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比较教育笔记整理自学考试

学前比较教育笔记整理自学考试

学前比较教育笔记整理自学考试
学前比较教育笔记整理自学考试

英国

1816—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

1913—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

1918—英国会通过《费舍法案》—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

1933—颁布《哈多报告》—推动英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

1967—《普洛登报告书》—重幼小衔接,关注5岁以下儿童教育,肯定家长

在教育中的作用,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出具体建议。1972—撒切尔—《教育白皮书》—①扩大学前幼儿教育

②肯定《普》的建议,并制定了实施计划,

10年内实现幼儿教育全部免费,扩大5岁

以下幼儿教育

1995—谢泼德—《幼儿凭证计划》

家长参与的最广泛形式—学前游戏小组运动。

国家儿童局第一任局长普林格尔。

英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

⑴由社会福利部门举办的,如日托中心、托儿所和社区中心婴儿室等。

⑵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如托儿所、幼儿学校、幼儿班和小学附设托儿所等。

⑶由卫生保健部门举办的,如日托中心和游戏小组等。

⑷由私人或团体举办的,如托儿所、幼儿学校、教会托儿所、游戏小组、亲子小组和儿童保育中心等。

英学前教育课程

⑴《早年课程分类》作为教育实践指导。

⑵课程看做家庭教育的补充。

⑶学习以有目的的、自由的和有组织的游戏为基础。

⑷课程以自有著称。

⑸以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主。

⑹制定日、月周、学期计划。

⑺特殊需要儿童个别辅导。

英学前教育特点:

⑴双轨制⑵不进行正规的课堂教学,以日常活动教育。

⑶师资培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与印度)

⑷注重学校经济效益。⑸家长参与存在问题。英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⑴入学年龄更早

⑵修改了海伊斯科普方案、蒙台梭利教育,为儿童发展提供更好帮助和教育。

⑶师资水平良莠不齐。

⑷对私立看护所要求增加。

⑸5岁以下儿童的服务更为综合

⑹保教结合(同日本)

⑺“临时保姆”越来越重要,保姆服务不断增长。

⑻学前游戏小组成为重要形式。

⑼家长可在“家长和学步儿童小组”交往,但具体情况差距大。

⑽法定教育受极大关注。

英《教育法》

给英国教育带来深刻影响,突出表现在国家课程的推进及其有关方案的研究,所提出的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评估,还有政府对学校管理的加强等方面。《费舍法案》

1918年,由国会通过,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以外,对保育学校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

幼儿凭证计划

1955年,由谢泼德公布,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哈多报告》

1933年,政府颁布,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提倡麦克米伦式保育学校,成立以7岁以下幼儿为对象的独立的幼儿学校。

临时保姆

英国古老的看护形式之一,是指为了报酬而将与自己没有亲戚关系的孩子带回家在日间照看2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人。

法国

1770—奥柏林—编制学校

1826—柯夏—创立法国第一所日间看护中心—招收2~6岁太小不能上学的孩子

1836—布雷—性质转变由面向贫民的慈善救济事业→全体国民教育1845—德瑞—第一次提出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要求

19世纪80年代——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母育学校”的先驱,凯果玛领到了改革,促使政府将日间看护中心改造为母育学校,并将其纳入

国民教育体系。

1881—政府将各种教育机构统称为母育学校

1884—马尔波—设立第一所婴儿日间看护中心—对象:出生15天~3岁

19世纪中叶——通过德国福禄倍尔领导人别劳夫人以及政府的努力,将福氏传入

1944~1958——郎之万-瓦隆方案—首次提出教育民主化—第一个被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编制学校

1770年法国奥柏林创办的,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前儿童,教师用以下课程训练儿童:编制、缝纫、阅读、书法、唱歌、背诵、算术、辨色、自然史和圣经等。

法国母育学校

1881年,法国政府将各学前教育机构名称统一为“母育学校”,以实施“母性养护及早期教育”为宗旨,对全体儿童进行体、德、智全面发展教育,招收2~6岁儿童,并根据年龄发展阶段编班,教学方法强调直观和利用实物。意义:①将母育学校纳入公共教育体系②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确立。

法国母育学校的课程与方法

目标:使儿童接受学校教育使儿童社会化使儿童进行学习和练习

课程:体育活动、交流、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活动、艺术与审美、科学技术法国幼小衔接的经验与做法

⑴将学前和小学师资统称为初级教师,由省立师范学校培养。

⑵政府在1991~1992年首先在33个示范省实施“学习阶段”尝试,把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合为一体。

⑶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视导监督工作,有利进一步衔接。⑷增加男教师。法国学前教育特点

⑴历来重视⑵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行政和管理制度

⑶重视个别差异⑷重视幼小衔接

法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⑴教育行政部门发布文件过多,教育管理体制官僚化,效率不高。

⑵不够重视研究,改革存在较强的随机性或政治性。

⑶供不应求

法国幼儿教育的对策及未来趋势

⑴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⑵课程方面强调社会相互作用在儿童交际的发展及认知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⑶进一步研究计算机教学

⑷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

⑸支持家庭每日的需要

⑹改进残疾儿童教育及其他状况

战后法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

⑴第四共和时期,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计划首次提出“教育民主化”的思想,被称为第一个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改革计划

⑵1969年,三段分期教育法:基础学科、启蒙知识科和体育

⑶70年代重视公立学前教育的发展,将其列为第七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⑷1975年以前,力图建立单轨学制

⑸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全方位展开。89年《教育方针法》明确规定了学前教育目标,强调了学前教育四重作用:启蒙教育作用、社会化作用、诊断和治疗作用、与小学衔接的作用。该报告对20世纪末的法国学前教育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⑹20世纪90年代,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阶段”,将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合为一体。2~11岁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初步学习阶段(2-5)、基础学习阶段(5-8)、深入学习阶段(8-11)。意义:重视个别差异和幼小衔接,以学生中心来组织教学。

德国

1799—巴乌利美—保育所—保护健康,卫生条件、饮食好,提倡户外活动1819—瓦德切克—设立柏林最早的常设托儿所—城市劳动阶级的子女(9月-2岁)

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贫民工人子女—以游戏方式来教授宗教、读、写、算

等方面的知识,养成礼貌节制、勤劳讲卫生等好习

惯。

1837—福禄倍尔在德国创办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改名为“幼儿园”—以教育为主—中上层家庭的儿童—呈双轨制

1924—政府《青少年福利法》

1970—《教育结构计划》

德国学前教育发展三阶段

⑴19世纪的最初20年,保护幼儿安全和健康的设施建立,巴乌利美开始的保育所最负盛名。

⑵20年代中期以后~40年代末,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

⑶19世纪下半期,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发展

德国学前教育机构主要类型及管理特点

类型:传统幼儿园;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根据不同教育家名字命名的幼儿园

特点:私利数量超过公立;不属义务教育;幼儿园实行双向管理

德国学前教育的特点

⑴开办者决定学前教育大纲和方法:(利)灵活,发挥各自优势(弊)发展不平衡,质量整体不高

⑵学前教育是家长教育的助手—大部分幼儿园半日制

⑶不提倡读、写、算等知识教学,重视游戏和其他活动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德国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⑴东德、西德不同教育观念和体系→统一两种模式,西德数量上向东德靠拢,教育观念影响东德。

⑵师资培训有明显的层次性和等级性→改进培训制度,至少在大专上

⑶教育机构空位供不应求且不平衡→加快发展

⑷5岁儿童属幼儿园还是小学→自由选择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强求一致

⑸幼儿教育内容不存在“禁止”问题→掌握外语,愉快且不应太系统。

德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

⑴功能论:目的在于运用所编制的程序或练习材料,是儿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

技巧,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

⑵学科论:宗旨在以学科本身固有的结构为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⑶情境论:特点是以儿童生活情境为中心,社会学习与知识学习结合,建立混

合组以取代传统的同龄组,家长和其他成人共同参与,灵活的教学

安排,幼儿园成为儿童的生活环境,教学活动也可在幼儿园外的社

区团体、教育机构中进行。

德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援助项目

⑴家庭社会教育援助项目⑵家庭互助项目

⑶临时保姆项目⑷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项目

德国《青少年福利法》

1924年,由政府制定,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把学前儿童的教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归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建立“白天的幼儿之家”;训练修女担任看护工作,要求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

美国

19世纪初—裴斯泰洛齐式学校出现—重视用直观教具—以家庭的爱影响儿童1825—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办“新和谐村”,设立幼儿学校。

19世纪50年代—德国移民将福禄倍尔式幼儿园传入美国

1855—玛格丽特·舒尔兹—创办美国最早幼儿园—德育教学,招收德国移民孩子

1860—伊丽莎白·皮博迪—在波士顿,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还创立了美

国第一所幼儿园教师培训所

1868—波士顿出现了美国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

1877—美国第一所慈善幼儿园—促进福禄倍尔幼儿园教育方法的传播1873—密苏里州—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

1915—美国第一所保育学校

1965—全国范围实施先行计划

先行计划

1965年秋,美国实行先行计划,是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的一项重要计划。

对象:90%以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3~5岁的儿童

内容:联邦政府拨款,免费收容幼儿到公立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一年的保育。

意义:各界关注,研究者精力投入更多,肯定早期教育的作用,发掘家长的作用。

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

⑴海伊斯科普认知取向:皮亚杰发展的结果是科学的思维,尽早以适合儿童年龄的方式,通过工作以形成儿童良好的心智。重视智力,忽视社会的和情感的目标。

⑵银行街模式:杜威进步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及皮亚杰理论的影响。复杂性,缺乏条理性,难以简明扼要地概述出。

⑶直接指导模式: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由伯赖特创立可操作性的技巧化训练,有助于应试教育。

⑷发展(适宜)性课程:注重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反映了课程发展的综合化。批评了直接指导等模式,过于书面化和学习化。

⑸显性课程:民主的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及全语方式。

⑹零点计划课程:加德纳和费尔德曼的多元智力理论,试图建立三个桥梁:在儿童的好奇心和幼儿园课程之间;在儿童的能力和幼儿园的智力活动之间;在教室中的学习和外部世界之间。

美国幼儿教师培训

⑴高度专业化⑵知识广博性,终身学习

⑶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两次实习,以利于幼小衔接。

美国学前教育特点:

⑴政府与国会重视,加强立法,不断投入

⑵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关心和支持⑶多渠道办托幼机构的格局

美国学前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⑴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的问题:小学化,课程集中,学术性和标准性增强。对格赛尔入学筛选测试法的质疑。

⑵儿童看护危机:孩子单独在家中或找不规范日间看护所的家庭呈上升趋势。

⑶发展适宜性实践:怀疑其对特殊儿童群体服务的有效性。

⑷幼儿教育标准化运动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1989年,《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1994年《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提出幼儿教育标准应该包括内容标准和执行标准。

优点,共同标准、方向,有助统一。

缺点:综合教育力不从心,各学科各自为战;给生活化课程带来压力;

只有最终标准,无分解目标;标准超出儿童能力的范围。俄罗斯

1763—莫斯科—第一所教养院和产科医院—解决弃婴和孤儿

1869—彼得堡—《幼儿园》—俄最早学前教育刊物

1845—彼得堡—第一乳婴期儿童托儿所

1880—莫斯科—第一个工厂托儿所

1894—彼得堡—最早的免费平民幼儿园

1900—莫斯科—第一个聋哑儿童为对象的纳费寄宿幼儿园

1918—彼得堡—世界上第一个国立学前教育专业高等学府—学前教育学院1938—教育人民委员会制定《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1962—世界上第一个综合婴幼儿教育的《幼儿园教育大纲》

1989—教委会批准公布《学前教育构想》

1992—出台教育领域的根本大法《教育法》

《幼儿园》

1869年,在彼得堡发行的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刊物,其发行对于促进学前教育成为俄国教育中的一个独立分支,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俄学前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

1938年,根据《幼儿园规程》编写的,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将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方式等具体化了。

《幼儿园教育大纲》

1962年,苏联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综合婴幼儿教育的《幼儿园教育大纲》,将出生后至6周岁的儿童按年龄阶段分7个班,将原来婴幼儿(0~3)和学前儿童(3~7)互相分离的教育内容系统化、一元化。

前苏联的三次大规模学前教育改革

⑴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一体化。

⑵60年代末至80年代,重新审定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加强幼小衔接,强调智力开发。

⑶以1989年《学前教育构想》为标志,强调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个性定向式教育策略”,确定了苏联幼儿园改革的基本原则。

苏联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四种类型

⑴托儿所⑵托儿所幼儿园(最广泛)

⑶特殊幼儿园⑷学校幼儿园

苏联学前教育的特色及其利弊

⑴党和国家统一领导与集中管理→保证质量,缺少灵活性,入园率低,供不应求。

⑵教育工作与保育工作紧密结合(同日本)

⑶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目的是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儿童,使听话,儿童消极性增加→个体-定向型相互作用模式

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特点

⑴重科研,把学前教育建立在扎实的科研基础上;⑵加强国家的宏观指导。俄罗斯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⑴教育经费危机—教育财政需要改革

⑵非政治化和非意识形态化⑶民主化和多元化⑷个性化⑸传统化和民族化日本

1872—政府颁布《学制》—日近代

1876—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东京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首席保姆为德国人1899—文部省制定《幼儿园保育所设备规程》

1890—赤泽钟美—在新泻市创第一个托儿所—慈善,服务贫民子女1919—第一个公立托儿所在大阪设立

1926—文部省制定《幼儿园令》—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独立的法令

1948—《保育大纲》—影响了战后日本的幼儿教育

1956—将《保育大纲》修改后称为《幼儿园教育大纲》

战后日本幼儿园迅速复兴的原因

⑴法律法规的保证⑵经济上的保证⑶人口增长,需求加大

《幼儿园教育大纲》

1956 1964 1990年4月颁布实施,几经修改

原则:主体性;游戏指导为中心;指导方法适合每个儿童。

任务:保育儿童;提供适当环境;促进身心发展。

内容:健康、人际关系、语言、表现、环境。

形式:自由活动和体育活动。课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

三次振兴计划

⑴1964年,第一次振兴计划(又称七年计划),提高5岁儿童入园率,要求1万人以上的市、镇、村入园率达60%

⑵1972年,第二次(十年计划),提高4~5岁儿童入园率,要求达到1982年4~5岁幼儿全部入园或保育所

⑶1991年,第三次(十年计划),目标是确保今后10年3~5岁幼儿有充分的入园机会,并在幼儿园接受3年连续教育

日本幼儿教育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问题:⑴幼儿园和保育所的关系与智能分工⑵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⑶经济低迷,生态环境恶化,竞争压力等不利幼儿健康发展

⑷政府对二战不反省的顽固立场带来潜在问题

趋势:⑴幼保一元化

⑵师资的培养和提高

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大教育观

保姆:1882年文部省规定幼儿园和保育所的教师称为“保姆”,是“具有小学教育资格的女子,或是得到其他府县知事许可者”。

教谕:1949年,文部省公布了《教谕许可法》《教谕许可法施行令》,将幼儿园的保姆改称为“教谕”和“助教谕”,与小学教师是同级人员,并对“教谕”的任免作了具体规定。

匈牙利

特热兹在布达开办了匈第一所幼儿园——教师全男,讲德语,19世纪50年

代才培训女教师

1891—第一个《幼儿园教育法》颁布—国家对幼儿园承认和支持1837—沃嘉—第一个幼师培训机构—学生男

1990—《教育法》—允许社会办园,国家垄断教谕机构的局面结束

匈牙利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变化

⑴政体变化使匈牙利幼儿教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⑵幼师培训趋势:增加实践练习;关注幼儿学校计划;提高交流与创作能力,扩大选修课程。

⑶教育机构三大特点:权限放宽;早期技能受到重视;课程和目标有所更新。瑞典父母教育政策

1979年,瑞典议会通过决议,由各地省政府负责开展父母教育活动,在怀孕期间就要开始接受教育,此后经常到儿童护理中心接受指导,内容包括:增加必要的知识;互相交流体会;增加有关社会给予家庭关系影响的了解。瑞典学前教育问题及发展趋势

问题:⑴供不应求⑵地位工资低,合格教养员保育员不足

⑶经济形势不佳,政府无力资助

趋势:⑴由家庭联合集资办学的托儿所合作社出现

⑵政府筹措资金解决教育工作者待遇问题

瑞典学前教育特点

⑴几乎免费⑵政府关注家长权益

⑶机构形式多种多样⑷重视师资培训和教研

西班牙

1839—在马德里第一所公立常设幼教机构

西班牙学前教育趋势

⑴出台相应的法律以解决幼小衔接

⑵鼓励方法改革,在课程中体现全球化观念

⑶协调政府和大学的关系

西班牙课程的演变

⑴课程模式建立在对工人阶级慈善行为上,安排不全面

⑵“学术”课程,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⑶受福禄倍尔、蒙台梭利和德可乐利影响,重视明确的活动和感官刺激

⑷学术课程复兴,考虑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关注儿童整体发展

巴西

1896—第一个幼儿园在圣保罗建立

拯救儿童

1973年之前,巴西学前教育的主导观念,包括:关注健康营养卫生;通过娱乐活动使儿童社会化。

巴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问题:⑴发展不平衡⑵没有教师职称⑶教师地位待遇低

⑷补偿教育计划质量不高⑸过多依赖国际组织

趋势:⑴政府措施改变不平衡

⑵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待遇⑶吸取国外经验

加拿大

关注双语的使用,发展“渗透课程”

加拿大学前教育存在问题

⑴看护服务需求量增加

⑵财政预算问题

⑶师资质量担忧

⑷看护选择多样化

⑸私营机构面临困境

⑹幼小衔接⑺学校开办日托所的比率不断上升

墨西哥

学前教育问题及改革

问题:⑴发展不平衡⑵缺乏师资⑶人民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改革:⑴优先满足5岁幼儿教育要求⑵改变办园方针,发展多样化幼儿教育

⑶与社区合作⑷因地制宜定计划

澳大利亚

1896—新南威尔士幼儿园同盟(1895成立)—在悉尼创办澳第一所幼儿园高丽夫人儿童中心

1938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幼儿教育领域,作了重大举动—成立高丽夫人儿童中心,在每个州的省会建立一所,争取解决儿童营养不良和健康问题。该中心后成为澳洲幼儿教育实践的典范。

澳大利亚师资培训

幼儿教师: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两年培训专业课程和全面型教师课程待遇高

教养员:继续教育学院或高级学院获得资格证书或助教文凭

保育员:1986年《联邦儿童保护法》规定,3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有一名保育员

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特点及发展趋势

特点:⑴联邦制国家,教育分权于各州,发展不平衡⑵全社会比较重视趋势:⑴社会变化急剧,学前教育需要不断变化调整

⑵强调教师、家庭和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⑶通才教育受关注

⑷政府不明确应发挥怎样作用

新西兰毛利语言所:源于1982年的毛利文化再生运动,此项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支持和鼓励使用毛利语言和文化,在语言所中,儿童可以自豪地学习自己的文化传统。89年成为新西兰第四大学前教育机构。

《米德报告》:1988年新西兰政府出台报告,目的是为家长和家庭提供教育帮助,对新西兰早期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建议设立学前教育管理系统,政府公平地对各种学前教育机构增加资金投入。

《5岁之前》:1988年新西兰政府出台,采纳了《米德报告》许多建议,宣布现有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保持不变,认为特殊教育服务应该在所有的教育机构设立。规定师生比、教师资格等,设定培训计划。

新西兰学前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⑴幼儿园和儿童保育中心的融合关系高度发展

⑵游戏中心一直保持独立性

⑶毛利语言所未被纳入学前教育网络,需促进文化交流理解

⑷政党转换产生的负面影响

印度《联邦儿童法》

1974,具有里程碑意义,促进了联邦儿童委员会的成立。

1986,第一次把传统和历史的“幼儿看护和教育”概念,扩展为学前教育,并把其规划为教育部管理。

印度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状:⑴缺乏法律保障⑵人口大国⑶教育发展不平衡

⑷理论与实践脱节,小学化⑸师资培训有待提高

趋势:⑴需社区参与,政府与非官方组织通力合作

⑵建立正式的学前教育机构

⑶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儿童中心

⑷教师培训范围扩大,多提供实践机会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

1976年制定,规定:学前教育在费用上实行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使所有儿童从出生6各月开始到入小学前,在托幼机构接受平等的免费教育。朝鲜学前教育特色

⑴重视礼仪、艺术情感、思想政治教育⑵通过集体对儿童进行教育⑶师资培养规格高,再教育体系完备⑷办园形式多样,支援体制健全

朝鲜学前教育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不足:⑴较封闭⑵重政治教育⑶片面强调集体教育,忽视个性发展

⑷采用单一正面教育,忽视儿童人格发展的层次性和立体性

趋势:⑴教育内容、形式、管理,高度规范化、格式化

⑵电化教学成为基本教学手段之一

⑶发挥音乐教育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新村幼儿园:1982年韩国制定《幼儿教育振兴法》之后,将“新村合作幼儿园”更名为“新村幼儿园”,并把“农忙期幼儿园”和“幼儿之家”并入其中。是一种农村学前教育机构。

非洲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问题:⑴设备简陋⑵教育目标有待发展

⑶幼儿园工作不够完善⑷师资培训质量不高

趋势:⑴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创造教育环境⑵精心设计教育目标,促进全面发展⑶丰富一日活动,与社区、家庭教育结合⑷加强师资培训

南非学前教育两难境地

⑴人口背景:许多不同文化、种族和语言群体组成

⑵黑人群体人口数目急剧增加

苏丹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⑴国家需要思考其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角色问题

⑵机构设置不普遍,设备简陋

⑶教师素质不高,待遇低,培训机构不足⑷继续开展学前教育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法》定义

1909年,蒙台梭利总结了“儿童之家”的经验,出版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全面阐述其教育思想和方法,此书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蒙台梭利儿童观

儿童心理发展是“潜在能力”在适宜环境中的自然表现;存在“敏感期”;具有阶段性(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通过“工作”实现

蒙台梭利教育观(目的、内容、方法)

目的: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并以此建立理想的和平社会

内容:⑴主题教育活动(团体线上)

⑵区域教育活动(分组及个别)→日常训练、感官、数学、语言、文化

科学、历史地理、艺术

方法:⑴有准备的环境(适合发展;自由操作;材料限制;秩序;成人关联;

安全感;吸引力)根本核心

⑵教师是“导师”(创设环境;幼儿是活动“主体”;正确评价)

⑶“工作材料”是活动对象(困难度孤立;自动控制错误;顺序操作;

内在奖惩)蒙台梭利方案特点

⑴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它就像一个家;“儿童之家”内的一切都符合儿童的标

准;环境安全美观有序)

⑵教师是儿童的导师(环境的提供者;自由的保障者;发展的协助者)

⑶教具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对象(刺激的孤立性;操作的顺序性简复具抽;工作

的趣味性;教育的自动性)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正确把握和合理借鉴

内容:儿童观和教育观是其核心内容

局限:⑴把心理发展归于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

⑵寄希望于通过“蒙氏”教育法达到和平社会

⑶对环境及其作用的认识不够科学严谨

⑷感官训练带有一定的孤立性和机械性

借鉴:“以我为主,他为我用”——

⑴蒙台梭利“多层次”“多方位”“重个性”“重和谐”“重实践”的

教育方法对我们保证幼儿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和谐发展”和“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能力的初步发展”有着

非常积极实际的参考价值

⑵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⑶蒙氏作为提升素质和发展能力的幼儿教育模式,对我国教育理念

的转化有参考价值。

“以他为主,他我结合”——

⑴教育内容:设计符合中华民族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的练习;体现汉语言特点的语言教育;中西合璧的科学教育;了

解和认识祖国为核心的历史教育;符合主动性、表现能力和创造

能力培养要求的音乐美术活动;社会主义风尚和时代特点的道德

教育内容。

⑵教育形式:混龄编班面临挑战(对教师要求提高,家长不认同)皮亚杰儿童的认知结构与智力发展

⑴图示: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具有概括性特点,能从一种情景迁移到另一种

相同或类似的情景中去。

⑵同化:主体活动对环境的能动适应(为了完成目标而掌握新技能),用已有

图示完成任务。

⑶顺应:改变已有认知结构来适应环境(不包括已有经验完成任务,并形成了

新的技能)。

⑷平衡:同化和顺应间的稳定状态。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⑴成熟: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⑵物理经验:通过对物体实际接触并加以操作、捉摸而获得的经验。

⑶社会经验: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经验。

⑷平衡化:儿童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海伊斯科普课程定义: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吸取了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幼儿认知课程,其主导思想是让儿童在主动的活动中学习并获得发展。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内容、原则及主要观点:

内容:关键经验p322

原则:具体→抽象简单→复杂此时此地→彼时彼地

特点:⑴丰富而有序的学习环境—活动区⑵环环相扣的一日生活安排

⑶主动学习的儿童(自发的兴趣产生、;自由选择内容;自由操作物体;

师生生生互动)

⑷支持、协助、引导儿童学习并进行课程开发的教师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教育的影响

⑴使研究者将工作的重点从研究儿童已经知道的知识转移到研究儿童如何获得知识,极大地影响了儿童发展的研究以及儿童与成人的互动。

⑵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儿童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对幼儿教育的课程开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⑶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海伊斯科普、凯米、拉瓦特里教育方案等

⑷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符合儿童认知结构水平;符合年龄特征;要呈螺旋上升的形式;因材施教

⑸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引发儿童主动学习,促进其同化与顺应,实现其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与光谱方案

智力的定义: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含义

智力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相对独立的能力

⑴每一个体的智力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表现形式

⑵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⑶治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制约

⑷智力是多维的

光谱方案:以多元智力理论(主要)和非普遍性理论为基础,是一个自1984年开始的长达10年的研究方案,共有8大评估体系。之所以成“光谱”是因为每个儿童的智力、风格等像“光谱”一样有很多种,要以宽泛的眼光看待,潜力就会有更多表现机会。

多元智力理论八大智力领域及光谱方案八大评估领域

多:语言和言语;音乐-节奏;逻辑-数理;视觉-空间;身体-动觉;自知-反省;交往-交流;自然观察者智力

光:语言、音乐、数学、视觉艺术、运动、社会理解力、工作风格

光谱方案主要特点

⑴课程和评估相结合

⑵课程开展以儿童的强项为线索(发现→发展→全面发展)

⑶发展性评估(重点目标是发现儿童的强项;真实情境下进行;范围和程度广泛而深入;手段多样化;动态性)

⑷学习环境追求多样化、个性化(丰富、真实、个性化、创造性)

光谱方案的启示

⑴课程目标追求全员、全面和创造性的发展

⑵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追求多样性

⑶课程评价上追求发展性

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瑞吉欧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

⑴重视儿童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生成课程⑵让教师成为幼儿的合作研究者⑶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合作⑷个别化、跨学科、主体性的学习

方案教学的定义

是对瑞吉欧幼教课程最精辟的概括,它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强调儿童内在动机。

生成课程内涵

⑴没有预先设定的目标、内容等,结果无法预测

⑵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需要教师帮助引导

⑶在真实情境下评估课程,评估是为了解儿童的方案、情感、兴趣、倾向和能力从而设计有意富挑战的方案。

儿童的百种语言

既是该幼教体系在全世界举办展览的题目,也是全面介绍该体系的书籍。体现了该幼教体系的特色——儿童用100种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符号系统来表达他们的态度,是瑞吉欧体系的主要特色。

研究性学习

当今世界基础教育改革趋势之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是一个复杂结果难料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协商、对某问题进行研究。

各国学前教育比较

学前教育机构概念

⑴广义:包括幼儿在成长各阶段所涉及的所有机构,如幼儿园、幼儿保健站、

妇幼医院等

⑵狭义:涉及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各种保育教育设施,如保育学校、幼儿园等

为5-6岁儿童设立的做入学准备的教育机构,如附设在小学的学前

班和幼儿班

学前教育机构发展趋势

⑴学前教育机构形式日趋多样化、灵活化⑵扩大幼儿园服务社会功能

⑶机构微型化家庭化⑷社区学前机构发展

各国行政管理比较

⑴平行模式(两个或以上平行部门)日本

⑵两层次模式(一般3岁前福利,后教育)

⑶统一模式(一个专门部门)

课程比较

⑴行为主义斯金纳(行为分析学派)、班杜拉(社会学习学派)、美先行计划

通过控制环境刺激可改变儿童的行为;课程由方案的目标决定;

使用强化;相似教学法;重点联想学习

⑵认知主义皮亚杰儿童在先天遗传结构上,经过不断同化、顺应、平衡

而获得经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获得智力发展韦卡特认知

性课程、纽曼、海伊斯科普等

⑶人文主义马斯洛教育目的是促进人的价值自我实现;以儿童为中心;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课程改革趋势

⑴主体性的发展

⑵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⑶在活动与游戏中学习

⑷树立大课程观

师资培训制度比较

⑴类型:师范型、非师范型、混合型

⑵资格证:各国不同要求,强调继续学习

⑶职前培训:统一和一致性,加强灵活性多样性个别性

⑷在职进修:终生教育观念的兴起

⑸趋势:定向型与非定向型渗透;(职前实习职后)三个阶段趋向整体化;专业化运动发展

幼小衔接比较

⑴存在问题:幼儿园和小学衔接断层

⑵解决途径:重点发展入小学前12年的预备教育,即将5岁左右的幼儿教育

列入初等教育设置跨越幼儿期和儿童期的教育机构

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

⑴保证:政府重视,加强立法和不断投入

⑵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关心,多渠道版托幼机构,适应不同需要

发展面临问题

⑴看护危机⑵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

⑶合格的教养员和保育员严重不足

发展主要趋势

⑴学前教育中心转移(智育中心→整体发展)

⑵不分年级的教育

⑶家园共育

⑷多元文化教育

⑸以保障儿童权益为中心,教育民主化

家园共育

大教育观的体现,是幼儿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良好教育的首要条件。“先行计划”的实施,更是证明并推动了家园共育新格局。

《儿童权利公约》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此划时代的文献,第一次把国际社会对儿童的权利保障的主张转变为各国政府的承诺,包括4项原则:儿童最佳利益;尊重儿童;儿童生存保护发展;无歧视原则

生理胚胎期:

人和动物共有的由一个细胞发育成胚胎的过程

心理胚胎期:

人独有的从出生时的“精神空白”到1岁左右形成和发展了许多心理感受点和器官的“心理胚胎期”。

工作:

儿童心理发展形式之一,对某一活动产生兴趣并在开始进行活动的基础上,对该活动表现出专注且最终有所发展的才被称为工作。

导师:

人通过提供给儿童“有准备的环境”这个媒介协助儿童发自内心地主动发展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蒙台梭利称“儿童之家”的教师为导师。

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有感 幼儿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的面很广: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地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新学期开始,我发现班级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大体有三种情况:有一些幼儿不但学习习惯好,上课认真听讲,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条,也很懂礼貌、守规则,各项常规都很好,一般不用老师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儿,吃饭磨蹭、集体活动乱讲话、区角活动打闹、争抢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还有一部分幼儿表现在某些方面的情况比较明显,如有的幼儿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吃饭挑食,有的行为拖沓,还有的规则意识不强。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和班主任老师也按照这些要求做。见面有礼貌的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知道

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它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 第二,正面鼓励,耐心引导。班级中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让人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它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他们经常犯错,挨批评次数多,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前一阶段,男孩站队时特别乱,爱吵闹。但有一次,我让全体幼儿在门口站队,发现明明很自觉地站好,动作迅速。我马上表扬了他,其它小朋友看到了,也都向他学习。那天早操明明做操站队都非常棒,我又表扬了他。及时地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更加要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我认为对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幼儿,要更加耐心,不断用语言强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从某一“闪光点”的行为出现,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 第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现问题。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还有的是吃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亮亮个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做事总爱磨蹭、拖拉。个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扼要谈谈三点读书感悟。 感悟之一:成功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何为教师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育素养: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塑造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教师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 如何提高教师素养?众所周知,名师、大师的教育素养都是很高的,能够集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等大成于一身,而且具备很好的人格修养。我自知距离名师还很远,应想尽一切办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好,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因此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感悟之二:成功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

《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 近一段时间学了柳海民主编得《学前教育学》这本书。经过阅读与学习,我对学前教育得基本概念,学前教育得特点、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学前教育与儿童、幼儿园生活活动、幼儿园游戏、幼小衔接等有初步得了解与认识,为继续深入学习学前教育这一专业奠定初步得理论基础。 一、学前教育概述 学前教育学就是教育学科得分支之一。 世界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得专著”就是夸美纽斯得《母育学校》;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得研究领域得最终确立就是由福禄培尔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完成得。 学前教育就是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得保育与教育活动得总称。学前教育得对象就是学龄前儿童或学前儿童,基本内容就是保育与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三要素:学前儿童、学前教育者、学前教育措施 学前教育得类型 学前家庭教育:就是父母或其她家庭成员在家中对学前儿童实施得保育与教育活动。 社会学前教育:就是在家庭意外得社会场所、有专人对学前儿童所实施得保育与教育活动得总称。可分为两种形式:专门化得社会学前教育机构所实施得教育。二就是其她社会组织、机构所实施得学前教育。我国专门化得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就是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

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得一门科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得主要内容:1、儿童观得演变与发展;2、教育观得形成与变革;3、学前教育得目标与任务;4、学前教育课程得种类与评价;5、幼儿园社会得价值与实施;6、幼儿园游戏得价值与指导;7、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得内容与原则;8幼儿教师得素养与培训。 学习学前教育学得方法: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博览与精读相结合;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预习与复习相结合研究学前教育得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当代学前教育得发展趋势: 1.指导思想: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 2.政府加大干预学前教育得力度 3.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学前教育得特点:基础性、启蒙性、公益性 学前教育得基本原则:普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保教综合原则、以游戏为主要途径得原则。 学前教育得任务:对学前儿童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得教育,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二、学前教育与儿童 儿童发展:就是指在儿童生长过程中生理与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得量变与质变得过程。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等特征。

00320 领导科学(2011年版) 《领导科学》黄强、彭向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1.1.与社会化大生产、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方式是【B】A.经验领导B.专家式领导C.科学领导D.民主领导 1.2.现代领导方式总的趋势是【B】A.人本主义和专制主义B.人本主义和民主主义C.效率主义和环保主义D.民主主义和专制主义 1.3.相对于传统的经验领导,领导方法的科学化表现在【C】A.领导方法的科学化要求法治化B.决策与执行分离C.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D.领导方法的科学化是对个人经验的否定 1.4.领导科学的综合性表现为【D】A.领导环境复杂多变B.富于创新C.卓越的个人能力D.解决人的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1.5.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是【D】A.被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的矛盾B.领导者的内部矛盾C.领导者的决策与客观实际的矛盾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 1.6.关于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C】A.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B.深化全面改革的需要C.巩固统治地位的需要D.迎接新技术挑战的需要1.7.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不要【C】A.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思想为指导B.一切领导活动必须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C.摒弃古今中外的领导思想,创造自己的新的领导理论D.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总结党的领导实践 1.8.领导活动产生于【D】A.人类的精神活动B.人类的祭祀活动C.人类的沟通活动D.人类的共同劳动 2.1.领导的综合影响力的内容及其构成是【B】A.权力、品德、知识和威信B.权力、品德、知识和才能C.权力、威信、经验和才能D.威信、经验、毅力和才能 2.2.领导属性的二重性表现为【B】A.社会属性与阶级属性的统一B.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C.阶级属性与经济属性的统一D.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的统一……1 3.7.在领导绩效考评方法中,一种现代社会广泛采用的了解社情民意的考评方法是【D】A.目标对照法B.模拟考评法C.比较考评法D.民意测验法 13.8.模拟考评法的具体方式是【A】A.公文处理B.小组讨论C.口试D.笔试 1.1.领导科学的范围是由它的研究对象确定的,大体上包括【ABCDE】A.领导观念、职能的理论B.领导方法、艺术、作风的理论C.领导体制的理论D.领导绩效考评的理论E.领导者的素质和修养的理论 1.2.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特征主要表现在【ACE】A.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B.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C.社会活动变化越来越迅速D.环境越来越恶劣E.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1.3.领导活动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这主要是因为【ABC】A.领导活动实践本身包含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B.领导活动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C.领导活动具有综合性的特征,需要应用各种知识进行综合研

教育心理学笔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教育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围)P5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育学理论的基础建立在心理学上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卡普捷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着作。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之父”,最早用动物做实验--饿猪试验 1908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着作是由房东岳译日本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2.发展时期(20th20s-50s) 斯金纳:程序教学、教学机器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时期:(20th60s-70s) 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观点阐述有意义学习 4.完善时期:(20th80s) 1980年,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出版。

P14 ( C )可以对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的现象进行研究。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 P18 心理发展 0乳儿1婴儿3幼儿6~7童年11~12少年14~15青年25成年65 P20 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内容:建构主义发展观 认知结构:图示、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物体恒存 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泛灵论”、没有守恒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观、思维可逆、去集中化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命题运算阶段、抽象思维 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 理论介绍: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两种心理机能:低级、高级) 提出心理发展观: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最近发展区:合作型学习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篇孙艳红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自己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出自这一条建议。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 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

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特别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城市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 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即使是实验室,有多少学校能真正重视它的建设呢? 建议第三十五条和第三十六条都是说培养学生记忆力的。 记忆力,不管对于学生的学习或者是成人的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凡在学习上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无一不是具有比较强的记忆力,那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呢?靠死记硬背能锻炼出好的记忆力吗?苏氏在这两条建议中做出也比较详细的说明。在他的文章里,他特别反对“死记硬背”,他会这种记忆方法“甚至会造成幼稚病,简直会把人变成傻瓜”。 那么他强调的是怎样的一种记忆方法呢?他说,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而获取的知识越多,逻辑的认识对学生的情绪领域触动得越深,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新的知识在意识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严整。在这里,他特别强调了有理解的记忆。也就是说,在记忆的过程中,不随意记忆占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记忆的东西就越牢固。 怎样才算是有理解的记忆,如何将记忆长久的保持下来

爱是相互的 爱是相互的,在我的工作中我感受到了这一点。我对孩子的爱,可以变成家长对我的信任,因为我和家长都把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班里的孩子不来幼儿园时我会主动打电话询问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让家长可以感受到我对孩子的爱,我也可以准确的知道孩子没来幼儿园的原因,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我的一句询问,让家长知道孩子在老师的心中很重要。我这样做也是在悄悄地告诉家长:把孩子交给我请放心,因为我爱他。现在只要孩子不来,家长就会主动电话告诉我。因为我爱孩子所以家长很愿意和我交流,孩子有点什么事都愿意和我们说说。好像我们有神奇的魔法可以让调皮淘气的孩子变得听话懂事。我的付出这就是回报:家长对我们的信任。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巡视每一桌的孩子,看看是不是有谁没来。 爱是相互的,在我和孩子的相处当中我更真切的这样认为。上个星期欣蕊没来,我给欣蕊的爸爸打了电话知道孩子病了,需要在家里休息几天。妈妈带着欣蕊去医院输液,我们的宝宝输完液还要来幼儿园看看。妈妈告诉我们说孩子想幼儿园想老师啦。我听了心里暖暖的,我对孩子付出的爱,在欣蕊的身上我真切的看到了孩子对我的爱。这个星期欣蕊还没有完全好,就要来幼儿园上学。妈妈拗不过孩子就送我们的欣蕊来上学了,但是每天放学后还是要去医院输液的。孩子不愿在家里享受妈妈的爱,要来幼儿园和小朋友、老师在一起。这证明了孩子爱幼儿园、爱幼儿园里的老师,才愿意来幼儿园。欣蕊好多天没来了,我把她抱在自己的怀里,问一问这些天做些什么、想点什么。孩子很高兴地和我交谈,她快乐我也快乐。 不知道怎么才能准确的表达我的心情,高兴、幸福、快乐……。我爱孩子们,我爱我的工作。 正确对待小班幼儿的打人现象 一天早晨,一个小朋友的家长问我:“老师,孩子说有个小朋友老打他,好像叫***。这两天我们孩子都不愿意来幼儿园了。”我听后忙问:“孩子说打到哪里了因为什么打的”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领导科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领导与管理的本质区别在于(A> A.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 B.决策与执行合一 C.需要大量的决策信息 D.个人决策为主 2.“朕即国家”是一种(C> A.专家式领导 B.专家集团式领导 C.家长专制领导 D.集体领导制 3.列宁曾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这表明(B> A.领导者的意愿只有通过被领导者的行动才能实现 B.被领导者的素养从根本上决定着领导绩效 C.被领导者是完全被动的 D.被领导者是相对的 4.领导工作中人治与法治的根本差别在于(C> A.领导主体集团化 B.领导方法科学化 C.领导方式民主化 D.领导决策专门化 5.体现领导权限划分并保证领导活动有序开展的组织工具是(B> A.领导方法 B.领导体制 C.领导职能 D.领导作风 6.人民群众对领导实行监督的前提是(D> A.领导者开明程度高 B.加强公民素质教育 C.民众监督意愿强烈 D.贯彻民主公开原则 7.下列选项中属于领导政绩评价标准的是(A> A.社会指标 B.自然指标 C.“形象工程” D.“献礼工程” 8.领导指挥方式中表彰先进、推广经验、为人表率的方式被称之为(D> A.引导 B.命令 C.说服 D.示范 9.所谓追踪决策是指(C> A.对原有决策的局部补充和修正 B.对原决策方案的重申和辩护 C.带有根本性重大调整的新决策 D.对原决策的彻底否定 10.作为现代科学决策的重要标志之一,智囊机构是指(C> A.领导身边的谋士 B.隶属于领导者的秘书机构 C.相对独立的专家咨询机构 D.社会名流 11.考选制的优点是(A> A.标准统一 B.差额选举 C.群众推荐 D.协商决定 12.在我国公共部门,领导者因工作严重失误并负有重大领导责任者应当引咎辞职,但本人不提出辞职者,应当(D> A.降职 B.免职 C.辞退 D.责令辞职

教育心理学 裴斯塔洛奇-----提出“教育要心理化” 心理测验最初由英国高尔顿提出 卡普捷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是迄今为知的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第一部教育心理著作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心理教育学观点认为它是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科 (二)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实验教学运动的代表人) (三)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最初倡导者是桑代克、奥苏泊尔) 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 1教育作为一种经验传递系统,是通过教育与学生的交往活动实现的 2教育系统的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经验的传授者及其传授活动;经验的接受者及其接受活动;经验本身以及媒体。3教育系统三要素,在统一的经验传递中有独特的作用,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构成教育系统本身的独特结构:教受制于学,学受导与教;学与教受制于教材,教材必须依据学与教。 第一节主要内容 总论、学习理论、学习心理、知识信息、技能学习、广泛学习、教学设计及其成效的考核与评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及研究原则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教育心理学 二、科学系统论与教育心理 学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 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系统性原 则3 实践性原则4 综合创 造性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主要 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观察法 教育心理问题的研究程序 一、确定研究课题二、 查阅文献三、提出假设四、 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 五、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六、 撰写实验报告 第一节桑代克的联结- 试误说 第二节巴浦洛夫的经典 性条件作用说 第三节华生的刺激-反 应说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 学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 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 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 认知结构。 一、认知学习观 (一)学习的实质是主 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二)学 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 个基本过程 二、结构教学观 (一)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 学科的基本结构(二)掌握 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 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 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2 结构原则(动作;图像; 符号)3 程序原则 4 强化 原则 三、发现学习观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一)动机阶段(二)领会 阶段(三)习得阶段(四) 保持阶段(五)回忆阶段 (六)概括阶段(七)作业 阶段(八)反馈阶段 第一节班杜拉的观察学 习理论 一、班杜拉的经典实 验 榜样学习实验‘ 二、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 条件 (一)注意观察(调节着观 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 知觉) 影响因素: 1榜样行为的特性 (1)榜样的显著性,复杂 性、普遍性和实用价值影响 着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 (2)人们对敌对的,攻击 性行为远较亲社会行为易 模仿,奖励比惩罚的行为易 模仿。 2榜样的特征 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 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越 相近越易引起注意; (1)受人尊重,地位较 高,有能力的…… 3 观察者的特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一、自然人性论二、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 中心疗法三、知情统一的 教学目标观 四、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五、学生中心发展观 三、当今建构主义理论的基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书中涉及很多我们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用了很多的具体的事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深受启发。它可以作为一面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书中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是我们在教育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下面谈谈给我触动很深的几个方面。 一、关于教师的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的教育素养总结为三个素养:一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深刻认识,二是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懂得儿童研究的方法,三是教师的语言修养。 关于教师的学科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大纲的知识应当是教师知识视野中的起码的入门知识,是沧海一粟,而这些广博的知识从何而来?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书中举了一位讲课非常精彩的历史老师说他用一辈子来准备一节课的例子。作为新教师的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更需要读书,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书读得越多,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拥有广博知识、创新思维的教师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我们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关于儿童研究和教师的语言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研究儿童,就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弄清楚儿童的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入了解儿童的欢乐和忧愁,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在上课时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我们要知道,上课时我们的注意中心是学生,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是我们新教师初登讲台常常忽略的一点,总是按照备好的教案,一字一句的认真传授教材知识,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学生也筋疲力竭,教学没有诉诸学生的心灵。而如果教师能用语言来创造准确、鲜明、儿童能理解的形象,就能启发儿童的思维。这让我深深反思,有时抱怨学生一个知识点讲了这么多遍还是记不住,其实是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够到位,今后我要精磨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晰有逻辑,备课时就要思考这样表述学生能理解吗?不理解时我应该用个怎样具体的例子? 二、关于教学 我们要学会研究教学,在上课之前我们就要思考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2篇 在学前教育评价的实施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怎样做好实施过程中的分析评价?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月阅读了《学前教育评价》的第三章“学前教育评价的实施”,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学前教育评价方案实施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即评价 的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搜集评价资料的工具技术问题、评 价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结果处理等问题。 在实施学前教育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评价工作的准备, 还是具体评价工作的展开和评价结果的反馈等都需要我们 认真的对待。评价实施是否具有科学性将会极大的影响评价 结果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从而影响到评级质量的优劣。学前 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包括:评价准备阶段、评价实施阶段 和评价的结果反馈阶段。准备阶段要有人员的组织准备和文 件的准备(自我评价表、审报表、多类数据统计表和汇总表)以及一些需要的测量工具。在实施的阶段要宣传发动、收集 资料、分项评分并汇总整理(评价人员应该给每一具体的项 目评分,即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与指标的符合程度,人 定相应的分权或等级),汇总后,应该有专人写出评价工作 的总结报告案料。在实际的课题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向 书中说的收集一些资料撰写课题总结和论文。在书中还介绍 了一些评价工具有论文体检测(即:通过出一个问题或几个 试题让评价对象自由回答的测验)客观测验(即:通过回答一

些判断题或选择题来进行测验)、客观评定(打分法、等级法),这几种方法在实际的课题评价过程中是比较实用的,而且操 作起来比较简单。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准备工作、 要注意的问题有了了解,学到了一些评价工具的运用,丰富 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学前教育《让“听不见”都听得见》读书笔记学前教育读书 笔记(2)最近我读了学前教育每月话题栏目红的聊城 大学幼教中心阮淑贞写的让“听不见”的听得见这篇文章, 我很有同感。 在我从教29年里遇到过不少“听不见”的孩子,无论 是上课还是活动,总是有一些“听不见’的孩子,特别幼儿 园孩子更为明显,就像人们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说一个 那个好像跟他没关系,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点没听见,看 了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原因有二: 1、一日常规要求不到位,不统一。 2、教师的指令有时过于繁琐,不分主次,要求过多。 反思自己确实如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反思,每发指令 时,幼儿应在什么状态下,才能听明白,教师一定要注意语 气,语调与活动情景的结合,比如,教师不应一次性发号几 次指令,让孩子明白指令后在让他去完成,不能催促孩子快 点完成。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给教师得建议》读书笔记 我读了《给教师得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得教育观点,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扼要谈谈三点读书感悟。 感悟之一:成功教师应具备较高得综合素养 何为教师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得教育素养:这首先就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得学科要有广博得知识。教师得教育素养得一个很重要得因素,就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得方法。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就是教师得语言修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得教育素养得一个重要得特征就是教师越就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她得讲述就越就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得时间就越少。教育素养得第一个标志,就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塑造学生得理智与心灵。教师讲述教材就好比就是向交谈得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就是宣讲真理,而就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 如何提高教师素养?众所周知,名师、大师得教育素养都就是很高得,能够集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等大成于一身,而且具备很好得人格修养。我自知距离名师还很远,应想尽一切办法有效地提高自己得教育素养。还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得建议好,那就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得友谊。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得需要与对知识得渴求。她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

要,当作饥饿者得食物。要有读书得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得灵魂,开启我们得教育良知,锻造我们得优秀品质,因此静下心来读书就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得手段,就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得要素之一。 感悟之二:成功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得愿望就是一种精细而淘气得东西。形象地说,它就是一枝娇嫩得花朵,有千万朵细小得根须在潮湿得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瞧不见这些根须,但就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与美就会凋谢。” 兴趣就是学生学习得动力,就是点燃学生智慧得火花。没有兴趣得指引与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就是枯燥无味得,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她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得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得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得教法引领学法,例如,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得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得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 感悟之三:课堂提问 关于课堂提问。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您要尽量使您得学生瞧到、感觉到、触摸到她们不懂得东西,使她们面前出现疑问。”教师要能“对教材进行深思

小班教育笔记大全(30篇) 小班教育笔记大全第1篇: 高高举起的小手 我们彩虹班的孩子最喜欢听故事,所以我经常会把一些教育活动资料以故事的形式讲给他们听。故事讲完啦,我问:“故事中小熊是怎样受伤的”胆小的萌萌似举非举的小手颤抖的举起一点,调皮捣蛋上课不专心的蛋蛋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还嘟嘟着“我我”我说:“蛋蛋请来回答。”蛋蛋站了起来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然后把头低下了,再叫就不抬头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当教师有问题要问孩子的时候,能够进取举手发言并且思维活跃的就那么几个孩子,然而,另外一些孩子却很少发言,常常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貌。有些孩子本身上课不够专注,从而使得思绪游离与活动之外,没有进入学习的状态,是因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来,有些孩子不想说,脾气比较倔强,还有一些却因生性胆小而不敢回答。 为了给每个孩子展示的机会,我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每一天中午起床后孩子们自由支配来进行团体面前编故事,会编的幼儿能够讲长一点的故事,不会编的一二句也行。有的孩子很高兴了,有的孩子处于无奈,因为我经常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跟着一个讲的,不用举手。经过多次的锻炼,

孩子们得到教师、同伴们的肯定,每次这样的活动就连平时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也能勇敢地站起来,把自我编得故事讲出来和大家分享。虽然孩子们编的故事不是很好,有的前后不符、有的不连贯,但这却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本事,锻炼了孩子们勇敢的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大胆回答问题方面,都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我取消了开火车的形式,令我欣喜的是我看到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满了期望和感动,相信高高举起的小手会越来越多。 小班教育笔记大全第2篇: 沙水游戏中,让孩子自我解决问题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离不开游戏,并且幼儿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所以,沙水游戏更是获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及时的鼓励、适当的表扬、自然的引导,都能使幼儿从中获得进取愉快的情感体验。 如:户外活动时,我们组织小朋友参观了公园里的动物园,回来后,根据孩子们的意愿,我班上开展了沙上建构活动“动物园”。第一次活动时,孩子们遇到的问题还真不少,刘佳音说:“朱教师,动物园里没有动物怎样办呢?李乐晨、王玉萍、王艳玲几位女孩子说:“朱教师,我们没有东西盖小动物的房子怎样办呢?”陈庆润说:“教师,没有海豚和海狮的家怎样办呢”应对小朋友的这么多的“为什么”,我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六月份,我静下心来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这本书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教育独到的见解,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然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首先谈谈“因材施教”的问题。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常会面对班里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的学生,老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呢?很多教师都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什么不知道学习了,脑子笨了,家长不配合等等;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缺乏“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

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平时不应该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苏霍姆林斯基给一位后进生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后来,这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提供动力。 另外,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与现实生活中我们整天对待学生冷冰冰的态度鲜明的对比,也让我反思。

篇一:《幼儿园教师大班教育随笔(精品10篇)》 幼儿园教师大班教育随笔(精品10篇) 教师屈老师 “捣蛋王”也需要爱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管是主题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遵守纪律和守规则的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疼爱,反之,那些“捣蛋王”听到的,只能是教育和训斥,其实,有时细想起来“捣蛋”的孩子也有很多可爱之处。 晨晨是我们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白净的皮肤,可爱的脸蛋,看着都着实招人喜欢,而他就是我最头疼的“捣蛋王”,小手就没有闲的时候,特别是在游戏的时候,总是与小朋友发生纠纷,告状的屡见不鲜,在我观察中,晨晨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每次在玩区域活动时,他都表现积极,愿意参与游戏,也希望老师会关注他,喜欢他。从我关注他后,我发现晨晨与小朋友交往的方法不对,所以经常事与愿违,所以告状的也就见怪不怪了,如在玩区域活动时,在区域里随意走动,随意拿或抢玩具,“老师,你看晨晨,跑我们这里抢东西”“老师,他挤我们”“老师……”。每当发生这种事情,我都有意识地,悄声提醒他,教他正确的交往方式,在与他交往的过程中,鼓励他与小朋友们搞好团结,要学会分享玩具,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们商量,不能硬抢,大家一 起玩才快乐,在主题教学活动时,让他有表现的机会,因为他聪明好动,上课喜欢回答问题,我就多给予表扬,潜移默化的教育有了小小的气色,慢慢的他和群了,会说“我们一起玩好吗”。 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的,调皮的孩子也不列外,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耐心,也许一个眼神或一个提示,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应,让爱走进幼儿的心田,让世界弥漫爱的芬芳。开放的“睡前五分钟” 每天午睡总让我感到头疼,孩子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如厕的如厕,脱衣服的脱衣服,赖在活动区不肯离去的仍在玩耍。一会儿告状声又此起彼伏,谁推人了,谁还不肯睡了,谁又在讲话了,谁手里还拿着小玩意儿了。老师帮着这个,劝着那个,就这样,那几个磨磨蹭蹭的还在挤眉弄眼呢。 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在孩子们看来,一旦睡下了,就失去了讲话、活动的自由,所以想方设法要在睡前说完自己想说的话,做完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我告诉孩子们,以后,老师在午睡前五分钟会提醒大家,小朋友可以在这五分钟内做完自己想做的事,过了这五分钟,小朋友就必须上床睡觉了。有了这“睡前五分钟”的提醒,到了午睡时小朋友不再那么忙乱。 有时候,当我们感觉到孩子太烦、太吵、大闹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了孩

领导科学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 1、领导科学是以___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科学地揭示领导工作中合乎规律性的东西。(领导活动) 2、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在__________就有了。历史上把这种原始的自然领导制度称为“__________”。(原始社会、禅让制) 3、原始社会只能采取原始的集体领导方式,并常常与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图腾崇拜) 4、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的“禅让制”领导制度被父传子的“_________”所取代。故这种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世袭制、家长式的经验领导) 5、资本主义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应用而生并逐渐普遍化,科学领导的产生已不可避免。(专家式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 6、____________说:“领导就是服务。”这是对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论述。(邓小平) 7、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____________”的产生。(事业部制) 8、________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斯隆) 9、________进而提出“决策工作专门化”的论点。(西蒙) 10、现代咨询除官方___________外,还有非官方的___________,即民间咨询,如美国___________。(内部咨询、外部咨询、兰德公司) 11、在咨询建议的自主性、客观性方面,外部咨询____________________。(优于内部咨询) 12、____________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供了可能。(领导主体集团化) 13、专制统治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垄断、权责脱离) 14、民主体制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力分享、权责一致) 15、“____________”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事业部制) 16、____________必然成为一种维护民主、安全社会、提高领导绩效的现代领导方式。(法治化) 17、_________________,是领导科学产生的源泉。(领导活动实践) 18、领导科学就是对领导活动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_________和_________。(系统化、理论化) 19、现代社会的三门全新的横断科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通称为系统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20、领导科学的出现还是现代社会_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结果。(分工发展、深化) 21、社会分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的______分工,如历史上最早发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另一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的_______分工,如决策与执行的分工,.( 横向、纵向) 22、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类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马克思主义) 23、_________为人们提供了研究一切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有这些都为领导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 24、领导科学在我国建立于______________年代,发展于______________年代,完善于______世纪后。(20世纪80、20世纪90、21) 25、柴本良等人写了“________________”一文,开创了我国领导科学研究的先河。(软科学与领导艺术) 26、刘吉、赵红州撰写了“现代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___________”的概念。(领导科学) 27、1983年5月,由上海的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撰写的《__________________》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领导科学专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这门科学进入初创阶段。(领导科学基础) 28、领导科学就是专门研究_______________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的学问。(现代领导活动) ________是领导科学中最基本的范畴,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领导) 29、领导过程包括几个基本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 30、领导要素内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以及领导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 31、领导科学研究范围中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主体、结构、过程) 32、领导科学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①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_____。(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 33、现代社会的三大分工是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分工。(决策与执行、决策与咨询、决策与监督) 二、简述题1、简述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①决策工作专门化;②领导主体集团化;③领导方式民主化;④领导方法科学化 2、为什么要把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答:①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领导活动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领导活动实践本身就包含着及其丰富的科学内容;②与其他领域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③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3、简述领导方法科学化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