多机会。积极准备开辟高技术企业股票市场即第二股票市场,为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资本市场创造条件。

【2019年整理】基因工程制药技术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制药技术研究进展 信息检索课程(综述)中文摘要 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高技术综合体系,也是国际上优先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诞生以来,最先应用基因工程且目前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便是医药科学。DNA重组技术不仅直接提供干扰素、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基因工程药物,供临床治疗使用,提高对恶性肿肿瘤、心脑血管病、重要传染病和遗传病的防治水平,而且也广泛应用丁改造已有的抗生素和生物制品等传统医药工业。基因工程药物已形成一个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 关键词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发展

信息检索课程(综述)外文摘要 Title Genetic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 Abstract With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as the core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is a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y integrated system, is also the international priority development of one of the high technology fields. Since the 1970 s genetic engineering since birth, the first applica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now the most active field of research is medical science.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not only directly provide interferon, erythropoietin (EPO), and other genetic engineering drugs for clinical use, improve the malignant swollen tumor,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mportant infectious disease and genetic disease prevention level, but also widely used in reconstruction of the existing antibiotics and biological products, and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Genetic engineering drugs has formed a huge new and higl technology industries. Keywords Genetic engineering, medicine, research, development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研究进展 程庆佳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20091070004) 摘要: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是动物细胞在制药产业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动物细胞工程最新的制药研究进展,包括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核移植技术,转基因动物技术,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等,同时讨论动物细胞制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英文摘要:Animal Cell Engineering is animal cell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the applic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latest pharmaceutical animal cel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cluding animal cell fusion techniques, monoclonal antibodies, transgenic animal technology, large-scale cell culture technology, Also discussed animal cell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prospects. 关键词: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转基因动物技术,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发展前景 英文关键词:Animal cell fusion techniques, monoclonal antibodies, transgenic animal technology, large-scale cell cultu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spects 所谓动物细胞工程就是以动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和人为操作,使细胞产生某些人们所需要的生物学特性,从而改良品质,加速繁殖动物个体或获得有用品系的技术。这种技术在制药业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目前全世界生物技术药物中使用动物细胞工程生产的已超过8 0%,例如蛋白质、单克隆抗体、疫苗等。当前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包括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核移植技术、转基因动物技术和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等方面。本文就是以细胞工程为基础阐述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技术与发展前景。 1、用于制药业的动物细胞系 目前用于生物制药的动物细胞有4类,即原代细胞、传代细胞系,转化细胞系和融合的或重组的工程细胞系。 1.1 原代细胞 原代细胞是直接取自动物组织器官,经过粉碎消化而获得的细胞悬液。动物细胞生产生物药品的早期,一般用原代培养的细胞来生产疫苗,如鸡胚细胞、原代兔肾细胞、鼠肾细胞、淋巴细胞等,Ender最先用原代培养的猴肾组织细胞来生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原代细胞增殖能力有限,需要大量动物才能增加产量,费钱费力,限制了它的应用。 1.2 传代细胞系 传代细胞系是二倍体细胞在传代繁殖过程中,有些细胞发生改变,不仅形态发生变化,且生长更快,能以少量的细胞起始培养。由一个这样的细胞得到的细胞克隆,与它起源的细胞株大不相同,它能无限期地生存,这样的细胞克隆称为传代。许多传代细胞系建立于50年代,用它们来生产疫苗不仅可以降低实验动物的量,并且因为所用的细胞性质均一,通过体外大规模培养技术生产的疫苗可以保证质量,避免了动物个体差异产生的疫苗质量不稳定问题。但传代细胞系在生物学特性上与肿瘤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是从肿瘤细胞衍生而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科学手段来排除其潜在的致瘤性,因而数十年间未允许传代细胞系用于生产。7 O年代以后,大量研究工作证实了二倍体细胞的安全性,wI一38是第一个生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二倍体细胞系。二倍体细胞系一般从动物胚胎组织中获取,有明显的贴

基因工程制药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值在体外合成或重组特定的DNA,再与载体连接,最后导入到宿 主细胞内表达、扩增出人们需要的蛋白质,而且使这种性状可遗传给后代的技术。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 2.基因工程制药基因工程制药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药物,具体包括获得目的基因、 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培养工程菌、产物分离纯化、产品加工检验等步骤。 3.逆转录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是某些RNA病毒由逆转录酶直接利用RNA为模 板合成DNA的过程。 4.CDNA以生物细胞的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的第一条链,然后 在合成双链DNA,并将合成的cDNA双链重组到质粒载体或噬菌体载体上,倒入宿主细胞进行增殖。在这个过程中合成的双链DNA叫做cDNA。 5.引物引物是人工合成的单链DNA小片段,碱基顺序分别与所要扩增的模板DNA双链的 5’端相同。是PCR的起始点。 6.表达载体所谓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是指具有宿主细胞基因表达所需的调节控制 序列,能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转录和翻译的载体。 7.克隆载体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是把一个有用的制药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 送进受体细胞中进行繁殖的工具。 8.载体载体(vector),指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中将DNA片段(目的基因)转移至 受体细胞的一种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 9.报告基因载体分子上有一种特殊意义的基因序列,它们表达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载体已经 进入宿主细胞,并将含有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从其他细胞中区分并挑选出来。这种基因就是报告基因。 10.启动子启动子是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的DNA序列,能被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具 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11.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放大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主要包括 变性、退火、延伸三个过程,并且多次循环。 12.包涵体包涵体(inclusion body)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种不可溶的蛋白质聚集折叠而 形成的晶体结构物。通常包涵体虽然具有正确的氨基酸序列,但是空间结构却是错误的。 13.蛋白表达系统蛋白表达系统是指由宿主、外源基因、载体和辅助成分组成的体系,通过 这个体系实现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的目的。 14.单克隆抗体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称为 单克隆抗体。 15.基因工程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就是按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对抗体基因进行加工、改造和 重新装配,然后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中表达得到的抗体分子。 16.改形抗体改性抗体(reshaped antibody,RAb)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抗体可变区 (V)中互补决定簇序列改换成鼠源单抗互补决定簇。重构成既具有鼠源性单抗的特异性又保持抗体亲和力的人源化抗体。 17.嵌合抗体在基因水平上将鼠源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和人抗体恒定区连接起来并在合适的 宿主细胞中表达,这种抗体叫做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 18.镶面抗体将鼠源单抗可变区中氨基酸残基改造成人源的,消除了异源性且不影响可变区 的整体空间构象。 19.单链抗体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antibody fragment,scFv),是由抗体重链可变区和轻链 可变区通过15~20个氨基酸的短肽(linker)连接而成。scFv能较好地保留其对抗原的亲

朱春燕--基因工程制药发展概述(详细)

基因工程制药的发展概述 摘要:随着20 世纪 70 年代 DNA重组技术的建立,基因工程制药开始得到迅速的发展,随着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的深入,基因工程药物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突破性进展。本综述主要从基因工程制药的发展、种类、应用和进展作一概述。关键词:基因工程制药应用 引言 生物学发展推动着医学迅猛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丰富了对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新方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为医学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1 基因工程制药概述 基因工程制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图,将外源基因整合入宿主基因组中,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药物。基因工程制药的快速发展开发了一系列针对疑难病症的工程药物,极大程度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基因工程药物自年问世以来,每年平均有一个新药疫苗问世, 开发成功的约五十个药品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肝炎、发育不良、糖尿病、囊纤维变性和一些遗传病上, 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疑难病症上,起到了传统化学药物难以达到的作用。其原因在于,基因工程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多是以对疾病的分子水平上的有了解为基础的,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高疗效。基因工程制造药行业在近二十年中的飞速发展是以分子遗传、分子生物、分子病理、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 以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基础工程学科的高速进展为后盾的。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时间为一年,比开发新化学单体一年要短一些,适应症不断延伸也是蛋白类药物的一大特点[1]。基因工程药物又称生物技术药物,是根据人们的愿望设计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DNA 连接,然后将载体导入靶细胞(微生物、哺乳动物细胞或人体组织靶细胞) ,使目的基因在靶细胞中得到表达,最后将表达的目的蛋白质纯化及做成制剂,从而成为蛋白类药或疫苗[2]。目前人类60 %以上的生命科学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这些药物包括细胞因子、菌苗、疫苗、毒素、抗原、血清、DNA 重组产品。体外诊断试剂等等,在预防、诊断、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延长生命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因工程药物引入医药产业,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使得医药产业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2 发展历史和现状 20世纪70年代,随着DNA重组技术的成熟,诞生了基因工程药物,高产值、高效率的基因药物给医药产业带来了一场革命,推动了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医药产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基因药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药用蛋

基因工程制药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值在体外合成或重组特定的DNA,再与载体连接,最后导入到宿 主细胞内表达、扩增出人们需要的蛋白质,而且使这种性状可遗传给后代的技术。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 2. 基因工程制药基因工程制药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药物,具体包括获得目的基因、构建重 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培养工程菌、产物分离纯化、产品加工检验等步骤。 3. 逆转录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 )是某些RNA病毒由逆转录酶直接利用RNA为模 板合成DNA的过程。 4. CDNA以生物细胞的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的第一条链,然后 在合成双链DNA,并将合成的cDNA双链重组到质粒载体或噬菌体载体上,倒入宿主细胞进行增殖。在这个过程中合成的双链DNA叫做cDNA。 5. 引物引物是人工合成的单链DNA小片段,碱基顺序分别与所要扩增的模板DNA双链的 5'端相同。是PCR的起始点。 6. 表达载体所谓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是指具有宿主细胞基因表达所需的调节控制序列,能 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转录和翻译的载体。 7. 克隆载体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是把一个有用的制药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 体细胞中进行繁殖的工具。 8. 载体载体(vector),指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中将DNA片段(目的基因)转移至 受体细胞的一种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 9. 报告基因载体分子上有一种特殊意义的基因序列,它们表达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载体已经进入宿 主细胞,并将含有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从其他细胞中区分并挑选出来。这种基因就是报告基因。 10. 启动子启动子是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的DNA序列,能被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具 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11.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放大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主要包括 变性、退火、延伸三个过程,并且多次循环。 12. 包涵体包涵体(inclusion body)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种不可溶的蛋白质聚集折叠而形成的晶体 结构物。通常包涵体虽然具有正确的氨基酸序列,但是空间结构却是错误的。 13. 蛋白表达系统蛋白表达系统是指由宿主、外源基因、载体和辅助成分组成的体系,通过这个体系 实现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的目的。 14. 单克隆抗体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 体。 15. 基因工程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就是按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对抗体基因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装配, 然后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中表达得到的抗体分子。 16. 改形抗体改性抗体(reshaped antibody,RAb )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抗体可变区 (V)中互补决定簇序列改换成鼠源单抗互补决定簇。重构成既具有鼠源性单抗的特异性又保持抗体亲和力的人源化抗体。 17. 嵌合抗体在基因水平上将鼠源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和人抗体恒定区连接起来并在合适的宿主细胞中 表达,这种抗体叫做嵌合抗体( chimeric antibody )。 18. 镶面抗体将鼠源单抗可变区中氨基酸残基改造成人源的,消除了异源性且不影响可变区的整体 空间构象。 19. 单链抗体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antibody fragment,scFv),是由抗体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 通过15?20个氨基酸的短肽(linker)连接而成。scFv能较好地保留其对抗原的亲 和活性,并具有分子量小、穿透力强和抗原性弱等特点。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进展

燕京理工学院 Yanch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6)届化工与制药专业现代制药技术论 文 题目: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进展 学院: 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专业: XXXXX 学号: XXXXXXX 姓名: Dream 指导教师:林贝 教研室主任(负责人):林贝 2015 年 6 月 4 日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进展 Dream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化药1204班学号XXXXXXX 指导教室林贝 摘要 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中主要从基因操作中大分子的分离、PCR技术、基因芯片、外源基因的表达这4个方面叙述基因工程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基因工程药物的产业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基因操作技术生物制药 1 基本概念 1.1 生物技术 广义的生物技术是指人类对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利用、改造的相关技术。其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以酿造为代表的传统生物技术,以微生物发酵为代表的近代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 是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异军突起的高技术领域,在医疗、制药、农业、轻工食品及环保业发展迅速。[1]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 1.2 现代生物技术两大核心工程 1.2.1 工程 概念:基因工程是分子遗传学和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它能按人类需要把遗传物质DNA分子从生物体中分离出来,进行剪切、组合、拼装合成新的DNA分子。再将新的DNA分子植入某种生物细胞中,使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得到表达,以达到定向改造或重建新物种的目的。

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研究进展

尚珂 胡鹤 胡又佳 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研究进展 有关作者: 尚珂博士,女,1980年生,现就职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任助理研究员。2001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2006年获上海医工院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链霉菌基因工程;重大抗生素品种产生菌的基因工程改造。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工业总产值至2006年为400~500亿元,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新批准的进行临床研究和注册的基因工程药物及新剂型有17个,但其中大部分属于新剂型。创新药物的研究更多地体现在科研领域,尤其是在基因重组蛋白方面,无论是研究的创新性还是品种的多样性都体现了我国在基因工程药物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长足进步。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国外SCI收录的杂志上,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 1重组蛋白 1.1 活性多肽 1.1.1 志贺毒素抑制多肽 志贺毒素是痢疾志贺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是一种烈性蛋白质毒素。以制备的重组志贺毒素B亚单位(StxB)为靶标,利用噬菌体展示亲和淘选技术的4轮筛选,从随机十二肽库中筛选到与StxB结合的一批噬菌体克隆,对特异结合活性较高的27个噬菌体克隆的表面展示肽进行序列测定,克隆展示肽出现频率最高的A6噬菌体,在体外与志贺毒素孵育进行动物试验,动物存活率达33.3%,表明毒素的毒性得到部分抑制,A6短肽可能发展成为志贺毒素的拮抗剂[1]。 1.1.2 降钙素 降钙素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是体内钙平衡和骨代谢的调节因子,鲑降钙素已经在临床上用于骨质疏松症,但需要反复多次的注射,且与人降钙素的同源性仅为50%,易产生抗体。将人降钙素在成肌细胞中进行表达,能持续表达人降钙素的细胞进行微囊包埋后仍能持续分泌重组人降钙素到培养液中,这为利用包埋的重组成肌细胞释放人降钙素以及进一步采用移植细胞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了可能[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从甲状腺髓样癌细胞中克隆发现的一种神经肽,由降钙素基因初级转录产物选择性剪接产生,属于降钙素(Calcitonin,CT) 超家族。CGRP 有两种分子异构肽:αCGRP和βCGRP。采用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人工合成hαCGRP 基因,构建了原核融合表达载体,对融合蛋白成功地进行了表达和纯化,Western免疫印迹验证该蛋白具有αCGRP 抗原性,为下一步hαCGRP 纯品的获得及动物实验的研究奠定了基础[3]。 1.1.3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 GIP,即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或抑胃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 or gastric inhibitory peptide)是由42个氨基酸组成的胃肠调节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人工合成具有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的编码GIP成熟肽的cDNA序列,利用pET32a(+)系统 进行原核表达。诱导表达的rhGIP占细胞总蛋白质的35%,纯化后的

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doc

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郭小周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现在,世界生物制药技术的产业化已进入投资收获期,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摘要:自20 世纪70 年代基因工程诞生以来,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因药物的定义、获得途径、一些前沿技术以及基因药物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发展前景 1. 引言 近年来1953年Waston和Crick发现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给整个生物学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场革命。此后,一系列有关遗传信息即基因研究的成果很快的向应用和开发拓展。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P.Berg博士研究小组使用EcorRⅠ,第一次在体外获得了包括SV40 DNA和λ噬菌体DNA的重组DNA分子。1973年,S.Cohen 等将两中分别编码卡那霉素和四环素的抗性基因相连,构建出重组的DNA分子,然后转化大肠杆菌,获得了既抗卡那霉素又抗四环素的转化子菌落,这是第一次成功的基因克隆实验,标志着基因工程的诞生。1977年Boyer首次获得生长激素抑制因子的克隆,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重组产品——人胰岛素被批准应用,进入市场。迄今为止,已有5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上市,近千种处于研发状态。基因工程药物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基因药物的出现,可以大大改善人类的生命质量,对于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将会有新的突破。 2 基因工程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新版5

第三节基因工程制药生产的基本过程 工具酶的分离纯化 载体的分离纯化 外源DN A 和目的基因的分离和获得 夕卜源DNA 与载体DNA 的切割与连接 宿主细胞的选择和基因导入操作 基因工程菌的稳定性及生长代谢的特点 基因工程菌中试 基因工程菌的扩増和发酵生产 基因工程药物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变性蛋白的复性 十一、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 制 十二、基因工程药物的制 造实例 五、 六 、 七 、 八

六.基因工程菌的稳定性及生长代谢的特点 (_)基因工程菌质粒的不稳定性 (二)质粒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三)质粒不稳定的原因(四)提高质粒稳定性的方法(五)基因工程菌的生长速率(六)蛋白质产量/菌体 数量比 (七)能量供应与菌体生长的关系 (八)小分子前体.催化剂供应与菌体生长的关系

■因工程菌在传代过程中常出现质粒不稳定的w. 现象,有分裂不稳定和结构不稳定。由于质粒不稳定导致的质粒丢失菌与含有质粒的菌之间生产速率不一致导致可能的生长优势,进而能在培养基中逐渐取代含质粒菌成为优势菌群,从而减少基因表达的产率,导致基因工程菌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现象。 (二)质粒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1)将工程菌堵养液样品适当稀释,均匀涂于不含抗生素标记的平板培养基,培养10-12h ,统计所长出的菌落数A ; (2 )然后随机挑选100个菌落,接种到含有抗生素标记的平板堵养基,壇养10?12h , 统计所长出的菌落数B ; (3 )计算B/A的比值。该比值能反映质粒的稳定性?称为稳定性(stability.ST)

不稳定的原因 指基因工程菌在分裂的子代菌体中,出现一定比例不含质粒的现象。它主要与2个因素有关: (1)工程窗产生幺失质粒的概率,拷贝量低的工 程细菌,它所产生不含质粒的细菌变异株和概率较大。 (2 )丢失质粒的细菌.含有质粒的工程菌之间的 竞争力大小。 2、结构不稳定:指外源基因从质粒上丢失.或者发生 碱基重排.缺失现象,最终导致工程菌性能改变的现象。

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Genetic engineering dru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XXX(学号:XXXXXXXXXX) [摘要]自1972年DNA重组技术诞生以来,生命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已应用到医药、化工、环境等各个领域。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使医学基础学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医药工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和替代传统的医药工业技术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因药物的定义、获得途径、一些前沿技术以及基因药物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发展前景 基因工程药物又称生物技术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或其他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与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物理化学与工程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健康保健的制品。广义的生物技术药物包括以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为原料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部分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也包括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生产的新生物技术药物。根据人们的愿望设计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DNA 连接,然后将载体导入宿主细胞,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得到复制与表达,最后将表达的目的蛋白质纯化及做成制剂,从而成为蛋白类药或疫苗。 生物技术药物具有药理活性高、治疗的针对性强,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少等特点。现在,生物制药技术的产业化已进入投资收获期,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以及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1生物技术研究 1.1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就是利用生物有机体(这些生物有机体包括从微生物至高等动、植物)或其组成部分(包括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等)发展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体系。 1. 2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吴苏亚 (南京中医药大学,08药学一班,042008118) 摘要:基因工程技术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经过30多年来的进步与发展,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其中主要从基因工程制药和基因工程药物的治疗进展两方面来呈现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杰出贡献以及在整个生物领域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制药,基因工程药物 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n the pharmaceutical sector and development Wu Suya Abstract: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ique known as gene splicing and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olecular genetics, molecular biology and microbiology, as a means of modern methods of gen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ccording to pre-designed blueprint, in the in vitro Hybrid DNA molecules into living cells and then to change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bio, access to new varieties, production of new products. After 30 years of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core of biotechnolog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Mainly from the pharmaceutical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genetic engineering of drugs both to rende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the pharmaceutical field, an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in the biological application of strong vitality and broad prospects. Key words: genetic engineering, genetic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s, genetic engineering drugs

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 摘要基因工程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较强的学科,其方法与技术已经渗透到现代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成为生命科学的一门核心技术。基因工程包含许多独特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不仅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用性也强。基因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食品工业等。本文主要阐述基因工程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开发药物的一般过程及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药物开发、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基因工程制药领域 1 基因工程概述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技术科学,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基因工程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跨越天然物种屏障的能力,即把来自任何一种生物的基因放置在与其毫无亲缘关系的新寄主生物细胞中去的能力。这表明人们有可能按照主观愿望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种。第二个特征是,它强调了一种确定的DNA小片段在新寄主细胞中进行扩增的事实.才能制备到大是纯化的DNA片断,从而拓宽了分子生物学的领域,使之在生物制药领域有巨大的应用。 基因工程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问世以来,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生产实际应用方面.都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的测定与分析,是基因工程技术促进基础生物学研究的一个出色范例。2001年2月12 日,由6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这结果为人们提供了约3000 多个基因可用来制药,将推进基因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已使得基因工程技术在工业生产尤其是制药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前人们利用微生物自身生产有用的产品,如利用青霉菌生产青霉素、利用链霉菌生产链霉素等。但是从这些生物体中分离纯化这些药物,不仅成本昂贵,而且技术上也相当困难。如今将编码这些药物的基因克隆并转移到合适的生物体内进行有效的表达,就可以方便地提取到大量的有用药物。 2基因工程技术开发药物的一般过程 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诞生最先应用在医药科学领域,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人胰岛素在美国问世。基因工程技术是将重组对象的目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后转入新的宿主细胞,构建成工程菌(或细胞),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菌内进行复制和表达的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一个药物,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①目的基因片断的获得: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来合成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也可以通过从生物组织细胞中提取分离得到,对于真核生物则需要建立cDNA文库。②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断扩增后与适当的载体连接后,再导入适当的表达系统。③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使目的基因在表达系统中大量表达目的药物。④将目的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然后制成相应的制剂。以上方法大部分是以微生物或组织细胞作为表达系统.通过微生物发酵或组织细胞培养来进行药物生产。近年来,通过转基因动物来进行药物生产的"生物药厂"成为目前转基因动物研究的最活跃的领域,也是基因工程制药中最富有诱人前景的行业。转基因动物制药具有生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现状分析

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现状分析 自DNA重组技术1972年取得成功以来,作为现代生物技术核心的基因工程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投资研究开发的热点领域,大量的基因工程药品问世。年产值达数十亿美元。近几年,世界各国都将基因工程产品视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到1999年底,全球至少已有近3000家生物工程公司从事生物药品与基因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据不完全统计,在欧美国家,已经上市的基因工程药品有近百种,大约还有超过300种以上的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约2000种药品处于研究开发中,形成了一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也是中国制药行业关注的焦点,从事医药健康领域市场研究的专业公司——东方健康市场研究中心对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作了一些系统的调查研究,下面就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司题作一简要介绍。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支初具规模和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研究队伍。这支队伍是以医药科研单位为核心,一些高等医药院校和综合大学生命科学院也纷纷参与研究、开发工作。中国目前约有1万余名科研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工作,有20个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基因工程药物开发中心,已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获准上市,有10余种生物技术新药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还有重组凝乳酶等4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目前,已在有关部门登记立项的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企业有60余家,已取得基因工程药物试生产或获得正式生产批准文号的企业大约有30家。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吉林、浙江、江苏、山东等。尽管基因工程制药产业总体形势看好,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同种产品生产厂家过多中国已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绝大多数是由多家企业从事生产(见下表)。其实基因工程药物临床应用剂量一般都很小,由2——3个厂家满负荷生产就能满足全国市场需要。因此,过多厂家生产同一种基因工程药物,势必会造成市场过度竞争,导致各生产企业的利润下降,同时还会导致企业开工不足、成本增加,使企业不能获得合理利润,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甚至迫使一些企业严重亏损和破产。 2000年中国各种基因工程药物生产厂家数 2.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基因工程制药产业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但是中国的基因工程制药产业存在严重的资金不足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企业规模小,无法形成现代工业的规模效应,同时资源的严重分散也使企业无力承担高昂的研发费用,导致新药的研究开发缺乏持续和充足的资金来源。二是融资渠道问题。企业很难从一般融资渠道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中国企业融资渠道闭塞,风险投资出口狭窄,主要原因是资金来源很有限,除股东投入的股本金以外,主要是靠向银行贷款。由于银行十分注意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高技术投资的高风险性使银行对其贷款慎之又慎。目前,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企业投资金额大多是2000万元至1亿元人民币,全国对该领域的投

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的基本过程

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的基本过程 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发分为上游和下游两个阶段: 上游阶段:主要是分离目的基因、构建工程菌(细胞)。目的基因获得后,最主要的就是目的基因的表达。选择基因表达系统主要考虑的是保证表达的蛋白质的功能,其次是表达的量和分离纯化的难易。此阶段的工作主要在实验室完成。 下游阶段:从工程菌的大量培养一直到产品的分离纯化和质量控制。此阶段是将实验室的成果产业化、商品化,主要包括工程菌大规模发酵最佳参数的确立,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制,高效分离介质及装置的开发,分离纯化的优化控制,高纯度产品的制备技术,生物传感器等一系列仪器仪表的设计和制造,电子计算机的优化控制等。 血管抑制素(angiostatin ,简称AGN) 是纤溶酶原 的一个酶解片段,相当于其1~4 Kringle 区,具有抑 制皮细胞增殖、抑制血管生成及抑制多种类型肿 瘤生长和转移的生物功能,是一种新型血管生成抑 制因子[1 , 2 ] ,对于控制肿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消 化道溃疡、关节炎等病理性血管生成具有重要的研 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PCR产物的T载体克隆 (一)重组T质粒的构建 一.原理 外源DNA与载体分子的连接就是DNA重组,这样重新组合的DNA叫做重组体或重组子。重组的DNA分子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有Mg2+、ATP存在的连接缓冲系统中,将分别经酶切的载体分子与外源DNA分子进行连接。DNA连接酶有两种:T4噬菌体DNA连接酶和大肠杆菌DNA连接酶。两种DNA连接酶都有将两个带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分子连在一起的功能,而且T4噬菌体DNA连接酶还有一种大肠杆菌DNA连接酶没有的特性,即能使两个平末端的双

基因工程制药的发展及应用

基因工程制药的研究和应用 摘要:随着20 世纪 70 年代 DNA重组技术的建立,基因工程制药开始得到迅速的发展,随着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的深入,基因工程药物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突破性进展。本综述主要从基因工程制药的发展、种类、应用和进展作一概述。关键词:基因工程制药应用 1.引言 生物学发展推动着医学迅猛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丰富了对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新方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为医学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基因工程制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图,将外源基因整合入宿主基因组中,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药物。基因工程制药的快速发展开发了一系列针对疑难病症的工程药物,极大程度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当传统制药业的增长速度减慢时,基因工程制药正在加速发展,全世界基因工程药物持续 6 年销售额增长率 都在15%~33%,基因工程制药已成为制药业的一个新亮点[1-2]。 基因工程药物自年问世以来,每年平均有一个新药疫苗问世, 开发成功的约五十个药品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肝炎、发育不良、糖尿病、囊纤维变性和一些遗传病上, 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疑难病症上,起到了传统化学药物难以达到的作用。其原因在于,基因工程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多是以对疾病的分子水平上的有了解为基础的,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高疗效。基因工程制造药行业在近二十年中的飞速发展是以分子遗传、分子生物、分子病理、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 以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基础工程学科的高速进展为后盾的。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时间为一年,比开发新化学单体一年要短一些,适应症不断延伸也是蛋白类药物的一大特点[1]。基因工程药物又称生物技术药物,是根据人们的愿望设计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DNA 连接,然后将载体导入靶细胞(微生物、哺乳动物细胞或人体组织靶细胞) ,使目的基因在靶细胞中得到表达,最后将表达的目的蛋白质纯化及做成制剂,从而成为蛋白类药或疫苗[2]。目前人类60 %以上的生命科学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这些药物包括细胞因子、菌苗、疫苗、毒素、抗原、血清、DNA 重组产品。体外诊断试剂等等,在预防、诊断、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延长生命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因工程药物引入医药产业,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使得医药产业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2.发展历史和现状 20世纪70年代,随着DNA重组技术的成熟,诞生了基因工程药物,高产值、高效率的基因药物给医药产业带来了一场革命,推动了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医

基因工程药物论文

基因工程药物 姓名:陈剑云 学号:U201210914 班级:机械学院测控1204班 摘要:自1972年DNA重组技术诞生以来,生命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美国礼莱公司推出基因工程胰岛素,这是第一个人用基因工程药物。从那时起,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已应用到农业、医药、化工、环境等各个领域。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使医学基础学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医药工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和替代传统医药工业技术,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基因工程制药应用 基因的定义:基因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的一个特定片段。不同基因的遗传信息,存在于各自片段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之中。基因通过转录出的信使使核糖核酸(mRNA),指导合成特定的蛋白质,使基因得以表达。 基因工程定义: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基因工程药物定义:基因工程药物又称生物技术药物,是根据人们的愿望设计的基因,在体外剪切组合,并和载体DNA 连接,然后将载体导入靶细胞(微生物、哺乳动物细胞或人体组织靶细胞) ,使目的基因在靶细胞中得到表达,最后将表达的目的蛋白质纯化及做成制剂,从而成为蛋白类药或疫苗。 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历程:自1972年DNA重组技术诞生以来,作为现代生物技术核心的基因工程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1982年美国Lilly公司首先将重组胰岛素投放市场,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的诞生。美国是现代医药生物技术的发源地,也是率先应用基因工程药物的国家,其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已拥有世界上一半的生物技术公司和一半的生物技术专利。据1998年美国药学会统计,美国FDA已批准了56种生物技术医药产品上市,其中绝大多数为基因工程药物。此外,还有20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其中至少有1/5的产品将可能在今后10年内上市。基因工程药物为美国的一些公司创造了丰厚的回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欧洲在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方面也进展较快,英、法、德、俄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基因工程药物方面成绩斐然,在生命科学技术与产业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了美国。 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