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第一章练习题

刑法第一章练习题

刑法第一章练习题
刑法第一章练习题

刑法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

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

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

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判断题

1.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2.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3.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说明》作为刑法的修订说明,属于宪法解释。

4.文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5.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

法解释、司法解释、宪法解释。

6.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该条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7.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三、名词解释

1.单行刑法

2.附属刑法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D;

二、判断题

1.对;2.对;3.错;4.错;5.错;6.对;7.对;

三、名词解释

1.单行刑法: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为补充、修改刑法典,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形式公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某几种相关犯罪或者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规范。

2..附属刑法:附带规定于经济法、行政法、民法等非刑事法律中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2.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B、甲某构成包庇罪

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甲某不构成犯罪

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甲在新刑法生效以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的刑法

规范认为是犯罪,而旧的法律认为不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甲无罪,这在本质上坚持了。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原则

二、判断题

1.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出以下原则: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明确性原则;严格解释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

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贯彻和体现。

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就是在形式上坚持绝对的平等。

三、论述题

1.试述罪刑法定原则。

2.试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立法体现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2.D;3.B;4.B;

二、判断题

1.对;2.对;3.对;4.错;

三、论述题

1.答:罪刑法定原则的原意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受处罚”,其基本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擅断;其二是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其三是明确化,即刑法条文必须用清晰的文字表述确切的意思,不可含糊其辞或摸棱两可。我国刑法第3条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出以下原则: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明确性原则;严格解释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

我国刑法第3条明确对罪刑法定原则加以表述,并在新刑法典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中全面、系统地体现了该原则:第一,如同1979年刑法典一样,新刑法典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犯罪的法定化具体表现为:明确规定了犯罪的概念;明确规定了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法定化具体表现为:明确规定了刑罚的种类;明确规定了量刑的原则和各种刑罚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法定刑。第二,新刑法典取消了

1979年刑法典第79条规定的类推制度,这是罪刑法定原则得以真正贯彻的重要前提。第三,新刑法典重申了1979年刑法典第9条关于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并作了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规定。第四,在罪名的规定方面,新刑法典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已相当完备。分则条文由1979年的103条增加到350条,罪名数由1979年的130个增加到400多个。第五,在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或罪状以及各种犯罪的法定刑的设臵方面,新刑法典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也增强了法条的可操作性。对于大量犯罪,尽量使用叙明罪状;在犯罪的处罚规定上,注重量刑情节的具体化。

2.答: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对该原则应当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加以理解。就刑事立法而言,刑法对各种犯罪的处罚原则规定,对刑罚裁量、刑罚执行制度以及对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设臵,不仅要考虑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而且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在刑事司法层面上,法官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既要看犯罪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而且要看整个犯罪事实包括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要讲求刑罚个别化。

现行刑法全面贯彻和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首先,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确立刑法分则中每一具体犯罪的法定刑的准则;罪重,法定刑也重;罪轻,法定刑也轻。其次,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也是确定刑法总则中某些规范的依据,第三,刑法设立的主刑附加刑结合、轻重有序、上下衔接、可以灵活运用的刑罚体系,各类具体犯罪可以分割、能够伸缩、幅度较大的法定刑,为罪责刑相适应的司法适用奠定了基础第三章刑法的效力

一、单项选择题

1.万某于1996年12月2日,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万某未上诉。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后,万某以新刑法中取消投机倒把罪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依新刑法改判其无罪,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万某的申诉法院应支持,因按刑法从旧兼从轻原则,万某应无罪。

B、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但可以对其减刑。

C、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因新刑法对已经生效的判决不具有溯及力。

D、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还应撤销其缓刑,改判实刑,因其不服管理

2.韩国公民金某曾在印度、缅甸、泰国等国多次进行国际贩毒犯罪活动,并曾被其所属国韩国通缉。某日,金某

到我国境内旅游被拘捕,金某即以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犯罪为由提出抗议。我国依法可以对李某采取下列措施:。

A、无权进行刑事追诉,应当立即驱逐出境

B、因其是国际犯罪,应交国际法院制裁

C、可以对其进行刑事追诉,依据是对国际犯罪的普遍管辖权

D、可以对其进行追诉,但审判要有韩国、印度、缅甸、泰国等国的共同参与

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个A国人在一列行驶于我国境内的B国列车上对C国公民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适用。

A、A国刑法

B、B国刑法

C、C国刑法

D、我国刑法

4.某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甲在乘坐中国民航北京至美国旧金山的航班上与我国留日学生乙接头,收买我国国家秘密,对甲应当:。

A、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

C、由日本有关方面处理

D、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5.下列哪些行为实施后,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

A、中国公民甲在日本故意杀人的

B、某省教育厅厅长在美国收受他人财物的

C、某军人在国外泄漏国家军事秘密

D、某中国公民在美国盗窃300美金

6.张某乘坐我国船舶经过新加坡时与邻座一乘客发生口角,争执中张某掏出一三角刮刀,猛地向该乘客刺去,遂将邻座刺死,张某的行为。

A、适用新加坡刑法

B、适用中国刑法

C、可适用中国刑法,也可适用新加坡刑法

D、适用第三国刑法

7.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时,我国有限制地对其行使管辖权,所根据的原则是。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保护原则

8.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C、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9.关于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所有在我国船舶、航空器、国际列车上发生的犯罪

B、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的犯罪

C、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构成犯罪的

D、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的犯罪 10.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

B、某外国

C、甲国

D、中国或甲国

11.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适用我国刑法,必须是。

A、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B、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C、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D、犯罪地国家未对其处罚的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特别规定”包括。

A、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法律作出的特别规定

B、自治区人大针对刑法所作的变通规定

C、自治州人大针对刑法所作的补充规定

D、刑法实施后,新制定的特别刑法、附属刑法所作的特别规定

2.现行刑法对下列哪种情形有溯及力。

A、1997年9月30日以前发生的犯罪,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对

该犯罪行为的规定是完全相同的

B、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继续到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的,但现行刑法处罚较重的

C、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连续到现行刑法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新法处罚较重的

D、行为发生在1997年1月6日,法院在1997年5月3日判决有罪,处有期徒刑10年。该案件在1997年12月6日提起再审

习题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3.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B.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

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D.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4.某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甲在乘坐中国民航北京至法兰克福的航班上与我国公民乙接头,收买我国国家秘密,对甲应当。

A.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

C.由日本有关方面处理

D.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5.对于下列行为,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的有。

A.中国公民甲在日本故意杀人的

B.某省教育厅厅长在美国收受他人财物的

C.某军人在国外泄漏国家军事秘密

D.某中国公民在美国盗窃300美金

6.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C.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7.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聚众淫乱罪

B.组织淫秽表演罪

C.寻衅滋事罪

D.无罪

二、多项选择题

1.广义上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法规范

D.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

2.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所说的法律有特别规定主要是指。

A.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的特别规定

B.对民族自治地方适用刑法的特别规定

C.刑法典施行以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特别刑法的规定

D.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基本法的特别规定

3.刑法的时间效力是解决问题。

A.刑法的生效时间

B.刑法的失效时间

C.刑法的溯及力

D.刑法对人的效力

4.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

A.刑法对地的效力

B.刑法对人的效力

C.刑法对事的效力

D.刑法对时的效力

5.世界各国解决刑法溯及力问题所采用的原则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6.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领域”,包括。

A.领陆、领水、领空

B.我国的船舶、航空器

C.我国驻外使、领馆

D.外国驻我国的使、领馆

7.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在情况下,新刑法具有溯及力。

A.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认为是犯罪

B.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C.当时的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新刑法重

D.当时的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新刑法轻

8.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不论罪行轻重、法定刑高低,都适用我国刑法的中国公民是。 A.工人

B.军人

C.因私出国的国家工作人员

D.国家工作人员

三、简答题:

1.简述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可以适用我国刑法的条件。

2.简述我国刑法对溯及力的规定。

3.简述我国刑法中的属人管辖权。

4.简述我国刑法中的普遍管辖权。

四、论述题:

1.论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内容及其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2.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概念、内容及其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刑法》试题库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填空题

1、刑法反映的意志,刑法的阶级性质是由的阶级性质所决定。

※2、我国刑法的解释从解释的效力来划分,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学理解释。

二、判断题

1、刑法就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三、单项选择题

1、刑法是关于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A、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总和

B、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C、总则和分则

※2、下列没有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3、我国刑法第91条至99条是对“公共财产”等规范含义的说明,属于。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4、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所做的解释是。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5、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6、直接对法律条文的文字和语义加以注释说明的是。

A、论理解释

B、学理解释

C、文理解释

四、多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的解释从方法上分类可分为。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文字解释

D、论理解释

E、学理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填空题

1、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即 __,________ 和。

※2、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 ___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 ________。

二、判断题

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适用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三、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这一规定体现了原则。 A、实事求是B、罪刑法定C、罪刑相适应

※2、甲实施的某一行为,新的刑法规范认为是犯罪,而旧的法律认为不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甲无罪,这在本质

上坚持了。

A、罪刑相适应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原则

3、我国刑法关于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的处罚规定,都体现了原则。

A、罪刑相适应

B、罪刑法定

C、罪责自负

4、我国刑法关于累犯、自首、减刑、假释的规定,体现了原则。

A、惩罚与宽大相结合政策

B、教育与改造犯罪分子的思想

C、罪与刑相适应的原则

四、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几项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A、法制原则

B、数罪并罚原则

C、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原则

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E、罪刑法定原则

※2、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

____________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以不追究。

※2、凡在 _______ 内犯罪的,除______,都适用于我国刑法。

3、犯罪的或者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4、享有外交特权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解决。

5、我国刑法的溯及力采用的原则为_______________,已经生效的判决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犯罪行为与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就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三、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

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 B、保护原则 C、普通原则

D、以原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在一定范围内也兼采普遍原则

※2、以保护本国为出发点,主张不问犯罪人属于哪国,

张明楷刑法观点60条

张明楷刑法观点60条 张明楷刑法观点60条 1、虽然习惯法不能成为刑法的渊源,但它仍然是人们在解释犯罪构成要件和判断违法性、有责性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另外,当存在有利于行为人的习惯法, 行为人以习惯法为根据实施行为时,可能以行为人缺乏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为由,排除犯罪的成立。 2、向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的行为,没有被刑法规定为犯罪,所以,对这种行为只能以无罪论处。 3、还有一些疑似特殊身份但并不是真正的特殊身份的情形。例如,刑法第140条的生产者、销售者、第159条的公司发起人、股东等。因为,任何人都可以直接从事生产、销售活动,因而都可以成为第140条的生产者、销售者。在此意义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行为主体,并无特殊之处。但其他特殊身份并非如此。以贪污罪为例,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依法从事公务、管理或者经营国有资产,因而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贪污罪的主体。此外,强奸罪也是疑似身份犯,而不是真正的身份犯,因为妇女也可以成为强奸罪的正犯(共同正犯与间接正犯) 4、单位犯罪是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的。因此,单位内部成员未经单位决策机构批准、同意或者认可而实施犯罪的,或者单位内部成员实施与其职务活动无关的犯罪行为的,都不属于单位犯罪。 5、过失犯罪应当与过失违法行为一样,成为作为义务的根据。既然刑法理论肯定过失违法行为可以成为作为义务的根据,那么,就没有理由否认过失犯罪可以成为作为义务的发生根据。例如,甲的过失行为造成了乙轻伤,同时产生了生命危险时,甲故意不救助因而导致乙死亡的,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再如,甲的过失行为造成乙重伤,同时产生了生命危险,甲故意不救助因而导致乙死亡的,也应认定为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6、在自然意义的行为已经结束,但法益存在紧迫危险的场合,也有正当防卫的余地。例如,对于已经安置了定时炸弹的人,可以通过防卫行为迫使其说出炸弹的位置或者解除炸弹装置。 7、刑法第20条第3款所规定的特殊防卫不存在防卫限度与防卫过当。 8、同一被害对象才有犯意转化问题,如果针对另一不同对象,则只能是另起犯意。例如,甲以伤害故意举刀砍乙,此时恰好仇人丙出现在现场,甲转而将丙杀死。甲的行为针对不同对象,应成立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二罪。 甲为了抢劫普通财物,而对乙使用暴力,在强取财物时,发现乙的提包内不仅有财物还有qz,就使用暴力仅夺取了qz。甲的行为成立抢劫罪中止和抢劫qz罪既遂(并罚)。 9、甲、乙二人站在山顶,见山下有一老人,甲对乙说:“你说将这块石头推下去能否砸着那老头?”乙说:“能有那么巧?”于是二人合力将一块石头滚下山,结果将老人砸死。甲、乙二人是间接故意。 在对结果的态度上,直接故意投了赞成票,过失投了反对票,而间接故意投了弃权票。在间接故意的场合,行为人或者对结果的发生与否漠不关心,或者内心决定结果发生与否由决意实施的客观行为任意确定。 10、甲在外地打工期间,于黑夜里实施抢劫,抢劫过程中发现对方是自己的胞兄乙,于是就停止了抢劫行为。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甲受雇杀乙,举枪瞄准后及时发现对方并非乙而放下qz,甲的行为成立犯罪未遂。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320道刑法经典练习题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320道刑法经典练习题试题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A:构成犯罪的行为B:一切违法行为 C: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触犯了刑律的行为 答案: A 试题2: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A:宪法B:民法 C:行政法D:侵权法 答案: A 试题3: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A:有期徒刑B:管制 C:剥夺政治权利D:拘役 答案: C 试题4:刑事诉讼法属于()。 A:程序法B:实体法 C:特别法D:临时法 答案: A 试题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市公安局B:区治安联防队

C:区公安分局D:李某 答案: C 试题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B:意外事件 C:过失致人死亡D:不构成犯罪 答案: A 试题7: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 答案: C 试题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14周岁B: 16周岁 C: 18周岁D: 20周岁 答案: A 试题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

曲新久《刑法学》(第4版)(复习笔记 第七章 犯罪主体)【圣才出品】

第七章犯罪主体 一、犯罪主体概述 1.犯罪主体的概念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并且应当对自己的罪行依法负刑事责任的人。 (1)犯罪主体必须是人。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2)犯罪主体是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 (3)犯罪主体是依法应当对自己的罪行负刑事责任的人。 2.刑事责任能力与罪过责任原则 (1)概念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认识自己行为的社会性质及其意义并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辨认能力”,指一个人认识自己特定行为的社会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能力,包括对事实真相本身的认识能力和对事实是非善恶评价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和控制能力必须同时具备,才认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完全丧失其一的,认为没有刑事责任能力。 (2)罪过责任原则 罪过责任原则要求犯罪主体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这与刑法的罪责观念和制度有关。 行为人只有在具有这种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能成立犯罪,并对自己的行为负刑事责任。在我国刑法上,刑事责任能力既是犯罪

能力又是负刑事责任的能力。 二、自然人 1.刑事责任年龄 自然人犯罪主体,是指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犯罪行为的自然人。自然人犯罪主体的一般要件是由刑法典总则规定的:必须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即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两个要件既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也是行为人成为犯罪主体的必要条件。 (1)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自然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我国《刑法》第17条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的具体规定: ①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②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关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应注意以下几点: 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 对于《刑法》第17条中规定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实施了杀人、伤害行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都应负刑事责任。 b.罪名根据《刑法》第17条列举的8种行为确定。 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绑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对涉及“毒品”的犯罪,仅对“贩卖”毒品行为负刑事责任,对其他涉毒罪行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练习题含答案71563

刑法分类练习题 ◆◆刑法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 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 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 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判断题 1.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2.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3.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作为刑法的修订说明,属于宪法解释。() 4.文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5.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宪法解释。() 6.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该条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7.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D;2.D; 二、判断题 1.对;2.对;3.错;4.错;5.错;6.对;7.对;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2.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B、甲某构成包庇罪 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甲某不构成犯罪 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甲在新刑法生效以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的刑法规范认为是犯罪,而旧的法律认为不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甲无罪,这在本质上坚持了(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七章:刑法学—案例分析题(综合)

第七章:刑法学一案例分析题 (综合) 第七章:刑法学一一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1】被告人甲某,男,25岁,系A国公民。被害人乙某,系B国公民。被告人甲某与被害人乙某均为我国某大学1998级留学生,两人同住一室。 1 999年1 0月1 5日晚,两人因生活中的琐事发生争吵以致斗殴。在扭打中,被告人甲某随手操起一把水果刀朝被害人乙某腹部刺了一刀,刺破肝脏。被害人乙某经抢救无 效,于当晚死亡。 [问题]本案的被告人甲某系A国人,被害人乙某系B国人,而犯罪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本案应适用哪国刑法? 【案例一2】大学生甲某,在校园里用鸟枪打鸟,事先没有验枪,自认为枪膛里没有子弹头便随手扣动扳机,结果将一个过路的同学打成重伤。 [问题]对此,甲某实施行为时所持的主观心理状态如何?是否要负刑事责任?负何种刑事责? 【案例-3】某搬运站板车工人江某身强力壮,技术熟练,从未出过事故。有一次换了一辆新板车,未加刹车装置,他就用新板车运铁块去货场。当下坡时,同行拉车的人怕他岀事故,要帮他拉车。他说了声“没问题”,就单独驾车下坡。终因车重路滑失去控制,将一行人撞倒,扎断双腿。

[问题]对于这个被扎断双腿的伤害行为,某甲的主观心理状态如何?某甲是否要负刑事责任?应负何种刑事责任? 【案例-4 】甲某在一天深夜,到离村 5 里外的松林中砍伐松树。他砍树的声音被一个过路的人听到,此人因月色昏暗,看不到砍树的人,便寻声走去。当他走到离树两丈多远时,松树刚刚被砍断,此人被倒下的松树砸中头部,当即死亡。 问题]对于此人的死亡,某甲的主观心理状态如何?某甲是否要负刑事责任?应负何种刑事责任? 案例5— 6 —7 “正当防卫”案例 【案例一5】一天,范某抓住曾经在其承包的果园内偷拖拉机用汽油的邓某,范某伙同其所雇的工人 刘某,将邓某反绑在果园内的一棵树上,用皮带连续抽打将近3个小时,致使邓某多次昏迷不醒。后来经 法医鉴定,邓某为重伤。 问:范某的行为是属于正当防卫? 【案例一6】被告人王强,男,19岁,某县在校中学生。 某年6月6日课间休息时,王强与同班同学陈锋、赵忠强、张海兵等人在球场打闹玩耍。事后,陈 锋发现上衣被撕破,怀疑是王强所为。因此,在上课时便对坐在自己前一排的王强身上吐痰,并多次用脚 踢其臀部。当天放学后,陈锋、张海兵又为此事追赶殴打王。6月15日,王外岀时又遭陈锋、张海兵、赵 忠强殴打,脸被打肿,嘴被打破。王强因连遭殴打,三天不敢上学,在家中自制刀刃6厘米长的尖刀一把。 6月19日下午,王携带刀子到学校上课,行至教室门前被赵忠强、张海兵、陈锋、周小武等人拉到校外进第七章:刑法 学----案例分析题(综合)行殴打。正别在裤腰带上的刀子被打落在地,他拾起刀子逃跑。赵忠强一伙见王身带刀子,便拾起砖头追 打,将王的腰部、腿部和右臂打伤。张海兵上前用左手揪住王的左臂,右手持砖头猛击王的头部等处,将王的头顶骨打 破裂,背部打伤。陈锋等三人手持砖头一拥上前,王见状不妙,左手捂住受伤的头部,右手拔岀刀子乱捅,致张海兵胸部、腹部6处受伤倒地,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医院结论为:岀血性休克死亡。 问:被告人王强的行为是属于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案例-7】一天深夜,某女工从工厂下班回家,路过一个偏僻小巷时遭抢劫。抢劫犯手持匕首,声 称不交出钱财就要杀人。女工不得已交出了钱物。当抢劫犯打幵钱包查看时,女工突然捡起一块砖头向抢 劫犯头部砸去,此人应声倒地。女工迅速脱身而去。此抢劫犯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问题]此女工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刑法学》第1章-第6章在线测试标准答案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4:4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 )处罚. A 、可以定罪 B 、不得定罪 C 、根据情形 D 、由法官裁定 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 )相适应 A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 B 、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C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D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对社会危害程度 3、我国刑法根据各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规定了( )处罚原则 A 、轻重有别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人民代表裁定 D 、法官 4、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下面说法正确的. A 、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新刑法认为是 犯罪的,适用新刑法. B 、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 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 时刑法. C 、当时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的,适用新刑法 D 、如果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该判决 继续有效. 5、我国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已经弱化甚至不再强调 A 、阶级性 B 、法律性 C 、道德性 D 、文化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广义刑法是指一切(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A 、规定犯罪 B 、刑事责任

C、刑罚 D、其它 2、制定刑法的根据包括( ). A、法律根据 B、实践根据 C、经济根据 D、道德根据 3、刑法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阶级性原则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A、定罪上一律平等 B、量刑上一律平等 C、行刑上一律平等 5、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上主张原则主要有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和国家解释. 正确错误2、无论我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在我国犯罪,都受我国刑事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练习题答案2016年

显示答案【单选题】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的刑法包括()。 说明: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 ?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 ?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 ?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显示答案【单选题】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 说明: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显示答案【单选题】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 说明: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显示答案【单选题】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甲

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 说明: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B、甲某构成包庇罪 ?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甲某不构成犯罪 显示答案【单选题】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说明: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显示答案【单选题】甲在新刑法生效以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的刑法规范认为是犯罪,而旧的法律认为不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甲无罪,这在本质上坚持了( )。 说明: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第七章刑事诉讼证据规则

第七章刑事诉讼证据规则

第一节取证规则 一、禁止强迫自证其罪规则 1.禁止强迫自证其罪的含义与渊源 禁止强迫自证其罪意指任何人都没有协助他方证明自己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义务,而且侦控机关亦不得强迫任何人负此项义务。 2.禁止强迫自证其罪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二、证人须履行作证义务规则 证人作证的国家义务 证人作证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 立法原因 制度保障缺失原因 文化传统原因

三、证人特权规则 1.含义及其体现 证人特权规则,又称证人作证豁免权规则,意指公民在法定情况下可以拒绝充当证人或对某些问题拒绝陈述的权利。 主要体现在: ☆禁止强迫自我归罪的特权 ☆近亲属之间的特权 ☆基于公务秘密的特权 ☆基于职业秘密的特权 2.证人特权规则的价值基础 3.证人特权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四、令状规则 1.令状与令状规则 所谓令状,是指记载有关强制性处分裁判的文书。 令状规则,则是指执行侦查职能的警察和检察官只有获得了法官签发的令状的许可,方可执行逮捕、搜查和扣押收集证据的任务。 2.令状规则的历史源流与现世体现 3.令状规则的理论基础 ☆令状规则是司法权与行政权相分离的结果,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与精神 ☆令状规则体现了对公民基本权利司法保护的原则和精神 4.令状规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第二节查证规则 一、直接和言词规则 1.直接和言词规则的含义和要求 直接规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场规则”;二是“直接查证规则” 言词规则又称为“言词辩论规则”,是指法庭审理活动的进行,必须以言词陈述的方式进行。这一规则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参加审判的各方应以言词陈述的方式从事审理、攻击、防御等各种诉讼行为;二是在法庭上提出任何证据材料均应以言词陈述的方式进行。

《刑法学》第1章-第6章在线测试标准答案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4:4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得“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得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您得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得行为,( )处罚、 A 、可以定罪 B 、不得定罪 C 、根据情形 D 、由法官裁定 2、刑罚得轻重,应当与( )相适应 A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 B 、犯罪分子所承担得刑事责任 C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与犯罪分子所承担得刑事责任 D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对社会危害程度 3、我国刑法根据各种行为得社会危害性程度与人身危险性得大小,规定了( )处罚原则 A 、轻重有别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人民代表裁定 D 、法官 4、关于刑法溯及力得下面说法正确得、 A 、当时法律不认为就是犯罪,而修订后得新刑法认为就是 犯罪得,适用新刑法、 B 、当时法律认为就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就是犯罪得,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 时刑法、 C 、当时法律与新刑法都认为就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得,适用新刑法 D 、如果依照当时得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该判决继续有效、 5、我国刑法得社会主义本质已经弱化甚至不再强调 A 、阶级性 B 、法律性 C 、道德性 D 、文化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广义刑法就是指一切( )得法律规范得总与、 A 、规定犯罪 B 、刑事责任 C 、刑罚 D 、其它 2、制定刑法得根据包括( )、 A 、法律根据 B 、实践根据 C 、经济根据 D 、道德根据 3、刑法基本原则有 A 、罪刑法定原则 B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 、阶级性原则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得具体体现

刑法分论重点法条比较整理word版本

刑法重点法条比较 一.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VS受贿罪 1.名词解释: A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非法接受他人财物,并为其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在经济交往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取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行为依此罪定。 B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非法接受他人财物,并为其谋取利益的行为;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交往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取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行为依此罪定;特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斡旋受贿)2.比较: 共性:主观方面——两者都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 谋取利益 区别:主体——A非国家工作人员与B国家工作人员;客体——A公司,企业正常的管理秩序与B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A要求数 额较大与B没有此要求 二.贪污罪VS受贿罪 1.名词解释: A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或者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国 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行为 以此罪定 B略 2.比较: 共性:客体——都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主体——都有国家工作人员;客观方面——都利用了自己的职务之便;主观方面——都是故意的 区别:客体——A还侵犯了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和B一定程度上还侵犯了国家机关正常的工作; 主体——A的范围较大;财物的对象——A是自己管理的公共财物和B是他人或者单位 (包括国有单位)所有的财物;客观方面——A仅仅用手段将公共财物非法占有和B可 能是为他人牟利 三.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VS行贿罪 1.名词解释: A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B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 以财物,数额较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2.比较: 共性:主观目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主体——一般主体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法学 一、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 A.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 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C.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2.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 A.按劳取酬 B.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C.不发报酬 D.根据劳动表现发给报酬 3.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A.共同犯罪 B.非共同犯罪 C.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任意共同犯罪 4.某甲在1997年9月盗窃巨款后外逃,于1999年4月归案。对某甲适用刑法应采用的原则是() A.从新原则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5.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 A.行为人的预见程度不同 B.行为人的预见内容不同 C.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不同 D.行为人对行为是否实施的意志内容不同 6.下列人员中,因为精神因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A.没有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B. 间歇性精神病人 C. 又聋又哑的人 D.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病理性醉酒的人 7. 减刑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 A.管制的犯罪分子 B.拘役的犯罪分子 C.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 8.下列情形中可以实行正当防卫的对象是() A.杀人后,正要逃离现场的行为人 B.欲实施强奸而尾随、跟踪妇女的行为人 C.驱使训练有素的动物侵害他人的行为人 D.家养动物侵害他人的动物主人 9. 下列犯罪中属于危害国防利益罪的是() A. 盗窃枪支、弹药罪 B.劫持航空器罪 C. 武器装备肇事罪 D.间谍罪 10. 甲欲杀乙,将毒药投入乙的饭食中。乙服食后,甲后悔,赶紧说明情况,并将乙送往医院抢救。医院在抢救过程中检查发现,甲所投放的“毒药”根本没有毒性,乙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属于() A.不构成犯罪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11.拐卖妇女过程中又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应当() A.以拐卖妇女罪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新刑事诉讼法》办案常用法律条文1

《新刑事诉讼法》办案常用法律条文 (一)简易部分 1、立案 《刑事诉讼法》第107条: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第110条:公民报案、控告、举报、扭送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 2、不予立案 《刑事诉讼法》第110条:认为没有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3、移送案件 《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3款。 4、拘传 《刑事诉讼法》第64条。 5、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65条第1款: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刑事诉讼法》第89条第3款:拘留期间,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在需要继续侦查,并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 《刑事诉讼法》第96条:嫌疑人被羁押,不能在刑诉法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查证的。 6、保证金保证 《刑事诉讼法》第66条。 7、退还保证金 《刑事诉讼法》第71条: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规定,取保候审结束时,退还保证金。包括在撤销案件、判决生效时退还保证金。 8、没收保证金

《刑事诉讼法》第69条第3款。 9、对保证人罚款 《刑事诉讼法》第68条。 10、解除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2款。 11、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72条,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女的妇女;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抚养人;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89条第3款:拘留期间,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在需要继续侦查,并符合监视居住条件的。 《刑事诉讼法》第96条:嫌疑人被羁押,不能在刑诉法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查证的。 12、解除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2款。 13、拘留 《刑事诉讼法》第80条。 14、延长拘留期限 《刑事诉讼法》第89条第1款:延长一日至四日。 《刑事诉讼法》第89条第2款:流窜作案、结伙作案、多次作案延长至三十日。 15、提请逮捕 《刑事诉讼法》第79条第1款、第2款,第85条。 《刑事诉讼法》第79条第3款、第85条: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予以逮捕。 16、释放

刑法练习题含答案(刑法分则概述)

《刑法分则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条文中只简单地写明犯罪名称,而不具体叙述犯罪行为的构成特征的罪状,叫()。 A.简单罪状B.引证罪状C.叙明罪状D.空白罪状 2.在刑法规范中较为详细地描述具体犯罪构成的要件的罪状,叫()。 A.简单罪状B.引证罪状C.叙明罪状D.空白罪状 3. 我国刑法分则条文多数采取( )原则。 A.简单罪状B.引证罪状C.叙明罪状D.空白罪状 4.下列规定法定刑的方式,未被我国刑法采取的是( )。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以上都不正确 5.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标准是犯罪的( )。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方法 6.某法院在判决书中以盗窃罪判处行为人 4 年有期徒刑,根据放火罪判处行为人11 年有期徒刑,最终决定执行15 年有期徒刑。这15 年有期徒刑属于( )。 A.法定刑B.宣告刑C.执行刑D.宣告刑和执行刑 7.下列哪个条文属于空白罪状?( ) A.《刑法》第345 条:“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 B.《刑法》第127 条:“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 C.《刑法》第129 条:“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D.《刑法》第335 条“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 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8.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我国刑法分则中没有绝对确定法定刑的条款 B.我国刑法分则的所有条文都是包含罪刑关系的条文 C.《刑法》第232 条规定:“故意杀人的,”该条文表述属于叙明罪状 D.《刑法》第348 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 其他毒品数量大的”,该条文没有表明犯罪的主观方面,根据罪状的基本原理,行为的主观方面可以是 故意 9. 引用同一法律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的罪状,叫()。 A.简单罪状B.引证罪状C.叙明罪状D.空白罪状 10.在条文中指明要参照其他法律法规中的规定来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的罪状,叫()。 A.简单罪状B.引证罪状C.叙明罪状D.空白罪状 1、A 2、C 3 、C 4、B 5、B 6、B 7、A 8、D 9、B 10 、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刑法第232 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 3 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状属于( )。 A.叙明罪状B.简单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 2. 《刑法》第121 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 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这里的法定刑是( )。 A.绝对确定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法定刑 C.相对确定法定刑D.以上都不对 3.关于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总则与分则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B. 总则与分则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总则与分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刑法学1知识点总结

刑法学1知识点总结(大红本) 第一章刑法概说(非重点)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第三节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第四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第三节适用刑罚人人平等原则 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犯罪概念 第二节犯罪构成 第五章犯罪客体(非重点) 第一节犯罪客体概述 第二节犯罪客体的分类 第三节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危害行为 第三节危害结果 第四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第七章犯罪主体 第一节犯罪主体概述 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 第三节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第四节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第五节单位犯罪 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 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犯罪故意

第三节犯罪过失 第四节与罪过相关的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五节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第六节认识错误 第九章正当行为 第一节正当行为概述 第二节正当防卫 第三节紧急避险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 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 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 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 第十一章共同犯罪 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 第一节罪数判断标准 第二节一罪的类型 第三节数罪的类型 第十三章刑事责任(非重点) 第一节刑事责任概述 第二节刑事责任的根据 第三节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和解决方式 第十四章刑罚概说 第一节刑罚的概念 第二节刑罚的功能 第三节刑罚的目的 第十五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非重点) 第一节刑罚的体系 第二节主刑 第三节附加刑

法硕考研辅导:刑法练习题含答案(一)

法硕考研辅导:刑法练习题含答案(一) 1甲某于1997年1月到1998年1月,连续实施十余次入户抢劫犯罪行为。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甲应适用旧刑法的规定 B. 对甲应适用新刑法的规定 C. 对甲应使用新旧刑法两部刑法典中规定处罚较轻者 D. 对甲应使用新旧刑法两部刑法典中规定处罚较重者 正确答案:B 2、我国1979年刑法在1997年3月14日经过全国人大修订以后重新发布,史称新刑法。请问,修订后的新刑法施行时间是: A : 1997 年03 月15 日 B: 1997 年04 月01 日 C: 1997 年10 月01 日 D: 1998 年01 月01 日 正确答案:C 3、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 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B. 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制定的法 C.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D. 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 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正确答案:C 4、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 B. 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 C. 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 D. 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 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 正确答案:D 5、A国驻华商社工作人员甲某是A国驻华外交官的外甥参与了我国某犯罪集团的的恐 怖犯罪活动,对甲某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当如何处理?() A. 适用我国法律追究刑事责任 B. 适用A国法律追究刑事责任 C. 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第七章:刑法学—案例分析题(综合)

第七章:刑法学—案例分析题(综合)

第七章:刑法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1】被告人甲某,男,25岁,系 A 国公民。被害人乙某, 系 B 国公民。被告人甲某与被害人乙某均为我国某大学 1998 级留学生,两人同住一室。1999 年 10月15 日晚,两人因生活中的琐事发生争吵以致斗殴。在扭打中, 被告人甲某随手操起一把水果刀朝被害人乙某腹部刺了一刀,刺破肝脏。被害人乙某经抢救无效, 于当晚死亡。 [问题]本案的被告人甲某系 A 国人,被害人乙某系 B 国人,而犯罪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本案应适用哪国刑法? 【案例-2】大学生甲某 ,在校园里用鸟枪打鸟 ,事先没有验枪 ,自认为枪膛里没有子弹头便随手扣 动扳机 ,结果将一个过路的同学打成重伤。 [问题]对此, 甲某实施行为时所持的主观心理状态如何? 是否要负刑事责任? 负何种刑事责 ? 【案例-3】某搬运站板车工人江某身强力壮,技术熟练,从未出过事故。有一次换了一辆新板车,未加 刹车装置,他就用新板车运铁块去货场。当下坡时,同行拉车的人怕他出事故,要帮他拉车。他说了声“没问题”, 就单独驾车下坡。终因车重路滑失去控制,将一行人撞倒,扎断双腿。 [问题]对于这个被扎断双腿的伤害行为,某甲的主观心理状态如何? 某甲是否要负刑事责任? 应负何 种刑事责任 ? 【案例-4】甲某在一天深夜, 到离村 5 里外的松林中砍伐松树。他砍树的声音被一个过路的人听到, 此人因月色昏暗, 看不到砍树的人, 便寻声走去。当他走到离树两丈多远时, 松树刚刚被砍断, 此人被倒 下的松树砸中头部, 当即死亡。 [问题]对于此人的死亡, 某甲的主观心理状态如何? 某甲是否要负刑事责任? 应负何种刑事责任 ? 案例5-6-7“正当防卫”案例 【案例-5】一天,范某抓住曾经在其承包的果园内偷拖拉机用汽油的邓某,范某伙同其所雇的工人 刘某,将邓某反绑在果园内的一棵树上,用皮带连续抽打将近3个小时,致使邓某多次昏迷不醒。后来经 法医鉴定,邓某为重伤。 问:范某的行为是属于正当防卫? 【案例-6】被告人王强,男,19岁,某县在校中学生。 某年6月6日课间休息时,王强与同班同学陈锋、赵忠强、张海兵等人在球场打闹玩耍。事后,陈 锋发现上衣被撕破,怀疑是王强所为。因此,在上课时便对坐在自己前一排的王强身上吐痰,并多次用脚 踢其臀部。当天放学后,陈锋、张海兵又为此事追赶殴打王。6月15日,王外出时又遭陈锋、张海兵、赵 忠强殴打,脸被打肿,嘴被打破。王强因连遭殴打,三天不敢上学,在家中自制刀刃6厘米长的尖刀一把。6月19日下午,王携带刀子到学校上课,行至教室门前被赵忠强、张海兵、陈锋、周小武等人拉到校外进

第一章刑法与刑法学

第一章刑法与刑法学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1.刑法的概念:刑法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2.刑法的地位: (1)刑法从属性说:刑法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而是用刑罚来制裁违反其他法律的行为的法律,不仅仅具有用刑罚来加强其他部门法的制裁措施的作用。 (2)刑法独立性说;当刑法加强某一禁止性命令的强制力量时,事实上已经将原有的规范改造为新的法律规范,这就是刑法规范。其他法律规范对与刑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并不当然是刑法规范。所以,刑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虽然他基本上属于制裁性规范。3.刑法的性质: (1)公法 (2)司法法(立法法,行政法,司法法) (3)实体法(实体法,程序法) 4.刑法的分类: (1)广义的刑法:指规定了犯罪与刑罚的全部法律,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2)狭义的刑法:指系统规定了犯罪与刑罚的刑法典刑法规范。 5.刑法规范: (1)评价规范,意思决定规范。 (2)裁判规范,强制规范。 6.刑法的性质: (1)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的广泛性。 (2)刑法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3)刑法具有谦抑性。 刑法的谦抑性包括: a.刑法的不完整性 b.刑法的补充性 c.刑法的宽容性 第二节,刑法的功能 一.行为规制功能 二.社会保护功能,体现为预防犯罪 三.人权保障功能 刑法的保障功能:保障无辜者不受追究,保障犯罪者只受刑法追究。 第三节,刑法的制定和完善 一.封建时代刑法;近代转型为大陆法系; 二.建国初很长时间没有颁布刑法典,只通过三个单行刑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条例》《惩治贪污罪条例》。 三.1979年中国颁布了刑法典,称旧刑法,79刑法。 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后的需要:a.字数过少,导致意义不明确;b.重要规定未能贯彻现代法治理念(如,类推,现代刑法禁止类推); 四.97年颁布了新刑法 四.1997年刑法。 结构,大的方面:编,章,节;小的方面:条,款,项。 第四节,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刑法修正案九后)最新刑法罪名一览表(468条)讲解

刑法最新罪名一览表(468个) 截止2015年10月30日最高检最高法发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体现刑法修正案九最新修改内容 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12) 1背叛国家罪刑法第102条 2分裂国家罪刑法第103条第1款 3煽动分裂国家罪刑法第103条第2款 4武装叛乱、暴乱罪刑法第104条 5颠覆国家政权罪刑法第105条第1款 6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刑法第105条第2款 7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刑法第107条 8投敌叛变罪刑法第108条 9叛逃罪刑法第109条 10间谍罪刑法第110条 11为境外窃取、剌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刑法第111 条 12资敌罪刑法第112条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52) 13放火罪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 14决水罪同上 15爆炸罪同上 16投放危险物质罪同上 17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同上

18失火罪刑法第115条第2款 19过失决水罪同上 20过失爆炸罪同上 21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同上 22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同上 23破坏交通工具罪刑法第116条、第119条第1款 24破坏交通设施罪刑法第117条、第119条第1款 25破坏电力设备罪刑法第118条、第119条第1款 26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同上 27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第119条第2款 28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同上 29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同上 30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同上 31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刑法第120条 32帮助恐怖活动罪刑法第120条之一,刑法修正案九 33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刑法第120条之二,刑法修正案九 34 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刑法第120条之三, 刑法修正案九 35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刑法第120条之四,刑法修正案九 36 强制穿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罪,刑法第120条之 五,刑法修正案九 37 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刑法第120条之六,刑 法修正案九 38劫持航空器罪刑法第121条

人大版王作富刑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犯罪的主观方面 案例1 被告人,陈某,男,28岁,农民。陈某多次起意杀妻,但一直未下手。一日,陈某为上山打猎,特意擦拭猎枪,因疏忽大意猎枪走火,击中其妻,致使其妻当场死亡。问:在本案中,被告人陈某的罪过形式是什么? 答案:在本案中,从陈某所实施的行为来看,其主观罪过形式应当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因此,对其行为的定性应当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这是因为,虽然被告人陈某多次起意杀妻,具有故意杀人的动机,但是陈某一直没有下手,说明其故意杀人的行为尚未进入实行阶段,因此,其后来的行为阻断了前面的故意,所以只能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而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从本案中我们同时也可能看出,作为犯罪的罪过,只能是出于行为当时的主观心理态度。行为人实行行为时是何种主观心理态度,就按照何种罪过进行认定,而不能将行为人实行行为前或者实行行为后的主观心理态度认定为犯罪时的罪过。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对何种状态下应定何种罪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而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案例2 被告人,王某,男,35岁,农民。1998年5月8日上午,王某潜入粮库中的麻袋仓库,库中存放进口纤维麻袋20万条。王某企图盗窃麻袋便用打火机烧捆麻袋的尼龙绳,引起麻袋着火,造成重大火灾,烧毁砖瓦结构库房一座,麻袋20万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0余万元。 问:在本案中,王某行为时的主观罪过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在本案中,王某行为时的主观罪过应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对其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应认定为失火罪。这是因为,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本案被告人王某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存放进口纤维麻袋的仓库中,应当认识到纤维麻袋系易燃物,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