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特点与方法论

分析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特点与方法论

分析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特点与方法论
分析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特点与方法论

分析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特点与方法论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自行创立了技术经济学这门学科。学科初创时,在研究方法上借鉴了包括苏联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西方的工程经济学等在内的相关内容和方法(徐寿波,1988;马阳,2002;陈平、刘满强,2008)。经过近5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发展,技术经济学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对象所涵盖的内容早己超出创立之初的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在研究对象扩展与丰富的过程中,研究方法更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借鉴和使用了很多其他相关学科的分析工具。由于研究方法涉及学科较多,加上在方法体系方面所做的系统性梳理相对不足,因此,研究方法体系总体显得有些庞杂。学界关于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和自身学科特色的批评也不绝于耳。其实,当前技术经济学科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充分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方法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方法体系略显庞杂也有其必然性。当然,从技术经济学学科建设角度来说,有必要结合技术经济学特色,对相关方法进行分类整理,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体系和框架。基于此,本文拟进行尝试性梳理,以期抛砖引玉。

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从根本上说只是工具,方法的选择最终取决和服务于研究对象。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相对庞杂源于其研究对象的庞杂。因此,要梳理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体系,有必要对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行梳理。

技术经济学创立的直接动因是对“***”时期割裂生产技术和经济规律关系、不讲经济效果的反思(徐寿波,1988;郭树声,2009)。因此,技术经济学最为传统的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问题,相对应的研究方法是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以及社会影响评价等①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不断丰富。在此过程中,根据不同发展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学界先后形成了包括效果论、关系论、动因论、因素论、问题论、系统论在内的不同主张气目前,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所涵盖的范围超过了学科创立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与此同时,在学科研究对象方面仍存在较大分歧。

从近期部分学者的相关文献和交流讨论来看,关于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主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将技术经济学看做对技术活

动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包括对技术措施、技术方案、技术政策进行经济评价和论证的学科。这类主张从本质上延续了技术经济学初创时期“研究工程项目或生产过程经济效果”的学科定位,代表性学者包括李京文院士、龚飞鸿教授等?。二是,强调技术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技术问题。代表性学者有陶树人教授和郭励弘教授等。陶树人教授将技术经济学归类为研究技术要素的经济学,研究技术要素如何产生,包括技术创新机理、技术贸易、技术转移及技术的选择利用等;郭励弘教授则从应用的角度提出与技术有关的经济问题都是技术经济的研究范畴(陶树人,1998;陈平、刘满强,2008)。三是,在主张研究技术活动经济规律的同时,也强调研究技术与经济的互动关系。这类主张基本能涵盖技术经济学的绝大多数研究对象,代表性学者包括李平教授、郭树声教授。李平教授提出,技术经济学狭义讲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技术的形成、扩散、应用和发展,广义讲包括技术变化所引起的相应经济后果及其作用形式,即生产率研究、技术进步研究等;郭树声(2009)认为,技术经济学是关于技术的经济学研究,它以当代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研究技术活动的经济规律以及技术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对技术的生成、应用、扩散、引进、转移等进行经济分析,分析技术采用和发展的经济条件与途径;另一方面,从技术的变化分析经济的变化,这些经济变化不仅仅是总量的増加,而且包括经济效率的提高、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的现代化①四是,在研究技术领域中的经济活动规律和经济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律之外,还强调研究技术发展的内

在规律。主张这类观点的代表性学者包括傅家骥教授、雷家骑教授等。他们还进一步主张在上述三个领域中,技术经济学应研究“工程(项目)”、“企业”、“产业”和“国家”四个层次的问题(傅家骥,2004;雷家骑、程源,2004)。

从上述四种分类可以看出,当前的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己经大大超越了传统的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扩展到技术活动本身的经济规律、技术活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②。事实上,即便是传统的工程(项目)评价也己拓展为涉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社会公平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综合上述分类和拓展情况,不妨将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三个维度进行划分:一是经济活动评价;二是技术进步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三是技术活动的经济规律。需要说明的是,技术活动与经济活动之间本身存在互动关系。技术活动本身会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包括经济规律),而技术活动演变的同时又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冲击和影响。比如说,在产业层面,技术进步会促进产业升级,而技术进步和扩散本身也会通过产业升级来实现;在企业层面,企业技术创新能带动企业发展,而技术的周期更替又是通过企业的创新、模仿等行为完成的。因此,上述划分中第二、三两类研究对象有时很难截然区分开。除了上述三个维度划分外,还可以将研究对象按照微观(企业、项目层面)、中观(产业、地区层面)和宏观(国家层面)三个层次进行划分。

二、技术经济研究具体方法及涉及学科

研究对象范围的扩大必然要求有更多新的研究方法与之相适应。目前,技术经济研究方法早己超越了传统的投资回收期、时间价值分析、内部报酬率、社会报酬率等。包括数学规划、成本一收益分析在内的各种定量分析工具在技术经济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研究方法涉及的学科包括运筹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数理经济学、概率统计、经济模拟(仿真)等等。除了大量运用定量分析工具外,逻辑推演、案例分析、综合判断等定性方法在技术经济研究中始终有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对技术经济研究使用到的具体方法及其涉及到的相关学科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展示,不妨按照技术经济涉及的上述三类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梳理和列示。

1经济活动评价中的研究方法及涉及学科

经济活动评价按照涉及对象的层次可以分为微观经济活动评价、中观经济活动评价和宏观经济活动评价。微观经济活动评价,主要是技术

经济学最为传统的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具体包括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项目综合评价;中观经济活动评价是针对那些能够对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经济活动进行的评价,例如超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大型国际赛会项目、公共工程项目等的评价。在具体评价中,除包括普通工程项目评价中的各项内容外,还应该突出项目实施对区域(或行业)影响的评价、项目产生的社会影响评价以及项目的后评价等内容;宏观经济活动评价则是针对那些能够在国家和整个宏观经济层面产生影响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例如国家财政金融风险评价,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经济社会效果评价,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模拟和评价等①有关技术经济研究中经济活动评价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及其所属相关学科。

2技术进步对经济活动影响研究中涉及的方法

技术进步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同样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面上,技术进步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是指技术进步对经济増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具体如宏观生产率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中观层面上,其影响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行业生产率估算、技术标准与行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等;微观层面上,其影响包括企业创新模式与发展路径、

技术标准与生产管理等。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活动影响同样需要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

3技术活动经济规律研究中涉及的方法

与技术经济学的其他研究对象一样,技术活动的经济规律也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面包括技术更替与经济周期、国际间技术扩散及转移、科技政策及国家创新体系等;中观层面包括产业技术升级、传统产业的高科技改造等;微观层面有新技术的商业化过程、企业创新模式、创新集群及商业模式等。与前面两类研究相比,在技术活动经济规律的研究中可能更侧重于定性分析,需要综合利用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企业管理等进行推理、演绎。当然,宏观、中观层面也需要运用计量经济学等定量分析手段进行实证分析。

三、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特点与方法论

1研究方法体现的学科特点

上一部分从研究对象和涉及相关学科两方面对技术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进行了粗略梳理和分类。从分类中可以看出,技术经济研究方法涉及相关学科较多,就单个具体方法而言,彳艮难说有哪些是真正属于技术经济学所特有的分析方法。因此,整个方法体系初看起来确实显得庞杂。但是,仔细分析这些方法,也可以归纳出技术经济研究的一些特点。

一是,研究方法上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恰恰体现了技术经济学综合性、边缘性的学科特点。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和综合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一方面,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学科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越来越多,不断产生新的边缘学科。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正是上述两种趋势的产物和具体体现。因此,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多学科交叉综合也是一种必然。

二是,需要大量运用现代实证分析的各种数量方法和工具。技术经济学归根到底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为经济和技术实践活动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在指导性意见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实证分析才能归纳提炼出相关规律。随着研究时间跨度

的延长、涉及范围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提高,必须借助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模拟(仿真)等数量分析工具。

三是,需要注重定量方法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这也充分体现了技术经济学科的应用性特点。为了能够给经济和技术活动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需要通过定量分析为定性分析提供更为科学、严密的论证和支持;另一方面,定量分析得出的相关结果还需要经过定性综合判断,才能形成最终的决策和行动意见。

四是,体现了技术经济学“学科边界明确、研究对象开放”的特点。从学科边界来讲,虽然技术经济学涉及的研究范围非常广,但基本都可以纳入“经济活动评价”、“技术进步对经济活动影响”、“技术活动的经济规律”这三类范畴。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还会不断丰富扩展。

2贯穿技术经济学研究的系统论方法论

方法论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普遍性、规律性的方法和原则。它是在大量

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有关方法的系统化理论,同时又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透过技纤学庞杂的研究方法,可以发现贯穿技术经济研究背后的基本方法论应该是系统论。

(1)还原论、整体论与系统论①还原论(也称还原主义,Reductionism)既是关于部分与整体的一种哲学观点,同时又是指导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作为哲学观点,还原论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并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基于此,还原论的方法论就是将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解通过化复杂为简单的方式加以描述和理解。

在哲学和方法论上,与还原论相对立的是整体论(Wholism)。整体论认为,系统是由各部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或分开进行理解坚持整体的规律不能归结为其组成部分的规律,主张高级运动形式不可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强调由部分组成的整体有新性质出现。整体论的这些主张应该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辩证法,但是,有些整体论者片面强调整体,忽视对整体中各部分做必要的细致分析,这在方法论上也是不可取的。

事实上,作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无论是还原论还是整体论,都有自身所无法替代的优势。二者属于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而要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和辩证统一,则需要引入系统论(SystemApproach)的方法论。

系统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提出的。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其各组成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贝塔朗菲提出系统论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系统论被视为等同于整体论,包括我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内的一些大家都曾一度将系统论作为还原论的对立面。事实上,虽然系统论与整体论都强调事物的整体性,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着质的区别。整体论只强调从整体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和处理,而忽视对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认识;系统论则是在对研究对象各组成部分己经做了深入、细致分析的前提下,从有机和整体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把握。系统论的这种内涵,恰恰体现了还原论和整体论这对矛盾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2)系统论在技术经济研究中的具体体现。在技术经济学的研究中,既

有以还原论为基础的因素分解、定量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又有基于整体论的定性分析、总体判断和综合归纳,并且通常需要这两类方法综合运用。因此可以说,在技术经济研究中,体现了还原论和整体论两种方法论的辩证统一,体现了系统论的思想。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是现代科学专业化、综合化发展的产物。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研究方法,都涉及相互联系但又明显区别的不同部分。既需要对具体的细节进行深入分析,又需要从全局的角度进行整体把握。因此,系统论作为指导技术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也是由技术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事实上,系统论思想的指导作用在几乎所有技术经济学研究中都有体现。在经济活动评价中,一方面需要将被评价对象从不同角度进行分解运用各种定量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另一方面在各方面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需要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对各种结果进行全盘考虑、综合分析,并最终给出结论性的意见。在超大型工程项目、国际赛会活动的评价中,这种分解与综合相结合的分析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在研究技术活动与经济活动的互动关系时,同样需要从部分和整体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例如,在研究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规律时,既要从还原论的角度,测度技术进步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梳理技术进步

与产业发展的轨迹和脉络、分析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同时还需要从动态和整体角度,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系统的演化规律、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把握和预测。

钱学森院士在20世纪80年代后一直致力于系统科学和系统论方面的探索。他在总结归纳“系统论是还原论和整体论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复杂巨系统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技术经济学研究所处理的问题和对象也将愈发复杂。“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运用,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技术经济研究中系统方法论的具体体现。

四、总结性评论

上文分别从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方法以及方法论等角度对技术经济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据此,我们就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是,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远远超越了初创时期技术

经济评价、可行性分析的范畴。

二是,作为现代科学专业化和综合化发展的产物,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涉及多个领域,研究方法也涉及众多其他学科,这也是整个方法体系略显庞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近年来技术经济研究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了现代数量分析工具,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互结合。而这种多学科方法综合运用的特点,恰恰体现了还原论和整体论两种方法论的辩证统一,体现了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四是,未来系统论仍将是技术经济研究最为重要的方法论。随着技术经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处理复杂巨系统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在技术经济领域将被广泛运用。

作者:蔡跃洲(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剖析大数据分析方法论的几种理论模型

剖析大数据分析方法论的几种理论模型 做大数据分析的三大作用,主要是: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和预测分析。什么时候开展什么样的数据分析,需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目的来确定。 作者:佚名来源:博易股份|2016-12-01 19:10 收藏 分享 做大数据分析的三大作用,主要是: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和预测分析。什么时候开展什么样的数据分析,需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目的来确定。 利用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更加细化的说明做大数据分析方法中经常用到的几种理论模型。 以营销、管理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业务情况,搭建分析框架,这是进行大数据分析的首要因素。大数据分析方法论中经常用到的理论模型分为营销方面的理论模型和管理方面的理论模型。 管理方面的理论模型: ?PEST、5W2H、时间管理、生命周期、逻辑树、金字塔、SMART原则等?PEST:主要用于行业分析 ?PEST: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 ?P:构成政治环境的关键指标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防开支水平政府补贴水平、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度等。?E: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指标有,GDP及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消费价格指数、居民可支配收入、失业率、劳动生产率等。?S: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关键指标有:人口规模、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种族结构、妇女生育率、生活方式、购买习惯、教育状况、城市特点、宗教信仰状况等因素。

?T:构成技术环境的关键指标有:新技术的发明和进展、折旧和报废速度、技术更新速度、技术传播速度、技术商品化速度、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国家投入的研发费用、专利个数、专利保护情况等因素。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 大数据分析应用案例 5W2H分析法 何因(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做(How)、何价(How much) 网游用户的购买行为: 逻辑树:可用于业务问题专题分析

简单实用的电商数据分析方法论

简单实用的电商数据分析方法论 导读:说到数据分析,大家可能就会想到回归,聚类什么的,不过对于电商的小伙伴来说,这些都太复杂了。而实际分析的时候,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复杂的算法,大家需要的只是: 对比 细分 转化 分类 只要掌握了这四种思想,基本上已经可以应付日常的分析工作了。 一、对比思想 数据对比主要是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指标间的横向对比帮助我们认识预期值的合理性,而指标自身在时间维度上的对比,即我们通常说的趋势分析。 以店铺的成交额分析为例: 纵向对比 我们可以把最近30天的成交额显示在坐标轴上,这样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最近的成交额是否达到了预期,当然我们也可以以周或者月(或者季度,年等等)为单位。 所有的分析其实都必须要考虑实际的场景,我们看到今天的成交额比昨天大也许说明的问题还是很有限,因为今天和昨天的性质可能未必一样,例如今天可能是周六,或者恰好是节假日等等。所以我们在做纵向对比的时候,例如要判断今天(假设是周六)的成交额是否合理,除了看最近30天的趋势数据,我们还可以考虑: 最近10周的周六成交额趋势 如果今天恰好是一个节日,例如双十一,那么可以考虑和上一年的双十一做一个对比。(说明:因为间隔时间比较长,数据反映出来的意义可能比较有限) 横向对比 例如我们说,店铺这周的成交额上涨了10%,那我们是不是应该高兴呢? 当然应该高兴,不过这个上涨的背后是否隐含着什么危机呢?当然是有的,例如你的竞争对手们这周的成交额都上涨了20%!当你洋洋得意的时候,可能已经被竞争对手拉开距离了。 也就是说,我们对一个现象判断好不好,这是需要一个参照系的。在现在的电商时代,你完全有可能知道竞争对手的成交额上涨了多少的。 再举一个更常见的例子: 假如我在不同的地方(或者平台)开了很多家店铺,某商品的成交额在A店铺上涨了10%,那这个是否值得高兴?

谈话分析的社会研究方法论意义_范宏雅

第29卷,第4期科学技术哲学研究Vol.29No.4 2012年8月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g.,2012谈话分析的社会研究方法论意义 范宏雅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太原030006) 摘要:谈话分析—常人方法论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成为毁誉参半的争议领域,主要的批评围绕其琐碎的研究主题、单一的语料来源和微观的研究视角展开,对此,谈话分析以实际的理论和方法论建设作出了回应。 它独特的方法论体系、明确的研究主题和新颖的观察视角突破了既有社会科学研究中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从完全的经验一元论出发,将个人与社会、社会结构与人际交往、宏观理论与微观行动、社会知识与常识推理等两极对立的概念结合起来,丰富了我们对互动交往的认识,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谈话分析;常人方法论;质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N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062(2012)04-0041-05 常人方法论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社会科学领域颇具争议的一个分支。而其核心内容———谈话分析更成为被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毁誉参半的部分。有的学者盛赞谈话分析为常人方法论“王冠上的明珠”,[1]而批判者则认为谈话分析是“常人方法论向右转”的典型代表,是“常人方法论中的实证主义。”[2]然而,在各种争议声中,谈话分析也已日益成长为社会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其他相关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存在理论的复杂性、语料分析的不完整性以及具有行为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性的诸多问题,谈话分析仍然逐渐发展成为拥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不断壮大的研究成果的一个独立的研究分支,从而成为理解当代社会科学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谈话分析的本质 长期以来,以谈话分析为代表的常人方法论被认为是与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目的相悖的。谈话分析-常人方法论关注普通社会成员的世俗活动,而主流社会科学认为世俗活动的研究与社会理论无关,却与社会心理学相关。谈话分析的研究主题是自然发生的互动谈话,因此,很多的主流社会科学研究者认为它的研究主题过于狭窄和琐碎甚至不能被归为任何一类社会科学研究中。而有一些学者将谈话分析-常人方法论归为微观社会科学,认为它是一场微观社会科学的革命。事实上,无论是抨击谈话分析的研究主题过于琐碎的观点或是盛赞其为微观社会科学对主流社会科学所提出的挑战的观点都难免有失偏颇。 事实上,互动谈话是人类交际的主要媒介,与其他“大”的概念如制度、秩序、法律等相比,它也是我们认知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随着社会科学理论的不断拓展和延伸,其各个分支开始关注社会现实的不同层面和领域,谈话分析则因为对互动谈话的关注而成为社会科学理论中独树一帜的研究分支,它为已逐渐丧失灵感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颖的观察视角和思路。尽管有些学者用“范式转变”来形容这一研究路径似乎有些偏激和过头,但谈话分析所提出的研究主题———互动谈话,不仅不能被认为是琐碎的,而且它也是我们认知其他大的社会结构的基础。 同时,虽然谈话分析不能被列为宏观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它同样也不属于单纯的微观社会科学。 【收稿日期】2012-01-21 【作者简介】范宏雅(1974-),女,河北新乐人,博士,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话语分析。 14

数据挖掘方法论(SEMMA).

SAS数据挖掘方法论─ SEMMA (2009-07-20 21:15:48 Sample ─数据取样 Explore ─数据特征探索、分析和予处理 Modify ─问题明确化、数据调整和技术选择 Model ─模型的研发、知识的发现 Assess ─模型和知识的综合解释和评价 Sample──数据取样 当进行数据挖掘时,首先要从企业大量数据中取出一个与你要探索问题相关的样板数据子集,而不是动用全部企业数据。这就象在对开采出来矿石首先要进行选矿一样。通过数据样本的精选,不仅能减少数据处理量,节省系统资源,而且能通过数据的筛选,使你想要它反映的规律性更加凸现出来。 通过数据取样,要把好数据的质量关。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数据的质量,即使你是从一个数据仓库中进行数据取样,也不要忘记检查其质量如何。因为通过数据挖掘是要探索企业运作的规律性的,原始数据有误,还谈什么从中探索规律性。若你真的从中还探索出来了什么“规律性”,再依此去指导工作,则很可能是在进行误导。若你是从正在运行着的系统中进行数据取样,则更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再次提醒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数据的质量,慎之又慎! 从巨大的企业数据母体中取出哪些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呢?这要依你所要达到的目标来区分采用不同的办法:如果你是要进行过程的观察、控制,这时你可进行随机取样,然后根据样本数据对企业或其中某个过程的状况作出估计。SAS不仅支持这一取样过程,而且可对所取出的样本数据进行各种例行的检验。若你想通过数据挖掘得出企业或其某个过程的全面规律性时,必须获得在足够广泛范围变化的数据,以

使其有代表性。你还应当从实验设计的要求来考察所取样数据的代表性。唯此,才能通过此后的分析研究得出反映本质规律性的结果。利用它支持你进行决策才是真正有效的,并能使企业进一步获得技术、经济效益。 Explore──数据特征探索、分析和予处理 前面所叙述的数据取样,多少是带着人们对如何达到数据挖掘目的的先验的认识进行操作的。当我们拿到了一个样本数据集后,它是否达到我们原来设想的要求;其中有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和趋势;有没有出现你所从未设想过的数据状态;因素之间有什么相关性;它们可区分成怎样一些类别……这都是要首先探索的内容。 进行数据特征的探索、分析,最好是能进行可视化的操作。SAS 有:SAS/INSIGHT和SAS/SPECTRA VIEW两个产品给你提供了可视化数据操作的最强有力的工具、方法和图形。它们不仅能做各种不同类型统计分析显示,而且可做多维、动态、甚至旋转的显示。 这里的数据探索,就是我们通常所进行的深入调查的过程。你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可能是要搞清多因素相互影响的,十分复杂的关系。但是,这种复杂的关系不可能一下子建立起来。一开始,可以先观察众多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再按其相关的程度,以了解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这些探索、分析,并没有一成不变操作规律性;相反,是要有耐心的反复的试探,仔细的观察。在此过程中,你原来的专业技术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它会帮助你进行有效的观察。但是,你也要注意,不要让你的专业知识束缚了你对数据特征观察的敏锐性。可能实际存在着你的先验知识认为不存在的关系。假如你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话,那末你绝对不要轻易地否定数据呈现给你的新关系。很可能这里就是发现的新知识!有了它,也许会导引你在此后的分析中,得出比你原有的认识更加符合实际的规律性知识。假如在你的操作中出现了这种情况,应当说,你的数据挖掘已挖到了有效的矿脉。 在这里要提醒你的是要有耐心,做几种分析,就发现重大成果是不大可能的。所幸的是SAS 向你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它可跟随你的思维,可视化、快速的作出反应。免除了数学的复杂运算过程和编制结果展现程序的烦恼和对你思维的干扰。这

利用语境理解词汇意义

利用语境理解词汇意义 (Context in Interpretation of Word Meaning)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石中学刘艳红何庆华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context. A number of typical examples are cited to demonstrate the role of context in eliminating ambiguities, removing vagueness, indicating referring meanings. The mastery of contextual knowledg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features are proposed as the keys to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word meaning. Key words: context linguistic context non-linguistic context word meaning I Introducti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word meaning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a non-native learner both in 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meanings of most words are dependent on context because the meanings are influenced immediately by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and in many cases by the whole speech situation as well. Without context, there is no way to determine the meaning that the speaker intends to convey, whereas with the context there is generally no danger of misinterpretation, for meaning lives in context and the context throws light on meaning (Zhang, 1997, P:210). In order to interpret meaning correctly,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context and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 The emphasis of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ole of context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aning. II Context and Its Definition The anthropologist Bronislow Malinowski first raised “Context of situation” in the 1920s. According to him, the meaning of an utterance does not come from the idea of the words comprising it but from its relation to the situational context in which the utterance occurs. He (1923) writes, “When we pass from a modern civilized language…to a primitive tongue… there it should be clear at once that conception of meaning as contained in utterance is false and futile …, utterances and situation are bound up inextricably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contest of situation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s.” In the 1930s,J.R.Firth advanced the theory of context. According to J.R.Firth, context consists of two parts; one is inter-language, the other is extra-language, namely, the special situation and condition in which the speech occurs. After 1970s, as many new linguistic branches such as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appeared, more and more linguists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 J. Lyons holds that context is a notion of theory. J.Lyons interprets context according to knowledge. He concludes that contest is composed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 ⑴Each of the participants must know his role and status. ⑵The participants must know where they are in space and time. ⑶The participants must be able to categorize the situation in terms of its degree of formality. ⑷The participants must know what medium is appropriate to the situation. ⑸The participants must know how to make their utterances appropriate to the subject-matte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subject-matter as a determinant in the selection of one dialect or one language rather than another in bilingual or multilingual communities has been

词句理解中的语境分析法

词句理解中的语境分析法 十一小长假,小伙伴们有啥算啊?去旅游?去约会?还是宅在家? 面对此情此景,小伙伴们还想出去吗?当然,在家宅着也可以过地非常有意义哦!就让小编陪伴大家过个有意义的小长假吧。对于有志国考的考生,可以充分利用小长假的时间学点复习小技巧,提高我们的做题准确率。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些词语理解题的做题技巧。 一、题型简介 词句理解是言语模块中片段阅读中的一个选考题型,考试中题量不多,一般也只有一道题的量,难度不大。词句理解是考查考生对于文段中某个词句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二、解题思路 想要考查文段中某个词句的确切含义,就要通过分析词句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理解。换句话说,词句理解题的重点就在于分析词句所在的语境。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进行语境分析呢? 三、语境分析法 1.关联词分析法 如果文段中出现关联词,我们就可以利用关联词的特性来分析语境。例如:不是A而是B,虽然A 但是B中,A和B互为反义词,再比如是A是B中,A与B是同义词的关系,利用这个特性,我们知道一个就可以分析出另一个。

【真题感知】中国老百姓无论怎样穷,怎样苦,也往往要从牙缝里挤出钱来,供孩子上学念书。他们很清楚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命运,才可能拥有未来。运用到国家政策层面,毫无疑问,教育只应该是公益事业,是烧钱的事业。 这句话中“烧钱的事业”可以理解为()。 A.教育是一项非常费钱的事业 B.对教育应该投资而不应从中谋利 C.对教育的投资可能无法收回成本 D.国家应该增加教育投资力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是公益事业,是烧钱的事业”可知,“烧钱的事业”和“公益事业”是同义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看哪个选项是对“公益事业”的解释即可,B项是对“公益事业”的解释说明。 2、标点符号分析法 标点符号也是我们在词语理解题中经常用到的,我们主要利用的是标点符号基本的特性来做题,冒号、破折号、括号表解释说明,后面的句子是对前面词汇的解释,我们可以通过解释的语句来提炼词句的含义。顿号、分号表并列,我们可以利用并列的词句去找到考查词句的含义。 【真题感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词典的编纂者不对,他们对词汇的用法做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必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推敲。不过,词典编纂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这段话中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A.词典编纂者不能对词汇的用法随意改动 B.词典编纂者应该熟悉词典编纂的具体过程 C.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D.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决定 【答案】C 【解析】找到“基本要求”的位置,其后面有冒号,冒号后面的句子“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就是对“基本要求”的解释说明,通过提炼概括发现C项是对其的总结说明。 3、解释性词语分析法 我们在文段中可以可到“即”“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换言之”等词汇,这些词汇的特点是后面的词句是对前面词句的总结,或同义替换的说法,这些词汇前面后的词句和后面的词句是意思是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推断另一个。

数据运营的6个步骤,从方法论到案例带你入门

数据运营的6个步骤,从方法论到案例带你入门 通过对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帮助我们进一步对用户进行差分运营。一、数据运营 通过对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帮助我们进一步对用户进行差分运营。 分析问题包含哪些方面,在占比高并且自己可以发力的点上去优化。 二、数据分析流程

运营是一个包含了诸多琐碎事项的工作,运营人员要会拆分自己的工作项,并根据不同工作项的特点有针对地对特定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才能事半功倍。 那么怎么拆分工作项呢?可以按照面对的用户群体分解,通常与用户分级联系在一起,将工作拆分成面向所有普通用户、面向活跃用户、面向付费用户等等。也可以按照项目将自己的工作进行拆分。还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确定不同阶段的目标,根据自己的目标来拆分工作项。

拆分完工作项后,针对每一个工作项有不同的指标,我们要根据工作项的特点进一步拆分和细化运营数据指标,然后通过对每一个指标的分析来判断运营问题并不断优化运营方案。 拆分的维度可以按照数据的包含结构,也可以按照每一个工作项包含的子项进行拆分。 以用户运营为例,用户运营包含了用户的拉新、促活、留存、付费转化等方面。而就拉新来说,关键的指标有注册用户的规模、增长速度;渠道质量——注册渠道有哪些,渠道的注册转化率如何;注册流程质量——完成注册的用户数、注册流程中用户蹦失节点统计;注册用户行为追踪——完成注册后用户的行为统计。 细化分析目标是指根据运营目标,确定能够进行优化的数据点。这一步是为接下来的数据提取处理分析奠基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现在做完一场活动,想知道下一次举办相同或相似活动时有哪些地方可以优化,需要关心的点除了最终参与效果还有:活动推广的渠道有哪些,每一个渠道的参与路径是怎样的,路径中的每一步参与人数有多少,转化率达到多少,等等。明确了分析目标后,就可以确定要提取的数据点有哪些。

矛盾分析法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分析法的方法论意义 本文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矛盾出发,实践与书本相结合。利用哲学思想---矛盾分析法分析我们所遇见的各类矛盾,从中找出处理矛盾的最佳办法,最终达到灵活掌握矛盾分析法,并熟练运用于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 矛盾分析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这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的的特点 第一,矛盾具有普遍性。 第二,矛盾具有特殊性。 第三,矛盾具有客观性。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事物就是矛盾,所谓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恰当方法,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同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

黑格尔曾经说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存在这一个“中介”,他认为这一“中介”的作用就是把对立面导向调和直至消失,也就是“调和论”,而马克思认为这一观点否定了矛盾的客观性,,矛盾的本质不是理念中的统一,而是某种更深刻的东西,即本质的矛盾。 矛盾分析法的具体内容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等。 第一,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就是要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看问题。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一切矛盾的双方,无一不是相互依赖,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的。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事物本身都存在利与弊,对与错,是与非,因此,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而列宁也说过:“对立的统一(一直统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看、绝对的一样。” 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事物本身都存在利与弊,对与错,是与非,因此,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第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看问题。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一样的矛盾,如生物的新陈代谢,自然界的生物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

(完整版)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论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论 ——摘自《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方法论主要用来指导数据分析师进行一次完整的数据分析,它更多的是指数据分析思路,比如主要从哪几方面开展数据分析?各方面包含什么内容和指标? 数据分析方法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理顺分析思路,确保数据分析结构体系化 ●把问题分解成相关联的部分,并显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后续数据分析的开展指引方向 ●确保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及正确性 常用的数据分析理论模型 用户使用行为STP理论 SWOT …… 5W2H 时间管理生命周期 逻辑树 金字塔SMART原则 …… PEST分析法 PEST分析理论主要用于行业分析 PEST分析法用于对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 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时,由于不同行业和企业有其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经济、技术、社会,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以下以中国互联网行业分析为例。此处仅为方法是用实力,并不代表互联网行业分析只需要作这几方面的分析,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和细化相关分析指标:

5W2H分析法 5W2H分析理论的用途广泛,可用于用户行为分析、业务问题专题分析等。 利用5W2H分析法列出对用户购买行为的分析:(这里的例子并不代表用户购买行为只有以下所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逻辑树分析法 逻辑树分析理论课用于业务问题专题分析 逻辑树又称问题树、演绎树或分解树等。逻辑树是分析问题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它将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层开始,并逐步向下扩展。 把一个已知问题当成树干,然后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和哪些相关问题有关。 (缺点:逻辑树分析法涉及的相关问题可能有遗漏。)

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一)定性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经验对施工方案的优劣进行分析和评价。如工期是否合理,可按工期定额进行分析;流水段的划分是否适当等。定性评价方法比较方便,但不精确,决策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二)定量评价方法 1.多指标比较法。 在应用时要注意应选用适当的指标,以保证指标的可比性。多指标比较法主要用于在所比较的方案中,有一个方案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余的方案、优劣对比明显时的情况。如果各个方案的指标优劣不同,则应该采用下面的其他方法。 2.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评分,采用加权计算法计算各方案的总分,以总分高者为优。这是在案例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3.价值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计算各方案的最终价值,以价值大小来评定方案的优劣。 案例教材第二章案例1、2、6、7、8、属于此类。其中6类似于2003考题思路。1、2类型尚未未考过。第二节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施工方案的评价 我们要注意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力求达到“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技术先进”,强调“合理的技术先进”。 在价值工程方法中,价值是一个核心的概念。价值是指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这些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用公式可表示为 价值=功能/费用 价值工程侧重于在设计阶段开展工作。价值分析不是单纯以追求降低成本,也不片面追求提高功能,而是正确处理好功能与成本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功能与成本的最佳配置。运用价值工程的功能指数法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评价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确定各项功能重要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某项功能重要系数=∑(该功能各评价指标得分*该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指标得分之和 常用的功能指数计算方法: 1、 0-1评分法的运用。案例仅给出各功能因素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各功能因素的权重需要根据0—1评分法将各功能一一对比,重要者得1分,不重要的得0分,为防止功能指数中出现零的情况,用各加1分的方法进行修正。最后用修正得分除以总得分即为功能指数。0~1评分法的特点是:两指标(或功能)相比较时,不论两者的重要程度相差多大,较重要的得1分,较不重要的得0分。在运用0~1评分法时还需注意,采用0~1评分法确定指标重要程度得分时,会出现得分为零的指标(或功能),需要将各指标得分分别加1进行修正后再计算其权重。 2、 0~4评分法的运用。案例仅给出各功能因素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各功能因素的权重需要根据0—4评分法的计分办法自行计算。按0~4评分法的规定,两个功能因素比较时,其相对重要程度有以下三种基本情况: (1)很重要的功能因素得4分,另一很不重要的功能因素得0分; (2)较重要的功能因素得3分,另一较不重要的功能因素得1分; (3)同样重要的功能因素各得2分。 3、环比评分法:适用于评价对象之间有明显可比关系,能直接对比,并准确评价功能重要程度比值的情况。具体见相关法规146-147页。 二、计算各方案的成本系数

语用与语境关系浅析

语境对语言运用的影响 语境的主要功能是对语言的制约作用。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语言的语义、词语、结构形式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一)语境对语义的制约 在任何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决定着交际的内容。常言说“上什么山唱什么歌”、“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此情此境决定着双方谈话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具体的语境对交际双方的每句话的语义都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每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传达的信息不同。语境对语义的制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同样一句话,不同身份的人所表达的语义不同。例如: 一位教师说:“明天上午八点我去上课。” 一个学生说:“明天上午八点我去上课。” 上面的两个例句中,教师和学生虽然都说同样的话,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职务身份不同而决定了同样一句话的语义不同,教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去讲课”,而学生说句话的意思是“去听课”。 (2)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就有不同的语义。例如: “都八点了!” 如果这句话是在早晨,并且在家里正睡觉的孩子的床头说的,那么,这句话的语义是在催促孩子快起床上学。如果是上午八点在学校里或在教室里说的,那么这句话的语义是指上课的时间到了。如果是在假日的或晚上的公园里说这句话,那么这句话的意义则指朋友间约定的会面时间。 (3)语境的潜在语义 要正确理解一个句子的全部意义,单单了解句子内部各词的组合意义是不够的。因为对句子结构本身的理解只是表层意义,是第一步;要想理解句子的全部意义还必须进一步理解句子本身外的潜在语义,也就是深层意义。因为一个句子给予人的全部意义,往往是由句子本身及其潜在信息共同提供的。而句子的潜在信息的两个主要来源则是句子的上下文和背景知识。因此有些句子离开上下文就很难理解。如《阿Q正传》中阿Q大喊“天门两块!”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就不知所云,若结合作品中的前后情节才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原来是阿Q 在天门的牌位上押了两块钱。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根据交际双方所共知的前提或背景情况而省略一些成分,以达到语言简明、经济的目的。所以在交际活动中的语言中,有些句子往往是残缺的,省略的形式,但是说写者可以用它圆满地表达思想,听读者也靠它毫无困难地获得信息,其原因就是语境提供了潜在信息。例如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乘客买车票时常“两个西单”,很显然这“两个西单”是一种残缺的省略的语言形式,但哪个汽车售票员都能理解说话人所表达的意思是:“我要买两张到西单的汽车票”。 从本质上看,语言就是一个不自足的系统。从表达功能来看,语言并不会把所要表达的东西都体现在字面意义上,从理解的角度看,许多话语的真正含义单从语言结构本身是无法理解的,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交际双方进行的常常是一种“只需意会、不必言传”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交际活动,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语用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不象人们所想的那样无边无际,它是和交际内容密切联系的。背景知识不是词汇知识,而是那些词汇意义之外,在句子中呈现出来的社会文化方面的隐含意义。例如: “听说小王在美国取得了博士学位,大家真为他高兴。” 这句话中的“博士学位”,单从它的词汇意义理解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位,在这句话中它的隐含意义则是:取得博士学位是何等的不容易,又是何等的荣耀。

大数据分析方法论介绍

大数据分析方法论介绍

一. WHY:为什么要做数据分析 在目前讲解数据分析的文章里,大多数会忽略数据分析本身的目的。这会导致我们在执行时,会出现动作变形的情况。以终为始,才能保证不会跑偏。个人的理解上,数据分析是为了能以量化的方式来分析业务问题并得出结论。其中有两个重点词语:量化和业务。 首先讲下量化。量化是为了统一认知,并且确保路径可回溯,可复制。统一认知后,才能保证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人在平等话语权和同一个方向的背景下进行讨论和协作,才能避免公司内的人以「我感觉」「我猜测」来猜测当前业务的情况。路径可回溯可复制指的是,通过量化后的结果,许多优化的方法是可以被找到原因并且可以被复制的。同样是转化率优化,用A 方案和B 方案,谁的效果会比较好和具体好多少,都是可被预测的。 要想做到量化,需要做到三点:建立量化体系,明确量化重点和保证数据准确性。

1.1 建立量化体系 建立量化体系,主要是根据「指标设计方法」,设计业务的「核心指标+拆解指标+业务指标」,最后落地成全公司通用的「指标字典」和「维度字典」。这种工作一般是由数据分析师或数据PM 来担任完成。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能初步建立面向全公司全面而系统的量化分析框架,保证日常分析可以做到「逐层拆解,不重不漏」。 1.1.1 指标设计方法 讲到指标设计方法,大家可能觉得,之前听过了产品设计方法,程序开发方法,指标这种东西也有设计方法么?确实有,指标设计是一套以准确和易懂为准则,集合统计学和业务效果的方法论。准确是指能够准确满足衡量目的,易懂是指标算法能直观显示好与坏,并且指标的算法也能够通俗易懂。这两者很多时候需要有所抉择,准确是第一位的。举个例子:当我们想衡量一个群体收入的差异性时,用方差还是用基尼系数?方差好懂,但不能显示两个极端的差异性多大。基尼系数算法不好懂,但能准确描述这个问题。 具体到指标设计,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常用的统计学工具:

大数据分析系统项目方案

大数据分析系统 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 (5) 1.1项目背景 (5) 1.2项目必要性 (5) 1.3建设目标 (6) 第2章需求分析 (8) 2.1功能及性能需求 (8) 2.2系统集成需求 (9) 2.3运行环境 (10) 2.4安全需求 (10) 第3章总体设计 (12) 3.1总体设计原则 (12) 3.2总体目标 (13) 3.3系统总体结构 (13) 3.4系统逻辑结构 (15) 第4章详细设计方案 (16) 4.1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16) 4.1.1数据模型概述 (16) 4.1.2数据建模方法论 (17) 4.1.3数据建模基本原则 (18) 4.1.4数据库架构设计 (19) 4.2数据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21) 4.2.1大数据平台关键技术 (21) 4.2.2云平台数据共享功能 (26) 4.3数据服务层计 (33) 4.3.1模型的应用 (33) 4.3.2平台基础应用 (33) 4.4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 (34) 4.4.1大数据处理核心技术 (35) 4.4.2数据存储采用MPP与hadoop融合架构 (35) 4.5网络系统设计 (35) 4.6安全系统设计 (36) 4.6.1系统安全满足情况 (36) 4.6.2系统安全配置管理功能 (37) 4.6.3系统无安全漏洞保障 (40) 4.6.4软件自身安全 (43) 4.6.5性能和可靠性 (44) 4.7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46)

4.7.2网络设备管理 (46) 4.7.3进程管理 (46) 4.7.4服务管理 (46) 4.7.5数据库管理 (46) 4.7.6中间管理 (46) 4.7.7集群管理 (47) 4.7.8故障管理 (47) 4.7.9性能管理 (47) 4.7.10配置文件管理 (47) 4.7.11SYSLOG管理 (47) 4.8其他系统设计 (47) 4.9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48) 4.9.1软硬件部署 (48) 4.9.2数据要求 (48) 4.9.3技术要求 (49) 4.10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 (49) 第5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51) 5.1项目领导机构 (51) 5.2项目管理机构 (51) 5.3项目承建机构 (53) 5.4运行维护机构 (53) 5.5相关管理制度 (54) 5.6项目测试 (55) 5.6.1单元测试 (55) 5.6.2集成测试 (55) 5.6.3系统测试 (56) 5.6.4性能测试 (56) 5.6.5验收测试 (57) 5.6.6安装测试 (57) 5.7安全性测试 (58) 5.7.1功能验证 (58) 5.7.2漏洞扫描 (58) 5.7.3模拟攻击实验 (58) 5.8项目验收 (60) 5.8.1项目验收要求 (60) 5.8.2项目验收的目的和原则 (61) 5.8.3项目验收的组织和实施 (61) 5.8.4项目验收的步骤和程序 (61) 5.8.5项目验收的测试方案 (61) 5.8.6项目验收的文档清单 (61) 第6章项目培训计划 (62) 6.1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 (62)

技术经济学第五章评价方法

第五章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1)技术方案的相关性 (2)技术方案的决策结构类型及处理方法 (3 (4 (5 【计划学时】:6学时 【复习思考题】 (1)正确的理解方案间的不同关系及相应的评价方法? (2)何谓互斥方案关系? (3)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差额净现值、差额内部收益率等主要指标的基本原理? (4)绝对经济效果检验和相对经济效果检验?及其适用范围? (5)对于独立方案群,受资金限制时,用何种办法决策才能保证最优? 第一节技术方案间的决策结构 一、技术方案的相关性 在一个评价系统之内,参与评价的诸多方案是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的,这些关系对评价与决策过程的影响极大,应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1、技术方案的经济相关性 项目方案的经济相关有三种类型: ①经济互斥性相关。一个方案的接受,将完全排斥其他方案的接受。 ②经济依存性相关。一个方案的接受,将需要其他方案为前提。 ③经济互补性相关。一个方案的接受,将提高另一方案的效益或费用。 2、资金(资源)的有限性: 从企业内部来说,资源是有限的; 外部资本市场资金供用的有限性。 使问题复杂化----方案间的关系复杂。 3、技术方案的技术不可分性 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作为一项资产,决策时总是完整地被接受或是拒绝,不可能将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分成若干个部分来执行和实施。 二、技术方案间的决策结构类型及处理方法 1、完全独立方案关系 独立方案(independent alternatives)是指一系列方案中接受某一方案并不影响其他方案的接受。换言之,只要投资者在资金上没有限制,则可以自由地选择要投资的任何方案。单一方案的评价问题

技术经济分析试题复习资料

1.折旧费是否构成现金流出,为什么? 2.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工程项目评价的特点? 3.简述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原则。 4.企业的税后利润应当如何分配? 二、计算题 1.某企业A设备原值15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6,000元,折旧年限为5年,分别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年折旧额。 2.某工程项目计划5年完成,5年中每年年初分别贷款800万元,年利率8%,若建成后分四年每年年末等额偿还全部投资额,每年应偿还多少? 3.现拟建一个工程项目,第1年投资500万元,第2年又投资800万元,第3年再投资300万元。从第4年起,连续8年每年销售收入960万元,经营成本400万元,折旧费200万元,销售税金50万元,所得税率为25%,项目在期末的残值为100万元,基准折现率为8%,画出该工程项目寿命周期内的现金流量图并判断工程项目的可行性?4.某化工厂为处理污水欲购买治污设备,现有两种方案供选择。一种是花300万元买一台国产污水处理设备,年度使用费用为40万元,使用寿命为12年,另一种方案是花400万元购买进口设备,年度使用费用为25万元,使用寿命为18年。基准折现率为10%,请比较两个方案的优劣。 5.某运输公司依据历史数据分析,确定单位变动成本150元/千吨公里,固定成本总额为20万元,营业税率为3%,下月预计货物周转量5000千吨公里,单位运价为200元/千吨公里。请分析: 1)在该单位运价下,运营业务量是否可以赢利?赢亏为多少? 2)如果预测下月业务量只有4000千吨公里,则单位运价至少为多少才能保本? 3)为确保下月盈利30000元,在成本和单价不变情况下,业务量要达到多少?

业务分析方法论整理

业务分析要点: 一、搜集资料 业务分析的突出特点就是用数据说话,摆情况要有数字根据,要用数据作定量分析,提建议措施最好要有数据佐证。有无丰富而准确的资料作基础,这是撰写业务分析的关键。 二、了解需求 要清楚材料报告的对象的需求和重点关注的内容,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的业务分析,内容很多,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业务分析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做好业务分析的前提是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想要了解的信息”。 三、确立观点 对收集的大量资料,经过分析研究,再通过判断推理,提炼当期业务经营变化的特点,并对观点和材料进行反复的思考。 四、确定分析框架和思路 做业务分析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思路。业务分析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存在问题—工作建议。 “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 “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存在问题“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工作建议”部分,是针对问题综述中反映的问题,提出应对办法和解决对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