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年级 第二课 创新学习快乐多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五年级第二课创新学习快乐多 【主题说明】 创新就是创造和发明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等。创新的一个鲜明特征,是要想没想过的,做没做过的,使我们的思想和认识更加符合变化了的现实条件。创新有大有小,却无处不在。重大的发现,重大的创造,重大的改革是创新;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学习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也是创新。我们每个人都应有创新意识,也都有创新的机会和舞台。 本课立足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通过看图片、赏物品、玩游戏等活动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创新会使学习更加轻松愉悦,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创新学习的一些方法。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创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2.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带来的轻松愉悦感。 3. 行为目标:初步掌握在学习中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感受到创新会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 难点:使学生掌握一些创新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火柴若干。 学生准备:3张A4白纸、一把小剪刀、一盒彩色笔、一瓶胶水。 【教学设计】 1

2

3

【练习题】 1.砖块能够砌墙盖房,除此之外,你还能列举出砖块的哪些新用途? 2.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很管用,我们再去探索新方法纯粹是浪费时间,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活动反馈】 1.学生是否有兴趣参加创新活动。 4

2.学生是否感受到了创新学习的乐趣。 3.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是否学到了创新的方法。 【教学参考素材】 名人创新秘诀:创新来自于行动 要想真正发挥创新潜能,除了要具有尝试创新的勇气,还必须精心的培养你的创造力。以下是许多成功人士常用的方法: (1)及时记录自己的新想法 人们在工作、学习、交际和思考过程中,常会出现许多新想法,而其中的大部分都会因为不合时宜而被人们放弃直至彻底忘却。 如果你能及时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那么,当你需要新主意时,就可以从回顾旧主意着手。而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给旧主意以新的机会,更是一种重新思考,重新整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轻易地捕捉到新的创新性的思想。 (2)自己提问自己 如果不问“为什么”,你就不会产生创新性的见解。成功者总是透过所有的表面现象去寻找真正的问题。他们从来不把任何事情看作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他们也从来不把任何事情看作是水到渠成的过程,时刻用一种批判思维去审视所见所闻。 (3)经常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有了想法,不管是什么样的想法,你都应当表达出来。如果是独自一个人,你就对自己表达一番;如果你身处群体之中,不妨告诉其他人共同进行探讨。 一个人一生中的大多数想法都被无意识的自我审查所否决,这种无意识的自我审查机制将一切离奇的想法都当作“杂草”,并尽快将其根除。循规蹈矩的心境里没有“杂草”,但循规蹈矩的心境也没有创造力。你想要有创造力,就必须照料好每一株“杂草”,把它们当做一株株有潜在经济价值的新作物。 把你的不寻常的离奇想法说出来,把它们从头脑里解放出来。一旦他们从一种稍纵即 5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第五课文化创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5)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6)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7)文化发展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理解: (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2)文化创新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分析 (1)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跋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2)通过分析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明确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能够举例说明文化仓情识寸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3)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4)通过结合具体事例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二、【课程标准】: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人类文化是—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四、【相关知识】: (1)紧密联系初中教材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知识。 (2)重点结合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化发展历程”的知识理解本课内容。

2019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词二首语文

第21课词二首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咏、寞”2个生字,学会“咏、寞、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陆游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搜集有关陆游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梅花,因其凌寒独放、暗香幽远,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更是创作了百余首以梅为题材的诗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卜算子?咏梅》。(板书课题)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咏、寞”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3个生字“咏、寞、碾”。给这几个字组词。 生:咏(歌咏)寞(寂寞)碾(石碾)。 (2)仿写,小组评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学生自读,解决疑难。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字词记录下来。 生:驿外:(驿站之外,形容荒凉之地。)更:(再一次)著:(经受)苦:(拼命、尽力)零落:(凋零)碾:(碾压) 四、品读诗词。 再读这首词,说一说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读到的?结合相关诗句谈一谈。

孤独(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站之外本来就很少有人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没有人走了,梅花生长在断桥边上,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没有人欣赏它,可见它很孤独寂寞。 凄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只有这枝无人过问的梅花还开放在断桥边上,它怎么能不发愁呢?更何况它还要忍受风雨一次又一次的袭击,可见梅花的处境是多么悲惨凄凉! 清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在这么艰难的处境下绽放了,却不想和那些百花去争奇斗艳,任由他们嫉妒。等到凋谢了被碾成泥土化成灰尘了,可是它还是像以前那么香。 五、研读课文,品味情感。 介绍陆游资料: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人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出示幻灯片 你读懂了哪一句?介绍给大家听。 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表达了他郁闷愁苦的心情。因为他得不到皇帝的信任,投降派也排挤他。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表达了他孤独寂寞的心情,他就像这断桥边的梅花一样,投降派们都打击他,皇上也不信任他,大家都孤立他,使他感到凄凉、寂寞。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体会到词人的清高。虽然没有人支持他的北伐主张,他也不和那些投降派同流合污,他是一个孤傲清高的人。 小结: 尽管皇帝不信任我,尽管投降派排挤我,打击我。但是,我的爱国情怀永远不变。这就是陆游,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同学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首词吧! 六、课外拓展。 查找陆游写的其它诗词,认真研读,更深刻地体会陆游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yìzhàn jí dù jì mò duàn qiáo línɡluò 附答案: yìzhàn jí dù jì mò duàn qiáo línɡluò (驿站)(嫉妒)(寂寞)(断桥)(零落) 2.比一比,组词。 咏()寞()卜() 泳()摸()仆() 附答案: 咏(歌咏)寞(寂寞)卜(占卜) 泳(游泳)模(模样)仆(仆人) 3这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附答案: “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共21课教案)人教版

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整式方程的定义. 2.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以及各种特殊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学过的方程?分别叫做什么方程? (l)3x+4=l; (2)6x-5y=7; 3.结合上述有关方程讲解什么叫做“元”,什么叫做“次”. 引入新课 1.方程的分类: 通过上面的复习,引导学生答出: 学过的几类方程是 没学过的方程是 x2-70x+825=0,x(x+5)=150. 这类“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而在整式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据此得出复习中学生未学过的方程是 (4)一元二次方程:x2-70x+825=0,x(x+5)=150. 同时指导学生把学过的方程分为两大类: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方程 x2-70x+825=0 和方程x(x+5)=150,即x2+5x=150, 可化为:x2+5x-150=0.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为 ax2+bx+c=0(a≠0) 的形式.并称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强调,其中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要特别注意:二次项系数a是不等于0的实数(a=0时,方程化为bx+c=0,不再是二次方程了);b,c可为任意实数.例把方程5x(x+3)=3(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讲解例题 课堂练习 P5-6 1、2 课堂小结 1.方程分为两大类: 判别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关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判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看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还是二次.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个整式方程,经化简形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则这样的整式方程称一元二次方程.其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b,c均可为任意实数,而a不能等于零. 作业:教材中相关习题. 第2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引导学生通过特殊情况下的解方程,小结、归纳出解一元二次方程ax2+c=0(a>0,c <0)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地求出方程的根. 难点:正确地表示方程的两个根. 三、教学过程 复习过程 回忆数的开方一章中的知识,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解决问题的依据. 求下列各式中的x: 1.x2=225; 2.x2-169=0;3.36x2=49; 4.4x2-25=0. 回答解题过程中的依据. 解题的依据是: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创业创新》课程教案

《创业创新》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创业 创新 课程编码: 61010 开课单位: 基础部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61010 课程名称 创业创新 教学单位 基础部 创业就业教研室 课程学分 2 考核方式 √ 考试 √ 考查 □ □ 其他方式:

教案首页

第五次教学活动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安排

教师寄语学海导航小组创新成果展示(10分钟) 【教师寄语】 《赢在中国》节目主持人王丽芬说过,做事情的人会清楚用心地对人,别人才会如此对待自已;做事情的人会因着希望事情的成功而不得不宽容,因为他不宽容别人,别人就不会宽容他;做事情的人会知道设身处地替别人想,因为他要成一件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别人设身处地替他着想;做事情的人会懂得共赢的心态,因为一副与人争斗的姿态只会让他要做的事情莫名其妙地流产;做事情的人懂得生活并不是由白和黑或者对与错构成,因为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只会将原本复杂的生活简单化,而很难想像一个思维简单化的人会成事;做事的人不会用情绪说话,而是用智慧用头脑说话,否则他将陷入一个又一个的窘景;做事情的人会透彻地知道一件事件做成的全部秘密永远是无法言传的,也是无法模仿的,所以他知道如何听别人说的那些关于成功的话,如何面对成堆的知识和理论。 【学海导航】 印度一位学者讲过,人有两只眼睛,神有三只眼睛,如果通过创造力开发,那么人就会比神还聪明,人就会有第四只眼。高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劳动者,本身既要有从业的技能,也必须具备创新创业的人格素质,才能适应职业不断变更转移和自主创业的需要,才能在学会生存的基础上学会创业或开创新的事业。市场经济永远呼唤创新创业型人才。一个成功的创新创业者应当具备哪些品质和素质呢?高等职业院校又如何培育和发展这些品质和素质呢?本章正是探讨和研究上述问题,并努力作出相应的回答:强调创新创业人格养成对创新创业能力形成的重要性。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不仅能掌握创新创业人格养成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方法,更能学会铸就自身的创新与创业人格。 第三讲风劲正是扬帆时 ——创新与创业人格 案例教学案例1:创业者 1994年的统计:30位亿万富翁中,70%出身农民,70%只有 小学文化。一穷二白,无牵无挂,所以,才敢于下海创业 案例点评:创业要过六道坎 第一关:创意——灵感不等于现实 第二关:产品——不做大而全,力求精而专 第三关:市场——一招不慎全盘皆输 第四关:团队——创业凭激情,守业需稳定 第五关:管理——原则大于人情 第六关:资金——企业存活的死坎儿 小组创新成果 展示

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1.《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都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现在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最强,好吗? 课件出示:复习词语,理清脉络。 平静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师:这四组词语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那么,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四组词语分别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吧! 师:江潮还没有来,江面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找出描写江面的句子读一读?师:那么,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谁能找出描写海塘大堤上景象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什么,盼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二、品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 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词,字(出示卡片:天下奇观) 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伯牙鼓琴》教案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兴趣。 2、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疏通文章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名言,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yì)乐乎?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君子之交淡如水。 (4)士为知己者死。 (5)酒逢知己千杯少。 (6)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指名学生读,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教师板书:伯牙鼓琴) 二、整体感知,掌握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1、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 味来。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是如何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 2、教师范读。 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4、生读课文。 (1)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吗?赶快读读吧!一定要注意停顿哦!

(2)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三、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回想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1)查工具书。 (2)借助文下注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可以看图理解。 (5)小组讨论。 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四、质疑探究 1、文章写了哪两个人? 伯牙、钟子期。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3、仔细读读这句话,你们读懂什么了?

最新创新课程教案

创新课程教案

侧向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侧向思维;能力目标:运用侧向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过程和方法:按照“案例——理论——案例——方法——实训”的思路,简单介绍理论,通过案例分析让侧向思维的理念形象地深入学生头脑,然后通过实战演练,训练学生的侧向思维,并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侧向思维的方法进行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鼓励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运用侧向思维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和题目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侧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侧向思维,并运用侧向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由剪圆活动导入,引出侧向思维,然后通过课本上的五个侧向思维的案例阅读,引导学生归纳出侧向思维的概念,再通过一组课外案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侧向思维,最后进行侧向思维实战演练,将侧向思维运用到不同问题的解决上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发明创新中的侧向思维运用,则作为课外作业,由学生放入生活去思考和行动。 教学过程: 一、剪圆圈比赛(约5分钟) 让学生在三分钟时间内,利用圆规和剪刀,剪六个从小到大的实心圆。 假如有学生能够完成,并且边缘剪得都圆,那么就用对折再对折的办法检测是否是圆,不对称为不合格,合格的给予加分奖励;假如一开始就有学生提出可以更简捷的办法快速剪出圆,那么就激励该生,在还没有学习侧向思维的情况下,已经会侧向思维,再告诉他这只是侧向思维方法的一种,课堂上将会全面学习侧向思维的方法,学了侧向思维以后一定更得心应手。 活动过后。教师引导语:在三分钟内剪完六个完美的实心圆,有难度,当然了,熟能生巧,练多了一定可以做到。但是熟能生巧不是创新理念,创新理念会告诉我们,一定有巧妙的办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剪最多的圆。这节课,我们又将要学习一种创新思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可以有办法在三分钟内完成剪六个甚至更多完美的圆。课堂学习中,我希望同学们积极运用联系思维,在老师讲一个案例的时候,你就能联想到其他相关的案例或事件,使自己对侧向思维的理解更深入。 二、展示课堂学习任务(约1分钟)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2)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读熟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1、反复诵读课文,读对字音,读通读熟,并注意停顿。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疏通文意,并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合作解决。 3、了解苏轼和戴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展示《斗牛图》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哪位画家?(学生回答:戴嵩)“戴嵩”是谁,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出示并简单介绍戴嵩的斗牛图,关于戴嵩画牛,有不少精彩的记载。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一篇与此有关的文章——《书戴嵩画牛》。(师板书课题和作者)本文作者是苏轼,对苏轼大家又了解多少呢?(指名回答,后展示课件,学生积累。)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指名读,(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这几个字词他读对了吗,你能读对吗?(全班齐读) 2.教师范读,听朗读停顿。 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大家仔细听一听,你读对了吗? 3.全班齐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①检测词语解释。(学生抢答) ②找两个小组翻译课文。(要求:意思正确,语句流畅,无需逐字逐句翻译) 三、展开想象练讲故事 1.想象细节,丰富人物形象 先让学生找出可以展开想象的情节,再逐个分析。 ①杜处士对《斗牛图》“尤所爱”,请你想象一下他的具体表现。他是怎样想的,他是怎样说的,他又是怎样做的……? ②牧童看到这幅画又有怎样的表现呢?牧童还是个天真的孩童,想象一下他的表情、神态、动作,你能试着表演一下吗? ③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又有怎样的表现?他的笑有什么含义呢? 2.小组内练讲故事。(要求:故事内容符合原文意思,加入自己的想象,尽量讲的绘声绘色,最好加上动作和表情。) 3.班内展示。请同学上台讲。尽量讲的绘声绘色,加上动作和表情。 四、领悟主题畅谈启示 1.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生回答,师适时呈现课件内容。) 2.这篇短文还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你能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吗?(生回答) ①从杜处士身上,我获得了…… ②从牧童身上,我懂得了…… ③从艺术家身上,我明白了…… 五、拓展延伸概说启示 自读文章《书黄荃画雀》,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六、布置作业加深理解 1.反复朗读课文,孰能成诵。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21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Unit Six Lesson 21 三年级 单词:vacation, February, skate, ball 句型:--We have our winter vacation in January. 课文: Guoguo: We have our winter vacation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It begins in the middle of January. Uncle Ben:What do you do in the winter vacation? Guoguo: I do many things. I skate. I play ball games. Sometimes Dad and Mom take me to the museum.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教学过程:(以下内容中,“T”表示Teacher,“S”表示Student。) 一、热身及复习(Warm up) 1.借助flash 来复习十二个月份。 设计意图:flash的引入使同学们很快的被带入到英语的情境中,来体验英文歌曲所带来的快乐,同时月份的复习为下面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新语言呈现与初步学习(Presentation) 1.我们喜欢的月份 教师通过自己的信息来创设真实的情境,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看完flash后,教师用PPT出示12个月份,然后谈论自己喜爱的月份。 T: Look at these 12 month, I like February, do you want to know why? SS: Yes. T: Because I have my birthday in February. 教师用很慢的速度再一次重复上面的句型I have my birthday in February.目的是让同学们听清楚,然后教师就同一个话题先对三名成绩相对较好的孩子进行提问: T: xxx which month do you like? 教师引导同学们用I have my birthday in……来回答。 S:I have my birthday in 。。。 2.请同学了解一下自己的伙伴生日在哪个月份。 T:Ok, do you want to know which month do your partner like? Now you have two minutes to ask your partner. 教师用ppt出示同学们所应用的句型,同学们进行练习,为学习we have our winter vacation in January.做铺垫。 ---xxx which month do you like and why? ---I have my birthday in……

创新范例课教案设计

创新范例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自由奔放地思考、想象、表达、写作,激发他们对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由奔放地说,为写作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说的内容求异、求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课件显示:四个旋转的圆分别变成娃娃脸、桔子、球、泡泡,排列在画面上方,接着走出一个卡通女孩--圆圆作思考状。 师:圆圆想,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的呢?小朋友愿意和圆圆一起想吗?让我们打开思维的门窗,放飞想象的翅膀,一同走进这圆的世界。 揭题:圆 2、激情:老师设置了四道关卡,大家要热情参与,积极创新,

有丰富的奖品等着你噢。 二、以图激情,启发想象 (第一关:画) 1、你由圆想到了什么?把它画下来好吗?可以独立画,也可以找伙伴合作画。 2、学生作画。 3、请画得多的同学说说画了什么?其他人补充。 4、看圆圆画了些什么?课件显示:图片1 三、以图促说,激励创新 (第二关:说) 1、恭喜小朋友通过了第一关,为你们插上一面小红旗。第二关上不上? 2、你最喜欢哪一个,看着它你想到了什么?能说一段话吗? 可以选自己画的,可以选圆圆画的,也可以选现在新想到的。 课件显示:图片2 3、先独立构思,后找伙伴说说。 4、指名说。 四、以说促写,自由创作 (第三关:写) 1、说得多好啊!太棒了!奖励小红旗。第三关更难了,还上不上?不畏艰难,好样的! 2、要求:自己取个题目,15分钟内完成。

3、学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五、以精促改,培养习惯 (第四关:改) 1、想想第四关该是什么了?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完了发出声念2遍,边念边改。 2、找伙伴互改。语句通顺吗?想象合理吗? 3、集体评改。 一人读,其余学生听后评一评,评得好的发大奖。 六、总结 同学们通过大胆想象,连闯四关,画出了一张张充满生趣的画,写出了一篇篇富有新意的文章,圆圆还写了一首有关圆的儿童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互相传阅。 附:《有趣的圆》

《紫藤萝瀑布》创新教案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作者笔下藤萝花的美及文章的语言美。 2.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及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与赞美。 3.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品味多种修辞手法的妙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及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对生命的感悟与赞美,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难点:体会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含蓄而深沉的情思,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设计思路简析: 人教版教师用《教学参考书》中,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要求,“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感受语言之美,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本文描述了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睹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受到生命的永恒,歌颂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的重任。鉴于上述考虑,确定了本《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学要点: 诵读课文,感知紫藤萝花的美及文章的语言美;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含蓄深沉的情思,把握其对人生美好、生命永恒的感悟。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导入 (ppt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一树盛开的紫藤萝,她密密的,从上悬挂下来,如流水般美丽动人,令人感叹。你觉得她如同一个硕大的什么?(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小结明确)对!她如同一个硕大闪亮的瀑布展现在我们面前,引人注目。当初,连遭厄运,心情晦暗的作家宗璞就曾被这样一树茂盛璀璨的藤萝花引得驻足观赏,并因花的衰盛之变而幡然领悟到生命的美好与伟大,她也因此而以一篇《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唱响了生命的赞歌。(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首先明白学习本文的主要任务。 3.诵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Ppt出示生字词) 迸(bèng)溅沉淀(diàn)绽(zhàn)开盘虬(qiú)卧龙挑(tiǎo)逗瀑(pù)布伫(zhù)立忍俊不禁(jīn)伶仃(dīng)仙露琼(qióng)浆凝(níng)望依傍(bàng)一穗(suì)花 听读(播放教师配乐朗读录音) 指导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调及情感的把握,力争读出美感。) 学生自读 二、再读速读,整体把握。

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21课教学设计

(每一个新知识点必须记住:一个新知识跟着一个操练,再跟着一个展示新知识,一个步骤也不可以少)这是教研组指导过的课。 (人教版)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第21课教学设计 Lesson 21 I have a new car. 学习目标 一、语言要素 (一)词汇 1、三会:car bus 2、二会: new really Look here yes super (二)语言目标 Lisa , Lisa , I have a new Yes , Look here .Wow !It’s super! (三)话题呈现:I have a new car (四)任务设计: I have a new car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说、读、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方法,能够运用Lisa , Lisa , I have a new car .Really Yes , Look here ! Wow !It’s super ! 句型行交际。 三、情感目标:在本课中重点培养学生乐于交流,喜欢自己的玩具。 四、教学重点:三会单词:car bus句型:Lisa , Lisa , I have a new car .Really Yes , Look here !Wow !It’s super! 五、教学难点:两会单词:new really Look here yes super 六、教具:设计好的课件,书包,实物玩具,文具,玩具图片,单词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歌曲。 七、学具:学生自备的学习用具,文具。

八、教法学法:本课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老师进了教室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学生和老师一起唱I have a nice dall 歌曲,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英语氛围中。 二、新单词 (一)导入:用旧句型带新单词。 1、导入:Let ‘s play a game (让我们做一个游戏:猜袋中物) 2、老师说;This is my bag . Guess,What’s in my bag(猜一猜,我的书包里有什么) 老师书包里提前放好doll ball kite balloon car bus等玩具。 3、学生用英语说自己摸出来的东西。 4、学生如果摸出doll,学生说:doll.老师说:I have a dall 5、老师问:how’s the doll学生来描述一下,用句型 Oh,It’s big . how big. cool 或者 Wow!how nice .等。 6、这样出示三组。 (二)新单词car bus 1、学生摸出老师袋子里的car:老师说,Look , I have a car 。 2、老师引导学生描述:Wow! How nice ! 3、板书新单词:用打好的四线格:car 4、朗读新单词:car (老师领读car ,c-a-r car (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找学生读——自读三遍) 5、看实物说单词:car 6、看图片说单词:car 7、看单词卡片读单词:car 8、看课件说韵文:学生和老师一起看课件说韵文:car ,car ,a car,I have a car。 9、用同样的方法学习bus 10、找对子游戏:教师将单词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另外将对应的单词卡扣着放在讲台上,然

三年级写作课《我爱家乡的××》创新教案设计

三年级写作课《我爱家乡的××》创新教案设计 导读:写作课《我爱家乡的》创新教案设计 你了解你的家乡吗?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比如,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引以为荣的名胜古迹,享誉中外的土特产品,与众不同的风俗人情,特别是有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民。请你从家乡值得写的景、物、人、事中选择一个,写一篇记叙文。题目可以是我爱家乡的,也可以自己定。要先想好叙述的顺序和重点再动笔。作文要把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写完以后要修改。 【指导】 一、把题目补充完整,审清题意。同学们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首先应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从你所处的地方和怀有的真实情感出发。例如北京的同学不妨写《我爱家乡的颐和园》,天津的同学不妨写《我爱家乡的大麻花》,西安的同学可以写《我爱家乡的大雁塔》,桂林的同学可以写《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等等。总之,要根据家乡的地理位置,土特产品,风土人情写出家乡与众不同的美,从而表达自己对家乡深切真挚的爱或体现家乡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写作时必然以描写家乡的景或物或人为重点,把景(物、人)的特点和自己的热爱、喜爱之情融在一起写。写作时还要注意比较《我爱家乡的》和《我爱家乡》、《家乡的》、《我爱》这些题目的异同,以达到更准确的认识。 二、注意观察。

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因事物状态不同,观察顺序也不同。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静止状态下的时候,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或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构成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按事物不同特点进行观察。例如《我爱家乡的杨梅》,可以从杨梅的形、色、味不同方面,写出我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时,也就是动态时,可以按事情发展变化的顺序,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或空间变化的顺序来观察。例如,《我爱家乡的枫树林》,阳春三月的枫树林和金秋时节的枫树林景色决不会相同,按时间顺序写出自己对枫树林的爱。 三、围绕题意写具体。 《我爱家乡的》题意,不但要将的特点写出来,还要注意在描写特点的词时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为了写的更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 例如:看!那呼呼的西北风吹到脸上似刀割一样痛。然而,雪松并没有被寒霜冰雪所征服、所吓倒。它依然挺直身体,昂起了头,迎接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 选自《我爱家乡的雪松》 除此以外,适当地运用合理的想象,引用民间传说或谚语等也可以达到写具体的效果。 【习作评改】原文: 我爱家乡的龙潭湖 我爱家乡的龙潭湖,因为它里面的风景特别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精品教案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1.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两篇精读课文和《京剧趣谈》一篇略读课文组成。《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书戴嵩画牛》讲杜处士晒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月光曲》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琴技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京剧趣谈》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赞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口语交际《聊聊书法》通过搜集到的图片或实物来谈论对书法的认识,提高对书法的艺术鉴赏力。能用普通话有条理地和大家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能根据自身的特点把自己经历的、体验过的最拿手的一项写出来。《学习园地》知道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明白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写得不清楚的说明书进行修改。积累有关艺术之美的四字词语。 2.单元重点: (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分别给我们呈现了音乐、绘画、京剧之美,在学习当中我们要运用联想去理解,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比如《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描写皮鞋匠听着钢琴曲时面前出现的景象的并不是事实,而是皮鞋匠的联想,由贝多芬弹的曲子而引发的。作者运用联想的手法将《月光曲》的意境描写得极其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生动。《京剧趣谈》中要抓戏剧动作想象,戏剧动作是戏剧艺术基本表现手段。戏剧就是用动作去模仿人的行动,或者说是模仿行动中的人,戏剧动作首先具有直观性。戏剧正是借助动作这种手段,将人物的行动、事件以及矛盾冲突的发展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2)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想象、联想,感受艺术之美,为写好本单元作文做好铺垫,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拿手好戏,要写好自己的拿手好戏,应该抓自己的动作,边叙述边写自己的体验,突出自己的心理体验,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要做有

第九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教案

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教案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 1 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教案

14 / 2 教案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师:辩证思维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是揭示概念的辩证发展、分析和综合、矛盾运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等方法。其中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是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所共有的方法,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则是辩证思维所特有的方法。 “五禽戏”华佗的(多媒体展示)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 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 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 做出了重大贡献。华佗不仅 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 育锻炼对人的健康的作用。 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 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 人为什么不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伦 学生:回,编出了一套(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参考了“导引术”答(略)。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摹名叫“五禽戏”。锻炼身体的拳法, 学生:我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们所熟悉的中国古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华佗的弟代寓言中的“自相多岁,90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是,矛盾”逻辑矛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知“五禽戏”盾,指思维中出现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的一种错误,说明教师:华佗是受到什么启发编出了“五禽戏”的?对同一 事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物或对象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辑的)(3培养科学思维方法,14 / 3 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教案

第五课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5)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6)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7)文化发展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理解: (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2)文化创新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分析 (1)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跋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2)通过分析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明确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能够举例说明文化仓情识寸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3)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4)通过结合具体事例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课程标准】: 2.5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7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人类文化是—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