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休闲旅游区专项规划【可编辑版】

生态休闲旅游区专项规划【可编辑版】

生态休闲旅游区专项规划【可编辑版】
生态休闲旅游区专项规划【可编辑版】

生态休闲旅游区专项规划

生态休闲旅游区专项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区旅游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经济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在拉动内需、带动就业、扩大开放、树立君山区良好形象等方面作用日益明显。自201X年以来,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 %,基本达到了我市十一五旅游计划要求的水平。

1.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列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先后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强化了组织领导。区人大、区政协多次组织旅游发展专题研究。201X年中国(岳阳)野生荷花旅游节的成功举行,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及相关专家高度关注、关心君山区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优化。

科学发展的格局初步建立。《君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制订,提高了旅游发展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全区旅游区域布局趋于合理、产业格局初步确立。天井山成功晋升省家级森林公园,君山区评为中国野生荷花之乡,芙蓉国里-中国野生荷花之乡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面积最大的野生荷花成片聚生地。濠河和芙蓉国里-中国野生荷花之乡纳入东洞庭湖湿地公园范畴。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理念,加大了区域内景区协作,我区有了世界观鸟之都、东方伊甸园、中国野生荷花之乡的三大金字招牌。其中中国野生荷花之乡、世界观鸟之都成为全省环洞庭湖经济圈旅游特色产品。

3.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区交通运输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通过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我区通往景区和各休闲农家乐的道路畅通,旅游景区可进入性不断增强。全区有宾馆家,农家乐休闲企业38家,其中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五星级3家,四星级1家。特别是中国野生荷花世界一期工程的投入使用,使我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他旅游服务设施、旅游配套设施、旅游信息化建设正在发展当中。

4.多极化投入体系正在形成。我区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不断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多元资本投入旅游业发展,努力为非国有资本投入旅游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5.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日趋重要。旅游业对全区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X年,全区从事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达到5000人。

(二)发展机遇

1.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已成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并保持持续发展势头。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我国旅游业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国内宏观政策环境支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国务院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尤其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对今后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在全市发展中

的带动作用,要求开发大景区,发展大旅游,并将旅游产业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良好的政策环境对我区旅游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旅游业再上新台阶。根据预测,21世纪前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仍将保持7%以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加,旅游规模将逐步扩大,旅游方式也将由单一的观光游览,向多元化、深度化方向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分析,我国人均消费从目前到2020年将以每年

10.8%的速度递增,新的消费高峰就要来临,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潜力巨大。

4.岳阳市旅游市场建设为我区旅游客源市场增长拓展了空间。岳阳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等称号,烟花三月下洞庭、五湖联手五岳等跨区域旅游推销活动开展,进一步打造精品旅游产品。201X年仅楼岛湖旅游门票就达到5000万元。我区良好生态环境、临江临湖的独特地理优势,将使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极大开发潜力和市场空间。

5.岳阳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高铁投入使用,机场动工建设,随岳铁路、杭瑞高速、S202改造、洞庭西路拓展、城市公交车开通以及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建项目的实施,市、区内外通畅的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将进一步强化我区承东启西、跨湖发展的区位优势。

(三)面临的挑战

1.大旅游发展体系尚未形成,难以产生合力。我区旅游资源分散,发展尚未形成合力,旅游跨区域没有起步。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尚未形成精品,属典型的过路型、钟点型的观光游。区域内没有精品线路甚至区级旅游线路。专业管理人员缺乏。旅游产品开发滞后。

现代化的融资体系和多元化投入体系尚未形成。产业投资主体薄弱,旅游企业不够壮大。缺少实力强大的旅游经营企业。农家乐基本是社会投资,提质升级后劲不足。

3.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将在十二五期间更加明显。旅游机构与旅游企业竞争激烈,在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劣势,我区旅游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未来的发展中,旅游业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二、发展任务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区旅游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热游岳阳指示精神,实施跨湖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加快景区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体系,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努力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实现我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末,我区将建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旅游产品丰富、客源市场活跃、基础设施完备、旅游管理高效、具有一定竞

争力的旅游大区,基本建成集观光、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生态休闲

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培育和强化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作用。到规划期末力争实现:

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年均递长20%;旅游总收入达到26亿元,年均递增30%;从业人员达到

1.8万人。

发展思路:

坚持旅游发展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中国观鸟之都、东方伊甸园、中国野生荷花之乡金字招牌,围绕春季踏青、夏季赏荷、秋季看苇、冬季观鸟生态景观,努力打造五条线路、建设四大

景区,打造三大节会,完成两项任务,实现一个目标。其中:

六条线路:

1.楼岛湖鸟旅游线路:

岳阳楼-洞庭湖大桥-濠河-君山岛-野生荷花世界-东洞庭湖湿地;

沿长江风光带路线:

洞庭湖大桥桥西-芦苇场-北闸-建设垸-洪水港;

3.沿湖旅游线路:

洞庭湖大桥西-穆湖铺-纸厂-建新南堤、丁字堤-六门闸-二门闸-

倒口;

4.观苇线路:

南沙堤-三江口,形成春采-春尝-夏游-夏钓-秋猎-秋观-冬割-秋摄于一体的综合性线路;

5.天井山森林旅游线路:

美女水库-仙人洞-古银杏-云雾山-狮子山;

6.华洪运河游:

洪水港-金门堡-殷家铺-华容河

四大景区:

以君山公园和濠河湿地公园为主的城市湿地文化体验区,以东洞庭湖湿地和野生荷花世界为主的生态湿地旅游区,以天井山森林公园为主的山林休闲旅游区,以广兴洲镇为主的休闲农业体验区。

三大节会:

按每节一年一小办,三年一大办的原则,交错举办中国(岳阳)野生荷花节、中国爱情文化节、国际观鸟节。

两项任务:

把君山区建设成为岳阳市及至全省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逐步将旅游产业建设成为君山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个目标:

逐步实现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目标。

(三)重点工作

1.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建设。

(1)以项目为抓手,大力开展招商融资,促进重点景区重点建设,规模开发。重点抓好团湖野生荷花世界(含沿湖路、佛文化设施、团湖印象演出设施、荷花博览园、廉政文化长廊、生态文化体验园)、濠河湿地生态园、天井山森林公园以及采桑湖湿地公园、六门闸美食街、影视基地建设、迪斯尼文化产业基地、虹宇花博园、观苇旅游基地等。

(2)按照现代理念巩固优化发展农庄旅游。充分发挥君山区休闲旅游协会的作用,以虹宇生态园、乡村之恋、鸟语林、岸芷汀兰等上星级、综合性休闲农庄为龙头,组织制订生态休闲农庄评定标准,完善组织章程,打造君山区生态休闲农庄经营集团,实现滚动发展,共同壮大,合作共赢。同时,充分的发挥现有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野生荷花世界一期工程的作用,提高使用率和使用效益。

(3)重视开发红色旅游区。从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入手,充分利用湘鄂边革命根据地遗址和周逸群烈士墓等价值珍贵的红色历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把旅游业发展与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建设融为一体,喻教与乐,赋予旅游于时代内涵。

(4)重视我区文化底蕴的发掘、整理。包括饮食、婚丧嫁娶、移民、水利、老宅等方面。实现旅游景点与君山区特有文化底蕴的有机融合,提升我区旅游的文化品位。

建构最具人气旅游目的地。

(1)加快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要创新设计旅游目的地界面意象。以人文和自然为基础,提炼我区旅游的精华特点,创新设计我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界面意象,如征集广告语、君山区旅游徽标等。要建立全区旅游识别系统。在景区建设特色的旅游识别系统,并逐步向不同层次旅游目的地推进。

(2)推动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要利用三大节会推进旅游精品宣传,同时鼓励乡镇、旅游企业举办富有地方和企业特色的小节会,扩大影响。要加强对重大事项、重点领域的宣传。有计划地组织国内各类新闻媒体,集中报道我区举办的大型活动。配合重大活动开展,推出多种形式的有影响、有份量的宣传报道,扩大我区旅游的知名度。

要策划制作质量精良的宣传品,树立旅游品牌形象,提升君山区旅游产品的美誉度。要积极与新闻媒体沟通互动,促使媒体主动宣传我区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成就,为君山区旅游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加快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围绕旅游产业六大基本要素,充分发挥企业在旅游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增强旅游企业实力、丰富发展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旅游商品,加快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产业要素协调发展,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1)做大做强旅游企业

景区、景点旅游公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团湖景区管理单位的实力,支持成立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加大景区、景点项目的开发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旅行社。支持依托资金、品牌、规模、特许权等优势资源,成立旅行社,利用网络辐射发展。支持旅行社立足特定旅游消费群体,面向专门旅游市场,走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之路。鼓励区内外旅行社合资合作,推动旅行社多元发展。

旅游宾馆。建立以星级宾馆为主体,以乡村旅舍、家庭旅馆、农庄等为补充的、规模适度、档次组配合理的旅游饭店体系。晋升湖南虹宇生态园、乡村之恋、明月大酒店为星级宾馆,努力打造桥头五星级酒店。加大资本运作和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区外餐饮企业来我区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提高我区旅游宾馆的标准化水平。加强宾馆的管理标准化、经营特色化、促销信息化、服务个性化建设,提高宾馆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能力。

旅游商品经营公司。逐步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旅游商品商店,推出旅游商品质量放心店。旅游景区的游客集中区设立旅游商品销售网点。

(2)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在巩固发展田原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加快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未来五年重点开发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森林健康旅游、芦苇荡旅游、亲耕亲渔等体验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重点发展湖南虹宇中南花卉博览园,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平台,利用名人名曲、晚会和中国生态湿地论坛等形式深化野生荷花世界旅游产品开发。

(3)加快发展旅游娱乐业。加强与文化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挖掘整理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增强旅游的影响力和魅力。结合地域风情,大力发展屋场文化、节庆活动、民俗风情等多元化的文化娱乐活动。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对旅游娱乐业的规范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推行标准化服务。

(4)完善旅游交通设施。加快交通建设,提高区内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不断改善景区、景点内部的公路、步道、桥梁、河道、码头等交通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农村道路建设的重点要放在通往景点、景区道路的建设上。在开通城市公交线的基础上,分季节开通中心城区交通站点至区内各景点旅游专线车,大力发展乡村客运交通事业。

( 5)推进旅游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电子商务、宣传促销、形象推介、扩大君山区知名度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我区旅游信息化进程。开发具有支持功能的旅游骨干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大力推动旅游电子商务进程。

5.加快旅游产品的营销

(1)深入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

根据国内旅游发展趋势,确定激活区内,吸纳中心城区,盘活高铁高速,开拓邻省国内市场,涉足港澳台及国外市场的思路,实现区内旅游加快发展。加大促销力度,通过积极开拓当地周末、假期旅游市场,推动都市观光旅游市场,发展科技教育旅游市场,促销乡村田园旅游市场,拓展自驾游市场,确保旅游人次在数量上取得较大突破。增强产品吸引力,通过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形成标志性文化旅游产品,增强对市场的吸引力。积极促进商务会务交流,融合健康、度假、休闲旅游,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能力。开发以中老年旅游市场为重点,发展健康生态、登山、沿湖沿江旅游;以学生为重点,发展科普、考察、体验旅游;以户外运动为重点,加快时尚旅游产品开发等。

(2)大力推动旅游市场营销方式创新

建立完善的旅游市场营销网络。发挥政府的主导优势,从整体营销的战略高度,明确宣传促销主题,制定营销政策,形成整体市场营销方案和体系。发挥旅游公司旅行社作为产品营销龙头的作用,把旅行社功能与景区管理企业的形象宣传结合起来,以产品展示形象,以形象促销产品。形成旅游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的局面。旅游部门发挥策划、组织、协调作用,把旅游宣传促销融入经贸、文化、外事等系统工作中。建立旅游电子商务营销网络,利用网络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市场促销。

创新旅游市场营销模式。创新促销组织方式。改变传统旅游市场营销模式,变政府组织宣传促销为组织、发动企业共同参与宣传促

销,壮大宣传促销实力,提高促销效果。创新产品宣传方式。在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的基础上,创新旅游产品宣传形式,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竞争力。创新出访促销思路。积极、主动参与各类旅游产品销售推介会,树立为促销而出访的营销理念,研究制定科学的出访促销方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推动力度。出台《君山区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和即将兴起的支柱性产业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通力协作,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加快旅游发展政策措施,为旅游业投资者在土地出让、税收、信贷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对生产旅游商品的企业实行政策扶持,积极为旅游业发展解决问题,创造条件,确保政府推动战略的实施。

(二)加强旅游融资平台建设。要做好重点景区、景点的包装工作,大力开展旅游招商活动,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创新意识,成立区旅游开发投资公司,通过以土地、旅游经营权、旅游资产等入股或质押等方式进行融资,加大景点景区建设投入。

(三)加强区域协作开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开放协合理念,进一步加强区域内 1+5 协作开发,形成优势优先,整体开发机制和合力。加强规划和策划。加强与区协作单位的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策划水平,进一步强化规划先行观念,执行落实好君山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君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实现项目共同开发发展。积极主动加强衔接协调,整合国家、省市旅游建设开发项目,共同开发与保护区内优势生态旅游资源。

四)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坚持以诚信旅游建设为指导,以企业、个人诚信为重点,建成信用旅行社、信用饭店、信用宾馆、信用旅游景区、景点,增强社会信用度,改善社会信用关系。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依法保障旅游市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实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强化旅游执法监督,促进旅游行业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积极推动旅游预警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努力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强化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设计旅游线路,确保旅游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景区环境相协调,使旅游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五)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按照建设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人才队伍。推行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推进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等级考试和旅游专业人员技术等级考试制度。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旅游人才使用良好环境,吸引、用好、留住各类旅游人才。提高旅游发展研究能力,吸纳知名专家、教授作为我区旅游发展的顾问,为我区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以弘扬君山精神为切入点,实施全民旅游素质提升计划,普及旅游知识,增强全民旅游意识,提高全区人民旅游兴区意识,实施旅游素质提升计划。

以上这篇生态休闲旅游区专项规划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能够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范文尽在:

工作计划,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管理资料下载网,谢谢。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泽州经济实力排名为我国中部地区第50名,山西省第5名,分别比2007年前移了4位和1位。 二、区域旅游发展情况 泽州县是山西和中原打造“大旅游”线路中重要的连接点,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遗存有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遗址、汉唐及明清各朝代的古代建筑、古石刻、古镇、唐元塑像之精品的“青莲寺、玉皇庙彩塑”、抗日与解放战争时期大量的革命旧址、全国卫生模范村之称号的“东四义小康景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剪纸、面塑、根雕等丰富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景区有珏山、龙门、山里泉、李寨、东四义和卧龙山六处,较为成熟的景区是珏山和山里泉。珏山景区有“晋魏河山第一奇”之美誉,山里泉景区有“北方江南”之褒称。泽州境内的珏山吐月、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白马拖缰为泽州四大历史名胜。近年来,泽州县近来以“旅游强县、文物兴县”为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山、水、湾、古镇”四大旅游品牌,实现了全县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泽州县现有星级饭店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1家,分别是富景国际饭店(四星)、高都大酒店(四星)、太行饭店(二星)。旅行社共有3家,分别是友好国际旅行社(国际社)、美韵旅游有限公司(国内社)、和谐旅行社(国内社)。泽州已先后四次成功举办金秋小康旅游节、“金镜头”、“西部作家诗词会”等活动。连续几年分别参加了在山东烟台、广西桂林、山西太原、河南郑州等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成果明显。旅游宣传促销初见成效,地接游客逐年增长,旅游收入正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景区建设资金预计总投入达到31270万元;交通道路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578万元;环保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3850万元;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300万元;旅游营销资金预计投入达到201万元,合计46208万元。2007年,泽州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1313.5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4383.5万元。泽州旅游正处于稳步上升通道。 三、景区现状 珏山景区自1996年开始开发,历经多年打造现已成为山西自然、人文、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新热点,是晋城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之一,与阳城的皇城相府、陵川的王莽岭形成了晋东南旅游区的三足鼎立之势。特别是近年来,珏山景区与三八煤矿组建成立了“山西泽州珏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后,加大了景区的投资力度,景观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景区几年来共计投资 3亿元,建成了三星级珏山宾馆一座、晋东南第一条索道,修缮了珏山西顶、金顶和南顶慈云阁等道教建筑群,聘请了大德高道主持珏山道教法事,恢复了珏山道教活动,完成了道教观光区、寺南窑景区入口服务区建设,修建并绿化亮化了北斗广场、办公住宿区、索道及各景观点连接公路、山上步道、通信基础设施等项工程项目,改善了水、电、暖、吃、住、行等基础设施,建立了导游、宣传促销队伍,开展了宣传营销活动。目前,景区管理机构完备,服务设施齐全,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接待服务体系,年均接待量达到了10万余游客。珏山景区现已成为山西文明委确定的“文明和谐景区”和山西国土资源厅命名的省级地质 公园。2009年,珏山-青莲寺景区还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级旅游区、林业部门省级森林公园、国土部门省级地质公园的评定,珏山吐月故事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示范地也落户在珏山景区。此外,珏山景区还荣膺“中国百家避暑名山”的称号。 四、原有规划梳理 珏山景区前期主要依据《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2005年-2020年)和《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年-2013年)进行开发。 (一)已作的《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 1、核心内容 (1)规划范围:抽水站以东,马鞍山岭(天池岭)以西,风门岭以北和晋焦高速公路丹河段以南的景区10平方公里范围。 (2)规划年限:2005年~2020年。 (3)功能定位:以丰富多彩的传统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为基调,以奇山、曲水、幽谷、茂林等自然景观为依托,具备文化体验、祭拜、观光、休憩、康体、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的景区。 (4)性质定位:珏山景区总体上将建成人文资源景观、自然山水风光及特色旅游产品三位一体的文化、宗教、康体型AAAA级景区,同时也是晋东南和豫北地区城市居民假日游览和度假的后花园。 (5)主题形象:佛宗净土源青莲,太行真武归珏山;珏山道,青莲佛,太行月,晋魏风。 (6)总体布局:一路,一水、五区、九点。 ●一条旅游道路主轴:即从景区入口开始,直至一家庄的旅游主干路,通过该条主干道路把主要景点及各类旅游功能串连在一起。 ●一条河谷游览水轴:游览丹河曲折的河谷是整个珏山景区的特色。丹河是整个珏山景区的水脉。大坝以上为水上游览带,大坝以下为亲水游憩带。

惠州市劳动合同范本_劳动合同

惠州市劳动合同范本_劳动合同 甲方(用人单位):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乙方(劳动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劳动合同期限 (一)合同期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本合同期限: 1.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2.无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法定终止条件出现时止。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从起至 工作任务完成时止。该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志为。 (二)试用期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合同期内): 1.无试用期。 2.试用期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一)乙方的工作部门为,岗位(管理技术岗位或生产操作岗位)为,职务(或工种)为。 (二)乙方的工作任务或职责是 (三)乙方的工作地点为惠州市。 (四)甲方在合同期内因生产经营需要或其他原因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或派乙方到本合同约定以外的地点、单位工作的,应协商一致并按变更本合同办理,双方签章确认的协议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乙方的工作时间: 1.标准工时工作制,即每日工作小时,每周工作天,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2.不定时工作制,即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3.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以为周期,总工时小时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二)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除《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最长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三)甲方按规定给予乙方享受法定休假日、年休假、婚假、丧假、探亲假、产假、看护假等带薪假期,并应按本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四、劳动报酬 (一)乙方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按下列第种形式执行,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概念,在2001年就提出来了(由国家旅游局、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提出)。2007年7月,国家旅游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授予东部华侨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荣誉称号,东部华侨城成为中国首个获得此项殊荣的旅游区。同年,发布了《东部华侨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范》。 后来由于标准和规范问题,停了一段时间。直到2012年底,家旅游局联合环保部和两家机构起草、布实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评分实施细则》,并正式启动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工作。2013年12月,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部公布了2013年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单,共39家,其中福建有两家:(南平市)武夷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龙岩市)梅花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根据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开展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部署,我们三明也于2013年全面启动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市旅游局层面也多次组织开展宣传、部署,鼓励、支持全市条件成熟的旅游景区(点)积极参与创建。市旅游局成立了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办公室,并从规划引导、优化环境、提升品质等方面积极

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014年向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推荐上报了3家景区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申请(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将乐玉华洞、宁化客家祖地),其中: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将乐玉华洞通过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为今年我市开展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创造良好带动作用。 今年,根据各个县申报的情况,计划以建宁闽江源生态旅游区为创建试点,开展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我们将根据《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评分实施细则》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等有关规定,督促、指导闽江源生态旅游区开展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并积极做好评估、遴选、初审和汇总上报材料、评审、验收等相关工作,力争在年内通过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环保部门的验收。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某经济发展背景 (1) 1.2区位分析 (2) 1.3自然和历史 (2) 1.3.1地形地貌 (2) 1.3.2气候条件 (2) 1.3.3水文条件 (3) 1.3.4土壤动植物资源 (3) 1.3.5历史文化资源 (4) 1.4主要设施与基础工程 (4) 1.5社会经济概况 (5) 1.6景区建设 (5) 1.6.1发展概况 (5) 1.6.2相关规划 (6) 1.7现状存在的问题 (7) 1.7.1山水特色不够突出,小景点建设缺乏系统 (7) 1.7.2主要景点分布不尽合理,不利于游览组织 (7) 1.7.3交通体系尚未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7) 1.7.4部分项目建设未把尊重自然风貌放在首位 (7) 1.7.5存留的部分村庄管理不善,造成生产生活污染 (7) 1.7.6管理尚不完善,缺乏发展资金和人才 (8) 第二章案例借鉴与比较 (8) 2.1西湖 (8) 2.2玄武湖 (9) 2.3东湖 (9) 2.4比较借鉴 (10) 2.4.1可以借鉴的优点 (11) 2.4.2需要避免的缺点 (12)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12) 3.1风景资源概况 (12) 3.1.1七星墩 (12)

3.1.4金地藏寺 (13) 3.1.5莲花台 (13) 3.1.6望华楼 (14) 3.1.7桃花岛 (14) 3.1.8龟山岛 (14) 3.2景物和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评价 (15) 3.2.1景点评价标准 (15) 3.2.2景物和景点评分与等级 (16) 3.2.3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7) 3.2.4风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8) 3.3评价结论 (20) 3.3.1齐山—平天湖风景资源特性 (20) 3.3.2结论 (21) 第四章风景区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 4.1规划依据 (21) 4.2规划期限 (22) 4.3规划指导思想 (22) 4.4规划原则 (22) 4.4.1贯彻“方针”,滚动发展的原则 (22) 4.4.2发挥优势,注重发掘的原则 (23) 4.4.3提升品位,适应市场的原则 (23) 4.4.4执行规,突出重点的原则 (23) 第五章风景区规划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23) 5.1规划围 (23) 5.2风景区性质 (23) 5.2.1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九华山风景区 (23) 5.2.2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 (24) 5.2.3杏花村与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24) 5.3风景区发展目标 (24) 第六章风景区总体布局规划 (24)

惠州市职工劳动合同范本(惠州市劳动与社保局制)

惠州市 劳 动 合 同 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制劳动保障热线电话:12333

使用说明 一、双方在签订本合同前,应认真阅读本合同。本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二、本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甲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和职工(乙方)签字或盖章,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或者劳动合同专用章)。 三、本合同中的空栏,由双方协商确定后填写,并不得 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不需填写的空栏,划上“/”。 四、工时制度分为标准工时、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三种。实行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应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批准。 五、本合同的未尽事宜,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一并履行。 六、本合同必须认真填写,字迹清楚、文字简练、准确,并不得擅自涂改。 七、本合同(含附件)签订后,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备 查。

甲方(用人单位):乙方(劳动者): 名称:姓名: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身份证号码: 户籍地址: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 经济类型: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劳动合同期限 (一)合同期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本合同期限: 1.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2.无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法定终止条件出现时止。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从起至工作任务完成时止。该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志为。 (二)试用期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合同期内):1.无试用期。 2.试用期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一)乙方的工作部门为,岗位(管理技术岗位或生产操作岗位)为,职务(或工种)为。(二)乙方的工作任务或职责是。(三)乙方的工作地点为。(四)甲方在合同期内因生产经营需要或其他原因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或派乙方到本合同约定以外的地点、单位工作的,应协商一致并按变更本合同办理,双方签章确认的协议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乙方的工作时间:1.标准工时工作制,即每日工作小时(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天(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2.不定时工作制,即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申报、评估、验收、公告、批准和复核管理,推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有关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进步,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指符合《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5362-2010)》(以下简称“规范”)相关规定、并经一定程序认定的旅游区。 第三条示范区创建应坚持保护第一、持续发展、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统筹协调、多方参与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尊重自然为基础,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教育为特征,培育生态旅游产品,规范生态旅游服务,积极塑造生态友好型旅游产业形象。 第四条各级旅游、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将示范区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本地旅游发展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创建地人民政府应当将示范区建设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政策,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线路编排、市场促销等方面重点支持示范区发展。 第五条示范区的申报、评估、验收、公告、批准和复核工作

由国家有关评定机构组织实施。 第六条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对示范区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委)与环境保护厅(局)组织实施示范区的筛选、初评、推荐等工作,指导和监督示范区的建设和运营。 第二章申报 第八条示范区的申报,按照“单位自愿提出申请,省级旅游与环境保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申报,国家有关评定机构组织实施评估、考核、验收、批准和复核”的程序进行。 第九条申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及与之协调的人文生态系统; (二)具有明确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保护对象; (三)生态旅游发展理念与实践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示范价值; (四)具有明确的地域界限、管理机构和法人,原则上面积不少于5平方公里、不超过300平方公里,所有权与经营权明晰,多家经营时要有协议;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doc资料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说明书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5年9月

简介 1992年元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为市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确定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 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重庆市具有一定独特性和垄断性。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公里,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 近年,为深入发掘“长寿”旅游文化内涵,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大力开发具有长寿特色的旅游产品,争取将长寿湖开发建设成为重庆主城区近郊的休闲、观光、康娱、度假旅游中心,使其成为长寿区旅游拳头产品;并在长寿区内逐步形成以长寿湖为重点的“园区—城区—湖区”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带。长寿区逐步加大了对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工作力度,将理顺管理体制,向湖区纵深发展,提高开发层次,完善周边的配套设施和旅游线路等作为近年长寿湖风景区建设工作重点。并形成了一批重点项目,如抓紧完成长寿湖旅游项目和产品策划、开工建设双龙—罗山旅游公路、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广场、旅游码头、西岸片区道路、电、水、气等。 在此背景下,2005年4月,受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委托,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承担《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05年5月初,项目组共十一人进入现场,展开基础资料收集、现状踏

惠州市劳动合同范本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惠州市 劳 动 合 同 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制劳动保障热线电话:12333

甲方:乙方: 名称:姓名: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 户籍地址: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 经济类型: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劳动合同期限 (一)合同期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本合同期限: 1.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2.无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法定终止条件出现时止。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从起至工作任务完成时止。该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志 为。 (二)试用期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试用期: 1.无试用期。

2.试用期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一)乙方的工作部门为, 岗位(管理技术岗位或生产操作岗位)为, 职务为。 (二)乙方的工作任务或职责是 。 (三)乙方的工作地点为。 (四)甲方在合同期内因生产经营需要或其他原因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或派乙方到本合同约定以外的地点、单位工作的,应协商一致并按变更本合同办理,双方签章确认的协议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乙方的工作时间: 1.标准工时工作制,即每日工作小时(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天,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2.不定时工作制,即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3.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以为周期,总工时小时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二)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除《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最长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地方生态旅游创建思索

地方生态旅游创建思索 玉树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有利条件 在现代城市化的历程中,起初工业城市是其目标,在工业成为城市主体的同时,也成为区域的主要污染源。随着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追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和自然更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各国大中小城市的共同行动目标,相应地城市也开始由工业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生态型城市过渡。玉树地区突岀的生态地位和功能可用”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来概括。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全州辖地总而积26.7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7.5%。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是玉树当前乃至今后最首要的任务。建立生态城市是玉树城市化的根本方向,只有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才能貞?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城市化发展规律表明,城市化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城市化水平在10%至30%以下为早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至70%之间为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为成熟期阶段。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玉树城镇化率为32.11% [2],进入城市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在玉树州确定的"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中提出,要全面完成玉树撤县建市工作,加快小城镇和新牧区建设步伐,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到"十二五"沫,全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同时,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分享发展成果之需求矛盾,玉树地区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吸收农牧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减轻草场压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推进科技进步,促使产业结构、社会结构优化,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扩大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发展;通过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扶贫搬迁等政策,使广大的移民向更适宜生活的地方迁移,分享城市化带来的生活条件改善、物质更丰富、生活更方便的好处。 玉树生态旅游资源优势非常突出,为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提供了生态基础。总体来说, 可以概括为"三性”;:(1)垄断性。玉树地处三江源区,拥有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和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2)多样性。玉树享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中华水塔、耗牛之地、歌舞之乡的";美誉,不但拥有大山、大江、大河、大雪山、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峡谷、大动物乐园等地理、水域、气候、生物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资源,而且还汇集了藏传佛教、唐蕃古道等宗教、遗址等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更有歌舞、赛马会等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态旅游资源。髙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3)神秘性。由于玉树地区高海拔、气候寒冷、地域辽阔、路途艰辛,这里的一切对域外的人来说,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而纱。这里天高地阔、山高水长,让人们不能不敬慢大自然神秘力量。当地独特的天人合一的高原生态文化、宗教思想,具有探究不尽的深奥。 2020年4月14 0,玉树结古镇发生7.1级特大地震,造成严重社会经济损失。但灾后的大规模重建,有利于塑造城市全新的形象。独特、优美、性格鲜明的城市物理空间是生态旅游城市发展的必备要素。结古镇不仅是玉树州行政、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且也是未来体现玉树生态旅游城市城镇而貌的重要地区。通过科学规划和重建,形成结古镇及周边城镇统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城镇而貌,全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对于塑造玉树全新的城镇而貌、增强结古作为区域旅游中心的服务和支撑功能,建设鲜明的生态旅游城市形象是难得机会。同时,地丧发生后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 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 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 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 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 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 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 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 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 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 二、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惠州市劳动合同范本

惠州市劳动合同范本 甲方(用人单位)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乙方(劳动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劳动合同期限 (一)合同期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本合同期限: 1.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2.无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法定终止条件出现时止。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从起至 工作任务完成时止。该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志为 . (二)试用期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合同期内) 1.无试用期。 2.试用期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一)乙方的工作部门为,岗位(管理技术岗位或生产操作岗位)为,职务(或工种)为 . (二)乙方的工作任务或职责是 (三)乙方的工作地点为惠州市 . (四)甲方在合同期内因生产经营需要或其他原因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或派乙方到本合同约定以外的地点、单位工作的,应协商一致并按变更本合同办理,双方签章确认的协议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乙方的工作时间: 1.标准工时工作制,即每日工作小时,每周工作天,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2.不定时工作制,即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3.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以为周期,总工时小时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二)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除《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最长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三)甲方按规定给予乙方享受法定休假日、年休假、婚假、丧假、探亲假、产假、看护假等带薪假期,并应按本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四、劳动报酬 (一)乙方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按下列第种形式执行,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计时工资: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 (标准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负责人: .9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期限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五 、总体评价 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二、主题形象设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 一、功能分区 二、规划结构 三、分区规划要点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计算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 一、环境影响评估 二、保护措施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建筑风貌规划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 一、市场机会分析 二、客源市场定位 三、市场开发策略 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 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 附件一:规划图纸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旅游解说; 旅游解说就是为了实现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经营者、旅游管理者等和各种媒介之间的有效沟通而进行的信息传播行为。 2.旅游体验;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创造满足自身情感需要和特殊经历的过程,是旅游者自身的内在反映。 3.社会承载力; 社会承载力是一种建立在社会价值观、道德习俗、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等社会规范基础上的量值。 包括:A.旅游感知承载力是指环境空间不致使旅游者产生拥挤感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 B.当地居民的社会文化承载力是指保证当地传统文化生态不受外来文化破坏及本地居民生活质量不会降低前提下旅游地的合理环境容量。 4.生态旅游流: 5.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6.生态美; “生态美”是指由于环境内部生态结构健全、生态系统平衡而表现于外部,被人感知的美感。作为自然的一种天然美,多以生命的存在和其表现为样态。 7.生态旅游康乐;

生态旅游康乐即指旅游企业为生态旅游者进行健身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提供的各种设施和服务。 8.设施承载力; 设施承载力是以发展因素作为评估参数,按既有设施的供给量所得出的可为多少游客提供服务的数值。 9.绿色宾馆; 绿色宾馆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经营,为游客提供绿色服务和清新舒适的旅居环境。 10.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又称“游人中心”或“游客接待中心”,是接待来访游客的地方,是旅游地对外形象展示的一个主要窗口。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现实游客中心和安置在互联网上的虚拟游客中心. 11.旅游解说牌示; 标牌是一块能够提供信息、警告或引导的题写木板、金属板或空间。旅游解说牌示是标牌在旅游中的应用与发展,它通过文本、图片和示例等手段,以娱乐和教育方式来与游客交流信息,达到引导游客、增强游客保护意识或管理游客行为等目的的标牌。 12.替代性旅游; 它又可理解为非大众旅游,它是相应于大众旅游(Mass tourism)而产生的,其包括生态游、文化游、教育游、软旅游、休闲游、绿色游等多种旅游产品。 13.《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确认的生态旅游的概念; 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公示说明 本规划针对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现状特征和现实问题,在生态保护、资源评价、土地利用、文化体系、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发展目标及各景区景观特色定位,构建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独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从风景区保护与发展的角度提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发展战略,及各景区在资源保护、景区发展、建设引导等方面的重要对策。 一、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兼顾发展 落实“保护第一”的要求,严格保护太湖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山水人文资源的原真性、江南水乡风貌的独特性,保障太湖水系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同时,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兼顾景区及周边区域的发展需求。 2、区域统筹、整体协调 高度重视太湖风景名胜区在长三角及区域环境中的重要价值及作用,从区域的角度出发,整体保护环太湖地区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协调太湖风景资源保护利用与太湖流域防洪、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充分协调景区与周边城市的空间关系,促进城市与景区的和谐发展。 3、优化资源、突显特色 深入研究太湖风景名胜区水体、岛屿、湖湾、岸线、湿地、山体和植被等自然景观风貌特征,梳理和挖掘吴越文化史迹及景区所在地区历史、文化、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资源特点,进一步优化资源品质,突出太湖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自然山水与吴越文化交融的景观特色,提升景区资源的永续利用价值。 4、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合理把握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充分结合景区资源特点,探索因地制宜优化生产方式、改善和提高景区人居环境质量的途径,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景区生态景观环境。 二、性质 太湖风景名胜区是以自然山水组合见胜、以吴越文化为内涵特征、以江南水乡田园为景观风貌的,融风景游览、休闲游憩及科学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自然与人文并重的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发展目标 以风景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首要前提,强化太湖风景名胜区自然及人文特色,进一步协调景区与城市关系,合理利用风景资源,优化引导景区产业结构,将太湖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生境优越、特色鲜明、城市与景区和谐相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通过对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培育建设,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大型生态绿心; 通过对各景区人文资源的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集中展现中华吴越文化精髓的文化遗产聚落; 通过对环太湖城市群与景区的空间协调和优化布局,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景观宜人、风貌和谐的城景交汇型风景名胜区; 通过对各景区旅游资源整合以及区域旅游协作的加强,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世界著名的山水人文型旅游目的地; 通过对环太湖地区的整体产业协作引导以及各景区的协同建设,使太湖风景名胜区成为环境优越、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的生态产业典范区。 四、总体发展战略

旅游景区环境整治方案.docx

旅游景区环境整治方案 为认真贯彻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为加快太行旅游度假区创建5A景区,构建美丽,市工商局决定从8月下旬到12月底,在全市旅游景区内外及沿线道路深入开展环境集中整治,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委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取缔旅游道路两侧店铺占道经营,以清理旅游道路两侧无照经营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合力攻坚,达到优化旅游生态环境总目标。 二、整治范围 1、重点景区。 2、旅游道路沿线。 3、城区四环路沿线。 三、整治标准 1、市场、摊点整治到位。重点景区周边及重要旅游道路两侧无违章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经批准设置的各类摊点必须按照划定的经营区域和经营时间进行经营,保持周边环境卫生整洁。沿路店铺一律实行店内经营,不得在店外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 2、查处无证经营,维护市场秩序。对景区内和景区周边区域及重点旅游道路两侧无证经营坚决予以取缔,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3、由乡镇牵头、工商分局配合,开展本辖区旅游安全专项整治。 四、实施方法和步骤 旅游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从八月下旬开始,至12月底结束,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8月26日至8月31日)。各工商分局全面部署集中整治工作,成立太行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小组,制定整治实施方案。 2、集中整治阶段(9月1日至9月30日)。按照整治标准全面开展整治工作,达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3、巩固提高阶段(10月1日至12月31日)。逐步实现旅游道路沿线门店整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五、保障措施 1、精心组织、加强领导。为做好旅游道路环境整治工作,市工商局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由市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同志任副组长,各工商分局局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场科。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

惠州市劳动合同范本

编号: 广东省 劳 动 合 同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编制 劳动保障热线电话:12333

使用说明 一、双方在签订本合同前,应认真阅读本合同。本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二、本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甲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和职工(乙方)签字或盖章,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或者劳动合同专用章)。 三、本合同中的空栏,由双方协商确定后填写,并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不需填写的空栏,划上“/”。 四、工时制度分为标准工时、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三种。实行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应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 五、本合同的未尽事宜,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一并履行。 六、本合同必须认真填写,字迹清楚、文字简练、准确,并不得擅自涂改。 七、本合同(含附件)签订后,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备查。

甲方(用人单位):乙方(劳动者): 名称:姓名: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身份证号码: 户籍地址: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 经济类型: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以及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劳动合同期限 (一)合同期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本合同期限: 1.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2.无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法定终止条件出现时止。 3.已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从年月日起至 工作任务完成时止,并以为标志。 (二)试用期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合同期内): 1.无试用期。 2.试用期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一)乙方的工作部门为,岗位(管理技术岗位或生产操作岗位)为,职务(或工种)为。(二)乙方的工作任务或职责是。(三)乙方的工作地点为。 (四)甲方在合同期内因生产经营需要或其他原因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或派乙方到本合同约定以外的地点、单位工作的,应协商一致并按变更本合同办理,双方签章确认的协议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五)除临时性工作或者短期学习培训外,如甲方需要乙方到合同约定以外的地点或单位工作和学习培训,应被本合同第七条处理。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1.甲乙双方同意按标准工时工作制得方式确定乙方工作时间,即每日工作小时(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 5 天

生态旅游预警系统创建思考

生态旅游预警系统创建思考 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11](P45-47,50)用AHP 分析问题大体要经过以下五个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它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行为,聚类是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类或者簇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同一个簇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间的对象有很大的相异性。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聚类分析是通过数据建模简化数据的一种方法。 结果与分析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筛选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找出影响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的因子,做到全面、客观和规范,再以重点论的思维为指导,从所有相关因素中选择那些起关键作用的因子。系统分层原则生态旅游环境系统是一个多层复杂的综合系统。故反映研究对象的因子必然涉及各个领域,数据类型复杂多样,对系统目标的贡献率也存在差异。因此,构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以系统分层的概念模型来组织相关因子,使各个因子同级之间的分类关系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从属关系更加明了。因地制宜原则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类型多样,一

般包括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海滨湿地、湖泊风景区、河流风景区、草原等。不同地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影响因子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针对具体研究区域选择能反映本地特色的指标。对于湖泊和溪流旅游区,应选择能反映水域特色的指标,比如水资源丰度、游船承载力和竹筏承载力,如果人工修建水坝则水资源丰度影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定性与定量原则影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许多领域,对于社会影响因素的反映仅仅需要定性描述,而大部分经济影响因素可以数量化。所以选取指标时应视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定性描述或定量表达,对于难以量化的重要指标可以采取定性描述,并非定量指标总比定性指标好。简单实用原则一方面,选择指标应尽量简单化,不是越多越好。应选择相关性好、能客观明了地反映某地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各个指标应相互独立,对于相似指标应作必要的取舍,避免可替代、包含或互相换算得来。另一方面,筛选指标应以实用为原则,对于难以获取数据的指标则需慎重选择,可以替换成易于收集数据、便于比较、易于量化的指标。 本文借鉴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12](P452—464),[13](P53)构建水体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详见表1)。该模型所提出的评价对象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标与参照标准相对比的模式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推崇。随着旅游的迅速发展,旅游活动过程中对旅游环境施加了各种压力,比如快速增长的游人造成的人口压力和交通压力,过度开发旅游资源、随意丢弃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这些属于压力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