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5-2020)》(2011年修订

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5-2020)》(2011年修订

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5-2020)》(2011年修订
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5-2020)》(2011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控制指标和标准 (4)

第三章城市商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 (9)

第四章城市商业中心布局规划 (11)

第五章社区商业服务设施规划 (17)

第六章商业街建设规划 (19)

第七章商品市场建设规划 (22)

第八章商业零售业态建设规划 (27)

第九章物流配送业建设规划 (40)

第十章规划主要实施措施 (42)

第十一章附则 (44)

1、长沙市城市大型零售网点现状图

2、长沙市城市商品市场网点现状图

3、长沙市城市四、五星级酒店现状图

4、长沙市城市交通流向分析图

5、长沙市城市体系结构规划图(2005-2020)2011年修订

6、长沙市城市特色街规划图(2005-2020)2011年修订

7、长沙市城市商品市场规划图(2005-2020)2011年修订

8、长沙市城市大型零售网点规划图(2005-2020)2011年修订

9、长沙市城市四、五星级酒店规划图(2005-2020)2011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更好地适应长沙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规范商业网点的建设与管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的有效管理,长沙市商务局组织对《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5-2020)》进行修订。

第二条本修订主要对商业中心,社区商业服务设施,商业街,商品市场,大型商业零售网点,高星级酒店及餐饮,物流配送业等七部分进行规划。

第三条规划修订依据

1.《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0年修订);

2.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建发〔2004〕180号);

3.商务部、财政部和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

4.湖南省地方标准《商业分级设置规范》和《商业业态规划》(湘商建设〔2004〕6号);

5.《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长沙市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

7.《长沙市商品市场网点“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长沙规划纲要》;

8.《长沙市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9.《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5-2020)》。

第四条修订期限

1.近期规划:2011年-2015年;

2.远期规划:2016年-2020年。

第五条规划修订范围

长沙市都市区:包括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不包括莲花镇和雨敞坪镇),望城区的高塘岭镇、星城镇、黄金镇、雷锋镇、丁字镇,长沙县的星沙街道、泉塘街道、湘龙街道、暮云镇、黄花镇、榔梨镇、黄兴镇、安沙镇、跳马镇和干杉乡,总面积1930平方公里。2020年都市区城市人口

规模62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629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修订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央关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的总体部署,实施长沙市“五化一率先”发展战略,推进长株潭“3+5”城市群整体协调发展,立足于全面体现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把握现代商贸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模式,以加快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为基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优化业态结构为主线,以现代流通技术为支撑,加快建立与长沙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商业网点体系。

第七条规划修订原则

1.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

商业网点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分区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为基础,结合城市社区划分,立足都市区整体发展,适度超前,统筹构建网点布局。

2.与长沙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商业网点建设应与长沙市经济发展状况、消费群体分布和购买力水平相适应,避免贪大求多、过分聚集和重复建设;充分考虑市场环境、网点状况及交通设施条件和周边地区消费水平;既要着眼于长远,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又要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网点总量、规模、档次和业态,构建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3.与城市环境整治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相结合

商业网点建设应以满足人们需求为宗旨,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营建舒适的购物环境为目标,符合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做到市容与商贸共赢,促使城市商业设施符合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要求。

4.与业态结构优化调整相结合

商业网点建设应大中小型、综合型与专业型、集中与分散合理配置。对现有网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整体功能,提升网点品位,鼓励发展连锁超市等新

型业态,实现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保持一定的淘汰率与置换率。

5.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投资者利益相结合

商业网点建设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充分考虑一定地域内的同业竞争状况,对竞争不够充分的领域,应适当发展网点;对竞争相对充分的领域,应适度控制新增同类网点;对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应严格控制新增同类网点尤其是大型商业设施。

6.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建设相结合

商业网点建设应符合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发展要求,努力提高商业网点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合理规划和配置商业网点资源,同时着重发展绿色商业,大力推动商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构建具有“两型”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发展模式和市场体系。

第二章规划控制指标和标准

根据商务部制定的有关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控制指标和标准以及湖南省《商业分级设置规范》和《商业业态规划》地方标准,并结合长沙市城市商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特制定出略高于现有商务部有关标准的长沙市商业网点规划修订的控制指标及标准。

第八条市级商业中心

市级商业中心服务功能完善,具有对整个城市和临近城市的商业辐射作用,是城市商业的突出形象与标志。以汇聚大型商业设施、知名品牌和引领时尚潮流的商业网点为特征,对整个城市商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引导与拉动作用。市级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基本设置是:大型购物中心1处以上,大型百货店2处以上,大型综合超市2处以上,专业商场及四星级以上酒店1处以上,以及各类专业店、专卖店等;基本商业经营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核心商业街长度一般在800米以上,或商业聚集在不少于100公顷的区域范围内。同时,配套餐饮、文化娱乐、金融、旅游服务、图书报刊和邮电等网点,交通易达程度高,交通方式以公共交通为主。

第九条区域商业中心

区域商业中心是整个城市商业服务网络的中心环节,规模介于市级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之间。区域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基本设置是:大型购物中心1处,大型百货店1处以上,大型综合超市1处以上,专业商场及四星级以上酒店1处以上,以及各类专业店、专卖店等;基本商业经营面积不少于30万平方米;其核心商业街长度一般在300米以上,或商业聚集在不少于80公顷的区域范围内。同时,配套餐饮、文化娱乐、金融、旅游服务、图书报刊和邮电等网点。

第十条社区商业服务设施

社区商业设施的设置应符合SB/T10455-2008的要求,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商业网点规划相协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与环境相协调。社区商业设施的建设规模应以宜居生活为原则,与社区居住人口规模相匹配,功能业态组合合理。 1.设置标准。社区商业按居住人口规模和服务的范围可分为邻里商业、居

住区商业和社区商业中心,各级社区商业设置规模可参照表1的规定,社区商业的功能、业态组合可参照表2的规定。

2.社区商业功能要求。超市环境应符合GB/T 17110和SB/T 10400中的规定,其它购物服务设施应符合相应的规定,为居民提供便利、安全的购物环境。餐饮服务设施应满足SB/T 10426规定的要求,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安全的餐饮服务。美容美发服务设施应符合SB/T 10270的规定。洗衣店应符合SB/T 10271的规定。照相馆应符合SB/T10269的规定。旅馆应符合SB/T 10268的规定。药店开设应符合《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湖南省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设置标准》以及《2009年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零售药店合理布局听证会》等有关要求,遵循合理布局、方便群众购药、安全经营等原则。其它社区商业设施应满足相应的法规和标准。

表1:社区商业分级表

表2:社区商业的功能、业态组合

第十一条商业街

商业街是集中体现不同区域商业文化和经营特色的窗口,是特色商业和专业化商业的集中体现。商业街要求一般街长300米以上,商业店面60家以上,配套设施较为齐全,购物环境舒适,经营特色鲜明,能为消费者提供购物、休闲、观光等完善的服务。特色商业街的同类商品或服务聚集程度高,主营行业特色店数量占街区内店铺总数的70%以上,主营行业销售收入占商业街销售总收入的70%以上。与2005年规划标准基本一致。

第十二条商品市场

商品市场具有商品的集散、价格形成、结算、信息处理、市场调控等功能。商品市场的规划面积控制在30000平方米以上,在空间布局上,二环线以内原则上不再新建,以全国性商业批发市场为重点建设目标,积极发挥全国性商品市场在调剂供求、平仰价格、引导和组织生产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构筑多元化市场建设投资格局,确立合理的商品市场布局,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和服务体系;现有的面向市区的居民消费品专业市场可以保留在二环线以内,但应将商品市场的仓储物流配送迁移至二环线以外;物流量大、以区域性辐射为主的消费品专业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以及硬件条件较差、配套不齐全的消费品专业市场,要结合城市规划改造逐步调整至二环线以外。重点培育和扶持肉、菜、粮、家禽、水产品、农副产品大市场,重点做大做强工程机械、机电及汽车交易、建材、家具、家电、日用百货市场,重点规范发展二手车、二手商品、报废汽车、废旧物资及花鸟宠物奇石市场。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利用,开拓能源节约创新模式。与2005年规划标准相比,设置区域控制在二环线以外,设置面积控制在30000平方米以上。

第十三条大型商业零售网点

本规划大型商业零售网点主要是指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

仓储超市等四类零售业态。按照分级设置、错位经营的原则,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商业零售网点,原则上不能影响到商圈内现有大型商业零售网点、社区商业网点的正常经营,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1.大型购物中心。大型购物中心是指在一个大型建筑体(群)内,由企业按规划开发、拥有、管理、运营的各类零售业态和服务设施的集合体,主要载体形态有城市商业综合体、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及大型商城。规划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服务半径为10000米,服务人口为50~100万,设置区域主要是在市、区域商业中心以及交通便利的城乡结合部,与2005年规划标准基本一致。

2.百货店。百货店是指在一个较大建筑体内,根据不同商品门类设销售区,以销售日用工业品为主,提供相应服务,能满足对商品多样化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规划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服务半径为5000米,服务人口为20~30万,设置区域主要是在市、区域商业中心内或大型购物中心内,与2005年规划标准基本一致。

3.大型综合超市。大型综合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满足一次性购物的零售业态。规划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服务半径为4000米,服务人口为5~10万,设置区域主要是在市、区域商业中心或大型购物中心内,与2005年规划标准基本一致。

4.仓储超市。仓储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以储销一体化、提供有限服务为特征的零售业态。规划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服务半径为8000米,服务人口为30~50万,设置区域主要是在二环线以外交通便利的城乡结合部,与2005年规划标准基本一致。

第十四条四、五星级酒店及餐饮

以替代GB/T 14308-2003的2010年《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为依据,对我市已获得四、五星级标准的酒店进行规范化提质,对未取得四、五星级标准的酒店按照相关评定标准加快建设、积极申请,与2005年规划标准相比,四、五星级酒店的标准按照2010年新版要求执行。其次,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消费需求的不同,重点在市区发展特色餐饮街区,在新居

民区社区、工业园区周边发展便利餐饮网点。

1.控制规模。以市区人均拥有餐饮网点营业面积0.5平方米(高于目前0.46平方米)进行配置。

2.对已形成的餐饮街区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经营环境,增加停车车位。

第十五条物流配送业

按照长沙市货物的主要流向及物流发展的需要,依据《2009年长沙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20)》,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发展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大物流区域,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物流园区,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

第三章城市商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

第十六条长沙市城市商业发展战略

1.创新发商战略;

2.名牌强商战略;

3.文化立商战略;

4.空间拓商战略;

5.和谐兴商战略;

6.绿色优商战略。

第十七条规划修订总目标

贯彻落实国务院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坚持扩大开放合作、打造商贸强市、建设区域消费中心目标,向大流通、大市场转变,加快形成观念创新、竞争开放、要素流动、体系健全、设施完善、特色鲜明且消费引领性强、交易规模大、经营环境优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将长沙打造成国际性商业发展大都市。

到2020年,市、区域商业中心和商业街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大型商业网点档次提高;社区商业服务设施完善、优化;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二手商品市场及再生资源市场规范发展;最终形成区域布局合理、业态结构优化、服务功能齐全的国际化现代都市商业网点体系。

第十八条近期目标(2011年-2015年)

1.城市商业中心:完善市级商业中心1个,提升区域性商业中心12个,规划新建15个,达到27个;

2.商业街规划30条,达到54条;

3.30000㎡以上的商品市场规划31个,达到91个;

4.大型购物中心规划18个,达到25个;

5.百货店达到规划28个,达到64个;

6.仓储超市达规划1个,达到2个;

7.大型综合超市规划25个,达到89个;

8.四、五星级酒店规划71家,达到135个。

第十九条远期目标(2016年-2020年)

1.城市商业中心:提升市级商业中心1个,规划区域性商业中心6个,至2020年共计形成33个;

2.商业街规划4条,至2020年共形成58条;

3.30000㎡以上的商品市场规划9个,至2020年共形成100个;

4.大型购物中心规划11个,至2020年共形成36个;

5.百货店规划18个,至2020年共形成82个;

6.仓储超市规划4个,至2020年共形成6个;

7.大型综合超市规划33个,至2020年共形成122个;

8.四、五星级酒店规划29家,至2020年共形成164家。

第四章城市商业中心布局规划

第二十条市级商业中心

规划1个市级商业中心,即五一广场商业中心。以开福万达广场、东牌楼九龙仓等重大项目为依托,打造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地标性的商业载体,大力吸引国际知名商业名牌进驻,努力提升商圈内商业网点发展的规模和档次,形成长沙市乃至区域性具有特色化、国际化的商业中心。

近期:规划辐射范围东至芙蓉广场,西至湘江大道,北到湘春路,南到劳动路。

远期:规划辐射范围东抵火车站广场,南抵南湖片区,西抵溁湾镇广场,北达三一大道。重点扩张南部商业范围,打破现有商业中心区域的地域限制,以南门口区域商业为基础,延续黄兴路商业步行街的商脉,引导高档百货、国际精品专业店、国际品牌店等业态的进驻,提升周边商业档次,打造商业新形象。

第二十一条区域性商业中心

已形成12个区域商业中心,本次规划21个区域商业中心,其中15个近期规划、6个远期规划,至2020年长沙市共形成33个区域性商业中心,重点建设和引导3个城市商业副中心:星沙新城商业副中心、武广商业副中心和梅溪湖商业副中心。

表3:区域性商业中心规划一览表

1. 火车站商业中心。定位于高档商贸中心。依托区域内市场群的提质改造,努力提升网点质量,注重引导百货店和专卖店,优化业态结构、提升业态层级。

2. 马坡岭商业中心。定位于区域性便利性商业中心。以大型超市和仓储超市为重点,鼓励发展仓储超市、大卖场,配套完善餐饮、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和其它服务设施。

3.东岸商贸中心。近期规划,定位于新型商务商贸区。重点打造建设以东岸建材大市场、瑞祥陶瓷市场为轴心的建材产业群。

4.中信商业中心。定位于商贸消费中心。以中信新城为重点,辐射周边约3平方公里,依托中信酒店群、中信数码港、中信Shopping Mall、友阿奥特莱

斯等重点商业项目,形成功能各异、业态复合、辐射长株潭的南部商贸消费中心。

5.省府新区商业中心。近期规划,定位于高档行政商务中心。以省政府、天心区政府为中心,向周边幅射2~3公里,注重引导高档酒店、餐饮、休闲娱乐集聚,合理发展便民商业。

6. 侯家塘商业中心。定位于综合型产业楼宇经济商业中心。从侯家塘到金盆岭,沿芙蓉路两厢周边辐射约3平方公里,以汇金国际等新建高档写字楼为重点,以华升大厦、上林国际、蓝调国际、弘林国际等现有楼宇为依托,规划布局一批高档专业写字楼,提升改造一批成熟商务办公楼,形成综合型产业的楼宇经济集聚中心。

7.南湖滨河商业中心。远期规划,定位于生态游憩商贸中心。规划范围包括南湖路与书院路交汇处,西临湘江和京广铁路,以保利?南湖广场、华远?金外滩项目等依托,大力引进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店、高档酒店,打造长沙特色的滨江商务区。

8.溁湾镇商业中心。定位于特色生态商业中心。以长沙滨江新城国际商贸中心(溁湾镇棚户区改造项目)项目为依托,进一步优化调整商圈内商业网点档次和规模,打造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商务办公、旅游休闲、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型商贸中心。

9.望城坡商业中心。定位于交通复合型商业中心。以望城坡市场群提质改造为基础,以长沙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为依托,注重发展交通便利式的商业业态,打造现代城市交通复合型商业中心。

10.梅溪湖商业中心。近期规划,定位于长沙市商业副中心。依托梅溪湖国际服务区建设,以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商业配套项目建设为重点,注重引进超五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5A级写字楼、公寓式酒店等,打造长株潭“3+5”城市群乃至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化商务、艺术、创新中心和山水洲城交融的生态宜居新城区。

11.滨江新城商业中心。近期规划,定位于高档综合商务区,规划范围包括滨江新城区域。依托世茂滨江大厦、奥克斯广场、长沙银行总部、民生银行总部

及希尔顿、绿岛明珠两大五星级酒店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以现代商务功能为核心,以文化、休闲、旅游综合商圈为驱动器,以都市居住为依托的复合型新都会中心,打造长沙的河西CBD。

12.金星商业中心。近期规划,定位于购物休闲商业中心,规划范围包括金星路与桐梓坡路交叉口区域。依托郡原广场、永琪西京、金麓国际等项目建设,注重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店、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等,打造市府板块商业商务区。

13.洋湖垸商业中心。远期规划,定位于总部经济区。依托城市中心广场建设,注重引进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等现代商务业态,成为长沙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生态优美的高档总部经济基地。

14.坪塘商业中心。远期规划,定位于区域性便利性商业中心。规划辐射范围为岳麓区南端的坪塘街道,总面积达112平方公里,注重引进便利店、小型超市、金融网点等便民网点,打造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消费中心。

15.雷锋镇商业中心。远期规划,定位于便利性生态商业中心。以雷锋镇农副大市场、机电市场提质改造为依托,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性商业网点布局为重点,构成具有两型特色的便利性商业集聚区。

16. 麓谷商业中心。位于东方红路中段两厢,北依桐梓坡路,南接枫林三路,西临西三环线。商业中心总用地面积6685亩,净用地面积5338亩,总建筑面积约900万平方米。是未来大河西商务大道——东方红路的核心节点,将与雷锋湖片区、梅溪湖片区共同构筑长沙的“西客厅”,成为长沙河西城市副中心。

17. 信息产业园商业中心。位于岳麓大道以北,东方红路以东,北依尖山及200亩尖山湖,采用“一核两翼”的发展路径,一核指尖山公园与信息产业园后期商业中心组成的核心组团;左翼为产业发展翼,沿着东方红路,发展成为多个高端信息产业组团;右翼为宜居发展翼,发展为标准商住的宜居组团,打造全方位发展的现代化信息产业园商业组团。

18.伍家岭商业中心。定位于新型商业复合中心。规划辐射范围包括波隆立交桥、新河三角洲、湘江世纪城、金融城四大区域。依托金融生态区商业中心、

新河三角洲商业中心、湘江世纪城等区域建设,重点引进高端写字楼、现代商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等业态,形成集金融、商务、商业于一体的商业复合圈。

19.金霞商业中心。定位于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以金霞组团、沙坪组团、鹅秀组团、高岭组团建设为基础,重点推进金霞物流中心、鹅秀生活服务中心、高岭物流商贸中心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20.月湖商业中心。近期规划,定位于高档游憩商务中心。规划辐射范围东至武广铁路、西至东二环、南至三一九国道、北至新世纪大道。注重引进高档酒店、特色餐饮、大型娱乐休闲、创意文化产业,打造长沙市特色文化休闲娱乐区。

21.松桂园商业中心。近期规划,定位于新型商务商贸中心。以湘春路商业板块建设为核心,以松桂园金融发展为基础,进一步优化调整商圈内商业网点的档次与规模,注重大型零售网点、五星级酒店业态引进。

22.高桥商业中心。定位于专业商贸中心。规划辐射范围东临万家丽南路、西至二环线、北起人民路、南到长沙大道。以高桥市场群提质改造为依托,以上河国际商业广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调整商业网点的质量及规模,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商贸区。

23.红星商业中心。定位于商贸商业中心。以红星市场群提质改造为依托,以通程商业广场、华润万家,步步高超市、红星美凯龙等为基础,注重引导商业综合体、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国际名牌店,优化调整商圈内网点的档次与规模。

24.东塘商业中心。定位于现代商务中心。鼓励引进金融机构、广告公司、宾馆酒店,注重提炼商务特色,扩大辐射范围和经营力度,发展成为带有传统特色的新型综合消费服务中心,逐步形成长沙市的高档消费中心。

25.武广商业中心。近期规划,定位于长沙市商业副中心。以武广火车站广场建设为依托,积极引进商业综合体等新型业态,辅以大型餐饮、休闲娱乐、酒店等业态,形成长沙市特色商业集聚区。

26.高塘岭商业中心。定位于综合商业中心。鼓励引导设置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型连锁超市、专业店、专卖店,适度设置便利店、餐饮店和配套的文

化娱乐服务网点,限制设置大市场。

27.滨水新区商业中心。近期规划,定位于生态游憩商贸中心。规划范围北起普瑞大道,南抵银星路,东临湘江,西至银杉路。依托月亮岛“美猴王国”主题乐园、滨江高端生态商务休闲城、奥特莱斯世界名牌折扣店等项目建设,形成集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滨水商贸集聚区。

28.黄金商业中心。远期规划,定位于区域性便利性商业中心。规划范围包括黄原路以东,开一路以南,望雷路以西,金桥路以北。依托经开区的大河西商贸物流城、高星物流园、黄金仓储超市等项目建设,注重引导满足居民日常性生活消费需求的商业网点,形成便利性商业中心。

29.星沙新城商业中心。定位于长沙市商业副中心。规划范围包括星沙街道、泉塘街道、湘龙街道。依托欢乐大世界购物广场、通程商业博览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调整商圈内网点档次与规模,打造辐射长株潭城市群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商业副中心。

30.暮云商业中心。定位于便利性商业中心。鼓励引导设置百货店、大型连锁超市、专业店、专卖店,适度设置便利店、餐饮店和配套的文化娱乐服务网点,限制设置专业市场、菜市场、集贸市场。

31.空港商业中心。远期规划,定位于知识型现代服务业生态城。注重引导现代服务业,适度设置便利店、餐饮店和配套的文化娱乐服务网点,限制设置菜市场、食杂店等。

32.榔梨商业中心。远期规划,定位于生态游憩商贸中心。依托榔梨特色商业街、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注重引导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商业网点发展,形成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性需要的生态游憩商贸中心。

33.黄兴商业中心。近期规划,定位于商贸物流中心。依托黄兴市场群的建设,注重市场业态的培育与发展,以承接长沙市商品市场转移为基础,构建长沙市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

第五章社区商业服务设施规划

第二十二条社区性商业中心

长沙市都市区现有城市街道77个,城市社区657个,已形成各类层级社区商业44个,其中全国商业示范社区8个。老城区社区的商业设施要逐步按SB/T101455-2008标准进行规范,对新建、改造的住宅小区,商业设施必须坚持按上述标准与住宅区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表4: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现状一览表

第二十三条农贸市场

长沙市都市区农贸市场网点规划依据2008年制定颁布的《长沙市农贸市场建设专项规划(2008~2020)》执行。

第二十四条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依据《长沙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逐步形成以城市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分拣中心为依托,交易中心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具体包括社区生活性废旧物资回收点3000个,分拣中心7个,市场、废旧集散中心4个,再生资源加工园区4个。

第二十五条药店

已有各类医药店1728个,营业面积约12.6万平方米,年营业额约13.2亿元。新建药店必须按《湖南省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设置标准》和《2009年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零售药店合理布局听证会》有关要求规划发展。

合肥市城市近期商业网点专项规划说明书

第一管理资源网 https://www.doczj.com/doc/e813716347.html, 免费管理资料下载基地 第一管理资源网 https://www.doczj.com/doc/e813716347.html, 免费管理资料下载基地 第一章 合肥市城市概况 一、 现状概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域中部,地处江淮之间。现辖三县四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和瑶海区。市域土地面积7266平方公里,人口448万,其中市区土地面积596平方公里,人口146万(户籍人口数);城市建成区面积14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2.9万人(含非农人口、暂住人口、近郊农业人口)。 近年来,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412.4亿元, 较2001年提高13.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10.5:49.3:40.2变为2002年的9.7:50.1:40.2, 表现为一次产业的比重在下降,二、三次产业的比重在逐步提高。2001年,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由21位上升到18位。在全省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11.05%。200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4.77亿元,(其中市区158.55亿元);2001年我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总量的14.4%。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现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重点、普通高校8所,2001年招生2.01万人, 在校学生5.89万人, 在校博士生、研究生6632人;各类普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85所,在校学生8.03万人; 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不断取得科研和技术开发新成果,全市2001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9项,其中农业科技进步奖8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40项、达国内先进水平的10项。全市共受理专利申请1758件,授权专利519件。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道路已初步建成“二环九射”的城市道路框架;2001年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8平方米; 城市供水方面, 已建成4座自来水厂、综合生产能力达85万立方米/日,人均生活用水量为311.8升/日; 合肥二电厂建成并投入运营, 大大提高了城乡供电保障能力; 城市环境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 先后建成了胜利广场、人民广场、和平广场、明珠广场、徽园;南淝河得到了综合整治;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城市燃气、公交、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 提高,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 开发区建设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到2001年,共完成30多平方公里的建设和土地出让,累计进区项目达到1000多个,完成总投资近300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近200亿元。此外,省市级开发区:龙岗工业区、桃花工业园区、双凤工业园区、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概述 根据省政府制定并颁布的《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合肥、带全省”战略要求,市委、市政府及时制定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至2010年,全市GDP 总量达1000亿元,占全省的15%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60%,城市常住人口达3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80平方公里左右。据此,市规划局于2002年组织编制了《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5年)》,并经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建设部和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是2001—2005年,确定合肥市仍然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到2005年,城市人口为200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近21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4.6平方米/人;城市结构布局采用“双核多中心”的结构形式:老城区仍为全市的商业、金融服务中心;同时在东区的花冲公园附近、北区在合瓦路中段,西南区在南七、新城区在明珠广场附近设立城市副中心,用以分解老城区的人流、物流,缓解老城区的交通和环境压力,方便各分区所在居民的生活;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居住组团应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多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第二章 区域经济分析 一、 安徽与邻省经济发展对比 1.安徽省经济总量处于周边7省的第6位;增长速度偏慢,从发展角度来看,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有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经请示建设部同意,长沙市人民政府决 定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简称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1、城市性质: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全国历史文化 名城。 2、规划期限:近期规划至1995年,远期规划至2010年,远景设想至2030年。 3、城市规模:201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控制在160万人左右,市区城市建设用地规 模控制为155。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4、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形式为“一主体、两翼、两组团”。一主体为城市旧城区周围集 中联片发展地域;两翼指马坡岭泉塘为东翼、望城坡天顶乡为西翼;两组团指捞霞组团和坪 塘组团。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有关法律;(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3)《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 计划》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发展规划》;(4)《长沙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

略纲要》及《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5)《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以及长沙市的实际情况。 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主城区。 1、长株潭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区域。 2、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 3、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 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 4、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 镇为基本单位,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榔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 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5、主城区包括城市主体(即中心城区)、河西新城、星马新城。 1、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 2、中期规划:2006—2010年; 3、远期规划:2011—2020年; 4、远景设想:2021年及以后。 第六条本规划是长沙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土地 空间利用各种规划以及一切建设活动,均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遵 循本规划。 第七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设施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多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动态平衡。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规划布局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共设施;住宅;交通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城市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体育馆、医院、社会福利配套设施等等,只有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才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应该加快公共设施共享,扩大建设规模,积极推进交通设施、通信设备等基础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应用科学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方式,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分析,可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具体的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形式,还需要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已有工程项目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分区引导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现有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以及择机建设用地这三种[1]。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理念 2.1 细分公共物品属性 政府部门是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在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施工成本比较高,建设规模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很难获得收益,因此,私人或者企业往往不会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现如今,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公共设施也逐渐被细分为纯公共设施、混合型公共设施以及市场化公共设施,由于投资建设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公共设施决策、投资和管理也发生了分离。基于此,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布局时,应该优先对纯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布局,比如对于文化馆、博物馆,可优先布局,而对于电影院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则可交给市场规划。第二,对于公共物品以及市场化物品,需要注意协调好二者在城市空间的布局形式,如图1所示。

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规划文本

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规划文本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规划文本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对象、内容及重点 第三章、规划期限、规模及范围 第四章、发展和结构目标 第五章、总体布局 第六章、专业(特色)街(区) 第七章、专业、批发市场 第八章、物流园区、配送中心 第九章、零售业态 (一) 购物中心、邻里中心 (二) 大型综合超市 (三) 仓储商店 (四) 百货店 (五) 专业店、大型专业店 (六) 专卖店 (七) 超市、便利店 (八) 自动售货机

第十章、其它要求 第十一章、组织实施 第十二章、附则 附录: (一) 术语和定义 (二) 主要执行文件 (三) 条例标准用词说明 附表: 附表一: 厦门市商业分级指标 附表二: 厦门市商业零售业态基本指标 第一章总则 第01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过程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国际化的扩大以及新经济、新技术等因素对商贸业的综合影响,需要针对厦门市的商业体系进行深一步的剖析,并制订出厦门市商贸业的规划对策,以及其发展支撑对策,以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并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我市商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第02条为指导厦门商业的分级设置,加强厦门市零售商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优化商业布局,有效配置资源,增强商业综合竞争力,促进零售企业发展差别化经营,健全零售企业统计分类,特制定此文本。文本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有关规范、

规定及标准,并结合厦门商业发展的实际而制定。 第03条文本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参考国内外不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并结合厦门市商业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福建省和厦门市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规划对象、内容及重点 第04条规划对象:由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设立的拥有独立固定营业场所,配备一定的业务人员,并从事批发、零售贸易业务的自然单位。 第05条规划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厦门市商业体系规划(总体布局),其中包括专业街(特色街)子项。第二部分为厦门市各商业业态布局规划。按商业业态来分有十种零售业态和专业、批发市场。十种零售业态分别为: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专业店、大型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大型购物中心以及自动售货机。 第06条规划重点:主要包括厦门市的商业功能定性分析、研究、确定和商贸业发展的支撑对策以及厦门市商业体系规划(包括各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批发市场)、厦门市零售业网点布局规划等。 第三章规划期限、规模及范围 第07条规划期限: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期限与国家五年计划及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相一致,即本次规划期限为:

基于引力模型的湖南省城市空间格局差异

【摘要】运用“城市质量”与“城市断裂点公式”,借鉴物理学中经典引力模型,将湖南省地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计算研究区域各城市2012年彼此间引力差异,分析了湖南省各个城市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14个城市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以“长株潭”为核心的城市群,其极化效应明显。 【关键词】引力模型城市空间格局湖南省 区域差异是现在客观存在的经济社会现象,引力公式被用来分析人口、距离分析经济社会中因距离产生差异的原因。引力模型作为重要的工具被引用到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领域中。湖南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南北衔接的战略结合省份。70年代以来,湖南经济增长迅速。但是省内不同城市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本文引用引力模型分析湖南省各个地级城市的空间格局差异。 一、研究方法 (一)假设 城市开放性特征由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信息外溢决定。本文研究的假设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城市系统的封闭性。在湖南省城市间引力计算基础上,湖南省城市空间格局依赖于城市间引力的计算,这样分析思路集中,易获得最终结果。 二是城市间要素为线性双向流动。该假定使城市间关系不为复杂。 (二)模型的选取 本文希望运用改进引力模型公式与断裂点公式来衡量两城市间引力大小。并以此分析两城市引力的方向,两公式如下: 式中,tij为i城市对j城市的吸引力;dik为i城市到另一城市断裂点;dij为i城市到j城市的距离;qi为i城市的质量,qj表示j城市的质量;k、α、β、λ为系数,德尔菲法确定:k=1、α=1、β=1、λ=2。因此,对于两城市问的引力模型,可写成tij=qiqj/dij2。 (三)指标设计 1.城市质量指标。本文用城市质量指标衡量城市综合实力。根据2013年湖南省统计年鉴可以得到人口数、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四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加入各地区教育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个数。因此,城市质量指标可表示为:q-城市质量,g-地区生产总值,p-中心城市人口,c-中心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e-地区教育情况,n为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个数。 2.距离指标。距离指标可以衡量两地区之间空间间隔与便捷程度。两地的实际距离用两城市公路里程与直线距离的几何平均值表示。 d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h为主要同行公路里程数,l为两地实际地表直线距离。据此算出的两城市间距离。 二、湖南省城市间引力 (一)城市综合质量与综合距离 下表为根据上述引力模型得出的2012年湖南省各地级城市综合质量。 (二)城市间引力 依据公式(1)计算湖南省城市间引力,并依次排列。城市相互之间的吸引力用d表示,此外引力存在方向的,这要结合城市间的断裂点综合分析。以常德―长沙为例,两市间的吸引力大小为1.53,但两城市之间断裂点位于靠近常德市一侧54.2km处,表明长沙市对常德市的吸引力较强。 (三)城市间的断裂点 为了能够判断城市之间引力的方向,根据公式(2)计算得出湖南省各个地级城市相互间

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策划方案(doc 48页)

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策划方案(doc 48页)

背景篇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时事背景 我国商业领域自1992年对外开放,十三年来,城市商业取得长足发展,到2004年底,商业领域共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264家,其中依法批准的76家;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批发、零售业于2003年12月11日允许外方控股,于2004年12月11日允许外方独资。我国商业领域的过渡期将于2004年12月11日结束,届时我们对外资商业的准入将基本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 随着我国加入WTO过度期的结束,国际大型商贸流通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他们通过开设新店、兼并和联合等形式迅速开拓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世界排名前50位的零售商,约80%已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商业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已占有3%左右的比重。根据对全国27个城市的统计进一步表明,外方投资的“大卖场”所占比例已高达23%。商贸全球化对六安传统商贸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也会促使六安市现有的商贸企业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我国商业对外开放总体上仍处于发展期,国内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市场份额上,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总量不是很大,但是结构性的矛盾值得关注。在业态上,主要集中在"大卖场"。据统计,外商投资的大型综合超市占同类业态的23%以上。在地域上,60%以上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大城市。 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的投资主要来自于非国有部门,大部分是商业之外的投资者,受利益的驱使,相当一部分投资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商业网点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布局不合理。东部多西部少,老城市多新城市少。二是业态结构不合理。大型百货过剩,新型业态发育缓慢。三是经营者店址选择、经营定位的科学性比较欠缺,社会资源浪费大。 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二、政策背景 原国家经贸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要求大中城市尽快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同时在《“十五”商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实行听证制度作为推动城市商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流通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2003年1月24日国家经贸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贸易[2003]83号),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商贸主管部门在抓好省会(首府)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同时,应着手辖区内其他设区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商务部、建设部于2004年1月25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通知要求各地级城市在2004年12月底前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及依法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2005年3月安徽省商务厅下发了《关于尽快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皖商建字[2005]11号),2005年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联合下发《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通知要求在2005年前完成地级以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到期仍未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原则上不得再批准新的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从上述通知与编制规范来看,新一轮的网点规划应重点做好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网点发展规模预测、空间结构布局、业态结构布局。 综上所述,《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势在必行,由于机构变动等种种原因,六安市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地级市之一,省商务厅要求我市在2005年底前完成,并要求在深度、内容、理念上都必须有所突破。加之商业网点规划是近年来新的规划课题,各方均在摸索,没有成熟和规范的经验可借鉴,时间紧,任务重。

武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武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5-2010 年) 为促进武汉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逐步建立与武汉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相适应,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现代商业网点体系,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结合我市“十一五”规划思路,提出武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网点发展规划”)。 本网点发展规划中所称“商业网点”,是指我市城镇用于商业零售、批发、仓储物流和餐饮服务等各类经营性服务的固定场所。 规划期限为2005年—2010年。 一、商业网点的现状 “九五”期间以来,随着武汉市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外开放的推进,商贸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市商业网点已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促进了各类商业网点的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61亿元,比1995年的299亿元增长2.21倍;各类商业网点为12.1万个,比1995年的9.4万个增长28.7%;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97个,比1995年的405个增长47.4%;中心城区人均拥有零售商业营业面积达到0.85平方米。适应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商业网点功能档次,已成为我市商业网点建设发展的主

流。目前以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店、仓储式商场、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等为代表的新兴零售商业业态呈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批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综合超市、酒楼等大中型网点的现代化程度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全市单店营业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综合超市达到65家,营业面积约为58.5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达到146亿元。 ——经营家电、建材、家居等为主的大型专业店近30家,已展现其规模和品种优势。 ——一批深入社区、体现便民利民功能的中小型超市和便利店正积极稳步发展。各类专业店、专卖店出现网点集聚、经营细化的趋向。全市连锁经营网点数约2300余家,年销售额近250亿元,占全市社零额比重达26%。 ——餐饮业中一批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酒店,年营业总收入已达10.75亿元,其连锁网点场面宏大、环境优雅、人气旺盛,成为了我市商贸服务业的一道亮丽景观。 ——中山大道商业景观街、江汉路商业步行街、沿江大道休闲街

关于《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的补充规定

长沙市城乡规划局关于《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的补充规定 为了加强规划管理,统一规划许可审批标准,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对《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下称《技术规定》)未明确的内容以及概念易模糊、产生歧义的条文作出如下补充规定。 第一条城市建设应按规划成片实施,一般应以街坊为单 位,以规划道路为界限,规划蓝线原则上应划至用地周边规划道路中心线。无单独建设条件和规划部门认为不适合单独建设的,必须按规划要求整合周边用地。(新增-修改《国土与规划协同工作会议纪要》长规纪[2009]186号)第二条多个控规地块组合的项目,各地块规划指标经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可在用地范围内部总量平衡。(新增) 第三条居住或商住用地的容积率一般不得小于1.0。(新增-修改《规划审查规定(试行)》长规发[2008]93号第十九条) 第四条工业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原则上不得低于1.0,绿地率不高于15%,生活设施、后勤保障、办公服务等配套设施用地面积一般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的7%。(新增-摘录《政府办公厅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长政办发[2010]6号) 第五条非居住建筑(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以及幼儿园、托儿所生活用房和大、中、小学教学楼除外)位于居住建筑北向时,其建筑间距按该非居住建筑在居住建筑南向同型布置的建筑间距控制,其间距最小值低层不小于6米,多层不小于9米,同时须满足消防和各专业规范要求(两栋建筑间距值内插建的情况除外)。(新增-修改《居住建筑间距和日照管理规定》第十一条(二))

第六条高层建筑位于南侧,与相邻居住建筑为非平行布置时间距按下表: 注:①表中“S”为南北向布置时的标准间距值; ②表中“a”为相邻建筑的夹角。 ③表中“间距”为建筑南北向重叠部分的平均间距。 ④建筑间最近点距离在建筑间距Ⅰ、Ⅱ、Ⅲ类区分别为0.5S、0.6S、0.7S。 (新增-修改《居住建筑间距和日照管理规定》第十条(四)) 第七条高层建筑,临城市规划道路为建筑主朝向且建筑主体直接落地的(无裙房),退让规划道路可按《技术规定》要求减少2米。(新增)第八条在项目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的,不另奖励增加可建建筑面积。(修改《技术规定》第3.8条) 第九条居住及商住用地内商业建筑原则上应集中设置。临12米以上城市道路的商业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4米的骑楼(临城市道路仅设置集中的人流出入口的大型商业可不设骑楼),且应配建为其服务的相对独立的停车场(库)。(修改《技术规定》第6.9条) 第十条居住用地及商住用地临路幅宽度26米及以上城市道路设置的商业其建筑总长度(含建筑底层商业部分)不应超过用地临城市道路边线总长度的30%;临路幅宽度26米以下城市道路设置的商业其建筑总长度(含建筑底层

新邵县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布局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商业发展目标 (3) 第三章商业中心布局规划 (4) 第四章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规划 (9) 第五章专业市场建设规划 (12) 第六章农贸市场建设规划 (13) 第七章宾馆布局规划 (14) 第八章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15) 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17) 附件一:主要规划图则 1.新邵县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图Ⅰ (20) 2.新邵县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图Ⅱ (21) 3.新邵县县城县级商业中心规划图 (22) 4.新邵县县城区域商业中心规划图 (23) 5.新邵县县城社区商业中心规划图 (24) 6.新邵县县城特色街(区)规划图 (25) 7.新邵县县城专业市场规划图 (26) 8.新邵县县城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图 (27) 9.新邵县县城宾馆规划图 (28) 附件二:专家综合评审意见表 (2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动新邵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新邵县商务局结合新邵县经济社会发展与商业网点现状,组织编制《新邵县2010-2020年商业网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建发[2004]180号) 3、《邵阳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4、《邵阳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4-2020)》 5、《新邵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 6、《新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4-2020) 7、《新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008) 8、《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 9、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规划范围 以《新邵县县城总体规划 (2003-2020)》所确定的新邵县县城为基本规划范围,总面积25.45平方公里。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县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商业街、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物流基地和大中型零售商业网点。 第四条规划期限与人口 本次商业网点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分为近期、远期两个阶段:

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55页)

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55页)

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订) 二00九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离界及退让 第六章建筑设计相关规定 第七章停车场配建规定 第八章建筑环境与配套设施 第九章市政工程 第十章附则 附件: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长沙市建筑间距I类地区范围示意图 附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附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控制指标表 附表三各种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净距表附表四地下管线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表 附表五市政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M)表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和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1.2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临时建设、城乡个人居住用房修建、危房翻建及装修工程不适用本规定。 第1.3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工程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第二章 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2.1条 按照主要用途和功能,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在长沙市进行规划编制及实施规划管理需符合如下用地分类和代码标准要求: 类别代号 类别名称 范围 大类 中类 小类 R 居住用地 基层社区、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 用地

延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延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目录 前言 (4)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1. 规划 (6) 2. 规划的指导思想 (7) 3. 规划的原则 (7) 4. 规划发展目标 (7) 5. 规划布局 (8) 6.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7) 第二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总则 (20) 一、规划的作用 (20)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21) 三、规划的原则 (21) 四、规划的依据 (23) 五、规划的范围和对象 (23) 六、规划的期限 (23) 第二章现状分析 (24) 一、城市概况 (24) 二、商业发展概况 (26) 三、发展条件分析 (29)

第三章规划发展目标 (31) 一、近期发展目标 (31) 二、远期发展目标 (31) 第四章规划布局 (32) 一、空间 (32) 二、城市商业中 (32) 三、区域商业中心 (35) 四、旅游商业功能区 (37) 五、社区商业中心 (38) 六、商业街 (39) 七、商品交易市场 (41) 第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9) 一、实施管理措施 (49) 二、配套服施 (48) 三、督促检查措施 (50) 第三部分规划图纸 一、城市区域位置图 二、现状分析图 三、总平面规划图 四、零售网点规划图 五、农贸市场规划布局图 六、物流基地分布规划图 七、专业市场规划图 八、城市商业街规划图

规划文本 1. 规划总则 1.1 规划的作用 1.1.1是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1.1.2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结果。 1.1.3 是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 1.1.4 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落实 1.1.5 是体现现代流通理论的社会实践 1.2 规划依据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2.2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建发[2004]180号 1.2.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2.4 《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1.2.5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2.6 《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2.7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资料汇编》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编 1.2.8 《陕西省商务厅关于加快编制各市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紧急通知》陕商发[2004]131号1.2.9 《延安统计年鉴》(2003) 1.2.10 《延安统计年鉴》(2004) 1.2.11 《延安统计年鉴》(2006) 1.2.12 《延安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手册》(2007) 1.2.13 《陕西统计年鉴》(2004) 1.3 规划范围和对象 1.3.1 规划范围

徐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8—2020)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规划期限 (1) 三、规划对象与范围 (1) 3.1规划对象 (1) 3.2规划范围 (1) 四、指导思想和原则 (2) 4.1指导思想 (2) 4.2规划原则 (2) 五、控制标准 (3) 5.1商业中心的设置 (3) 5.2商业街的设置 (4) 5.3大型零售网点的设置 (4) 5.4大型批发市场的设置 (4) 六、发展目标 (4) 6.1近期目标 (4) 6.2远期目标 (5) 七、规划内容 (5) 7.1市级商业中心规划 (5) 7.2市级商业副中心规划 (8) 7.3区级商业中心规划 (9) 7.4商业街规划 (10) 7.5批发市场规划 (13) 7.6物流基地规划 (14) 7.7景观区商业规划 (16) 八、主要建设项目 (18) 九、规划实施措施 (22)

附图: (23) 1.市级商业中心分布图 (23) 2.老城区商业中心层次分布图 (24) 3.中心商圈结构分析图 (25) 4.市级商业副中心分布图 (26) 5.区级商业中心分布图 (27) 6.主城区商业街分布图 (28) 7.贾汪、铜山商业街分布图 (29) 8.市场带与物流中心分布图 (30) 9.景观区商业分布图 (31) 10.主城区商业网点主要建设项目分布图 (32) 11.贾汪、铜山商业网点主要建设项目分布图 (33)

徐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8—2020) (简本) 一、编制依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2 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办法》 1.3 国家经贸委《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1.4 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 1.5 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 1.6 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 1.7 《徐州都市圈规划(2002—2020)》 1.8 《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1.9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1.10 《徐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2020)》 1.11 《徐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2004—2020)》 1.12 《贾汪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13 《铜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时间期限为2008—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8—2012年,远期为2013—2020年。 三、规划对象与范围 3.1 规划对象 徐州城区内的商业中心、商业街、批发市场、物流基地、零售网点以及辅助商业网点,包括宾馆、餐饮、生活服务等。 3.2 规划范围 本规划空间范围以城区为主,行政区划包括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九里区、贾汪区、铜山片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城区,总面积约1160平方公里。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规定(试行)

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规定 (试行)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 二O一O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修改原则 第三章修改论证 第四章修改论证报告成果一般要求 第五章用地及指标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要求第六章道路修改论证报告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局部修改工作的管理与技术审查,保证控规修改论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我市行政辖区范围内修改经批准的控规,编制控规局部修改论证报告应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修改原则 第三条控规修改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提出的规划原则,并应当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控规修改范围面积累计占原控规总面积50%以上,或修改范围总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应重新编制控规,不作为局部修改处理。 第五条原则上不予修改的控规内容按照《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规定(试行)》执行。 第三章修改论证 第六条控规局部修改,原则上应结合该项目申请修改的内容和周边地区的现状、规划情况,进行控规修改论证。 第七条控规修改论证应由申请单位委托具有城市规划编制乙级以上资质(含乙级)的单位进行。由市规划局承担控规修改论证设计费用的,从定点单位中按采购程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第八条控规修改论证应以该片控规范围为主要研究范围,并结合控规编制单元进行分析论证。 第九条控规修改论证结论应不突破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论证要点通知单的规定。 第十条控规修改论证内容应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有所侧重。主要包括: 一、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设施承载能力论证。其中必须包括是否满足国家规范、地方标准及解决方案等。 二、城市交通影响论证。如交通量、交通组织(含静态交通)等。

长沙市批发市场空间布局及优化研究

长沙市批发市场空间布局及优化研究 刘贝 【摘要】长沙市的批发市场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调整,市场进入自主选择阶段,市场类型、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趋向多样化。因此针对长沙市批发市场的空间布局研究将对长沙市当前的空间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综述了批发市场的空间发展演变,总结归纳批发市场的空间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长沙市批发市场空间布局的现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长沙市批发市场空间布局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长沙市批发市场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以期对今后长沙市批发市场的建设有所启迪,对我国批发市场选址、空间布局和规划的相关理论具有补充、完善和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批发市场;空间布局;优化对策;长沙市 1.引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批发市场做为区域经济的一种主要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批发市场是商品流通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批发市场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城市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批发市场的发展不仅体现出有集散功能的商品交易市场与小商品制造企业的互动,也充分体现了流通带动产业等经济发展的活力。因而研究批发业的发展演变、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2]。 长沙市做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地处中南枢纽之地,水、陆、空等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历来是商贾云集的商贸重地,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是我国南方(长江以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沙的批发市场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调整,市场进入自主选择阶段,市场类型、布局和建筑形态趋向多样化;原来城市中心小、杂、乱的商业布局开始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各大批发市场相继崛起并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性逐步增强,致使现今部分市场周边城市交通压力过大,市场基础设施较差,流通损耗率高,交易方式落后,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标准化程度低、车流人流混杂、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市场自身的跨越发展设置了障碍。同时,长沙部分批发市场的布局受到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

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

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 (2007-08-14 14:41:54) 标签: 分类:专业资料汇总-规划建筑 学习公社 重庆市地理 城市 空间布局 我国城市空间空间结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区域中的一个点,研究城市与整个区域的空间组织关系,主要指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有区域城镇体系的城市化水平、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以及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等,即传统的“一化三结构”研究;另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一个面,研究其内部空间结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内部土地利用、CBD、郊区化、城市边缘区、城市形态结构眼花以及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等等。 (一)重庆市的城镇体系从重庆陪都10年来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陪都十年计划 重庆在1946年4月,在《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2.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3.98版总规 规划继续沿用“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在主城(大于过去的母城)内规划了渝中、大杨石等12个组团。提出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相分隔,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使每个组团内的工作、生活用地大体做到就地平衡。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城市多级中心的结构体系,设立观音桥、南坪、沙坪坝和大杨石四个城市副中心,强调每个组团应完善组团中心和社区中心。规划突破了中梁山和铜锣山两山屏障,在主城外围地区规划了鱼嘴等11个组团,作为与主城密切联系的独立新城,是主城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展。 4.2005-2020年版总规 在重庆市历次总体规划中,“多中心、组团式”是一贯坚持并得到高度评价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策略。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既顺应了重庆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特征,又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形态。这种城市形态是城市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统一,它将特大城市分解为一系列较为独立,有完善的生产和生活设施的组团,大部分人的日常活动都能在组团内完成,同时通过增设城市副中心,减小城市规模扩张后对城市中心的压力。 从上面的四个发展历程可以知道:重庆卫星城――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多中心组团式,目前重庆的发展以多中心组团式发展为主。 (二)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建设以重庆都市圈为核心,万州、涪陵、黔江、永川、江津、合川、南川、长寿、开县为地区中心城市的“一心多极网络式”现代化城镇体系。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到2020年,逐步形成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上游现代化城镇群。 城市化道路

商业网点规划认识

商业网点规划认识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也进一步发展,然而社会生产力及购买力之间的制约关系导致商业发展相对过剩、城市商业网点重复建设,城市商业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相矛盾,城市商业设施建设与城市的整体文化特色相矛盾,城市商业设施建设与城市的整体建设规划相矛盾等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因此商业网点规划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依存的核心是城市的文化和城市的经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对于城市文化和商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协调和控制作用。同时,健康有序的商业环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以建立统一的商业发展体系为目标,以城市商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以优化市场布局和调整市场结构为主线,注重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促进城市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而进行的规划。 一、原则 商业网点规划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为指导,以求得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合理、进一步优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快速、稳步发展。 (一)以人为本、远近结合、协调发展 对商业网点进行合理布局,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和便利的生活环境。准确把握现有网点发展情况,分析新建网点可能对当地交通、环境、就业及现有网点的影响;结合当地经济、人文、历史、环境、环境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居民数量、阶层、购买习惯和消费水平,合理划定商圈,科学确定市中心商务区、区域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指导经营者搞好业态定位和错位经营,加强对商圈内业态结构的分析研究,使各种业态搭配合理,做到功能互补、优势互补,避免和防止业态单一、结构雷同。 (二)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改造与新建相统筹 坚持规划的调控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相结合,充分考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同业竞争状况。对于商业竞争不够充分的地区适当增加网点,引入竞争机制;对于竞争相对充分的地区,新增大型商业网点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对于同业竞争激烈、经营难以维持的地区,新增大型商业网点应严格控制;注重大中型与小型、新建与改造、集中与分散、综合经营与专业经营相结合;坚持商业布局的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商业网点有不同的经营组合和服务对象,在总体上适应社会多层次、不同空间领域消费活动的需要。 (三)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 由于商业网点体系布局是一个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主要框架,对城市的商业网点建设起着重要的引导、控制作用,因此商业网点规划要充分结合城市的招商引资情况统一考虑,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