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和对策

浅谈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和对策

浅谈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和对策
浅谈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和对策

浅析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现代飞机从原始的一杆两舵走向了智能化,从而对现代飞行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在人的因素中,飞行人员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飞行事故又占相当的比例。因此,探讨飞行员的心理品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有助于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从而避免不安全飞行事故的发生。在飞行活动中,影响飞行员心理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飞行环境(自然和人文环境)、飞行疲劳、特情情况和情绪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可采用“提高飞行员的身体素质孝搞好特情处置“预防”心理教育、对飞行员实施飞行心理训练”等方法,以便更好地保证飞行安全。

关键词: 人的因素心理素质心理训练飞行安全

0 引言

自从人类于1903年有了第一架飞机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飞机的不断改进世界民航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进入20世纪50年后,大量的飞机被投入到了干线运输中,而飞机的事故率也不断的增加。在世界范围内造成飞行事故空勤机组的因素一直保持在80%左右,如果再加上空中交通管制,机务维修机场保障的差错由人为原因造成的飞机事故率可高达90%以上。

附:飞行事故中人的因素发展趋势

年份事故率人的因素机械因素

1950年33.2 40% 60%

1960年 6.7 50% 50%

1970年 3.0 60% 40%

1980年 2.3 70% 30%

1990年 1.6 80% 20%

从血的教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飞行事故,航空地面事故,还是其它事故或事故征候,除少数由于天气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大多数都是人为差错埋下的祸根。现代飞机从原始的一杆两舵走向了智能化,从而对现代飞行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研究飞行人员身体素质已转向脑力资源开发,航空医学的重点也由生理走向心理,我们研究飞行中人的因素更应该研究心理与行为的变化。研究表明,在人的因素中,飞行人员的心理因素所造成

的飞行事故又占相当的比例。因此,探讨飞行员的心理品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有助于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从而避免不安全飞行事故的发生。

1. 飞行员心理素质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1.1 在飞行环境中,环境对飞行员心理的影响

飞行是一项特殊的劳动,航空和地面环境有很大的差别,人在飞行中受环境影响之一主要是大气的变化,大气随高度的变化特性是导致高空缺氧症,高空减压病等的主要成因。虽然现代飞机都具有密封座舱和性能比较好的供氧设备,但实际的飞行过程中仍时有发生,轻度缺氧对人的警觉、记忆、计算和注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轻度缺氧可使人丧失紧急判断力、思维意识缓慢、工作能力下降。在飞行途中噪音和振动也是突出的一个因素,经过有关人员调查表明有89.7%的飞行人员都对噪音和振动感到厌烦,噪音和振动可使飞行人员的注意力不稳定,诸如:敏感性下降、容易疲劳。在陆空对对话时噪音和语音相混杂,难以保持足够的清晰度,也是影响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在飞行途中,有时会遇到特种力环境,如加速度、失重、冲撞、气流冲击等问题都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驾驶舱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每个机组人员的配合也对飞行安全有着巨大的影响,人的情绪也会相互影响。在飞行过程中人文环境对飞行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单就驾驶舱交流而言其范围就很广泛,一个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交流对象主要包括:与中交通管制员之间的交流;与其他飞机的交流;与客舱乘务员之间的交流;与乘客之间的交流;与飞机本身的交流以及与地面人员的交流等。存在有交流就必然会有交流障碍,所以交流障碍是干扰或阻碍交流以及削弱交流的一切事件。一旦交流被阻碍或者削弱就达不到交流的真正效果,必然会影响到飞行的安全性和操作的严谨性。是影响飞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对心理的理解,人的心理就其产生的过程来说,都是物质生理变化过程的产物,就其产生的内容源泉来讲都是客观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尤其是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企业文化、公司的规章制度、群体的价值观及行为准则和习惯、社会潜规则等人文环境因素,都会对飞行员产生影响。

1.2 长期飞行会使飞行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疲劳对飞行安全的危害常常是估计不到的,疲劳驾驶危害严重性就在于此,所以中国民航的规定是:运输机机组人员飞行时间为每日8小时,不超过10小时,每月80小时,不超过100小时,每年800小时,不超过1000小时。

当飞行员在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正是这种状态下进行了长时间飞行,影响最大的是与飞行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机组人员因此会变的容易激动、感觉迟钝和闷闷不乐,进而损害机组间的合作和协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所有的这些都对飞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增大了人为发生失误的可能性。

飞行疲劳是指在飞行条件下,有应激的发生和发展所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不平衡状态。

疲劳对飞行效益和安全以及对飞行员身心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人类的疲劳又可分为心理性疲劳和生理性疲劳。心理疲劳是因为过度的脑力劳动和情绪等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心理能量耗竭和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生理疲劳则是指由过度的体力劳动和环境物化因素所引起的体力衰竭和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然而,疲劳的主要症状又可概括如下:意识缺失、运动技能下降、强烈的疲倦感、视觉下降、反应时间慢、短时记忆障碍、注意力管状集中、易于被非重要事情分心或者不能转移注意力、仪表飞行质量变差、错误率增高、心境异常、语言减少、兴趣降低、睡眠紊乱。根据上述疲劳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不难看出疲劳对飞行员的身心的影响以及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1.3 飞行中情绪对飞行员心理的影响

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了各种情绪,飞行员在飞行途中易产生以下几种情绪:

1.3.1 骄傲自满情绪。个别飞行员对自己的飞行技术水平客观的评价,往往容易产生盲目乐观的思想。“过分自信”对飞行安全的危害在航空界早有共识,国外经验是拿到执照后300-500小时的飞行员,最易产生“过分自信”情绪,发生的不安全事故最多。

1.3.2松懈麻痹情绪。习以为常的刺激会使人脑处于抑制状态,微不足道的刺激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种忽视在飞行中就是极其可怕的麻痹情绪。个别飞行员存在陆空通话中相互用语随便,而且不规范。有时飞行员对管制员发出的有关改变飞行高度、航向、速度、高度表拨正值等重要指令,该复诵的不复诵等,因而容易造成飞行冲突。

1.3.3急躁情绪。由于某些意外的因素出现,自己预想的模式与客观实际差距很大,因此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比如,由于某些特殊情况,需要驾驶员操作航空器,在指定的高度和范围盘旋,或者在指定的地面位置待飞一段时间,这时飞行员心理就会产生急躁情绪,从而影响飞行安全。

1.3.4恐惧情绪。作为飞行员,当遇到航空器出现故障且险情时,既要胆大又要沉着冷静。比如,经验不足的飞行员发现机械设备TCAS出现TA告警时,要尽早通报给管制员;当TCAS出现RA告警时,飞行员应按RA指示进行避让,并及时向管制员通报。特别是飞机在飞行中出现特殊情况时,如飞机出现机械故障,遭遇劫机等,飞行员更不应该产生恐惧情绪,而应沉着冷静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1.3.5过度紧张情绪。人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当认识到事物重要性会自然的表现出积极态度的紧张情绪,飞行是高智力及高操作技能的职业,适度的紧张情绪是飞行员在飞行中的普遍现象。正是这种适度紧张情绪才使飞行员能动员自身智慧、精力、体力去完成复杂的飞行,但当飞行员在执行重要而又困难的任务时,比如新上岗的飞行员在执行要客航班、抢险救灾、复杂气象条件等飞行时就容易产生过度的紧张情绪。然而紧张过度就会干扰心理过程的协调性,对飞行与管制指挥都十分不利。

因此,如果飞行员在飞行驾驶中带有以下几种情绪,就会使自己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缓,“过分自信”等,从而影响到飞行安全。由此可见,具有以上几种消极情绪的飞行员,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心理素质,从而最终消除这些不利于飞行安全的心理因素。

1.4 特殊情况下飞行员不良心理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飞行员在特殊情况处置过程中,除了对外界因素的条件反射的承受外,飞行员心理状态的演变过程也是极其复杂的。飞行员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否从承受心理状态过渡到应变心理状态,在转变过程中的思维、情绪、动作协调的准确性是否符合良性规范,这都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在遇有特殊情况时,飞行员存在的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有:

(1)高度紧张,情绪失控

它对飞行中,在判断特殊情况发生时的主要原因形成障碍,分析和判断各种信息的综合能力下降。思维方式打破了常规,造成了决策失误或是错误的决策。这种现象导致飞行员的情绪稳定性过差,对于信息的正确分辨能力下降,从而对飞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2)操纵动作反应失误

飞行员动作反应是否正确,主要取决于飞行员的正确思维决策。由于发生特殊情况后,飞行员的过度紧张和情绪不稳,操纵动作失去主动性和灵活性,操纵技术的准确性也随之下降,操纵动作不柔和,控制能力降低,可能造成盲目操纵和完全无能操纵。这就是说飞行员完全丢失了对飞行状态的控制能力,同时对飞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2. 提高飞行员心理素质的方法及对策

上面已经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对飞行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从根本上降低心理素质对飞行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做的最有效的措施既是从根本上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校

2.1 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压力的物质基础。如果身体的状况有所不同,也会造成飞行人员对待挫折的态度有所不同。飞行员应该适应在不同条件下飞行,而身体也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飞行的疾病。当飞行人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在飞行中遇到紧急情况时,就会出现心理紧张,甚至更严重时会出现昏厥现象,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听力、视力等各项身体机能达不到飞行要求,而强制飞行时,就不能把飞行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迅速、准确的传至中枢神经,也不能让飞行人员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这样就会发生飞行事故校所以,只有飞行员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在飞行中,精力充沛,能够从容不迫的应付飞行中各种异常的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才不会感动疲劳和紧张。

按照国际飞行执照的发放规定,凡年龄在40岁以下的商务机驾驶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常规体检,而年龄在40岁以上的商务机飞行驾驶员和所有的民航客机驾驶员,每6个月进行一次常规体检。

欧洲民航通用条例又规定,飞行人员每五年必须在全国性的航空医学中心,进行一次血脂检查和正规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另外50岁以前每年必须做一次静态心电图检查,50岁以

后,则要半年做一次检查。由于有完善的体检制度和健康鉴定手段,从飞行员的选拔到健康维护,各个环节的筛选控制,都使飞行员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引起的飞行人员心理素质偏差,而造成的飞行事故越来越少。由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身体是一切的根本。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缺一不可。所以在日常飞行中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样重要。

2.2 搞好特情处置“预防”心理教育

飞行员对飞行事故的心理都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航线运输飞行事故,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是难以估计的。因此,从保证飞行安全的角度上,一定要搞好预防心理教育。有条件的航空公司,应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聘请心理咨询医生,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飞行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2.2.1 要充分认识飞行员的处境意识与飞行安全的关系

处境意识是飞行机组在特定的时段里和特定情境中对飞机和机组的各种因素、各种条件的准确知觉。简言之,处境意识就是飞行员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认识。飞行员的驾驶舱处境意识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许多飞行事故都是由于飞行员的处境意识较差或者丧失所引起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飞行员之所以没有能够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和不能做出恰当的判断与决策,主要原因就在于处境意识较差所导致。良好的驾驶舱资源管理行为必须以良好的驾驶舱处境意识为基础。然而,处境意识又可分为个体处境意识和机组群体处境意识。机组中任何一位成员的处境意识差或者丧失都会对飞行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影响处境意识的因素又包括:飞行动作技能、飞行经验和训练水平、空间定向能力、健康与状态、驾驶舱资源管理。没有适宜水平的飞行动作技能就谈不上驾驶舱处境意识,没有飞行动作技能意味着驾驶舱处于忙乱状态。飞行活动对飞行员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它使人的神经和心理高度紧张,心理情绪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正因为是这种特殊的要求,飞行员的主观警惕性对飞行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在经常的飞行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充分认识到预防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搞好飞行安全形势的分析和认真分析飞行事故中的不安全因素的措施,还应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分析不安全的因素。飞行中所发生的问题是否能正确处置,体现了飞行员自身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素质的水准。运用典型事例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实际飞行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促进飞行员在特情处置中,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保证飞行员具有正确的心理状态,提高特殊情况的心理素质校所有的正常的飞行动作和决策都必须以飞行员有良好处境意识为基础的。那么,如何提高飞行员的处境意识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扎实的航空理论知识基础、通过厨师飞行训练建立良好的处境意识、通过合理使用驾驶舱资源管理的工具来建立处境意识。

2.2.2 强化自我意识,提高飞行安全

要把“飞行安全”的意识,变为飞行人员自身需要和自觉行动的一种外部源泉,充分利用飞行员知识积累和知识深化,应用从理论到模拟机培训运用于实际情况中,成功处置飞行中特殊情况的愉快感和满足感,形成良好的循环境地。另外应充分运用模拟机训练,结合航线运营飞行训练(LOFT),深入开展机组资源训练(CRM)。飞行活动中,通过比较形象的特情处置程序与方法,飞行员在特情处置中应保持训练有素的良好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飞行活动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飞行员要具备飞行中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保持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优良的特情处置方法,从而提高飞行安全意识和确保飞行安全。

2.3 对飞行员实施飞行心理训练

按照现代航空作业的特点,飞行心理训练是按照心理学的原创方法提高人的行为能力,强化作业态度和人际协作技能,充分挖掘个体和团体的潜能,是保证飞行职业活动成功的一种方法。具体的说,就是在结合现代飞行活动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当代认知工效学、认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现代人力资源科学等理论和方法,针对维护飞行安全需要的知识和工作态度,人际兼容和实际工作行为模式的建立等,从而对飞行员或机组成员实施系统而深入强化的过程。心理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且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飞行员的心理训练中,有两类较为有效的方法:

2.3.1 按训练目的分为

(1)心理准备性训练主要指飞行学员在从事飞行之前所进行的一种职业适应性训练。如从事飞行需要的一般心理品质训练、飞行安全教育、纪律观念和集体意识的培养、意志力训练等。

(2)动机训练即强化个体从事飞行职业的内在驱力和动力,包括飞行兴趣的培养、建立理性预期、挫折体验和分享成功快乐等训练内容。

(3)情绪调节训练即通过放松、自我暗示、生物反馈等手段,达到消除过度紧张、焦虑,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

(4)能力迁移训练指利用个体已有的某种技能来促使对执行一种新的任务技能的形式的训练过程。

(5)人际交流训练指通过该项训练,达到飞行员之间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形成一套交往技能。

(6)机组合作训练主要包括:开展认知训练,达到机组人员之间的心理相容,配合协调;了解机组成员的人格性和刺激反应模式;了解对方此时或彼时最关心的是什么;了解对方在何种情况下,在什么问题上希望别人采取主动,或不希望别人插手;了解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和表达。

(7)应澈处理训练预置空中某种复杂的和危险的情景,要求飞行员根据逼真的事故情景做出处理。通过反复演练,强化飞行员处理空中危机事件的能力。

(8)事故后心理康复训练通过采取相应的训练措施(如,系统脱敏、认知重建和行为矫正等)帮助飞行员摆脱和消除因事故而导致的心理障碍和消极影响,达到重新恢复自信的目的。

2.3.2 按训练方法分:

(1)认知行为训练即脑体一体化训练,包括手——眼协调训练、双手协调训练、眼——手——脚协同训练等。

(2)意识状态控制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评价情景要求,并做出相对应的计划;克服不良的情绪体验;反思自我的思维状态。

(3)放松训练又称自我调整训练,是指运用一套自我暗示的套语来调整肌肉、心率孝自压、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大脑兴奋性水平,从而获得稳定情绪、克服失眠和消除身心疲劳的效果。

(4)模拟训练通过高逼真度的飞行模拟器来训练飞行员掌握从事飞行加强的种项心理运动、认知判断、应激处理、信息管理和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技能。

飞行员作为特殊行业中的特殊人员,必须经过特殊的训练,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而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中的焦点,又是一名飞行员走向成熟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人的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行为上的外在表现,而素质是能力的内在基础。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孝思想素质孝精神素质孝文化素质孝心理素质校心理素质直接参与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对人的行为起着驱动与制约作用,并且直接影响和决定人的行为和效率校所以作为飞行人员,在众多素质中心理素质是缺一不可的,并且心理素质的变化在飞行员的飞行中直接影响着飞行员的实际操作,因此在飞行中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研究飞行中人的因素时,更应该研究飞行中飞行员心理素质的变化。怎样才能提高飞行中飞行员心理素质,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才是我们研究人因的真正意义。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评价、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地积极性,发挥员工地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论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行车安全

论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行车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严重局面和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很强的驾驶员队伍。但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一)、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当驾驶员在行车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二)、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 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发

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由于各类心理的重复出现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映的严重改变,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心理,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如果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住气,心浮气躁,干事举止失措,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具有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明手快,导致驾驶操作容易失误。 (三)、行车过程中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紧张心理。 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或已经预感到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靠碰“运气”。明知超速超载、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危害,但是由于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自认为技术高超而又未必能被交警查到,只要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因而强化了他们的侥幸保险心理,对违章作业根本不予重视,但他们却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驾驶车辆,行车中心理一直处在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深怕被查处或发生事故,遇到险情时很难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

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 在生产生活中,造成人们违章的原因有很多,有外在的、客观的原因,也有内在的、主观的原因。虽然造成违章的原因可能是千差万别,但这都和人的心理有关,因为人的行为,包括违章行为,都是由人的心理活动发动、调节和控制的。 根据安全工作的实际经验,一般认为下述心理状态极容易导致违章行为: 1、侥幸心理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知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明知故犯”,因为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但海因里希公式300:29:1告诉我们, 尽管事故发生具有偶然性,但偶然性里面包含必然性的因素,一次违章没有出事故,但多次违章就会增加产生事故的率。 2、惰性心理它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就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惰性心理对安全影响很大,特别是这种心理存在比较普遍,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心理。惰性心理常和侥幸心理密切关联着,认为省点事不至于出问题,熟知恰恰是这种心理,常常成为致祸的根苗。 3、麻痹心理一是过分相信自己以往的经验,认为自己的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的人容易产生麻痹心理;二是高度紧张后精神疲劳,例如刚搞过安全工作大检查后,思想放松,产生麻痹心理;三是个性因素,如有的人平时就是松松垮垮、大大咧咧的。 4、逆反心理“你让我这么干,我偏不这么干”,“越不允许干,我越要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显性对抗,当面顶撞;二是隐性对抗,阳奉阴违。逆反心理的人容易将别人的好心当驴肝肺,以及言语和肢体冲突。 5、逞能心理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他如果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向。在逞强的心理支配下,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往往会使自己头脑发热,干出一些冒险的愚蠢的事情来。 6、凑趣心理个体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温暖,同时为了对同伴表示友爱或激励,和他人一起开开玩笑,说些幽默话,如果掌握适度,不失为改进团体气氛松弛紧张情绪,增强团队情感沟通的一种方法。但是,如果掌握不了度,就会伤害到一些群体成员的感情,产生出一些误会和矛盾,导致一些无理智的行为的发生。 7、冒险心理冒险心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理智冒险,这种冒险心理通常发生在明知有危险,但又必须去干的情况下。另一种是非理智性冒险,这种心理往往受激情的驱使,或本人有强烈的虚荣心。 8、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有好有坏。当一个团体中大家都遵守规章制度,个别违章人员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他对安全重视起来,反之就是消极的,

论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

编号:SM-ZD-13138 论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论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自汽车发明以来, 全世界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已逾3千万人, 比同期战争死亡人数还多。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非自然死亡的1/4左右, 已成为世界最大公害, 交通事故给社会、家庭带来的危害是巨大和长远的。从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交通事故就处于逐渐下降趋势并保持在较低的水准线下,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仅占全球总数的1/4,车辆数却占全世界的2/3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的拥有量也越来越多。截至20xx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59777589辆。其中,汽车56967765辆,摩托车87096613辆,挂车869124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员163887372人,其中汽车驾驶人员107087137人。2007~20xx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92413起,造成155133人死亡、68536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2.1亿元。近两年,我国每0.56分钟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每6.7分钟有一人死于车祸;每46秒

33例军事飞行员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33例军事飞行员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0T10:29:15.037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3期作者:冯琦1 王煜蕙1 戚菲1 陈鑫2 项瑛1 杜长伟1 [导读] 心理健康成为部队和官兵无法忽视的重课题。但在纷繁复杂的心理状态背后隐藏着哪些主要矛盾,目前仍存在缺失。 冯琦1 王煜蕙1 戚菲1 陈鑫2 项瑛1 杜长伟1 (1空军大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辽宁大连 116000) (2解放军边防学院陕西西安 710108) 【摘要】目的:分析飞行人员心理咨询出现的各种困惑,力求找到心理健康援助的切入点,为飞行人员心理健康维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2013~2014年入院陆海空三军飞行驾驶员的33份心理咨询记录进行质性分析。设置未咨询者为对照组,比较心理适应差异。结果:一般心理问题占总咨询人数的93.94%,飞行驾驶员占总咨询人数的78%。归因为职业角色、人际关系、自尊水平和人格特质四类。其中人际关系中最突出的是夫妻矛盾,咨询组与对照组相比,人格特征,发现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飞行驾驶员对心理咨询需求最大,职业要求导致资源损耗,应多关注驾驶员群体及其家庭,建议组织家庭疗养。 【关键词】军事飞行员;心理咨询;分析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112-02 近年来军人自杀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心理健康成为部队和官兵无法忽视的重课题。但在纷繁复杂的心理状态背后隐藏着哪些主要矛盾,目前仍存在缺失。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反推处理已经呈现的非健康心理反应,梳理问题原因,科学归因,达到追本溯源的目的。为飞行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和服务方向。现报告我院2013年~2014年心理咨询记录资料33份总结分析情况。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搜集整理2013~2014年入院共心理咨询入院飞行员33份,陆海空军均有,平均咨询次数为2.5次,记录以人为单位。其中严重心理问题1人,恐怖症1人,一般心理问题31人。其中20~29岁者18人,30~39者9人,40岁以上者6人。军种:空军17人,陆军10人,海军6人,婚姻状况:已婚20人,未婚13人。 1.2 研究方法 选取2013-2014年参加MHI测试的飞行驾驶员,与咨询者年龄一致,但未参加心理咨询者组成对照组。将对照组按年龄也划分为三组。使用飞行人员心理健康量表(宋华淼,1995年,英文名称Mental Health Inventory of Chinese Pilot,简称MHI)[1]进行心理适应度测试。选取个性倾向、情绪稳定性、自信性和情绪稳定性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方差分析。 2.结果 2.1 咨询问题分布 咨询问题可分为四组,分别为职业角色、人际关系、自尊水平和人格整合,其中职业角色维度可分为职业资源消耗和飞行安全压力两类。职业资源消耗是指职业需求—资源之间存在不均衡,如新飞适应不良、职业规划缺少、训练安排不合理等。飞行安全压力指对飞行安全的担心和对飞行事故的应激。在人际关系维度上,与爱人冲突的占人际冲突的45.45%,与同事冲突占36.36%,与其他家人冲突占18.18%。见表1。 表1 飞行员年龄与咨询问题分布(N=33) 3.讨论 飞行员能够主动寻求心理支持,反映出飞行驾驶员的心理咨询需求度较其他职别飞行人员更高。在36份原始数据中,33份来自于飞行驾驶员,另外3份均为空中机械师,其中1人为特质性焦虑,2人为恐怖症。职业角色咨询有可分为职业资源与飞行压力,其中20~25岁飞行员对新环境适应上的心理需求更明显,主要表现在飞行信心不足、焦虑、紧张;30岁以上飞行员出现疲劳、过度饮酒、抑郁情绪、愤怒

浅谈习惯性违章和侥幸心理性违章的区别

浅谈习惯性违章和侥幸心理性违章的区别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谈“习惯性”违章和“侥幸心理”性违章的区别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和谐、安全、稳定的供电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目标,树立和维护国家电网的良好形象,是我们每个电网员工的职责和义务。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高危性,许多安全隐患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就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给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失,也将严重损坏国家电网形象。 总得来说,电力安全生产事故由两大因素构成,即“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而“人为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发生的事故占的比率是相当高的。所以《安规》在针对“人为因素”造成安全事故较高情况下,对人员操作都作了硬性规定和规范,可“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还不能得到根本上的杜绝,安全生产事故还时有发生,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人为因素”是由两种行为构成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性违章”和“侥幸心理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大多数是一种无意行为,是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养成的不良习惯。拥有“习惯性违章”的人,性格一般较随意,故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现此类违章,只要及时提醒、干涉这种习惯性违章很快就会得到改善和纠正,生产事故隐患很容易得到消除。

而“侥幸心理性违章”是一种心理行为,其行为存在很多“故意行为”和“冒险意识”这种人一般来说,资历较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自命不凡”拥有“侥幸心理”的人在生产工作中总认为自己有经验,是“老手”,既使是发生突发事故也能应付自如。也许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确实幸运的处理过一些突发事故,久而久之,潜意识里就有了这种“侥幸心理”。因为“侥幸心理违章”存在很多“故意行为”,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发生违章,即使是干涉纠正,却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效果,甚至会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 针对“侥幸心理性违章”我们始终要让他(她)明白一个道理:“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能耐大的死在自己的能耐里”这个道理虽然难听,却是至理名言。 不管是“习惯性违章”还是“侥幸心理性违章”,都有它的特性,只要我们平时加强安全学习,认真提高安全意识,对症下药,从根本上遏制,从源头抓起,并在生产过程中,多花点心思,多点关爱,对于违章,敢于严正指出和批评,并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爱”结合,相信由“人为因素”造成安全生产事故会很快得到改善和消除的。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严重 局面和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 很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但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 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 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 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一)、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 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 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 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 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

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 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 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二)、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 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 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 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如车 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 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 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 生恐慌心理。由于各类心理的重复出现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映的严 重改变,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心理,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如果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 住气,心浮气躁,干事举止失措,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具有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 明手快,导致驾驶操作容易失误。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

编号:SM-ZD-31696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侧重于从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方面来研究人。如何使每一位员工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安全成为责任和自觉的需求,从心理学方面进行分析。 习惯性违章泛指在日常工作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一系列的习惯性行为及活动,主要表现形式是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按照规程操作、我行我素。对外界的客观事物及其活动所产生或可能带来的危害,在心理上、思想上的反映是非常一般或没有意识,反映在实际工作中的就是一种惰性,缺乏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是把人的行为,心理和客观外界综合起来加以研究,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又会在人的行为和表情中表露出来,所以人的行为和表情是对某些客观事物的特定反应,是受人的心理支配和调节的,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

心理素质对于飞行员的重要性

飞行员必须具有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坚定不移的自信心和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但不是每个飞行员天生就具备这样的心理品质和性格特征,必须通过严格的心理训练和自觉的磨炼才能使这种品质得到增强和提高。事实上,对飞行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往往是飞行员自己心理品质问题导致的失误。因此对飞行员的心理训练至关重要。 飞行安全是航空事业一个永恒的话题,心理学认为,人是容易犯错误的,即便是扳动一个简单的开关,在反复几千次、上万次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出错的概率,这也是人为因素所导致的飞行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 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飞行事故统计表明,由于飞机本身和飞行环境或条件原因所引起飞行事故/事故征候率已从20世纪初的80%下降到今天的3%;与此同时,由于飞行员自身心理因素所导致的飞行事故/事故征候却在逐年增加,目前已占到了事故/事故征候总数的60%~80%。国际民航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民航飞机事故中,有73%~75%是由于人为失误所致。 因此,加强对飞行人员心理状态的研究和培养,降低飞行员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已成为当今国际民航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统计表明,20世纪50年代,因飞机系统故障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飞行事故比例是6∶4,而到了2008年,这一比例已变成2∶9。如此惊人的比例变化,引起了业内对特殊情况(简称特情)下飞行员的心理特征的特别关注。特情下飞行员的心理特征体现 飞行中出现的绝大多数特情都是在飞行员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此时,飞行员会在条件反射状态下做出对外界因素的反应,其心理状态的演变过程也是极其复杂的。能否从承受心理状态过渡到应变心理状态,转变过程中的思维、情绪、动作协调准确性是否符合良性、规范,都值得研究的课题。 及时发现飞行中的特情主要依赖于飞行员对飞机和飞行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是否全面、准确。特情处置的成功与否,则更取决于飞行员在整个特情处置过程中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准确的处置。作为成熟的飞行员,操纵技能虽然各有差异,但基本应该不是问题。但一旦在飞行中遇到特情,其技术水平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发挥得好与坏则主要取决于谁的心理素质更好。 特情信息与飞行员预想的险情情景的吻合程度决定了特情处置的成败,确定特情信息的性质,需要飞行员经过较复杂的思考和判断,对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做出识别和判断。通过这一心理活动飞行员将从无知到有知,使正确的信息得以确立,以便随后采取相应的处置手段。如果在特情信息“严重不足”情况下,飞行员只是依赖外部的环境和对条件的反射来实施附加动作,我们称之为尝试性工作。这时,飞行员的心理容易失去平衡,主观上产生“努力寻找特情源”的心理变化。如果飞行员心理素质差,处理各种信息时,思维就会处于混乱,对主要信息和危及安全的重要信息分辨不出来,操纵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仅延迟了识别特情的时间,而且还严重威胁飞行安全。大多数的人为事故都是这个原因所致。从多个事故案例分析中,我们总结出了在遇有特情时飞行员存在的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不良情绪紧张过度、情绪失控会对飞行员判断发生特情的主要原因造成障碍,导致其分析和判断各种信息的综合能力下降,思维能力失常,造成决策失误或错误。这种现象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大脑短时空白,不能形成任何操作信号。 操纵动作反应失误特情发生后,飞行员的过度紧张和情绪不稳会造成操纵动作失去主动性和灵活性,操纵技术的准确性也随之下降,操纵动作不柔和,控制能力降低。严重时,可能造成盲目操纵和完全无能操纵,也就是说飞行员完全丢失了对飞行状态的控制能力。成功案例

违章行为的心态分析及防范(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违章行为的心态分析及防范(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违章行为的心态分析及防范(新版) 各项安全工作规程规定、运行检修安装规程、两票三制制度、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点控制措施是多年来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们对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规律性的认识,是通过多少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教训换来的。严格执行这些规程、规定、制度、措施,就能够保证安全生产;违背这些规程、规定、制度、措施,就可能发生事故。多年来,在这些规程、规定、制度、措施的指导制约下,在各级领导及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在全体职工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电力企业的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并且趋于稳定,可以说走在了全国各行各业的前列,为全国其他行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典范。尽管如此,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环境中,在特殊条件下,违章现象还时有发生,甚至屡禁不止,最终导致了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事故。纵观多年来各种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可以说其中的大多

数,甚至绝大多数都是由于违章造成的;也就是说,违章迟早或必然要导致事故。这是无可非议的,是毫无疑问的,是为无数事实所证实了的。那么,无可非议的事情,毫无疑问的事情,已经为无数事实所证实了的事情为什么还会发生,甚至屡禁不止呢?究其原因,大多都是由于某一种或某几种不良心态造成的,综合分析起来,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一、盲目无知心理,二、习以为常心理,三、麻痹侥幸心理,四、冒险蛮干心理,五、自以为是心理,六、逞强好胜心理。具体阐述如下。 一、盲目无知心理 盲目无知心理,往往反映在新入厂职工、转岗职工和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生产管理人员身上。这些人员对各项安全工作规程规定,对运行检修安装规程,对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点控制措施掌握得不够全面;对本岗位工作的安全技术要求不够熟练,对本岗位各项生产工作缺乏经验,对工作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各种薄弱环节和各种违章行为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在安全生产方面,他们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他们不知道危险点和

第四篇 提高自我安全素质

第四篇提高自我安全素质 ☆遵守安全生产基本原则 一、不接受违章指挥 违章指挥主要是对管理人员讲的,其主要内容如下: 1、不认真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关本职工作规定履行职责,不按照“三同时”规定执行。对安全生产不负责任、官僚主义、玩忽职守、瞎指挥。 2、不按安全教育规定对新工人、复工/换岗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对从事特种作业的工人(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不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生产时操作者未经学习教育,节假日加班检修人员不进行安全教育。 3、不按要求及时批转、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规定、通知等,或借故拖延、积压、拒不执行者。 4、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不执行“三同时”的规定,不履行审批手续,不按有关规定要求设计、施工、乱改乱建,不经竣工验收擅自决定投入使用。 5、对劳动行政监察部门和上级有关管理部门已发出停止使用通知单的设备、设施,未消除隐患擅自安排使用。 6、已发现隐患或有重大预兆,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放任自流。 7、多工种、多层次同时作业,现场无人指挥和监督,不制定安全措施,不执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和不执行安全措施。 8、发生工伤事故,不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接受教训和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仍继续冒险作业。 9、违章派车,不按载货、载人等行驶规定用车或带病(车辆)出车,指令驾驶员违章驾驶。 10、设备安装不按照技术标准和规定程序进行施工、检查、验收、移交,对在检查验收中提出的问题尚未解决就擅自投入使用。 11在有事故隐患、安全防护装置缺少或失灵的设备上,强行安排任务的;特种设备不按规定制造、购置、安装和使用,以及在使用中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或安全防护装置缺损时,仍安排生产。 12、滥用职权、擅自批准不具备有关法规规定的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个人,合作经营组织和个体经营户从事工程项目勘查、设计和施工任务。 13、其它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指挥行为。 二、不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主要是对现场操作人员讲的。凡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违反国家颁发的各种法规文件和公司制定的有关工艺技术、生产操作、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均属违章作业。 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不按规定正确穿戴和使用各类劳动保护用品进入生产作业场所,穿拖鞋、高跟鞋、裙子、喇叭裤、围巾,戴工作帽而不将长发、辫子置于帽内的,袒胸露背等。 2、工作不负责任,擅自离岗、串岗、睡觉、酒后作业、干私活,及在工作时间内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 3、发现设备或安全防护装置缺损不向领导反映,及未修复继续操作,自作主张擅自将安全防护装置拆除并弃之不用者。 4、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进入危险区域、场所(危险品库、危险作业场所擅自动火作

心理安全素质谈参考文本

心理安全素质谈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心理安全素质谈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般说来一个驾驶员从开始学习驾车到熟练掌握驾车 技巧,在心理安全素质上要经过五个阶段,俗称驾驶心理 素质五步曲。 第一阶段为初学阶段,也叫心理不平衡期。这个阶段 对初学驾车的驾驶员来说,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充满一 种心理亢奋的神秘感,但常常存在心理共性的问题是,缺 少灵活的应变能力,视觉判断差,顾前不顾后,顾左不顾 右,遇特殊情况手脚忙乱,安全系数低,如同刚刚学会走 路的小孩。但是由于助教的坐陪保驾,安全是有一定保障 的。

第二阶段学习阶段,也称风险期,这个时间驾驶员往往会意识不到安全的重要性,且安全驾驶经验少,较少顾及后果。其表现为胆子大,盲目性强,预见性差,冒险性大,情绪易冲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磕磕碰碰的教训,加之听到的和亲眼目睹的现场,渐渐积累了一些安全行车的经验教训,此时虽然初学驾驶心理素质波动较大,但由于有正式驾驶员的传帮带,虽然不断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故,但不会出现较大的事故。 第三阶段为单驾阶段,也叫安全期,这个时期的驾驶员安全素质比较平衡由于在学习期正式驾驶员的传帮带和通过前段驾车自己总结的经验教训,应变能力有所提高,遇情况能够冷静处理,驾驶操作较为细心,安全系数较大。

违章行为的心态分析及防范(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违章行为的心态分析及防范(最 新版)

违章行为的心态分析及防范(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各项安全工作规程规定、运行检修安装规程、两票三制制度、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点控制措施是多年来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们对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规律性的认识,是通过多少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教训换来的。严格执行这些规程、规定、制度、措施,就能够保证安全生产;违背这些规程、规定、制度、措施,就可能发生事故。多年来,在这些规程、规定、制度、措施的指导制约下,在各级领导及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在全体职工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电力企业的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并且趋于稳定,可以说走在了全国各行各业的前列,为全国其他行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典范。尽管如此,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环境中,在特殊条件下,违章现象还时有发生,甚至屡禁不止,最终导致了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事故。纵观多年来各种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可以说其中的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都是由于违章造成的;也就是说,违章迟早或必然要导致事故。这是无可非议的,是毫

浅谈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

浅谈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 摘要:当前,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承载着多数市民出行的责任,因此公交车的行车安全尤为重要,而人(驾驶员)则是安全行车的核心。人的行为是由大脑所支配的,因此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好差对其行为的后果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本人通过分析心理情绪与安全行车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了几种不利于安全行车的情绪问题,并针对心理情绪特点,提出了一些安全驾驶的建议,以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改善行车质量,减少行车违章,促进安全行车。 关键词:心理;情绪;安全驾驶 前言 公交车驾驶是一项集体力、脑力、技术、责任于一体的综合劳动,不仅是一项技术操作过程,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里面包括接受道路信息、正确判断决定、及时应对反应等环节。在这一系列的环节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驾驶员的思想、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许多研究表明,人为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通过视觉、触觉等器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得各种信息,经大脑处理,作出判断,然后再支配手、脚去操纵汽车,使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意志,在道路上行驶,如果在信息的搜集、处理判断和操作上某一环节出现差错,就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而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判断需要驾驶员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状态。 行为科学理论指出,安全意识是在一切活动中对自身安全作用反

映和控制的外在环境条件下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意识通过思维来表现,并决定个体行为。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心理和行为是知与行的问题。情绪是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态度受到各种影响的外在表现,是体现,又是行为,直接影响安全意识并起放大作用。因而任何行为都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通过环境的外在表现,并受安全行为意识的调节,情绪的支配及道德、人生观的影响,是复杂的、动态的、多重的随机的“综合效应”,具有多样性目的性可塑性,因而还会表现出差异性。当各类因素综合作用对人有负面效应时,就会在生产中出现不安全行为、人为失误和“三违”,则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一、心理情绪影响安全行车 情绪是一种心理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所谓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就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对安全行车思想的认识和驾驶作风的表现,以及为此应有的心理素质。心理专家们认为,人的心理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上。激动的情绪,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不利于驾车安全。因此,无论是哪种个性特征的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重点要做到稳定情绪。在心情激动的时候不宜驾车,或者迟后再驾车。越是容易情绪化的人,越应注意驾车时的心理平衡。 心理学将人的特质分为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行等等16种,称为16维度,16维度中对驾驶员情绪的影响比较大的几

安全心理教育心得体会

安全心理教育心得体会 安全心理教育心得体会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

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

空军招飞心理检测通关攻略

空军招飞心理检测通关攻略 1、招飞心理检测中如何能做到应对自如? 招飞检测项目较多,考生对多数项目都是初次接触,容易产生畏惧慌乱心理。这种心理主要源于不自信和求胜心切。因此,考生在心理检测时应该抛弃“自愧不如人”的想法,树立“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我不比其他人差”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紧张的情绪就会减少一大半。只有抱着“尽力做好,过不了也没关系”的态度,保持积极、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才有可能发挥出正常水平。心理检测是一个综合考察的过程,从报到的一刻起,你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在给考官提供信息,因此要在检测全程积极自信、主动参与、大胆表现,充分展示青年学生应有的严谨、自律、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 2、参加各平台检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平台:在一平台检测中要仔细听清题意,冷静思考,准确判断,不受周围同学的干扰。 二平台:二平台检测与电脑游戏环境有些类似,有的农村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坐到座舱里就非常紧张,手脚动作僵硬,思维能力下降,听不清讲解,看不懂指导语,陷入“紧张—不会做—更紧张”的恶性循环。之所以有这些表现,都是因为心态没有调整好,是自己打败自己。二平台的每一项检测都留有练习时间,只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按照讲解和指导语去认真完成好每一项练习,最后的正式测试也

一定能够做好。 室外活动:在室外活动中,有的项目也是从来没有做过,但只要考生保持自信,认真对待,冷静观察,善于总结规律,大胆表现自己,就一定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 室内面谈: 一是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穿着打扮应整洁利索,自身形象要大方得体,提前理发剃须,切忌衣着不整、蓬头垢面。举止要自然大方,切忌出现满不在乎、吊儿郎当,克服晃腿、摸头、伸舌头等不良动作。 二是要从积极向上的角度回答问题。应注意回答问题的格调,要向考官表现你阳光、向上的内心思想。如有的同学,面试时表演唱歌,竟唱了一首《铁窗泪》,在应激条件下唱如此消沉的歌曲,别人会认为你的内心是积极向上的吗?另外,检测中尽量讲普通话,以便让主考官能听懂你的表达,讲话声音不要太小。要实事求是,绝对不要说假话,更不要猜测考官问话的目的,为迎合考官的意思而言不由衷。 三是回答问题要清楚干练。考官提出问题后,应稍作思考,不必急于回答;回答问题要有条理性、逻辑性,保证语言的流畅性,切忌含含糊糊,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有的问题应展开来回答,有的问题则应简短明了。 四是要讲文明懂礼貌。在面试时,应在面试室外轻轻敲门,得到许可后方可进入。可主动与考官打招呼,微笑问候。交谈时,要敢于

违章行为的心态分析及防范示范文本

违章行为的心态分析及防 范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违章行为的心态分析及防范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各项安全工作规程规定、运行检修安装规程、两票三 制制度、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点控制措施是多年来生 产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们对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规律性 的认识,是通过多少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教训换来 的。严格执行这些规程、规定、制度、措施,就能够保证 安全生产;违背这些规程、规定、制度、措施,就可能发 生事故。多年来,在这些规程、规定、制度、措施的指导 制约下,在各级领导及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在全 体职工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电力企业的人身伤害和设 备损坏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并 且趋于稳定,可以说走在了全国各行各业的前列,为全国 其他行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典范。尽管如此,在一定时

影响安全教育心理因素及对策(通用版)

影响安全教育心理因素及对策 (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17

影响安全教育心理因素及对策(通用版) 煤矿属于采掘业,生产环境特殊,脏累险威胁着职工的生命安全。所以,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虽然多年来,国家不断完善安全教育法规,企业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制度,并同经济手段相结合。但是,所有这些取得的安全教育效果并不明显。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影响安全教育的心理因素及对策。 一、五种主要心理因素 1.逆反心理。职工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对职工的“三违”行为处理失当,一般是处理偏重造成的,使职工对管理人员产生反感。二是管理人员对职工“三违”行为进行处理时,不能坚持原则,照章办事。随意性大,不能一碗水端平。有的管理人员甚至“贪赃枉法”,造成职工不满,产生逆反心理。三

是以罚代教。职工违章了,不对职工进行说服教育,没有使职工从道理上明白为什么要搞好安全,搞好安全与国家、企业、职工有什么关系,只是一罚了事,使职工产生逆反心理。四是管理人员在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时,不能同职工站在平等位置上对职工进行说服教育,举止形态、说话语气声色俱厉。职工从感情上难以接受,从内心里不服气,对安全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也在情理之中。五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和教育氛围,使职工对安全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2.随波逐流心理。有的职工对参加安全教育会并不情愿,但不参加安全教育会怕挨领导批评或者怕罚款,所以有殖大流的心理。认为大多数人参加开会浅也参加,但对会议内容并不关心。 3.厌倦心理。造成职工对安全教育产生厌倦心理的原因,一是安全教育没有新内容。二是会议形式没有新变化。三是有的安全会组织者专业知识缺乏,讲话内容粗浅,讲演不生动,语言不简洁利索,职工自然要产生厌倦心理。 4.恐惧心理。安全上发生事故后,确实有的事故令人惨不忍睹。有的安全会议组织者在讲事故、案例时,讲事故预防措施少,讲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