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案国民革命部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案国民革命部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案国民革命部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案国民革命部分

第3、4学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教学过程: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中共“三大”(中国共产党方面)

背景: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之后,中国的工人运动暂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由此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虽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所以在二七惨案后,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大体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尽管这个党在几经挫折后,并没有多少实力,并且成分复杂,严重地脱离群众,但是,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因此首先应当争取同国民党的合作。

杭州特别会议1922年8月,杭州西湖,决议:……

时间及地点:1923年6月广州

决议:(见书68面)

2.中国国民党“一大”(中国国民党方面)

背景:孙中山于是1920年11月重返广东,恢复军政府,领导第二次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炮轰孙中山驻地,8月9日,孙中山离开广州再赴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受到极大打击,陷入困境。他对于国民党内部的腐败深恶痛绝,也透彻地明了与中共的合作将有利于推动国民党的革新,使国民党跳出狭小的圈子,从而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中国国民党宣言》、《孙文越飞宣言》

时间及地点:1924年1月广州

决议: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见书68面)

意义:

这样就有了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产生了当时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及其北伐战争。

(二)国民革命的兴起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1.工人运动的复兴与农民运动的发展

1924年7月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

国民党中央设立了农民部,

1924年7月广州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

广东各县纷纷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

2.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建立

1924年5月,孙中山总兼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加伦等苏联红军将领为军事顾问。(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苏俄政府)

同一切旧式军校的根本区别:根据苏俄建军经验,把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黄埔军校短期内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在统一广东和推动北伐中都成为军中英杰。国民党军名将的杜聿名、黄维、郑洞国、范汉杰、李仙洲等,共产党军名将徐向前、林彪、陈赓、左权、周士第、王尔

琢等,黄埔军校也因之名扬天下。

3.孙中山北上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11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离开广州北上,沿途宣传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张。当时孙中山民身患肝癌,但他希图与冯玉祥等“共筹一建设之方略”,由于病情发作,不幸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但是,国共两党广泛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国民革命的呼声更加高涨起来。

4.中共“四大”

5.“五卅运动”……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五卅运动”的广泛性和尖锐性为以前大规模的民众性运动所罕见,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也由此高涨。除通过和平的外交手段、游行示威以“废约”和夺回权益的方式之外,一种以罢工、罢市甚至直接进行暴力冲突以反抗列强的新的民众斗争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和五四运动相比,五卅运动后,民众运动并没有因为抗议获得部分成果而停止,各界人士在继续反帝爱国运动的同时,引导民众转向争取民族政权、反对军阀政府的活动。这一转变是一个巨大的政治动员,它为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在国共两党的发动下,北京、天津、济南、武汉、广州、开封、哈尔滨等城市都相继发动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从繁华的都市到穷乡僻壤,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怒潮,以不可遏止的声势迅速席卷全国。

6.省港大罢工

五卅运动后,显示中国人反帝心态最为明显的运动,莫过于影响深远、规模浩大、时间持久的省港大罢工。

时间:1925年6月,香港、广州两地工人声援上海工人斗争,领导者是苏兆征,坚持了解16个月,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对大革命高潮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一)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

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革命形势的高涨,国共两党把北伐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下进行的,但主持的是当时的广州国民政府。

注解:广州国民政府的来源

第一次护法运动中,1917年7月孙中山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任大元帅;第二次护法运动中,1920年8月,孙中山重返广东,恢复军政府,改为中华民国政府;1923年1月在孙中山的组织下,原广东的北伐军、滇军和桂军联合击败了陈炯明,2月孙中山重回广州,为谋求与北方的和平统一,孙中山不再设立政府,而于3月2日设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于北京,国民党和政府按合议制领导体制进行了调整和改组,6月改组大本营为国民政府,因其设立在广州,与北京国民政府区别,习惯上称之为广州国民政府。7月成立,8月统一改编了国民革命军。

序幕:

直接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是:直系吴佩孚、直系分立出来的孙传芳、奉系的张作霖

战略方针:

胜利原因:

(二)工农运动的普遍高涨

以北伐战争为契机,在国共两党的发动下,南方各地的工农运动以空前的规模迅速高涨起来。

在城市: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有了较快发展,1927年春,全国总工会会员已有北伐前的120万增至200万。

1927年1月,武汉人民在刘少奇、李立三的领导下,占领了汉口英租界,2月,国民政府英国签订协

定,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1927年3月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第三次爆发,占领了上海除租界外的全部市区。(16日蒋介石率领的第一军开始向上海发动进攻,21日第二十一师占领苏州、逼近上海,同日上午12时起,上海数以十万工人举行总罢工并转为武装起义,5000名工人纠察队员在成千上万工人的支持下,向警察局、兵营、火车站等地戟,第一军也趁机发动攻势,至23日下午,孙传芳的安国军纷纷缴械投降。

在农村:

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迅速发展起来,1926年11月中共中央成立了农民运动委员会,1926年底至1927年初,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先后召开全省农民代表大会,成立了各级农民协会。(1927年4月,在北伐军影响下,湖南农民协会会员由北伐前的40万人发展到518万人,75个县中有58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

(三)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是在国共两党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了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1.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2.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当时国民党组织得到最大发展的地方,也是左派最占优势的地方,也是共产党员最多的地方。

3.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经过共产党人的深入细致的工作,一向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的力量逐步地组织起来、凝聚起来。这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及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4.大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好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和表率作用,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的第四军独立团,是一个突出的例证,独立团在北伐中战功卓著,使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等)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上海解放的主力。

三、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一)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

1.蒋介石叛变革命

北洋军阀势力的迅速崩溃,使帝国主义列强感到震惊,它们在中国集结兵力,制造事端,企图以武力相威胁,阻挡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同时开始把当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看作国民党内的“稳健派”,进行拉拢。蒋介石“虽曾组织黄埔军校,指挥北伐,但他的军阀思想和投机思想却与他“参加”。革命相随而来”。在大革命初期,他“起了一般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作用”,1926年3月,他制造了中山舰事件,5月制造了整理党务案事件,打击共产党和工农的力量,他的立场就转到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变为新右派”。

1927年1月……

2.中国共产党“五大”没有挽救革命

3.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7月15日汪精卫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在其辖区内开始了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大屠杀,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书72面)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要求:

一、了解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懂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认识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二、把握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掌握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以及怎样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三、认识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挫折,懂得“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掌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四、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过程,认识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第1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教学过程:

导入:

从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国民革命时期。

从1927年至1937年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段时期主要是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中国共产党展开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再到遵义会议和长征。

讲解:

国民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集团建立了在全国的独裁统治,在国民党统治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遭遇严重障碍。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一些人,在国共两党之间组建新的中国党派,试图寻找一条通过改良主义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建立过程:

1.宁汉合流与继续北伐

1925年组建了广州国民政府,然后开始北伐,将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沙流域和黄河流域。1926年9月克服武汉,12月5日,国民政府决定停止在广州办公,随后中央党部和政府人员陆续北上,经过一系列波折,最终形成了以汪精卫等为主的武汉国民政府。

1927年4月18日,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承认武汉国民政府的合法性,两者互相对峙。经过番周折,宁、汉合流。1928年2月南京政府改组,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其后,国民党政府的军队继续北伐,于6月进驻北京、天津一带。

2.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

1928年4月29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回东北途中,日本人在皇姑屯军站预埋炸药炸死,其子张学良于同年12月29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样,北洋军阀政府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政权性质:

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实行一党专政,废除了议会制度。

如何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呢?

首先

其次,

再次,

最后

(二)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1.外国垄断资本在华扩张

1)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前的十年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

进一步扩展,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的大片土地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独占殖民地,日本侵略者肆意掠夺中国的

资源,残酷地压榨中国人民。按照“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原则,中国的民族工业是不允许存在的,武汉失守后,关内被毁的工厂约占当时工厂的37%,其余的,除少数内迁外,大部分为日本侵略所占夺。《大染圬》

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

约和协定,使美国在中国享有特权,美国资本迅速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生活中占据了支配地位,。正因为如此,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2.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这个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1)大部分土地为地主及旧式富农所占有,只有少部分的土地属于农民,地主以及旧式富农将土地租

给农民,向他们收取苛重的地租,主要是实物地租。

2)除地租外,农民还受到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

3)政府当局在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封建剥削制度的同时,还通过征收苛重的赋税等直接对农民进行

掠夺。

3.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1)什么是官僚资本

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家

2)官僚资本的垄断:

金融业方面

工业垄断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处境艰难

1)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阻碍:

外国资本的压迫,本国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2)中国民族资本的特点:

二、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

社会基础

派别:

主张:

失败:

第2学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教学过程:

导入: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没有改变,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进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从血泊中坚强地站起来,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艰苦历程。

讲解: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

(一)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环境

中国革命形势转入低潮:

1)国民党疯狂镇压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

2)共产党内不少人在思想上、政治上陷入了混乱状态,存在着严重的消极、悲观情绪;

3)大革命高潮时参加革命统一战线的民放资产阶级附和了蒋介石,一部分上层小资产阶级也产生动

摇脱离了革命阵营。

4)但是,一些追求进步、向往真理的人士,在革命的危急时刻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如:徐特立、

郭沫若、贺龙、彭德怀等。中国共产党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是质量在提高,党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了。

(二)中国共产党人发动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汉口

内容:(着重在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意义:(转折点)

2.南昌起义:

时间、地点、领导人

历史意义:1

2

3

3.秋收起义

时间、领导人、特点

三湾改编

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及其意义

4.广州起义

时间、领导人

总结:(书82面)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为了坚持中国革命,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进行武装斗争。在俄国,共产党利用长期合法的斗争到时机成熟时,举行武装起义,首先夺取中心城市,然后把革命推向农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就应当指向城市还是指向农村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创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那么这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怎样选择的呢?这经过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番探索。

1.实践经验的总结

从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来看,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当时地受第三国际的指导,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这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是革命工作应当以城市为中心,发动城市暴动。中国共产党中央继续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但是,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

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经过摸索,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除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外,南昌起义余部一部分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会合,主要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移到湘南农村,在那里开始探索上山打游击、开展农村革命的新的途径,后来也上了井冈山(井冈山会师)。广州起义余部一部分也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农民会合;一部分后来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另一部分则从广州西北郊转入农村,后来参加了广西左、右江起义。客观环境迫使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革命者深入到农村区域去坚持革命斗争。

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

八七会议。。。。。。(书84面)

中共“六大”确定了。。。。。。

中共六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指出

这些事实说明。。。。。。

2.具体理论及体现

这条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一时期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期。形成的标志: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建军和建党路线的提出。

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0月和1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理论重点一: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客观条件:一是国民革命的影响;二是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主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二是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理论重点二:明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观点: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实际上否定了照抄外国经验的“城市中心论”,体现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已经基本形成。

《反对本本主义》

观点:深刻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开创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评价:(书86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后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持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第三国际、斯大林)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二)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与土地革命的深入

1.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五次反围剿:

定义: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过程:

1928年12月,第一个土地法。。。

没收所有土地(中农、富农、地主)、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方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利益

1931年2月

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所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

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的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所有,任凭自由买卖。

阶级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的指引下,根据地开展了热火朝天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中国没有单独代表农民的政党,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没有坚决的土地纲领,因此,只有制订和执行了坚决的土地纲领、为农民利益而认真奋斗、因而获得最广大农民群众作为自己伟大同盟军的中国共产党,成了农民和一切革命民主派的领导者。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靠了农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

二、左翼文化运动的开展

国民党统治区的共产党人和文化界进步人士

文化战线上

代表人及作品:

第3学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过程:

导入:

上一节课已经讲到了“反围剿”的胜利,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并且鄂豫皖、湘鄂西等根据地也有了发展,特别是在中央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是怎样的情形,后来又为什么会有红军长征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年11月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

内容:①

2.根据地建设:

政治上: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文化上: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二)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1.危害及表现、原因

2.导致的结果(红军长征的原因)

二、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选择

(一)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开始(红一方面军)先锋:方志敏为首的北上抗日先遣队

项英、陈毅等率领留在南方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游击战争

1934年12月毛泽东的主张提议放弃原来的进军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得到多数人的赞同。

(二)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

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决议:

意义:

三、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

(一)长征的胜利结束

过程: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结束长征。(二)长征的伟大意义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欧美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第17课法国大革命课后练习

第17课法国大革命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D ) A.革命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活跃 B.革命前存在着严重的等级制度 C.三级会议上国王没有满足第三等级的要求 D.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这场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 ) A.攻占巴士底狱 B.三级会议的召开 C.拿破仑发动政变 D.颁布《人权宣言》 3.“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法国大革命宣示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出自1789年颁布的( C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4.学习世界史时,刘新同学发现1804—1814年间欧洲国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拿破仑战争 5.下列关于拿破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1799年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B.1804年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颁布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D.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1814年下台 6.下列发生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通过《人权宣言》②攻占巴士底狱③建立共和国④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A.①③④②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7.19世纪初,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是( B ) A.拓展了法国的疆域 B.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D.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统治 8.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对欧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因战争起家,也因战争而倒台,更因一部法典而名扬欧洲。这位名震一时的枭雄是( A ) A.拿破仑 B.查理一世 C.华盛顿 D.亚历山大 9.《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这段材料说明拿破仑战争( A ) 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②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③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④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1815年敲响拿破仑帝国丧钟的事件是( D )

第一次国共合作教案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基本史实; 2.通过运用史料来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孙中山为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让学生认识到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上建立的永不灭的丰功伟绩。 重点: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基本史实。 难点: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新民主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黄埔军校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黄埔军校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段历史。 【新课讲授】 一、时代背景 (展示材料)20世纪20年代初,……在各派军阀中,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实力最强。他们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与1920年的直皖之战和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控制了中央政权。1923年3月,他们……再次挑起军阀混战。到1924年,参加混战的兵力达45万人,战火燃遍了全国大部分省区。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107~108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

教师设问: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处于什么状态?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中国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致使中国经济萧条、生灵涂炭。) 教师讲述:当时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统治下,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国家四分五裂,政治及其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大家想想,当时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而列强与军阀这两大敌人的联合力量十分强大的。这个艰巨的任务由谁来完成,又怎样完成呢?请同学们稍作回忆:在中国近代史上,已经有哪几个阶级起来革命,他们采取了哪些方式,结果如何? 二、国共合作的实现的原因 1.小组探讨: 结合所学知识及下列材料,思考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议俄为师,断无成就。”——孙文 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明确:两党合作的原因:统一力量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三、国共合作的实现的准备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说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 生: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四、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 By:●潘赫??? 单选题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半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A)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C)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 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列强之间的矛盾B.国际舆论谴责列强侵略中国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的实力 3.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 4.“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B)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天演论》D.《盛世危言》5.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帝国主义的强大B.经济技术的落后C.社会制度的腐败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差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四洲志》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D) A.富国强兵B.均贫富、等贵贱C.维新变法D.中体西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A) A.资产阶级改革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D.工人运动 4.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C) A.民用工业B.新式学堂C.军用工业D.新式农场 5.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主张建立的政治制度是(B) A.封建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议会民主制 6.提出“三纲四维之道不可变",ldquo;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的主张是nbsp; (B) A.维新派B.洋务派C.革命派D.立宪派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B)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中国国民党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五五宪草》C.《中华民国约法》D.《变法通议》 3.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D)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4.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B) A.要不要向西方学习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5.标志着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C) 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创立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 9 1 9—1 9 4 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1919—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A)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 2.1919—1949年,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依旧占优势的是(C)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封建经济D.官僚资本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16)、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2)?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p17)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关系: 前任务为后任务的实现扫清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任务是前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p18-27) (1)积极作用: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仅仅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地工具”。 (2)消极作用: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所以,封闭守旧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才能富强。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p29) 第二、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p34)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p31-32) 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进行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D)。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B)。A.农工商总局B.京师大学堂C.译书局D.铁路矿务局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A.江南制造总局B.马尾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6.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 7.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8.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

9.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 A.胡适 B.鲁迅C.李大钊 D.陈独秀 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1.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2.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 13.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 D.郑观应 14.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 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复习资料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超级强悍) 第一章 一、选择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2、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3、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4、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5、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最主要的是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6、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7、世界历史开始进行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9、清政府与美国侵略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望夏条约。 10、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军是英法联军。 11、近代中国,曾统治台湾半个世纪的国家是日本。 12、从中国攫取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最大的国家是俄国。 13、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 14、首先规定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15、清朝外务部的前身是总理衙门。 16、英国掌握中国海关管理权长达40余年。 17、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方式固定下来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18、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是资本 输出。 19、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规定税制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20、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1、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22、帝国主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的根本目的是:为帝国主义制造侵 略有理 的舆论。 2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2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强迫中国成为其附属国。 2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6、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7、黄海海战中英勇作战,最后壮烈牺牲的管带邓世昌所指挥的军舰是致远号。 28、在1885年中法战争中,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清朝将领是冯子材。 29、中法战争期间,击退法舰保卫台湾的将领是刘铭传。 30、粉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事件是义和团运动。 31、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魏源。 32、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一系列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最根本的原因是 中国社会制度腐败。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1924年初——1927年7月) 【本章重点知识】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2、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评价; 3、国民党“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中心议题、主要内容和意义; 4、新三民主义的作用及其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 5、黄埔军校的领导人、特点; 6、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背景和结果; 7、孙中山北上宣言和国民会议运动的内容; 8、五卅运动的直接原因、主力、性质、领导机构; 9、省港大罢工的领导机构和特点;10、两次东征的主力、对象、意义;11、北伐胜利进军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及结果;12、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13、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三个惨案和收回的两个英租界;1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5、“四一二”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时间、地点、发动者、标志;16、张作霖杀害李大钊; 17、大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作用与教训。 【知识结构】 一、开始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①中国共产党:在后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必要性) ②中国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派,比较是真正的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孙中山在失败后,真诚地欢迎同他合作,决定改组。(可能性) ③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1921年会晤孙中山,建议孙中山,创办,同合作;孙中山接受和的帮助,同意以“”的方式与合作,改组。(外部条件) ④中共“三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 a、时间:年 b、召开地点: d、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保持共产党在上、上和上的;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阶级、阶级、和 联盟的政党。 e、评价:中共三大的决定,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提出党对的问题(成为以后陈独秀犯右倾错误和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2、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年初 ②地点: ③中心议题:讨论问题 ④大会主席: ⑤内容:a、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在实际上确立了“、、”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若干是一致的,这是国共合作的基础。 b、同意以身份加入。 ⑥意义:a、标志着的实现和的正式建立; b、全国的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纲领;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阶段,实现和 的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上述内容。 4、黄埔军校的建立: ①条件:和的帮助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编综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综达课后学习思考题(学生作业) 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时代条件: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起了一个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十月革命不仅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觉醒,也促进了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觉醒,并且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每一次都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它有哪些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这时的世界已进入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生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正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又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性质,五四运动及其后的中国民主革命,不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斗争中起了决定

(完整word版)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5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等。 2.能力训练 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国民革命歌》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1) 1、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D )A.俄国B.日本C.美国D.美国 2、为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在1893年编成《四洲志》的是(A ) 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D.郑观应 3、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C) A.永安建制B.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洪秀全病逝 4、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D ) A.《原道醒世训》B.《原道觉世训》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5、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掌管洋务的中央机关是(A ) A.总理个管事务衙门B.京师同文馆C.江南制造总局D.外务部 6、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7,.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史称(B ) A惠州起义 B 黄花岗起义C 武昌起义D 湖口起义 8.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B ) A广东 B 四川C湖北D 湖南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质的法典是(B ) A 《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10,.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D )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的失败C 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11.1933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鼎发动了抗日反蒋的(B ) A宁都起义B福建事变C 西安事变D二二八起义 12.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是(A )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3.1938年3月,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去的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中条山战役D长沙战役 14.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B ) A佟麟阁B张自忠C戴安澜D赵登禹 15.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A ) A和平,民主,团结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 16.国民党军队在1946年6月挑起了全面内战,其起点是大举围攻(A ) A中原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 17.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C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1947年12月,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的中国民主党派是(A ) A中国民主促进会B九三学社C中国农工民主党D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C )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 20、新中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D )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21、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A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成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B ) A.加工订货B.公私合营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 23、在中共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C ) A.刘少奇B.薄一波C.陈云D董必武 24、毛泽东在1957年2月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B )

中国近代史纲要答案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而鸦片战争最终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第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 是个独立主的国家。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自,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第二,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鸦片战争后,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有两个,一个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个是封建主 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讲,战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得更加复杂了。 第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革命任务也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之前,革命任务主要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而鸦片战争之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者的 任务,这时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质的革命任务。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个:一个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即民族矛盾;一个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即阶级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两大主要矛盾交织到一起,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的因素,中国已经不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而是半封建社会了;另一方面,列强的残酷统治,使中国丧失了独立的地位,但中国又与那些殖民地国家有所不同,它们采取的是与中国的封建势力勾结,让其成为代理人,实行间接统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有两个: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即民族革命;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即民主革命。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所以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发展。前者是革命,后者就是现代化,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弊大于利,它主要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发展进步的阻碍:第一、军事方面,资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第二、政治方面,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

第五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五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一、考点透析 1、本章主要考察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 北伐战争 ( “三 一八”惨案、北伐胜利进军、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大革命的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2、重点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历史条件、合作方式及其原因、合作的实现过程及历史意义、合作 的破裂及其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重大历史事件和突出特点;北伐战争的历史条件和 胜利进军及其原因;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 二、历年真题展示 真题 考点 分数 11 年 12 年 —— —— 13 年 —— —— 14 年 —— ——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考点 5-1-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1、原因——①“打到军阀,除列强”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根本原因) ②中共“二七”惨案以及国民党力量有限(护法运动、二次革命、护工运动的失败) ③共产国际的支持 2、合作条件:党内合作 3、中国共产党三大 (1)时间:1923 年 (2)地点:广州 (3)内容: 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③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4)缺点:共产党没有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例 5-1-1】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 要措施是( )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A. 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答案】C
第 1页 共 7 页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是(B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李鸿章 D、康有为 2、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宗教组织是( C )。 A、白莲教 B、基督教 C、拜上帝教 D、天地会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 B )。 A、10年 B、14年 C、18年 D、20年 4、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色的文件是( B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救亡决论》 5、太平天国运动面临的以往农民运动从未遭遇的新情况是( C )。 A、领导阶层的迅速腐化 B、流动作战没有固定根据地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救亡决论》 7、洋务运动发端于(B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8、洋务派代表的社会阶层是( A )。 A、地主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9、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C、自强、求富 D、托古改制 10、洋务派最先兴办的是(B)。 A、民用工业 B、军事工业 C、新式学堂 D、新式军队

11、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多数采用( C )。 A、官办 B、商办 C、官督商办 D、官商合办 1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 A )。 A、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 D、地主阶级革命运动 13、戊戌维新运动的核心领导人是( A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4、1895年,康有为组织发动了( B )。 A、金田起义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广州起义 15、戊戌维新运动的高潮是( C )。 A、金田起义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广州起义 16、百日维新发生于( B )时期。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戊戌变法中,表示要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是(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刘光第 18、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实现变法的希望寄托在( B)身上。 A、李鸿章 B、光绪皇帝 C、慈禧太后 D、袁世凯 19、“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属于( B )的主张。 A、维新派 B、洋务派 C、革命派 D、立宪派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_(选择题)_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选择题(单、多) 选择题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半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A)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C)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 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列强之间的矛盾B.国际舆论谴责列强侵略中国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的实力 3.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 4.“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B)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天演论》D.《盛世危言》 5.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帝国主义的强大B.经济技术的落后C.社会制度的腐败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差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四洲志》 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D)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

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二,从运动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上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爱国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了中国城乡。从卷入阶层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从结果和影响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没爱莫能助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5.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于1924至1927年大革命的重要作用。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第二,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第三,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四,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此外,共产党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解放上海的主力。 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作出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第二,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第三,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