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四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四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四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四

一、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题目1

完成

满分100、00

标记题目

题干

作业内容:根据本课程所学知识,结合工作情况或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题目自拟,可参考课程论坛组织的学习讨论。)

GDP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

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s的缩写,就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常住单位就是指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不包括中华人民共与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以及中国领土台湾省内的单位。GDP核算与GDP不同,GDP表示的仅仅就是一个总量指标,而GDP核算则就是指在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下围绕GDP这个总量指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核算活动。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与支出法。生产法就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就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与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与。收入法也称分配法,就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支出法也称使用法, 就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与服务的去向。

“绿色GDP”即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就是对现行的GDP指标的一种调整,就是扣除经济生活中投入的资源与环境成本后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就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绿色GDP”理论的国际研究背景: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政府对国家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计量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特别就是在战后全球经济普遍复苏的背景之下,GDP逐渐演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就是否真正进步的最重要的指标。20世纪6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使用GDP来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地增长与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她们强烈呼吁改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纠正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的缺陷。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力图从传统意义上统计的GDP数字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 来衡量一个国家与区域的真实发展与进步,使其能更加确切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与质量表达的关系。

国内“绿色GDP”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从政府层面上来瞧,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实践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1951-1981)当时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基本上实行的就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这一体制就是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是相适应的。第二阶段(1982-1991),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制度的转型阶段,两种核算制度(MPS与SNA)并存,它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的。第三阶段(1992-1995),1992年我国正式启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实质内容上,与当时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核算制度基本相同,并与国际统计口径相接轨。因此,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改革,构建以“绿色G D P” (GGDP)为核心,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核算体系,就是学术界与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辛的任务。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与向联合国新的国民核算体系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过渡。从总体来说,环境经济综合体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概念上就是一致的,其本质不同在于前者在资本使用概念上对后者做了拓展。近年来, 中国政府一直在跟踪与吸收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新成果,以力求保持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步与接轨。

推行中国绿色GDP核算模式建议:1、搭建统一的工作平台;2、选择合适的核算模式;3、确定核算的重点与范围;4、构建科学完整的环境资源统计指标体系;5、加快开展绿色GDP 核算试点工作。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经济法学》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经济法学》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案例讨论 案情介绍 甲、乙、丙、丁、戊五方欲共同组建一个有限责任性质的服装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公司拟不设董事会,由甲方担任执行董事;不设监事会,由丙方担任公司的监事。服装公司成立后经营有方,效益显著,经股东会决议,决定增资扩股,而乙方由于自身原因决定将其股份转让给C公司。 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请描述我国《公司法》有关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机构的法律规定。 2.服装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为什么? 3.《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是如何规定的?乙方转让股份时应遵循股份转让的何种规则? 答案: 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因股东只有一人,所以不设股东会. 有限责任公司一般应设董事会,股东人数较少或规模较小的,可以设1名执行董事,不设董事会.董事会成员为3-13名. 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3人.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1—2名监事,不设立监事会.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1/3,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 2、该案例中,服装公司未设立股东会,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因为其不属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因股东只有一人,所以不设股东会”的例外情况. 该案例中,服装公司未设立董事会,由甲方担任执行董事,符合《公司法》的规定. 该案例中,服装公司不设监事会,由丙方担任公司的监事,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但是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1/3,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 3、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意见,其他股东自接到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本案例中,服装公司成立后经营有方,效益显著,经股东会决议,决定增资扩股,而乙方由于自身原因决定将其股份转让给C公司,乙方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并且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意见. 计分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25分,共2.5分) 题目1 1.在我国下列经济法的渊源中,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的是()。 A. 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B. 民族自治条例 C. 单行条例 D. 规章 题目2 2.构成经济法律关系性质的第一要素是()。 A. 客体 B. 内容 C. 行为 D. 主体 题目3

经济法学形考任务三

经济法学形考任务三

经济法学形考任务3计分作业2(含答案) 1.资本主义经济法最早产生于()。 选择一项: A. 德国 B. 俄国 C. 美国 D. 东欧 2.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的必然结果。 选择一项: A. 行政关系 B. 经济关系 C. 民事关系 D. 法律关系 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为()。 选择一项: A. 有限责任公司 B. 股份两合公司 C. 两合公司 D. 无限责任公司 4.有权决定延期提交重整计划草案的是()。选择一项:

8.我国《对外贸易法》规定了我国对国际服务贸易原则上不实行()。 选择一项: A. 互惠对等 B. 自由贸易 C. 国民待遇 D. 市场准入 9.经营者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个人回扣的,以()。 选择一项: A. 受贿论处 B. 行贿论处 C. 挪用公款论处 D. 贪污论处 10.掠夺性定价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不包括()。 选择一项: A. 销售价格低于成本 B. 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C. 低价销售行为无正当理由 D. 经营者应当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1.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涉外经济关系 B. 经营协调关系 C. 组织内部经济关系 D. 国家经济管理关系 2.经济法律关系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对经济关系具有决定性的反作用 B. 需要建立在经济关系基础之上 C. 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D. 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3.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中外双方均可以选择的出资方式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商标使用权 B. 场地使用权 C. 原材料、机器设备 D. 工业产权 4.关于债权人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债权人委员会由债权人会议选任的债权人 代表和1名债务人的职工代表或工会代表组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三

一、作品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题目1 完成 满分100.00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 本次作业的说明:本次作业的讨论与完成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各成员集体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以学习小组长的名字上网提交,但需写清楚学习小组成员的名字及学号。 根据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流量帐户体系如下: 1货物和服务账户 来源使用 总产出7665.11 中间消耗3305.96 进口101.4 最终产品使用4460.55 最终消费1763.14 资本形成2364.4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2122.35 固定资产形成净额1527.26 固定资产形成消耗595.09 库存增加242.06 出口333 总供给7761.51总需求7761.51 2生产账户 使用来源 中间消耗3305.96 总产出7665.11 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固定资产消耗595.09 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生产支出总额7665.11生产总额7665.11 3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来源 劳动者报酬1383.16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生产税净额775.09固定资产消耗595.09 总营业盈余2200.9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固定资产消耗(折旧)595.09净营业盈余1605.81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4359.15收入形成来源总额4359.15 4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财产收入支出200.85劳动者报酬1383.16 国民总收入4158.3生产税净额775.09 固定资产消耗595.09总营业盈余2200.9 国民净收入3563.21固定资本消耗595.09 净营业盈余1605.81 合计4359.15合计4359.15 5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4.00国民总收入4158.30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0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国民净收入3563.21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经常转移收入6 合计4164.3合计4164.3 6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用来源 最终消费支出1763.1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 国民储蓄总额2397.16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 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合计4160.3合计4160.3 7资本交易账户 使用来源 总资本形成2364.41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固定资本形成2122.35资本转移收入3 库存增加242.06固定资本消耗(-)595.09 资金余缺40.75 合计1810.07合计1810.07

中央电大期末考试国民经济核算网考题库

中央电大期末考试国民经济核算网考单选题库 A、 1、按照非金融资产产生的情况,可将其归纳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B、 1、编制国外账户应以(本国货币)为基准货币单位。 2、编制物价指数的紧缩法是运用(帕氏指数)方法。 3、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机器设备的租借) 4、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5、不能记入货物进出口的是(我国某企业一批设备送出国外进行简单加工)。 6、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性资产持有收益(等于零) C、 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主产品的同质性) 3、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转卖业务的总产出(只计算其附加费)。 4、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5、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其数值(既可能为正,也可 能为负或零) 6、储蓄率是指(储蓄额与可支配收入额之比) 7、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之间的差额是(零)。 8、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 要是与(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 9、常住人口与现有人口的关系是(现有人口=常住人口- 临时外出人口+临时寄居人口)。 1/ 37 10、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按实际离岸价格计算为350 万美元,离境后抵达我国口岸的国际运费和保险费等共计20 万美元,这批进口货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计为

(借方350 万美元)。 11、从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两者不等主要是与(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有关。 12、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部分) 13、财产收入是一种(生产性收入) 14、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15、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收入之间的差额是(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D、 1、对于企业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的差值是(财产净支出) 2、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3、对外经济交易是(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 4、对外资本账户记录一国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非金融性资本交易)。 5、对外金融账户的平衡项是(净贷出/ 净借入)。 6、对外资产负债账户(只核算金融资产)。 7、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是关于商品进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的分析。 8、短期核算的数字比一般年度核算的数字(不准确)。 9、短期内国民经济的生产主要由(工业)的生产活动状况加以体现。 10、地区间的流入与流出在投资环节上表现为发生在地区间的(资本转移)。 11、金融负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循的估价原则是(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 12、工程在各机构单位间实际的或虚拟的交易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应该记录在(资本和金融帐户) 13、对外经济交易是(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 2/ 37 14、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第二产业) 15、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市场价格) 1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第二产业)。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四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三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西周初期,土地归属王怡人所有,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吕刑》的作者是( D ) A.李悝B.商鞅C.邓析D.吕候 2.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A) A.《九刑》B.《汤诰》C.《汤刑》D.《周礼》 3.西周的判例叫( C ) A.决事比B.廷行事C.成D.刑统 4.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D)

A.诰B.礼C.遗训D.殷彝 5.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C)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公D.周康王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以下关于西周的礼与刑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B) A.礼盒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 B.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 C.西周的礼不能脱离刑而发挥职能作用 D.西周的法要通过礼盒刑的相互作用完成阶级统治 2.西周的主要立法有(CD ) A.《工律》B.《誓命》C.《吕刑》D.《九刑》 3.以下属于西周的法律形式的有(ABCD ) A.誓B.礼C.遗训D.殷彝 4.以下属于西周时期定罪量刑原则的有(AB) 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B.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 C.关于责任年龄D.自首减刑

5.“悼执念有罪不加刑”是西周定罪量刑原则之一,其中“”、“悼”分别指(AC)A.7岁以下B.70、80岁以上 C.80、90岁以上D.10岁以下 四.简答题(共25分) 1.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意即7岁以下,80岁、90岁以上的人犯罪,不处以刑罚。这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原则已初步确立。(2)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即故意或一贯犯罪从重处罚,过失或偶然犯罪从轻处罚的原则。(3)"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依据罪行轻重,对社会危害性大小量刑。(4)罪疑从赦:即对于定罪有一定根据,不定罪也有一定理由的案件,从轻处罚或赦免的原则。这一原则在西周以前已产生,周朝使疑罪从轻从赦原则定型化。 2.简述西周的“六礼”。 六礼是中国古代结婚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1)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他礼物前去求婚。(2)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问女家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3)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4)纳徵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5)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得同意。(6)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3.简述西周的司法机关。 西周的司法机关有:(1)大司寇,全国最高司法机关。(2)小司寇,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3答案

1.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 (一)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二)所有权原则。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 (三)三定价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 (四)核算统计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 其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 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账户是生产账户,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生产账户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账户,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其中第一个账户是收入形成账户,其次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记录的内容: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

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与之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收入在分配账户,它按部门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与之相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收入作为初始流量记在账户来源方,在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以储蓄为平衡项,储蓄是指没有花在最终消费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若为正数,表示还存在未使用收入,构成进一步投资的资金来源;若为负数,表示收入不够抵偿消费,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资本账户,该账户记录各机构单位由经济交易而获得或处置的非金融资产价值以及与此有关的储蓄、资本转移活动等内容。这些交易被统称为非金融性资本交易,资本账户是一个流量账户,反映非金融资产的积累,它与资产负债存量账户和其他流量账户有紧密的联系,本账户的平衡项是资金余缺,若为正数,表明本部门资金富裕,除了满足本部门非金融投资的需要外还可供其他部门进行投资;若为负数,表明本部门资金短缺,需要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金融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以及这些交易的净成果即资金的净借入或净贷出,账户的左端反映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净增加额,右端反映的是各种类型负债的净增加额以及资金余

经济法学形考任务四

经济法学形考任务四 一、单项选这题: 1.经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标志之一是(B )。 A. 经济法的地位 B. 经济法的本质 C.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D. 经济法的渊源 2.甲、乙双方签订一份修理设备的合同,在此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 D )。 A. 乙方 B.甲方 C.甲乙双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D.乙方修理设备的劳务行为 3. 与公司企业、合伙企业相比,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A )。 A. 个人独资企业依法具有法人资格 B. 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 C. 个人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 D. 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4. 根据公司的信用基础不同,公司可以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及人合兼资合公司。典型的资合公司是( B )。 A.无限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两合公司 D.有限责任公司 5. 在某市工商行政局登记企业的破产案件由(B )人民法院管辖。选择一项:

A.债务人主管部门所在地法院 B.债权人所在地的基层法院 C.债务人住所地的基层法院 D.债务人住所地的中级法院 6某中国公民在国内一上市公司工作,2009年7月份工资收入为5000元,则其应缴纳个人所得税(D)。 A. 5000元—3500X 3% =应缴税额 B. 5000元—四金—3500 X 10% =应缴税额 C. 5000元—四金—3500 X 5% =应缴税额 D. 5000元—四金—3500X 3% =应缴税额 7 ?下列证券中属于资本证券的是(D)。 A.汇票 B.支票 C.货运单 D.股票 8?下列不属于我国土地所有权特征的选项是( C )。 A. 所有权人只限于国家或者农民群众集体经济组织 B. 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一般是分离的 C. 土地的所有权可以进行有偿买卖和商品性流转 D. 所有权的行使,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要受国家的计划管理和行政监督 9、产品缺陷责任的诉讼时效是(B ) A. 1 年 B. 2 年 C. 3 年 D. 10 年 10. 以下不是依法降价处理的商品是( D )。 A. 鲜活商品 B. 降价销售季节性商品 C?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D. 通过限制产量或者供应量,操纵价格 多选题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形考作业免费答案

02任务 第一题1)指标单位197819902000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1051.5271.8823.8 国家财政收入 3.1836.7168 国家财政支出 3.18.443.5171.5 粮食万吨83.5 122.3126.6144.9 钢材 6 14.136160.2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亿元 6.132.1168.5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625.9125.6297 公共消费支出 1.37.242.9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22.7107.1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亿元 3.818.595.5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13.292.7345.8 存货增加0.85.3 2.720.3 全年全社会投资总额12.490.2473.5 货物净出口总额亿美元0.6 2.21370.2 出口总额0.31.7 6.839.2 进口总额0.31.5 6.231 (2)国内生产总值(GDP):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者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非常重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通报财务保证.财政收入主要包括:①各项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②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③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④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策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 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3)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表附录二(2—3)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表,附录2-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4016亿美元,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42646

国民经济核算网考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C.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D.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服务的特点是B.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非金融资产按其产生的不同可以分为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B、储蓄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B、企业资产负债核算为基础。 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D、负债和净值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D.产业部门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D.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D、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核算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B、各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核算。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是指B.广义国际收支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进口货物和服务 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金融资产的增减 金融账户的来源方记录的是B、金融负债的增减 可支配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D、可支配总收入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D、总储蓄 联系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指标是A.国民总收入 劳动适龄人口指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第三产业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交易属于B、资本转移 名义持有资产收益表明整个核算期由于D、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全部价值收益。 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作为货物进出口的标准是C.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了所有权变更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期初资产负债账户的左方列示D、资产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 C、470元 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储蓄率 人口出生数是一个B、时期指标 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增加值 生产账户的初始流量是A、总产出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增加值 收入初次分配所核算的收入是C、生产性收入 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A、增加值和营业盈余 收入分配核算包括:C、包括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收入形成账户的平衡项是B、营业盈余 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与B.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实践中评价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国际收支总差额

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全部都有(国民经济核算)

指标1978 1990 2000 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 国内生产总值10 51.1 271.8 823.8 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3.1 8 36.7 168 国家财政支出 (亿元) 3.1 8.4 43.5 171.5 粮食 (万 83.5 122.3 126.6 144.9 吨) 钢材 (万 6 14.1 36 160.2 吨)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 (亿元) 6.1 33.1 168.5 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8 25.9 125.6 297 政府消费支出 1.3 7.2 42.9 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3 22.7 107.1 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 (亿元) 3.8 18.5 95.5 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 13.2 92.7 345.8 存货增加0.8 5.3 2.7 20.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12.4 90.2 473.5 货物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0.6 3.2 13 70.2 出口总额0.3 1.7 6.8 39.2 进口总额0.3 1.5 6.2 31 (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2.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

电大_国民经济核算-网考题库_判断题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判断题部分)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 ×。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属于存量指标,不能简单相加。 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 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共性在于都是货物和服务价值向产出的转移,但二者有较大的区别。中间消耗通常是一次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有形物质产品,而固定资产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反复使用的货物,其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出中。因此,在企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3

形考任务3(第十章至第十三章) 一、填空题(22道,共20分) 1.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2.GDP-折旧=国内生产净值。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4.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5.长期中的失业是指自然失业,短期中的失业是指周期失业。 6.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是技术进步。 7.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资本——产量比率。 8.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9.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惟一原因是货币量增长。 10.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11.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支付给工人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工资。 1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13.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利率效应最重要。 14.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同方向变动。 15.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物价水平下降。 16.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 。 17.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等于消费,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总支出等于总供给。 18.净现值是指一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益的现值与现在投入的资金现值的差额。 19.加速原理表明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率。 20.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消费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储蓄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21.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减小。 22.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了在短期中,总需求(总支出)是决定均衡国内生产总值的最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15道,共20分) 1.在下列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A) A.汽车制造厂新生产出来的小汽车 B.旅游公司用于载客的小汽车 C.工厂用于运送物品的小汽车 D.公司用于联系业务的小汽车 2.最全面反映经济中物价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数:(C) A.消费物价指数

国际经济法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法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目1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承保的投资风险中不包括()正确答案是:投资者违约险 题目2 依据《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的公约》建立的“解决投资争端的国际中心”,对()事项具有管辖权。正确答案是:缔约国和另一缔约国国民因直接投资产生的法律争端,并经双方书面同意提交中心 题目3 国际投资法主要调整的关系是()正确答案是:国际间私人直接投资关系 题目4 国际货币制度不包括如下内容:()正确答案是:如何防范外汇交易风险 题目5 牙买加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正确答案是:美元不再用于多边贸易结算 题目6 居民税收管辖权是根据()确立的管辖权。正确答案是:属人原则 题目7 国际税收关系的客体是()。正确答案是:跨国所得 题目8 在国际税收实践中,来源地国家征税的条件是()。正确答案是:对非居民来自本国境内的经营所得征税,必须以非居民在来源国境内设有常设机构为前提条件。 题目9 国际双重征税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有关国家税收管辖权的冲突,而导致国际重复征税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正确答案是:居民税收管辖权与公民税收管辖权之间的冲突 题目10 争议当事人最先采用的争议解决方式通常是()正确答案是:协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目11 世界贸易组织确立的金融服务贸易的基本原则是:()正确答案是: 市场准入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 题目12 布雷顿森林制度对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相对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正确答案是: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战后黄金产量增长停滞的情况下,美国向世界大量投放美元,弥补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因而扩大了世界购买力和销售市场,维持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正常运作,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产出。, 缓和国际收支困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安排了一套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对会员国提供各类短、中期贷款。这在很大程度,缓和了会员国国际收支的困难。, 促进国际投资和资本国际化,有利于对外投资的收益。, 建立多边支付体制,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了主要国家货币自由兑换和多边支付体制,通过提供资金融通,调节国际收支和汇率,避免因一国经济发生困难引起连锁反应。 题目13 融资租赁有以下几种类型:()正确答案是: 金融租赁, 杠杆租赁, 卖主租赁, 操作性

2018《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国民经济核算》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任务2、任务4、任务5是固定答案(已附),任务3是客观题,本人对任务3给出了四套题答案(03期中测验_0001、03期中测验_0002、03期中测验_0003、03期中测验_0004)。在考试中,可以多次抽取任务4试卷,直到出现这四套试卷中的任意一套,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讨论主题国民经济核算非实时网上讨论 讨论内容 (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你知道中国2000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 (3)生产核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教材上第32页到37页中讲到了产业部门总产出核 算。根据你对生产核算理论依据及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的理解,说明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中(1)—(3)部 门与(4)-(8)部门在总产出核算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1)答: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关系比较密切,会计核算是从资金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 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这与国民经济核算注重流量与存 量的价值量核算要求相吻合;会计核算的借贷记帐与国民经济循环帐户的复式记帐也基本类同。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区别首先在于前者是“社会全计”、“宏观会计”,一般没有明确的对象(单位),而 后者一般是微观会计,落实于具体的对象,同时会计核算只按收人和支出的费用性质加以归集,并不关心收支是转移 性的、财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也不关心接受者是个人、企业、行政事业,还是其他机构(虽有记录,但不一定归 纳分类整理)。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原则上是有区别的。从会计核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必须经过数据的转换、内容的凋整、科目的重新排列。 业务核算是以某项专门的管理为核算内容,它的核算范围是各种业务量的变动。因此业务核算也有自身的任务, 它从数据的收集到整理,在计算方法和口径上仅适合本部门业务管理的需要,很难直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同 样必须作必要的调整和加工。 (2)答: 1)从生产活动和范围来看,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 部或总量?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体水平?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是很重要的?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即生产过程或成价值总量,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对生产过

国家开放大学《经济法学》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经济法学》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25分,共2.5分) 1.经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标志之一是()。 A. 经济法的渊源 B. 经济法的本质 C. 经济法的地位 D.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2.甲、乙双方签订一份修理设备的合同,在此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 A. 甲乙双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B. 乙方修理设备的劳务行为 C. 甲乙双方 D. 乙方修理的该设备 3.与公司企业、合伙企业相比,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A. 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B. 个人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 C. 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 D. 个人独资企业依法具有法人资格 4.根据公司的信用基础不同,公司可以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及人合兼资合公司。典型的资合公司是()。

A. 有限责任公司 B. 两合公司 C. 无限公司 D. 股份有限公司 5.在某市工商行政局登记企业的破产案件由()人民法院管辖。 A. 债务人住所地的中级法院 B. 债权人所在地的基层法院 C. 债务人主管部门所在地法院 D. 债务人住所地的基层法院 6.某中国公民在国内一上市公司工作,2009年7月份工资收入为5000元,则其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A. 5000元-四金-3500×3%=应缴税额 B. 5000元-3500×3%=应缴税额 C. 5000元-四金-3500×5%=应缴税额 D. 5000元-四金-3500×10%=应缴税额 7.下列证券中属于资本证券的是()。 A. 股票 B. 货运单 C. 支票 D. 汇票 8.下列不属于我国土地所有权特征的选项是()。 A. 所有权人只限于国家或者农民群众集体经济组织

国民经济核算(中央形考第四次作业)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答:(一)根据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 1货物和服务账户 来源使用 总产出7665.11中间消耗3305.96 进口101.40最终产品使用4460.55 最终消费1763.14 资本形成2364.4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2122.35 固定资产形成净额1527.26 固定资产形成消耗595.09 库存增加242.06 出口333.00 总供给7761.51总需求7761.51 2生产账户 使用来源 中间消耗3305.96总产出7665.11 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固定资产消耗595.09 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生产支出总额7665.11生产总额7665.11 3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来源 劳动者报酬1383.16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生产税净额755.09 固定资产消耗595.09 总营业盈余2200.90 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固定资产消耗(折旧)595.09 净营业盈余1605.81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4359.15收入形成来源总额4359.15 4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财产收入支出200.85劳动者报酬1383.16 国民总收入4158.30生产税净额755.09 总营业盈余2200.90 固定资产消耗595.09 固定资本消耗595.09 国民净收入3563.21 净营业盈余1605.81

合计4359.15合计4359.15

5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 4.00国民总收入4158.30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0 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国民净收入3563.21 经常转移收入 6.00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 合计4359.15合计4359.15 6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用来源 最终消费支出1763.1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0 国民储蓄总额2397.16 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 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合计4160.30合计4160.30 7资本交易账户 使用来源 总资本形成2364.41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资本转移收入 3.00 固定资本形成2122.35 库存增加242.06 固定资本消耗(-)595.09 资金余缺40.75 合计1810.07合计1810.07 8金融交易账户 使用来源 金融资产购买净额960.00资金余缺40.75 负债净额919.25 合计960.00合计960.00 (二)、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2、所有权原则。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 3、三定价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 4、核算统计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

中央电大国民经济核算网考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 A.SNA B .MPS C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D .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C)。 A. —次产业分类 B .二次产业分类C 三次产业分类 D .四次产业分类 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C)。 A.要素价格 B ?基本价格C 生产者价格 D ?购买者价格 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 ?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 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 ?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5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 ?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 C 资金流量核算 D ?国际收支核算 6.常住单位是指(C)。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 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D ?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A.交通运输业 B ?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科学研究事业?畜牧业 8 . SNA采用的是(A)o A.全面生产概念B .限制性生产概念?物质生产概念.宏观生产概念 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 A. —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 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D) 处理。 A.货物和服务交易 B .分配交易.金融交易.内部交易 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B ?社会总产值 C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 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B) 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A.机构单位.机构部门 C .基层单位.产业部门 13.生产核算的核心是(C) A 财政收入 B 居民生活水平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国民总收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