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

矛盾关系:A、B全异,若A、B两概念外延之和等于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则A与B 矛盾,A、B互为矛盾概念。A+B=C 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反对关系:A、B全异,若A、B两概念外延之和少于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则A与B 反对,A、B互为反对概念。A+B

等值关系:必然同真,必然同假

独立关系:无规律的真假关系

蕴含关系与逆蕴含关系: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下反对关系: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思维对象——(感知反映)——观念——(符号表达)——概念

语词: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泛指词、词组之类的语言成分。

词项:在判断中出现的、作为判断组成成分的概念。将概念称作词项,是相对于由它组成的那个判断而言的,离开判断,它就不叫词项,而只是一个孤立的概念。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式。

区别:第一,凡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二,概念和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概念内涵的分类:认识性内涵,规定性内涵(内涵的确立方式分)

析取性内涵,合取性内涵(内涵表达式的逻辑结构分)

概念的外延:亦称概念的“所指”,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对象)。

司法归类:将确认的案件事实归属于某一特定的法律规范构成要件,实则确定某一事件或行为是否属于某个法律概念的外延范围。

概念分类:1根据概念外延对象多少来分单独概念(外延仅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普遍概念(外延至少有两个对象的概念。)、空概念(亦称虚概念,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外延没有任何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空类或空集,记为:{ } 或φ。)

2 根据概念外延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来分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集合体整体具有的本质属性,并不反映组成这个集合体的每一个分子所具有的属性。)、非集合概念(反映类(即非集合体)的概念,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必然地具有该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特点。)

(1)集合体:由许许多多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整体)。

集合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类:具有相同属性对象的汇集。

类与组成类的分子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根据概念的内涵中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来分正概念(亦称肯定概念,就是内涵中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负概念(亦称否定概念,就是内涵中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负概念=否定词+正概念

负概念与正概念所共同相对的那个特定范围,就是论域(议论的范围)。

负概念的外延大小,取决于其论域的大小

4根据概念的外延是否为可独立存在的实体来分实体概念、属性概念

5根据概念表达式的结构形式不同来分简单概念(对其不能再加以分解的概念,其语言表达式是单字,或,意义不可再分的词组。)、复合概念(由两个或多个概念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概念。)<1>按逻辑关系不同来分合取式、析取式

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之间,其内涵越大,则外延越小;反之,内涵越小,外延越大。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内涵减少外延从而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内涵增加外延从而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逻辑方式。

定义的逻辑结构:任何定义都由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下定义项、定义联项

被定义项:D S(逻辑变项)

下定义项:D P(逻辑变项)

定义联相:=df(逻辑常项)

动产(Ds)就是(=df.)可以移动的财产(Dp)

实质定义的逻辑要求:1 D P的外延与D S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

2 Dp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Ds

3 不能用负概念去定义正概念

4 Dp必须清楚确切

法律定义的两种结构形式:合取式结构

D S=df.(T1∧T2∧T3……Tn)+B

析取式结构

D S =df.(T1∧T2∧T3……Tn)+B

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举例、列举、划分、分类、分解

举例:通过列出概念指称的一个具体实例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亦称为实指定义

列举:通过列出概念指称的对象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穷举、枚举)

划分:根据某一标准(或某种属性)将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个种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分类: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将一个大类(属概念)分成若干个小类(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分类是更严格的划分,划分是更随意的分类

分解: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分解不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逻辑结构:母项M(逻辑变项)

子项m1、m2、m3……(逻辑变项)

划分标准(逻辑常项)

划分的方法:

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

二分法与多分法:

多分法 任意两子项之间必须是反对关系

二分法 两子项之间必须是矛盾关系 M m 1

m 2

m n (n ≥3)

M

a

非a (b )

划分的逻辑要求:1 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外延

2 每一次划分都只能按同一标准进行,否则犯“多标准划分”的错误。

3 各子项之间必须互不相容,否则犯“子项相容”的错误。

判断:判断主体断定(肯定或否定)了的命题。换言之,判断就是对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的特征:一是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

二是具有真值(真的或假的)。

符号:亦称指号或记号,是指同一定思想相联系的、可借以传达某种思想的人为安排的物质现象。

陈述:通过语句来描述客观事物情况,表达对某件事情或某种现象的情感和态度的表达式。命题的分类:描述命题、评价命题

描述命题:亦称事实判断或实然命题,就是陈述事物自身情况的命题。它传达的是事物情况就是命题所陈述的那样。

评价命题:亦称价值判断或应然命题,就是陈述对事物情况的某种情感或态度的命题。它传达的是陈述者对事物情况的评价。

对描述命题的评价,是评价命题而非描述命题;

对评价命题的描述,是描述命题而非评价命题。

描述命题与评价命题的区别:性质不同

a.描述命题是严格逻辑意义上的判断,即具有真假值的语句;

b.而评价命题则不是严格逻辑意义上的命题,评价命题无所谓真假,只有妥当与否、合理与否、有效与否的问题。

产生的分歧及解决的方法不同(信念分歧、态度分歧)

作用不同

a.描述命题具有叙事功能和信息传达的作用。

b.评价命题可以起到一种暗示、建议和规范的作用。

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分析命题,亦称先验命题:不需要具有从感觉经验提供的证据就能够判定其真假的命题。

综合命题,亦称经验命题:一个具有正常感觉官能的人,只要根据感觉经验的证据,就能知道其真假的命题。

应然命题、实然命题、模态命题:实然命题:断定事物(过去、现在或将来时态)实际情况的命题,其系词为“是”或“不是”。

应然命题:断定事物或事件应当如何的应然状态的命题,其系词为“应当”或“不应当”。

模态命题:断定事物必然或可能情况的命题,其系词为“必然”、“不必然”、“可能”、“不可能”等。

命题形式:命题的逻辑形式(命题形式),就是命题本身各部份(命题常项与命题变项)之间的联结方式。

命题形式的分类: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

a.模态命题:包括有模态词的命题;

真值模态命题:可能、必然

规范模态命题:必须、禁止

b.非模态命题:不包含模态词的命题。

简单命题(简单命题:以词项(概念)作为直接构成要件的命题。)、复合命题(以命题(语句)作为直接构成要件的命题。)

关系命题:就是断定对象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简单命题。其语言表达式是“主-谓式语句”。

直言命题:通称性质命题,心理学著述中亦称范畴命题,港澳台地区惯称定言命题,就是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的逻辑结构: 主项:亦称主词,记为 S ,表示被断定对象的词项。

逻辑变项

谓项:亦称谓词或宾词,记为 P ,表示主项是否具

有的某种性质的词项。

联项:(肯定联项、否定联相):表示主项与谓项之间联

逻辑常项 系的词项。

量项:表示主项外延范围的词项。(全称量词、特称量

词、单称量词)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的基本类型:按命题的质(联项)分:肯定命题(由肯定联项联结

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命题。)、否定命题(由否定

联项联结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命题。)

按命题的量(量项)分:全称命题(带有全称量项的

的直言命题。)、特称命题(带有特称量项的直

言命题。)、单称命题(主项为单独概念或者带

有单称量项的直言命题。)

题 非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 简单命题

复合命题

性质命题 关系命题 联言命题

选言命题

负命题 规范模态命题 真值模态命题 假言命题

类型逻辑形式符号表达式简称全称肯定命题所有的S是P SAP A 全称否定命题所有的S都不是P SEP

E

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 SIP I

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 SOP O

单称肯定命题这个S是P SFP F

单称否定命题这个S不是P SNP N

词项的周延性:指一个直言命题的主(谓)项的外延是否被全部断定的问题。

六种直言命题的主、谓项周延情况:全称命题的主项周延,特称命题的主项不周延,单称

命题的主项周延。

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1.词项周延与否,惟一地取决于一个直言命题的逻辑形式,与命题的真假无关,与命题所

断定的实际情况无关。

2.词项周延性问题,仅仅与直言命题的主、谓项相关。

命题推导的真假,亦称逻辑的真假

命题事实的真假,亦称经验的真假

逻辑变项相同的单称肯定命题(SFP)与单称否定命题(SNP)之间具有矛盾关系。

主项相同、谓项不同的两个单称肯定命题之间:若谓项是矛盾概念,则二者为矛盾关系;

若谓项是反对概念,则二者为反对关系。主项相同、谓项不同的两个单称否定命题之间:若谓项为矛盾概念,则二者为矛盾关系;

若谓项为反对概念,则二者为下反对关系。推导直言命题隐含的方法:推导直言命题隐含的逻辑方法,传统逻辑通称为直言直接推理,

简称直接推理。

换质法: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命题的质(联项)从而推导出另一

个直言命题的方法。

换位法: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命题主、谓项的位置从而推导出另

一直言命题的方法。

戾换法:不断交替使用换质法和换位法由一个直言命题推导出

一串直言命题的方法。

复合命题:就是以命题作为直接构成成分的命题,或者,包含有其他命题成分的命题。其表现

形式相当于语言学中的复句。

逻辑结构:

逻辑变项 肢命题 并非 否定词

逻辑联结词 并且 合取词

或者 析取词

如果……那么 蕴含词 当且仅当……才 等值词 负命题:通过否定一个命题而构成的复合命题,或者说,断定一个命题为假的复合命题。

任一负命题(~p )与其肢命题(p )间具有矛盾关系。

任一负命题(~~p )都等值于其肢命题(~p )的矛盾命题(p )

等值式

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一个联言命题为真,当且仅当其所有联言肢都真。

选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

一个选言命题为假,当且仅当其所有选言肢都假。

德.摩根律:~(p ∧q )←→(~p ∨~q )

~(p ∨q ) ←→(~p ∧~q )

假言命题:就是断定两种事物情况之间存在某种条件制约关系的命题,亦称条件命题

SFP SNP SNP SFP SAP

SOP SEP SIP SIP SEP SOP SAP

??????

逻辑变项:假言肢(前件:表示某种条件(或原

因)的假言肢,记为“

p ”;后件:表

示依赖于某种条件的推断(或结果)

的假言肢,记为“

q ”。

逻辑结构:

逻辑常项:假言联结词(蕴含词、逆蕴含词、等

值词)

客观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制约关系:

充分条件:两种事物情况p 和q ,有p 就必有q ,则p 就是q 的充分条件,二者之间具有充分条件关系。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必要条件:两种事物情况p 和q ,若无p 就必无q ,则p 就是q 的必要条件,二者之间具有必要条件关系。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充分必要条件:两种事物情况p 和q ,若有p 必有q ,

且,无p 必无q ,则p 是q 的充分又必要条件,p 与q 之间具有充分必要条件关系。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两种事物情况p 和q ,若有p 未必有q ,且,无p 未必无q ,则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有之未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假言命题的类型: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断定前件是后件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一个蕴涵命题为假,当且仅当其前件真而后件假。

并联电路:

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断定前件是后件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一个逆蕴涵命题为假,当且仅当其前件假而后件真。

串联电路:

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实质,在于它是充分条件

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合取。)

p r q p r q

p

q

多重复合命题:至少有一个肢命题为复合命题的复合命题。

逻辑变项:肢命题

逻辑结构:主联结词:整个命题的逻辑联结词,

它决定着整个命题的逻辑性质和

逻辑特征。

逻辑常项:联结词:

从联结词:肢命题中的逻辑联结词。模态:一词是英语modal的音译,modal含有形态、样式以及形式等意思。模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模态:是指事物或认识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这类性质。狭义模态总是涉及一个命题的真假,所以又称为真值模态(或真势模态)。

广义的模态:除“必然”与“可能”外,还包括“知道”、“相信”、“应该”、“允许”、“过去”、“现在”、“将来”等性质或状态。

模态命题:就是包含有“必然”、“可能”、“必须”、“应当”、“禁止”、“允许”等模态词的命题。

逻辑变项:肢命题

逻辑结构:真值模态词:必然、可能……

逻辑常项:模态词:

规范模态词:必须、禁止……

模态命题的种类:真值模态命题(包含有真值模态词的命题,常简称为模态命题。)、规范模态命题(包含有规范词的命题,简称为规范命题。)

真值模态命题:必然肯定命题必然p □p

必然否定命题必然非p □~p

或然肯定命题可能p ◇p

或然否定命题可能非p ◇~p

规范命题:亦称道义命题或义务命题,就是包含有规范词,反映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准则的命题。

逻辑变项:行为规定(A )

逻辑结构: 格式:△A 逻辑常项:规范词(△)

规范命题的种类:根据规范命题中规范词(△)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必须型、禁止型和允许型规范命题;

根据规范命题中的逻辑变项(A ),即行为规定的逻辑结构不同,可分为简单规范命题和复合规范命题。

A 表示 肯定的行为规定(作为)

~A 表示 否定的行为规定(不作为)

O 表示 义务(必须/应当)

F 表示 禁止

P 表示 允许(可以)

复合规范命题:假言型、联言型、选言型

推理:亦称推论,由已知推未知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形式。逻辑学偏重于从思维形式方面研究推理。 前提:推理所依据的已知命题 逻辑变项:

逻辑结构: 结论:推理推导出来的新命题 逻辑常项:推导关系

推理的分类:根据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强度来分必然性推理(前提与结论间具有必然性联系的推理。只要前提真,结论就必然真。)、或然性推理(前提与结论间具有或然性联系的推理。即使前提都真,结论也未必真。)

根据由前提到结论的思维方式来分演绎推理(由一般性前提到个别(特殊)

□p

□~p ◇p

◇~p 反对关系 下反对关系 差等关系 差等关系

矛盾 关系 矛盾 关

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由个别(特殊)性前提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因而也称为“逆绎”;)、类比推理(基于对象与对象属性的相同或相似,由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根据推理是否涉及前提的实质内容来分:形式推理(亦称分析推理,不涉及推理的实质内容,仅根据前提与结论在形式结构方面的逻辑推导关系进行推理,其结论具有无可争议性、自明性和必然性。)、实质推理,亦称论辩推理或辩证推理,根据推理前提的实质内容以及推理者的价值倾向进行的推理。

推理得出真实结论的条件:(1)前提必须真实可靠;

(2)推理形式必须有效。

直言三段论:简称三段论,心理学中称范畴三段论,台港澳地区通称定言三段论,就是借助一个共同概念(变项)联结两个直言命题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命题的演绎推理。

三个直言命题(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逻辑变项:

三个不同概念(小项S、大项P、中项M)逻辑结构:

三段论的格(由于中项M所处的位置不同

而形成的不同结构形式的三段论,叫做三段

论的格。)

逻辑常项:

三段论的式(组成一个三段论大前提、小前

提和结论的三个命题形式,叫做三段论的

式。)

判断三段论形式有效性的标准:1中项在大、小前提中必须是同一概念,否则,就会犯“中

项不同一”(四概念)的错误。

2中项必须至少周延一次,否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

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否则,就会犯

“大项扩张”或者“小项扩张”的错误。

4前提之一必须肯定。

5前提之一否定则结论必否定。

6两特称前提推不出任何必然性结论。

7前提之一特称则结论必特称。

三段论的省略式:亦称省略三段论(enthymeme;truncated syllogism):就是在语言表达上省略了某个部份(大前提,小前提或结论)的三段论。省略三段论是语言上的省略,而不是逻辑形式上的省略

三段论的复合式:亦称复合三段论:就是由几个彼此间有关联的三段论联结在一起构成的演绎推理。

联言推理:就是前提或结论中有一个联言命题,并且根据该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所进行的演绎推理。

选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选言命题,并且根据该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演绎推理。

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选言推理的无效式:肯定否定式

运用选言推理应注意的问题:运用肯定否定式时,要注意选言肢是否相容;

运用否定肯定式时,要注意选言肢是否穷尽。

假言推理:狭义的假言推理:前提中有一个假言命题,并且根据该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

的演绎推理。

广义的假言推理:前提中至少有一个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演绎推理。

假言推理的分类:充分条件假言推理:p q 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大前提的假言推理。

规则: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p q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大前提的假言推理。

规则:承认后件就要承认前件,否认前件就要否认后件;否认后件不能否认前件,承认前件不能承认后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前件式

否定后件式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后件式

否定前件式

假言联锁推理:假言联锁推理,是纯粹假言推理的一种。

所谓纯假言推理,就是前提、结论均为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假言推理。

假言联锁推理的特征在于:前一个假言前提的后件作后一个假言前提的前件,依此类推。

归纳推理:根据一类事物包含的许多对象的共同情况,推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根据一类事物包含的全部对象的共同情况,推出关于该类事物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根据一类事物包含的个别对象的共同情况,推出关于该类事物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归纳推理的逻辑特征:由个别(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或然性推理(前提都真结论未必真)

结论必须为全称概括(全称命题)

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否为其结论提供了证据支持,或者,归纳推理的结论是否具有可靠性的问题。

完全归纳推理的类型:穷举归纳推理(就是通过考察一类事物的全部个体对象,从而推出关于该类事物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分类归纳推理(就是借助于分类的方

法,将包含有许多乃至无限个体对象的一类事物分成若干个有限的小

类,通过考察这些小类,从而推出关于该类事物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特征:(1)由个别(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2)结论必须是全称概括(全称命题)

(3)必然性推理(只要前提都真结论就必然为真)

不完全归纳推理分类: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根据某类事物的许多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且未遇反例,从而概括出关于该类事物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科学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又叫做科学归纳法,它是以科学理论的分析为指导,从探索一类事物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而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推理依据:(1)某种现象在一类事物中不断重复出现;

(2)未遇反例。

因果推理:就是确定某一现象是另一现象的原因(或结果)的推理。(因果推理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范畴)

契合法:亦称求同法:就是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不同场合中,只有一个相关因素相同,进而确定这个惟一相同的相关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逻辑要求:(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除一个相关因素相同外,其他情况必须不同。)

差异法:亦称求异法:就是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正反两个场合中,其余相关因素都相同,只有一个相关因素不同,进而确定这一不同的相关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逻辑要求:(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除一个相关因素不同外,其余相关因素都必须完全相同。)

并用法:根据被研究现象出现的一组场合(即正面场合组)中都有一个相同的相关因素,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另一组场合(即反面场合组)中都没有这个相关因素,进而确定这个相关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共变法:在被研究现象出现不同程度变化的若干个场合中,只有一个相关因素随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进而确定这一变化的相关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逻辑要求:在被研究现象发生不同程度变化的若干场合中,除一个相关因素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外,其余相关因素必须相同并保持不变。

剩余法:就是根据已知某一复合因素同被研究现象的某一复合现象有因果联系,并且,减去已知有因果联系的部分,进而确定剩下的相关因素与余下的被研究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对象某些属性相似或相同,进而推出它们的另一属性也相似或相同的推理。

类比推理的基本类型:横向类比(非归纳的类比)在两类对象或者不同类的两个对象之间进

行横向的类比,通常称为类比推理。

纵向类比(归纳的类比)在同一类事物的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进行纵

向的类比,也称为类比推理的应用形式。

类比推理的逻辑特征:由个别到个别、由一般到一般、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或然性的推理。

类比推理的逻辑要求:(1)应尽量增加前提中相同属性的数量

(前提中相同属性越多,则结论越可靠)

(2)应分析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间的联系

(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间的联系越密切,则结论越可靠)

(3)应注意进行反类比

(若类比对象中存在有矛盾属性,则结论不成立)

假说:亦称假设,就是根据已知事实和科学依据,对未知事物存在的原因或规律作出的假定性说明或解释。

假说是猜测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假说的分类:经验假说(根据观察或实验的各种结果而作出的推测性解释。)

理论假说(根据思维的自由创造,诸如直觉、类比、想像、联想、抽象等对事物现象及其规律作出的推测性解释。)

定律假说(亦称科学假说,就是关于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性质或发生原因的推测性解释。)

作业假说(亦称工作假说,就是关于某个特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或发生原因的

推测性解释。)

建立假说的逻辑程序:假说的提出(提出假说,就是分析研究已占有的事实材料,提出能解释这些材料的初步论断。)、假说的推演(就是以提出的假说为出发点,结合背景知识引申出必然性的推断。换言之,就是以提出的假说作前件,合乎逻辑地推导出与之具有必然联系的后件,形成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假说的验证(就是通过科学实验或社会实践,检查由假说引申出的推断是否与现实(或实验结果)相符合,从而确定假说能否成立。)

提出假说的逻辑要求:提出的假说不能与已有的科学原理相矛盾;

提出的假说不能与已占有的事实材料相矛盾;

提出的假说应能解释事实的全部,而不是部分。

假说验证的三种结果:假说被证伪

假说被证实

假说进一步确切化和具体化

侦查假设:亦称侦查假说或侦查推论,是在案件发生后,侦查人员根据现场勘查、调查访问获知的案件事实材料和相关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未知的案件事实作出的试探性解释和推测。

侦查假说的特征:侦查假设也和科学假说一样,是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

侦查假说是一种作业假说;

侦查假说的内容通常不是单一的;

侦查假说具有连续性。

建构侦查假说的要求:侦查假设应有确实可靠的依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

侦查假设不能与案件事实相矛盾;

侦查假设应能解释有关案件的事实;

侦查假设应全面完整,尽量穷尽一切可能情况。

论证:就是引用一些已知为真或合理(至少是论证者或其对手已承认其为真或合理)的命题以确立某一命题的真实性或正当性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

(“论证什么”的问题,亦即其真

实性或正当性需要加以论证的命题。)

逻辑变项:

逻辑结构:论据(就是“用什么论证”的问题,亦即

引用来论证论题真实性或正当性的命题。)

逻辑常项:论证方式(就是“怎样论证”的问题,亦即

论据与论题之间的联结方式。)

论证的分类:证明性论证(通称立论,就是引用一些已确认为真或合理的命题,以确立另一命题为真或合理的论证。)、反驳性论证(通称驳论,就是引用一些已确认为真

或合理的命题,以确立另一命题虚假或不合理的论证。)、真实性论证(论题为

事实判断(描述命题)的论证,其目的是确定某个论题的真实性。)、正当性论

证(论题为价值判断(评价命题)的论证,其目的是确定某个论题的正当性或

合理性。)、简单论证(亦称单独支持的论证,就是论据与论题之间只有一层支

持关系的论证;)、复杂论证(亦称多重支持的论证,就是论据与论题之间有多

层支持关系的论证。)、直接论证(引用论据从正面直接确定论题真实性或正当

性的论证;)、间接论证(引用论据确定与论题相排斥的命题虚假,然后从反面

确定论题真实性或正当性的论证。)

论证的方法:根据论证用何种推理由论据推出论题来分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根据论证用何种方式由论据推出论题来分直接论证、间接论证

反证法(假言证法):就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矛盾的命题不成立(虚假或不正当),然后根据排中律反推原论题成立的论证方法。

逻辑要求:(1)反论题必须是原论题的矛盾命题;

(2)反论题与推断间必须是充分条件关系。

淘汰法:亦称排除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并列的若干命题不成立(虚假或不正当),然后运用否定肯定式选言推理反推原论题成立的论证方法。

逻辑要求:(1)与论题并列的其余选言肢必须穷尽;

(2)对其余选言肢的否定必须理由充足。

归谬法:就是为确定某一论题不成立,首先假定其成立,然后由此引申出矛盾或荒谬的推断,然后运用否定后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确定原论题不能成立的论证方法。

论证必须遵守的逻辑思维规律: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思想与其自身同一。)

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思想与其自身同一。

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排斥的命题不能同真,

必有一假。)

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矛盾问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两个反对问题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命题不能同

假,必有一真)

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矛盾问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两个下反对命题

充足理由律(在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真实的论断

(或主张)都有其充足理由。)

逻辑要求:理由必须真实

理由必须充分

逻辑学上的谬误:广义上的谬误指思维议论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失误、偏见、错觉或者迷妄等

错误。包括思维形式上完全违反形式逻辑的错误、言词上与

形式逻辑有关的错误以及实质的错误即关于事实或内容的

错误。

狭义上的谬误仅指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推理或论证,或者,虽然具有有效

的外貌但实际上并无必然结论的论证。

形式谬误

逻辑上的谬误:

谬误的分类:非形式谬误

内容上的谬误

①合取交换律:(p∧q)←→(q ∧p)

②析取交换律:(p∨q)←→(q ∨p)

③德摩根律:~(p∧q)←→(~p∨~q)

④德摩根律:~(p∨q)←→(~p∧~q)

⑤蕴否律:~(p→q)←→(p∧~q)

⑥蕴析律:(p→q)←→(~p∨q)

⑦逆蕴否律:~(p←q)←→(~p∧q)

⑧逆蕴析律:(p←q)←→(p∨~q)

法律逻辑学简答题

一,简答定义的规则,以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1义必须相应相称.,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你的逻辑错误。 2定义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不能用负概念去定义正概念.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否定一的逻辑错误. 4定义必须清楚确切.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 二,简答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1.思维进程的方向不同.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而归纳推理则是从特殊到.-般. 2.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不同,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而其结论是必然的.而归纳推理的结论则一般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而其结论一般是或然的._ 三、简答直言命题的种类,写出其逻辑形式公式,并分别描述其主、谓项的周延性情况. 1.全称肯定命题.SAP.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全称否定命题.SEP.主项周延,谓项周延. 3.特称肯定命题.SIP.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 4,特称否定命题.SOP,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5.单称肯定命题.SAP.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6.单称否定命题。SEP.主项周延,谓项周延。- 四、简答三段论的基本规则。 1.一个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 2.中项在两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4.两否定前提推不出任何必然性结论。 5.如果前提之一是否定的,则结论也是否定的l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 五、简答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并写出其有效的推理形式.规则: 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有效的推理形式.1.肯定前件式 2.否定后件式. 六、简答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并举例说明它的一个有效的推理形式”规则: 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2.否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举例说明: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七、简答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并写出其有效的推理形式。

逻辑学笔记整理

《逻辑学》笔记整理 2012300160016 马院12级思政杨郑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逻辑”和逻辑学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导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思想、理性、言词、规律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 1、客观规律性。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生活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生活的规律性。 2、思维的规律性。例如:“应该合乎逻辑地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要合乎思维的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一种荒谬的理论。 4、与“逻辑学”同义,指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例如:“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熟炼运用逻辑知识,对思考问题、写文章、说话、办事以及进一步发展智力都大有好处”。这里的“逻辑”便是指逻辑学。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思维的形式结构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它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的。综上所述,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的学说。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判定是它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意义 一、逻辑学的性质 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可知,这门科学提供给人们的是认识事物、表达论证思想时必须运用的一种思维工具,所以,它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 二、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具体来说,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主要有: 第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从已知进到未知。 第二,有助于准确、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法律逻辑学试题与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 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 ,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C )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D )。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D )。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 )。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D )。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 C )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D )。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C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 C )的逻辑错误。 A.虚假论据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第一讲绪论 L O G I C 说真话——被淹死 说假话——被砍头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周易·易传》 以上四张牌,每张牌的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并且如果牌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另一面是偶数。 问:必须翻哪两张牌可以证明或证否这一规则? 某特种大队四班长深入敌后侦察,遇一岔路口,每一路口上立着一块牌子: 3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有地雷” 2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无地雷” 1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3号路无地雷” ★已知,三块牌子上的话只有一句真话并且只有一条路上埋有地雷。请问哪句话是真话?哪条路上有地雷? 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 一、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1、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指导人们正确思维,认识客观事物。 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演绎逻辑体系,二是近代实验科学家创立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爱因斯坦 中华新文化的灿烂未来,有待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张岱年 2、可以提高逻辑论证能力,指导人们正确进行论证和反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论证上帝不是万能的 3、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指导人们准确交流和表达思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 ——吕叔湘朱德熙 4、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军队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毛泽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一)“逻辑”的词源和词义 “逻辑”是从英语logic一词音译而来,logic又是源于希腊语“逻各斯”。 二、逻辑学是什么? 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的主要含义有: ⑴客观规律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1、概念的内涵:就是凝聚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2、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该概念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概念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 3、概念的分类: 1)根据概念外延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概念分为单独概 念和普通概念。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 象的概念。普通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 至无穷多个对象的概念 2)根据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 而成的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体: 是指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 3)根据概念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 简单概念:就是不能对之加以分解的概念。复合概念: 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而成的概念。 4)概念的其他分类 *根据概念外延所指称的对象,是独立的实体还是依赖于实 体二显现出的某种属性,分为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根据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是以具有某种性质为特征还

是以缺乏某种性质为特征,分为正概念与负概念 *空概念:是反映没有分子的类即空类的概念(例:上帝)。 *论域:就是正负两概念所反映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类。 4、概念间关系及应用:是指两个不同概念在外延方面的逻辑关系,亦即它们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完全相同而形成的关系。 1)全同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的关系(种属关系)。3)真包含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的关系(属种关系)。 *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 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恰 好等于其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之间的关系叫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 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 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叫 反对关系。 *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从属关系的概念和外延之间存在这样的反变关系,外延愈大,内涵愈小,外延愈 小,内涵愈大。 5、定义-概念内涵的揭示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法律 逻 辑 学》 期 末考 试试 卷 1.“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A 或者 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 A.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 正概念 B.单独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 负概念 D.普遍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D. “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6. A 与B 是交叉关系,B 和C 也是交叉关系,则A 与C 之间不可能( ). A.可能是全异关系 B.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必然是交叉关系 D.可能是全同关系 7. 下列各题中,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A.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B.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C.将“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概括为“犯罪” D.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8. 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 A. 未受贿 B.未犯法 C. 受贿 D.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对 10. 若“A 可以分为B 、C 、D ”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 与D 的外延可以是( )。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 并不是说甲可能不懂刑法 C.并非甲不可能懂刑法 D.并非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2. 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 A .你来,他也来 B .或者你不来,或者他来 C .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 .只有你来,他才来 16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法律逻辑学试题附答案

试卷编号NO: 高等函授教育《法律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只有年满十八周岁,他才有选举权"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_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______ ,逻辑变项是_________ 。 2、若p取值为真,q取值为假,则"p或者q" 取值为。 3、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AP取值为,SIP取值为,SOP取值为。 4.论证是由、和三个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A、PAS B、PES C、SIP D、P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的逻辑错误。 A.虚假论据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犯罪分子是应受法律制裁的,这个被告应受法律制裁,所以,这个被告是犯罪分子。"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运用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所有正当防卫都不是违法行为"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 (1)并非有的正当防卫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是非正当防卫 (3)有的非违法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逻辑”的含义 一、逻辑的词源 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 ·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 ·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 ·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 ·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 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 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 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 逻辑究竟研究什么? 二、什么是逻辑? 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 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 一、古典逻辑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3.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第四章) 4. 斯多葛学派的逻辑 ·亚里士多德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斯多葛学派稍后于亚里士多德,大约晚2个世纪。他们创立了命题逻辑雏形。(第三章) ·就形式逻辑学科而言,这两大逻辑学派都应该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的祖先。 Formal logic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 )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A.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B.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C.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D.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民”这个概念属于( )。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D.负概念 4.“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判断的主项是( )。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负概念 5.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6.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这两个概念具有( )关系。 A.全异B.全同C.交叉D.真包含 7.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 )关系。 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关系 8.“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科学”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同语反复D.循环定义 9.“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A.语词定义B.发生定义C.功用定义D.关系定义 10.“犯罪不是合法行为”作为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定义用否定联顶D.以比喻代定义 11.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常限制的有( )。 A.思维形式→推理→演绎推理B.判断→简单判断→复合判断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 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熊明辉教授网课《法律逻辑学》第一、二章课堂笔记

《法律逻辑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引论:走进逻辑学 1.1逻辑学是什么? 1、逻辑学含义: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的分析与评价的科学。 2、历史: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古印度的《吠陀fei tuo经》、波斯的阿维森纳逻辑以及中国古代墨翟(di)以及弟子所写的《墨经》等。 3、定理:一般来说,逻辑形式是逻辑学的核心概念,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是逻辑学讲究的最常见的推理类型,一致性定理、有效性定理、可靠性定理和完全性定理是逻辑系统的四大定理。 4、类型:逻辑学类型的常见区分是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像亚里士多德逻辑、符号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模拟逻辑、哲学逻辑、辩论逻辑等都是逻辑学的经典范例。 5、争论问题:逻辑学中还有许多问题至今仍存在争论,主要有“二值逻辑与排中律问题”、“严格蕴含、实质蕴涵与逻辑蕴涵”、“逻辑是经验吗?“不一致可逆以容忍吗?”以及“逻辑真理可以拒斥吗?”。 6、逻辑学是什么?(https://www.doczj.com/doc/ea6410808.html,)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逻辑(logcis)学是关于推理(reasoning)或论证(argument)的学问。*推论:inference 7、人物:*严复翻译著作:John Stuart Mill(穆勒或弥尔英国哲学家、公务员)的著作《A System of Logic》即《逻辑体系演绎与归纳》,名字为翻译成《穆勒名学》;William Stanley Jevons(耶方斯)的著作《Logic paino》为《名学浅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他确立了逻辑学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 8、四大数学流派:四大数学流流派是围绕数学基础问题进行的不同探讨尔形成的四大学派为:柏拉图主义(代表为哥德尔)、逻辑主义(波特兰·罗素)、形式主义(大卫·希尔伯特)、直觉主义(L.E.J.布劳威尔)。 *形式主义者如大卫·希尔伯特,他们认为数学基于集合论和逻辑的组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把做数学的过程视为根据某些既定规则所作的本质

逻辑学复习提纲1 (1)

逻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思维可以分为__抽象思维_、_形象思维_、_灵感思维_三种形式。 2.逻辑科学早在两千年前,就在世界三个不同的地方发源了,这三个地方是:_古代中国_、_古希腊_、_古代印度_。 3.形式逻辑的基础是由_亚里士多德_奠定的,“逻辑”词最初由_西塞罗__开始使用,首先把传统逻辑学称为“形式逻辑”的人是_康德_。 4.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抽象思维的逻辑形式_、_逻辑规律__、_逻辑方法_。 5.在中国第一个将logic译为“逻辑”的人是:_严复_。 二、名词解释 1.思维:就是人们通过语言对客观事物概括而间接的反映。 2.逻辑学:是研究抽象思维的结构方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3.逻辑规律:是保证逻辑形式正确性所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思维法则。 三、问答题 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试举例说明。 答:逻辑形式是从具体思维内容抽象出来的各个部分的联接方式,即不同具体思维内容所具有的共同结构。例子:“父母的美德是子女最大的财富。”(S是P)、“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如果p,那么q) 四、识别题 请指出下列公式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SEP :E是常项,S、P是变项。 2.2.如果p,那么q :“如果,那么”是常项,p、q是变项。 3.((p←q)∧﹁p)→﹁q :←∧﹁→是常项,p、q是变项。 第二章概念 1、概念的定义:最基本的、能反映具有确定属性的对象的思维形式。 2、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未写完) 内涵就是概念中对事物的类的属性的反映。事物由于属性的相同或相异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具有某些相同属性的构成同一个类。 外延就是概念中对事物的类的分子的反映。每个类所包含的个别对象或者较小的类,在普通逻辑中,叫做类的分子。 4、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①集合概念是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非集合概念就是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②集合概念的名词,有如下几种构词方式: 第一种,名量式(例:车辆、纸张); 第二种,复合式(例:湖泊、岛屿); 第三种,汇类式(例:酒类、花丛)。 ③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根本区别在于: 集合概念只能用来指称由许多个体有机构成的统一体,而不能用来指称构成这一统一体的个体。 非集合概念既可以用来指称一类的任何一个分子,也可以用来指称许多具有共同属性的分子所构成的类。 ④注意事项: (1)同一语词既可以代表集合概念,也可以代表非集合概念。 (2)集合概念只能以群体为单位计量,而不能以有关的个体为单位计量。 (3)集合概念可能是单独概念,也可能是普遍概念;而非集合概念可能是单独概念,也可能是普遍概念。 5、会识别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用欧拉图解表示 (1)全同关系(同一关系):外延完全相同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叫全同关系。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 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 (3)定义用否定联项 (4)以比喻代定义 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 (3)有S是P (4)有S不是P 3,"p→q"负判断是( 4) (1) p∧g (2) p∨q (3) p∨g (4) _p真且q假______ p→g 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 (1)可能非P (2)可能P (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 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 ) (1)反对关系 (2)矛盾关系 (3)差等关系 (4)下反对关系 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 (1)大项不当周延 (2)不项不当周延 (3)中项不周延 (4)两否定推结论 _______ 8,"p∨g"的等值判断(3 ) _______ ______ (1) p→g (2) p∨g _ _ _ _ (3) p∧g (4) p→g 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 (1)反对关系 (2)差等关系 (3)矛盾关系 (4)下反对关系 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 (1)p∧q (2) p∨q (3) p→q (4) p∧q 三,问答题 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

矛盾关系:A、B全异,若A、B两概念外延之和等于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则A与B 矛盾,A、B互为矛盾概念。A+B=C 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反对关系:A、B全异,若A、B两概念外延之和少于其共同属概念C的外延,则A与B 反对,A、B互为反对概念。A+B按逻辑关系不同来分合取式、析取式 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之间,其内涵越大,则外延越小;反之,内涵越小,外延越大。

电大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 逻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从而决定了它特别强调掌握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对于一件工具,我们只有了解了它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才能很好地使用它。因此,学逻辑必须首先学好逻辑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大家对教材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把握,有些还要记熟。 为了学好基础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做到: 第一,正确认识"教学重点"。所谓"重点"是指,在有限的课时内,相对于其它内容来说,应当有所侧重的、更具有基础性的一些内容。逻辑学和其它门类的科学一样,是系统的知识,教材各章节内容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不懂得概念,就学不好判断;不懂得判断就难以理解推理。因此,学好重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逻辑学,而要学好逻辑这门科学,就要全面掌握教材的内容,有的学员不了解逻辑学的特殊性,把教学重点当作课程的全部内容,甚至等同为考试重点,只抓重点,不去全面学习,这样肯定不能学好基础知识,考核也必然失误。 第二,不要被具体科学知识方面的问题和某些有争议的内容干扰对逻辑基础知识的学习。 第三,勤于思考,多做练习。复习时,应仔细分析教材中所举的实例,并认真做好练习,从而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概括讲一下复习的重点与难点,供各位参考。 第一章引论 1.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第二章概念 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概念与语词是什么关系?概念有哪些种类? 3.如何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4.概念的外延之间有哪些关系? 5.如何区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6.定义和划分的规则是什么?违反定义或划分的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7.怎样对概念进行概括或限制? 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1.判断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什么? 2.简单判断包含几种判断? 3.性质判断由几部分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 4.性质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 5.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怎样? 6.推理由几部分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 7.什么是推理的正确性和逻辑性? 8.性质判断直接推理有哪些种类? 9.各种性质判断直接推理的有效式、逻辑形式及推理规则是什么? 第四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 1. 什么是三段论?它有哪些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2. 如何分析省略三段论是否正确?怎样将省略三段论予以补充完整? 3. 运用三段论的原理解答某些问题。 4. 什么是关系判断和关系推理?关系的逻辑性质有哪些? 5. 关系判断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有哪些有效形式? 第五章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1. 什么是联言判断?其逻辑性质、逻辑形式和真值表怎样? 2. 什么是联言推理?它有几种有效形式?

法律逻辑学 山大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多选题(36分) 1、如果A与B是单独概念,则A与B之间的外延关系不可能是()A、全同关系;B、交叉关系;C、全异关系;D、从属关系 学生回答是:BD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与这一命题具有相同形式的有。 A、如果你有空,请立即回信。 B、只要寒潮一来,气温就会下降。 C、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D、只有讲究科学方法,才能取得好成绩。 学生回答是:ABC 3、下面关于同项的A、E、l、O命题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有.()A、A与E为反对关系;B、非A与0是等值关系;C、1与E为矛盾关系;D、A与1为全容关系。 学生回答是:ABCD 4、下面关于法律规则的分解与合并,说法正确的有. A、具有相同法律后果、不同法定条件的规则可以通过法定条件的合取合并为一个法律规则。 B、具有相同法律后果、不同法定条件的规则可以通过法定条件的析取合并为一个法律规则。 C、如果一个法律规则的条件由几个析取肢构成,那么该法律规则可以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由析取肢作为条件的法律规则。 D、如果一个法律规则的条件由几个合取肢构成,那么该法律规则可以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由合取肢作为条件的法律规则。 学生回答是:BC 5、下面关于法律三段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所有的法律演绎推理都是法律三段论;B、所有的法律三段论都是法律演绎推理;C、法律三段论是法律推理的主要形式;D、法律三段论是法律推理的核心。 学生回答是:BD 6、所有的结果都有原因,但是有的原因没有结果。 以下哪项为真,则该命题为假?() A、有的结果没有原因; B、所有原因有结果; C、有的结果没有原因,或者所有原因都有结果; D、有的原因有结果。 学生回答是:ABC 7、“X能波2整除”和“X能被4整除”之间是什么关系?() A、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C、后者是前者的充分条件; D、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

法律逻辑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明确并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逻辑学的发展史,明确逻辑学是研究抽象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学的性质有工具性、普适性和初等性。 第一节逻辑的起源和发展一、“逻辑”(Logic)的古希腊词源 从词源上说,“逻辑”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个希腊词,即“逻各斯”(logos,其复数形式是logoi)“逻各斯”是多义的,其主要含义有: 1) 一般的规律、原理和规则; 2) 说明、解释、命题、推理、推理能力、论证、理性等 3) 尺度、关系,比例、比率; 4) 价值、份量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同样也是多义的,其主要含义有: 1) 客观事物的规律; 2) 某种理论、观点; 3) 思维的规律、规则; 4) 逻辑学或逻辑知识。 二、逻辑的起源与发展逻辑有三大起源: 1. 古希腊的形式逻辑 2. 中国先秦时期的名辩学 3. 印度逻辑 (一)逻辑的起源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主要逻辑学著作是《工具论》。被后人称为“逻辑之父”。 墨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主要逻辑学著作是《墨经》,是后期墨家的创作。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小取》 (二)逻辑的发展 培根——近代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归纳逻辑的开创者。主要逻辑著作为《新工具》。 休谟——近代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著名的“归纳问题”。主要著作为《人性论》。 罗素——现代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著名的“集合论悖论”。主要著作为《数学原理》、《西方哲学史》和《西方的智慧》。 哥德尔——现代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证明了著名的“不完全性定理”。 金岳霖——现代中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主要著作是《论道》和《知识论》。 第二节逻辑的研究对象 一、逻辑形式 抽象思维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其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思维对象及其情况,其形式是指思维内容的反映方式,逻辑形式是逻辑研究的主要内容。抽象思维的逻辑形式就是具有不同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具有的共同形式结构。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有两个组成部分: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二、逻辑规律(规则) 不同的逻辑思维形式也有各自的逻辑规则,明确概念、构成命题(判断)、进行推理,都要遵守相应的逻辑规则。逻辑规则纷繁复杂,但是人们思维时所必须遵守的共同的、总的逻辑规则并不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逻辑规律也是逻辑研究的内容之一。 三、逻辑方法 逻辑还要研究思维中常用的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例如,定义、划分、反证法、归谬法等探求因果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