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

14卷5期

2005年10月自 然 灾 害 学 报JOURNAL OF NAT URAL D I S ASTERS Vol .14,No .5Oct .,2005收稿日期:2005-07-10; 修订日期:2005-08-20

作者简介:李国琛(1940-),男,广东中山人,教授,主要从事灾害预测研究.

文章编号:100424574(2005)0520038205

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

李国琛

(广东省科学院,广东广州510070)

摘要:论述了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表状况是形成气候的3个基本因素。此外,还有人类活动、太阳

活动、火山活动等影响气候变化的第4类因子。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

素。但导致近百年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即自19世纪末工业革命

后,世界各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大气中CO 2等“温室效应”气体持续增加,而森林植被遭到

大量砍伐和破坏,全球森林植被覆盖率持续下降,平衡大气中C O 2与O 2的生态功能不断下降,结果导

致全球“温室效应”持续增强,使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自然因素太阳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

影响是周期性而不是持续性的。太阳活动增强期(高峰期)有增温作用,减弱期(低谷期)有降温作

用,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影响,但比起人类活动造成的CO 2等气体“温室效应”持续增强对气候持续变

暖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温室效应”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Cause ana lysis globa l cli m a te war m i n g

L I Guo 2chen

(Guangdong Pr ovincial Acade 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070,China )

Abstract:The s olar radiati on,at m os pheric circulati on and earth surface conditi on are the three funda mental ele 2ments that would cause cli m ate war m ing .There is f orth ele ment,including human activity,s olar activity and v olca 2no activity .Ele ments that cause gl obal war m ing including natural and human activity,but the main one is the lat 2ter .Since the I ndustrial Rev oluti on at the end of 19th century,the industrializati on and urbanizati on in the world have devel oped quickly,which caused continuous increase of “greenhouse gas ”,such as CO 2,and much of the forest is cut or destr oyed,the f orest land coverage is decreased continuously,the f orest functi on f or balancing the CO 2and O 2is weakened .This lead t o more str onger “greenhouse effect ”,and the continuous higher te mperature .A s t o the s olar activity,the effect on gl obal cli m ate war m ing is more peri odical than continuous .A t the str onger pe 2ri od of s olar activity,the effect is t o make the te mperature higher;during the weaker peri od,the te mperature would be l ower .Relatively it is not i m portant as compared t o human activity .

Key words:gl obal cli m ate war m ing;couse analysis;greenhouse effect

近百年来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显示,除个别地方外,绝大部分地方无论香港、广州、广东省以至全国各地的气温变化都和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大体一致。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大约升高了0.6℃,1998,2002和2003

年是录得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3年,比1988年还要高,尤其是2004年我国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6-7月都出现了异常高温,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广州更出现近百年破历史记录的异常高温,7月1日气温高达39.1℃,导致高温中暑或因高温引发的疾病死亡人数多达40多人。广州出现历史最高气温因素很多,除了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增温、台风外围环流偏西北干热的大陆气流增温,吹越高山下沉气流“焚风效应”,大气污染灰霾天气增温,以及城市化产生的城市热岛效应等因素外,还与全球气候变暖大气候背景有关。为此,作者对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作进一步分析。

1 形成地球气候的基本因素

形成并影响地球气候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表状况。其中,太阳辐射是主导因素,是大气及海陆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大气中一切物理及天气气候过程和现象的基本动力。全球气候地区差异、季节及年际变化不同,主要是太阳辐射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其变化的结果,在高纬度地区,夏季光照量大,而冬季光照时间短,辐射量小,极地几乎为零,终年冰天雪地,气温很低;中纬度地区辐射量居中,春夏秋冬光照四季分明;低纬度地区,一年四季辐射都较多且变化较小,因而终年气温较高,反映四季常夏的气候特色。

大气环流是操纵天气气候变化的无形机器,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整个气层,厚度达1000~2000km ,但大气环流过程主要发生在十多公里以下的对流层。低纬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高纬度空气因冷却而下沉,于是就构成了大规模的大气环流,再加上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等复杂因素,形成各种风系及气候带,并造成地球温度分布的现存状况。

地表状况包括地理纬度、海陆分布、洋流、地形、植被等地理环境因素。陆地与海洋具有不同的辐射性质、反射率、热容量、传热方式和热量分配方式,因而形成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海洋不仅决定了海洋气候的特殊性,而且还极大地影响着陆地,尤其滨海地区气候,在海陆边界地带,白天吹海风,而夜间吹陆风,形成昼夜周期性海陆风环流;在大陆与大洋之间的广大区域,由于下垫面绝然不同,夏半年盛行夏季风,吹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冬季风,吹偏北风(北半球),形成年周期性季风环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错综复杂,往往一山之隔,山前与山后,南坡与北坡气候大不相同;森林气候与荒漠气候更是差别极大。总之,地表状况不同形成的气候是不同的,它与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同是形成气候的三大基本因素之一。

2 影响气候变化的第四类因子

尽管上面的理论能够解释许多气候现象及变化过程,但还有些现象和过程难以解释。例如,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的年变程且具有同步性,即南北半球夏季所有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几乎都同时加强,而南北两半球冬季所有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几乎都同时减弱,这些现象不能用太阳辐射的年变程来解释的,假如是太阳辐射年变程影响的结果,则在同一时期内,南北两半球的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变化应该是反向的,而不该是同向的。这就是说,气候的形成和演变有其他影响因素在起控制作用。于是,后人就开始分析研究日月引潮力,地球自转速度,地极移动重力场变化,火山活动以至人类活动等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为了便于与上述3个基本因素相区别,科学家就把这些因子归类称为气候的第四类因子。有趣的是,难于用太阳辐射因子解释的全球副热带高压年变化,却能用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来解释。据研究,地球自转加快的夏季(7-8月),南大西洋,北大西洋,南太平洋,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副热带高压都是同时加强的,而3-5月和10-12月,地球自转达速度减慢慢时,它们都有同时减弱。也就是说,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变化是由气候第4类因子———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控制和影响。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也是上述形成气候的三个基本因素难于解释的,通过大量资料分析研究,这现象也是第四类因子影响造成。

3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

地球气候从19世纪末工业革命后,便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而逐渐趋向暖和,20世纪初全球平均气?93?5期李国琛: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

温比1949-1979年30a 长期平均气温低0.25℃,到1940年全球气温上升了0.5℃,从此以后,气温在波动中上升,到20世纪80年代,全球气温上升迹象更加明显,是20世纪以来最暖的10a,其中1980-1984年是最热的5a,而且这种变暖势头至今没有减弱。自1900年以来到20世纪80年代全球气温最高的年份是1988年,比1949-1979年平均气温增高0.34℃,其次是1987年,以下依次是1983,1981,1980和1986年。据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所等部门研究结果,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的温度效应预测显示,1990年以后至21世纪中叶,平均气温将上升0.5~1℃。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看来难于用太阳辐射变化作全面解释。关于太阳辐射的变化,自1837年法国物理学家Povillet 提出太阳常数这个名词以来,长期未能证实或否定其为常数,直到1978年雨云7号卫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观测结果得知,太阳辐射变化仅0.2%~0.5%,是否太阳常数可能有1%的变化,尚需更长时间观测证实,即使有1%的的变化,由于,太阳活动都是周期性的,只能影响大气周期性升温与降温,不可能使全球气候近百年来持续变暖,因此,用人类活动近百年来持续增强这种气候第四类因子去解释比较符合实际。自工业革命后,由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人类活动加剧,随着人口激增,城市化、工业化,交通现代化进程加快,森林、矿物……等自然资源大量被消耗,使得全球森林面积锐减,并产生大量的CO 2等“温室效应”气体在近百年内持续增加,结果导致大气温度(主要是对流层)持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

3.1 人类活动CO 2浓度持续上升,“温室效应”持续增强

自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 2含量迅速增加,浓度增大,据对冰川冰核中空气的分析结果,1750年大气中CO 2浓度仅为280×10-6。自1958年开始,美国在夏威夷对大气中的CO 2浓度进行了40多a 的连续测定(其中1958-1971年测定结果详见图1),并在全球建立了一个包括南极极点在内的20多个观测站的CO 2观测网。其测定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 2浓度正在迅速增大,1958年CO 2浓度为312.5×10-6,到1984年增至343×10-6。1958-1968年CO 2浓度年增长率小于1×10

-6;而1968-1978年CO 2浓度年增长率却大于1×10-6

。若按此速度增加,则未来50a 内大气中CO 2浓度将增加30%,到21世纪中叶将增至600×10-6,即相当于工业革命初期的2倍多。CO 2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目前全球CO 2

年排放量大约50亿t 以上,浓度已超过345×10-6,如果全球矿物燃料消耗量继续按计划2%年增长率递增,

预计到21世纪中叶以后大气中CO 2含量将增加1倍多,也相当于工业革命初期的2倍多,跟上述CO 2浓度增加倍数接近,由此可预测,到21世纪末CO 2“温室效应”将增强1倍多,全球气候将变得更暖

图1 冒纳罗亚站1958-1971年CO 2浓度的月平均值

Fig .1 Monthly average of CO 2density fr om 1958t o 1971in M aonaluoya Stati on

除CO 2之外,N 2O 、甲烷、含氯氟烃等其它气体也具有“温室效应”特性,不过其作用较CO 2小,在产生“温?04?自 然 灾 害 学 报 14卷

室效应”的原因中,CO 2占50%,甲烷沼气占20%,含氯氟烃占15%,N 2O 占10%,O 3等占5%。在其它温室效应气体中,N 2O 的年排放量约3000t,1970年大气中N 2O 浓度289×10

-9,1984年增至303×10-9,预计50a 后将增至375×10-9;甲烷的年排放量约5.5亿t (其中一半是人类活动产生),排入大气中的甲烷有90%通

过氧化作用生成CO 2和HO 2,只有10%甲烷留在大气中,近300a 来,大气中的甲烷浓度呈增长趋势,自20世纪以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其中1965-1975年甲烷浓度年增长率为0.5%,1975年后增至2%,1985年北半球大气中甲烷浓度为1.55×10-6,估计50a 后将增至2.34×10-6,我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沼气甲烷排放大国,对大气中甲烷浓度的测定和研究极待加强;含氯氟烃的年排放量已近50万t,1982年大气中含氯氟烃的浓度比1979年增加了53%,这种势头若不加控制,估计50a 后将增加3.5倍,含氯氟烃除具有“温室效应”特性之外,还具有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作用,全球大气O 3总含量自70年代以来已减少3%,如果达到5%以上,地面太阳紫外辐射的增强将使全球生态系统发生重大变化,皮肤癌病人及其死亡人数将急剧增加,因此防止含氯氟烃浓度继续增加,保护大气O 3层的对策研究迫在眉捷。

3.2 人口激增,森林锐减,平衡大气中CO 2与O 2的生态功能急剧下降,大大增强了CO 2“温室效应” 人类在地球上的出现一直到今天已经历了300万a 的历史,总的趋势是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增长更快。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世界人口在20世纪初为16亿,1975年增至41亿,预测到2030年为100亿,2100年接近300亿,这数字与美国科学院对整个地球的最大承受能力研究结果极为接近。目前全人类正以每秒3个人,每天约25万人的速度激增,在今后10a 内全球由于人口的增加(约10亿人)仅人体呼吸排放到大气中的CO 2就将增加20多亿t,平均每年增加2亿多t,至2010年全球近70亿人口每年从人体内排放到大气中气中CO 2将超过100亿t,而需要消耗大气中O 2的数量比排放的CO 2稍少一点,但也将超过100亿t,使大气中CO 2与O 2的平衡比例失调,从而使CO 2“温室效应”作用大大增强。

由于世界人口激增,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资源,尤其森林资源的数量将大大增加,由于林产品及薪柴需求量急剧增加,预计到2010年按人口平均的商品木材蓄积将消失40%以上,世界的森林正以每年1800~2000万h m 2

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主要出现在非洲、亚洲、南美洲潮湿的热带森林,预测表明发展中国家剩余的森林覆盖面积到2010年将消失40%以上。由于森林的急剧减少,森林生态功能将大大削弱,未来十年内平均每年吸收大气中CO 2的数量将大约减小70亿t (图2),而每年向大气释放O 2的数量则减小51亿t 左右。其后果将使大气中CO 2与O 2平衡比例严重失调,CO 2大量增加,而O 2却大量减少,致使CO 2“温室效应”大大增强,从而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

图2 未来全球森林吸收C O 2的下降量

(按全球森林面积每年下降1900万h m 2计算)

Fig .2 Decrease of CO 2abs orbed by gl obal forest in future

?14?5期李国琛: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

4 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其它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从上文分析来看,近百年来全球气温上升好象和大气中CO 2浓度增加趋势一致,但事实上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正是CO 2增加激烈时期,北半球陆地气温却明显下降,南半球以及海上也有不同程度下降,由此可见,除了人类活动造成CO 2等气体浓度增加之外,还有其它因素在控制或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以致在一定时期内掩盖人类活动CO 2浓度增加造成的气候变暖。

气候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调整(如海气相互作用等),一般认为是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造成全球性长期气候变化的原因。这种变化主要是气候系统外部强迫因子造成的。例如日月引潮力、太阳活动、火山活动等等。据我国北京大学王绍武教授的研究认为,各个外界强迫因子在过去100a 期间可能造成的温度变化中,以火山活动的作用最重要,其次是太阳活动,CO 2的影响最小。特别是1950-1970年全球气温下降时期正是全球火山活动较频繁时期,据资料分析说明,1920-1950年是火山活动沉寂时期,20世纪50年代后火山活动逐渐增加,火山强度指数(VE I )≥4的火山活动比50年代前增加了3倍,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使大气中气溶胶光学厚度增加,大大削弱了进入地球表面的直接太阳辐射,因此火山活动是造成50-70年代全球气温下降(0.2℃)的主要原因。由于它的降温作用超过了CO 2的升温作用,从而掩盖了CO 2浓度持续增加对全球的变暖作用。

在气候变暖过程中太阳活动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它的作用是周期性的,在百年尺度~千年尺度变化周期中,主要是76a 世纪周期和22a 磁周期比较显著,特别是以世纪周期作用最显著。太阳黑子活动自1935年出现世纪周期的最低点后,至1979年出现世纪周期的最高峰,这时期是太阳活动的增强期,对气候变暖作用相当大,甚至在一定时期内可超过CO 2的升温作用,不过太阳活动世纪周期对气温的影响作用有升有降,其升温的影响年限不可能超过世纪周期的一半,看来造成长达近百年的持续增温全球变暖,用近百年来人类活动CO 2浓度持续增大来解释比较吻合。

综上分析,,其中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表状况是形成气候的3个基本因素,此外,还有气候的第4类因子。影响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火山活动、太阳活动、人类活动等气候系统外部的第4类因子,其中世界人口膨胀,人类活动加剧造成的大气CO 2浓度持续增大,以及森林遭破坏,平衡CO 2与O 2的生态功能持续下降,从而使CO 2“温室效应”显著增大,是导致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最根本原因。根据各国不同能量平衡模式(EBM )模拟的结果,大气中CO 2浓度加倍时,地球表面温度可升高0.6~3.3℃,虽然不同模式得到的结果差别较大,对21世纪何时CO 2浓度能够加倍的看法也不一致,但无论如何,在21世纪由于人类活动CO 2浓度将会持续增加是无疑的,因此在未来100a 内全球气候将持续变暖也是无疑的。现在全球平均气温已比100a 前上升了0.6℃,今后,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世界各地(含中国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以及广州等地)最高气温记录,如果遇上适宜的各种增温环境条件相配合还将会突破。根据2005年7月10日羊城晚报报道,据科研机构监测显示,目前广州大气中CO 2的含量平均值已上升到360×10-6~380×10-6,属于中等偏高水平,距国际“京都协议书”规定的420×10-6限制标准尚

差50×10-6左右,中国的不少大城市的情况也和广州类似。因此,必须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

度重视,及早采取有效对策措施限制并减少CO 2排放量,尽可能降低CO 2“温室效应”,给气候变暖及高温灾害天气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尤其中低纬度地区在夏季需加强防暑降温对策措施,保障人体健康安全。

本文《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仅限于人类活动历史时期内百年尺度变化的成因分析。至于地质年代中超千年尺度,尤其万年尺度气候波动中阶段性(间冰期)气候变暖问题,其成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太阳活动异常活跃期)所造成,并非人为因素人类活动所造成。全球平均气温增幅可超过1℃,最大增幅可达5~6℃左右,比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全球平均气温增幅0.5~0.6℃大10倍左右。参考文献:

[1] 李国琛.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A ].热带天气气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 ].广州,2004.126.

[2] L i Guo 2chen .Analyses of causes t o Gl obal cli m ate war m ing[A ].Abstruct Collecti on of I nternati on Sy mposium on Tr op icalW eather and Cli m ate,

Guangzhou,China,November,2004.126.

[3] 黄镇国,张伟强.中国热带第四纪气候波动幅度问题[J ].热带地理,2005,25(1):1-4.?24?自 然 灾 害 学 报 14卷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B.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 C.全球变暖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干旱现象D.全球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2.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是() A.北半球高纬度和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减少B.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减少C.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D.大部分热带沙漠将会消失 3.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甲烷B.氟氯烃C.二氧化碳D.氮氧化物 4.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将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B.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C.物种不易患病,抗害虫袭击的能力提高D.植物的生产率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5.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东北山区河流春季水量比现在大 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大 6.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是() A.海平面的上升B.臭氧大量减少 C.燃烧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和氧化氮所致D.森林被砍伐 7.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含量增加将会产生的后果是() ①海面上升②温带草原地区气候变干③腐蚀建筑物④皮肤癌发病率上升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②积极开发氟利昂的代用品以及研制新型制冷系统,是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措施③对煤炭中疏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④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6.读“世界各大洲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示意图”、“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1)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十国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最少的亚洲国家是____。 (3)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____,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 法国仅为英国的52.5%、为德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说明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的影响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的影响分析 在对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造成的重要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航空公司的飞行运输以及运输管理角度出发,探讨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标签:气候变暖;航空运输;碳排放 引言 随着全球变暖形势的日趋严峻,航空运输行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在航空运输管理分析过程中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的影响,同时针对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航空排放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降低燃油消耗,提高燃油效率,减少碳排放,是当前航空运输管理分析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1 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的重要影响 1.1 全球气候变暖对普通航空运输的重要影响 作为影响航空业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气候同时还是构成制约航空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的影响也存在着对应的正效应,例如可以有效减少冬季冰雪或者是减少恶劣气候对飞行的影响。但是由于全球变暖而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使得航空运输事故频发,航空运输的安全性大受影响,航班的延误概率迅速增加。同时,造成了飞机维护成本的增加,导致了航空运输行业的整体运输成本的不断提高,最终使得整个航空业的发展受到阻碍,航空业运输业的发展受到损失。根据美国国家交通安全部门的相关报告,由于气候原因导致的航空部门飞行事故达到了飞行事故总数的23%,每年由于气候原因导致的事故损失、飞行延误以及其他的额外操作带来的损失金额达到30亿美元以上。 航空运输过程中,恶劣的气候条件不但使得飞机不能正常飞行,同时还可能造成直接的航空运输事故。例如,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雷雨极端天气将在飞行航线上产生颠簸气流、结冰、雷电以及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使得航空飞行障碍增加,严重时甚至使得飞机失去控制、结构损坏,最终酿成飞行事故。例如,极端天气导致的雷雨将使得机身或者机翼两侧的压力增加5%-20%,使得飞机的水平动量受损。因此,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时间增多的问题正被航空业界所重视。 另外,全球气候变暖同时还明显的削弱了航空运输相对其他运输工具所具有的快速、安全等优势,制约了航空业的持续发展,使得航空公司的经济增长受限。同时,随着气温的升高,还会使得飞机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下降,不但增加了航空公司的额外投入成本,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航空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基于此,为了能有效应对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条件,各个航空公司都在投入资金改进航空设备及航空技术,同时也增加了航空公司的负担。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引起全球变暖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

全球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气候正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境内蕴藏着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但这个“聚宝盆”长期被水资源短缺所困扰,生态和经济发展均受制约。 最新气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气候正在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2009年,盆地内的地下水量新增了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青海省气候监测评估中心近日发布的《柴达木盆地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升温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 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卫星遥感表明,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不断增大、水位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哈拉湖面积比2005年增大7.38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左右;降水还将继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相比将偏多5%-19%左右;柴达木等河流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将偏多10%左右。中国“聚宝盆”气候暖湿化的趋势还将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气候变化规则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第一,能源消费成本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构成,进而影响全球产业的布局。不同产业的碳密度、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碳密度差异很大。比如,能源业的碳密度大约是服务业的10倍,发展中国家的碳密度大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因此,减排所引发的能源成本提高,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的压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消费成本比价变化有可能会改变全球能源供求的格局。气候变化规则虽不能改变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比价,但可以改变两者间的消费成本比价。一旦确立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不再受制于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因为每个国家(企业)都将面临减排额度的制约。这样,化石能源的现行供求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第三,围绕减排所开展的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之一。国际气候变化规则既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也将不可避免带来压力。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取决于碳密度的高低,企业盈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取决于减排的能力大小,因而产业技术进步与碳密度会有越来越高的关联度。很多产品的性能和功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由于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常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练习

常考点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2018·中原名校五联)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表示,通过多种不同方法进行的研究发现,大约到2050年,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或许这个时间还要提前。据此回答1~2题。 1.“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B.沿岸暖流加强 C.极昼时间变长D.全球气候变暖 2.下图中与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夏季冰川融化,故选D。第2题,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关系密切,由于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保温效应明显,图中③为大气逆辐射,故选C。 关键原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面积毁林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2.影响:海平面上升;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导致生态系统调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 3.对策: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植树造林。 (3)培养新的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 (4)鼓励公众参与。

(5)加强国际合作。 累计距平值是指某要素值与多年平均值差值的累计值。下图示意某区域近50年的年均气温(a)与年降水量(b)的累计距平值。读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气温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的时段是( ) A.1965~1975 B.1975~1985 C.1985~1995 D.1995~2005 2.1965~1975年间,该区域气候趋于( ) A.暖湿B.暖干 C.冷湿D.冷干 3.2005~2015年间,该区域最可能( ) A.粮食单产增加B.地表径流减少 C.土壤趋于干旱D.风力侵蚀加强 答案 1.C 2.D 3.A 解析第1题,读a图可知1985~1995时段,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曲线较平直,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较小,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C正确。第2题,该时段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均下降,说明该时段趋于冷干。第3题,2005~2015年间,该区域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升高,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升高,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上升,降水增多,水热状况较好,故该区域最可能粮食单产增加,A正确;降水增多,地表径流增多,B错误;土壤趋于湿润,C错误;降水增加,空气湿度增大,风力侵蚀减弱,D错误。故选A。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 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 1、气温变化 观测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自l8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大约0.6℃左右。就全球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自1861年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则是自l861年以来最暖的1年。近百年的全球温度仪器测量记录还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最主要的增暖发生在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期间。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最暖的1998年偏暖1.4℃。这一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两测绘地图(如图1、2),显示了的全球气温变化,并指出未来地球温度将继续升高。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图2)。就中国而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部增温最显著,而且冬季比其他季节增温明显,晚上增温比白天明显。

大学生论文—全球气候变暖论文

全球变暖成因与影响 摘要:通过本学期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以及植物各自的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从植物本身从种子萌发、发芽、开花、结果有了深入的理解,并且看到了不同植物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所具有的各自特点。总之,这门课以生命为中心,以影片为题材,展示了植物的生长习性、人的生长发育、微小动物的适应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我主要是对看过的以“全球气候变暖”为题材的一个影片作以分析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生命动植物气候 1、先重述问题: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

最新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备课素材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得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得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得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得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得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但危害自然生态系统得平衡,而且威胁人类得生存。 1. 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得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得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得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得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得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得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2. 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得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得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得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

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得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得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得“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得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3. 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得频率与强度增加。 4. 海洋 随着全球气温得上升,海洋中蒸发得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得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得二氧化碳,因而真正得罪魁祸首是海洋中得浮游生物群落。 5. 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得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得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得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得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重大问题之一。那么是什么造成的,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候日趋变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高的

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上升。 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米。祁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的雪线正以年均米的速度上升。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 破坏的主要因素。 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 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

全球气候变暖调查报告.doc

全球气候变暖调查报告 近几年,我逐渐发现气温一年比一年高了几度。我还从电视看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北极的冰川正在慢慢融化,企鹅和北极熊等动物失去了家园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用走访法访问了周边的人。他们有的说因为工厂排放的废气,有的说因为人们乱烧树木和垃圾,有的...... 我把几点都记了下来,留着以后用。 一次偶然,我发现汽车和摩托车排出的尾气很热,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还有,炒菜和烧烤等用油的事物制作时都会发出又呛又热的烟。吸烟大便还有放屁也一样。 分析 1.炒菜和烧烤冒出来的烟不是很热,即使一天做四顿饭冰川也不会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但烟和屁还有大便等有烟有热量的东西增进了它的速度。使化掉的速度快乐三四倍。 2.还有,汽车和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多,大概加快了两倍三倍的速度使气候变暖。若吧上述所有东西排出的烟按一年积累起来,数字大得惊人。 结论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有: 1.工厂和汽车排出的废气,使温度变高.

2.现在烧烤的商贩很多,烧烤冒出来的烟也是"罪犯"之一。 3.人类打屁和大小便等产生的热气和烧垃圾等冒出的烟同样是"罪魁祸首"。 从以上可以看出,气候变暖大部分就是人类自身的问题。 建议 我建议汽车应该少用出行时远的坐公交车自行车,近的走路。烧烤的小铺应该清扫完。工厂少排废气。其它问题就少做。让生活在两极的动物尽快回"家"。 广西河池市金五小学四年级:黄意雅 近几年,我逐渐发现气温一年比一年高了几度。我还从电视看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北极的冰川正在慢慢融化,企鹅和北极熊等动物失去了家园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用走访法访问了周边的人。他们有的说因为工厂排放的废气,有的说因为人们乱烧树木和垃圾,有的...... 我把几点都记了下来,留着以后用。 一次偶然,我发现汽车和摩托车排出的尾气很热,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还有,炒菜和烧烤等用油的事物制作时都会发出又呛又热的烟。吸烟大便还有放屁也一样。 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黄军,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近几百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也随之产生了很多新的环境问题,影响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如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冻土融化、冰湖封冻期缩减、陆地面积减少、中高纬生长季节的延长、动植物生长范围向南北两极和高海拔地区延伸、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 关键词: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锐减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Ecosystem Huang Ju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bstract:The global climate has dramatically changed over the centuries, which features 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ming triggers a lo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decrease in bio-diversity, sea level rising, frozen earth melting, the period of freezing lake shortening, the shrinking of the land, growing time of the middle-high altitude prolonging, the scope of the animal and plant extending from the pole to high altitude, and the anthesis advancing. Therefore, the global warming has affected a variety of aspects of the bio-system. Key words:Global warming; green-house effect; eco-environment; loss of biodiversity 1 引言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专家预估: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我国气候的变暖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气候变暖的明显化,让各种危害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气候变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气候变暖引发的问题也从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从已知向未知发展。它引发的各种新现象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最主要是它所引发的灾害以不同形式出现,让人们不能预知,同时它又是全球范围的,这使得气候变暖成为了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是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二是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三是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陆地活动场所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料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油事件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四是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五是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碳循环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态地化循环,它支配着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深刻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动态及其反馈效应密切相关。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因此,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因素我们有以下措施: 一是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变暖的几大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分析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分析 引言 研究意义:本文呼吁所有人认清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的不当活动造成严重其后影响的事实状况,也同时让人们知道相关的措施已在实施并产生不错效果而能抛开一切认真切实的为后代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应犹疑。 研究内容提要: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当下出现对气候变暖的质疑以及行为措施的犹豫,本文在呼吁所有人认清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的不当活动造成严重其后影响的事实状况中提出两个主要观点,也同时在让人们知道相关的措施已在实施并产生不错效果时列举了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确实行动。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人为温室效应 具体内容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温室效应正是在探索研究气候变暖时由法国学者Jean-Baptiste Joseph Fourier(1768~1830)于1824年第一次提出。尚且不再追究更早的关于温室效应的了解与研究,如今是2015年,从温室效应在被人类所知到今天已经有两个世纪。至于相关资料所记载的,第一次怀疑温室效应会发生的观测是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在1897年所做的,虽然当时没有引发大型的公众讨论,但据了解,1980年代已经明确开始引发公众关注,时至今日已经三十又五载。而这35年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所经历的,正是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高速时期。 在这一段时期中,每个人都经历着,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应对方案层出不穷,形形式式,为之改变的人、为之提出质疑的人也是各种各样。 首先,时至今天,谈一下对于那些质疑全球变暖的观点。我认为其中也有很

关于全球变暖的调查报告

实践的主题:关于全球变暖的调查 实践的时间: 实践的地点: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于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首先是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如今生活水平提高,我们就会更加乐观,同样也会更难注意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更难让我们以积极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我从定性的调研当中获得了一些信息,我自己一直生活在苏州,苏州本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有体有着乐观情绪,大家都在买车买房,我觉得气候变化并没有让他们感受到很深刻的影响。其实气候的变化已经影响着当今世界。 一、对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起大气圈、水圈、生物园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自然资源变化和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生态环境破坏。例如: (一)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海岸被冲蚀 2.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3.地下水位升高。低地被淹: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中国环境报 2004-10-19 4.旅游业受到危害

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5.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二、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这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由于环境变化,自然资源条件变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如人体健康、产业领域、居住环境等的变化 (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同时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 (1)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扩展资料 为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

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 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 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 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 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2、什么原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人为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 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 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 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 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 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 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 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 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 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高中地理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测试题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测试题 2019.2 本试卷共4页,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读下列各国某年碳排放量及人口数量统计表。 回答下列小题。 1.表中各国人均碳排放量 A.中国最大B.印尼和澳大利亚差异不大 C.中国和巴西差异很大D.发达国家大于发展中国家 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生产、生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B.大量的碳排放直接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大大增强,气温升高 C.为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应等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再采取行动D.为应对气候变暖,发达国家应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3.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毁林开荒能加剧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增加了地球表面干旱地区的面积B.向大气中释放了有毒气体和污染物 C.间接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 读下图,某年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注:圆形大小表示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大小。 回答下列各题。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是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的 B.印度城市人口比重过高,汽车数量过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C.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消耗量大 D.造成俄罗斯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的原因相同 5.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是( )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强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③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增强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cm。下图为我国某海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回下列各题。 6.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