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答案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答案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答案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答案

名词解释

1.台阁体: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颂功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2.茶陵派: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有谢晖、张泰、邵宝等。他们强调世学汉唐的复古主张,着眼于音调、讼度。

3.八股文:除制义之称外,还能制艺、时艺、时文,而所谓的股有对偶之意,有固定的写作格式,题出四书,而文章论述内容要根据宋朱喜的《四书章句集注》之书而展开,不可随意发挥。有破题、承题、起讲、入手,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每股都有两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故称。

4.前七子:弘治至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

主张:以复古自命,所谓“反古俗而变流靡”,在某种意义上具有重寻文学出路的意味,借助复古手段达到变革的目的。

5.后七子:嘉靖前期至中期,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主张:复古主张承接前七子的文学思想,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特别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

6.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上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另一文学复古流派,提倡唐宋之风。推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唐宋古文名家,强调文以明道。

7.吴江派:明代后期,在沈璟周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主要作家有顾大典、卜世臣、吕天成、袁于令等。主要贡献在于戏曲理论研究上。(1).剧本创作在音乐“协律”即台律依腔。(2).强调语言必须本色。

8.玉茗堂:也叫临川派,明代传奇文学流派。万历年间﹐临川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等传奇﹐着重刻划人物﹐讲究词藻﹐影响颇大。戏曲史上把明清两代仿效他风格的戏曲作家称为"临川派"或"玉茗堂派"。玉茗堂为汤显祖书斋的名称。该流派派曲家还有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邹兑金、阮大铖、吴炳、孟称舜、凌濛初等。

创作特点:(1).主才情,不拘音律。(2).歌颂男女之情,情节离奇,风格浪漫,文辞优美,从剧本立意构思到曲词风格仿汤,并有一定成就。

9.公安派: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因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人称“公安派”。

主张:(1).“性灵说”为内核的文学主张。(2).直抒胸臆的抒情特征,反对拟占蹈袭。(3).清新清逸的艺术风格。(4).浅律化的流弊。

10.竟陵派:一锺惺、谭元春为代表,因二人是湖北竟陵人,故名。

主张:1.受公安派影响,提出重“真诗”,重“性灵”。看重像古人学习,学习古人精神,以开导今人心窍。2.幽深奇僻的艺术境界,故往读来的文学审美情趣。3.晚明文学思潮的回落。

11.复社:崇祯年间,太仓人张溥,张采等发起带有政治团体性质的文社,是当时有较大影响的文人社团。以“复古学”为宗旨,企图从文化上复兴传统精神,挽救明朝政府危机。

12.梅村体:“梅村体”得名于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他的诗歌中的悲剧内容主要表现于一方面自我关照,徘徊于灵与肉之际,铭心刻骨地忏悔自我的灵魂;另一方面规抚江山易代,绵绵不尽地吟唱着叹挽明王朝衰败的时代悲歌。

13.浙西词派:浙西词派是清代代前期最大的词派,影响深广。其创始者朱彝尊及主要作者都是浙江人,故称之。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

主张:第一,宗南宋,崇醇雅、清空词风,批评元、明词风。第二,为词尊体,提高词的地位。词历来为诗余。第三,艺术上提倡词要有自己的特色,符合词体。

14.性灵说: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5.沈汤之争:明万历朝,戏曲界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大家。他们之间,在戏曲创作及其有关理论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甚至达到针锋相对的地步。后人称之为“汤沈之争”。

16.三言二拍: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7.阳羡词派:阳羡词派是清初词派,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此派的创始人是陈维崧,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阳羡词人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尤以陈维崧最为突出。

简答题

1.人们对于文学认识的深化表现在:一、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二、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三、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四、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2.明代文学争论的特点:一、他们各有一套较为鲜明的文学主张,其结合不是停留在创作实践上的趣味相投,而是趋向理论观点上的人以群分。二、他们不论高喊“复古”的口号,还是打着“反复古”的旗帜,主观上都有比较强烈的革新意识,希望能革除前弊,使文学创作符合各自心中的规范。

3.文学争论与创作的关系:一、明代的文学争论,在分立门户、相交否定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暗暗的相互渗透、救弊补失,从而促进了文学的变通和发展。二、明代文人集团的林立和各种流派的纷争就这样既是现实创作的反应,又反过来推动了创作和流派的发展;既使作家更加自觉地追求和凸显流派的风神,又使各派的文风在相互交流、调剂的过程中沿着相反相成的规律不断演进。

4.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指《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典型形象,“三绝”是曹操“奸绝”、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或“忠绝”。

(1)曹操:塑造最成功的艺术典型,是“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具有两面性:a、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b、善于识人用人;c、很有军事指挥才能;d、奸诈残暴,喜用权术(2)关羽:忠义的化身。勇武刚强,大义凛然,富贵不能淫,对刘备和蜀汉忠心耿耿(3)诸葛亮:智慧的化身。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料事如神预事如见。忠于蜀汉,为报答知遇之恩,竭忠尽智,赴汤蹈火。但书中对其“智”刻划过火,以至“近于妖”。

5.<<三国演义>>主旨:政治上向往仁政、人格上注重道德、才能上崇尚智勇、“拥刘反曹”、在悲怆和迷惘中追寻传统。

6.全景式的战争描写:它描写战争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文学史中是罕见的,充分显示了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作者笔下的战争,多数并不表现的的惨烈可怕,而如一曲英雄的史诗,在激扬高昂的格调中,往往洋溢着诗情画意。如在赤壁之战中,作者不吝笔墨,大写诸葛亮与鲁肃乘雾连船、群英会蒋干中计、庞统挑灯夜读等等,把战争写的张弛有度,富有节奏感。

7.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浑身是胆的赵云、心胸狭窄的周瑜、忠厚老实的鲁肃、老奸巨猾的司马懿.....

8.《三国》影响:一、对我国历史小说的繁荣和发展关系重大,乃至对其他题材的小说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二、人们视作它为一部通俗的历史教科书和军事著作,对社会生活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恐怕没有任何一部古典小说可以与之比较。三、它是一座极为丰富的精神宝库,实际上也是一部大众文化的百科全书。四、直到现在,人们还不断地从人才学、领导科学、商战技术等各个领域从中得到启示。

9.《水浒》中忠义的内涵:“忠义”中有“为君”而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故难怪“士大夫亦不见黜”,但在“忠”字中也包含着“保境安民”、“杀尽贪官”等爱国精神和民本精神;对“义”字的强调,更反映这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

“忠义”的复杂性:他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但也包含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它不是蒙在《水浒》外面的一层道德正义的保护色,而是能使小说被当时社会各种阶层普遍接受的基本精神。

10.同而不同的英雄形象:在具体手法上常常故意塑造类型相同的人物,描写冲突相似的情节,以犯中求避,相互映衬,“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又写二解杀虎;潘金莲偷汉后,又写潘巧云偷汉”,正是要故意把题目犯了,却有本事出落得无一点一画相借,在比照中突出其个性特点。

11.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的表现:一、作者再将英雄理想化时,往往把他们渲染、放大到超越常态的地步,如鲁智深道把垂杨柳,武松徒手打虎,花荣射雁等等。二、作者又把超凡的人物放置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上,让他们在市井细民中周旋。三、再用浓墨重彩描绘高度夸张、惊心动魄的故事时,也注意在细节真实上精刻雕琢,逼近生活。四、这样就使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增强了作品了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12.《水浒》影响:一、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体,从此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二、它和《三国》一起,奠定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为广大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赏鉴习惯。三、但它比《三国》更贴近生活,作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市井生活、日常琐事和平凡的人物,注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层次性、流动性,并纯熟的使用了白话,多方面的推进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

13.徐渭简介: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等。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曾把次参加乡考,但都没有中举人。

14.<<四声猿>>:包括其一《狂鼓吏渔阳三弄》:三国祢衡死后在阴间骂曹操的情节,实际是借曹操来影射当时的奸相严嵩;其二《玉禅师翠乡一梦》:揭露了当时官场与佛门的尔虞我诈和禁欲主义丧失人性的虚伪本质;其三《雌木兰替父从军》:木兰出征经过,到凯旋、出嫁的情节都是作者的创造;其四《女状元辞凤得凰》:刻画了才华出众的女状元黄崇嘏乔装男子,安邦定国,只因暴露女儿身,满腹才华葬送闺阁的艺术形象。

15.明代中期三大传奇的艺术成就: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在明代中叶的三大戏剧中,《宝剑记》和《浣纱记》都或多或少地对现实作了曲折的反映,而《鸣凤记》则堪称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悲剧现代戏。在《鸣凤记》为代表的反严系列戏之后,崇祯即位之初还出现过一次反映魏忠贤祸国殃民、表彰东林党人壮烈斗争的悲剧现代戏热潮,那正是《鸣凤记》积极参与现实政治斗争的精神的延续与发展。

16.汤显祖简介: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17.汤显祖思想:主要表现为“至情论”。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从程度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影响:(1)。有一大批剧作家直接受到了汤显祖的影响。他们从剧本的立意构思到曲词的风格熔铸,都刻意模仿汤显祖的剧本。(2)。摄于汤剧的深广影响,许多封建卫道士对剧作家进行了人身攻击和肆意谩骂。(3).“临川四梦”都是案头场上两善其美的佳作。

18.〈牡丹亭〉:以《杜丽娘慕色还魂〉为蓝本。杜丽娘与丫头春生、书生柳梦梅构成了全剧冲突的正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特色,也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1).以情反理。(2).崇尚解放个性,突破禁欲主义。(3).商业经济的发达与市民阶级的壮大推动了个性解放思潮。

19.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20.〈西游记〉中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与小说在整体上“幻”与“真”相结合的精神一致,〈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也自有特色,即能做到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如孙悟空,具有候的习性,会七十二般变化,但往往还要露出有尾巴的真相。他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他有勇有谋,积极乐观,而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具有烦人的弱点,这些都打上了社会的烙印。他就是一只石猴在神化与人化的交叉点上创造出来的”幻中有真“的艺术典型。

21.多角度、多色调的描写形象:注重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生活中,对角度的刻画其复杂的形象。如孙悟空身上也有诸多烦人的弱点,言谈中时见市井俗话、江湖术语和商人行为。但它主要作为一个理想化的英雄,他的弱点一般是气质性的,非出于本人感官的贪求。

22.〈金瓶梅〉世俗人情画: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从暴露社会的矛盾走向剖视扭曲的人性;其悲剧性表现了封建专制社会由于传统集团的骄奢淫逸,贪赃枉法和资本势力的冲击而日暮途穷,也表现了底层民众的艰苦,揭示了16世纪商人的艰苦崛起;〈金瓶梅〉中关于性的描写。

23.金瓶梅为什么具有里程碑意义:(1)。它在创作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寄意于时俗“。小说将视角转向普通的社会、平凡的琐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这标志着我国小说艺术进入了一个更加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2)。以前的《三国》、《水浒》热情歌颂了先民的君主和英雄豪杰,直接宣扬了某种理想和精神。《金瓶梅》则着意在暴露,他用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人间的假、丑、恶。(3)。它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迈进了新的一步。这首先表现在小说描写的重心开始从讲故事向人物转移。其次是注重多色调、立体化的刻画人物性格。(4)。它从说话体小说向阅读型小说的过度,也反映在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上。(5)。它的语言,多用”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在口语化、俚语化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

24.论”情与理“的矛盾:在肯定情欲时,往往描写人的自然本能,有过许多直露的秽笔而遭到人们的诟病;另一方面又不适当的强化文学的教化功能,大谈忠孝节义、因果报应,散发着陈腐的思想气息。

25.理欲之辩:王阳明的心学原是要人消除私欲,一切照封建伦理道德立身行事。清初思想家虽然反对心学空言心性,甚至诋毁李卓吴,但实际上却接过李卓吴的“人必有私”的命题,肯定私欲的合理性,以此为基点将“欲”、“理”统一起来。理欲之

辩就由李卓武的个性解放精神延伸为社会解放的思想,有思想领域的反传统拓展为社会制度方面的批评、探讨。

26、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是好的):启蒙思潮的出现,清初有学者认为好的作品应是反对晚明的张扬个性、自娱自乐,崇尚率直浅俗的文学倾向,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提高了诗的地位,维护了诗的正统地位,推动了诗风的转变。27.清代文学的特征:集历代文学之大成、文学古典形态的再度辉煌、新型文体的飞跃

集历代文学之大成:中国文学历史悠久,到清代已经经过数度变迁,数度形态各异的辉煌,有着丰富而多彩的历史积累。一方面是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入清之后依然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已经呈现弱势的诗、古文,乃至已经衰落下来的词、骈文,入清之后又重新振兴起来。举凡以往各代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清代文学可以说是以往各类之总汇,呈现出一种蔚为大观的集大成的现象。

28.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29:化长恨为长生的意蕴:一方面表现现实世界的唐明皇杨贵妃悲剧的余波,委婉讽谏,对乱世贼的咒骂、对主人公不幸的惋惜,合成一部兴亡之感的交响曲;另一方面表现唐明皇和死后的杨贵妃在真和幻两个世界里发生的交流,执着的感情和真诚的忏悔,实现了长生的愿望。将《长恨歌》里无法实现的幻境化作了幻想中实现了的美好愿望,以精神“长生”消除了现实的“长恨”。

30.才子佳人小说:这类小说是晚明拟话本中婚恋小说的新变。清初的这类小说叙才子佳人才色相慕,终成连理,是超世俗情欲的,追求理想的配偶,却严守礼教规范,并往往与才子的功名遇合纠缠在一起,题旨、意趣与晚明小说是不一样的。代表人物是张匀《玉娇梨》、《平山冷燕》、《定情人》。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将晚明世情小说的纷繁世界转向文人、淑女的一角,由文人们的风流韵事变为求偶则婚的庄语,也反映了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

31.《聊斋》狐鬼世界的构建用传奇法以志怪:蒲松龄多是有意识的结撰奇异故事,连同其中的神仙、狐鬼、花妖,都是出自他个人的心灵创造,各种便有所寄托、蕴意。蒲松龄假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已成为主导的创作意识。

32.狐鬼花妖的人情化:狐鬼花妖进入人世间,这种幻化、变形不是神秘的,而是艺术的构思。《聊斋》里的狐鬼花妖形象,也是用作关照社会人生的。他们多是善的、美的,给人带来温馨、幸福,给人以安慰、帮助,可以说是寄托意愿,补偿现实的缺憾。如《阿秀》中的狐女为赢得刘子固的爱情,幻化成为刘子固所爱的阿秀,在美与爱的竞争中却为刘子固对阿秀的痴情感动,意识到阿秀之真爱,便转而帮助刘子固与阿秀结合,让所爱者爱其所爱,这都超越了人单纯的情爱,上升到更高的文明层次。

33.多种小说模式:《婴宁》有故事情节,可称作性格小说。《绿衣女》散文式小说。《聊斋》里作品类型的多样化,既表明作者仍然因袭了旧的内涵无明确界定的小说观念,所以其中也有简单记事的短片,但也表明作者又有探索性的创造,增添了不专注故事情节的小说类型。

34.小说诗化的倾向:表现于小说叙事中运用诗句,诗意,也表现于许多篇章程度不同的带有诗的品格特征。叙事吸收了诗尚含蓄蕴藉的特点。如《白秋练》,叙写的是爱情的波折,而自始至终以吟诗为情节。

35.科举制度下的文人丑态:以周进、范进为代表的文人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投入到了八股举制,结果造成了精神空虚,知识贫乏。(1)。《儒》通过塑造一系列科举形象,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摧残,它使人神魂颠倒、愚昧无知。如周进贡院痛哭、范进中举傻笑。(2)。通过描写淳朴青年的蜕变过程,深刻揭露科举对人的灵魂腐蚀,它使人道德堕落,廉耻丢尽。如匡超人由淳善变为恶劣文痞。(3)。把批判科举同批判理学、礼教相结合,是揭露性更强,反映社会内容更深广。如王玉辉劝女殉夫尽节,王德、王仁假道学嘴脸。(4)。把批判科场同批判官场结合,有力说明科举养出的不是贪官污吏就是土豪劣绅。

36.讽刺艺术的新成就:讽刺特征:善将讽刺对象的戏剧性与真实性结合

讽刺手法:对照法。堂皇言辞与卑鄙龌龊行为对照;对同一对象的矛盾态度对照夸张法。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极大。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正确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1、关于神话得产生,一向比较通行得解释有两种:一种就是劳动说,另一种就是( )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 2、《诗经》得传统分类就是( ) A、南、风、雅 B、风、雅、颂 C、雅、颂、南 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得类别就是( ) A、哲学散文集 B、历史散文集 C、文学散文集 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得历史时期就是( )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得主要手法就是( ) A、重言 B、卮言 C、寓言 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得全式就是( ) 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得李斯散文最鲜明得特色就是( ) 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得评价就是( )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得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就是( ) A、记述历代帝王得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得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得家族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得史实与状况 10、《汉书》所属得历史编自体例就是( ) A、编年史 B、纪传体通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 11、枚乘得《七发》所标志得赋体发展阶段就是( ) A、骚体赋得终结 B、抒情小赋得开端 C、骈赋得开端 D、大赋文体得形成 12、形制完整得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得时期就是( )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得名句就是( )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得风格就是( )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得描述就是( )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得创作倾向就是( )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 D、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17、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得性格表现就是( ) A、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 B、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C、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D、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8、前人对左思生平得评价就是( ) A、寻山陟岭,必造幽峻 B、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C、貌寝口讷,不好交游 D、少负壮志,有纵横才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元明清部分) 一、填空(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元杂剧是以_________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西厢记、_________ 、墙头马上、_________。 3.元杂剧在剧本体制上采用_________形式。 4.有关元杂剧作家、作品的著录,首见于钟嗣成的_________。 5.元朝统一全国后,杂剧演出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_________ 一带。 6.在文学要素上,杂剧剧本包括唱词和_________两大部分。 7. 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有单刀会、_________ 、《哭存孝》等。 8.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所评的是_________。 9. 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来源于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____。 10. 金人董解元的_________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12.《西厢记》是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明人鉴于它体制上的创新,称其为_________。 13.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_________。 14. 明人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评语“《牡丹亭》格调全祖此”指的是剧作家的杂剧代表作倩女离魂。 15.元前期剧作家郑廷玉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 。 16.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_________。 17.元代作家虞集的诗歌主张是_________。 18.贯云石的_________是最早出现的散曲评论文章。散曲总集中最为著名的“杨氏二选“是指杨超英的_________和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四家诗中为古文经的是( D )。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2.《诗经》中的情爱诗大都出自( A)。 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3.商周铭文的文体大都类似于( A )。 A.《尚书》 B.《春秋》 C.《左传》 D.《国语》 4.《论语》在体裁上属于( B )。 A.论辩体 B.语录体 C.对话体 D.记事本末体 5.贾谊的《过秦论》在分类上是( C )。 A.抒情散文 B.描写散文 C.史论散文 D.时评散文 6.东汉前期散文的特点是( C )。 A.情感浓郁,文气纵横 B.引经据典 C.崇实诚,通达深刻 D.抨击时弊,愤世疾俗 7.《汉书》体例中所取消的一类是(B )。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 8.《子虚赋》和《上林赋》合称( A)。 A.《天子游猎赋》 B.《二京赋》 C.《校猎赋》 D.《羽猎赋》 9.《文选》所收录的“苏李诗”是( B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杂言诗 D.楚辞体诗 10.曹丕在七言诗发展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创作了( C )。 A.《同声歌》 B.《七哀诗》 C.《燕歌行》 D.《善哉行》 11.建安时期的著名女作家是( B )。 A.许穆夫人 B.蔡琰 C.左芬 D.薛涛 12.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的诗人是( C )。

A.曹植 B.阮籍 C.嵇康 D.陶渊明 13.“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 A )。 A.太康诗风 B.元康诗风 C.元嘉诗风 D.永明诗 14.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诗的是( D )。 A.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 B.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 C.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15.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B )。 A.铺锦列绣,雕缋满眼 B.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C.雕藻淫艳,倾炫心魂 D.锦工机锦,玉人琢玉 16.下列诗句出自谢月兆诗的是( A )。 A.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B.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7.《木兰诗》一般认为产生于( B )。 A.魏晋 B.北朝 C.南朝 D.隋唐 18.与《三都赋》有关的成语是( C )。 A.反复推敲 B.呕心沥血 C.洛阳纸贵 D.韦编三绝 19.被杜甫称为“暮年诗赋动江关”的作家是( D )。 A.鲍照 B.陆机 C.徐陵 D.庾信 1.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 A )。 A. 《尚书?尧典》 B. 《吕氏春秋?古乐》 C. 《诗大序》 D. 《淮南子?道应训》 2. 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 C )。 A. 《十五从军征》 B. 《陌上桑》 C. 《孔雀东南飞》 D. 《羽林郎》 3. 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 B )。 A. 孟起 B. 孟德 C. 子桓 D. 子建 4. 晋代游仙诗的代表作家是( D )。 A. 左思 B. 刘琨 C. 孙绰 D. 郭璞 5. 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的长诗是( B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4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四)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诗经》的收集,《国语·周语上》的说法是(2 ) A.采诗说B.献诗说C.删诗说D.作诗说 2.《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是(2 ) A.风、赋、比B.赋、比、兴C.比、兴、雅D.兴、雅、颂 3.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 4 ) A.《尚书》B.《逸周书》C.《论语》D.《春秋》 4.《左传》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3 )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 5.《孟子》的文风特点是(4 ) A.语录体裁,辞约义丰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6.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3) 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7.“楚辞”名称开始出现的时代是(3 )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8.《诗经·豳风·七月》是(3 ) A.史诗B.情爱诗C.农事诗D.社会政治诗 9.贾谊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是(4 ) A.夸张渲染,辞藻华丽B.多用典故,造语艰深 C.想象丰富,飞动飘逸D.气盛情切,纵横铺排 10.《史记》的作者是( 3 ) A.班固B.范晔C.司马迁D.司马光 11.《汉书》所记载的是(2 ) A.后汉的历史B.西汉的历史C.东汉的历史D.两汉的历史 12.最早收录“古诗十九首”的总集是( 2 ) 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古诗纪》 13.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3 ) A.夺胎换骨说B.草蛇灰线说C.宗经征圣说D.摩罗诗力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说,另一种是()A.宗教说B.游戏说C.模仿说D.宣泄说 2.《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 A.哲学散文集B.历史散文集C.文学散文集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先秦B.西周C.春秋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A.重言B.卮言C.寓言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是() A.四言体B.五言体C.七言体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A.流畅谐偶B.铺陈排比C.质实无华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兴衰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是()

A.编年史B.纪传体通史C.断代史D.国别史 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A.骚体赋的终结B.抒情小赋的开端C.骈赋的开端D.大赋文体的形成 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西汉中期B.西汉末期C.东汉前期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的风格是()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是()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D.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17.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

中国文学史专题期末复习题

中国文学史专题(一)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先秦历史散文除《尚书》外,重要的还有《左传》,《国语》,《战国策》。 2、《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汇集在《内外储说》,《说林上下》等篇中。 3、荀子是__儒家学派的学者,庄子是___道家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4、《史记·屈原列传》认为:“《离骚》者,犹__离忧____也。” 5、汉代骚体赋的代表作有《_吊屈原赋__》和《___服鸟赋___》等。 6、《诗经?小雅?采薇》第六章中情景交融的诗句是:“__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雨雪霏霏“。 7、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一部总集是宋代__郭茂倩____编的《__乐府诗集__》。 8、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以晋干宝的《__搜神记__》为代表;志人小说以南朝宋___刘义庆__的《__世说新语__》为代表。 9、赋、比、兴与风、雅、颂旧时合称“六诗”或“六义”。 10、《诗经》中的“二雅”指大雅、小雅。 11、庄子思想秉承老子而有所发展、有所变异,但在核心学说“道”的认识上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12、庄子名周,生卒年不详,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曾为蒙地漆园吏。 13、《逍遥游》篇是庄子的代表作。 1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句话出自《论语》。 15、《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7、《有所思》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铙歌本为“建威扬德,劝士讽敌”的军乐,内容庞杂,叙战阵、纪祥瑞、表武功、写爱情者皆有。 18、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鲁、齐、韩、毛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鲁、齐、韩三家诗都先后失传,我们今天读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所以后人又称《诗经》为《毛诗》。 19、《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书经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唐宋部分) 一、填空题(40个空,每空0.5分,共20分): 1. 上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______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2.文章四友是指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并称。 3.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______和谢灵运以来的______的基础之上。以______、______为代表,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4.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______四类 5.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_____。 6.韩愈的《_______》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7.“以文为诗”是_________的一种创作倾向和自觉的美学追求 8.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_____”。 9.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 _________。 10.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 11.长吉体是_______诗所具有的风格。 12.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______。 13.完成五言律定型的是______、______。 14.王建所作《宫词一百首》采用的诗体是______。 15.欧阳修作诗以气格为主,宋诗风气为之一变,其诗体被称为_____。 16.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_____。 17.朱敦儒的词自成一体,被称为_____。 18.宋初三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19.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_____。 21.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_________。 22.《稼轩长短名》是_______的词集。 23.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_________。 24.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文学史试题2前三篇

中国文学史试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弹歌》是一首原始猎歌,歌词载于() ①《吕氏春秋》②《吴越春秋》③《礼记》④《淮南子》 2、《女娲补天》原载于() ①《山海经》②《淮南子》③《庄子》④《列子》 3、最早提出删诗说的是() ①《左传》②《史记》③《汉书》④《礼记》 4、《诗经》分风、雅、颂是依据() ①乐调不同②作者不同③产生地域不同④产生时代不同 5、《毛诗传笺》的作者是() ①郑玄②朱熹③王逸④孔颖达 6、风、雅、颂的"雅"意为() ①雅观②文雅③典雅④读音同夏 7、琼瑶的《在水一方》歌词的内容、意境完全脱胎于() ①《静女》②《蒹葭》③《汉广》④《泽陂》 8、中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弃妇诗是() ①《汉广》②《氓》③《将仲子》④《狡童》 9、被王夫之誉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诗篇是() ①《东山》②《采薇》③《黍离》④《蒹葭》 10、控诉秦穆公以人殉葬暴行的诗篇是() ①《黄鸟》②《正月》③《小弁》④《雨无正》 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语出自() ①《离骚》②《远游》③《涉江》④《哀郢》 12、《东君》祭祀的是() ①天之尊神②云神③太阳神④主宰寿命之神 13、屈原的第二个长篇诗作是() ①《九歌》②《九章》③《天问》④《招魂》 14、清人刘熙载《艺概o赋概》说:"情人绵邈,莫如宋玉'悲秋'。"宋玉的"悲秋"之作是() ①《九辩》②《高唐赋》③《神女赋》④《风赋》 1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一语出自() ①《春秋》②《左传》③《国语》④《战国策》 16、代表先秦历史散文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①《春秋》②《左传》③《国语》④《战国策》 17、善用比喻寓言进行说理的先秦历史散文是 ①《春秋》②《左传》③《国语》④《战国策》 1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出自() ①《论语》②《孟子》③《战国策》④《墨子》 19、鲁迅誉之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著作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1考试试题及答案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神话: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楚辞:又称“楚词”,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诗歌题材。刘向辑集屈原、宋玉、东方朔及汉人的楚辞作品名为《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它师承屈原、宋玉及《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内容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思想空泛。普遍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篇幅巨大,文字排铺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直接继承了先秦散文。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汉赋: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乐府诗:汉武帝时重建乐府,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鉴赏: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 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单项选择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 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 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 3.《诗经》全书共有()。 A.100篇B.105篇 C.300篇D.305篇 4.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A.孟子B.荀子 C.司马迁D.班固 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地域B.社会作用 C.音乐D.内容 6.《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B.小雅 C.大雅D.颂 7.“风、雅、颂”是《诗经》的()。

A.分类B.表现手法 C.思想内容 D.特征 8.汉代“四家诗”指()。 A.齐鲁郑毛 B.齐鲁韩毛 C.齐郑韩毛 D.齐鲁韩郑 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 A.齐诗B.鲁诗 C.韩诗D.毛诗 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B.五言 C.杂言 D.七言 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A.《召南·摽有梅》 B.《郑风·褰裳》 C.《周南·关睢》 D.《邶风·静女》 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A.《邶风·静女》 B.《周南·关睢》 C.《陈风·月出》 D.《秦风·蒹葭》 13.《七月》是一首()。 A.表现周人政治生活的诗歌 B.农事诗

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 A.毛苌 B.毛亨 C.郑玄 D.班固 15.《论语》是一部()。 A.纪传体史书 B.长篇论文 C.杂记 D.语录体著作 16.道家学派开创者是()。 A.孔子B.孟子 C.老子D.庄子 17.《庄子》今存()。 A.2O篇 B.30篇 C.33篇 D.52篇 18.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是()。 A.孟子 B.子夏 C.颜渊 D.荀子 19.《劝学》的作者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 D.荀子 20.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 A.《尚书》 B.《逸周书》 C.《论语》 D.《春秋》

中国文学史考试试卷

先秦两汉文学史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30分) 1.盘古神话属于神话类型中的_ 创世神话__。 2.韩愈《进学解》称其文字“佶屈聱牙”的先秦著作是《_尚书_》。 3.一般认为,《诗经》中的风、雅、颂是以___音乐类型___为划分标准的。 4.春秋时代,贵族常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自己的志意,这叫做_ 赋诗言志__。 5.《_卫风·氓_》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 6.《诗经》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_小雅·采薇》。 7.《诗集传》的作者是__朱熹____。 8.“《春秋》三传”是指《公羊传》、《穀梁传》和__《左传》___。 9.战国纵横家的言行集中载录在刘向所编的《_战国策_》一书中。 10.战国时代,儒家和_墨家_并称“显学”。 11.早期诸子散文的文体形态为__语录_体和格言体。 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句话出自《_论语_》。 13.“我知言,我善养浩然之气”一语出自《_孟子_》。 14.《庄子》所谓“三言”是指卮言、重言和__寓言__。 15.《__湘君__》和《_湘夫人_》是《九歌》中祭祀湘水之神的作品。 16.《_橘颂_》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咏物诗。 17.《_九辩_》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悲秋”主题。 18.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是《_过秦论_》。 19.“疾虚妄”是王充名作《__论衡__》的基本精神。 20.汉大赋在结构上常采用___主客问答___的形式。 21.张衡的《归田赋》属于东汉辞赋中的__抒情赋 _类型。 22.司马迁说他编纂《史记》的宗旨,是要“究天人之际,_通古今之变_,_成一家之言_。” 23.《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_本纪_、_世家_和列传中。 24.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__无韵之离骚__。” 25.赵晔的《_吴越春秋_》是东汉杂传的代表作。 26._乐府_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合乐诗体。 27.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_古诗十九首_。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赋、比、兴 2.知人论世 3.《史记》三家注 4.《孔雀东南飞》 三、问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左传》以战争描写见长,试举例分析其特色。 2.试析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3.试述《史记》人物形象塑造的特色。 (以上三题任选两题。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先秦两汉文学史试卷(第一套)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中国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四家诗中为古文经的是( D )。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2.《诗经》中的情爱诗大都出自( A)。 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3.商周铭文的文体大都类似于( A )。 A.《尚书》 B.《春秋》 C.《左传》 D.《国语》 4.《论语》在体裁上属于( B )。 A.论辩体 B.语录体 C.对话体 D.记事本末体

5.贾谊的《过秦论》在分类上是( C )。 A.抒情散文 B.描写散文 C.史论散文 D.时评散文 6.东汉前期散文的特点是( C )。 A.情感浓郁,文气纵横 B.引经据典 C.崇实诚,通达深刻 D.抨击时弊,愤世疾俗 7.《汉书》体例中所取消的一类是(B )。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 8.《子虚赋》和《上林赋》合称( A)。 A.《天子游猎赋》 B.《二京赋》 C.《校猎赋》 D.《羽猎赋》 9.《文选》所收录的“苏李诗”是( B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杂言诗 D.楚辞体诗 10.曹丕在七言诗发展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创作了( C)。

A.《同声歌》 B.《七哀诗》 C.《燕歌行》 D.《善哉行》 11.建安时期的著名女作家是( B)。 A.许穆夫人 B.蔡琰 C.左芬 D.薛涛 12.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的诗人是( C )。 A.曹植 B.阮籍 C.嵇康 D.陶渊明 13.“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 A )。 A.太康诗风 B.元康诗风 C.元嘉诗风 D.永明诗 14.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诗的是( D )。 A.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 B.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 C.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15.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B )。 A.铺锦列绣,雕缋满眼 B.初发芙蓉,

自考中国近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3年7月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近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成名句”之言,出自他的( C) A.《蕙风诗话》B.《艺概词典概》C.《人间词话》D.《宋元戏曲考》 2.梁启超实践其政治小说理论的创作是( B) A.《夏威夷游记》B.《新中国未来记》C.《维新梦》D.《新罗马》 3.近代宋诗运动的诗学观是建立在传统诗学( C )观的基础上的 A.江山之助B.真我不俗C.温柔敦厚D.经世致用 4.曾国藩曾经选编( B)一书,用以扩充桐城派的《古文辞类纂》 A.《古文观止》B.《经史百家杂钞》C.《讨粤匪檄》D.《唐宋文醇》 5.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将小说与其它文类进行了比较,认为小说在文学中的位置应处于( A) A.最上乘B.最下等C.中等D.与其它文类并驾齐驱 6.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名句上联是“苟利国家生死以”,下联是( B ) A.“百无聊赖以诗鸣” B.“岂因祸福趣避之”C.“不拘一格降人材” D.“留得家园五十春” 7.林纤运用( D )文体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这是他译述风格的典型特征 A.白话B.方言C.报章体D.文言 8.谭嗣同热切响应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和文学主张,他的政治散文(A)是非常典型的“报章文体”A.《仁学》B.《少年中国说》C.《变法通义》D.《经世文编》 9.我国最早用白话翻译外国小说的周桂签,曾翻译了一篇外国小说( D ),被公认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直译小说 A.《巴黎茶花女遗事》B.《四日》C.《默》D.《毒蛇圈》 10.黄小配兄弟创办的小说期刊是(A ) A.《中外小说林》B.《新小说丛》C.《小说世界》D.《小说林》 1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近代大型组诗之一,总计有( C )首之多 A.89 B.120 C.315 D.200 12.曾国藩为适应新的历史变化,在桐城派所主张的“义理”、“辞章、”考据“之外再加上(A ),以改革散文创作。 A.“经济” B.“文化” C.“军事” D.“教育” 13.近代初期“尊情”诗潮的理论著作是林昌彝的( B ) A.《艺概》B.《射鹰楼诗话》C.《石遗室诗话》D.《蕙风诗话》 14.(D )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最具性格光彩的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精神支柱彻底崩溃的情状 A.九死一生B.吴继之C.吴研人D.苟才 15.1898年,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开辟了第一个公开的诗歌园地(B ),专门发表新派诗人的诗作 A.“诗界潮音录”B.“诗文辞随录”C.“杂歌谣” D.“诗界革命” 16.钱江是《洪秀全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是贯穿全书的灵魂,是一个近似(C)的人物 A.宋江B.关羽C.诸葛亮D.孙悟空 17.黄遵宪于( A )年写作的《日本图志》一书,是一部系统地向国人介绍日本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尤其是维新变法情形的重要史书 A.1887 B.1900 C.1902 D.1905 18.黄小配的《五日风声》是一篇反映( C )事件的报告文学,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于1911年5月在《南越报》上连载 A.“辛亥革命” B.“抗英” C.“辛亥广州起义” D.“北伐” 19.《晓抵九江作》一诗是同光体诗人( B)的代表作 A.陈衍B.陈三立C.沈曾植D.郑孝胥 20.1904年,南社诗人柳亚子、陈去病与著名戏剧家( D )一道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 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标准预测试卷(八)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均无分. 1.着名文学批评着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 ) 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2.“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谬。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出自( ) A.李商隐 B.杜牧 C.柳永 D.白居易 3.下列诗句中属于孟浩然的作品是 ( ) A.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D.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4.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所属诗篇是 ( ) A.《襄阳歌》 B.《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C.《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D.《梦游天姥吟留别》 5.着名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的作者是 ( ) A.王维 B.杜甫 C.韩愈 D.李商隐 6.下列诗篇中属于刘长卿的作品是 ( ) A.《夜上受降城闻笛》 B.《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C.《苔藓山歌》 D.《滁州西涧》。 7.着名诗歌《卖炭翁》的作者是 ( ) A.白居易 B.元稹 C.李贺 D.李商隐 8.着名诗歌《乐游原》的作者是 ( ) A.李商隐 B.李贺 C.杜牧 D.许浑 9.着名散文《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写墓志传主幼时相貌“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 念”,其作者是 ( ) A.韩愈 B.柳宗元 C.皮日休 D.陆龟蒙 10.唐传奇的初兴期张鸶的传奇代表作是 ( ) A.《游仙窟》 B.《古镜记》 C.《离魂记》 D.《柳毅传》 11.着名敦煌曲子词“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所属篇目是 ( ) A.《抛球乐》 B.《菩萨蛮》 C.《望江南》 D.《调笑令》 12.《吕氏春秋?古乐》对古谣的论述是 ( ) A.“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中国文学史试题

中国文学史试题 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四大奇书”是指《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P11 2.《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P46 3.《四声猿》最能代表“狂人”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P89 4.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原书分六集,每集又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种,共60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P159 5.从明初到嘉靖约两个世纪内,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中,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和昆山腔脱颖而出,被称为“四大声腔”。P97 6.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学者称亭林先生。他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P217 7.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被称为“江左三大家”,三人明末就有诗名,入清后仍然保持着相当大的影响力。P223 8.被尊为浙派开山祖的是朱彝尊,在康熙诗坛上,他与王士禛并称“南朱北王”。P234 9.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闲情偶寄》。 10.明初众诗人中,高启、杨基、张羽和徐贲被人称“吴中四杰”,以比拟“初唐四杰”。P53 11.开创桐城派的是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人方苞。P330 12.弹词之名。最早见于明代,它由说、表、唱、弹四部分组成。而弹词中最优秀的作品首推《再生缘》。P350 13.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14.吴炳所作传奇《西园记》、《绿牡丹》、《疗妒羹》、《情邮记》合称“粲花斋五种曲”。P106 15.汤显祖所著《牡丹亭》一剧中,全剧冲突的正方由杜丽娘、柳梦梅和春香构成。P114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性灵说 ①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②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2.童心说 童心说:晚明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篇提出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是个体之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李贽认为文学必须真实坦率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童心说”具有以下内涵:一、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 二、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三、改变了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