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尔多斯纳林河煤炭矿区规划方案

鄂尔多斯纳林河煤炭矿区规划方案

鄂尔多斯纳林河煤炭矿区规划方案
鄂尔多斯纳林河煤炭矿区规划方案

鄂尔多斯纳林河煤炭矿区规划方案

鄂尔多斯纳林河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公示

1 规划名称及概要

1.1 规划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纳林河煤炭矿区总体规划

1.2 规划概要

1)矿区位置及规划范围

纳林河矿区位于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神东煤炭基地,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纳林河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1'27"~109°23'30",北纬37°55'40"~ 38°42'45",矿区边界北与呼吉尔特矿区(已批准)相邻,南、东边界均至蒙陕省界,西至主采煤层3-1煤1000m等深线,矿区南北长约88km,东西宽约61km,面积2068.68km2。

纳林河矿区地理位置具体见附图一。

2)规划方案综述

纳林河矿区总体规划主要包括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加工、电厂、建材项目及矿区运输等。

(1)煤炭开采

矿区规划中在考虑对2个环境敏感区域(包括沙地柏自然保护区、嘎鲁图城镇规划区、无定河城镇规划区、纳林河化工项目区)划定了禁采范围或保护范围后,对全矿区共划分7个井田,5个后备井田,1个勘查区(远景区)。

矿区划定的7个井田分别为:

纳林河一号井4.0Mt/a、纳林河二号井8.0Mt/a、白家海子矿井15.0Mt/a、无定河矿井6.0Mt/、补拉滩矿井5.0Mt/a、陶忽图矿井6.0Mt/a、营盘壕矿井15.0Mt/a。

后备井田5个,分别为:

巴彦柴达木矿井12.0Mt/a、布日奇矿井10.0Mt/a、后柳湾矿井10.0Mt/a、黄陶勒盖矿井10.0Mt/a、巴音敖包矿井12.0Mt/a。

规划勘查区位于矿区西北角。

(2)煤炭洗选加工

矿区各矿井均规划配套建设选煤厂,选煤厂和矿井同期建设投产。

(3)电厂

矿区规划了3座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厂:纳林河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厂2×300MW、乌审旗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厂2×300MW、营盘壕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厂2×300MW,规划电厂总装机容量1800MW。

(4)建材项目

矿区规划建设纳林河水泥厂(120万t/a)、纳林河粉煤灰砖厂(1亿标块/a)、乌审旗粉煤灰砖厂(1亿标块/a)、营盘壕粉煤灰砖厂(1亿标块/a)和陶忽图矸石砖厂(1亿标块/a)。

(5)矿区运输

矿区规划建设1条矿区运煤专线,总长度79km,各矿井建设铁路专用线接至该运煤专线。矿区规划新建场外道路均按二级厂外道路标准设计,总长度28.64km,接矿区内在建的嘎鲁图至水清湾运煤专用公路。

总体规划中同时还对矿区给排水、供热、辅助及附属企业、居住区及生活服务设施等提出了规划方案。

纳林河矿区地面总布置见附图二。

2 规划环评背景及程序

2.1规划环评背景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主要有煤、天然气、石油、石膏、芒硝等矿产,其中煤炭资源探明储量1684亿t,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内蒙古自治区的1/2;全市8.7万km2的土地上含煤面积约占70%,素有“地下煤海”之称,主要由东部准格尔煤田、中部东胜煤田、西部桌子山煤田组成。本次规划的纳林河矿区属于东胜煤田西南部尚未开发的整装矿区。

为使纳林河矿区进行合理开发、有序建设,2008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我院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纳林河煤炭矿区总体规划》。

为进一步完善纳林河矿区总体规划,有效指导矿区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要求,专项规划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保主管部门促进规划区合理开发、加强环境管理的科学依据。为此,内蒙古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于2009年11月委托我院承担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2规划环评基本程序

规划环评基本程序具体见附图三。

2.3规划环评的主要工作内容

规划环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有:规划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估;规划的生态修复、重建和污染减缓措施;清洁生产与矿区循环

经济分析;规划实施的跟踪与监测管理计划;公众参与;规划合理性及不确定性综合论证等几个方面。

3 本阶段工作内容

目前该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刚刚起步,广泛征求公众对纳林河矿区总体规划及规划环评的意见和建议。

3.1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本次征求公众意见主要事项见附表一。

3.1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纳林河煤炭矿区总体规划》说明书备查处设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公众可通过下载表格——填写电子表格——发送表格至电子邮箱、下载表格——打印表格——手写填表格——信件/传真形式发送、电话等多种方式,发表对规划及环评工作的意见、建议,发表意见的同时请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将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真实记录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公众的宝贵意见、建议向规划的组织单位、规划单位和政府环保部门反映。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

2009年12月3日

甘肃煤炭分布概况

甘肃省煤炭资源储量又增加174亿吨 记者10月28日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甘肃煤田地质局提交的《甘肃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报告》及项目数据库,近日顺利通过专家验收,数据显示,我省潜在煤炭资源量比之前预测储量增加了174亿吨,潜在资源量达1600多亿吨,并确定了北山、阿拉善、祁连、鄂尔多斯西南部和陇南5个富煤带。 甘肃省煤炭资源储量约1656亿吨 9月21日,从甘肃煤田地质局了解到,近期,由该局勘查院负责编写的《甘肃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报告》顺利完成,预测。 《甘肃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报告》在充分收集利用遥感、重磁等区域地球物理资料,参考和利用最新的以板块学为基础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将甘肃省地层划分为2个赋煤区,5个赋煤带,9个煤田(或煤产地),并优选出5个煤田为重点区域,安排部署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和预测工作,预测区总面积28914.84km2,较第三次潜力评价增加约7132km2;预测资源储量约1656亿吨,较第三次潜力评价新增约228亿吨。 平川区煤炭资源概况 摘要:平川区是1985年随白银市建制而成立的新型工业区,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政策优惠,环境优良,是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 平川区是1985年随白银市建制而成立的新型工业区,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政策优惠,环境优良,是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白宝铁路、王家山红会煤矿专用线路贯穿全境,国道109线、省道308线在境内纵横交错,穿境而过的刘白高速公路与白兰高速公路相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平川成为白银市人流、物流汇聚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平川区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煤炭、沙金、铜、锰、沸石等多种矿产资源,煤炭总储量达11.37亿吨。以粘土、长石、石英为主的陶瓷原料资源遍布全境,种类齐全、质地优良,粘土储量超过12亿吨。 华亭县煤炭资源概况 摘要:华亭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东临崇信县,西连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省陇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北距平凉市60公里,西至省会兰州360公里。 华亭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东临崇信县,西连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省陇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北距平凉市60公里,西至省会兰州360公里。 素有“煤城瓷镇”之称。煤炭、陶瓷、电瓷产量居全省之首,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全国13个重点产煤基地之一,煤炭既是良好的动力用煤,也是优质的气化、化工用煤,质量上乘,块炭出口国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电瓷畅销西北五省,普通灯泡、高标号水泥、酒类等地方产品深受用户欢迎。 主要矿藏有煤炭、陶土、坩泥、石灰石、石英砂等,其中煤炭储量33.74亿吨,占全省煤炭储量的40.2%。华亭煤炭具有“三高三低”(高挥发性、高化学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磷)的良好品质,是优质的动力、气化和化工用煤。境内林丰草茂、植被良好,有天然林和人工林地36.87万亩,草场38万亩,森林覆盖率36.6%。

煤矿基本情况(样本)

鄂尔多斯市昊华精煤有限责任公司 高家梁煤矿 一、基本情况 (一)高家梁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有效期)安全许可证证号:(有效期);工商营业执照证号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150000000003619(有效期);矿长资格证(MK151000921号);矿长安全资格证(蒙B209024号)。 (二)高家梁煤矿隶属鄂尔多斯市昊华精煤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配套选煤厂一期工程入选能力300万吨/年。井田面积约87.4178km2。地质资源储量145289万吨,工业资源储量127888万吨,设计资源储量109595万吨,设计可采储量82465万吨,设计矿井资源回收率56.76%,设计矿井服务年限99.2年(按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年及初期300万吨/年间隔2年计算)。(三)高家梁煤矿井田位于鄂尔多斯市万利矿区南部,行政区划隶属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塔拉壕镇、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井田含2、3、4、5、6等五个煤组。主要可采的2-2中、3-1、4-2中、6-2中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 3.56m、2.31m、2.49m、3.06m,煤种以不粘煤为主,有少量长焰煤。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井田地质结构简单,构造形态呈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小于5°,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第二类第一型,井田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煤层瓦斯含量低,煤尘有爆炸危险,煤层容易自燃。

(四)高家梁煤矿建设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能源〔2007〕2939号文件核准,初步设计由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内煤局字〔2008〕76号文件批复,安全设施设计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函〔2008〕32号文件批复,《高家梁煤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由中煤西安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选煤厂由中煤西安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大地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设计。 (五)矿井投资122660万元,吨煤投资408.87元。其中:井巷工程量32839.17m、矿建工程投资23095万元;工程量58494.51m2、土建工程投资15270万元;安装工程投资50541万元;完成其它投资33754万元;选煤厂投资18446万元,吨煤投资61.49元。 二、系统基本情况 (一)开拓系统 矿井采用斜井多水平开拓方式,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均具备安全出口条件。一水平标高+1280m。沿2-2中煤层布置运输、辅助运输、回风三条大巷,分别与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连通,构成矿井一水平开拓系统,全井田布置14个盘区。 主斜井:倾角14°,斜长680m,直墙半圆拱断面,净断面17.3m2,表土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方式,基岩段采用锚网喷支护方式,用于矿井煤炭提升,兼作进风井,安装胶带输送机,安设架空乘人器,敷设消防洒水管路及动力电缆、通信电缆、安全监测监控光缆、照明电缆、工业视频监视光缆等,井筒内设台阶。 副斜井:倾角5.5°,斜长1095m,直墙半圆拱断面,净断面17.8m2,

促进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2-04-04 08:52:00.0) 一、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 立足煤炭” 成为中国未来长期能源战略的基础,目前国家正在制定能源发展中长期总体规划,第一次明确煤炭为主体的地位。鄂尔多斯市是煤炭资源富集区,约占内蒙古自治区的2/ 3,全国的1/ 6,含煤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全市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501亿吨,且煤质优良,具有“三低一高”的特点,即低灰、低磷、低硫、高发热量,是世界上罕见的优质环保、动力煤。凭借自身资源禀赋并依托国家发展对能源的强烈需求,“十五”期间,鄂尔多斯市确立了以煤炭、电力、煤化工和机械制造为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并成为国家规划建设的重要能源基地,煤炭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推动鄂尔多斯市迅速崛起。虽然地处西部地区,但鄂尔多斯人均GDP已达到6600美元,相当于江苏省苏南发达地区水平,鄂尔多斯正逐步从一个生态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一跃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与包头、呼和浩特构成了内蒙古中部区域经济的“金三角”。 然而,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不仅对鄂尔多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在能源供给结构上,鄂尔多斯拥有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这越来越成为中国能源发展可持续的主体,煤炭能源在能源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基于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如何做大做强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如何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如何走煤炭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些都是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作为能源工业的支柱,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推行的是以资源换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其发展是以重大的资源环境的牺牲为代价的。在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模式的桎梏下,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在为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更难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其主要表现为: (一) 开发工艺亟待改进,产业链低,产业附加值小,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发展中的问题依然突出:煤炭开发处于一种先进工艺与落后工艺、回采率相对较高与相对较低,大企业与小企业并存的局面;原煤多数以原材料外销,产业链条短,产业附加值低;产业集中度低,资源配置不合理。这是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受经济条件所限,在晋、陕、内蒙古接壤的煤炭资源富集区里,目前除神华集团神东公司较早采用机械化综采技术外,绝大多数煤矿采用的都是房式开采,即在煤层中纵横开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图文稿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浅析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优势和发展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一、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地位 (2) 二、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和现状 (2) 三、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及城市发展存在问题 (3) 四、大环境下,煤炭产业和城市发展中的必由之路 (4) 1、延长煤炭工业的产业链 (4) 2、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5) 3、招商引资 (5) 4、建立煤炭大学、学术性科研基地 (6) 五、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摘要:综述了鄂尔多斯地区煤炭产业的基础和现状,就该地区的煤炭发展条件和其巨大的消费市场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就煤炭产业及其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做了相应的阐述和建议。 关键字: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条件、转变、经济 一、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地位 统计资料显示,鄂尔多斯是我国主要的煤炭资源地和生产基地。该地区的不粘煤具有低硫、低灰、低有害杂质、中高热值、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素有“天然精煤之称”,保有储量为1217.85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占内蒙古的一半以上。 显然,鄂尔多斯是一个超大的煤炭基地,而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工业的主要燃料和动力、化工的主要原料。我国现阶段大约70%的工业燃料和动力,60%的民用商品能源以及70%的化工原料都是煤炭提供的。煤炭工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是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是促就内蒙古经济发展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的原因。二、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和现状 伴随国家煤炭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煤炭资源的勘探、开采阶段。在此阶段鄂尔多斯煤炭产业主要注重煤炭资源勘探开采,目的是寻找更多的煤炭资源储量和实现更多的煤炭产量。当时,全是地方煤矿129座,全是煤炭产量在100万吨左右。 第二阶段是煤炭资源生产建设的起步发展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国家投资开发了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万利矿区和达拉特电厂等重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完整版)关于鄂尔多斯地区煤炭资源整合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鄂尔多斯地区煤炭资源 整合情况的调研报告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风暴已经在自治区拉开,这是我国继山西、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后规模最大的一场新的风暴。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将实现以下目标:““十二五”末期,全区原煤产量控制在10亿吨,其中120万吨及以上井工矿、300万吨及以上露天矿产能占总产能70%。2013年底,全区煤炭生产企业最低生产规模120万吨(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到300万吨)。生产规模在120万吨以下的煤炭生产企业全部退出市场。2013年底,全区地方煤炭生产企业数量控制在80—100户;通过兼并重组,在地方煤炭生产企业中形成1—2户亿吨级、5—6户5000万吨级、15—16户千万吨级的煤炭企业,形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企业20户,其中2011年底达到8—10户、2012年底达到15—18户。”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大形势下,许多煤炭企业已经开始有所动作,我公司要想在兼并重组中的主体地位不变,必须尽早开展调研工作,以内蒙古煤炭资源兼并重组政策为导向,迅速拿出资源整合方案,寻求最优的发展之路,彻底摸清鄂尔多斯地区所有煤炭资源的基本情况,为兼并重组早做准备。 通过本次初步调研,鄂尔多斯地区共有非公有企业煤矿281处,其中隶属于大企业集团煤矿有168处,私营煤矿有113处,主要分布在准旗、伊旗境内。现将本次资源整合方法以及调研情况总结于下: 一、资源整合方法 (一)搜集各煤矿基本资料,掌握全市煤炭企业基本情况,对被

列入整合主题的大企业集团煤矿与私营煤矿进行分类汇总,初步排除被列入整合主题的大企业集团煤矿,重点调研私营煤矿。 (二)有针对性的对私营煤矿展开调查,通过各种关系、114电话查询搜集到各个煤矿的电话号码,然后电话沟通,了解清楚各煤矿是否有出售的意向,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或则已经被大集团整合的煤矿,集中力量对有出售意向的私人煤矿进行调研分析。 (三)对有出售意向的煤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弄清楚有出售意向煤矿的基本情况,最后做调研成果分析研究,拿出下一步资源整合方案。 二、调研情况 (一)鄂尔多斯各地区煤炭资源情况 东胜区、准旗、伊旗、达旗煤炭资源富集,煤矿非常多。东胜区煤矿主要分布在铜川镇、万利镇、塔拉壕地区;准旗煤矿主要分布在川掌镇、西营子镇、羊市塔地区;伊旗煤矿主要分布在新庙乡、纳林陶亥镇地区;达旗煤矿主要分布在耳字壕地区;私营煤矿大多集中在这几个地区,有出售意向的煤矿大多集中在这几个地区,所以我们将下一步重点调研对象放在这几个地区。 鄂旗煤炭资源富集,煤炭主要分布在棋盘井镇、蒙西镇境内,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企业,分别是鄂尔多斯集团、鄂托克旗能源集团、三维集团、双欣集团、蒙西集团。鄂前旗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煤炭主要分布在上海庙镇境内,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预计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由于煤炭资源开采较晚,所以主要

从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面临的问题看其发展战略

从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面临的问题看其发展战略 发布日期: 2013-09-28 发布: https://www.doczj.com/doc/e79801178.html, 摘要: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探明煤炭储量1496亿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6、内蒙古自治区的1/2,远景储量约为10000亿吨。“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实现了煤炭产量的稳定增长,在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其自身内部阻碍该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也在迅速的显现出来,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解决势必会影响煤炭产业的发展前景,这些影响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的种种因素迫使该市尽快制定出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战略来为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动力。 中国论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e79801178.html,/3/view-4378074.htm 关键词:煤炭产业;问题;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一、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概况 1.原煤产能情况。随着一批批大型煤炭企业的进入,鄂尔多斯全市现有煤矿600多座,“十一五”期间,全市抓住了全国煤电油运紧张,能源需求旺盛的机遇。煤炭产量从2005年的1.5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4.5亿吨,年均增长约620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5%。 2.煤炭加工转化情况。鄂尔多斯市原煤绝大部分外运销售,2010年,外销原煤 3.1亿吨,占原煤产量的71%;洗精煤2359.2万吨,按1.5:1的洗出比例,消化原煤3538.8万吨,入洗率为6.5%;生产焦炭1025万吨,按3:1的比例折算,消化原煤3075万吨,占原煤产量的17%,发电用煤3600万吨,占原煤产量的7.95%,其它工业用煤1282.5万吨,占原煤产量的2.85%,民用煤540万吨,占原煤产量的1.2%。 二、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发展已经形成的优势条件 1.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经过近几十年时间的发展,鄂尔多斯市已经摆脱了之前贫穷落后的面貌,形成了以“羊、煤、土、气”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都市,鄂尔多斯市的煤炭产业也已经初成规模,境内的煤炭总产量在近几年实现了快速稳定的增长,成了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2.煤炭企业集中度高。2011年3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根据文件精神,鄂尔多斯市对辖区内的煤炭企业进行大幅度的兼并、重组,三年之间,在原有煤炭企业数量下降近二分之一的情况下,全市的煤炭总产能提高到了原来的三倍。而且新建的煤矿产能均在煤炭行业的平均水平之上。 3.科技装备水平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全市煤炭产业升级和新建煤矿全部达到了机械化开采,一批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安全水平达到国家乃至世界先进水平。 4.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有8个煤矸石电厂项目投产发电,新增装机321万千瓦,煤矸石、中煤、煤泥等劣质煤综合利用能力达到900万吨。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

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因此,这个盆地有之誉。 鄂尔多斯盆地地形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为中国第二大,其、、三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此外,还含有、、、水泥灰岩、、、、等其他矿产资源。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盆地内石油总约为86亿吨,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占总储量78.7%,占总储量19.2%,宁夏占总储量

内蒙古煤炭资源分布

内蒙古煤炭资源分布 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内蒙古有四个,分别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尔露天煤矿。霍林河煤矿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准格尔煤田是中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煤田(截至2011年)。东胜煤田与陕西神府煤田合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个。锡林浩特市北郊的胜利煤田,是中国最大的、煤层最厚的褐煤田。煤层一般厚度200米以上,最厚处400米。含有11个煤层,13个煤组。煤田长45公里,宽15公里,面积675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59.32亿吨,保有储量159.31亿吨。阿拉善盟二道岭煤矿的太西煤,属低灰、低硫、低磷的优质无烟煤,平均灰分3.96%,挥发分6.83%,含硫0.2%—0.32%。发热量7645—7711大卡/千克,中国最高。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已查明和预测含煤盆地180余个,面积约1118万平方千米。其中75173%的资源储量集中分布于鄂尔多斯市的东胜煤田和准格尔煤田、锡林郭勒盟的胜利煤田和白音华煤田、呼伦贝尔市的陈巴虎煤田、通辽市的霍林河煤田。截至2008年底,全区煤炭上表矿区500余处,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3314亿吨,保有资源储量为3200多亿吨,另有预测资源量近4000亿吨,煤炭资源总量可达7200多亿吨。作为全区优势矿种,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在不断加大,煤炭资源的矿业产值逐年递增,已连续几年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0%以上,成为自治区的主要支柱性矿产。其中原煤产量快速攀升,已由2000年的年产原煤7274万吨增长至2008年的4172亿吨,增长近550%,2008年全区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的产值达到724187亿元,约占当年全区工业增加值的1911%,而且以煤为主的发电量也由“十一五”初期不足500亿千瓦·时增长到2008年度的2114亿千瓦·时。2009年,全区原煤产量上升至6亿吨,电力装机6100万千瓦·时,外送电量960亿千瓦·时,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煤电产业已经成为自治区主要支柱产业。 内蒙古煤炭资源分布图

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关于鄂尔多斯煤炭及相关产业发展的调查 一、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我市煤炭资源丰富,全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中含煤面积为6.13万平方米公里,约占70%,现探明煤炭储量1774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约六分之一,占自治区优质储量1/2。煤炭远景预测储量超万亿吨,素有“地下煤海”之称,是我国的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和原煤生产大市。煤炭工业成为了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鄂尔多斯煤田由准格尔煤田、东胜煤田、卓子山煤田组成。东胜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偏南,面积为2200平方公里,预测煤炭资源量可达1000多亿吨,煤炭保有资源储量101.32亿吨,占鄂尔多斯市上表煤炭资源储量的12%以上。 二、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鄂尔多斯煤炭产业起步早,发展慢,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神华集团的进入,全市煤炭工业规模化发展才得以启动。特别是2000年以来,经过大开发、大建设,达到了大发展。经过兼并重组、产业升级,实现了机械装备、开采技术、生产规模、产业集中度的大提升。煤矿数量由2000年552个下降到2011年306座,煤炭产能由2000年2679万吨提高到2011年58800万吨,增长了22倍。煤炭安全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然而,2012年以来,受经济增速减缓煤炭需求量下降、进口煤炭的冲击、国内煤炭产能过剩的影响,出现了煤炭销售量、销售价格双下降。原煤销售量由2011年的5.88亿吨下降到2014年的5.61亿吨,原煤销售价格有2011年的376元/吨下降到2014年的226元/吨。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停产煤炭72座,占煤矿总数的23%,市内煤炭企业亏损面为33%(不包括停产的72个煤矿)。 三、鄂尔多斯煤炭经济运行现状 (一)煤炭销售情况 2013年,全市共计销售煤炭57616万吨,同比减少1438万吨,减幅2.4%。其中,地方煤矿销售煤炭41569万吨,同比减少2602万吨,减幅5.9%;央企煤矿销售煤炭16047万吨,同比增加1164万吨,增幅7.7%。 2014年,全市共计销售煤炭56067万吨,同比减少1549万吨,减幅2.7%。其中地方煤矿销售煤炭41654万吨,同比增加85万吨,增幅0.2%;央企煤矿销售煤炭14413万吨,同比减少1634万吨,减幅10.2%。 2015年1-2月份,全市销售煤炭7893万吨,同比增加427万吨,增幅5.7%。其中地方煤矿销售煤炭5547万吨,同比增加733万吨,增幅15.2%;神华集团销售煤炭2346万吨,同比减少306万吨,减幅11.5%。

鄂尔多斯盆地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鄂尔多斯盆地 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李新玉1,2,鹿爱莉1,2 (11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831;2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是一个富含石油、天然气、煤炭及砂岩性铀矿的大型综合能源盆地。盆地内能源矿产已开始开发,并且交通运输条件、供水条件、供电条件、投融资条件尚能保证其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惟区域社会经济状况不佳是其制约条件。该盆地完全可以成为我国未来能源接替战略基地。应加强对盆地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综合勘探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并实施投融资主体多元化。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投融资 中图分类号:F40712;F2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6995(2005)02-0010-03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北起阴山,南抵秦岭,东迄吕梁山,西达腾格里沙漠,为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约37@104km2,行政区划属陕、甘、宁、蒙、晋五省区管辖,北部为鄂尔多斯高原,沙漠与草原相间分布;南部为黄土高原,沟谷纵横。鄂尔多斯盆地是西部地区的/腹地0,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通向西北地区的必经之路,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优越条件。 1盆地主要能源及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此前,其属于华北地台伸向秦祁海域的台地边缘区。海西运动使华北陆台解体。到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开始下坳,进入了湖盆发育阶段。沉积了一套由湖相)三角洲相1000余m厚的碎屑岩构造,即上三叠系延长统含油层系。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富含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及砂岩型铀矿的大型综合能源盆地。盆地内石油总资源量85188@ 108t,其中可采储量约24亿t,探明程度仅20%;天然气总资源量10170@1012m3,探明储量1118@1012m3,拥有苏里格、乌审旗、靖边、榆林4个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的世界级大气田。在盆地煤层埋深1500m内,赋存的煤炭资源量达到2141@1012 t,煤层气资源量达到7180@1012m3。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工业是区内的支柱产业。 2盆地能源开发利用状况 1970年鄂尔多斯盆地原油产量仅为2万多t,到1980年增至140余万t,是10年前原油产量的70倍;1996年起盆地原油产量增至307万t,2001年和2002年分别达到710万t和990万t。 截至/九五0末,鄂尔多斯盆地已开发的气田有靖边气田、榆林气田、乌审旗气田、苏里格气田、刘家庄气田、胜利井气田和直罗气田等。盆地2001年和2002年的天然气产量分别为33152亿m3和38182亿m3。 鄂尔多斯盆地内煤炭资源开发程度较高,盆地所跨五省区均不同程度地对进行了开发利用。煤炭产能超过200万t P年 问题,从而也要求进一步探索国土资源管理的内涵。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已经不仅是保护资源的行政执法工作,而且是维持经济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社会稳定的社会管理工作,是培育规范土地市场等的市场监管工作,是提供资源信息、调查评价与测绘服务的公共服务工作。在新形势下,国土资源部门日益成为宏观管理部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收稿日期:2004-11-30 (责任编辑:梁光明) 作者简介:李新玉(1963-),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北京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矿业经济。 o资源经济oResource Economy

准格尔旗煤炭资源概况

准格尔旗煤炭资源分布情况 准格尔旗位于鄂尔多斯东部,南北长116.5公里,东西宽115.2公里,面积7692平方公里。全旗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地下埋藏有古生代石炭二迭纪和中生代侏罗纪复合煤田。含煤总面积占全旗总面积80%以上。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准格尔煤田包括薛家湾镇、龙口镇、大路镇,西部东胜煤田包括纳林河西、南部的准格尔召、暧水、沙圪堵镇、纳日松镇等地区。煤系地层厚度98—170米,含煤层数10—18层,总厚度20—40米,含煤系数20—31%,主要可采煤层5—6层,单层厚度最大达25—30米。全旗煤炭总储量约544亿吨,远景储量约1000亿吨。 (一)煤炭 1、准格尔煤田 准格尔煤田位于准格尔旗东部,为国家规划矿区,面积约410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0°25′~111°27′,北纬39°21′~40°18′。目前已完成18个矿区勘查,除乌兰格尔煤田跨达拉特旗境内外,其余均全部位于准格尔旗境内。其中黑岱沟露天矿、黑岱沟矿井区、哈尔乌素露天矿、窑沟露天区、牛连沟区、牛沟接续井、小鱼沟区、唐公塔区、官板乌素区、酸刺沟井田等已进行了勘探,龙王沟区、准南区、长滩西井田、老三

沟井田、榆树湾浪上区及东孔兑等做了详查,仅乌兰格尔煤田、榆树湾区为普查。矿床规模:大型13处,中型3处,小型2处,截至2007年底,本旗境内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87.78亿吨,保有资源储量274.14亿吨(详见附表2)。 2、东胜煤田 位于准格尔旗西部,属东胜煤田东部边缘的一部分。含煤面积大约150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0°07′~110°48′,北纬39°16′~39°55′。本旗范围内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区11个,其中全部位于准格尔旗境内的8个(包括准格尔旗石厂煤矿、三关庙煤矿、郭家沟煤矿、小纳林庙煤矿、勃牛川普查区、宏景塔详查区、郝家塔煤矿、纳林庙详查区),部分位于本旗境内的3个(铜匠川详查区、准格尔召~新庙详查区、四道柳普查找煤区)。矿床规模:大型3处、小型8处。截至2007年底,本旗境内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0.50亿吨,保有资源储量为27.10亿吨, 1、煤炭种类分布及特征。本旗煤炭种类纳林河以西是褐煤,属下侏罗纪煤层,煤层较薄,呈带状分布,发热量较高,在6000大卡以上,是国内外深受欢迎的煤种。长川以东为长烟煤,属石炭二迭纪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煤层数目小,且单层厚度大,煤层的平均厚度为15米,特点是储量大,低硫、磷、灰,无瓦斯,发热量在5000大卡以上。

鄂尔多斯1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项目简介

鄂尔多斯100万吨/年煤炭分质利用项目 一项目背景 低阶煤分质利用行业被国家能源局归类为现代煤化工范畴,国家鼓励通过煤炭清洁利用来发展能源和化工产业。2015年12月,环境保护部发布《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规定低阶煤分质项目的工艺技术、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并强化节水措施,减少新鲜水用量。2017年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要求重点研发清洁高效的低阶煤热解技术,攻克粉煤热解、气液固分离工程难题。低阶煤分质利用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具有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缓解清洁能源供应短缺的作用。 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鄂尔多斯地区目前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为:2017亿吨,其中70%以上为低阶煤。2018年煤炭公示产能:7.23亿吨。煤质属于高挥发分的优质低阶煤,为本项目提供了可靠地原料保证,其煤炭的优良品质和低廉的价格也为本项目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产品(半焦、煤焦油、LNG)当地需求旺盛,未来增长空间大。1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坚持资源综合利用,实施环保排放,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优势产业。 二项目概况 1、项目组成 100万吨/年的煤炭分质利用项目,选用西安三瑞外热式回转炉低温干馏技术,该技术安全环保,成熟可靠,属于国家现代煤化工鼓励类先进技术。 项目需要建设3套外热式回转炉干馏装置,产品有半焦、煤焦油、LNG。工厂按工艺单元划分为:原煤贮运、热解提质、煤气净化、LNG、提质煤贮运、煤焦油储运、公用工程(水、电、汽、风、自控、氮气站等); (1)半焦:52.34万吨/年,固定碳80%以上、挥发分10-14%、低硫、低灰、不含水,是环保型煤、电石、钛合金、高炉喷吹的优质原料。 (2)煤焦油:2.23万吨/年,密度低0.94-1.05 g/cm3,可通过煤焦油加氢技术生产柴油和石脑油。 (3)LNG: 3.5万吨/年,可直接供应天然气站销售。 2、核心技术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状况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状况(原创)煤炭产量2010年03月29日 1、我国煤炭资源漫衍状态 为止1999年底,我国煤炭资源/储存有的数量总额为10 062.5亿t,其中漫衍于秦岭——大别山以北的为9 083.4亿t,占90.3%,漫衍于太行山——雪峰山以西的为8 747.85亿t,占87.0%。其中晋、陕、蒙三省(区)为6 458.51亿t,占64.2%。我国煤炭资源/储存有的数量漫衍总身子骨儿式是北富南贫,西多东少,从而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消费格式。 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云南、安徽六省(区)储存有的数量占储存有的数量总额的77.6%,六省(区)根蒂根基储存有的数量占根蒂根基储存有的数量总额的74.8%,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六省(区)资源量占资源量总额的87.80%。 二、煤炭资源的煤类煤质特征 1.煤类漫衍情况。 我国煤炭资源数量大且煤类齐备。但各煤类数量和地舆漫衍差异较大。 ①炼焦用煤。全国煤炭资源/储存有的数量中,炼焦用煤有2 645.11亿t,占资源/储存有的数量的26.3%。其中气煤1 223.22亿t,占炼焦用煤总额的46.3%;肥煤330.34亿t,占12.5%;焦煤616.84亿t,占23.3%;瘦煤421.23亿t,占15.9%;归属炼焦用煤而未分小类的53.48亿t,占2%。上述数值表明,我国炼焦用煤在资源/储存有的数量中比例较少,只占1/4,且其中半壁是气煤,而强粘结的肥煤、焦煤只占炼焦用煤的1/3,炼焦用煤还受灰、硫、磷等有害身分及可选性影响,炼焦用煤资源/储存有的数量中真正可作炼焦配煤的不足1/2。在地舆漫衍上更为不均衡,炼焦用煤首要漫衍在晋陕蒙和华东区,两区占全数炼焦用煤75.6%。其中山西、安徽、山东、贵州、黑龙江、河北、河南等七省有2 222.09亿t,占炼焦用煤总量的84%。各大区中炼焦用配煤的煤类赋存也很不般配,如东北就缺肥煤和瘦煤,华东缺焦煤和瘦煤,中南缺气煤和肥煤,西南缺气煤和肥煤,甘、宁、青、新缺肥煤和瘦煤。 ②非炼焦用煤。全国煤炭资源/储存有的数量中,非炼焦用煤有7 289.8亿t,占资源/储存有的数量总额的73.7%,其中贫煤589.70亿t,占8.1%;无气煤1 130.52亿t,占15.5%;弱粘煤161.23亿t,占2.2%;不粘煤1 619.1亿t,占22.2%;长焰煤1 488.46亿t,占20.4%;褐煤有1 312.26亿t,占18%;未分煤类的非炼焦用煤及天然焦988.53亿t,占13.6%。总体来讲,低变质气煤,包括弱粘、不粘、长焰煤,它们占非炼焦用煤的58.2%,其次是褐煤和无气煤。非炼焦用煤的各煤类在地舆漫衍上也极不平衡。无气煤首要漫衍在晋、陕、蒙和西南区占81.3%。其中山西(434.36亿t)、贵州(361.39亿t)两省就占70.3%,首要漫衍在山西阳泉、晋城矿区和贵州的织金、纳雍、毕节、大方等矿区。而东北、西北区无气煤则很缺乏。首要作为非炼焦用煤的低变质气煤(弱

鄂尔多斯盆地概况

盆地名称: 从地质学上讲鄂尔多斯盆地 从行政区划讲陕甘宁盆地 盆地范围: 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北起阴山 南抵秦岭 西自贺兰山、六盘山 东达吕梁山 行政区划: 内蒙15万平方千米(中部) 陕西11万平方千米(中北部) 宁夏5万平方千米(全境) 甘肃4万平方千米(东部) 山西2万平方千米(西部) 主体范围: 面积25万平方千米(陕西10万平方千米、内蒙8万平方千米、甘肃3万平方千米、宁夏2万平方千米、山西2万平方千米) 北起伊盟隆起 南抵渭北隆起 西自西缘断褶带 东达晋西绕褶带 地形地貌:

北部沙漠草原 南部黄土高原(黄土层100~500米) 构造特征: 从区域构造讲单一的西倾大单斜(坡降0.5°) 西降东升(古生界4000~1000米) 东高西低(侏罗系0~2000米) 从局部构造讲发育小型鼻状隆起带 聚集特征: 总体讲:满盆气,半盆油;上油下气 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 多层系:侏罗系河流沉积砂岩油藏:一套含油层系,14个油层组 三叠系三角洲沉积砂岩油藏:一套含油层系,10个油层组 上古生界河流沉积砂岩气藏:一套含气层系,5个气层组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气藏:一套含气层系,1个气层组 储层特征(图:盆地01): 三低 低渗: 侏罗系(最低2×10-3μm2,平均20×10-3μm2),三叠系(最低0.1×10-3μm2,平均1×10-3μm2) 上古生界(最低0.05×10-3μm2,平均0.6×10-3μm2), 下古生界(最低0.01×10-3μm,平均0.6×10-3μm2) 低产: 油井平均日产3吨

气井平均日产2~5万立方米 低压: 油藏压力系数0.6~0.9 气藏压力系数0.8~0.9 两高: 局部高产: 油生产(侏罗系7~20吨,三叠系5~10吨) 气生产(上古生界40~50万立方米,下古生界15~20万立方米) 局部高渗:侏罗系300×10-3μm2,三叠系3×10-3μm2;上古生界561×10-3μm2,下古生界1×10-3μm2沉积体物源多方向 长庆油田演变史 1970年,兰州军区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1970)81号文件,以玉门石油管理局石油队伍为主,先后从四川、胜利、青海、江汉等油田抽调职工组建成立“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会战指挥部1975年隶属于石油化学工业部,1983年经石油部批准改名为长庆石油勘探局,1999年重组改制后分为长庆石油勘探局(存续部分)和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上市部分)。 鄂尔多斯盆地开发历史 西汉末、王莽时代(2000多年前)就有高奴出脂水之说,东汉班固(公元32-92年)《汉书·地理志》:"高奴有洧水可燃"最早发现盆地延长一带有石油,距今1900多年。北宋沈括(公元1031-1095年)《梦溪笔谈·杂志》:"富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出脂水,即此也"再次证实延长、安塞一带有油最早提出"石油"科学命名,距今900多年。 1905年--清政府创办“延长石油官厂”,距今98年。 1907年-- 钻探延1井(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1914年--中美合办 1923年--民国官办 1935年--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办矿 1950年-- 国务院召开西北石油勘探会议,成立西北石油勘探局

煤矿分布

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由神东、陕北、黄陇、晋北、晋中、晋东、鲁西、两淮、冀中、河南、云贵、蒙东(东北)、宁东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组成,包含98个矿区。 这13个大型煤炭基地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是: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大型煤炭基地主要负担向华东、华北、东北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北通道电煤基地。冀中、河南、鲁西、两淮基地负担向京津冀、中南、华东供给煤炭。蒙东(东北)基地负担向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供给煤炭。云贵基地负担向西南、中南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南通道电煤基地。黄陇(华亭)、宁东基地负担向西北、华东、中南供给煤炭。 该规划涉及14个省、区,总面积10.34万平方公里,拥有40多个主要矿区(煤田),保有储量高达6908 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七成。 在13个煤炭基地之一的神东矿区,去年生产原煤就已超过1亿吨,成为我国第一个亿吨级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其远景规划是,到2010年、2020年生产规模分别达到1.5亿和2亿吨。 13个大型煤炭基地的“合力”就更加强大。它们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煤炭产量要达到17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21.7亿吨的78%,形成5-6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和5-6个5000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外加近年来的新疆煤炭基地。 神东矿区 神东煤炭集团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大柳塔镇,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上湾镇相邻。2009年5月20日,神东煤炭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金峰分公司、万利分公司合并后成立神东煤炭集团。 神东矿区是神府东胜矿区的简称,具体含义指陕西省神木县、府谷县、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市(现鄂尔多斯市)。现为我国最大的井工煤矿开采地,其中神东煤炭集团布尔台煤矿年产2000万吨,是世界第一大井工煤矿。神华神东煤炭集团2009年5月20日在神东矿区四公司的基础上整合成立。地跨陕、蒙、晋三省区,有17个煤矿,今年计划生产原煤1.7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全国重点煤矿产量的12%。集团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能源战略西移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产业政策,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神华矿电路港一体化、产运销一条龙运营模式,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建设方针,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形成了“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管理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型集约化生产模式。形成了千万吨矿井群的生产格局,2005年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亿吨煤炭生产基地,到2008年,原煤生产连续四年过亿吨,商品煤生产连续三年过亿吨,综采产量连续两年过亿吨,企业安全、技术、经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内第一、世界一流水平。认真履行中央企业“政治、社会、经济”三大责任。注重资源回收,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建成绿色生态矿区; 坚持互利共赢,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神东煤炭集团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自主创新,丰富“四化” 模式,创建“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企业, 2010 年产量达到2亿吨,2013年达到3亿吨,为推动“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创百年神东,做世界煤炭企业的领跑者。 一、概况 河南省面积167000平方公里,辖17个地(市)129个市、县。交通以陆路为主,京广、陇海、焦枝、京九铁路干线贯穿南北东西,各主要煤矿区均有专线联接,加之黄河水运,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全省垂深2000米以浅含煤面积约有18900平方公里,其中已探明面积约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计有19个矿区(或煤田),主要分布于京广铁路以西地区。预计垂深1500米以浅赋存煤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