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培优动态几何(含答案)

中考数学培优动态几何(含答案)

中考数学培优动态几何(含答案)
中考数学培优动态几何(含答案)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

第三讲动态几何问题

【前言】

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问题一

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

解。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

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在这一讲,我们着重研究一下动态几何问题的解法,

第一部分真题精讲

【例1】(2010,密云,一模)

如图,在梯形A BCD中,AD II BC , AD =3 , DC =5 , BC =10,梯形的高为 4 .动点

M从B点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N同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 )当M N II AB时,求t的值;

(2)试探究:t为何值时,△M NC为等腰三角形.

【思路分析1】本题作为密云卷压轴题,自然有一定难度,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动点,很

多同学看到可能就会无从下手。但是解决动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找谁在动,谁没在动,通过分析动态条件和静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求解。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有一个由动转静的瞬间,

就本题而言,M , N是在动,意味着BM,MC以及DN,NC都是变化的。但是我们发现,和这些动态的条件密切相关的条件DC,BC长度都是给定的,而且动态条件之间也是有关系的。

5,

8

所以当题中设定 MN//AB 时,就变成了一个静止问题。由此,从这些条件出发,列出方程,

自然得出结果。

【解析】

解:(1)由题意知,当 M 、N 运动到t 秒时,如图①,过D 作DE II AB 交BC 于E 点,

角形内,将动态问题转化成平行时候的静态问题)

10 —2t t

50 .解得t 10—35 17 【思路分析2】第二问失分也是最严重的,很多同学看到等腰三角形,理所当然以为是

MN=NC 即可,于是就漏掉了 MN=MC,MC=CN 这两种情况。在中考中如果在动态问题当中 碰见等腰三角形,一定不要忘记分类讨论的思想,两腰一底一个都不能少。具体分类以后, 就成为了较为简单的解三角形问题,于是可以轻松求解

【解析】

(2)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 当M N 二NC 时,如图②作NF _BC 交BC 于F ,则有M C =2FC 即.(利用等腰三角 形底边高也是底边中线的性质)

「sin Z C

二 co s

2 5 解得

t

则四边形 ABED 是平行四边形.

AB II DE , AB II M N

II M N .

(根据第一讲我们说梯形内辅助线的常用做法,成功将 MN 放在三

M C NC

EC C D

(这个比例关系就是将静态与动态联系起来的关键)

10 -2t

3t

=2

②当MN =MC 时,如图③,过M 作MH _CD 于H .

贝V CN =2CH ,

60

??t

1 7

③当MC =CN 时,

贝U10 -2t =t .

1 0

t =—

3 ?

25 60 10 综上所述,当t 、 或一时,△ MNC 为等腰三角形.

8 17 3

【例2】(2010,崇文,一模)

在厶ABC 中,/ ACB=45o .点D (与点B 、C 不重合)为射线 BC 上一动点,连接 AD ,

以AD 为一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方形 ADEF .

(1) 如果AB=AC .如图①,且点 D 在线段BC 上运动.试判断线段 CF 与BD 之间的

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 如果AB 工AC ,如图②,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1)中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

(3) 若正方形ADEF 的边DE 所在直线与线段 CF 所在直线相交于点 P ,设AC = 4、一?, BC =3 , CD=x ,求线段CP 的长.(用含x 的式子表示

)

??t -2

3

4

【思路分析1】本题和上题有所不同,上一题会给出一个条件使得动点静止,而本题并 未给出那个“静止点”,所以需要我们去分析由 D 运动产生的变化图形当中,什么条件是不

动的。由题我们发现,正方形中四条边的垂直关系是不动的,

于是利用角度的互余关系进行 传递,

就可以得解。

【解析】: (1)结论:CF 与BD 位置关系是垂直;

证明如下: AB=AC ,/ ACB=45o ,?/ ABC=45o .

由正方形 ADEF 得 AD=AF , v/ DAF= / BAC =90o ,

???/ DAB= / FAC ,???△ DAB FAC , /./ ACF= / ABD .

???/ BCF= / ACB+ / ACF= 90o .即 CF 丄 BD .

【思路分析2】这一问是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问法,那么思路很简单,就是从一般中

然后一样求解。

(2) CF 丄BD .⑴中结论成立.

理由是:过点 A 作AG 丄AC 交BC 于点G ,? AC=AG

可证:△ GAD CAF ???/ ACF= / AGD=45o

/ BCF= / ACB+ / ACF= 90o . 即 CF 丄 BD

【思路分析3】这一问有点棘手,D 在BC 之间运动和它在 不一样的,

所以已给的线段长度就需要分情况去考虑到底是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即可求出 CP.

(3)过点A 作AQ 丄BC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 Q ,

构筑一个特殊的条件就行,于是我们和上题一样找 AC 的垂线,就可以变成第一问的条件, BC 延长线上运动时的位置是 4+X 还是4-X 。分类讨论之后 B

①点D在线段BC上运动时,

V/ BCA=45o,可求出AQ= CQ=4 . /DQ=4-x ,

C P C

D 易证△ AQD

-△ DCP」——,

4 -x 4

4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培优题(含答案)

1、在一张矩形的床单四周绣上宽度相等的花边,剩下部分面积是1.28 ㎡,已知床单的长是2 m ,宽是1.2 m ,求花边的宽度. 解:设花边的宽度是x m. ()()28.122.122=--x x 028.06.12=+-x x ()36.08.02 =-x 2.01=x ,4.12=x (舍去) 答:花边的宽度是0.2 m. 2、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 40 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 ⑴ 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 ⑵ 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时销售利润最大? 解:⑴ 设台灯的售价为x 元,(x ≥40)根据题意得 [(600-10×(x -40))](x -30)=10000 解得:x 1=80 x 2=50 当x =80时 进台灯数为600-10×(x -40)=200 当x =50时 600-10×(x -40)=500 ⑵ 设台灯的售价定为x 元时,销售利润最大,利润为y y =[600-10(x -40)]·(x -30) 答:⑴ 台灯的售价为80元,进台灯数为200个,台灯的售价为50元时,进台灯数为500个。 ⑵ 3、学校有若干个房间分配给九年级(1)班的男生住宿,已知该班男生不足50人。若每间住4人,则余15人无住处;若每间住6人,则恰有一间不空也不满(其余均住满),那么该班男生人数是多少? 解:设有x 间,每间住4人,4x 人,15人无处住 所以有4x +15人 每间住6人,则恰有一间不空也不满 所以x -1间住6(x -1)=6x -6人 还有4x +15-6x +6=-2x +21人 不空也不满 所以0<-2x +21<6 -6<2x -21<0 15<2x <21 7.5<x <10.5 所以x =8, x =9, x =10 不到50人 一共4x +15<50 所以x =8 所以应该是4×8+15=47人

(完整版)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动点及动图形的专题复习教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2015年高二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1318)立体几何

俯视图侧视图 正视图高二学考必修二学案 第1课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 一、要点知识:1、棱(圆)柱、棱(圆)锥、棱(圆)台的结构特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_______,垂直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_______,平行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______,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圆台。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球体,简称球。 2、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及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 (1)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______________ (2)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__________,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时,叫做正投影,否则叫斜投影。 3、正视图:光线从物体的_______投影所得的投影图,它能反映物体的_______和长度。 侧视图:光线从物体的________投影所得的投影图,它能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俯视图:光线从物体的________投影所得的投影图,它能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学业水平考试怎么考 1. 下列几何体中,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都相同的是( ). A .圆柱 B.圆锥 C.球 D.三菱柱 2、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为( ) A 、球 B 、圆柱 C 、圆台 D 、圆锥 3.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为( ) A.球 B.圆锥 C.圆柱 D.圆台 二、课前小练: 1、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 A 、棱台 B 、棱锥 C 、棱柱 D 、都不对 2、下列结论中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面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 (2).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3).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棱锥的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棱台; (4).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将直角三角形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 圆锥。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3 B.2 C.1 D.0 3、将图1所示的三角形绕直线l 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的是哪一个三角 形( ) 4、下面多面体是五面体的是( ) C ′ A ′ Y ′ D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培优体系讲义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预习归纳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 .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例题讲解 【例】把方程(3x -2)(2x -3)=x 2-5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及常数项和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基础训练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21 10x x =++ B .2110x x =++ C .210xy -= D .22 0x xy y =-+ 2.方程()45x x -=化为一般形式为( ) A .2450x x =-+ B .2450x x =++ C .2450x x =-- D .2 450x x =+- 3.方程23740x x =-+中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及常数项分别是( ) A .3、7、4 B .3、7、﹣4 C .3、﹣7、4 D .3、﹣7、﹣4 4.(2014菏泽)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ax +b =0有一个非零根-b ,则a -b 的值为 ( ) A .1 B .-1 C .0 D .-2 5.(2014哈尔滨)若x =-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 +m +1=0的一个解,则m 的值为 . 6.把一元二次方程2(x 2+7)=x +2化成一般形式是 . 7.下列数中-1,2,-3,-2,3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的根是 . 8.若方程x 2-2x +m =0的一个根是-1,求m 的值. 9.(2013牡丹江)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为ax 2+bx +5=0(a ≠0)的解是x =1,求2013-a -b 的值.

中考数学 专题 四边形培优试题

四边形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边上的一点,过C作AE的垂线交AE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DE,过点D作DF的垂线交AF于点G。 (1)求证:AG=CF。 (2)连结BG,若BG⊥AE,取BC的中点H,试判断线段BD与线段EH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2、(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E是边CD上一点,延长CB到点F,使BF=DE,作∠EAF 的平分线交边BC于点G,求证:BG+DE=E G。 (2)如图2,已知△ABC中,∠BAC=45°,AD⊥BC于点D,若BD=2,CD=1,求△ABC的面积。

3、如图1,摆放矩形AB CD与矩形ECGF,使B,C,G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E在边CD上,连结AF,若M为AF的中点,连结DM、ME,猜想DM与M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与延伸: (1)若将图1中的纸片换成正方形纸片ABCD与正方形纸片ECGF,其他条件不变,则DM 和ME的关系为。 (2)如图2摆放正方形纸片ABCD与正方形纸片ECGF,使点F在边CD上,点M仍为AF 的中点,试证明(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4、在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分别从D、C两点同时出发,以相同速度在直线DC、CB上移动。 (1)如图1,当点E在线段CD上,点F在线段BC上时,连结AE和DF交于点P,请写出AE与D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点E、F分别移动到边DC、CB的延长线上时,连结AE和DF,(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真接写出结论,无需证明。 (3)如图3,当点E、F分别在CD、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连结AE与D F,(1)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4)如图4,当点E、F分别在边DC、CB上移动时,连结AE和DF交于点P,由于点E、F 的移动,使得点P也随之移动,请画出点P的运动路径的草图,若AD=2,试求出线段CP的最小值。

(完整)初三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如图,已知ABC △中,10 AB AC ==厘米,8 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直线 3 6 4 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点出发, 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 点P沿路线O→B→A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 △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 48 5 S=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 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A,若P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的坐标为(-3,4), 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高二立体几何大全

立体几何习题 1. 如图,四棱锥P-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 ,,//,PA ABCD AE PD EF CD AM EF ⊥⊥=底面 (1) 证明MF 是异面直线AB 与PC 的公垂线; (2) 若3PA AB =,求直线AC 与平面EAM 所成角的正弦值 2. 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均为a ,侧面A 1ACC 1⊥底面ABC ,A 1B =2 6a , (Ⅰ)求异面直线AC 与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 (Ⅱ)求证:A 1B ⊥面AB 1C . 3. 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D 垂直于底面 ABCD ,SB = 3 1.求证BC SC ⊥; 2.求面ASD 与面BS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3.设棱SA 的中点为M ,求异面直线DM 与SB 所成角的大小 B C D A P M F E

4. 在三棱锥S —ABC 中,△ABC 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平面SAC ⊥平面ABC ,SA=SC=23,M 、N 分别为AB 、SB 的中点. (Ⅰ)证明:AC ⊥SB ; (Ⅱ)求二面角N —CM —B 的大小; (Ⅲ)求点B 到平面CMN 的距离. 5. 如右下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AB= 4, AD =3, AA 1= 2. E 、F 分别是线段AB 、BC 上的点,且EB= FB=1. (1) 求二面角C —DE —C 1的正切值; (2) 求直线EC 1与FD 1所成的余弦值. 6. 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 —ABC D中,∠ABC=600,PA=AC=a ,PB=PD=a 2,点E 在PD 上,且PE:ED=2:1. (I )证明PA ⊥平面ABCD ; (II )求以AC 为棱,EAC 与DAC 为面的二面角 的大小; (Ⅲ)在棱P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F//平面AEC ?证明你的结论. 1 B 1D B A 1E F B C D A P E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下册培优讲义机构辅导资料(共30讲)

九年级讲义目录

专题01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 阅读与思考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常涉及最简根式、同类根式,分母有理化等概念,常用到分解、分拆、换元等技巧. 有条件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是代数变形的重点,也是难点,这类问题包含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等众多知识,又联系着分解变形、整体代换、一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1、直接代入 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待化简求值的式子. 2、变形代入 适当地变条件、适当地变结论,同时变条件与结论,再代入求值. 数学思想: 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数与形,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有理式与无理式,相等与不等,正面与反面、有限与无限,分解与合并,特殊与一般,存在与不存在等,数学就是在矛盾中产生,又在矛盾中发展. =x , y , n 都是正整数) 例题与求解 【例1】 当x = 时,代数式32003 (420052001)x x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2003 2- (绍兴市竞赛试题) 【例2】 化简 (1(b a b ab b -÷-- (黄冈市中考试题) (2 (五城市联赛试题)

(3 (北京市竞赛试题) (4 (陕西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若一开始把分母有理化,则计算必定繁难,仔细观察每题中分子与分母的数字特点,通过分解、分析等方法寻找它们的联系,问题便迎刃而解. 思想精髓:因式分解是针对多项式而言的,在整式,分母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因式分解的思想也广泛应用于解二次根式的问题中,恰当地作类似于因式分解的变形,可降低一些二次根式问题的难度. 【例3】比6大的最小整数是多少? (西安交大少年班入学试题) 解题思路:直接展开,计算较繁,可引入有理化因式辅助解题,即设x y == 想一想:设x=求 432 32 621823 7515 x x x x x x x --++ -++ 的值.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的根式为复合二次根式,常用配方,引入参数等方法来化简复合二次根式.

中考数学培优专题复习相似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培优专题复习相似练习题及答案 一、相似 1.如图,在Rt△ABC中,,角平分线交BC于O,以OB为半径作⊙O. (1)判定直线AC是否是⊙O的切线,并说明理由; (2)连接AO交⊙O于点E,其延长线交⊙O于点D,,求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设的半径为3,求AC的长. 【答案】(1)解:AC是⊙O的切线 理由:, , 作于, 是的角平分线, , AC是⊙O的切线 (2)解:连接, 是⊙O的直径, ,即 . . 又 (同角) , ∽ ,

(3)解:设 在和中,由三角函数定义有: 得: 解之得: 即的长为 【解析】【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证得点O到AC的距离为半径长,即可证得AC与圆O相切;(2)先连接BE构造一个可以利用正切值的直角三角形,再证得∠1=∠D,从而证得两个三角形ABE与ABD相似,即可求得两个线段长的比值;(3)也可以应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其中AB的长度是利用勾股定理与(2)中AE与AB的比值求得的. 2.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6cm,BC=8cm,E、F分别是AB、BD的中点,连接EF,点P从点E出发,沿EF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D出发,沿DB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0<t<4)s,解答下列问题: (1)求证:△BEF∽△DCB; (2)当点Q在线段DF上运动时,若△PQF的面积为0.6cm2,求t的值; (3)当t为何值时,△PQF为等腰三角形?试说明理由. 【答案】(1)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 AD∥BC, 在中, ∵别是的中点, ∴EF∥AD, ∴ EF∥BC,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含答案(终审稿)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含答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 第八讲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前言】 在第三讲中我们已经研究了动态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但是那时候没有对其中夹杂的函数问题展开来分析。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所以相比昨天第七讲的问题,这一讲将重点放在了对函数,方程的应用上。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不过从近年北京中考的趋势上看,要求所构建的函数为很复杂的二次函数可能性略小,大多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函数式,体现了中考数学的考试说明当中“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但是这也不能放松,所以笔者也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复杂计算题仅供参考。 【例1】 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y轴正半轴与x轴负半轴上.过点B、C作直线l.将直线l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与x轴交于点D,与y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为t(t≥0),直角梯形OABC被直线l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s关于t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OM为线段,MN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为射线,且NQ平行于x轴,N点横坐标为4,求梯形上底AB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的面积. (2)当24 t<<时,求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向量法求空间角(高二数学,立体几何)

A B C D P Q 向量法求空间角 1.(本小题满分10分)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四边形ADPQ 是直角梯形,DP AD ⊥,⊥CD 平面ADPQ , DP AQ AB 2 1 ==. (1)求证:⊥PQ 平面DCQ ; (2)求平面BCQ 与平面ADPQ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 2.(满分13分)如图所示,正四棱锥P -ABCD 中,O 为底面正方形的中心,侧棱PA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 2 6 . (1)求侧面PAD 与底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2)若E 是PB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PD 与AE 所成角的正切值; (3)问在棱AD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EF ⊥侧面PBC ,若存在,试确定点F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B

3.(本小题只理科做,满分14分)如图,已知AB⊥平面ACD,DE//AB,△ACD是正三角形,AD=DE=2AB,且F是CD的中点. (1)求证:AF//平面BCE; (2)求证:平面BCE⊥平面CDE; (3)求平面BCE与平面ACD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 P-中,PD⊥底面ABCD,且底面4.(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四棱锥ABCD ABCD为正方形,G PD =分别为CB PC, ,的中点. = PD F ,2 E AD, , AP平面EFG; (1)求证:// (2)求平面GEF和平面DEF的夹角.

H P G F E D C B 5.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1A BC ⊥ 侧面11A ABB 且12AA AB ==. (Ⅰ)求证:AB BC ⊥; (Ⅱ)若直线AC 与平面1A BC 所成的角为 6 π ,求锐二面角1A A C B --的大小. 6.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A ⊥平面ABCD ,EA PD ,2AD PD EA ==, F , G , H 分别为PB ,EB ,PC 的中点. (1)求证:FG 平面PED ; (2)求平面FGH 与平面PBC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

初三数学培优辅导资料(6)(最新整理)

初三数学培优辅导资料(六) 1.如图,等腰Rt △ABC(∠ACB=90°)的直角边与正方形DEFG 的边长均为2,且AC 与DE 在同一条直线上,开始时点C 与点D 重合,让△ABC 沿直线向右平移,直到点A 与点E 重合为止。设CD 的长为x ,△ABC 与正方形DEFG 重合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2、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 别为(﹣1,0),(3,0).对于下列命题:①b ﹣2a =0;②abc <0;③a ﹣2b +4c <0;④8a +c >0.其中正确的有(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菱形,点C 的坐标为(4,0)∠AOC =60°, 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从y 轴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平移,设直线l 与菱形OABC 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 ,N (点M 在点N 的上方),若△OMN 的面积为S ,直线l 的运动时间为t 秒(0≤t ≤4),则能大致反映S 与t 的函数的图象是( ) A B C D 4、如图,抛物线与x 轴正半轴交于点A (3,0)2 32--=x ax y .以OA 为边在x 轴上方作正方形OABC ,延长CB 交抛物线于点D , 再以BD 为边向上作正方形BDEF ,则点E 的坐标是 .5.如图所示,P 1(x 1,y 1)、P 2(x 2,y 2),…… ,P n (x n ,y n )在函数y=x 9(x >0)的图象上,△OP 1A 1,△P 2A 1A 2,△P 3A 2A 3,……,△P n A n -1A n ……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OA 1,A 1A 2,……,A n-1A n , 都在x 轴上,则y 1+y 2 = .y 1 + y 2 + … + y n = . 6、如图,将二次函数y=x2﹣3的图象在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第15 题

中考数学总复习 培优专题精选经典题

专项训练一 一元二次方程 一、选择题 1.(2016·新疆中考)一元二次方程x 2-6x -5=0配方后可变形为( ) A .(x -3)2=14 B .(x -3)2=4 C .(x +3)2=14 .(x +3)2=4 2.(2016·攀枝花中考)若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 2ax -a 2=0的一个根,则a 的值为( ) A .-1或4 B .-1或-4 C .1或-4 D .1或4 3.(2016·凉山州中考)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3x 2=6-2x 的两根,则x 1-x 1x 2+x 2的值是( ) A .-43 B.83 C .-83 D.43 4.(2016·随州中考)随州市“桃花节”观赏人数逐年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2014年约为20万人次, 2016年约为28.8万人次,设观赏人数年均增长率为x ,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20(1+2x )=28.8 B .28.8(1+x )2=20 C .20(1+x )2=28.8 D .20+20(1+x )+20(1+x )2=28.8 5.(2016·潍坊中考)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sin α=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锐角α等于( ) A .15° B .30° C .45° D .60° 6.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是3和4,第三边长是方程x 2-12x +35=0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4 B .12 C .12或14 D .以上都不对 7.(2016·深圳中考)给出一种运算:对于函数y =x n ,规定y ′=nx n - 1.例如:若函数y =x 4,则有y ′=4x 3.已知函数y =x 3,则方程y ′=12的解是( ) A .x 1=4,x 2=-4 B .x 1=2,x 2=-2 C .x 1=x 2=0 D .x 1=23,x 2=-2 3 8.★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mx +2n =0有两个整数根且乘积为正,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y 2+2ny +2m =0同样也有两个整数根且乘积为正,给出三个结论:①这两个方程的根都是负根;②(m -1)2+(n -1)2≥2;③-1≤2m -2n ≤1,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二、填空题 9.(2016·菏泽中考)已知m 是关于x 的方程x 2-2x -3=0的一个根,则2m 2-4m =________. 10.方程(2x +1)(x -1)=8(9-x )-1的根为____________. 11.(2016·聊城中考)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3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2.(2016·黄石中考)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2m +1=0的两实数根之积为负,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3.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y = a +4 x 的图象如图所示,A 、P 为该图象上的点,且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P AB 中,PB ∥y 轴,AB ∥x 轴,PB 与AB 相交于点B .若△P AB 的面积大于12,则关于x 的方程(a -1)x 2-x +1 4 =0的根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 14.一个容器盛满纯药液40L ,第一次倒出若干升后,用水加满;第二次又倒出同样体积的溶液,这

中考数学专题(3)动态几何问题分析

中考数学专题3 动态几何问题 第一部分 真题精讲 【例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AD =,5DC =,10BC =,梯形的高为4.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当MN AB ∥时,求t 的值; (2)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 【思路分析1】本题作为密云卷压轴题,自然有一定难度,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动点,很多同学看到可能就会无从下手。但是解决动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找谁在动,谁没在动,通过分析动态条件和静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求解。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有一个由动转静的瞬间,就本题而言,M ,N 是在动,意味着BM,MC 以及DN,NC 都是变化的。但是我们发现,和这些动态的条件密切相关的条件DC,BC 长度都是给定的,而且动态条件之间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当题中设定MN//AB 时,就变成了一个静止问题。由此,从这些条件出发,列出方程,自然得出结果。 【解析】 解:(1)由题意知,当M 、N 运动到t 秒时,如图①,过D 作DE AB ∥交BC 于E 点,则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 A B M C N E D ∵AB DE ∥,AB MN ∥. ∴DE MN ∥. (根据第一讲我们说梯形内辅助线的常用做法,成功将MN 放在三角形内,将动态问题转化成平行时候的静态问题) ∴MC NC EC CD =. (这个比例关系就是将静态与动态联系起来的关键) ∴ 1021035t t -=-.解得5017t = . 【思路分析2】第二问失分也是最严重的,很多同学看到等腰三角形,理所当然以为是MN=NC 即可,于是就漏掉了MN=MC,MC=CN 这两种情况。在中考中如果在动态问题当中碰见等腰三角形,一定不要忘记分类讨论的思想,两腰一底一个都不能少。具体分类以后,就成为了较为简单的解三角形问题,于是可以轻松求解 【解析】 (2)分三种情况讨论:

初三数学中考培优试题

初三数学中考培优试题 一.解答题: 1.如图,矩形OBCD的边OD、OB分别在x轴正半轴和y轴的负半轴上,且OD=10,OB=8,将矩形的边BC绕点B逆时针旋转,使点C恰好与x轴上的点A重合 (1)直接写出点A、B的坐标: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若抛物线y=﹣x2+bx+c经过A、B两点,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是_________; (3)若点M是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作MN⊥x轴于点N,问是否存在点M,使△AMN与△ACD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当≤x≤7时,在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ABP得面积最大,求△ABP面积的最大值.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的坐标为(0,4),动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从点O出发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M是线段AC的中点.将线段AM以点A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AB.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过点C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BE于点D.运动时间为t秒. (1)当点B与点D重合时,求t的值; (2)设△BCD的面积为S,当t为何值时,S=? (3)连接MB,当MB∥OA时,如果抛物线y=ax2﹣10ax的顶点在△ABM内部(不包括边),求a的取值范围.

3.如果一条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那么以该抛物线的顶点和这两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这条抛物线的“抛物线三角形”. (1)“抛物线三角形”一定是_________三角形; (2)若抛物线y=﹣x2+bx(b>0)的“抛物线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b的值;(3)如图,△OAB是抛物线y=﹣x2+b′x(b′>0)的“抛物线三角形”,是否存在以原点O 为对称中心的矩形ABCD?若存在,求出过O、C、D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如图,抛物线y=ax2+bx﹣3交y轴于点C,直线l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点P在第三象限 且为抛物线的顶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1.点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 A,连接AC交直线l于B.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直线y=x+m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D,与y轴交于点F,连接BD交y轴于 点E,且DE:BE=4:1.求直线y=x+m的表达式; (3)若N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在直线y=x+m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O、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20年中考数学培优 专题讲义 第17讲 二次函数与面积

第17讲 二次函数与面积 解这类问题一般用到以下与面积相关的知识:图形割补、等积转换、等比转化. 【例题讲解】 例题1 如图1,过△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出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 的“水平宽”(a ),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 内部线段的长度叫△ABC 的“铅垂高(h )”.我们可得出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新方法:ABC S △=1 2 ah ,即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解答问题: 如图2,顶点为C (1,4)的抛物线y =ax 2+bx +c 交x 轴于点A (3,0),交y 轴于点B . (1)求抛物线和直线AB 的解析式; (2)点P 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 A ,PB ,当P 点运动到顶点C 时,求△CAB 的铅垂高CD 及CAB S △; ②是否存在抛物线上一点P ,使PAB S △=CAB S △?若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C B 1把A (3,0)代入解析式求得a =-1, 所以1y =-(x -1)2+4=-x 2+2x +3,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2y =kx +b 由1y =-x 2+2x +3求得B 点的坐标为(0,3) 把A (3,0),B (0,3)代入2y =kx +b 中 解得:k =-1,b =3 所以2y =-x +3; (2)①因为C 点坐标为(1,4) 所以当x =1时,1y =4,2y =2 所以CD =4-2=2 CAB S △= 1 2 ×3×2=3(平方单位);

②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设P 点的横坐标为x ,△P AB 的铅垂高为h ,则h =1y -2y =(-x 2+2x +3)-(-x +3)=-x 2+3x 由PAB S △=CAB S △ 得: 1 2 ×3×(-x 2+3x )=3 化简得:x 2-3x +2=0, 解得:1x =1,2x =2, 将1x =1代入1y =-x 2+2x +3中, 解得P 点坐标为(1,4). 将2x =2代入1y =-x 2+2x +3中, 解得P 点坐标为(2,3). ∵点P 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上的一个动点, 综上所述,P 点的坐标为(1,4),(2,3). 模型讲解 竖切 面积公式均为1 = 2 S dh C B h C B h C B 横切 面积公式均为1 = 2 S dh D 【总结】 这种“铅垂高×水平宽的一半”的求解方法可过三角形的任意一点,并且“横竖”均可.而在选择时,如何选用,取决于点D 的坐标哪种更易求得. 例题2 已知一次函数y =(k +3)x +(k -1)的图像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P (-1,-4).

中考数学中的探究性问题动态几何(终审稿)

中考数学中的探究性问 题动态几何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中考数学中的《探究性问题——动态几何》 动态几何类问题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题目灵活、多变,能够全面考查 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关动态几何的概念,在很多资料上有说明,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这里就不在赘述了。本人只是用2005 年的部分中考数学试题加以说明。 一、知识网络 《动态几何》涉及的几种情况动点问题? 动线问题动形问题? ? 二、例题经典 1.【05 重庆课改】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6)、点B(8,0),动点P 从点A 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 (1)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y (2) 当t 为何值时,△APQ 与△AOB 相似 24 A (3) 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为 个平方单位 5 P Q

【解】(1)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k x+b 由题意,得b=6 8k+b=0 3 解得k=-b=6 4 3 所以,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x+6. 4 (2)由AO=6,BO=8 得AB=10 所以AP=t ,AQ=10-2t 1°当∠APQ=∠AOB 时,△APQ∽△AOB. t 10 2t 30 所以=解得t= (秒) 6 10 11 2°当∠AQP=∠AOB 时,△AQP∽△AOB. t 10 2t 50 所以=解得t= 10 6 13 (秒) (3)过点Q 作QE 垂直AO 于点E. BO 4 在Rt△AOB 中,Sin∠BAO= = AB 5 O y y A P Q O A Q y B B B x x x

高二文科数学立体几何平行与垂直部分练习题

高二文科数学立体几何平行与垂直部分练习题 1.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1AA 的中点. (1)求证:1//A C 平面BDE ; (2)求证:平面1A AC ⊥平面BDE ; (3)求直线BE 与平面1A AC 所成角的正弦值. 2.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侧面对角线AB 1,BC 1上分别有两点E ,F ,且B 1E =C 1F.求证:EF ∥平面ABCD. 3.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平面ABCD ,E 是PD 的中点. (1)证明:PB //平面AEC ; (2)设1,3AP AD ==三棱锥P ABD -的体积34 V =求A 到平面PBC 的距离.

A D B C P E 4.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矩形,PA⊥平面ABCD,M, N分别是AB, PC的中点. (1)求证:MN∥平面PAD; (2)求证:MN⊥DC; 5.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 AB DC,⊥ = ∠PA DAB, 90ο底面ABCD,且1 PA AD DC ===,2 AB=,M是PB的中点. (1)求证:CM PAD P面; (2)证明:面PAD⊥面PCD; (3)求AC与PB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4)求棱锥M PAC -的体积。 6.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为矩形,侧棱PA⊥平面ABCD,其中BC=2AB=2PA=6,M、N为侧棱PC上的两个三等分点 A B C D P N

(1)求证:AN∥平面MBD; (2)求异面直线AN与PD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二面角M-BD-C的余弦值. 7.如图,ABCD是正方形,O是正方形的中心,PO⊥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 求证:(1)PA∥平面BDE (2)平面PAC⊥平面BDE 8.在四棱锥ABCD P-中,底面ABCD为矩形,ABCD PD底面 ⊥,1 = AB,2 = BC,3 = PD,F G、分别为CD AP、的中点. (1) 求证:// FG平面BCP; (2) 求证:PC AD⊥; F G P D C B A 9.如图,已知在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111 ABC A B C -中,3 AC=,5 AB=,4 BC=,P M D C B A N

初一数学资料培优汇总(精华)

第一讲 数系扩张--有理数(一) 一、【典型例题解析】: 1、若|||||| 0,a b ab ab a b ab +- 则的值等于多少? 2. 如果m 是大于1的有理数,那么m 一定小于它的( ) A .相反数 B.倒数 C.绝对值 D.平方 3、已知两数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是2,求 220062007()()()x a b cd x a b cd -+++++-的值。 4、如果在数轴上表示a 、b 两上实数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那么||||a b a b -++化简的结果等于( A.2a B.2a - C.0 D.2b 5、已知2(3)|2|0a b -+-=,求b a 的值是( ) A.2 B.3 C.9 D .6 6、 有3个有理数a,b,c,两两不等,那么 ,, a b b c c a b c c a a b ------中有几个负数? 7、 设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表示为1,,a b a +的形式式,又可表示 为0,b a , b 的形式,求20062007a b +。 8、 三个有理数,,a b c 的积为负数,和为正数,且 ||||||||||||a b c ab bc ac X a b c ab bc ac = +++++则321ax bx cx +++的值是多少? 9、若,,a b c 为整数,且20072007||||1a b c a -+-=,试求||||||c a a b b c -+-+-的值。 三、课堂备用练习题。 1、计算:1+2-3-4+5+6-7-8+…+2005+2006 2、计算:1×2+2×3+3×4+…+n(n+1) 3、计算:59173365129 132******** +++++ - 4、已知,a b 为非负整数,且满足||1a b ab -+=,求,a b 的所有可能值。5、若三个有理数,,a b c 满足 ||||||1a b c a b c ++=,求||abc abc

中考数学总复习培优专题精选经典题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培优资料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的绝对值是 A .-2 B .- 12 C .2 D .12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x 2+ x 3= x 5 B .x 4·x 2= x 6 C .x 6÷x 2 = x 3 D .( x 2)3 = x 8 3.下面四个几何体中,俯视图为四边形的是 4.已知a -b =1,则代数式2a -2b -3的值是 A .-1 B .1 C .-5 D .5 5.若⊙O 1、⊙O 2的半径分别为4和6,圆心距O 1O 2=8,则⊙O 1与⊙O 2的位置关系是 A .内切 B .相交 C .外切 D .外离 6.对于反比例函数y =1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象经过点(1,-1) B .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C .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D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7.某市6月上旬前5天的最高气温如下(单位:℃):28,29,31,29,32.对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均数为30 B .众数为29 C .中位数为31 D .极差为5 8.小亮从家步行到公交车站台,等公交车去学校. 折线表示小亮的行程s (km)与所花时间t (min)之间的函数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他离家8km 共用了30min B .他等公交车时间为6min C .他步行的速度是100m/min D .公交车的速度是350m/min 9.一元二次方程x x 22 =的根是( ) A .2=x B .0=x C .2,021==x x D .2,021-==x x 10.如图,将一个可以自由旋转的转盘等分成甲、乙、丙、丁四个扇形区域,若指针固定不变,转动这个转盘一次(如果指针指在等分线上,那么重新转动,直至指针指在某个扇形区域内为止),则指针指在甲区域内的概率是( ) A .1 B . 21 C .31 D .4 1 A B C D (第8题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