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标准状态:被代替)

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标准状态:被代替)

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标准状态:被代替)
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标准状态:被代替)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专题

氢氧化钠、碳酸钠专题 一、基础知识复习 1、氢氧化钠的俗名:、、。氢氧化钠能使紫色的石蕊变色,使无色酚酞变色。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而潮解,还能与反应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反应的方程式为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完全变之后,其成分是,氢氧化钠在空气中部分变之后,其成分是和。 2、碳酸钠的俗名:、。碳酸钠属于类,但是溶液显性。 碳酸钠能使紫色的石蕊变色,使无色酚酞变色。 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围绕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探究活动。 (1)甲同学用酚酞试剂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他能否成功?。理由是。 (2)乙同学在三支试管中各放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酸碱盐三种物质分别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均获得成功。请从酸、碱、盐三类物质中各选一种物质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用化学式表示):酸;碱;盐.(3)丙同学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是否还存在氢氧化钠,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5)戊同学对盛放氢氧化钠固体的试剂瓶内的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猜想和验证:可能是①可能是氢氧化钠②可能是碳酸钠③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该同学向所得粉末中 滴加一种溶液后,排出了①的可能性,请你推断他所加的试剂和观察到的现象。试剂是 ,现象是 。 知识总结: 1、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可能为 、 、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所用试剂是 或 或 。(不同类别的物质) 3、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所用试剂是 和 。操作步骤和现象: 检测题:1、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工: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 2CO 3;猜想Ⅲ:是NaOH 和Na 2CO 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 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 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 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A 是Ca(OH)2溶液,现象a 有白色沉淀,现象b 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 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千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 (3)若A 是CaCl 2溶液,当实验现象a 为 ,现象b 为 ,则猜想Ⅱ成立。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请再举出一种必须 密封保存的物质 2、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拓展: 丁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软塑料瓶变扁,证明氢氧化钠是否与 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时,还需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 。

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1.试剂的准备 1.1 BaCl2(10g/L) 称取2.5g BaCl2,溶于去离子水,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0ml刻度线。使用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调至为微红色。 1.2 酚酞(10g/L) 称取0.5g 酚酞,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50ml刻度线。 1.3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 三体积的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与一体积的甲基红乙醇溶液(2g/L)混合。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称取0.1g溴甲酚绿,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100ml 刻度线。甲基红乙醇溶液(2g/L):称取0.1g甲基红,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50ml刻度线。 1.4 盐酸标准液(0.1mol/L) 移取9ml浓盐酸,用去离子水稀释,再定溶于1000ml的容量瓶。 1.5 Na2CO3(基准试剂) 在300℃下灼烧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2.1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移取9ml(ρ=1.19g / ml)浓盐酸,用去离子水稀释,并于10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2.2标定 准确称取0.13g~0.14g(精确至0.0001g)预先在300℃灼烧2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碳酸钠基准试剂,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去离子水溶解,再滴加 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成酒红色,加热煮沸去除二氧化碳,冷却至室温后,继续滴定至酒红色即为终点。平行实验5次,随同标定做空白实验。平行试验测定的盐酸浓度极差不超过0.0004mol/L。 3.氢氧化钠测定 3.1试样溶液的制备 用差量法,准确迅速称取固体氢氧化钠2.5g(精准至0.0001g)置于干燥的烧杯中,迅速溶解并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稀释至刻度,摇匀。 3.2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量取50ml去离子水,注入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5ml氯化钡溶液(10g/L)。准确移取10.0ml试样溶液注入到该锥形瓶中,滴2~3滴酚酞指示剂(10g/L),塞上橡皮塞,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用盐酸标准溶液[c(HCl)=0.1mol/L]密闭滴

碱液中NaOH、Na2CO3含量测定

实验题目:碱液中NaOH、Na2CO3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掌握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3、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原理。 二、实验原理: 碱液中可能存在的组份:NaOH和Na2CO3,NaHCO3和Na2CO3或者是纯NaOH、Na2CO3、NaHCO3(注意:NaOH与NaHCO3是不能同时存在)。对碱液中组份分析,可以在同一份试液中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测定,这种测定方法即所谓“双指示剂法”。此法特点是方便、快速,在生产中应用普遍。 常用的两种指示剂是酚酞(PH=8.1~10.0)、甲基橙(PH=3.1~4.4),在试液中先加酚酞,用盐酸标准溶液滴至红色刚褪去,此时不仅氢氧化钠被中和,Na2CO3也被滴成NaHCO3,记下此时HCl 标液的消耗量V1cm3。 NaOH + HCl=NaCl + H2O Na2CO3 + HCl= NaHCO3 + NaCl 在上述溶液中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此时溶液呈黄色,用同一种盐酸标准溶液滴至终点时呈橙色,此时NaHCO3被滴成H2CO3,此过程HC标准溶液的消耗量为V2 cm3,发生的反应NaHCO3 + HCl= NaCl + CO2 + H2O, 分析V1、V2的大小,可以确定并计算出试液中各成分的含量。具体情况如下: ★V1=0,V2>0,为NaHCO3;★V1>0,V2=0,则为NaOH; ★V1=V2,则为Na2CO3;★V1<V2,则为Na2CO3与NaHCO3; ★V1>V2,则为NaOH和Na2CO3。 本实验是碱液中NaOH、Na2CO3含量测定,根据以上两步反应得NaOH、Na2CO3含量计算式 Na2CO3(g.dm-3)=(C HCl·V2/ V试样)·106.0 NaOH(g.dm-3)=〔C HCl·(V1-V2)/ V试样〕·40.01 三、仪器及试剂: HCl标准溶液,甲基橙、酚酞指示剂,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洗耳球,滴定台。 四、实验步骤: 1、用移液管吸取碱液试样10.00 cm3于250 cm3锥形瓶中,加入纯水30 cm3,加入酚酞试剂2-3滴。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不变化,消耗HCl溶液V1(cm3)。 2、在上述溶液中加入甲基橙2-3滴,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变为橙色,再消耗HCl 标准溶液V2(cm3)。 3、重复1、2步骤再做两次,记录数据。 六、结果与讨论

氢氧化钠的测定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测定 方法名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氢氧化钠。 方法原理:供试品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加指示液3滴,用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加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0.1mol/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 试剂和仪器设备: 试剂: 1.水(新沸放冷) 2.硫酸滴定液(0.1mol/L) 3.酚酞指示液 4.甲基橙指示液 仪器设备:碱式滴定管 试样制备: 1.硫酸滴定液(0.1mol/L) ①配制:取硫酸6mL,缓缓注入适量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②标定:取在270-300℃干燥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0.3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颜色有绿色变为暗紫色。每1mL硫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0.60mg的无水碳酸钠。根据本液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即得。 2.酚酞指示液 配制: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操作步骤: ①取该品约2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②精密量取25mL,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硫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 ③加甲基橙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0.1mol/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 ④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每1mL硫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8.00mg的NaOH或21.20mg的Na2CO3。 注1:“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氢氧化钠纯度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氢氧化钠纯度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一、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氢氧化钠。 二、方法原理 供试品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硫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加甲基橙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0.1mol/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 三、试剂 1.水(新沸放冷) 2.硫酸滴定液(0.1mol/l) 3.酚酞指示液 4.甲基橙指示液:取甲基橙0.1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四、试样制备 1.硫酸滴定液(0.1mol/l) 配制:取硫酸6ml,缓缓注入适量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加 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标定:取在270-300℃干燥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0.3g, 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 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 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颜色有绿色变为暗紫色。 每1ml硫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0.60mg的无水碳酸 钠。根据本液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 度,即得。 2.酚酞指示液 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五、操作步骤 取本品约2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硫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加甲基橙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0.1mol/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每1ml硫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8.00mg的naoh或21.20mg的na2co3。 注1:“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软化水装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药量计算方法

软化水装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药量计算 方法 工业软化水设备药剂的用量一般需要根据原水的硬度、碱度和锅水维持的碱度或药剂浓度及锅炉排污率大小等来确定。通常工业软化水设备的无机药剂可按化学反应物质的量进行计算;而有机药剂(如栲胶、腐殖酸锅、磷酸盐或竣酸盐等水质稳定剂)则大多按实验数据或经验用量进行加药。 工业软化水设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药量计算方法: (1) 空锅上水时给水所需加碱量 X1=YD-JD +JD+ JDGMV 式中:X1 一一空锅上水时 , 需加 NaOH 或 Na2C03 的 量 ,g; YD 一一给水总硬度 ,mmol/L; JD 一一给水总碱度 ,mmol/L; JDG 一一锅水需维持的碱度 ,mmol/L; V 一一锅炉水容量 ,m3;

M 一一碱性药剂摩尔质量 ; 用 NaOH 为 40 g/mol, 用 Na2C03 为 53g/mol 。 (2) 锅炉运行时给水所需加碱量 1) 对于非碱性水可按下式计算 X2=(YD-JD +JDGP)M 式中 :X2 一一每吨给水中需加 NaOH 或 Na2C03 的 量 ,g/t; PL 一锅炉排污率 ,10-2; 其余符号同上式。 如果NaOH和NazC03同时使用时,则在上述各公式中应分别乘以其各自所占的质量分数,如NaOH的用量占总量的η×10-2,则Na2C03占(1-η)×10-2,两者的比例应根据给水水质而定。一般对于高硬度水、碳酸盐硬度高或续硬度高的水质宜多用NaOH,而对于以非碳酸盐硬度为主的水质,应以Na2C03为主,少加或不加NaOH。 2) 对于碱性水,也可按上式计算,但如果当JDG以标准允许的最高值代入后,计算结果出现负值,则说明原水钠、钾碱度较高,

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方法。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中所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G601-1988 化学试剂测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G603-1988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G68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原理 3.1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原理 试样溶液中先加入氯化钡,将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钡沉淀,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如下: Na2CO3+BaCl2=Ba CO3+2Na Cl NaOH+HCl=Na Cl+H2O 3.2碳酸钠含量的测定原理 试样溶液以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总和,再减去氢氧化钠含量,则可测得碳酸钠含量。 4试剂和材料 本方法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不含二氧化碳)。 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试剂及制品,在没有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3之规定制备。 4.1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1.000mol/L。 4.2 氯化钡溶液:100g/L。 使用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调至微红色。 4.3 酚酞指示剂:10g/L。 4.4 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将三份0.1的溴甲酚绿乙醇溶液和一份0.2的甲基红乙醇溶液混合。 5 仪器设备

氢氧化钠的测定完整版

氢氧化钠的测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测定 方法名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氢氧化钠。 方法原理:供试品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 25mL,加指示液3滴,用滴定液(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加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 试剂和仪器设备: 试剂: 1.水(新沸放冷) 2.硫酸滴定液(L) 3.酚酞指示液 4.甲基橙指示液 仪器设备:碱式滴定管 试样制备: 1.硫酸滴定液(L) ①配制:取硫酸6mL,缓缓注入适量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②标定:取在270-300℃干燥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颜色有绿色变为暗紫色。每1mL硫酸滴定液(L)相当于的无水碳酸钠。根据本液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即得。 2.酚酞指示液 配制: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操作步骤: ①取该品约2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②精密量取25mL,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硫酸滴定液(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 ③加甲基橙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 ④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每1mL硫酸滴定液(L)相当于的NaOH或的Na2CO3。注1:“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复习教学设计

碱和盐的复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一、课题内容 课题:碱和盐的复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及其应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是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两种物质,一种是常见碱的代表,一种是常见盐的代表,它们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但它们又是具有共性和特殊联系的两种物质。利用两种物质为学生创设动脑思考的空间、动手探究的机会。 教学中注意用已有知识间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撞击产生矛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将问题的解决放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化学式、俗称。 (2)知道氢氧化钠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3)知道碳酸钠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类别上区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能用实验方法区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能运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运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如何审题、答题。 (2)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理解特殊到一般,一般之中又蕴含着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总复习中强化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是可以同时做到的,并且它们之间可以互相促进。关键是课题的选择。而初三化学时间比较紧,往往下学期的复习和新授很近,课题选择不好,容易把基础知识的复习课上成新授课的再现,使学生和老师都索然无趣,课堂效率低:要不就是上成难题课,学生基础不过关,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跑,却无任何收获,最终学生畏惧化学,认为学习化学无方法、无门路。 练习与作业 1.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针对一瓶在实验室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其成份提出了三种假设: ①氢氧化钠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碳酸钠,并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一:取少量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证明假设①正确。 方案二:取少量溶液,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碳酸钠;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证明有氢氧化钠,证明假设②正确。 方案三:取少量溶液,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假设③正确。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故事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故事 【归纳整理】 一、俗称引发的纠纷 1、想一想,检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有几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碳酸钠溶液中的OH - 怎样生成的? 3、某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你认为这种推理 (填“正确”或“不正确”)。 二、在水中,我是谁? 下列溶液哪些能鉴别区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固体? 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硝酸钾、硝酸钡、氯化钙、氯化钡。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 思考:除了化学方法能否用物理方法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碳酸钠固体? 三、我为什么要变模样 1、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现象 1、氢氧化钠固体如何保存?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来配制6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完成此实 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 、 。 该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操作如图所示,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明显错 误。 。 该同学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时,应该选用何种规格的量筒( ) A.10mL B.100mL C.50mL 3、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生成碳酸钠。若除去已变质的Na 2CO 3应进行下列的操作:先 ,再加入适量的 溶液, ,取滤液蒸发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4、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石灰石、水、碳酸钠三种物质制备少量的氢氧化钠,制取氢氧化钠固体。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考点聚焦】 氢氧化钠(NaOH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是一种常用的碱,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药品之一。关于氢氧化钠的知识一直是综合性考查的热点。 1、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发生 探究题1.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02与Na0H 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解析: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装置B 中,取下橡皮塞,试管中的液面上升。但是此装置所做实验不能很好地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水槽中的水完全可以溶解试管中的全部的二氧化碳气体。A 、C 、D 三个装置中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的质量相比较少,A 装置中鸡蛋被吸入瓶子里,C 装置中气球胀大,D 装置中塑料瓶变扁了,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瓶内气压显著减小,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极少量的水中。如果要证明B 装置中的确发生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那么该怎么办呢? 解决的方案有一下几类: 方案一,我们可以将水槽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做对比实验。如右图所示。在以上对 比实验中,液体换成水后,试管中液面上升的幅度较小,不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试管中 液面显著上升。 方案二,取少量倒入二氧化碳后水槽中的液体,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产生大量气泡,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方案三,取少量倒入二氧化碳后水槽中的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如果溶液变浑浊,表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CaCl 2 + Na 2CO 3 = CaCO 3↓+ 2NaCl 。 所以,不足以说明C02与Na0H 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装置B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氢氧化钠久露于空气中,不仅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导致氢氧化钠变质。 探究题2.四位同学分别用下列四种方法检验NaOH 溶液是否已经变质(含有Na 2CO 3) 。 ①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放出,则一定不含有Na 2CO 3;②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 2CO 3;③加少量CaCl 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 2CO 3;④加少量BaCl 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 2CO 3。其中探究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④ 、①②③④

氢氧化钠浓度的测定操作技能考试

氢氧化钠浓度的测定操作技能考试1、测定原理:量取一定量的试样,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 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 2、仪器和试剂 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0.5000mol/L 移液管:20mL 酸式滴定管:50 mL 指示剂:甲基红指示剂 锥形瓶:250mL 量筒:30 mL 3、测定步骤 准确吸取20.0mL的碱液,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约30mL。滴加2~3滴甲基红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暗红色。 同时做平行样(取两份试样)。 4、计算 写出反应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的摩尔浓度,求出两次测定的平 均值。NaOH+HCl=NaCl+H2O 注:每种试剂和溶液必须分别出自同一瓶中。

氢氧化钠浓度的测定评分记录表 考试时间:25分钟姓名:操作台号: 时间:

注:上表中A:两个平行样结果之差;△X: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差 裁判员:2008年10月日

氢氧化钠浓度的测定原始记录 考试时间:25分钟姓名:操作台号: 时间:

水样中铁含量测定操作技能考试 1、测定原理 用盐酸羥胺将试剂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在pH=2-9时,二价铁离子可以与啉菲罗啉反应,生成络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51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2、仪器和试剂 2.1 试剂 邻菲罗啉溶液:0.2% 盐酸羥胺溶液:5% 乙酸-乙酸钠溶液:pH=4.5 2.2 仪器器具 7230G型分光光度计(比色皿:3cm) 吸量管:5ml;移液管:50ml 容量瓶:50mL;量筒:50mL 3、测定步骤 吸取10.0mL含铁水样,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约20mL。加入2.0mL的盐酸羥胺并充分混匀、再加入5.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2.0mL邻菲罗啉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止10min。 同时做平行样(取两份试样)。 用3cm比色皿,于510nm波长处,以水为参比,调节“0”点、“T=100%”。 测定样品吸光度。 4、计算 按照下式计算水样中的铁含量: 铁含量计算公式:Fe3+(mg/L)=(159.5A-0.125)/V 注:每种试剂和溶液必须分别出自同一瓶中。

氢氧化钠含量测定[1]

1.0Purpose 目的 1.1为准确测定原料工业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含量,便于技术部、生产部准确配料而拟定本文。 2.0Scope 范围 2.1适用于浙江振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3.0Reference document 参考文件 3.1 GB/T601-88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3.2 GB/T602-88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3.3 GB/T603-88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4.0Definition 定义 4.1根据中和滴定原理,利用盐酸标准液滴定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时所消耗的量来分别计算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含量。 5.0Responsibility职责 5.1品质部检测中心化验员负责该项目的测定。 6.0Safet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安全和环境保护 6.1试验过程中遵守相应的法规及化学分析的基本安全规范。 7.0Working instruction工作指示 7.1方法提要 7.1.1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试样溶液中先加氯化钡,使碳酸钠转化成碳酸钡沉淀,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即为终点。 7.1.2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试样溶液以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酒红色即为终点,测得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总含量,再减去氢氧化钠含量即得碳酸钠含量。

7.2试剂的准备 7.2.1 BaCl2(10g/L) 称取2.5g BaCl2,溶于去离子水,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0ml刻度线。使用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调至为微红色。 7.2.2 酚酞(10g/L) 称取0.5g 酚酞,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50ml刻度线。 7.2.3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 三体积的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与一体积的甲基红乙醇溶液(2g/L)混合。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称取0.1g溴甲酚绿,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100ml 刻度线。甲基红乙醇溶液(2g/L):称取0.1g甲基红,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50ml刻度线。 7.2.4 盐酸标准液(0.1mol/L) 移取9ml浓盐酸,用去离子水稀释,再定溶于1000ml的容量瓶。 7.2.5Na2CO3(基准试剂) 在300℃下灼烧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7.3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7.3.1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移取9ml(ρ=1.19g / ml)浓盐酸,用去离子水稀释,并于10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7.3.2标定 准确称取0.13g~0.14g(精确至0.0001g)预先在300℃灼烧2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碳酸钠基准试剂,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去离子水溶解,再滴加 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成酒红色,加热煮沸去除二氧化碳,冷却至室温后,继续滴定至酒红色即为终点。平行实验5次,随同标定做空白实验。平行试验测定的盐酸浓度极差不超过0.0004mol/L。 7.4氢氧化钠测定 7.4.1试样溶液的制备 用差量法,准确迅速称取固体氢氧化钠2.5g(精准至0.0001g)置于干燥的烧杯

hx3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鉴别和除杂

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鉴别和除杂题型 2012-5-15整理 一、基础知识回顾: 1.氢氧化钠的性质:氢氧化钠固体的性质 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 2.碳酸钠的性质: 二、题型(演示实验) 1.鉴别:如何鉴别两瓶分别装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液体 如何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或一变质溶液中是否还存在氢氧化钠的问题 2.除杂:原则:所加物质不能与要提纯的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有新的物质,所加物质不能 成为杂质(注意所加的量的描述) 三、典型试题(错题): 1.(优化)16.小明在做某次实验时,发现一瓶瓶口敞开不知多久的氢氧化钠溶液(下称试液)。 联想到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小明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探究。他首先的猜想是: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NaOH。小明通过查资料知Na2CO3溶液呈碱性。他根据首先的猜想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试液加入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有NaOH。 (1)小明反思实验验证,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 (2)完善实验方案后。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请你 写出他这次实验的操作、现象: 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他又有一个新的疑问:试液中真的没有NaOH了吗?他又作,探究: (3)猜想: (4)实验验证(写出操作、现象): ,试液中还有NaOH。 (5)通过上述探究,小明明白: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保存。 2. (优化)6.(2010绵阳)五一节放假结束后,小王来到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敞放着,这引起了她的研究欲望。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若发生变质,其程度如何? 【查阅资料】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钙水溶液显中性。 【进行试验】Ⅰ.取样品少许,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Ⅱ.取样品少许,加水溶解后,滴入酚酞显红色; Ⅲ.按下图所示过程,进一步实验: 请你与小王同学一道完成下列问题的分析解答:

实验四-柠檬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柠檬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和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方法。 2.进一步熟练滴定管的操作方法。 3.掌握柠檬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主要试剂和仪器 仪器:4F 滴定管;锥形瓶;容量瓶;移液管(25mL );烧杯;洗瓶。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100-1250C 干燥1小时,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备用);NaOH 固体;柠檬酸试样;0.2%酚酞乙醇溶液。 实验原理 大多数有机酸是固体弱酸,如果有机酸能溶于水,且解离常数Ka ≥10-7,可称取一定量的试样,溶于水后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突跃在弱碱性范围内,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根据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c 和滴定时所消耗的体积V 及称取有机酸的质量,计算有机酸的含量。 n n 1 (H A)(H A)100%1000 c V M n m ω??=??样 有机酸试样通常有柠檬酸,草酸, 酒石酸, 乙酰水杨酸, 苯甲酸等。滴定产物是强碱弱酸盐,滴定突跃在碱性范围内,可选用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30s 不褪色)为终点。 实验步骤 1.0.10 mol ·L -1 NaOH 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0.10 mol ·L -1 NaOH 溶液的配制同实验一。 准确称取0.4-0.6 g 邻苯二甲酸氢钾,置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20-30 mL

水,微热使其完全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加入2-3 滴0.2%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如果较长时间微红色慢慢褪去,是由于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致),记录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 2.柠檬酸试样含量的测定 用分析天平采用差减法准确称取柠檬酸试样约 1.5g,置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摇匀。 用25mL移液管移取上述试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至溶液呈微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所消耗NaOH溶液体积,计算柠檬酸质量分数。如此平行测定3次,相关数据填入表2中。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写出有关公式,将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表1和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NaOH溶液的准确浓度和柠檬酸的质量分数,并计算三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对标定结果要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2%,对测定结果要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3%。 表1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课题19: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课标要求】了解常见金属(如Na)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考向瞭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知识梳理】一、氢氧化钠的性质:(一)物理性质:俗名苛性钠、烧碱、片碱,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易溶于水并放热,水溶液有涩味,有苦感。 (二)化学性质:NaOH是一元强碱,具有碱的通性。1、NaOH溶于水后发生电离,与酸碱指示剂或试纸作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变蓝。2、与酸发生反应:如NaOH+HCl =NaCl+H2O;3、与酸性氧化物发生反应:如2NaOH+CO2=Na2CO3+H2O;4、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如2NaOH+Cl2=NaCl+NaClO+H2O;5、与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反应:如Al2O3+2NaOH=2NaAlO2+H2O、Al(OH)3+NaOH=NaAlO2+2H2O;6、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如CuSO4+2NaOH=Cu(OH)2↓+Na2SO4。 反应原理:NH3+NaCl+CO2+H2O=NH4Cl+NaHCO3。 三、关于Na2CO3、NaHCO3的问题分析与计算:(一)Na2CO3、NaHCO3的鉴别:1、若为固体,可利用加热法。加热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2、若是溶液,可采用:(1)沉淀法,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2)气体法,滴加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NaHCO3,开始无气泡产生的是Na2CO3。 (二)Na2CO3、NaHCO3和盐酸反应:1、放出CO2的速率: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放出CO2的速率快。2、反应顺序问题:向Na2CO3和NaH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由于CO32-结合H+能力较HCO3-强,可理解为H+先和CO32-反应,只有当CO32-完全转化为HCO3-时,H+才和HCO3-反应,故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可理解为分步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而NaHCO3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氧化钠的主要性质; (2)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如: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等。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构建出与氢氧化钠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2)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 1、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三).教学难点 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四).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小组合作讨论。 (五).实验准备: 药品:NaOH固体、NaOH溶液、NaCO 溶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无色 3 酚酞、水、氯化钙溶液,放置长时间的氢氧化钠试剂瓶等; 器材:烧杯、试管、表面皿、镊子、带导管的橡皮塞。 二、教学设计的过程及特点: (一)、创设情景-----学生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将氢氧化钠的性质特点表现出来。 通过学生说一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 (角色介绍:A、氢氧化钠 B、水 C、二氧化碳) A:我是氢氧化钠,大家都很讨厌我,我常把别人的飘亮的衣服弄脏弄破。 B:唉,别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了,你瞧,这飘亮的叶脉书签的制作就有你的功劳,没有你那些叶肉哪去除得那么干净,你的强腐蚀性在这里发挥了大作用。A:你也有功劳啦!我一遇到你就有点情不自禁,全身冒汗,热血沸腾,放出大量的热量,你帮忙节约了不少money! C:你们在七嘴八舌些什么啊?我老远就听到了,快说说,谁有功劳,我有份吗?A:(惊慌)快快……,让让我,我得藏起来,要是让它逮到我,我就完蛋啦!B:(不可思义地问)为什么啊? A:(伤感地说)我就不再是氢氧化钠,而成了“白灰”--------碳酸钠啦! C:(大声喊)都跑哪去了,刚才还在呢?烧碱、火碱、苛性钠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一、单选题 1.实验室中,要使偏铝酸钠溶液中的AlO离子全部沉淀出来,最适宜用的试剂是() A.氢氧化钠溶液B.二氧化碳C.盐酸D.氨水 2.向硫酸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出现的现象是() A.产生白色沉淀B.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后逐渐减少 C.没有明显变化D.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后逐渐减少,最后得到无色溶液 3.关于明矾可以净水的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明矾中的含硫酸根离子与水中的阳离子结合生成沉淀 B.明矾中的金属铝离子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C.明矾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起到净水作用 D.明矾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金属阳离子吸附能力强 4.欲使明矾溶液中的铝离子完全沉淀下来,适宜的试剂是() A.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钾溶液C.氨水D.盐酸 5.下列操作中最终可以得到氢氧化铝的是() A.氧化铝与水混合加热B.金属铝与水反应 C.过量的烧碱溶液加入到氯化铝溶液中D.过量的氨气通入到氯化铝溶液中 6.下列关于“氧化铝”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铝与酸、碱都能反应生成铝盐和水B.氧化铝既是碱性氧化物又是酸性氧化物 C.氧化铝既不是碱性氧化物又不是酸性氧化物D.氧化铝溶于水可得到氢氧化铝 7.下列氧化物中,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是() A.氧化铁B.氧化银C.氧化铜D.氧化铝 8.除去氧化铁中的氧化铝,可采用的试剂是() A.盐酸B.硝酸C.氢氧化钠溶液D.氨水 9.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氧化铝的是() A.刚玉B.蓝宝石C.红宝石D.蓝钻石 10.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约1 g),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约10 mL水,用力振荡,再分别滴加2~3滴酚酞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溶于水B.两支试管中的溶液都为无色 C.加入碳酸钠的试管中溶液为红色D.加入碳酸氢钠的试管中溶液为浅红色 11.下列有关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在水中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 B.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碳酸钠<碳酸氢钠 C.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D.二者不能相互转化 12.下列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 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OH-===CO+H2O B.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HCO+OH-===CO+H2O C.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Ca2++ CO===CaCO3↓ D.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Ba2++ CO===BaCO3↓ 14.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1)按上图要求完成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 少量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粉末的小气球套在两支试管的管口。将气球 内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DL 425.4-1991 工业氢氧化钠中铁的测定-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DL 425 DL 425.4—91 工业氢氧化钠中铁的测定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1-10-04批 准 1992-04-01实施 本方法适用于 GB 209《工业用氢氧化钠》中规定的各级工业用氢氧化钠。 1 方法概要 用盐酸羟胺(NH2OHHCl)将高铁(三价铁)还原成亚铁(二价铁)。在pH=4~5的 条件下,亚铁与邻菲罗啉生成桔红色络合物,反应如下: Fe C H N Fe(C H N 2+12821282+=+332[)] 2 试剂 2.1 浓盐酸。 2.2 氢氧化氨(分析纯):1+1溶液。 2.3 盐酸羟胺:10%溶液(m/V)。 2.4 刚果红试纸。 2.5 邻菲罗啉:称取1g 邻菲罗啉(C12H8N2·H2O)溶于100mL0.1%乙醇溶液中,用 二级试剂水稀释至1L ,摇匀,贮存于棕色瓶中,不用时可放置于冰箱中。 2.6 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称取100g 乙酸铵溶于100mL 二级试剂水中,加200mL 冰乙酸,用二级试剂水稀释至1L ,摇匀后贮存。 2.7 铁标准溶液(1mL 含0.1mgFe2O3):称取0.0699g 纯铁丝,加入50mL1+1盐酸 溶液,加热溶解后,加少量过硫酸铵,煮沸数分钟,定量转移

至1L容量瓶中,冷却后用二级试剂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存放于聚乙烯瓶中。 2.8工作溶液(1mL含0.01mgFe2O3):吸取铁标准溶液(见2.7条)稀释10倍。 3仪器 3.1分光光度计。 3.2pH计。 4测定方法 4.1工作曲线的绘制 4.1.1按表1取铁工作溶液注入一组100mL容量瓶中,并用二级试剂水稀释至50mL。各加入1mL浓盐酸,摇匀。再加入1mL盐酸羟胺溶液,摇匀。静置5min 后,加入5mL邻菲罗啉溶液(见2.5条),摇匀后向容量瓶中加入一小块刚果红试纸,慢慢滴加氢氧化铵进行调剂,至pH=3.8~4.1,使刚果红试纸由蓝色转变为紫红色。各加入5mL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用二级试剂水(水温在35℃左右)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15min后,在分光光度计上波长510nm处,用10mm比色皿(或20mm 比色皿)以空白溶液为参比,测定各显色液的吸光度值,按所测吸光度值和相应的铁含量绘制工作曲线。 表1 铁工作曲线的制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