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体会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体会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体会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体会

X X 大学毕业论文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体会

姓名:__________

2014年6月25日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视为治愈,6例视为治疗有效或者好转,7例急性期死亡,主要原因是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者心脑综合征。结论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采用多手段明确诊断,尽早积极的合理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

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病因有感染、药物、理化因素等,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以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最多见。本文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男33例,女24例,年龄1.5~12岁。6岁以下24例,6~12 岁33例。病程2~24天, 平均6天。诊断均符合2000 年公开发表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的标准[1]。54例有病毒感染史,上呼吸道感染30例, 肺炎10例, 支气管炎9例,肠炎5例。发病前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25例患儿出现发热后抽搐和意识丧失。49例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一系列急性左心衰竭的症状。7例患儿表现胸闷、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辅助检查:心电图ST-T改变42例, 期前收缩10例, 房室传导阻滞8例, 束支传导阻滞11例。心肌酶谱( CK、CK-MB、HBDH ) 异常55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症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在心电图正常以及症状、体征好转后方可活动,活动量逐步增加。饮食应营养丰富、易消化。积极纠正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休克。

1.2.2 原发病的治疗金刚烷胺、吗啉胍口服抗病毒。伴细菌感染者,可予抗生素。

1.2.3 改善心肌营养及调节免疫反应(1)能量合剂:A TP 20 mg+辅酶A 100U+细胞色素C 30 mg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可重复。(2)维生素C :100~200mg/kg-1·d-1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可重复。(3)1,6-二磷酸果糖:100~250 mg/kg-1·d-1,静脉滴注。(4)极化液:普通胰岛素4U+10%葡萄糖250ml+10%氯化钾5ml,静脉滴注,7~10天为1疗程。(5)大剂量丙种球蛋白:2g/kg,2~3天内静脉滴注。

(6)糖皮质激素:通常不主张使用,但如有高热、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者可使用,可予氢化可的松10mg/kg-1·d-1,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2]。 2 结果

57例患儿经治疗后,44例主要症状消失,体征、检验指标恢复正常,视为治愈。6例患儿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肌钙蛋白或心肌酶等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虽未能完全恢复正常,但有较明显的改善,视为治疗有效或者好转。7例急性期死亡,主要原因是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者心脑综合征。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心血管常见病之一,是由多种病毒及其毒素侵犯心脏,引起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导致心功能障碍和全身症状的疾病,有的还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危及患儿生命的严重感染性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非特异性,使得其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并且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儿科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

目前认为,机体在受到病毒感染后,病毒既可以直接侵犯心肌而使组织受损,也可通过免疫反应损伤心肌细胞[3],其中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的作用更为重要。许多患者往往都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腹泻的前驱表现,对于这些就诊患者,应特别注意听心音、心率及心律的变化。若发现可能有心律失常,则应及时进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测定心肌酶是检测心肌是否损伤的常用手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但特导性、敏感性有限,持续时间较短。心电图虽然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检查方便,经济有效,但心电图改变具有多变性,容易漏诊,因此,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漏诊,进行动态检查很

有必要。

目前为止,仍然没有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特效的治疗手段,主要靠综合性治疗措施。主要嘱患儿卧床休息,并且进行对症和支持疗法,防治各种并发症。早期给予抗病毒治疗,防止病毒直接或者间接损伤心肌细胞。积极使用抗氧化剂,保护心肌。如大剂量维生素C 可以清除细胞内外过氧化物,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帮助受损心肌修复,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毒免疫能力。而1,6-二磷酸果糖则可以在心肌受到不良侵害时,明显抑制过氧化物的产生,从而保护心肌避免受损。辅酶Q10 能有助于维持心肌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与功能,支持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从而减轻心肌受损程度,减少心肌受损的范围。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笔者建议加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自身免疫反应对心肌的攻击,缓解心肌水肿。病情危重者,应在心电监护下,尽快采取措施稳定生命体征,控制急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积极抢救休克,根据病情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提高治愈率。病情稳定后定期随访,并给予相应处理。

总之,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要结合临床表现,积极采用多种诊断手段,尽早明确诊断。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采用多手段明确诊断,尽早积极的合理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2):75.

[2]汪素平,彭志勇.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78 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3):165-166.

[3]谭忠友,肖祥彬,易岂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09,38(7):866-868.

口腔专业毕业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牙周病的医学研究 摘要 牙周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但以往人们错误的认为只有到老年才会受到牙周病的困扰,其实从5岁开始,牙周病就开始“腐蚀”我们的健康了。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引起重视,造成长期慢性感染,反复发作,到患者就诊时病情已相当严重,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还会严重影响全身健康。青少年牙周炎是累及多数牙齿的牙周组织的慢性变性损害,其特点是大部分病人较年青,病变发展迅速,以致发病早期牙齿就出现松动、移位、牙周袋形成,然后出现继发感染,引起炎症改变。发病因素可能与遗传有关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的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两大类。 牙菌斑(dental plaque)及其产物是牙周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引发牙周病不可少的始动因子。主要是口腔卫生不良,的作用,牙结石刺激,特别是下牙石危害性最大。全身因素与营养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等有关。此外,创伤、不良修复体的刺激.也是病因之一。总的分为局部和全身两方面的因素。局部因素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全身因素可影响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

牙周病治疗可以分为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和食疗,治疗的过程各不相同,并且根据不同的患者医生会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所以每个人都要有良好的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 关键词: 特点,病因,治疗方法 前言 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其病因传统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中牙菌斑(dental plaque)及其产物是牙周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引发牙周病不可少的始动因子。主要是口腔卫生不良,的作用,牙结石刺激,特别是下牙石危害性最大。全身因素与营养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等有关。此外,创伤、不良修复体的刺激.也是病因之一。牙周病的病因比较复杂,总的分为局部和全身两方面的因素。局部因素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全身因素可影响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 它们的症状各有特点,轻重不同,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六个字"红肿、出血、松动"。开始时,牙龈具有红肿的炎症表现,易出血,最后由于牙周膜、齿槽骨的破坏,导致牙齿松动。牙周疾病和龋病一样,是危害人类牙齿健康的第二大病。我国大约有2/3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

毕业论文 题目:糖尿病与恶性心律失常关系及机制探讨

目录 摘要 (1) 1材料与方法 (2) 2结果 (3) 3讨论 (5)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成绩评定表 (9)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患者发生糖尿病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在联系及机制。 方法回顾分析23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测有无心律失常,分为糖尿病心律失常组66例,糖尿病无心律失常组173例,另外选取70例单纯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心律失常无糖尿病组,对以上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血糖、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7.6%。以房性期前收缩最多见;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冠心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P<0.01或P<0.05;心律失常组的年龄、体重,体质指数、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冠心病病程、收缩压、空腹胰岛素、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无心律失常组P<0.01或P<0.05);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组和单纯心律失常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93.9%、52.9%,其中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伴其他心血管疾病与单纯糖尿病无心律失常患者及单纯心血管疾病无糖尿病患者相比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可能与疾病病程长、胰岛素抵抗程度重、伴其他疾病而造成心脏血管、心肌、神经病变有关。

关键词:糖尿病;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

. . . . 糖尿病与心率失常的关系及机制探讨 随着我国稳步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及患病人数正不断增加,已成为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疾患。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亿人口患糖尿病。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正在为临床所重视,但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糖尿病与心肌、心脏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对患者发生糖尿病与心律失常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的报道不多。本文2010-01—2012-06入住我院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选取70例心律失常无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对照,旨在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类型及相关因素,并比较糖尿病对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住院患者309例,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WH01999年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类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患者。高血压诊断符合2004年中国指南诊断标准。冠心病诊断是患者曾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其中男209例,女100例,年龄26~91岁,糖尿病病程>5年82例,伴高血压97例,伴冠心病11例。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将309例患者分为3组:①糖尿病心律失常组:共66例,男48例,女18例,糖尿病病程>5年34例。②糖尿病无心律失常组:共173例,男109例,女64例,糖尿病病程>5年48例。③心律失常无糖尿病组:共70例,男52,女18收集307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一般信息,生化指标等。 1.2方法 详细记录病史,每日心脏听诊2次以上.每次>3min,发现心律失常者及时记录床边心电图;心律失常检查方法,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美高仪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导联选用cm1、cm3、cm5,患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保持正常生活起居,记录生活日志。记录239例患者的心律和心率资料。2.3血糖测定氧化酶法,所有患者均测空腹血糖值。 1.3观察指标 309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为75士8.5bpm,围52~111bpm,最高心率175 bpm,最低心率35 bpm。 1.4统计学分析

临床医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美国的医学教育是成功医学教育典范,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本文通过对中美临床医学教育的比较,分析了医学教育历史、入学条件、课程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异同,总结了几点值得我国临床 医学教育借鉴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中国美国临床医学教育比较启示 1中国和美国医学教育的差异 1.1医学院校医学史 我国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自文献记载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 而西医发展不到200年。我国最早的西医学校创始于1866年,名为 博济医学堂(现中山大学医学院)。50年间,相继成立了几所医学院校。1912年成立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现北京大学医学部)。1914 年创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1917年创办私 立北平协和医学院(现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1927年 成立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自改革开放后,各大医学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个省份成立。西医起源也有 2000多年的历史,1722年美国第一家军队医院在路易斯安那州成立,美国医学教育也有250年历史,1765年第一所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 院校成立,1910年,教育学家弗莱克斯勒展开了一场教育革新。经 过百年发展,现已成为世界医学教育典范。 1.2入学条件 1.3医学教育学制 培养一个美国医师需要很长的时间,首先普通本科四年,再进入医学院校完成四年学习,最后是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医 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后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获取普通医师执照。想成为一名专科医师,还需要不少于八年的专科医生培训。也就是

说,在美国想要成为一名专科医生至少需要12年。在中国,高等医 学教育的学制种类较多。1988年,我国开始实施7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将学制进一步规范为3、5、7、8年制。[2]本科生毕业后一年 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如果不继续深造,5年学习就可以培 养一名医生。 1.4课程学习 1.4.1教材美国的医学教材相比中国的教材厚很多,我们不是说 书越厚越好,厚书是内容和逻辑的结合,是为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更偏向过程与结果,体现故事性。而中国的医 学教材与美国相比较薄,只偏向结果,让学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更注重的是记忆而不是理解。 1.4.2课程一方面,美国课程更重视实验教学,他们认为单纯的 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更重要,通常可以在实验课上见到顶尖老师、 教授的身影。中国医学院校的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正好相反,①实 验课大部分都是资历较轻的老师授课;②实验课课时数少于理论 课;③实验课课时费也低于理论课。一方面,美国医学课程更加注重 医学人文教育,每学年都开设有人文医学系列课程,如医患关系、 医学社会学等。从多学科多角度,让学生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 为将来成为一名有担当有正确价值观的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 方面,美国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课程的交叉与融合,基础 课程与实践实习课程相综合,将一、二学年的基础学科教学同临床 联系起来,并在三、四学年的临床见习、实习中继续强化基础学科 教育。 1.5培养目标 美国的医学人才培养分两部分,一是培养临床医生,4年的医学 博士全面学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学习过程中,他们不需要做科研工作,也不用完成科研论文;二是对 医学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科研类博士。 美国允许学生在修完两年医学博士课程,转修科研类课程,完成学 位论文后,可以继续完成医学博士课程[3]。而中国的培养目标相对

学校 :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年级专业 : 临床医学 姓名: 孙庆庆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论文题目: 阑尾炎的治疗分析 指导教师 : 刘培和 下达时间: 2012 年 3月1 日 论文摘要: 目的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之一。方法通过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表现采取治疗方法。注意手术应注意的问题,及其术后护理。合理治疗,疗效满意。 目录 一资料与方法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4 临床鉴别 5 并发症 二讨论 1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2手术方法选择及注意事项 治疗: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3 三结果

阑尾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老年人及儿童,阑尾是盲肠的延续肠系膜短于阑尾,又是一个盲端。一条动脉两条静脉导致供血不足。 临床资料 40例患者均经B超、血常规、CT、X线检查及临床表现确诊。年龄12,48岁,平均28.岁。 1 病因 急性阑尾炎 (1)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造成阑尾管腔阻塞的常见原因有:?淋巴组织明显增生,最常见,约占60,,多见于青年人;?粪石,约占35,;?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较少见;?阑尾的解剖结构异常,如管腔细长,开口狭小,系膜短致阑尾卷曲。 (2)细菌入侵:阑尾管腔阻塞后,内容物排出受阻,腔内致病菌繁殖并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上皮的完整性受损,细菌侵入壁内并沿粘膜下层扩散,引起和加重感染。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格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3)其他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肠炎直接蔓延至阑尾。饮食因素,如经常进食高脂肪、高糖和缺乏纤维的食物者可因肠蠕动减弱、菌群改变、粪便粘稠而易形成粪石。 慢性阑尾炎大多数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部分开始即 呈慢性过程。部分可因阑尾腔内粪石、虫卵等异物,或阑尾扭曲、粘连。淋巴滤泡过度增生等导致阑尾管腔变窄而发生慢性炎症变化 2临床表现 急性阑尾炎 常见症状和体征 (1)常见症状

职业生涯规划书 姓名: 学号: 院系:口腔医学院 专业:口腔医学 目录 一、前言 (1) 二、自我分析 (1) 三、职业分析 (2) 四、职业定位 (3) 五、计划实施 (4) 六、评估调整 (4) 七、结束语 (5) 一、前言 一个好的计划能给我们带来动力,当我们还在徘徊不知道我们将来要做什么的时候,那就像是一个没有指南针的船在浩瀚无边的海洋中航行一样,只会不停地在同一个地方犹豫不决。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将来有个计划,就像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点亮一盏指路灯一样,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中,竞争如此之激烈,怎样在这样的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呢?罗素说过,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的自己。是的,就是规划,这就是我们领先于其他竞争者的最佳选择。 【规划时间】7年 【始止时间】2014--2020 【年龄跨越】19岁到25岁 【阶段目标】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成为一位有实践经验的口腔医师 【总体目标】成为医院里面的主任医师,可以出国深造 二、自我分析 对自己性格的评估为:外向,认真负责,考虑周到,对于敢兴趣的事情不知疲倦。善良,乐于助人,愿广交好友,正直,恪守原则。当初也是周围的人觉得我这性格适合当医生,我也喜欢这个以救人为事业的职业,我也十分愿意遵守医学生誓词中所说的“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虽然口腔医生比临床医生更少的触动生与死,但我任然喜欢这个我向往的职业,虽然目前的我与这一目标相距太远,但我会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职业规划也是为此所展开的一小步。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不由得考虑起自己的未来。在机遇与挑战粉墨登场的未来社会里,我究竟该扮演如何一个角色呢?现在我决定毕业以后我直接就业。如果没有意外基本不会去考研。虽说不参加深造,那么现在学习的时间也更加宝贵了,我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积极参与如科研这样的与学术相关活动,丰富知识面。 到了大四,我们也将参加在临床科室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努力学习各种临床技能,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这也将直接关乎到我们毕业后的实习甚至更加重要的程度。我也将复习在学校学得的东西,与实际相结合,逐渐吸收经验,成为将来行医的资本。扎实学习专业技能,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校外购书城及网络信息,开拓视野,扩展知识范围,以此,激发、开拓思路,尝试设计开展学术创新、科技创新。在校期间严格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按学校要求合格毕业。这也是一名医学生所必须完成的。 然后我就毕业了,会进入医院轮转,从最简单的东西学起,踏踏实实地走好接下去的每一步,学会与病人的沟通,接受导师前辈的教诲,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我应该去做好的事情。尽早取得行医资格,成为一名口腔医生,由于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我不能保证太多,但唯一我能保证的是,无论发生什么,遇到怎样的挫折困难,我会努力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为病人缓解痛苦,被大家认可,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三、职业分析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 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私人开设诊所,并且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毕业后从事与医学教育、科研、临床实践相关的工作: 1.医师——在医疗机构或个体诊所中帮病人解决口腔的疾苦, 2.教师——在医学院校从事口腔医学教学工作; 3.科研工作者——研究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及治疗, 4.销售人员——到牙科医疗器械公司、牙膏公司、牙科材料公司等从事营销工作。 5..正畸口腔医生——熟练掌握各项口腔临床医疗技术 6.管理者——尚具有有管理一个医疗机构的能力,能够很好进行人员的优化配置,有很好的与人协作的能力。 据相关文献显示,在我国,口腔科医生与人口的比例是1∶40000,而国际公认的合适的比例应为1∶2000。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口腔科医生配比率1:500。我国现有口腔医生2.5万人左右,而与此同时却有25亿颗龋齿待填充,6亿颗错位畸形待矫正,10亿牙周病患者待医治。如果要将这些牙病都治好,至少要我国口腔医生忙200年。按健康需求法预测(M=P*I*D*T/S),到2030年,我国需要154万口腔医师。 另据有关人士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经济(人均GDP)发展水平分层,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口腔健康调查标准,抽取我国6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区共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分析校企合作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对口腔医学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口腔医学;职业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或诊所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应对市场人才需求,调整口腔医学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学校内部、外部制约因素,制订现代化专业教学计划。邀请行业协会专家参与,对专业发展趋势及就业形势等进行分析,与学校一起对专业培养目标、岗位知识要求等进行论证,做出决策。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实现经济腾飞、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的课程改革,使学校的课程设置更符合行业企业的需求;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利于学校实验室建设,特别是使实验室设备和文化建设方面更贴近临床的真实环境,培养的学生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适应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社交沟通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校企合作能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功能,借助学校的师资、场地等软硬件资源,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提高校企双方的社会知名度,融合双方的文化,更好地利用双方的资源,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2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 2.1行业专家全程参与,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成立了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了临床一线专家担任委员,在办学思路的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订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在行业专家的全程参与下,我院相继组织了对广东地区口腔助理医师专业人才需求、岗位岗位群需求和关键职业能力的调研活动,同时对国家口腔执 业助理医师考核标准进行分析,初步构建了适合口腔医疗市场需求、与国家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认证标准接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究得到省级、市级立项,论文相继在国内专业杂志发表。 2.2构建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在行业专家的参与下,我院对专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了充分研究,课程建设坚持“三接轨”的原则:即课程设置与就业方向接

关于口腔医学的毕业论文 范文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验室开放研究 【摘要】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性较强。实验课教学是 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实验室安排的教学时间极其有限,学生依靠课堂的时间是 无法熟练掌握。将实验室开放,给学生更多的操作练习机会,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开放;探讨 随着口腔医学的迅速发展,医技分工越来越明确,逐渐从口腔修复学中独立出来一门 学科——口腔医学技术。近些年来,新的义齿加工中心成批涌现,旧的义齿加工厂也在扩 大规模,进行批量化生产。这都需要大量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特别是动手能力别较 强的学生。我国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起步比较晚,虽然经过十多年的专业发展,但由于 受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限制,教学总体来说,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层面上。主要表现在 实验课的实训学时不足方面,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增加学生的动手操 作能力,提高实验实践教学的质量,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急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把实 验室面向学生开放,给学生更多时间在实验室的操作,成了目前大多数开设口腔医学技术 专业学校的选择趋势。 1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的现状 1教学理念:当前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现象仍然存在。采 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理论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上采用理论学时明显多于实验学时,把实验室转换成教室的替代形式。对实验室开放关注少、研究少,没有从实验室建设、仪 器设备购置、培养方案、实验开放式教学等方面加强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淡薄, 动手能力差。 2教学模式:现有的教学模式是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比照本专业的培养计划,针对某 一门课程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一般是先进行理论知识部分的授课,然后再安排学生 进入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加之实验项目一般不重复,学生只能在上实验课时接触到专 业设备进行实验操作练习,而仅靠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是很难满足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 技能的要求。 2实验室开放的背景分析及影响 1实验室的日常使用情况:高校每学期的实验任务都开展不同的项目,所用到的实验 室也不相同。当教学任务进入到某一项实验课程阶段时,实验室要面向学生的开放并集中 使用,这时候的仪器设备突然进入使用高峰期,往往会有超负荷运转的现象。这种爆发式 的使用,会使得仪器设备的维护带来极其不便,很容易造成故障的发生,甚至损坏。而在 其余的大部分时间,实验室资源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不能合理利用,也造成非常大的浪费。客观而言,教学型实验室配备的大型精密仪器使用率大大低于科研实验室,原因在于教学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xx临床医学就是医疗的另一种说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1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本院50例志愿者血液样本在采集、保存等过程中影响检验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样本的采集工作、保存过程以及分析过程等环节均会对血液细胞的检验结果造成不同程度 的影响。结论:临床中对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实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从而能够提高结果的准确程度。【关键词】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临床中血液细胞的检验工作又被称为血常规检测,其所检验的主要内容为血液样本中各个细胞的相关数据,其中包括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血液细胞的检验能够较好的反应出志愿者各项生理机能的指标,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也是临床中对各类疾病进行诊断工作的重要依据[1]。因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诊断的正误。本院随机选取前来就诊的50例志愿者的血液样本,对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现综合数据,作出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随机选取50例志愿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男性志愿者36例,女性志愿者14例,其年龄分布在21~62岁,平均年龄为35.7岁。1.2实验方法在对志愿者的血液进行采集完成之后,分别按照0.02%以及0.01%的浓度进

行稀释,并添加抗凝剂。将志愿者的血液样本分别至于室温的条件下保存半小时,2小时以及4小时后进行检测,同时将血液样本置于5℃的条件下半小时以及2小时进行检验。在对血液样本细胞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运用不同厂家所生产的仪器时配套使用与之相对应的试剂进行。1.3统计学研究运用统计学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及处理,对于所有患者统计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来分析,而计数数据使用x2检验来分析。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1.运用不同浓度的抗凝剂后血液中各类细胞含量的变化如表1所示。表1 不同浓度抗凝剂下血液细胞含量变化细胞类型正确浓度的抗凝剂非正常浓度的抗凝剂 T值 P值红细胞 5.47 4.31 3.315 <0.01白细胞 10.57 8.79 2.361 <0.01血小板 194.7 14 3.625 <0.01血红蛋白 154.2 125.5 3.911 <0.01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在运用不同浓度的抗凝剂之后,血液中各类细胞的含量均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室温的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后血液各类细胞含量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表2 室温下不同放置时间各类细胞含量变化细胞类型半小时 2小时 4小时红细胞 4.12 4.67 4.81白细胞 10.96 31.57 11.73血小板 115.25 116.03 115.79红细胞宽度变异系数 15.32 21.56 19.47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在室温的条件下,血液样本所保存的时间越长,其细胞的变化程度也就随之增大,各项数据与正常值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的变化较为明显,各个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液样本放于5℃条件下不同时间之后,各类细胞含量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剖宫产后并发急性心衰12例临床分析 : 学校 站: 函授 年级专业 : 姓名: 论文题目: 剖宫产后并发急性心衰12例临床分析 指导教师 : 下达时间: 20** 年 ** 月 ** 日 摘要: 目的总结和探讨剖宫产后并发急性心衰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2例剖宫产后并发急性心衰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后并发急性心衰的12例中,8例妊高征心脏病,占66.7%,4例围生期心肌病,占33.3%。12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和轻度贫血,输液量每天在2000,3100ml。结论剖宫产后并发急性心衰的主要原因是妊高征心脏病、过量的输液,在预防上有重要意义。合理治疗,疗效满意。关键词:剖宫产后并发急性心衰预防合理治疗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病因 1.3 临床表现

1.4 实验室检查 1.5 治疗及转归 2 讨论 2.1 剖宫产后并发急性心衰的原因 2.2 急性心衰的治疗 2.2.1 体位 2.2.2 吸氧 2.2.3 解除诱发因素 2.2.4 镇静 2.2.5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2.2.6 利尿剂 2.2.7 其他辅助治疗 2.3 剖宫产术后急性心衰的预防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剖宫产手术在基层医疗单位普遍广泛开展,术后并,2011年发急性心衰的病例并不少见,术后的安全不可忽视。现将我院2008妇产科剖宫产后并发急性心衰转入内科治疗的12例病人形成心衰的原因、防治措施,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例患者均经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年龄22,28岁,平均28.3岁。急性心衰的严重程度用KilliP分级,?级8例,?级4例。 12例患者均为妊娠足月剖宫产后病人,其中妊高征心脏病8例,诊 1.2 病因断符

重庆医科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姓名XXX 指导老师姓名XXX 职称讲师 单位XXXXX大学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XXXXX专业(XXXX方向) 200X级 论文答辩年月20XX年X月

目录 引言………………………………………………………………………………………………………………………………………………………… 3 ……………… 1、医患关系的现状 (4) 2、医院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 (6) 2.1 医院医务人员专业水平不够 (6) 2.2 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 (6) 2.3 患者对医生以及医术盲目期望高 (7) 2.4 医院乱收费 (7) 2.5 医院对患者的诱导需求 (7) 3、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8) 3.1 社会因素影响 (8) 3.2 医院自身因素 (8) 3.3 患者自身因素 (9) 3.4 医患沟通因素 (9) 3.5 政府投入不够 (10) 3.6 医患信息不对称 (11) 3.7 媒体的负面报道是影响医患关系至关重要的一环 (11) 4、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措施 (12)

4.1 以人为本,提高人文素养 (12) 4.2 构建良好医德医风,搭建和谐的医患沟通渠道 (12) 4.3 以环境为依托,营造和谐氛围 (13) 4.4 以诚信为经营理念,搭建和谐医患关系桥梁 (13) 4.5 优化服务,疏通医患关系 (14) 4.6 规范媒体舆论,正确引导医患关系 (14) 4.7 转变政府对医疗的投入机制 (14) 4.8 弱化医疗活动中信息不对称 (14) 引言 在医疗市场上,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是引发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为医院利用信息优势诱导需求,侵害患者利益。在我国,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医患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医院利用信息优势任意操纵服务变量,诱导患者需求;医院和药品经销商合谋,剥削患者利益,医院蜕变为药品销售商,这一点可以从我国医院药品收入所占的比例得到证实(所谓以药养医)。医患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扭曲了医疗市场机制,而且还导致了患者医疗服务费用的大幅攀升,降低了医疗市场效率,降低了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同时导致患者对医院以及医务人员的不信任。 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患者的市场意识逐渐唤醒,患者作为消费者的意识正在日渐增强,要求得到更好的照顾和享受更多的权利。由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日 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微生态的研究 [摘要] 相关的文献研究表明,在慢性胃癌病患者口腔牙菌斑、唾液中以及胃内能同事检测出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而伴有HP感染的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患者的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提示口腔为Hp 重要的聚集地之一,Hp感染与ROU发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结合既往史的相关证候研究提示的脾胃湿热证为Hp相关疾病发生过程中邪气最盛、邪正交争最剧烈的阶段,及Hp感染率较高之观点,初步提出:临床ROU反复发作的原因部分可能是缘于湿热粘滞及致病隐匿、渐进和缠绵的特征以及Hp感染:脾胃受损,云华失调,湿热内藴,熏蒸口舌可能是ROU缠绵难愈的关键病机之一,脾胃湿热、Hp感染与ROU发病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口腔中Hp感染的相关研究的真实情况,有关脾胃湿热、Hp感染与ROU发病关系的探讨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论文主要内容】: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称“复发性口疮”、“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或“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是专指一类原因不明,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但又具自限性的局限性口腔粘膜溃疡性损伤。该病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类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粘膜病首位。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时病变部疼痛剧烈,对患者工作与生活造成重要影响。临床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ROU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对进一步的临床治疗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病病因至今不清,多方面的病因研究表明,ROU 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国内外文献已报道的病因方面的研究包括免疫学异常,病毒、细菌感染,微量元素、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因素影响及微循环障碍等,但尚无确切定论。正常人体的口腔、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均定植一定数量的细菌,它们与宿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交流的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定居于口腔中的菌群称为口腔正常菌群,它与宿主呈共栖的关系,他们彼此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对宿主起着有益和有害的双重作用。口腔中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对宿主有多种有益的生理作用:如抵抗外来致病菌、产生多种营养物质、促进免疫应答、产生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自由基(O_2~-)及抗肿瘤等作用。一旦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发生菌群失调,上述生理作用发生改变,对宿主可能造成损伤。有学者提出ROU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多方面的病因研究表明,ROU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口腔内环境与这些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ROU的发生发展是否与口腔的微生态相关呢ROU患者口腔微生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又是哪些方面发生变化本研究将从口腔菌群变化及口腔菌群构成的角度,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否与口腔微生态变化有关,为口腔溃疡的防治探索新的依据。材料和方法一、唾液菌群涂片观察收集临床唾液标本共62例。将其分为溃疡组、愈合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溃疡组为临床确诊并处于溃疡期的20例ROU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岁;愈合组为临床确诊并处于愈合期的21例ROU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岁;对照组为无ROU病史的21位健康成年人,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岁。所有受试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所有受检查者取样前1周内未服用任何抗生素、铋剂、抗酸剂及H_2受体拮抗剂,1月内未服用类固醇药物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无其他系统疾病;无其他口腔黏膜病:无中、重度牙周病。方法:唾液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10×100油镜下,选取分布均匀的5个视野,分别计数各视野下细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简称G~+c)、革兰氏阴性球菌

关于口腔医学毕业论文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中培养出的口腔医学人才最大的缺点就是实践能力不强,虽然 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学习过程中实践操作的机会较少,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显然已 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口腔医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为社 会培养出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本文主要对口腔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改革 口腔医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专业人才掌握医学、美容学等理论知识, 同时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对口腔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口腔医学人才 在培养过程中就必须重视实践性,高等教育口腔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选择。 一、加大实验基础设施的投入 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高校对口腔医学专业实验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不足,实验室面积小,管理机制不完善。学生实验机会不多,且实验过程存在流于形式问题,导致学生的应 用能力不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 先进设备的引进和使用是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的第一步,除了建设基础实验室以外,还 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建设治疗实验室、修复工艺实验室、口腔门诊等,同时还要引进治 疗椅、技工桌等,为实验操作提供基本支持。还可以引进仿真模拟系统,为学生营造一种 真实的操作环境,仿真人的头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随意转动,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安 排实验,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操作,扎实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 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将实验室分开设置有两个优点:一是保证学生实验操作与理论学习 的同步性,学习完理论知识马上进入实验操作,保证实验操作的连续性;二是可以将设备 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避免设备闲置。近几年口腔医学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各类先进设 备逐渐投入使用,为了满足临床需求,学校要积极引进这些设备,为实验教学提供支持[1]。 二完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 高校要完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一方面是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加强维修与养护,避 免设备损坏;另一方面是要根据口腔医学专业人数、理论课程设置情况合理安排实验时间,进一步提高设备资源利用率,避免出现没有满足学生实践需要或者是设备资源闲置问题。 要对建设实验室以及采购实验设备过程进行统一管理,避免出现重复购置问题。实验室及 设备的使用都要遵循制度规定,要求管理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以后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学生的实验进程[2]。

2018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培养临床高级医师的重要途 径之一,自设立以来十多年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医疗卫生人才,但目 前其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培 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下面是为大家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 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教育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 年文化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 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再者,本校八年制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

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 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 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 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 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 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 ___进行归纳总结,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报告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

临床医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临床医学的问题与前景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是我国对医疗器械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实 施全面管理的基础。根据国家对医疗器械一词的定义可知,医疗器械涵盖了现代医学在人 类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工具和辅助设施包括各种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医用耗材、体外试剂、病房用具和医疗工程。医院作为医疗器械的使用者,同时对医 疗器械的管理也肩负了十分重要的任务。随着人类对健康保障要求的提高,现代医疗器械 的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导致医院在用医疗器械的数量和种类随之急增;同时,由于医疗器 械的生产、使用、维护、维修、管理和质量控制等越来越复杂,故这一管理任务必须由医 院的某个职能部门来实施,也就是日常所说的“维修科”、“器械科”或“设备科”等; 目前,我军正式改称“医学工程科”。由此不难看出该部门有了自己的学科建设方向,即“临床医学工程学”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医学工程科发展的现 状和必要性。 关键词:医学工程;医院管理;器材管理与维修 1医学工程科的现状 1.1医疗器械的种类和数量增多 各医院年度设备采购经费逐年递增说明了这一点,例如国内某医院从1987年设备采 购经费仅600万元左右,到2021年则高达6000多万元。 1.2医疗器械的复杂性增加 表现为材料、生产工艺、维护和维修复杂;评估选型和采购决策困难;计量和质控要求 严格,否则,医疗质量难以保障。 1.3学术和管理界已高度重视该学科 2002年1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姜远海主编的《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临床医 学工程技术》一书;2021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由杨虎主编的《临床医学工程教程》一书;同年,中国医学考试网公布了《2021年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专业考试大纲》[内容包括:1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2相关专业知识管理基础知识、专业英语和 计算机基础;3专业实践能力;4专业知识医疗设备知识和医疗设备管理]。 2临床医学工程学主要内容 2.1临床医学工程学基础内容 2.1.1临床需求与论证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题目精选 口腔医学专业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训练,具备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口腔医学毕业论文题目,希望对你的论文选题有所帮助。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伴有或不伴有下颌偏斜的骨性Ⅲ类成人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和位置的CBCT研究 2、口腔锥形束CT对下颌牙种植位点线性测量精度的实验研究 3、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4、无牙颌种植修复临床回顾性研究及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咬合初步分析 5、产前暴露于纳米氧化锌对大鼠子代脑发育及成年期行为学特性的影响 6、我国入选PubMed数据库的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计量学分析 7、电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大鼠TNF-α、IL-1β影响的研究 8、8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外科治疗的回顾和分析 9、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诊治新观点 10、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髁突应力分布作用的三维有

限元研究 11、T-Scan应用于牙根纵裂患者咬合特征分析的初步研究 12、正畸治疗对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 13、成人正颌手术前后的心理特征及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14、不同牙面处理方法对窝沟封闭剂微渗漏的影响 15、自锁托槽矫治器与直丝弓托槽矫治器排齐牙列的对比研究 16、构建3D打印牙齿模型及其形态仿真性研究 17、锥形束CT对下颌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 18、F大学口腔医学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和质量研究 19、口腔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及课程教学发展策略 20、口腔医学本科毕业考核中多站式考试的设计及效果评价研究 21、血链球菌细菌素对光滑念珠菌力学性质的影响 22、乳牙根中1/3折保守治疗的应用研究 23、牙髓切断术与牙髓摘除术在深龋露髓乳磨牙临床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24、整合牙颌模型三维重构及其应用研究 25、江西省口腔医疗服务能力调查分析 26、玻璃纤维桩不同粘接方法粘接强度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7、牙与固定修复体的动力学研究--振动分析和疲劳测试 28、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 29、气电纺蚕丝蛋白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组织工程研究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毕 业 论 文 年级: 10级口腔医学技术1班

学号: 110132234 姓名: 卢亚敏 专业: 口腔医学技术 指导老师: 於莉 目录 一.概述………………………………………………… 二、正畸的原理………………………………………… 三、正畸过程……………………………………….. 四、正畸的特点…………………………………………. 五、正畸的方法……………………………………………… 六、正畸的美学目标…………………………………….. 七、结语………………………………………………………………

八、参考文献………………………………………………………. 九、致谢…………………………………………………………….. 一、概述 简单的说,矫正牙齿、解除错牙和畸形的科学就是正畸。正畸主要研究错牙合畸形是什么表现,分哪些类型,这些错牙合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确诊,如何更有效地矫治。 口腔正畸学的英文名称来源于三个希腊词根的组合,它们的意思分别是“牙齿”“矫正”“学科”,即大家所说的“矫正牙齿”。但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排齐牙齿,还涉及解决颌骨、颅面的不协调,从而达到面部整体的和谐美。 二、原理: 口腔正畸矫治采用生物力学原理对牙合畸形进行矫治。藉由矫治系统施以温和而持久的生物力,即每平方厘米20~26克的力值,既可

完成牙齿的移动,而又不损害牙齿及其周围组织的健康 三:正畸过程 1、初诊:在患者想要改善自己的畸形牙齿后首先要进行初诊,做好沟通,让彼此有一个很详细的了解。 2、资料搜集:通过交流后进行照X光片,可以定位头颅侧位片、全颌曲面断层片、制取牙颌模型、照颌面部及口内牙齿相片等。 3、制定方案定计划:通过医生对求美者综合情况的了解,综合分析做出最适合求美者的矫正方案,可以让效果更好。 4、按照制定的最佳矫正方案实施治疗:这个过程一般约需2年左右。 四:正畸特点: 主要依靠在口腔内部或外部戴用矫治器,对牙齿、牙槽骨及颌骨施加适当的“生物力”,使其产生生理性移动,从而矫治错牙合畸形。另外,有些成人患者的骨性畸形,还需要配合手术治疗。 2,疗程较长:矫治时牙齿、颌骨的移动是渐进的,在矫治过程中,由医生对矫治器进行适当的加力,达到逐渐移动牙齿的目的,因此矫治所需的疗程较长,一般为2年左右,复杂的畸形可能更长。矫治过程中患者一般需每隔几周到医院复诊一次,复诊时主要由医生根据错牙合的矫治情况,对矫治器进行适当的调整。 3,需要医患双方的合作:矫治的作用力由矫治器提供,患者认真戴用才能使其发挥作用,尤其是对戴活动矫治器的患者。医患的配合直接决定了疗程的长短和治疗的最终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