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谏太宗十思疏》说课稿(2篇)

《谏太宗十思疏》说课稿(2篇)

《谏太宗十思疏》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谏太宗十思疏》,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向各位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课文简析

第四单元编选了《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等四篇代表唐代不同时期创作成就的散文唐代散文逐渐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的浮华之风,恢复了秦汉散文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传统初唐时期,虽然仍以骈文为主,但已经透出新的气息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尽管也多用对偶句式,却不受形式束缚,笔力雄健地阐明了居安思危和积德戒奢的道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成为后世奏议类文章的典范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古今语词用法的对比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理解文章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及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学习作者用比喻排比手法正反论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居安思危、积德戒奢”对当时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诵读、领悟、背时全文

②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①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古今语词用法的对比

②引导学生理解“居安思危、积德戒奢” 对当时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4、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他们逐渐摆脱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应用理论来指导抽象思维活动,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出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他们不但对文艺性的材料感兴趣,而且对理论性的材料也感兴趣但对《谏太宗十思疏》这样的奏疏还是有些难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对其探究学习给以指导和引导

5、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说教法

新课标充分肯定“学生在阅读中应该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同时也要求教师协助他们唤醒自己的主体意识和强化他们的自我感觉因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查资料法

因为古文中的很多字、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一样或相近的,至于那些生僻字词或特殊句式,课文中又往往做出较为详尽的注释和解说,只要学生耐心认真地去读,大部分内容是可以读懂的更何况在图书馆、络上有许多解读性质的文章,对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作战情况、文字理解、主旨把握、特点分析等都做出了介绍和解说,只要学生花费时间和力气去查阅就可以得到


2、反复诵读法

古文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不读就体会不出它的妙处诵读能够增强学生对古文的语言感受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感知、理解、品味、融合,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和表现手法

3、鼓励学生交换资料法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思想,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体现了新课标合作学习的理念

4、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法

高一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寻根到底,质疑争辩,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相互讨论,可以促进全体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可以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5、点拨法

对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点拨说明

三、 说学法

1、 诵读法

2、 查资料自学法

3、 交换资料法

4、 质疑讨论法

以上几种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人常说:“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讽谏帝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唐代就有一位智勇双全,敢于直言诤谏,据理力争,不怕触怒皇帝的魏征下面我们来学习他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检查预习情况,巩固知识

一)检查带感情朗读

1、谁来读一次课文

2、谁再读一次课文

3、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对作者及课文时代背景的了解

1、你对魏征知多少?谁来扼要地谈谈?

2、《谏太宗十思疏》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写的?谁来说说?

三) 检查字词句的学习

1、抽问中下层学生对“凡百元首”、 “善始者”、“克终者盖寡”、“则思三驱”的理解

2、 1若回答得好,就对学生进行表扬,若对回答的答案不够满意,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找出最佳答案

3、 学习小组代表汇报词语学习:每组3~5个

四) 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1、 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怎样才能更准确的把课文翻译出来

2、 谁起来说说你的翻译

五) 学生齐读课文

三、教师小结

(对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小结,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爱学)

四、 布置作业:多读课文,第二课时下课前要求每人能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二、 学生读课文

三、内容分析

一) 师: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是说什么的?谁来说说?

(回答后)

二) 谁来补充?

(补充后)

三)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四)师逐段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分析段意

五)投影各段段意如下:

1、 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



2、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3、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四:写作特点分析,师生共同找出典型句子分析,得出结果后投影

1、 骈散结合,语言流畅

2、 正反论述相结合,说服力强

3、 语句生动有力,多用排比

五.文中思想在今天现实中有积极意义,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后派代表说说

1.本文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具体怎样做?

2.如果采纳了太宗这些主张会换来怎样的结果?

3.这些主张在今天有什么意义呢?

六.读课文,整体再感悟

1、齐读

2、指名平时最具朗读技巧的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欣赏文采

3、谁来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4、全班一起背一次

七.总结

八.布置作业

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就这一点写一篇读后感

九、板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

段意:

1、 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2、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3、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写作特点:

1、 骈散结合,语言流畅

2、 正反论述相结合,说服力强

3、语句生动有力,多用排比

我的说课到此为止,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谏太宗十思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关于文言文阅读,《普通语文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 、我对“新课标”的理解

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定文艺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要想实现这一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必须采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三位一体”的理念,即“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确定本课的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辨析“安、

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b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C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过程与方法

a采取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

B采取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生的亲和力

B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三、针对高一学生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高一阶段正是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应以抓基础为本

教学重点:

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辨析多义词,理解掌握“以、而、之”等虚词以及相应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3、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文章第三段内容的理解

四、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所以我尝试用以下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1情景教学2诵读法3问答法4讨论法5多媒体教学法

五、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时数:两课时

利用早读熟读课文,重点解决字音字型断句轻重音等问题,教师范读

第一课时:作者写作目的,1—2段内容梳理,文言知识点

第二课时:第三段内容梳理,文言知识点,理解十思内容及意义;积累成语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语设计: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名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太宗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我们在感叹这对贤君良臣时,也会为魏征超人的勇气,高超的讽谏艺术所折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体味它流畅的艺术的文气,敢于直谏的火热报国心

2、解题: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

3、疏通文意:(1)找学生朗读第一二段并纠正发生的错误

(2)齐读一二段,把握文言知识点

(3)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理清思路

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提出了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的观点

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4、积累成语: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载舟覆舟

课文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研读一二段,在夯实文言知识点的同时,更要把握文章内容的精髓,那就是懂的固本思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代明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处,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太宗虚心纳谏,创造历史有名的“贞观之治”若大家也虚心纳他人建议,虚怀若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定会树立起光辉俊洁的人格

5、作业:课后多义词识记

第二课时

1检查巩固文言知识点

2学生诵读第三段内容

3把握本段文言知识点,理解十思内容及意义

4积累成语: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 长治久安 垂拱而治

课文小结:“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流畅艺术的文气,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征,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愿生活在新世纪的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时刻胸怀一颗火热的报国心

七、课堂机智处理

1、抓好早读

2、导语读出感情是引学生入境的关键

3、朗读时,找水平较好的同学读(以免耽搁太长时间)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文: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

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