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南大学结构化学Guassian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结构化学Guassian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结构化学Guassian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结构化学Guassian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

1.程序介绍和界面

Gaussian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量子化学综合软件包,它可以在不同型号的大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上运行。Gaussian 功能有: 过渡态能量和结构、键和反应能量、分子轨道、原子电荷和电势、振动频率、红外和拉曼光谱、核磁性质、极化率和超极化率、热力学性质、反应路径,计算可以对体系的基态或激发态执行。可以预测周期体系的能量,结构和分子轨道。因此,Gaussian 可以作为功能强大的工具,用于研究许多化学领域的课题,例如取代基的影响,化学反应机理,势能曲面和激发能等等。GaussView 是一个专门设计于Gaussian 配套使用的软件,其主要用途有两个构建Gaussian 的输入文件以图的形式显示Gaussian 计算的结果,除了可以自己构建输入文件外,GaussView还可读入ChemBio3D,HyperChem 和晶体数据等诸多格式的文件。从而使其可以于诸多图形软件连用,大大拓宽了使用范围。

2.构造二茂铁结构

首先我们构造环戊烯结构。利用环状基团工具中的环戊二烯基团按钮(GaussView没有环戊烯基团模型)点击空窗口,构造出环戊二烯。

用删除工具删除CH2的两个氢原子。再用加氢工具加一个氢原子即可得到正确取向的氢原子。用点群工具将该结构对称化为D5h点群(容差值为0.3),同时选中“Always track point group symmetry”。这样用键长工具将任一个C-C 键长设为1.44?,键型设为“共轭双键”,则其余四个C-C 键都拥有同等键长和键型。同时具有D5h点群对称性的环戊烯分子中心就是坐标原点。显示坐标轴,用鼠标操作使分子的xy平面大致处于屏幕平面,然后在坐标中心的位置点击添加一个虚原子,如下图所示。

构造另一个平行的环戊烯分子。打开晶体工具,选择c方向的晶格长度为3.33?,并设c方向的重复单元为2,点“Combine”合并,便得到如下图所示的两个相距3.33? 且平行的环戊烯结构。取消掉周期性条件。但此时可以看到坐标轴原点不在两分子的中点位置,这样不利于添加铁原子以及后续操作。为此,我们打开点群工具,将分子点群对称化为D5h,这样坐标轴原点就恰好在两分子的中点位置。由于二茂铁中两个环戊烯是交错的构象,所以将其中一个环戊烯绕分子主轴旋转36?既可(但事先必须打开点群工具将“Constrain to subgroup”设为C1,否则D5h的对称性限制使得该旋转操作无法进行),如下图所示。

接着用鼠标操作使分子的yz平面大致处于屏幕平面,在坐标中心的位置点击添加一个铁原子。用删除工具删除两个虚原子,但我们会看到残余的十个键(原先的C-X 键)。点击“重新键连”(“Rebond”)按钮即可消除那些残键。

最后用点群工具将整个分子对称化。但我们会发现尽管GaussView 识别分子属于D5d点群,但无论怎么点击“Symmetrize”按钮,分子仍然保持C1 点群。其原因是模型中仍有一些残键,这些残键是我们在使用晶体工具时留下的,因为当时的晶胞较小,相邻晶胞内原子自动成键。因此我们需要打开原子列表窗口,选中那些残键(元素符号“?”),然后删除即可。此时再对称化就能得到D5h的二茂铁结构。

3.获取有关参数

设定计算方法,Ground State 表示计算基态,DFT…表示用密度泛函理论,Unrestricted表示用非限制性的,即分别计算α电子和β电子;B3LYP 表示用的函数为B3LYP 函数。下一行为计算所用基组设置,本计算采用的基组为6-31G,后面的是加极化函数和弥散函数,暂时不考虑。Charge 表示计算分子所带电荷量,这里设为0,表示是中性分子;然后是自旋多重度spin,singlet 表示自旋多重度为1,分子中没有单电子。

设置作业标题,设置所需资源,%chk=1.chk 表示计算结果生成的chk 文件命名为1.chk,%mem=6MW 表示计算所需内存为6M,%nproc=1 表示所需cpu 数目为1。下一个为General,去掉所有的钩,后面的Guess (初始猜测)、NBO(成键轨道分析)和Solvation(溶剂化)不用管。

计算完毕后,按照提示关闭窗口并打开运算好的文件:1.chk文件和1.log文件。打开文件,在1.chk 单击可查看键长和查看键角,在1.log文件中得到光谱数据。单击可查看分子轨道。

选择不同的method,并对计算效率等参数进行相应比较。

中南大学C++实验报告

《C++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上机内容: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 数据类型和表达式 专业班级:电气信息类1203班 学号:0909120320 姓名:李湖 日期:2013年3月16日

目录 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 3.程序源码 4.调试结果 5.实验心得

程序设计实验(一) 1、实验目的 (1)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结构和特点。 应学会在一种以上的编译环境下运行C++的程序,建议学习并 掌握Visual C++ 6.0和GCC(RHIDE和DJGPP)的使用方法。2、实验内容和步骤 (1)检查所用所用的计算机系统是否已安装了C++编译系统,并确定他所在的子目录。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 统,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如果想查找Visual C++ 6.0,可以单击Windows桌面上“开 始”按钮,在菜单中选择“查找”窗口,在“名称”栏中 输入文件名“Microsoft Visual C++ 6.0”,请注意搜索范围, 应当使“搜索”栏中的内容为“C:\”,表示从C盘根目录 开始寻找,即搜索整个C盘。单击“开始查找”按钮, 系统会自动在指定的范围内找寻所需的文件,如果找到, 就会显示出文件路径,如“C:\Windows 000\Start Mean\Program\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表示在

C:\Windows 000\Start Mean\Program\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文件中有Visual C++ 6.0。也可以选择Windows 桌面上的“开始”—>“程序”命令,在其弹出的菜单中 选择“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命令,再在其子菜单中 查有无“Microsoft Visual C++ 6.0”命令。如果在安装时采 用系统提供的默认方式安装,应该在这个位置找到 Microsoft Visual C++ 6.0。 如果想查找RHIDE和DJGPP,只须选择“开始”—>“查找(F)”—>“文件或文件夹(F)”命令,并指定RHIDE 和DJGPP即可。 (2)在Visual C++环境下编译和运行C++程序。 在第一次上机时,按以下步骤建立和运行C++程序: ①先进入Visual C++ 6.0环境。 ②按照第15章15.2节介绍的方法,在自己指定的子目录中 建立一个名为test.cpp的新文件(此事尚未向文件输入内 容)。 ③从键盘输入以下程序(第1章第8题): int main(); { int a,b; c=a+b; cout>>”a+b=”>>a+b;

中南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截图完整)

中南大学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数字基带信号 1、实验名称 数字基带信号 2、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 3 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 3 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 3 (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3、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HDB 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 3 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 3 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 3 、AMI译码输出波形。 4、基本原理(简写)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 3 编译码模块。 1、数字信源 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终端,模块内部只使用+5V电压,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1-3所示(见附录)。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此NRZ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实验电路中数据码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帧同步码及无定义位用绿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发光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码,熄状态表示0码。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CLK 晶振信号测试点 ? BS-OUT 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2个) ? FS 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 NRZ-OUT(AK) NRZ信号(绝对码)输出点/测试点(4个) 图1-1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 ?晶振CRY:晶体;U1:反相器7404 ?分频器U2:计数器74161;U3:计数器74193;U4:计数器40160 ?并行码产生器K1、K2、K3:8位手动开关,从左到右依次与帧同步码、数

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实验报告中南大学粉冶院

实验一恒电位法测定阳极极化曲线 一、目的 1.了解金属活化、钝化转变过程及金属钝化在研究腐蚀与防护中的作用。 2.熟悉恒电位测定极化曲线的方法。 3.通过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学会选取阳极保护的技术参数。 二、实验基本原理 测量腐蚀体系的极化曲线,实际就是测量在外加电流作用下,金属在腐蚀介质中的电极电位与外加电流密度(以下简称电密)之间的关系。 测量极化曲线的方法可以采用恒电位和恒电流两种不同方法。以电密为自变量测量极化曲线的方法叫恒电流法,以电位为自变量的测量方法叫恒电位法。 一般情况下,若电极电位是电密的单值函数时,恒电流法和恒电位法测得的结果是一致的。但是如果某种金属在阳极极化过程中,电极表面壮态发生变化,具有活化/钝化变化,那么该金属的阳极过程只能用恒电位法才能将其历程全部揭示出来,这时若采用恒电流法,则阳极过程某些部分将被掩盖,而得不到完整的阳极极化曲线。 在许多情况下,一条完整的极化曲线中与一个电密相对应可以有几个电极电位。例如,对于具有活化/钝化行为的金属在腐蚀体系中的阳极极化曲线是很典型的。由阳极极化曲线可知,在一定的电位范围内,金属存在活化区、钝化过渡区、钝化区和过钝化区,还可知金属的自腐蚀电位(稳定电位)、致钝电密、维钝电密和维钝电位范围。 用恒电流法测量时,由自腐蚀电位点开始逐渐增加电密,当达到致钝电密点时金属开始钝化,由于人为控制电密恒定,故电极电位突然增加到很正的数值(到达过钝化区),跳过钝化区,当再增加电密时,所测得的曲线在过钝化区。因此,用恒电流法测不出金属进入钝化区的真实情况,而是从活化区跃入过钝化区。 图1 恒电位极化曲线测量装置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电化学工作站CHI660D、铂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碳钢、天平、量筒、烧杯、 电炉、水砂纸、U型管 蒸馏水、碳酸氢铵、浓氨水、浓硫酸、琼脂、氯化钠、氯化钾、无水乙醇、棉花 四、实验步骤 1.琼脂-饱和氯化钾盐桥的制备 烧杯中加入3g琼脂和97ml蒸馏水,使用水浴加热法将琼脂加热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30克KCl充分搅拌,KCl完全溶解后趁热用滴管或虹吸将此溶液加入已事先弯好的玻璃管中,静置待琼脂凝结后便可使用。 2.溶液的配制 (a) H2SO4溶液(0.5 M)的配制:烧杯内放入475 mL去离子水,加入 浓硫酸25 mL,搅拌均匀待用; (b) NH4HCO3-NH4OH溶液的配制:烧杯中放入700 mL去离子水,加 入160 g NH4HCO3,65 mL浓氨水,搅拌均匀。 (c)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3.操作步骤 (1)用水砂纸打磨工作电极表面,并用无水乙醇棉擦试干净待用。 (2)将辅助电极和研究电极放入极化池中,甘汞电极浸入饱和KCl溶液 中,用盐桥连接二者,盐桥鲁金毛细管尖端距离研究电极1~2mm左右。 按图1连接好线路并进行测量。 (3)测碳钢在H2SO4溶液和NH4HCO3-NH4OH溶液中的开路电压,稳定 5min。 (4)在-0.9 V和1.2 V (相对饱和甘汞电极:SCE),以0.05,0.01和0.005 Vs-1的扫描速度测定碳钢在H2SO4溶液和NH4HCO3-NH4OH溶液中阳极极 化曲线。 (5)存储数据,转化为TXT文本,用ORIGIN软件做图。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1.绘制碳钢在H2SO4溶液和NH4HCO3-NH4OH溶液中阳极极化曲线;

腐蚀电化学实验报告

腐蚀电化学分析 杨聪仁教授编撰一、实验目的 以电化学分析法测量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速率。 二、实验原理 2-1 腐蚀形态 腐蚀可被定义为材料受到外在环境的化学侵蚀而导致退化的象。大多数材料的腐蚀包含了由电化学引起的化学侵蚀。我们可根据被腐蚀金属的表面,简便地将腐蚀型态分类,如图一。有许多类型易被辨识,但各种腐蚀类型彼此间都有某种程度的关连。这些类型包括: 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应力腐蚀 化学或两金属腐蚀冲蚀腐蚀 孔蚀腐蚀涡穴损伤 间隙腐蚀移擦腐蚀 粒间腐蚀选择性腐蚀 均匀或一般侵蚀腐蚀 均匀腐蚀是指当金属处于腐蚀环境时,金属整个表面会同时进行电化学反应。就重量而言,均匀腐蚀是金属所面临的最大腐蚀破坏,尤其是对钢铁来说。然而,它很容易藉由保护性镀层、抑制剂及阴极保护等方法来控制。 化学或两金属腐蚀 由于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电位,因此当要将不同金属放在一起时,必须格外小心,以免产生腐蚀现象。两金属化学腐蚀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阳极与阴极的比率,也就是面积效应(area effect)。阴极面积大而阳极面积小是一种不利的面积比率,因为当某特定量的电流经过金属对时,例如不同尺寸的铜极及铁极,小电极的电流密度会远大于大电极,因此小阳极将会加速腐蚀。所以大阴极面积对小阳极面积的情形应尽量避免。 孔蚀腐蚀 孔蚀是会在金属上产生空孔的局部腐蚀类型。此类型的腐蚀若造成贯穿金属的孔洞,则对工程结构会有相当的破坏效果。但若没有贯穿现象,则小蚀孔有时对工程设备而言是可接受的。孔蚀通常是很难检测的,这是因为小蚀孔常会被腐蚀生成物覆盖所致。另外蚀孔的数目及深度变化也很大,因此对孔蚀所造成的破坏不太容易做评估。也因为如此,由于孔蚀的局部本质,它常会导致突然不可预测的破坏。蚀孔会在腐蚀速率增加的局部区域发生。金属表面的夹杂物,其他结构不均匀物及成份不均匀处,都是蚀孔开始发生的地方。当离子和氧浓度差异形成浓淡电池时也可产生蚀孔。 间隙腐蚀是发生于间隙及有停滞溶液之遮蔽表面处的局部电化学腐蚀。若要产生间隙腐蚀,必须有一个间隙其宽度足够让液体进入,但却也可使液体停滞不流出。因此,间隙腐蚀通常发生于开口处有百万分之几公尺或更小宽度的间隙。 粒间腐蚀

中南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六)

实验六 1.需求分析 2.二分查找算法(设计性实验) 问题描述 从键盘读入一串整数和一个待查键,查找在该整数串中是否有这个待查键。如果有,就输出它在 整数串中的位置;如果没有,输出1。 基本要求 掌握二分查找算法。 测试数据 由读者依据软件工程的测试技术自己确定。注意测试边界数据,如单个结点。 实现提示 利用二分查找算法查找实现。 4.简单个人电话号码查询系统(综合性实验) 问题描述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查找某个人或某个单位的电话号码,本实验将实现一个简单的个人电话 号码查询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如姓名等)进行快速查询。 基本要求 (1) 在外存上,用文件保存电话号码信息。 (2) 在内存中,设计数据结构存储电话号码信息。 (3) 提供查询功能:根据姓名实现快速查询。 (4) 提供其他维护功能,如插入、删除、修改等。 测试数据 由读者依据软件工程的测试技术自己确定。注意测试边界数据,如单个结点。 实现提示 由于要管理的电话号码信息较多,而且要在程序运行结束后仍然保存电话号码信息,所以电话号码 信息采用文件的形式存放到外存中。在系统运行时,要将电话号码信息从文件调入内存来进行查找等操作。为了接收文件中的内容,要有一个数据结构与之对应,可以设计如下结构类型的数组来接收数据。const int max=10; struct TeleNumber { String name;// 姓名 String phoneNumber,// 固定电话号码 String mobileNumber,// 移动电话号码 String email;// 电子邮箱 }Tele[max]; 为了实现对电话号码的快速查询,可以将上述结构数组排序,以便应用二分查找,但是,在数组 中实现插入和删除操作的代价较高。如果记录需频繁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可以考虑采用二叉排序树组织电话号码信息,这样查找和维护都能获得较高的时间性能。更复杂地,需考虑该二叉排序树是否平衡,如何使之达到平衡。

综合化学实验报告浸渍法

综合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浸渍法制备Pd/γ-Al2O3催化剂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学生姓名张宇周超朱军洁 专业化学 学号70 71 72 年级2013 指导教师王永钊

浸渍法制备Pd/γ-Al2O3催化剂 张宇周超朱军洁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浸渍法是将载体浸泡在含有活性组分(主,助催化剂组分)的可溶性化合物溶液中,接触一定的时间后除去过剩的溶液,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即可制得催化剂。本实验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负载型Pd/γ-Al2O3催化剂。实验中首先测出γ-Al2O3的饱和吸附量,进而计算出采用等体积浸渍法时所需的含有活性组分Pb2+的PbCl2溶液和水的量,然后将载体γ-Al2O3浸泡在适量的含有活性组分Pb2+的PbCl2溶液与适量的水的混合液中,接触一定的时间后,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即可制得催化剂。 关键字:等体积浸渍法催化剂Pd/γ-Al2O3 0 引言: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很多,工业上使用的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沉淀法,浸渍法,机械混合法,离子交换法,熔融等[1]。由于制备方法的不同,尽管原料和用量完全一样,但所制得的催化剂的性能仍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浸渍法是将载体浸泡在含有在活性组分(主,助催化剂组分)的可溶性化合物溶液中,接触一定的时间后除去过剩的溶液,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即可制得催化剂[2]。由于浸渍法比较经济,且催化剂形状、表面积、孔隙率等主要取决于载体,容易选取。等体积浸渍法是预先测定载体吸入溶液的能力,然后加入正好使载体完全浸渍所需的溶液量,这种方法称为等体积浸渍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省去过滤多余的浸渍溶液的步骤,而且便于控制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因此,本实验采用等体积浸渍法[3][4]制备负载型Pd/γ- Al2O3催化剂。实验中首先测出γ- Al2O3的饱和吸附量,进而计算出采用等体积浸渍法时所需的含有活性组分Pb2+的PbCl2溶液和水的量,然后将载体γ- Al2O3浸泡在适量的含有活性组分Pb2+的PbCl2溶液与适量的水的混合液中,接触一定的时间后,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即可制得催化剂。 1.载体的选择和浸渍液的配制[5] (1)载体的选择浸渍催化剂的物理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体的物理性质,载体甚至还影响到催化剂的化学活性。因此正确的选择载体和对载体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是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载体种类繁多,作用各异,有关载体的选择要从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方面考虑。物理因素指的是颗粒大小,表面积和孔结构。通常采用已成型好的具有一定尺寸和外形的载体进行浸渍,省去催化剂的成型。化学因素指的是载体可分为三种情况:(ⅰ)惰性载体,载体的作用是使活性组份得到适当的分布;(ⅱ)载体与活性组分有相互作用,它使活性组分有良好的分散并趋于稳定,从而改变催化剂的性能(ⅲ)载体具有催化作用,载体除有负载活性组分的功能外,还与所负载的活性组分一起发挥自身的催化作用。 (2)浸渍液的配制进行浸渍时,通常并不是用活性组分本身制成溶液,而是用活性组分金属的易容盐配成溶液,本实验采用PbCl2溶液。所用的活性组分化合物应该是易溶于水的,而且在焙烧时能分解成所需活性组分,或在还原后变成金属活性组分;同时还必须使无用组分,特别是对催化剂有毒的物质在热分解或还原过程中挥发出去。因此常用的是硝酸盐,铵盐,有机盐。一般以去离子水为溶剂,但当载体易溶于水或活性组分不溶于水时,则可用醇或烃作为溶剂。 2.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分布与控制[6] 浸渍时溶解在溶剂中含活性组分的盐类(溶质)在载体表面的分布,与载体对溶质和溶剂的吸附性能有很大的关系。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中南大学

操作系统原理试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CPU调度 一、实验内容 选择一个调度算法,实现处理机调度。 二、实验目的 多道系统中,当就绪进程数大于处理机数时,须按照某种策略决定哪些进程优先占用处理机。本实验模拟实现处理机调度,以加深了解处理机调度的工作。 三、实验题目 1、设计一个按优先权调度算法实现处理机调度的程序; 2、设计按时间片轮转实现处理机调度的程序。 四、实验要求 PCB内容: 进程名/PID; 要求运行时间(单位时间); 优先权; 状态: PCB指针; 1、可随机输入若干进程,并按优先权排序; 2、从就绪队首选进程运行:优先权-1/要求运行时间-1 要求运行时间=0时,撤销该进程 3、重新排序,进行下轮调度 4、最好采用图形界面; 5、可随时增加进程; 6、规定道数,设置后备队列和挂起状态。若内存中进程少于规定道数,可自动从后备 队列调度一作业进入。被挂起进程入挂起队列,设置解挂功能用于将指定挂起进程解挂入就绪队列。 7、每次调度后,显示各进程状态。 实验二:内存管理 一、实验内容 主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目的 帮助了解在不同的存储管理方式下,应怎样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三、实验题目 在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最先适应算法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四、实验要求 1、自行假设主存空间大小,预设操作系统所占大小并构造未分分区表; 表目内容:起址、长度、状态(未分/空表目) 2、结合实验一,PCB增加为: {PID,要求运行时间,优先权,状态,所需主存大小,主存起始位置,PCB指针} 3、采用最先适应算法分配主存空间; 4、进程完成后,回收主存,并与相邻空闲分区合并 .1、Vo类说明(数据存储结构) 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 Public class PCB{ //进程控制块PCB,代表一个进程 //进程名,作为进程的标识; private String name; //要求运行时间,假设进程运行的单位时间数; private int time; //赋予进程的优先权,调度时总是选取优先数小的进程先执行; private int priority; //状态,假设有“就绪”状态(ready)、“运行”状态(running)、 //“后备”状态(waiting)、“挂起”状态(handup) private String state; //进程存放在table中的位置 private int start; //进程的大小 private int length; //进程是否进入内存,1为进入,0为未进入 private int isIn; //进程在内存中的起始位置 private int base; //进程的大小 private int limit; //一些get和set方法以及构造器省略… };

中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报告机类

机械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类) 中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011年8月 目录 训练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1) 实验二动平衡实验 (3) 实验三速度波动调节实验 (4) 实验四机构创意组合实验 (5) 实验五平面机构创新设计及运动测试分析实验 (6) 实验六螺栓联接静动态实验 (7) 实验七螺旋传动效率实验 (8) 实验八带传动实验 (9) 实验九液体动压轴承实验 (10) 实验十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12) 实验十一滚动轴承综合性能测试分析实验 (13) 实验十二机械传动设计及多轴搭接实验 (14) 实验十三减速器拆装实验 (15)

训练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机构自由度与原动件的数目各为多少?当机构自由度=原动件的数目,机构的

运动是否确定? 五.收获与建议

实验二动平衡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实验数据 实验转速: 四.思考题: 转子动平衡为什么要在左右两个平面上进行平衡?

实验三速度波动调节实验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实验数据 1?当转速不变时,采用不同的飞轮,数据记录: 结论:当转速不变时,飞轮转动惯量越大,则机构的速度波动越二?当飞轮不变时,转速变化,数据记录: 结论:当飞轮不变时,转速越大,则机构的速度波动越

实验四机构创意组合实验 专业班级第组姓名成绩 一、机构运动简图(要求符号规范标注参数) 二、机构的设计方案图(复印件) 三、机构有____________个活动构件?有______个低副,其中转动副_______个, 移动副__________个,有____________复合铰链,在_________处?有________处?有__________个虚约束,在__________处? 四、机构自由度数目为F=3n-2PL-PH=3X-2X-0= 五、机构有_________个原动件 在_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驱动,在__________处用___________驱动? 六、针对原设计要求,按照实验结果简述机构的有关杆件是否运动到位?曲柄是 否存在?是否实现急回特性?最小传动角数值?是否有“卡住”现象?(原无要求的项目可以不作涉及) 七、指出在机构中自己有所创新之处? 八、指出机构的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简述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中南大学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实验报告整理

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 实验报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机制**** 姓名:张** 学号: *********** 指导教师:李** 时间: 2018-11-12 实验一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运行实验 1.实验目的 (1)通过操作MES终端软件,实现对柔性制造系统的任务下达和控制加工,让学生

了解智能制造的特征及优势。 (2)通过创意性的实验让学生了解自动化系统总体方案的构思。 (3)通过总体方案的构思让学生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学会绘制控制系统流程图,掌握物料流、信息流、能量流的流动路径。 (4)通过总体方案的构思让学生掌握各机械零部件、传感器、控制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5)通过实验系统运行让学生了解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是采用何种元器件来实现的,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 2.实验内容 (1)仔细观察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实现,了解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各个模块,熟悉各个模块的机械结构。 (2)了解各种典型传动机构的组装、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实现运动方向和速度的改变; (3)学习多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 (4)了解典型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驱动方式和性能; (5)理解柔性制造系统的工作原理,完成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组装; (6)实现对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与检测,完成工件抓取、传输和加工。

3.实验步骤 (1)柔性制造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进行检测单元的设计; (3)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4)上下料机构的组装与检测控制; (5)物料传输机构的组装与实现; (6)柔性制造系统各组成模块的连接与控制; (7)柔性制造系统各组成单元的状态与工件状态位置的检测; (8)对机器人手动操作,实现对工件的抓取、传输。 4. 实验报告 ①该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由哪几个主要的部分组成; 主要由:总控室工作站、AGV小车输送物料机构、安川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法那科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ABB机器人组装工作站、视觉检测及传送工作站、激光打标工作站、堆垛机及立体仓储工作站。 ②画出该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物料传输系统结构简图;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基本上从实验中发觉归纳出来的。并且,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究和检验。尽管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化学的飞快进步差不多产生了各种新的研究办法,但是,实验办法仍然是化学别可缺少的研究手段。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索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索别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并且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进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别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索的重要形式。 用化学实验的办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养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经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经过使用探索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进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目的。 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 《一般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脚于学生习惯现代日子和以后进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质,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办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办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心的体现。因此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进展。”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经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索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索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具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化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依照新的教学理念及由此产生的新课程标准,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别难发觉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要紧方面的转变: 1、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这算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探索化[2]。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索化设计,这关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质主动、全面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必修1中“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索实验,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实验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具实验方案,让学生参考并尝试利用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小结交流探索活动的收获。如此的实验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并且又锻炼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索的动手能力。 另外,新课标别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给教师制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提供空间。教师经过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观看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其活动指向是学生自主观看、分析考虑、交流讨论、实验研究,别是教师单纯的表演或展示。从这一角度看,它和学生实验一样,基本上学生的活动。在新课标中也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实现从“单兵作战”的自发研究向群众性研究与组队研究的“两条腿走路”转变。 2、从只重视理论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转变,更加重视化学实验与日子、技术的联系,注重用实验探索的办法解决实际咨询题;使学生的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模式,更习惯开放式学习的需要,这算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日子化[2]。 新课标“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动身,让他们在熟悉的日子情景中学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了解化学。此外,

中南大学液压传动试验报告书

液压传动与控制实验指导书 2018.9 实验一液压流体力学实验 实验二液压传动基础实验 实验三液压系统节流调速和差动回路实验 实验一液压流体力学实验 液压流体力学实验实验设备: 实验台参数: 潜水泵:型号HQB-2500;最大扬程:2.5m;最大流量:2000L/h; 额定功率:55W;电源:单相~220V。 恒压水箱:长×宽×高=280×420×400; 实验管A:管径Φ14,长约1.2 (m),沿程损失计算长度L=0.85 (m); 雷诺数实验水位:H=250~280(可调); 实验管B:小管内径Φ13.6,大管内径Φ20.2,轴线高度差140,总长约1.2 (m); 伯努利方程实验水位:H=370(可调); 实验台总尺寸:长×宽×高=1730×540×1470。 实验管道中液流循环如下(见图1) : ⑴.实验台由泵7供水到恒压水箱22,水箱内液体分别由实验管A(雷诺实验)和实验管B(伯努利方程实验)流入辅助水箱14,再返回到供水水箱8中循环使用。 ⑵.雷诺实验:颜色水容器1的颜色水径调节阀2调节,进入实验管A,随A管内的流动水一起运动,显示有色的流线;经节流阀9流出的微染色水,在辅助水箱14中与消色剂储器注入的消色剂混合,使有色水变清。 ⑶.实验中基准水平面的选取。 用本实验装置做以上各项实验时,其基准水平面一律选择为工作台面板的上平面。 ⑷.本实验指导书中各项实验所涉及的运算,均采用国际单位制。

1 雷诺实验 雷诺数是区别流体流动状态的无量纲数。对圆管流动,其下临界雷诺数 Re为2300 ~ c 2320。小于该临界雷诺数的流体为层流流动状态,大于该临界雷诺数则为紊流流动状态。工程上,在计算流体流动损失时,不同的Re范围,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因此观察流体流动的流态,测定临界雷诺数,是《流体力学》课程实验的重要内容。 (一)、实验目的要求: ①.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性; ②.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判别准则;

化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化学实验报告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虽然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化学的飞速进步已经产生了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实验方法仍然是化学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是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合作开展化学实验研究。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使用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班级机械1301 姓名黄佳清 学号 07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姓名:黄佳清班级:机械1301 学号: 07 实验日期: 2015 年 10 月 18 日指导教师:成绩: 1. 实验目的 (1)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要求:能正确地采集样本数据,并能通过对样本 数据的处理,正确绘制出加工误差的实验分布曲线和图。 (3)能对实验分布曲线和图进行正确地分析,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 稳定性做出准确的鉴别。 (4)培养对加工误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2.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1.按加工顺序测量工件的加工尺寸,记录测量结果。 2.绘制直方图和分布曲线 1)找出这批工件加工尺寸数据的最大值x max和最小值x min,按下式计算出极差R。 R=x max一x min 2)确定分组数K(K一般根据样本容量来选择,建议可选在8~11之间)。 3)按下式计算组距 d。 4)确定组界(测量单位:微米)。 5)做频数分布表。 6)计算x和 。 7)画直方图 以样本数据值为横坐标,标出各组组界;以各组频率密度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8)画分布曲线 若工艺过程稳定,则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若工艺过程不稳定,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曲线。画出分布曲线,注意使分布曲线与直方图协调一致。 9)画公差带 在横轴下方画出公差带,以便与分布曲线相比较。 3.绘制图 1)确定样组容量,对样本进行分组

样组容量m 通常取4或5件。按样组容量和加工时间顺序,将样本划分成若干个样组。 2)计算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 对于第i 个样组,其平均值和极差计算公式为: ∑==m j ij i x m x 1 1 式中 ——第i 个样组的平均值; ——第i 个样组的标准差; ——第i 个样组第j 个零件的测量值;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大值;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小值 3)计算图控制限(计算公式见实验原理) 4)绘制 图 以样组序号为横坐标,分别以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R 为纵坐标,画出图,并在图上标出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 4. 按下式计算工序能力系数Cp 5. 判别工艺过程稳定性 可按下表所列标准进行判别。注意,同时满足表中左列3个条件,工艺过程稳定;表中右列条件之一不满足,即表示工艺过程不稳定。

中南大学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设计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学号: 姓名:

目录 实验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三、设计思路 (4) 四、关键代码 (4) 五、实验截图 (5) 六、源代码 (5) 实验2 使用LRU 方法更新Cache (8) 一、实验目的 (8) 二、实验内容 (8) 三、设计思路 (9) 四、程序截图 (9) 五、实验代码 (9) 实验总结 (16) 参考文献 (16)

实验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指令编码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 二、实验内容 1. 使用编程工具编写一个程序,对一组指令进行霍夫曼编码,并输出最后的编码结果以及对指令码的长度进行评价。与扩展操作码和等长编码进行比较。 2. 问题描述以及问题分析 举例说明此问题,例如: 下表所示: 对此组指令进行 HUFFMAN 编码正如下图所示: 最后得到的HUFFMAN 编码如下表所示:

最短编码长度为: H=0.45*1+0.30*2+0.15*3+0.05*4+0.03*5+0.01*6+0.01*6=-1.95. 要对指令的操作码进行 HUFFMAN 编码,只要根据指令的各类操作码的出现概率构造HUFFMAN 树再进行 HUFFAM 编码。此过程的难点构造 HUFFMAN 树,进行 HUFFAM 编 码只要对你所生成的 HUFFMAN 树进行中序遍历即可完成编码工作。 三、设计思路 观察上图,不难看出构造 HUFFMAN 树所要做的工作:1、先对各指令操作码的出现概率进行排序,构造一个有序链表。2、再取出两个最小的概率节点相加,生成一个生的节点加入到链表中,同时从两表中删除此两个节点。3、在对链表进行排序,链表是否只有一个节点,是则 HUFFAN 树构造完毕,否则继续做 2 的操作。为此设计一个工作链表(链表的元素时类,此类的功能相当结构。)、HUFFMAN 树节点、HUFFMAN 编码表节点。 四、关键代码 哈夫曼树重点在于如何排列权值大小不同的结点的顺序 private int leafNum; //叶子结点个数 private HaffmanNode[] hnodes; //哈夫曼树的结点数组 public HaffManCode(double[] weight) //构造指定权值集合的哈夫曼树 { int n = weight.length; //n个叶子结点 this.leafNum = n; this.hnodes = new HaffmanNode[2*n-1]; //n个叶子结点的哈夫曼树共有2n-1个结点 for(int i=0; i

中南大学x射线实验报告参考

中南大学 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同组者 月日指导教师 实验 日期 评分分评阅人评阅日期 实验目的 1)掌握X射线衍射仪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 2)掌握X射线衍射实验的样品制备方法; 3)学会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实验参数设臵,独立完成一个衍射实验测试; 4)学会MDI Jade 6的基本操作方法; 5)学会物相定性分析的原理和利用Jade进行物相鉴定的方法; 6)学会物相定量分析的原理和利用Jade进行物相定量的方法。 本实验由衍射仪操作、物相定性分析、物相定量分析三个独立的实验组成,实验报告包含以上三个实验内容。 一、实验原理 1、X射线衍射仪 (1)X射线管 X射线管工作时阴极接负高压,阳极接地。灯丝附近装有控制栅,使灯丝发出的热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聚焦轰击到靶面上。阳极靶面上受电子束轰击的焦点便成为X射线源,向四周发射X射线。在阳极一端的金属管壁上一般开有四个射线出射窗口。转靶X射线管采用机械泵+分子泵二级真空泵系统保持管内真空度,

阳极以极快的速度转动,使电子轰击面不断改变,即不断改变发热点,从而达到提高功率的目的 (2)测角仪系统 测角仪圆中心是样品台,样品台可以绕中心轴转动,平板状粉末多晶样品安放在样品台上,样品台可围绕垂直于图面的中心轴旋转;测角仪圆周上安装有X 射线辐射探测器,探测器亦可以绕中心轴线转动;工作时,一般情况下试样台与探测器保持固定的转动关系(即θ-2θ连动),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分别转动;有的仪器中样品台不动,而X 射线发生器与探测器连动。 (3)衍射光路 2、物相定性分析 1) 每一物相具有其特有的特征衍射谱,没有任何两种物相的衍射谱是完全相同 的 2) 记录已知物相的衍射谱,并保存为PDF 文件 3) 从PDF 文件中检索出与样品衍射谱完全相同的物相 4) 多相样品的衍射谱是其中各相的衍射谱的简单叠加,互不干扰,检索程序能 从PDF 文件中检索出全部物相 3、物相定量分析 物相定量分析——绝热法 在一个含有N 个物相的多相体系中,每一个相的RIR 值(参比强度)均为已知的情况下,测量出每一个相的衍射强度,可计算出其中所有相的质量分数: 其中某相X 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 == N A i i A i X A X X K I K I W 式中A 表示N 个相中被选定为内标相的物相名称 式中A O Al X O Al X A K K K 3 232= 右边是两个物相X 和A 的RIR 值,可以通过实测、计算或查找PDF 卡片获得。 样品中只含有两相A 和B ,并选定A 为内标物相,则有:

离子交换树脂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专业实验 T11.离子交换实验(分离工程,指导教师:蒋崇文)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学习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柠檬酸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离子交换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3. 掌握离子交换法穿透曲线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待分离组分柠檬酸(HA表示)的溶液,在与强碱性树脂(HOR表示)进行离子交换时,3交换组分之间遵守如下化学计量关系: HA?3HOR?3AR?3HO233离子交换柱操作过程,可用流出曲线表征,称为穿透曲线,图11-1示。横坐标为流出液体的体积,纵坐标为流出液中离子浓度。流出曲线反映了恒定流速时,不同时刻流出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流出曲线中的a和b段,离子交换树脂未饱和,流出液中不含被交换离子,随着离子交换树脂开始饱和,流出液中开始出现被交换离子,流出液浓度为0.05C 时0称为穿透点c,流出曲线中的d段,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被饱和,流出液中被交换离子继续增加,流出曲线到达e点时,树脂被完全饱和,流出液中离子浓度达到进料液中水平0.95C0成为饱和点。此时流出的体积为饱和体积。离子交换的实验装置图11-2示。 离子交换的穿透曲线11.1图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专业实验

原料热水出阴离子交换树热水进图4-2 离子交换实验装置图11.2 离子交换的装置图 三、试剂与材料 强碱型树脂,2mol/L盐酸溶液;2mol/L氢氧化钠溶液,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酚酞指示剂。 四、器材 50cm×1cm交换柱,碱式滴定管,收集试管,烧杯,150ml锥形瓶。 五、实验步骤 1. 树脂的处理 将干的强碱型树脂用蒸馏水浸泡过夜,使之充分溶胀。用2倍体积的2mol/L的氢氧化钠浸泡1小时,倾去清液,洗至中性。再用2mol/L的盐酸处理,做法同上。如此重复2次,每次酸碱用量为树脂体积的2倍。最后一次处理用2mol/L的NaOH溶液进行,放尽碱液,用清水淋洗至中性待用。 2. 装柱 取直径1cm,长度50cm的交换柱,用脱脂棉塞住玻璃柱的下部。将柱垂直置于铁架上。自顶部注入上述经处理的树脂悬浮液,关闭层析柱出口,待树脂沉降后,放出过量溶液,再加入一些树脂,至树脂沉降至25cm的高度。 3.柠檬酸水溶液的滴定 用配置好的0.2mol/L的NaOH溶液滴定2ml配置好的柠檬酸水溶液中酸的浓度,以1%酚酞溶液作指示剂,共消耗NaOH溶液22.12ml。 4.柠檬酸的离子交换 用步骤3中的柠檬酸水溶液过柱,调节流速为0.5~1mL/min(1滴/秒),同时用试管开始滴定收集液中酸的NaOH标准0.1mol/L管。用15~20,共收集约5ml收集流出液,每管收集.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专业实验 浓度。用收集液酸浓度C对收集流出液体积V作图,得到柠檬酸离子交换的穿透曲线。 六、数据处理 C=0.2mol/L 柠檬酸的浓度约0.35mol/L NaOH 表11.1 柠檬酸水溶液的滴定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