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开课时间: 2011至2012学年第一学期 成 绩:

开课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实验室:实验楼415室 姓名: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实验三 单级低频放大器

实验时间:2011年11月1日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悉几种常用低频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单级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测方法。

3. 观察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4. 学习电压放大倍数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度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放大器的的基本任务是不失真大的放大信号,即实现输入变化量的控制作用。要使放大器正常工作,除了必须有保证晶体管正常工作的偏置电压外,还须有合理的电路结构形式和配置恰当的元器件参数,使得放大器工作在放大区内,即必须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Q 。静态工作点设置过高,会引起饱和失真。

对于小信号单级放大器而言,由于输出交流信号幅度很小,非线性失真不是主要问题,可根据具体要求设置静态工作点。例如希望交流信号幅度很小,噪声低工作点Q 可适当选得低一些:如希望放大器增益高,工作点可适当选得高些。如果输入信号幅度较大,则要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此时的工作点应先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以获得最大不失真的输出电压幅度。

图2.3.5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o ,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2.3.5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2.3.5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 基极电流I B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U CE =U CC -I C (R C +Re ) 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

R i =R B1 // R B2 // r be 输出电阻 R O ≈R C

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消除干扰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i =0的情况下进行, 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 、U C 和U E 。一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U E 或U C ,然后算出I C 的方法,例如,只要测出U E ,即可用

E E E C R U I I =≈算出I C

(也可根据C C

CC

C R U U I -=,由U C 确定I C ), 同时也能算出U BE =U B -U E ,U CE =U C -U E 。

为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应选用内阻较高的直流电压表。 2)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管子集电极电流I C (或U CE )的调整与测试。

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u O 的负半周将被削底,如图2-2(a)所示;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u O 的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如图2-2(b)所示。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u i ,检查输出电压u O 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的位置。

(a) (b)

图2-2 静态工作点对u O 波形失真的影响

改变电路参数U CC 、R C 、R B (R B1、R B2)都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如图2-3所示。但通常多采用调节偏置电阻R B2的方法来改变静态工作点,如减小R B2,则可使静态工作点提高等。

图2-3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工作点“偏高”或“偏低”不是绝对的,应该是相对信号的幅度而言,如输入信号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一定会出现失真。所以确切地说,产生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如需满足较大信号幅度的要求,静态工作点最好尽量靠近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2、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

放大器动态指标包括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动态范围)和通频带等。

1) 电压放大倍数AV 的测量

调整放大器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加入输入电压ui ,在输出电压u O 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 i 和u o 的有效值U i 和U O ,则 2) 输入电阻R i 的测量

为了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按图2-4 电路在被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一已知电阻R ,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 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 S 和U i ,则根据输入电阻的定义可得

图2-4 输入、输出电阻测量电路

测量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 由于电阻R 两端没有电路公共接地点,所以测量R 两端电压 U R 时必须分别测出U S 和U i ,然后按U R =U S -U i 求出U R 值。

② 电阻R 的值不宜取得过大或过小,以免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通常取R 与R i 为同一数量级为好,本实验可取R =1~2K Ω。 3) 输出电阻R 0的测量

按图2-4电路,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出输出端不接负载 R L 的输出电压U O 和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U L ,根据 即可求出: L L

O

O 1)R U U (

R -= 在测试中应注意,必须保持R L 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变。 4)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 OPP 的测量(最大动态范围)

如上所述,为了得到最大动态范围,应将静态工作点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为此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情况下,逐步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并同时调节R W (改变静态工作点),用示波器观察u O ,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缩顶现象(如图2-5)时,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然后反复调整输入信号,使波形输出幅度最大,且无明显失真时,用交

流毫伏表测出U O (有效值),则动态范围等于。或用示波器直接读出U OPP 来。 图 2-5 静态工作点正常,输入信号太大引起的失真 三 、实验仪器及材料:

1. 数字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计数器(F05A 型) 南京盛普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1 台

2. 毫伏表(DF2175A 型) 宁波中策电子有限公司 1 台

3. 电子技术实验箱(SAC-DMS2型) 重庆大学 1 台

4. 双踪示波器(ADS7022S 型) 1 台

5. 数字万用表 1台

6. 导线 若干 四 、实验步骤及内容:

1. 参照课本的实验原理图,将电路连接好。

2. 在电路中接入5个万能表分别测量工作点V EQ ,V CQ ,V CEQ 和V i ,V O 的电压值。

3. 在电路中连入一示波器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波形。

4. 调节R PI 的阻值,使R P1

5. 调节R PI 的阻值,使输出的波形基本上不失真,在用交流电压表分别测出R L =与R L =5.1k Ω

时的V O ,算出电压增益A V

6. 在R L =5.1输出为V i =10mV ,f=1kHz 的正弦信号时,调节R P1,使输出波形不产生失真且

幅值最大,此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测量出此时的静态工作点及输出电压V om ,再计算出A Vm 。

7. 输入Vi=10Mv,f=1kHz 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不到失真输出波形后,逐渐 增

大V i ,继续观察输出波形有无失真,则调节R P1,使其正,负峰同时出现削顶失真,此时,则需减小输入信号Vi 并反复调节R P1,直至输出电压的波形的正负峰刚好同时推出削顶失真为止,此时的工作点已位于交流负载线中点,测出的Vi 即为放大器的最大允许输入电压幅值,同时Vo 即为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

表2.3.1

阻值较大 阻值适中

阻值较小

R

L =∞时的输出波形 R

L

=5.1 k?Ω时的输出波

五实验得出结果及分析:

结论:①调节上偏置电阻ω

1

,从而可以改变静态工作点的状态

当ω

1

较大时,三极管工作在截止区;

当ω

1

较小时,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

当ω

1

适当时,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②对于硅晶体而言:

放大区:0.6<V

BE <0.7 1<V

CE

<V

CC

单位V

截至区:V

BE <0.4 V

CE

=V

CC

单位V

饱和区:V

BE ≧0.7 V

CE

<0.1 单位V

测试项目

R L 阻值

V

i

V

o

电压增益A

v

输出波

R

L

=∞模拟值10mv 290.739mv 29.27 见后

实验值19.9 mv 80.003 mv 4.00

R

L

=5.1 k?Ω模拟值10mv 145.371mv 23.25 见后

实验值19 .9mv 23.439 mv 1.17

实验五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实验

实验时间:2011年11月8日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阻容耦合放大器级间的互相影响;

2. 学会两级放大器的调整方法及其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3. 了解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对输出动态范围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多级放大电路,其放大倍数一般只有几十倍。然而,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对微弱的信号放大几百、几千倍,甚至几万倍,这就需要将若干单级放大电路串连起来,将前级的输出端加到后级的输入端,组成多级放大器,使信号经过多次放大,达到所需的值。多级放大器的连接称为耦合,它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各三极管静态工作点互不影响。(2)各级输出的信号传送到下一级时,尽可能减小衰减和失真。

多级放大器有三种耦合方式,即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本实验采用阻容耦合两级放大器来研究多级放大器的有关性能指标。图中电路每一级都

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两级之间通过电容C

2和R

b2

耦合起来。由于电容具有“隔

直流、通交流”

利用级间插件改变放大器为单级或级连状态,以满足实验任务的要求。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逐级对信号放大,前级的输出作为后级的输入电压,因而两级放大器的总电压放大倍数为Av=Av2Av1,即两级放大器总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各级放大倍数的成绩。这里所指的各级放大器倍数已经考虑了级间的相互影响。在处理级间影响时,可将前级的输出电阻作为后级的信号源电阻;而后级的输入电阻则作为前级的负载电阻。应此,在具体实验的调试中,第一级的放大倍数在单级与级连两种不同工作状态时必然存在着差异。

另外,在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中,由于存在耦合电容、旁路电容、晶体管级间等效电容、导线在分布电容,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将随着信号源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当信号源升高或降低时,放大倍数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当信号源频率升高,使放大倍数下降为中频时放大倍数A

VM

的0.7倍时,这个频率成为上限截止频

率?

H ;同样,当信号源频率降低使放大倍数下降为A

VM

的0.7倍的频率成为

下限截止频率?

L 。放大器的同频带记作?

bw

,且

?

bw = ?

H

—?

L

它表明放大电路对不同信号的适应能力。放大器的通频带越宽,表明对信号频率的适应能力越强。

一个放大电路,当晶体管和电路参数选定以后,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与通频带的乘积一般就确定了,称为“增益宽带积”。也就是说,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增大多少倍,带宽也就几乎变窄同样的倍数。

在多级耦合放大器中,放大器也会随信号源频率变化而变化,放大器的级数越多,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器的同频带越窄。

高放大倍数的多级放大器易受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也容易产生自激振荡。这些干扰主要是外界杂散电磁场、布线不合理和电源的交流皱纹所造成的,严重时会影响放大器的正常工作。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1.数字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计数器(F05A型)南京盛普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1 台

2. 毫伏表(DF2175A型) 宁波中策电子有限公司 1 台

3. 电子技术实验箱(SAC-DMS2型) 重庆大学 1 台

4. 双踪示波器(ADS7022S型) 1 台

5. 数字万用表 1台

6. 导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⑴对照实验电路图,熟悉各个元件位置,然后按实验电路原理要求进行连接,经检查无误,接入Vcc=12v,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信号电压,

使其输出幅度有效值Vi=2~5mV,频率f=1kHz.

⑵调整各级静态工作点。分别调节R

p1, R

p2

用数字万能表测出V

EQ1

, V

CQ1

, V

EQ2

,

表2.5.2

(第一级)Q

1

(第二级)Q

2

V

EQ1

V

CQ1

V

CEQ1

V

EQ2

V

CQ2

V

CEQ2

模拟值910.118mV 9.542V 8.632V 1.018V 9.985V 8.967V 实验值0.20V11.80V11.59V 3.65V 4.82V 1.25V

○1将放大器分为两个单级放大器。分别从各输入端加入正弦信号V i=2~5mV,

f=1kHz,分别测出V

o1,V

o2

算出A

v1

,A

v2

○2将放大器级连为两级放大器,从输出端加入正弦信号V i=2mV,f=1kHz,使输出

波形不产生失真,测量V

o1',V

o1

'算出A

v1

',A

v2

',A

v

'

v1

(单级)与A

v1

'(级连)的

差别。

级连状态单级状态

=2~5mV,f=1kHz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在放大器输入端输入V

i

压波形,同时调整电路,当输出波形不失真时,测出Vo,然后升高信号源的频

;率,当输出电压降至0.7Vo时,此时的信号源即对应放大器的上限截止频率f

H 同理,降低信号源频率,当输出电压降至0.7?H时,此时的信号源即对应放大器

的下限截止频率?H(在改变信号源频率时,应保持V

i

i o2在逐渐增大V i ,直至V o2的波形在正、负峰值附近同时开始产生削波失真,若削波不对称,可调节R p2,直至对称为止。然后,逐渐减小V i ,使其V o2的波形在正、负峰处同时且刚好退出削波失真,这表明末级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正好位于交流负载中点,此时的动态范围为最大。请测出此时相对应的工作点V EQ2,V CQ2及V o2p-p

V o2开始出现削波失真 V o2刚好退出削波失真

测量V o2p-p 的图形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两级放大器的总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各级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器的级数越多,放大倍数就越大。

2.在级连状态下电压放大倍数比单级状态时的放大倍数大。

3.输入信号的频率上升或下降至截止频率时,输出电压的幅值都会降低即放大倍数都会下降。

4.在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中,输出级的静态工作一般都设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这样才能获得最大动态范围或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值。

模拟值 2.678mV 2.4V 6.551V 实验值

2.399V

7.186V

171.507mV

实验九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

时间2011年11月14日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理解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熟悉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积分等基本运算。

2. 掌握几种基本运算的调试和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集成运放是高增益的直流放大器。若在它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加入反馈网络,则可以实现不同的电路功能。例如,加入线性负反馈,可以实现放大功能以及加、减、微分、积分等模拟运算功能;加入非线性负反馈,可以实现对数、反对数、乘、除等模拟运算功能。

为了分析方便,通常把运算放大器视为理想器件,满足理想化条件的运放应具有无限大的开环电压增益、无限大的差模输入电阻、无限大的共模抑制比、无

限大的开环带宽、零输出电阻以及零失调和漂移。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1.数字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计数器(F05A型)南京盛普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1 台

2. 毫伏表(DF2175A型) 宁波中策电子有限公司 1 台

3. 电子技术实验箱(SAC-DMS2型) 重庆大学 1 台

4. 双踪示波器(ADS7022S型) 1 台

5. 数字万用表 1台

6. 导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反相比例运算:

①对照实验电路图2.9.1,参照要求连接线路,经检查无误后,打开电源进行实验。

图2.9.1 图2.9.2

②用数字式万用表分别测量输入和输出电压值,以上数值对应填入表

2.9.1 。

③注意:实验中必须使|V

i

|<1V ,则该电路运算关系为

V

o /V

i

= -R

f

/R

1

= -10

即V

o = -10V

i

6.积分运算:

图2.9.5

①对照实验电路图 2.9.5 ,按参数要求连接线路,经检查无误后,打开电源进行实验。用数字式万用表分别测量输入和输出电压值,填入表2.9.4 。

②实验中必须使|V

i

|<1V ,则该电路运算关系为

Vo= -(t/RC)V

i (当V

i

为直流电压时)

③合上K,其余连线不变,此时的Vc(o)=0,以消除积分起始时刻积分漂移所造成的影响。

④调节R

p1,使V

i

=0.1V,准备好电路,然后断开K,用数字式万用表测出相应的

Vo,填入表2.9.4 。

表2.9.4

i

为2V的方波和正弦波信号,观察V

i 和V

o

的大小及相位关系,并记录波形,填入

表2.9.5 。

三、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与心得

实验十负反馈放大器

实验时间:2011年11月21日

一预习目的:

1. 加深理解负反馈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负反馈放大器性能指标的调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负反馈放大电路通常由多级放大电路加上负反馈网络组成。虽然负反馈放大器的4种组态都会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下降,但却能使放大器的性能得到改善。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改变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扩展频带、提高电路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

输入电阻的变化与反馈网络在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密切相关。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比无负反馈时提高(1+A

VMF

)倍,儿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

阻比无负反馈的减少(1+A

VMF

)倍;电流负反馈输出输入电阻比无负反馈时增加

(1+A

VMF )倍,而电压负反馈则使输出电阻比无反馈是减小(1+A

VMF

)倍。

当放大器中的管子选定以后,该放大器的增益与宽带的乘积基本上为一常

数,也就是说,引入负反馈后,虽然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了(1+A

VMF

)倍,但

同频带却会宽展(1+A

VMF

)倍。在引入负反馈放大器中,若只包含两级RC相移网络,A的最大附加相移为+1800,一般不容易产生自激,但在调试过程中仍要注意寄生反馈的影响,如耦合电容、旁路电容、三极管级间等效电容等得影响。负反馈系数F应适当,不能过大。调试中若出现自激振荡,消除的方法是找出寄生耦

合点,重新合理布线;接地点要相对集中;选择R

较小的直流稳压电源,或在电源与放大器的连接处加去耦滤波电路等。

实验:

图2.10.1

三实验使用仪器及材料:

1.数字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计数器(F05A型)南京盛普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1 台

2. 毫伏表(DF2175A型) 宁波中策电子有限公司 1 台

3. 电子技术实验箱(SAC-DMS2型) 重庆大学 1 台

4. 双踪示波器(ADS7022S型) 1 台

5. 数字万用表 1台

6. 导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

⑴各级静态工作点Q得测量

①对照实验原理图 2.10.1,熟悉各元件位置,检查无误后,使用函数信号

发生器产生一个正弦信号电压,使其输出幅度有效值为U

i

=3mV, 频率为f=kHz。并使Ec =12V。

②测量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在电路输入端加上已调节好的交流输入信号,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端的输出电

压Uo,反复调节R

p3,R

p4

,使每一级的输出电压波形都不失真,再用数字万用表分

别测出静态工作点:U

EQ1,U

CQ1

,U

EQ2

,U

CQ2

①测量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

um

,输出电阻Ro和输入电阻R

i

a.S

1

置“1”位,S

2

置“2”位,输入正弦信号,在输出端分别测出Uo(不接

R

L

)和U

oL

(接入R=5.1KΩ),算出A

um

(用Uo值)和Ro值

b.S

1

置“2”位,将Rs=680Ω串入输入回路,逐渐加大信号电压,使输出电

压与①项中所测值相等,即保持U

i

=3mV不变,然后,用交流电压表测量此时的

输入信号电压Us的值从而计算出R

i

的值。

②测量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

um

,输出电阻R

o1

置“1”位,

S

2

置“1”位,则电路成为负反馈放大器。保持U

i

=3mV,按1中“①”的测试步

骤再测一遍,计算出A

uf

,R

of

③测量基本放大电路与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a.首先将电路接成基本放大器:S

2

置“2”,S

1

置“1”,信号电压U

i

=3mV,f=1kHz,

并使负载开路。当输出波形不失真时测出U

o

(不接负载时的输出电压),然后,

升高信号源频率,直到当输出电压降至0.7U

o

时,此时的信号源频率即对应于放

大器的上限截止频率f

H

;同理,降低信号源频率,直到使输出电压降至0.7U

o

时,

此时的信号源频率即对应于放大器的下限截止频率f

L

(改变信号源频率时,应保持不变)。将测得数据填入表2.10.2 。

波形不失真时测出的U

o

下限截止频率f

L

b.S

1

置“1”,S

2

置“1”,电路成为负反馈放大器,加上信号电压U

i

=3mV,f=1kHz,

使负载R=∞

H

;同理,降低信号源频率,直到使输出电压降至0.7Uo时,此时的

信号源频率即对应于放大器的下限截止频率f

L

(改变信号源频率时,应保持U

i 不变)。

下限截止频率f

L

基本放大

电路

U

i

U

o

U

oL

A

U

R

o

f

L

f

H

U

s

R

i 模拟值3mV 877.05mV 644.234mV 292.35 1.843 KΩ34Hz 2.997 mV 13.6 KΩ

实验值3mV 2.24V 1.81V 746.67 1.189KΩ 4.7mV

电压串联

负反馈放

大电路

U

i

U

of

U

uf

A

uf

R

of

f

Lf

f

Hf

U

sf

R

if 模拟值3mV 410.934mV 354.853mV 136.978 0.806 KΩ24Hz

实验值0.96 V 2.73 V 13.21 V 0.26 V 9.98 V 1.97 V

1. 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的放大性能减小。

2. 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的输出电阻变大,输入电阻变小。

3. 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的通频带变宽。

实验十一 RC 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时间2011年11月28日

一 预习目的:

1. 学习RC 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其振荡条件。

2. 学习如何设计,调试上述电路和测量电路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度。 二 实验原理:

电路中的二极管起限幅作用;RC 选频网络的输入信号由放大器输出提供,RC 选频网络的输出又反馈到放大器的输入端,使电路在振荡频率处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若调节R wf 使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增益大于3满足起振的条件,电路产生振荡,但输出波形可能为非正弦波,即产生了失真。若失真较小,电路可利用二极管的限幅作用使输出波形为正弦波。若不能人为调节负反馈支路电阻R wf ,使负反馈电路增益减小,使之略大于3,即可消除失真。 从结构上看,正弦波振荡器是没有输入信号的,带选频网络的正反馈放大器。若用R 、C 元件组成选频网络,就称为RC 振荡器, 一般用来产生1Hz ~1MHz 的低频信号。

1、 RC 移相振荡器

电路型式如图12-1所示,选择R >>R i 。

图12-1 RC 移相振荡器原理图

振荡频率

RC 62π1

f O =

起振条件 放大器A 的电压放大倍数|A

&|>29 电路特点 简便,但选频作用差,振幅不稳,频率调节不便,一般用于频

率固定且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频率范围 几赫~数十千赫。

2、 RC 串并联网络(文氏桥)振荡器 电路型式如图12-2所示。 振荡频率

RC 21

f O π=

起振条件 |A

&|>3 电路特点 可方便地连续改变振荡频率,便于加负反馈稳幅,容易得到良好的

振荡波形。

图12-2 RC 串并联网络振荡器原理图

三 实验仪器及材料:

1. 数字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计数器(F05A 型) 南京盛普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1 台

2. 毫伏表(DF2175A 型) 宁波中策电子有限公司 1 台

3. 电子技术实验箱(SAC-DMS2型) 重庆大学 1 台

4. 双踪示波器(ADS7022S 型) 1 台

5. 数字万用表 1台

6. 导线 若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

图2.11.2

②有稳幅环节的文氏电桥振荡器。

,使Vo 接通电源,用示波器观测有无正弦波电压Vo输出。若无输出,可调节R

p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 有稳幅环节的文氏电桥振荡器与无稳幅环节的文氏电桥振荡器比较,有稳幅环节的文氏电桥振荡器Vo输出取值范围较大。

2. 测量的Vo的频率和计算有误差。

模拟电子技术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院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 成果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高等院校工科电子信息、电气信息类各专业和部分非电类本科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而且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它也不断成为几乎所有理工科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我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由原电子技术系首先开设,目前已建成由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三门课组成的系列课程。2002 年被列为学院精品课重点建设项目,2005 年获得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申报并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一、基本内容 1.确定课程在本科生基本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和广泛性,使之在本科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不但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由于本课程特别有利于学生系统集成的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仿真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建立以下几个观点,形成正确的认识论。 (1)系统的观念:一个电子系统从信号的获取和输入、中间的处理到最后的输出和对负载的驱动,各部分电路之间的功能作用、增益分配、参数设置、逻辑关系……都需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只有不顾此失彼、通盘考虑、全面调试才能获得理想效果。 (2)工程的观念:数学、物理的严格论证及精确计算到工程实际之间往往有很大差距,电子技术中“忽略次要,抓住主要”的方法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更切合工程实际。因而特别有利于学生工程观念的培养。 (3)科技进步的观念: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的换代,比其它任何技术都快,学习电子技术可以让人深刻地体会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不断前进。学习时应着眼于基础,放眼于未来。 (4)创新意识:在阐述电子器件的产生背景、电路构思、应用场合等问题时特别具有启发性,电子电路可在咫尺之间产生千变万化,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特别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加强了场效应电路、集成电路和可编程模拟器件等新知识的介绍,拓宽了知识面,延续了所学知识的生命周期。 上述观念的培养,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铺平道路,而且培养了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即使在工作后还会起作用,将受益一生。 2.创建先进科学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结构电子技术学科是突飞猛进发展的学科,如何更好地解决基础与发展、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理论与实践等矛盾,处理好知识的“博”新“”“深”的关系,建立先进和科学的教学结构,以适应不断更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始终是我们改革的重点。 本课程建立起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EDA 教学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如图所示。各教学环节各司其职,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同一个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

北方民族大学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指导书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

北方民族大学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指导书 编著杨艺丁黎明 校审杨艺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 二〇一二年三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工科类大学二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类课程。实验主要设备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交流毫伏表和直流电源等。 课程教学要求是:通过该课程,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集成运放的使用及运算放大电路各项性能的测量,学会查找并排除实验故障,初步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学会仿真软件的使用,掌握工程设计的概念和步骤,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内容包括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实践三大部分。 基础验证性实验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双极性三极管电路的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量等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掌握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设计性实验主要包括运算电路的实现等内容。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电路的设计能力。 综合设计实践主要包括项目的选题、开题、实施和验收等过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调试电路的能力。 实验要求大家认真做好课前预习,积极查找相关技术资料,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独立写出严谨、有理论分析、实事求是、文理通顺、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本书前八个实验项目由杨艺老师编写,实验九由丁黎明老师编写。全书由丁黎明老师提出课程计划,由杨艺老师进行校对和排版。参与本书课程计划制订的还有电工电子课程组的全体老师。 2012年3月1日

广西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答案汇总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技术实验中常用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电路实验箱的结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接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1.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可以根据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信号电压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挡开关、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进行调节。输出信号电压幅度可由输出幅度调节旋钮进行连续调节。 操作要领: 1)按下电源开关。 2)根据需要选定一个波形输出开关按下。 3)根据所需频率,选择频率范围(选定一个频率分挡开关按下)、分别调节频率粗调和细调旋钮,在频率显示屏上显示所需频率即可。 4)调节幅度调节旋钮,用交流毫伏表测出所需信号电压值。 注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内,用来测量300伏以下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操作要领: 1.为了防止过载损坏仪表,在开机前和测量前(即在输入端开路情况下)应先将量程 开关置于较大量程处,待输入端接入电路开始测量时,再逐档减小量程到适当位置。 2.读数: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1”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10标度尺上的 示数。当量程开关旋到左边首位数为“3”的任一挡位时,应读取0~3标度尺上的示数。 3)仪表使用完后,先将量程开关置于较大量程位置后,才能拆线或关机。 3.双踪示波器 示波器是用来观察和测量信号的波形及参数的设备。双踪示波器可以同时对两个输入信号进行观测和比较。 操作要领: 1.时基线位置的调节开机数秒钟后,适当调节垂直(↑↓)和水平(←→)位移旋 钮,将时基线移至适当的位置。

模拟电子技术课题总结报告

《电子技术Ⅱ》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姓名 学号 院系 班级 指导教师 2012年06月

一、目的和意义 该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电子技术2》的理论教学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和造就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任务和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分析和设计完成3个项目的电路设计和仿真。完成该次课程设计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巩固和加深对《电子技术2》课程知识的理解; 2、会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 3、掌握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方法; 4、掌握简单模拟电路的设计、仿真方法; 5、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能正确反映设计 和仿真结果。 三、模拟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1、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1)原理图如图1-1 图1-1

2)理论计算 静态分析:在仿真电路中接入三个虚拟数字万用表,分别设置为直流电流表或直流电压表,如图1-2所示: 图1-2 测得A R U V I b BEQ cc BQ μ41.43=-= mA I I BQ CQ 925.3=≈ V R I V U C CQ CC CEQ 979.5=-=

图1-3 3)仿真分析 图1-4 静态工作点值

4)对比理论与仿真 图1-5 当i U =9.998mV 时,0U =783.331mV,A I i μ48.10=,则 3.78998.9331.7830 -=-==???i u U U A Ω=Ω=Ω==954954.0481 .10998.9k k I U R i i i 电路中负载电阻L R 开路,虚拟表测得V U 567.1'0 =,则 Ω=Ω?-=-=k k R U U R L 004.33)1783 .0567.1()1(0'00 观察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仿真后,可从虚拟示波器观察到ui 和u0的波形图如上图所示,图中波动幅度较小的是ui 波形,波动幅度较大的是u0波形。由图可见,u0的波形没有明显的非线性失真,而且u0与ui 的波形相位相反。相比仿真的值要比理论的小,可能是电路的连接或仪器的不稳定造成的。 2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1)原理图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2 单管放大电路 1.1 实验目的 (1) 熟悉电子元件和模拟电路实验箱。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 学习测量放大器Q点,A v,r i,r o的方法,了解共射极电路的特性。 (4) 学习放大器的动态性能。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模拟/数字电路实验箱。 1.3 预习要求 (1) 熟悉分压式偏置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元器件参数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熟悉放大器的动态及静态测量方法。 1.4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连接直流电路,测量静态工作点 1.连接直流电路 (1)用万用表判断实验元件(三极管、电解电容、电阻、电位器)及实验所用导线的好坏。 (2) 连接分压式偏置放大器的直流通路,电路如图1-1所示,将R W的阻值调到最大100K。 图1-1 分压式偏置单管放大器的直流通路

(3)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输出调节旋钮,使其输出+12V(方法: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监测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端口,调节旋钮使万用表显示+12 V) 2.调节静态工作点 接通稳压电源(方法:用红色导线连接直流稳压电源的正极与R W R C的公共点,用黑色导线连接直流稳压电源的负极与R B2 R E的公共点),调节R W使U CE=1/2 U CC,V BE=0.7V 测量晶体管各极对地电压U B、U C和U E,将测量结果和计算所得结果填入表1-1中。 U CE =U C-U E U BE =U B-U E I C = I E= U E /R E 表1-1 静态工作点实验数据 (二)、连接完整电路,测量动态参数 1.连接完整电路 图1-2 分压式偏置单管放大器原理图 注意:电解电容的极性。 3.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1)接通函数信号发生器电源,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调节旋钮和幅度调节旋钮,使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 f =1 kHz ,输出电压U S=10 mV (有效值)的交流信号(若输出不能达到10 mV,可调节输出衰减旋钮20~60 dB和幅度调节旋钮即可)。 注意:信号发生器输出交流信号的频率通过数码管显示即可读出来,输出交流信号的幅度必须使用晶体管毫伏表检测方可读出电压有效值。 (2)将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按图1-3接入。信号发生器的正极、示波

参考答案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晶体管毫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面板,控制旋钮的名称,功能及使 用方法。 2?学习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 3?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和测量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 1 —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 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交流奄伏表直流稳压电源 图1—1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低频信号发生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电压最大可达20V(峰-峰值)。 通过输出衰减开关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可使输出电压在毫伏级到伏级范围内连续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 低频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之内,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了防止过载而损坏,测量前一般先把量程开关置于量程较大位置上,然后在测量中逐档减小量程。 3.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电信号转换成可在荧光屏幕上直接观察的图象。示波器的种类很多,通常可分通用、多踪多线、记忆存贮、逻辑专用等类。 双踪示波器可同时观测两个电信号,需要对两个信号的波形同时进行观察或比较时,选用双踪示波器比较合适。 本实验要测量正弦波和方波脉冲电压的波形参数,正弦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u m、周期T (或频率f) 和初相;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4、周期T和脉宽T P。幅值U、峰峰值U P-P和有效值都可表示正弦量 U m、 1 的大小,但用示波器测U P-P较方便(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得的是正弦量的有效值U斗)。由于频率f=丄, V2 T 所以测出周期T,即可算得频率。矩形脉冲电压,可用周期T,脉宽T P和幅值Un三个参数来描述。T P与T 之比称为占空比。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 .检查示波器

模拟电路实验心得

模 拟 电 路 实 验 心13级电信二班得杨晓奇 体20130922222 会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学期过去了,模拟电路实验这门课也接近了尾声。在这学期学习过程中,有欢笑,有汗水,有同学们的努力学习,更有王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一次次的实验课上有批评,有表扬,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那么就将本学期实验课体会总结如下:模拟电路实验这门课,主要是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实际中动手操作各种电路实验,再通过结合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来验证,加深对所有内容的理解。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总而言之,实验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电工仪表的使用,训练基本接线技能,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学会调试电子线路,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这学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动手能力、逻辑思维以及设计思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让我们对模拟电路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和理解,我们这学期开设了模拟电路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是分为获得元器件原始数据,测试,验证,调试,总结经验公式,完成实验报告等。实验设备主要用到的有: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实验电源,交流毫伏表,模拟电子技术试验箱等。进行介绍,包括它们的特点,分类以及作用,然后让我们将各个电子元件进行实际的实验与验证。在做完实验后,通过总结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际测得的结果与理论估算值比较,讨论分析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整理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示波器不怎么会调,犯了很多错,还好王

老师很耐心的教导,后面掌握的还不错。而在实验中有时我们虽然熟练掌握了操作实验的方法,弄明白了一些理论上不是很容易理解的问题。但是在操作中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可以说这是很锻炼人的,每次在解决了问题后都会有很多收获,同时也明白团队的意义,只有和组员同心协力,才能最快的完成实验。在实验前,老师总会很耐心的告诉我们一些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在连接电路前,要将电源断开,先测什么后测什么,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等等;待我们连接好电路,王老师都会先检查,给我们详细讲解后,再让我们测量。最后感谢王老师这一学期对我们的指导和教育,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专业及其他的知识。我们以后将会把那些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赵晓磊学号:1120130376 班级:02311301 科目:模拟电子技术实验B 实验二:EDA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EDA技术的发展、应用概述。 2. 掌握Multisim 1 3.0 软件的使用,完成对电路图的仿真测试。 二、实验电路

三、试验软件与环境 Multisim 13.0 Windows 7 (x64)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内容 了解元件工具箱中常用的器件的调用、参数选择。 调用各类仿真仪表,掌握各类仿真仪表控制面板的功能。 完成实验指导书中实验四两级放大电路实验(不带负反馈)。 2.实验步骤 测量两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要求调整后Uc1 = 10V。 测定空载和带载两种情况下的电压放大倍数,用示波器观察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相位关系。 测输入电阻Ri,其中Rs = 2kΩ。 测输出电阻Ro。 测量两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 五、实验结果 1. 两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断开us,Ui+端对地短路

2. 空载和带载两种情况下的电压放大倍数接入us,Rs = 0 带载: 负载: 经过比较,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同相。 3. 测输入电阻Ri Rs = 2kΩ,RL = ∞ Ui = 1.701mV

Ri = Ui/(Us-Ui)*Rs = 11.38kΩ 4. 测输出电阻Ro Rs = 0 RL = ∞,Uo’=979.3mV RL = 4.7kΩ,Uo = 716.7mV Ro = (Uo’/Uo - 1)*R = 1.72kΩ 5. 测量两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电路最大增益49.77dB 下限截止频率fL = 75.704Hz 上限截止频率fH = 54.483kHz 六、实验收获、体会与建议

大工15秋《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大工15秋《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3、学习并掌握TDS1002型数字存储示波器和信号源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基本知识 1.简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布线区的结构及导电机制。 答:模拟电子技术试验箱布线区:用来插接元件和导线,搭建实验电路。配有2只8脚集成电路插座和1只14脚集成电路插座。结构及导电机制:布线区面板以大焊孔为主,其周围以十字花小孔结构相结合,构成接点的连接形式,每个大焊孔与它周围的小孔都是相通的。 2.试述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答: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①输出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二脉、四脉、八脉、单次脉冲信号;②输出频率:10Hz~1MHz连续可调;

③幅值调节范围:0~10VP-P连续可调; ④波形衰减:20dB、40dB; ⑤带有6位数字频率计,既可作为信号源的输出监视仪表,也可以作外侧频率计用。 3.试述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应注意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应先确定所需测量功能和量程。 确定量程的原则: ①若已知被测参数大致范围,所选量程应“大于被测值,且最接近被测值”。 ②如果被测参数的范围未知,则先选择所需功能的最大量程测量,根据初测结果逐步把量程下调到最接近于被测值的量程,以便测量出更加准确的数值。如屏幕显示“1”,表明已超过量程范围,须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2、了解并掌握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三、预习题 1.正弦交流信号的峰-峰值×峰值,峰值×有效值。 2.交流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是什么关系?答:互为倒数,f=1/T,T=1/f

关于电路实训总结与心得体会

关于电路实训总结与心得体会 关于电路实训总结与心得体会 路实训最后给我留下的是:严谨以及求实。能做好的事就要把它做到最好,把生活工作学习当成是在雕刻一件艺术品,真正把心投入其中,最终命运会为你证明你的努力不会白费。 电路实训,作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训学科,是电路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路学的知识,激发我们对电路的学习兴趣。在大一上学期将要结束之际,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电路实训,从简单的戴维南定理到示波器的使用,再到回转路-----,一共五个实训,通过这五个实训,我对电路实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体会到了电路的神奇与奥妙。 不过说实话在做这次试验之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的实训一样,操作应该不会很难,做完实训之后两下子就将实训报告写完,直到做完这次电路实训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它真的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天真的以为自己把平时的理论课学好就可以很顺利的完成实训,事实证明我错了,当我走上试验台,我意识到要想以优秀的成绩完成此次所有的实训,难度很大,但我知道这个难度是与学到的知识成正比的,因此我想说,虽然我在实训的过程中

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最后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因为我毕竟在这次实训中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终究使我在这次实训中受益匪浅。 下面我想谈谈我在所做的实训中的心得体会: 在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实训中,进一步学习了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应用,根据所画原理图,连接好实际电路,测量出实训数据,经计算实训结果均在误差范围内,说明该实训做的成功。我认为这两个实训的实训原理还是比较简单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很简单,至少我觉得那些行行色色的导线就足以把你绕花眼,所以我想说这个实训不仅仅是对你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更是对你的耐心和眼力的一种考验。 在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实训中,了解到对于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其等效内阻Ro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时的等效电阻。这就是戴维南定理的具体说明,我认为其实质也就是在阐述一个等效的概念,我想无论你是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进行实际操作,只要抓住这个中心,我想可能你所遇到的续都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不过在做这个实训,我想我们应该注意一下万用表的使用,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一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研究 1. 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2. 实验设备与器材 实验所用设备与器材见表1.1。 表1.1 实验4.1的设备与器材 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 1 实验台1台 2 双踪示波器0~20M 1台 3 电子毫伏表1只 4 万用表1只 5 三极管1只 6 电阻1kΩ/0.25W 1只R e 7 电阻 2.4kΩ/0.25W 2只R S、R c、R L 8 电阻20kΩ/0.25W 1只R b1、R b2 9 电阻500kΩ/0.25W 1只R b2 10 铝电解电容10μF/25V 2只C1、C2 11 铝电解电容50μF/25V 1只C e 3. 实验电路与说明 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安装电路时,要注意电解电容极性、直流电源正负极和信号源的极性。 图1.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I c/mA U ce/V u0波形失真情况管子工作状态 2.0 (5) 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度 置R C=2.4kΩ,R L=2.4kΩ,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使U s逐渐增大,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直到输出波形刚要出现失真而没有出现失真时,停止增大U s,这时示波器所显示的正弦波电压幅度,就是放大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度,将该值记录下来。然后继续增大U s,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失真情况。 5. 实验总结与分析 (1)用理论分析方法计算出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填入表1.2中,再与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分析误差的原因。 (2)通过电路的动态分析,计算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包括不接负载时的A u、A us以及接上负载时的A u、A us。将计算结果填入表1.3中,再与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3)回答以下问题: ①放大电路所接负载电阻发生变化时,对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有何影响? ②怎样用测量信号电压的方法来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4)心得体会与其他。

大学《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高等教育《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奥鹏教育中心 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杨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答:1.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3.学习并掌握TDS1002型数字存储示波器和信号源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基本知识 1.简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布线区的结构及导电机制。 答:布线区面板以大焊孔为主,其周围以十字花小孔结构相结合,构成接点的连接形式,每个大焊孔与它周围的小孔都是相通的。 2.试述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答:1.输出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二脉、四脉、八脉、单次脉冲信号; 2.输出频率:10HZ~1HZ连续可调; 3.幅值调节范围:0~10Vp-p连续可调; 4.波形衰减:20db、40db; 5.带有6位数字频率计,即可作为信号源的输出监视仪表,也可以作为外侧频率计使用。 3.试述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应先确定所需测量功能和量程。 确定量程的原则: 1.若已知被测参数大致范围,所选量程应“大于被测值,且最接近被测值”。 2.如果被测参数的范围未知,则选择所需功能的最大量程测量,根据粗侧结果逐步把量程下调到最接近于被测值的量程,以便测量出更加精准的数值。 如屏幕显示“1”,表明以超过量程范围,需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 3.在测量间歇期和实验结束后,不要忘记关闭电源。 三、预习题 1.正弦交流信号的峰-峰值=__2__×峰值,峰值=__√2__×有效值。 2.交流信号的周期和频率是什么关系? 答: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T=1/f f=1/T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第1章习题答案 1. 判断题:在问题的后面括号中打√或×。 (1)当模拟电路的输入有微小的变化时必然输出端也会有变化。(√) (2)当模拟电路的输出有微小的变化时必然输入端也会有变化。(×) (3)线性电路一定是模拟电路。(√) (4)模拟电路一定是线性电路。(×) (5)放大器一定是线性电路。(√) (6)线性电路一定是放大器。(×) (7)放大器是有源的线性网络。(√) (8)放大器的增益有可能有不同的量纲。(√) (9)放大器的零点是指放大器输出为0。(×) (10)放大器的增益一定是大于1的。(×) 2 填空题: (1)放大器输入为10mV电压信号,输出为100mA电流信号,增益是10S。 (2)放大器输入为10mA电流信号,输出为10V电压信号,增益是1KΩ。 (3)放大器输入为10V电压信号,输出为100mV电压信号,增益是0.01 。 (4)在输入信号为电压源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大越好。 (5)在负载要求为恒压输出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越大越好。 (6)在输入信号为电流源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小越好。 (7)在负载要求为恒流输出的情况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越小越好。 (8)某放大器的零点是1V,零漂是+20PPM,当温度升高10℃时,零点是 1.0002V 。(9)某放大器可输出的标准正弦波有效值是10V,其最大不失真正电压输出+U OM是14V,最大不失真负电压输出-U OM是-14V 。 (10)某放大器在输入频率0~200KHZ的范围内,增益是100V/V,在频率增加到250KHZ时增益变成约70V/V,该放大器的下限截止频率f L是0HZ,上限截止频率f H是250KHZ,通频带 f BW是250KHZ。 3. 现有:电压信号源1个,电压型放大器1个,1K电阻1个,万用表1个。如通过实验法求信号源的 内阻、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及输出阻抗,请写出实验步骤。 解:提示:按照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定义完成,电流通过测电阻压降得到。 4. 现有:宽频信号发生器1个,示波器1个,互导型放大器1个,1K电阻1个。如通过实验法求放大 器的通频带增益、上限截止频率及下限截止频率,请写出实验步骤。 解: 提示:放大器输入接信号源,输出接电阻,从0HZ开始不断加大频率,由示波器观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并做纪录,绘出通频带各点图形。 第2章习题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做课程设计要有严谨的思路和熟练的动手能力,我感觉自己做了这次设计后,明白了总的设计方法及思路,通过这次尝试让我有了更加光火的思路,对今后的学习也有莫大的好处。 一、设计目的 1、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培养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2、学会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和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3、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电路图设计方法 (1)确定目标:设计整个系统是由那些模块组成,各个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并画出直流稳压电源方框图。 (2)系统分析:根据系统功能,选择各模块所用电路形式。 (3)参数选择:根据系统指标的要求,确定各模块电路中元件的参数。 (4)总电路图:连接各模块电路。 (5)将各模块电路连起来,整机调试,并测量该系统的各项指标。 (6)采用三端集成稳压器电路,用输出电压可调且内部有过载保护的三端集成稳压器,输 出电压调整范围较宽,设计一电压补偿电路可实现输出电压从 0 V起连续可调,因要求电 路具有很强的带负载能力,需设计一软启动电路以适应所带负载的启动性能。该电路所用器 件较少,成本低且组装方便、可靠性高。 二、总体设计思路

1、直流稳压电源 直流稳压电源是一种将220V工频交流电转换成稳压输出的直流电压的装置,它需要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个环节才能完成。 直流稳压电源方框图 图2 直流稳压电源的方框图 2、整流电路 (1)直流电路常采用二极管单相全波整流电路,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3、滤波电路——电容滤波电路 采用滤波电路可滤除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使电压波形变得平滑。常见的滤波电路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等。 在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即负载电阻RL两端并联一个电容量较大的电解电容C,则构成

大连理工大学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实验报告

网络高等教育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咸阳远程网络教育学校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高中起点专科 .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年级: 2015 年春季 . 学号 161586128155 . 学生姓名:惠伟 .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数字万用表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 3.学习并掌握TDS1002 型数字存储示波器和信号源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基本知识 4.简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布线区的结构及导电机制。 答:模拟电子技术试验箱布线区:用来插接元件和导线,搭建实验电路。配有2 只8 脚集成电路插座和 1 只14 脚集成电路插座。结构及导电机制:布线区面板以大焊孔为主,其周围以十字花小孔结构相结合,构成接点的连接形式,每个大焊孔与它周围的小孔都是相通的。 5.试述NEEL-03A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答:NEEL-03A 型信号源的主要技术特性: ①输出波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二脉、四脉、八脉、单次脉冲信号; ②输出频率:10Hz~1MHz 连续可调; ③幅值调节范围:0~10VP-P 连续可调; ④波形衰减:20dB、40dB; ⑤带有 6 位数字频率计,既可作为信号源的输出监视仪表,也可以作外侧频率计用。 注意:信号源输出端不能短路。 6.试述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应注意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应先确定所需测量功能和量程。确定量程的原则: ①若已知被测参数大致范围,所选量程应“大于被测值,且最接近被测值”。 ②如果被测参数的范围未知,则先选择所需功能的最大量程测量,根据初测结果逐步把量程下调到最接近于被测值的量程,以便测量出更加准确的数值。如屏幕显示“1”,表明已超过量程范围,须将量程开关转至相应档位上。

模拟电子技术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院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 成果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高等院校工科电子信息、电气信息类各专业和部分非电类本科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而且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它也不断成为几乎所有理工科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我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由原电子技术系首先开设,目前已建成由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三门课组成的系列课程。2002年被列为学院精品课重点建设项目,2005年获得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申报并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一、基本内容 1.确定课程在本科生基本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和广泛性,使之在本科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不但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由于本课程特别有利于学生系统集成的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仿真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建立以下几个观点,形成正确的认识论。 (1)系统的观念:一个电子系统从信号的获取和输入、中间的处理到最后的输出和对负载的驱动,各部分电路之间的功能作用、增益分配、参数设置、逻辑关系……都需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只有不顾此失彼、通盘考虑、全面调试才能获得理想效果。 (2)工程的观念:数学、物理的严格论证及精确计算到工程实际之间往往有很大差距,电子技术中“忽略次要,抓住主要”的方法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更切合工程实际。因而特别有利于学生工程观念的培养。 (3)科技进步的观念: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的换代,比其它任何技术都快,学习电子技术可以让人深刻地体会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不断前进。学习时应着眼于基础,放眼于未来。 (4)创新意识:在阐述电子器件的产生背景、电路构思、应用场合等问题时特别具有启发性,电子电路可在咫尺之间产生千变万化,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特别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加强了场效应电路、集成电路和可编程模拟器件等新知识的介绍,拓宽了知识面,延续了所学知识的生命周期。 上述观念的培养,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铺平道路,而且培养了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即使在工作后还会起作用,将受益一生。 2.创建先进科学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结构 电子技术学科是突飞猛进发展的学科,如何更好地解决基础与发展、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理论与实践等矛盾,处理好知识的“博”“新”“深”的关系,建立先进和科学的教学结构,以适应不断更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始终是我们改革的重点。 本课程建立起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EDA教学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如图所示。各教学环节各司其职,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同一个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结构 (1)加强课堂教学的基础性,突出基本内容 基础性是指其具有广泛性和适应性,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及它们之间那

参考答案--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2)

参考答案--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2)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晶体管毫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面板,控制旋钮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学习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 3.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和测量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低频信号发生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电压最大可达20V(峰-峰值)。通过输出衰减开关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可使输出电压在毫伏级到伏级范围内连续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 低频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之内,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了防止过载而损坏,测量前一般先把量程开关置于量程较大位置上,然后在测量中逐档减小量程。 3.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电信号转换成可在荧光屏幕上直接观察的图象。示波器

模拟电子技术习题答案1

模拟电子技术 习题答案 电工电子教学部 2012.2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 自然界的各种物理量必须首先经过 传感器 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即 电信号 。 2. 信号在频域中表示的图形或曲线称为信号的 频谱 。 3. 通过傅立叶变换可以实现信号从 时域 到频域的变换。 4. 各种信号各频率分量的 振幅 随角频率变化的分布,称为该信号的幅度频谱。 5. 各种信号各频率分量的 相位 随角频率变化的分布,称为该信号的相位频谱。 6. 周期信号的频谱都由 直流分量 、基波分量 以及 无穷多项高次谐波分量 组成。 7. 在时间上和幅值上均是连续的信号 称为模拟信号。 8. 在时间上和幅值上均是离散的信号 称为数字信号。 9. 放大电路分为 电压放大电路 、电流放大电路、互阻放大电路 以及 互导放大电路 四类。 10.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增益 、 频率响应 和 非线性失真 等主要性能指标是衡量放大电路的标准。 11. 放大电路的增益实际上反映了 电路在输入信号控制下,将供电电源能量转换为信号能量 的能力。 12. 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和电流增益在工程上常用“分贝”表示,其表达式分别是 dB lg 20v A =电压增益 、dB lg 20i A =电流增益 。 13.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指的是,在输入正弦信号情况下,输出随 输入信号频率连续变化 的稳态响应。 14. 幅频响应是指 电压增益的模与角频率 之间的关系 。 15. 相频响应是指 放大电路输出与输入正弦电压信号的相位差与角频率 之间的关系 。 二、某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为10pA 时,输出为500mV ,它的增益是多少?属于哪一类放大电路? 解: Ω105A 10V 50pA 10mV 5001011i o r ?==== -.i v A 属于互阻放大电路 三、某电唱机拾音头内阻为1MΩ,输出电压为1V (有效值),如果直接将它与10Ω扬声器连接,扬声器上 的电压为多少?如果在拾音头与扬声器之间接入一个放大电路,它的输入电阻R i =1MΩ,输出电阻R o =10Ω,电压增益为1,试求这时扬声器上的电压。该放大电路使用哪一类电路模型最方便? 解:直接将它与10Ω扬声器连接, 扬声器上的电压V 10V 1Ω 10Ω 10V 1Ω10M Ω1Ω1056o -=?≈?+= V 在拾音头与扬声器之间接入放大电路后,使用电压放大电路模型,则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指导书课程编号:1038181007 湘潭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中心 2007年11月30日

前言 一、实验总体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应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熟悉各种测量技术和测量方法,掌握典型的电子线路的装配、调试和基本参数的测试,逐渐学习排除实验故障,学会正确处理测量数据,分析测量结果,并在实验中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之风。 二、适用专业年级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建筑设施智能技术等专业二年级本科学生。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或《电路》。 网络化模拟电路实验台:36套(72组) 主要配置:数字存储示波器、DDS信号发生器、数字交流毫伏、模块化单元电路板等。 六、实验总体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组装各种典型的应用电路,并用常用电子仪器测试其性能指标,掌握电路调试方法,研究电路参数的作用与影响,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1、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对一些主要的基本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应能较熟练地使用。 2、基本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牢固掌握基本电路的调整和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其中还要掌握电路的设计、组装等技术。 3、综合实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4、实验结果的处理方法和实验工作作风的培养。

七、本课程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实验的重点是电路的正确连接、仪表的正确使用、数据测试和分析; 本课程实验的难点是电路的设计方法和综合测试与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实验应提前预习,使学生能够利用原理指导实验,利用实验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掌握分析电路、测试电路的基本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II指导书(2017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II 教学指导书 课程代码:021********* 湘潭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2017年10月8日

前言 一、实验总体目标 本课程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训练,使学生学会操作常用的电子仪器设备,掌握基本的模拟电路构建方法和实验调试的基本技能。 1.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选用及测试方法。 2.针对简单的模拟电路,能正确调试电路参数,掌握基本参数测试与功能分析方法。 3.针对简单的工程问题,能依据实验故障现象,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能正确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自拟部分数据表格,并通过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撰写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5. 具备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初步应用能力。 二、适用专业年级 电子信息类专业二年级本科学生。 三、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实验II 四、实验项目及课时分配 五、实验环境 模拟电路实验台:72套。主要配置:多种模拟电路实验模块、直流电压源、直流电压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等,仿真实验配置:PC机、Multisim 10电路仿真分析仿真软件。 六、实验总体要求 1、每次实验前预习实验原理,做好实验方案设计和理论计算,仿真分析观察与测试,提交实验预习报告; 2、正确使用电压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等实验设备; 3、按电路图联接实验线路和合理布线,能初步分析并排除故障; 4、具有根据实验任务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线路和选择仪器设备的初步能力; 5、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读取实验数据和记录实验波形并加以检查和判断,分析实验结果,正确撰写实验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