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南大学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中南大学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中南大学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中南大学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中南大学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从2016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此稿从学校学位办网站下载)

代码:0303

名称:社会学

第一部分专业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学科内涵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事实的拥有多重范式的学科。社会学内部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彼此有机联系着的分支学科,主要有: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等。

社会学研究对象和内容极为广泛,但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却十分具体,研究方法十分严格、细致。在现代学科体系中,社会学学科遵循公认的学术规范和专业标准,从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或社会实践的现实需要出发,进行理论创新的探索和社会事实的分析,得出使人信服或具有启发意义的成果,对理论和现实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学科基本情况

1.学科概况

中南大学社会学学科于1999年筹建,2000年招收本科生,同年获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人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社会学一级学科授予权,同年增设人口学硕士点,2010年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点(MSW),2012年获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

中南大学社会学在国内外已经产生重大影响,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不断提升,已经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业。学科在2015年7月11日,以“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为主题承办了2015年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2014年承办了教育部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暨系主任联席会议,2014年11月承办了中部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高端论坛第三届会议。这些会议在国内、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

2.学科队伍

社会学学科现有教师16人,教授6人(博导4人),客座教授17人,副教授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全国一级学会(社会学)常务理事1名,全国二级学会副会长1名,全国高校社会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湖南省委“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1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学者1名,湖南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优秀人才1人,湖南省工商总局特约监督员1人,中南大学升华特聘教授1人,中南大学升华育英计划人才2人,有博士学位的13人。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博士为主体的中青年为骨干的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

3.学科方向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南大学社会学学科在(1)社会学理论与方法;(2)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3)城市化与城乡社区发展;(4)村落文化习俗传承与保护;(5)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6)体育运动与健康教育等几个方向。建立了学术团队,形成了研究特色,取得大量的学术成果。尤其在住房政策、农村医疗政策、中国劳工和农民工社会政策、教育政策、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调整、人口精神健康与危机干预等领域产生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正走向国际前沿。

4.优势与特色

近几年来,学科围绕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议题,展开了总计100多项的课题研究。其中,主持国家重大招标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多项,国家教育部、省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80多项。

三、学科发展目标

中南大学社会学学科主要研究“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调整”、“农业人口有序转移”等议题,包括5个学科方向:(1)社会学理论与方法;(2)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3)城市化与城乡社区发展;(4)村落文化习俗传承与保护;(5)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等几个方向。

中南大学社会学将对城镇化、城乡统筹、市民化、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环境优化、文化保护、教育效率与公平提升等问题展开研究。在学校支持下,将本学科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第二部分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较为全面和扎实的社会学基础知识和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人文历史知识。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具备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熟悉社会学和相关学科的经典著作或重要理论著作。

社会学硕士研究生要了解本专业的重要研究成果,仔细研读本研究方向若干经典著作和重要理论著作,较全面的把握本专业的研究方法和前沿问题。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社会学硕士学位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掌握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本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社会调查技术,并能独立完成一些与本专业的相关的社会调查和课题研究任务,具有较好的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专业人才;有较强的科学实证精神。本学科的毕业生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的教学工作、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党政机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管理工作,有创造性工作的素养与热情。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