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绍兴县富盛镇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绍兴县富盛镇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绍兴县富盛镇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绍兴县富盛镇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浙江省绍兴县富盛镇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第一章规划地背景

1.1 自然条件

1.1.1 地理位置

上旺村位于富盛镇西北部,距富盛镇中心约5公里,东与上虞市接壤,南与红山村相连,西与倪家溇村毗邻,北濒青马村,面积4.89平方公里,由原上旺自然村和岩里自然村组成。南北向交通干道西上线经过村域,交通较为便利。

1.1.2 气候

上旺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主导风向以NNN、NNE为主,平均风速3.1—3.2米/秒,年平均气温16.5度,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雨量1615.85毫米,地面水质符合GB3838—2002二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符合GB3095—1996一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符合GB3096—93二类标准。

1.1.3 地形地貌

上旺村地处中国东南大陆边缘中生代活动带, 四周环山,海拔在10-747米不等,山系全部属于仙霞山系之一的会嵇山脉.

境内南部山脉连绵,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以山岭地貌为主.域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岩里村更是以“世外桃源”闻名。

1.1.4水文

上旺村溪流均属小禹江水系,源于会嵇山,流经南部低山丘陵区,汇集成南、北两大支流,两溪经禹王庙附近汇集成小禹江,经上虞汤浦入曹娥江。

1.1.5植被

上旺村植被状况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75%。林相结构较单一,由高大乔木、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等结构所组成。群落类型主要由常绿阔叶林,常绿灌丛、落叶灌丛、草本和竹林等类型。

常绿阔叶主要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的山体上,主要由青冈栎、甜槠、苦槠所组成.;常绿灌丛以马银花、柃林属灌丛为主;落叶灌丛以茅栗、栎类、山胡椒、映山红、箬竹灌丛为主;革本以禾草丛和杂草丛为主;人工植被主要为茶园和果园。在海拔 700米以下的山地上有马尾松、杉木、银杏和竹林。在溪谷坡麓地带,竹林分布很广,盛产竹笋。

1.2 社会经济条件

上旺村支部、村委通过体制转换和发扬老一辈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实际出发,改造茶叶品种,制作名优茶,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建立了名优茶市场,增加茶农的销售渠道,成为茶叶生产专业村。对竹山进行四季笋山的改造,使岩里自然村的竹笋收入不断提高。同时利用本地资源,创办山里凤竹制品加工厂,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并且支持和鼓励村民创办个、私家庭工业,招商引资,使上旺的经济有一个新的开端。

全村现有纺织、手套、服装、茶叶为主的16家企业。销售额达到了3000万元。村民收入提高较快,目前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村级资产达450万元。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修建生活用水塘,安装路灯,小型集中厕所,改建农灌渠道,创办文化娱乐活动室,成立义务清扫队等等,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村社会综合治理和村民自治能力的进程。

为了适应时代步伐和村民需求,投入资金创建了县级文明村、卫生村、社会综合治理示范村和市级体育特色村。同时继续实行村民退休制度,农业补助改革,农灌机械分管制度,义务清扫制度,山林统一管理制度,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加大力度搞好村内绿化建设,力争县级生态村创建,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续写“上旺精神”,再谱上旺新篇章。

1.3交通条件

上旺交通便利,基本形成了村村通公交,交通便捷。等级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达0.74公里,“平陶二级”公路、西上公路穿境而过,沪甬铁路、104国道紧挨村域,离萧山机场60公里,直通宁波港、上海港的大运河有内江相连。全村通讯畅通,电力设施齐全。

现有上旺---岩里村的村级道路路面较窄,只可单向通行中巴车,双向通行困难。

1.4、人文历史

解放前,上旺原为上王,由多个姓氏组成,岩里自然村大多数姓氏姓许。上旺曾是四周环山的一条溪,荒山秃岭无粮地,十户人家九户穷,挑脚抬轿做长工的过路凉亭苦上王。

解放后,村庄巨变,五十年代的上旺村民以“八把山锄创大业”的精神,治理穷山恶水,改溪造田,开荒种茶,改造环境。使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大提高,那时人们在“王”字边加了一个“日”字,使其更加兴旺。六七十年代,上旺人拆旧建新房,移房造田,植树造林。茶叶产量从原来的90担增加到3200担,成为以茶叶生产为主,粮、农、林、牧业全面发展的新上旺。户户住集体新房,成为全省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七十年代末,创办了上旺丝织厂和茶叶精制厂企业,开始从农业逐步向工业之路发展。曾受国务院嘉奖,称之为青山绿水好地方,山上是银行,平川是粮仓的时代新农村,曾有86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参观指导。

1.5 旅游发展现状

1.5.1 社会背景

绍兴多方位打造“稽山鉴水”这一旅游品牌,将整个地区的旅游发展与浙江省旅游发展的大趋势相结合,全面实现旅游产业结构的重大转变,重点推动休闲、度假旅游,实现从单一的赶场式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旅游转变,实现由人文历史遗迹向历史文化名城与生态名城并重的转变。

在绍兴县“十一五”规划中将绍兴县南部山区规划为休闲乡村旅游模式,在全县培育5个不同的生态旅游示范村中富盛镇就占据两个:上旺村和倪家娄村。而在20个乡村休闲旅游基地中将富盛镇定位为生态史林农业观光园。

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注重实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在保持原生态和田园风光的基础上,将传统农家乐提升为乡村休闲游,把原本相对独立的资源点联合,整体提升为一个旅游区,通过申报国家级或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承办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节庆,把绍兴县南部山区建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区,推动绍兴县乃至绍兴市的乡村游的高起点发展。

在绍兴县现有的旅游模式中存在着一些不足,譬如:产品单一,规模偏小,现有的旅游产品中以人文景观为主,休闲度假与参与性强的自然旅游区较少,因此,为了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发展多种旅游产品和模式,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全力发展南部休闲乡村旅游产业将不失为明智之举,从而将上旺村乡村旅游成为整个绍兴县、市的延伸和补充,成为观光休闲旅游的综合接待区域。

1.5.2 客观条件(红色历史资源、绿色生态环境)

绍兴历史文化氛围浓厚,但是将历史文化与生态休闲相结合的地区并不多,而上旺村,这个已经淹没在时代潮流中的小山村,却有着一段惊天动地的辉煌历史。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又将上旺村推入到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舞台中央,发挥上旺村民的集体主义精神,将乡村休闲旅游轰轰烈烈得展开。

上旺村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用“八把锄头创大业”的艰苦奋斗和集体主义精神,将穷山恶水,贫瘠荒凉之地发展成为“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的富裕之地。当时的上旺村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兵和典范,令国内外为之瞩目,为之惊叹。据亲自经历过这段历史的村民说,当时有86个国家的领导人前来参观,一天最多接待过1万人,曾是中国华西村的老大哥。这样的风浪需要怎样的乡村才能承受,这样的荣耀是怎样一个乡村得以获取。地下水库、十三排、接待站、知青点等等,这些历史的遗迹,这些辉煌的象征,这些时代的印证都仍然挺立着,诉说着上旺的辉煌与富足。这个“江南大寨”值得我们追忆和细细品味、全新感受。

这段红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了荣耀和自豪,这段曾经的创造也荫蔽着子孙后代。在历史洪流中消退过后,剩下满山的绿树,满坡的茶山竹园。在这里触摸和亲历历史遗迹的同时,这些绿色的资源给生活在喧嚣城市中的人带来一份安宁,一份平静。而岩里这个被称之为“世外桃源”,其山之秀美,其水之灵动,其境之安宁,将这里幻化成一片修身养性之地,疗养度假胜地、休闲体验佳地。

上旺村将红色历史与绿色生态完美的糅合,观光赏景:自然、文化的、历史的都凝聚一地;休闲度假:体验的、玩味的、宿居的都汇集一处。这样的结合,使得上旺村的乡村旅游拥有自己的特色,拥有与众不同的体验。

1.5.3 主观条件(各级领导重视、村民创富愿望、艰苦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

将上旺村作为绍兴县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领先者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在这个曾经辉煌一时,曾经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上级领导希望能够发挥它在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中,同样也能创造一片灿烂。因此,各级各部门都对上旺的乡村旅游非常重视。

改革开放的潮流之下,集体主义模式的滞后性,使得上旺村在现在逐渐没落和隐退,村民现在仍然住在80年代建造的十三排之中,村里的各种企业也是比较滞后,因此,村民拥有强烈的愿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增将农民收入,有效的利用村中的闲置劳动力,发挥劳动精神,共同创富。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值得追崇的“上旺精神”“创业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下仍然值得推崇和敬仰。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缺失、自私自利的社会中需要发扬这些传统的精神,作为新一代的精神支柱,作为新农村建设之风。

因此,将上旺村发展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的典范,引领绍兴县新农村建设,进而推动整个富盛镇和绍兴县南部山区的乡村休闲旅游区块的建设与完善是非常重要的。利用上旺村的资源优势、人脉优势,重点打造独特的乡村休闲旅游模式。

第二章规划总纲

2.1规划范围

上旺行政村,包括上旺和岩里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来的。面积4.89平方公里。

2.2规划依据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GB/T 17775-2003)

(3)《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浙江省旅游区管理条例》;

(6)《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

(7)《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

(8)《浙江省绍兴县旅游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2006-2010);

(9)《绍兴县富盛镇建设总体规划》。

2.3规划期限

本案规划期限为2007年-2016年,共计10年,分二期实施:

一期(2007年-2010年),基础建设时期,即主要旅游休闲观光点的整修与建设时期

二期(2010年-2016年),重点发展时期,即基础设施和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到位,投入使用,系统完善与持续发展期,持续完善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2.4规划原则

2.4.1整体统筹与重点开发相结合原则

凡事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发展乡村旅游也应遵循这个原则,上旺村的乡村旅游要与整个绍兴县、市的旅游发展规划相一致,统筹规划,重点开发,将各个旅游点进行整合。在全局的立场上,有重点,有步骤地发展乡村旅游。并且在乡村旅游实施的过程中要先重点发展几家,培育经营和市场基础,根据情况展开。统观全村资源,具体分析,争取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效益。

2.4.2公众参与性原则

凡事都不是单个独立的个体所能完成的,都需要有大众的参与。上旺村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调控和大力扶持,也需要村民自发自主的参与,发挥公众力量,继续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2.4.3市场导向原则

任何产业的发展最终都要面向市场,根据市场行情做出选择和调整。那么,上旺的乡村旅游也要适时适地根据市场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不至于被淘汰和淹没。

2.4.4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由于游客数量的增加和环境容量限度,就必须要树立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原则.通过生态与人文有机结合、原生态与理代文明有机融合的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进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4.5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上旺村乡村旅游开发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适度超前原则,对散客、家庭、自驾车旅游需求理念进行科学分析,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才能更大程度的产生经济效益,只有可操作才能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获益。

2.5规划使命

站在历史的、发展的角度看上旺村,它曾经有过的辉煌见证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迁,更体现了老一辈人献身农业经济发展的艰苦奋斗之路。历史上有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到过上旺,国家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许多都到过上旺。目前,我们正进入一个结构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正进入一个以民生与和谐为主题的时代,需要更多的借鉴与超越。应该说,上旺人八把锄头创大业的精神风范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规划旨在通过对上旺村开荒创业精神的深度挖掘,在使其具有乡村休闲旅游功能的前提

下,使其同时承载精神凝聚、爱国主义教育和农业科学普及等新的功能,将旅游业培育成为上旺村新的成长型业务板块,从而能更有效的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所赋予上旺村的历史使命。

第三章旅游市场分析与环境容量测算

3.1 旅游产品发展思路

乡村旅游的开发,不能仅从本身的资源角度出发,要高度重视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当前和未来的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发展趋势来决策旅游产品的开发。未来旅游市场的需求趋势表现为:崇尚自然生态、返朴归真,追求个性化、知识性、参与性、体验性,体现多元化、层次化,呈现散客游、家庭游、自驾车游的趋势,规划根据以上发展趋势来指导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通过自己的“个性”旅游产品开发,形成旅游主导产品和旅游精品,创造“品牌”效应,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休闲旅游,进而形成自己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⑴生态旅游发展思路(自然景观线)

岩里未被破坏的原生态自然环境是上旺村底色和现实依托。上旺村要将生态旅游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之中,保护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原生态景观,加强和维护旅游区的生态功能。围绕自然景观的基础,开发高标准的生态旅游产品,如:选择合适的地域,建设具有示范性的生态旅游项目。

⑵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历史文化线)

文化是上旺村的底蕴和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也是上旺村区别于其它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形象标志。保护和挖掘上旺村现有的文化遗产的同时进行文化的展示和创新,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同步发展。围绕营造“江南大寨”的目标,以塑造文化旅游形象为工作核心,借由动态与静态两种途径让游客通过各种活动或吸引物来感受或体验其中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强化上旺村的文化旅游。

⑶休闲旅游发展思路(乡村休闲线)

休闲旅游是上旺村发展的突破点和战略抓手。上旺村要在丰富旅游者体验基础上尊重个体发展和进步,体现社会交往与互动。根据旅游者和市民在休闲娱乐活动中个体体验与消费层次的差异,以乡村休闲为重点,设计不同的休闲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的游客需求。

3.2客源市场分析及定位

3.2.1市场分析

(一)旅游市场的总体特征

⑴旅游者的需求多样化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般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以单一形态出现的一般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下降。现代的旅游者喜欢选择那些独特、奇异、新颖的旅游景点,而且还特别钟情那些具有综合特征的旅游地和旅游项目,希望能从一次的旅游过程中获得集知识性、体验性和享受性为一体的多种满足和享受。

⑵追求特色旅游

在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时代,旅游行为方面也表现出对特色旅游的追求,如“民俗旅游”,“探险旅游”、“健康旅游”、“科普旅游”等。特色旅游的兴起与多样化的需求并不矛盾,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对传统旅游方式的厌倦,是现代旅游市场中旅游者需求多样化的表现。

⑶回归自然,参与意识提高

作为旅游主要客源的城镇居民,长期在喧闹的城市生活和工作,他们渴望到大自然中体验返朴归真的感受,回归自然成为城市旅游者追求的时尚。旅游者也不再满足于被动地看与听,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旅游的各项活动里。

⑷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加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旅游者不在满足于游山玩水,人们越来越追求旅游的文化品位,旅游业向文化层次开发也成为一种趋势。

(二)上旺乡村旅游市场特征探析

上旺村有别于其它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在独特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独特文化,当年许多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都曾到上旺参观过,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印记。上旺村对于这些领导有着深刻的纪念意义,能够吸引一些相关领导到此参观,并以此作为上旺村的一个旅游推广优势,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认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山下乡”代表了中国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在这样一个口号的感召下,大批知识青年走出城市,到农村去参加劳动体验。长三角地区是当初主要知青输出区域,这些知青在农村度过了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很多人都在心里种下了浓郁的知青情结。上旺村知青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将带领这部分旅游团体通过时光隧道,重温当年那段难忘的岁月,对有过知青经历的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3.2.2区域定位

据国内城乡居民出游行为的统计调查显示:

37%的出游者出行范围优先选择在距离城市20公里的城郊范围内,24%的出游者市场分布于20-50公里范围,21%的出游者市场分布于50-500公里范围。由此可见,有61%的城市出游者首先选择50公里半径内的旅游目的地,有82%的出游者将其出行范围考虑在距居住城市500公里范围之内。由此散客游、家庭游、自驾车游以及到绍兴旅游观光的游客都成为一个足够大的客源输出市场。

⑴基本客源市场

定位于绍兴县、市及周边的上虞、诸暨、嵊州、新昌等地的城镇居民。这一市场人群收入水平较高、出游率高。具有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追求自然享受。另外一部分是中小学生、政府机关、公司企业等参加素质拓展、培训教育、商务会议和休闲度假等活动的人员。

⑵重点客源市场

寻找良好生态环境与户外体验的绍兴市区及宁波、杭州等周边城市居民的节假日休闲旅游,以及“嵇山鉴水”旅游区的后续市场,与周遍县市形成互补促进,联动发展的旅游格局。 ⑶机会客源市场

艺术写生、观光摄影等周边地区艺校学生和爱好者,回忆过往历史的知青,中高收入的老年人群,参加培训的学生家长以及一些慕名前来的人。

3.3客源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上旺村现在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参照《绍兴县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中的客源市场规模预测,结合绍兴市、绍兴县及周边城市客源市场的发展趋势,并考虑到上旺村所在地周边城市的人口规模,以及“嵇山鉴水”国家级旅游区综合开发、国家“东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浙江省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预计上旺村规划期的接待规模如表1-1。

上旺村环境容量

旅游区瞬间游客容量为8500人,日游览时间为8小时,周转系数为2次,旅游区日环境容量为17000人,一年可游时间以300天计,年环境容量为510万人。

3.5客源市场规模预测

近年来,绍兴县旅游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势头迅猛,仅2005年一年,就建成和开放25个休闲农庄为主的乡村休闲基地,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总收入达2.3亿元。上旺乡村旅游项目建成后将绍兴县乡村旅游的特色产品,在绍兴县乡村旅游市场中占到5%左右的份额,预计上旺村规划期的接待规模如下表:

上旺村乡村旅游区客源市场规模预测表

3.6 营销战略规划

3.6.1 特色品牌产品与特定客源市场的有机结合

针对特定的细分客源市场,认真进行项目市场的需求调研,树立江南大寨上旺和世外桃园岩里品牌形象,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有针对性的品牌产品促销活动。

3.6.2 与绍兴县总体旅游形象宣传相衔接,注重整体营销

上旺乡村旅游要积极主动与“嵇山鉴水”的绍兴县总体旅游形象相衔接,充分利用绍兴县本身在全国范围内知名的特色产品,如水乡风情、文化修学、古镇风情、酒乡体验等,融合进行旅游项目的整体营销宣传,发挥“借名扬名”的市场综合效应力,以此推动旅游项目的更快速发展。

3.6.3 同政府和周边景区联合,利用及策划大型节庆活动,打造上旺整体旅游形象,扩大旅游区宣传

上旺乡村旅游要与平水会嵇湖景区、千年尧王圣地、禹王庙会文化旅游区,甚至绍兴等景区联动发展,组织,或加入由政府或其它旅游组织策划的大型节庆活动,如“绍兴鉴湖文化旅游节”,促进上旺乡村旅游的品牌宣传。

第四章总体定位

4.1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4.1.1发展战略

上旺村乡村旅游作为绍兴县东南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旅游刚刚起步,知名度不高,这会在短期内限制旅游者将其作为优先选择的旅游目的地。为此,上旺村乡村旅游近期的发展重点应该在抓紧旅游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联合政府大力宣传,与周边景区联动发展,多管齐下。中后期应继续加大营销力度,高度重视中高端旅游特色项目的规划设计,打造成杭州、宁波、绍兴及其周边地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4.1.2 发展要点

(1)立足绍兴县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以上旺村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基础,作好旅游区景观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2)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期间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在科学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行改造现有基础设施为主、合理规划、分期建设、分步实施计划,以能够应对未来可能的变化。

(3)与绍兴县及周边景点联动发展,积极融入到嵇山鉴水旅游区去,打造绍兴区域旅游品牌形象。

(4)在上旺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保护好旅游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

4.2 总体定位

通过规划的实施,到规划期结束,上旺村的乡村休闲旅游逐步成熟和完善,全力打造富盛镇上旺村和倪家溇村两大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树立富盛生态镇、休闲镇、旅游镇的品牌,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富盛镇的重要产业。以南部山区休闲乡村的表率者这一概念将上旺村乡村旅游和绍兴县(市)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互补促进,联动发展的大旅游格局,成为整个绍兴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思路,将上旺村的旅游性质和总体定位确定为:以生态为基础,以乡村为依托,以文化为底蕴,以原生态村落为主要载体,以“学大寨”、“知青”文化、隐逸文化贯穿旅游六要素,全方位打造上旺村的独特性卖点;经营生态、经营环境、经营乡村、经营文化,以生态、文化、休闲为核心功能,融汇观光游赏、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将上旺村开发为具有示范意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原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回味那段特殊岁月的主题场景,未来成为绍兴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景区,满足绍兴本地和杭州、宁波地区乡村休闲的近郊型乡村旅游新空间。

4.3目标定位

(1)总目标

通过科学规划,确定上旺村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主题方向、战略目标,快速启动上旺村的旅游开发项目,拉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地方特色;将自然生态、历史史迹、乡村风情旅游资源和产品有机整合与融合,以上旺村的乡村旅游为促动因素和开发节点,推动整个富盛镇和绍兴地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绍兴县乡村旅游由纯人文的观光游览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娱乐体验的生态人文等多元模式发展,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产生蝴蝶效应。

(2)经济目标

2008年旅游人次达到2万,实现旅游区经济收入达到240万元;

2009年旅游人次达到2.5万,实现旅游区经济收入达到300万元;

2010年旅游人次达到3万,实现旅游区经济收入达到360万元。

2011年起,上旺村乡村旅游进入投资回收和良性的滚动开发阶段。

以上数据均按照人均消费120元计,2010年乡村基础建设完善,旅游景点增加后,游客的消费相应提高。

(3)社会目标

通过上旺村乡村旅游区的开发经营,全面拉动富盛镇的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富盛镇的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和富盛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置农村的闲散劳动力,提高旅游区周边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4.4 形象宣传口号

江南大寨世外桃源

江南大寨世外岩里

江南“坎儿井”岩里桃花源

4.5 行为形象设计

4.5.1 服务行为形象

全面树立良好的旅游服务形象,常规服务标准化,特色服务卡通化,提倡生态、绿色、快乐、真诚的服务理念。通过对全体专业工作人员的上岗、在岗培训,形成系统的服务规范与标准,特别注重加强普通话的培训,方便故事讲解、人际沟通,提升服务质量。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科学考核。

4.5.2 居民形象

注重大旅游的观念,在开发景区时,强调“处处是景观,人人是形象”的理念,特别注重培养普通居民的旅游参与意识。把当地居民作为重要的形象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使上旺居民在游客面前树立一个友好热情、健康向上的主人形象,让游客真正体会到村民纯朴友好、善良真诚的形象。

4.6视觉形象设计

4.6.1 代表性景观镜头、照片

建议将建成后的红色广场、十里古街、地下水库等作为上旺旅游形象宣传的代表性景观镜头和标准照片。

将红色广场的群雕作为“农业学大寨”时期的象征性标志,地下水库作为一项奇特的建筑,堪称“江南坎儿井”,并且对于节水、净水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十里古街中那些古老独特的建筑群,是对历史的尊重和文化遗迹的保护,台门、摇门、半边屋等这些绍兴所特有的建筑是观光考察、写生摄影的载体。瀑布群则代表着越地风情,秀山灵水的自然风貌。

4.6.2 视觉识别符号设计

旅游视觉识别符号主要包括:标徽、标准字体、象征性人物等。

⑴标徽:竹林人家与大寨场景相结合的画面,将绿色的生态环境与“农业学大寨”的绘画历史相融合,展现独特的人文历史和绿色生态内涵。

⑵标准字体:旅游区所有路标、指标牌、导游图、旅游指南等均使用统一的字体。建议采用有艺术气息的字体。

⑶标准色:建议根据当地整体环境,采用与大环境保持一致的色彩。譬如十三排的特有色系青砖红瓦,十里古街的青瓦白墙等江南黛青色系风格。

⑷象征性人物:王金友为代表的上旺村民。

4.6.3 应用符号设计

旅游应用符号设计包括:旅游纪念品、旅游交通工具、旅游户外广告、办公用品、会展布置、旅游服饰。

⑴旅游纪念品: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要讲究独特性,譬如当时“八个锄头创大业”的小型锄头纪念品。

⑵旅游交通工具:景区内部旅游交通工具设计要体现地方特色,融入乡土气息。如:自行车和旅游车等。

⑶旅游户外广告:主要包括旗帜、条幅、标识牌、路牌、方向牌、导游图、灯柱广告、模型广告、气球广告等。将上旺村乡村休闲旅游的特色展现出来,运用标志性建筑和标志性画面。

⑷办公用品:上旺旅游景区的办公用品全面统一设计,将乡村旅游的理念和特色融入其中。

⑸会展布置:在本地和外地举办或参加各种会展尤其是旅游宣传推荐活动,会展布置要充分突出上旺的旅游形象特色,做到标准化、统一化。

⑹旅游服饰:因为是发展乡村旅游,故而在农家的服饰要做到干净、整洁,注重仪表仪态。而一些公众场地的服务人员服饰则要讲求统一,建议采用唐装或其他设计风格。

4.7 产品形象系统

1、理念识别:树立服务理念、创立上旺乡村休闲旅游服务理念信条。

2、行为识别:红色广场作为上旺村旅游的行为标志,竹林深处人家作为世外桃源的行为标志。

3、视觉识别:各种“农业学大寨”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代表建筑遍及整个村落作为一种视觉冲击,而岩里则以“竹林深处是人家”的视觉形象展现。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5.1 空间布局总体思路

上旺村由两个资源重点迥异的自然村组成,将这两大区块作为重要区块。项目开发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即“农业学大寨”全国典型村和当时新农村建设典范,这些“红色”事迹和遗迹和村庄四周四面环山,高植被覆盖率的“绿色”生态资源,成为红色和绿色相结合的两大休闲度假中心,实施“引进来”战略。

因此,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就是:一个中心,两个重点,即乡村休闲中心、历史文化重点和生态乡村重点。

在两个旅游村落的关系上,两个自然村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上旺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乡村休闲、自然观光特色旅游线。其中两个村庄由生态景观走廊连成一线,集中融汇了环境优良的生态乡村和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主题文化村落,产品互补,动静结合。利用上旺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旺村作为精品旅游区和主打旅游产品在近期优先并重点开发和营销。然后根据资金状况再逐步向东滚动发展。

5.2 空间布局

在以上旅游布局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地理区位特点和资源特色,将上旺村旅游区划分为:“一线、两村”的扁担形空间布局。

5.2.1 一条“主线”

从上旺至岩里,岩里至林谷庵的一条生态景观走廊。

5.2.2二个“风情村落”

上旺知青主题文化村落和岩里自然村落就是开发乡村旅游的重点。

5.3 分区策划构思

5.3.1 生态景观走廊

策划思路:在着眼于丰满“桃源岩里”原真性意境元素与文化环境,打造畅爽的休闲旅游体验环境的战略高度上,寻求由“交通要道”与“景观廊道”互动与转型的科学路径。使规划地不仅成为通往岩里村的交通通道,同时更是一条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运用景观斑块处理手法,充分体现山体、林相、河流等不同特点的景观,并加强道路绿色廊道的生境创造,形成复合生境框架。通过环境的创造和拓展,丰富节点的生境,创建和丰富景观廊道。

5.3.2上旺村

⑴区块定位:

该区块将以旅游业为媒介和纽带,将上旺村范围内的管辖区域和周边区域整合成为一个逻辑上的旅游目的地,成为集旅游、休闲、文化、商务会议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以创业开荒主题文化为主,多元文化高度复合,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片区。

⑵主要功能:

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娱乐活动

⑶规划思路:

通过旅游项目的策划,形成区域内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和人文生态,营造出一个相对闭合的情境系统,使其活动内容、景观背景、产业业态、文化基因与地方居民旅游行为的结合,构筑一个特色的美学空间,激励起潜在游客群的消费冲动。

将上旺村开荒创业的有关人物、故事用浮雕的形式雕塑于村口的景墙上,非常直观生动,又避免了上旺村入口处内容单调情况。

将当年物件、照片等如旧仿制,在知青文化街上展示、出售,对“新生代”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纪念品。

5.3.3岩里村

⑴区块定位:

对岩里村部分进行整体改造,恢复其鲜明地域特色和原有村落格局。全方位营造地方原生态文化氛围,恢复和再现桃源深处村落的生活形态。通过建筑环境、生态植被、文化氛围的营造,给游客一个体验桃源般原生态山村建筑文化、民风民俗文化的空间。

⑵主要功能:

山水观光、乡村度假

⑶规划思路

本区以山水田园景观结合隐逸文化为基本设计思路,以“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作为

环境设计的整体宗旨,整个环境特征定为村庄聚落镶嵌在山水田园之中,充分利用并呈现自然景观,对原有山体、水体加以整理,融田园风韵和乡情野趣为一体,体现出中国传统“男耕女织”世界中古朴、悠然的意境。

利用区块内优美的自然景观,在水库旁修建度假山庄,作为上旺村和岩里村的度假中心,提升上旺乡村旅游的服务档次。

以悠闲宁静的乡村氛围和山水环绕、植被丰茂的景观特色,以乡村休闲为主导方向,以“写意”为场所追求的一个户外休闲空间。通过物化的景观表达和写意的意境赋予,引发旅游者的情感共鸣,让人们感受一种自然、健康、丰富、舒适的情怀,富有诗意,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它使游人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享受产生一种叠加效应,将岩里的乡村神韵与风情演绎地淋漓尽致。

第六章重点项目策划

6.2上旺村

6.2.1 文化体验类

●上旺史图墙

在上旺村入口处建上旺史图墙,按时序分段刻画上旺村创业开荒历程和当时的领导评价于其上,使游客在进入上旺村前对上旺村闻名一时的创业开荒事迹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江南大寨印象。

●红色广场

在广场入口处重新整理和复原体现当时大背景的一种雕塑、标语。譬如“毛主席头像”,“红太阳”。以大门形式,走进这个门,就犹如踏入了那一段尘封的历史,那一个时期的“大干、苦干、实干”的上旺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广场中选取一组最有代表性的雕塑群来表现那个时期艰苦创业的热闹、忙碌、红火。同时,也可以将中间空地作为一个露天表演台。在广场两旁建筑墙壁上以绘画形式表现向荒山要地,向滩涂要地的历史场景,形成一种视觉冲击,印象深刻。

(1)知青文化长廊

修建一条长50米宽3米的木质走廊,以丰富上旺村景观,营造有活力,富于变化的多层次空间。走廊建设充分利用地形,结合设置有亭、台等。景廊内采用水彩画的形式在廊柱上绘出全国各地文革时期的知名故事。

(2)露天表演台

在选择空旷处建面积露天表演台。表演台的设计突出乡野的特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中间是60平方米的方型表演舞台,四周为看台,观众座位由一个个木桩构成。剧场穿插演出以各色剧种形式表演的一些去全国各地知青生活中的经典故事,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邀请游客扮演其中的部分角色,进而为游客创造一种独特的激情时代体验。

(3)人定胜天(创业群雕)

在红色广场中央以石雕的形式雕刻出当时八把锄头创大业的人物雕像,象征着上旺村八把锄头创大业的无畏精神将永远值得后世学习。主题雕塑在空间安排上通过与广场绿地的对应,形成以环路为曲轴的连续肌理。

(4)“江南大寨”历史资料珍藏室

整个珍藏室采用现有格局,在资料分列布局上划分为三个区块:

第一区采用“八把锄头”“斗笠蓑衣”“饭桶水壶”等当时创业时期的用品陈列区,并在墙壁上采用橱窗形式配置以图文解说;

第二区为荣誉室,即利用保存完好的现有资料,荣誉锦旗等,反映当时在整个中国所受到的一致好评;

第三区为报刊资料、国家领导人参观接见的珍贵图像资料展区,用一篇篇重要报刊的文章、用一幅幅实实在在的老照片真实而又实用的讲述当年的“风云”。

整个历史资料珍藏室除无声的图像、实物展现,还应配套一段美妙温和的解说词,舒缓的音乐,使整个空间构成一种历史的真实感、亲近感。

(5)农具展馆

位于主道路的西侧,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单层结构。以中国传统的乡村生活为主题,展馆展出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及方式,如:禾桶、禾打、椿米台、风谷柜、

人力水车、传统纺车、人力石磨、碓、鱼具、等,同时表演并教授游客如何使用传统的工艺进行生产加工,作品可微利出售。展馆还可系统介绍“学大寨”时期的农业耕作制度及人民生活习俗,评说传统农业中处理生态环境的合理部分,对比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及应继承的部分,启迪人们要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知青文化街

按文革时期典型的布局修建一条老街,各种商店、货摊、饮食等在这里聚集成街市,游客行人往返其间,各类仿古器物、字画、旧书、小吃等均可在此摆设出售,局部建筑上贴有文革时期海报和写有标语,模拟旅游环境的建立与逼真性,同时可作为一条商业街为游客服务。游客行走在街上,可以感受上旺村当年八把锄头创大业时的豪迈激情和那个令人难忘的特殊年代。

(1)知青故居

在老街的背面还保留着当年知青居住过的房屋,规划对这些房屋进行修缮改造,恢复原有知青房子的面貌和里面的摆设。还原一个时代热潮下的知青生活,从而作为现代教育的场所。

6.2.2接待设施类

●游客服务中心

位于上旺村村委旁,是专门为了迎接尼克松的到来而设立的接待站,接待了86个国家领导人及其他重要人物,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的。作为一个历史参观的项目,也利用现有的房屋,通过适当的改建,设立综合接待中心。

(一)名人石

在停车场入口处设立“名人石”。上面刻有曾经到上旺参观、学习过的名人姓名或手记,为上旺的旅游增添名人效应。

●知青“十三排”

位于上旺村中心,是当年知青生活居住的地方,现在是上旺村村民的居住区。规划对现有房子进行复原修建,保持原有风貌,做为上旺旅游的“农家乐”场地。

(1)“农家乐”家庭旅馆

选取其中5-10家作为家庭旅馆,增设床位,以及完善和改造各项配套设施,如浴室、卫生间、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有重点的扶持几家进行带头示范作用。整个十三排的建筑都是80年代的建筑面貌,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领先设计,也记录着上旺村的辉煌业绩。那么,作为“农家乐”的重要家庭旅馆区,也是一个体味历史、展现历史的游览区域。整个房子外观设计上保持原有风貌,稍加修饰,给人以一种时间的停留感和历史的显现感。但是,需要对现有环境进行整治,譬如:两侧牲畜房;沟渠;厕所等项目,保持干净、清洁、卫生,并配套相关的硬件设施建设,作为家庭旅馆的重要项目。

房屋内部布局参照当年的模样进行装修,墙上书写有当时流行的口号、标语和大字报,挂有草帽、蓑衣和军壶,营造那个特殊时代的生活氛围。注重周边环境的美化。

●大队餐厅

住农家,吃农家菜,在提供家庭旅馆的同时也提供农家家常菜。上旺村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值得推崇的,那么,整修和利用原有食堂,发展大锅饭模式,让游客在这里亲自享受当时吃大锅饭的热闹氛围,亲身经历一回当初“共产主义”的氛围,对自身有所顿悟。同时还能利用附近山地蔬菜基地的绿色蔬菜、新鲜蔬菜和特色蔬菜资源。

●大寨农庄

利用山坳处的大片平地、缓坡地与幽静、闲适的环境,按1000平方米左右为单位划分区域,建设几幢高档农庄别墅,营造竹林掩映下的人居环境,出售清新空气与竹林风情。农庄注重营造乡村生活情趣。

农庄建筑错落有致地散布于竹林、茶园之间,每栋建筑以绿色廊道形成路网,廊道用藤本植物与竹子搭建,既作为人行通道,又是景观廊道;人行走于其下,既能遮阳挡雨,又兼具观赏效果,其乐浓浓。农庄整体风格着重体现浓郁的农家庄园气息,如屋顶设计有烟囱,庄园四周围有竹篱笆,与周边竹林相依托,营造一种陶渊明的“采‘笋’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情。农庄内部装修完全现代化,功能配套齐全,满足现代人的居住要求。

引入“产权农庄”概念,形成固定顾客群体。“产权农庄”指投资者拥有农庄产权,除部分时间自己使用外,统一将其他时间的农庄使用权及果园委托园艺场管理经营,自己获取红利的经营模式,主要客源面向企业、集团和城市居民。

6.2.3 娱乐参与类

●支书讲坛

修整以前的大队礼堂,邀请当年上旺村支书王金友老人,亲自或者以电教讲学的形式讲述“当年他带领上旺村村民,如何用“八把锄头创大业”的艰苦奋斗和集体主义精神,将穷山恶水,贫瘠荒凉之地发展成为“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的富裕之地的经过;当时的上旺村如

何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兵和典范,令国内外为之瞩目,为之惊叹;当时有86个国家的领导人前来参观,一天最多接待过1万人,曾是中国华西村的老大哥;地下水库、十三排、接待站、知青点等等历史的遗迹……。”这些仍然挺立着的时代印证,诉说着上旺的辉煌与富足。让这个“江南大寨”值得我们追忆和细细品味、全新感受。还可以利用大队礼堂开展商务会议、旅游节庆活动。

●青少年夏令营

以红山小学为活动地点,主办以“放飞青春、农业科普”为主题的青少年夏令营,培养青少年独立生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规划每年举办四期的夏令营,通过绍兴县、市教育部门将上旺小学定位为绍兴县中小学生课外科普教育基地。

●躬耕园

用地面积1100平方米。在园区的北部开辟一块菜园子和果林,开展“当一天知青”活动,让游人亲自进行农耕劳作,如:人力踩水、推石磨、犁地、施肥、挑担和自助采摘果子、现榨果汁等特色参与性农事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农村生活,体验农事劳作的乐趣,从而增强游人的参与性,更添游玩情趣。园区内的菜地可以出租,让游客自己种植时令蔬菜,并可以代为田间管理,吸引游客下次回来采摘。。利用本地毛竹加工成竹水壶等竹制工艺品,制作竹筒米饭、竹叶棕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对有兴趣的游客可以现场制作完成。

6.2.4自然景观类

●东方“坎儿井”

地下水库既是当时一项节水的伟大工程,而且与新疆坎儿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勿忘亭

在地下水库井口处有一竹亭,取名“勿忘亭“。可用毛体书写“吃水不忘挖井人”一牌匾,悬挂在亭上。在井口以碑刻的形式记载当时修建地下水库的历史年代和历史经过,让后人永远缅怀那一段历史,展现其“伟大”“特殊“之处。井口可适度扩建,沿井口壁修建一台阶,游人可下至井底一见地下水库工程全貌。

●竹林碧潭

在上旺村中心地带公路旁有一座竹林,竹林如海瀚渺,郁郁葱葱,直向苍天。林中有一泓清幽的寒潭,潭水清澈见底,四季水温寒冷,取名碧潭。

(1)沁竹园

碧潭四周可布置一些竹榭凉亭、休闲茶座,取名沁竹园,可开发用来经营餐饮、茶室。试想:在广茂的翠竹中,盖几间茶亭,漫步潭边,聆听竹林间,百鸟共鸣。放眼云雾,在竹林中穿梭,采撷坠满露珠的竹笋,任鞋尖粘满湿润的泥土,发尖竹叶寥落,是何等的惬意。

●知青茶园

经竹林碧潭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层层梯田上种植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茶树。这里保留着大面积的茶园,都是当年知青们感天斗地的见证。望着这些梯田,脑海里闪过的是当年知青们战寒天、斗酷暑开山种田的情景。

●江南“红旗渠”

在上旺村四周的山腰上修建有当年知青引水的水渠,合计有四、五是里长。可在知青茶园的对面立碑,记载下当时修建引水渠的历史年代和经过。

(1)俯瞰亭

原校址地点,处于竹林碧潭、知青茶园游线之间的大块平地。可建一俯瞰亭,配套一些健身、娱乐、休嬉设施。因其处于半山腰中,且观赏角度好,是观赏知青茶园、竹林碧潭、上旺村貌的极佳地点。可以作为登山、采茶、掘笋者的休息场地,并且也适合写生爱好者、素质拓展训练的学生。

6.3 岩里村

6.3.1 文化体验类

●岩里古街

在岩里村中隐藏着一条已经说不清年代的古老街道,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现着古老建筑的精巧与奥妙。因此,整修现有的古建筑,完全采用仿古手法还原一条十里古街。处处体现绍兴古建筑的风格,如绍兴特有的抬门、摇门等,老街本身就有一种历史遗迹,同时也适合写生、摄影等,同时,将老街建设成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道,利用这些建筑,设立茶馆茶楼、餐饮、住

宿等,安排各种民俗活动,譬如:佛经堂、编织馆、炒茶等。具体项目有世外茶楼、乡村酒吧、素香斋、竹香园、桃源居、编织馆(在各家各户自行编制各类竹制品、竹工艺,能让游客互动参与体验)。

(1)毛竹湾长弄

毛竹湾长弄建在岩里竹湾地段,建于清朝末年,长弄台级而延伸,两边有木结构楼房数十间,造型美观,结构坚固,中间隔一条道路,屋子后有大溪,房屋沿溪而立,石堪坚固美观,长弄中建有木阁楼两个,相距30公尺左右,造成一道独有的风景和建筑风貌,是目前一处完好的的遗址。

●霖谷庵

霖谷庵始建于明朝年间,位于岩里村叫乘加桥的地段,与茶牧场村连接,庵内香火有衰有旺,当清代年初面临衰败时,在岩里小庵修缮的许公搬迁而去,经修缮香火旺盛,相传延年,现已扩建,庵内有三进,有大雄宝殿,有观音殿等佛座,香火旺盛是富盛镇第一个被宗教局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3.2 接待设施类

●桃源山庄(水库旁)

在上旺村至岩里村之间的郭老窝水库旁设置农家乐项目——桃源山庄,以健康、欢乐为主题,集休闲、餐饮、娱乐、住宿为主。山庄内游客可在水库边游泳、钓鱼、看鸭子在水上戏水,在果林徒手围猎小野味,吃最绿色的野菜和亲手捉来的土鸡等。并利用水库周围平坦地形,放置或者修建一些遮阳伞、躺椅、钓台、小吃店,形成一环水休闲带。

●林谷庵斋饭

根据当地地形特点和路程特点,林谷庵位于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佛门净地,利用游客吃斋念佛的心理安排吃斋饭。

6.3.3自然景观类

●生态景观走廊

自古以来,岩里就有“世外桃源”的美誉。规划自上旺村---岩里村路旁、岩里村---老鹰嘴沿灵溪旁栽种桃树、樱桃等经济果林,等桃花盛开之时,全村掩隐在桃花、竹林之中,花香扑鼻、沁人心脾。让游人在宁静与古朴中寻觅山乡的炊烟与蛙鸣,在苍桑与悠然中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与自然拥抱。

●入口牌坊——‘岩里桃源’

在入口处修建入口牌坊,给游客以醒目的提示。精心设计主入标志,配合周围建筑景观,将入口景观牌楼设计成一个入口“三维空间”。牌坊中央书写‘岩里桃源’,突出岩里村最大的特色——世外桃源,理顺人流和车流,使其各行其道,整体形象以简洁明快、朴实亲切又不乏现代感为宗旨,展示“桃源岩里”的基本形象。

●通幽竹径

在岩里村口的一段竹林路径,穿林而过,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的竹林给人一种安宁、幽静之感,路尽头却是一片豁然开朗,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因此,运用现有的竹林幽径,适当拓宽现有竹林路,在沿线和竹林中布置一些竹榭凉亭、休闲茶座,以供休息闲坐之用。

●灵动岩溪

岩里村沿溪而建,这条溪水就是岩里的生命之溪、生活之溪,它清澈的流水在经过弯弯曲道后,在村庄后方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形成瀑布群,溪流賜給岩里無限活力和灵气,也為为山村帶來了充沛生命力;走向山野,踏溪寻幽,溪水呤唱,风烟迷漫,飞瀑直泻,如雷貫耳,振奋了遊子心灵,瀑底巨石累累,溪水激石,交织成一幅诗情画意,美景天成的山水国画,意境深远。天然不枯的小溪就成为抓蟹,攀爬、戏水的绝佳境地。将此小溪作为站立的小溪,沿溪布置一些与水相关的游玩设施,譬如利用岩石的光滑和平缓特点,作为一条水滑坡,与溪水共进,享受水流的速度和清凉。

(1)岩里题记

出岩里村沿灵溪行至二十米处有一块裸露的岩壁.岩壁经清理,石刻清代文学家山阴俞蛟《岩里记》。

(2)桃源湿地

规划在岩里题记附近地势低洼处修整出一片平地,用来营建人工湿地。利用湿地的污水处理功能,将污水处理(详见排水规划)与景观建设充分融合,利用人工湿地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单的特点,将污水处理工程变成小型湿地公园,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和谐。

(3)芦苇堤管

将水管堤中间掏空、清淤,贯通左右两侧水流,汇聚成一小池,这样既能保持溪水流畅,又能将水流汇聚一处,保持环境整洁、溪流灵动。构成“芦苇丛中别有幽径”的意境。

(4)山地草甸

沿灵溪至1.5公里处有一大片自然山地草甸,该区岩平垣阔,绿草如茵,山花烂漫,景色旖旎,气候宜人,其平坦宽阔的山脊构造,清新爽畅的气候特征;绚丽的草甸风光,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消夏避暑、修养身心、开阔视野、陶冶性灵的理想境地,规划整修现有草木,利用其背山临水、地势平坦的优势,将此地打造为休闲体验、活动参与的重要场所。

规划开展的项目:茅庐茶舍、情侣伞座、秋千椅、野营区、飞梦园、写生地、小吃店、博弈亭、垒石草场等

(5)岩里瀑布群

岩里瀑布群位于岩里村大岭大溪之间,四周青山连绵,溪中地势落差高达百丈,此溪水一泻而下,溅起层层浪花,并生成浓浓的水雾,场面犹为壮观,使人宛如身于仙境一般。走近瀑布时,淡淡的水若舞似纱般纷纷扬扬飘下来,随着风飘在脸上、手上、草丛间、石头上。让崎岖曲折的登临有了一腔豪迈,足以令游人心花怒放了。

瀑底可因势修整出一池水,取名“龙池”。水流清澈的呈现不可抗拒的诱惑,此时可以不拘一掌的用清水洗洗旅尘,换取丝丝清凉。游人也可往池水中投掷硬币。池水顺势流往九级岑水库

子景点依次为:神仙潭、石门中开、神龟探水、石中藤、天门石。

●九级岑水库

库区座落在群山环绕之中,这里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水质透明,水面宽阔。水库是山下凤旺等诸多村庄的饮用水源。

(1)对望亭

在九级岭水库边上与远处山上老鹰嘴远远相望建立一个简易的山野亭子,供休憩、写生、摄影的用处,取名对望是因为与山上裸露的岩石远远相望,其中有一块看着犹如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在笑看山野,即笑望岩。

(2)老鹰嘴

老鹰嘴位九级岑水库旁最高的一座山崖上,其形酷似雄健的神鹰在绝顶展翅欲飞,准备搏击长空,勘称一绝。在此修建观景平台和笑望亭。笑望亭上方崖壁石刻“转法轮回”四个镏金大字。

(3)棋盘石

在岩里汤寨多位岗中有一块奇特的巨石,象一顶方桌,两边有小石两块象两个小凳子,传说很久以前村中有一个少年,上山砍柴,路过棋盘石,只见有两人对面而坐,在石表面下棋,旁边还放着仙桃,正在思索中,忽然青烟升起,二人腾云而去,原来下棋者是两个神仙,少年把此事告诉村人。于是棋盘石的故事就此传遍了。

6.4分期建设规划

6.4.1一期(启动期)

本项目先期启动以对现状已具基础条件的景点进行首期开发,使上旺村迅速形成较好的景观风貌,具备接待游客条件,聚集旅游人气,形成必要的旅游产业体系,尽快回笼资金,为下一步整体开发打下坚实基础,保证开发计划能稳步实施。

启动期开发项目:

为景区建设、初步营业期,开发游客服务中心、支书讲坛、露天表演台、大队餐厅、“江南大寨”历史资料珍藏室、知青“十三排”、东方“坎儿井”、知青茶园、江南“红旗渠”(以上为上旺村旅游项目)和通幽竹径、入口牌坊、岩里古街、岩里题记、芦苇堤管、岩里瀑布、对望亭、老鹰嘴、霖谷庵(以上为岩里村旅游项目)以及服务设施(住宿和餐饮),重点建设上旺村入口处、知青文化旅游产品和农家乐旅游产品,初步形成景区接待规模。

6.4.2二期(成熟期)

根据近期旅游区建设发展状况,并结合区域旅游业和经济发展趋势,调整、充实、提高原有项目,完成区内各功能区和景点建设;做到区内旅游设施完备,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健全,内外交通便捷,各功能区特色鲜明,旅游项目布局合理,形成有序的滚动发展模式。积极利用营销策略,在重点市场形成稳定的客源规模和数量增长,在目标市场逐步树立景区的知名度和在客源市场形成良好的口碑,最终成为绍兴县乡村旅游的亮点。同时,根据市场变化的特

点,景区调整经营方向和战略目标,使产品体系符合市场需求的变化。

成熟期开发项目:

大寨农庄、上旺史图墙、青少年夏令营、人定胜天(创业群雕)、农具展馆、知青文化街、知青文化长廊、竹林碧潭、躬耕园、(以上为上旺村旅游项目)和桃源山庄、毛竹湾长弄、桃源湿地、山地草甸、九级岭水库、棋盘石(以上为岩里村旅游项目)等

第七章土地利用及旅游专项规划

7.1 土地利用规划

7.1.1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2)区内绝大多数为风景观赏用地,除满足游览功能外,一般均以维持现状为原则;

(3)因地制宜的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发展符合旅游区特征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

(4)为满足规模旅游,可采取挖山、填平的方式扩大岩里村停车场的面积,注意生态恢复。

7.1.2 用地性质分析

在开发过程中基本不改变原用地性质。综合接待站、住宿接待区内的服务设施在原建筑上改造,基本建设不重新征用土地。

7.1.3产业发展方向与土地利用

(1)增加旅游服务用地,旅游服务用地以不占或尽量少占绿化用地为原则,尽量做到占地不占绿化。

(2)增加道路广场用地,以利于合理、方便、快捷地组织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满足旅游过程中就近、求便的要求。

(3)增加旅游设施和项目建设用地,同时对荒地进行绿化,在增强游赏性的前提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

7.1.4 用地规划

本规划将上旺村乡村旅游区用地分为以下几类:建筑用地、道路与广场用地、景观用地、绿地。

(1)建筑用地

包括旅游接待用地和旅游服务用地。该类用地规划后面积为0.51公顷,占到规划地土地总面积的0.034%。

(2)道路与广场用地

为了更好地方便旅游者游览,需要适当加大道路与广场用地比例,规划后道路与广场用地面积达到1.5公顷,占规划地土地总面积的0.1%。

(3)景观用地

为丰富上旺村乡村旅游区景观,对旱地及滨水进行景观处理,设置一些与环境相适应的景点,规划后景观用地面积为20公顷,占规划地土地总面积的1.3%。

(4)绿地

在保留现有成片绿化范围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绿化面积,并进行部分绿化改造。规划绿化后的面积达到1478公顷,占规划地土地总面积的98.5%。

7.1.5 用地平衡表

规划用地平衡表

7.1.6 土地征用

村规划区内设施基本上以原来建筑改造为主,现阶段不征用土地,以后随景区的发展调征土地征用。

7.2道路系统规划

7.2.1内部交通规划

(1)主干道

对上旺村至岩里村公路进行改造,增加交汇处,允许景区短驳车辆以及游览景区的中巴车、

小车等游客自有车辆通行。

(2)游览步道

上旺村乡村旅游区游步道路面考虑就地取材,以砂石、卵石路面为主,栈道采用钢筋混凝土修建,宽1.2-1.5米不等。在坡度大于8%的地段设台阶,台阶宽30CM、高10——12CM为一级,在特殊地段,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游步道施工时保持1%的纵向或横向坡度,以利排水。在高处及临水边设防护措施。

7.2.2 停车场规划

为妥善解决旅游区内的车辆停放,方便管理,规划考虑景点的游人规模、节假日高峰游人数,推算车流、人流及集散情况确定停车场面积,规划建设以下停车场:

主入口服务区停车场,面积2000平方米;岩里村停车场,面积1500平方米,停车场总面积3000平方米,按15平方米/个计算,共有200个停车泊位。

7.3 服务设施规划

7.3.1服务中心

(1)规划原则

●按各景区功能需要分级而设,集中与分散、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系统。

●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高、中、低相结合,季节性和永久性相结合。

●主题鲜明、风格突出,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色彩雅致,保护原始、质朴、野趣的自然生态情调。

(2)规划布局

规划以“服务就是产品”为指导思想,综合考虑上旺村乡村旅游区的特点,依据服务功能与规模大小划分等级,并充分考虑服务中心对区域开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规划一、二、三级服务中心如下:

按“总量控制,加强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开发建设方针,适当发展特色餐饮、旅游购物、文化消费等,完善商业网点。

7.3.2 旅游标识

按照国家标准,在主入口、主要景点和游步道旁设置指示牌、解说牌、导游图等,引导游客顺利游览。

7.3.3 公共卫生设施

规划公厕3个,采用水冲式,选址在村综合接待站、岩里村度假住宿接待区、九级岭水库附近处。公厕外观尽量天然化和景观化,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7.3.4 垃圾箱

按照环保要求和实际情况设置垃圾箱,游步道每80m设置一处,主干道每200m设置一处,造型要与环境相协调。建议统一采用水泥质树桩状垃圾箱,颜色为朱红色。

7.4 给排水规划

7.4.1给水规划

(1)规划目标

满足游客及景区工作人员工作和生活的用水需求,建设安全、可靠、卫生的给水管网。

(2)用水量预测

规划年均接待游客4万人次,年适游天数为300天,则日均游客接待量为134人次。按50升/人次·天的用水标准计算,旅游旺季游客比值为2,则:

日均用水量约为5.7吨/天,日最高用水量为11.4吨/天。

考虑部分景点及消防、环卫、绿化等用水可就近利用溪水,则部分消防、环卫用水及不可预见用水按生活用水的20%计,为1.14吨/天,日最高用水为2.28吨。

综合以上各项,景区总用水量约为6.84吨/天,日最高总用水量约为13.68吨/天。

(3)水源规划

根据景区地形地貌和空间分布特点,规划采用分区分散供水方式供水。

●村综合接待中心:利用上旺村供水系统供水.

●岩里村蓄水池:规划利用溪水引入高位水池,经消毒、沉淀、过滤等净化处理后供给各用水点。水池容量不低于20立方米。

(4)管网布置

给水管材选用镀锌钢管,入户管选用UPVC管、钢塑复合管。干管管径DN50-DN100,支管管径DN20。给水管原则上埋地敷设。

(5)供水工艺流程

自然水体—过滤池一高水位池一用水点

7.4.2排水规划

(1)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污水经管网收集处理达标后统一排放;雨水自然排放到就近水体。

(2)污水量预测

各区污水总量以各区用水量的70%计算, 景区总污水量约为4.79吨/天,日最高总用水量为9.58吨/天。

(3)设施与管网布置

主要为生活污水及餐饮污水,无重属及其它污染物。规划上旺村集中收集生活污水,分别布置地埋式污水处理器,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污水管道根据总体规划、道路和建筑的布置及地坪标高、污水去向等按管线短、埋深浅,重力自流的原则,沿道路和建筑物周边平行敷设,并尽量减小相互间及与其他管线的交叉。污水管径D200。污水管最大设计充满度为0.01——0.33,流速为0.6m/s——5m/s,坡度为0.004——0.161,局部管底标高差大于2m处,要设置落水井。

岩里村污水通过一根15厘米粗的污水管,将生活污水从居民家的化粪池中流到集水池,经水泵加压后进入人工湿地,进行自然净化后排入溪流。

(4)处理工艺如下

生活污水——格栅-——沉淀池(三圾)——无动力污水处理——农田或天然水体

部分不具备污水集中处理的公厕等,采用人力外运等方式处理,禁止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景区水体。其处理工艺如下:

生活污水一格栅——化粪池(生态公厕)一-人力外运――无动力污水处理——农田或天然水体。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整块人工湿地分成上池和下池两部分。上池填埋着泥土、沙石及微生物,里面埋着很多直径50厘米至160厘米粗细不同的管道,就像毛细血管一样,生活污水通过这些管道,均匀流入上池。

而种植的美人蕉、黑麦草、黄菖蒲,根系都很发达,可以伸长到一米多;生活污水中主要含的氮、磷等正是这些植物需要的肥料;而那些微生物能帮助这些植物吸收养分,尤其是天冷植物吸收量少时,这些微生物会形成厌氧的环境,加快氮、磷的分解。

经过植物吸收净化后的污水,由上池慢慢沉降到下池,经过进一步净化,汇总到六根集水管;这时,污水已经在这块人工湿地里经过4天时间,变成了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可以直接排放到溪流中。

7.5电力电信规划

7.5.1电力规划

(1)规划目标

规划电力设施网络应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适应性强的目标,电力规划应合理布局站点,完善供电网络。

(2)用电规划

规划景区总用电600KW,电力线接入南上电力网。在上旺村接待中心旁设置10KV的变电站,确保景区用电。电力线路按三级负荷标准考虑。室外配电箱采用放射方式向各建筑物配电箱供电,进户电源采用380/220伏三相四线制。电缆线路结合道路建设埋地敷设。同时,为了保证消防负荷及事故照明等应急电源的供电,规划配备相应功率的应急柴油机发电机组,作为停电时的备用电源。

7.5.2 通信规划

规划通讯由镇模块局接入点接入,有线电视由镇广电网接入。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拓展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国外案例: 一、法国普罗旺斯,拥有最丰富的乡村度假地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机会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格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二、澳洲葡萄酒庄园,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终,价格实惠著称。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的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远景案例: 一、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

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位于彭镇沿河坝村,紧邻成新蒲快速通道。占地约929亩,地势平坦,土壤质量较好。气候温和,发展条件较好。远景将康绿鲜以打造集示范、教育、生产、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为设计理念。立足生态原则,结合国内庄园的发展形势与优秀范例来进行布图与设计。此次设计灵感主要来自“田园地方”这一传统文化。设计以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方向为两条主要景观轴线,外轮廓形似卵圆形的多功能体验区是农庄的核心,象征“天圆”,内部道路系统围绕两条轴线分布,象征“地方”,以此实现外圆内方、天圆地方的分布方式。农庄的种植区栽植模式围绕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两条轴线来分布,道路系统围绕整个园区穿插分布,使整个园区感官上更具规模,操作上更科学合理,同时有利于作物接受充足光照,良好的生长。 二、仁寿清见开发示范园

2017年景区旅游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7年景区旅游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 (2) (一)公司的发展战略 (2) (二)公司近期发展目标 (3) 二、公司的发展计划 (4) (一)业务开发计划 (4) 1、酒店业务 (4) 2、索道缆车业务 (4) 3、旅游客运业务 (5) 4、旅行社业务 (5) (二)人员培养扩充计划 (6) (三)市场开发与营销网络建设计划 (6) (四)融资计划 (7) (五)组织机构调整计划 (8) 三、发展计划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和面临的主要困难 (9) (一)发展计划所依据的主要假设条件 (9)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 (9) 四、确保实现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10) 五、发展计划与现有业务的关系 (10)

一、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 (一)公司的发展战略 公司坚持“创造生活新方式,引领旅游业发展新潮头”、“敬业职业、诚信规范,成就旅客每一次完美的旅程”、“以人为本、共创共赢,演绎员工精彩人生”、“开放合作、阳光自信、简约激情、刚健自强,实现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以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提升景区形象和旅客满意度为要旨,以XY、DJ为核心,面向国内国际旅游市场,把握旅游消费理念不断升级的趋势,坚持走旅游专业化的道路。以现有经营格局为基础,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充分整合利用公司已有业务资源,持续提升业务水准,创新培育休闲度假等热点产品,适度扩大规模、增强核心景区服务设施的承载能力;坚持XY品牌化发展,巩固并稳步推进跨区域业务扩展实力,构筑区域性旅游综合体;抓住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机遇,推进旅游与文化、创意、体育、农业、林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打造著名品牌,走专业化、特色化、信息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把公司培育成为实力雄厚、业绩突出、人本亲和的国内一流旅游产业集团。 公司将以首次发行为契机,通过规范利用募集资金进行相应的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务布局,丰富服务产品结构,扩大业务规模,提高核心景区的服务设施承载能力,有效增强区域性行业竞争优势、确立领先地位;同时,依托公司长期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和

“古徽州、新黄山”乡村旅游策划方案【经典案例参考】

“古徽州、新黄山”乡村旅游策划方案【经典案例参考】 一、古徽州乡村旅游的提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愈向往走出喧闹的城市投奔自然,以期返朴归真、陶治情操、宁静安神,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奇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黄山市乡野风光迷人,古村落星罗棋布,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一座座青山绿水环抱的村落中,点缀着幢幢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村前田园遍布,到处弥漫着茶香、果香和稻香……“人尚古衣冠”的淳朴民风依然在这里延续,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深深浸润着这方热土,是中外游客回归自然、体验风情的美好家园。 “古徽州、新黄山”将成为我市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打造好古徽州、特别是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将是我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重点。古徽州乡村迷人的魅力、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谐安详的人文环境,为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要借助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期间举办的古徽州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古徽州乡村旅游线路推介、黟县乡村旅游考察、中国乡村旅游论坛举办、中国乡村旅游联盟建立等),进一步烘托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 二、黟县在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中的地位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万众瞩目和心向往之的地方;黟县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让人产生美好的憧憬。黟县理应成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的核心,要加大以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为龙头、其它特色各异的古村落和外围乡村景点为辅助,整合包装风景游览、文化考察和休闲度假兼备的古徽州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引领徽州乡村旅游走向世界。 三、古徽州乡村旅游的主题定位和口号 主题定位:中国画里乡村——徽州 水墨大徽州,江南挑花源 桃源意境以区别于江浙风情,并突出“水墨”色彩的艺术境界和徽文化底蕴,树立集自然生态美、生活方式美、文化艺术美于一体的大徽州文化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 宣传口号:我的家园——徽州

乡村旅游农家乐精典案例

乡村旅游规划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山合水易在规划乡村旅游中一贯遵从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主要就是大力发展城乡结合部和一些乡村的经济建设,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满足城市人接近自然的需求。 案例一: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面积450公顷,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饱蘸着祖国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雁南飞茶田把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营造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并融客家文化于其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农业开发、度假功能。在弘扬茶文化方面,创出了一个新的模式。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二十多荣誉称号。

案例二: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 长鹿农庄建于2002年,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鹿农庄是一个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最佳场所。 主要由“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五大园区组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吃:岭南特色农家美食

(完整版)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1 规划目的 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贯彻“科学规划、统一 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统筹泰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 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修编本规划。 2 规划范围与面积 2.1 风景名胜区范围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包括泰山主景区、蒿里山-灵应 宫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三大部分。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20.9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含岱庙地区)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南侧以环山路北侧 人行道北缘线为界,包含红门路、通天街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和岱庙 (含遥参亭和双龙池)四周向外扩100米范围。东侧主要以农业观光路, 局部以自然等高线为界;北侧从牛山口村西向北接现有道路,局部以泰山 林场管辖范围为界;西北侧、西侧主要以济南与泰安行政区划为界;西南 侧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规划道路、自然地形和曹家庄水库坝沿自然地形 接环山路为界。 蒿里山-灵应宫景区面积为0.3平方公里,以蒿里山周边道路(西至龙潭路,北至铁路用地南边界,南达灵山大街,东至校场街)和灵应宫文物保 护范围(单体外围10米范围)为界。 灵岩寺景区面积为28.5平方公里,基本遵循1993年国务院批复范围,东、北分别以方山东侧、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南以鸡鸣山至明 孔山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西以鸡鸣山及北侧山体的西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2.2核心景区 核心景区与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重合,面积53.7平方公里,占风景 名胜区总面积的38.4%。 2.3外围保护地带 规划范围以外设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19.7平方公里。其中泰山 主景区和蒿里山-灵应宫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连成一区,北侧、西北侧、西 侧以风景区范围外第一道山脊线为界,局部以马套村和曹家庄村行政边界 为界,西南侧、南侧、东南侧以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的环境协调区边界为界,东侧、东北侧以大津口乡行政边界为界,面积约118平方公里。灵岩 寺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西起104国道(灵岩广场),包括沿灵岩路南北两 侧各300m范围内的区域,东以灵岩寺景区边界为界,面积为1.7平方公里。

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 1 2020年4月19日

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 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 宁波英才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二0 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三章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第四章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专项规划 第七章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 附图: 1.区位关系图 2.旅游资源分布图 3.规划总图 4.规划结构图 5.旅游服务设施与交通规划图(暂缺) 6.入口迎宾区规划详图 7.烟草博物馆规划详图

8.民俗博物馆规划详图 9.民居博物馆规划详图(暂缺) 10.鉴湖广场区规划详图(暂缺) 11.善应庵规划详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浙东第一古街”---韩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南岸,属东钱湖南湖景系,横街历史文化景区,处于东经121o34ˊ,北纬29o52,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本次规划核心区域为韩岭行政村所在地,面积约为 0.44平方公里。考虑到项目远期发展及周边风景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规划涉及范围延展至:东起塔沙岭山脊线,南至林下山云南寺,西以象鼻山山脊为界,北至钱湖南岸延伸水域约350米左右,总面积约为 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根据<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韩岭老街开发利用方向的定位及韩岭区位与资源特点,本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目标为: ◆浙东古村风情旅游区 ◆东钱湖南湖区服务中心 三、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6 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1993.12 建设部发布 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996.7 省人大常委会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规划文本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Comprehensive Plan for Baiyunshan Scenic Area, Guangzhou 文本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目录 文本 第一章总则……………………………………………………………2 第二章景区范围、定位与发展目标……………………………………2 第三章规划分区、结构和布局…………………………………………2 第四章游人容量及生态原则…………………………………………3 第五章核心保护区保护规划…………………………………………4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7 第七章典型景观规划…………………………………………………8 第八章风景游赏规划…………………………………………………10 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17 第十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18 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19 第十二章市政设施规划………………………………………………21 第十三章消防规划……………………………………………………21 第十四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21 第十五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21 第十六章分期发展规划………………………………………………22 第十七章外围保护地带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31 第十八章环境影响

评价......................................................23 第十九章附则 (24) I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 Design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Comprehensive Plan for Baiyunshan Scenic Area, Guangzhou 文本 附图 核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范围图 规划设计总图 风景游赏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发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作用,有效地保护、合理地开发利用与科学地经营管理风景区,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文本适用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各地块及各类用地的保护、土地利用、建设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文本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第四条本文本涉及指标及其定量数据,是结合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特点而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规定。第五条规划年限为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25年,并考虑2025年以后的远景发展。 第二章景区范围、定位与发展目标 第六条风景区规划范围面积为21.80平方公里。 第七条风景区定位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两篇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两篇 篇一:乡村旅游规划方案研究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产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接待服务为一体的体验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具有乡土气息浓郁、投资较少、带动面大、旅游空间大、发展规模大、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乡村旅游旅游吸引物包括保护完好的自然资源、美丽的风光和宁静的环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住宿、土风十足的手工艺品和不可多得的物产、风味餐馆、传统民俗文化等等。 (一)规划原则 乡村旅游规划除了依据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性原则之外,还需强调以下原则: 1、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共同任务,乡村旅游规划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乡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好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就有了基础。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把旅游乡村的住宿、餐饮、旅游公厕、停车场、农产品购物点等配套设施与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村容整洁卫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游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各地的实践看,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容村貌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新农村建设,极大促进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交通、通信、卫生和饮水等条件的改善,使乡村旅游业的设施条件和自然环境大为改观。 2、突出优势 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丰富、规模宏大、种类多样,但是同时由于乡村产业的相似性,带来了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的相近。因此,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进行横向资源类比分析,突出区域优势,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突出优势,一是要突出乡村自然景观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乡村风光和山水景观;二是要突出乡村的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

策划项 书

一.活动策划的背景及现状: 近年来,万州区结合全区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际,积极探索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景区/“农家乐”和生态观光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模式。城区周边10余个镇乡初具规模,形成特色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区,乡村旅游推动旅游经济快速。甘宁镇:距万州主城28公里,因三国东吴大将甘宁故里而得名,2013年重庆市政府办公厅授予的第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甘宁镇以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为中心,东有白云洞,西有何其芳故居(筹备复建),贯峰书院、玫瑰香橙园、桑葚园,南有油菜花基地、万亩绿色大棚蔬菜基地,北有观赏水产养殖基地、古民居群等。近年来,甘宁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活动,开展了饶有情趣的“黑马油菜花节”、“桑葚采摘节”、“甘宁鼓乐文化节”等旅游活动,吸引远郊众多游客积极参与。 //现状分析:甘宁镇依托自身生态农业优势,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活动,但单一活动缺乏强有力的主体支撑,影响范围有限,仅限万州及较近周边区县客源,没有进一步延伸和扩大乡村品牌效力。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位于甘宁镇境内,原名青龙瀑布景区,万州金牌旅游名片。2009年浙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斥巨资重新定位重点打造,力争创建“一链多珠的国家AAAAA级瀑布类标杆旅游区”,已于2012年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目前正进行国家AAAAA级景区的升级改造。核心景区万州大瀑布宽115米,高64.5米,面积7417.5平方米,是亚洲已知面积最大的单挂瀑布,被誉为“亚洲第一瀑”,聚焦

国内外众多游客的目光,成为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现状分析: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注重对外品牌形象塑立及宣传,客源地遍布全国,在成渝两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在万州本土及周边区县缺乏沟通形象,大多市民局限过去认知,“瀑布无水/放水”,“基础设施落后”等等,没有体验大瀑布升级后的品质享受。 二.活动策划目的及意义: 1.策划目的: 1.1提档升级,品牌促销:甘宁镇打造万州乡村第一品牌游,有高品质的万州大瀑布景区作为品牌支撑主体,使得原本普通的生态农业观光活动提档升级,变成更具商业推广价值的品牌乡村旅游;同时,丰富的乡村旅游活动,也使得万州大瀑布景区更具民俗文化价值,可以在万州本地大打“乡村亲民牌”,让更多人体验瀑布升级后的各种惊喜。 1.2提高知名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甘宁镇联合万州大瀑布景区,开展整体系列乡村旅游季活动,可以丰富自身内涵,增加亮点,提高在公众知名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3服务旅游,带动经济:真正为市民提供更新更优更快的旅游服务,推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2.策划意义:策划品牌乡村游,打造多彩甘宁镇。通过开展整体系列乡村旅游季活动,使得甘宁镇成为万州乡村旅游的龙头镇。三.活动策划的宗旨及宣传口号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地围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优化区域布局、创新工作机制、促进资源整合、拓展功能内涵、培育产业品牌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拓展农业多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北京、江苏、浙江、重庆、天津的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如下。 1、北京:开展营销活动,实现乡村旅游有效供给 (1)整合资源、节庆营销 2013年,北京市农委整合郊区特色农产品资源,推出了“休闲农业季”系列活动(包括北京草莓季、樱桃季、花季、香草季、瓜季、鲜桃季等),并编写了《香草天空》、《北京瓜顶呱呱》、《京郊如此多娇》等主题宣传册,策划设计了《北京樱桃地图》等系列特色农产品地图,制作了《北京休闲农业季》2013笔记本,推出了约l000张精美图片,深受游客欢迎。这些活动以季为周期,以京郊特色、优质农产品为旅游吸物物,贯穿全年,带动市民到郊区采摘、休闲,把农村产业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郊区各区(县)还结合各自特点,举办了农耕节、美食节、采摘节、登山节、赏花节、滑雪节等宣传推介活动,累计有150多项。 (2)虚拟社区、网络营销 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针对青少年等特定消费群体,通过手机

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开展营销,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出了“农田观光使者”招募、农田观光使者采风、农田观光博客大赛等活动,吸引了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一批博主参加,发表大量农田观光主题博文,经过多次转发、评论,吸引了市民的眼球。从2011年开始,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举办了多期“凤凰乡村游、大美体验客”活动,大量网友在到京郊旅游观光、品尝京郊美食、体验农事活动时进行编辑、制作,并通过网络新媒体实时发布图文信息和游记,让潜在的旅游者获得了直观、即时、有用的信息。 2、江苏:加强功能拓展,延伸特色产业链 在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规模畜禽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注重农业功能的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延伸产业链条,把高效设施园艺业、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功能拓展成集生产、加工、科普、采摘、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提升经济与社会效益;二是挖掘产业内涵,将科技、文化、民间技艺、园林艺术等元素植入休闲农业,创新休闲农业产品,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如江苏如皋的花木盆景产业,融入了“两弯半”蟠扎技艺,创新出花木盆景休闲产品,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推动了花木之乡顾庄村特色产业发展。 3、浙江:注重机制创新,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1)创新完善投入机制

乡村旅游规划十一大经典案例分析

乡村旅游规划十一大经典案例分析案例一: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面积450公顷,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饱蘸着祖国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雁南飞茶田把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营造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并融客家文化于其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农业开发、度假功能。在弘扬茶文化方面,创出了一个新的模式。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二十多荣誉称号。 案例二: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

长鹿农庄建于2002年,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鹿农庄是一个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最佳场所。 主要由“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五大园区组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吃:岭南特色农家美食 住:超五星级湖景别墅 玩: 游乐城、欢乐岛主题乐园 赏: 农家五绝表演 娱: 度假村KTV、原始部落、瀑布游泳池、药浴温泉 购:特色购物一条街,汇聚东西南北地区各种驰名特产 案例三:湛江炭疗理休闲山庄 位于湛江市东海岸的破头区龙头莫村,结合滨海垂钓、美食的炭理疗美容保健休闲度假的旅游景点。分炭乐区、旅业区、旅游餐饮区、炭烧烤区、垂钓区和炭文化展示区等6个功能区。湛江炭疗理休闲山庄主要是以高温度烧炭过程炭窑余留的远红外线、负离子、纯氧热能对人体有益的物理作用,刺激皮肤出汗,促进人体和细胞新陈代谢,打通人体经络,

原乡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案例

原乡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案例——山合水易“龙岩洋畲原乡生态旅游度假区 修建性详细规划” 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原滋原味的生态乡村旅游,是现在人们追求的一种休闲度假方式。这样的乡村旅游项目要怎样规划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呢?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龙岩洋畲原乡生态旅游度假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该项目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洋畲村。洋畲村2006年开始发展旅游,柑橘采摘和农家乐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旅游配套明显不足,农业产业发展单一、区域发展的带动性差,产品链条短,休闲类产品欠缺等瓶颈问题。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深入调研并与各级领导、当地专家深度沟通后提出了打造“闽西第一山乡,百里生态画廊”的项目定位,同时提出通过“四大转 变”带动“五化发展”的洋畲乡村旅游升级的战略思路,实现“洋畲”的品牌化,形成最具“原乡”特色与乡土生活方式的特色生态体验产品,从而解决了洋畲村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福建省龙岩市洋畲村已被列为国家级生态文化示范村,是福建乡村旅游的明星村。 (一) 规划结构 根据考察研究,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将洋畲原乡生态文化度假区分为四个功能分区,分别是: 入口服务区 农庄休闲度假区 原乡生态体验区 森林养生游憩区(局部) (二) 游览线路规划

项目中的游览线路规划,主要依照“探村、探险、觅水、寻山”的路线展开。通过这四条线路对项目中各个景点的有效串联,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游览线路。 (三) 道路交通规划 1、车行交通规划 以原地块内道路为主骨架,对其进行加宽处理,局部进行调整,主干道红线宽度7米;各分区内部开辟次干道,红线宽度4米和5米。 2、游步道 规划区各主要景点均有游步道连接,采用木栈道、石阶、硬质铺地等形式,路面宽度1—2米。 3、停车场 为满足项目区内外交通的静态停车需求,在保留洋畲村停车场的基础上在入口服务区增加一处停车场为景区服务,停车位为327个。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龙岩洋畲原乡生态旅游度假区,是一个原乡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将醇厚的乡村气息呈现给游客的同时,也提升了洋畲及其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大纵湖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半湾湖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郑板桥

大纵湖旅游开发纲要
大纵湖旅游开发纲要
直指主题——大纵湖旅游开发三问?
1、走什么路? 2、举什么旗? 3、做什么事?
1、走什么路?——卓然不群的原生湿地开发模式
策划大纵湖旅游的新走向和差异化,必须要看看现在大纵湖走的是什么路,存在什么问题? 与盐城大纵湖形成对比
2、举什么旗? 中国原生态湿地度假目的地 游快乐之湖,距自然最近 天下蟹堡,醉意人生 3、做什么事?
? ? ? 一张旅游名片——蟹堡旅游名片 两条旅游线路——“太阳光”:水上游线;“四季花”:陆上游线 四种打造方式——设施娱乐化、场景戏剧化、景观故事化、文化百姓化

第一章 背景篇 Project Background

一、规划地概况
1、水城兴化
兴化市位于长江中下游里下河腹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 底蕴深厚,生态自然环境优越,素有“鱼米水乡”之称,是国家级生 态示范区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人文兴化
兴化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优秀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和扬州八怪郑板桥被誉为国际级文化名人, 南宋岳飞率部抗金留下了乌巾荡、旗杆荡、得胜湖人文美妙传说等故 事,大文学家范仲淹、文艺评论家刘熙载、中原才子宗臣、明朝三任 宰相高谷、吴生生、李春芳等一大批历代名贤名家都给我们留下了很 多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全市至今保留着许多古民居、古街巷及一系 列历史文化遗迹。
3、生态兴化
兴化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境内一马平川,水网密布,湖泊河 流星罗棋布,纵横交错。区域内得胜湖、大纵湖、郭真湖、乌巾荡、 旗杆荡、黑高荡等五湖八荡及河湖港汊构成了我市优美的田园风光和 独特的里下河原生态湿地旅游资源要素,特别是李中水上森林和缸顾 千岛垛田,每到菜花盛开的春天,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在省内外都 有较高的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2016年修编版)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6年修编版) 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

目录 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2) 第二章保护规划 (4) 第三章游赏规划 (9) 第四章设施规划 (12) 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17) 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 (18) 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 (20) 附表 (21) 附表1-1 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分级评价 (21) 附表2-1 文物保护单位 (23) 附表3-1 风景区游客容量 (24) 规划图纸 图0-1 区位关系图 图0-2 综合现状图 图0-3 规划总图 图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包括1-1、1-2两幅分图) 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 图3-1 游赏规划图 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4-2 游览设施规划图 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 图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 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加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严格保护和管理,有效指导利用与建设行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面积与范围 风景区总面积为153.12km2,地理座标为东经103°25'45″——103°38'15″,北纬30°52'29″——31°01'48″范围边界走向见图纸。 核心景区面积81.58km2;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3.28%。 结合风景区范围调整,划定8个城景交叉的管理地块,管理要求见表1-1。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以水利文化、宗教文化为底蕴,以卓越的古代水利工程、道教宫观、峡谷溪涧、生态山林为突出景观特征,具有游赏休闲、科教文化、生态涵养及大熊猫保护等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二)风景资源特征 智慧绝伦的水利工程,享誉海内的道教文化,悠久丰富的佛教文化,厚重丰富的历史遗胜,幽远变幻的山峰峡谷,幽深清秀的河溪潭瀑,幽静原始的生态山林。 (三)风景资源类型与评价 共178个景点,分属2大类、8中类、39小类;其中人文景点123个,自然景点55个。特级景点8个,一级景点32个,二级景点48个,三级景点56个,四级景点34个。 14处景群。其中人文类景群9处,自然类景群5处;特级景群3处,一级景群8处,二级景群3处。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近期2016~2020年。

云照村乡村旅游规划文本

云照村乡村旅游规划(文本) 概况 云照村位于锦屏县中西部高山区,距县城 46 公里,海拔800—1000米,在村的后山,也就是云照风景最美的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地势为平地和起伏相连的小山,最高的地带是一块比较平的,海拔高有一眼望三地的优势,黎平、天柱、湖南靖州等周边县群山远景尽收眼底,村里有300多户居民,1500多人口,均为苗族。云照村有四条分别从四个方向进来,交通便利。而且有千年参天大树。风景更是优美。 规划范围 项目区位于云照村,西自沙优,东到云照油山尽头,南自云照最高点坡的噶、北至云照村大寨、包括山体、参天大树区、农田区域,规划区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规划重点在坡的噶区域和大寨。 规划原则 规划应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特色原则、生态原则、环境保护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文化原则、居民利益协调原则、精品支撑原则、阶段式滚动开发原则、区域网络原则、产业联动原则。 旅游区性质 以“苗族文化和当地风光”为开发理念,以特色苗族文化、休闲度假为主题,以云照特有的风光,与设施、人居和谐的田园风光为载体的旅游度假区。集苗族服饰、银饰展览,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运动、康体、美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满足于现在浮华的生活节奏想要放松的一个休闲度假旅游区。 旅游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分析 一、综合服务区 1、云照文化背景分析 云照村全部是苗族,历史悠久。原先当地祖先是明朝由于躲避战争而逃到这里定居,《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易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所以现在村里都只是保存有苗衣服饰、银饰,当地还保存着许多以前的耕作的农具,因此可以设置一个展览当地文化的一个展览馆(云照文化区) 2、云照建筑分析 在建筑上,云照都是木制建筑,一般为三层构建,第一层一般为了解决斜坡地势不平的问题,所以一般为半边屋,堆放杂物或者圈养牲畜,第二层为正房,第三层为粮仓,有的人家专门在第三层设置“美人靠”供青年姑娘瞭望及展示美丽,以便和苗家阿哥建立初步关系。

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名称: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规划由来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位于陕西、甘肃两省接壤的宝鸡市陇县西南部,地处关山山脉的南端,该山脉又称陇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是关中平原的西北门户和天然屏障,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以高山草甸为主的具有欧陆风情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1′57″~106°36′30″,北纬34°41′40″~34°45′33″。 本区块内有森林、草地、山峦、丘陵、河谷、川地交织多变,天象和气候自然资源景观独特,春秋相连。这里的地貌与中欧阿尔卑斯山相似,幽涧水泽兼具,草原森林相间,地势广阔,水肥草美,牧马成群,景色秀丽。经过几年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基础,可满足国内外游客日益增长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求,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此次对关山草原旅游区进行的新一轮规划得到了陕西旅游集团在整体开发、技术与资金方面的支持,为关山草原旅游区的开发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关山的开发提出新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让关山这个绿色瑰宝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为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周边区块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条件,实现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旅游集团于2006年9月正式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陕西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景区概况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位于陕西、甘肃两省接壤的宝鸡市陇县西南部,地处关山山脉的南端,该山脉又称陇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是关中平原的西北门户和天然屏障,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以高山草甸为主的具有欧陆风情的省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地理坐标为东106°31′57″~106°36′30″,北纬34°41′40″~34°45′33″。

某旅游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第三章旅游规划 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 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 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九章植被规划 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 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 第十三章实施措施 第二部分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 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 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 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 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 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及资源条件 二、历史沿革 三、社会经济 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 一、景观资源概况 二、景观资源评价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参考 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五、规划期限 六、性质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一、总体布局 二、景点规划 第六章旅游规划 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三、旅游市场开拓 四、游览路线组织 五、旅游环境容量 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一、土地资源分析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三、土地利用原则 四、土地利用分配 五、景区用地平衡表 第八章专项规划 一、保护培育规划 二、典型景观规划 三、游览设施规划 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五、植被规划 六、基础工程规划 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八、分期发展规划 第九章实施措施 第三部分图件 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 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 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 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 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 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 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 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 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 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 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 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 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黄山风景旅游区总 体规划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25) 来源:黄山风景区管委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1982年完成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的一个优秀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黄山其后近20年,特别是进入世界遗产目录以前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对于世界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新的规划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以及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黄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利用和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1982年的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黄山在进入世界遗产目录后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需要。 为加强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黄山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制定<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25)>。 第二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科学保护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具体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统筹社区发展原则; 公众教育与游客体验原则; 2

可操作性原则; 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第三条规划期限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为至2025年。 共分两期: 近期: 至 ; 远期: 至2025年。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第四条规划范围 本次修编的规划范围仍为1988年国务院批复的空间范围,面积共160.6 平方公里。具体边界如下:新岭头起,沿山脊从青山岗直下石子源到寨西桥,从寨西经汤口—苦竹溪—山岔—乌泥关—北关桥—白亭—布水峰—槛窗峰—火龙尖—夫子峰—采石峰,从黄龙摆尾过河到二龙桥(这一段以东北坡山脚为界),再从二龙桥经芙蓉亭——小洋湖——大洋湖——竹溪——翠微寺(这一段以人行道为界),经翼然桥过青牛溪越官山岗,过”三道河”经贯顶山—石屋—小岭脚,穿过河流经外远屋—箬帽尖—来龙岗—罗丝亭至新岭头为止(此段以自然山脚、河流为界)。准确边界见规划图纸 第五条缓冲区范围 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范围包括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邻的五镇一场,即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以上述五镇一场的行政边界为界,总面积约为490平方公里 第六条性质 黄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天然美景; 是对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的自然栖息地; 是黄山画派的发祥地,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具有重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