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宋代三教合流的理学新儒家社会思想)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宋代三教合流的理学新儒家社会思想)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宋代三教合流的理学新儒家社会思想)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宋代三教合流的理学新儒家社会思想)

第十九章宋代三教合流的理学新儒家社会思想

19.1 复习笔记

一、张载的社会思想

1.个人简介

(1)生平背景

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陕西凤翔郿县横渠镇人。

(2)主要贡献

张载是我国宋代重要的社会思想家,也是有代表性的理学家,张载和他的弟子多系陕西关中人,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关学被认为是宋代道学的四大学派之一。又由于张载在横渠镇讲学,所以后学者称他为“横渠先生”,《张载集》为最新、最好的版本。

2.论人性

张载人性论的基础是气化思想。张载认为人是得清气所成,其他物质为得浊气所成,人和万物同出一源。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人性的两重性观点,认为人受气于天地,先天具备“天地之性”,而且人的天地之性是至善的;同时,人们又具备“气质之性”,它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追求做一个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君子”,应当善于自我反省,清除自己的“气质之性”,保存“天地之性”。

(1)关于“气质之性”

①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性。

人的生物本能和生理要求源自气质之性,因此人的口腹之欲、性欲都受气质之性的支配。

②气质之性是人和物都各自具备的属性。

张载指出,天下凡称为性的东西,都是指物所固有的东西。

③气质之性可以通过学习社会规范而改变。

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变化气质”,方法是居仁由义,做到心和而体正,同时严格要求自己,限期改正缺点,使行为皆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2)关于“天地之性”

①天地之性是永恒的,它不受人的生死的影响。

②天地之性是至善的。具有这种人性的人,非常理性,不受嗜欲的控制,也不以小害大,能做到“纤恶必除”。对于善的行为则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使行善成为他一贯的习性。

③天地之性是“浩然道德之气”、“天理”的体现。在这里,张载把当时社会统治阶级认可的社会规范作为了天地之性的实质内容。

(3)关于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的关系

①张载认为,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既有区别,又相统一,人人都有双重人性。

②由于张载研究人性问题的目的在于解释社会生活,调适社会秩序,所以其落脚点放在如何使人们的气质之性变化为天地之性上。

a.要改变恶劣的气质之性,关键在于学习社会规范,克制自己的旧有行为,消除、制约习俗造成的不良影响。

b.克己的重点在于以社会规范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深刻反省自己,使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化的目的,即“反本”成圣,知礼成性。因此,人们要成就自己的高尚的天地之性,就必须努力学习以义、礼为标准的社会规范,那些“多为气所使而不得为贤者”,都是由于不知学习社会规范所致。

(4)评价

①张载的双重人性论,在区别“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的同时,提出气质之性可以通过学习社会规范而变化为天地之性,给人们指出了超凡入圣的道路,这与以前的人性论相比,对于统治阶级治理社会更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②张载人性论的目的也在于使人们对生活欲望实行自我控制,而按地主阶级所设计的社会规范行事,从而有利于稳定地主阶级的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所以其人性论受到历朝统治阶级的特别重视。

3.论社会规范与社会控制

历代社会思想家论述社会规范者不乏其人,而从朴素的唯物论出发,又把正常社会生活秩序解释为“天秩”,把社会规范解释为“天理”者,张载或为第一人。

(1)论“天序”、“天秩”与“天礼”、“天理”

①内容

a.张载认为,自然界中一切的生物都是在气的聚散中形成的,“根于天”者为动物,“根于地”者为植物,因而就形成了天然的秩序。生物间天然的秩序关系包括时间序列、空间次序等因素,前者称“天序”,后者称“天秩”,使生物可以按照出生先后、大小、高低等排列。生物界的天然秩序是社会秩序和规范的基础。

b.张载认为,普遍永恒的社会行为规范(“天礼”)是普遍永恒的道德原则(“天理”)的体现。

c.张载强调指出,天理、天道是一种“不可得而见”的东西,但它依据民众的社会价值取向而形成,同时又是可以通过民众对它的态度加以验证的。

②对于张载的理论的理解

①他的这一理论体系基于其“万物一气”的世界观,把自然界的生之先后,形之高下、

大小的天然秩序用于对社会生活秩序机制的解释,机械而不科学。

②张载把上层社会维系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等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说成是“自然而有”的“天地之礼”,人们只能“顺之而已”,这显然是上层社会的偏见,值得批判。

③张载的这一思想体系也反映了他作为社会思想家的气魄。其“天理”依据于民心、民情加以验证的思想及重视那些一贯被视为“至愚无知”的下层人民的态度的思想,都是十分可贵的。

(2)论具体的社会规范

①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关系。

张载认为,仁、义、礼、智、信即是天理的主要内容。五常出自人之常情,五常之间是一种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互相依存的关系,而其核心是“仁”。

②论“礼”与“诚”。

在社会规范与社会态度之间也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张载把“礼”的地位看得很高,认为它是天地之德,颜渊勉勉于非礼勿言、勿动,就是要成就天地之性。

(3)论社会控制

张载在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社会规范的同时,还唯恐有人产生越轨行为,所以又提出了有关社会控制的理论。他认为,在社会规范之外,还需利用鬼神及肉刑控制人们的行为。

①在神鬼的问题上,张载认为神鬼是存在的,它们具有不死的本领,能监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了鬼神的监督,能使人们虽身处幽独,也不敢轻易从事越轨行为。也就是说,鬼神具备社会控制的功能。

②张载还主张恢复肉刑。原因包括:

a.当时的死刑被用得太多太滥,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b.他看到了肉刑更具有使人们“观之而不敢犯”的震慑功能。

4.论处世态度与社会交往准则

张载关于处世态度与社会交往准则的思想是对其社会规范理论的具体化。

(1)关于处世态度

张载认为,人们处世当以仁人君子为楷模。

①君子处世要寡欲,因为欲望问题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及处世态度有重大影响。

②他认为君子处世应当“无所争”。

他们在社会中生活,不去和别人争夺,不是说社会上没有争夺现象,而是因为他们懂得与他人相处的忍让之道。

③他认为君子处世,有“责己、责人、爱人之三术”。

a.责己之术就是换位思考,“以责人之心责己”,严于律己;

b.责人之术是摒除私心,以大家的观点来评价人;

c.爱人之术是“以爱己之心爱人”。

(2)关于社会交往准则

张载认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是“礼”,即社会规范。

①他认为人们需加强个人修养,按社会规范的要求,使“心正”而“公平”。

②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对人恭敬。

张载不但要求人们遵守社会规范,而且还要求人们甘心做这些社会规范的忠实奴仆。

③与人交游当以相辅成仁为宗旨。

张载从儒家的师友观出发,强调交友的目的是为了互相砥砺,进修德行,成为仁人,绝不是为了吃喝玩乐。

④张载还告诫说,与人交游不要互相戏谑,因为戏谑的态度待人不诚敬,对交友没有好处,如果戏谑不已,不只是于事有害,也伤害到个人的品质。同时,朋友之间的社交活动,

唯有交流思想、品评议论是对人有帮助的,至于“棋酒书画”则要注意,一般多没有什么好处。

5.论社会治理

(1)张载与王安石改革的异同

①相同之处

a.张载与王安石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所遇到的社会问题自然是相同的。张载也与王安石一样,是主张改革以治理社会的,而且其社会治理思想又都是以《周礼》作为理论依据的。

b.他们的目的又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调适社会生活秩序,稳定地主阶级的统治。

②不同之处

a.张载并不同意王安石的社会改革方式。王安石主张“顿革”,注重自上而下地大张旗鼓地实行改革,其改革是要触及大官僚地主阶层的既得利益的;

b.张载则主张“渐化”,注重个人的实验,是一种理想主义式的改革,不触及大官僚地主阶层的实际利益。

(2)张载的社会治理思想

①张载认为,治理社会的宗旨在于“利民”、“足民”。

他反对利国就是利民的观点,认为“利于民则可谓利,利于身、利于国皆非利也”。

②张载认为,欲治理社会,当恢复井田制。

张载提出,固定土地经界,不得随意兼并,理应成为新土地政策的一个基本原则。张载还认为,井田制是“至易行”的,通过恢复井田制,既可以解决养兵与积弱的问题,并可以解决由于贫富悬殊、土地兼并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③张载认为,欲治理社会,还必须恢复分封制和宗法制。

2021青岛大学药理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今天有时间说一下考研相关的东西。 (一)政治 首先就是政治的学习,这门课大家真心没必要报什么辅导班,自己看就完全够了,当然对于那些政治想要拿个80+的童鞋是可以的。我政治是从10月份才开始复习的,只用了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最后是押题卷,考前把试卷别熟就可以了,对于想要60+的童鞋来说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二)英语 英语是很多人的短板,这么多年来产生了很多的悲剧,大家从论坛上也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卡在英语上,不管你的四六级成绩是多少,都要特别注意英语的学习,英语的特点是很难提升,而如果水平真正提高了也不容易下降,同样需要长期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基础是词汇,重点是阅读,核心是语感的训练。 英语单词我从刚开始领到《一本单词》时一直坚持到考前的一刻,而且按照记忆规律要重复多次记忆,刚开始的时候一个单元可能背一遍要两天,但是背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也许就只要一天了,单词需要不断的重复,稍微放下就会倒退。 英语真题至少5遍,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把真题研究透,我使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真题解析。我看过不少牛人的帖子,把英语真题阅读都背过了,阅读40分如果拿到32分以上就算是优秀了。 虽然我没有背过阅读,但是真题的阅读我至少做了七八遍,每做一遍都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剖析,另外做阅读的时候不要认为自己做对的就不看,也行你是猜的,真题的阅读研究空间十分大,自己一定要按照命题人的思路下去多多训练,不断的研究才行。另外大家也可以去看阅读解析视频,蛋核英语就讲的很不错。 新题型的部分十分重要,做对一个新题型就可以弥补你阅读的错误,个人认为是考察逻辑能力和语感,要注意哪些前后联系的词还有主要意思,这个在后期做一下集中的练习即可。翻译部分占十分,最难拿分的一项,个人觉得把十年真题的翻译做两遍即可。上面这两部分都属于零碎环节,大家可以通过蛋核英语微信公众号和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这两个公众号上的每日练习来进行训练。 至于大小作文,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最后的一个月猛的背作文,找到适合自己的模板,只有自己动笔写,然后自己修改,对照参考范文找不足之处,学会使用范文中好的句子,我只写真题的作文,把真题作文写好了,足以应对考研作文。

法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法国文学史 一、十六世纪法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15-16 La renaissance 七星诗社Le pléiade 修辞学派les Grandes Rhétoriques ●弗朗索瓦·拉伯雷 Francois Rebelais 《巨人传》Gargantua et Pantagruel长篇小说 ●杜贝莱Joachim du Bellay 《橄榄集》Olive ●龙沙Pierre de Ronsard(十四行诗) ●蒙田Michel Eyquem Montaigne 《随笔集》Les Essais 二、十七世纪的法国文学—古典主义17 Classicisme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古典主义哲学自然与理性 《方法论》 Discours De La Méthode ●高乃依 Pierre Corneille 古典主义悲剧 《熙德》 Le cid ●莫里哀Molière 古典主义喜剧 《伪君子》Tartuffe ou l’imposteur ●拉封丹 Jean de La Fontaine 寓言《寓言诗》 Les fables ●拉辛 Jean Racine 《费德尔》Phèdre古典主义悲剧 《安德洛玛克》Andromaque ●布瓦洛 Nicolas Boileau 《诗的艺术》L’art poétique 三、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启蒙时代 Le siècle des Lumières) ●勒萨日 Le sage 《杜卡雷》Turcaret 《瘸腿魔鬼》Le diable

●马里沃 Pierre Carlet de Marivaux 《爱情与偶然游戏》Le jeu de l’amour et du hasard ..... ●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波斯人信札》Les lettres persanes 《论法精神》l'esprit des lois三权分立 ●伏尔泰 Voltaire 《哲学通信》Les lettres philosophiques 《中国孤儿》l’orphelin de la Chine 《老实人》Candide ●狄德罗 Denis Diderot 《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 ●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忏悔录》Les Confessions 《新爱洛依丝》La nouvelle Hélo?se ●博马舍 Beaumarchais 《回忆录》Mémoires 《费加罗的婚礼》Le mariage de Figaro ●布封Buffon 《博物史》Histoire naturelle ●尼埃AndréChénier 《颂歌集》odes ●拉克洛 Laclos 《危险关系》les liaisons dangereuses ....... 五、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Le Romantisme ●斯塔尔夫人 Madame de Sta?l

电大药理学形考任务三(14-19章)

任务三:试题库1 1. 对不能耐受ACEI的高血压患者,可替换的药物是 A. 硝苯地平 B. 氯沙坦 C. 哌唑嗪 D. 氢氯噻嗪 E. 普萘洛尔 2. 硝苯地平的降压作用机制是 A. 抑制β受体 B. 抑制ACE C. 抑制钙通道 D. 抑制血管紧素II受体 E. 抑制α受体 3. 治疗高血压不合理的两药合用是 A. 氯沙坦+氢氯噻嗪 B. β阻滞剂和ACEI C.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β阻滞剂 D.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血管紧素受体拮抗剂 E. 氢氯噻嗪+呋塞米 4. 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分别为 A. 血管扩药和α受体拮抗药 B. 血管扩药和β受体拮抗药 C. 血管紧素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 D. ACEI和利尿剂 E. 利尿药和ACEI 5. 对伴有心衰的高血压尤为适用的是 A. 血管扩药 B. β受体拮抗药 C. ACEI D. 利尿剂 E. 血管紧素受体拮抗剂 6. 氢氯噻嗪可单用治疗 A. 重度高血压 B. 单高收缩压型高血压 C. 轻度高血压 D. 中度高血压 E. 不可单用 7. 氯沙坦的降压机制是 A. 断了血管紧素的缩血管和释放醛固酮作用 B. 断了β受体的心脏兴奋作用 C. 断了α受体的缩血管作用 D. 断了血管紧素的缩血管作用 E. 断了醛固酮释放作用

8. 普萘洛尔更适用于 A. 伴有心绞痛及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 B. 伴有心衰的高血压患者 C. 伴有血脂紊乱的高血压患者 D. 伴有高血糖的高血压患者 E. 伴有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9. 高血压孕妇或先兆子痫患者适用的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是 A. 硝苯地平 B. 拉贝洛尔 C. 哌唑嗪 D. 氢氯噻嗪 E. 普萘洛尔 10. 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的原则不包括 A. 合用药物的副作用最好相互抵消或少于单用 B. 几种不同降压机制药物联用 C. 需服用方便,疗效持续24 小时以上 D. 血压降得更低 E. 有利于改善靶器官损伤 11. 卡维地洛治疗心衰的机制是 A. 心肌β受体拮抗,血管α受体拮抗,肾脏β受体拮抗 B. 心肌β受体拮抗,血管α受体拮抗,血管紧素受体拮抗 C. 血管α受体拮抗,肾脏β受体拮抗 ACE活性抑制 D. 血管紧素II受体拮抗剂, 肾脏β受体拮抗, ACE活性抑制 E. 醛固酮受体拮抗,抑制肾素生成,心肌β受体拮抗 12. 呋塞米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 水与电解质紊乱 B. 耳毒性 C. 高尿酸血症 D. 直立性低血压 E. 胃肠道反应 13. 所有射血分数(EF)值下降的心衰患者,都必须且终身使用 A. β受体拮抗剂 B. ACEI C. 利尿剂 D. 血管紧素受体拮抗剂 E. 强心苷类 14. 呋塞米减轻水钠潴留的机制是 A. 拮抗β受体 B. 抑制肾小管特定部位钠和氯的重吸收 C. 拮抗醛固酮受体 D. 激活神经分泌系统 E. 抑制神经分泌系统 15.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首选药是 A. 地高辛

宋代美术的特点

宋代美术的特点 聋人工学院姓名:孙帮学号:20132595 两宋时期的中国,从经济实力到文化的繁荣,在当时的整个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宋代的工艺美术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使中原地区得到了统一。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山水画、花鸟画、士大夫文人画等各种形式异彩纷呈,又各自形成体系,构成宋代绘画繁荣的面貌,使其呈现出不同于前代的独特风格。 宋代绘画呈现出繁荣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局面安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其次,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使命阶层的壮大,导致百姓文化生活的需求多样化,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群体;另外,绘画这种文学形式的自身发展,以及对隋唐五代绘画的继承与发展,统治者爱好的推动等。 宋代的文人画题材广泛,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题材多以历史上的隐士、渔夫为主,以及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这些都显示了画家关注视野的扩大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入。文人士大夫画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积极的探讨绘画理论上,如注重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运用等。士大夫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悦,目的在于自我的享受。他们喜欢在画幅上题字、写诗,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

在山水化方面,北宋画家郭熙总结了前人绘画创作经验和自己的绘画实践后,在思想理论上创立了“三远论”。这显示出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对空间关系的处理的独特技巧,而且还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 这一时期的许多山水画家喜欢亲近自然,因而精确地画出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的特征,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从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笔简括、章法高度剪裁的边角之景,显示了不同时期的卓越创造。山水景物不仅是仙山楼阁、贵族园囿游赏、士大夫幽楼隐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间穿插有盘车、水磨、渡船、航运、捕鱼、采樵、骡纲行旅、寺观梵刹、墟市酒肆等平凡生活情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通过真实的景物描写,体现优美的想像,塑造诗一般的意境。 花鸟画也是宋代绘画的重要类别,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宋代花鸟画家喜欢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草虫鱼一丝不苟,极为精工细丽,在设色上,崇尚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绘画的美学特征。代表人物如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的宋代绘画达到我国鼎盛的。他还擅长工笔花鸟画。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宋代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宫廷中装堂饰壁务求华美,是花鸟画在贵族美术中占重要地位;社会上中山阶层的需求及工艺装饰,也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和活跃。涌现出大量技术

当代医学英汉笔译与口译(课堂笔记划重点)

当代医学英汉笔译与口译 A Course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for Medical Purpose 1.导论 医学汉英笔译教学1 医学是发展中的科学 12年前,在医学院开学典礼上院长对新生说:“我们在这里教给你们的东西有一半是错的”。遗憾的是,当时新生难以理解相信这一点。在解剖实验室、在演讲厅、在示教室,向他们展示的是人体怎么活着、怎么工作、怎么死亡的秘密。这就像数学一样,有一种权威和肯定无疑的感觉。 但现在,当年的学生已成为主治医生和住院医生的带教老师,对院长的那句警句有了深切的理解。确实,医学是而且历来是进展中的动态科学。这必然意味着我们对医学的了解是在不断改变的;医学永远不断地在提出、同时又在推翻假设。 从远处看,医学像是一套完美的知识。但在行医的地方靠近观察,可以清楚地发现我们的知识体在迅速成长、不断改变着。医学上的进步就是这样取得的:一次一个答案。 Twelve years ago,during the medical school open-ceremony,the dean said to the freshmen:“Half of what we teach you here is wrong”.Regrettably,it was hard for freshmen to understand and believe at the time.In the anatomy lab,in the lecture hall and in the instruction room,they were being shown the secrets of how the body lives,how it works,how it dies.Like math,it has the feel of authority and certainty. But now,the then-students have become attending doctors and teachers of residents,who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at dean's aphorism.Indeed,medicine is,and always has been,an evolving and dynamic science.And this necessarily means that what we know about medicine is constantly changing;that medicine is forever putting forth,and simultaneously upending,assumptions. From a distance,medicine looks like a complete and beautiful body of knowledge.But here, up close,where medicine is practiced,it's clear that our body of knowledge is growing rapidly, changing constantly.It's the way progress is made in medicine,one answer at a time. 医学汉英笔译教学2 希波克拉底誓言对当代医生的意义 希波克拉底誓言写于约公元前400年,作为医学价值观的一种表述,在西方医学职业经历数百年变化中延续了下来。 希波克拉底誓言对21世纪的医生有何意义呢?希波克拉底誓言对当代医生来说,可能更多在于它所代表的意义,而不在于它所说的内容。从一开始,希波克拉底誓言起的作用是把医生确立为道德群体,并勾画出医学职业特有的义务和责任。 尽管经历了数百年,它的内容有了变化,但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根本作用是要求医学职业首先把自己看成是在从事一项道德事业。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 一古代希腊文学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二)主要特征: 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的冲天怒火,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 (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成就最大,另外还有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米南德(雅典人)田园诗(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二古罗马文学(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出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今属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后随母迁居建阳崇安县。晚年定居建阳考亭,故后世有考亭学派之称,其游历甚广。南宋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 一、广修学院 1178年朱熹东山再起,出任“知南康军”,尽管他重新入仕,却未忘自己的学者身份。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181年朱熹解职回乡,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召门徒,传播理学。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他又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刻印发行。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书影响深远,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儒家思想成为全面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 1193年朱熹任职于湖南,不顾政务缠身,又主持修复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另一著名书院──岳麓书院。使之与白鹿洞书院一样,成为朱熹讲学授徒、传播理学的场所。书院在南宋盛行,几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是与朱熹的提倡直接有关的。 二、教育思想 朱熹的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法”。 1.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 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2017年电大药理学形考任务1

有不少重复的,但都有正确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共计100分)题目1 未回答 满分2.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药理学是研究() A. 药物作用于机体的科学 B. 药物治疗疾病的科学 C.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 D. 药物代谢的科学 E. 药物转化的科学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题目2 未回答 满分2.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 A. 停药后出现的反应 B. 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 C. 与遗传有关的特殊反应 D. 长期用药引起的反应 E. 用量过大引起的反应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题目3 未回答 满分2.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受体部分激动剂的特点是 A. 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B. 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 C. 没有内在活性 D. 只激动部分受体 E. 不能与受体结合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

未回答 满分2.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竞争性拮抗剂具有的特点是 A. 使激动剂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B. 同时具有激动药的性质 C. 能抑制激动药的最大效应 D. 与受体结合后能产生效应 E. 增加激动药剂量时不增加效应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使激动剂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2.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药物产生副反应的药理学基础是 A. 血药浓度过高 B. 药理效应选择性低 C. 患者肝肾功能不良 D. 用药剂量过大 E. 特异质反应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药理效应选择性低 题目6 未回答 满分2.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药物量效关系是指 A. 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B. 药物作用时间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C. 最小有效量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D. 半数有效量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E. 药物结构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的关系题目7 未回答

宋代绘画本质论的变迁

宋代绘画本质论的变迁 王韶华 [摘要] 对绘画本质的认识是宋代绘画思想的一个焦点。宋代三百年间,绘画的本质论呈现出由以“理”为本到以“意”、“趣”为本的发展趋向。这一趋向是主体意识在绘画中逐渐觉醒的过程,是绘画向诗歌靠拢的表现。 [关键词] 理,意,趣 自有绘画史料记载以来,古人便一直关注于绘画的本质。尽管早在陆机就提出“存形莫善于画”,似乎认识到了绘画的存形本质,但又将绘画与《诗经》的雅颂部分相提并论,最终使绘画成为颂美功业的工具。事实正是,宋代以前,对绘画本质的认识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含道应物、劝戒教化。绘画最终的落脚点不是画面的形象,而是寄托于画面形象的天道和人礼。这无疑淹没了绘画作为一种观照客体物象的艺术所具有的价值,也忽略了绘画作为一种由主体画家参与的艺术活动所蕴涵的个性。宋代以降,这一状况被新的绘画本质论打破了。绘画理论家开始纷纷站在画面形象和画家情思的角度认识绘画的本质。理本论、意本论成为主要观点。宋代三百年间,绘画理本论和意本论虽不时地相伴并存,相交互生,但总体上呈现了由理本论向意本论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是绘画由关注绘画客体向关注绘画主体发展的过程,是主体意识在绘画中逐渐觉醒的过程。这正是绘画在本质上走近诗歌的表现。 一、以“理”为本 “宋人善画,要以一…理?字为主。”i现代著名书画家、美术史论家郑午昌先生此论虽然道出了宋代绘画本质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以理为本,并得到了今人普遍的认同,但事实上这一特点并不能含盖宋代三百年间人们对绘画本质的全部认识。以一“理”字为主,确切地说是北宋大多数画论家对绘画本质的共同认识。 宋画之“理”指符合自然事物规律、社会人事法则的图画中客体的真形、真神、真态等。因此在宋人画论、画评中常以“真”代“理”。绘画之理离不开客体之形,它与客体之形往往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宋代画论家正是在对形与理的关系认识

药物分析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药物分析在药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任务 药物分析:是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 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主要内容和制订的原则。 一、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我国现行的药品标准有:国家药典(中国药典)、局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标准)。 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1、充分考虑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和限度要合理可行。 3、从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考察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4、制剂质量标准与原料药质量标准要有关联性。 总之要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针。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名称 1、质量标准中药品的名称包括中文和英文名称,中文是按照CADN(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命名的;英文名称原则上按照INN命名原则确定英文名或拉丁文名,再译成中文正式品名。药品名称应明确、简短、发音清晰,全名最好不超过4个音节或四个字母。 2、对属于某一相同药效的药物命名,应采用该类药物的词干。 3.避免采用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 (二)性状 1.外观、臭、味:具有鉴别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内在质量 2.溶解性:药物重要物理性质,在质量标准中用术语表示,药典凡例对术语有明确规定。 3.物理常数:熔点、沸点、比旋度、折光率、粘度、相对密度、馏程、凝点、吸收系数、比旋度等 (三)鉴别利用药物分子结构表现出来的特殊化学行为或光谱特征,是鉴别药物真伪的重要依据。鉴别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等。 (四)检查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和安全性四个方面内容。 1.有效性检查指和疗效相关,但在鉴别、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中不能有效控制的项目。 2.均一性主要是检查制剂的均匀程度。 3.纯度要求是对药物中的杂质进行检查,一般为限量检查,不需要测定其含量。 4安全性检查:在正常用药的情况下,保证用药的安全。 (五)含量测定用规定方法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常用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学方法和酶化学方法等。使用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测定称为“含量测定”,结果一般用含量百分率(%)表示。使用生物学方法和酶化学方法测定称为“效价测定”,结果一般用效价(国际单位IU)表示。 (六)类别 (七)贮藏

法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法国文学史 一、中世纪11-15C 1.英雄史诗《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 (英雄驰骋战场) 2.骑士文学《Tristan et Iseult》(特里斯坦与伊瑟,骑士与贵妇之间的爱情) 《玫瑰传奇》 十字军东征,宗教信徒的虔敬和狂热,武士精神的勇猛和野蛮,封建势力,基督教,商业扩张都在此达到顶峰。(骑士文学中爱情是纯粹精神性的,不参杂任何其他因素的神圣情感) 3.诗歌Francois Villon 4.市民文学《列那狐的故事》 讽刺叙事诗,形形色色的动物代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的各种性格,狼代表贵族,暴虐又愚蠢;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权力和正义;兔代表下层群众,软弱可欺… 5.市民戏剧《巴特兰律师》 6.市民故事 二、十六世纪法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 背景:文艺复兴,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人文主义精神,以人权反对神权 1.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ebelais 1494-1553,作家,医生(医学博士,语言天才)·《巨人传》Gargantua et Pantagruel用了13种语言: ·巨人的故事本是民间流传的某些巨大无比,豪饮豪食的巨人的事迹,与中世纪苍白的骑士形象不同,拉伯雷看到了这些巨人形象所体现出的一种肉体精神,与教会的禁欲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高扬人性,讴歌人性,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

三、十七世纪的法国文学—古典主义 1.诗歌与戏剧 Boileau 布瓦洛《诗艺》 Corneille 高乃依《熙德》 Racine 拉辛《安德洛玛克》Andromaque Moliere 莫里哀 2.散文与祭奠 拉法叶特夫人代表作(心理小说)La Princesse de Cleves 克莱夫王妃 塞维利夫人代表作(书信)Correspendance 《书简集》 拉封丹La Fontaire 寓言集 ·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诗》《故事诗》《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等。他被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泰纳誉为“法国的荷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国古典文学作家中著名的诗人。 佩罗童话故事 La Rochefoucault 《道德箴言录》 笛卡尔,帕斯卡:既是文学家也是物理学家 四、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启蒙时代Le siecle des Lumieres) 1.孟德斯鸠Montesquieu 《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波斯人礼札》 2.伏尔泰Voltaine 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经商天赋 《哲学通讯》《老实人》candide 《查第格》Zadig 《天真汉》Ingenu 3.狄德罗Diderot,百科全书派,美学,真善美统一 《百科全书》花了21年,共28卷《修女》la religieuse

宋代绘画的历史成因及其艺术成就

宋代绘画的历史成因及 其艺术成就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宋代绘画的历史成因及其艺术成就 宋代绘画在唐、五代基础上发展到相当完备成熟的阶段。城市繁荣及商业手工业的发达使大批职业画家进入手工业行列,扩大了与社会的联系。士大夫收藏、鉴赏以至亲笔作画成为风气,形成具有影响的士大夫绘画潮流。宫廷绘画也处于历史上的鼎盛阶段,人物、山水、花鸟画都取得很高成就,不同风格流派纷呈异彩。绘画创作的兴盛促进了理论的发展,有关画史画论的着述纷纷问世,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泛都大大超过前代。五代十国分裂,绘画活动中心除中原外特别向比较安定的西蜀、南唐统治区转移,五代及北宋初年记述地区性绘画发展面貌的着述应运而生。理学影响宋代绘画的图式语汇必须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我们结合以沃尔夫林为代表的风格理论主要从形式角度和潘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图像学理论主要从绘画作品生成的文化背景的优点来发掘理学对宋代绘画观念的影响,即主要透视绘画伦理观念对绘画作品的题材、构图等影响。这也是对宋代画论、画品强化理学伦理观念的实践检验。反映中原地区绘画面貌的着述有胡峤《广梁朝画目》及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记录四川地区绘画资料的则有仁显《广画新集》、辛显《益州画录》,以及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记录江南地区绘画的有无名氏《江南画录》及徐铉《江南画录拾遗》。宋王朝建立后相继平定割据政权,各地区名画家多聚集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中原地区绘画又展现出繁盛局面。宋代前期的画家活动史料被刘道醇收入《圣朝名 画评》一书中。 宋代画论着述以山水画论最为突出。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从美学高度多方面的论述了山水画艺术创作的种种问题,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韩拙《山水纯全集》细致具体地阐述了山水画法和有关理论知识,反映了宋代绘画对格法的严格要求。苏轼、米芾等人在许多零散的言论中,从士大夫审美要求对绘画标准提出看法。《益州名画录》、《圣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继》等书或通过叙论或单立章节,也都明确阐发各自对绘画创作的见解,这些都 是宋代画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汴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南宋临安夜市也有细画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也以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庆宴会,所需要的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适应年节的需要,岁末时又有门神、等节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笔记整理

药理学 课程特点:强化冲刺班,课时约13个小时; 课程要求:听课——考点、重点、难点; 记忆——表格、结构图、顺口溜; 练习——做题目 课前导入: 第一节绪言 第二节药效学 第三节药动学 第一节绪言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 绪言1.药理学的任务及内容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药理学熟练掌握 2.新药的药理学临床前药理研究,临床药理研究掌握 一、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一)药理学的概念: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基础学科。 药物机体 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可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 或人工合成其有效成分; 机体:有机整体; 离体组织器官; 培养的细胞; 病原微生物。 (二)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1.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2.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 生物转化(或称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二、新药药理学 新药——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 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若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制造工艺或增 加新的适应症,亦按新药管理。 1.临床前药理研究(以非人体为研究对象) (1)主要药效学; (2)一般药理学: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长期毒性;一般毒性; 特殊毒理:致癌、致畸、致突变;

(4)药动学(药代研究)。 2.临床药理研究(以人体为研究对象): (1)I期临床试验:20~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 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目的:为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病例不少于100例。 目的:观察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Ⅲ期临床试验:上市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病例不少于300例。 目的: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 (4)Ⅳ期临床试验(售后调研):上市后监测,长期广泛考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不良反 应。 第二节药效学 二、药效学 1.药物的基本作 用 药物治疗的选择性,治疗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概念:副 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 2.受体理论 (1)受体的概念、特性、类型和调节方式 (2)受体学说 3.药效学概述 (1)亲和力、内在活性、激动剂、拮抗剂、竞争性拮抗剂、非 竞争性拮抗剂 (2)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及相关概念:最小有效量、作 用强度、效能、最小中毒量、极量、量反应、质反应、半数有效 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指数、安全界限 药效学 4.影响药效的因 素 (1)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个体差异、种属差 异等 (2)药物方面的影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反复用药和药 物相互作用 (3)耐受性、抗药性、依赖性、成瘾性等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机体各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 或作用弱,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选择性是相对的,选择性高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不强,作用范围 广,但不良反应较多。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对患者不利的作用。 ①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特点: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取决于药物的选择性。 ②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

宋代理学有哪些派别

宋代理学有哪些派别?宋代主要是哪个学派主导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关学基本内涵 ①气本论: 张载认为:世界万物统一于气,气有聚散而无生灭,气聚则有形可见,气散则无形可见。在中国哲学史上,张载第一次完整地创立了气本论哲学理论体系,成为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②认识论: 张载认为:事物是感觉之源,即物可穷理,他主张通过实践,通过多思方能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③“一物两体”辩证法: 张载指出:气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气化的原因在于其本身含有相互吸引和排斥的两方面,没有对立,也就不成事物,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一”与“两” 的对立统一构成万物世界。 ④道德观: 张载认为:进行道德修养,首先必须“变化气质”、“通蔽开塞”,只有通过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能“存理”、“成性”,成为道德的圣贤;其次强调“躬行礼仪”的道德实践。 他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最重要的就是“仁”、“教”,人都应像古代尧舜禹诸圣贤那样对待长辈,尊敬长辈,以永不忘本。 ⑤人性论:

最新电大《药理学》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药理学》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药理学》形考共有4个任务。任务1至任务4是客观题,任务1至任务4需在考试中多次抽取试卷,直到出现01任务_0001、02任务_0001、03任务_0001、04任务_0001试卷,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01任务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药理学是研究() A.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 B. 药物治疗疾病的科学 C. 药物作用于机体的科学 D. 药物代谢的科学 E. 药物转化的科学 2. 受体部分激动剂的特点是 A. 不能与受体结合 B. 没有内在活性 C. 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 D. 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E. 只激动部分受体 3. 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A. LD50 /ED50的比值 B. ED95/LD5的比值 C. ED50/LD50的比值 D. ED90 /LD10的比值 E. ED50 与LD50之间的距离 4. 药物产生副反应的药理学基础是 A. 用药剂量过大 B. 药理效应选择性低 C. 患者肝肾功能不良 D. 血药浓度过高 E. 特异质反应5.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 致死量的一半剂量 B. 最大中毒量 C. 百分之百动物死亡剂量的一半 D. ED50的10倍剂量 E. 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6. 药物效应强度是指 A. 其值越小则药效越小 B. 与药物的最大效能相关 C. 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 D. 反映药物与受体的解离 E. 越大则疗效越好 7. 受体激动剂的特点是 A.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B. 能与受体结合 C. 无内在活性 D. 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E. 与受体不可逆地结合 8. 药物作用是指 A. 药理效应 B. 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 C. 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 D. 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 E. 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 9. 竞争性拮抗剂具有的特点是 A. 与受体结合后能产生效应 B. 能抑制激动药的最大效应

宋代绘画研究

宋代绘画研究 宋代绘画研究宋代的画院制度赵佶(公元一○八二一一三五年)以画家的身份和鉴赏家的身份出现在绘画史上。 从崇宁大观年间开始到政和、宣和年间(公元一一○二一一二五年)画院有新的发展。画院成为科举制度的一部分,叫作“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鲁、花竹、屋木六科。画家经过考试入学以后,按照家庭出身分为“士流”(士大夫出身)与“杂流”(商人及非剥削阶级出身)。考中入学后,除了学习绘画以外,也要学习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古文字学的书籍。学习期间有考试,按照考试成绩决定等级升迁。 画院画家的职位有:画学正、艺学、祗候、待诏、供奉及画学生等名目。 “画学”入学有考试,平时也有考试。考试的标准是:不模仿前人,描绘对象的“情态形色”达到很自然的效果,笔墨简洁。古代书籍中有关于画院考试的记载,可以具体地看出画院的要求和画家的才能。 画院中有很多优秀画家。下面几个例子记述了考试的试题和画家在表现技巧方面的创造性。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了表现这两句诗的内

容,一般画家多画岸傍有一只船,船舷间立一只鹭鸶或船篷上停落有乌鸦,目的是画出船上无人,借此说明野水岸边的僻静。但一个表现得最成功的画家却不是不画人,而是为了强调“无人”反而画人。画上舟子在船尾入睡,横置一根笛子。这样便描写了并非没有过路人,但很稀少。终日的等待使人疲倦,藉舟子的寂寞无聊以突出环境的荒僻安静。显然,这一个画家在自然风物的描写中,善于利用人的描写来加强情绪的感染力。 “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很多画家要表现春天的诱人的风光,多是竭力描绘春天的花卉,但有一个画家画远处在绿荫掩映中的一座楼,楼上一个红衣美女凭栏而立。原来诗句拈出了红绿两种动人的对比的颜色,画中利用了人的题材,这两种颜色的感情内容因生活联系而更直接,就更强烈、浓郁了。 “乱山藏古寺”。为了表现古诗是“藏”在深山之间,所以画面上不能画出来,但要使观看知道在看不见的地方有古寺。画家运用的方法是在荒山之间画出幡竿,幡竿是佛寺的标志。 “竹锁桥边卖酒家”。画家在桥头竹林外挂一酒帘,以表现其中有酒家。 以上四个例子都说明绘画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单纯再现,画家为了表达主题思想,努力追求一定的具体性。后两个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