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类表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类表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类表

表4.2 中国太阳光资源辐照量分布表

地区类型年日照时数

(h/a)

年辐射总量

(MJ/m2·a)

包括的主要地区备注

一类3200-3300 6680-8400 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

南部,青海西部,西藏西部

太阳能资源最

丰富地区

二类3000-3200 5852-6680 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

蒙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

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

新疆南部

较丰富地区

三类2200-3000 5016-5852 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

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

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

肃东南部,广东南部

中等地区

四类1400-2000 4180-5016 湖南,广西,江西,浙江,

湖北,福建北部,广东北部,

陕西南部,安徽南部

较差地区

五类1000-1400 3344-4180 四川大部分地区,贵州最差地区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根据20世纪末期最新研究数据又重新计算了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种分布特点反映了太阳能资源受气候和地理等条件的制约。根据太阳年曝辐射量的大小,可将中国划分为4个太阳能资源带,如图所示。 这4个太阳能资源带的年曝辐射量指标: Ⅰ资源丰富带6700MJ(m2.a)* Ⅱ资源较富带5400-6700MJ/(m2.a) Ⅲ资源一般带4200-5400MJ/(m2.a) Ⅳ资源贫乏带< 4200MJ/(m2.a)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科研人员根据各地接受太阳总辐射量的多少,将全国划分为如下5类地区: (1)一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3300h。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内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为 6680~8400M],相当于225~28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东南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是中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二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h。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内接受的太阳能辐射总量为5852~6680 M],相当于200~22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为中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 (3)三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OOOh。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为 5016~5852M] ,相当于170~20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山东东南部、河南东南部、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

广东南部、福建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天津、北京和台湾西南部等地。为中国太阳能资源的中等类型区。 (4)四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1400~2200h。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内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为4190~5016 MJ,相当于140~17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西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以及黑龙江、台湾东北部等地。是中国太阳能资源较差地区。 (5)五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1000~1400h。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内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为3344~4190 MJ,相当于115~14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四川、贵州、重庆等地。此区是中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 从两次测得的数据来看,我发现80年代到世纪末仅仅十几年我国的太阳能资源由原来的5个分区变为现在的4个分区,而且每个分区的辐射值均有降低现象。从太阳本体发射出的太阳辐射是不会减少的,造成太阳辐射量减少是因为我们的大气质量在逐渐减少,环境质量在逐渐降低。可见我们的太阳能事业还需继续发展来缓解地球的环境危机!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表 https://www.doczj.com/doc/e918460639.html,/course2/trfl/show.asp?id=341&TypeId=69 一、绪论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之一,也是国内外土壤科学信息交流的媒介。随着有关学科和土壤科学的进步,土壤分类也在迅速发展。 (一)土壤分类的发展 19世纪俄国土壤发生学派的建立,开始了划时代的近代土壤分类的阶段。经过各国的实践和探索多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苏联地理发生学派、西欧形态发生学派和美国马伯特分类学派三派鼎立的局面.在此基础上,美国农业部组织了1500多位土壤学家,经过长年努力,进行反复的修改验证,于60年代初提出了以诊断层、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土壤系统分类。假如说,在此以前,土壤分类多少是定性的话,那么土壤系统分类,无疑在分类定量化方面向前进了一大步。它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至今已有80多个国家以此作为自己的第一或第二分类。 我国土壤分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代土壤分类是30年代开始的。当时,吸取美国Marbut 土壤分类的经验,结合我国情况,引进了大土类的概念,并建立了2000多个土系。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苏联地理发生分类基础上进行变革。其间还可细分若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结合土地资源综合考察、流域规划和荒地调查等,开始运用发生学观点进行分类,1954年拟订的中国土壤分类,是我国第一个按苏联土壤发生学理论所作的分类,对我国以后土壤分类有重要影响;第二个时期是通过第一次土壤普查和土壤改良实践,对耕地土壤给予前所未有的注意,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论证二提出了潮土、绵土、绿洲土土类,对耕作上壤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开展了西藏高原和西沙群岛的考察,提出了一系列的高山土壤和磷质石灰土等土类;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第二次土壤普查、国土整治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土壤分类资料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广泛,基本上涉及了我国实际存在的土壤类型,对耕种土壤的研究更为详尽,同时,我国也开始吸取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某些原则和方法,我国土壤分类向着定量化方向前进。 3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40年来,通过实践,我国土壤分类的基础不断扩大,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兴旺的局面。但土壤分类是不断发展的。没有各有关学科的进步,就没有土壤分类的发展;没有前一阶段的基础,就没有后一阶段的前进。我国今天土壤分类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土壤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70年代前后,是国际上土壤分类大发展的时代,而我们却停滞了10年。虽然,纵向来看,我们的土壤分类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横向来看,却跟不上土壤分类的前进步伐,主要是在土壤分类定量化方面。这不仅影响了国际交流,也限制了土壤分类在生产上的应用。在此形势下,我们和全国17个大学、研究所一起,研究了国际土壤分类的趋势,博采众长,从我国实际出发,走土壤分类定量化的道路,经历2年的预研究和3年主要土纲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修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初拟、二稿和三稿草案),这里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这在土壤分类研究长河中仅仅是一个微小的进展,但毕竟标志着一个阶段的开始。 (二)土壤分类的特点 作为一个系统都有本身认识论的基础。建国40年来,我们基本上沿用与诊断分类不同的地理发生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因此,在介绍土壤系统分类以前有必要就本系统所依据的若干基本认识问题加以阐述。 I.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

中国三北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 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如表1.1所示 五类地区分布图见图1.1

内蒙古太阳能资源状况: 内蒙古全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自东部向西南增多,以巴彦淖尔市西部

及阿拉善盟最 多,太阳能总辐射量高达6490~6992兆焦耳/平方米,仅次于青藏高原,处我国的第二位。 一年之中,4~9月辐射总量与日照率都在全年的50%以上。特别是4~6月,东南季风还未推 进到内蒙古境内,所以空气干燥,阴云天气少,日照充足。内蒙古大部分年日照时数都大 于2700小时,其中: 1、巴彦淖尔市西部,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 巴彦淖尔市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属我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全市各地太阳年总辐 射量为198.8-208.5瓦/平方米之间,由东向西逐步增多。其中,杭锦后旗、五原为200-204 瓦/平方米之间,临河、乌中旗200瓦/平方米。各月总辐射的高值在5、6、7月,其次为8月 、4月和9月,其中5月达到极高值。5、6、7月的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最高的时候,而5月是 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此时的云量少,晴天多,日照足,因而辐射强烈;6、7月份随云量和降 水天气的逐渐增多,总辐射量有所下降;8月为降水量多的时期,且日照时数也减少,辐射进一步减弱,其他月份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日照时间短,比5月平均少30小时以上。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80%以上地区海拨高度3000m。大气层相对稀薄,目 光透过率高,加之气候干旱,降雨量少,无霜期长,云层遮蔽率低,故太阳能辐射资源十 分丰富。其特征为:一是年日照时间长,全省各地年日照时间达2300~3650h,年平均日照 率达60%~80%;二是光辐射强度大,省内各地的辐射总量达586×104~754×104kJ/m2·h。 三是直接辐射比例高。境内西、北部地区一般超过60%,全省直接辐射年平均值为419× 104kJ/m2·h以上。 新疆太阳能资源状况: 新疆水平表面太阳辐照度年总量为5×105~6.5×105 J / (cm2·a),年平均值为5.8 ×105J/(cm2·a),年总辐射量比同纬度地区高10%~15%,比长江中下游高15%~25%,仅次 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二位。太阳辐射峰值出现在东疆和南疆东部一带,最低值出现在博 州、阿尔泰和天山北麓部分地区,年总辐照度的区域分布大致是由东南向西北不均匀递减 。东南部太阳总辐照度多在5.8×105J/(cm2·a)以上,西北部均为5.2×105 J/(cm2·a)。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状态 我国幅员广大,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估算,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50x1018kJ,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达335~837kJ/cm2?a,中值为586kJ/cm2?a。从全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南部、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山东、辽宁、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最大,那里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日照时间长。例如被人们称为“日光城”的拉萨市,1961年至1970年的平均值,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005.7h,相对日照为68%,年平均晴天为108.5天,阴天为98.8天,年平均云量为4.8,太阳总辐射为816kJ/cm2?a,比全国其它省区和同纬度的地区都高。全国以四川和贵州两省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小,其中尤以四川盆地为最,那里雨多、雾多,晴天较少。例如素有“雾都”之称的成都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仅为1152.2h,相对日照为26%,年平均晴天为24.7天,阴天达244.6天,年平均云量高达8.4。其它地区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居中。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有: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在北纬30°~4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长。 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 一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330O小时,辐射量在670~837x104kJ/cm2?a。相当于225~28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概况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我国幅员广大,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估算,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50x1018kJ,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达335~837kJ/cm2·a,中值为586kJ/cm2·a。从全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南部、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山东、辽宁、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最大,那里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日照时间长。例如被人们称为“日光城”的拉萨市,1961年至1970年的平均值,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005.7h,相对日照为68%,年平均晴天为108.5天,阴天为98.8天,年平均云量为4.8,太阳总辐射为816kJ/cm2·a,比全国其它省区和同纬度的地区都高。全国以四川和贵州两省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小,其中尤以四川盆地为最,那里雨多、雾多,晴天较少。例如素有“雾都”之称的成都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仅为1152.2h,相对日照为26%,年平均晴天为24.7天,阴天达244.6天,年平均云量高达8.4。其它地区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居中。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有: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在北纬30°~4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长。 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 一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330O小时,辐射量在670~837x104kJ/cm2·a。相当于225~28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这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的太阳能资源相当。特别是西藏,地势高,太阳光的透明度也好,太阳辐射总量最高值达921kJ/cm2·a,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拉萨是世界著名的阳光城。 二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小时,辐射量在586~670x104kJ/cm2·a,相当于200~22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此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 三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辐射量在502~586x104kJ/cm2·a,相当于170~20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

121102002 毕冬冬 近代洋务先知郭嵩焘 清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郭嵩焘不仅敢于考究西方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长之处。然而他的主张不容于当世,下场凄凉,非但生前被唾弃,死去9年后仍有人要开棺鞭尸。社会精英思想的火花就这样一闪即灭。 多年以来,郭嵩焘一直保持着大年初一赋诗一首以纪年的习惯。公元1883年正月初一,65岁的他看着镜中苍老容颜,心绪甚为寥落。在纪年诗中,他写道:眼前万事随云变,镜里衰颜借酒温。身世苍茫成感喟,盛衰反复与谁论? 这年距离他卸任大清国驻英、法公使已有4个年头了。自光绪五年(1879年)由伦敦黯然回国后,这位当朝二品大员一直赋闲在湖南老家。 如果不是因为造物弄人,去了一趟洋人的国家,郭嵩焘仍将被士人所尊崇。 出使英国以前,他在国内已是饱学之士,而且久经仕宦历练,并担任过巡抚、侍郎等职,“诏赏二品顶戴”。太平军兴起时,他赞助曾国藩办团练,建立湘军,人称“湘军财神”。击败太平军后,又致力于洋务,力主仿制西器、引进西学、废除科举与鼓励商办工业。在世人眼中,尽管先前的为官路上也有一些坎坷,但凭借其才学以及与朝廷重臣曾国藩、李鸿章的深交,平步仕途、终老一生,当非逆料之事。 不过,后来的出使经历,却毁了他余生的顺境。 梦醒者的痛苦 郭嵩焘是清朝政府正式派出的第一个驻英法公使。当时的大清国里,王公大臣和名士们还停留在“闻洋人之长便怒、闻洋人之短则喜”的外交认识水平,因此把出使看作有损清名的差使。更何况清廷这次派使是为“马嘉理案”向英国道歉。他的湖南同乡为他此行感到羞耻,企图毁掉他的老宅。当时,甚至流传一首极为尖刻的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见容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但郭嵩焘认定时局正艰,不忍坐视。他总结鸦片战争以来的经验教训,认为单纯靠义愤填膺和空洞议论是无补于艰危的。如果能多一两个了解洋人情伪、谙习其利病的人,自然可以多一重应变之术。他决心做这样的明白人,到西方去学习他们的“强兵富国之术”、“尚学兴艺之方”,特别是探究“其所以通民俗而立国本者”。取西方之长,补中国之短,由器而学而政教,这说明郭嵩焘的认识的确比当时人要高一筹。 郭嵩焘到英、法等国以后,周咨详访,博览群书,见识与学问都突飞猛进。他不仅认识到西方文化也有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而且把“巴夫子”(柏拉图)、“亚夫子”(亚里士多德)等西哲与“孔夫子”、“孟夫子”等东哲相提并论,而且还特别推崇西方近代哲学与科学的发展。他说:“英人谓天文窍奥由纽登(牛顿)开之,此英国实学(科学)之源也。相距二百三四十年间,欧洲各国日趋富强,推求本源,皆学问考核之功也。” 当然,最为可贵的还是他在政体(国本)方面认识的进步。他逐渐摆脱君权至上的束缚,不仅敢于考究西方民主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长之处。他说,西洋的国政一概公之于民,而中国自秦汉以来二千余年的国政,却正好与此相反。他曾列席旁听英国下议院的辩论,也曾认真研究英国议会政治发展的历史,结果认识到:“推原其立国之本末,所以持久而国势益张者,则在巴力门议政院(Parliament)有绍持国是之议,设买阿尔(Mayor,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愿之情。二者相持,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迭盛迭衰,而立国千余年终以不败。人才学问相继以起,而皆有以自效。此其立国之本也。” 上要议会政治,下要地方自治,这是清末立宪派在20世纪之初的政治纲领,而郭嵩焘在30年以前已经有此初步认识。

世界太阳能资源分布 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辐射功率为 3.8x1023kW的辐射值,其中20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 气层。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能,30%被大气层反射,23瀛大气层吸收。47喇达地球表面,其功率为800000亿k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500万吨煤释放的热量。 全球人类目前每年能源消费的总和只相当于太阳在40分钟内照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 国际太阳能资源分布 根据国际太阳能热利用区域分类,全世界太阳能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最佳的区域包括北 非、中东地区、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南欧、澳大利亚、南非、南美洲东、西海岸和中国西部地区等。根据德国航空航天技术中心(DLR)的推荐,不同地区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经济潜 2 能数据及其技术潜能基于太阳年辐照量测量值大于6480MJ/m ,经济潜能基于太阳年辐照量 测量值大于7200MJ/m2。 北非地区是世界太阳能辐照最强烈的地区之一。 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太阳能热发电潜能很大。阿尔及利亚的太 阳年辐照总量972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169440TW?h。摩洛哥的太阳年辐照总量 936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20151TW?h。埃及的太阳年辐照总量10080MJ/m2,技术开发 量每年约73656TW?h。太阳年辐照总量大于8280MJ/m2的国家还有突尼斯、利比亚等国。阿尔及利亚有2381.7km2的陆地区域,其沿海地区太阳年辐照总量为6120MJ/m2,高地和撒哈 拉地区太阳年辐照总量为6840?9540MJ/R?,全国总土地的82婀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建 设。

世界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南欧的太阳年辐照总量超过7200MJ/m2。 这些国家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等。西班牙太阳年辐照总量为 810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1646TW h。意大利太阳年辐照总量为7200MJ/m2,技术开发 量每年约88TW h。希腊太阳年辐照总量为684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44TW?h。葡萄牙 2 太阳年辐照总量为7560MJ/m,技术开发量每年约436TW?h。土耳其的技术开发量每年约 400TW h。西班牙的南方地区是最适合于建设太阳能能热发电站地区之一,该国也是太阳能 热发电技术水平最高、太阳能热发电站建设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东几乎所有地区的太阳能辐射能量都非常高。 以色列、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太阳年辐照总量8640MJ/m2。阿联酋的太阳年辐照总 量为7920MJ/m,技术开发量每年约2708TW?h。以色列的太阳年辐照总量为8640MJ/nf,技术开发量每年约318TWh。伊朗的太阳年辐照总量为792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20PWh。 约旦的太阳年辐照总量约972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6434TW?h。以色列的总陆地区域 是20330km2; Negev沙漠覆盖了全国土地的一半,也是太阳能利用的最佳地区之一,以色列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处于世界最高水平之列。我国第1座70KWt阳能塔式热发电站就是利 用以色列技术建设的。 美国也是世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根据美国239个观测站1961 —1990年30年的统计数据,全国一类地区太阳年辐照总量 为9198?10512MJ/m2, 一类地区包括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州的全部,加利福尼亚、内华达、 犹他、科罗拉多和得克莎斯州的南部,占总面积的9.36%。二类地区太阳年辐照总量为7884-9198MJ/m2,除了包括一类地区所列州的其余部分外,还包括犹他、怀俄明、堪萨斯、俄克拉荷马、佛罗里达、佐治亚和南卡罗来纳州等,占总面积的35.67%。三类地区太阳年辐照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概述 编辑:sunny 作者:马月北京木联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发表于:2014-04-09 来源:索比太阳能光伏网 摘要:根据过去一些太阳能辐射资源分布的相关研究,基于中国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NREL和NASA 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对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进行描述。 Solarbe(索比)光伏太阳能网讯:摘要:根据过去一些太阳能辐射资源分布的相关研究,基于中国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NREL和NASA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对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进行描述。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太阳能发电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详细了解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能够有效的指导宏观决策,对我国太阳能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一些机构已从事太阳辐射观测、数值模拟工作多年,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例如,中国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建立了多个太阳辐射观测站、气象站,组成了太阳能资源观测网,获取真实的观测资料,并结合气候统计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绘制我国太阳能资源气候分布图。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研发了太阳辐射气候模式(Climatological Solar Radiation (CSR) Model),结合云盖、水汽和示踪气体信息,并考虑气溶胶数量,计算得到分辨率为40km×40km的月平均太阳辐射数据,该数据免费对外开放。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对卫星观测数据的反演,免费为用户提供分辨率为1°×1°的太阳辐射数据。 根据过去一些太阳能辐射资源分布的相关研究,基于中国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NREL和NASA的研究成果,下面对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进行描述。 一、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概述 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年辐射量在5000MJ/m2以上。据统计资料分析,中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为3.3×103~8.4×103MJ/m2,相当于2.4×104亿吨标准煤的储量。 根据国家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评估中心划分标准,我国太阳能资源地区分为以下四类: 一类地区(资源丰富带):全年辐射量在6700~8370MJ/m2。相当于23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新疆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等地。 二类地区(资源较富带):全年辐射量在5400~6700MJ/m2,相当于180~23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江苏中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

青海 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人口550万。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北纬31°40′至39°19′,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3000—5000米的地区占67%。高原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处中纬度地带,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可达690.8—753.6千焦耳,直接辐射量占辐射量的60%以上,年绝对值超过418.68千焦耳,仅次于西藏,位居全国第二。 西藏 面积约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80万。地处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西南部,北纬26°44′至36°32′之间,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独特的高原气候,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拉萨市的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21小时,年辐射量为6000—8000兆焦尔/平方米,呈自东向西递增分布,此数值仅次于撒哈拉沙漠居世界第二。宁夏 面积6.6万平方公里,人口560万。位于北纬35°14~39°23,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宁夏太阳能资源丰富,是我国太阳辐射的高能区之一。据1961-2004年宁夏太阳辐射资料统计表明,全区平均5781MJ/ m2.a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北部多于南部,南北相差约1000MJ/m2.a,灵武、同心最大,达6100 MJ/ m2.a以上。且太阳辐射能直接辐射多、散射辐射少,对于太阳能利用十分有利。全年平均总云量低于5成,晴天多,阴天少,日照时数多达2835h,年日照百分率达64%,北部石嘴山地区年日照时数高达3100 h。 内蒙古 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总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800-6400兆焦耳,年日照时数为2600-3200小时。其中巴彦淖尔

土壤类型特征 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 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 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当季节性水分落干,低价铁、锰又被氧化成高价铁、锰,呈斑纹状淀积于结构体表面成为锈色斑纹层。 3.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包括:①具有潮湿土壤水分状况(aquic moisture regime),大多数年份土温>5℃时的某一时期,全部或某些土层被地下水或毛管锋水饱和并呈还原状态;②草根层(As)是泥炭土的

太阳能资源分布 新闻日期:2008-01-31浏览次数:6368 中国地处北半球欧亚大陆的东部,主要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具有比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根据全国700多个气象台站长期观测积累的资料表明,中国各地的太阳辐射年总量大致在3.35×103~8.40×103MJ/m2之间,其平均值约为5.86×103MJ/m2。该等值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的内蒙古东北部开始,向南经过北京西北侧,朝西偏南至兰州,然后径直朝南至昆明,最后沿横断山脉转向西藏南部。在该等值线以西和以北的广大地区,除天山北面的新疆小部分地区的年总量约为 4.46×103MJ/m2外,其余绝大部分地区的年总量都超过 5.86×103MJ/m2。 太阳能的相关知识 新闻日期:2007-11-07浏览次数:1638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太阳内部进行的由"氢"聚变成"氦"的原子核反应,不停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不断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太阳能。到达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能,30%被大气层反射,23%被大气层吸收,其余的到达地球表面,其功率为800000亿k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500万吨煤释放的热量。 利用太阳能的历史 据记载,人类利用太阳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历史。真正将太阳能作为"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则是近来的事。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阳能科技突飞猛进,太阳能利用日新月异。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20世纪的100年间,太阳能科技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七个阶段。第一阶段(1900-1920)

国家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题目为《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项目编号20150587-T-416。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联合编写。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能太阳能气候资源分技术委员会(SAC/TC540/SC2)归口。 2、编制目的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对于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应对气候变化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开速发展,科学地评估太阳能资源是国家制定太阳能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太阳能工程建设的基本前提。 随着太阳能资源数据的应用越来越深入,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也越来越多元化,太阳能资源评估中,除涉及的气象部门实测的和基于日照百分率计算的太阳辐射数据之外,还有大量的太阳能电站现场短期实测数据,以及根据卫星反演或数值模拟等方法得到的长序列格点化数据,这些数据也可用于太阳能资源评估。在国内外太阳能资源评估相关的文献和实践中,上述数据的处理和使用方法并未形成规范

性文件,不利于对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形成客观、准确的认识。为适应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规范我国太阳能资源评估工作,特制订本标准。 太阳能开发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利用的太阳辐射能量有差异,例如按照一定角度放置的平板式光伏组件利用的是倾斜面上接收到的总辐射,而光热发电则利用的是法向直接辐射,而不同辐射数据的来源、计算和处理方法均存在较大差异,很难在一项标准中给出符合所有利用方式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因此,本标准以水平面总辐射为主要指标,对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价,这样也使得不同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具有可比性。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制定针对光伏发电、光热发电以及其他利用方式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相关标准。 3、主要工作过程 (1)2015年8月中国气象局下发了气象标准研制通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15年~2016年气象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5]36号)》,成立编写小组,明确了目标任务。 (2)2015年9月正式立项,项目编号为20150587-T-416,项目名称为《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3)2016年7月,形成工作组讨论稿。 (4)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充分研究现场短期实测数据、卫星反演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得到的长序列格点化数据在太阳能资源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表 地区 类型年日照时数 (h/a) 年辐射总量 (MJ/m2·a) 包括的主要地区备注 一类3200-3300 6680-8400 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南部,青 海西部,西藏西部 太阳能资源最丰 富地区 二类3000-3200 5852-6680 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南部, 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 藏东南部,新疆南部 较丰富地区 三类2200-3000 5016-5852 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 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 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 中等地区 四类1400-2000 4180-5016 湖南,广西,江西,浙江,湖北,福 建北部,广东北部,陕西南部,安徽 南部 较差地区 五类1000-1400 3344-4180 四川大部分地区,贵州最差地区 一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330O小时,辐射量在670~837x104kJ /cm2?a。相当于225~28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这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的太阳能资源相当。特别是西藏,地势高,太阳光的透明度也好,太阳辐射总量最高值达921kJ/cm2?a,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拉萨是世界著名的阳光城。 二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小时,辐射量在586~670x104kJ/cm2?a,相当于200~22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此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 三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辐射量在502~586x104kJ /c m2?a,相当于170~20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

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 community factor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表 一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330O小时,辐射量在670~837x104kJ /cm2?a。相当于225~28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这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的太阳能资源相当。特别是西藏,地势高,太阳光的透明度也好,太阳辐射总量最高值达921kJ/cm2?a,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拉萨是世界著名的阳光城。 二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小时,辐射量在586~670x104kJ/cm2?a,相当于200~22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此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

三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辐射量在502~586x104kJ /c m2?a,相当于170~20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 四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1400~2200小时,辐射量在419~502x104kJ /cm2?a。相当于140~17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是长江中下游、福建、浙江和广东的一部分地区,春夏多阴雨,秋冬季太阳能资源还可以。 五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约1000~1400小时,辐射量在335~419x104kJ/cm2?a。相当于115~14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两省。此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 一、二、三类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h,辐射总量高于586kJ/cm2?a,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面积较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四、五类地区虽然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差,但仍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199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表(修订方案,1995) 土纲亚纲土类 有机土永冻有机土落叶永冻有机土,纤维永冻有机土,半腐永冻有机土 正常有机土落叶下常有机土,纤维正常有机土,半腐正常有机土,高腐正常有机土 人为土水耕人为土潜育水耕人为土,铁渗水耕人为土,铁聚水耕人为土,简育水耕人为土 旱耕人为土肥熟旱耕人为土,灌淤旱耕人为土,泥垫旱耕人为土,土垫旱耕人为土 灰土腐殖灰土简育腐殖灰土 正常灰土简育正常灰土 火山灰土寒冻火山灰 土 简育寒冻火山灰土 玻璃火山灰 土 干润玻璃火山灰土,湿润玻璃火山灰土 湿润火山灰 土 腐殖湿润火山灰土,湿润火山灰土 铁铝土湿润铁铝土暗红湿润铁铝土,简育湿润铁铝土 变性土潮湿变性土盐积潮湿变性土,钙积干润变性土,简育干润变性土干湿变性土腐殖干润性土,钙积干润变性土,简育干润变性土 湿润变性土腐殖湿润变性土,钙积湿润变性土,简育湿润变性土 干旱土寒性干旱土钙积寒性干旱土,石膏寒性干旱土,粘化寒性干旱土,简育寒性干旱土 正常干旱土钙积正常干旱土,石膏正常干旱土,盐积正常干旱土,粘化正常干旱土,简化下常干旱土 盐成土碱积盐成土龟裂碱积盐成土,潮湿碱积盐成土,简育碱积盐成土正常盐成土干旱正常盐成土,潮湿正常盐成土 潜育土寒冻潜育土有机寒冻潜育土,简育寒冻潜育土 滞水潜育土有机滞水潜育土,简育滞水潜育土 正常潜育土含硫正常潜育土,有机正常潜育土,表锈正常潜育土,暗沃正常潜育土,简育正常潜育土 均腐土岩性均腐土富磷岩性均腐土,黑色岩性均腐土 干润均腐土寒性干润均腐土,粘化干润均腐土,钙积干润均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

湿润均腐土滞水湿润均腐土,粘化湿润均腐土,简育湿润均腐土富铁土干润富铁土钙质干润富铁土,粘化干润富铁土,简育干润富铁土常湿富铁土富铝常湿富铁土,粘化常湿富铁土,简育常湿富铁土 湿润富铁土钙质湿润富铁土,强育湿润富铁土,富铝湿润富铁土,粘化湿润富铁土,简育湿润富铁土 淋溶土冷凉淋溶土漂白冷凉淋溶土,暗沃冷凉淋溶土,简育冷凉淋溶土 干润林溶土钙质干润淋溶土,钙积干润淋溶土,铁质干润淋溶土,简育干润淋溶土 常湿淋溶土钙质常湿淋溶土,铝质常湿淋溶土,铁质常湿淋溶土 湿润淋溶土漂白湿润淋溶土,钙质湿润淋溶土,粘盘湿润淋溶土,铝质湿润淋溶土,铁质湿润淋溶土,简育湿润淋溶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