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报告

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报告

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报告
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报告

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报告

试验一:不同试验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演示)

1.试验目的:

(1)根据演示试验的实测结果,分析试验条件对测试结果影响的变化规律和原因;

(2)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以水泥混凝土试块制作、养护环境条件、试验机及其量程的选择和强度检测为例,如何避免或减小测值误差,保证试验测试工作的质量?

试验二、水泥技术性能检测

1.试验目的:

2.样品名称(生产厂家或注册商标、强度等级):

3.检测参数:

4.检测依据(国家标准、试验规程):

5.主要仪器设备:

6.检测原始记录与计算结果:

表4 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破型)记录与计算结果

7.检测结果分析与结论:

试验三、混凝土细骨料基本性能检测

1.试验目的:

2.检测参数:

3.砂子产地、种类:

4.检测依据(国家标准、试验规程):

5.主要仪器设备:

6.检测原始记录与计算结果:

20

40

60

80

100

10.0

5.00

2.50

1.25

0.63

0.315

0.16

筛孔尺寸,mm

颗粒级配曲线图

7.检测结果分析与结论:

试验四、混凝土粗骨料基本性能检测

1.试验目的:

2.样品名称:

3.检测参数:

4.检测依据(国家标准、试验规程):

5.主要仪器设备:

6.检测原始记录与计算结果:

加荷速度:最大荷载:加(持)荷时间:7.检测结果分析与结论:

试验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1 目的:

2材料名称:

3 检测参数:

4.检测依据(国家标准、试验规程):

5.主要仪器设备:

6.检测原始记录与计算结果:

1)施工和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

坍落度:强度等级:耐久性:其它要求:2)配比基本参数及初步计算结果:

配制强度: W/C= S/(S+G)= G

小/G

=

理论表观密度:

混凝土拌合物各种材料用量(kg/m3):

3)试验环境:

成型间温度:成型间湿度:成型日时:4)试拌调整:

表2 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结果

序号容积升

(kg)

容积+砼

(kg)

砼质量

(kg)

表观密度(kg)

单个值平均值

3

试验六、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检测 1.试验目的: 2.样品名称: 3.检测参数:

4.检测依据(国家标准、试验规程):

5.主要仪器设备:

6.检测原始记录与计算结果:

7.强度等级的确定:

∑==10

1101i i

f f

f k =f -2.1S

S=()

∑=-10

12

91i i f f

δ= S /f

实测最小单个值 平均值 标准值

国标要求最小单个值≥ 平均值 ≥ 标准值≥ 强度等级确定为:

附表: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

强度等级抗压强度平均

值f≥

变异系数δ≤0.21 变异系数δ>0.21

强度标准值f

k

单块最小抗压强度

值f

min

MU30 30.0 22.0 25.0 MU25 25.0 18.0 22.0 MU20 20.0 14.0 16.0 MU15 15.0 10.0 12.0 MU10 10.0 6.5 7.5

试验七、道路材料集料级配试验(交通工程专业)

1.试验目的:

2.样品名称:

3.检测参数:

4.检测依据(国家标准、试验规程):

5.主要仪器设备:

6.检测原始记录与计算结果

1)计算筛孔分计筛余

表1 原有集料的分计筛余检测结果和混合料要求级配范围(方孔筛)筛孔尺寸

d i (mm)

碎石分计筛

余a

A(i)

石屑分计筛余

a

B(i)

矿粉分计筛余

a

C(i)

规范要求级配范围通

过百分率P(n

1

~n

2

(%)

37.5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2)计算各种粒径集料的用量

(1)计算碎石在混合料中的用量

(2)计算矿粉在混合料中的用量

(3)计算石屑在混合料中的用量

(4)调整后集料级配实测结果与设计规范要求级配范围对照表(校核)

表2 混合料组成计算和校核表

寸d

i (m

m

)

粗集料细集料填料混合料

规范要

求级

配通

过量

P(n

1

~n

2

)

(%) 原

a

A

(

i

)

X

占混

百分

a

AM(i)

原来

分计

a

B(i)

a

BM

i

a

C

(

i

)

采占混

百分

a

ZM(i)

a

A

P

M

(

i

)

①②③④=②

×⑤⑥⑦=

⑧⑨⑩=

11

2

1

3

14

37.

5 31.

5 26.

5 19 1

6 13.

2 9.5 4.7

5 2.3

6

1.1

8

0.6

0.3

0.1

5

0.0

7

<0.

校核∑=∑=∑=∑=∑=∑=∑

=注:1.细集料试验按(GB/T14684-2001)进行。 2.矿粉试验按(GB/T 1345-1991)进行。

3.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见附表

4.级配计算方法参照《道路建筑材料》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中的

试算法

附表:沥青混合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

试验八、石油沥青三大指标检测

1.试验目的:

2.样品名称:

3.检测参数:

4.检测依据(国家标准、试验规程):

5.主要仪器设备:

6.检测原始记录与计算结果:

表1 沥青针入度

沥青延度

表2

7.检测结果汇总和结论

试验九、沥青混合料试验

(一)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与试件成型1目的:

2原材料名称:

3 检测依据(国家标准、试验规程):

4 主要仪器设备:

5 成型记录:

(二)沥青混合料物理指标与稳定度检测

1.试验目的:

2.检测参数:

3.检测依据(国家标准、试验规程):

4.主要仪器设备:

5.检测结果:

1)原材料相对密度检测结果:

表1 矿粉相对密度检测(李氏瓶法)

序号试样质量

(g)

密度瓶读数(ml)

体积(cm3)

相对密度

初始值装料后单个值平均值

1

2

表2 粗集料相对密度(静水天平法)

序号试样质量试样在水中

的质量(g)

试样体积

(cm3)

相对密度

单个值平均值

1

2

注:①沥青相对密度为0.98g/cm3

②细集料采用试验二检测结果。

2)混合料物理指标参数检测与计算结果:表3 混合料表观密度检测结果

序号试样质量试样在水中

的质量(g)

试样体积

(cm3)

相对密度

单个值平均值

1

2

其他物理指标计算结果:

3)马歇尔稳定度检测原始记录与计算结果:(1)稳定度曲线图:

(2)计算结果汇总表:

沥青混合料物理指标、马歇尔稳定度检测结果汇总表

试验十、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演示)

1.试验目的:

2.检测参数:

3.检测依据(国家标准、试验规程):

4.主要仪器设备:

5.检测报告单:

6.检测结论: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模板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年月日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 ●碳钢的热处理 ●金相试样的制备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硬度计的原理及应用 ●碳钢热处理后的硬度测试 ●常用工程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了解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2)金相显微镜的构造3)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了解铁碳合金中的相与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3)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2)各种组成相或组织组成物的特征 3)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区别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三碳钢的热处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钢的几种基本热处理操作: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了解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45钢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加热温度的选择 2)保温时间的确定 3)冷却方法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四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 2)学会金相试样的制备技术。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取样 2)镶样 3)磨制 4)抛光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五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观察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钢冷却时所得到的各种组织组成物的形态 2)钢淬火回火后的组织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六硬度计的原理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显微硬度计的原理、构造。 2)学会三种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洛氏硬度实验原理 2)布氏硬度试验原理 3)显微硬度计的原理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七碳钢热处理后的硬度测试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热处理工艺的操作方法; 2、了解45钢、40Cr在室温下的组织结构; 3、了解合金钢经热处理工艺后硬度的测量方法并理解; 4、分析并掌握不同成分合金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硬度不同的原因。 二、实验设备: 加热炉、抛光机、硬度测量仪、金相显微镜 三、实验内容: 1、将若干45钢、40Cr放在加热炉中,设定加热温度860℃,进行加热; 2、对加热到设定温度的试样做不同的冷却处理(油冷、水冷、空冷); 3、将一部分油冷和水冷的试样放到不同温度(200℃、400℃、600℃) 加热炉中做回火处理,有些试样不进行回火; 4、将经过正火和淬火未回火的试样打磨、抛光,观察金相组织;对经 过淬火和不同温度下回火的试样只进行打磨; 5、对所有试样测量硬度; 6、处理测量数据,比较分析不同成分合金钢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下硬 度不同的原因。 四、数据处理: 材料淬火工艺回火工艺硬度HRC(三点) 45钢860℃×20min 油冷未回火24 26.4 26.5 空冷未回火19 15.5 16 860℃×20min 水冷 未回火55 62 65 200℃×60min 42.5 40.6 49.2 400℃×60min 34 36 35 600℃×60min 17.5 15.5 18.5 40Cr 860℃×20min 油冷未回火52 53 56 空冷未回火21 21.7 23 860℃×20min 水冷 未回火56 57 60 200℃×60min 48.8 49.9 50.5 400℃×60min 43.5 44.5 45 600℃×60min 22.5 21.5 20.5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的要求 一、实验室的纪律要求 1.进入实验室后,要听从教师的安排,不得大声说笑和打闹。 2.进入实验室后,对本组所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如有缺损或失灵应立即报告,由教师修理或调换,不得私自拆卸。实验结束时,应将所用仪器设备按原位放好,经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3.要爱护实验仪器设备,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同时注意人身安全,非本次实验所用的室内其他仪器,不得随便乱动。 4.在实验过程中,当仪器设备被损坏时,当事者应立即向实验室教师报告,由其根据学校的规定给予检查或赔偿等处理。 5.实验结束后,每组学生对所用的仪器设备及桌面、地面应加以清理,并由各实验小组轮流做全室的卫生整理。 6.完成实验后,经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二、实验与实验报告的要求 1.每次做实验以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步骤。 2.要以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作风、严密的方法进行实验,认真记录好实验数据。 3.在实验课进行中要认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的情况作为实验课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4.要认真填写、整理实验报告,不得潦草,不得缺项、漏项,报告中的计算部分必须完成,同时要保持实验报告的整洁。 5.实验报告应及时完成,并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上交。

实验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 三、实验记录 (一) 材料的表观密度测试 试样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室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度: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2.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 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和构造,初步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利用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分析。 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了解金相显微组织的显示方法。 3、识别和研究铁碳合金(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步骤与过程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①.实验原理 由灯泡发出—束光线,经过聚光镜组(一)及反光镜,被会聚在孔径光栏上,然后经过聚光镜组(二),再度将光线聚集在物镜的后焦面上。最后光线通过物镜,用平行光照明标本,使其表面得到充分均匀的照明。从物体表面散射的成象光线,复经物镜、辅助物镜片(一)、半透反光镜、辅助物镜片(一)、棱镜与半五角棱镜,造成一个物体的放大实象。该象被目镜再次放大。照明部分的光学系统是按照库勒照明原理进行设计的,其优点在于视场照明均匀。用孔径光栏和视场光栏,可改变照明孔径及视场大小,减少有害漫射光,对提高象的衬度有很大好处。

②.主要结构 1.底座组: 底座组是该仪器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底座后端装有低压灯泡作为光源,利用灯座孔上面两边斜向布置的两个滚花螺钉,可使灯泡作上下和左右移动;转松压育直纹的偏心圈,灯座就可带着灯泡前后移动,然后转紧偏心圈,灯座就可紧固在灯座孔内。 灯前有聚光镜、反光镜和孔径光栏组成的部件,这织装置仅系照明系统的一部分,其余尚有视场光栏及另外安装在支架上的聚光镜。通过以上一系列透镜及物镜本身的作用,从而使试样表面获得充分均匀的照明。 2.粗微动调焦机构: 粗微动调焦机构采用的足同轴式调焦机构。粗动调焦手轮和微动调焦手轮是安装在粗微动座的两侧,位于仪器下部,高度适宜。观察者双手只需靠在桌上及仪器底座上即可很方便地进行调焦,长时间的使用也不易产生疲劳的感觉。旋转粗动调焦手轮,能使载物台迅速地上升或下降,旋转微动调焦手轮,能使载物台作缓慢的上升或下降,这是物镜精确调焦所必需的。右微动手轮上刻有分度,每小格格值为0.002毫米,估读值为0.001毫米。在右粗动调焦手轮左侧,装有松紧调节手轮,利用摩擦原理,根据载物台负荷轻重,调节手轮的松紧程度(以镜臂不下滑,且粗、微动调焦手轮转动舒适为宜)。这也就解决了仪器长期使用后因磨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 程 材 料 实 验 报 告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10届机电一班 组员:魏仕宏 1000407008 崔继文 1000407010 丁元辉 1000407021 郑鹏涛 10004070

实验项目名称: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观察和分析,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2.了解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3.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概述 碳钢和铸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组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熟悉掌握它们的组织,对于合理使用钢铁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⑴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 平衡组织一般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冷却的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可以根据Fe—Fe3C相图来分析。从相图可知,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时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所组成。但是,由于碳含量的不同,结晶条件的差别,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形态,分布和混合情况均不一样,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特征的组织组成物。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见表1。 a)工业纯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铁素体(F),F为白色块状(如图1所示); b)亚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铁素体(F)+珠光体(P),F呈白色块状,P呈层片 状,放大倍数不高时呈黑色块状(如图2所示)。碳质量分数大于0.6%的亚共析 钢,室温平衡组织中的F呈白色网状包围在P周围(如图3所示); c)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是珠光体(P),其组成相是F和Fe3C(如图4、5所示); d)过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Fe3CⅡ+P。在显微镜下,Fe3CⅡ呈网状分布在层片 状P周围(如图6所示); e)亚共晶白口铸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P+Fe3CⅡ+ Ld'。Fe3CⅡ网状分布在粗大块 状的P的周围,Ld'则由条状或粒状P和Fe3C基体组成(如图7所示);

同济道路工程材料试验报告

《道路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L ENGINEERING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大三 理论课教师:孙大权 姓名:XXX 学号:XXX 实验日期2014 年 5 月17 日

实验名称: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容量瓶法) 姓名:XXX 学号XXX 1实验目的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一定温度下的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部分的细集料。 2仪器和材料 称量1kg、感量1g的天平,500mL的容量瓶,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范围的烘箱,另有干燥器、浅盘、料勺、温度计和500mL烧杯等。 3 实验步骤 (1) 试样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105℃~110℃的烘箱内烘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 试验步骤 ①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②摆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向瓶内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洗净,再向瓶中注入温差不超过2℃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的水分,称其总质量m1 。 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中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差不应超过2℃。

4 数据计算和分析 表1试验数据 质量m0m1m2水温23.1℃300g642.3g839.2g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试样的烘干质量,g; 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 试样、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 水在4℃时的密度值,1g/cm3; 试验时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照表2取值。 表2 不同水温下的温度修正系数 水温(℃)1516~1718~1920~2122~2324~25 0.0020.0030.0040.0050.0060.007计算得细集料表观密度为: 5 结论 试验测得该试样细集料表观密度为。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模板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XXXXX学院 土木工程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泥性能测试试验报告 试验日期: 气(室)温: C:湿度: 一、试验内容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试验记录 所选水泥样品产地、厂名 水泥品种:出厂标号:

1.水泥细度测定(干筛法) 结论: 根据国家标准GB 该水泥细度为 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 室温:℃;相对湿度: % (1)试件成型日期年月日 成型三条试件所需材料用量 (2)测试日期年月日;龄期:天 (3)抗折强度测定 (4)抗压强度测定

4.确定水泥强度等级(只按试验一个龄期的强度评定) 根据国家标准 该水泥强度等级为 混凝土用骨料性能试验报告 试验日 期: 气(室)温: C:湿度: 一、试验内容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试验记录 1.砂的筛分析试验 筛孔尺寸(mm)105 2.5 1.250.630.3150.16筛底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量a(%) 累计筛余量A(%)

砂样细度模数Mx Mx= Mx= 结论:按M X 该砂样属于砂,级配属于区;级配情况。2.砂的泥含量测试 编号冲洗前的烘干试样 质量G1(g) 冲洗后的烘干试样 质量G2(g) 泥含量(%) 测定值 (%) 平均值 (%) 3.砂的视密度测试 试样名称:水温:℃ 编号试样质量 G12(g) 瓶+砂+满水 质量G13(g) 瓶+满水 质量G14(g) 砂样在水中所占 的总体积V(cm3) 视密度 ρ0(g/cm3) 平均值 (g/cm3) 编号 容量筒容积 V(L) 容量筒质量 G1(kg) 容量筒+砂 质量 G2(kg) 砂质量 G(kg) 堆积密度 (kg/L) 平均值 (kg/L) 级配连续粒级 筛孔尺寸 分计筛余(g)(%) 累计筛余(%) 石子筛分析测试结果评定: (1)最大粒径: mm

复材综合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复合材料工程综合实验 姓 名: 贾高洪 专业班级 复材1301 学 号: 130690101 指导教师: 母静波、侯俊先、王光硕 2016年 5 月 27 日 装备制造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复合材料工程综合实验__________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手糊成型工艺实验 实验类型:_____操作实验_ 同组学生姓名:_____ 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手糊成型工艺的技术要点、操作程序和技巧; 2.学会合理剪裁玻璃布、毡和铺设玻璃布、毡; 3.进一步理解不饱和聚酯树脂、脱模剂和胶衣树脂配方、凝胶、固化和富树脂层等概念和实际意义。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 1.根据具体条件设计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品(脸盆、垃圾桶)。 2.制品约为3mm ~4mm 厚,形状自定。 3.按制品要求剪裁玻璃布、毡。

4.手糊工艺操作,贴制作人标签。 5.固化后修毛边,如有可能还可装饰美化。 6.对自己手糊制品进行树脂含量测定。 实验原理: 手糊成型是最早使用的一种工艺方法。随着坡璃钢工业的迅速发展,尽管新的成型工艺不断涌现,但由于手糊成型具有投资少;无需复杂的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可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合理布置增强材料的材质、数量和方向,可以局部随意加强;不受产品几何形状和尺寸限制,适合于大型产品和批量不大的产品的生产等特点,至于仍被国外普遍采用,在各国玻璃钢工业生厂中仍占有工要地位。象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手糊成型仍将是发展玻璃钢工业的一种主要成型方法。 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苯乙烯既是稀释剂又是交联剂,在固化过程中不放出小分子,手糊制品几乎90%是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基体。模具结构形式大致分为阴模、阳模、对模三种。 阴模可使产品获得光滑的外表面,因此适用于产品外表面要求较光,几何尺寸较准确的产品,如汽车车身、船体等。阳模能使产品获得光滑的内表面,适用于内表几何尺寸要求较严的制品,如浴缸、电镀槽等。 脱模材料是玻璃钢成型中重要的辅助材料之一,如果选用不当,不仅会给施工带来困难,而且会使产品及模具受到损坏。脱模材料的品种很多,而且又因选用的粘接剂不同而各有所别。常用的脱模剂可归纳为三大类:即薄膜型脱模材料、混合溶液型脱模剂和油膏、蜡类脱模剂。薄膜型脱模材料有:玻璃纸、聚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等等。本次实验我们选用聚乙烯醇做脱模剂。 本实验利用手糊工艺制备简单的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件。常温常压固化。 三、主要仪器设备 管式炉:差示扫描量热仪 仪器型号:OTF-1200X 生产厂商:合肥科晶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1.手糊工具:辊子、毛刷、刮刀、剪刀。 2.玻璃纤维布、毡,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促进剂,塑料盆,塑料桶。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配制脱模剂:聚乙烯醇8克溶解于64克水,在缓慢的加入64克乙醇。 (2)按制件形状和大小裁剪玻璃布或毡备用。 (3)在模具表面均匀连续的用纱布涂上一层聚乙烯醇溶液,脱模剂完全干透后,应随即上胶衣或进

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报告

去 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1、综合实训的目的 (3) 2、工程资料 (3) 3、实训安排及要求 (3) 4、实训内容 (4) 4.1材料的检测 (4) 水泥检测报告 (5) 水泥检测委托单 (6) 水泥检测原始记录 (7) 砂检测报告 (8) 砂检测委托单 (9) 砂检测原始记录 (10) 石子检测报告 (11) 石子检测委托单 (12) 石子检测原始记录 (13) 4.2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4)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计算依据 (14)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计算过程 (14) 4.3混凝土的试拌与调整 (1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始记录 (1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测报告 (18)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委托单 (19) 5、实训收获、意见与建议 (20) 6、实训参考资料 (21)

1、综合实训的目的 《工程材料》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基础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实践操作基础。本次实训的目的为: 1)巩固《工程材料》课程中有关章节的知识,掌握不同建筑材料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按照材料检测实际工作过程,让学生练习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委托、试验、试验结果分析、报告的编制与审核、试验报告的发放等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学生将来毕业后即可顶岗工作。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 2、实际工程资料 3、实训的时间及要求

实训要求: 1)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不乱动、乱摸,爱护实验设备和仪器,注意安全; 2)不大声喧哗,打闹,旷课,一经发现,成绩按不及格论; 3)树立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对实测数据如实整理; 4)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 5)独立完成实训成果的汇总整理和装订,不抄袭; 6)实训期间应积极主动,互相配合,不能互相推诿。 4、实训内容 本次综合实训是结合实际工程材料检测内容,利用工程现场原材料,按照实际工程要求,完成各种材料的检测任务。主要任务如下: 1. 完成水泥检测、砂检测、石子检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测等委托单的填写。 2. 完成水泥检测、砂检测、石子检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实验记录的填写。要求试验记录完善,严禁涂改。 3. 完成水泥检测报告、砂检测报告、石子检测报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测报告、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报告。检测报告要求信息全,数据和试验记录对应,结论正确。 4.1材料性能的检测 水泥的检测、砂的检测、石子的检测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完整版)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2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0--11 姓名: 郑 杰,学号: 10041127 姓名: 周邵巍,学号: 10041128 姓名: 李欣欣,学号: 10041129 姓名: 谢 强,学号: 10041118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3工程材料综合实验●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碳钢热处理操作、组织观察和硬度测定一、实验目的 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现有的实验设备,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加强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系统认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做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以下知识,并学会操作一些必要的

设备仪器: 1、分别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二、 实验设备及材料 11、、显微镜、浴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2、、金像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 三、 实验内容 三个尺寸形状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和冷却时间)。 样品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20#880℃20min空冷45#880℃高温回火600℃20min高温回火30min水冷T101100℃20min水冷2、做实验前完成。选定硬度测试参数,一般用洛氏硬度。 样品20#45#T10硬度HRB50HRC20HRC633、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试。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44、分析碳钢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样品成分组织性能20#马氏体F+P 冲压性与焊接性良好45#马氏体F+P 经热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T10马氏体+奥氏体P+Fe3CII 硬度高,韧性适中5、 四、

金属材料检测报告

金属材料检测报告 抗拉强度(tensilestrength) 试样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 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变形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 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对于塑性材料,它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符号为RM,单位为MPA。 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材料经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 横向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称为抗拉强度或者强度极限(σb),单位为N/mm2(MPa)。它表示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计算公式为: σ=Fb/So 式中:Fb--试样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N(牛顿);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抗拉强度(Rm)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 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

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单位:kn/mm2(单位面积承受的公斤力) 抗拉强度:Tensilestrength. 抗拉强度=Eh,其中E为杨氏模量,h为材料厚度 目前国内测量抗拉强度比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来进行材料抗拉/压强度的测定! 屈服强度(yieldstrength)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yieldstrength,又称为屈服极限,常用符号δs,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 (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差达到规定值(通常为0.2%的原始标距)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塑性变形,应变增大,使材料失效,不能正常使用。

金属材料工程09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金属热处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20#钢热处理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班级:金属3班 姓名:齐希伦 学号:0907024304 指导教师:马臣 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通过选材,测试原材料硬度,设计热处理工艺,进行热处理(淬火,回火),测试处理后材料硬度,制备金相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组织构成,分析材料成分、性能、热处理工艺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二.实验设备 砂轮机,火花图谱,热处理中温炉5台,高温炉1台,金相磨抛光机4台,金相显微镜3台,布氏硬度计1台,洛氏硬度计3台,盐水1桶,机油1桶。金属材料试件(5种) 三.实验步骤 1.材料选择: 拟制造零件:拖拉机传动轴、活塞销、收割机刀片、锉刀、滚动轴承等。 根据零件挑选试样,后用砂轮机磨试样,观看活化形貌,对照火花图谱,鉴别材料。 材料牌号判定结果:20#钢 2.试样力学性能测定: 根据材料牌号,计划用于制造活塞销零件。采用调质工艺,零件硬度要求达到20-25HRC 查表制定热处理工艺。 淬火温度:930℃ 保温时间:t=KD K=1.0min/mm D为零件直径t=1×30=30分钟 淬火介质:盐水 回火温度:无

回火时间:无 画出热处理工艺 4.热处理试验: 将淬火炉 炉温升到930℃ 放入工件,保温10分后,进行淬火一冷到底。 5.热处理后材料硬度测试: 用HR150洛氏硬度计测量淬火,回火后试样硬度。 测试淬火后硬度值:42HRC –48HRC 6.制备金相试样: 通过磨平、粗磨、抛光、腐蚀与吹干等制样步骤,制备金相试样。(写明过程) 7.金相组织鉴定: 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试样制备后的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处 理 报 告 单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0-1班 实验者: 侯鹏飞学号10042107 胡兴文学号10042108 李东升学号10042110

【实验名称】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 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现有的实验设备,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加强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的系统认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做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以下知识,并学会操作一些必要的仪器和设备: 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 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实验材料及设备】 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 45#、高碳钢T10) 【实验内容】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做实验前完成。 样品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20# 880℃25min 空冷 45# 淬火880℃ 高温回火600℃淬火25min 高温回火25min 水冷 T10 900℃30min 水冷 2、选定硬度测试参数,一般用洛氏硬度。 样品20# 45# T10 硬度HRB50 HRC20 HR63 3、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4、分析碳钢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样品成分组织性能 20# 马氏体F+P冲压性与焊接性良好 45# 马氏体F+P经热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 合机械性能 T10 马氏体+奥氏体P+Fe3C II硬度高,韧性适中 【实验步骤】

土建工程需要的材料检验报告及合格证

工程所需的材料试检验报告及合格证 一砌体 1 、水泥出厂合格证(含出厂试验报告)复试报告、 2 、砖(砌块)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复试报告 3、砂浆试块试压报告 二混凝土 1、混凝土外加剂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复试报告 2、预应力孔道灌浆用外加剂产品合格证及进场复验报告 3、粉煤灰合格证及进场复验报告 4、砂、石料进场复试报告 5预制构件、预拌混凝土合格证 6、混凝土开盘鉴定 7、预拌混凝土运输单 8、混凝土土试块试验报告(含拆模强度报告) 9、抗渗混凝土试块抗渗试验报告 10、混凝土试压报告 11、钢筋合格证(出场检验报告)、复试报告 12、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合格证 13、钢筋机械连接件合格证 14、钢筋机械连接型式检验报告 15、焊接材料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16、其他钢材(钢筋)连接合格证、复试报告 注:合格证及复印件应作相应的注明(原件存放处、批号、代表数量、使用部位、人员、日期等) 三、装饰 1、饰面板(砖)产品合格证、复验报告 2、吊顶、隔墙龙骨产品合格证 3、门窗产品合格证及复验报告 注:特种门窗应有生产许可证书、鉴定证书。建筑外窗应有三性试验(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透性能)检测报告。 4、隔墙墙板以及吊顶、隔墙面板产品合格证 5、人造木板合格证、甲醛含量复验报告 6、玻璃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 注:安全玻璃应有"三C"认证证书 7、室内用大理石、花岗岩、墙地砖及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放射性检测报告、天然花岗岩放射性复验报告 8、涂料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 9、裱糊用壁纸、墙布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 10、软包面料、内衬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 11、饰面砖后置埋件现场拉拔力强度试验报告 12、饰面砖粘结强度试验报告? 13、室内环境检测报告 14、轻质墙板合格证及型式检验报告 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应有有害物质含量检测报告,防火材料应

关于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70497 关于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关于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篇一: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

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 三,实验内容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实验中对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

机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微软中国 机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报告 能动B(93)第六组 组员:王健,刘文扬,钱保文,王宁韬,李典,王军,张凯,李玫,张琳,王荣,董冰

1.实验流程 A对每位同学经行分组编号领取式样,用铁丝固定好试样。 b练习用洛氏硬度机测定试样处理前硬度。 C对试样进行热处理 D试样处理后,用砂纸抹去氧化皮,擦净,然后在洛氏硬度计上测硬度值。 E记录试验数据(详见小组成员的报告) F制备金相试样,分析组织.(详见小组成员的报告)

2.实验记录及其分析 .45钢

45钢的成分为:含碳量0.42%—0.50%,含硅量0.17%—0.37%,含锰量0.50%-0.80%,还含有少量的P、S、Ni、Cr、Cu等元素。 45钢860度加热空冷:45钢是一种亚共析钢,其显微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本次实验对试样进行正火处理,将试样加热到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放在耐火砖上空冷。经过正火处理后,其显微组织明显细化,强度和硬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5钢860度加热油冷:淬火处理后,其显微组织中有片层极细珠光体(托氏体) +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由于马氏体是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结构。大量碳原子的过饱和造成原子排列发生畸变,产生较大内应力,因此马氏体具有高的硬度和强度,使得淬火处理后45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耐磨性很好,而且托氏体中片层珠光体极细,可使45钢塑性和韧性显著提高。 45钢860度加热水冷:水冷的冷却速度较快,可得到淬火马氏体。当奥

氏体过冷至点时,便有第一批马氏体针叶沿奥氏体晶界形核并且迅速向晶内长大,由于长大速度极快,他们很快横贯整个奥氏体晶粒或很快彼此相碰而立即停止长大,必须降低温度才能有新的马氏体针叶形成,如此不断连续冷却便有一批又一批的马氏体的针叶不断形成,直到点,转变才告结束。 45钢860度加热水冷加150度低温回火: 在150℃回火时,得到 具有一定过饱和度的α与ε碳化物组成的回火马氏体组织,易被腐蚀为 黑色针叶状,硬度与淬火马氏体相近 45钢860度加热水冷加400度中温回火:在400度回火,得到由针叶状铁素体和极小的颗粒状渗碳体共同组成的回火托氏体组成组织,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比淬火前稍底),特别是具有较高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以及一定的塑性和韧性。 45钢860度加热水冷加600度高温回火:在600度回火时得到回火索氏体,具有适当的强度和足够塑性和韧性,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45钢760度加热水冷:45钢经水冷淬火处理后,其显微组织中有细针马氏体+铁素体,由于马氏体是碳在a-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具有体心正方结构。大量碳原子的过饱和造成原子排列发生畸变,产生较大内应力,因此马氏体具有高的硬度和强度,导致淬火后的45钢具有良好的强度与塑性和韧性的配合,可以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T12热处理前室温平衡组织是二次渗碳体+珠光体,由于Wc=1.15%~1.24%,故T12为过共析钢。 T12钢900度空冷:T 12钢正火温度为Ac3线以上30℃~80℃(即900℃左右),保温一段时间(10分钟),T12的组织转变为奥氏体+二次渗碳体,保温后放入空气中冷却,这样可以细化组织,适当提高硬度和强度。 T12钢900度水冷:T12钢进行900℃下加热的时候,首先它里边的铁素体会转变成奥氏体,然后多余的碳会溶解在奥氏体里边,加热一段时间稳定后,把它从加热炉里边取出来,进行水淬,这是温度会急剧的降低,会生成马氏体,同时由于马氏体的体积会变大,所以会产生大量的残余奥氏体。所以它在常温下的组织为马氏体和奥氏体。 T12钢780度水冷:得到马氏体和渗碳体 T12钢780度水冷加200度回火:在淬火时采用水冷由于水冷速度较快碳原子来不及从α-Fe 中析出而形成碳的过饱和固熔体形成马氏体,具有高硬度和强度,但脆性高,需回火后使用。然后进行200℃回火,在回火过程中形成Ms Mf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红色字体,在提交报告时全部需要删除) 专业统统用小四号宋体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员由于组员较多,字体可以小一点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管理工程系 年月日 1

目录 (目录页码需要标上,包括每一页下面都需要添加页码,封面和目录无页码) 一、水泥技术性能实验······································································ 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实验·························································· 四、混凝土强度实验········································································· 五、骨料实验·················································································· 六、钢筋实验·················································································· 七、实验心得 ····················································································

长安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材料上

实用标准 长安大学材料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综 合 实 验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2015年5月

目录 第一部分金属力学性能试验 (2) 第二部分金相综合分析 (7) 第三部分钢的热处理 (11) 第四部分铸造综合设计试验 (13) 第五部分参考文献 (14)

第一部分金属力学性能实验 实验一静拉伸试验 一试验目的 掌握拉伸试验机和引申义等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 掌握钢材的强度指标σb、σs、(σ0.2)、σk及塑性指标δ、ψ的测试方法。 对拉伸试样断口进行初步宏观分析,并说明其韧脆性。 二试验用设备与仪器 静拉伸试验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万能材料试验机有机械式和油压式,最新的电子拉伸试验机。 三试样 试验用的试样为光滑圆柱形,直径为10毫米。 四测试过程 在试样上打好标距100mm,并分成10格。 检查设置,调整使之处于工作状态。 装好试样,放好记录仪及记录纸。 试验在20±1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如试验温度超多了。这个限制,试验报告中应给予说明。

试验拉伸速度,在达到σs或σ0.2之前,应力增加速度不大于9.8MP/S,对do=100mm的试验,即为764.4N/S,屈服后,活动夹头移动速度不大于0.5L/min,整个加载过程必须平衡而无冲击。 1 屈服点σs的测定 对有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其屈服点可借助于试验机测力表盘的指针或拉伸曲线来确定之,也就是拉伸曲线上的屈服平台的恒定载荷或第一次下降的最小载荷即为PS,用下式计算: 2 屈服强度σ0.2的确定 对拉伸曲线上无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则必须测其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σ0.2为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标距部分残余伸长达原标距长度的0.2%时之应力。残余伸长量0.2%是根据需要人为规定的数值实验二、硬度试验 (一)布氏硬度试验 1、布氏硬度试验原理: d)-D-D(DπDhπ22F=布氏硬度用符号HB表示,布氏硬度的测定原理是在直径为D(毫米)的淬火钢球上施加规定的负荷P(公斤力),压入试样表面,保持一定的时间后卸除负荷。以压痕表面面积F上所承受的平均压力(Mpa/㎡)来表示布氏硬度数值,一般不标单位。HB=PP2P(Mpa)或HB=(Mpa) 2、布氏硬度机的操作 ①根据试样形状选择载物台、必须保证所施力与试样表面垂直。 ②选择负荷和负荷保持时间。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3-4 实验者:韩西浩学号:1304010402

一实验目的 1、区别和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 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 T10) 三实验内容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 四实验步骤: 8、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 (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 (2)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 (3)测试硬度。 9、进行热处理。 10、观察热处理后的组织并测硬度: (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

(2)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五实验报告

图片分析 1#试样 2#试样 3#试样 4#试样 5#试样 6#试样 铁素体 铁素体 珠光体 铁素体 铁素体 珠光体 珠光体 珠光体 Fe 3C Ⅱ

7#试样 8#试样 9#试样 Fe 3C Ⅱ 珠光体 低温莱式体 低温莱式体 低温莱式体 Fe 3C I

珠光体 Fe3CⅡ T10碳质量分数为1.00%(千分之十)的优质碳素工具钢,硬度高,韧性适中。热处理后为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热处理工艺: 硬度为 组织性能: 实验者:代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