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昌大学单片机IO 口输入、输出实验

南昌大学单片机IO 口输入、输出实验

南昌大学单片机IO 口输入、输出实验
南昌大学单片机IO 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一 I/O 口输入、输出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单片机P1口、P3口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以P1 口为输出口,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LED 显示跑马灯效果。以P3 口为输入口,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用来控制跑马灯的方向。

三、实验要求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程序,并在实验仪上调试和验证。

四、实验说明和电路原理图

P1口是准双向口,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作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高电平使内部MOS管截止。因为内部上拉电阻阻值是20K~40K,故不会对外部输入产生影响。若不先对它置高,且原来是低电平,则MOS管导通,读入的数据是不正确的。本实验需要用到CPU 模块(F3区)和八位逻辑电平输出模块(E4区)和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

块(B5区),八位逻辑电平输出电路原理图参见图1-1。八位逻辑电平显示电路原理图参见图1-2。

五、实验预习要求

学习教材的相关内容,根据实验要求画出程序流程图,写出实验程序。六、实验步骤

1)系统各跳线器处在初始设置状态。

用导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模块的K0 到CPU 模块的RXD(P3.0 口);用8 位数据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的JD4B 到CPU 模块的JD8(P1 口)。

2)启动PC 机,打开THGMW-51 软件,输入源程序,并编译源程序。编译无误后,下载序

运行。

3)观察发光二极管显示跑马灯效果,拨动K0 可改变跑马灯的方向。

七、实验分析

DIR BIT P3.0

ORG 0000H

LJMP START 长跳转到START

ORG 0100H 入口地址0100H

START:

Output1:

mov a, #0fEH 传立即数到累加器

mov r5, #8 传立即数到寄存器

loop1:

CLR C 累加器清0

mov C,DIR P3.0给C

JC Output2 进位标志位为1转移到Output2

mov P1, a

rl a 累加器循环左移

Acall Delay 调用Delay

djnz r5, loop1 寄存器减1,不为0跳转到loop1

Sjmp Output1 短转移到Output1

Output2:

mov a, #07fH

mov r5, #8

loop2:

CLR C 累加器清0

mov C,DIR P3.0给C

JNC Output1 进位标志位不为1转移到Output1

mov P1, a

rr a 累加器循环右移

Acall Delay 调用Delay

djnz r5,loop2 寄存器减1,不为0跳转到loop2

Sjmp Output2 短转移到Output2

Delay:

mov r6,#0 送立即数到寄存器

DelayLoop1:

mov r7,#0 送立即数到寄存器

DelayLoop2:

NOP 空操作,等待

NOP

djnz r7,DelayLoop2 寄存器减1,不为0跳转到DelayLoop2

djnz r6,DelayLoop1 寄存器减1,不为0跳转到DelayLoop1

ret 子程序返回

end 结束

跑马灯,八个灯从右到左,再从左到右不断循环亮。拨动K0 可改变跑马灯的方向。

八、实验心得

单片机的第一个实验很简单,先前预习了相关资料和程序,明白了试验箱的接法,很快就把线连好、程序烧进去,跑马灯就实现了。总体来说做得很顺利,接下来的实验也要做好预习工作,把程序读懂。

51单片机P1口输入输出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P1口输入输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1口作为I/O口时的使用方法。 2 理解读引脚和读锁存器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由 AT89C51 组成的单片机系统,通常情况下 P0 口分时复用作为地址、数据总线, P2 口提供 A15-A8 即高 8 位地址, P3 口用作第二功能,只有 P1 口用作 I/O 口。 P1 口是 8 位准双向口,它的每一位都可独立地定义为输入或输出。既可作为 8 位的并行 I/O 口,也可作为 8 个不同的输入输出端。 P1 口的结构如图 2.1 所示,当其工作在输入方式时,对应锁存器必须先写 1 ,才能正确地读到引脚上的信号,否则,若对应锁存器的值为 0 ,执行读引脚指令时,读到的结果永远为 0 。每个 I/O 端口都有两种读入,即读锁存器和读引脚,读引脚指令一般都是以 I/O 端口为源操作数的指令,如 MOV C , P1.3 ,而读锁存器指令一般为“读 - 修改 - 写”指令,如 ANL P1.3 , C 指令,请同学们在实验中体会。图 2 中, P1.2 作为输出口, P1.3 作为输入口。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编写程序实现当P1.3为低电平时(SW1闭合),发光管亮;P1.3为高电平时发光管灭。 修改程序在执行读P1.3之前,先执行CLR P1.3,观察结果是否正确,分析在第二种情况下程序为什么不能正确执行,理解读引脚和读锁存器区别。 四实验内容 实验程序: ORG 0000H MAIN: MOV SP,#60H ; 设置堆栈指针SP为60H MOV P1,#0FFH ;当P1口用作输入时,所有位对应的锁存器必须先置1 LOOP: ;CLR P1.3 MOV C,P1.3 ;读P1.3 JC LIGHT CLR P1.2 ;LED灭 SJMP LOOP LIGHT: SETB P1.2 ;LED 亮 SJMP LOOP RET END 若在执行读P1.3之前,先执行CLR P1.3,观察结果将会不正确。 五实验结论 1、当P1口用作输入时,所有位对应的锁存器必须先置1 2、在执行读P1.3之前,先执行CLR P1.3,观察结果不正确,程序不能正确执行,因为系统读取的是锁存器的状态。 3、读引脚和读锁存器区别:第一种方式是将引脚作为输入,那是真正地从外部引脚读进输入的值,第二种方式是该引脚处于输出状态时,有时需要改变这一位的状态,则并不需要真正地读引脚状态,而只是读入锁存器的状态,然后作某种变换后再输出。

南昌大学低电阻测量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低电阻测量 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座位号: 实验时间:

其中r1、r2 分别是连接安培表及变阻器用的两根导线与被测电阻两端接头处的接触电阻及导线本身的接线电阻,r3、r4 是毫伏表和安培表、滑线变阻器接头处的接触电阻和接线电阻。通过安培表的电流I 在接头处分为I1、I2 两支,I1 流经安培表和R 间的接触电阻再流入R,I2 流经安培表和毫伏表接头处的接触电阻再流入毫伏表。因此,r1、r2 应算作与R 串联;r3、r4 应算作与毫伏表串联。由于r1、r2 的电阻与R 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甚至有的比R 大几个数量级,故毫伏表指示的电位差不代表R 两端的电位差。也就是说,如果利用毫伏表和安培表此时所指示的值来计算电阻的话,不会给出准确的结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试把连接方式改为如图2(a)所示的式样。同样用电流流经路线的分析方法可知,虽然接触电阻r1、r2、r3 和r4 仍然存在,但由于其所处位置不同,构成的等效电路改变为图2(b)。由于毫伏表的内阻大于r3、r4、R,故毫伏表和安培表的示数能准确地反映电阻R 上的电位差和通过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可以算出R 的正确值。

由此可见,测量电阻时,将通电流的接头(电流接头)a、d 和测量电位差的接头(电压接头)b、c 分开,并且把电压接头放在里面,可以避免接触电阻和接线电阻对测量低值电阻的影响。 这结论用到惠斯通电桥的情况如果仍用单臂电桥测低值电阻R X,则比较臂R b 也应是低值电阻,这样才能在支路电流增大时,从而使R X 的电位差可以跟R1 上的电位差相等。设R1 和R2 都是10Ω以上的电阻,则与之有关的接触电阻和接线电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消除影响的只是跟R X、R b 有关的接触电阻和接线电阻。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图3 所示。应用上面的结论在R X 的A 点处分别接电流接头A1 和电压接头A2;在R b 的D 点处分别接电流接头D1 和电压接头D2。则A 点对R X 和D 点对R b 的影响都已消除。关于C 点邻近的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同R1、R2、R g 相比可以略去不计。但B1、B3 的接触电阻和其间的接线电阻对R X、R b 的影响还无法消除。为了消除这些电阻的影响,我们把检流计同低值电阻的接头也接成电压接头B2、B4。为了使B2、B4 的接触电阻等不受影响,也象R1、R2 支路一样,分别接上电阻R3、R4 譬如10Ω,则这两支路的接触电阻等同R3、R4 相比较可略去。这样就在单电桥基础上增加两个电阻R3、R4,从而构成一个双臂电桥。但是B1、B3 的接触电阻和B1、B3 间的接线电阻无处归并,仍有可能影响测量结果。下面我们来证明,在一定条件下,r 的存在并不影响测量结果。

南昌大学C++期末考试试卷(答案全)

2、设int a=15,b=26;,则cout<<(a,b);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 15 B. 26,15 C. 15,26 D. 26 3、x>0 && x<=10的相反表达式为________。 A. x<=0 || x>10 B. x<=0 && x>10 C. x<=0 || x<=10 D. x>0 && x>10 4、在下面循环语句中循环体执行的次数为________。 int i=0,s=0; while(s<20) {i++; s+=i;} A. 4 B. 5 C. 6 D. 7 5、在下面的二维数组定义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int a[5][ ]; B. int a[ ][5]; C. int a[ ][3]={{1,3,5},{2}}; D. int a[ ](10); 6、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在一个函数中,可以有多条return语句 B. 函数的定义不能嵌套,但函数的调用可以嵌套 C. 函数必须有返回值 D. 不同的函数中可以使用相同名字的变量 7、为了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可将不太复杂的功能用函数实现,此函数应选择________。 A.内联函数 B.重载函数 C.递归函数 D.函数模板 8、若用数组名作为函数调用的实参,传递给形参的是________。 A. 数组的首地址 B. 数组中第一个元素的值 C. 数组全部元素的值 D. 数组元素的个数 9、类的构造函数是在定义该类的一个________时被自动调用执行的。 A. 成员函数 B. 数据成员 C. 对象 D. 友元函数 10、设存在函数int max(int,int)返回两参数中较大值,若求22,59,70三者中最大值,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int m = max(22,max(59,70));B.int m = max(max(22,59),70); C.int m = max(22,59,70);D.int m = max(59,max(22,70)); 11、对class point,如使用point * ptr=new point[2];创建对象数组,则删除此数组使用的语句是________。 A. delete ptr[2]; B. delete[ ] ptr; C. delete ptr[ ]; D. delete[2] ptr; 12 类A中存在静态数据成员x,设a和b是类A的两个对象,在执行=10之后,的值为________。 A. 未初始化 B. 等于 C. 等于0 D. 随机 13、假定一条定义语句为“int a[10], x, *pa=a;”,若要把数组a中下标为3的元素值赋给x,则不正确的语句为________。 A. x=pa[3]; B. x=*(a+3); C. x=a[3]; D. x=*pa+3; 14、假定k是一个double类型的变量,则关于变量p 的正确定义语句为________。 A. double p=&k; B. int *p=&k; C. double &p=*k; D. char *p=”Thank you!”; 15、定义p并使p指向动态空间中的包含30个整数的数组所使用的定义语句为________。 A. int *p=new int[30]; B. int *p=new int(30); C. int *p=new [30]; D. *p=new int[30];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小题1分,共10 分) ()1、在说明语句int a(15),&b=a,*p=&a;中,b的值与*p的值是不相等的。 ()2、break语句也可以用于switch体内,它可退出switch 语句。 ()3、在一个被调用函数中,一个return语句可返回多个值给调用函数。 ()4、宏定义命令是以分号结束的。 ()5、do -while循环语句的循环体至少执行一次。 ()6、函数形参的作用域是该函数的函数体。 ()7、静态类标识符在它的作用域之外是不存在的。 ()8、对象成员的表示与结构变量成员表示相同,使用运算符.或->。 ()9、某类中的友元类的所有成员函数可以存取或修改该类中的私有成员。()10、const char *p说明了p是指向字符串的常量指针。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 1、一个完整程序中必须有一个名为_【1】_的函数。 2、程序中的预处理命令是指以___【2】___字符开头的命令。 3、假定x=5,y=6,则执行表达式y*=x++计算后,y的值为____【3】___。 4、为语句标号使用的C++保留字case和default只能用于___【4】___语句的定义体中。 5、若只需要通过一个成员函数读取数据成员的值,而不需要修改它,则应在函数头的后面加上___【5】_____关键字。 6、若在类的定义体中只给出了一个成员函数的原型,则在类外给出完整定义时,其函数名前必须加上___【6】____和两个冒号分隔符。 7、假定用户只为类AB定义了一个构造函数“AB(int aa, int bb=0) {a=aa; b=bb;}”,则定义该类的对象时,其实参表中至多带有___【7】__个实参。 8、完成下面类中的成员函数的定义。 class point { private: int m,n; public: point(int,int); point(point&); }; point::point(int a,int b) { m=a;n=b;} point::point(__【8】_) { m=;n=;} 9、完成下面类中的成员函数的定义。 class A { int a,b; public: A(int aa=0, int bb=0) __【9】___ {} // 分别用aa和bb对应初始化a和b }; main() { A x(5),y(x); // 定义类A的对象x并用5初始化,同时定义y并用x初始化 ___【10】__ ; // 定义p指针,使之指向对象x } 四、阅读程序,写出各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每小题5分,共20分) 1、#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fun(int a,int * b, int *c,int &d); void main( ) { int a1=10,a2=20,a3=30,a4=40; fun(a1,&a2,&a3,a4); cout<<”a1=”< void main()

简单IO口扩展实验报告样本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综合性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年级/班级:09级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指导教师祝天龙 学号姓名张乐 0908224061 实验地点计科楼 214 实验时间周二第三节课 项目名称简单I/O口扩展(交通灯) 实验类型综合性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在单片机系统中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 2.学习数据输出程序的设计方法。 3.学习模拟交通灯控制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 CPU挂箱、AT89S51CPU模块 三、实验内容 扩展实验箱上的74LS273做为输出口,控制八个发光二极管亮灭,模拟交通灯管理。 四、总体设计(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 首先必须了解交通路灯的亮灭规律。本实验需要用到实验箱上八个发光二极管中的六个,即红、黄、绿各两个。不妨将L1(红)、L2(绿)、L3(黄)做为东西方向的指示灯,将L5(红)、L6(绿)、L7(黄)做为南北方向的指示灯。而交通灯的亮灭规律为:初始态是两个路口的红灯全亮,之后,东西路口的绿灯亮,南北路口的红灯亮,东西方向通车,延时一段时间后,东西路口绿灯灭,黄灯开始闪烁。闪烁若干次后,东西路口红灯亮,而同时南北路口的绿灯亮,南北方向开始通车,延时一段时间后,南北路口的绿灯灭,黄灯开始闪烁。闪烁若干次后,再切换到东西路口方向,重复上述过程。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保护电阻接到+5V的电源上,阴极接到输入端上,因此使其点亮应使相应输入端为低电平。 五、实验步骤(包括主要步骤、代码分析等) 1、实验箱244/273 PORT单元的O0~O7接实验箱上发光二极管L1~L8; 2、74LS273的片选CS273接片选信号CSO(CPLD ENCODER UNIT),此时74LS273的片选地址为CFA0H~CFA7H之间任选; 3、运行实验程序,观察LED显示情况是否与实验内容相符;

南昌大学单片机补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MCS-51的并行I/O口读-改-写操作,是针对该口的( D ) A.引脚 B.缓冲器 C.地址线 D.内部锁存器 2.假定设置堆栈指针SP的值为36H,在执行指令PUSH 20H后SP的值为(C ) A.35H B.38H C.37H D.20H 3.若MCS-51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为6MHz,定时器/计数器作计数器使用时,其最高的输入计数频率是(C ) A.1MHz B.500KHz C.250KHz D.125KHz 4.MOVX A,@DPTR指令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 B ) A.寄存器寻址 B.寄存器间接寻址 C.直接寻址 D.立即寻址 5.在远距离数据传送时,一般采用______传送方式。( D ) A.串行 B.并行 C.模拟 D.数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6.MCS-51单片机中有两个16位寄存器,其中一个是_程序计数器PC _____,它没有地址,用户不能对其读写;另一个是_ DPTR _____,常用于存放基址地址。 7.若不使用MCS-51片内程序存储器,引脚EA必须接_地或“0”电平_____。 8.当(RS1,RS0)=(1,0)时,工作寄存器R2对应内部RAM中的__12H____字节单元。 9.执行当前指令后,PC内容为______。 10.单片机与外部数据进行信息交换时,通过__数据总线____总线交换信息的内容。 11.MCS-51响应_串行口_____中断时,其中断标志只能由软件清除。 12.汇编语言程序一般有四种结构形式,即:顺序结构、分支结构、__循环____和子程序结构。 13.用串行口扩展并行口时,串行口工作方式应选为__方式0____。 14.ADC0809是____8__位逐次逼近型A/D转换芯片。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5.机器语言:在单片机中,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指令、数字和符号简称为机器语言。 16.RAM:随机存储器 17.单工:信息在两点之间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8.若80C51的片内ROM内容已不符合要求,那么片内其它硬件如何继续使用? 答:把80C51的EA引脚接地,片外扩接EPROM芯片,就等于宣布片内ROM作废,完全执行片外EPROM中的程序。这样,片内硬件资源不受影响,可继续使用。 19.在8051扩展系统中,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共用16位地址线和8位数据线,为什么两个存储空间不 会发生冲突? 答:这是因为外部程序存储器和外部数据存储器所使用的控制信号不同。对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读通是用PSEN控制线,而对外部数据存储器的读/写控制是用RD和WR读、写控制线,所以不会发生地址冲 1

南昌大学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I/O口输入输出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单片机P1口、P3口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以P1口为输出口,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LED显示跑马灯效果。以P3 口为输入口,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用来控制跑马灯的方向。 三、实验要求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程序,并在实验仪上调试和验证。 四、实验步骤 1)系统各跳线器处在初始设置状态。用导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模块的K0到CPU 模块的RXD(P3.0 口);用8位数据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的JD4B 到CPU 模块JD8(P1 口)。 2)启动PC 机,打开THGMW-51 软件,输入源程序,并编译源程序。编译无误后,下载程序运行。 3)观察发光二极管显示跑马灯效果,拨动K0 可改变跑马灯的方向。 五、实验参考程序 ;//****************************************************************** ;文件名: PortforMCU51 ;功能:I/O口输入、输出实验 ;接线: 用导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模块的K0到CPU模块的RXD(P3.0口); ; 用8位数据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的JD2B到CPU模块的JD8(P1口)。 ;//******************************************************** ********** DIR BITP3.0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100H START: OUTPUT1: MOV A, #0FEH MOV R5, #8

LOOP1: CLR C MOV C,DIR JC OUTPUT2 MOV P1, A RL A ACALL DELAY DJNZ R5, LOOP1 SJMP OUTPUT1 OUTPUT2: MOV A, #07FH MOV R5, #8 LOOP2: CLR C MOV C,DIR JNC OUTPUT1 MOV P1, A RR A ACALL DELAY DJNZ R5,LOOP2 SJMP OUTPUT2 DELAY: MOV R6,#0 DELAYLOOP1: MOV R7,#0 DELAYLOOP2: NOP NOP DJNZ R7,DELAYLOOP2 DJNZ R6,DELAYLOOP1 RET END 六、实验结果 当八位逻辑电平的K0拨到上方,即输出高电平时,实验箱B5区的八个LED灯从左至右循环点亮,当K0拨到下方,即输出低电平时,八个LED灯从右至左循环点亮。 七、结果分析 程序通过查询方式不断检测P3.0口的输入状态,当P3.0输入为0时,由P1口通过左移指令RL轮流输出低电平驱动LED发光,在左移时通过软件延时控制LED亮的时间;当P3.0输入为1时,由P1口通过右移指令RR轮流输出低电平驱动LED发光,在右移时同样通过软件延时控制LED 亮的时间,如此循环扫描查询,便可实现流水灯的效果。

南昌大学C语言期末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 分,共50 分) (请将各小题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到相应小题的下划线上) 得分 评阅人 1. C语言的运算符按运算对象的数目可以分为。 A) 单目运算一种 B) 单目和双目运算符 C) 单目、双目和三目运算符D) 单目、双目、三目运算和四目运算符 2. C语言表达式2/5*10的值是。 A) 0.04 B) 4 C) 4.0 D) 0 3. 已知变量f和i的类型说明如下: float f=12.34; int i; 则以下符合C语言语法的表达式是。 A) i=(int)f%5 B) i=int(f)%5 C) i=f%5 D) i=(int f)%5 4. 能正确表示数学式1≤x≤5的C语言表达式是。 A) 1 <=x<=5 B) (x> =1)&(x<=5 ) C) (x>=1 )&&(x<=5) D) (1 < =x)||(5> =x) 5. 设变量c的数据类型是char,i的数据类型是int,f的数据类型是float,则C语言表达式c*i+c*f-i+100值的数据类型为。 A) int B) float C) char D) 不确定 6. 在下列选项中,合法的C语言用户标识符的是。 A)int B)sin C)if D)i+j 7. C程序的执行从开始。

A) 程序中的第1个语句 B) 程序中的第1个函数 C) 名为main 的函数 D) 包含文件的第1个函数 8. 凡在C语言函数中未指定存储类别的变量,其隐含的存储类别为。 A) 自动(auto) B) 静态(static) C) 字符串D) 字符或字符型变量值 9. 以下程序运行时要求输入10和20分别存放在变量x和y中,能正确输入数据的是。 main() {int x,y; scanf("x=%d,y=%d",&x,&y); printf("x+y=%d",x+y); } (说明:用表示换行符,用_表示空格符) A) 10_20 B) x=10,y=20 C) 10 D) x=10 20 y=20 10. 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main() { int a,b; a=32767; b=a+1; printf("a=%d,b=%d\n",a,b);

51单片机实验报告94890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 2016年9月

辽东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王瑛 学号: 0913140319 班级: B1403 专业:网络工程 层次:本科 2016年9月

目录 实验题目:实验环境的初识、使用及调试方法(第一章) 实验题目:单片机工程初步实验(第二章) 实验题目:基本指令实验(第三章)4 实验题目:定时器/计数器实验(第五章)4 实验题目:中断实验(第六章)4 实验题目:输入接口实验(第八章)4 实验题目:I/O口扩展实验(第九章)4 实验题目:串行通信实验(第十一章)4 实验题目:A/D,D/A转换实验(第十七章)4

实验题目:实验环境的初识、使用及调试方法实验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1 时间:2016年10月24日 一、实验内容和要求 了解单片机的基础知识 了解51单片机的组成和工作方法 掌握项目工程的建立、编辑、编译和下载的过程方法 熟练单片机开发调试工具和方法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构成: Keil集成开发环境:

STC-ISP:

实验题目:单片机工程初步实验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1 时间:2016 年10 月24 日一、实验内容和要求 点亮一个LED小灯 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1、点亮一个LED小灯 点亮LED小灯的程序: #include //包含特殊功能寄存器定义的头文件 sbit LED = P0^0; sbit ADDR0 = P1^0; //sbit必须小写,P必须大写 sbit ADDR1 = P1^1; sbit ADDR2 = P1^2; sbit ADDR3 = P1^3; sbit ENLED = P1^4; void main() { ENLED = 0; ADDR3 = 1; ADDR2 = 1; ADDR1 = 1; ADDR0 = 0; LED = 0; //点亮小灯 while (1); //程序停止 } 2、程序下载 首先,我们要把硬件连接好,把板子插到我们的电脑上,打开设备管理器查看所使用的COM 口,如图所示:

南昌大学单片机实验指导书(2015简化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电工程学院 2010年3月

实验一拼字程序(基础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容 把7000H的低四位BCD数和7001H的低四位BCD数,拼成压缩BCD码的形式存放在7002H。 三、实验说明 通过本实验,掌握拼字的编程方法,同时也可以了解单片机编程、调试方法。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PC机、WAVE软件 五、参考程序框图 六、参考程序(略)

实验二清零实验(基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存储器读写方法。 2. 了解存储器的块操作方法。 二、实验容 1. 指定部RAM中某块的起始地址和长度,要求能将其容清零。 2. 指定外部RAM中某块的起始地址和长度,要求能将其容清零。 3. 指定外部RAM中某块的起始地址和长度,要求能将其容置为某固定值(如0FFH)。 三、实验说明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单片机的存储器结构及读写存储器的方法,同时也可以 了解单片机编程、调试方法。 四、实验仪器和设备 PC机、WAVE软件。 五、参考程序框图 存储器块清零参考程序框图 六、参考程序(略) 实验三数据块传送程序(基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存的移动方法。 2.加深对存储器读写的认识。 二、实验容 将指定源地址和长度的存储块移到指定目标位置。 三、实验说明 块移动是计算机常用操作之一,多用于大量的数据复制和图象操作。本程序是给出起始地址,用地址加一方法移动块,请思考给出块结束地址,用地址减一方法移动块的算法。另外,若源块地址和目标块地址有重叠,该如何避免? 四、实验仪器和设备 PC机、WAVE软件。 五、参考程序框图 存储块移动参考程序框图 六、参考程序(略)

南昌大学PLC实验报告讲解

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点动控制线路 (2) 实验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运转控制 (4) 实验三通电延时型控制线路 (6) 实验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编程练习 (8) 实验五喷泉的模拟控制 (10) 实验六交通灯的模拟控制 (13) 实验七液体混合的模拟控制 (16)

实验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点动控制线路 一、概述 三相笼式异步电机由于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维修方便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继电器接触控制系统对中小功率笼式异步电机进行点动控制,其控制线路大部分由继电器、接触器、按钮等有触头电器组成。 图2是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接触器点动控制线路(电机为Y 接法) 起动时,合上漏电保护断路器及空气开关QF ,引入三相电源。按下起动按钮SB2时,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通电,主触头KM1闭合,电动机接通电源起动。当手松开按钮时,接触器KM1断电释放,主触头KM1断开,电动机电源被切断而停止运转。 FR1 FU1KM1 QF L1 L2 L3 L KM1 M 3~ FR1 N FU2 FU2 L SB1 SB2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时间继电器的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 掌握Y-Δ起动的工作原理。 3、 熟悉实验线路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三、实验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使用仪器名称 数量 1 DL-CX-001 三相交流电源 1 2 WD01G 空开、熔断器模块 1 3 WD04G 热继电器模块 1 4 WD09G 按钮模块 1 5 WD02G 接触器模块 1 6 M04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1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检查各实验设备外观及质量是否良好。 2、按图2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接触器点动控制线路进行正确的接线。先接主回路,再接控制回路。自己检查无误并经指导老师检认可后方可合闸通电实验。 (1)、热继电器值调到1.0A 。 (2)、合上漏电保护断路器及空气开关QF ,调节三相电源输出220V 。 (3)、按下起动按钮SB2时,观察电机工作情况,体会点动操作。(注意,操作次数不宜频

南昌大学C期末考试试卷(答案全)

南昌大学2003 ~2004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A’的ASCII码为65,n为int型,执行n =‘A’+‘6’-‘3’;后,n的值为B。 A)‘D’ B) 68 C) 不确定的值D) 编译出错 2.下列变量名中, A 是合法的。 A)CHINA B) byte-size C) double D) A+a 3.在static int B[3][3]={{1},{3,2},{4,5,6}};中, a[2][2]的值是C。 A)0 B) 5 C)6 D)2 4.若有定义int a=3, *p=&a ;则*p的值是 B 。 A)常量a的地址值B)3 C)变量p的地址值D)无意义 5.下列关于指针运算的各叙述中,不正确的叙述是 D 。 A)指向同一数组的两个指针,可以进行相等或不等的比较运算; B)可以用一个空指针赋值给某个指针; C)指向数组的指针,可以和整数进行加减运算; D)指向同一数组的两个指针,可以进行有意义的相加运算。 6. 已知x、y、z是int型变量,且x=3,y=4,z=5;则下面各表达式中,值为0的是 D 。 A)‘x’&&‘y’ B)x<=y C)x || y+z && y-z D) !((x

单片机实验一,I/O端口实验报告(2)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 实验一 I/O端口实验(2) 系别:通信工程系 专业:通信工程系11级 学号:233201122041 姓名: 实验时间:2014年3月6日 撰写日期:2014年3月9日

实验一 I/O端口实验(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片机通用I/O端口的使用方法; 2、掌握I/O端口数据输入/输出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本次实验报告标题括号中的数字对应) 2、当开关状态为0101(K5K6K7K8)时,四个灯循环右移;当开关状态为1010(K5K6K7K8)时,四个灯循环左移;当开关为其它状态时,在LED1~LED4上显示开关状态。程序运行时,拨动开关,显示立即跟着变化。【基础,周四下午每人做】 三、实验设计思路 对于该题,因为有3种情况,所以参考课本P68程序,在while循环结构内添加if-else条件判断语句,分别区分右移、左移、与开关状态一致3种情况。 四、电路原理图及接线说明 绘制本次实验用到的部分完整电路原理图如下: 开关K5K6K7K8与P2.0~P2.3相连线;

LED:1~8和P1.0~P1.7相连线。 五、实验流程图 见下图: 六、调试过程及实验现象 对于第该题,一开始运行灯全亮,经按F8逐步调试后,发现P2的值怎么也无法赋给变量b,导致无论如何拨动开关,b的值都不会改变,一直等于FF,使灯全亮。后来经助教指点方知是P2口没有设置为I/O模式,以致于无法将P2的值传输给b。修改设置后,一切运行正常。 七、总结 本次实验的实验难度不大,第一题参考课本的8位左移右移例子稍作修改便可运行,因为实验原理一样;但却因为一开始自己不够细心导致的一些软件设置

2011南昌大学单片机期末考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当使用8031单片机时,需要扩展外部程序存储器,此时EA应为___低电平__. 2.P0通常用作单片机系统的地址/数据总线. 3.若由程序设定RS1、RS0=10,则工作寄存器R0~R7的直接地址为10H~17H . 4.返回地址(或断点)是_在程序中断或子程序调用时_的程序计数器的内容。 5.中央处理器CPU是单片机的核心,它完成_运算和控制功能 . 6.单片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周而复始地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 . 7.所谓中断源即是_引起中断的原因(或能发出中断请求的来源) . 8.端口(或称口)是_接口电路中已编址并能进行读或写操作的寄存器 . 9.异步串行近程通信时的传送信号是TTL电平信号 10.若累加器A中的数据为01110010B,则PSW中的P=0.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MCS—51单片机的复位信号是()有效。 A.高电平 B.低电平 C.脉冲 D.下降沿 2.若MCS-51单片机使用晶振频率为6MHz时,其复位持续时间应该超过()。 A.2μs B.4μs C.8μs D.1ms 3.若PSW.4=0,PSW.3=1,要想把寄存器R0的内容入栈,应使用()指令。 A.PUSH R0 B.PUSH @R0 C.PUSH 00H D.PUSH 08H 4.能够用紫外光擦除ROM中程序的只读存储器称为()。 A.掩膜ROM B.PROM C.EPROM D.EEPROM 5.在片外扩展一片2764程序存储器芯片要()地址线。 A.8根 B.13根 C.16根 D.20根 6.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方式1是()。 A.8位计数器结构 B.2个8位计数器结构 C.13位计数结构 D.16位计数结构 7.设MCS-51单片机晶振频率为12MHz,定时器作计数器使用时,其最高的输入计数频率应为() A.2MHz B.1MHz C.500KHz D.250KHz

单片机io口控制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I/O口控制 姓名:张昊 学号:110404247 班级:通信2班 时间:2013.11.19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一、实验目的 1、学习I/O口的使用。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3、掌握单片机编程器的使用和芯片烧写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广告流水灯实验 (1)做单一灯的左移右移,八个发光二极管L1~L8分别接在单片机的P1.0~P1.7接口上,输出“0”的时候,发光二极管亮,开始时 P1.0->P1.1->P1.2->P1.3->...->P1.7->P1.6->...P1.0亮,重复循 环。 (2)系统板上硬件连线:把“单片机系统”A2区的J61接口的P1.0~P1.6端口与D1区的J52接口相连。要求:P1.0对应着L1,P1.1对应 L2,……,P1.7对应着L8。 P1口广告流水灯实验原理图如下

程序设计流程:流程图如下 2、模拟开关实验 (1)监视开关K1(接在P3.0端口上),用发光二极管L1(接在单片机P1.0端口上)显示开关状态,如果开关合上,L1亮,开关打开, L1熄火。 (2)系统板上硬件连线:把“单片机系统”A2区的P1.0端口用导线连接到D1区的LED1端口上;把“单片机系统”A2区的P3.0端口用 导线连接到D1区的KEY1端口上; 实验原理图如下图

程序设计流程 二、实验内容 1、流水灯 #include sbit p10=P1^0; sbit p11=P1^1; sbit p12=P1^2; sbit p13=P1^3; sbit p14=P1^4; sbit p15=P1^5; sbit p16=P1^6; sbit p17=P1^7; unsigned char count=0; bit flag; void main() {

南昌大学传感器实验报告终稿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验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目录 实验一差动变压器的应用——电子秤 (2) 实验二热电偶的原理及分度表的应用 (6) 实验三热敏电阻测温演示实验 (10)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一差动变压器的应用——电子秤 一、实验项目名称 差动变压器的应用——电子秤 二、实验目的 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实际应用 三、实验基本原理 差动变压器是把非电量变化转换成线圈互感量的变化。这种传感器是根据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制成的,并且次级绕组用差动的形式连接。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音频振荡器、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V/F表、电桥、砝码、振动平台。 有关旋钮初始位置: 音频振荡器调至4KH Z,V/F表打到2V档。 五、实验步骤 (1)按图1接线,组成一个电感电桥测量系统,开启主、副电源,利用示波器观察调节音频振荡器的幅度旋钮,使音频振荡器的输出为V P-P值为lV。

(2)将测量系统调零,将V/F表的切换开关置20V档,示波器X轴扫描 时间切换到0.1~0.5ms(以合适为宜),Y轴CHl或CH2切换开关置5V/div, 音频振荡器的频率旋钮置5KHz,幅度旋钮置中间位置。开启主、副电源,调节 电桥网络中的W1,W2,使V/F表和示波器显示最小,再把V/F表和示波器Y 轴的切换开关分别置2V和50mv/div,细条W1和W2旋钮,使V/F表显示值最小。再用手按住双孔悬臂梁称重传感器托盘的中间产生一个位移,调节移相器的 移相旋钮,使示波器显示全波检波的图形。放手后,粱复原。 (3)适当调整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在称重平台上放上一定数量的砝码 时电压表指 示不溢出。 (4)去掉砝码,必要的话将系统重新调零。然后逐个加上砝码,读出表头读数,记下实 验数据,填入下表; Wq 0.02 0.04 0.0.6 0.08 0.10 V P-P(V)0.021 0.033 0.047 0.061 0.077 (5)去掉砝码,在平台上放一重量未知的重物,记下电压表读数,关闭主副 电源。 (6)利用所得数据,求得系统灵敏度及重物重量。 注意事项: (1)砝码不宜太重,以免粱端位移过大。 (2)砝码应放在平台中间部位,为使操作方便,可将测微头卸掉。 线性度

南昌大学单片机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题目: B5901112154型单片机系统的设计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制124班 学号: 5901112154 学生姓名: 起讫日期: 6.16---6.23 指导教师:胡瑢华 系分管主任: 审核日期:

说明 BEIYON1 - 副本.DSN 打开上面的protus软件可以看到完整的电路图 1、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学院审定后下达给学生。 2、进度表是课程设计工作检查的主要依据。 3、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4、本任务书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与说明书、电路原理图和程序清单

等资料一并上交指导教师,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档案资料。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和内容(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 1、工作要求 单片机系统在各行各业自动控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同学们针对实际需求,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系统综合设计,以达到巩固单片机基础知识、掌握单片机系统开发过程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2、技术要求 每位学生应独立完整地设计一套单片机系统。该系统CPU采用AT89S51芯片,晶振为12MHz。硬件模块可包括:a)显示模块,采用串行口串接74HC164芯片控制5个7段数码管;b)键盘模块,采用2X2行列键盘;c)声音控制模块,采用蜂鸣器发声;d)A/D采集模块,采用ADC0809采集电位计的电压值;e)D/A输出模块,采用DAC0832输出某种波形。 要求实现以下功能: (1)系统上电后,按照从下进入,在数码管上显示学号的后五位12154。 (2)查询键盘,当用户按1至4号键时在数码管上显示相应数值(例如按1键数码管显示5个1,以此类推),同时伴随蜂鸣器响(只要按键处于按下的状态蜂鸣器就响,按多久就响多久,按键弹起后终止)。需编制键盘去抖动程序(按键中断接INT0,行线接P1.1,P1.2,列线接P1.5,P1.6)。 (3)按键长按(超过1.5秒)则按键可进行功能选择(1号键显示学号,3号键A/D采集,0号键D/A转换功能运行)。 (4)采用译码方式,通过D/A输出频率为500Hz梯形波 (5)采用译码方式,启动通道0的A/D转换,进行采样,A/D转换结束后(通过INT1中断),将采集到的值转换为BCD码,并予以显示(使用三个七段数码管显示例如显示3.75)。 3、此次课程设计采用分级评分,具体操作如下:

单片机实验报告二 单片机IO口实验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9.4.16 实验成绩: 实验二单片机I/O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构成,学习如何控制I/O口来驱动发光二极管,掌握移位和软件延时 程序的编写。 2.熟练掌握STC型开发板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掌握应用STC_ISP烧录过程; (二)设计要求 利用51单片机及4个LED发光二极管,设计一个单片机流水灯程序,P4.7 /P4.6/ P1.6/ P1.7 来演示跑马灯。其中流水灯的变化形式多样。 (三)实验原理 STC实验箱单片机型号为IAP15W4K32S4-Student,其在线编程与在线仿真可由Keil uVision4集成开发环境和STC系列单片机在线可编程(ISP)电路实现: 1.设置STC仿真器:运行STC-ISP在线编程软件,选择“keil 仿真设置”选项,如图1 所示,单击“添加型号和头文件到keil中/ 添加STC仿真器驱动到keil中”,弹出“浏 览文件夹”对话框,在浏览文件夹中选择keil的安装目录,单击“确定”按钮即完成添 加。根据所用芯片,单击“将IAP15W4K32S4-Student设置为仿真芯片”。 图1 2.Keil uVision4环境设置:选择菜单命令Project →Options for Target →Debug,选中 “STC Monitor-51 Driver”,勾选“Load Application at Startup”选项和“Run to main()” 选项,如图2所示。单击图2右上角的“settings”按钮,弹出硬件参数设置对话框,如 图2所示,根据仿真电路所使用的串口号(本机所用为串口5)选择串口端口,如图3 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